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懒,就找各种理由推脱,秦王手底下就是这么一群人。” “太后,您这话我们不认同,我们大祁的士兵,如今走出去,谁不说我们骁勇善战,尤其是王爷带出来的,那还有孬兵?太后您不能只凭着自己的想法,就觉得将士们不行,毕竟大多将士都只是普通人一般的老百姓,而太后您手底下的护卫是不一样的。那些护卫是从精锐中选出来,资质本就不一样。” “要说资质,哀家难道是要他们成为武林高手,既然你们都不服气,哀家也是讲道理的人。” 姜明珠这句话一出,大家神色各异。 太后如何讲道理他们是见过的,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都不吭声了。 他们都是不想被太后讲道理。 军师在一旁看着,眼底有一丝笑意闪过,太后的话,他其实是认同的。 可这些军中的这些将领们,各有各的想法,不是那么好管的,哪怕是王爷,有些事也不是一日能改变的,现在军中的风气已经好很多了。 这么多年,王爷一直在整顿。 为什么从前祁国一直是七国之中的下等国,便是有这里头的原因在的。 王爷能做到现在这样,是付出了许多心血,这也是大家如此信服王爷。 所以太后想要彻底整顿,难度实在不小。 但如果是太后,军师眼中闪着奇异的光芒,或许真的能行。 太后比起王爷更有魄力,而且手段十分清奇,却有奇效。 当然,还有便是太后的底气十足,不管是物资上的支持,还是其他,现在边关军政大权全都在太后手上,只要太后想要做的事情,谁还能阻拦的住。 更不用担心做了什么,皇上那儿会有什么想法。 这是太后相对于王爷最大的优势,不用担心做的太多皇上会猜忌。 能把边关的军政大权一手全抓在手里 “这样吧,按着哀家的法子来训练士兵,一个内若是有成效,就用哀家的法子,以后哀家说了算,不要再跟哀家讲价钱。” 众将领:…… 谁也没问要是没效果如何,太后最大,太后说了算。 若是王爷,他们还能进言,太后的脾气,决定了的事情,他们就算阻拦也没有,要是非得出幺蛾子,会被太后收拾的很惨。 连王大将军都被太后收拾成这样,他们还是老实点。 “是,谨遵太后懿旨。” “这件事情就这么定了,具体的章程哀家和军师商议之后,会下发,你们按着哀家的法子来,狠狠的给哀家练!郑国大将军王兴这次中了哀家两颗子弹,即便不死也是重伤,这几个月不可能再上战场,即便是郑国朝廷要重新派主将,要开战,也是一两个月后的事情了。所以你们得趁着这一两个月的时间,替哀家把这些士兵的素质训练上去。” “是,末将遵命1” 即便觉得不可能,但太后既然吩咐,他们按着太后的意思去做,效果如何,总不会比现在差。 至于士兵的怨气,这是太后的吩咐,他们照实说。 太后已经尽力劝说,太后执意如此,也不是他们能干涉的。 说到底,打了一场大胜仗,却被他太后批的一无是处,谁心里都不是滋味儿,尤其是太后质疑的是他们的带兵能力,这比其他让他们心里不舒服。 “将军,这,大家伙这些时间都绷着,又要练阵法,好容易打了一场胜仗,怎么不轻松轻松,反而要这般折腾。士兵们也是人,不是铁打的,练的太狠了,到时候真要到了打仗的时候,状态反而不好。” “这是太后的意思,太后执意如此,本将军又能有什么办法?不如你自己去找太后去问问去,要是你觉得自己的脖子够硬的话。” 各个军营都发生着类似的事情。 而兵士们的情绪不出所料,和将领们说的一样,虽然不敢说上头的不是,但心里谁没有怨气,他们没办法不得不应召入伍当兵,保家卫国,但也不能不把他们这些大头兵当人看。 说不定哪一日他们就战死在沙场上,总要让人有点指望。 -------- 将领们离开之后,军师留了下来。 “军师可还有什么要说的,莫非也是劝说哀家?” “不,臣就很赞同太后的做法,之前王爷不是没有这样的想法,也说要练兵,只是还没来得及,王爷就出了事。” 第329章 臣不敢 军师这么说着,顿了顿,又道:“王爷的才能太后是知道的,又哪里看不出来军中的弊端。王爷刚开始接手的时候,军纪散漫怕是太后都想象不到。这些年,王爷已经整改了许多军中的陋习,重新定了规矩。