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翻了两次土。等到宋从心挥手唤出春风化雨诀浇灌田地,夜色已深,姜恒常笑着说明天就调一队兵马过来屯田,速度快些还能赶得上秋收。 宋从心突然觉得,若非世道如此,她或许会给这位姜道君弹一首曲子。 抵达天殷永乐城的第二天,客人就被东道主拉去耕田耕到半宿。宋从心回到自己下榻的住院时,等了大半夜的灵希差点没打算出去找她。 “姜家水深,姜恒常也并非等闲之辈。”虽然修士纤尘不染,但耕了大片田地的宋从心还是跑去洗了个澡,此时正坐在梳妆镜前,任由师妹替自己梳理长发,“她想借助外力打破长老阁的掣肘,此次恒久永乐大典恐怕就是她动手的时候。” 灵希颔首,她赞同师姐的推断,同时也有其他的发现:“师姐,先前我们提到过天殷国的「赊命钱」。我发现天殷国人口中的一些词句与大众所知的不同。” “此话何意?”宋从心问道。 “今我与姜严早归,途经一家葬仪馆,恰好见一户人家戴孝出殡。”灵希语气沉静,她看似呆怔,实际聪慧机敏。姜严虽然也天生早慧,但和灵希相比还是稍逊一筹。他和灵希交涉了一天,不仅没能套出话来,反而被灵希卷走了不少情报。 “那户人家披麻戴孝,面上却不见悲色。有一妇人宽慰逝者家人,却拍着站在一旁的幼童的肩膀,道照顾好逝者的遗体。我心觉古怪,便向姜严多问了几句。此事在天殷并非秘密,姜严便也如实告知。据他所言,在天殷,「遗体」不仅仅指代逝者的尸体。” “对于天殷国人来说,「遗体」指代逝者,同时也指代活人活在阳间的人,是已经逝世的死者留于人世的「遗体」。” 不言归向你推荐他的其他作品: 希望你也喜欢 正道魁首 以拂雪道君的身份受邀参加天殷国的恒久永乐大典,于情于理,国君都应该出面相见,设宴以待。 然而,自宋从心和灵希抵达天殷之,姜家那位国君从未在人前露脸,接待宾客之事一力由姜道君持。虽然宋从心并不在意,姜家的礼遇也做得尽善尽美。但国君不露面一事终究是避不开的问题。无论天殷执掌实权的人是谁,但它明面上地位最高的领袖是姜恒常与其兄长姜胤业。 即便只是做个面子功夫,姜国君也有在宾客面前露面的必要。 关于这一点,感到疑惑的来宾不在少数。来宾明里暗里旁敲侧击,却都被姜家打太极一样推了回去。不仅姜国君没有露面,姜家的族老们也闭门不出。据说是在筹备即将到来的恒久永乐大典,要提前百进行静修斋戒。姜恒常同样是大典的司仪,她负责的是「奉礼」一环。 所谓「奉礼」,乃上古时期流传下来的传统,又称「百物朝贺」。古时,各地郡守会向主城献上当地兴盛的代表物,譬如金银玉器、五毂粮食、铜铁造物。这些象征国力强盛的代表物会奉在神坛案头,由司仪择取祭物将其投入火中。古时人们相信,人的魂灵自烈焰而来,火焰有通晓魂灵、沟通上苍的神力。火能驱逐荒野的害兽,能点亮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所以,人族先祖在留予子孙后代的传承中写下火焰的神圣。 人死后,留在人世的生者会焚烧纸钱、纸作的财物,奉礼这一环节的主旨便是将人间百物献给上苍。 其中,最重要的祭物是象征田地丰饶的五毂、象征兵强马壮的青铜造物,以及象征君王贤德的玉器。 前者为祭物,后两者为供物,供奉之物无需焚烧。此次大典,天殷准备的供物是高达百丈的青铜树、问天九鼎以及重宝九龙青玉国玺。 天殷来宾众多,但能让姜家道君亲身相迎的宾客只有拂雪道君一人。之后,姜恒常投身忙碌的大典预备工作中,接待宋从心和灵希的工作让渡到年岁尚幼的姜严头上。外人见了议论纷纷,宋从心本人却不在意。她和灵希二人在姜严的陪伴下走遍了永乐城,姜严是个生性认真的孩子。即便宋从心的身份地位让他感到无所适从。但他还是尽责地完成姜恒常交予他的任务。他依照以往天殷皇室接待贵宾的待遇招待拂雪道君及其师妹。但看了一场歌舞后,姜严就被宋从心拎到郊外考校武艺了。 姜严天生武骨,是姜家新生代中资质最为出众的子嗣。年纪轻轻武功便已臻化境,除天赋异禀以外,姜严本身的心性也十分过人。 姜严想稳住世家公子的体面,代替姜道君以东道主的身份招待贵宾。但很接地气的拂雪道君却告诉他不必忙活,有空观看歌舞还不如去演武场比划比划。 姜严觉得这于礼不符,委屈得团团乱转。但被宋从心考校了几次武艺后,姜严便红着脸喊宋从心「老师」。宋从心好奇地观望了一阵,发现姜严这孩子似乎很容易害羞,一害羞就会脸红。他年纪小,脸皮子嫩,又有点婴儿肥,看上去比实际岁数 还要小上好几岁。姜严大概也知道自己的外貌实在难以服众。因此戴上面具化身玄衣使「隐刃」后,他总是沉默寡言,惜字如金,开口说话也会特意压着嗓子,好让自己显得更加成熟。 但只要关系混熟后就会发现,姜严这孩子其实是个话痨。说话语速飞快,像鞭炮一样噼里啪啦地响个不停。或许是天性早熟,姜严与同龄孩子合不来,成年人又会因为年龄而轻视他。