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被仿生人大佬宠爱的日子 > 第20章

第20章

啦!” 差吏们虽然监工,但并没有严格到不许他们说话,只是不许他们偷懒耍滑而已。 周三郎这下听清楚了,顾不得鞭子,唰的一下抬起头来,一转头就看到了坐在老五脖子上的满宝,他瞪大了眼睛,叫了一声,“满宝,你咋来了?” 差吏看了那边的孩子一眼,嫌弃的冲周三郎挥手:“快去,快去,给你一刻钟的时间,赶紧回来干活儿。” 周三郎连连弯腰低头表示感谢,丢下锄头就往那边跑。 满宝终于在一众灰仆仆的人群中认出了她三哥,因为她看到她三哥冲她跑来啦。 满宝抱住周五郎的脖子,熟练的就要往下滑,周六郎连忙把她抱下来。 白善宝看着非常羡慕,决定回去时他一定要满宝的哥哥也让他坐一下,他从没有在大人的脖子上坐过。 周三郎冲上来,先是高兴的要抱满宝,想到自己身上全是尘土,又把手缩回来,然后看向周五郎,“老五,家里出事了?” “没有,”周五郎硬着头皮道:“满宝说她想你了,所以来看看你,三哥,我,我们也想你了,服役很辛苦吧。” 只是来了几天而已,人黑了一大圈不说,也瘦了好多,之前好容易养起来的肉全掉光了。 周三郎却笑眯了眼,摇头道:“不辛苦,真是的,这么大冷的天,满宝不懂事,你们也不懂事吗,走这么远的路呢……” 周三郎絮絮叨叨,下意识就要去摸钱,要满宝回家买糖吃。 满宝却已经先一步从兜里拿出一颗糖,剥了油纸就塞进他嘴里,她一脸心疼的掂着脚尖去摸他的脸,“三哥,你都瘦了。” 周三郎弯着腰,觉得心中熨帖不已,但他不太会说话,只会一个劲儿的摇头,“不辛苦,不辛苦。” 满宝好奇的看他们挖路边的泥土,“三哥,你们是在干嘛?” “修路,”周三郎很高兴,却又不知怎么表达,便一个劲儿的和满宝说起他们服役的事,指着路边的两条沟道:“这里多水,看到了吗,现在官道都是坑坑洼洼,就是因为雨水排不出去,把路给弄坏了,我们现在挖两条小沟,再把泥拿去填坑,以后路上的水就排到沟里,路就不会坏得那么快了。” 又指着远处空地上的一排茅草屋道:“那是我们的住处,都是临时搭建的,我们负责八里的官道,还有附近的水利,所以吃住都在这儿……” 满宝听得很认真,还问了好几个问题,周三郎便也说得详细一些,比如水利都包括哪些。 “其实很简单,就是挖沟渠,四尺宽,五尺深,要围绕这些农田,从那处到这处全挖上……”周三郎说的时候很是羡慕,道:“也不知道县太爷什么时候让人修咱村的水利,我们村要是也有这么一条沟渠,那要方便很多呀。” “所以修水利是好事?”满宝问。 周三郎笑道:“当然是好事了。” 满宝就和白善宝对视一眼,挠了挠各自的小脑袋,小声道:“可你们在村里不是说不想来服役,不想修水利吗?” 周三郎立即左右看了看,发现差吏不注意,这才小声道:“又不是自个村的水利,让我们来修,我们当然不乐意了……” 而且服役是真的很辛苦。 不过念头一冒出来,周三郎便又露出笑容。 满宝便大致明白了,好事还是好事的,就是好事落不到修水利的人的身上。 满宝还想再问,那边差吏就在催了,“周三郎,赶紧回来干活儿!” 周三郎应了一声,让周五郎立即带满宝回去,然后就急匆匆的赶过去干活儿。 好容易到了这里,就是满宝愿意回去,白善宝也不愿意啊。 于是俩人从小包袱里拿出一个小本本,俩人拿着笔,现场磨墨后就去找人问话。 周五郎和周六郎看着敬畏不已,他们的幺妹真厉害,年纪这么小就会写文章了,然后他们好奇的跟上去看。 满宝和白善宝在科科的帮助下制定了一份很简洁明了的调查问卷,小本本上就记着这些问题。 俩小孩蹲在劳丁面前,问他们家有几口人,壮丁有几个,家里是怎么分配劳役的,这次出门家里给准备了什么东西,什么样的情况下,朝廷不颁布役令,他们也会抢着来修水利和官道? 劳丁们本来不想回答,干活儿已经很累了,谁有空搭理两个奶娃娃? 但这两个奶娃娃一个拿着本子和毛笔,一个则捧着砚台,看着就很高大上,让人一看就知道他们是读书人。 虽然大家都没机会读书认字,但他们敬畏读书人啊。 于是大家开始抽空回答他们各种奇奇怪怪的问题,有差役注意到了这边的情况,拿着鞭子走过来,看到白善宝正蹲着记笔记,差吏看了一眼没打断,但还是皱着眉头,等他抬起头才道:“小公子,小娘子,这不是你们玩的地方,赶紧别处去吧。” 白善宝道:“这是我们先生布置的课业,我们得完成。” 差吏觉得他们的先生这不是胡闹吗,让一个这么小的孩子跑到这儿来,万一出事了算谁的? 他道:“你们有什么问题问我好了,我都能回答。” ☆.第八十九章 融洽 满宝觉得差吏要问的,但劳丁也要问,不过她不急,于是便和白善宝蹲在差吏的面前,先问了一下他叫什么名字,是一直是差吏,还是因为要监工劳役临时招募的。 差吏觉得这俩小孩问得挺详细,好奇的问,“你们先生还管这个?” “我们先生不管,但我们想知道呀。”科科说过了,别看调查的这些东西都很细小,每一点细小的东西都有可能影响到大框架,所以要尽可能的收集全信息。 那样才能更全面的反映出问题,也才能找到解决的办法。 