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从春秋战国被人认为是天神开始 > 第26章

第26章

汉武帝,军事,皇权,外交,都不错啊。 每个人心中,其实都有一个华夏十大帝王的排名。 董小宛也有,她看到楚源这样排,很疑惑了。 这楚老师不会是浪得虚名吧,这样排,也要说出道理啊。 “你们是不是觉得,汉武帝太厉害了,把他排在第四,不行?” 楚源看着众人,知晓众人的疑惑。 汉武帝文韬武略,确实是真的厉害。 华夏历史上,有哪个不佩服汉武帝? 秦皇汉武,那可是可以和秦始皇并排的人物。 汉武帝,武帝这一庙号,更是可以彰显他的无上功绩。 但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汉武帝和前面几位比,还是能说出一些问题的。 “汉武帝第一个问题,就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独尊儒术?”始皇原来没有听过,楚源说汉武帝的过,现在一听到吃惊了。 怎么可能? 他不敢相信。 汉武帝那样神威无敌的皇帝,肯定是崇尚武力啊,他怎么会去独尊儒术了? 要知道,始皇其实本来不讨厌儒家的。 但是因为儒家把他最看重的儿子,扶苏都给搞坏了,这让始皇是真的讨厌透了儒家。 帝王怎么能学儒家那一套了,软软弱弱,仁慈,那就是等着被人欺负啊。 想到这里,始皇突然转头,狠狠的看向了扶苏。 要是扶苏脸上露出开心的表情,他就打扶苏! “嗯?父亲怎么了?” 可扶苏脸上却没有任何表情,一脸淡然,听到汉武帝独尊儒术,也显得十分轻松。 “没什么。”始皇转过头去了,扶苏没有变化就好。 可始皇头一转过去,扶苏就立马用手擦汗。 吓死我了… 他听到楚源说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时候,真的下意识震惊得快要叫出来的。 但突然想到,自己老爹还在这里了,立马克制了。 还好刚刚没有被发现。 不过扶苏表面克制,内心却震惊得不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原来没有听楚老师说过,这汉武帝的做法,也太……厉害了吧。 扶苏其实也想这样做,但是他却觉得,如果只有儒家,没有其他家,好像也不太能治理好国家啊。 这汉武帝,到底是怎么做的了?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好处,也有坏处。” “你们谁能说说,好处和坏处,分别是什么?” 楚源背负双手,慢慢向讲台下面走来,走到了后面。 这是他的习惯,为了让后面的学生听到。 但是这样,他却和董小宛靠得近了很多。 董小宛眼睛一转,然后回答:“楚老师,我知道,可否让我来试试。” “嗯?”筑曼一见,立马气鼓鼓了。 竟然在楚老师面前表现,好气啊,可是人家真的不懂这些啊。 “哦?你知道吗?”楚源听到董小宛的话点头,他就喜欢这样的学生。 “那就你来说说吧。” “好。”董小宛起身,然后开始准备回答。 “汉武帝尊崇的儒术,其实是经过加工的儒术,和春秋战国时期的儒术不一样。” “他尊崇的,是专门为皇帝服务的儒术。” 第一百三十八章:开局一个碗,华夏第三帝! “汉武帝时期的儒术,和诸子百家,先秦时期的儒术,有很大区别的。” “他剔除了很多不利于皇权统治的东西,保留了很多对皇权统治有利的东西。” “明白了。”听到楚源介绍到这里,始皇也明白了。 难怪他奇怪,汉武帝此等人物,按道理来说,不可能会让儒家思想猖獗啊。 但是没想到,汉武帝竟然让原本不利于自己的儒家学说,变得利于自己了,这个汉武帝是真的厉害。 始皇咂舌,怎么自己就没有想到,这样做了。 “这…”扶苏却气得有点爆炸。 儒家学说都改了,那还叫儒家学说吗? 他原来还在夸汉武帝,这么推崇儒术了,没想到这儒术都变质了,气啊! “嗯?你觉得这样不好?” 始皇却察觉出来了,扶苏的不爽,瞬间脸色就变了。 “扶苏,你小子好大的胆子,你还惦记着儒家学说?” “这汉武帝弄的儒家学说不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不好?” 扶苏一听,立马吓到了,真不知道怎么回答:“我,我…” “确实不好。”楚源却开口了,这次他站在了扶苏这边。 “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实并不是一个好的方法,他维护了皇权的统治,但是限制了百姓的想象力。” “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那是何等人才辈出,但是汉武帝的手段,却限制了百姓发展。” “这样和建奴人闭关锁国何异,长此以往,是不利于国家进步的。” “原来是这样。”始皇听到楚源解释,这回明白了,满脸尴尬。 自己差点就走了和建奴一样的老路了。 他听到建奴就恶心,连忙摇头。 “看起来这样不行,不能这样。” “文化,制度都不能封闭,建奴的闭关锁国,大明的八股取士,都是不利于国家发展的。”楚源最后做了一个总结。 八股取士? 崇祯震惊。 竟然说到大明了,但崇祯也没有反驳,他也是极其聪明的人。 其实大明时期,很多人都说过八股取士不太好,但是碍于这项制度是大明那位大人物同意的,所以也就没有人好反对了。 “除此之外,汉武帝就是对外战争发动得有点太多了。”楚源又说起了汉武帝的弊端。 “汉武帝直接把汉朝几代皇帝,休养生息留下的底子,都打得差不多的,所以老百姓的日子都有点不太好过了。” “汉武帝,军事,外交,政治上都做的不错,足以让他笑傲华夏。” “但是经济上,汉武帝还是不太够重视,这一点也就是汉武帝不能排在其他三位皇帝之前的原因。” 楚源说完了,这是楚源的观点。 楚源其实很喜欢汉武帝的。 汉武大帝起风云,匈奴无处遁逃。 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但是汉武帝也还是有点失误的,身为皇帝,不仅要开疆拓土,还要让老百姓,过上幸福的生活的。 “原来是这样。”崇祯和始皇也都沉默了。 汉武帝如此雄才大略,竟然也只是排在了第四。 原来就是这个原因。 尤其是始皇,更加沉默了。 说起经济,大秦的经济,好像更不是很好,始皇还让百姓去修筑长城。 那可是七十万民夫,占了全天下壮年男子中的大部分了。 始皇很沉默,不会自己因为这个原因,排不了前面吧。 虽然他自己认为自己没有错,但是架不住别人不理解啊。 “楚老师,那排行第三的皇帝了?”崇祯开始着急了。 其他公子也着急了。 筑曼和董小宛两女,也是睁大眼睛看着楚源。 现在就剩下三位皇帝了,他们想看看楚源怎么排。 “好,那我就来说说,华夏十大帝王,排行第三的皇帝!” 楚源没有卖关子。 “他就是,大明开国皇帝。” “号称史上最难的开国皇帝,洪武大帝朱元璋!” “呀,终于到我大明洪武大帝了。”董小宛听到楚源说到朱元璋,开心起来,终于说到他了。 “嗯?第三吗?”但听到楚源把朱元璋排在第三,他是直接不服气了。 “楚老师,我祖…洪武大帝怎么能够只排在第三了,您这是野榜吗?” 崇祯真的不服气了,自己祖宗那是何等人物,那一生堪比传奇。 虽然说可能比不了始皇,但是哪里比大唐那位差了? 始皇和在场的公子,看到崇祯这么焦急,也好奇了。 上次说到永乐大帝朱棣排第六,崇祯好像没有什么话说。 但是说朱元璋排在第三,他怎么这么着急了。 不过他们最好奇的一个问题,还是朱元璋为什么被称为,开国最难的皇帝啊。 始皇忍不住发问。 “楚老师,这位洪武大帝到底有何功绩?为何被称为,开国最难的皇帝?” “我来说吧。”崇祯却开口了,这是他祖宗,他想来介绍。 “好吧。”楚源也好奇了,这个老朱,怎么对大明这么执着,不过既然他想讲,那就让他讲吧。 楚源能感觉得出来,这个老朱虽然年轻,但是知识却很丰富,讲的很多地方并不差。 “好,那就多谢楚老师了。”崇祯开心起来,接着开始讲了起来。 “首先,我来解释解释,洪武大帝是开国最难的皇帝的原因。” 崇祯脸上露出了得意。 “自古以来,各朝各代,除了大汉刘邦,开国皇帝无不都是王侯将相,贵族豪门。” “比如大秦皇帝,本就是秦王。” “西晋,大隋皇帝也是朝中大臣。” “大唐皇帝更是皇帝亲戚。” “其他朝代,那就不用说了,那些皇帝的出身都离不开一个贵字。” 听到这里,在场人也都点头了,确实,这些朝代的开国皇帝,都是出身高贵,衣食无忧之辈。 起兵的时候,就是一呼百应,花不了多大的功夫。 那朱元璋了? 他们好奇起来。 总不可能什么都没有吧,至少也应该比刘邦强吧,刘邦好歹也是个亭长啊。 但是崇祯却直接打破了他们的侥幸。 “我洪武大帝,开局一个碗!” 第一百三十九章:他就是,大明的缔造者! “大明帝国之前是大元王朝。” “大元王朝疆域辽阔,四海臣服,但却是异族人所建立的,因此他怎么能够平等对待我汉族百姓?” 崇祯背负双手,诉说起大明建国的辛酸。 “大元将天下百姓,分为了四等,蒙古人第一等,色目人第二等,汉人第三等,南人第四等。” “在这种强烈的等级制度下,我汉人百姓,过得苦不堪言。” “千里露白骨,万里浮饥民!” 崇祯说到这里,愤愤不平,这些游牧民族,果然非我族类,实在太可恨了。 “这些游牧民族太可恨了!”在场公子们,也气得不行。 同时,他们也感觉很庆幸,还好战国时期虽然天下大乱,但是守备北方边境的国家,都很强大。 无数次击败游牧民族,才没有让他们打进来。 始皇也下定了决心,北方游牧民族太可恨了,一定要把他们全部剿灭。 然后再让大秦的百姓去占领。 借用汉武帝的那句话,寇可往,我亦可往! “那之后了,汉人反抗了吗?”众人发问。 “当然反抗了。”崇祯说的激动起来。 “我们有这个世界上最高傲的脊梁,怎么能够忍受,成为第三等的人了?” “洪武大帝就是反抗元朝的一支起义军首领。” “洪武大帝出身十分贫寒,妥妥的农民家庭,祖祖辈辈都是种地为生,家里有好几个兄弟,饭都没得吃。” “最后遭受天灾,然后洪武大帝的父母,还有兄弟姐妹全部都饿死了。” “洪武大帝没有办法,把自己卖给了和尚,这才安葬了父母。” 什么! 在场所有的公子全部都站了起来,始皇也吃惊到爆炸。 刚刚崇祯说了什么? 朱元璋连饭都没得吃,连父母都饿死了? 甚至把自己卖去做了和尚,这才安葬了父母? 他们真的吃惊了。 这出身,这不就是社会最底层吗? 还有比这出身更差的吗? 这太扯了吧,他们真的不敢相信了,这样的人,能和皇帝联系上? 始皇都沉默了,要是真的给他这种开局,他还能消灭六国吗? 这也太难了。 楚源也摇头,朱元璋这种开局,确实难上天。 一般人能活下去就不错了,他还当皇帝? 这种开局,不亚于穿越到华夏的女厕所中孩子上面。 “之后,洪武大帝长大了了,就成了游方僧人,然后又加入了义军,之后一步步起来,成为了义军首领。” “再之后西击陈友谅,南征张士诚,北伐大元王朝。” “最后,一统江山,天下布武。” 崇祯说完,朱元璋的一生就是这样开挂。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最开始的时候,就是农民,和尚,然后参加了义军,一步一步起来,然后招贤纳士,成为义军首领。 最后征战四方,统一天下,成为了皇帝! “并且,我洪武大帝朱元璋,不仅仅是草根皇帝,还是复辟我华夏正统的皇帝。” 崇祯说完了,他脸上都是傲气,我老祖宗如此大的功绩,又有谁和我争了? “这么大的功绩吗?”在场公子真的太震撼了。 他们是公子,手里有很多权力,但是如果让他们现在出去打江山,恐怕都做不到这般。 这个朱元璋太厉害了,他是个农民啊。 始皇也感叹了,他现在想到的,只有一句他不愿意提起的一句话。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强者果然在民间。 肉食者鄙。 那些能征善战,可以任意攻取天下的神手,并不一定会出自世家豪门。 就算是草根里面,也能出。 韩信,刘邦,朱元璋,还有太多太多的人,证明了这个道理了。 始皇都有点皱眉了,这朱元璋如此功绩,自己排在比他高的位置,合适吗? 虽然是楚源排的名,自己也这般认为,自己比别人都强。 但是把朱元璋的功绩,一件一件摆在自己面前,始皇都有点不自信了。 “不止如此了。”楚源看到崇祯说完,却开口了。 “朱元璋不止是推翻了大元,他还收复了很多地方,奠定了华夏版图。” “在打仗的能力上,他也排在华夏所有皇帝中第二的位置。” “由朱元璋亲自指挥的战斗,那可不少,打胜利的战斗,那更是不少。” “这么厉害?”始皇真的不自信了。 打仗这方面,始皇是真的不在行,要是率领大军和朱元璋打,他是真的打不过。 “那他治国了?”始皇不服气了,不能用他的短处,比朱元璋的长处。 比不了打仗,那就比比治国。 “朱元璋治国,也是一把能手啊。”楚源在这方面,也是直接夸起朱元璋来了。 “朱元璋是穷人出身,自然知道如何可以稳住天下,那就是让百姓都吃饱穿暖。” “但是以前的大臣,却贪腐严重,什么钱都贪,根本不可能让百姓吃饱,所以朱元璋就严惩贪腐。” “朱元璋一朝,那是杀了无数的奸臣啊。” “好强势。”始皇点头,自己已经很强势了,但没想到朱元璋也这么强势。 大秦也查贪腐,但是却没有朱元璋这么严格。 比如赵高,秦始皇就没有查出来。 “然后他还有一个功绩,就是撤掉了丞相。” “撤掉了丞相?”这话让大家都不淡定了。 “丞相怎么能撤掉了?”扶苏疑惑起来。 “丞相可是一个帝国不可缺少的职位啊,要是少了丞相,那谁来替皇帝分忧了,那皇帝处理事务不累死了。” 始皇不说话,但是也不能理解。 楚源之前说过,始皇的三大死因,其中一个就是太劳累了。 那这撤了丞相,没有丞相分担,他不就更加累了吗? “这你们就不知道了。”崇祯摇头,他来解释。 “自古以来,有多少丞相阻碍了皇帝的权力。” “丞相绝对是不可以留的,有丞相在,皇帝的权力就变得少了。” “嗯?”始皇不明白了,他没有经历过这种事情。 比如李斯,在他面前那是唯唯诺诺的,根本不敢说话。 就算胡亥上位之后,也是想杀就杀,所以丞相哪里妨碍了皇帝? 他真的不理解了。 崇祯不会是骗人吧。 第一百四十章:崇祯想到的赚钱方法 “这个我真的觉得不可能。”始皇摇头。 “这天下是皇帝的天下,丞相也不过是皇帝的臣子。”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所以那丞相,又怎么能够翻天了,不可能吧?” 崇祯一听,直接摇头,你始皇当然觉得不可能啊。 你那么强势,要丞相死,不也就是一句话的问题。 楚源也摇头,这个秦村长,怎么这个道理都不明白了,真的挺奇怪的呀。 他们两个人,都准备要解释。 “秦村长,可否容小女子说两句。”这个时候,董小宛却突然开口了。 “嗯,你?”始皇和其他公子注意到了,有点点不悦。 崇祯脸色也不太好看了,虽然他们受过了楚源的教育,但是脑子里几千年根深蒂固的思想,还是很难改变的。 “董宛,你一个女子,多什么嘴,不要乱说话。”崇祯直接暗沉训斥。 “对,对不起。”董小宛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在这里她算什么? 大秦那边,不是皇帝就是公子公主。 楚源则被他们捧为大明帝师。 大明这边,崇祯也是大明皇帝,只有自己出身卑微。 如果他们问,自己可以说话。 但是自己主动说话,那就真的犯了大错了,董小宛真的吓坏了。 “唉,你这不对。”楚源却看着崇祯,直接摇头。 “女子怎么就不可以发表意见。” “董宛你就说说你的意见,不必在意他们的想法。” 楚源知道这个世界上,女拳还是挺多的,但是也不乏还有很多聪明的女子,所以女子的意见还是可以听的。 “真的吗?” 董小宛吃惊起来,在这种压抑的环境下,她被楚源照顾,真的感觉好暖心。 筑曼也是吃惊的看着楚源,虽然她是公主,但是地位却还是比不了公子们。 说到底她也是女人。 见到楚源为女子发声,她真的感觉楚源思想好正确,好正直的价值观啊。 不过,筑曼还是有点微微吃醋,竟然是帮董小宛说话。 就算出发点是好的,我也要吃楚老师你的醋! 哼! 她还特别不服,董小宛竟然还出来讲道理,看你能讲出什么道理! “当然是真的。”楚源看着董小宛还在犹豫,点头开口。 “我让你说的。” “谢谢楚老师。”