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苍的老者开口,“这几日来,乌托人在夜里频频试探,恐怕很快会对城内发起总攻。小打小闹咱们能守得住,乌托人十万大军真的冲进来,怎么可能守得住?” 李匡咬了咬牙。 这些情况,他这个城总兵,比任何人都清楚。所以一开始他就明白,润都现在唯一能做的,也就是拖住乌托人,等援军来。禾如非是他的故人,虽然他与禾如非也算不上挚友,但当年共同抗敌西羌人时,知道禾如非是一个勇敢无畏,心怀天下的英雄。他既向禾如非求援,禾如非就一定会过来。如果这么长的日子都没有音讯,十有八九,是禾如非自己也遇到了麻烦。 但润都也没有别的可以求援的对象。金陵?金陵并无将军带兵马驻守,只有城内军马,可也不能离开城来润都,让金陵陷入危机。大魏的两大名将,还有一个肖怀瑾,可惜肖怀瑾远在凉州,远水解不了近渴。 一时间,李匡心中暗恨奸相夺权,若非如此,肖怀瑾带着的南府兵,也一定可以将这些乌托人打的滚回老家,再不敢踏入大魏土地。 正在沉默的时候,赵世明突然开口:“李大人,可还记得飞鸿将军当年在城内时,曾挖过一条隐秘的地道,可通往城外?” 众人都看向赵世明,这件事大家都不陌生。当年西羌人就在润都城门外大肆屠杀没能进的了城的百姓。飞鸿将军令人掘出地道,暗中将城外百姓聚集一处接到城内来。当时挽救了很多人的性命,那些百姓对禾如非感恩戴德——他们原先以为自己已经被遗弃了。 “你想说什么?”李匡问。 赵世明叹息一声,站起身来,对李匡俯身行了一记大礼,“已经到了穷途末路的时候,赵某年事已高,又是润都的县令,自然不会离开,与城中百姓共存亡,但……赵某的孙儿,如今才三岁。” “请李大人允许赵某让家丁带着孙儿由地道离开。” 众人一震。 紧接着,就有人跟着赵世明的话说:“求李大人准允母亲带着妻儿离开。” “求李大人……” 这里的人都已经抱了必死的决心,唯一牵挂的,也无非是家人安危。纷纷请求李匡给妻儿老小一线生机。 绮罗抿了抿唇,偷偷瞄了瞄赵世明。 果然,下一刻,赵世明就怒道:“荒谬,你们人人都要带家人出城离开,百姓纷纷效仿,到最后,乌托人都不用打,我看这座城就空了!” “你们这是在,动摇军心!”说到最后,语气陡然转厉,杀伐之气尽现,众人噤若寒蝉。 绮罗退到了一边,不敢在这个节骨眼上说话。 一片安静中,突然,外头有人来报:“大人,大人——” “何事惊慌?”李匡蹙眉。 “咱们那个地道……地道……有人进来了!” “什么?”李匡一下子站起来,脑中浮现的第一个念头就是禾如非来了?毕竟除了当年爬过地道的那些百姓外,禾如非是亲自走过地道的。他问:“可是飞鸿将军?” “不是……”卫兵道:“说是,说是……” “武安郎禾晏。”话音未落,门帘又起,一个穿着红衣的少年走了进来。 这是一张李匡不认识的脸,这少年年纪也不大,顶多十六七岁。生的很是清秀明朗,最吸引人的是那双眼睛,熠熠发光,如明亮的宝石。他唇角带笑,见着一屋子的人也没有半分慌张,气定神闲的冲李匡拱了拱手:“见过李大人。” 李匡皱眉,喝道:“你是何人?” 禾晏指了指自己的衣裳,又从袖中抖出一个印信,抛给李匡,“在下禾晏。” 印信是真的做不得假,这冠服瞧着也是真的。只是李匡好歹也为官了许久,禾晏这个名字,还是第一次听说。一时间有些狐疑,倒是旁边的绮罗“呀”了一声,轻声道:“武安郎?可是先前与肖都督在济阳城里,火烧运河,大败乌托人,最后陛下亲封的那位武安郎?” 说武安郎没人认识,说火烧济阳运河大败乌托人一事,却是人人皆知。众人惊讶的看向禾晏,是记得当时有一位肖珏的亲信与肖珏并肩共战得封进官,但竟没想到会是这样一个少年? 年纪未免也太小了一些。 莫不是假冒的? 众人越是怀疑,李匡倒是放心了一些,真要是乌托人的阴谋,犯不着找一个半大孩子来惹人怀疑。不过……他问:“你如何知道济阳城里的地道?” “我不知道啊,”禾晏道:“都督告诉我的。” 肖怀瑾?李匡心道,以肖怀瑾的本领,查到这条地道也不是什么难事。只是……他心中生出期待:“是肖都督让你来的吗?肖都督是不是打算支援润都?你此番带了多少兵马?兵马不能进地道,你们的人是不是都在城外守着?” 禾晏盯着李匡,这人连日来辛劳守城,眼中起了血丝,看起来十分憔悴。不过几年未见,他看起来也老了许多。面对着这样期盼的眼神,禾晏缓慢的摇了摇头:“是我自己来的,我没有带兵马,城外也并无南府兵守着。” 