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宝兴奋起来,津津有味的捧着书看。 书的开头是序言,序言中说这些故事都是古老历史中流传下来的逸闻,有真实的,也有虚假的,还有的是半真半假。 但不论是真假,故事在每个时代的评价都不一样,此书旨在通过这些故事在各个时代的不同评价来研究当时的意识形态,以及意识形态的演变过程。 满宝年纪还小,这篇序言上的字每一个都看得懂,但连起来就看不懂了。 她努力的办了大半篇,实在是看不懂,便直接往后翻,翻到故事上来看。 还是故事好看。 虽然是写渣爹的,但一开始并没有看出惨来,第一个故事是排名第十的,一个叫康熙的皇帝。 讲的是他像养蛊一样的养着他的儿子们,为了保证自己的权利,他特意让他的儿子们相争,大搞平衡。 满宝一开始没看出这个爹怎么坏来,只当故事一样看,系统就提醒她道:“你看他的这些儿子的下场,是不是都很惨?” 满宝愣了一下,问道:“他们都是王爷和皇帝,有什么惨的?” 科科就给他分析,“你看,他们是王爷,但大部分最后都被圈禁和流放了,知道是什么圈禁和流放吗?” 满宝理直气壮的道:“不知道。” 系统噎了一下,就详细给她解释了一下圈禁和流放,说到底,就是坐牢,和服刑。 满宝都惊呆了,“自己爹是皇帝,兄弟是皇帝,他们还要坐牢啊?” 科科道:“所以才说是渣爹嘛。” 满宝嘟了嘟嘴,觉得这个爹的确不怎么好,她来回看了两遍,也琢磨出了一点这个故事的含义了。 这其实就是一个想要保住自己权利的爹,为了平衡,所以故意让儿子们争来争去,最后自己圈禁了三个儿子,然后他选了一个儿子当皇帝,那个皇帝儿子又圈了几个和流放了几个,于是他的儿子们都很惨。 满宝不太喜欢这个故事,而且这个故事读得她头疼,里面有好几个人的名字她还不认得呢,于是指了问科科。 科科说了,不仅教她这个字怎么读,还顺便解释了一下这个字的意思。 满宝翻到下一个故事,然后就哭了。 这个爹比前面的那个爹坏很多,因为他竟然活活饿死了自己的女儿,就只是因为他女儿接了邻居送的一块饼。 满宝还是个善良的小孩子,她哭得稀里哗啦的,和科科怒道:“这个爹真的是太坏了,怎么还是大清官呢?” 科科:“一般来说,人类的品行具有多样性,清官和渣爹之间并不具有排他性,所以一个人是清官的同时也可以是渣爹。不过这个故事在古代就被认为是虚构的,这就涉及到人类的又一个品行了,即为了某一方的某种利益,可以编造附和自己利益的故事,你还小,等你再长大一点儿,读的书多了就懂了,人类为了利益连你们认为圣人的语言都可以曲解,这种事也就不算什么了。” 满宝一头雾水,半懂不懂,虽然知道这个故事是编造的,但故事写得太好,满宝还是决定讨厌他,那个小女孩就跟她差不多大,她就被活活饿死了,该多难受啊。 满宝哭得眼睛都红了。 庄先生下课回来,系统一扫到人到了门口,立即把满宝手里的书给没收了,所以庄先生看来就见满宝一个人正坐在台阶上哭,眼睛红通通的。 庄先生孙子也就比满宝大一点儿,平日又最喜欢她,一时心疼得不得了,快走两步上前,柔声问道:“满宝,是谁欺负你了?” 满宝抹着眼泪拽住庄先生的衣袖,仰头问道:“先生,你是好爹吗?” 庄先生愣了一下,思索片刻后道:“满宝,我孙子都比你大呢,就算论辈分,那也该是爷爷。” “呜呜呜,先生,这个世上是不是有很多坏爹,就是专门欺负小孩儿的?” 庄先生问道:“是你父亲骂你了?” 满宝摇头,“我爹对我可好了,他不是坏爹。” 庄先生就松了一口气,看了满宝一下,知道她年纪还小,便坐到她身边耐心的问,“那你怎么问这样的话?” “我看到了一个故事,说有一个清官,他家里吃的东西少,他女儿肚子饿了,邻居见了就给了她一块饼,他女儿吃了,他知道以后很生气,就把他女儿关了起来活活饿死。” 庄先生脸颊一抽,道:“哪有这样的官员?” 满宝坚持道:“就是有嘛,书上还说了,那是一个对女孩子要求很严格的时代,那个时代的什么形态就是女孩子露一下脚踝,叫外男看见了都要嫁给对方,要是不能嫁那就得自杀。” 庄先生蹙眉,即便知道跟小孩儿不能较真,但这样的书也不该满宝这样年纪的孩子看,免得教坏了性情。 但对方已经看到,庄先生只能驳斥书上的内容,“就是有,这样的官员也是沽名钓誉之辈,誉为清官,名不副实了。一块饼而已,何至于此,若真心清廉,还邻里两块就是。” “至于外男的事,那更是无稽之谈了,外男就是我之于你,学堂里的学生之于你。虽然男女有别,但也不至于严防死守到这种地步,若有,那不是个疯子,就是个魔鬼。” 庄先生道:“后者是疯癫,果然如此认为,前者是故意为之,用自己女儿的一条命换一个名声,这样的人,以后你都要有多远就躲多远。不过我从没听说过这样的故事,你从哪儿看来的?”好让他没收。 满宝立即道:“是一本书,叫《历史上十大恶父》。” “既然是历史,那就肯定是有记载的了,不知道你刚才说的那个清官是哪朝哪代的人啊?” “大明嘉靖年间的人。” 庄先生就忍不住大笑出声,摸着她的小脑袋道:“可见全是杜撰出来的人物经历了,这世上哪有什么大明朝?” 满宝眨眨眼,但还是相信科科,在心里问它道:“科科,连历史都不存在?你骗我的?” 一直沉默的系统竟然产生了愉悦的情绪,它道:“没有,宿主,你这个空间没有大明,不代表别的空间没有,现在没有,不代表以后没有,就好比我,现在这个空间,这个时代,也只有你拥有我而已,但在我发明者所处的那个时代,我并不是少见,不敢说人手一个,但只要有钱,又愿意购买,大家就都可以买一个。” 满宝似懂非懂,但还是总结了自己的理解,那就是,科科没说谎,但庄先生说的也对,于是她决定两个的都听。 