第413章
弥补他们,也得先看一看,他们是不是从心里认下了朕这个君父。 如果他们已经成了数典忘祖的白眼儿狼,朕也有的是力气和手段去调教他们。” “官家圣明!” 三人齐声说完这一句之后,岳飞就马上说道: “官家,臣这次回来的急,所以就让陆游和云儿俩人代管北地之事。 但这只是权宜之地而已,您看看是不是按吏部赶紧派遣官员过去治理?” 岳飞这么一说,刘禅噌的一下就从凳子上站了起来。 “你打下的地盘儿,凭啥让朕派人去治理? 你自己看谁合适就派谁去,这事儿不用跟朕商量。 你把名单定好了之后,朕给你批准就行。” “......” 见刘禅又是这个态度,赵鼎在一边儿捂着嘴嘎嘎直乐,而岳飞则是相当的无语。 结果,还没等他辩解呢,刘禅就又继续说道: “而且,你不是已经安排了陆游跟岳云俩人吗? 朕觉得他俩就挺合适。” 第833章 陛下咱改革科举吧? 刘禅淡定的说出岳云和陆游俩人就挺合适之后,岳飞差点儿没炸了。 “官家,这哪儿合适了? 虽然被金国占领的半壁江山早就收回来了,但金国本身也还有四路十四州几百个县呢。 你就交给这么两个毛头小子?” 看着已经近乎咆哮的岳飞,刘禅两手一摊。 “这咋了? 你和赵卿不是一直都把务观当宰相培养的吗? 朕给他个地盘儿让他提前练练手,很合理吧?” “我......” 眼看岳飞被自己怼对无话可说,刘禅马上乘胜追击。 “还有,小云的吐蕃可比金国大多了,朕不让他练练手,将来怎么管理封地?” “我......” “我什么我? 难道朕说的不对吗?” 看着满脸得意的刘禅,岳飞突然就发现了漏洞。 “官家,您也说了呀,岳云的封地,不对,是他儿子的封地,在吐蕃呢,不在金国那旮沓。 你把那里交给他练手,这像话吗? 你赶紧给他弄回来吧,要不然......” “要不然怎么样?” “要不然我现在就把他扔吐蕃去,不让回来那种。” 岳飞这话一出,刘禅顿时惊了。 “你......你也太狠了吧? 小云他还是个两百多个月大的孩子,你竟然要把他扔到那么远的地方?” 这一次,轮到了岳飞两手一摊。 “那臣管不了,反正金国那旮沓是朝廷的地盘儿,官家您得派人去治理。” 岳飞耍赖般的两手一摊,一下子把刘禅弄的不知道怎么接招了。 就在他想着怎么搞之时,突然发现赵鼎在一边儿乐得肩膀一耸一耸的,跟中风了似的。 看到这个,他瞬间有话说了。 “你还好意思笑? 你可是宰相,培养选拔人才都是你的任务。 结果你看看你干了什么? 岳爱卿好不容易打下来那么大一块地盘儿,你却拿不出来足够的官员去治理,逼得朕只能逮着岳云和陆游两个孩子薅丫毛。 你不反省就算了,你还在那儿嘎嘎嘎的笑。 你的良心就不会痛吗?” 吃瓜吃的正爽呢,突然吃到了自己的身上,赵鼎噌的一下儿就站了起来。 “官家,您说话要讲良心啊。 那是臣不知道选拔培养人才吗? 这几届的春闱,朝廷每次选拔的人才都比以往多两倍还多。 但官家您是怎么用的? 赵鼎,蓬莱缺人了,再派一千个官员过去。 赵鼎,天竺缺人了,再派五百个官员过去。 赵鼎,蒲甘人手也不够了,先派六百个支援一下。 赵鼎,安南也捉襟见肘了,再给加三百个人。 除了这些之外,孟都和胡铨俩人在南海那边每打下一个地点,朝廷就得新派官员过去。 那是人,又不是物件儿。 臣就是有三头六臂,也变不出来这么多的人啊。” 赵鼎这么一哭穷,刘禅马上反应了过来,好像还真是这么回事儿。 怪只怪这些年大宋开疆拓土的速度实在是太快,官员实在是不够用了。 有时候他都忍不住想,之前那个备受三冗问题困扰的大宋,是不是真的存在过。 为啥朕就不能有这种烦恼呢? 心里乱七八糟的想着,刘禅也知道自己这次算是甩锅失败了。 