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檀深似羽 > 第108章

第108章

:“……”你是指望一个道士一个和尚能理解你为情所困的痛苦吗?不对,我现在确实很痛苦。 负责问话的宋从心靠着另一边的墙壁坐下, 看似从容实则疲惫地闭上了眼睛。不远处, 梵缘浅盘腿而坐, 双手合十眼眸轻闭,一副万事皆空、我已不在的模样。哪怕她此时手中无木鱼,看见她的人耳边也仿佛响起「咚咚咚」的木鱼之声。这大概就是「手中无鱼心中有鱼」的境界吧。 此时三人已经在黑甲卫的追杀下逃离了安武城,栖息在荒郊野外的一座破落的神庙中。说是神庙,但其实里面早已被人搬空,连话本故事必备的气氛道具神像都被人连底座一起搬走。神庙距离临江很近,以修士敏锐的五感,夜晚甚至还能捕捉到潺潺的水声。 缓了一会儿, 宋从心继续问道:“若当真不愿纠缠,为何不尽快离开此地?” 宋从心这话其实是在问楚夭为何不御剑离去,谁知楚夭竟抱紧了自己怀中的包袱,委屈道:“因为我不能舍弃自己现在这个凡人的身份,李郎还等着我去救。身份只会让事情变得更加糟糕,而且我不是正统的修士,我动手后……就会陷入很长的虚弱期。” 宋从心先是微微一愣,但很快她便反应了过来,楚夭恐怕是以武入道。这一类的修士本身有修真的天资,但年幼时并没有被挖掘出潜能。这一类人或许会因为根骨不凡而走上武学之路,自行领悟了纳炁的方法或是有了别的什么机缘。在筑基步入旋照期后,他们便成为了散修。 散修没有正统的传承与师门的指导。因此会在某些方面表现得异常的「偏科」。比如楚夭,她就不会仙门最基本的御气术。 不过「李郎」又是谁?宋从心面无表情地想着。 “李郎是咸临国的尚方令,全名「李开平」。”好在楚夭也知道眼前两人是自己唯一的希望。虽然沾满了狗血,但她倒是知无不言,“李郎原在宫中司掌器物制造与拟写圣旨。他是宣怀王的近侍,但先前不知何故突然被宣怀王剥夺官职,下了大狱,说是要秋后问斩。我去救他,他却不肯跟我走,只交给我一个东西,说让我一定要把这个东西给带出宫去……” 宋从心听到宣怀王之名,心里重重一沉:“咸临帝都中究竟发生了何事?” 楚夭摇了摇头:“我不大清楚,但是只知道京城气氛很凝重,以仁善为名的宣怀王不知什么缘故手段突然变得极其酷烈。除了李郎外,朝堂大半的文官都被下了大狱。宣怀王明令禁止民间妄议朝政,一经发现皆判大不敬之罪。而那些文官之所以被下狱,似乎是因为诗文字句有什么不妥……这个我不太懂,但李郎说过,「苛文政,灭言路,国之危欸」。” 宋从心仔细地询问,发现被下狱的文官大多都是科举选拔出来的人才,一部分是世家子弟,不过因为这十年间各大世家本就遭遇了重创,大多都沉寂了下来。禁止平民百姓妄议朝政到并非不能理解,无非便是封建统治者的「愚民」、「疲民」、「虐民」一类的政策。但连文官都「苛文政,灭言路」,这是要大兴文-字-狱的节奏? 宋从心冷声道:“仙凡有明确规定,君王不得阻止子民开悟。如今的凡尘,想来没有履行自己的承诺。” “有这种规定?”楚夭诧异道,她来自凡尘,不通仙家之事,但却清楚凡间之事,她想了想,道,“「开悟」这事情太笼统了,怎样算开悟?拥有自己明确的思想便算得上开悟。但在凡尘,平民百姓整劳作,赋税极重,苦读十年书却因出身之故只能成为商贾的文房先生或开一家私塾。而且对于朝堂而言,百姓「拥有自己的思想」是一件很危险的事。嗯……你知道宣白凤公主的重罪之一便是让百姓识字吗?” 宋从心愣怔了一瞬,随即面色微变,她听懂了楚夭的言下之意,也明白了贵族究竟是如何钻《天景百条》的空子的贵族阶级不阻止百姓开悟,贵族阶级只是加大赋税,拔高纸张价格,挤兑平民出身的文人,毁掉他们的晋升之路……久而久之,就连平民自己都生出了「读书无用」的想法。因为你书读得再好也无法寻真问道,最终还是要进入凡间官场。而若是无法养活自己,平民又为什么要倾尽一家之力去供一人读书呢? 对于贵族阶级来说,他们触犯《天景百条》了吗?没有。赋税是治理国家的重要政策,纸张造价是市场所需,与平民出身的官人相争是立场之别。科举是君王为了培养只拥护帝王的政治团体,天生便和世家出身的官员相斥,打压政敌而已,天道还能为此一道雷劈下来不成? 若是出了贤明的君王,懂得打压世家的力量提拔另一个群体也便罢了。然而一个皇朝但凡出了一个昏君,再好的政策也会付之一炬。 封建时代搞愚民政策的原因是为了君王治世的安稳,曾有一句俗语「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女不看西厢,男不看红楼」,其意就是「少时不可生意气,老来不许有野心,女人不可逐爱情,男人不许忘功名」。对君王而言,思想的控制便代表着社会的稳定。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便是愚民政策的拥护者,他曾在《理想国》一书中提到「高贵谎言」,即让子民们相信「上苍在铸造统治者时掺入了黄金,铸造佐政者时掺杂了白银,铸造平民时则融入了铜和铁」,而后他又强调了「铜铁当道,国破家亡」。 