她抬头看向庄先生,问道:“那先生你知不知道咱的历史上有哪个坏爹?” 庄先生问,“你怎么对这个感兴趣?要知道,子不言父过。即便父亲有不对的地方,也很少有人会把事情宣扬出来给世人知道,让父亲丢了面子,家族也丢了脸面,于自己又有什么好处呢?” 满宝一呆,庄先生干脆就借此给她说了礼,扯了一通后道:“满宝,你是个聪慧的孩子,我知道你爱读书,既然如此,那就好好学习,《千字文》你已经学完,现在该学《论语》了,等《论语》学完,老师给你讲一下《礼》。” 满宝愣愣的,系统就忍不住提醒她道:“宿主,还不快谢谢你老师?” 满宝回神,立即跪到地上,“先生,老师!” 满宝冲着庄先生就磕了一个头。 庄先生话一出口是有一瞬间的后悔的,但见她跪在地上一脸高兴的冲他叫老师,那一丝后悔就又消失了。 算了,虽然是个女徒弟,但她聪明,可爱,且聊以慰藉吧。 庄先生把孩子扶起来,道:“你回去把今天的事告诉你爹娘听。” “为什么,老师不是从不让我把这儿的事告诉爹娘吗?” 庄先生摸着她的脑袋道:“既然让你跪拜了,自然要名正言顺的好。” 庄先生摸着她的脑袋幽幽一叹,忘了要没收她书的事了。 第一次见到满宝时,她还只是个刚能扶着墙站起来的小姑娘,似乎才八九个月吧,勉强能扶着墙站稳。 小钱氏来做饭,因为是刚接这个活儿,她很珍惜,从来都是早早就来,不仅要里外里的打扫卫生,还要劈柴烧火煮饭,做菜。 所以不免疏忽这孩子,当时满宝就爬到教室的门槛那里,翻过去就抱着门口听他讲课。 一开始庄先生是有些生气的,觉得小钱氏不会做事,所以放下书抱了她就去找小钱氏。 本是想让小钱氏带好自己的孩子,却见她正拎着斧头满头大汗的劈柴。 庄先生会被白地主请来这么一个山村里来教书,家里自然不多富贵,其实,他也是这么穷过来的。 记忆中,他母亲就是这么带他的,所以庄先生犹豫了一下,没有叫小钱氏,转身又把满宝给抱了回去,就让她坐在门槛上。 好在这孩子也乖,她就坐在门槛上,不哭不闹,给东西就吃,见学生们朗朗读书,她也跟着喔喔的自己说话。 后来,她说的第一个词就是“先生”,庄先生坚持这个说法。 这孩子是真的很聪明,一岁多的小孩刚会说话,她就跟着学生们一起读“天地玄黄……” 他教的学生,最小的也有六岁了,读上十遍,记住了,转天就又给忘了,偏这孩子的小脑袋记得很清楚。 当然,她也只会嚷,并不认得字。 所以庄先生就抄了一本千字文送给她。 后来,庄先生就更喜欢她了,因为他发现,满宝不仅背书背得快,称得上是过耳不忘,字也认得快。 对着过上几遍,她就能记住那个字了。 这样聪慧,可爱,又善良的孩子,怎么就不是男孩呢? 庄先生不止一次的惋惜。 然后他会忍不住教她,教她认字,教她道理,还特意找了一些书练字,然后把稿子送给她,让她收藏。 收她为徒的话虽是突然出口的,但这心思却不是一天两天了,只是因为她是个女孩,所以犹豫而已。 其实他也不过是个被府学退学的书生而已,学识到底有限,又何必太过介意那些虚名呢? 难道真要像她口中的坏爹一样沽名钓誉吗? 庄先生更加用力的揉了揉满宝的脑袋,下定决心道:“你现在就去找你大嫂吧,让你父母选个好日子带你上门来。” 满宝稀里糊涂的走了。 ※※※※※※※※※※※※※※※※※※※※ 作家的话 这一章应书友们的建议修改了一下,所以大家不要因为有些改变就误会啊 ☆.第九章 同意 满宝迈着小短腿跑去找她大嫂,科科全程看着,一言不发。 周大嫂显然吓了一跳,反复问了满宝当时庄先生的话,确定后略一思索就把东西往灶台上一放,道:“走,大嫂先带你回家,一会儿再来收拾。” 满宝的记忆特别好,又是刚发生过的事,她当然说得清清楚楚,但老周头还是问了三遍,然后就蹲在门槛上,从腰间的口袋里掏出生烟丝来,塞进烟杆里没说话。 大家也都没说话,钱氏对小钱氏道:“你先干活儿去吧,这事不小,得等老大他们回来才能决定。” 小钱氏应了一声,去学堂里继续干活儿。 钱氏看了老周头一眼,牵起满宝的小手进屋,低头看她。 见她圆圆的脸上满是茫然,就知道她估计还不懂其中的含义。 想了想,钱氏问道:“满宝,你想读书吗?” 满宝道:“我一直在读书呀,我已经学会《千字文》了,庄先生说可以教我《论语》了,我还能数到一百了呢。” 钱氏摸了摸她的小脑袋,“你喜欢读书吗?” 满宝这下点头了,高兴的道:“喜欢,读书可有趣了,我心情好的时候读《千字文》就跟唱歌似的,心情更好了;我不高兴了,也读《千字文》,然后读着读着我就高兴了。” 钱氏目光有些空泛,也不知想到了什么,半响才道:“真是太可惜了……” 满宝就爬上床,依偎着母亲坐着,仰着小脑袋问,“娘,可惜啥?” “可惜你不是个男孩儿。” 满宝就嘟嘴道:“我才不要做男孩儿呢,男孩儿都脏,还臭,也没有女孩儿漂亮。” 钱氏忍不住一笑,“是啊,我们满宝又干净又香……” 可男孩儿却可以传宗接代。 钱氏自认为心肠够硬了,此时却忍不住簌簌落泪。 满宝看着心疼得不得了,连忙给她擦眼泪,自己眼睛也忍不住红了,带着哭腔问,“娘,你怎么哭了,你是不是不喜欢我去读书?那,那我以后少去一点。” 钱氏忍不住笑出声,一边抹眼泪,一边拧着她的鼻子道:“真是个小滑头,跟你爹一样,就会说好听的话哄人。” 满宝张大了嘴巴,实在难以想象她爹原来是那样的爹。 钱氏也只伤心了一下,就抱着她道:“你既然能读书,那就读,读书好处多着呢,你虽然是个女孩,但读书了也比别人本事,以后不会被人骗,被人害,可以把自己的日子过得更好。” 钱氏虽然大字不识,甚至是个没出过县城的村妇,却自有自己的一番见识,她低声道:“你看那些男人,识字的就比不识字的日子过得好,懂数的就比不懂事的机灵,女孩子们也一样的。” 