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从春秋战国被人认为是天神开始 > 第201章

第201章

军队呢!在场的皇帝点点头,认可道。 “可惜了,这个唐玄宗可不是这样想的!”楚源冷笑的说道,“唐玄宗见到这种情况,直接就害怕了!” “既然安禄山都可以造反,那掌握那么多兵的高仙芝又未必不能造反,毕竟他手上有那么多兵马!” “他又想,再者说,高仙芝为什么拖了这么久还不和安禄山打,为什么还不发起进攻。唐玄宗就一直催着高仙芝发起进攻!” “可是高仙芝知道这种情况是万万不可以主动发起进攻的,他就一直和唐玄宗据理力争,说不能打,打不过的。” “这下就直接触怒了唐玄宗,他就是觉得高仙芝和封常清长年在外,肯定心里叛变了,想学着安禄山一样造反了。” “所以,唐玄宗一气之下,就直接安排人,把高仙芝杀掉了,当然咯,封常清也难逃,最后大唐直接损失了这两名大将!” 什么?在场的几位皇帝都呆住了,不可思议的看向李隆基,不敢相信,到底是有多傻才能作出这样的决定。 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长安丢了?李隆基炸了 “不是吧!李隆基到底在搞什么啊!人家这战略不是挺正确的吗?而且这很明显就是忠臣啊!” “你还怕他造反?你造反他都不会造反的好吧!你还直接就把人家杀掉了,那这仗到底怎么打啊?” 一群皇帝尤为是李世民和李治他们两个人一脸怨气的看着李隆基,真的,真的很想现在就把李隆基给打一顿! 袁天罡,李白和杜甫也感到非常的震惊,虽然他们还并没有搞懂这是在干什么,但是他们只想说,陛下!你怎么了!怎么这么糊涂啊!! 这…这怎么会这样子呢?李隆基也真的被自己这么傻缺的操作给震惊到了,自己怎么会这么糊涂? 明眼人都可以看出来封常清和高仙芝是在为我大唐着想,自己怎么会这样干呢?难怪大唐会完蛋,自己这样做,能不完蛋就有鬼了。 “那之后呢?封常清和高仙芝被杀了之后怎么样了啊!”李隆基不死心的问楚源,他真的想知道之后的自己到底有多少骚操作。 楚源继续开口说道:“这之后啊!安禄山听到这件事情之后可是非常开心的呢,他笑李隆基真的是老糊涂了,没有一点能力和地位可以威胁到他了。” “安禄山现在真的是天不怕地不怕的了,接着他就直接在东都这个地方称帝了。” “安禄山这个行为可把李隆基气坏了,这不是在挑衅李隆基的皇帝地位吗?气得李隆基直接安排了著名的大将哥舒翰来接替。” “但是呢,哥舒翰害怕了,他也知道现在这个形势并不好打,并不是出兵的好时机。” “但是如果不出兵开打的话,李隆基保不准就要像杀封常清和高仙芝他们一样杀他了。” “他不敢出击,所以他就派人去和杨国忠商量就是能不能让杨国忠去劝劝李隆基不要出兵打架。” “杨国忠就答应哥舒翰,说是一定不会让他出击应敌的,前线的那些人都是听杨国忠的。” “然后哥舒翰就上了战场,哥舒翰的想法也和高仙芝他们两个人一样的,就是以防御为主。” “安禄山不好打,但是如果等到安禄山没有粮食的话,安禄山自然会撤退的。” “所以哥舒翰就带着他的士兵们一直防守,不和安禄山打,而安禄山的情况,果然就和他们预测的一样。” “安禄山看见唐军一直是在防守,便果然变得非常着急,然后他也记着派兵去打哥舒翰。” “但是派兵打了几次之后呢,都没有打下来,情况一下子反过来了,安禄山现在是位于被动的状态。 “哎呀!这是好事啊!这样大唐就有足够的时间去布局应对安禄山的士兵了吧!这样大唐不就离胜利不远了吗!” 几位皇帝叽叽喳喳的发表他们的看法和预测,但是楚源的下一句话却泼了他们一盆冷水。 “啧啧啧,你们真的是想多了,因为这李隆基啊,又开始搞各种名堂了,真的是,大唐真的是毁在他手上了!” 几位皇帝恶狠狠的用自己的余光去看旁边那个货真价实的李隆基,真的想揍他的眼神掩饰不了一点。 “就是这李隆基呢,他觉得哥舒翰手中有差不多二十多万士兵,但是距他的估计,安禄山应该只有十五万的士兵。” “这在人数上已经压住了安禄山啊!这怎么会打不过呢?这应该是可以打过的啊!