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了,要想送花就送一束绢花,绢花最实惠!” 花束收益是观众给演员的打赏,于童分文不取,全都归演员个人所有。 绢花可以反复利用,所以,观众花五元买绢花,演员就实打实获得五元。 而鲜花是于童从外面进的货,春节期间花卉的成本价很高,演员收到十块钱的鲜花后,可以把鲜花带回家,但是现金收益只能得到五块钱。 郭美凤捧着一束鲜花稀罕地摆弄,说出口的话却是:“五块钱买一束花,不当吃不当喝,花那份钱干嘛?” “那您是收到鲜花高兴,还是收到绢花高兴?”不等她回答,三哥就自答,“当然是收到鲜花高兴啊,他连让您高兴都不舍得,得敲打敲打他了!” 郭美凤在他头上敲了一下,虎着脸说:“我看你最欠敲打,老娘的事你少管!都像你们这样大手大脚,日子还过不过了!” 而后面不改色地冲突然出现在化妆镜里的老徐招了招手,“你在台下看我这一身服装怎么样?粉色会不会压不住场子?要不我明天换那套红的吧,还是红色大气。” “特别好,服装道具都好,今天演出全程都很完美。”徐副局长像是压根儿没听见狄老三的话,与郭美凤热聊开了。 背后说小话被正主撞见,三哥脸上并没什么羞愧情绪。 跟徐大爷点点头,就大摇大摆地出去了。 听到就听到呗,正好让他找找自身的不足。 送花过来的杜金金:“……” 她都替这三人尴尬了。 * 春节期间的连续五场演出,让郭美凤得到了将近两百块的花束收益,以及十几捧鲜花。 老狄家如今已经成了花的海洋,每个人房间里都摆着一束。 二哥甚至还出馊主意,如果花太多,他可以拿到医院附近卖掉,被极度迷信的郭老师狠锤一顿才老实。 其他老师也得到了差不多的收益。 王副校长是他们这些人中名气最大,人脉最广的,花束收益得到了四百多块。 最后一场演出结束时,舞台上几乎被绢花堆满了。 好多老戏迷都在感慨,多少年没见过这样的盛景了。 花束收益是日结的,老师们过年期间虽然辛苦点,但每天都有进账,一个个都精气神十足。 而在所有演出结束后,于童又将他们每人投入的三百块退了回去。 这就让老师们更加欣喜了! 只有郭美凤忧心忡忡地问:“童童,你把钱退回去,不会赔本吧?” 她现在也被老五影响的,管人家叫童童了。 “不会。这次演出实打实卖了一千张门票。我从食品公司拉来了汽水赞助,这些天差不多卖了一千瓶,茶馆里饮料卖得贵,我按八毛钱一瓶卖的,大概也有八百块的收入。茶馆那边只收了一半的场地费,这些钱基本就能抵消五天的费用了。” 剩下的那两千瓶汽水,以及卖国粹工艺品的收入,就是她这次赚的。 郭美凤担心道:“那剩下的那些汽水你打算怎么办?这大冬天的,谁喝汽水啊?” 她以己度人,觉得这玩意根本就卖不出去。 “没关系,我已经联系好朋友了,她那边是个川菜馆子,甭管春夏秋冬,都是汽水消耗大户。” 于童以低于出厂价三分钱的价格,将剩余的两千瓶汽水,转手给了管歧珍那位开着川菜馆的大姑姐。 张大姐虽是关系户,但从食品厂拿货顶多能有个送货服务,价格上是没有优惠的。 接到于童的电话后,她想都没想就把这批货吃了下来。 一下子能便宜六十块呢! 狄思科觉得他家于童为这次演出投入的最多,前前后后操持了快两个月,最终只赚这点钱实在是有点亏。 于童却很满足地说:“所有收益加在一起,有一千多块,老师们最多也才赚四百块的花束收益。我还有什么不知足的!” “这样比较的话,你说的也对。”狄思科将她的账本合起来,跟她挤进一张沙发上说,“要不你今晚别回去了,我明天上午做糖醋排骨给你吃。” 他觉得郭美凤举办演出的最大收获,不是那几百块的演出收益,而是让于童养成了自由进出他家的习惯。 为了跟老师们商量事情,她几乎两三天就要往这边跑一趟。 于童在他耳垂上捏了捏,“你还会做糖醋排骨呢?” “刚跟我大嫂学的,是上海那边的做法,我觉得还挺好吃的。我明天做给你尝尝,你今晚别回去了。” 