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重生之毒女倾天下 > 第428章

第428章

天竺那边造反了?” “那倒没有。” “没有? 这怎么会? 天竺跟离大宋那么远,他们好像也没往那边派很多人,怎么会没人造反呢?” “这就不知道了。 反正那边安稳的很,自从被宋国打下来之后,一次造反都没出现过。 甚至,臣听说金国元帅金兀术曾经往天竺那边派过细作,想要挑动那里的百姓造反。 只要那边有人造反,宋国必然要派大军平叛乱,那他的压力就减轻了。 结果......” “结果怎么样?” “结果那细作,被那些天竺的原住民,扭送到官府去了。” 听到这个,李仁孝整个人都有点儿懵。 “怎么会这样呢?” “臣也不知道他们到底怎么想的。 反正臣是听说过,那些天竺的原住民,好像挺享受宋朝的统治的。 唯一让他们不满的一点就是......” “就是什么?” “就是打败他们的宋将刘锜,自从回京之后,就不怎么往天竺那边去了。 据说他们曾经多次给宋国皇帝上书,希望宋国皇帝能重新把刘锜派去统治他们。” “.......” 这是什么天选好国民啊,朕也好想要。 感慨了一句之后,他就又疑惑的问道: “既然没有造反,那还有什么麻烦?” “第一个麻烦,陛下您刚才已经说过了,太远了! 因为太远,宋国好多官员不想到那边任职。” “那第二个麻烦呢?” “第二个麻烦就是天竺太大了,需要的官员太多,就算有人想去,也没那么大的地方。 听说派到天竺那边的一个县令,实际管辖的地盘,比他们国内一个州还要大。 至于那些州官管的地盘,好多比咱西夏还要大。” 听到这里,李仁孝感觉自己快要被酸死了。 朕什么时候才能享受到这种烦恼。 好想要啊! 第871章 岳飞的顾虑! 在心里狠狠的羡慕了一会儿之后,李仁孝才开口问道; “那宋国占领的其他地方呢,现在是什么情况?” “回陛下,吐蕃的格尔玛自从和岳飞结亲了之后,对宋国那是死心塌地。 不仅吐蕃内部一片稳定,就连天竺,他也能抽时间帮大宋看一眼。 至于大理、蒲甘和安南三地,因为和宋国原本的国土接壤的关系,基本已经被他们给消化的差不多了。 倒是倭岛......” 听到李察哥语气有变,李仁孝没等他说完,就兴奋的问道: “倭岛那边叛乱了?” 听到李仁孝的问话,李察哥遗憾的摇了摇头。 “并没有。” “......” 既然没有,你换什么语气啊,害朕白高兴一场。 默默吐槽了一句之后,李仁孝又不甘心的问道: “那倭岛那边现在什么情况?” “倭岛那边很奇怪!” “奇怪?” “对! 听说当年宋国拿下倭岛之时,就留下了少量的矿工,剩下的男人全屠了。 而且,那些矿工现在基本上也累死完了。 就连女子,也只留下了适合生养的适龄女子,其他一个没留。 甚至,就连那些正在适龄,但长得丑的,他们也没留下。 按理说这不是宋国人的性格,也没听说他们跟宋国之间有什么大仇。 所以,没人知道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李察哥说到这里,李仁孝点了点头。 “这件事朕也有所耳闻,他们这个行为确实很奇怪。” “当年民间有猜测,说是宋国看上了那几个岛。 但后来他们除了派人过去挖矿之外,并没有大规模的往那边移民。 看他们的样子,似乎在他们眼里有没有倭岛并不重要。 但倭岛上没有倭人,却对他们很重要。 这就是臣觉得奇怪的地方。” “嗯,他们这个动作确实很奇怪。 不过,这对咱们无所谓,反正咱们也占不了那个岛。” 说完了之后,他又问道; “那高丽呢? 