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被踢出「家底清白、信誉良好」的清单,再也搭不上平山海这艘大船。目光放长远一点,把这点蝇头小利当做入伙的诚意。看丝织商队这甫一问世便有九州列宿通讯令牌为其广而告之的势头,上了船后还怕以后没得赚? 商家富户开仓放粮,平山海各地驻站有意宣传,镖局受雇领队护送,大量流民宛如活水般源源不断地涌往北地,被吕川军接纳。 大成国帝都厮杀得正当火热时,内部已经改天换地的吕川军开启城门,分批次将流民引入商道。在丝织商队和平山海诸多工人的安置下于商道附近落脚,他们像蒲公英吹来的种子,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荒无疑是艰苦的,但丝织商队囤积了大量物资帮助这些平民度过最初的难关。吕川军拿出了分田承包制度与阶梯式收税的政策,逐 一讲解给平民百姓,还开办了扫盲班开荒的平民对此尚且一知半解,只开心于自家能分得田地。但另一群大隐于市的有志之士却是闻着味就跟过来了。 “某诚心来投,还望主公一见!” 咱这儿不称帝,只有行政司部。来投可以,请出示白玉京扫盲班结业证明,不然先在咱这修完扫盲课。[(” “某明白,主公高见。我等确实应当高筑墙,广积粮,缓” “住口啊!咱这真的不造-反!你们这些谋士到底怎么回事?!” 丝织商队浩浩荡荡地开始组织开荒工作,不过大半年,商道附近的聚落便初具规模。与此同时,大成国帝都的权位争夺也分出了胜负,越王弑君登基,自立新帝。新帝踌躇满志,意气风发,登基之便大赦天下,犒劳三军。然而,不等新帝从坐拥万顷江山的洋洋自得中清醒。没过多久,大成国国库空虚、财政赤字便如一记榔头把他敲晕。国内战乱、各地起义,大成境内十室九空,良田无人耕耘。无税可收,自然捉襟见衬。 按理来说,权位更迭,百废待兴,头两年都应该免征赋税,昭显新帝仁慈的同时也让百姓有喘息的余地。但新帝登基前也不过是好战的皇亲国戚,他只知享受民脂民膏,并不懂如何治理。国库空虚,新帝便下令查抄富户,提高税收,还扬言商部治理不当,便提头来见。 如此蛮横之举,打得朝堂措手不及。新帝弑君,在朝堂百官看来便是得位不正。只知武力征天下,却不知如何治理天下,这是大成国的悲哀。 但眼下大局已定,百官也只能上奏劝谏。大学士莫曲越众而出,这位在文坛颇具地位、曾公开与咸临文常侯吵得有来有回的贤相一板一眼地为新帝分析国内危情,陈述利弊。然而新帝却无心于此,他满脸不耐,只从莫曲的话中抓住了一个重点。 “你说朕的国民都流向了平山海?!此乃叛国之举!”新帝勃然大怒,“平山海背靠正道第一仙门,好啊!仙门这是终于露出自己的狼子野心,打算插手人间朝政了吗?无极道门此举可是违反了仙凡条例的!” 莫曲沉默,片刻后再次上谏。平山海的成员皆是凡人,虽与无极道门是从属关系,但无极道门只提供物资扶持、知识教化,其他都由平山海自行经营。元黄天为上清界供输新血,上清界在不干预朝政的情况下反哺元黄天,这都是明文写在仙凡条例里的。神舟大陆基本所有国家或多或少都接受过仙门的帮扶,无极道门也好,平山海也好,两方都没有直接插手大成国朝政。接纳流民,帮扶众生,这些都不在「干政」的范畴之内。 