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实不错。”众人都点头,这个李治倒真的有点本事。 “那军事方面了?”始皇发问了,大秦以武立国,他比较关心这个。 “军事方面就更加厉害了。”楚源认真的点头,眼神里有不少赞许。 “李治在位时,也发动了不少对外战争,占领了不少土地。” “在李治在位时期,大唐的疆域,是最辽阔的,比唐玄宗时期的疆域,还要辽阔。” “原来是他在位的时候,大唐的疆域才最辽阔。”众人恍然大悟,那这个唐高宗,果真厉害啊。 “那这个人这么厉害,为什么又排在第八了?”一些公子不解的问了起来。 但还有一些公子,则是在猜测。 “会不会是,这个李治和唐玄宗李隆基一样,在后期也做错了事情?” “应该是这样,不然的话,他不可能排这么低啊。” “也不能这样说。”楚源却摇摇头。 “李治后期做的也有一点错事,但是和李隆基比起来,那还是差远了。” “李治后期,其实也就是经济发展不起来,然后就是,立了武则天为皇后,把手中的很多权力都交给了武则天吧。” “然后导致,大唐被一个女人掌控了很久的一段时间。” “哦?” “一个女人?” 这话让在场的公子都震惊了,在古代,女子地位那么低,一个帝国,竟然被一个女人给掌控了,这怎么可能? 更何况是一个如日中天的帝国? “难道是和大秦宣太后一样,摄政吗?”始皇发问。 如果和芈月一样摄政,那倒有可能。 “那你们搞错了。”楚源却摇摇头。 崇祯也摇摇头。 “据我所知,武则天应该是华夏唯一的一位女帝。” “什么!”听到此言,所有公子都坐不住了。 华夏唯一的一位女帝? 女子也可以称皇帝? 那这个女子绝对是一个传奇人物啊! “快快说说,这个女子是怎么当上皇帝的。”始皇好奇起来,对着崇祯发问。 “那就我来说说吧。” “武则天的称帝之路?” 第一百三十二章:华夏历史上,最大的帝国 “武则天本来只是一个普通家庭的女子,结果之后进去了皇宫之中,再之后被李二看上。” 崇祯开始说武则天的事情,但说到这里,众人也吃惊了。 “不是说武则天是李治的皇后吗,怎么成了李二的女人了?” “额…”崇祯也有点尴尬。 “唐朝的男女关系,你就不要问了,比较尴尬,反正就是这么一回事。” 楚源也摇头,唐朝的关系,确实比较复杂。 “之后,李世明驾崩之后,李治就成了唐高宗。” “然后在他的治理下,国家井井有条,不过这李治却早就惦记自己父亲的女人,武则天了。” “所以不久之后,经过一系列的尼姑操作,李治就立武则天为了自己妃子。” “再之后武则天让李治越来越爽,武则天也就成为了李治的皇后。” “哦?”众人好奇了,这个武则天,就是这样成为皇后的吗? 感觉不是很道德啊。 做了父亲的女人,又做了儿子的女人。 崇祯继续开口:“再之后,李治就开始把很多权力交给武则天,由武则天和李治,一起治理朝政。” “李治称天皇,武则天称天后。” “这是被女人控制了吗?”众公子吃惊起来? 天皇,天后。 真有种李治被控制了的感觉。 始皇也不能理解,这李治怎么能把皇帝的权力分给一个女人了? 这天下是皇帝的天下,权力怎么能分了。 众人都摇头,有点鄙视这个李治。 “虽然他是皇帝,但是感觉他太软弱了,和软脚虾一样,竟然被女人玩弄。” “你们真的这样认为吗?”但楚源一听,却笑了。 “我之前就说过,李治绝对不是一个软弱的人。” “大唐在他的手里,可是大唐疆域最大的时期,他又怎么会软弱了。” “其实是李治,太寂寞了。” 楚源能够感觉出,李治那种高处不胜寒的感觉。 李治太强了,李治的权谋实在太厉害了,他一眼就可以看穿所有人内心的想法。 所以,这样的生活太无聊了。 因此,武则天很有可能就是他为了排解无聊,培养起来,陪他玩的人。 至于武则天最后夺走了大唐皇位,这可能是他没有想到的。 也可能是他不在乎的。 毕竟这种智力的人的思想,有时候往往极其变态。 但是后世那些电视剧,都太扯了,把李治演得太软弱。 