于童按住他不老实的手,笑着问:“我不回去,住哪儿啊?” “住我……”狄思科的手指在她腰间细腻的皮肤上摩挲半晌,心不在焉地说,“住我隔壁?” 于童嗤笑出声:“就你这小胆儿还好意思留人呢!” “我要是胆子大,咱俩孩子都能叫爹了。”狄思科对着她的嘴唇亲了一下,“留下吧?” 于童摇头。 再啄一下,“留下吧?” 于童还是摇头。 又狠狠亲一下,“这回可以留下了吧?” “不行,”于童使出浑身的力气,才把压在身上的二狗子推开,“我爷爷给我设了门禁,上次八点钟还没回去,这老爷子就拿着手电筒在楼下等我了。” 狄思科嘟哝:“那你给咱爷打个电话报备一声嘛。” “你去打吧。”于童温柔笑道,“只要他同意,我今晚就留下。” 狄思科怂哒哒地说:“我不敢,我还想给咱爷留个大好青年,正人君子的印象呢。” 于童起身调整好自己的肩带,语气玩味地念了一遍“正人君子”,掐了把他的脸蛋说:“送我回家吧,正人君子。继续努力呀,正人君子!” 狄思科:“……” * 正人君子狄思科其实已经很努力了。 年初那会儿团委组织团干培训班,不但要提高政治素养,还要提高团干的业务能力。他去培训了一个礼拜,并且在培训期间完成了一篇《外贸体制改革问题的探讨》。 春节过后,这篇文章就被团委选送到内刊上发表了。 当然,除他以外,还有另外几位同事的文章也被团委选送了。 但这是狄思科第一次在系统内部发表文章,拿到样刊以后,对着那本散发着油墨香的文章欣赏了好半晌。 袁媛在他的办公桌上敲了敲,“别看了。” 狄思科将内刊推给她,笑着说:“借你学习学习!” “……”袁媛嫌弃地将杂志推开,虽然办公室里只有他们两个人,却仍是用极低的声音说,“最近可能会有个出国的名额。” “长期驻外还是短期出差啊?”狄思科问。 “好像是短期出差。” “你从哪儿听说的?” 以狄思科对袁大姐社交圈子的了解,她似乎打听不到这种消息啊。 袁媛犹豫了一会儿,不好意思地憋出一句:“我听庞老师和方堃聊天时说的。” “……”狄思科无语,“偷听的啊?” “也不算偷听,他俩在办公室说话不避着人,那就是不怕我听吧?” 狄思科:“……” 这俩人可能是把袁大姐忘了。 袁大姐在办公室里闷不吭声,埋头干活,很容易让人忽视她的存在。 不过,也有可能是人家的谈话内容并不在乎被袁大姐听到。 “你想去出差吗?”狄思科问。 袁媛想去,但仍是摇头:“我刚接了一个笔译的工作,应该轮不到我。” 她跟汪妍妍一样,大多数时间还在做着笔译工作,最近刚接到了翻译某位外国首脑自传的任务。 领导不可能让她随访。 狄思科问:“什么级别的访问啊?” “不知道,但是已经定了庞老师随访。” “我猜也是他。每次随访只有一个翻译,既然定了他,那就没其他人什么事了。” 袁媛面露疑惑道:“但我听庞老师的意思,他好像想把方堃也带去。” “给翻译再配个翻译吗?”狄思科笑道,“你听错了吧?随行翻译,每个语种只有一个名额。庞老师以什么名义带方堃啊?” 他有时候也不得不感慨方堃这大腿抱得好。 庞庆祖出国随访都想带着他,这真是亲儿子待遇了。 被他这样一说,袁媛也开始怀疑是自己听错了。 再说,要是真有这个机会,以庞老师和方堃的关系,他必定是推荐方堃的。 其他人都没戏。 袁媛抿抿嘴说:“那算了吧。” 狄思科被她这个消息搅动了心思,翻译是需要在大场面上历练的,各种场合都要经历。 他现在被崔组长推着上了不少会议和谈判桌,也跟领导在国内随访过。 但这种出国的机会,他暂时还没能遇到。 像他们这种资历尚浅的翻译,是很少有机会站到大领导身边的,外事访问这么重要的事也不会带他这种菜鸟。 到底是什么样的工作,能让庞庆祖把方堃带去呀? 他心里惦记着这件事,下午就特意去交际司的其他部门打听了一下。 只听说大boss要出访欧洲,途经英国比利时,再多的就不知道了。 狄思科心说,有庞庆祖当随行翻译,以他俩的关系,就算真的有出国机会,对方也不会带上他。 热情降温以后,他就把事情放下了。 