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从春秋战国被人认为是天神开始 > 第75章

第75章

一下楚老师上课了。” 李世民在门外,露出一张不好意思的笑脸,敲了敲门。 “李民?你有什么事吗?” 楚源疑惑道。 “是这样的,我有两个儿子也想在楚老师这里学习,楚老师应该不会介意吧。” 李世民礼貌地问道。 “没事的,我都收下了,教室里应该还有空位,快找个位置坐下吧。”楚源笑道。 “还不对老师行礼。”李世民扭头对李承乾和李泰道。 “楚老师。”两人作了一个很标准的拜师礼。 “不用客气,快入座吧。”楚源连忙道。 有新学生,楚源自然是高兴。 他这个系统,学生越多,奖励自然就越丰富,而且最近其他学生学得太多了,他教的绝大部分知识,学生都掌握的差不多了。 所以说他的奖励也就大大缩水了。 现在得到了两个零基础的学生,自然是十分不错,又可以在系统里面刷奖励了。 “刚才我们已经分析了一下满江红的诗词意思,大家课后一定要注意背诵,我会抽查的。” 楚源认真地说道。 “有空我会给大家再讲解一些新的诗词的。” “好了,现在到了提问时间了,大家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还可以向我提问。” “老师,我有问题。”此时,李承乾举手道。 他有个大问题。 第四百二十章:唐军不满万,满万则无敌 “你说。”楚源直接让李承乾来提问。 李承乾起来之后,却是门外的李世民发问。 “这个问题我帮我儿子问一下。” “楚老师,上次不是说到武则天改了大唐的国号吗?” “那大唐岂不是也是三代而亡?” 李世民有些担忧地问道。 虽然之前楚源没有给出明确的答复,但是李世民总是害怕这件事的发生。 这意味着他和他爹的努力也就直接付之一炬了。 楚源却是摇了摇头。 “那倒是没有灭亡的这么快。” “武则天死了之后,把皇位传给了李治的儿子,并没有传给武家人。” 楚源也不好评价武则天最后的这个决定,也许武则天心中对于李家人心中有愧,最后还是将大唐还了回去。 听到这话,李世民的心情安定了许多。 好在大唐并没有三代而亡,落得和秦朝和隋朝一样的下场,武则天能够把皇位还回去,也确实有些出人意料。 始皇看见李世民的表情却是暗自摇头。 这大唐竟然要依靠一个女人主动把皇位还回去才能够完成复辟。 李家人这么不中用吗? 始皇更期望看到的结果是李家人造反将皇位夺回,而不是在武则天死后将皇位重新归还李家。 李承乾和李泰自然也是感受到了始皇的眼神,但心中却并不在意。 无论如何,他们的大唐好歹也是复辟了不是吗? 谁像你们大秦一样二世而亡? “看李民你对大唐的历史很感兴趣,要不我跟你说一说大唐究竟是怎么灭亡的吧?” “大家想不想听?” 楚源又将头扭向自己的学生们,问道。 “楚老师你快讲吧。” 有人立刻就催促道。 “那我就说一说吧。” “大唐的国运有289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在历朝历代来说,其实已经算是不错了。” 楚源评价道。 光是这一句,就将李家父子三人给震撼到了。 大唐如此强盛,竟然只有不到三百年的国运?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啊? 没想到啊,终究是他想象的太过美好了。 “楚老师,大唐这么强大,为什么只存在了这么短的时间呢?”李承乾主动发问道。 “大唐确实强盛,但是没有哪一个国家是能够一直强盛下去的,就算是国运长达八百年的大周,最后不也四分五裂?” “大唐289年,其实已经很长了。” “要说大唐前期的低谷期,可以说是没有,甚至是在唐玄宗时候大唐的国力达到了又一个巅峰。” “这个唐玄宗就需要着重讲一讲了。” “他是个少年英雄,年轻的时候还只是个王爷时,就已经帮助自己的父亲唐睿宗李旦夺得了皇位。” “甚至凭借自己过人的笼络人心的能力,直接搞垮了当时权势滔天的太平公主。” “这个太平公主也是类似于武则天一样的人物,在个人能力方面非常强。” 