董小宛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然后开始发表自己的想法。 “古代大秦,始皇肯定是不会觉得,丞相对皇帝的权力有影响的。” “始皇是一个威信极高的皇帝,无比强势,因此谁敢抢夺他的权力了?” 董小宛很会做人,看向了秦始皇,先夸了秦始皇一通。 “嗯。”秦始皇听到夸的,而且夸得很对,确实很受用,直接点头。 “就算是秦二世昏庸无道,但是有始皇的余威在,即便李斯是丞相,他也做不了什么。” 董小宛又夸了一下,夸大秦,始皇也很受用。 “可是。”但董小宛又话锋一转。 “要这些丞相,碰到的是那些软弱或者年幼的皇帝了?” “比如北宋蔡京,南宋贾似道,这些人在成为了宰相之后,那可是权势滔天。” “惹得天下只知道宰相,不知道皇帝啊。” “宰相的权力太大,总揽大臣,还能够处理政事,不可不去。” “小女子的话说完了。”董小宛的话说完,然后就坐下了。 但是在场大秦高层都沉默了,董小宛是女子,但是说的太有道理了。 对,必须撤掉宰相,不然这个位置,权力实在是太大了。 如果皇帝比较庸弱,就真的会影响皇帝权威的。 “董宛说的很对。”楚源看到董小宛说完了,直接就夸了起来。 “大家要向董宛学习啊,她思考得很认真。” 丞相影响皇权,朱元璋撤掉,绝对是一大进步。 “厉害,厉害。”其它公子也纷纷点头,夸起了董小宛来。 她竟然会这些? 筑曼却气得要爆炸了,什么宰相,什么撤掉,她真的不懂啊。 但是董小宛却懂,还被楚源夸,她真的好生气。 董小宛,这么懂吗? 你是楚老师说的董事长吗?还是懂事早? “朱元璋做的好啊。”始皇思考的地方却不一样,他不断点头。 自己就怎么想不到了,还设立什么宰相。 这宰相,就是来剥夺皇帝权力的啊。 始皇现在很不自信了。 朱元璋这么厉害,竟然只排第三? 打仗朱元璋华夏皇帝第二。 还赶跑大元,光复汉人正统,这是多么辉煌的荣耀。 还斩杀奸臣,废掉丞相。 这朱元璋,这么多功绩,始皇真的不自信了。 崇祯则是不服:“楚老师,这洪武大帝,这么多功绩,怎么就排第三啊,不会是排错了吧?” “不往上挪挪?” 崇祯的意思很明白,起码也要比大唐那位厉害吧。 楚源一听,却摇摇头。 “朱元璋确实厉害,但是也有过,所以不能再排上去了。” “朱元璋的过,就是设立藩王,然后养宗室。” 楚源开始解释。 朱元璋是穷苦人家出生,所以就想好好的对待自己的后代。 因此不仅给自己很多儿子都封了王,让他们镇守边疆。 还给自己儿子的儿子,孙子,都供养起来。 从大明国库中,专门拿出钱来,去供养这些人的后代,而且这些钱还不少。 这种事情,一般人都能想到,一两杯还好,但是代数多了起来。 那这些公子们的人数,几乎就和指数爆炸一下,到后期根本不得了。 所以后期大明拿不出钱来,打仗,赈济百姓的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被这些后代给拖垮了。 他们每月要的钱,实在是太多了。 之后很多皇帝,也是想改一下这个规矩,但是朱元璋却将这个规矩,写在了祖训里面,而且不得更改。 因此很多皇帝,为了不违背祖训,背上骂名,所以就没有去改。 “所以。”楚源背负双手,做出了一个总结。 “朱元璋的这项措施,其实也是灭亡大明的推手。” “因此,这就是朱元璋的过失,也因为这个,朱元璋只能排在第三。” 原来是这样! 崇祯听完,却突然想到了什么,他又有了赚钱的方法了! 第一百四十一章:天策上将唐太宗! 楚源说的有道理,那些宗室一点用都没有,养着他们做什么了? 想想崇祯每年,花那么多钱养着他们,然后又不做事,崇祯都心疼的要命。 至于说这样做,会不会背负骂名,会不会对不起祖宗,崇祯肯定是不会管的了。 大明都要灭亡了,他还能管这些东西吗? 如果真的就这样去了九泉之下,面对朱元璋,那朱元璋肯定会骂他迂腐的。 不过,崇祯也知道,这个事情急不得。 他现在治理国家,首要还是先把东林党和那些富豪给灭了。 要是现在,再想着去对付这些宗室,恐怕会起到反作用。 万一这些宗室反叛了,那也是一股不小的阻力,他们毕竟也是能号召一些人的。 不过,想法已经有了,计划就肯定能实现的。 “好了,洪武大帝讲完了。”楚源开口了,做了一个总结。 “现在还剩下第一和第二的皇帝没有讲了,你们来猜猜排第二的皇帝是谁?” 公子们一听,直接笑了。 “剩下两个皇帝,那还用说吗,那排第一的,肯定就是秦始皇啊。” “排第二的,肯定就是那个皇帝啊。” 始皇也点头,他还是很相信,自己能够得第一的,说着还看向了崇祯。 “老朱,你也是这样认为的吧?” “我吗?” 崇祯听到始皇这样问,却皱眉了,他真的疑惑了,因为他也不知道怎么抉择。 始皇确实厉害,但是那一位皇帝,以他的视角来看,那是真的不差啊。 “怎么了?”始皇看到这情况,却被弄得真的不自信了。 这崇祯,怎么沉默了? 难道那位皇帝,比自己还要厉害。 他又看向董小宛:“那女子,你来说说,我…秦始皇和那位皇帝,谁更加厉害?” “我吗?” 董小宛吃惊了,怎么一般都不问自己,但是一问就问出这种很难回答的问题的。 董小宛的认知也很有局限,秦始皇是厉害,但是那一位皇帝也不差啊。 这个死亡问答,让她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这…”始皇和在场的公子们,都震惊了。 崇祯和董小宛都这样说啊,这是怎么回事? 难道那位皇帝,比秦始皇还厉害? 他排第一? “楚老师,到底谁排第一啊?”他们着急发问,心里没底。 这可是关乎自己老爹的荣誉,也关乎大秦的荣誉。 大秦就出这么一位,他大唐都出三位了。 “我先不说。”但楚源却摇头了。 “我先说说,这位皇帝,和始皇的功绩,然后你们自己来比较。” “好。” 众人点头,这样也行,这样让他们来评价,避免了楚源的主观臆断,也能让他们评得心服口服。 “还剩下两位皇帝。”楚源没有再卖关子。 “第一位皇帝,就是你们熟知的大秦始皇,千古一帝嬴政。” “而另一位,也是被很多人争议的,大唐帝国,唐太宗李世民,人称李二。” “唐太宗?” “李二?” 楚源介绍完,在场的公子们不断点头,原来就是这个人,要和秦始皇拼个高低。 始皇也沉默了,唐太宗,听起来不是大唐的第一个皇帝。 一般都是高祖什么的,才是第一个皇帝。 这就真的奇怪了,一般不都是第一个皇帝最厉害吗,比如隋朝,元朝,明朝。 怎么成了第二个皇帝最厉害了。 他真的不理解了。 带着浓烈的疑惑,所有人都看着楚源,等待他来答疑解惑。 “好,我来给你们比较一下。”楚源看出了众人的心思,然后开口。 但是,他又有了一个点子:“不过为了让课堂热闹一些,我需要一个人帮助我。” “我来说秦始皇的功绩,他来说唐太宗对应的功绩。” “哪位同学能完成这个任务?” 这是任务吗? 但楚源话讲完,在场公子们都沉默了。 楚源也太扯了吧,他们要知道唐太宗的功绩,那他们还生活在大秦? 顿时,课堂鸦雀无声,众人大眼瞪小眼。 “楚老师,我来吧。”但这个时候,董小宛却举手了。 别人不会,董小宛会啊。 董小宛是才女,自然知道唐太宗的。 “好,那就董小宛来吧。”楚源没有多想,直接让董小宛起来。 啊! 可是筑曼却气得小脸通红,又是董小宛,怎么楚老师老是叫她啊。 不过她也没有办法,谁让她什么都不会了,也不能说什么都不会,就是唐朝的东西,她是真的不知道啊。 不过还是很气,楚老师不选我,真的好气啊。 楚源却不知道,这个女人想法这么多,已经开始和董小宛问答了。 “首先来说军事成就。”楚源开口。 “始皇扫六合,一统天下,结束春秋以来,天下数百年的战乱,让百姓都过上了和平的生活。” “然后北伐匈奴,南征百越,扩大华夏版图,扩大中原百姓的生存空间。” “如此功绩,功盖天下!” “好!”楚源说完了,在场公子立马鼓掌,脸上都是得意。 始皇这般厉害,还有谁可以比得? 他唐太宗,恐怕也不行吧。 “唐太宗也不差。”董小宛也开始讲起来。 “唐朝高祖说是李渊,但实际上大唐的疆域,基本上都是李二给打下来的。” “在大唐建立,唐太宗成为皇帝之后,他也发动了很多对外战争,占领了很多土地。” “而这其中,有不少仗,都是他打的。” “唐太宗李二,绝对是华夏历史上,最会打仗的皇帝。” 原来是他! 始皇吃惊了,楚源一直说,朱元璋是华夏历史上第二能打仗的皇帝,他还好奇,第一能打仗的皇帝是谁了。 