但也就能做到这样,毕竟王爷的身份,位高权重,太后您对王爷是绝对信任的,但皇上那儿,王爷不得不顾忌,也是不想太后您为难。” “你家王爷处的位置,多想一些没坏处。如今哀家既然来了边关,少不得好好整顿一番,你们王爷不方便,心有顾忌得事情,都由哀家来做!” 姜明珠当然明白秦宵所处得位置,本就容易收到上位者得猜疑,这么些年,秦宵已经做的够好了。 现在她和皇帝之间关系不错,但之前那些年,和皇帝之间,水火不相容,秦宵又手握军权,其中的难处,都不用去想。 “有太后在,臣相信军中一些弊端一定能改掉,皇上是有野望和雄心的,将来若是想要一统中原,需要一支更有纪律更强悍的军队。 “军师是有眼界的,也看的明白。确实是这样,这些将领们刚开始哀家确实是嫌弃的,能力一般,武功一般,执行力也一般,可相处了这些日子,发现他们其实也有可爱之处,更是一群有血性有骨气的汉子,虽然各自有各自的缺点,但这也掩盖不住他们身上的发光之处。所以哀家希望,他们能走的更远。皇帝将来迟早是要一统天下的,他们虽然已经有不小的进步了,但这还不够。” “有太后为他们筹谋,实在是这些将领们的幸运和福气。” 军师说着,给姜明珠郑重的行了个谢礼。 “将军们眼界有限,见识也有限,现在还不能明白太后的良苦用心,甚至心中还有怨怼,多谢太后宽宏不与他们计较,还愿意为他们筹谋。他们不知道,臣却得替他们磕个头,谢谢太后您的恩德。” “军师无需如此,哀家说过,不管是这些将领还是兵士们,都是大祁的子民,为自己的子民谋福,本就应当。” “将来有一天,他们终会知道太后您的苦心,会亲自来给太后您磕头的。” “哀家希望有那么一天。这些铁憨憨们,可真不好调教,亏得秦宵这么多年带着这么一群铁憨憨。” 军师听得太后的形容,嘴角没忍住抽了抽。 太后这形容,也没错。 可不就是一群铁憨憨。 “军师还没说,留下来是为了什么?既然不是想劝阻哀家,莫非是为的今日战场之事?” “为了上官惊鸿?” 姜明珠虽然是问话,语气却很肯定。 “臣今日还以为太后会让上官将军对战郑国王大将军,上官将军虽然从前是江湖中人,但若论武功,目前军中也只有上官将军能和王大将军相抗。” “可没想到哀家放着现成的人选,却没有派上官惊鸿对战,是吗? “是的,臣心里有疑惑,不知道太后可否解惑?” “这一点,其实理由很简单。要说上官惊鸿的武功和王大将军是不相上下,哀家没有派出上官惊鸿,是不想赌,只要是赌,就有输的可能性。 而这一仗,哀家谋划已久,铺垫了很多,祁军必须赢,不能有任何意外!” 、“太后原先说有了主将人选,臣还以为是上官将军,但现在看来并非如此。” “上官惊鸿不管是武功还是能力,亦或者是见识,都是够的,唯独没有行军打仗的经验,对上王大将军,上官惊鸿未必能应付。” “可当初太后您说已经有了主将人选?” “哀家没有糊弄你,确实有,是英国公。” 这时候道不必卖关子了/ 军师听闻,眼睛一亮,亏得太后居然能想到英国公,英国公亦是军人出身,当初的风云人物,虽然已经不打仗许多年,但弟子在那里。 “英国公为主将,再加上一个上官惊鸿,那就妥当的狠了,太后这样的安排果然妙。只是英国公为何?” “英国公赶来边关的路上出了意外,耽搁了,要晚两天到。但我们祁国和郑国之间的情势军师应当清楚,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故而哀家只能亲自上阵,虽是险招,比起让上官惊鸿和王大将军对战,胜算却要大不少。但要做成这件事情的前提,必须是绝对的保密。走漏了任何一点风声,就成不了。” 原来如此,军师终于明白太后的苦心。 “这次的危机,还好太后您有急智,化解了。臣不知其中情由,差点给太后您添乱了。” “军师您不知情,那样的情况,会
相关推荐:
从熊孩子开始的精灵之路
余温
村支部来了个小姐姐
我就是看他好看不服你打我啊
当学渣炮灰开始养生[穿书]
龙邪
直播问答:火影海贼名场面大曝光
不喜欢我?那你调理一下
女主是个脑补帝[穿书GL]
花姿傾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