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猫鹰狂婚曲 > 第37章

第37章

去了大队部。 张大梅在饭桌上拿出钱来的时候特意看了一眼田宝芬的表情,也不知道大儿媳妇是心思深还是压根没往这方面想,竟是半分不满也没有。 第108章七零福宝33 于是,等大队长走后,张大梅就将老大两口子叫进了屋。 “今儿还队上钱这儿事没和你们两口子商量,你们两个有什么想法?” 田宝芬原本蜡黄如今有了些血色的脸上满是疑惑:“妈,我们该有啥想法?家里没饥荒了是件好事儿。” 杜国兴兴奋道:“对,我媳妇儿说的没错,打分家开始,咱家就一直欠着外债,现在还完了,心里真是觉得轻松极了。对了妈,咱家是真的没饥荒了吧?” 张大梅:……是她多余了! 本来想把钱补上,给这两口子当私房钱的,看这两个根本没往这上面想,干脆就算了,等大孙女嫁人的时候直接给她压箱底好了。 …… 耿老头照例在七点前到达县城,这几天他一直非常留心,希望看到那个宁月说的男人,眼见着时间一点一点溜掉,村里的人也回来好几个了,他以为今天又不会有人找他了,就见一名二十啷当的小伙子,直直的就朝着他的方向走了过来。 “大爷可是姓耿,红果生产队的?” 耿老头赶紧熄了手里的烟,“对,我是,是不是要稍信儿?” 棋子立刻笑了起来:“对,麻烦您老和她说一声,让她尽快来一趟城里。” 耿老头:“就这?” 棋子道:“就这!” “好,那我一定原话转告,你回吧。” 棋子转身离开,村上那些妇女却是叽叽喳喳的说了起来:“耿叔,这小伙子是谁啊?让你给谁带话呢?” 耿老头重新将烟点燃,吧嗒吧嗒抽了两口:“看看人都回来了没有,回来咱们就回去了。” “老耿叔,你还没说那小伙子让你给谁捎话呢?” 耿老头已经拿起鞭子一甩,马儿突然起步,车上的女人就是一晃,惊呼的声音吵得人耳朵疼,有人哼道:“这什么破头花,缠住我头发了!” “是你的破头发缠了我的头花了!” 车上一阵吵吵,这下再也没人问耿老头到底给谁捎话了。 马车很快回到了村里,等坐车的人全都回去后,耿老头将马车绕了个远,最后停在了杜家门外,马车一停,他径直进了院子,正好宁月在厨房帮忙盛饭,一眼就看到了耿老头,“耿叔,快来,正好家里饭熟了,吃完了再走,反正你家就你一个人,省得你回家弄吃的了。” 耿老头连连摆手,“不了,我得回去喂马,那头让你尽快进趟城。” 他是真的说完就走,生怕宁月非留他吃饭。 宁月赶紧送了出来,耿老头想到什么又小声说了一句:“有人让我问你,想不想学俄语,想的话晚上就去东边。” 东边指的就是牛棚,宁月听后顿时眼前一亮:“我学!耿叔谢谢您了,您和那边说一声,今晚我就过去。” 上一世,她学了不少的外语,英语和日语法语学的是最好的,可以做翻译的那种。 剩下的德语意大利语还有阿拉伯语都能日常会话,俄语也会,可是想拿出来用的话就不行了,因为没有出处,原主上了四年初中学的一直是英语,现在有人能教她俄语,可真是意外之喜。 耿老头乐呵呵的点了头,然后坐上马车松了车闸,鞭子一扬就赶着马离开了。 …… 宁月第三次来到了梁哥的地盘儿,梁哥一见她进来便松了口气:“我还担心你不能马上来,没想到还挺快。” 宁月:“得了信儿就来了,东西呢?” 梁哥起身,将人带去了后院:“你跟我来,东西不少,可是你要用自行车带回去吗?” 宁月瞅了一眼,梁哥家的后院挺大,后院里停着一辆大解放,后车厢里放着两个大铁筒,宁月攀着车栏上了车,只见,一只铁筒里放着好多种海鱼,另一只铁筒里有很多的螃蟹和海龟,边上还有一个个大盆子,里头也是各式各式的海螺海蛤海虾。 她满意的点了点头:“梁哥,这些东西多少钱?” 梁哥直言道:“海鲜不值钱,这么一堆,总共七十八个品种,每种最小的都有五斤,都是活的,你给一百五我绝对没多要的,但,工钱和运费得单付,你也看到了,这辆车是我专门找的,等下还要赶紧送回去,这个价钱……” 他是生意人,当然是想多赚一些,可又怕让宁月这个大主雇不满意,因此还真有点为难。 