满宝狠狠地点头,“先生说读书能明理,白二那个傻蛋,他说他不考科举,以后就继承他爹的地收租子过活儿,先生就说他了。说明理的人不管走到哪儿都会不心虚,行事不错,可以……” 后面的话有点难,满宝顿了一下,还是科科提醒了,她才能接下去,“可以立于不败之地,心不败,人不败。” 满宝虽然不是很理解这番话,但她觉得当时的庄先生好高大好高大,听得她脸都红了,恨不得绕着村口那条河跑上三遍,大吼一顿,所以她记住了。 她目光亮晶晶的看着母亲道:“娘,我要读书,还要明理!” 钱氏看着她认真的小脸,差一点点就要应下她了,但想到如今家里的困境,钱氏还是把所有的话都压在了心底,还是听听当家的意见吧。 周大郎他们在晚食的时辰回来,此时太阳刚要准备西下,但大家已经饿得不行了,毕竟早食只有粥。 大家简单的洗了一下手就坐到饭桌上,老周头也不急着说正事,等大家都吃完了,这才坐到院子里,把老大老二和老三给叫到跟前说话。 小钱氏往外看了一眼,眉头微微一皱,揪着抹布没说话,周二嫂冯氏也往院子里看了一眼,忍不住小声道:“公爹不会真想让小姑去读书吧?” 何氏皱眉道:“不会吧,那得花多少钱呀,大嫂,婆婆不会也答应了吧?” 小钱氏揪着抹布,她心里也不是很想让小姑去上学,但中午是她把小姑带回家的。 其实中午她听到这个消息时,第一感觉是高兴,小姑能被庄先生收做徒弟,将来得多出息呀。 但再回到学堂的时候她就想到了,读书是要花钱的。 就算庄先生是私下收徒,不收小姑的束脩,但拜师礼不能少,逢年过节也得走礼,这些都算小头,那读书了得买书吧,笔墨纸砚哪一样不得花钱? 其实庄先生的学堂束脩收得并不是很高,因为大头是白地主出的,但在周四郎赌输钱前,周家也没能送任何一个孙子去学堂读书,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们家底还太薄,供不起一个读书人。 这在之前供不起,现在更供不起了。 而且他们家还有婆婆一个药罐子,每个月都要喝药,负担更重了。 这些思量把小钱氏一开始的喜悦冲得一干二净,现在只剩下担忧了。 当然,小钱氏能想到的,周家其他男人当然想得更周全,尤其是一家之主老周头,他本来是不太想让满宝去读书的,但下午妻子和满宝在屋里说的话让他一再犹豫。 等到吃晚饭时,他看着满宝两只小手捧着一个大碗,几乎把小脑袋埋到碗里去,一碗稀薄的白粥也吃得津津有味。 再一看他旁边三个刚放下碗筷就要收拾桌子,洗碗,打扫卫生的儿媳,老周头心底的天平就慢慢偏向了另一边。 他的满宝身子弱,长得又白又胖,还可爱,在家里有父兄宠着,可十年以后,十五年以后呢? 那时候她也要嫁给一个像她哥哥们一样的农夫,成为她嫂子们一样的农妇吗? 老周头猛的抽了两口烟,呛了一下才把烟枪拿出来磕了磕,他道:“事儿你们也都知道了,说说吧,你们有什么想法?” 周二郎和周三郎对视一眼,低下头去道:“我们听爹和大哥的。” 老周头瞥了他们俩一眼,看向周大郎,“大郎,你说。” 周大郎咬咬牙,道:“既然庄先生愿意收她,那咱就供,等她长大,要是能嫁到镇上去,也就不用跟我们一样地里讨食了。” “对!”老周头一拍大腿,“我就是这么想的,这世上能有多少闺女识字呀,还会算数,你们都算一算,家里几个孩子里,谁有满宝聪明?家里的鸡蛋大头怎么算都算不清,满宝数一遍就能数出来。我们满宝长得又好,长大以后肯定更好看,别说镇上,可能县里都嫁得。” 周二郎纠结道:“话是这么说,可这读书得花不少钱吧,她还是个闺女,不能去考试做官……” 周二郎在老爹的注视下声音渐低,只能捅了捅老三。 周三郎道:“我听爹和大哥的。” 周大郎 amp;周二郎:“……” 老周头就忍不住又抽了一口烟,道:“庄先生是肯定不会收满宝的束脩的,我们也就给个拜师礼什么的。” 周二郎就道:“那书和笔墨纸砚得买吧,不能庄先生收了满宝做徒弟,这些东西还得庄先生出,爹,这些东西还不知道要多少钱呢。” 家里没人读过书,他们不知道具体的价钱,但书啊,笔啊,墨啊,纸啊的一听就很贵。 而这也恰恰是老周头最犹豫的原因之一,他沉着脑袋抽烟,一言不发。 周大郎手上青筋暴突,咬咬牙道:“爹,满宝是个好孩子,庄先生也知道我们家的情况,我去求他,他们现在要学哪本书,我们就买一本就行。满宝现在还小,且还不用纸墨练字,等以后她再长大一点,家里应该也存下一点钱了。” 老周头见长子开口了,长呼一口气,点头道:“行,就这么办,你后天和我带满宝去拜师,然后和庄先生商量商量。” 周二郎嘴巴张了张,到底没说出别的话来,但心里却忧虑不已。 老四十六了,本来就要说亲了,原计划是给他娶个媳妇过年,开春能一块儿下地。 但他赌钱,把家里的钱都祸祸完了,他名声也坏了,估计三年内是娶不着媳妇了。 但老四可以晚几年结婚,那是他该的,可老五呢? 老五可也十四了,再过两年就得说亲,这成亲的花销可不少,更何况他们娘还得吃药。 家里六兄弟,没成家的那三个不算,已经成家的三个,老大虽然稳重,却不够聪明,老三更是个顶老实的人。 也就老二机灵一点,又因为常到集市上卖些东西,所思所想要比老大还多一点。 本来赌钱的事儿一出,他就在心里算计好了,过个三两年,家里怎么也能存下三四吊钱,到时候再借一点给老五说个亲事。 老五完了轮到老四和老六,这三个小的说完亲,家里至少得再赤贫十年,然后大头也得开始说亲了。 他原计划着家里还是一块儿干的好,父母在,兄弟力一块儿使,挣钱其实比自家要快一点的。 虽然弟弟和侄子,还有他儿子会接茬成亲,他可能一辈子都见不着余钱,但至少吃穿不会太缺。 可如果这个计划里再加上满宝读书,那家里就真是一点余钱也没有了。 