为什么不打了啊!” “然后他就一直催促哥舒翰出兵应战,但是哥舒翰打过这么多次仗,自然是知道如果出兵应战,那必是败局。” “所以他还是与李隆基据理力争,拒绝出兵作战,这下可就彻底把李隆基给逼急了呢!他下令这战他哥舒翰不打也得打!” “哥舒翰听到李隆基下了死命令一定要去打,他顿时感到非常害怕,因为他觉得,他现在这个情况,和高仙芝他们有点像。” “要是他哥舒翰硬是不出兵作战的话,恐怕他的性命不保啊!所以他就只好仓皇出战。” “结果呢,结果大家肯定就是知道的吧!这场战争是以唐军的失败而告终,而由此最重要的关口潼关就丢了。” “安禄山趁机带领军队,发起进攻,直接就破了潼关的防守,直接攻入了潼关。” “所以到最后,李隆基实在是没有办法了,只好带领他的妃子什么的,丢弃帝都,被迫逃离了长安!” 啊?什么?又是这样子?听到这最后的结果,在场的皇帝都感到十分的震惊,这… 所以说合着这安史之乱,并不是因为这安禄山本来就有多么多么的强大,而是因为你这李隆基乱七八糟的指挥。 最后就疯狂给安禄山送人头,这才把安禄山给送起来了,合着是李隆基这小子太傻了,他真的是毁了大唐啊! 这…李隆基听完也呆住了,他真的没有想到自己居然能这么傻,怎么会这样子啊!他怎么会愚蠢成这样子啊! 难怪安史之乱给大唐带来了这么大的祸乱,合着就是他自己作出来的呗!因为他的乱来,大唐也就走向了衰亡。 “那后面呢,后面大唐怎么样了啊,到底有没有打败安禄山他们的军队呢?” 这群皇帝迫不及待的想要听到后面的事情,这样等下就可以狠狠的揍李隆基一顿了。 但是楚源一听就笑道:“这后面啊,后面的情况就更惨了咯。” “唐玄宗带着杨玉环杨贵妃,还有朝中的一众大臣,当然还有杨玉环一家人都来到了马嵬坡。” “结果呢,负责保护李隆基安全的士兵们就走到这里不走了,他们无论如何也想不明白,为什么,这仗怎么就打成这样子了啊!” “然后就纷纷骂了起来,他们觉得就是杨国忠他们搞出来的祸乱,于是就杀掉了杨国忠,他们闹了起来,好像要造反的样子。” “当然,杨玉环也不能幸免,这些士兵喊道这个杨玉环就是妖妃,就是因为他,他们英明神武的陛下才如此!” 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李隆基的大孝子! 什么?!听到这话,周围的一众皇帝都感到十分震惊,这些士兵是怎么敢的啊! 这不就是在挑战皇帝的尊严和地位啊!居然还逼着李隆基杀掉他的贵妃,这些士兵们也真的是太胆大包天了吧! 李隆基也感到非常的愤怒,虽然说他现在已经没有痴迷于杨玉环的美色之中,但是这样,被一群士兵逼着杀掉贵妃,这也太丢脸了吧! “呵!你们以为这个事情让李隆基丢脸了?”楚源听到他们几个人在下面的碎碎念,忍不住冷笑道。 “但是你们知道吗?如果李隆基不这样子做的话,就只怕他丢的不只是脸了,最后可能连命都要丢掉。” “你们以为这些士兵在杀杨国忠的时候说的是什么?他们嘴里喊的难道就是要杀掉杨玉环这个妖妃?” “他们说难道就是因为杨玉环这个祸国殃民的妖妃在,蛊惑了他们最英明神武的玄宗陛下?” “所以说他们难道是想要杀掉杨玉环这个妖妃试图让李隆基清醒过来?” “不不不不!你们这简直是大错特错了!这些士兵嘴里喊的其实就是,李隆基,你这个狗皇帝,把江山搞成这样子,我们要杀了你,重振大唐荣光。” “所以说,李隆基感到非常的害怕,毕竟双拳难敌四手,他一个人,怎么可能打得过这么多的士兵呢?” “于是乎,李隆基丢掉了他身为皇帝的尊严,向着那些你们嘴里说的低贱的士兵求饶!” “他求饶说,这一切事情都不是由他主导的,都是杨玉环,都是杨玉环蛊惑了他,然后他就把杨玉环拉出来。” “他把杨玉环拉出来的目的不就是想要杨玉环当他李隆基的替死鬼吗?所以他将杨玉环赐死之后,这场士兵里的叛乱才被平息下来。” “所以说,这个时候,李隆基还哪顾得上什么皇帝的面子不面子的事情了,命才是最重要的啊!” “你们刚刚说的皇帝的尊严,你们看看,这时候的李隆基哪还顾得上尊严啊,他都是为了活命!” 什么!?居然是这样子的吗?听到楚源对他们的解释的几位皇帝内心无比的愤怒。 李隆基你自己把这个繁荣的大唐搞成这个样子的,把大唐的江山搞的这么乱七八糟的,结果你最后却是让一个女子替你背锅? 