宁月道:“梁哥直说就行了。” 梁哥说了一个数。 宁月迟疑了一下,随后点头:“可以,不过就是得麻烦梁哥把这些海鲜给我送到东郊那边的小树林里,哦,车上的铁筒得等我找个机会再给你送回来,没问题吧?” 她总不能答应的太痛快,让人以为她是冤大头! 至于铁筒就雇耿叔的马车单跑两趟好了,多给点儿钱就行了。 梁哥:……他是真没想到他说的价格对方竟然能够接受,不过这次还真是挺费事的,派了两个手下去的海边,又在那边待了六天收集海鲜,昨晚又雇了辆车去将人和海鲜都接了回来,减去雇车钱和分给兄弟们的工钱,他赚的确实不算太多,只希望能拉拢住宁月这个主顾。 “行,等下我就让人把东西给你拉过去,你也跟着车走就行了。 对了,树苗的事儿也有消息了,顶多八天就能从南边运回来,我的兄弟说,树苗收集了三十多种了,各种水果种子他也收集了一大包,还有南方的一些蔬菜药材种子,有些还是稀缺品种……” 宁月道:“放心,价格上不会让梁哥吃亏,梁哥尽管让你的兄弟帮我收集,多少我都要。” 照梁哥这么说,这些东西全弄回来一根金条应该差不太多。 梁哥点头,“妹子放心,只要你出得起钱,咱们这儿什么都能给你弄到。” 宁月突然想起一件事,她空间里有野鸡野兔,可家养的鸡鸭这些一只也没有,不过,这些不能再让梁哥准备了,因为黑市上就有卖的。 “那就多谢梁哥了,我下午还有事,那咱们这就走吧。” 第109章七零福宝34 押着一根金条呢,也不用给钱,梁哥喊上司机,又派了两个兄弟跟着过去往下卸东西,宁月的自行车也被放到了车厢里,宁月干脆没进驾驶室也上了后车厢,扶着车子。这车子自然就是许知青的,这次还是她亲自跟人家借的,人家骑的小心,崭新崭新的,她可不能给人家蹭了刮了的。 大解放开得很稳,好在那些装海鲜的盆上都套上了大塑料袋,里头的水和海鲜不至于洒出来,想来,运过来的时候也是这么弄的,要不然这盆里的东西可经不住这么晃。 车子很快出了城,在东边的小树林停下,宁月指挥着几人把大盆往林子里放,她给的借口就是等下找人运回去。 卸完东西解放车就开走了。 宁月打量了好一会,确定周围没人后,直接将东西全收进了空间里。 早在让梁哥买海鲜的时候,她就在黑土地边上的位置又挖了一个大坑,那些虾蟹鱼的直接被她放进了大坑里。 还不等宁月多看看,空间又是一阵动荡,紧接着她就出被强行挤出了空间。 宁月:…… 好吧,看来,她那一望无际的大海有望了。 骑上还停在林子外的自行车,宁月又进了城。 黑市上午人多,下午就少了些,宁月转了一圈,也没买上两样东西,心里正失望着,一名穿着满是补丁衣服的老头拦住了她。 “姑娘,我看你转了一圈,像是在找什么东西,没找着是吧,你能说说你想买啥吗?” 宁月看着眼前的老头,脸上满是深深的沟壑,皮肤黝黑,露在外面的胳膊几乎就是皮包着骨头,“想买些活物,活的我都要,种子也要。” 老头顿时眼前一亮:“姑娘,我家有八头小猪,就是,它们才半个月,你若是要价格好商量。” 宁月道:“不知道小猪是怎么个价儿,您老是想全要钱还是想要粮食?” 老头赶紧道:“要钱也是为了换粮食,姑娘要是直接给粮食,我,我还能少收点儿。” 不仅是因为粮食不好买,还因为,他家的几头小猪刚生下来半个月,这姑娘要是买了,还不定能不能养得活。 “那,您家在哪儿?” 老头把地址一说,巧了,这老头姓王,是柳树生产队的,和红果生队归一个公社管,而且柳树生产队就在莽山的另一边,离红果生产队十来里地。 “大爷,那您这小猪怎么不在自己村里卖?” 老头叹了口气,脸上的表情是一言难尽,“哎,家里老母猪生完小猪不知道怎么就病了,拖了半个月直接咽了气。 那些小猪还没过满月,村里人觉得养不活,谁也不愿意买,我只能进城问问看有没有人想买,我自家实在是不知道要怎么养,而且也养不起。” 宁月道:“这样吧,明天一早,您老把猪赶到村口,我给您八头小猪的钱,再额外给您带上五十斤稻子,您看行不行?” 