大唐人听后,不由心里一颤。 难道这是第二个武则天? 不过这个唐玄宗还真是厉害,能够把这样的女人给搞垮,确实是有些手腕的。 大秦人心中不服啊,怎么大唐总是被女人搞,这样的王朝,这个唐玄宗真的能够治理好吗? “老师,这个唐玄宗上位之后又有什么功绩呢?他真的很厉害吗?” 大秦的公子问道。 楚源思索了一下,似乎这个问题没有这么好回答。 确实不好回答,因为唐玄宗这个人,比起任何皇帝都不好评价,属于早年英明神武,晚年昏庸无能的皇帝。 “我只能告诉你,至少在唐玄宗早年,他非常了不起,直接开创出了一个开元盛世。” “你们知道这个开元盛世有多恐怖吗?” 楚源又发问道。 大家都摇头。 楚源朗声道。 “这个开元盛世,是华夏古代历史繁荣的巅峰!后至大明、大清,都无法企及开元盛世时的大唐!” 这样的评价,楚源绝对没有过誉。 开元盛世,诞生了李白,诞生了云想衣裳花想容,诞生了许多绝美的艺术和浪漫,这是古代历史中最为璀璨的一部分。 整个教室一片死寂。 他们从来没有听楚源这样高度评价过一个朝代。 大唐,开元盛世,竟是如此恐怖? 盛世中的盛世,顶峰中的顶峰? “老师,那这个盛世,究竟厉害在哪里?”有人又问道。 “首先,在经济方面,唐玄宗在位期间,经济空前繁荣,百姓路不拾遗,当时的大唐经济,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与之相比。” “当时的大唐,堪称是真正意义上的万国来朝!” “要说那个时期的大唐,恐怕足以横绝华夏五千年历史,而唐玄宗,就是这盛世的缔造者,你们说,他厉害不厉害?” 众人一起点头。 “太厉害了。” 但是李世民感觉疑惑,甚至有些不安。 既然他的后世子孙如此厉害,为什么他对李世民的评价还那么高?为什么这个唐玄宗不算是明君? 他心里还有太多的疑惑等待被揭开。 楚源继续说道。 “接着就是当时大唐的军事,以前的大唐采取的募兵制,有一百多万军队。” “但是这一百多万军队,大多是从民间招募而来,要说真正的精英,也是不多。” “而唐玄宗直接采用了府兵制,之后的士兵全部都是职业士兵,且数量从一百万压缩到只有六十万。” 李世民听到这个数目,不由皱眉。 “老师,这六十万可能够守住大唐那辽阔的疆土?” 对于李世民而言,六十万确实不算少,但是对他而言,如果是盛世状态下的大唐,绝不能只有这么点士兵。 “完全没有问题!”楚源斩钉截铁地说道。 “哪怕外邦几万大军杀来,大唐也只有一万人就足够消灭他们。” “当时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唐军不满万,满万则无敌,当时的大唐,只要有一万人,那就是无敌军队。” 楚源这话一出,李世民心头不由一喜。 如此看来在,这唐玄宗还是非常不错的啊。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他都是一个明君才是。 秦始皇听到楚源的话后也是脸色微变,这唐军,丝毫不弱于他们秦军啊。 朱元璋也是肯定地点了点头,在他看来,一个强国的象征就是拥有绝对强大的军事实力。 这大唐的军队,如果明君不出动火器部队的话,也是难以取胜。 “接下来我说一说开元盛世的政治。” 第四百二十一章:李世民震惊,大唐灭亡了? “政治方面,唐玄宗在前期可以说是非常勤勉了,国家的外交力量非常强大。” “当时许多的外国人就希望能够来到大唐谋生,许多的外国商人都会来到大唐,也是极大的促进了大唐的经济文化交流。” “像之后的扶桑国,他们的文化就是从大唐学来的,以至于他们现在所学的文化,加上他们的服饰,还能够看到唐朝时候的风格。” 当时的大唐确实很有大国风范,后来的朝代,再想像大唐一样,能够在世界上影响巨大的,恐怕就没有了。 李世民此时已经笑开了花。 这可不就是他期待的大唐吗? 经济强盛,军事实力恐怖,政治稳固,万邦来朝,他李世民做不到的事情,后代子孙帮忙实现了。 他心里很欣慰。 他要是能够活到那个时候就好了,他也想看看鼎盛时候的大唐的风采。 