这…这真的是太不要脸了吧!几位皇帝现在怒气上头了,根本顾不上在场的楚源,一个个全部都怒视着李隆基。 这,这,这…这也真的是太不要脸了吧! 李隆基也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无比的震惊,自己这也太不要脸了吧,这让他现在在众位皇帝面前怎么好意思啊! 然后李隆基在一旁默默的在那里抑郁,然后其他皇帝一脸好奇的看着楚源,问道:“然后呢?然后怎么样了!” 楚源继续开口说道:“在那之后呢,太子李亨就觉得一直跟着唐玄宗是不行的,所以他请缨自己离开了。” “李亨离开后,他就在大唐到处收拢军队,得到了很多士兵,当然同时还有很多的名将。” “此时回纥人也助力大唐,出兵五万人,也来到了李亨的麾下。” “李亨带领他的军队,来到了西北,然后在他手下将领的推举之下,登基为帝,当然,同时也遥称李隆基为太上皇。” 啊?什么?听到这个话,李隆基直接懵掉了,直接把自己心里的疑问给问出来:“可是这个时候,李隆基不是还活着吗?” 楚源点点头说:“对啊!就是因为李隆基这时候还活着啊,所以李亨才把他尊称为太上皇的嘛!” 这下就更让李隆基感到震惊了,什么?!我都还活着,这个太子李亨就上位,还尊称他李隆基为太上皇?! 不是吧!这孩子和他商量过没有啊!问过他的意见吗?真的是大孝子啊!真的是,想当皇帝想疯了吧! 这简直是没有把他这个李隆基唐玄宗放在眼里啊,这孩子真的是太“孝顺”了吧!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真的是要笑死了!大明的朱元璋和崇祯皇帝看到这种情况也忍不住笑了起来。 唐朝皇帝的争权夺利,还真的是有意思极了啊!不但前面有唐高祖李渊赐李世民为天策上将,结果最后李世民赐李渊为太上皇。 然后后面又有武则天直接抢了自己两个儿子的皇位,李隆基的父亲也是觉得这天下他把握不住,于是让位给李隆基,自己舒舒服服的当太上皇。 但是现在,安史之乱之后,李隆基也成了一个太上皇,哈哈哈哈哈哈哈哈!这大唐可是有多少个太上皇啊! 我大明可没有听过有什么太上皇这一说法,我们大明也从来没有出现过什么太上皇。 这恐怕整个华夏所有的太上皇,不会大半都在你们大唐吧!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真是一场好戏啊! 朱元璋和崇祯皇帝想着想着就忍不住笑出了声音,他们真的要被这大唐皇帝的争权夺利笑死了。 干什么干什么!李唐皇帝们听到大明皇帝如此不加掩饰的笑出了声音,气得脸都要绿的。 不是,大哥,你也好意思说我们大唐!我早就从楚老师口里知道了你们大明的情况,真的是五十步笑百步啊! 是是是,你们大明的皇帝厉害,个个都是奇葩,吃药吃死的都不知道有多少个了,你们也好意思嘲笑我们!? 但是他们最终也只是在心里吐槽吐槽,还是不敢说的,毕竟楚源还在这里给他们“讲课”呢! “然后呢,楚老师!哈哈哈哈哈哈哈!我现在就想知道然后大唐又怎么样了呢!”崇祯皇帝一脸不怕死的顶着那几位大唐皇帝的压力说道。 楚源见他们思索的差不多了,于是就接着说:“然后就是,在李亨成为大唐皇帝之后呢,就着手准备平反叛乱的事情了。” “李亨派出名将郭子仪和李光弼两个人带兵进军。” “李亨可比李隆基靠谱多了,他没有像李隆基那样胡作非为,所以很快就收复了很多的失地。” 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安史之乱平定了? 现在其他皇帝听到这个,就愤怒的看向李隆基,眼神里全是对他的怒气。 你看看!你看看!你还怪上你儿子了!你看你儿子,做的可比你好多了好吧! 袁天罡和李白他们也是低下头正在思索着,确实是,这样一说,这李亨的能力,确实要比李隆基好的多啊。 这…李隆基一听这话,顿时不敢发表他自己的看法了,他真的太无能了,他自己都对他自己感到唾弃。 但是他又觉得很奇怪,可是既然他们都已经收复了失地,那按理说,这大唐应该没什么事情了啊! 所以这大唐又怎么会由盛转衰,最后就被其他人给灭亡的呢?