周二郎挠了挠脑袋,最后头疼的表示,算了,反正家是爹妈当的,要烦心也是他们,他现在只要乖乖听话,管好自个的小家就行。 ☆.第十章 赶集哟 老周头决定让闺女拜庄先生做老师了,当然要好好的准备。于是第二天连老大都不出去上工了。 老周头直接让他去和村长借了一辆推车,从库房里搬出来两袋粮食。 全家站在各自的门口看着,老周头似乎看不到儿媳们眼里的焦虑,指使老大和老三把粮食捆好,然后交代周二郎,“去了集上,先把粮食换成钱,给你娘买三天的药回来,再买一条肉,要五花肉,如果能买到腊肉就更好了。” 老周头想了想又道:“看看集市上有没有人卖好一点的棉布,如果有,买回来,给庄先生做一套衣裳,对了,还有鞋袜的面料也别忘了买,买好一点的。” 周二郎一一记下。 小钱氏她们听着要买的东西,心一抽一抽的,这可是两袋粮食呢。 老周头比她们还心疼,但听着外面飘进来的欢笑声,他可以忽视了这种心疼,见交代的都交代完了,老周头就挥挥手,让大家该干嘛干嘛去。 满宝一大早就醒了,然后拖着五郎六郎一块儿去摘野花。 等家里准备好,他们也准备好了,他们拿着周二郎编的篮子装满了野草和野花,高高兴兴地跟在大人们身后走。 跟着一起去的冯氏看着他们篮子里的东西,忍不住道:“你们带着这些东西去干啥?” 大丫道:“小姑说要拿去卖。” 冯氏微微瞪大眼,“这种东西漫山遍野都是,谁买啊?” 满宝此时正被周五郎背着,闻言大声道:“二嫂,我就会买,好看的东西我都愿意买。” 这可真是败家子。 冯氏忍不住问,“小姑你有钱吗?” 满宝诚实的摇头,“现在没有,但以后会有的。” 她对自己特别有信心,连科科都说她很聪明呢,那她肯定是很厉害的,挣钱当然也不会有问题。 冯氏也不阻止他们,只把这当做是小孩子们的游戏,反正东西是他们自己拿着的。 等到了集市上,大家便开始找位置摆摊。 周二郎做了不少篮子,簸箕等来卖,他熟门熟路的占了一块儿地,把东西放下后让妻子售卖,又叮嘱周五郎和周六郎,“你们把满宝和大头他们看紧了,别乱跑。” 周五郎还没说话,满宝先拍着胸脯表示,“二哥你放心吧,我一定看好侄子们,我们哪儿也不去。” 周二郎一笑,伸手摸了摸她的脑袋。 然后他就推着手推车和周大郎去卖粮食。 这个集市是五日一集,都是附近几个村子聚在一起,在这个还比较大的大梨村里聚成集市。 因为这里有座山,山上有座道观,观里有几个道士,每年的正月十九,这里都有一场特别盛大的庙会,就连县城里的一些人都会千里迢迢的来参加。 那是大庙会,其余小庙会则是逢重大节气而设立,这些传统好多年了。 据满宝在村口听老人们说,从他们还是孩子时就有这些习俗。 为此,科科还特别惋惜,说它是专门收集生物的科普系统,他们百科馆里还有一个是专门收集这种民俗的系统,就这个庙会的形成就不知能衍生出多少子任务出来,一定能挣很多积分。 当时满宝觉得科科有点伤心,于是甜嘴的话不要钱的往外丢,“可是我就喜欢科科,我不喜欢别的系统。” 总之,这就是一个村民和村民们互通有无的大集市。 那么问题来了,大家都是以钱易物吗? 当然不是! 满宝见二嫂把篮子,簸箕等摆好了,他们也立即把自己装满野草野花的篮子放下,和冯氏的商品形成一排,然后蹲在后面撑着小脸望着来往的人。 周二郎在集市上经营多年,名声早就打出去了,所以东西刚摆下没多久就有一个老太太背着背篓上来,翻检簸箕问,“能用鸡蛋换吗?” 冯氏略一思索就答应了,道:“现在鸡蛋还是两文钱三个吧?” 老太太应是。 冯氏就开始计算她到底要给她多少个鸡蛋,“那你给我……” 她算了算,又觉得自己算得不对,额头有些冒汗,以前这些事都是她相公做的,她卖东西从来都是算钱的。 冯氏抹了抹汗,满宝见她嫂子被难住,就连忙蹦上去,“二嫂,二嫂,我会,咱家的簸箕还是十五文一个吗?” 冯氏知道小姑聪明,而且也会算数了,平时最爱跟她相公玩一文钱加两文钱等于多少文的游戏,所以连连点头道:“是啊,咱家的价钱从来不变的。” 满宝就好奇的看老太太,“您的鸡蛋在哪儿呢?” 老太太自己也不会算数,但她在出门前,家人就给她算好了要费的鸡蛋,但她还是有些希望周家人能算错的。 刚才她就是见着周二郎不在才赶紧上来的。 她把背篓放下,掀开让满宝看她的鸡蛋,“都是家里鸡下的,可好了。” 满宝就道:“我来数数吧。” 老太太不太高兴,“你还没告诉我要多少个鸡蛋呢。” 满宝瞪着眼睛问,“我没数过,我怎么知道要多少个鸡蛋?我得数数。” 这话一听就知道是个不会的,老太太就乐了,也不阻止,笑道:“那你可得小心点儿,别把鸡蛋给磕坏了。” 满宝保证道:“放心吧,磕坏了算我的。” 她把鸡蛋从里头拿出来,三个一堆,三个一堆,堆了有八堆这样,老太太数了数鸡蛋数,心头一跳,就要把鸡蛋收回去。 满宝已经拍着小手乐道:“数出来了,数出来了,二嫂你看,这是两文,这是两文,两文,两文……一共是十六文。” 对面的摊主看了全程,乐道:“这小姑娘可真聪明。” 冯氏与有荣焉,“这是我小姑子,我们家她最聪明了。” 周五郎和周六郎也很自豪,挺了胸膛道:“我妹妹!” 老太太看了眼这俩大壮小子,到嘴边的话就咽了下去,转而道:“你们家的簸箕是十五文,可多要了我一文钱,我把这堆收起来好了。” 满宝觉得有理,就主动从一堆鸡蛋里拿了两个最小的给她,道:“十五文,应该还给你一个半鸡蛋,但半个鸡蛋不能分,所以我们亏一点,这两个您拿回去吧。” 老太太噎住。 冯氏也看到了老太太的动作,笑眯眯的应了一声,手脚快速的把鸡蛋收到他们家的篮子里,笑着让老太太选自己合意的簸箕,还道:“鸡蛋我们就不挑大小了,就这么换吧。” 