而且,说难听点,平民百姓之所以变成流民都是因为国内战乱,地主乡绅趁火打劫。若不是被到走投无路,平民百姓也不愿意远走他乡。本国走的百姓被仙门附属扶持安置,新帝究竟有何颜面指责仙门僭越?!凭你做得稀烂别人做得好? 莫曲板着脸再次上谏,但新帝已经不耐烦听这老古板絮叨一些听不懂的话了。他下令封闭国门,禁止流民外逃,一经 发现一律视作「叛国罪」处死,以此杀鸡儆猴;责令商部加大收税力度,尽快填充国库,甚至还将目光落到了京中的富裕人家之上…… 天载子午二十九年元月,大成国新帝一意孤行,百官脱帽跪于堂前,却只换来一道罢黜的禁令。 同年,新帝将朝堂换血,宠信臣,原大学士莫曲再次举书上谏,被驳回。 同年,新帝封闭国门,禁丝织商队行商,命官兵围堵平山海驻地,勾结世家欲问责平山海僭越之责。莫曲第三次上谏,已经展露出暴君本色的新帝勃然大怒,怒斥莫曲与仙门勾结,以莫须有之罪名将其打入大狱。 同年,新帝在宠臣的「劝说」下对莫大学士「网开一面」,并未满门抄斩,仅剥夺其家产,判其家人流放千里,以示仁义。 同年,新帝派兵遣将镇压各地起义,欲拨兵北上,踏平吕川。 同年,莫曲十名弟子入京觑见,凑齐赎罪金,将莫曲自大狱中救出。莫曲不肯认罪,能书锦绣文章的十指指骨被根根敲碎,罪状书上的十指指印寸寸带血。自狱中脱身,莫曲形容枯槁,白发苍苍,已是油尽灯枯之态。 学子痛心疾首,嚎啕,曰:“夫子何苦?” 莫曲闭目,答曰:“老夫平生最恶西坛佞,私以为,为人臣子,自当忠君爱国,绝无二志。可原来,较之谢家佞,老夫更恶曲竹。” 同年,京师拨军北上,并未携带粮饷。领头将士满心苍凉,心知此行唯有沿途抢掠,方才有望与吕川一战。 大军出城之,家家户户门窗紧闭,街上人丁寥落。领军心有不祥之感,临近城门,远望一片白影。近百名文士白衣素缟,手持白帆,旗上仅书一字「死」。 大军将行,竟见如此不详之相,简直形同恶咒。领军见之,目眦尽裂,待看清白衣领头人的身影时,更是忍不住破口大骂:“莫相,小辈尊你敬你,你竟临场示威,咒我军毙亡?你的文人风骨,你的贤明之志呢?如此张狂之举,与叛国何异?当真其心可诛!” 此时未近冬月,正是秋末时节,大军此时出京,也是算准此时家家户户皆有余粮。 秋末,秋末,天边却不知为何飘起了白雪。 “非也。”莫曲摇头,“此非咒骂之语,实乃吾等之志。” 领军心中不详之意更甚:“何意?” 莫曲不答,举旗高呼:“君子以义死难,与民共殉国殇!” 他话音刚落,反手便拔出腰间长剑,自脖颈抹过。飞溅而出的鲜血溅红白衣缟素,他身后也响起了整齐划一的拔剑声响。 仰头倒地之时,莫曲看见了领军惊恐的神情与连滚带爬翻身下马的狼狈,他看见高高飘扬的白旗,看见了那仿佛被鲜血染红的「死」字。他知道自己救不了大成国,他知道自己奉献了一辈子的国将要灭亡了。他发不出声,发不出声。所以,若是这一身残骨掷地仍有回响,那便让它落地吧。 天载子午二十九年,大成京都百名文人殉难,血溅白练,停大军。万众屏息,无人敢语。迫于情势,新帝不得不调兵折返。 此事传出,天下哗然。口诛笔伐,民心尽丧。 “常道竹子有节,宁折不弯。意有弯曲,音同屈竹,故不被君子所喜。” “然,曲竹无芯,风过如笛。脆鸣如溪,故唤曲竹。” 天载子午三十年,胥州大成国,亡! 