所以很多人,才以为李治真的软弱,昏庸。 但也有好的,比如有部叫唐宫,美人天下的电视剧。 那里面的李治,才让人感觉到胆寒。 那才是帝王霸气。 “你在宫里这么久了,还这么好奇,小心好奇过了头,把脑袋都掉了。” “还是你根本看不上这些赏赐,要更大的,更大的是什么了,是朕的宝座吗?” “如今隋朝已灭,现在是大唐,那就要照我大唐的规矩办!” “你敢威胁朕!” 只有雄武霸气的唐高宗李治,才能说出这种话。 唐高宗李治,绝对不是一个软弱的人,而是一个真正可怕的皇帝。 武则天和李治比,还太弱了。 就比军事,李治开疆拓土,他在的时期,是大唐疆域最大的时期。 而武则天晚年的时候,却丢失了一些土地,到唐玄宗时期都没有收回完。 “因此,唐高宗李治,排在华夏十大帝王的第八位,完全没有问题。” “同时,武则天虽是女子,也做了很多错事,但也是一个优秀的皇帝,比起其他朝代的皇帝没有问题。” “排在大唐第四帝,完全可以。” 听完楚源的话,在场公子们都纷纷鼓掌。 看起来他们确实错怪李治了,李治确实是一个很厉害的皇帝。 但听到这里,他们就更加好奇了。 李治智谋超群,手腕更是强大,但是却只在华夏十大帝王里,排第八。 那前面七人是谁啊。 始皇也更加好奇了,自己能排在第几,能不能是第一。 说起来,他都有点没有信心了。 这个李治,要是当时是六国的君主,那他攻灭六国,绝对有难度。 这个李治,让他已经觉得有了威胁了。 但始皇又很开心,这也说明,我华夏几千年人才济济,这是一件多么值得高兴的事。 崇祯也好奇,李治排在这里,那自己那两位老祖宗排在哪里了。 是不是和自己设想的一样。 不过崇祯还是愤愤不平,为啥他排不进华夏十大帝王里面啊。 他崇祯……哪里差了? 起码脸皮变厚了啊。 “下面我来说说,华夏十大帝王,排行第七的人物。”楚源开口了。 “排在第七的就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也就是铁木真。” “铁木真?”听到这话,始皇却皱眉了,这怎么听起来,像是一个游牧民族的人? 其他公子也纷纷好奇起来,真的不像中原人的姓啊。 还是什么汗? 还姓铁吗? 崇祯却皱眉了:“楚老师,把他排在这里合适吗?” 大明可就是从大元手里打下来的天下,然后大元又是游牧民族,崇祯其实不太想承认。 楚源也皱眉,因为楚源也不太想承认。 但是他的功绩在这里。 他和他的后代,建立了一个偌大的帝国。 当时华夏被西方人欺负的时候,多少华夏人想打到西方,却都没有打到。 但是铁木真的后人却打到了,这点还是很厉害的。 不过,铁木真和他的后人,杀戮太重,而且还把百姓分了等级,这点让楚源很不喜欢。 因此,楚源也不想说太多。 “大元帝国,是华夏历史上,版图最大的帝国,比大唐的版图都要大。” “他们有能征善战的骑兵,勇猛的将军。” “不过,他的统治很残暴,最后被大明推翻了。” “哦?大明?”听到这话,始皇和在场的公子都吃惊了,看着崇祯。 “大明这么厉害?” 他们不敢相信,竟然是崇祯的祖先,将这样一个强大的帝国推翻了? “那肯定的。”崇祯听到他们说起大明,得意了起来。 “他大元厉害,我大明威武。” 然后他看向楚源:“楚老师,您也要开始介绍一下,我大明的皇帝了吧?” “好。”楚源开口。 “那我就来说说,华夏十大帝王里面,排在第六的皇帝。” “这个皇帝,就是大明的皇帝。” 第一百三十三章:造反的皇帝,永乐大帝! “只有大明永乐大帝,才配得上华夏十大帝王的称号。” “大明永乐大帝?” 公子好奇起来,竟然能够被称为大帝,那这个永乐大帝是谁啊? 大帝? 始皇也吃惊了,这个称呼挺霸气的啊。 “大明永乐大帝,朱棣,就是华夏十大帝王的第六。”楚源再次重复了一遍。 “对对对,就是他老人家!”崇祯终于听到了大明的皇帝,真的喜到不行了。 这可是他的老祖宗啊,大明永乐大帝。 “哦?” “那快来说说,这位永乐大帝的功绩。”众人好奇起来。 