老头顿时连连点头,可又有些迟疑:“姑娘,你能说了算不?” 宁月从口袋里掏出十块钱,“这算是订钱,您老收着,明早天不亮我就能到柳树村的村西头,到时候我把稻子带上,您把猪给我抱过来行不行?” 老头一拍大腿:“行。” 宁月又道:“我还想买些鸡鸭鹅之类的活禽,大爷您家里有吗?” 老头摇头:“猪都养不起了,哪还养得起别的,而且现在谁家都不让多养,你想买活禽,除非是谁家的老母鸡不下蛋了才愿意卖。 不过,你要是想买蛋自己孵,我们村里倒是能淘涣到鸡蛋和鸭蛋,鹅蛋就有些不好找了。” “那就劳烦您老帮忙找些,也是明早给我,找到多少我给多少的钱。” 老头攥着十块钱,用力的点了点头:“对了,我们村里有一户养的羊刚生了两只小羊,你要不要?” 宁月:“要!” 老头一咬牙:“我可以帮你定下来,不过价钱上……” “甭管卖主卖多少钱,您帮我买来,我多给您五块钱。”也让您做回中介,赚个中人费! 老头道:“那咱们就说好了,姑娘,那你可一定要来啊,要不然……” 宁月笑道:“您老放心,我肯定天不亮就到。” 老头听到肯定的答复这才攥着手里的钱离开了。 宁月也不怕他反悔,因为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从县城回去前,宁月特意去了趟供销社,买了一瓶肉罐头,又买了一盏煤油灯和一瓶子灯油,回到家里的时候刚好赶上队里的人下工,她骑着车就去了知青点。 许彥升和高志东也刚好走回了知青点,两人一路有说有笑,一抬头许彥升就见到了推着车子的杜宁月。 高志东朝许颜升眨了眨眼睛,脸上已满是戏谑,“还不快去,来找你的。” 许彥升瞪了高志东一眼,“管好你的嘴!” 高志东:“我懂我懂,你快着点啊,他们也该回来了。” 许彥升又瞪了他一眼,随后走了过去。 “许知青,我来还你的自行车,谢谢了。” 许彥升无所谓的道:“客气什么,放着也是放着,你要用车子尽管来。” 宁月指了指买来的肉罐头,“一直借你的自行车,这算是谢礼,许知青可千万别拒绝。” 许彥升这才看到车筐里放的是瓶肉罐头,“就是借个车子骑,不用谢礼,你赶紧拿回去。” 宁月直接将车子支好,然后转身就走,就是一瓶肉罐头,有啥好磨叽的。 许彥升:…… 咋还撂下东西就走呢?他总不能上去就扯人家女同志的胳膊吧? 来了红果生产队快两年了,他可是知道的杜老二一家的日子不太好过,他怎么能要人家的东西呢?还是瓶要用票买的肉罐头! 眼见着其他知青就要回来了,许彥升无法,只得把车子推进院里锁好,然后拿着车筐里的肉罐头回了自己的房间。 高志东道:“你还真这么快就回来了?没多和人家姑娘说两句?手里拿的是啥?” 许彥升没搭理他将肉罐头放进自己的箱子里,又重新锁好。 第110章七零福宝35 高志东遗憾的道:“咋还锁上了?哎,我妈怎么还不给我邮东西过来,最近我都馋死了! 你说老许你怎么就那么命好呢,估计用不了多久你就能回城了吧?这乡下的日子真不是人过的。” 许彥升的动作就是一顿,随后状似随意的道:“……我什么时候说过我能回城了?” 高志东:……可知青点里谁不在说你许彥升家里有关系,肯定很快就能回城? 而且他也长了眼睛的好不好,你家里连自行车票都能给你邮,你爸可是京市的大官,把你弄回城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儿? 高志东顿时一个激灵:“你的意思是说,你回不了城了?” 许彥升:“你以为回城是那么容易的呢?要真这么容易我还用得着下乡? 实话和你说我早就做好了长期留在乡下的准备,我总不能为了回城给家里人添麻烦。 ……好了,别闲扯了,赶紧弄吃的。” 知青点人多,一个人都长了八个心眼子,时间久了,矛盾慢慢产生,许彥升就和那些人分开吃饭,后来,高志东来了,这小子大大咧咧的,倒是能和许彥升处的来,两人就凑在一起吃了。 知青点儿有两个大灶,但后来因为种种原因,许彥升自己买了锅和煤炉子,就在屋里弄吃的。 他们也弄不出啥新鲜的饭菜,熬锅粥就着咸菜就把午饭解决了。 …… 宁月从知青点儿回来就回了家,厨房里女人们正忙着准备晚饭,她直接回了房间将门关好,随后快速进了空间,空间果然有了变化! 可是,她的海啊,怎么那么小? 说好的一望无际呢?说好的海外有仙山呢? 眼前这片海,有她们的生产队大吗? 一眼就望到边了! 好在,这片和黑土地之间分隔了出来,中间是一条三米宽的土路,土路的一边是一片草地然后才是黑土地,右边就是沙滩,沙滩前就是小海。 站在海边看了看,什么虾蟹成群的情况是不可能发生的,对比后面的那座光秃秃的山就知道了。 她不知道海里的这些海鲜什么时候能繁殖的多一些,她什么时候能在这个世界实现海鲜自由? 想到答应给出去的那五十斤稻子,宁月去了黑土地上。 稻子又熟了一批,稻穗垂得弯弯的看起来很饱满,已经能收了,宁月就用意念控制着将稻子全割了,就见地里的稻谷就齐刷刷的倒了下来,随后还自动打成了捆。 接下来就是脱粒,然后,宁月就有些头重脚轻,没办法,黑土地面积越来越大,她的精神力却没什么长劲,这次干的活多了,身体就产生了不适。 不过这对她来说已经很好了,总比让她费劲巴拉的亲自动手强。 可惜灵泉水只能缓解肉体的不适,对精神力却是半分用处也没用。 晚饭过后,宁月照例给侄子侄女们讲了课,大丫大江小河学的是四年级的课本,其余孩子全是一年级的课本,因此也不费什么事,讲完也才七点,给孩子们留了作业,她便提着个篮子出了家门儿。 此时的牛棚里燃着一盏煤油灯,几名老人凑在一起正在闲聊,也算是在特意等着宁月。 宁月故意放重了脚步,里头的人很快听到动静,先是一静,随后就有人问:“谁啊?” 紧接着苏老头就迎了出来。 “苏老,是我。” “是宁月丫头,快来快来。” 柳国芝也迎了出来,没办法,牛棚里就她一个女人,招待宁月就她最合适。 “丫头快来,我正要找机会好好谢谢你呢,可惜一直没找着机会,你今儿总算是过来了。” 宁月:“您说的严重了,我也没做什么,就是顺手的事儿,您要这么客气,我下回可不敢来了。” 柳国芝会心一笑,“好好好,我不说,快进来快进来。” 宁月跟在柳国芝后面进了屋,随手将手中的篮子递给了苏老头,“这个您收起来,我抓了几条脊鱼,留您几位炖个汤喝,还有一些大米,给陈老熬些白粥喝。”煤油灯和灯油也在里面,还有一斤红糖,留着这几位老人冲个糖水喝。 柳国芝只打眼一看便惊道:“?这么多的东西,我们怎么好收?” “您要教我学俄语,就是我的老师,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以后我还要好好孝敬您呢,您别嫌我笨就行了。” 柳国芝没想到她的亲儿子都和他们划清关系了,一个外人却因为她一句要教她学俄语便说要好好孝敬她! “好,那我就什么也不说了,只要你肯学,我就把我所学,全都教给你!” 歪在炕上的陈老脸上浮现出一丝笑意,来了这村里一年多了,他是头一次在妻子面上看到这么生动的表情,此时的她虽然满脸皱纹又瘦又黑,笑起来的小样子却是很暖很暖。 耿老头见宁月来了,怕打扰这对新出炉的师徒学习,便悄悄的离开了。 柳国芝一分钟也不想浪费,拿出纸笔,边说边写边教,宁月十分认真的听着,她本就智商不低,学习语言也有一定的经验学起来的速度是相当的快,快到柳国芝有些怀疑人生。 直到宁月离开,她才悄声同丈夫说:“这孩子被这年代耽误了,要不然绝对是个人才!” 陈老道:“你若愿意,也可以教给她些真正的东西,看看她能不能懂,只要她肯学,哪怕学的速度没有俄语这么快,多教教就是了,总能有用到的时候。等我再恢复恢复,我就亲自教她。” 他说的是两口子学的那些机械专业方面的知识,现在国家缺的就是这方面的人才,若是宁月那丫头真能学会,她将来的路也能走宽些。 柳国芝看了眼丈夫,而后缓缓点头:“那等她明天来的时候我试试,看她能不能学得进去。 有的人在一方面有天赋其它方面就不行。” 苏老道:“你们都是知识分子,懂得多,不像我就是个大老粗,想教人家都没得教。” 