虽然自己没吃亏,但老太太还是有点不太开心,看着满宝道:“这孩子白白胖胖的,倒不像咱村户出身。” 冯氏笑道:“家里小姑最小,公婆心疼,她哥哥们也疼她,所以就精心养着了,不是我夸口,这十里八村可没有比我们家小姑长得更好的姑娘了。” 大家定睛一看,还真是。 这孩子不仅五官长得可爱,关键还又白又胖,小脸蛋圆嘟嘟,红扑扑的,一看就是个有福的人。 老太太心里那点介怀也消了,笑眯眯的点头道:“是长得好看。” 满宝被夸,立时高兴起来,然后热情的和老太太介绍自己的商品,“大娘,你也看看我的东西吧,看看我的花,长得可好看了,拿回去摆在窗台,看着心情就好。” 老太太被叫做大娘,直觉年轻了不少,乐道:“送给我的啊?你瞧你还那么客气。” 伸手就要拿。 满宝双眼亮晶晶的道:“不是送的,一文钱一把,一点儿也不贵。” 老太太的手咻的一声就收了回去,瞪大眼睛问,“啥,这野花还要钱啊,那山上不全都是吗?” “是啊,”满宝理直气壮的道:“可我摘下来了呀。” 冯氏连忙道:“大娘您别介意,这是孩子们闹着玩儿呢,他们在家里就嚷着也要做生意,所以就带他们出来见识见识。” 老太太这才好受点儿,但也没再伸手去拿那花儿,生怕满宝找她要钱。 于是选了一个簸箕就连忙离开了。 满宝一脸留恋的看着她离开,和小伙伴们叹气道:“怎么就不买呢,咱的花那么好看呢。” 小伙伴们:……我们早就预料到了,所以一点儿也不遗憾。 小伙伴们兴致勃勃的看着街上来来往往的人,能来集市他们就很开心了。 陆陆续续有人来买篮子和簸箕,满宝每次都帮着二嫂算账,算完就推荐自己的花花草草,每个大人最初都高兴的伸手要接,知道要钱后又立即缩手。 眼看着集日过半,大哥和二哥没回来不说,他们的花花草草的一株都卖不出去,花还有些恹了。 满宝看着忧心的一叹,见二嫂面前的簸箕已经不剩下多少,倒是篮子还剩下挺多,就把她的花花草草给布置到篮子里。 冯氏看着心惊胆跳的,“小姑,你不会要求客人们买篮子就得买你的花花草草吧?” 只是单纯的觉得卖不出去,花花草草留下浪费,打算把它们送人的满宝眼睛一亮,“呀,二嫂你真聪明,我怎么没想到这个办法?” 冯氏想把自个的嘴给缝起来。 ☆.第十一章 积分到账 一旁的大丫二丫看得直乐,冯氏瞪了她们一眼,立即劝满宝,“小姑,咱家的篮子本来就不好卖,你再搭着花草卖,那就更卖不出去了,这些花花草草山上到处都是,咱庄户人家谁缺这个?” “可我看他们明明就喜欢得很,刚才我要递给他们,他们都接了。”满宝觉得他们就是抠,不舍得花钱而已。 “白给的东西当然要,但要钱就不值得了。” 满宝想了想,很有自己的想法,“不对,花花草草要是长得不好看,白给人也不会要,所以我们得找一些不抠的人,让他们看见我们漂亮的花花草草了,肯定买。” 冯氏就道:“但集市上的人都抠。” 满宝垮下肩膀,“好吧,那我们今天就不卖了,白送吧,等我们找到不抠的人再拿去卖。” 冯氏满意了,由着他们拿那些花花草草布置他们带来的篮子。 大丫和二丫立即上手帮忙。 别说,篮子经这样一布置的确好看很多,而且一字排开特别显眼,一下就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就是家里不缺篮子的都停下脚步多看了两眼,碰上家里正好需要篮子的,则直接上来问价了。 集市上的东西价格几年如一日,很少有涨价的,所以他们家的篮子和别人家的一个价儿,周二郎的手艺也不差,客人们挑了挑,挑了一个合心意的就或付钱,或以物易物的拿走。 集市上能够拿来交换的物品通常就是鸡蛋,布匹和粮食了。 而布贵得很,他们每年还得上交一定的布做赋,大多数还是拿家里的鸡蛋和粮食来换。 当然也有用钱的,就是少。 一趟下来,冯氏收了不少的粮食和鸡蛋,都分类放好在篮子里和背篓里。 眼见着日头越来越大,冯氏就忧心的冲街尾看了一眼,丈夫和大伯还没回来。 见几个孩子都有些恹了,就知道他们都饿了,便从背篓里摸出两张饼,撕开来分给他们,“喏,就着水吃一点儿,等你们大伯和爹回来就能回家了。” 周五郎和周六郎也从嫂子那里接过小半张饼,分开来啃了啃,半蹲着叹息道:“一定是不好卖,秋收刚过,谁家也不缺粮食啊。” “呸呸呸,童言无忌,大风吹去,相公他们一定顺顺利利的,”冯氏道:“五叔,你可得多说点吉利话啊。” “吉利话还不好说吗?我每天都在梦里和财神爷许愿,希望我们家大富大贵,可也没见它灵验啊。” 满宝很感兴趣,就在心里问系统,“科科,财神爷是不是在天上?你能见到它吗?” 系统:“……不能,而且这个世上应该没有财神爷。” “怎么会没有呢,我们每年都拜他的,还有灶王爷,土地爷……” 系统:“未来的人坚定无神论,所以认为世界上没有神仙。” 这和满宝从小听的故事正好相反,她愣了好一会儿,然后很快就想通,激动的道:“一定是因为你们那个世界没有神仙,他们都跑到我们的世界来啦。” 系统:“你能这么想也不错。” 满宝道:“那神仙能比你厉害吗?也可以咻的一下把东西变没,咻的一下又把东西变出来,然后还能咻咻的完成我的心愿吗?” “我完成宿主的心愿,都是在宿主完成了我布置的任务的前提下,所以这世上没有不劳而获的赠予。” 满宝若有所思的点头,“你和神仙也一样,我想神仙肯定也是这样想的。可是神仙又不会和我说话,我怎么知道它的任务是什么呢?” 系统不说话了。 满宝却自己思索起来,由己度仙,满宝很快有了思绪,在心里大叫一声“我知道啦!” 然后就拉着周五郎道:“你那样不行,就晚上睡觉的时候许愿,可见你心不诚,你得帮财神爷做事,它才能满足你的愿望。” 周五郎问,“我帮他做什么事?” “比如给他打扫卫生,帮他端茶送饭,”满宝有理有据的道:“我对庄先生就是这么干的,我给先生打扫卫生,先生就教我认字,我给先生端茶送饭,先生就把写完的纸送给我,你也得这么对财神爷。” 