然而,过了没两天,英语组开例会的时候,崔组长突然在会上宣布,部领导即将去欧洲出访,交际司要派几名同志组成先遣组,先去当地打前站。 需要从翻译室借调一名英语翻译。 “先遣组的行程比较紧张,这次出访的时间也比较久,尽量安排年轻同志出行。咱们组的年轻同志有想主动报名的吗?”崔组长特意强调道,“这次出差会比较辛苦,同志们想好了再报名。” 办公室里刷刷刷举起了五只手。 周萍,汪妍妍,方堃,狄思科,甚至还有认为自己没戏的袁媛。 除了借调来的周萍有过几次出国经验,剩余四人都还没有出过国。 如果按照工作经验来选人的话,周萍绝对是希望最大的。 不过,庞庆祖是这次的随行翻译,自认有一定的发言权,放下水杯,清了清嗓子说: “这次的行程太赶了,而且先遣组里的另外几名组员都是男同志,我建议咱们翻译组最好也能派一位男同志与大家配合。我可不是有性别歧视啊,但男同志在体力方面确实比较占优势嘛。” 崔组长微不可查地蹙了蹙眉,思考片刻后,沉声说:“那这次就先选男同志加入先遣组打前站吧。咱们英语组的出差机会向来比较多,之后会争取让所有同志都能得到充分锻炼。” 报名的人里只有方堃和狄思科这俩男的。 他俩入职以后表现都不错,各有各的优势。 最近几个月又频繁被拉出去历练,让他们去帮先遣组当翻译,崔组长还是放心的。 而庞庆祖庞老师望向这两位年轻同志,居然又有话说了:“小方是外语学院的研究生,年纪比小狄大上几岁,面对复杂工作时应该能更沉稳老练一些,我觉得可以考虑一下小……” 不等他把那个“方”字说出口,狄思科就举起了手,向崔组长示意,他想发言。 崔组长颔首,点了狄思科的名。 “小狄有什么要说的?” “这次出访的目的地包括英国和比利时,比利时是说法语、德语和荷兰语的国家,法语应用广泛。”狄思科不去看庞庆祖和方堃的脸色,“既然先遣组是去办事的,那最好还是带一名精通法语的翻译。我对法语的听说读写都算得上精通,要不领导考虑一下我吧?带上我,一个顶俩!” 第64章 庞庆祖是六零末的大学生, 那个年代能精通一门外语就很难得了,学校基本不要求学生掌握第二门外语。 但他属于很有语言天赋的人,工作后自学过日语, 如今看日语的《追捕》和《望乡》完全无障碍, 并不觉得会个二外有什么了不起的。 所以, 听说狄思科精通法语后,庞庆祖显得相当不以为意。 “我还是觉得小方比较合适, 小方的年龄比小狄大上几岁, 办事更沉稳。而且现在很多外语专业的毕业生都能掌握一门二外,比利时不是说德语嘛,我记得小方的二外就是德语吧?” 方堃有点尴尬地颔首:“我学了几年德语。” 看庞老师之前的态度,他还以为对方有先遣组翻译人选的决定权。 没想到他只能给建议,决定权还在崔组长手里, 而且狄思科一点也不给办公室前辈面子。 当着大家的面就敢跟庞老师硬刚。 委实让人意外。 然而,更让人意外的还在后面。 汪妍妍突然接了庞庆祖的话,“按照庞老师的意思,要是会德语就能进先遣组, 那我的二外也是德语啊。我也是外语学院高翻班的研究生, 还是小方的师姐,在工作中肯定更沉稳, 让我去岂不是更合适?” 被顶撞的庞庆祖不快道:“不是已经说了嘛,这次先选男同志。” 汪妍妍毫无顾忌地翻个白眼,“选男同志是您说的,又不是领导说的!” 你是领导吗?开个会总插话! 为了把方堃推上位,先以性别原因把三个女同志刷下去, 再以年龄原因把小狄刷下去。 合着只有方堃最合适,整个办公室就你最有眼光呗! 汪妍妍甚至怀疑这俩人是不是有什么血缘关系…… 周萍声援道:“既然三位同志都有二外优势,
相关推荐:
盛爱小萝莉
误打误撞(校园1v1H)
修仙:从杂役到仙尊
突然暧昧到太后
小师弟可太不是人了
学霸和学霸的日常
[综漫] 受肉成功后成为了禅院家主
致重峦(高干)
女扮男装死后,她开始演柔弱绿茶
(兄弟战争同人)梦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