但是,想让朕给你赵鼎认错? 不可能! 你又不姓岳。 于是,他啪的一声一拍桌子,然后便气势十足的说道: “朕不管! 你才是宰相,人手不够就是你的问题。 朕不管你想什么办法,朕只要有足够的人才。” 刘禅这么一说,赵鼎激动的差点儿没奸笑出声。 嘿嘿嘿,等得就是您这句话。 于是,他便拱手说道: “官家,您想要足够的人才,臣倒是有个办法。” “什么办法?” “改革科举!” “改革科举?” 看着一脸震惊的刘禅,赵鼎胸有成竹的说道: “没错! 想要解决朝廷目前人才匮乏的问题,唯有改革科举。” “你打算怎么改?” “官家,咱们目前的科举,考的是经义、策、论。 之所以要考这些,目的是通过这几项考核,选拔出能明理、通事非、懂大局的人才,来旨在选拔能够代天牧民。 但是,在实际的政务之中,有大量的官员所经手的政务其实非常的具体而且也相当的专业。 对于这些官员来说,只要其专业知道过硬,哪怕不通经史子集,其实也并不影响其处理公务。 因此,臣以为不妨将科举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还和以前一样,考比对义、策、论。 能通过这类考试的学子,主要作为各级行政长官来进行培养。 而第二个部分,则是把那些专业性较强的职务统计出来,分别考核对应的知识。 只要专业知识能过关,朝廷便可以录用。” 赵鼎说到这里,岳飞马上问道: “赵相,如果按你所说,那通过第二种科举选拔出来的人才,将来该如何晋升? 毕竟,这些人不通经史子集,也就不懂治国的道理。 如果将来把这些人晋升的郡县主管的位置上,很可能会出大问题的。” 岳飞问完了之后,刘禅马上激动的说道: “没错! 岳爱卿问的正是朕想问的,不通经史子集,绝对不能做郡县的主官。 更不要说进中枢了,这更是想都不要想。 但是,也不能不给人晋升的机会啊。 那样恐怕就没什么人愿意参加你这第二种科举了。” 俩人说完了之后,赵鼎便胸有成竹的说道: “官家,臣的设想是这样的。 既然将科举分成了两类,那就给他们安排两条不同的晋升路线。 考经史子集出来的人才,还有以前一样,一步步从郡县慢慢儿选拔晋升。 而参加第二类科举出来的人才,则只能在自己的衙门之类晋升。 比如工部负责官道修建的官员,如果在县一级工部衙门干的好,便可以晋升至郡一级的工部衙门来负责官道修建。 只要他表现的足够出色,完全可以直接晋升至工部。 但就算到了工部,他还是负责道路修建。 如果他想担任负责其他政务的官员,就必须重新参加考核。 甚至,如果他想担任某一级别的行政主官,则必须重新参加科举。 不知官家以为如何?” 第834章 岳飞:原来是我保守了? 不知官家以为如何? 看着一脸希冀的赵鼎,刘禅想说自己没太听懂。 但是,朕在岳爱卿面前可以露怯,在其他人面前必须是明君。 明君怎么可能听不懂? 于是,他想也没想就问道: “岳爱卿你怎么看?” 岳飞丝毫没意识到这是刘禅的丝滑甩锅,听到问题之后,他马上就看向了赵鼎。 赵鼎想改革科举这事儿,之前和他提过。 但他一直没敢答应。 因为,自科举诞生那一天开始,学子们参加科举就是为了当官儿。 当官儿是为了干什么? 自然是代天牧民。 可要按赵鼎这么改了之后,有相当一部分的官员,将会一辈子无法实现他们代天牧民的愿望。 他们能干的,就是一辈子死死的盯着那一件差事。 既使他们从州县做到了京官儿,还是干那一件事儿。 这样的制度设计,真的会有学子去参与这个科举吗? 如果改革了之后没人参与,或者参与的人数很少,达不到优中选优的目的,那朝廷的脸可就丢大了。 