当然啦,这些话满宝都是听不懂的,但她知道了一点,尽可能多的收集信息,而且科科也有给参考模板给她。 满宝拿出来和白善宝一讨论,两个人便越添越多,毕竟,既然要问人家的名字,那就顺便问一下他的年龄呗,既然问了年龄,那就顺便问一下娶媳妇了没有,家里有没有孩子…… 俩小孩你一言,我一语,就给他们的调查表上添了很多问题。 科科看着一言不发,现在俩人就拿着小本本蹲在差吏面前,一一拿出这些问题问他。 为免他烦躁,满宝还从兜里拿出一颗糖来放在他手心,请他吃。 差吏本来还有些严肃的脸便一松,吃人嘴软,而且满宝和白善宝两个孩子还那么可爱,他便也坐到了草地,大手一挥,“我爹在衙门里干活儿,我便也在衙门里干活儿了,我家三兄弟,我最大……” 白二郎也喜欢听这些闲话,蹲在一旁也听得津津有味。 周五郎和周六郎左右一看,开始悄咪咪的朝周三郎靠近,见另外两个差吏没反对,便接过他三哥的活儿,三兄弟一起分担一个人的伙计,不仅可以慢一点,偶尔休息一下,还能说说话。 劳丁们都羡慕的看了周三郎一眼。 周三郎向来老实,很少被人用这样的目光看着,一时有些手足无措,不知道是慌的,还是冷风吹的,脸上红通通的一片。 满宝和白善宝问完了差役,又去问劳丁们,另两个差役也好奇的走过来看了一眼,满宝特别大方的送给一人一颗糖,也热情的采访他们。 当然,劳丁们也都有一颗糖。 满宝问到谁就给谁吃一颗糖,劳丁们都特别愿意回答他们的问题,因为回答问题时不仅能停下手中的活儿休息,还能吃到一颗糖,差吏们也没意见。 白善宝写得小手都累了,见白二郎蹲在一旁一边吃糖,一边听得津津有味,他就把笔塞到他手里,要他接替他来写。 白二郎不太喜欢写字,有些不甘不愿的接过笔。 满宝还说呢,“你不来,我来!” “不行,”白善宝想也不想的拒绝,“本子肯定不够写,你写的字不仅难看,还费墨费纸。” 虽然知道白善宝说的是实话,但满宝还是不高兴的嘟了嘟嘴。 她刚学写字,当然写得不好了,以后肯定会好的! 三个差吏忍不住好奇的问,“你们先生是哪位,怎么让你们来记这些东西?” 白善宝正好写累了,就坐着和他们吹牛,他们的庄先生有多厉害厉害…… 在白善宝心里,庄先生是真的很厉害,至少比族学里的先生们厉害多了。 三个差吏的孩子差不多也是这个年纪,所以对他们包容得很,也不介意他们来工地上捣乱了,和他们兴致勃勃的聊起来。 气氛越来越融洽,还没采访到的劳丁偶尔抬起头来看向那边,差吏们便是看见了也没再训斥,更别说甩鞭子了。 这么一放松,奇异的是,工程进度还挺快。 一人挥着锄头松土,一个就把松开的土都挖开装在筐里,然后两个人再把筐抬到官道上的坑里填埋…… 大家配合越来越好,间儿休息一下,反而速度要快得很。 到了下午,有人来送晚食,差吏便当当的的敲响锣,让大家收好东西排队上前领馍。 一人一块灰色的馍,因为周五郎和周六郎下午也干活儿了,差吏们看在满宝三个孩子的面上,给了他们两个馍。 兄弟俩当然是不吃的,直接把馍给周三郎。 周三郎冲他们一笑,把馍塞怀里,去取了自己的碗来,直接去打了一碗水来。 水是跟着馍一起送来的,馍都冷透了,水当然也不会是热的,但好歹是烧开过的,他咕噜咕噜喝了一碗,然后就着冷水就吃馍。 满宝蹲在一旁看着,和白善宝一起咽了一下口水。 周三郎:…… 他想了想,将一个馍分开给俩小孩。 白善宝和满宝见他吃得香,可不知道这东西不好吃,所以直接嗷呜一口就咬下去。 有点冷,又有点硬,但俩小孩还是跟狼似的扯下一块来,嚼了嚼,评价道:“有点甜。” 白善宝嚼了嚼,努力的咽下去,道:“要是更松软一点就好啦,而且面磨得不够细。” 周五郎忍不住说俩人,“有的吃就不错了,还这么挑,你们两个,赶紧把东西收一收回家去了。” 满宝还喝了一口周三郎碗里的冷水,看着她三哥好一会儿,然后把吃剩下的馍给他。 她一本正经的拉着他粗粗的大手道:“三哥,明天我们还来看你,到时候给你做肉汤吃。” 周五郎和周六郎:…… 周三郎连忙道:“你可别来了,要让爹娘知道,非揍你不可,这都是劳丁,你来这儿干啥?” 他道:“老五说你要做文章,今天也问了不少人,够了吧。” “没够,没够,”满宝道:“还没问完呢。” 读书这种事,他们又不懂,周三郎就是想劝也不知道怎么劝,只道:“出门一定要叫上你五哥,知道吗?” 满宝点头。 这才恋恋不舍的离开。 他们刚走出不远,就听到差吏在敲锣,呼喝,“赶紧的,吃完了再去挖一挖,就剩下那么一小段了,晚上日落前必须把它整出来。” 满宝就回头看了一眼,拽紧了手中的小包袱。 白善宝也觉得心里闷闷的,转头想和白二郎说话,见他已经快活的在路上蹦来蹦去了,就只能扭头和满宝说话,“我娘说喝冷水容易生病,他们应该喝热的。” 满宝点头。 ☆.第九十章 吓到(云起推荐票三万的加更) 满宝和白善宝毕竟年纪小,白二郎也很少走这么多路,周五郎和周六郎便轮流背他们三个,就这样两拖三的慢慢往家里挪。 远远的,看到了村子里的炊烟,周五郎和周六郎精神一振,背着白善宝和白二郎加快了脚步,刚被放下来没多久的满宝也迈着小短腿欢快的朝前跑去。 他们却不知道,随着他们的出现,七里村有多兴奋。 