周五郎哈哈大笑,就问满宝:“那财神爷在哪儿呀?” 小伙伴们一起抬头看着蓝蓝的天空,一起发出惋惜的慨叹,“他在天上呢。” 冯氏面无表情的听着他们的童言童语,全心全意的整理换来的东西,但附近的一块儿摆摊的村民却欣羡不已,和她夸道:“大嫂,你家的孩子可真聪明。” 他们家的孩子就不会想这些事情,说这些话,每天除了玩泥巴就是想着上山找野果子吃。 冯氏就对他们笑道:“小孩子,一天一出,都习惯了,谁也不知道他们小脑瓜子里在想什么。” 大家就乐呵呵的笑,“也是,我们家的孩子三岁以前说的话我们都听不懂。” 冯氏没吃饼,特意给周大郎和周二郎留起一张,见满宝抱着一小块饼啃得津津有味,但老半天也啃不下一块来,就知道她是不习惯。 毕竟没出过远门,在家都是吃的热的。 想了想,冯氏让周五郎看着摊位,她摸出两个鸡蛋来,打算去村子里找户人家把鸡蛋煮熟了给小姑子吃。 满宝见她一走,立即从怀里,其实是从科科那里拿出一个手绢抱着的东西。 打开手绢,里面是油纸包着的糖果,这一次刺泡给的奖励比较多,因为在未来,这东西已经灭绝,百科馆中有它的记录,也有照片,却没有实录。 满宝不仅实录了它的果实,还实录了一株幼苗,所以百科馆第一次大方的拨给她五十个积分。 科科扣掉她的历史欠债,其实就是以前科科拿自己积蓄给她换糖果引诱她去挖草录入的积分,一共十八个。 最后满宝还剩下三十二个,这是满宝历史上得到的最多的积分,以前录入花花草草的,好几种才能凑到一个积分。 还是科科和百科馆争取来的,因为之前她录入的植物都是百科馆中已经存在实录,且在未来还存在的。 那一个积分是鼓励积分。 不过满宝觉得鼓励这个辞还是挺好听的,一直以此为傲,每次一拿到积分就换成糖果,从没想过要还科科的债。 这种小孩子吃的糖是最便宜的,一个积分能换一大包,一大包里面大概有一百颗,科科说过,是按斤称的,批发价格,特别便宜。 各种颜色的都有。 满宝一开始特别喜欢颜色绚烂的,但科科为了她的安全着想,帮她购买的都是偏黄和偏红的糖果,和现在的糖颜色差不多。 至于那种颜色特别绚烂的,科科曾为她单独买过一包,留在系统里慢慢吃。 其他的糖果大多被她分出去了,因为她是一个大方的好孩子。 满宝有了糖从不私藏,时不时的会给哥哥们和侄子侄女们嘴里塞一颗。 作为和满宝关系最好的大丫二丫和三丫,她们吃的糖最多。 加上老周头和钱氏以及几个嫂嫂也总能得到她化的糖水,所以她的糖果消化得特别快。 昨天晚上积分一到账,她就买了一包糖,然后在系统里剥了好多颗,还从自己的小宝箱里翻出每次二哥给她买糖带回来的油纸包好,今天还拿自己的小手绢又包了一层。 见二嫂走了,满宝就悄咪咪的拿出糖果,小声和小伙伴们商量,“我们把这些糖卖了吧?” 周五郎他们看到这些糖,忍不住口水流了一下,问道:“满宝,我记得上次二哥来赶集买的糖都被我们吃光了,你这是从哪儿得来的?” 满宝刚把科科和神仙联系在一起,因此特别神秘,特别骄傲的道:“神仙给的。” 小伙伴们全都不相信,因为之前她明明说是一个叫科科的朋友给的,再往前,她说过是他们的子孙后代给的,还说过是一个叫系统的人送的。 所以对妹妹(小姑)的话,大家是完全的不相信啊。 虽然不相信,但还是要例行问一句,然后就开始盯着糖果道:“这么多可能不太好卖,我们要不要先吃一点?” “是啊,不好卖,”大头也鼓动满宝,“还是先吃一点吧,少了更好卖。” 满宝又不傻,包住糖道:“不行,现在家里困难了,我们要学会吃苦,所以暂时没糖吃了。” 大家沮丧的低下头。 满宝就安慰他们,“等我们家有钱了就好啦,到时候我的糖就不卖了,全给你们吃,现在还得买药给娘呢。” 不错,满宝之所以那么急着想卖糖果,就是想给她娘买药,昨天,钱氏的药就断了,昨天晚上难受的喘了半个晚上的气,满宝一开始睡得死死地,后来她爹起床给她娘倒水抚背,她就醒了,这才溜进空间里剥糖纸的。 她觉得,现在什么事情都比不上给她娘买药重要。 大家还是挺孝顺的,闻言立即同意了,并表示一定会努力把糖果卖出去。 于是大家开始散给寻找合适的买家,对方得带着孩子,穿着还得好一点儿才行。 ☆.第十二章 卖糖 周五郎和周六郎年纪大了,很有些不好意思,但大头胆子很大,看到觉得会买糖的小孩就上去拦住,问道:“你要买糖吗?” 满宝立即就捧着油纸上去,打开给他看,特别骄傲的道:“我们的糖特别好吃,你买吗?” 小孩儿咽了咽口水,看向父母。 人家父母可不傻,问道:“这糖看着和平时咱买的糖不一样啊,是糖吗?” “当然是啦,我都吃过了。”满宝挺着胸膛道:“可好吃了,比集市上卖的好吃。” 这一对父母有些乐,道:“你吃过了,但我们没吃过啊,怎么知道你有没有撒谎?” 满宝一愣,一想也是,于是拿出一颗糖就大方的伸出去,“那你们吃一下试试?” 孩子伸手就要接,他父母却立即拉住他的手,问道:“你们不会是趁机想要我们买吧?” “当然不是啦,”满宝正义的道:“我才不会做这种坏事呢,你们吃一下,要不是真的,不要钱。” 周五郎就觉得满宝特别傻,忍不住了,冲了上去,一把将糖接过用手碾碎,然后给他们捡了小小的一片,“喏,你们试试看。” 周五郎想了想,觉得不能只给父母吃,便也捡了一小片给那个孩子吃。 大家也不介意糖是他的手碾出来的,尝了一下,眼睛微亮。 这糖比集市上的糖可甜太多了。 孩子的母亲立即问,“这糖怎么卖?” 满宝早和系统商量过了,因此胸有成足的报价,“一文钱五颗。” 孩子的母亲目光微闪,道:“太贵了,我们买不起啊,能不能便宜点儿?” 满宝有些失望,看他们穿得这么好,还以为比较有钱呢。 