那里不是也被他们占了吗?” “高丽本来就一直是他们的附属国,而且宋国在那里放了一个水师。 所以,那里也平稳的很。” 李察哥说完了之后,李仁孝有点儿郁闷的说道: “那你的意思是,宋国现在的问题,就是海上有点儿闹心。 至于其他的问题,主要就是地盘太大,官员不够用呗?” 但他说完了之后,李察哥却是摇了摇头。 “不! 他们不仅仅是官员不够用,他们的兵也不够用。 他们那么多的地盘,除了天竺那个奇葩之外,哪里不需要重兵镇守? 宋国的兵力虽然雄厚,但那些兵力分摊到每一个地方,其实并没有多少。 金兀术逃向草原之后,岳飞为什么不追? 还有,他为什么要把修那两条铁路的计划昭告天下? 真正的原因只有一个,岳飞手里的兵力捉襟见肘了。” 听完李察哥的判断,李仁孝皱着眉摇了摇头。 “不对吧? 根据户问的预计,宋国的岁入已经快到四万万贯了。 如此雄厚的实力,他们如果手里缺兵的话,募兵不就是了?” 李仁孝说完了之后,李察哥却是摇了头。 “陛下,事情并没您想的那么简单。” “哦? 为什么?” “因为现在的宋国,已经不是需要岳飞死命北伐才能苟延残喘的时候了。” “嗯? 这是什么意思?” “陛下,事情是这样的。 如果是绍兴十年那个时候,只要是个能走能跑的,岳飞都敢把他招进军中。 因为那个时候,他们要解决的是生死存亡的问题。 只要有胆气上战场,对他们来说就是好兵。 但现在不一样了。” “咋不一样了?” “现在的宋国,对外战争已经不是他们主要的问题了。 岳飞现在要考虑的,是更好的镇守国土。 虽然镇守国土,相对于对外战争来说,危险性要小的多。 但是,对于士卒的素质,要求却反而更高了。 对外战争的时候,你哪怕屠个城都不算什么大问题。 但是,对内镇守的时候,你抢老百姓一只鸡,可能就会变成大问题。 尤其是宋国现在连续的开疆拓土,他们那些新的领土,占领的时间基本不到十年。 虽然宋国一直在施行仁政,让当地的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 但如此短的时间里,很难说百姓已经完全归心。 因此,这时候的士卒,更加讲究与民秋毫无犯。 要不然,一个很小的问题,很可能最终都会演变成一场叛乱。 如果臣猜的没错的话,岳飞也完全看透了这一点。 所以,他才宁肯放纵金兀术逃走,也一直不愿大规模的增兵。” 李察哥说到这里,李仁孝虽然不愿承认,但也只能点了点头。 “以岳飞的文韬武略,他能想到这些并不奇怪。 看来,事情十有八九就是这样了。” 说完之后,他又疑惑的看向了李察哥。 “可是,这跟那两条铁路有什么关系?” “陛下,这是岳飞谋划我们西夏的阳谋。” “阳谋?” “对! 他们之所以昭告天下,其实就是为了告诉我们,他们要往这边修铁路了。 而且,一修就是两条。 只要这两条铁路修成,就是我们的死期了。 他就是在明着告诉陛下您,如果不想被他们灭国的话,要么投降做个富家翁。 要么,就拿出所有的资本扩军备战,以图能在将来的决战中取得胜利。” 李察哥这么一说,李仁孝马上说道; “朕宁肯为国捐躯,也绝不做那劳什子的富家瓮。” 李仁孝如此坚定的说完这句话之后,李察哥却是语气沉重的说道: “陛下,如果臣猜的没错的话,岳飞早就料到了您不会投降。 所以,他真正想要的,就是您不惜一切的扩军备战。” “哦? 什么意思?” “陛下,得益于前几年与宋国之间的战马贸易,再加上宋国与辽国贸易的过境税收,我们的岁入才堪堪达到了一千二百万贯。 但宋国现在的岁入,已经快要达到四万万贯了。 如果我们以宋国为目标进行扩军备战的话,估计等不到宋国打过来,我们自己可能就先崩溃了。” 