一直在山上找人并张望的白家下人最先发现他们,他眼睛好,虽然五人还很远,但他还是看到了他们家小少爷,于是他冲着山下吼了一声。 正安慰眼泪流不止的母亲的白老爷精神一振,丢下众人就小跑着过去。 正强撑着的刘氏也立即站起来,扶着一个丫头的手就快步跟上白老爷。 所以周五郎他们都还没走到村口,就见村子里哗啦啦的跑出一群人,跑在最前面,头发都有些散乱的白老爷迎面撞上周五郎和周六郎,看了看他们背上的两个孩子,又去看正靠着两条小短腿走在两个哥哥中间的满宝一眼,他满腔的怒火对着两个少年便发不出来,他红着眼睛瞪向舒服得都要睡过去的白二郎。 周五郎忍不住悄悄的掐了一下白二郎,白二郎一下就清醒了,叫道:“该善宝下来啦!” 他一睁眼就对上他爹的目光,吓了一跳,立即推脱责任,“我不是故意领错路的,爹,善宝和满宝都不怪我了。” 白老爷不知道他在说什么,但一听这话就听得出来,他儿子就是罪魁祸首,于是他“啊啊——”的大叫了一声,撸起袖子就要揍他。 此时白老爷的面孔实在是太狰狞了,周五郎吓得转身就跑,当然,是背着白二郎的。 白二郎也吓坏了,紧紧地抱住周五郎的脖子,哇哇的怪叫道:“快跑啊,快跑啊,我爹要追上来了……” 刘氏赶了上来,没去管白老爷教子,先把白善宝从周六郎背上抱下来,蹲下去问他,“你们去哪儿了?” 白善宝也吓了一跳,下意识的知道他们好像闯祸了,便说了一下他们今天干的事。 其实村里上火着急的只有白家,周家那边还算平静,因为他们不觉得满宝是失踪了。 大人们都是知道的,今天是周五郎和周六郎带着满宝呢,因为白家丢了两个孩子,整个村的村民都帮着找孩子,周家才发现满宝和她两个哥哥也不在村里。 不过钱氏只以为他们又溜到县城里去了,并不是很担心。 她不知道闺女和两个儿子在做什么生意,但他们能往家里买肉,显然是有做些小买卖的,所以她只当这次他们又去县城里赚钱了。 要说白家为什么那么着急呢? 因为白二郎以前虽然也会到村子里找小伙伴们玩儿,却一定会按时回家吃饭。 更别说白善宝了,今天白善宝一大早就跑出来,往常跟着他的下人只是先去用了一下早食,等想到要去守着小少爷时却发现小少爷不见了。 这一找,就发现白二郎也不见了。 白家的人最先以为村里来了外人,孩子被拍花子拍走了。 等问清楚村民,确认今天没陌生人来村里好,白家人的心一下就揪了起来,生怕他们去玩水掉河里了,或是进了山。 那才真是大难。 于是,村民们翻山的翻山,下河捞人的下河,闹哄哄了半天,却没想到两个孩子是跟周家的人在一起。 白二郎最后还是被白老爷抓来揍了一顿,只是因为他追了好一会儿,怒气发泄了一些,理智也回笼了不少,下手很有分寸,与他表现出来的狰狞严重不符。 然后白老爷把五人都带回了白家问话。 于是满宝他们做的笔记也被白老爷收了上去。 白老爷仔细的翻看笔记,看着那些稚嫩的字,半响,他将册子交给刘氏。 刘氏也仔细的看了看,问三个孩子,“这些问题都是谁想的?” 白二郎偷眼看向白善宝和满宝。 两个孩子也诚实,一起举手。 白老爷看着面露得色的儿子,手抽了抽,到底没打下去,他泄了一口气,挥手道:“行了,以后你们再要出院门一定要告诉家里大人一声,什么是远门?那就是出了村口就是远门,听到了吗?” 这样雷声大雨点小,连站在一旁的周五郎都忍不住暗暗鄙视白老爷。 白老爷教训完自家的两个孩子,就对周五郎和周六郎微笑,“孩子们不懂事,有劳你们两个帮忙了。” 周五郎立即低头道:“白老爷见谅,我们并不知道小公子没告诉家里,他们说是先生布置的课业,我们就以为他们是告诉了家里的,所以……” 白老爷表示明白,毕竟人家小姑娘可是告诉了家中兄长的,就是两个臭小子没告诉家里。 白老爷一再表示感谢,毕竟是人家把他们家俩孩子背回来的,连最小的满宝都是自己走路回来的。 对此,白二郎事后叫屈,表示一路上他就被背了两次,而满宝大部分时间是背着的,只走了那么一会儿。 不过白老爷信不信就不一定了。 周五郎把满宝领回周家,钱氏已经得到了消息,看到两个儿子领着小闺女蹑手蹑脚的溜进来,她就在门口轻轻地咳嗽了一声。 周五郎脊背一寒,低下头老老实实的领着两个小的去请罪。 钱氏并不是很生气,毕竟和白家不同,满宝是叫上了两个哥哥的,周五郎都快能娶亲了,在钱氏的眼里已经是个小大人了,所以这个错误在她眼里不是很大。 只是她依然要严厉,盯着他们问了好一会儿,这才看向满宝,“真是庄先生布置的课业?” 满宝狠狠地点头,“先生让我们写出一篇闻名天下的文章。” 庄先生:……我没有,我冤枉! 钱氏觉得小闺女说的话得把修饰词和形容词都去掉,因为这孩子经常这样,所以掐掉中间,她得出的结论就是,庄先生让满宝写文章,而文章跟服役有关,所以三孩子才跑去看人修路。 钱氏理顺了顺序,挥手打断闺女要滔滔不绝的话,问道:“那你去这一趟写出来了吗?” “快了,快了,我们还没问完人呢,再去一次就差不多了,不过娘,明天我们再去能不能把家里的瓦罐带上?” 钱氏问,“带上干什么?” “给三哥熬汤呀,娘,你不知道,三哥他们好可怜的,吃的馍是冷的,喝的水也是冷的。” ☆.第九十一章 姜和肉 钱氏一怔,良久都不说话。 