始皇看到崇祯这么激动,也猜到了,这个永乐大帝,肯定就是崇祯的先祖了。 “好。”楚源开口。 “这位永乐大帝,其实是造反得来的皇位。” “占领了京城之后,杀了很多人,当时的皇帝,也不知所踪。” “嗯?造反!” 听到这话,在场所有人,脑海中就像炸开了一个炸雷一般,全部站了起来。 始皇也是吃惊到爆炸,作为古代帝王,他可听不得这个造反的词。 一个靠造反当上的皇帝? 最开始,听到楚源那样说,他还有点开心。 但现在,他对这个朱棣的好感,瞬间就消失了。 “不是这样的。”崇祯看到众人误会了,急忙辩解。 “我祖宗……永乐大帝也是没有办法啊。” “永乐大帝,是当时皇帝的第四子,皇帝本来要传位给太子的,结果太子英年早逝,皇帝就把位置给了太孙。” “永乐大帝就成了藩王,但是当时小皇帝一上位,就开始削藩,明明大家都什么都没有做。” “很多仁义,不争不抢的王爷,都被杀,或者活活的逼死了。” “永乐大帝这才不得不反抗啊!” “削藩?”听到这话,始皇皱眉了。 按照汉朝时期的情况,削藩肯定没有错。 始皇设立郡县制,也是为了防止割据,所以如果是他,碰到那种情况,大概率也会削藩的。 但是也不能乱削藩啊。 而且这些王都还是小皇帝的叔叔,有些王更是不争不抢,你把人家逼死了,人家不反抗才快了。 “儿子认为,削藩可以,但是也不能一上来就削藩。”这个时候,扶苏开口了。 “首先这个皇帝一上位,根基就不稳,削藩讲究恩威并施,他刚上位,哪里来的恩?” “直接就威,人家根本就不服你,再加上,当时皇帝忽略了年长的皇子,把皇位给了皇孙,人家不服很正常。” 扶苏分析了一通,但这次大家都没有觉得他迂腐,反而认真点头。 始皇这次也认可的扶苏,扶苏比较仁慈,所以从这种仁慈的角度来分析问题,他总是有独到的见解。 始皇是皇帝,还是一个强势的皇帝。 但是这并不代表,始皇不会给别人画大饼。 只给人鞭子,不给人大饼吃,谁都会造反的。 “说的有道理,秦苏现在也不那么优柔寡断了嘛。”楚源也表扬了扶苏一句。 扶苏说的确实有道理。 当时皇帝就是建文帝,你那么年轻上位,谁服你? 要不是朱元璋,哪里有你做皇帝的机会? 然后了,一上位什么都没做,就直接削藩,谁服你啊? 搞死了那么多藩王,人家不反都不可能了。 楚源摇头。 所以当皇帝,其实是很难的。 有个时候要强势,有个时候讲仁慈。 恩威并施是一门必修课。 “然后朱棣就当上了皇帝,年号永乐,人称永乐大帝。”楚源又继续介绍起来。 “一个造反当的皇帝,那他怎么排在第六的?”众人好奇起来。 “你们可以猜猜。”楚源又卖起了关子。 “经济很发达?”秦子婴发问。 “不是。”楚源摇摇头。 永乐朝时期,经济一般,要不是靠太子支撑着,这经济真的挺艰难的。 “那是政治比较清明?”公子高发问了。 “这个有点点吧。”楚源点点头。 永乐朝的政治还算好,还为了监察大臣,设立了东厂。 不过,这个也不是朱棣成为华夏十大帝王的原因。 “那是什么啊?”众人好奇了。 “呵…”楚源却笑了。 “还有军事啊,你们以前最喜欢问军事了,可是今天怎么不问了?” “对对对。”始皇点头,他以前最喜欢问军事了,怎么到朱棣这里,就忘记了。 “那他在军事上有什么建树?”始皇发问。 “汉代有霍去病,封狼居胥,我说过吧。”楚源却发问了一句。 “对。”众人点头,楚源说过,霍去病曾经率领骑兵,在匈奴腹地,封狼居胥。 那可是极远的地方。 他们当时可是特别崇拜霍去病,那么年轻,那么厉害,竟然能打那么远。 而他们了,太羞愧了。 现代人就更加羞愧了。 霍去病二十一岁,无视风险,封狼居胥。 我们,二十一岁,无视风险,继续安装。 “还记得就好。”楚源欣慰的点点头,知识没有忘记就好。 “而这个朱棣,就是唯一一个封狼居胥的皇帝。” “朱棣也打到了狼居胥山。” “什么!” 一个皇帝御驾亲征! 众人听到,都吃惊了。 这怎么可能? 皇帝不是养尊处优的吗? 朱棣贵为皇帝,怎么能够御驾亲征了? 而且还率领大军,打到了狼居胥山,那是多么凶险的地方,那可是游牧民族腹地啊。 