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我倒不好奇这个。”始皇开口了。 他不管曹操怎么想的,他挟天子以令诸侯,肯定就已经不臣了,再怎么洗也是洗不掉的。 他比较好奇的是另外一个事。 “那曹操对待游牧民族是怎么样的,是软弱的和亲,还是被游牧民族暴打?” “呵…”崇祯一听却笑了。 始皇这是真的太恨游牧民族了,生怕曹操统一北方,直接面对游牧民族。 然后又软弱,怕百姓受欺负,所以才关心的问。 “这您就不用担心了。”崇祯笑了起来。 “曹操很强,曹操手下的军队也很强,曹操,乃至曹操死后,魏国的敌人都只有蜀和吴两国。” “至于那些游牧民族,在三国的铁蹄之下,根本就是被乱杀。” “蜀国征服了南蛮。” “吴国征服了山越,还拿他们的人做兵源。” “魏国也很厉害,破了鲜卑,杀了匈奴单于。” “这…” 太厉害了吧。 在场公子们都真的吃惊了。 三国时期有外族,但是这些外族,感觉就是被魏蜀吴三国杀着玩。 三国,永远只是魏蜀吴的斗争。 楚源也在点头。 这个老朱点评的,确实还不错,三国嘛,就是魏蜀吴三国的斗争。 其他的游牧民族,也都被魏蜀吴三国当副本,给刷经验了。 “好。”始皇一听,认真点头。 他原来还怕曹操软弱,给人家游牧民族欺负了,没想到这么厉害。 反而欺负人家游牧民族。 一个太监之后,却如此雄壮,真的很厉害。 “不过这曹操,也做了很多不好的事情。”崇祯又继续开口。 “首先就是这曹操,屠过城池。” “然后就是曹操世受汉禄,却挟天子以令诸侯。” “然后就是曹操为了凑齐军费,开设摸金校尉,让人去盗墓。” “这…”听到这话,在场公子都皱眉起来。 始皇也皱眉起来。 这曹操确实厉害,可是这屠城却做的太残忍,恶毒了。 至于这盗墓,在古代那可是要斩首的。 曹操身为一方势力首领,竟然盗墓,做的太不道德了。 虽然曹操确实有能力,但是始皇也不觉得他好了。 “那蜀国和吴国的皇帝了?”始皇发问。 “这两个皇帝,也是和曹操一样的皇帝吗?” “先说说吴国皇帝孙权吧。”崇祯说起了孙权。 “孙权二十多岁的时候,就统领江东,几万兵马,和各方老军阀作战。” “在孙权的统治之下,也有四大都督,江东十二虎臣,等无数人才。” “连曹操都夸,生子当如孙仲谋。” “这么年轻,就统领天下?”始皇好奇起孙权来。 始皇也是年轻的时候,就统帅大秦,和其他国家作战。 男人嘛,有些事情年轻的时候不做,一辈子都是遗憾。 作为贵族,年轻的时候不统御万军,同样会成为遗憾。 第一百二十六章:独一无二的皇帝,刘备 “可惜啊。”但是崇祯却叹了一口气。 “孙权虽然年轻的时候统领万军,并且依靠年轻,成功熬死了自己最大的敌人,曹操,刘备。” “可是到了晚年,却废物了起来。” “哦?” 众人一听,皱眉起来,为什么到了晚年,又废物了起来啊? 三分天下,两方的老大都已经死了,那按照道理,这天下就应该是他孙权来坐啊。 而且他孙权年轻的时候,那么厉害,怎么老了,反倒没有作为了? “这个,史书记载也不是很完整。”崇祯皱眉。 “总之就是孙权在刘备,曹操之后就不行了。” 楚源也没有过多解释,三国时期离现代毕竟太久了。 如果真要解释,那就应该把孙权找来好好问问。 不过,其实也还有一种说法。 虽然曹操和刘备灭亡了。 但是蜀国和魏国当时,依旧将星璀璨,吴国想对付他们,没有那么容易。 三国时期,不是因为一两个人的离去,天下就会倾倒向一方的。 “可是。”这个时候,始皇皱眉了。 “我感觉,这三国时期,其实好像也没有什么好特殊的啊。” “曹操这样的奸雄,在南北朝,在五代十国也有啊。” “孙权这样的,不就是比隋炀帝杨广稍微强一点的皇帝吗。” “怎么又能说,三国时期是一个浪漫的时代了。” 