不言归向你推荐他的其他作品: 希望你也喜欢 正道魁首 天载子午三十年,是一个灾年。 去岁冬雪来得早,却是碎雪如絮?,不成气象。来年,三月初旱,农民翘首以盼的春雨却迟迟不来。 上清界向各国发出了灾情帖,提醒各国尽快做好应对灾情的准备。凡尘诸国,但凡稍微关心国事的朝堂也纷纷开始运作起来,开始商议如何应对灾年的危机。即便如此,临近五月,神舟中部的降雨依旧远远低于往年。干旱导致农作物大量减产,同时也催生出其他的灾难。 中州,天殷国。 烈临空,麦苗倒伏,田地间隐隐出现龟裂的纹路。农民蹲在田间翻看作物的状况,提着水桶从田地不远处的水槽中汲水浇灌田地;田间的小路上,半大的孩子赶着鸡鸭快步跑过;年纪再大一点的少年则在院子里做些竹编,或是背着竹筐上山采野药;房舍内,吱吱喳喳的机杼声响个不停,从早到晚不曾停歇。放眼望去,这座位于管道附近的村子里无一闲人,每个人都在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村民们三五成群地凑在一起窃窃私语,人人面上皆有沉色,却不像其他地方的农民一般心灰如死。 “干旱,田间发现蝗卵,秋天怕是会生灾……” “多种些菱芡、芋和豆,蝗虫不爱吃这些……收成后烧一遍地,多翻几遍土,不能让蝗灾散出去。” “预留出明年的粮食,这段时间,鸡鸭下的蛋不要买卖,尽量孵出来。让孩子不要打鸟,再开几片地,种些应急的粮食……” “俺觉得还是得先解决水的问题,水车已经汲不上水了,往后别说浇田,怕是各家都不够吃用的……” 村民们或是商议,或是争执,逐一提出应对旱灾的计划。而在村镇之外,临近官道的小市集上人来人往,摆摊的贩夫走卒大多售卖一些蔬菜瓜果、自制干粮。若有货商游侠途经此地,也能下车在茶摊里歇歇脚,海饮一碗浓茶,吃一碗打卤臊子面。 一间供人歇脚的茶摊上,头上扎着汗巾的妇女正卖力地炒着铁锅中的黄豆,撒了粗盐的豆子被炒得劈啪作响,豆香四溢。站在妇女旁的少女也手脚麻利地将扯好的宽面下锅,沥水捞出后浇上麻辣咸香的臊子与酱卤。将面端上桌后,女孩用披在肩上的汗巾擦了擦汗水,临近官道的小市集是镇子除入城卖粮以外唯一的收入来源,将米面制成汤面、馒头、窝窝卖给商贾游侠,会比直接卖粮给官家多几分赚头。毕竟村民也需要入城购置油盐酱醋之类的必需品。 刚招待完两桌客人,少女正想趁机休憩片刻。远处突然传来了马蹄声,刚坐下没多久的少女又只得起身迎了上去。 “客官,下来歇歇脚,来碗面和茶水吧。鸡汤做底的阳春面只要一文,加一勺香喷喷的臊子只要两文,水磨坊磨出来的精白面做的馒头,三文钱就能买两个。” 小姑娘口齿清晰,咬字分明,三言两语便将自家米面的价格味道用料交代得清清楚楚。即便是精打细算的商贾,这一番话停下来也难免生出驻足观望的心思。能在赶路的 间隙里吃上一碗热汤面是种奢侈,更别提面汤臊子都用了肉。水磨坊磨出来的精白面更是少见,除了大城镇,不卡嗓子不带米糠的精白
相关推荐:
爸爸的粉丝(父女H)
【快穿】睡了男主后我死遁了(NP高H)
吃干抹净爱死你【限H】
娇妻十五岁
念奴娇(糙汉将军 h)
含苞欲放
美味女主播_高h
校花的意外之旅
奴妻春禁(重口、真太監)
父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