一屋人的喜悦霎时间被禾晏的这句话冲淡,李匡问:“你在说笑?” 禾晏取回自己的印信揣好:“我是陛下御封的武安郎,有紧急兵事,可以不听从都督指挥。” 李匡看着她,觉得这少年简直莫名其妙。他一开始以为禾晏是听肖珏的指挥而来,如今告诉他,是禾晏自作主张?他问:“那么武安郎,你一个人来润都,难道是来游玩的吗?恕我无法理解。” 禾晏笑了笑:“我是来帮你的。” “就凭你?” “就凭我们。” 话一出口,只听得外头又响起人的声音,“对,还有我们!凭什么看不起人!” 门帘被人掀起,绮罗捂住嘴巴,就见三三两两的人从外进来。高矮胖瘦什么人都有,除了禾晏以外,一共六人。 有个看起来匪气纵横,脸上带着条刀疤的人上前一步,语气蛮横的道:“老子们跋山涉水,千里迢迢跑到这里来,不是听你们废话的!这里,凉州卫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别的不干,专门帮你们打乌托人!别得了便宜还卖乖,再胡话,老子连你们跟乌托人一起打!” 李匡气的脸色铁青,这是哪里来的土匪,目无军纪,眼中无人! 倒是有个看起来俊朗和气一些的,冲众人拱了拱手,笑道:“凉州卫呆久了,说话粗鄙了些,还望诸位大人海涵。不过李大人的确无需担心,我们兄弟七人在这里,不会拖润都的后腿,事实上,在过去,我们已经和乌托人交过两次手,如何打败乌托人,我们最有经验。” 禾晏望着江蛟的背影,心道不愧是朔京武馆的少东家,该装大尾巴狼的时候绝不手软。 李匡没说话,倒是一边的赵世明立刻上前来,握住江蛟的手,老泪纵横道:“那就真是太好了,润都正是需要你们这样的英雄!” 笑话,现在多一个人打乌托人,润都就能多支撑一刻,说不准多支撑的那一刻,就能等到飞鸿将军的援军。而且他们刚才说什么?过去已经和乌托人交手了两次,且都胜了?这种军师,简直是雪中送炭! 一时间,赵世明也不管李匡是什么脸色了,只热络的道:“诸位英雄愿意在这样危急关头不顾生死安危来我润都,实在是高义!可惜现在润都四面楚歌,无以为报。”他一转头看见桌上的葡萄,借花献佛,端起来递过去:“这是我们润都特产的葡萄,诸位可以尝一尝!” 江蛟顺手将葡萄递给了小麦,小麦求之不得,抱着碗吃得开心。 如今别说是葡萄,连粮食都不多了,屋中众人看小麦吃的高兴,纷纷咽了咽口水。 禾晏看向李匡:“我有几句话想对李大人说。” 李匡瞪着禾晏,他不敢说全然相信这少年,却也暂时找不出什么错处,闻言心说这小子又在打什么主意,就道:“你随我来。” 禾晏跟着李匡进了他的书房,剩下旁人都在外面。等到了书房,李匡坐了下来,看向他,冷道:“这里没有别人,武安郎有话直说。” 过去与李匡同事过,禾晏也知李匡如今对自己仍存怀疑,这也无可厚非,若是换做她,突然来了这么一群人告诉自己前来帮忙,她也会会怀疑的。禾晏从怀中掏出一副卷轴:“从凉州卫赶往润都来的路上,得空歇息的时候,我仔细回忆了先前同乌托人作战的场景,将乌托人作战特点习惯都记了下来。两次与乌托人作战,一次在凉州卫,一次在济阳,陆上和水战各有特点。这应当对李大人有利。” 李匡将信将疑的接过来,甫一展开,脸色微变,神情变得有些激动起来。他自然能看得出来这卷轴上记载的究竟是胡诌还是真的。至少写出的一些东西,与他和乌托人交手中得到的经验有相似之处。 他自己也写过,不过不如这卷轴上的清晰细致。这固然是因为他与乌托人交手不及禾晏两次距离之近,还有一个原因,他本身能力也不及禾晏出众。一时间,他看着这卷轴,脑中浮现起另一个人的身影,禾如非。 禾如非总结战事的能力,亦是同样精准。 他知道这份卷轴的珍贵,因此,看向禾晏的眼光,也就稍稍和缓了一些,问:“这些都是你写的?” “是我与我的兄弟们一同写的。”禾晏没将功劳全部揽在自己身上,“大家各自有各自擅长的地方,一人没看到的,另一人注意了,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漏洞。” 李匡点了点头:“多谢你。” 禾晏看着他:“李大人,恕我多言,您之后是怎么打算的?就这样一直守着城门等着飞鸿将军带来援兵么?倘若飞鸿将军来不来的话,又该怎么办?” 禾晏不是第一个说这话的人,也不会是最后一个。李匡叹息一声:“除此之外,我们又有什么办法呢?城中兵马并不多,背水一战固然痛快,可一旦城破,数万百姓全都要葬身乌托人刀下。