满宝就扑进她怀里,抬起小脑袋,眼睛亮晶晶的看着她,“我还要五哥去买肉回来,到时候剁碎了给三哥熬汤,配着馍正好吃。” 忧心忡忡的钱氏都忍不住乐了,摸着她的小脑袋道:“你要真这么做,还不如直接拿出钱来给你三哥顶役呢,每天都吃肉,还要再费一个劳力过去熬煮,不说这花销,单一同服役的劳丁便不服,到时候孤立起你三哥来,得不偿失。” 可到底是自个儿子,钱氏怎么可能不心疼? 反正闺女要写文章也要过去,钱氏想了想道:“现在天冷了,再滚烫的水,带到那边也冷了,明日让你大嫂给你烙两张大饼带上,把罐子带去,别想着买肉了,就给他们煮点水,也别单给你三哥,分给同村的,同乡的劳丁。” 想了想,一罐水也没多少,钱氏便道:“把家里一只木桶带上,烧好了水倒进去,用布将盖子捂严实了,烧好一罐子就倒一罐子,最后烧好的开水就算不烫,也不至于冰冷,勉强暖暖肠胃吧。” 满宝却听得一愣一愣的,比了比手指问,“娘,你有没有给三哥钱?” 钱氏怀疑的看着她,不知道话题怎么转到这儿来了,她点了点头道:“穷家富路,我给了他一百文,就想着他要是饿了,或是病了,也能花钱买点吃的或是买个平安,怎么了?” 满宝就眼睛亮晶晶的道:“既然娘给三哥带了钱,那别人家肯定也给劳丁带了钱,娘,我们去赚他们的钱吧。” 钱氏就靠在椅子上问,“你打算怎么挣他们的钱?” 满宝道:“我卖他们肉汤啊,一文钱一碗!” 钱氏就觉得这孩子不仅对自个家人败家,对外面的人也败家,她问,“你知道一斤肉多少钱吗?熬这么多人的肉汤得要多少肉?而且,熬肉汤和煮开水不一样,瓦罐肯定不行,你得把家里的釜搬去,那么大的釜,你就又得去借板车,来来回回费这么大的事,不赚钱也就算了,还有可能亏钱。” 满宝就挠了挠脑袋,不确定的问科科,“会亏钱吗?” 系统计算了一下成本后问,“宿主觉得一锅汤要多少斤肉合适?” 满宝,满宝怎么知道? 她钻到厨房里去看她家的锅,哦,科科叫锅,但其实它不叫锅,它叫釜,还挺大的,家里烧水,熬汤时都是用它。 因为他们家人多,还准备了两个呢。 至于科科说的锅,满宝只在科科的图像里看到过,至少她长这么大就没见过锅,尤其是科科说的铁锅。 满宝蹲在她家的大釜前一筹莫展,对于熬汤煮饭这样的事她不懂的,于是去问小钱氏,“大嫂,我要是熬一釜的肉汤,那得多少肉呀?” 小钱氏问:“小姑,你发大财了?” 满宝摸着小肚子尴尬的笑。 小钱氏就道:“那得看你要怎么吃了,一釜水,你放一颗肉下去是肉汤,放一斤肉进去也是肉汤,放两斤三斤它也能放,汤嘛,喝的就是一个味道和油水,盐放足,这么一釜水,有个半斤八两的就差不多了。” 对哦,好像还得放盐呢。 满宝看向他们家的盐罐,忧伤起来。 科科也不说话了,满宝耷拉着小脑袋回屋思考,什么汤可以少盐少肉,又能驱寒呢? 科科想也不想的道:“姜汤。” 满宝就问,“姜是什么?” 科科找了找,将姜的词条找出来给她,顺便给她看一眼图像。 满宝一看就认出来了,“这个我见过,过年的时候我们家有买。” 科科道:“姜有驱寒暖身的功效,宿主如果舍不得买肉,买姜也是可以的,这个应该不贵。” 满宝高兴,将她的钱都取出来数了数,决定第二天一大早先去集市里买姜,再去找三哥。 当然,满宝有了主意不会憋在心里,她最先告诉了五哥,因为熬汤这种事她是不会做的,但五哥会呀。 周五郎高兴起来,对于妹妹出的主意,他特别信任,“满宝,你真厉害,走一趟就想出挣钱的法子了,那以后你天天出去走,岂不是天天都有一个主意?” 满宝觉得他说得有理,也乐了,“没办法,我就是这么聪明。” 周五郎和周六郎看着她也傻乐。 周四郎已经吃饱了饭躺床上了,他还在给白家建房子,每天都累得不行,他把被子拉到身上,打了一个哈欠道:“别傻乐了,姜块可比肉还贵呢,三个小傻子。” 满宝不高兴了,道:“你才是傻子呢,我们家,我们村,我们乡,包括我们县,我最聪明了。” 这是科科说的! 而且姜块怎么会贵,科科都说了,这东西特别好种,只要地够肥,一块能长出好多好多的来,特别好种。 周四郎眼睛已经快闭上了,喃喃道:“就是贵,那可是药呢……” 满宝听不清,还在和周五郎商量明天的行程。 他们的运气好,明天就是大集,他们可以去赶个早集,那时街上卖什么的都有,姜块应该也不难找。 满宝为了三哥,周五郎和周六郎为了三哥和挣钱,天没亮就跟着起床了,今天周二郎照例去赶集,一点儿也不介意带上这三个折腾的弟弟妹妹。 反正现在入冬了,家里没事干,一群孩子在家也是逗猫遛狗,还不如出去走一走消磨精力呢。 家里过冬的木柴也都收集够了,现在小钱氏妯娌三个每天就在家里给他们缝补鞋袜,连菜园里都没活儿了,自然也不拘着孩子们往外跑。 等周二郎把弟弟妹妹都带走了,周四郎这才抬头对他爹娘道:“满宝说要买姜熬汤代替肉汤,娘,你怎么不劝劝她?” “劝有什么用,等她去了大集,问到价格了,撞了南墙,自然就会回头了。” 周四郎“哦”了一声,坐着等时间到。 结果钱氏吩咐他,“去,把水缸挑满。” 正要去挑水的周大郎就停下了脚步,钱氏道:“昨天就是你大哥挑的水,今儿轮到你了,以后你也跟着你三个哥哥轮着来。” 