始皇真的有点不理解了。 “对啊,这不就是一个乱世吗?”在场的公子们,也都不理解了。 “让我来解释吧。”楚源开口了。 众人也认真了起来,开始听楚源的解释。 “三国时期是乱世,确确实实的乱世,本来他们和南北乱世,五代十六国乱世,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可是因为三国中,出了一个蜀国,所以让三国变得不一样了。” “不过。”楚源的脸变得严肃起来了。 “我还是不能称呼他为蜀国,叫应该叫蜀汉,更为合适。” “蜀汉的开国皇帝,就是刘备!” “刘备是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后代。” “哦?”听到这话,在场公子都皱眉起来,有些公子更是不屑。 “刘备是皇族后裔啊,那有什么意思?” “那他建立国家也太简单了吧。” “曹操是太监后代,孙权则那么年轻就接过担子,这刘备是皇族后代,和他们的难度根本无法比啊。” 就连始皇也皱眉了,刘备是皇族后裔,却和人家三分天下。 起点这么高,感觉不太行啊。 “呵呵…”可是楚源一听,直接笑了。 “刘备起点高?你们还是不了解刘备啊。” “刘备是皇族后裔,这个都还有待考证。” “但是刘备起点低,那是真正的。” “他自己二十八岁的时候,还在编织草鞋,凉席。” “家里也是没有多少钱。” 织席贩履? 众人震惊了,这是皇族后裔? 怎么感觉连个普通士族都不如啊。 “不过,刘备也有能用的底牌,就是一身武艺还算不错,还有一身仁义的名声,所以招募到了关羽和张飞,这两员猛将。” “然后和他们结拜为了兄弟。” “对。”崇祯也多了一句嘴。 “他们三人在桃园拜的关公。” “哦,原来大秦之后,结拜是要拜关公啊。”众人明白了。 “不过这关公姓关,关羽也姓关,关公是关羽的祖先吗?那他们拜,好像也有道理。” 始皇也明白了,看起来这个关公,肯定是个不错的神。 “额…”楚源却无语了。 让关羽拜自己? 这老朱也是敢说,你们也是敢信? 没文化真可怕啊。 崇祯却一直憋住笑,不忍说出真相。 关羽拜关公,有意思,真有意思。 “刘备收服了关羽,张飞,有了猛将。” “同时,他的老师是当时的名士卢植,然后还有好友公孙瓒,也是一方诸侯。” “再加上后面见到谁,就报自己的名号,汉皇后裔刘备,还有一身仁义。” “所以刘备也曾经一度,有过自己的势力。” “额?” 可是在场人一听,怎么感觉这刘备行走天下有点水分啊。 人家曹操,孙权,都是靠钱粮,银子。 你这刘备,怎么靠仁义,还有皇室后裔这个名号? 这不妥妥的是诈骗吗? 这刘备是三国时期最大的骗子? “错!”楚源直接否定。 “刘备真的就是靠骗,然后就能骗得这么多人忠心他吗?” “难道他身边的人,那么多厉害的人才,都是傻子,看不出来?” 三国时期,就是因为有了刘备这样的人,才和其他乱世不一样啊。 “我来说一个事。”楚源开口。 “当时,因为东吴,关羽和张飞,都死了,那是刘备的结义兄弟。” “但是北方的曹操还是虎视眈眈,如果刘备和东吴动手,那曹操就会坐收渔翁之利。” “如果是你们,碰到这种情况会怎么样,你们又猜刘备是怎么样做的。” 听到这话,在场公子都沉默了。 公子高开口:“刘备肯定是兴兵伐吴了……不对,肯定不可能,刘备什么都没做?” “我觉得刘备这么仁义,肯定是放下了仇恨,避免吴蜀两国生灵涂炭,然后什么都没做。”扶苏也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哦,这是你们的想法吗?” “秦子婴你呢” 楚源听到这话,没有点评,而是看向了平常很聪明的秦子婴。 “我的话…”秦子婴思索了很久,然后也得出了答案。 “我觉得刘备肯定是继续和东吴合作,他要是打东吴,就太不像一个皇帝,像一个政治家了。” “秦村长,你了。”楚源没有对他们的答案进行点评,问向了秦始皇。 始皇的脸,瞬间变得严肃起来。 一边是大义,一边是国家,始皇真的不好选择。 “如果是我的话,我会记恨东吴一辈子,但是要兴兵伐吴,那还是得考虑一下。” 为了兄弟,而不顾国家安危,始皇真的有点犹豫了。 “果然。”楚源摇摇头。 “这就是刘备和历史上,所有皇帝都不一样的地方吧。” “刘备,率领大军,兴兵伐吴了。”楚源说出了答案。 第一百二十七章:始皇不能理解的皇帝 “什么,这绝对不可能啊!”众人都吃惊了,疯狂摇头。 这怎么可能了? 刘备可是皇帝,他怎么可能为了自己的兄弟,弃国家于不顾,去发动战争了。 而且还是异姓兄弟。 他们不相信。 这完全不是政治家所为,这简直就是草莽。 “你们不懂啊。”楚源却摇头。 “你们说的异姓兄弟,那是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也要见面的兄弟。” “你们说的皇帝,那是弃妻子于不顾,也要兄弟的男人。” 可能这也就是很多现代人,不能理解刘备的地方。 很多现代人,也是这样的想法,所以都用这种想法,来揣测刘备。 说什么刘备这样,其实是假仁假义,还各种分析。 说刘备是伪君子。 可是,他们说的伪君子刘备,那可是汉昭烈帝。 有多少皇帝,能当得起昭烈二字。 今人喜欢标新立异,所以从刘备不多的坏事中,无限放大,来彰显自己的睿智,和别人的不一样。 其实这都是过度解读。 而在古代中,做了很多错事的曹操,却被今人视为偶像,视为英雄。 还说要做曹操,不做刘备。 这是楚源无法理解的。 今人重利,故尊曹贬刘。 古人重义,故尊刘贬曹。 不过,楚源也没有多说,因为很多道理,其实说出来,也还是会有很多人不理解。 这个世界,应该要多一些聪明人。 仁义的聪明人,才好。 “而且,刘备身上还有一种品质,值得我们学习。”楚源开口。 “哦?”众人好奇起来,什么品质? 崇祯也很好奇,是什么品质了? “那就是坚持不懈的品质。”楚源开口。 “刘备在北方的时候,被曹操击败,被吕布击败,各种击败,一路逃到了南方。” “他二十八岁出山,却到了快五十岁,都还没有自己的地盘。” “而且刘备的实力很小,不像曹操,孙权他们,输了一次就能很快恢复,刘备输了一次,就要很久才能恢复。” “但是他始终没有放弃,最后得到了诸葛亮,终于走向了三分天下。” “败了二十年?”众公子都吃惊了。 他们很多人,都连二十岁都没有,但是刘备却败了二十多年。 这也太有毅力了吧。 崇祯更是被震撼了,对啊,他老是想着守这天下有多么困难做什么? 他能比得了刘备? 他好歹坐拥天下,就算这天下再怎么烂,那他也是明面上,实力最大的人。 可是这刘备了,开局难度那么高,却赢得了天下? 靠的就是坚持不懈啊。 他崇祯还想放弃,真是可耻! 始皇也点头,这个刘备,确实很有毅力。 出身这么低,却能有这么大的成就。 “不过,这诸葛亮是谁?”众人好奇了。 “为什么说刘备得到了诸葛亮,就翻盘了,这诸葛亮很厉害吗?” “诸葛亮肯定厉害。”崇祯开口说道。 “诸葛亮,可是千百年来,无数豪杰都敬佩的人物,在后世也有无数人敬仰。” “更是大智囊,大忠臣。” “哦?” 众人好奇了,他们想知道知道,这诸葛亮的事迹,到底是怎么回事。 “诸葛亮,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楚源开口解释。 “诸葛亮才华无双,在东汉末年那绝对是一颗璀璨的明星。” “但是一开始,却是谁也不想投靠,只想在南阳,躬耕自己的地。” “直到刘备三顾茅庐,然后把诸葛亮给请出了山。” 