润都不过是第一道险,润都一破,紧接着就是金陵,再一路往北……”顿了顿,他又道:“陛下要我们誓死守住润都,我们就不能离开润都一步。” 他忽然想起了什么,看向禾晏:“禾兄弟,你是从城外进来的?其实现在还有一个办法。” 禾晏已经猜到他想说什么,笑道:“李大人还不会想让我出城去华原向飞鸿将军求救吧?” “我们的人已经派出去了三拨,都了无音讯,禾兄弟既然跟着肖都督能从济阳一战中全身而退,想来身手不同凡响。如果能出城找到飞鸿将军,或许润都还有救。” “难道李大人认为之前派出去的人,是在去找飞鸿将军的路上便被人拦下出了意外吗?” 李匡一愣,“你这是何意?” “我的意思是,前前后后三拨人,没到华原就全军覆没的可能性极小,到现在没有半分音讯,恐怕是飞鸿将军自己也遇到了麻烦。如今大家都困在润都,对外头的情形一概不知,贸然等候,恐怕会害了一城百姓。” 禾晏没有将话说的很明白,因她心中清楚得很,只怕李匡派出去的人马,见到了禾如非之后,就被禾如非灭了口。李匡曾与“飞鸿将军”共事过,为了避免被人揭穿身份,禾如非恨不得李匡死无葬身之地才好,又怎么会伸出援手,即便近在咫尺。 可以过去李匡对“飞鸿将军”的了解,就会一直守着禾如非会来救援的新年等候到底了。 “你们来的路上,可曾听过飞鸿将军的消息?”李匡仍然不甘心。 禾晏摇了摇头。 这男人便垂下头,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道:“如今之计,能拖一时也就只能拖一时了。” 禾晏问:“难道李大人只跟飞鸿将军写信求援?” “倒也有其他人,不过离润都太远,恐怕撑不了那么久。” 禾晏想了想,“其实李大人有没有想过,守不如攻,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 李匡:“异想天开!” 少年看着他,眼神坚定,“并非异想天开,而是伺机而动,变守为攻。” 第一百七十二章 借箭 街道上的人并不多。 乌托人在城外候着,城中百姓夜不能寐,街边小贩早已关门,一条街走过去,冷冷清清,萧瑟的可怜。 米铺早在几月前就已经歇店了,路上不时地能看见带着小孩的妇人在泥土里刨野菜吃。可惜的是,数月来城里人不能出去,城外人不能进来,能吃的早已被吃完,哪里看得见野菜。偶尔见到只老鼠,都能欢喜不已的当做是有了荤腥。 虽然眼下人人都担忧着城外的乌托人不知何时才能打进来,但饥饿早已蔓延到城内的每一个角落。当最后一粒米吃完,就算乌托人不攻城,城里也会出大事的。 就在这萧瑟的街道中,有人正慢慢走着。是一男一女,容貌都生的极好,男子身着靛青长袍,温润俊美,女子眉目艳丽,妩媚动人。 应香从包袱里拿出一块干粮递给楚昭,道:“四公子,这里的店铺都已经关了,先吃点干粮垫垫肚子。” 这干粮是先前在凉州卫里,卫兵们出行吃的食物。一直放在包袱中,又干又硬,如今在这里四处没了可以吃饭的客栈,也只能将就讲究。 楚昭接了过来,正要吃,目光瞥见站在树下的一位小姑娘。小姑娘约莫五六岁,脸上脏兮兮的,穿着衣服也破破烂烂,没有穿鞋,光着脚。不知是谁家的孩子,眼睛直勾勾的盯着他手上的干粮,也不说话。 楚昭笑了笑,走上前去,蹲下身来,将干粮递给她。 小姑娘愣了一下,随即看了一眼四周,像是生怕楚昭反悔了似的,一把将干粮抢走揣进怀里,转头就跑,很快,消失在冷清的街道尽头。 楚昭站起身来,应香道:“四公子……” “无事。”他摇了摇头,“润都撑不了多久了。” 应香有些担忧,他们二人从凉州卫出来,赶路回朔京,刚到润都,乌托人就跟随而至,城总兵李匡下令守住城门,既无法进,亦出不得,反被困在这里。 “咱们得尽快离开润都才行,”应香轻声道:“乌托人连日来试探着攻城,想来总攻就在这几日。一旦城破……咱们也有危险。” 那些乌托人狡诈狠辣,纵然楚昭有办法全身而退,她到底是个女子,还是个生的极美的女子,美人在乱世中,遭遇总是格外悲惨。应香忍不住打了个寒颤。 楚昭似是看出了她心中所想,只道:“我们明日就走。” 应香放下心来,感激的开口:“多谢四公子。” “在此之前,得先去找一找城总兵李匡。”楚昭笑了笑,“没有他的帮忙,我们可出不了城。” 应香点
相关推荐:
桃花鸿运
崔大人驾到
我心逍遥
枕上痴
[综漫] 剧本组酒厂打工日记
农门小王妃
富贵小财神
何妨轻佻
我做游戏全靠幻想
平平无奇的男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