除了这个原因之外,还有一个原因,让岳飞不敢轻易的下这个决心。 假如这个改革真的成功了,大量技术性官员占据了岗位之后,留给政务型官员的位置就少了。 位置少了之后,朝廷录取的人数就必须也要相应的减少。 这样会不会引起学子们的反对? 正是因为这两点顾虑,赵鼎提出这个想法之后,他才没第一时间表达意见。 他的本意,是想着先放出点儿消息吹吹风,试探一下学子们的反应,等他打完了金国之后再说。 毕竟,在他原来的预计之中,像这样的灭国之战至少要打个两至三年。 当时他提出来这个想法之后,赵鼎也同意了。 可他没想到,他还没开始发力呢,金兀术竟然果断的跑了。 这一下子,对金国之战竟然就这么结束了。 结果,就被赵鼎打了个措手不及。 从他俩开始商量到放出消息,这一共也不到半年的时间。 消息根本就没经过充分的发酵,学子们尚处于一个应激的阶段。 这个时候提出来,稍微早了一点儿。 但赵鼎的话都说出来了,总不能再给塞回去。 想到这里,他便看着赵鼎问道: “赵相,你这个想法本帅很好。 但是,具体操作是不是再缓一缓?” 岳飞这么一说,赵鼎再次叫起了撞天屈。 “元帅,我也想缓一缓。 可谁知道您这么快就把金国给平了,这一下子多出来这么大个人员缺口,我也很无奈啊。” “可这么突然的改革,万一没人参与怎么办?” 听到这个,赵鼎顿时放下了心。 “元帅,这一点儿您尽管放心。 您忙着在金国打仗的时候,我已经把这个方案推敲了无数遍。 咱们现在只是缺可用的官员,但并不缺少学子。 相反,每次春闱之后,都有大量的学子因为表现不佳而郁郁不得志。 这些失意学子的学问自然不算顶尖,但他们也都至少寒窗苦读十年,不仅识文断字还懂圣人道理。 有了这样的基础之后,只要他们愿意去钻石一门手艺,应该是很快就能上手甚至是精通。 我们如此改革之后,既能为朝廷招揽足够的人才,也能为这些学问不算顶尖的学子提供一个入仕的机会。” 赵鼎说完了之后,岳飞不由的点了点头。 他这边一点头,刘禅也马上跟着点了点头。 不过,他俩点头之后,还没来得及说话呢,赵鼎就又继续说道: “而且,元帅您也不会担心,他们担任了技术型官员了之后,会因为一生只能困于一个岗位而懈怠。” “哦? 此话何解?” “元帅可知道,为何天下的学子都觉得科举之路难于上青天?” 听见这个问题,岳飞想也没想便答道: “那自然是因为他们学问不精。” 他一说完答案,赵鼎便笑着说道: “元帅说的没错,但这只是其一。” “哦?还有别的原因吗?” “当然。 除了自身学问不精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他们不通实务。” “不懂实务?” “没错! 科举的目的,是为了替朝廷检拔人才。 除了经义是考察学子的学问之外,剩下的策、论都是在考察他们对于如何施政的理解。 但他们本身并没有参与过任何的政务,甚至连朝廷是如何运转都搞不清楚。 因此,除了少部分的天纵之才以外,大部分学子的策、论都显得过于天真。 但就算是这些天纵之才,通过了科举之后,也要先观政,,才会下派去接触实际的政务。 这便是学子不懂实力的弊端。” 说到这里,赵鼎话锋一转,便接着说道: “可是,岳元帅您想一想,当这些学子以技术型官同的身份进入了朝廷之后,哪怕他们只是负责具体的业务,也会慢慢的了解的政务到底是什么。 有了这些经验,再加上他们本身的学识。 如果他们再次去参加科举之时,岂不是要更加的容易?” 赵鼎说到这里,岳飞和刘禅俩人都是眼前一亮。 这老赵,真他娘的是个天才。 心里生出来这个想法之后,刘禅正要答应,却听到岳飞又再次问道: “可是,朝廷的技术型官员多了之后,留给参与经义科考的那些学子们的官员可就少了。 