陈教授两口子会心一笑,“您怎么就没能教她的了,就是她时间有限,照她的学习进度,最多一年就能把俄语学到日常会话的程度,如果她还能学机械制造,还要学习三年,四年后,您就可以教她行兵打仗了。” 第111章七零福宝36 苏老:……我教一个女娃子在和平年代行兵打仗?还得在四年后? 那她学来干嘛?和她男人干仗吗?可惜他现在被下放了,要不然倒是可以把这孩子安排进部队锻炼锻炼。 方劭张了张嘴,最后还是没吭声。 宁月回家的时候拎回家半袋子稻米,张大梅不放心闺女一直没睡,听到动静就起来看,“你大晚上的去哪儿了?手上拎的这是啥?” “去了牛棚一趟,这些是我下午从县城买回来的,妈看着啥时候给脱了壳,我看家里没多少大米了,这些先吃着,没了我再往回拿。” 张大梅赶紧快走几步,将袋子接了过来,结果东西有些沉:“这不得三四十斤呢,多少钱一斤买的?” 宁月:“您别问,尽管吃,还是那句话,保证让您不缺吃喝,别担心家里粮食吃的快,这些我都会给您预备的齐全的!” 张大梅第一次听到闺女这么说话的时候真没往心里去过,毕竟,闺女说的话太大了,她是真的没法信。 可是这一个月下来,她是上山拣野鸡逮野兔采蘑菇,下河捉鱼,外带顺手牵了李媒婆家的粮,家里的生活水平生生拔高了好几个档次不说,两次进城光是卖东西就弄了好几十块钱,比他们一家在队上一年分的都多。 现在,连稻谷都能往家拿,貌似,闺女说的都是真的?! “好,妈听你的,你让我吃我就吃,我得好好保养身体,等着将来跟我闺女享清福!” 宁月:“妈,您早就该这么想了,您和我爸的福还在后边呢!” 两母女又嘀嘀咕咕说了几句,宁月把自己跟着牛棚里的柳教授学俄语的事儿说了一遍。 张大梅虽然担心,但也没拦着她,能学点知识是好事,不过她还是多嘱咐了两句:“那你可小心点儿,千万别让村里人撞见,对待柳教授两口子也要客气些。” 宁月连连点头,她妈说啥是啥。 杜二民等了老婆子半天,也没把人等回来,听着娘俩还在嘀嘀咕咕的没完没了,干脆在屋里喊上了:“孩儿他娘,有话明天再说,都几点了,明天还得上工呢!” 张大梅这才让闺女赶紧休息,自己回了屋。 …… 外面的天还黑漆漆的,宁月便轻手轻脚的起了身,穿好衣服,外面依然静悄悄的,连一个人都没有。 出了院门,宁月徒步朝柳树村而去。 到底是十多里地的距离,走了小半个小时才走到了地方,临近柳树村村头的时候,她才在空间中拿出一袋子稻谷。 而后,就是等。 边等边琢磨,宁月觉得自己需要买的东西有些多,首先,出门必备工具,她必需准备一个,免得有个急事还要去和别人借车子。 手表也要买一个,没那玩意看时间实在不方便。 还有,她还得多赚些钱,可是她能做什么呢? 总不能天天在山上抓野兔野鸡跑去城里卖吧? 正想着事情,村道上传来了小猪哼哼的声音,宁月朝声音的方向望过去,果然看到了两道人影,两人都背着背篓,想来小猪就放在了背篓里。 王老头一看村头有道黑影,不由加快了脚上的速度,原本这一晚上他还在担心那姑娘会不会真的过来,虽然收了十块钱订金,可他还是觉得不踏实。 如今真的见到了人,他才暗暗松了口气。 “姑娘,等久了吧?” 宁月:“我也刚来,稻谷在这儿,五十斤只多不少。” 王老头把背篓往地上一放,“八只小猪都在这儿了,你回家的时候可要小心点养着,还有你要的羊,在我老婆子背篓里,这袋子里是你要的鸡蛋鸭蛋。” 宁月瞅了一眼,小猪小羊都活着,羊还好点,至少挺精神,八只小猪真的就小的可怜,还蔫蔫的,要不是她有个空间,真要担心能不能养得活了。 至于那七八个鸡蛋和六个鸭蛋她还真不知道怎么检查,不过也无所谓了,就算孵不出蛋来也没事,大不了她再买。 “这些一共多少钱?” 王老头就将这些东西一一报了价钱,“总共就是这么多,那什么,要不这几个鸭蛋鸡蛋的钱我就不要了。” 宁月道:“不必。我说过,如果羊的事儿能谈成,我再多给您五块钱,减去昨天给您的订金,剩下的钱您数数。” 说罢,她递过去一沓子钱,王老头激动的将钱接过去数了数,“对,就是这个数,不对,不对!