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好奇的问道: “岳爱卿,朕明白你的意思了。 朕想知道,如果真把安南和蒲甘的百姓全部迁过去的话,要多少人才能确保万无一失?” 听到刘禅的问题,岳飞想也没想,就拱手说道: “回官家,如果要确保万无一失的话,至少需要十万人。” 听到岳飞说的数字之后,刘禅又接着问道: “十万大军一年所用几何?” “回官家,按岳家军的标准,十万人每月需用钱九十三万五千两百贯,每年则需要一千一百二十二万二千四百 贯。 除此之外,每月需消耗稻米十一万六千九百石,一年则需要一百四十万二千八百石。” 岳飞报完了数目之后,刘禅便又看向了陈中。 “陈卿啊,你刚刚说如果把这些百姓全都迁往雷州、琼州的话,糖的产量至少能增加十倍。 那朕想问问你,多出来十倍的糖,能值一千一百二十二万二千四百贯钱再加一百四十万二千八百石稻米吗?” 刘禅这个问题问出来之后,陈中整个人都麻了。 官家您这样就有点儿没意思了吧? 您刚才说的数字,可是咱大宋一年十分之一还多的岁入啊。 您想靠着多出来的那点儿糖,就把这么多钱粮抹平了? 糖就是再值钱,也不能这么算啊! 那特么是糖,不是黄金。 如果制糖就能搞出来大宋十分之一还多的岁入的话,咱啥也别干了,都去制糖算了。 但这些话,他也只能在心里想想,一个字儿都不敢往外说。 可是,这个话该特么怎么回? 真接说不够? 那自己估计得被打死。 说够用? 那不是给自己挖坑吗? 正是他愁着该怎么办之时,万俟卨忍不住出列了。 没办法,老大又被搞的下朝了,他这个秦党的老二不出头是不行了。 出列了之后,他便拱手说道: “官家,账不是这么算的!” 见是被自己叉出去好几次的万俟卨,刘禅下意识的就想呼叫大汉将军。 但这想法刚一起来,就被他给按下去了。 现在说事儿呢,不能老把人叉出去,这样不好! 于是,他便看向万俟卨。 “哦?那万俟卿认为这个账该怎么算?” “官家,十万大军确实花用不菲,但刚才岳元帅也说了,是不得已的情况下才需要这么多人。 等安南和蒲甘的百姓迁过去了之后,刚开始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出现点儿问题,但不可能一直如此。 根据以往以及前朝的经验来看,一般情况下百姓们迁移到新地方五年之内是最容易出乱子的时间,过了这个时间点儿,就会慢慢的趋于平衡。 换句话说,按照最坏的情况来算,十万人的驻军规模也只需要维持五年左右的时间。 五年之后,随着情况慢慢稳定,就可以撤回一些大军。 到了那时,花用就会大幅度的降底。 而且,制糖这个行业,随着经营的时间拉长,产量也会慢慢的提高。 到了那时,制糠的利润便足以覆盖驻军的费用。 甚至,大有盈余也不一定。 还请官家明鉴!” 第240章 刘禅:哪位爱卿还有不同意见,快来和朕探讨一下! 万俟卨说完了之后,刘禅便一脸惊喜的看向了他: “爱卿说的可是真的?” 见到刘禅这么兴奋,万俟卨心里大定。 “官家,朝堂之上,臣岂敢乱语? 自然是真的!” 一听万俟卨说的这么肯定,刘禅大吼一声。 “刘童博!” “奴婢在!” “快拿纸笔来!” 问都没问一句,刘童博就拿来纸笔。 然后,刘禅便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万俟爱卿,请吧!” 这个动作,把万俟卨给弄迷糊了。 “臣不懂官家何意!” “这不是很明白吗? 当然是写军令状啊!” “嗯?” “那当然的啊! 万俟爱卿不是说了嘛,五年之后制糖的利润不仅能覆盖十万大军的供养成本,还有大有盈余。 朕也不要多,每年能给朝廷盈余个五百万贯就行。 如果做到了,万俟爱卿就是大功一件,朕自然不吝封赏的啊!” 刘禅的话说完之后,万俟卨一下子就汗出如浆。 然后,还没等他说什么,一直在观察着局势的刘大中就突然出列来了一句。 “官家,那要是万一五年之后,万俟大人说的话没有实现的话,那该怎么办?” 刘大中说完了之后,刘禅一脸莫名其妙的看向他,仿佛他提了一个很蠢的话题。 “这还用问吗? 如果实现不了的话,那不仅仅是欺君,还浪费了朝廷五千多万贯银钱和七百多万贯的粮食。 要真到了那个时候,万俟爱卿尽已所能的赔偿一点儿朝廷的损失,然后朕再请万俟爱卿的九族欢聚一堂,这不过分吧?” 