稍有不慎,大军就逃不回来了。 始皇也震惊了,马背上的皇帝,他真的不敢想。 始皇亲自指挥军队战斗,也有过几回。 一回是嫪毐反叛,事发突然,他指挥王宫近卫军。 一回就是攻击赵国,不过那次他也只是到了前线,说指挥还真的不能算,只能说去鼓舞士气的。 但是作为一个皇帝,能够亲临前线,那真的很厉害了。 但是像朱棣这样,直接指挥军队战斗,甚至还说不定参加了战场搏杀。 那是真的厉害。 “佩服,佩服。”始皇都赞叹起来。 这个朱棣,确实厉害啊,也难怪能排在第六。 “那他打仗,成就了什么吗?”始皇又发问。 “朱棣的成就,十分多。”楚源开口,准备一一道来。 第一百三十四章:这是为了,彰显大明神威! “首先就是把帝都从南方迁到了北方,这样可以更好的控制北方区域。”楚源开口说道。 朱棣是真的厉害,为了控制北方,防备北方的游牧民族,就直接让帝都迁到了北方。 可不要小看这个。 你去看看铁血强宋,人家能够把帝都给你设置到海上。 “然后就是五次征讨北方,征讨安南,建立一个庞大的大明帝国,奠定了华夏的版图。” 楚源说完,如果朱棣,这都不能进入十大帝王,那十大帝王是真的有水分了。 “好厉害啊,这朱棣。”在场公子都点头,这个朱棣,强。 “还不止了。”崇祯又多说了一句。 “永乐大帝不仅在军事上强大,在外交上也十分厉害。” “就是在永乐一朝,我们大明开始让郑和,七下西洋。” “七下西洋?”众人听到这话,皱眉了,他们没有听过西洋二字。 这是什么意思啊,西洋是哪里,为什么要七下西洋啊。 崇祯看他们不知道,笑了起来,然后开始解释。 “西洋,当然就是西方,而郑和七下西洋,就是为了传播我大明的文化,彰显我大明的神威。” “哦?”这样一说,众公子就明白了。 “那不就是吹牛吗?” “你…”听到这话,崇祯差点一口老气上不了,什么时候七下西洋成了吹牛了。 “哈哈哈哈。”楚源听到崇祯被气,笑了起来。 “还是我来说说吧。”楚源开始解释了。 “郑和七下西洋,是有利有弊的,但是总的来说,利还是大于弊的。” “哦?”这话让众人好奇了,怎么个有利有弊。 崇祯也好奇,他是朱棣的后代,不管是大明记录,还是他自己的想法,那七下西洋肯定都是好的。 弊端他还真没有听过,他想听听看,是怎么个弊端。 “首先,郑和七下西洋的利,老朱说过了。” “其中一点就是彰显我华夏神威,这点当然有用,这是可以促进我民族的自豪感的。” “啊,为什么啊?”有些公子不理解了。 “为什么要增加自豪感啊,这个不是虚的东西吗?” “当然不是虚的。”楚源摇头。 “国家越强大,百姓越自豪,更多人才更开心做事,这样心甘情愿的,事情才能做得更好。” 楚源说的真的不是虚的,现在这个社会,太多的人,和蠢狗一样,崇洋媚外。 是的,他们确实有很多先进,应该学习的东西,可以去学习。 但是,他们在学习的同时,却还要贬低我们华夏的东西,他们这些人,是有多么自卑啊。 因此,必须要不断树立民族自豪感。 大明郑和下西洋,也是这个道理。 就是要让你们这些下邦小国,看看我们天朝上国的赫赫神威。 “原来是这样。”始皇也终于明白了,然后点头? “这大明确实是真的厉害,要是大秦时期,也能来一个七下西洋就好了。” “大秦的神威,也应该彰显彰显。” “这恐怕不行。”楚源却直接摇头。 “大秦的粮食生产力,医术,还有船只制造技术,都达不到,根本弄不了。” “航行在那种汪洋大海之上,那是需要巨大的船只,还有海量的粮食的。” “大秦做不到。” “哦,做不到吗?”始皇听到楚源的否定,却没有生气。 楚老师啊,你今天还是失算了吧。 要是历史上的大秦,那确实做不到。 可是…始皇看了一眼崇祯,崇祯也是微微一笑。 我大秦如今,可是有了仙师,还有明皇啊。 如何不能七下西洋了。 朕甚至还有十下西洋。 一百下西洋。 征服西洋! 始皇想的,可是和其他人不一样,既然知道了西洋的存在,那就一定要去征服的。 “第二个好处,就是和西方人进行了交流,获得了他们很多的技术,食物种子。” 