李隆基疑惑的看向楚源,传达着他的疑惑。 楚源也是成功接收到了李隆基的信号,然后就说道:“你们别急,慢慢听我给你们讲啊!” “郭子仪和李光弼等他们那群人虽然已经收复了不少的失地,但是呢,这大唐的大部分富庶之地还是掌握在安禄山的手中。” “所以他们如果想要重整大唐的荣耀,就必须去把安禄山手上的那一些富庶之地给夺回来。” “于是现在大唐和安禄山的战争已经进入了相持阶段,他们相持了差不多有一年多的时间。” “但是后面就出现了一个转折点。这个安禄山呢,脾气非常火爆,经常就是无缘无故就对他手下的太监非打即骂。” “所以这就导致了这些太监心中早就积怨已久了,这个时候,安禄山的宠妃还生了一个儿子。” “所以安禄山就特别宠爱他这个宠妃生下来的儿子,就想让这个儿子以后来继承他现在这个位置。” “所以他就是项目把现在他的大儿子安庆绪给废掉,为他的这个小儿子铺路。” “不知道安庆绪从哪里知道的安禄山要废掉他的消息,他的内心是十分害怕的,所以他干脆就直接准备谋反了!” “这个安庆绪也是有头脑的,他直接联合早就对安禄山积怨已久的太监们一起,然后偷偷的进宫,把安禄山给杀掉了。” “这个安庆绪也没有声张,而是把安禄山的尸体给埋起来之后,他又做了打算。” “他找了一个非常好的理由来昭告安禄山的手下,就是说现在安禄山病重,不适宜带兵作战,所以现在所有的事情都由安庆绪代理。” “然后没过几天,安庆绪就昭告天下,说安禄山病重逝世了,不过之后,安庆绪就自立为王。” “但是好景不长啊!这安庆绪的能力哪里比得上安禄山呢?所以,他称帝都还没有一年,就被唐军攻破了他的京城。” “他也打不过,所以他就只好带着残兵逃跑了。” 好啊!这感情好得很啊!听到安禄山最后死在他儿子的手中,大唐的皇帝都开心起来了。 但是他们心中的遗憾就是这个安禄山没有死在唐军的手中。不过这安庆绪也是傻的,没有安禄山的本事,也想抢安禄山的皇位坐! 这真的是太不自量力了吧!但是他们还是感到奇怪,按理说安禄山已经死了,而且安庆绪也打不过唐军,这下大唐不应该是要恢复了吗? 可是为什么大唐还是在不断的衰亡啊!他们真的不能理解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你们别着急忙慌的!好好听我讲啊!”楚源看着他们脸上“求后续”的表情都要溢出来了,不禁想笑。 楚源就继续讲道:“所以呢,按照这个情况,唐军就乘胜进军,收复了不少失地,安庆绪也直接被打残了!” “但是呢,因为李隆基的要求,李亨忙着接李隆基回来,就并没有下令继续乘胜追击,清剿安庆绪。” “但是没想到的是,这个安庆绪也并不是完全没有脑子,他趁着这个时候,又召集了一些人马,和史思明一起准备卷土重来。” “他们就在那个时候和唐军打的有来有往的,不分上下。” “但是这个时候唐军的数量也是越来越多的了,不过李亨却有一点害怕的,他也怕自己的队伍里出现和安禄山一样的反贼!” “所以其实他下令去攻打安庆绪和史思明的几十万人的军队里,没有设立将军,没有一个元帅统一指挥。” “所以这就导致这几十万人里面,在作战的时候乱七八糟的,指挥都乱成一锅粥了。” “所以说,在这个情况下,唐军就一直和安庆绪史思明他们的队伍来来回回打了好几年都没有分出胜负。” “甚至是,还有几次,唐军都战败了,死去的士兵都差不多有几万人了。” 啊?这种结果这些皇帝是万万没有想到的,他们不敢相信,这个李亨按理说应该不会那么昏庸啊?怎么会和李隆基一样,犯同样的错误啊! 总不能是李隆基当上太上皇了之后,在背后指挥李亨这么干的吧! 这…李隆基也很震惊,他终于知道为什么大唐会在安史之乱之后由此衰亡了。 这打了这么久的仗,壮年男子全部都被抓过去当士兵然后战死沙场了,只剩下一些老弱病残的人留守田地,这田地无人耕种。 再者说,在这个如此动荡不安的大唐,谁敢经商啊!这不是一眼亏本的事情嘛!这样下去,一个国家不衰败都是一件怪事了。 “所以后面呢?楚老师,这个安史之乱那又是如何平定下来的呢?”李隆基好奇的问道。 “后面吗?”