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有的厂自己没法解决,又不敢轻易动花大价钱采购的模具,怕动了之后模具报废,只能将就着用,于是生产出来的东西质量就不好,用久了就容易出毛病。 有的技术不好的钳工,甚至看不出来是哪里出了问题!因为他自己的技术达不到那个精度。 只知道自家生产出来的东西明明用料扎实,用得好铁好钢,却就是容易坏。 故而作为工业之母,生产线的源头,模具的每一步都要谨慎仔细,糊弄不得。 别的厂怎么要求不知道,但红旗厂技术学校从入学起,就要求学生们养成仔细复核的习惯。 复核完。 林巧枝把铁料用小推车推去有车床的那间操作教室,许观平搭了把手,帮忙将铁料固定在车床上。 “嗡嗡嗡……” 林巧枝稳稳地操控车床的车刀,对铁料进行一个大范围的切削。 很快,一块完整的铁料,隐隐露出侧盖板的粗轮廓。 许观平也来了兴致,一边帮忙给车床断电,然后伸手把车刀换成钻头,方便林巧枝后续操作,同时说:“接下来是要钻‘止裂孔’了吧?要不要再看一眼图纸,确定一下,要是孔钻出来吃线了,没有后续加工余量,这料可就报废了。” 他说的止裂孔,是在铁料上特定位置钻出的小孔,防止錾削加工的时候,发生撕裂。 按照她们这个件的要求,小孔开出来必须和圆弧线之间有一定间隙,一旦吃线,这个件就没有加工余量了。 林巧枝闻言,也是深吸了一 CR 口气,慎之又慎的确定了一下止裂孔的位置,然后操作换了钻头的车床“滋滋滋滋”地对准了上去。 并不是很顺利丝滑,但至少止裂孔是钻好了。 两人同时紧张地去检查。 然后齐齐松了口气。 没有吃线! “这不错啊,你这水平,真要把这个模具顺下来的话,去偏远一点小机械厂,再选个技术难度低的产品,也能做独挑大梁的钳工了。”许观平感慨。 “差不多,走吧。”林巧枝点点头,这模具能顺利做下来,确实是非常大的锻炼。 把用车床粗加工完的工件运回操作台。 拿抹布擦了擦。 林巧枝又对照了一遍图纸,决定从侧盖板右下角处开始入手。 她弓着身,用锉刀一点点开始精处理。 曾经细密划线,一层层锉平的铁料的练习,带来了愈发精密的手感。 她弓着身,锉削的操作稳而有序。 许观平把他的操作台收拾好,回来一看,林巧枝已经处理好一个侧盖板尾端的边角。 他往细了一看,眼皮子猛地一跳。 他不是刚入校不到一年的新生了,也看过很多高工的操作,不会轻易为一些技术大惊小怪。但问题是,林巧枝现在的技术,怎么又有了这么猛的精进! 他又不敢出声,怕惊了林巧枝的操作。 只好站在旁边,一双眼睛死死地盯着林巧枝手上的锉刀。 好不容易等到林巧枝直起身,活动一下腰背,他震撼不已地问:“你这么快,就直接打通了两精度直接进入到7丝的精度了?” 第20章 一等工件(捉虫) 做高精尖模具的好苗…… 林巧枝拿起标尺, 卡住两侧,“你量都没量, 就知道了?” 她把测量的数据记录在本子上,又把位置让出来给许观平。 许观平从工装腿外侧口袋里,摸出另一把标尺,也夹准那段,边测边说:“感觉嘛,我不信你没有,看着一刀刀下去, 大概什么水平就知道了。” 7丝的标准看似很宽松,比红旗农械厂现在用的拖拉机模具精度差七倍。 但仔细一想,也就头发丝直径稍微粗一点点。 这么细微的尺寸, 却要从始至终一丝错误都不出。 许观平自己也差不多有这个精度了,可也没有信心做出这个侧盖板模具。 一是太大了, 按照工期算的话,每天工时四五个小时, 差不多要两个月才能做完, 这期间可一次错都不能出。 二是还有一个圆弧形, 这种内侧带圆弧形的模具,难度比横平竖直的直线高得不是一星半点。 当他也测量完, 两个人的测量数据一对。 精度无误。 许观平长呼了一口气:“恭喜你。”他攥了攥手中的标尺,心里有点说不出的五味杂陈。 因为从此刻起,他十分确定, 自己引以为傲的学业和技术,全都被林巧枝这个学妹追上来了。 