原来是唐太宗啊。 这下可又说到始皇的软肋了,打仗他是真的比不了这李二啊。 楚源也点头:“董小宛说的非常棒,李二不仅爱打仗,也会打仗。” “大汉时期,霍去病封狼居胥,称呼冠军侯。” “大唐时期,李二也是赫赫有名的天策上将。” “论打仗,皇帝无出其右,就算是那些用兵如神的大将,在他面前都未必能讨到便宜。” 比不得,真的比不得。 始皇听完,直接摇头,这李二打仗太厉害了。 “直接比下一个吧。”他相信比别的一定能赢。 第一百四十二章:难道华夏第一帝是唐太宗 “好,那再说说他们执政时,对外的成果。”楚源开口。 “始皇北伐匈奴,却匈奴七百里,让匈奴不敢南下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 “南征百越,让四方诸蛮全部臣服,始皇的功绩不可谓不强大。” 嗯。 始皇等人听完,都是不断点头,楚源说的就是很中肯。 如此对外的功绩,在华夏历史上,能比的恐怕也不多吧。 “唐太宗对外的战绩也很厉害。”这时,董小宛开口了。 “他多次打压四周蛮夷,包括东突厥,吐蕃,吐谷浑,阿三,等无数国家,用兵如同秋风扫落叶一般。” “之后对臣服的国家,也是施以仁政,因此被这些国家的人,共同尊称为天可汗。” 天可汗? 这话一出,让大秦的人都吃惊了。 可汗,就是匈奴最高首领的称呼,而这天可汗,那不是将唐太宗的位置,摆在匈奴首领之上了。 这不比隋文帝的圣人可汗,还要厉害了。 这还得了! 众人都真的震惊了,始皇也吃惊了,自己这对外的战绩,好像不是很能比,这个唐太宗啊。 军事能力比不了,对外战绩也不是很能比,这… “那其它的了?”始皇有点不自信了,但是还是继续问。 他就不信比不过了,他可是始皇。 而且做皇帝,评价一个皇帝的功绩,也不单单是比较军事和对外战绩。 还有经济,治理国家,体恤百姓等很多个方面。 “那再来说说经济。”楚源开口了。 “大秦始皇帝在位时期,因为刚刚结束了战乱,所以经济不太行,同时国家也不注重经济的发展。” “始皇到处征兵役瑶役,修长城,开灵渠什么的,因此经济一直发展不起来。” “而唐太宗时期,也是刚刚结束了战乱,但是国家却发展得还不错。”董小宛也讲起了,唐太宗时期的经济。 “唐太宗时期,对经济还是很注重的,同时唐太宗也是一个比较仁慈的皇帝,所以发展得还不错。” “后世还把唐太宗治理国家,治理出盛世这一段时间,被称为贞观之治。” 贞观,是唐太宗的一个年号。 贞观之治,也就是说的在唐太宗治理之下的一个盛世。 虽然比不得后面那些十分强大的盛世。 但是别忘了,唐太宗是在战乱之上,建立的盛世,光这一点,很多人就很难比得了。 “这,经济也输了吗?”始皇有点不甘心了,经济也输了,那他还怎么比啊。 看到这情况,在场的皇子也都十分难受。 自己的父皇输得这么惨,他们也不知道怎么办了。 但筑曼却看着董小宛生气起来,都是她,要不是她把唐太宗说得那么厉害,自己父皇能这么难受吗? “喂!”筑曼生气的,看向了董小宛。 “之前那么多厉害的皇帝,洪武大帝,永乐大帝,他们都有过失,难道这个唐太宗没有过失吗?” “他就这样的完美吗?” 筑曼真的不服气,人无完人,她真的不信,这唐太宗就这么完美。 “不完美的地方吗?”但是董小宛却皱眉了,唐太宗在历朝历代,可都是明君。 如果有人说,唐太宗不是明君,或者说没有作为,或者抓住了一点小毛病,然后不断的来贬低唐太宗。 那就真的是在瞎扯了。 真的就是纯粹的,为了黑而黑唐太宗。 你要说唐太宗什么,把那些拿出的点拿出来,然后来踩唐太宗? 但是那些点,和其他皇帝做的事情比了,根本算不得什么? “好像,真的没有太大的问题。”董小宛摇头,她也确实不知道说什么了。 真的没有吗? 始皇当然知道,董小宛是从后世来的。 同时也知道,董小宛是才女,肯定知道大明之前的历史。 这唐太宗,就是唐朝的皇帝,那董小宛肯定很熟悉了。 连她都这样说,那这还得了。 那多半没有假了。 始皇真的觉得比不过了,这华夏千古第一帝,恐怕要是他唐太宗的了。 自己只能是华夏第二帝了。 