刘禅说完了之后,刘大中差点儿没笑喷了。 能把抄家和诛九族说的这么清新脱俗,官家还真是个人才啊。 于是,他便连忙回道: “不过分,一点都不过分!” 刘大中说完了之后,赵鼎便赶紧出来赞同了一句。 赵鼎这一表态,主战一派的官员有一个算一个都出来表态了一圈儿。 到了最后,连岳飞也出来表态,这事儿一点儿不过分。 一见连岳飞都赞成了,刘禅心里大定,扭头就看向了万俟卨。 “万俟爱卿,请吧!” 看着刘童博捧过来的纸笔,万俟卨整个身体都在不由自主的发抖。 他只是因为秦桧不在,无奈之下出来施展个拖延大法而已。 没想到,事情竟然会进展到这个地步。 这他娘的是纸吗? 这就是阎王殿的生死簿啊,这要是写上了,九族可就没了啊。 拿着笔的手抖了半天,他最终还是把笔一搁,扑通一下跪了。 “官家,臣只是据实进谏而已,官家岂能以军令状相逼? 官家如此行事,岂不是在堵塞言路?” 万俟卨这么一说,刘禅一下子就悲愤了。 “万俟爱卿,朕以诚待你,你为何要当殿污蔑于朕?” 他这一副受伤的表情,把万俟卨给弄迷茫了。 “官家,你这是欲加之罪,臣何时污蔑您了?” 一听万俟卨说自己欲加之罪,刘禅不愿意了。 “万俟爱卿,你怎么能这样呢? 满朝大臣都在这儿看着呢,朕让你说了那么多的话,而且认真听完了你说的每一个字儿,你竟然说朕堵塞言路,这不是污蔑朕又是什么?” 说完之后,还救助一般的看向满殿的大臣。 “各位臣工,你们给朕证明一下,朕刚才有没有让万俟爱卿说话?” 看着刘禅那个‘帮帮朕吧’的表情,大臣们虽然无语,但也只能拱手说道: “回官家,臣等可以证明,您确实有让万俟大人说话。” 大臣们说完之后,刘禅就像一个得胜的将军一样看向万俟卨。 “万俟爱卿,你看吧,公道自在人心,大臣们都可以为朕证明,朕并没有堵塞言路。 既然朕没有堵塞言路,那你是不是污蔑朕了?” 万俟卨这会儿算是体会到了秦桧的心情,甚至连他也感觉喉咙一甜。 但可不想上演秦桧的经典节目,感觉把不适的感觉给压了下去。 脑子调整运转了一会儿之后,他才委屈的说道: “官家,臣岂敢污蔑于您? 臣只是觉得,大臣们都有据实上奏的权利,您不能让人说完之后,就让人签军令状啊,咱们是在商量政事,又不是在打仗,这不合适啊!” “不合适吗?” “不合适啊!” “可是,你说的政事里面,涉及到了十万大军的调动。 既然涉及军事了,怎么就不能写军令状了?” 刘禅这句话,万俟卨大嘴张了半天,还是没想好该怎么回。 然后,刘禅却是又想到了什么。 “对了,朕差点儿就忘了。 朕上一次好像说过了,凡是没有过成功的经验,或者自己没有亲自做过的事儿,不能随便上奏,爱卿你还记得吧?” 一听这个,万俟卨就感觉要糟,但他还是只能硬着头皮回道: “回官家,臣记得!” “记得就好,那朕问你,你制过甘蔗吗?” 听到这个问题,万俟卨都快哭了。 我特么是个文人,我怎么可能干过那种贱业? 官家您是不是成心的恶心我? 虽然心里悲愤,但他还是只能老实的回道: “回官家,没有!” “那你种过甘蔗吗?” “没有!” 一听这个,刘禅一下子就怒了。 “好你个万俟卨啊,你既没有制过糖,也没有种过甘蔗,你就敢跟朕说五年之后,制糖的利润就能养活十万大军? 你是不是存心在浪费朕的感情?” 一看刘禅开始扣帽子了,万俟卨一下子就吓的失了分寸,下意识的就回道: “回官家,臣没有啊!” “哼,还敢说没有?” 说完之后,他就看向了大汉将军。 “把这个朝堂上胡言乱语的佞臣,叉出去!” 当被大汉将军熟练的叉出去之时,万俟卨竟然神奇的有了一种安心的感觉。 ...... 目送着万俟卨被叉出去了之后,刘禅才看向了满殿的大臣。 “各位爱卿,还有谁觉得把安南和蒲甘的百姓,迁到雷州和琼州这两个地方,让他们全部都去种甘蔗是比较合适的? 来,有的话快站出来,我们好好探讨一番!” 第241章 刘禅:这种情况相父早就教朕怎么应对了! 听了刘禅的话,又想了想秦桧和万俟卨的下场,大臣们几乎是下意识的后退了一步。 还来? 这才开始议事多长时间,抬出去了一个,叉出去了一个,谁还敢再来? 算了算了,先这样吧。 反正这第一批,一共也就迁移五十万人。 那么多的州县,平均下来一个县也不过安置几百到上千人的规模而已。 