不仅仅是李世民想,甚至教室里的很多皇子,都对楚源描述的那个盛世大唐神往无比。 但是此时,始皇却陷入了回忆。 他隐隐记得,这个唐玄宗楚源在以前上课的时候似乎是说过的。 他前期确实圣明,是个不折不扣的明君。 但是他好像…… 始皇还在回忆的时候,楚源继续说道。 “不过也别高兴地太早了,有句老话说的好,物极必反,大唐越是强盛,也就意味着,它的低谷马上就要到了。” 楚源这一句话,无疑是给正在澎湃激昂中的李世民泼了一盆冷水。 “老师,后面发生了什么事情?” 李世民问道。 楚源摇了摇头。 “我们还是继续说唐玄宗这个人吧,刚才我说了这么多,大家是不是都觉得他很厉害,是个好皇帝,是个明君。” “但是你们又很奇怪,为什么唐玄宗没有被冠上千古一帝或者永乐大帝那样好听的名头,而是以一个“玄”字作为庙号?” 大家也都思考了起来,对啊,为什么? “其实,很多人说,唐玄宗若是死在开元年间就好了,如果是这样,或许他也是华夏排名前几的好皇帝了。” 楚源叹了一口气,对于唐玄宗这人,很无奈。 楚源这话一出,始皇猛然惊觉,他想起来这个唐玄宗究竟做过什么蠢事了。 李世民心头不安了起来。 “老师,这个唐玄宗后期究竟做了什么事?就算是老了昏庸了,也不至于让大唐就此走向衰落吧?” 李世民能够想到一些圣明的皇帝在老了之后是会有些荒唐,但是他不相信那样一个盛世,会就这样毁于一旦。 “他做的事情啊,可就多了。” “这唐玄宗或许是因为取得了一些功绩,骄傲了,在开元之后,唐玄宗的年号是天宝,而他自己也确实开始像个老宝宝一样,开始放纵了起来。” “他开始扩张国土,开始不政治经济,之后更是完美继承了李世民哪里继承来的好色本事。” “或者说,李唐皇室都有的,喜欢乱伦的病,他可是直接娶了自己儿子的女人,杨玉环,史称杨贵妃。” 听到这,李世民已经开始气抖冷了。 女人!又是女人! 怎么自己的这些子孙后代都逃不过这两个字? 好死不死,还是自己儿子的女人?这多荒谬。 “不过呢,这杨贵妃确实很漂亮,史书记载,大唐以胖为美,而杨贵妃应该是微胖。” 楚源对于这种女人也是比较喜欢的,微胖,又纯又欲,谁能够拒绝? 教室里的筑曼看见楚源一脸欣赏的表情,气得鼓起了腮帮子。 怪不得楚源老是疏离她们,原来是他喜欢微胖的啊。 她和董小宛都太瘦了,百越公主也是瘦瘦的,心里难免有些不开心。 要说微胖,那顾横波心里就开心起来,原来楚源好这口? 李世民此时已经无话可说了,这唐玄宗怎么和那李治一个毛病? 他现在看李泰都顺眼了很多。 至少这小子毛病虽然多,但也仅仅只是爱打小报告,至少不像李承乾一样喜欢男人,也不像李治一样搞自己的女人。 他刚想夸一下李泰懂事,却看见李泰在长孙皇后的耳边窃窃私语。 李世民的脸瞬间就黑了下来。 刚想夸你,你就开始告状了是吧? 长孙皇后现在心里蒙圈得很呢。 李唐皇室都喜欢乱伦? 什么时候的事,她怎么不知道。 这个时候李泰就开始告状了。 “母后,我告诉你,是这样的……” 李泰还时不时瞟了一眼面色阴沉的李世民,但是依旧滔滔不绝地对长孙皇后说着关于李治的事情。 长孙皇后也是怒气满满地看着李世民,双手叉腰。 “二哥,怎么这样!” 李世民尴尬地摸了摸鼻子。 “咱们回家再说,回家再说。” 这件事必须缓一缓,这女人发起脾气来,那可真是要了男人的命的。 李世民心里无语。 李泰也不是个什么好东西,这唐玄宗还是不要继承这种性格,最好一点都不要像自己。 老朱倒是乐呵呵地看着李世民。 他还以为李世民在家里面是当家做主的,没想到也是个耳根子软的,和他一样。 他瞬间心里就平衡了许多。 “那后面呢,就算是他娶了杨玉环,对于国家来说,其实影响也并不大吧?” 李世民言归正传,发问道。 “除了这些之外,他自己安于享乐,一懈怠,国家的各种隐患也就出来了,之前那些被打压的门阀势力啊,还有藩镇节度使啊……” “尤其是这个藩镇节度使,势力庞大无比。” “这节度使,可是大隐患。” “节度使安禄山当场叛变,因为有军权的存在,他手下的大军也都是大唐的精锐。” “他的叛变,直接将大唐弄得天翻地覆,最后甚至还攻破了京城,将战火烧到了整个大唐。” “盛世与末世,也就只在这样的转眼之间。” 