众人明白了,这个诸葛亮是个智囊,类似刘邦的张良。 不过他们很惊奇,这个刘备确实厉害,竟然三顾茅庐,才把诸葛亮给请出来。 那真是用了心了,要是一般的军阀,谁会主动去请诸葛亮? 直接一封书信,或者让士兵把诸葛亮架来就行了。 就算亲自来请诸葛亮,那也顶多请一次,怎么会请三次了? 可见刘备人是真的还行。 “得了诸葛亮之后,刚刚开始打了几场仗,但是曹操大军来了,所以刘备又开始了逃亡之路。” 关于这里,其实楚源有几句想吐槽的。 很多人都说,刘备在得到徐庶时,打败曹仁,势力风生水起。 然后得到了诸葛亮之后,却是一败涂地,被曹操打得到处跑。 然后就得出,诸葛亮其实没什么用,还没有徐庶厉害。 但其实,刘备在得到徐庶时,和刘备在得到诸葛亮时,面对曹操的攻击是不一样的情况。 徐庶在的时候,是曹仁率领大军到来。 而诸葛亮在的时候,是曹操倾巢而出,不仅要灭了刘备,还顺便要拿下荆州。 这两种情况能一样吗? 就算要比较,也要同样的情况啊。 不一样的情况,那是对诸葛亮的不公平。 可以说,如果是徐庶碰到这样的情况,处理起来,未必有诸葛亮好。 楚源继续开口。 “之后就是孙刘联合,然后一块击败了曹操。” “然后,就是刘备崛起之时了,刘备听从诸葛亮的意见,向孙权借荆州以做立足之地,然后就有借无还。” “哦?”众人好奇起来。 这看起来老实的刘备,怎么也这么奸诈起来了啊。 还是说,因为诸葛亮变得奸诈起来了。 借了孙权这么大的地盘,不还? “然后,刘备又收服了谋士庞统,法正,马良,还有将领马超,黄忠,魏延。” “更是打下了益州,汉中等地。” “这是刘备集团,最鼎盛的时刻,势力其实要比孙权强大的。” “甚至和曹操,都能掰一下手腕,将曹操挤出了汉中。” “厉害!” 众人欣慰,这刘备终于站起来了,达到了人生的巅峰啊。 “可惜啊。”楚源又叹了一口气。 “刘备镇守荆州的大将关羽,也就是刘备的弟弟,被东吴人杀了。” “然后刘备为了给关羽报仇,在夷陵败给了东吴,大军灭亡,连荆州都丢了。” “然后自己也在不久之后,郁郁寡欢,离去了。” 什么? 听到这话,在场人都惊叹了。 刘备这个人,这辈子经历过太多的失败,但是这最后一次,最大的失败,还是扛不住了。 “但是,蜀国没有倒下。”楚源开口。 “刘备在白帝城托孤,把重担交给了诸葛亮。” 第一百二十八章:华夏十大帝王,第十位! “之后诸葛亮,就开始辅佐刘备的儿子,刘禅。” “同时诸葛亮也不负刘备的期望,不断对曹魏进行北伐,一共北伐了六次。” “六次北伐?”听到这话,始皇他们都开始计算起来。 好像刘备因为关羽,丢了荆州,那就只剩下益州和汉中等地了啊。 那诸葛亮靠这两块地方,还想和曹魏打,太难了吧? 但是也有公子反驳。 “其实也不难啊,我大秦不就只靠着关中之地,然后就荡平了山东六国吗?” “还有那个刘邦,不也是依靠巴蜀之地,然后夺得了天下吗?” “怎么他们可以,蜀国就不可以了,诸葛亮就不可以了?” “如果真的不可以,那还不是自己无能了。” “不。”但崇祯听到这些公子的话,却是直接摇头。 “你们有没有搞清楚一件事,就是你们遇见的对手不一样。” 秦朝当时遇到的对手是谁,那是山东六国,个个心怀鬼胎,又害怕秦国的实力,但联合作战却又不行的国家。 特别是那六国的君主,没有几个头脑好的。 而如果把大秦放在三国时期,或许能赢,但是也绝对不会那么轻松。 至于要是把刘邦放在三国时期,那赢不赢得了,可就难说了。 毕竟孙权和曹操,可不是项羽。 “那诸葛亮北伐怎么样了?”众人又发问了。 “诸葛亮北伐…”楚源一听,叹了一口气。 “没有成功。” “六出祁山,失败了。” 五丈原上,即便是诸葛亮面对漫天大雨,也无可奈何。 不过更可惜的是,诸葛亮那么年轻,竟然就死了。 