那这稻谷就是多的,我,我再退你些钱,这稻谷算是我和你买的。” 宁月道:“钱我就不收了,您老的背篓就给我留下吧。” 王老头心道两个破篓子哪值得了五十斤稻子?不过,他是真的舍不得这袋子粮食。 “好,那我就占了闺女这个便宜。对了,你不是还要找鹅吗?我在村里给你留意着,要是有谁家里要卖鹅我就给买下来,给你送家去。” 宁月点头:“好,那我就先谢谢您了。” “还有,这两只羊已经过了满月,养起来并不麻烦,这几只猪一定要精心些,他们才半个月大,没有母乳,很容易生病的。” 宁月只能点头,对于养猪这种事儿,她是一点经验也没有的,但有灵泉水,她并不担心。 银货两讫,王老头该嘱咐的嘱咐完将粮袋一背,拉着老婆子就走了,等人走后,宁月立刻将小猪崽子小羊羔鸡蛋鸭蛋全收进空间里,而后匆匆回了家。 她还要给几头小猪弄个小猪圈,不然它们肯定要祸害粮食,还有吃食,只能先给用灵泉水拌粮食吃了。 今天轮到二房做饭,张大梅却是老早就到了厨房,“早上的粥熬稠些,多放点米,对了,喊下你男人把这袋粮食舂出来,中午就吃大米饭。” 王春花赶紧应了,却是极为诧异婆婆的做法,家里这会确实还有些粮食,可是这些是要吃到秋收的,不省着点还不得断顿儿啊。 “愣着干嘛,让你做你就做,我也是为了家里的孩子着想,多吃些饭,他们的身体才会好,才更有力气干活。” 二丫怕她奶奶发火,赶紧舀了三大碗的糙米开始淘洗,“奶,您这么多米成吧,不够我再加。” 第112章七零福宝37 张大梅看了一眼,这些已经比以前多放了一碗米了,早上还要蒸些二合面儿的馒头呢,够吃的了。 “行,以后熬粥就照着这个数下米,要保证咱家人无论大小,都能吃饱。” 闺女说了,她们家不缺粮吃,多吃些身体才能好,总比熬坏了身子再花钱买药养身体强的多。 王春花满脸的喜意,这年头,能吃饱谁愿意饿着肚子,她嫁进杜家十多年就没吃过和顿饱饭,想到中午还能吃纯白米饭,她赶紧去喊自家男人去了。 陈媒婆坐在孙子的自行车后座上,临到中午的时候赶到了红果生产队,没办法,不这个点上门,家里肯定没人,都在地里上工呢,她总不能耽误人家挣工分不是。 祖孙俩在杜家门外下了车,然后,陈媒婆就乐呵呵的进了院子,“大妹子在家呢,我来讨碗水喝。” 张大梅是认识镇上的陈媒婆的,毕竟这位做过的大媒太多了,她一上门,肯定是来给自家孩子保媒的。 她赶紧将人迎进了正屋,陈媒婆不是那爱占人便宜的,媒人红包是媒人红包,还没谈成的事她可不会留在人家家里吃饭。 因此,她进屋后,三两句话就把来意说了,张大梅点头同意,而后,她利利索索的就出了杜家的门,张大梅满脸带笑的将人送了出来,“陈大姐,那这事儿就拜托您多费心了。” “应该的应该的,那你也让孩子准备准备,后天让两孩子相看相看,要是成了,这两孩子该走的礼一走,婚事就能办了。” 宁月:……好家伙!两人还没相看呢,俗称八字还没一撇,就说到结婚的事儿了? 张大梅笑道:“那你们路上慢点,我们就在等着老大姐你带人过来了。” 陈媒婆笑眯眯的坐着孙子的自行车走了。 媒婆走后,宁月有些好奇就跟在张大梅身后,想打听打听,被张大梅给轰走了,“问这个干啥?赶紧洗手去,你嫂子已经把饭做得了,你不饿吗?” 好吧,宁月确实有些饿,她妈估计又是觉得媒婆是来给大丫保媒的,怕她听了难受,所以才故意什么都不说的,不说就不说,她就盼着这辈子都没人给她保媒才好呢,她妈就是想得多。 杜桃花可是一直盯着这边的动静呢,陈媒婆一上门她就得到了消息,因此下午上工的时候她就故意凑到了大丫面前,“听说你家今儿有媒人上门了,说是给你小姑保媒,男方是干啥的你知道吗?” 大丫一边干着手里的活一边说道:“你问这干啥?” 杜桃花不怀好意的道:“还能干啥?我可是听说了,给你小姑介绍的对象可是在屠宰场上班的,今年二十二,年轻力壮又有好工作,家里还有一辆自行车,又在镇上住,只要男方看上了你小姑这亲事就肯定能成。 你说你奶是不是太偏心了点? 