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白衣暮年 > 第204章

第204章

如果是为了报你家仇,就没必要了,灭你满门的是李承化,他已经死了。” 陈思恒低下头去,一时没有吭声。 “如果你只是想习武,继续跟着你现在找的师傅就可以。” 陈思恒缓缓摇了摇头,“我知道我的仇人死了,昨天我收到了苏大人的信,他把事情都告诉我了。”顿了片刻,他才又道:“那时候楚将军告诉我,不能总等着谁来救我帮我,我只有自己站起来才行,所以为了报仇,我才开始拼命地练剑学武功。但现在我的仇人死了,我就不知道练功还有什么用了,也不知道自己以后该做些什么,我既没有家人也没有朋友,一个人孤零零的活在这世上,好像突然什么都没意思了。昨晚我想了一夜,唯一能想到的,就是楚将军说等我拿稳了剑,也许会用到我。” 秦昭看了他一会儿,忽而明白师哥为何要让自己过来了,“不能再叫楚将军了。” 陈思恒愣了愣,点点头,“哦对,要叫陛下。” “身为影卫,该叫主上。” 他眼睛顿时一亮,惊喜万分,“真的?” “怕吃苦吗?”秦昭问。 “不怕!” 秦昭点头,“宫里为影卫专设了机构,你今日把行李收拾了,明日会有人来接你。” 陈思恒兴奋应下,坚持要送秦昭出府。他目送着秦昭背影远去,满心欢喜地转身就要回去收拾东西,余光瞥见了有人打远道缓缓走来,不由停住了脚步。 行路人是个模样清秀的青年,衣衫上却沾染了许多血渍灰烬,他倒也不在意,双手捧了个小瓷坛抱在怀里,目光漫不经心地掠过沿途大好春景。 陈思恒站在原地定定地看着他走近,直到对方就要从面前走过,实在忍不住叫住了他,“你、你是不是……” 青年脚步微顿,看了过来。 这下看得不能更清楚了,陈思恒惊异万分,“你不是静姝姐姐身边的那个哥哥吗?” 青年的神情终于有了波澜,“你认得静姝?” 陈思恒点头,“认得。” 李彻困惑地端详着他,“怎么称呼?” “陈思恒。” 李彻神情一变,沉默了片刻才道:“……你能带我去见见她吗?” 人事变迁,草木依旧,当初静姝自尽的那棵古树仍在原处,亭亭如盖。李彻默默地听着陈思恒讲她是如何服了毒,还痴痴惦念着一首诗,伸手握了一?g沙土,身形微颤,半晌才哑声道:“……我来接你了。” 红颜黄土,杳无痕迹。 李彻将沙土小心收敛入了一个准备已久的素花瓷瓶里,原先捧在手里的瓷坛就被搁在了一旁,他抬头不经意对上陈思恒好奇的目光,解释道:“那是我父亲。” 他边在行囊中翻找,边道,“我听说了消息,趁朝廷清理战场的人还没到,连夜翻了几个尸堆,也只找到了头颅,火化了打算带回故土。”他低低叹了口气,“没想到父亲真会带匈奴人打进来,如今身首异处,但愿能免于黄泉下面对先祖了吧。” 李彻找出行囊里的匕首,转身塞给陈思恒,忽然撩袍在他面前跪下了。陈思恒吓了一跳,连忙退开两步,“你干什么?” 他轻轻笑了,“我父亲害你家破人亡,你不杀我报仇吗?” 陈思恒握了握匕首,却又看着他摇头,“是你父亲杀的人,跟你又没关系,他既然都死了,我为什么还要再杀你?” 李彻愕然,“那你也不恨静姝吗?” “……我不清楚,”陈思恒低声道,“我知道我家那场火跟静姝姐姐有关,不然她也不会刚好能救我出来。我很想恨她,可是在我最害怕的时候也是她陪着我。”他顿了顿,忽然释怀地笑了笑,“恨或者不恨,她也都已经不在了。何况我现在已经有保护自己的力量了,明日还要进宫学着做一个影卫,总不能一直陷在仇恨里走不出去。” 李彻定定看了他良久,“你是个好孩子。”他接过陈思恒递还的匕首,“和我一起去喝杯酒吧,算我祝你安好?” 陈思恒为难道:“可是我不会喝酒。” “那喝杯清茶也好。”李彻站起身,“走吧。” 数日之后,朝堂上诸事恢复如常。原先因处斩而空置的官职自然有新的才俊补替,官袍加身,满怀壮志,谁不渴望一整河山,换得个海晏河清的盛世无双。 开朝伊始,万事皆新。 只是有人见着一如往常的御史大夫,难免暗叹了声可惜,私语递转,终是传入了未央宫中。 于是这日朝会完毕,楚明允并不急着散去,而是突如其来地下了一纸诏令: 封御史大夫苏世誉为王爵,加九锡,赐千里地,邑三万户,位在诸侯王上,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以天子礼遇祭祀天地。 群臣寂静,面面相觑,倒也无人出声,且不论这位陛下的性情容不容得下异议,那御史大夫于朝廷的贡献有目共睹,倒也不是当不起如此恩典。 刚要附和,却见前列的御史大夫自己开口婉拒了。 楚明允耐心听完了理由,看向苏世誉,勾着唇角道:“这些你都不想要?” “是,”苏世誉温声道,“臣明白陛下心意,已经知足。” 楚明允想了片刻,“封地也不要吗?” “自然。当初为抑制诸侯已是诸般辛苦,如今赐地建国,裂土分封,有违当初之本意,日后必留祸端,还请陛下收回诏命。” 楚明允却不理他这番话,顾自道:“既然这千里之地你不肯要,”他抬手点上自己心口,低笑道,“那将此地封与你,你要不要?” 苏世誉微微一愣,众臣也跟着呆住了。 明知是大殿之上,众目睽睽,他却不禁笑了,正对上那双眼眸,应道:“臣幸甚。” 《周史本纪》有载: 周武帝建元初年,革改旧制,大赦天下。 建元二年,御史大夫领命,重修律典,再立法度。 …… 建元六年,收苏氏旁系子渊为嗣,立为储君。 …… 建元八年,发兵匈奴,匈奴退百里据守,遇雪,苦战数月。 建元九年,大捷,一路追剿,深入沙漠,久攻不克。 五月,武帝亲征,历四月,直抵王帐,匈奴单于兵败自杀。 此后百年,再无敢犯境者。 …… 嘉宜初年,薨,同棺而葬。 下葬那日的深夜,后世称为文帝的楚渊与太史令登台饮酒。 年轻的帝王极目远望,忽然道:“父亲的意思,是将他与父皇之情全然隐去,一字不可提?” 太史令应道:“是。” “那爱卿以为,若是能载录史书,当如何评之?” 太史令沉吟许久,“先帝与故御史大人,可称情深一生。” 楚渊无声地笑了,饮尽了酒。 浮生一梦去,功业千秋留,那随时日

相关推荐: 涅风剑影   无冕之王   舂去来兮文集   渣渣渣[快穿]   燕小侯爷宠妻手札(重生)   士兵突击之咸鱼连长的逆袭   恶猫靠边闪   月染卿人意   重生之修谨   丑妃冬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