周四郎想哭。 他磨磨蹭蹭的起身,挑了木桶出门。 ☆.第九十二章 姜贵(云起推荐票三万五的加更) 大集上有卖姜的吗? 地摊上是没有的,周二郎见他们没头苍蝇一样的到处乱转,就揪住周五郎的后衣领,让他转了半个圈,指了老大夫家的门道:“他家才有姜卖。” 姜是驱寒的,也可去膻味,所以过年时,若要熬羊肉,很多人都会去药铺或大夫家里买些姜块。 五郎年纪不小了,也该懂事了。 周五郎看着老大夫家的门,有些不太好的预感,他和六郎领着满宝过去。 老大夫已经开了门,正坐在藤椅上一摇一晃的补眠,看见两少年一孩子站在身前,他就眯了眯眼,仔细地看了看周五郎和周六郎,发现有些眼熟,但不太记得名字了,就看向满宝。 嗯,这倒是个熟人。 老大夫就对满宝招手,“看你面色红润,不像是病的样子啊,怎么,你娘又病了?” 满宝更小的时候,三天两头的生病,老大夫对她可熟得很,有好几次,他都是深夜里被周家兄弟给抬到周家的。 满宝对老大夫也印象深刻得很,因为他每次见她,不是给她扎针,就是给她吃苦苦的药,所以满宝很怕他。 她对了对自己的小手指,小声道:“我想买姜。” “哦,那可是个好东西,你要多少呀?” “一斤!” 老大夫的额头就跳了跳,看向小东西,含笑问,“你要这么多姜做什么?” “做汤呀,我三哥去服役,要给他们做姜汤喝。” 老大夫想了想道:“驱寒暖身,倒是个好主意,但姜可贵,一斤要六十文呢。” “呀,怎么比女贞子还要贵呀?” 老大夫愣了一下笑道:“你还知道女贞子呀。” 他想了想道:“药方里用到女贞子的次数到底比不上用姜片,而且富贵人家都喜欢用姜做菜,喝茶也得配姜,这物以稀为贵,姜收的少,用的多,当然就贵了。” “可姜很容易种呀。” “嗯?”老大夫微微坐直身体,笑问,“你会种?” 满宝一点也不在意的道:“姜喜肥沃湿润的土地,只要埋下一块,就能收获一大片呢。” 这是词条上注明的,科科也说了,姜很容易种植,在未来,因为人类大迁徙,很多物种都消失或减少了,但就是有些物种不但没减少,反而还越种越多,姜就属于很容易存活的一种。 老大夫若有所思,他起身,拿出一块姜来给她,道:“姜分为生姜和干姜,我这只有干姜,干姜都要在地里埋够三年,气味浑厚,用缓和,你想要的应该是生姜,你要还想要,下次大集的时候再来一趟吧。” 又道:“现在天冷,除了姜,萝卜也可多熬煮,其实姜片夏天吃着更好,冬天吃萝卜更胜一筹,你与其熬姜汤,不如熬萝卜汤。” 老大夫冲满宝微微一笑,调皮的冲她眨眼间道:“萝卜和肉也更配啊。” 满宝就咽了一下口水,她抹了一把嘴角,小声问,“除了萝卜,还能放什么?” “可惜现在是冬日,除了萝卜,也没其他菜了,不然可以放点菜叶子,过一过汤也好吃呀。” 五郎和六郎见妹妹口水都要流下来了,觉得老大夫很不靠谱,他们是上门来买姜的,他怎么教他们怎么做起汤来? 而且他说的是汤吗? 那简直是大菜了,周五郎连忙拽着满宝要告辞,生怕小妹被说动,一定要那么做,那他们做这门生意就不是赚钱,而是赔钱了。 五郎要付那块姜的钱,老大夫特别大方,挥了挥手道:“就那么一小块姜,你给个两文钱就行。“ 周五郎觉得两文也很贵了好不好,他们是想熬一大釜的水,计划用的姜可不少。 如果两文钱只得这么一块,那能熬一釜的水得要多少姜啊。 周五郎有点发愁。 见两个弟弟苦着脸回来,周二郎满意了,就是满宝脸上的表情不太符合实情,他问道:“买到姜了?” 满宝连连点头,心里还在想着白萝卜炖肉汤的事呢,她流着口水问周二郎,“二哥,白萝卜跟肉是不是很配呀。” 周二郎低头看着幺妹,总觉得她的嘴角有点发亮,他点头道:“是啊,很配。” 周五郎立即在一旁道:“满宝,你可别听老大夫的,一文钱一碗汤,又是肉,又是萝卜的,那不是要亏本,那是要把家底给赔进去啊。” “那就卖两文钱。” “两文也不赚钱,”周五郎可不是满宝,他知道肉多少钱,也大概能算得出一釜汤要有肉香味出来得多少肉,所以道:“一碗又有姜又有肉和萝卜的肉汤,起码得四五文才回本,你要赚钱最少得卖六文钱吧,谁舍得天天花六文钱喝一碗汤啊。” 周五郎重申,“两文钱不赚钱。” 满宝咽了咽口水道:“我们先去看看肉呗。“ 大集上也有卖肉的,只是少,基本就两个摊位,一个卖羊肉,一个卖猪肉。 和大多数人一样,满宝更爱吃羊肉,羊肉也比猪肉贵。 所以满宝下意识的先去看羊肉,问了价钱后便站在一旁掰着手指头算成本,好像是有点高。 科科提醒道:“宿主,骨头也可以熬汤的。” 满宝道:“骨头也贵。” “不是带肉的骨头,我说的是不带肉的骨肉。”科科指引满宝去看旁边猪肉摊上被削得干干净净的骨头。 满宝凑上去看,摊主笑问三人,“买肉?” 满宝问,“猪肉怎么卖啊。” 摊主给肉分了区域,指着道:“这一堆十文一斤,这一堆九文,这一堆八文。” 是按照肥瘦来分的,越肥的越贵。 满宝很少吃猪肉,对它并不是很想念,直接指着骨头问,“这个呢?” “六文。” 骨头上带着肉,且不少,但不可否认的,骨头也很重,一块骨头就不止一斤了,却并没有多少肉可吃,所以他定价比较便宜。 旁边的羊肉可比猪肉贵多了。 满宝手指转了半个圈,问被他垒在一旁的骨头问,“那这个呢?” 