楚源不知道想到了什么,摇了摇头说道:“毕竟这大唐的名将忠臣还有有那么多的。” “所以依靠这些忠臣名将,所以最后还是打垮了史思明和安庆绪他们的军队。” “就是因为这样子,这个史思明就越来越不满安庆绪的安排了,所以他把安庆绪杀掉,自己上了位!” “但是更搞笑的就来了,这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呢,也不满史思明,所以他也有样学样,把史思明杀掉自己上位。” “但是他们这样子内斗,怎么可能做得了大事啊!所以最后,唐军围剿,史朝义也最终失败,自尽而亡。” “这最后,持续了差不多八年的安史之乱终于被平定下来了。” 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震惊,大唐是这样灭的 原来是这样子的啊!李世民和李治震惊了,因为他们想,如果这个安史之乱是爆发在他们那个时候,那其实并不是很难平定。 只不过这个安史之乱是爆发在李隆基时期,再加上这个李隆基和他的儿子李亨一直在乱七八糟的瞎搞。 他们各种杀手下的将领,对他们的将领各种不信任,这不就是完全把安禄山给送肥的! 呵!要是没有他们两个人一直在这里瞎搞,这个安史之乱还会持续这么久吗?这个安史之乱还会搞的大唐从此走向衰亡吗? 他们两个人真的是越想越生气,越想越生气,然后实在是受不了了,怒视着李隆基,好像是对他说,你看看你,到底做了什么! 李隆基仔细想想也非常的愧疚,他没想到自己能傻到这种地步,就连现在的他都不搞不明白那个“李隆基”到底是在干什么啊! “可是,楚老师,大唐就是在经历了这七年的安史之乱,所以才慢慢的慢慢的不行了吗?”袁天罡又有点不理解了。 其他皇帝收回来对李隆基怒视的目光,然后坐端正,竖起耳朵认真听楚源继续讲,他们也想听听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是的啊!就是经历了这七年的安史之乱,所以大唐才慢慢的不行的。”楚源点点头说道。 “在安史之乱平定以后呢,大唐的朝廷就已经不行了,所以大唐的皇帝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所以他就干脆沿用以前的制度。” “仍然是设立藩镇,镇守边疆。但是因为大唐的朝廷是越来越不行了,所以那些藩镇将领也就不听从大唐的指挥。” “他们往往都是表面一套,背后一套。久而久之呢,就形成了藩镇割据。” “到了唐末时期,也就是黄巢起义的那个时候,藩镇割据的局面也是彻底的形成了,虽然最后黄巢起义被平定了。” “但是最后每个藩镇的实力越来越大,他们的统治者都不满足于当大唐的一个小将领,于是乎,就直接把大唐灭了,自立为王。” “所以我给你们分析一下各朝各代灭亡的主要原因吧!” “这大周呢!是因为他实行的是分封制度,分封制度导致周王室力量的不断衰弱,而各地诸侯力量却不断增强,这最后就导致了周王朝的灭亡。” “而大秦的灭亡,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严苛的暴政,当然肯定也有统治者的昏庸愚昧。” “这大汉呢,就是因为宦官外戚交替政权,很大原因是因为宦官作乱,朝廷压榨,最终导致了百姓的造反,推翻了汉王朝。” “而这个大唐的灭亡呢,就是因为藩镇制度了,这个几乎和分封制度差不多,大唐后期藩镇坐大,朝廷弱小,最后导致被灭亡。” 啊?原来是这样吗?李世民,李治和李隆基都感到十分诧异,因为他们一直觉得这个藩镇制度可以好好打啊保卫大唐。 可没想到,这个藩镇制度原来是大唐灭亡的根本,是乱大唐之因啊!那他们提倡实行藩镇割据那不是大错特错了! 但是仔细想想也确实是这样子的,实行藩镇制度,就意味着是要将天下军权交给外姓的人。 但是外姓终究是外姓,这些外姓的人一旦势力变大,就很有可能不会忠于大唐。 所以说,大唐实行这个制度恰恰就是在赌,只不过最后大唐还是赌输了罢了。 李隆基一想就明白了,但是他也很好奇,如果不实行藩镇制度,那可以怎么样呢? 于是他就好奇的问楚源说道:“那楚老师,我们有什么办法去解决这个问题呢?” 我们不能只说问题,不去解决这个问题啊!