而林巧枝,不论是已经拿到了一个铁路局的正式嘉奖函,还是学以致用的能力, 甚至学业上没有低于19分的科目,都已经超过他。 对了,还有努力,他也比不过林巧枝。如今唯一领先的技术,也已经被追赶上来。 而且,他完全没有把握制作这个侧盖板模具,那一点点技术经验上的领先,好像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意义。 “还是等我成功做出来,再来恭喜我。”林巧枝做好工作和测量记录。 锉和削过后,还要进行更细致的磨、抛。 但这就相对没有那么紧张了,力道柔和均匀,不太容易出错。 林巧枝开始细细磨那一小块。 “巧枝,是你的天赋好,比我们都好许多。”许观平说起来有点羡慕,羡慕的同时也有些赞叹,那股子拼劲儿,他是真没有。 “唉就是可惜你想要进王工的组,要不然就你这天赋,绝对是做高精度模具的好苗子,乔工肯定要来抢你。” 林巧枝第一次做侧盖板模具,就能按照图纸处理好工件的细节,眼看着越来越熟练,越来越浑然自如,天赋怎么会不好? 许观平只是发散思维了一会儿。 林巧枝就处理完侧盖板尾端的边角,顺着边角,拐进了内弧。 这个“半圆弧”并不是规则的、圆滚滚的半圆。 而是一个有特殊弧度作为盖板的弧形。 林巧枝十二万分小心地刮削,屏住呼吸。 她选择了最保守的方法——贴着划线上一点刮削,然后最后靠近划线的一点点,用磨来贴合。 给自己稍微留一点操作余量。 许观平回过神来的时候,这一点从边角拐进去的内弧,快要处理完了。 看到林巧枝明显留了一点操作余量,被捏紧的心脏稍微缓了缓,看到林巧枝也松了口气的样子,才玩笑说:“我还以为就我一个人练习操作内弧形模具的时候紧张呢。” “怎么可能不紧张?”林巧枝起身擦了擦额头上冒出的汗珠,十指交叉活动手腕,又来回相互捏手指,放松指间关节和肌肉,“你先量吧。” “行。” 许观平把这个内弧一量。 他身体微微往前倾,不可思议的睁大了眼睛,实在是按捺不住,回头看林巧枝:“这真的是你第一次做这个侧盖板模具吗?” 林巧枝看他表情,能猜到,没有意外的话,应该是挺不错的。 “在家里也练习过,你不也练过内弧技巧?” 林巧枝也量了一下,心里有了底,弧面的风险还是太大了,她打算前半截都用这种方法保底,留操作余量。 许观平又看她往前推进了一点。 而这一次,林巧枝操作的手法,似乎比之前更稳当了。 许观平再次量完,怎么也按捺不住:“林巧枝,你等我啊!!你别走,在这操作教室等我回来!” 他一边往外走,一边不放心的回头,叮嘱说:“我很快就回来,等我。” 林巧枝:? 她还没想通许观平想干什么,就见急匆匆跑出去的人,大声颤抖的声音传进来:“乔工,乔工!师父……” “许哥……他怎么了?”埋头练习的周树被吓了一跳。 操作教室零星剩下的几人,都伸脑袋往操作台上唯一的大家伙看。 但没看出什么特别的,只觉得和课本上讲的模具长一个样。 不过当林巧枝再次拿起工具的时候,操作教室里的学生,都没忍住多看了几眼。 还有的干脆放下自己手头的活,给林巧枝当观众,想看看为什么许观平那么激动。 其实搞技术的,大伙都爱看别人操作。 技术比自己强的,看起来过瘾,还能学到东西。 技术比自己差的,那看起来就更好玩了,尤其是累的时候,看两眼有种别样的快乐。就好像他们学骑自行车,刚学会的时候,最爱看那些骑得歪歪扭扭的人学骑车的样子。 总之,甭管好的差的,都还挺爱看的。 没多久。 乔元走进这间操作教室,他把门打开,让自然光线洒进来,然后走近了操作台。 正好看到埋头锉削的林巧枝。 林巧枝左边的位置有周树在观摩,右边也被个二年级生占了,不过看乔工过来,赶紧让了个空位出来。 乔元凑近观看了一会儿,没忍住指教道:“锉刀往左偏,别那么紧张,真锉坏了也不要你赔,手腕再放松一点,这样在你绕锉刀中心线转动的时候,锉出的内圆弧更流畅一些。” 