楚源感叹。 在寿命有限的年代,谁活的长,谁就有天然的优势啊。 如果再给诸葛亮十年的时间,其实很多事情,未必不会有可能。 有人经常说,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 然后就说,刘伯温要比诸葛亮强。 但是你也要看看情况吧,朱元璋面对的是什么敌人,刘备面对的是什么敌人。 陈友谅能和曹操比? 张士诚能和孙权比? 而且如果真的再给诸葛亮一点时间,一统江山,其实也未必不可能。 最好不要用今人的想法,去揣摩古人的智慧。 但是,诸葛亮死,也已经成了定局了。 “诸葛亮死后,他的徒弟姜维继承了他的衣钵,先后九次北伐中原,不过最终也没有成功。” “然后魏国大举进攻蜀国,姜维和魏国大军在前方战斗。” “但是魏国一部分军队,却从后面包抄,直取蜀国都城,最后蜀国皇帝投降了,姜维也不得不投降了。” 崇祯补充了蜀国最后的结局。 “什么,皇帝投降了?” 听到这话,他们真的吃惊了。 将军都还想打仗,结果皇帝都投降了,那还怎么打? 那这个皇帝,真的太不懂事了。 “这个刘禅怎么和刘备一点都不像,刘备不怕失败,刘禅却竟然投降了?” 众公子气得义愤填膺。 “这个刘禅真是昏庸无道,没用。” “话不可以这么说啊。”但是楚源却摇头。 “你们认为刘禅这个皇帝很差吗?但是你们不知道的是,古往今来,有多少将军,可是希望自己的皇帝就是刘禅啊。” “诸葛亮六出祁山,姜维九次北伐中原,他们想怎么打仗,就怎么打仗,刘禅从来没有说过什么。” “你说说,这样的皇帝,还不好吗?” 听到这话,众公子都沉默了。 是啊,让你随便打仗,根本不疑心你的皇帝,这样还不好吗。 就比如六国那些皇帝,尤其是赵国的。 把廉颇逼走,把李牧给杀了。 你看看这些昏庸的国君,简直是可笑。 崇祯也是想起了南宋时期的皇帝,尤其是完颜九妹。 人家岳飞把金人打得嗷嗷叫,你却不让人岳飞打。 如果岳飞把金人打败了,然后说不定真能收复失地,而且南宋当时还有韩世忠等那么多名将。 说不定还能把西夏,大理,全灭了,统一天下了。 可能根本不会有后面宋朝被灭的情况。 可是就是因为赵构这种皇帝,结果杀了岳飞。 其实不止是赵构,像北伐的辛弃疾,最终不也是做了个文臣,抱憾终身。 所以,你要是给岳飞,给辛弃疾一个像刘禅一样的皇帝。 人家要北伐,刘禅根本问都不问,全力支持。 那金人不早就被打得稀巴烂了。 “哦?由此说来,那这刘禅做皇帝,确实还可以啊。”众人都沉默了。 但是还是太可惜了,蜀国就这样灭亡了。 “三国时期说完了。”这个时候,崇祯也开口了。 “但根据上面的介绍,相信各位也知道了,三国时期,能算千古一帝的皇帝,还是很少的。” “然后就是汉朝的皇帝了,汉朝皇帝能排得上号的,应该是四个吧。” 四个? 听到崇祯的总结,始皇他们也清楚了。 之前楚源介绍过的。 崇祯说的肯定就是汉高祖刘邦,汉武帝刘彻,汉宣帝刘病己,和汉光武帝刘秀了。 汉朝确实也厉害啊,也出了四个强大的皇帝。 “然后就是大秦了。”崇祯开口。 “大秦想必大家都很清楚,那肯定就是始皇一人了,他可是千古一帝。” “哦?”听到这话,始皇变得自信起来,脸色都好看起来了。 没想到崇祯都说自己是千古一帝,那还真是很有面子啊。 “然后就是春秋战国时期了。”崇祯一说,但是又摇头了。 “再之前的,周朝,商朝,夏朝,三皇五帝什么的,那都没必要说了。” “地盘不是很大,然后做的功绩也不是特别多。” “所以,也就只有这么多皇帝,可以进入华夏十大帝王的序列了。”崇祯做了一个总结。 听到崇祯总结完毕,在场的公子也计算了起来。 大明三个,大元一个,大唐四个,大隋两个,大汉四个,大秦一个。 也就是十五个皇帝。 要选出十个,那淘汰五个就可以了。 