还是有点用的,华夏现代人吃的很多东西,其实都是郑和下西洋的那个时候,带回来的。 “第三个好处,就是和西方人进行了海上贸易,用茶叶什么的,换得到了他们的货物。” 这个也很有用,和他们贸易,得到自己想要的,也可以促进发展。 “那是真的很不错啊。”众公子不断点头。 用华夏的东西,换西方的人的东西,确实还可以了。 可不能像建奴人一样,一味的就知道闭关锁国,关起门来,以为自己天下第一,其实人家很多地方,比你强多了。 因此,他们觉得,还是可以和人家贸易,换一点先进的东西。 哪怕是看看,西洋女人也行啊。 想到这里,有些公子好奇了起来。 “那这个郑和,率领那么多人,肯定到哪里,就被哪里人欢迎吧,那肯定是见过了很多的女人吧?” “我觉得没有问题,这个郑和七下西洋,肯定开心坏了。” “原来听楚老师说过,这西洋人都是金发碧眼,这个郑和肯定开心得不要不要的。” “额…”楚源一听,却不知道说什么了,然后看向了崇祯。 崇祯也是一脸无奈。 羡慕郑和? 你确定? “这个郑和,是一个太监。” 楚源实在是,看不下去,这帮人没有文化了,把真实情况给说了出来。 “什么,一个太监?”听到这话,那些公子直接吃惊了。 一个太监,开什么玩笑啊。 在他们印象里,郑和统领那么多人,做出了这么大的贡献,怎么能是一个太监了? 他们真的无法接受。 就连始皇,都皱眉了。 如此大的功绩,竟然是一个太监做出来的,这不太可能啊。 “你们不要小看大明的太监。”楚源解释道。 “你们是不是忘记了,我说过的,大明有很多厉害的太监的。” “比如曹化淳,方正化,王承恩,这些都是厉害的太监。” “而大明的太监中,首屈一指最厉害的,就是郑和了。” “太监只是残疾了,并不是没有能力了。” 楚源继续说道,声音也提高了几分。 “郑和,虽然是太监,但是却为我华夏强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不能这样说他。” “不过。”楚源话锋又一转。 “郑和下西洋,也有点点弊端。” 第一百三十五章:哪位皇帝能位列华夏第四! “哦?” 听到这话,众人皱眉起来了,怎么郑和下西洋,还有弊端的啊。 “哪些弊端。”崇祯也好奇起来,还有什么弊端了。 “弊端就是,消耗的钱多了。”楚源解释了。 “郑和七下西洋,确实是壮举,但是消耗的钱财,实在太多了。” “然后他带回来的东西,意义很大,可是有点入不敷出了。” “确实。”崇祯听到楚源这样分析,也点头了。 郑和七下西洋,确实是壮举,但是消耗的钱财,确实有一点多了。 甚至宣德皇帝朱瞻基,为了重开郑和下西洋,都把自己修建陵墓的钱,拿了出来。 郑和下西洋意义是有,收入也有,不过收入还是少了点。 “原来这么费钱啊。”始皇皱眉了。 连大明都觉得费钱的工程,那他大秦来做的话,恐怕压力就更加的大了。 不过好在有楚源在,花钱多,那就把技术提上来,花钱的地方就少了嘛。 还是可以实现的。 “然后就是,持续性不强。”楚源又说了一点弊端。 “郑和下西洋,好像就只是郑和的事情,在郑和死后,大明也还有一次,叫王景弘的人带队,下了西洋。” “然后就再也没有人下西洋了。” “对…”崇祯这点反驳不了,郑和下西洋,真的就是郑和下西洋。 大明八下西洋,七次都是郑和下的,只有一次是别人,而且还因为不出名,直接被后人给忽视了。 而后面没有跟进,让人继续下西洋,其实主要原因也是,大明没有钱了,下西洋耗费实在是太大了。 “可惜啊。”听完之后,始皇叹了一口气。 “这么好的工程,竟然没有继续下去,实在是太可惜了。” “不过让人感叹的是,这个郑和,是一个太监,竟然有如此雄心,是真的厉害。” 始皇暗自下了决心,以后大秦也一定要,搞一个类似的工程。 “这就是朱棣在位时期,做的所有事情。”楚源进行了总结。 “不过,朱棣因为经济发展不起来,国家因为打仗,消耗得实在太厉害了,因此只能给他排在这里了。” “那接下来,就是排名第五的皇帝了吗?”