第872章 破釜沉舟,主动出击! 李察哥的话说完了之后,李仁孝不由的陷入了长长的沉思。 过了一会儿,他无奈的叹了口气之后,才皱着眉问道: “晋王既然看透了岳飞的用心,可有破局之法?” 听到李仁孝的问话,李察哥深吸了一口气之后,坚定的说出了八个字。 “破釜沉舟,决一死战。” 听到这八个字,李仁孝噌的一下就站了起来。 “晋王你说什么?” 看着如此震惊的李仁孝,李察哥再次深吸了口气之后,才语重心长的说道: “陛下,自从宋国公开了这两条铁路的修建计划之后,宋国灭我西夏之心已经昭然若揭。 我们现在唯一的生路,就是趁他们布局未成之时孤注一掷。 只有如此,我们才能有一丝获胜的希望。” “你的意思是说,主动进攻?” “对!” “可是,宋国的国力......” 李仁孝的话还未说完,李察哥就接过他的话说道: “陛下,宋国岁入虽多,但他们用钱的地方同样很多。 因此,不能把他们的国力完全等同于他们的战力。” “可就算是这样,他们也有六十万大军啊。 我们集结了所有的兵力,也不过十万之数。 更不要说,他们还有火炮。 我们又岂能是他们的对手?” “陛下,宋国的火炮虽然厉害。 但是,他们前几年将火炮卖给我们之后,臣已经完全掌握了火炮的弱点。” “你是说他难以机动吗?” “对! 宋国的火炮,在一定形势下确实改变了战争的形态。 但是,他所改变的主要的攻城和守城的方式。 对于野战,尤其是有大量骑兵骑与的野战,火炮并不具有统治性的地位。 甚至,火炮对于的威慑作用要远远大于他的实际作用。 而骑兵正是我西夏的长处,因此我们并非没有一战之力。” 李察哥分析到这里,李仁孝顿时有了一点点动心。 “那......晋王准备进攻哪里? 临洮府吗?” 李仁孝说出临洮府之后,李察哥笑着摇了摇头。 “不! 臣打算进攻......燕京!” “燕京?” 看着满脸意外的李仁孝,李察哥笑着点了点头。 见李察哥点头,李仁孝马上追问道: “为何是燕京?” “陛下,臣之所以想要出兵燕京,理由有三。” “哦? 哪三个理由?” “第一,临洮府与我西夏邻近,宋国一直驻有强兵。 再加上他们的城头均有布置有火炮,我们想要攻城的话,恐怕会得不偿失。” 无奈的点了点头之后,李仁孝才无力的问道; “那第二个原因呢?” “第二,则是燕京一带地势开阔,正适合我西夏的骑兵纵横驰骋。 也只有在这样的地形之中,才能将骑兵的威力发挥到最大。 同时,还能尽可能的降低宋军火炮的威胁。” 李察哥这么一说,李仁孝顿时自信了。 “没错! 只要地形足够开阔,我们完全没必要与宋军的火炮纠缠。 能打就打,打不过就跑,宋军是绝对追不上我们的。” 见李仁孝的信心被自己拉起来了不少,李察哥赶紧说道; “陛下,臣的第三条理由,才是最重要的。” “哦? 快说来听听。” “是! 宋军打下了整个金国之手,受限于人手不够,相对来说管理必然要粗放许多。 如此,便给了我们的细作以可乘之机。 更妙的是,宋国现在并未将金国人当成他们自己人。” “嗯? 这是什么意思? 朕听说那边不是挺稳定的吗?” 看着疑惑的李仁孝,李察哥笑着摇了摇头。 “陛下有所有知,宋国占领了金国之后,便将金国人分为了三类。” “三类?” “对! 第一类便是那些一直心向宋国,并且做出过实际行动的人。 对于这一类人,宋国直接给了他们与宋国百姓一样的待遇,像什么租地呀、参加科举了之类的,全都不受影响。” 李察哥说到这里,李仁孝点了点头。 “这个朕倒是听过。” 说完了之后,他又语带羡慕的接着说道: “晋王你说那岳飞的脑子是怎么长的?” “嗯?” 看着直接被自己问迷糊的李察哥,李仁孝满是羡慕的接着说道: “你说他是怎么想到的,把所有的地全都归于宋国皇帝的名下。 