能改变这种局面的方法唯有子民开悟,在宋从心前世那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并不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当统治与管理阶级的一切政策都无法蒙蔽百姓的眼睛,当更多的人能够发出自己的声音,当人们能用知识走出属于自己的天地,一个相对健康的社会群体结构才会成型。 虽然其中依旧有许多需要面对与解决的问题。但比起封建制度下单方面的剥削与一国兴衰尽系于君王之身的波折,至少民众还能发出声音。 “但是宣怀王应该知道,他若直白地以「不许百姓识字」给宣白凤定罪,他便已经违反了仙凡条例。” 千年前人皇曾经说过:“知识是好的,所以我的子民都应该学。” 因此凡尘绝无可能明令禁止平民百姓学习文字。 “当然没有说得那么直白。”楚夭点点头,肯定了宋从心的推断,“国师当时的说法是「授道无知之民而不遏之,如递刀为盗国」……大概就是「白凤公主让刁民学习了文字而兴外道,这是祸国之举」这个意思。” 宋从心只觉得眼前一黑,这个世界的文字的确有灵性,但这个国师绝对是在强词夺理。 “也就是说,咸临国师将「文字」视作一种「道」?”一直阖目静坐的梵缘浅忽而睁眼,道。 “是这个意思。”楚夭点了点头,“所以这些年来,咸临国才会突然在「文字」上如此苛刻。但因为此举是为了打击外道,杜绝容易被外道蛊惑的平民去接触外道的教义与知识。所以大众也不能肯定国师这么做就是错的。” 宋从心与梵缘浅对视了一眼,虽然没有开口,但宋从心基本可以确定了,咸临国的变故果真与外道有关。除了涉及缄物与外道,寻常人又怎会对「文字」如此敏感?有一些外道的典籍的确是会在的过程中污染人的灵魂。但国师偷换了概念,人类并不是「读懂了外道书籍」而疯魔,恰恰相反,大多数人是「读不懂书籍」才疯魔。因为那知识超出了人类理解的范围,好比一只蚂蚁要去理解微积分。 外道的知识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种毒药,观测越多越容易失控,哪怕修士也不例外。修士神魂强大,灵台清明,他们可以比常人知道得更多,因为他们不会被轻易污染。也就是说,提高认知水准,灵魂才会相对稳固。 而外道想要污染灵魂,手段可不仅仅只是文字。他们下手的主要人群,也都是不识字的流民百姓。所谓的限制知识流通根本没有任何意义。反而绝了凡人唯一一个可以抵御外道污染的路。 “我们正在调查咸临国的异样。”宋从心没有提消失的城池,只是半跪于地,认真地凝望着楚夭的眼睛,“你说李开平主要负责司掌内务器物制造以及拟写圣旨,恐怕他被贬的原因便是「文字」。如果你不介意,能让我们看看他让你带离皇宫的东西吗?” “当然可以。”楚夭居然满脸都是松了一口气的庆幸,但随即又丧气道,“其实我不太懂这些,他让我把东西带出来也没告诉我之后该怎么做。唉,难道是我长得很靠谱,让他忘了我脑子不太灵光吗?” 宋从心:“……”啊这。 “不过,那东西我感觉可能是什么暗号。除了知道这暗号规律的人,否则其他人都看不懂。”楚夭解下包袱,当着宋从心与梵缘浅的面将之拆开,那厚大的包袱一层层地褪下后,里面竟包裹着一张棕黑色的、纹理有些斑驳的皮革。 楚夭捧着布料将皮革递给宋从心,宋从心将之拿起,却在看见天书注解的瞬间头皮发炸,汗毛倒竖。 掌教首席 通往人间痴绝处…… 省略掉宋从心崩溃的心情, 首先,她明白了两件事。 第一,咸临皇宫的确发生了什么, 甚至可能已经被人彻底封锁, 致使尚方令要以这种惨烈的方式将情报带离皇宫。 第二, 将书信「带离帝都」就是这些人最终的目的。也就是说,传递情报的人在皇宫外头也有人接应, 毕竟李开平既然能以写错圣旨的方式把自己送入监狱,不可能不知道自己离开内廷监狱的唯一契机便是死期。而楚夭找上他, 完全是意料之外的事情。 “李开平知道你是修士而且这么能跑吗?”宋从心预估了一下安武城到帝都的距离,深沉道。 “不知道啊, 我在他面前一直都是身手平平的侠女来着。”楚夭乖巧且耿直道, “不过我能潜进内廷监狱看他, 他应该知道我身手不错。拿到这东西后我怕有人来抢,所以我立刻离开了帝京。” “……”宋从心无语凝噎, “那你可能跟接应李开平的人错过了,毕竟他不知道你是修士。他本来是没想把你牵连进来的, 你离开皇宫后应该很快会有人找上门来把东西带走。”李开平自己应该是准备在斩首之前往刑场时将情报传出去, 楚夭的到来是个意外, 她擅闯刑狱,李开平想为她摆脱干系都不行。再加上李开平担心情报会在监狱中泄露。于是便将错就错托楚夭将情报送出宫去。 因此, 李开平根本没交代楚夭后续的事情,因为

相关推荐: [星际]香道传承者   倾世宠妻   追光者   我在斗罗建宗蜀山,聚众修仙!   痞子王子2   男人都想日她 ( 高H NP )   巧戏情缘   星际求学指南   欺诈婚约   宫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