给你介绍的对象就差的要死,到你小姑那儿就专捡好的挑。 别怪姑姑没提醒你,你啊,可长点心吧。” 大丫:……怪不得杜桃花和小姑不对付,换谁谁也对付不了吧。 明明李富贵那件事是李家买通了李媒婆要来骗婚,还是小姑亲自去打听对方的情况才没让她被骗,结果到了杜桃花这儿被她一说,好像这事儿就是奶奶故意的似的,杜桃花的心咋这么坏呢! “桃花姑,我奶偏不偏心的不重要,重要的是,记分员可是盯了你好半天了,你再不干活,今儿的工分可能要被扣了。” 杜桃花一看,记分员果然正盯着她呢,她赶紧拿起工具干起活来。 …… 一大早,杜家人就被张大梅嘱咐了一遍:“今天中午家里会有媒人上门儿,要是两人相成了,中午男方是要留饭的,大丫你就不用去上工了,在家帮你三婶准备一下午饭,等下奶再给你拿点钱,你去镇上买些肉回来。” 大丫脆生生的应了,小姑终于要相对象了,而且听杜桃花那意思,男方条件还挺好的,只希望今天这事真能成了。 吃过早饭,大丫拿了钱和票就要走,张大梅嘱咐道:“不是给你做了新衣服吗?赶紧换上去,镇上那些售货员最是狗眼看人低,你穿得好点也少遭点白眼。” 大丫忙又去换了新衣服,然后就出了家门。 三丫不用吩咐就将院子重新又打扫了一遍,四丫则是又去村口盯着耿老头的马车,直到车上人坐满了,她才回来,然后就给姐姐帮忙。 张家那边得了女方同意相看的消息很是高兴,张成荣就请了假,还将自己最好的衣服找出来打扮了一番,这才在陈媒婆的带领下来到了红果生产队。 一行人是掐着点儿来的,到的时候差点不到十一点,四丫一见家里来了客人就朝里头喊:“爷奶,家里来客人了。” 提前回来的张大梅立刻走了出来,“陈大姐赶紧屋里坐,大丫,快给客人倒杯水喝。” 大丫因为没有被提前吩咐还以为这次是给小姑相看,因此表现的特别大方,端着碗就进屋给几人倒水,陈媒婆见她进来脸上满是笑意,随后还看了眼张成荣,示意他赶紧瞅瞅。 张成荣打量了一眼大丫,随后脸就红了,陈媒婆一看这是有门儿啊,眼看大丫倒完水就要离开,她赶紧一把将人拉住了。 “大丫啊,别忙走,坐下陪大娘说说话吧。” 大丫:……今儿他们这些人不是上门儿和小姑相看的吗?媒人怎么要和她说话? 她眼巴眼望的看向小姑,见她正和男方的妈说话,想来,是这媒婆职业病犯了吧。 于是陈媒婆问什么她就乖乖的答,不能说的她就低着头不搭音,她没注意,张成荣和他妈的注意力一直就在她身上,而且很快屋里的人就都出去了,只留下她和张成荣。 大丫心中一惊,看向张成荣奇怪道:“小姑他们什么时候出去了?我出去看看。” 张成荣赶紧将人拦下,“大娘说让我们,互相熟悉熟悉,你,你是不是没看上我?” 大丫傻眼:“你啥意思?今天不是你和我小姑相看吗?你和我熟悉什么?” 第113章七零福宝38 站在门外的宁月不由噗哧一笑,干脆她直接进了屋:“你个傻丫头,听谁说的今天是我相亲? 从一开始相亲的对象就是你,你们俩赶紧互相了解了解,不行,出去溜跶溜跶也行。” 大丫刷的一下脸就红了:……那为什么杜桃花要那么说?该死的!都是杜桃花误导了她! 宁月说完转身就走了,大丫只觉得自己一颗心砰砰乱跳个不停,看都不敢看对面的男人一眼。 还是张成荣,怕这次的相看又失败,主动开口说道:“我,我自我介绍一下吧,我叫张成荣,今年 20,在屠宰场当临时工,每月工资18,我们家兄弟三个,我还有两个姐姐,两个姐姐和两个哥哥都已经成家了。 我们家兄弟多,事儿也多,不过我娘说了,要是我想,等结了婚,就可以分家另过。” 大丫:他说的这么详细那她是不是也要做个自我介绍? “我,我叫大丫,大名,杜晓若,今年十七,农民,每天能挣八个工分。 我有两个亲弟,目前四有个堂妹,一个堂弟,我,我……” 大丫努力想自己还有什么优点,“我做饭还算可以……”实在是没什么可说的了,毕竟她又不用和家里的兄弟分家,于是她悄悄看了眼站在她面前不足一米远的男人,见他正目光灼灼的看着自己,赶紧又低下了头。 张成荣脸上笑意一闪而过,好歹他在外面接触过的人多,找个能说的话题还是很容易的,“我们坐下说话吧,你天天在队上都要干什么,那些活计累不累?” 