她摇了摇头道:“那算了,我们再找其他人好啦。” 说罢拉着大头跑去寻找下一个顾客,留下这对惊呆了的父母,他们是在讲价啊,不是说就不买,这种假装要走,等待挽留的戏码不应该是他们来做吗? 周五郎和周六郎见了,在心底赞了一声妹妹有骨气,他们是吃过这糖的,觉得这糖远不止这点钱。 要知道集市里卖的糖也是这个价呢。 满宝走得干脆,这下换顾客不甘心了,连忙追上去拦住小孩儿,问道:“就不能再便宜点了吗?” 这个价格是科科帮着满宝分析后定下的,其实一开始定的价格是一文钱三颗,因为科科认为他们的糖含糖量要远高于现在的糖。 价值高,当然价钱也要高了。 但满宝听科科说,现在集市上卖的糖就是一文钱五颗,她觉得如果她的比较贵,肯定卖不出去,反正她有了积分,又不缺糖,所以很大方的表示和集市上一样的定价就行。 所以,满宝心里是有数的,她知道这是最低的价格,她是一个很讲原则的孩子,是不可能降价的。 而她也不会认为这对父母是在讲价,只是单纯的觉得他们是买不起,所以她惋惜的看了小男孩一眼,摇头拒绝。 这一眼把孩子看得可伤心,可伤心了,他立即大哭出声,抱住母亲的腿就大叫,“我要买糖,我要买糖。” 这对父母觉得这孩子有些不识好歹,降一下价怎么了? 见他们脸色不好,周五郎和周六郎便上前一步,齐齐站在满宝的身后。 这对父母一滞,强笑道:“算了,你有多少我们都要了。” 满宝瞪眼,这么有钱吗? 她立即打开自己的油纸,高兴的道:“一共二十颗,四文钱。” 这对夫妻微微皱眉,“刚才你们不是捏碎一颗了吗?” 周五郎立即把手心里的糖往前一伸,“我们没吃过。” 夫妻俩,“那我们也不要了,你们少要一文钱吧,我们买了这么多呢。” 周五郎气得够呛,满宝却又不知道从哪里拿出一颗糖来放到油纸上,高兴看着这对夫妻道:“喏,这样不就好了吗,你们可以数一下。” 这对夫妻:…… 他们数了数,临了又问道:“可以用别的东西换吗?” 满宝小朋友总算感受到了他们的不友好,把油纸一掩,拒绝道:“不可以。” 周五郎觉得是可以的,所以捅捅满宝的后背,满宝扭了扭,还回身瞪了他一眼道:“药铺买药要用钱,不能用鸡蛋,也不能用粮食。” 这对夫妻这才知道他们是要买药,想了想,还是没再讲价,数出四文钱给他们。 满宝手里从不少钱,过年时爹娘哥哥们给的红包,侄子侄女们全被上缴,就她能自己拿。 但真正自己挣钱还是第一遭,所以她仔细的看了看这四文钱,发现和以前的并没有什么不同后就仔细的收在手绢里,紧紧地攥住。 周五郎等他们走了才对满宝道:“太便宜了,我们的可是好糖。” “集市上就是这么卖的。”满宝坚持。 “米还分下等,中等和上等呢,不一样的米价格也不一样,我们的糖得是上等,所以得贵一点。”周五郎道:“他们要是不信我们的糖好,我们就像这次一样捏碎了给他们尝一点点。” 满宝仔细的思考起来,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又问了科科一声,见他也赞同,就点头道:“好吧,那下次我们再这么干。” 挣了钱,于是大家都把目光落在了周五郎手里的碎糖上,大家都不约而同的咽了一下口水。 用糖挣了钱,满宝终于感受到了糖果的美好,于是也觉得好吃了。她一一分给了大家,每人都能得到一小块,最后剩下一点她就放进了嘴里。 只有很小很小的一块,刚触及舌尖就染开一丝甜蜜,然后糖融化,她咽了一下就没了。 满宝眨眨眼,觉得这一点糖比以前她吃的任何糖都好吃。 她觉得很奇怪,还问科科,“以前从没觉得这糖好吃呀,科科,你是不是换了品种?” 系统道:“没有,一样的品种,一样的厂家,不一样是因为宿主终于感受到糖的难得和好处了吧?” 满宝不是听得很明白,但她有自己的理解,“是不是糖要卖过才更好吃?太好了,以后我都要把糖卖出去,然后留下一颗吃,这样就好吃啦。” 系统沉默,没有阻止她。 卖吧,要卖就得买,把积分全花光了就该去挣积分了吧? ※※※※※※※※※※※※※※※※※※※※ 作家的话 编编说:听说最近有人在骂我,所以你加更吧。,加五天 我:谁说的,没有的事。 然而编编一意孤行,所以晚上八点还有一更。 另外,雨竹感觉年纪大了,最近在养生,以后要早睡,隔壁的修仙也会争取在下午六点左右统一更新,有加更时再另行通知 ☆.第十三章 钱不够 冯氏端了一碗煮鸡蛋过来时,一群孩子早把糖吃完啦,正围着满宝看她的四文钱呢。 冯氏看到钱还愣了一下,问道:“小姑,你们哪来的钱?” 满宝骄傲的仰头,“我们自己挣的,卖糖挣的。” 冯氏还以为是以前丈夫给满宝买的糖块,无奈的道:“你怎么不吃,反而卖了,那是给你养身体用的。” 周二郎每次来集市,回去都会买一文钱的糖,只拿出一颗来给孩子们化成糖水分着喝,剩下的四颗都会是满宝的。 倒不是他们特别宠满宝,然后不疼孩子们。 而是满宝幼时大夫说过的一句话,“这孩子脾胃虚弱,气短乏力,多吃点鸡蛋和蜂蜜吧。” 当时家里境况并不太好,满宝才几个月大,苦药汁吃不进去,只能灌鸡蛋水和蜂蜜水。 那蜂蜜还是老周头求了附近好几个村才花大钱买到的,那东西难找,还难得,特别的贵。 后来大夫才说,“没有蜂蜜,麦芽糖也可以,都是归肺经,健脾胃的。” 可以说,满宝能长这么大,还长得这么白胖,家里的鸡蛋和糖功劳特别大。 也因为满宝这两年日渐健康,周家人才觉得大夫的话真是太对了,别的好东西他们不能给满宝,但鸡蛋是自家养的鸡下的,买糖的钱还是有的。 三天一集,每次赶集她都能得到四颗糖,所以在满宝的心里,她真的不缺糖,以至于科科和她第一次正式认识,用糖来收买她时,她不是很买账。 后来吃了科科给的糖,她还嫌弃太甜呢,最后和以往一样分了一点给侄子侄女们吃。 