众人好奇了,这个第五的皇帝,会是谁了? “对,下面就是华夏十大帝王,排名第五的皇帝。”楚源没有多卖关子,开始介绍。 “这排名第五的皇帝,不是别人,正是大汉的皇帝。” “汉光武帝,刘秀!” “汉光武帝,刘秀?”众公子一听,这是个老熟人了。 始皇也点头,这个刘秀是真的厉害,他早就听楚源说过了。 在打仗的过程中,竟然能够召唤陨石,这谁能和刘秀打? 这谁打谁输啊。 如果真的和刘秀打起仗来,始皇实在想不清楚,能有什么办法,对付刘秀。 “刘秀的功绩很多。”楚源开口了。 “首先就是光复了汉朝,让天下再次恢复了太平,百姓过上了安稳的生活。” “然后就是整顿经济,让原本崩坏的大汉经济,再一次恢复起来了。” “并且,单轮打仗,刘秀也是一位率领大军,御驾亲征的皇帝。” “华夏史上,很出名的天降陨石,昆阳战役,就是他打的。” “这么厉害吗?”大家都吃惊了,那这个刘秀,还真的厉害。 “而且刘秀还是以为,比较自律的皇帝,史书上也只记载了他娶了三个女人,其中最有名的,还是要算阴丽华。” 楚源沉默了,像刘秀这样不滥情的皇帝,确实还是比较少啊。 前面有汉宣帝,故剑情深。 后面有刘秀,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娶阴丽华。 楚源说差不多了刘秀,然后就要说下一个皇帝了,他准备给大家卖卖关子。 “排在第四位的皇帝,你们猜猜是谁?” “排在第四的皇帝?”众公子们皱眉了。 他们也不认识几个皇帝啊,不过他们可以推测。 首先楚源说过,秦始皇是千古一帝,但是说了这么久了,楚源都没有说到秦始皇。 那秦始皇肯定就排在这四位皇帝里面,但是是第几位,他们也不知道。 然后就是楚源说的汉武帝。 按照楚源的说法,汉武帝肯定是比汉光武帝厉害的,所以可能是他。 但还有两位皇帝,他们不清楚了,会是谁了。 崇祯却清楚,除去汉武帝和秦始皇,那就只有那两位皇帝,能够进入第四了。 也就是大唐的那位,和自己的老祖宗。 不过这怎么排的,还得看看楚源怎么说了。 “楚老师,应该怎么排啊?” “这第四位皇帝是谁啊。”崇祯,也不明白了。 “想知道吗?”楚源笑了。 “那就等明天吧,今天的课,上得差不多了。” “什么?”众公子一听,立马要难受坏了,又下课? 别啊,老师,你做工作狂吧,你的学生也可以做工作狂的啊。 他们正听到兴头上,然后楚源说不上课了,这谁受得了啊。 崇祯也一脸难受,这就好比他非常想娶一个女人,然后娶到手了,却告诉他明天才能洞房,这谁受得了啊。 不过,既然楚源这样说,他们也没有办法,只能等明天了。 接着,楚源离开了教室。 然后始皇他们也回去了,不过始皇刚刚回到寝宫,筑曼公主就跑了过来。 “父皇,最近楚老师上课怎么样了?” 筑曼公主这段时间,因为身子有点点不舒服,所以没有来,但现在又好了,所以就立马来了。 “楚老师好着了,就是喜欢卖关子。”始皇嘴上不舒服,但其实心情大好,也开起了玩笑。 “啊,那楚老师有没有问起过我啊。” 筑曼问出了这个,她最想问的问题。 “这个,好像没有。”始皇思索了一下,然后给出了答案。 “什么!”筑曼一听,原本开心的心情,瞬间消失了,有点闷气了。 “楚老师怎么能够不问我了,楚老师!” “不行,我明天一定要过去,以后每堂课都要在他身边。” 筑曼气呼呼的,听到楚源没问她,她就特别难受。 她打算明天一早就过去。 但是,她关心的事情,却早就已经发生了变数。 大明,乾清宫。 一名绝美的女子,现在正站在崇祯面前。 第一百三十六章:评论华夏十大帝王! “民女见过陛下。”董小宛向着崇祯,行了一个礼。 “嗯。”崇祯点点头。 “王公公教你的,你都知道了没?”崇祯发问。 “民女都知道了。”董小宛开口。 两天时间,完全足够了,王承恩教给了董小宛很多东西。 包括楚源的情况,大秦的情况。 董小宛身为秦淮八艳之一,不仅漂亮,才华也是无双,很快就将这些东西给完完全全的,都记住了。 