虽然第二帝也不错,但是始皇已经做惯了第一,哪能受得了成为第二啊。 他真的太难受了。 “唉。”始皇叹了一口气。 “所以,这华夏第一帝,是他唐太宗了吗。” “可能吧。”其它公子听到始皇这样说,也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 显而易见,这个唐太宗太厉害了,方方面面都太强了,很难比得过啊。 董小宛和崇祯也无可奈何,这样一比较,唐太宗确实太厉害了。 筑曼则气到不行,她真的太不甘心了,自己的父皇,怎么能够比董小宛口中的那个皇帝差了。 这样真的好不甘心。 “唉。”始皇又叹了一口气。 “没事,第二就第二吧,反正在这个时代,他秦始皇是第一了。”始皇也只能这样安慰不甘心的自己了。 “搞错了吧。”可是这个时候,楚源却开口了。 “始皇怎么可能是华夏第二帝了,他永永远远,都是华夏第一帝啊。” “嗯?”听到这话,在场众人都抬起头来,吃惊了。 尤其是大秦众人,怎么回事,这比较起来,不是始皇必败无疑吗? 大明两人也是好事,他们虽然也很想,把秦始皇排在前面,但是怎么看,这情况,对秦始皇也不利啊。 “楚老师。”始皇这个时候也对楚源开口。 “你不用这样安慰我的,我受得了。” “你受得了什么?”楚源一听无语了。 “你又不是秦始皇。” 始皇听完一愣,尴尬,差点又暴露了。 但他又兴奋了起来,怎么着? 按照楚源的说法,刚刚董小宛说的还不对吗? 难道这华夏第一帝,真的就是自己? “看你们还不相信,那就让我来给你们好好比较一下,秦始皇和唐太宗。”楚源认真开口。 他要用真正现代人的思想,来分析秦始皇和唐太宗,到底谁强谁弱,谁才是华夏第一帝。 “首先,刚刚你们说的对外战争,秦始皇和唐太宗一比较,确实是不太够格。” “但是对外交往之上,秦始皇比唐太宗,可是要强太多了。” “即便唐太宗是天可汗,也比不了秦始皇!” 第一百四十三章:华夏第一帝秦始皇! “这是什么原因?”众人听完,十分不理解了。 不说其它的方面,单单看这个对外的情况,通过原来的比较来看,就应该不太可能啊。 怎么唐太宗,就比不了始皇了? “你们可能很疑惑。”楚源开口。 “唐太宗在这方面,怎么就比不过秦始皇了,那就让我来说说。” “首先,唐太宗在对外战争中,所取得的功绩,确实很厉害。” “但是他在对外处理事情的份上,却不怎么厉害,甚至有点太随意了。” 楚源解释起来,唐太宗在处理那些蛮夷的事情上,虽然很好,但是却有点过于宽松了。 他送了挺多的东西,给了那些蛮夷。 大唐是让他们害怕的,不是让他们喜欢的,因此怎么能送东西,给这些人了。 更过分的一点就是,给他们送女人,和亲。 唐朝和亲的记录,真的不少。 而最早开始的时候,就是从唐太宗这里开始的。 事实上,这些公主其实很多也都并不是真的公主,只是远支宗室之女。 但是这些女子,难道就不是汉人女子了吗? “这是我不能理解的地方。”楚源开口,声音十分洪亮。 “为什么我们华夏的人的国土,不靠男人的长刀去维持,而是要靠女人的身体去维持了?” “可能古代人会认为,靠一个女子就能够换取很多年的和平,会觉得很不错,但是这种和平,是耻辱!” “原来是这样!”始皇听明白了楚源的意思。 这确实不行! 那游牧民族是什么习惯,那都是茹毛饮血,吃人之辈! 他们怎么能配得上汉人女子了? 但是从大汉时期开始,朝廷就软弱起来,为了所谓的和平,就让女子去和亲。 这种靠女子换来的和平,真的就是耻辱! 这和战国时期,那些昏君有什么区别? 秦国让他们割让城池,他们就割让城池,但是秦国想要的,是无穷无尽的。 因此在大秦不断的索要之下,他们的实力越来越薄弱,最后覆灭了。 和亲也是这个道理,只会让朝廷越来越软弱。 始皇真的要气不行了,好不容易来了一个汉武帝,把和平这个烂习俗给废掉

相关推荐: 皇宫太监:我能召唤影子军团!   金钱关系   是谁嫉妒我的盛世美颜   剑爆   我的主神游戏   团宠小龙在异世爆红   重置   住在下水道的男人   寒门少君   异界大领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