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云笈真箓 > 第101章

第101章

忌的马车缓缓驶向了灞河边的工地。 一路走一路看,天寒地冻的,官道上人烟稀少,此时在这条道上走动的人,基本都和工地有关。 “来来往往这么多车马,似乎是在运输、运输木头?萧锐是在建作坊吗?用的了这么多木头?记得去年工部批复的时候,已经给足了建筑用料的。” 带着疑惑,长孙无忌的马车停在了工地外面,下车走进了工地。没让人通报,他想实地看看,到底这个工地在做什么。 未完成的这一半工地,确实在建筑房屋,不过用人手不多,这样的进度,别说半年,估计得一年吧? 边走边看,长孙无忌来到了另一半,已经建好房屋的场地,里面热火朝天,人来人往。工匠的嬉闹声、密集的锯木头声、劈削刨锛声、打铁叮咣声……几十亩的场地,似乎比这几天曲江池的元宵灯会都热闹呢。 凑到了其中一名工匠旁边,长孙无忌虚心请教道:“老师傅,您这是做什么物件呢?看着不像是建房子的梁柱呀。” 对方年约五十,头发花白满脸沧桑,全身上下尽显凌乱潦草,这样的一位老人,原本在河北那边是风烛残年潦草度日,可现在到了这工地,似乎像是重新焕发了生机一样,双眼透出的全是兴奋和激情的干劲儿。 若不是因为年迈,干一会儿身体酸痛得歇口气,谁都不会相信,这是位老人家。 这个工地赶制的物件,是要保密的,老工匠一看是生人,十分警惕,“先生是外面来的?如果有事,请去那边总工楼寻总工。” 感觉到对方的戒心,长孙无忌温和道:“我是朝廷派来接洽生铁的,萧大人上书要生铁,我来接洽。您老也知道,生铁是朝廷严管,所以我们需要知道用途是否合规?若不合规,对萧大人可不好。” 一听到对萧锐不利,老工匠紧张起来,有那么一瞬间乱了方寸,连忙给解释道:“合规的。朝廷规定生铁民间买卖,只能是农具或者炊具,我们打造的是农具,萧大人说加把劲,一定要赶上春耕。” “农具?”长孙无忌也是知道民间疾苦的,可左看右看,愣是没看出这个弯腰的木头,是什么农具? “老师傅,敢问这是件什么农具?在下学识浅薄,竟不认得。” 听到这个,老工匠丢下了手里的活计,冷下脸说道:“想知道是什么,跟我来,我带你们去寻总工。” 嘶……好警惕的老兵。长孙无忌有些后悔,早知道这样,该找个年轻点的忽悠。 可是抬眼望去,全是老弱病残,又有几人年纪轻轻就退役的? 老工匠执意带着长孙无忌和随从走,二人只能跟上,看那架势,若是不配合,马上就会被认为是刺探情报的奸细。 “哟,国舅爷?您怎么有空过来了?有失远迎,快请快请。”萧锐正好走出总工楼,迎面撞上。 “萧大人,这两人上来就问东问西,我还以为他们是心怀不轨的奸细……” 萧锐笑道:“误会了王师傅,这两位不是奸细,是国舅爷和工部的大人,都是我们的大金主,是自己人。不过您做的没错,一定要时刻保持警惕,万一混进来别国奸细就坏了。” “行,那老汉继续去做活了。” 工部的随行官员心说,好傲气的老汉,知道国舅爷的身份,招呼都不打一个吗? 他却不知道,这个工地的男女老少,全都靠着萧锐厚道赏饭吃,所以这里全部萧锐说了算,大家都只信他一个的,其他人官再大,呵呵,跟我们什么关系? 长孙无忌开门见山说明来意,萧锐苦笑道:“唉,早知道这事瞒不住,不如当初就汇报给陛下的好。其实也没什么,下官发明了一种新式耕犁,名叫曲辕犁,可以大大加快耕种效率。哪怕是不用大牲口,三个壮劳配合,一天也可犁地两亩。” 嘶……一天两亩? 两人如同李孝恭一样,被惊到了,这可比以往的耕作效率提高了一倍呢。 “当真?” 萧锐认真道:“当真,军中无戏言!” “好,既如此,那生铁给你无妨。”长孙无忌放弃了勒索萧锐的想法,他是跟萧锐有过节,但大是大非是不差的。 