万一他们要是闹起来,也不好处理啊。” 谁知道他这话问完了之后,赵鼎却是笑眯眯的看着他,就是不说话。 被赵鼎笑眯眯的样子看的心里直发毛,岳飞不由的彺后退了一步。 “你这样看着我干什么?” “嘿嘿嘿,那是因为元帅您刚才问的那个问题,只有您才能解决呀。” “我? 你想让本帅强力镇压? 不行不行,这些学子都是大宋未来的希望,岂能强力镇压? 那不是寒了他们的心嘛。 不行,绝对不行! 本帅的手段只对外敌,可不会用到自己人身上。” 岳飞毫不犹豫的说完了之后,结果却是收到了赵鼎好大一个白眼儿。 “元帅你想什么呢? 我的意思是,只要你开疆拓土的速度足够快,你说的那个问题,就永远不会出现。” 第835章 官家,臣妾恭喜你发财了啊! 只要你开疆拓土的速度足够快,你说的问题就永远不会出现。 赵鼎的话直接让岳飞呆立当场,好半天没反应过来。 搞了半天,原来是我保守了啊。 嘴巴张了好几次,发现这话实在无法反驳之后,岳飞只好扭头看向了刘禅。 “官家,臣以为赵相这个改革之法甚好。” 岳飞这么一说,刘禅马上笑着点了点头。 “既然爱卿你也说好,那明日早朝朕就颁布圣旨开始执行。” ...... 第二天的早朝之上,大臣们还没从岳飞突然回京的懵逼之中反应过来,刘禅便笑眯眯的说道: “诸位爱卿,朕有个小事儿要通知你们一下。” 他这么一说,大臣们一时间也顾不上岳飞了,纷纷拱手应道: “官家请讲!” 然后,他们就听到刘禅非常淡定的从嘴里吐出来五个字儿。 “朕要改革科举!” “......” 寂静,是此时大殿上的主旋律。 谁也没想到,官家竟然会如此轻描淡写的,就向他们扔出来这么大一个炸弹。 改革? 科举? 是我们知道的那个科举吗? 这可是关系国本的大事,你这开玩笑的语气,是认真的吗? 过了好大一会儿,大臣们终于反应了过来。 “官家,科举关系国本岂能轻动,还请官家慎重啊。” “是啊,还请官家慎重啊。” 看着一个个出列请求慎重的大臣,站在前面的秦桧整个人都无奈了。 本官怎么就跟你们这些蠢才同朝为官了呢? 你们没看赵鼎和岳飞俩人淡定的就像在看戏一般吗? 这说明什么? 说明他们已经开过小会了啊。 你们都已经是成熟的官员了,难道连小会定大事儿,大会定小事儿的道理,都不懂了吗? 在心里把出列的官员统统骂了一顿之后,秦桧便悄悄看了岳飞和赵鼎一眼。 哼,一定又是你们两个合起伙来欺负官家。 官家不敢明着反抗你们,但他故意把那么大一件事儿,用如此轻措淡定的语气说出来,就是官家无声的反抗。 想到这里,他就又看向了刘禅。 官家您放心吧,您求救的信号臣已经收到了,臣不会让您孤军奋战的。 想到这里,他便出列问道: “官家,不知您打算如何改革科举?” 听到秦桧的问话,刘禅马上便说道: “你们都知道,岳爱卿已经覆灭金国,为我大宋报了靖康之仇。 但是,同时也赞成了一个问题,就是朝廷的官员又不够用了。 所以,此次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顺应局势,尽量多的用朝廷检拔人才。”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等大家消化了一会儿之后,才接
相关推荐:
上官,别跑!
华娱从代导开始
拯救孤独症少女
我带钥匙有用吗
东方灵夜语
嫡女贵嫁
家有财妇
殿下万福
炮灰总被迫成为团宠
神都猛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