那是被摊主削干净肉的骨头,摊主愣了一下道:“小娘子,你要炖骨头汤吗?” ☆.第九十三章 驴 满宝连连点头。 “那这个骨头可不好,你看它两头扁扁的,也没啥肉,这熬汤啊还得是大骨,这块看到了吗,连着的肉多,这骨头里还有骨髓呢,熬出来的汤特别好喝,这边的骨头都是我削干净,回头拿回去熬了喂母猪下奶的。” 摊主道:“不然要排骨也行,猪排也好吃。” 科科道:“这堆骨头是比不上大骨,但聊胜于无,熬煮也有油水。” 满宝就坚持,摊主就犹豫了一下,“都是乡里乡亲的,我也不多要你的,你给十文钱就全拿走吧,我也不称了。” 满宝高兴起来,但她不止要这点而已,还花十文钱买了一斤最好的肥肉。 周五郎和周六郎在一旁看得肉痛得不行。 满宝还得去买盐呢,因为家里的盐并不多。 有货郎挑了盐在大集上卖,价格比县城里的略贵,但因为方便,不少人家都会在这里买。 满宝蹲在货郎面前看了老半响,觉得盐比肉还要贵,但没办法,她还是买了一点儿。 买了肉,又买了盐,周五郎顿时感觉肩膀上的压力大了很多,要是不赚钱…… 周五郎苦着脸。 满宝一点儿都不在意,一边流着口水一边道:“不赚钱就不卖了,我们自己吃吧。” 这一刻,满宝是有些期望的,嗯,期望卖不出去。 满宝爬到六哥的背上,看着五哥手里的肉和骨头流口水,意志不是很坚定,“要不我们不赚钱了,拿回家吃吧,给三哥送一大碗去就行了。” 周五郎加快了脚步,没理她。 满宝很是惋惜的看着五哥带着肉越走越远,越走越远…… 三人买了肉,当然不能再在大集上耽搁,所以和周二郎说了一声便回家去了。 从大集到家里并不是很远,周五郎和周六郎又加快了速度,不到三刻钟便回到了村口。 要回家时要经过学堂,满宝就在学堂门口的草地上看到了她的两个小伙伴,于是满宝不想回家了,麻溜的溜下六哥的背就要去玩儿。 周六郎就叮嘱道:“你就在这儿玩,不许乱跑,我让大丫过来带你。” 满宝乖巧的应下,蹬蹬的朝白善宝和白二郎跑去,问道:“你们在这里干什么呢?” 白善宝不高兴的道:“等你呀,你家人说你走了,我们还以为你自己去,不等我们了呢。” “没有啊,”满宝道:“我去大集买东西了,一会儿给我三哥带一点东西去,今天你们还能去吗?” “当然可以了,”白善宝这才高兴一点,挺着胸膛道:“祖母还让大吉陪我一起去呢。” 白二郎不是很想去那灰尘漫天的地方,但他爹要求他一定得跟着去,就算他告诉他爹,先生没布置他这个课业,他爹也不管,反而还骂了他一顿,问他,明明都是先生的学生,善宝和满宝比他还小,为什么先生给他们布置了这个课业,却没有给他布置? 白二郎想,还能为什么? 当然是因为他讨喜,然后那两个人不讨喜,所以多给他们布置课业了呗。 虽然不高兴,但反抗无用,白二郎便也只能跟着俩人一起去,不过他还是给自己邀功了的,“我爹让家里的驴车送我们去。” 满宝眼睛一亮,“真的?” “当然是真的了,我爹说了,这四天,我家的驴车都给我使,只要我出门,就随便使唤。”前提是得跟着他们,白二郎一点儿都不理解,为什么要跟着这俩小屁孩。 自己都是小屁孩的白二郎不甘不愿的对满宝道:“你快点吧,我们就都等着你呢。” 满宝兴奋起来,拉着他们就往家里跑,她决定告诉五哥六哥这一大好消息,他们不用去借板车了。 周五郎和周六郎已经被小钱氏训完了,此时正收拾东西放到院子里,准备做这一门生意。 周六郎去菜园里拔了四五个白萝卜。 小钱氏心疼得不行,一再叮嘱,“要是卖不出去就全拉回来,可别浪费了。” 兄弟俩应下。 满宝拖着两个小伙伴来,高兴的道:“五哥,六哥,白二有驴车,我们可以坐驴车去!” 周五郎眼睛一亮,假意推辞道:“这不好吧。” “有什么不好的,反正他也要去。驴车空着是走,放东西也是走。”满宝一点都不会不好意思的,就这么愉快的替大家决定了。 赶车的是大吉。 白家到底不放心两个孩子,所以让孔武有力的大吉跟着一起去,得知周五郎和周六郎带了东西要去做生意,白老爷只是扬了扬眉,并没有反对他们用自家的驴车。 毕竟三个孩子年纪都小,跟着大人越多越好,哪怕周五郎和周六郎只是少年,但在白老爷眼里也靠谱得多。 一行人就把大釜抬到驴车上,三个孩子争相坐到车上,开心的一起往白马关的官道出发啦。 以前,白二郎和白善宝更多的是坐马车,这还是第一次坐这种敞开的驴车,新奇的不行,虽然颠簸得屁股有点疼,但他们还是觉得很兴奋。 满宝更不用说了,她长这么大就没坐过驴车,她还特别好奇的爬到前面,伸手想要抓驴尾巴。 大吉抓住她的手笑道:“小娘子,驴的尾巴可不能抓。” 满宝特别好奇的问:“驴吃草的吗?” “是啊。” “它贵不贵,能干的活多吗?”满宝就是个好奇宝宝,一再问道:“它能耕地吗?能骑在它的背上像马一样跑得飞快吗?” 最后还道:“我觉得它长得好像马,我见过马,马比它高,也比它好看,它们是不是同一个娘亲?” 大吉:…… 最后还是科科跳出来给她科普,然后道:“驴皮和驴肉都有药用价值,它在未来也是濒危动物,如今是星际里的特级保护物种,因为进化过多次,现在基因与原始物种有些差距,科技人员正为它的繁衍而绞尽脑汁,如果可以,还请宿主收录一头驴,最好是两头,一公一母,百科馆会给出丰厚报酬的。” 