楚源不由感慨道。 “这一乱,史称安史之乱,后有民间郭子仪将叛军平定。” “然而,盛世却再难返回,门阀,节度使的势力愈发壮大,而唐玄宗始终拿不出对策。” “久而久之的,大唐的衰败已成注定。” 楚源遗憾地说道。 第四百二十二章:李世民惊醒,自己不如女人 “公元907年,朱温灭唐,正式称帝,之后便是开启了长达72年的五代十国历史。” 楚源说出了最后的结局。 其实他也觉得大唐的灭亡实在是太快了,但凡给大唐再多一点时间,但是这也是不可能的,大唐的灭亡,看似仓促,实则已是注定。 前期的许多政策,都为后面的崩塌埋下了大雷。 此时的李世民也不免有些焦虑了起来,大唐这以后要是灭亡了,这可怎么办? 有什么法子能够让大唐的国运再多些日子吗? 不多说千秋万载,至少五百年的国运,这是李世民对于大唐寿命最短的预估。 他的两个儿子也不免有些愁眉苦脸。 得知了大唐的结局之后,他们心里总是憋着一口气。 长孙皇后倒是没有那么忧愁,她觉得反正自己也活不到那个时候,看不到那个时候的大唐了。 但是看着自己的夫君这样愁眉苦脸,她也不免有些担忧。 这是大唐的未来,也是李家的未来,还有她公孙家的未来。 始皇只觉得有些可惜,这样一个鼎盛的王朝就这样覆灭了,任谁心里又会有些惆怅。 而老朱等大明人则更多的是无奈。 他们早就知道大唐的灭亡,大唐若是不灭,又怎么会有他们大明呢? 而大唐的灭亡,老朱也是有过研究的,几乎是必然的结果,很难解决,除非大刀阔斧的改革。 但是那样,风险也是极大的,要求帝王一定要有铁腕手段。 即便大明的皇子和皇帝都是后世人,但是对于大唐的这种局面,他们觉得非常棘手。 “楚老师,你对大唐的灭亡有什么看法吗?” “就说,您觉得问题是出在哪里?” 李世民问道。 楚源思考了一会儿,说道。 “大唐的灭亡,其实我刚才也已经说过了,主要的原因就是门阀势力的死灰复燃,还有手握兵权的藩镇节度使,这些都是隐患极大的势力。” “如果当时的唐玄宗意识到这两颗雷的存在,并且采用雷霆手段削弱兵权,也许反噬来的不会那么快。” “但是只要这个制度一直在,那么大唐日后依旧是会爆发起义的,兵权一定不能太过分散,要牢牢的把握在帝王的手中。” 这就是楚源的看法,说不上有太高的立场,毕竟其实大家都知道这其中的问题。 众人都点点头。 每个朝代都有每个朝代要去担忧的事情。 比如老朱就比较担忧藩镇问题,他的江山是硬生生打下来的,手底下的将军多,有兵权的也多。 要想守住江山,就一定要把兵权握紧,正是因为这样,所以他才设立藩王,让自己的儿子们去镇守一方。 即便是藩王造反,那天下也是朱家人的天下。 朱棣就是最好的例子,也是老朱能够想象到最坏的结果。 而李世民目前最需要忧愁的就是门阀的问题,门阀势力盘根错节,利益交织繁杂。 每一个世家的背后,都有无数的靠山和人物,要想一把子消灭掉,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楚老师,这清理门阀势力的问题,您觉得采用什么手段比较好呢?”李世民又问道。 楚源无语。 “之前不是已经跟你们讲过武则天的例子了吗?她是怎么清理门阀的,直接改《姓氏录》,将名门贵族全部踢出去,不允许他们联姻……” 李世民却有些纠结。 “老师,这样的办法真的行得通吗?如果当初武则天清理干净了,为什么大唐后期门阀势力还会有反噬呢?” 李世民并不是否认了武则天做得就不对,但是他需要更快捷,更有利的办法。 这样的缓慢削弱,否极泰来,总有一天门阀势力们会全力报复他们李家的。 “你觉得都时隔了百年,唐玄宗时候的门阀,还是武则天时候那一批吗?终究只是帝王的警惕心不足,太过于依赖门阀势力作为左膀右臂。” “即便是开了恩科考试,寒门学子变成了朝廷大官,过了几十年,他们不就是新的门阀吗?” “只要有权力和利益的存在,门阀就不可能消灭干净。” 这就是楚源的定论,门阀用得好,那就是一柄利剑,用不好,那就是一瓶毒药。 “难道就真的没有其他解决的办法了吗?”李世民发愁。 “有啊,快刀斩乱麻!” “这也只有那种手段利落,丝毫不优柔寡断的帝王才能够下得出手,而且肯定会得罪一大批人。” “彻底拔除那些蛀虫式的门阀,如果有人入朝为官,查出贪污受贿的证据,直接斩。” “至于家族,直接抄家,没收财产。” “如果害怕反噬,就先除掉一大批吃空饷的官员,连带着他们后面的利益链一起拔除,杀,大清洗。” 楚源冷漠地说道。 他不知道自己这个看法对不对,反正当初朱元璋就是这样做的。 但是朱元璋是草根皇帝,他不用受人制约,想杀就杀,还真没人能够栏得住他。 但是要说李世民,楚源摇了摇头,对于大唐的皇帝来说,只要宰相这个职位存在一日,门阀就不可能根除。 皇帝想杀谁,只要这个人和宰相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一定会被劝阻,宰相也一定会包庇。 除非大唐采用像大明一样的制度,直接让皇帝亲自管理六部,直接废除中书省。 李世民此时不免有些恐慌。 要让他对那些官员下死手吗? 他是一个很爱惜羽毛的帝王,名声的东西他用了很长的时间来塑造,贤明圣明前提就是不乱杀臣子,不落得暴君的名头。 但是这背后的隐患就是导致那些门阀势力逐渐野蛮生长。 李世民陷入了斟酌思考中。 “门阀这种东西是注定会被消灭掉的,在乱世,这些门阀就是固定宝箱,刷掉一个就能爆一大堆钱,唐末的黄巢可就直接把门阀都杀掉了。” “作为皇帝的话,就不能够太仁慈。” 楚源这句话是自己对于李世民的评价。 他觉得李世民与其他朝代的帝王相比,就是仁慈了些,虽然有手段,但是依旧不够有力。 “铲除门阀,就是要有壮士断腕的决绝。”楚源再次点醒了李世民。 李世民也是点了点头,这次回去,是该大清扫了。 “那楚老师,藩镇的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呢?” 李世民再次提问道。 第四百二十三章:大秦的生意,做到大唐了 “这个可就麻烦了,像朱元璋一样采用皇子就藩的方式其实是有效的,但是依旧不长久。” “其实藩镇问题,简单点来说就是距离问题,如果说藩地就在眼前,那么皇帝一定是能够管到手的。” “那些出现问题的藩地,无疑都是天高路远,皇帝伸不到手的地方。” “要想解决这个办法,可以,修路,把路修好,但是就以古代的修路水平,即便是路修好了,也没有高速行驶的交通工具。” “如果有现代的科技介入,那藩镇问题简直就不算问题。” 楚源所说的现代那就是修高速公路和车子。 但是这可能吗? 楚源讲完了这堂课也就离开了,留下了一脸懵的李世民。 现代的手段? 什么是现代的手段? 李世民细品了很久还是没有弄明白。 过了一会儿之后,老朱走到了李世民的身边。 “楚老师所说的现代的手段,就是他那个时候的手段,他是后世人,后世的科技很发达的。” “而且,我悄悄告诉你,楚老师说的那些科技,我们大明早就掌握了。” “你这个问题,我老朱就能帮上忙。” 老朱有意和李世民交好,毕竟李世民可不像朱瞻基时候的大明,大唐的投资价值,明显比朱瞻基的宣德朝更高。 李世民一听到这话,也是喜笑颜开。 “莫非你们懂得怎么修那高速公路?” 朱元璋摇摇头。 “我们可不光懂得修高速公路,而且还知道怎么弄出小汽车,那可是比马车什么的强不知道多少倍的东西。” 李世民有些懵。 他没有见过高速公路是怎么样子的,路就算了,还有高速公路? 莫非在那修好的路上走能够走得更快,那路上是抹了油? 还有比马车更快的车子?那会是什么东西。 “老朱你又在开玩笑了,你说的那什么车,莫非不用马来拉?那怎么开动?” 李世民质疑道。 “还有那高速公路,什么原理?” 老朱身边的朱标替老朱解释道。 “这高速公路啊,就是用水泥做的马路,笔直平坦,在上面行驶马车,很快的。” 朱标只能够大概这样描述一下高速公路。 始皇也是点点头。 “这个东西我们大秦已经搞起来了,你要是不信的话,可以看一看。” 始皇带着李世民到了教室里面,打开了黑板。 黑板上面开始播放画面,李世民还惊奇呢,这黑板怎么能够出现影像?这又是什么原理? 画面里,大秦的高速公路犹如盘踞着的长蛇,冗长,平坦,在上面行驶着的马车健步如飞,速度极快。 “这……这……” 李世民被震惊得合不拢嘴。 “这样的工程,可不比万里长城的难度低啊。” 李世民噎了噎口水,想到了自己当初第一眼看到长城时候的震撼。 原本以为长城已经是极为了不起的建筑奇迹了,但是眼前这个笔直的马路却是再次颠覆了他的认知。 这……怎么可能会是大秦能够造出来的东西? “你再仔细看看。”老朱提醒着,用手指指向画面里的一个小黑点。 李世民瞪大眼睛,这是什么东西? 这个物件不需要用到马车,只需要人不断踩动踏板便能够前行,两个轮子的和三个轮子的都有。 “这又是何物?”李世民惊奇道。 “这就是自行车,不用马,只需要用人力,虽然没有马儿那么快,但是速度也是比起步行要快许多的。” 李世民现在也是能够明白为什么老朱说高速公路能够解决藩镇问题了。 他以前其实没怎么在意过修路的问题,现在一看,修路这件事,任重道远。 有这样平坦的路径,马车原本要三天的路程,恐怕一天就能够抵达。 如果是要打仗的话,可以用行驶速度快的马车进行粮草的运送,然后自行车和三轮车可以运送士兵。 如果有地方发生兵变的话,信使能够驾马快速通报给他,而他也能够快速派兵去镇压。 但是李世民看着那小巧的自行车,还是摇了摇头。 用这个东西来代替马匹,还是太过异想天开了。 太过于耗费人力,短距离还好说,若是路途遥远的话,恐怕士兵光是踩自行车就已经累坏了。 “始皇,这自行车用的是人力,那马车也用的是马力,无论如何,都是会疲惫的。” “方才你们说,有一种东西能够比马儿跑得快,而且不需要耗费人力的东西,可否让我看一眼。” 李世民试探着问道。 “问到点了,朕正好想给你看看这东西。” 说着,始皇将画面一切。 此时,画面里面出现了两条黑色的轨道。 李世民茫然,这是什么东西? 莫非是要把马车弄到这两条轨道中间拉? 这未免也太滑稽了吧? 但是很快,他就被震撼得说不出话了。 “哐哐哐——” 火车快速地行驶而过,带着巨大的响声,与铁轨的碰撞声,机械的摩擦声。 这不属于这个时代的声音,犹如一道道巨锤锤击在李世民的心脏上。 “好……好快。” 几乎只是眨眼的瞬间,火车已经行驶而过。 它是使用什么东西拉动的? 它为什么能够行驶得那么快? 李世民心中震撼的同时,对于火车开动的原理始终不理解。 而他的身后,李承乾和李泰,以及长孙皇后,表情一致,都早已惊呆了。 此时,老朱出来解释道。 “这个东西,就叫做火车,每一节车厢都能够载百人士兵,若是用火车运输军队,那速度将是极快的。” “但是火车运行的前提是必须有铁轨,铁轨由铁矿冶炼锻造而来,冶铁将是国家大事。” 老朱也提醒道。 但是李世民此时才不在乎什么冶铁不冶铁呢,只要能够把这个东西造出来,就算是让他冶炼黄金都没关系。 只要有了这个玩意,藩镇问题将不会再是问题。 此时,始皇说道。 “如何,要不要考虑合作?” “要想解决藩镇问题的话,我们给你提供铁路技术,还有修高速公路,而你只需要给钱就行了。” 此时的始皇,如同一个商人一般开口道。 第四百二十四章:李世民崩溃,朕要求楚源? 崇祯听到始皇的话之后也是一阵无语。 你确定是你出技术? 这大秦的高速公路技术,还有那铁轨的技术,都是他崇祯的人帮忙打造的。 “此事,日后可以慢慢洽谈。” 李世民反而不着急。 他的脸上没有表现出什么犹豫的神色,而是对于现在的他来说,其实藩镇问题,虽然是心腹大患,但却也不急于一时。 再说那修路的事情,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解决的,李世民还想回一趟大唐,看看大臣们具体的情况,先整顿一下门阀势力。 “父皇,为什么不同意呢,这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李承乾有些不能理解。 “容朕再考虑一段时间吧。” 李世民知道,和始皇他们合作,也是要给不少的银子的。 虽然自己这边肯定是血赚,但无论如何,这件事也不是一下子就能确定下来的。 李世民有自己的骄傲,他现在知道了问题的所在,他一定要切身实地去实践,亲自去解决问题。 