林巧枝听声音就知道是乔工,没看他,但总归是放松了点手腕,控制锉刀往左偏了那么一点点。 她经过长久的练习,比之 春鈤 前能轻松自如的控制工具,从而控制精度。 只是别看乔工平时性格挺好,实际上也是目光如炬。 林巧枝再完成一锉后,乔元又说:“往左偏,不是往左的力度增,稍微减个一成左右力量,一定要让手的压力方向随着锉削部位不断旋转。” “内弧面是很关键的技术,很多向内陷或者向外突的零件,和别的零件摩擦、咬合得更精准、更紧密,精度要是把握不好,产品返修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高精度的武器零件还可能出事故。” 林巧枝知道了这其中的牵扯和原理,把力道又稍微减了一点点,让手腕柔和的顺着动作转,调整施加压力的方向。 见林巧枝又推进了一点,观察了一会儿,乔工又说:“做的不错,就是这样,好好体会一下现在这个手感,特别是手感知到的反馈过来的力,这是你锉内弧的一个触感积累,可以算经验,也可以当标准。” “以后不管做什么样的内弧面,你感受得多了这种手感,手一下刀,心里就知道会搓成什么样的弧度。” “对继续,可以试试再减少点余量……” 乔元虽然看着脾气好,人也是笑着的,但要求可一点不低。 一边教,一边考,一边拔高。 这样一番指点下来,等林巧枝停下来的时候,已经过去了小半个小时。 乔元饶有兴趣的去量,还一边笑着看林巧枝:“你觉得这次操作怎么样?” 林巧枝紧张摇头:“不知道,光顾着听您说的要求,绷紧精神操作去了。” 她大胆探头一看,眼睛瞪大了点,最好的位置精度居然有5丝! 她乐得差点一蹦! 乔元笑眯眯的看着林巧枝。 拍了拍她的肩膀:“你这天赋真是高,学起来快,是个做高精尖模具的好苗子。” 然后他笑着邀请:“要不要考虑来我们组?” 旁边许观平也连连点头,帮腔道:“听说你想跟王工那组,我跟你说,王工那组到处跑,别看每次有什么问题都是他们攻克的,但经常出外勤,可辛苦了。” 林巧枝一时怔住。 她犹豫不知道该怎么回应。 红旗农械厂高级技术工人基本都是做模具的。 下面装配和修理,很少需要他们动手,毕竟用高工去组装拖拉机,去修理拖拉机,实在是杀鸡用牛刀,太浪费资源了。 但高工也分为几个不同的工作方向。 乔工带的一组,是专门做模具的,就扎根在厂里,制作一代代新型号的生产模具,解决厂里问题。 王工带的一组,技术上也要求高,但更偏向解决实际问题,会亲自去出去调研,了解各地使用红旗拖拉机的需求和痛点,然后改进,研究出新型号的拖拉机。 还有秦老师的师父,齐工,也带了一组,偏向理论那一挂的,人也最少,审核图纸,估计预算,研究国外前沿技术,提高拖拉机性能等等。 …… 林巧枝也是进入厂校学习之后。 才知道梦里厂校忽然扩大生产,不得不提前招收学校一半学生,可能是因为王柏强。 王工最近就一直往外跑,好像是想要针对某一种地形设计新款拖拉机。 林巧枝心里渐渐有了主意,她问:“乔工,我听说王工最近带人去大别山、九峰、红安、木兰那些地方,是在想突破什么难点吗?” 乔元也不藏着,直说:“丘陵山区知道吧?田块零碎分散,高矮还不一,目前中国所有型号的拖拉机,都很难在丘陵山区展开作业。” 林巧枝眼睛一下亮了:“丘陵山区?” 占中国全国耕地面积近三分之一的丘陵山区! 乔元一看她那双眼睛。 就知道自己肯定是争不过王柏强了。 有些人和他一样喜静,喜欢埋头钻研技术。 有些人却就喜欢折腾,享受通过双手改变世界的乐趣。 林巧枝迫切
相关推荐:
鱼塘主
粉绸
洪荒之离线挂机十亿年
新宠
重生狂妻之姜总请签字
双雄
问题男女
天策大明
甜甜的[竹马竹马]
浪漫热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