萧锐遗憾道:“唉,原想给陛下个惊喜的,现在看来,不说出实情,您也不可能把生铁给我。” 长孙无忌笑了,“朝廷管控生铁,这是必要的问询。你也别怪陛下,陛下有意帮你的。我们现在生铁产量不足,你要了这么大份额,就要影响今年的军械制造修复。来之前陛下还说,如果你能解决这个问题,不问为什么,也可把生铁批给你。” “哦?当真?如果是这样,那还真的不难。国舅爷可否帮个忙?”萧锐笑了。 长孙无忌不过是那么一提,帮陛下说点场面话,没想到萧锐真敢接茬。怎么,你小子还懂炼铁不成? 看懂了萧锐的眼神,长孙无忌留下了工部之人,叮嘱他保密。然后就随着萧锐走了出来,二人一直走到了灞河岸边。 萧锐指着那结冰的河面说道:“当初将这作坊建在灞河边上,目的就是将来用到这条河。国舅爷有没有兴趣跟我来个对赌游戏?” 长孙无忌来了兴趣,“有趣,说来听听。” “生铁您先供应给我生产,算我借的朝廷的。待得雪山冰融洪水至,最多今年六月时分,只要您的矿石跟得上,我还您两倍的生铁。”萧锐看着那宽阔的河面,眼中似乎看到了数十架水车在玩命的工作了。 思考片刻,长孙无忌惊呼道:“古籍记载,汉灵帝时期巧匠毕岚发明了从河中汲水灌溉的工具,后经三国的诸葛孔明改造,成为现行水车,广泛用于蜀地。几百年来,只听说水车用于农田灌溉,或者用于大船水轮。” “没想到,你竟然可以改进用于工匠冶铁?难道你除了会医术,还是个神匠不成?” 这次轮到萧锐惊讶了,忍不住给长孙无忌竖起了大拇指,“国舅爷学识渊博,晚辈佩服。区区小伎俩,没想到被您看破了。如此,所谓对赌就当我没提过。” 长孙无忌哈哈笑道:“不,要赌!陛下原想跟你加一成的生铁材料费用,充盈一下国库。现在看来,加一倍的生铁产量,似乎更加划算。老夫做主跟你赌了。你放心生产,耕犁的事我会帮你保密的。” 萧锐没想到这胖子如此可爱,躬身行礼致谢,“多谢国舅。” 回去的路上,工部官员不解的问道:“国舅爷,您为何要帮那萧锐?” 长孙无忌看来此人一眼,语气感慨道:“我虽然不喜欢这个年轻人嚣张跋扈的作风,但也不得不承认他是个人才。他一心为朝廷办事,生产耕犁兴农,营建作坊兴工,还解决了那么多退役老兵的生计。如果这些大是大非上,我为了私人恩怨扯他的后腿,那还有何脸面做这个大唐宰相?” “大唐初立,我们主要的敌人是北面的突厥,渭水之耻不洗,谁敢不顾国仇,挑起内斗,就是整个朝廷的敌人!” 工部官员显然是长孙无忌的心腹,听完这番话,佩服的五体投地。 “那大公子……” 长孙无忌遥望长安方向,想到自己那个不争气的儿子,语气无奈道:“知耻而后勇,吃点亏不是坏事。冲儿如果能有萧锐一半的本事,想来也就不会再记得那些不愉快了。” 第八十九章 春耕忙,新装备大放光芒 依照礼制,每年春耕之初,朝廷是有一场大典的,皇帝在贡田主持开犁,为天下春耕开一个好头。 时间过得很快,春耕大典前十五天,灞河边上的工地交付出五万把新犁。没有运抵长安,而是秘密请皇帝过去验收,清一色的造型,整整齐齐的码放在车上,远远看去,仿佛一辆车化身万千一般。 疑惑是不是自己眼花了,李二揉了揉眼睛,这、这是萧锐两个月的成果?虽说农具比兵器容易打造的多,但萧锐才多少人?区区三千老弱病残,两个能有这么大的产量? 萧锐站在皇帝身边介绍道:“五万把新犁,虽然无法分配到关中道、河南道每一家一户身上,但配合原有老式耕犁,足够了。甚至还能分出一部分耕犁给其他地方。” 李二更关心的是新式耕犁的实力,好不好用?真的比老式耕犁优越许多? 萧锐自信的带着参观众人走向了一旁。就在这灞河的一处河滩地上,早已经准备好的耕牛、新犁、熟手耕作人员。 朝着河滩的十组人员挥手,一声鞭子响,耕牛哞的一声,所有人的目光全都聚焦在了那河滩土地上。 吃土、开沟、分土……嘶!这速度、这速度…… 萧锐笑了,肉眼可见的效果,耕牛仿佛不曾负重一般,后面扶犁之人几乎是小跑着才能跟上。