满宝道:“买驴好贵呀,我没钱呀。” ☆.第九十四章 承诺(云起推荐票四万加更) 而且,满宝悄悄的想,她要是能买驴,那肯定是先给爹和大哥他们用啊,这样他们种地就不用那么辛苦了。 科科:“……宿主觉得种植生姜怎么样,这东西比山药好种,价值也不低。” 科科连种子都替她想好了,它主动打开商城,替她搜索生姜。 出来的页面还挺多,品种也各不一样。 科科扫描了一下满宝衣兜里的那块干姜,很快找到了与它最为类似的几种,然后放在最前面给满宝看。 介绍道:“姜有小块的,也有大块的,味道也有浓轻的分别,这五种是最贴近这个时空的生姜基因的,宿主可以先看一下,它们的产量各有不同。” 满宝看了一下,发现这里都是五斤五斤的卖,都没有一斤的。 不过五斤的价格也不是很高,只要十个积分。 满宝好惊讶,“为什么你们的姜块这么便宜?” 科科道:“因为它多,而且容易繁殖。” 为了充分表现姜块的容易生长,科科还给她讲了一个故事。 “姜块有一个小故事,据说远古时候,咳咳,我们那个时代的远古时候,应该就是你们这个时代之后不久的时候。” 满宝:……所以她是远古时候的古人吗? 突然间,满宝心里升起一股自豪怎么办? 哼,我是你们的祖宗呢。 “有两户人家的菜园是相邻的,但他们彼此间的感情不好,其中一家在自家的菜园里种了姜,就在篱笆不远处。”科科继续讲故事,“另一家也想要种姜,但因为感情不和,不好去问对方要种,她就在临近那块姜地的自家菜园里铺了一层粪土,时时浇水,除草,松地。” “不到冬天,就有姜从篱笆底下生长过来,在她家的地里发芽长大,从那以后她也有姜种了。” 满宝在心里哇哇两声,惊奇得不行。 “所以只要土地够肥,姜是很容易生长的,而且一生十,十生百,再容易不过。” 满宝就看着商城里五斤包的姜心动不已,毫不手软的买了一包。 科科替她收货,然后存在系统里,道:“种姜卖了钱,记得要买驴啊。” 他道:“收录驴后获得的积分,你还能在商城里买各种有用的东西呢。” 满宝敷衍的点头,已经在心里计划着要怎么种这个姜块了。 只是她很好奇,“既然姜这么好种,为什么还这么少呢?姜好贵呀。” “可能是因为你们这个时代消息传递落后,东西流通也缓慢,”科科道:“种植姜块的人少,但消费的很多,姜的用途有很多,我扫描过,富贵之家日常都拿来煮茶的,并不缺姜。” 所以缺姜的只是你们这些贫民。 满宝琢磨了一下,也不知道在心里打算什么。 有驴车,他们速度快多了,大家嘚嘚的又回到了昨天那个地方,却发现劳丁们已经往前移动了一大截。 官道因为填了不少土,被休整过的地方都好走多了,就是走过去灰尘很大。 劳丁们看到一辆驴车在他们不远处停下,车中间钻出三个特别眼熟的小脑袋来,便知道是昨天那三孩子又来了。 有人就喊了一声,“周三郎,你弟弟妹妹又来看你来啦。” 大家对周三郎羡慕得不行。 满宝已经跳下车,和白善宝背着小书箱就往前跑,她和周三郎就打了一个招呼便直奔差吏而去,继续昨天的问题。 心里又酸又胀,正想劝妹妹明天别来的周三郎就被丢在了一旁,他:…… 满宝说了要问遍每一个,果然就要问遍每一个人。 她和白善宝的记性都特别好,问过的人都记住了对方的长相,甚至还能说出对方的家庭情况呢? 连人家家里养了几只鸡都打探得清清楚楚。 周五郎看了妹妹一会儿,见她和白家小公子老老实实地捧着本子一边问话一边记东西就不管他们了,和周六郎一起在路旁边的庄稼地里拾掇出一块地方来。 把他们带来的木桶和大釜取下来,骨头在家里就砍好了,但萝卜还带泥呢。 周六郎留下捡石块搭建简易的灶台,周五郎则拎着水桶去附近的小溪里打水。 他们定劳丁搭建的茅草屋的地点时就选好了近水的地方,那样取水方便,所以他们找水源并不难。 差吏本来在满宝旁边凑热闹,见这边动静不对,便要走过去喝止,这是闹什么呢? 满宝抽空看了一眼,就对走过去的差吏挥挥小手,“大哥哥,你不要去帮忙,我五哥他们可能干了。” 差吏不由停下脚步,问道:“他们干嘛呢?” 满宝道:“炖肉汤呀。” 她道:“昨天我们来看到,见大家吃着冷馍,喝着冷冰冰的水,你们和我三哥一起干活儿,那就和我哥哥一样的,我好心疼的,所以回家就和我爹娘说了,我要给你们炖肉汤喝,这样,就算分下来的馍是冷的,就着热汤也能暖暖胃啊。” 满宝道:“放心吧,特别便宜,一碗就两文钱,一会儿差吏大哥也要去吃呀。” 差吏瞪大了眼睛,半响才回过味来,他们这是做生意做到这儿来了。 他有些怀疑,“真是肉汤?不是烧了一锅开水糊弄我们?” 满宝就不高兴了,“差吏大哥哥,我是那种人吗?” 差吏便不说了,不过也没再过去阻拦。 算了,只要不是在官道上捣乱,阻碍他们修路,只是在旁边的地里搭个灶台算什么大事? 满宝知道他们中午还会休息,所以也不急,问了有十个人,白善宝表示小手记得有些酸疼后他们就收起了本子,打算休息一下再记。 毕竟,现在写字写得比较像样的也就白善宝和白二郎而已。 白二郎今天有了更好玩的项目,现在正到处撒欢的帮周六郎捡木柴呢,一点儿也不想去听那些家长里短,所以笔记都是白善宝一个人做的。 