感觉还是挺好选的。 楚源也认可了崇祯的选法,这样用排除法来选,也不用得罪太多人了。 “那么,我现在就来宣布一下。”崇祯开口了。 “我认为的,华夏十大帝王,排行的第十个。” 第一百二十九章:极具争议的皇帝,李隆基 “排行的第十个应该是…” 崇祯微微一笑,很快就要说出来答案,但是说到一半却停止了。 “老弟,你这…” 始皇马上就要知道答案了,崇祯却卖起了关子,然后着急了。 “知道就快点说啊。” “好。”看到他们着急的样子,崇祯也继续开口了。 他脸上露出了自信。 “咳咳,这华夏十大地位,排行第十应该是明崇祯帝,朱由检。” 额… 寂静,全场寂静。 崇祯却皱眉:“难道不是吗,你们怎么这副表情?” “难道是不服气吗?” 服气,我们太服气了… 在场众人真的快服气到不行了,你一个末代皇帝,又比不了隋炀帝,怎么好意思把自己排在华夏十大帝王的。 始皇也是不知道说什么,只能说同为皇帝,这个崇祯的脸皮好像比自己要厚了一点。 又或者说,崇祯是来了这么这么久,因为楚源,脸皮变厚了。 可这也是楚源不知道情况,要知道情况,楚源就肯定辩解。 怎么什么事情都扯我,这跟我有什么关系了? 不过这个时候,楚源也开口了。 “难怪我说,怎么大明有三个功绩名垂千古的皇帝了,原来是把崇祯算上去了。” “额,可能老朱姓朱,所以比较喜欢大明的皇帝,但是这个崇祯的功绩确实还是不够好看。” “还是不要把他排进来了。” 楚源也只能这样安慰。 崇祯:“好吧…” “哈哈哈哈…”可一旁的其他公子却笑了起来。 这就是自己打自己的脸吗,自己吹自己厉害,结果没有吹成功? 有意思啊。 “咳咳…”可是始皇却突然咳嗽,众公子明白了,立马不敢笑了。 这是始皇在维护崇祯了。 “噗呲…”可下一秒,始皇却突然一笑,因为他也忍不住了。 这崇祯,太有意思了。 “好了,下面我来说说一般人认为的华夏十大帝王,排行第十的。” “排行第十的,应该是大隋开国皇帝,隋文帝。” “哦?”众人好奇起来,刚刚说了隋文帝的儿子,隋炀帝。 他们真的很好奇,这个隋文帝又做了哪些事情。 崇祯继续开口。 “隋文帝的功绩可是很多啊,首先在政治上,确立了三省六部制,这个可是影响华夏千年的制度。” “然后就是颁布均田令,减轻百姓税收,让国家富裕起来。” “哦?” 众人一听,不断点头,那这个隋文帝确实还是很不错啊。 “再然后就是统一了华夏大地,让华夏再次成为大一统的王朝。” “他在的时期,被后人称为开皇之之治,然后还被四周的蛮人,都称为圣人可汗。” “那确实是真的厉害啊。”众人思考起来。 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都还不错。 还让四周的蛮人都信服了,那这个隋文帝,是真的不错。 “不过,隋文帝也有一些缺点。”崇祯继续说道。 “他在军事上,对蛮人采取的是防御形势,开疆拓土比较少,还不如他的儿子隋炀帝。” “不过,要真和他儿子一样,劳民伤财也要开疆拓土,那恐怕他的功绩,就要被隋炀帝给比下去了。” “隋炀帝如果没有劳民伤财,去发动对外战争,去超额修建大运河,恐怕大隋也不会这么快灭亡。” 崇祯的评价,还是很中肯的,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 楚源也点头,崇祯说的确实都有道理。 拿隋炀帝和隋文帝比,隋炀帝还是差了一些,后期的一些作为,显得有点昏君了。 不
相关推荐:
吾为将军
豪门惊爱
我成了女反派的跟班
漂洋过狌海
我偷他信息素养你
话梅狐
相贱何太急
解放军连长张海涛
带球跑路计划
蔓蔓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