这样就算他知道哪里有问题,他到时候回去了也不知道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啊! 其他的皇帝也一众的点点头,这个问题确实很难解决,但是楚老师这样的仙人一定会有好办法的。 楚源一听到李隆基这样文,也点点头说道:“这解决问题的办法,肯定是有的。” 底下一众人听到楚源说有办法去解决这个藩镇制度,都挺起身来,聚精会神的听着楚源的下一步发言。 “这个办法肯定是不能学宋朝那样,宋朝崇文抑武,虽然手下的将领确实是权力很少,不能反抗朝廷,但是却被外族人欺负了几百年。” “有道理,确实是这样子,崇文抑武确实是可以更好的保护朝廷,但是这实在是不能让军队更好的发展。” 那一众皇帝叽叽喳喳的讨论着,楚源看着他们如此也欣慰的笑了。 接着他又开口说道:“所以呢,我们可以学习明朝,去设立卫所制度,同时呢,也可以搞一下大明的特务制度。” “大明可以稳定发展,其中这个锦衣卫制度在里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让大明的内部更加稳定。” “当然还可以弄一下建奴王朝的军机处制度,这个军机处制度也可以加强皇权。” “这个军机处制度可是让皇帝对军队的把控达到了巅峰呢!” “这个军机处制度呢,开始的时候,它只是一个临时性的机构,但是因为它便于皇帝对国家政务的独裁。” “初设时仅为军事方面,后来发展成总揽军政大权的中枢决策机构。” “而大明的锦衣卫制度也是非常好的,它不仅拥有自己的军队系统,而且拥有独立于政府司法体系之外的司法特权。”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它可以去监督明朝的官员,对于预防官员腐败起到很好的作用,以至于明代官员可算是历代最清廉的官员。” “这个卫所制度呢,是“军不私将,将不专军”,这个制度限制了将帅的职权,避免了军权沦为私人势力,使军权集中于中央。” 而听完楚源讲完这些制度,李隆基他们在一旁傻了眼,他被惊呆了,这些制度确实是很厉害,比他的藩镇制度好得多啊! 这大明还是有两把刷子的啊,果然楚老师简直是实至名归的仙人啊! 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本帅出手,反贼都要死 “但是呢,”此时楚源又开口说道,“但是你们还是要记住,古代王朝的制度再怎么厉害,也终究会存在弊端的。” “所以我们不能一味的去学习古代王朝的制度,而是要在学习的基础上,不断的去发展科技,促进社会发展。” “我就给你们举一个例子,就比如现在,二十一世纪,我们的通信技术上来了,运输速度也上来了。” “但凡古代要是有这些东西,哪里出现了叛乱,第一时间就可以知道了,哪里需要平叛,第一时间就可以派人过去了。” “所以说,只要我们将科研技术提上去了,哪里还需要担心打仗打这么久,我们还是需要把科技发展起来啊!” 有道理啊!那些皇帝再一次感慨道,楚老师真不愧是仙人,他说的话都非常有道理啊! “好了,今天的科普就到此为止吧哈哈哈哈哈哈!等到下次我没有那么忙的时候,我再去和你们一起探讨!” 说完,楚源就转身离开了,他已经和他们讲了太久了,他的课还没备完呢!唉!这些孩子们,真的是太有好奇心了啊! “那我们也准备离开了啊!”看到楚源已经走了,李世民和李治也准备离开。 他们觉得今天真的是受益匪浅的一天,他们觉得楚源今天说的真的是太有道理了,回去他们就打算把他们时代的制度给重新调整一下。 但是又想到了楚源嘴里不断“作死”的李隆基,又有点不放心他,然后走到李隆基身边,认真叮嘱他。 “四郎啊!你得好好记住今天楚源老师说的话,好好把你的时代给改造,千万千万千万不要再作死了哈!” 李世民语重心长的看着李隆基,眼神里满满的关心……个屁,要不是他现在着急回去重新改造他的时代,他恨不得现在就揍一顿李隆基。 “是是是,老祖说的都对,小辈一定好好把楚老师的话放在心上,绝对绝对不会去作死的!” 李隆基连忙点点头应道,真的是,老祖真的怕我看不出来他想揍我吗?还不赶紧应下,我怕下一秒就要被他们打了。 