然后,让宋国的百姓从皇帝的名下租地的? 他这么一弄,除非哪一天宋国的纲纪彻底败坏,要不然那些士绅们是别想再去兼并百姓的土地了。 但只要土地不被兼并,朝廷的税收就不会减少。 只要税少不减少,宋国也基本不可能走到纲纪败坏那一步。 朕觉得只要大宋以后的皇帝不自废武功,把这条政策给取消了。 那么岳飞这一招,便足以保宋国至少几百年的太平。 晋王你觉得,岳飞到底是怎么想到这一招的?” 听懂了李仁孝想说什么之后,李察哥无奈的摇了摇头。 “臣也不知道。” “那你说咱们有没有可能效仿这一招?” 看着满怀希望的李仁孝,李察哥更加无奈了。 “陛下,咱们效仿不了。” “为什么? 宋国能做到的事,凭什么咱们西夏做不到?” “陛下,咱们国内的地全都分完了。 所有的地不是在百姓手里,就是在士绅手里。 您别说真的这么干了,哪怕您只是提一下,估计就得天下大乱。” 听到李察哥的话,李仁孝不服气的问道: “有这么严重吗?” “当然有这么严重! 您只要提出来这个想法,士绅们马上就能意识到您想干什么。 他们,不可能会同意的! 而且,您别说他们了,就连百姓们也不会同意的。” 士绅不同意,李仁孝能想明白。 但是,他想不明白百姓们为什么会不同意。 看懂了李仁孝的疑惑之后,李察哥耐心的给他解释道: “陛下,您可别忘了,咱们百姓大多数都不识字。 他们对于土地兼并根本就没有任何的认知。 就算士绅们借着天灾人祸将他们的土地收走了,他们也只会觉得是自己命不好,而不会觉得是士绅们在害他。 但是,您要是直接把他们的土地直接收到您的手里,他们可不会去管您是不是还要将土地再租给他们。 他们只会觉得,是您抢走了他们的东西。 你觉得,到时候他们会和您善罢甘休吗?” 第873章 宋国皇帝莫不是个傻子? 李察哥的话让李仁孝不由的不寒而栗。 但是,过了一会儿之后,他心里又不服气了。 “那你说宋国是怎么做到的?” “陛下您忘了吗? 宋国施行这个政策的地方,可全是人家新打下来的啊。 不论是在来被金国占领的地盘,还是现在金国的地盘儿,原来可都不属于宋国。 更不属于宋国的百姓。 人家把这些新得的地盘全归到皇帝的名下,再租给百姓使用,百姓只会觉得自己是白占的便宜,而不会觉得是皇帝抢了他们的地。” “可是,那宋国的大理、安面、蒲甘还有天竺呢? 甚至朕听说他们在海外的那些地方也是这么干的啊? 他们往这些地方移民,可不是最近才有的事情。 那些地方的地,明明都已经分给百姓了。 但最终不是又全都收到皇帝的名下了吗?” “陛下,那些地方的地,是曾经分下去了。 但是,那些地方的地分出去最早的也不过十年左右而已。 如此短的时间里,当地不足以形成较为强大的士绅或者宗族。 一家一户的百姓,他们就算反对,又能掀起什么风浪? 而且,陛下您忘了宋国的学校吗?” “学校?” “对呀! 宋国人这些年跟疯了一样的办学。 尤其是他们那个宰相赵鼎。 臣听说他穷的都要靠着卖家当过日子了。 但是,那么多黄橙橙的铜钱撒在各地的学校,他连眼都不眨一下。 而且,他们那个学校里教教四书五经就算了,他们连土地兼并的形成和危害这一类的道理,都特么的敢教给学生。” 李察哥这话,直接让李仁孝震惊的目瞪口呆。 过了好

相关推荐: 战国求生手册   甜妻可口:大叔每天都想撩顾盛钦舒清   妙厨   道之初境   武魂   特种兵:从战狼开始崛起   蛮荒帝尊   挚野   吴豆腐家的张屠夫   乾坤大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