甚至还有一组人员,因为耕牛跑的太快,不慎跌倒,摔了个大马趴。 可即便啃了满嘴沙土,那人对疼痛和出丑毫无所觉,反而蹲坐在地上,狂笑了起来。 旁边村长过去踢了一脚骂道:“老七,傻乐什么?那边圣人看着呢,连个犁都扶不好?” 老七拍了拍身上的泥土,朝着村长大笑道:“谁不知道我老七是村里第一耕种能手,今天这一跤,摔的值!摔得我心甘情愿。有了这新式神犁,我让其他几人一垄地的时间。今天您家里那炖肉,我吃定了。” 村长笑骂道:“你小子别胡吹大气,以前是耕牛不足、土地难耕,你操犁技术好,因此却是比别人犁地快。今天你仔细看看,耕牛是管家提供的,沙土地一马平川,谁的神犁不是哗哗的吃土?这种土地,要什么技术?” 啊?? 老七一看,顿时慌了,连忙冲过去扶起耕犁,猛甩鞭子抽打耕牛! 河边的皇帝和官员看着这一幕,纷纷哄笑了起来。 国舅长孙无忌带头恭喜:“恭喜陛下,有此新式耕犁,今年的春耕,不愁了。” 李二谨慎问道:“照这个速度,一天何止二亩?其他土质的地块儿呢?可有实际测量?” 萧锐指着河岸上的五人,“河岸上的土质是关中常见土质,我专门设置了几组做对比。” 众人仔细观察,这才发现,十组人耕作的田地,虽然距离的近,但脚下的土地确实略有差异,大家纷纷佩服萧御史的周密安排。 大司农苏亶兴奋的冲进地头,近距离观察的更加仔细:“比常用耕犁吃土更深,而且还带有能调节吃土深度的机关,这、这个设计,直接可以根据土质和需要,调整耕作计划,巧夺天工、巧夺天工!” 转过身来小跑着回来,老头子五十多了,兴奋的像个孩子,“陛下,陛下!有此新式耕犁,不仅能加快春耕速度,如果吃土深一点,对粮食产量都有所提升,大喜啊!老臣请为萧御史请功。” 花花轿子众人抬,一同参观的官员纷纷出言恭贺,都喊着为萧锐请功。其中包括不喜欢萧锐的长孙无忌。 李二看向了萧锐,“小子,你觉得呢?” 萧锐心中暗骂,问我?你分明就是想抹了我的功劳,白嫖啊,要不要脸? 可想了想,算了,这耕犁说好的,算作补偿给襄城的嫁妆,虽然不能明言,但属于君子之约,什么升官不升官的,无所谓,小爷不稀罕。 “陛下,臣当的是大唐的官,为国出力是职责,不敢贪功。” “你小子……朕岂是赏罚不明之人?”李二笑骂道。 萧锐认真道:“距离春耕大典还有半个月,当务之急是速速将这批耕犁运送到关中道、河南道,将之全部分发到百姓手中。” 李二很满意萧锐的态度,在所有人都只看到论功行赏的时候,这小子还能记得正事,不错。看来他真的不是个官场之人,只为实心办事。 “大家都议一议,如何有效的分发给百姓?”皇帝朝着带来的官员问道。他着重强调百姓,意思很明确,给到百姓手中,将来打下粮食才有税收交给国库,而给了贵族,那人家收上来粮食,并不是全部纳税给朝廷的。 国舅长孙无忌第一个开口:“首先一定不能要钱,免费发放才行,否则普通百姓根本买不起。” 皇帝点了点头,沉吟道:“从司农寺出人吧,跟随监察分发,各地县府统一发放。” 众人七嘴八舌,纷纷献言献策,萧锐终于看到了这群朝廷精英的本事,用到实处的时候,果然是人多力量大,点子还真不少。 一直盯着河滩地的大司农苏亶开口了,“陛下,老臣以为,或许可以根据土质分发。” 众人安静了下来,全部听这位经验丰富大司农的想法,“五万口耕犁,平均分发,也不过是每天两亩的平均效率。

相关推荐: 踏天之道   奋斗在初唐   绝世帝皇系统   迦娜同志,我是你的召唤师   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涅风剑影   重生之收藏大玩家   第一符师:轻狂太子妃   神豪:开局暴击10倍返利   梦魅(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