李世民见李隆基如此识趣,也笑着点了点头,然后和李治一起回去了。 “陛下!”袁天罡见到他们都离开了,也就不准备装了,直接就对着李隆基问道:“陛下需要臣做什么!” “这史思明也太大的胆子了,居然想让我大唐灭亡,把我大唐搞成了这个样子,臣恨不得现在就杀了他以绝后患。” “你说的很对,朕要尽快安排下去了。”李隆基听到袁天罡这样说脸色也不太好,“朕也不想让他们活着。” 然后李隆基对着袁天罡说道:“爱卿,这件事就交给你去办,朕只要他们死,不要让他们活着。” “是!陛下!臣定不负陛下的期望!”语毕,袁天罡就打开了光门,就直接离开了。 “陛下?那我们呢?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啊!”李白和杜甫也好奇的看着李隆基,也想知道他们两个人接下来应该做什么。” 听到他们问,李隆基不慌不忙的回答道:“你们嘛!不急!你们毕竟也只是一个文人,也只会耍一些三脚猫功夫罢了。” “你们就在这里好好跟着他们上课就行了,朕,现在就回去了,还有好多事情等着朕去处理。” 话音刚落,李隆基就直接打开了光门,然后就直接回到了大唐。 “陛下怎么就回去了?不是吧!!”李白和杜甫看着李隆基就这么离开了,直接就感到震惊了。 不是,让我们在这里学习?他们在这里能学到什么?和谁学习啊!不会是和崇祯学习吧!但是这个崇祯就是一个骗子啊!! 但是他们又不能回去,毕竟李隆基已经下了通知了,他们必须得遵循啊!!他们真的…… 想到这里,他们都怒了起来,直接就看向了崇祯皇帝,可恶的崇祯!!要不是他!!怎么会这样子!!真的很想砍他!!! 然后李白和杜甫对视,都明白了对方眼中的意思,他们两个人就直接朝着崇祯皇帝冲了过去! 不是吧!别啊!!崇祯皇帝看到李白和杜甫他们两个人朝着他冲过来,非常震惊! “不是啊!别砍我!!我真的知道错了!呜呜呜呜呜呜呜呜!!老祖快来救救我!!!呜呜呜呜呜呜!” 朱元璋往旁边挪了几步,摆手说道:“不是我不想帮你啊,崇祯,是因为你这次做的真的是太过分了,朕也救不了你,你就自求多福吧!” 此时,在大唐。 李隆基穿过光门,很快就回来了,而此时高力士早就在一旁等候多时了,见到李隆基安全回来,高力士放心了。 毕竟,要是皇帝出了什么事情,他这个贴身太监,也逃脱不了责任啊!回来就好看!回来就好! “陛下,你在那边又碰到了什么事情吗?”高力士凑上去看到李隆基一脸沉重的表情,问道。 “事情确实发生了不少,但是其他的事情都不重要,现在朕要去做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李隆基回复道。 “高力士,你去给朕把张九龄叫过来,朕有事情要问问他。”李隆基又对着高力士说道。 张九龄很快就来了,李隆基看到张九龄,直接就问他:“爱卿,李林甫的事情查的怎么样了?” 张九龄一听就直接回答道:“陛下,事情办的非常顺利,李林甫结党营私,证据确凿,我们已经掌握了很多证据。” “陛下现在如果想要问责,是非常容易的,陛下,你要看看证据吗?” 说完张九龄就准备把他搜集到的证据拿上来,但是李隆基阻止了他。 “不用了,爱卿,你的办事能力朕非常放心!朕今天叫你来,是有其他的事情安排给你。” 张九龄震惊,我的天呐,陛下什么时候这么信任我了,这可是关乎唐玄宗用了好几年的一个宠臣的生死啊! 陛下就那么放心的交给他?这样也太离谱了吧? 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李隆基的三个制度! 张九龄感到非常荣幸,这真的是第一次感受到唐玄宗的变化之大,他真的很为唐玄宗的变化感到欣慰。 “陛下,那您是有什么事情要交给臣的呢?臣一定不辜负陛下您的信任!!”张九龄内心坚定,看着李隆基说道。 “事情呢,也很简单!”听到张九龄这样问,李隆基也没有卖关子,就直接开口问道:“爱卿,朕就只是想问你一件事情。” “朕想问问你,对我大唐的藩镇制度是怎么看的呢?能和朕谈谈你对这个制度的看法吗?” 啊!这个制度啊!在一旁默默听着的高力士心里想着,感到震惊! 这能怎么想啊!这个藩镇制度可是历代皇帝都实行的,自然是很好的一个制度啊! 