董小宛也无比期待起来,崇祯打开的那个光洞背后,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崇祯说是大秦,但那大秦,到底是如何的情况,董小宛真的很好奇,很期待。 不过最期待的,还是那个楚源,竟然被崇祯和秦始皇,都称呼为仙师,他们可都是皇帝,太令人吃惊了。 “明天一早,我处理完事情,我们就过去。” “你先去休息吧,养好精神,明天好见楚源仙师。”崇祯已经做好了安排。 “是。”董小宛答应了一声,然后就下去了。 “嘿嘿,始皇,这次就别怪我先下手了。”崇祯背负双手,脸上都是得意。 我大明的美女,还是很厉害的。 第二天一大早。 始皇处理完事情,就带着一帮公子,来到了皇家园林。 筑曼公主,自然也在其中。 始皇现在真的很开心,这是第三天了,今天应该可以听到楚源,评选完华夏十大帝王了。 他很期待,自己的排名。 然后明天,就是韩信发动对匈奴总攻的时候了。 大秦千载功绩,就在明天! 这让始皇很开心,这两天,他都有事情能够做。 不过,让始皇想不到的事,其实还有很多。 始皇因为进攻匈奴,所以抽调了一部分,防备百越的精兵。 因此百越地区,已经开始蠢蠢欲动了。 百越各大部落首领,现在都开始碰面,然后准备汇集部队,做一些事情。 同时,因为匈奴的被打压,被包围。 导致盘踞在匈奴东部的东胡人,也开始活动起来。 原本匈奴是被东胡人欺负的,但是因为历史变化,头曼将匈奴人集合起来之后,东胡人反而被匈奴人欺负了。 不过现在,匈奴人都陷入危机了,这让东胡人,又开始活动起来了。 这两股暗流涌动,对大秦已经开始产生了威胁。 但是现在始皇和大秦,却都还不知道这个情况。 “哈哈哈哈。”始皇爽朗的笑声,传入了皇家园林。 “楚老师早啊,今天我来的早吧。” “这么早?”楚源微微吃惊,他才刚刚吃完早饭了,这群人这么早就来了。 “不早不行啊,楚老师昨天没有公布答案,太难受了。” 始皇昨晚回去到现在,真是难受得要命,就是想知道答案。 所以今天很早就起来,把政事都处理完了,然后直接就拉着公子们来了。 公子们看到楚源,也是十分有礼貌的打着招呼。 “楚老师早啊…啊…啊!” “楚老师真早…啊…啊…” “额,你们这是…”楚源真奇怪了,一个一个都怎么回事,怎么打起哈欠来了。 众公子却不知道怎么说,他们真的累啊。 今天被始皇这么早就喊起来了,真的累不行。 “给我好好上课!”可始皇看到他们这么多哈欠,却回头一瞪。 “你们上课要是这样,我就惩罚你们!” “是,是,是。” 听到始皇这话,在场的公子们立马老实了起来,再也不敢打哈欠了。 全部都站直起来,强打精神,和标枪一样。 “这还差不多。”始皇看到他们严肃起来了,就让他们进教室了。 楚源却摇头,虽然这些年轻人,现在已经没有了刚刚开始,那么多毛病了。 但是这秦村长,身上还是带着封建专制的那一套东西啊。 他长子秦苏,现在都二十出头了吧,还经常像一个小孩子一样,被训来训去的。 看起来,得找个时间,好好说下这回事。 感觉到众人都进去了,楚源也准备进去了。 嗯? 但下一秒,楚源停下了脚步,因为他感觉到背后有人。 “是谁啊?”楚源皱眉发问。 “楚老师,是秦曼啦。”可一道银铃般的笑声,却突然在楚源身后响起。 “楚老师,早上好啊。”筑曼也对着楚源,礼貌的打着招呼。 原来是秦曼啊,楚源恍然大悟。 不过说起这秦曼来,楚源就有些头疼,上课确实挺认真的,但有时候总有一些小调皮。 “对了,楚老师。”筑曼想到一件事情,然后开口。 “楚老师,这段时间我身子不太舒服,你怎么不来看我啊。” “这个…”楚源皱眉,他知道这回事。 “我这眼睛也不太方便,然后你父亲又说你没事,我就…” “好吧……”楚源说完,筑曼就难受点头。 “楚老师忙,那就算了吧。” 她心里还是想让楚源来看她的,但她知道楚源要做的事情很重要,所以还是只能算了。 “你这声音,听起来不舒服?”楚源虽然看不到筑曼表情,但还是能听出筑曼有些难受。 “哈哈哈哈。”就在这时,正当楚源奇怪的时候,一道笑声突然传了过来。 光洞出现。 是崇祯出来了。 “老朱,你也来了?”始皇看到崇祯来了,笑了起来。 “哦,村长你来的这么早?”崇祯到吃惊了。 今天他为了早点来,也是很早就起来,处理政事了。 但没想到,还是比始皇慢了一步。 始皇都还要从皇宫,那么远的地方,过来到这里了。 自己就只要用光洞就可以了。 看起来,自己处理政事的能力,还是比不得始皇。 “哈哈哈哈,今天可以听到楚老师,讲接下来的四个皇帝了。” 崇祯现在也变成了老油子,对自己不利的东西,他一笑就直接翻过去了。 “我在这里,也是等了很久啊。”始皇也笑了起来。 “这位是?” 但始皇,却突然发现了,崇祯的光洞并没有关闭,然后在他之后,又出现了一个女子。 而且是一个极其漂亮的女子。 “你是谁!”看到这么漂亮的女子出现,筑曼女人的直觉一下子让她警惕起来。 她难道是崇祯派来,抢楚老师的? 第一百三十七章:华夏第四帝! “秦小姐你好。”董小宛微笑,向筑曼行礼。 “我叫董宛,是朱先生的表妹。” 董小宛就这样介绍着,在之前,这些都商量好了。 “表妹?”筑曼吃惊起来,瞎扯吧。 在这里的,有一个人身份是真的吗? 这女的,不就是崇祯找来,使坏方法的吗? “那你就和你表哥好好待着吧。” 筑曼说了一句,然后就直接把楚源拉着,走进了教室,同时还和一位公子换了一下位置,坐在了楚源旁边。 她的行为,像极了小猫护食。 董小宛惊愕的看了崇祯,崇祯却微微一笑,然后看向了始皇。 两位皇帝都是微微一笑。 这筑曼,是对楚源有意思? 看到两位皇帝一笑,董小宛也明白了,筑曼原来喜欢楚源啊。 不过,楚源却好像不知道这回事。 董小宛这样想着,然后就走进了教室。 “楚老师,我也可以来听课吗?” “听课吗?” 楚源不知道,这个崇祯是因为什么原因,然后让董小宛来的。 但是听声音,董小宛应该是比较年轻的女孩子,那就应该要好好学习一下啊。 这个村子,别的都好,就是文化太落后了。 楚源也是有教无类,既然想学,那就可以教。 “那你去坐着吧。” “好。”董小宛一听,就坐着了。 不过她并没有和筑曼针锋相对,而是坐在了离楚源很远的地方。 筑曼是公主,这里还是大秦,她可不敢直接和筑曼硬碰硬。 “那就开始上课吧。” 楚源挥挥衣袖,然后上了讲台,一上讲台,他的脸就严肃起来。 “今天我们继续上昨天的内容,华夏十大帝王,排行第四位的帝王!。” 终于要说了,众人太期待了,等了很久了。 楚源没有多卖关子,直接开口。 “这排在第四的皇帝,不是别人,正是大汉的皇帝,汉武帝!” “汉武帝?” 众人吃惊,排在第四的是汉武帝吗? 在场公子不太能接受了,汉武帝那么多功绩。 首先就是推恩令,结束了汉朝刘邦封王之后,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 将权力都收归到了京城之中。 然后就是对付匈奴,匈奴欺辱大汉长达百年的时间,但是汉武帝却不惯着他们。 积极备战,然后派出大军,绞杀匈奴。 手下战神卫青,阵斩匈奴单于。 手下战神霍去病,更是封狼居胥。 同时还打通了丝绸之路,将大汉的东西卖到了西方,让世界都知道了,在遥远的东方,有一个叫大汉的庞大帝国。 这等功绩,只能排在第四? 就连始皇都不是很能接受,汉武帝算起来,那可不仅仅是一位皇帝,更是一位大英雄。 洗刷了一百年的耻辱啊。 崇祯也沉默了,汉武帝排在第四,那自己那位老祖宗,肯定就排在汉武帝前面了。 不过,这搞的崇祯都不自信了。 虽然自己老祖宗肯定是天下无敌,但是真要排在汉武帝面前,这也有点不好意思啊。
相关推荐:
朝朝暮暮
全能攻略游戏[快穿]
恶毒雌性野又茶,每天都在修罗场
有只按摩师
莽夫从打穿肖申克开始
恶女嫁三夫
掌中之物
爸爸,我要嫁给你
妇产科男朋友
永乐町69号(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