若是处处有求于人,他要这帝王之位又有何用? 始皇对于李世民的犹豫也是有些诧异,他还以为李世民和其他皇帝一样,都会毫不犹豫地接受合作。 但李世民毕竟是李世民,终究还是不同的。 “既然这样,那我们过些时日再说。” 始皇也不强买强卖,豁然道。 “承蒙各位对大唐的关照了,朕先回去一趟了。” 李世民拜谢过始皇,带领着长孙皇后还有自己的两个儿子穿过光门回到了大唐。 一路上,李承乾和李泰对于自己父皇的决定都十分不理解。 这天上掉下来的好事情,为什么父皇还要犹豫呢? 倒是长孙皇后,毕竟是李世民身边多年的枕边人,很快就知道了李世民心中的那些小九九。 回去的路上,长孙皇后俏皮道。 “二哥,这一次,你是自信心被打击到了吧?” 长孙皇后这一问,李世民瞬间眼神就有些躲闪。 “怎么会,朕堂堂大唐皇帝,怎么会被打击到。” 看到李世民这傲娇的样子,长孙皇后也是无奈。 李世民是少年天子,心中有傲气,什么事情都习惯了自己掌权,今天在见识到了那些高科技之后。 他感觉到了自己的无力,甚至是没用。 他与大秦甚至是大明相比起来,实在是差太远了。 他没有那些科技,他也不会舔下脸去求,他就不相信凭借自己的力量不能够解决掉藩镇问题和门阀问题。 楚源说他李世民做不到? 他偏要试一试! 李世民回去之后,开始大量地翻阅古籍,查阅历史上那些君王对于门阀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然而他依旧是毫无头绪,而是越研究越发现了这些门阀世家的可怕性。 光是一本典籍就会有好几个出自不同世家的版本。 上面对于自己世家的刻画都是相当正面,对那些曾经不好的皇帝,那都是痛骂一番。 这些门阀,只手通天,在长达四百多年的魏晋南北朝时间里,随处可见门阀欺压百姓的例子。 平民还不如门阀家里的一头狗活得好。 只用一个字便能够概括门阀的现状。 乱! 直到他的大唐,李世民才惊悚的发现,很多门阀背靠的都是皇亲国戚。 要想除掉这些门阀,首先就必须对自己李家人动手。 可是,这对于李世民来说怎么可能? 后世有人评价李世民从积极纳谏,从善如流,但实际上,这只是一种高情商的说法。 现实一点的说法,不如说李世民行事处处受到手下人的影响。 李世民之所以显得完美,并非他真的完美,而是在那些士族门阀的笔下被刻画得完美。 而那些士族门阀,也都是李世民一手提拔上来。 如今,李世民意识到了他们的危险性,要想拔除,而他又太过爱惜自己的羽毛。 李世民坐在龙榻上叹了一口气。 “也许楚老师说得对,对于我李世民来说,清理门阀这件事对于我来说简直就是不可能的。” “唉,明日上朝之时再看看吧。” 李世民一想到他要对那些臣子们说出这样残酷的事情,心里又是一阵痛苦。 不除掉,对国家发展极为不利,除掉,对于他的后世名声又极为不利…… 第二日。 朝堂中,臣子们极度亢奋地向李世民进谏,朝堂里,一个接着一个,李世民感觉耳朵都快被吵烂了。 “陛下,降爵减禄这两件事,老臣同意,但是改革科举一事,臣以为不能太急。” “你这话就不对了,目前国家百废待兴,官员欣欣向荣,这减禄一下达,多少新官员哀声哉道,哪会为朝廷安心办事?” 两个臣子,一个在李世民面前唱白脸,一个在唱红脸,把李世民说得心里都愧疚了。 这些大臣对于进谏这件事早就已经掌握流程了,他们把李世民的性子都摸透了。 说的话都是直接掏李世民心窝子的。 “辅机,你说,朕该如何?” 李世民将目光看向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怎会不知道李世民对于急切削弱门阀势力的渴望,通过刚才李世民的几条政策一提出,他就察觉到了。 “陛下,科举可以大兴,但削弱臣子的俸禄,以及打压宗室,臣以为,不妥。” 仅仅只是不妥两个字,就已经把李世民噎死了。 魏征还想说两句,他出身寒门,对于那些世家门阀也早就忌惮已久,也曾经对李世民说过削弱门阀之时。 但陛下直到现在才敢说出口,说明这件事,是真的不好办。 这长孙无忌一开口,魏征心里也就有底了。 这个时候,不能开口。 “唉。” 李世民无奈地摇了摇头,千言万语如鲠在喉。 