平里憋得很了,遇到宋从心和灵希后,短短不到半个月,姜严便从世家公子变成了小炮仗,将自己的情报卖得干干净净。 对此,宋从心的良心隐隐作痛。她手里还拿着人家小孩相赠的长命锁呢。 姜严是定山王的养子,父亲是定山王的旧部,母亲是一位玄衣使,血缘上算是姜家旁支。然而,数年前一场战事,姜严的父亲战死沙场,母亲救灾平瘟时身染疫病而亡。临终前,还在襁褓中的姜严被托付给了姜恒常,后被定山王收养,成为了定山王的义子。 姜严生于天殷动荡之时,父母的遗愿是希望他平安健康的长大,哪怕一辈子只是个平凡的孩子。但姜严资质不俗,又不甘心一辈子只当一个承沐父母遗泽的纨绔子。他自幼时便追随姜恒常习武,姜恒常又是个心大的,姜严如此有志气她只会拍手叫好,绝口不提旧部的拳拳爱子之心。定山王无奈,只能将自己所学倾囊相授。 红绳银锁,是定山王赠予义子的礼物。他告知姜严若有一有幸遇见可以托付信任之人,便可将其作为友谊的信物。 姜严说起此事时,稚嫩的面容上是掩盖不住的认真之色。柳家兄妹救了他一命,他不是忘恩负义之人。虽然眼下他不能袒露自己的身份,但终有一他会对故友坦诚。而对这时的人们来说,只要短暂交心、观念相同,那便是一辈子的友人。 白首如新,倾盖如故。 宋从心听罢只觉得良心再次作痛。这回,她甚至觉得兜里的长命锁都变得无比烫手。 经由姜严之口,宋从心也从只言片语中推断出姜恒常与长老阁之间可谓是积怨已久。改革派与守旧派之间的争斗经年久。而本应稳坐钓鱼台看双方相斗、玩弄权衡之术的皇帝在其中却没有多少存在感。姜严说君上沉疴深,很久前便不在人前露面了。 在意识到拂雪道君如传言一般襟怀坦荡,姜严很快便放下了心防。宋从心询问起天殷的风俗人情时,姜严也不吝解答。 在姜严的口中,宋从心得到了「活遗体」与「死生葬」的另一种注解。 天殷注重死生葬,「葬者,藏也,乘生气也」。天殷国人相信死后只是前往另一个世界,阴阳之气蕴养万物,人也是阴阳之气构成的。人之子承继父母的骨血,自然也是父母体内的生气所化。先祖会庇佑子孙后代,两气之间会相互感应。「本骸得气,遗体受荫」,故而子女是父母留在人间的「活遗体」。 阴阳之气会消散于世,尸骨能否被「藏」好将决定子孙后代能蒙受多大的荫蔽。以此衍生出来的仪法,便是死生葬。 这其中有 许多门道,活遗体居住宗祠、族地是「阳宅」,逝者长眠的坟地是「阴宅」。阴宅与阳宅之间的气会相互影响,所以死者的坟地要看风水,祖庙的选址也是重中之重。其他地方的人也看重风水香火,但却没有一个地方像天殷这般偏执,甚至出台了相关的律法,设立了专管「阴财命金」的地金署。 在天殷国境内,死生葬仪并不是一种礼仪传统,而是被写进律法里受国家拥护的制度。 ?想看不言归写的《正道魁首是如何养成的》「第54章」正道魁首吗?请记住本站域名[(“冥神骨君对天殷的影响过于深远,如姜严这样的年轻人即便没听过骨君之名。但只要敬奉这份制度,就是冥神的信徒。” 灵希告知宋从心自己的见解时,宋从心却在思考另一件事。她沉吟道:“灵希,你说,骨君收集子民的灵魂是为了什么?” 真的是为了所谓的长生?宋从心不太相信。 “师姐,不论是神明还是君王,祂都需要黎庶。”看着自家师姐不自觉出神的表情,灵希在宋从心面前单膝跪地,握住了宋从心放在膝盖上的手。虽然师姐不曾注意,但灵希发现她思考事情时总是容易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这时候的师姐有种远离尘嚣的宁静,却也比其他时候好懂。 灵希以蹲身的姿态仰头望着宋从心,尽量将语气放平:“信众之于神祇,好比基石之于宫廷。子民越多,为神祇铸造神座的愿力便越强,其神权的拂照范围也越广。师姐,若是天殷国人都不入轮回,而是在死后进入骨君的神国。那长期以往,会有什么结果呢?” 不等宋从心回答,灵希便回答了自己提出的问题:“拥有灵性的魂灵需要经历漫长的砥砺,虫孑走兽想修身也需要机缘与契机。若天殷在神舟大陆上开了一个口子,这些灵魂源源不断地流失,皆被骨君收入囊中。那终有一,神舟大陆的人族将不复存在。” 灵希拢着宋从心的手,语气加重:“神舟大陆也将不复存在。” 宋从心抿了抿唇,她知道灵希说的是实话。但她还是摸了摸灵希的额发,道:“不要再探寻彼世的秘密了,灵希。你要活在当下。” 自从灵希使用灵视窥探了霖城关家的过去后,她那双本已被封印的眼睛又隐隐有失控的征兆。宋从心不知道灵希是有意放纵,还是中州这片土地与灵希的血脉产生了共鸣,但无论哪一种都不是好事。只能说幸亏灵希在彼世遇见的两位老师良心未泯,限制着她探寻异界的脚步。否则灵希越深入彼世
相关推荐:
当女博士重生到民国守旧家庭
爱在枫琥学院
穿西装的男人
城战系统
海贼:从艾尔巴夫开始复制天赋
变身花魁后,我兼职做起了炼气士
午夜总裁霸道爱:缠绵小女人
不朽道士
南方且慢行
卖家你就在隔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