见他们高兴得眼睛都眯起来了,满宝这才和突然出现的科科成为好朋友。 满宝她不缺糖,因为除了家里给买的,还有科科时不时的给她奖励,但冯氏不知道啊。 她瞪了一眼不知道规劝的周五郎和周六郎,就把碗递给满宝,“饿了吧,二嫂给你煮了鸡蛋,你快吃吧。” 满宝捧着碗先请冯氏,“二嫂,你也吃一口吧,刚才你就没吃饼。” 冯氏笑着推回去道:“我还不饿,等你大哥二哥回来了我再和他们一块儿吃。” 满宝没怀疑,因为她也喜欢和家里人一起吃饭,咦,她刚才怎么没等大哥二哥就吃饼了? 好像有点对不起他们。 满宝一边想,一边把鸡蛋让向大头他们。 大家连连摇头,给糖他们吃,鸡蛋他们却是不吃的,虽然很想吃,但他们知道这鸡蛋对小姑来说不是鸡蛋,而是药。 满宝这才把鸡蛋全吃了,然后就让冯氏带她去给她娘买药。 冯氏就摸了摸她的脑袋笑道:“二嫂身上没带钱,等你大哥他们回来了我们再去。” 满宝就把手绢递上去道:“我有钱!” 冯氏就叹息,“这点不够啊。” 婆婆常年吃药,但其实吃的是最便宜的药,治标不治本,只能慢慢养着,要根治还不知道要花多少钱呢。 钱氏常喝的药方有两张,一张可以在大梨村里找大夫买,这是附近四个村里唯一的大夫,他们家的药除了一部分是从药铺进过来的,大部分都是大夫从山上自己采的。 在他这里买,一副药只要八文钱,他们家已经很省了,一副药会煎四次,是钱氏两天的药。 如果钱氏病情加重,那就只能去县城的药铺里买另一张药方上的药,那张药上有一味比较贵一点的药,要二十文一副。 冯氏身上是真没钱,今天来买篮子和簸箕的人全是以物易物,鸡蛋和粮食倒是收了不少,钱一文也没有。 没办法,大家只能蹲在摊位后面等着周大郎和周二郎回来。 一直过了午时,周大郎和周二郎才脸色不好看的推着车回来,车上的两大袋粮食还在。 冯氏一惊,小跑着上前帮忙把车推过来,问道:“怎么没卖出去?” 周二郎脸色难看的道:“价太贱了,一斗谷才八文。” 冯氏忍不住高声,“才八文?之前不是十文吗?” 周大郎蹲在地上道:“粮食都下来了,今年收成还不错,说是粮铺不缺粮了。” 都是乡里乡亲的,周大郎和周二郎跟对方谈了好久,都没能把价格往上提一提,家里又实在是缺钱,兄弟俩没舍得把谷就这么贱卖了,所以又拉了回来。 冯氏都忍不住红了眼,“那怎么办?” 周二郎蹲在地上半天,道:“集市上有人家要换火麻布的,我们可以拿粮食去换,做鞋的棉布也可以用粮食换,但娘的药却是必须要用钱买的,粮食还是得卖,不行,明天我们就去县城看看,说不定能比集市上的价好点儿。” 满宝又立即把自己的四文钱拿出来,“大哥,二哥,我有钱!” 看到这四文钱,周大郎和周二郎愣了一下,问道:“你哪来的?” “卖糖!” 周大郎接过,叹了一口气道:“还缺四文钱呢。” 满宝就想她是不是得再剥二十颗糖出来卖了才好,周二郎就已经起身道:“我拿东西去跟人换一换。” 周二郎在集市里有很多熟人,他从冯氏收的麦子里盛出一些来,估摸了一下斤两就走。 没多久他就拿了五文钱回来。 周大郎很好奇,“你跟谁换的?” 大家来这村里的集市都很少花钱。 “跟卖糖的老王换的,他做糖要用麦,我正价卖给他的。” 周大郎松了一口气,把满宝的钱也递给他。 周二郎就用这笔钱买了一副药,集市上人也开始减少了,大家也没心思再摆摊了,周二郎熟门熟路的去找人换了布和腊肉,就收拾东西和大家回家了。 布交给了老娘,由她分派任务下去裁衣,周大郎和周二郎则去找老周头说话。 满宝蹬蹬的跟在后面一块儿进去。 周大郎和周二郎见她学他们老爹的模样背着手走在他们身后,不由汗了一下,干脆的把她抱到腿上,然后和老周头汇报里一下集市上的情况。 听说粮食卖不出价,老周头又想抽烟了。 他叹气道:“家里得有点现钱,不说你娘要吃药,偶尔有急需呢?” 周二郎也点头,“这段时间我赶集也积下了不少鸡蛋,也得拿到县城里出手。” 大梨村集市虽然也偶尔有人买鸡蛋,但也大多是用粮食换的,最后周二郎还是得把粮食卖给粮铺才有钱。 所以周二郎很少在集市上出手鸡蛋,都是拿到县城里去,在那里,鸡蛋比粮食还要好卖。 老周头点了点头,摩挲着他的老烟枪道:“后天吧,明天你们俩跟着我带满宝去学堂。” 周大郎和周二郎应下。 满宝这才发表意见,“爹,我也要去县城。” ※※※※※※※※※※※※※※※※※※※※ 作家的话 编编喜欢你们夸她,其实我也喜欢你们夸我 ☆.第十四章 拜师(一) 老周头看了闺女一眼,问道:“你去县城干啥?” 满宝不能说自己去卖糖,因为家里人其实一直猜测她的糖是庄先生或学里的学生给的,她怕明天他们去拜师时会提起这一茬。 所以只能找另一个借口,“我要去长见识。” 周二郎道:“你一个小娃,要长啥见识,等你长大一点再去。” 可是等她长大家里就不缺钱了,而且今天一天,满宝收获还是挺大的,她觉得她需要验证一下自己的总结。 所以她坚持,“不要,我就要后天去,五哥六哥也去,让他们带我,不用大哥二哥操心。” 老周头威严的瞪眼。 满宝会怕他吗? 当然不会了,她直接从周大郎的腿上滑到地上,扑上去就抱住老周头的胳膊,就跟扭麻花一样缠着他,“爹,爹,你就答应我吧。” 见他无动于衷,满宝就捏着小拳头给他捶肩膀,“爹,我去给你买糖吃,你就答应我吧。” 老周头会被糖收买吗? 他又不
相关推荐:
至尊痞神
我身边的那些诡异事件
我的天道版本太低,所以全是漏洞
天神,境魔,诗剑仙
拽丫头的霸道殿下
异界大领主
漂洋过狌海
我家小萨成精了
重生:溺宠太子妃
洪荒:家父盘古,我一气化三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