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灵印诡谈 > 第55章

第55章

这也难怪,幼年时代的太子爷是跟随康熙帝一同生活的,康熙自然对他格外在乎,且康熙亦为太子的启蒙老师。 康熙是位学识渊博之人,对于自己未来的接班人寄予了很高期望,大清的储君何等尊贵,是多少个阿哥都比不上的吧。 康熙帝特别关心皇太子的成长,他曾当众讲明自己一天中有两件要事,一是问太皇太后安,另一件即是过问皇太子的学业情况。 太子爷六岁以前,是由康熙帝亲教之读书。康熙在宫中亲为东宫讲授四书五经,每日御门听政之前,必另将前一日所授书背诵,复讲一过,务精熟贯通乃已。 由于皇太子天资聪颖,且勤奋刻苦,毫不懈怠,因此学业进步很快。康熙自己说过皇太子从来惟知读书,嬉戏之事一切不晓。 因此太子能熟练运用满、汉、蒙三种文字,骑射、言词、文学,无不及人之处。 太子爷是康熙帝的骄傲,深深为自己培养出这么个优秀的接班人而自豪,不过也觉得这孩子太过老成懂事,让自己心疼。 一晃眼的功夫,太子爷就长大了。罢,就随他去放松一回吧。他叹了口气,颇有种吾家有子初长成的骄傲和不舍。 这次行猎,太子爷和福全一边搭着话一边骑马,聊得越深,福全就越为这个小孩子所表露出来的政事才能而惊叹。 太子爷射下一只飞鸟,随意地道:“二叔,你怎么看待吴三桂一事?” 福全沉吟片刻后答道:“吴三桂起兵谋反,其罪当诛,他本就是降臣,又有异心,居然敢称帝立国,简直荒谬。皇帝神武,平叛三藩之乱乃是天意。” “是啊,天意。”太子爷轻笑了笑,没有说话。 后来研究吴三桂的事情他才知道,那吴三桂其实一开始没有反心,但是时局所迫,一山不容二虎,他镇守云南,康熙不还是扣留了他的儿子,唯一的独子作为人质。 康熙登基掌权艰难重重,他岂能容得下有威胁到他地位的存在,吴三桂再表示忠心都不会被信任,大清绝不会重用这样的臣子。 吴三桂就是一把双刃刀,用的好可以震慑笼络前朝余孽,用的不好伤的就是自己了,不管如何,刀一旦过于锋利就要被毁掉。 那吴三桂反叛自然是罪无可恕,可是更多的不还是被康熙逼反的。 康熙命杀掉吴三桂唯一的儿子、在北京做人质的额驸吴应熊,以丧其志,绝其望,他不反才奇怪了。 三藩之乱,伪托朱三太子蛊惑人心,以之为号召,煽动起叛乱,朱三太子能勾结吴三桂,和康熙杀了吴应熊,断绝了吴三桂最后的路脱不了干系。 就连自己这个太子都沾了朱三太子的光,他们打着反清复明的口号,到处兴风作浪,使康熙帝看到太子威力之大。 康熙为了多方考虑才决定自己也立皇太子,以为身后预作准备,并有壮大声势、稳定人心、加强皇权、巩固统治的作用。 那吴三桂折腾了一辈子,处心积虑,到后来还是一场空,儿子死了,妻子死了,自己只做了五个多月的皇帝。 他的孙子吴世璠不足为虑,吴三桂一去,三藩之乱就开始走向末路,康熙要收复他们只是时间问题,至今情形来看,很快到尾声了。 福全不明白太子爷突然提到吴三桂用意何在,看着这个小少年一脸的冷清,眉眼轩昂,竟有几分康熙帝冷漠的影子,心下吃了一惊。 康熙帝还真是立了一个好太子,小小年纪就学会喜怒不形于色,眉眼一敛,谁也看不出他真实的想法。 福全不由想起了隆禧在的时候,七弟好似很喜欢这个侄子,他虽然纨绔,却只给太子爷留下了东西,自己的兄弟没一个想着。 胤礽心里想得却不是大战将胜的欣喜,他眼睁睁的看着吴三桂倒台,三藩末路,就好像看到自己,看到叔公,看到福全和常宁,他们都是康熙帝手里的棋子。 亲情算什么,兄弟算什么,不过都是康熙手里的棋子。

相关推荐: 英雄联盟之王者再现   刑警手记之虚拟谋杀   男主他人老   冷娘   皇上请答应   重生之知错就改   斗罗之财神斗罗   不朽界之杨小凡   失忆后跟崽他爹娃综偶遇了   鲤鱼王的精灵模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