那底下的一众寒门官员,侍郎刘洎,尚书左丞魏征这些政治基础薄弱的寒门官员都是默默看着李世民。 他们懂李世民的心情,但是官场上,沉默又是必需的求生技能。 “那就都散了吧。” 李世民大袖一挥,便是径直离开了朝堂。 留下了还在慷慨激昂驳斥李世民那些政策的官员们,那些在李世民的耳朵中显得极为刺耳。 他已经好久没有面临过这么多的反对了。 不知道是怎样走回寝宫的,李世民只觉得心情失落。 “二哥?你没事吧?”长孙皇后有些担忧地朝着李世民拥来。 第四百二十五章:李世民低头,楚老师万年! 长孙皇后之所以如此关心李世民,其实还有一个原因。 她已经知道了朝堂上面发生的事情,也知道长孙无忌驳回了李世民对于削弱门阀的政策。 一边是为了自己长孙家利益考虑的哥哥,一边是为了江山社稷考虑的丈夫。这一次长孙皇后选择站在李世民的身边。 其实说到底,她长孙皇后才是长孙家最大的依仗。 她这个时候选择站在家族那边,反而会引起李世民彻底的不满。 李世民微笑着摸了摸长孙皇后的头发。 “朕没事,辅机自然也有他考虑的东西,朕不能强迫他们跟随朕的脚步,但是朕也不是就解决不了了。” 李世民虽然深感无力,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就没有办法了。 其实他本想着第一步是减少俸禄,然后严查贪官,一个个拔除的,结果这第一步就没能够实现。 他有自己的计划,但是他没有能用的人,这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 这个时候他才惊悚地发现,自己身边的每个大臣,除了魏征等少部分人之外,基本上都是豪门世家出身。 这可是把李世民愁坏了。 看到李世民犯愁的样子,长孙皇后笑着提醒道。 “二哥,实在不行啊,咱们就去找楚老师,他一定会有办法的。” 长孙皇后算是给了傲娇的李世民一个台阶。 李世民沉默了一会儿。 “唉,也只能这样了,朕的能力确实有限。” 李世民心里堵得慌,现在一个门阀都让自己感觉碍手碍脚,有心无力,那就更别提什么藩镇呢。 有些政策,在他的想象中是非常完美的,但是一旦实践起来,那就几乎是难如登天。 第二天,大秦,李世民和长孙皇后,以及大唐的两个皇子都来到了皇家园林内。 他们今天是找楚源帮忙的,虽然说李世民心里还放不下他的骄傲,但他觉得既然始皇和老朱都成功了,他也许也能。 然而,他还在教室外面的时候,就已经听到了教室里面轰隆隆的声音。 里面这是在做什么? 莫不是打仗了? 李世民惊疑着走进了教室之中。 教室里,大家都坐在位置上,看着黑板上播放的画面。 画面里,黄沙飞舞,太阳炙热,在这样的荒漠之中,却有一座巨城巍然矗立在这里,犹如一颗遗落在沙漠的明珠。 城外却都是黑压压的秦军士兵,将整座城围得水泄不通,炮火不断轰击着城墙,大地一颤一颤,整个画面十分壮观。 “这是?”李世民疑惑着看着教室里的皇子们。 “这是大秦军队在进攻西域呢,这是西域边上的大月氏王朝。”有人解释道。 李世民呆滞住了,始皇的进度这么快吗? 之前在竹林里吃烧烤那天,始皇也和他说过大秦的战况,大秦攻破了北方丁零、匈奴、东胡,甚至还收服了南方的百越众族。 现在大秦的疆土板块已经超越他们的大唐了。 没想到现在始皇竟然已经将军队安排到了西域去了。 可是这样打仗,大秦的经济真的支撑得住吗?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话他是听过的。 大秦这样频繁的战争,开支是何其的巨大,而且如此长的战线,粮草问题如何解决? 李世民是上过战场的,对于这些显而易见的问题他感到疑惑不已。 “大秦如此打仗,经济可是能够吃得消?”

相关推荐: 苏醒的秘密   反派竟是我兄弟   小市民穿越记事   至尊痞神   解放军连长张海涛   重生纪事   什锦良缘   重生:人生优化面板   我真不是亮剑楚云飞   总裁越过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