虽然会在一定程度上推高当地的地价,给他们的北迁计划造成一定的影响,但也并不致命,没必要在朝堂上拿自己的名声和小命开玩笑。 再说了,朝堂上他们反驳不了,下了朝之后他们还能没办法? 想到这里,他们便默契的都不再吭声。 看到大臣们都不吭声,刘禅嘿嘿一乐。 哼,别以为你们不说话,朕就不知道你们在想什么。 朕来之前,呃,不对,是上辈子,相父都已经教过朕了。 当你发布了一个政策,所有人都不吭声的时候,并不一定表示他们都同意。 他们只不过是表面不敢吭声,但心里不一定憋着什么坏屁呢。 所以,越是在朝堂上占据了上风的时候,越是要舍得为那些被你压在下面的人考虑,这样才能把你想办的好事儿办好。 而且,相父教过了自己之后,自己可是在大汉的朝堂上实践了几十年呢。 想到这里,他便看向了岳飞。 听到官家呼叫自己,岳飞一脸都是迷茫。 这个方案他当然事先和官家商量过,而且也做好了让步的打算。 甚至连让步的方案,都已经提前拟好了。 只是,他没想到官家的战斗力这么强,抬出去一个、叉出去一个之后,竟然没人敢说话了。 这事儿,竟然就这么成了。 所以,他不太明白官家这个时候喊他,还要跟他说什么。 于是,他便带着迷茫出列,拱手应道: “臣在!” “朕有个想法,爱卿帮朕参详一下!” “官家您请讲!” “自我大宋丢了半壁江山之后,很多家在北地的大臣们也跟着失了家业。 两年之前,爱卿你收复了大片土地之后,朕便一直想着朝廷该如何弥补一番这些忠于朕忠于大宋的大臣们。 只是一直公务繁忙,这事儿也就一直搁置到了现在。 正好这一次咱们准备迁移安南和蒲甘的百姓充实北地。 朕以为,这正好是一个弥补大臣们的机会。” 刘禅说到这里,大殿里一下子变得鸦雀无声。 所有人都在一脸期盼的等着他的下文,岳飞更是呼吸都有点儿急促了。 刘禅后面的话虽然还没说,但所有人都听懂了他的意思。 说实话,这比他们事先商量好的让步方案的力度还要大方的多。 官家明明已经赢了,没想到他竟然舍得在这个时候做出这么大的让步。 在战场上,想要最快让敌人真心臣服的办法,就是先彻底的打疼他,让他充分感受到死亡带来的恐惧之后,再指给对方一条生路。 没想到,官家竟然把这么一条战场上的办法,用到了朝堂之上,而且还用的如此纯熟。 一下子,他看向官家的眼神就变得火热了。 “臣斗胆,敢问官家准备如何弥补?” 岳飞问完了之后,刘禅沉吟着说道: “朕是这样想的,只要是咱们上一次收复回来的州县,其中的无主之地全都允许大臣们优先购买。 对于原本家是北地,而且确实已经失了家业的大臣们,朕可以允许其以七折的价格购地。 而且,大臣们购买的土地,可以与迁移至此的百姓们一样享受朝廷的免税政策。 只不过,咱们要事先立下规矩,大臣们买地必须要有个限制。 爱卿以为这个限制定在五百亩好一点,还是定在一千亩好一点?” 刘禅说完了自己的方案之后,岳飞还在考虑定在五百亩好一点儿,还是一千亩好一点的时候,赵鼎脑子里却已经快要炸了。 从他官复原职之后,只顾着天天欣赏官家怎么怼大臣了,从来没意识到官家的心思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竟然已经缜密到了这个程度。 看似简单的允许官员们买地,其实却是一石三鸟。 这个政策一出,便暗含了一个信息,对于这些新收复的土地,朝廷是绝对要想方设法保住的。 而这些地方现在和金国可以说是犬牙交错,那么想要保住这些地方,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北伐,坚决的北伐。 这个消息,对于他们这些主战派来说,是一个定心丸。 而对于那些主和派来说,则几乎可以说是釜底抽薪。 他们可以不相信,那每人五百到一千亩的土地,你要不要? 如果你不要,将来别人的地产生了收益,你不要眼红。 如果你要的话,那你就最好祈祷朝廷的北伐来的更快一点儿。 之前朝廷北伐为什么有那么大的阻力? 因为北方已失,无
相关推荐:
蚊子血
生化之我是丧尸
人在斗破,但全员NPC
妙拐圣僧
大风水地师
爸爸,我要嫁给你
剑来
[综漫] 成为叛逆咒术师后攻略了哥哥同期
谁说总监是性冷感?(百合ABO)
凡人之紫霄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