一听他问起地里的活,大丫的话一下子就多了起来,她一屁股坐在炕沿上乐呵呵的说了起来,“只要能吃饱饭,干活儿累点算啥?不就是天天锄草,放水浇地,施肥这些简单的活计吗? 为了能多分些粮食,再累也不觉得累。” “我看你挺经晒的,天天在地里干活,一点儿也没晒黑。” 大丫不自觉的摸了摸自己的脸,“我们家人都随了我奶奶,我奶就是怎么晒也晒不黑,我们家就没有太黑的人。” 张成荣靠坐在炕沿上,两人越说越多,张成荣主动说起了自己的工作,“你是不知道,每年交任务猪的时候,我们屠宰场里都忙成什么样。” 两人拉拉杂杂的说了小半个小时,直到,媒人在外面喊了一声,张成荣才惊觉貌似他们说的时间有些过于长了。 “杜晓若同志,我,我实话实说,我对你印象很好,不知道你有没有看上我?” 大丫:…… 见她不说话,张成荣又道:“我们张家的男人有一个传统,就是无论挣多少钱都是女人管家。 如果你也看上了我,我会准备好彩礼,尽快娶你过门。” 大丫:……相了这么多次亲,她还是头一回遇到这么直接的。 这些话,其实都是应该媒婆问的,双方都没意见才会谈婚事。 “我,我,我也没意见。” 张成荣蹭的一下站起了身,“好,我知道了,你放心,咱们结婚后,我一定会好好对你。”说罢,他就走了屋子。 大丫眼见着他在院子里对媒人一顿嘀咕,媒人又和张大梅笑呵呵的说了什么,张大梅叫来自家孙女一通问,然后又把大儿子大儿媳妇叫了过来,两口子只一句话:“大丫愿意,咱们都没意见。” 于是,张大梅一拍巴掌,拉着媒人和张母的手就留起了客:“家里的饭可是做得了,咱们先吃饭,剩下的事儿吃完饭再说。” 张成荣脸上顿时露出笑意,就连张母也十分开心,女方留饭,这事就成了八分,于是正屋的小饭桌就又摆上了。 饭后,媒人又把张家的意思说了下。 “没相看的时候,我张家妹子可是说了,彩礼他们给八十,屋里三十六条腿,剩下的还给添两身新衣服。 结果刚才我这大侄子又说了,除了这些外,彩礼再添二十,凑个整儿,他还给大丫再买一块手表,你看,你们家还有啥不满意的没有?” 这意思很明显,男方十分看中大丫,要不然不可能连门都没出就多出一块手表来。 张大梅沉吟了一会儿,大丫下面还有七个孩子,哪一个成亲都得花一大笔,李家赔偿的那些,她不能拿到明面上说,只能暗地里偷偷塞给大丫,“没有不满意的!既然话都说到这份上了,那我们也说说大丫的陪嫁,这孩子自小懂事,勤劳肯干,眼里有活儿,又孝顺,在家可没少吃苦,如今她要嫁人,我们家也不能亏待了她。 陪嫁我们就按村里的风俗给,另外再给她五十块钱的压箱底。 家里就这条件,再多的我们也拿不出了。” 陈媒婆道:“妹子,你是敞亮人!我保过的媒多了,十里八村的,这彩礼给的确实不少,但女方家肯给这么多的陪嫁的,绝对是不多,你们两家啊,合该成亲家,都是真心为了孩子好的!” 那些卖了闺女换彩礼的,陈媒婆见得多了,还是头一回见到当奶的肯给孙女五十块陪嫁的呢! 这可是当奶的,不是亲爹妈,亲爹妈还有重男轻女的呢,这样式儿的,还真不多见。 张母也很满意亲家奶奶的明事理,这样的亲家相交会少很多的麻烦事儿。 “那婚期呢?你们两家有啥想法?” 张大梅想到闺女交待的话,虽然,陈媒婆的人品值得信任,但她还是觉得闺女说的话很有道理。 “是这样的,眼下马上就要入夏,办婚宴也是遭罪,接下来又要秋收,总之挺累人的,不如就将两人的婚事定要猫冬的时候,那时,家里有粮食,人也都闲下来了,有时间,家里也能多准备准备。 结婚是人生大事,一辈子就这么一回,我不想孙女留下什么遗憾,所以,你们

相关推荐: 阙歌   城堡争霸:我的魔物兵种可以进化   黏人精   六界日常   重塑世界   俊男坊   御风行   邪王狂妻:无良痞妃太嚣张   无限恋综指南   穿到我儿成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