但是,听到李隆基这样问,张九龄好像有着和高力士不一样的看法,他的脸色一下子严肃起来。 “陛下,恕老臣直言,臣认为,这藩镇制度虽然现在看起来还好,不过,若是等到实施的时间一长,弊端就会显现出来了。” 还没等到李隆基说话,高力士立马就反驳张九龄的话,高力士激动的说道:“怎么可能!!” “这藩镇制度乃是历代皇帝传下来的,陛下坐镇朝廷,藩镇将军率军保卫边疆,这难道不是很合理吗?” “这当然是不合理的!”张九龄一听直接反驳高力士的话,给他解释着说。 “现在大唐强大繁荣,这个藩镇制度的实施当然是非常可以的,但是我们谁也不知道以后的大唐会不会出现昏庸的皇帝。” “要是如果朝廷腐败了,那个皇帝也比较的昏庸,那那些统领藩镇的将军们不是就可以慢慢的做大了!” “如果那些藩镇的将军们掌握的权力和军队不断增加的话,那他们的野心也会随着权力的增加而不断增强,那朝廷不就麻烦了?” “你!!宰相大人!!你怎可以口出狂言!!出言不讳!!你怎么能认为大唐以后的皇帝昏庸无能呢?你这可是大不敬啊!!!” 高力士听到张九龄的解释更加生气了!这个张九龄到底是什么意思啊!他真的不怕死吗?陛下就在面前,他居然直接就说皇帝会昏庸!! “高力士,没事。”可李隆基一听,却一点也没有生气,反而还让高力士住嘴。 接着,李隆基看着张九龄说道:“张宰相,你真的是这样子认为的吗?不用再重新改改你的看法?” 张九龄却一脸豁出去的表情,点点头说道:“是的,陛下,臣不怕死,也不怕说真话,臣就是这样子看待藩镇制度的!臣一心一意为大唐着想,不愿说假话!” “好!张宰相!爱卿,朕果然没有看错你啊!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李隆基听到张九龄这样说,心想,仙人说得果然是真的,张九龄真的是一个好忠臣!!朕这算是做对了事情啊!! “你说的很对,张宰相。其实朕在仔细考虑之后,也觉得这个藩镇制度存在不足的地方。要是朝廷不行的话,地方权力确实是会增大,到时候藩镇坐大,大唐就完了啊!” 李隆基说这话时,内心还有一点小小的心虚,毕竟其实自己之后确实会成为张九龄口中的那个昏庸无道的皇帝。 “什么?!!陛下居然也觉得可以?这不是就意味着他刚刚说错话了吗?”高力士还是觉得非常的震惊,他现在不敢再说话了,生怕再说错什么。 “啊?陛下他居然没有生气!居然还觉得我说的是正确的?这真的让我觉得非常的震惊啊!”张九龄心里十分惊讶。 而李隆基也继续开口说道:“所以朕觉得我们应该要重新研究出一个新的制度了!其实朕有好几种想法!” 然后李隆基对着张九龄开口说道:“所以爱卿,朕今天叫你来的事情就是帮朕评价一下朕的这些想法能不能适用于大唐。你就直接评价,不必考虑朕的意见!” “好的,陛下,臣一定会仔细帮陛下您评估您的想法的!”张九龄也点点头说道,他一定会不辜负陛下对他的信任的! “第一个想法就是呢,我们可以发展一下特务制度,就是让这个特务机构直属皇帝,只对皇帝负责。” “然后可以让这些特务遍布大唐,这样就可以让整个大唐的人,都可以受到朕的监视,当然,这些受到监视的人肯定都不凡的!” 啊?什么?!张九龄震惊的想了想,开口发表他的建议说道:“陛下,臣认为,这个特务制度确实是很不错的一种想法,但是这个制度会不会太不尊重这些大臣们了?” “不尊重大臣?呵!朕不监视一下他们,都不知道他们在背着朕偷偷的在做什么勾当。”李隆基面色一沉,对着张九龄说到。 “不尊重他们,总比在神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让他们掏空我大唐要好!就这样子定了,爱卿,你先别反驳!” “是,陛下!”张九龄听到李隆基这样子说,

相关推荐: 至尊痞神   我身边的那些诡异事件   我的天道版本太低,所以全是漏洞   天神,境魔,诗剑仙   拽丫头的霸道殿下   异界大领主   漂洋过狌海   我家小萨成精了   重生:溺宠太子妃   洪荒:家父盘古,我一气化三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