白善宝毕竟年纪小,手嫩,写一会儿就烦了,满宝也记挂着他们家的肉汤,于是咽了咽口水,便拉着白善宝过去凑热闹。 周五郎打了水回来,大釜已经放在了土块上架好,将水倒进去,再把洗干净的猪骨丢进去,周五郎合上盖子就让老六烧火。 ☆.第九十五章 肉汤 周五郎带来的这个釜挺大,本来放家里就是烧水洗澡用的。 另一个熬汤的要小一些。 周五郎生起了火儿,知道要这骨头要熬挺长时间才出味,不过现在还早,离用饭的时间还长,他并不急。 所以火一升起来,他就让老六看着火,他去对面找木柴。 熬汤费柴,而且要是找得多了,他们可以留一点在这里明天用,或是直接带回家去,反正是不嫌多的。 满宝这个也好奇,那个也好奇,因为科科的催促,还跟着周五郎去林子里转了一圈,挖了好些不太眼熟的植物丢给科科,也不管系统内是不是已经收录过。 水烧开,滚着骨头,将里面的油水慢慢的熬了出来。 周五郎将那斤带着一点瘦肉的肥肉切成一片又一片薄薄的丢到了锅里,直到香味飘出来了,淡淡的肉香飘在空气中,他这才把切好的萝卜丢进去,盖上盖子继续熬。 已经慢慢把路俢出去的劳丁们闻着慢慢飘过来的肉味,肚子一阵一阵的叫,都觉得手脚有些发软,竟然就心思不属起来。 差吏甩了一鞭,喝道:“还不快干活儿,离开饭的时间还长呢,赶紧的!” 其实并不长了,大家平日里都只吃两顿,但服役要干的活很重,每天都会给出三个时间段来吃东西。 早食基本上就是靠自己从家里带的干粮,中午和稍晚一些的晚食衙门都会提供,不过份量都很少,大部分还是得吃从家里带来的干粮。 有的人不能一次性带这么多,每十天,衙门还会放小半天假,让人回家拿干粮,县衙也不希望劳丁死在路上的。 本地人口减少,同样会影响县令的政绩考核。 劳丁们勉力又使了一波力,终于,送饭的人到了,差吏也早饿了,敲了敲锣,让人拿自己的碗筷来领馍。 大家呼啦啦的散了,跑得比往常更快了点儿。 大家领完馍就往回走,都冲着周五郎他们那口灶去了,不说买不买,至少闻着味啃冷馍也要美味点儿。 周三郎倒是也想走,只是他跑慢了一点儿,轮到他拿馍时,工友们早跑在前面了。 领了一个馍,他便也撒腿往那边跑。 差吏沉着脸站在一旁监督大家领馍,领完一个便在一个人的牌子上打勾,只有这样才不会混领,剩下的馍才是他们的。 来送饭的差吏也闻到了空气中的肉味,问道:“这是哪儿来?” 差吏道:“有个劳丁的家人忧心他吃苦,特意做的。” 差吏嗤笑一声,“这是钱多了没处花?有这钱,还不如出钱代役呢。” “五两银子呢,不是富贵人家谁家出得起这个钱?”差吏难得的道:“那也是个穷人家,就是家里人比较会心疼人而已。” 问话的差吏便不再问,只是叮嘱道:“把他们盯紧了,可别出乱子,隔壁县去年服役,据说有劳丁受不了要私逃。哼,都是本子上记着的有名有姓的人,跑得了和尚,还能连庙也一块跑了?结果伤了两个衙役,你们可别让手底下的人也造反起来。” “放心,不会,他们都老实得很。” 差吏交代完,看着送饭的人走了,这才把剩下的冷馍一拿,也摸了自己的碗过去。 别看他们是差吏,其实他们吃的和劳丁们是一样的,区别只在于,劳丁们得从自己家里带干粮才能勉强饱肚子,他们却不用,基本靠衙门送来的馍度日。 同样是冷馍冷水。 也只有分到县城和镇上的那两拨差吏待遇好些,还有一些家里比较富裕的同僚会自带一些肉馍。 满宝早等着了,锣声一响,她就让周五郎打出一碗最浓的汤来,里面有好几片肉片和萝卜。 然后她端了放在一旁,打算留给她最喜欢的三哥。 她刚把碗放到驴车上,那边冲过来的劳丁便到了,速度很快,但他们到了灶边都只伸着脖子张望,并不买。 周五郎好歹是在县城里卖过东西的,所以厚着脸皮招呼他们,“大哥们要不要买一碗尝尝?” 有一个劳丁高声道:“真有肉,还是假有肉?别是骗我们的。” 但鼻子却吸了吸空气中散发的浓浓肉味,忍不住咽了一口口水。 有一个干脆挤上来,想要亲眼看一下釜里的肉,他动作粗鲁,把站在旁边的周六郎撞了一个踉跄,差点摔倒在地。 满宝看着这一幕,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有些害怕。 科科在她的脑海中也铛了一声,警示道:“宿主,你得让人平静下来。” 那人身后的一群饥饿的劳丁看见他把人撞倒了,手都要摸着勺子了,也不由躁动的上前两步,往前挤去。 周五郎脸色微变,顾不得去扶弟弟,一把抓住被那劳丁握在手里的大勺,没让他动手。 满宝已经如小牛犊一样从驴车那里冲过去,不过几步的距离,她一下冲到那劳丁的腿前,仰着脸看他,“鲁大哥,你要买肉汤吗?两文钱一碗,热乎乎的哦。” 刚学会烧火,正蹲在釜前烧火的白善宝也不知何时站在了周五郎脚边,抬起花猫一样的脸看向那劳丁,露出一排小米牙,“鲁大哥,这个肉汤可是我们自己煮的,可香可香了,你以前肯定没喝过那么好喝的,等以后你服役回家了,还可以给你儿子带回去一碗。” 满宝道:“还有你爹和你娘。” 俩孩子正好采问过他,他们记性都好,因此记得他的名字,他的家庭情况。 鲁大低头去看俩小孩,俩孩子的眼睛纯净的看着他,眼珠子乌溜溜的,他心中突然升起一股虚慌,手下意识的往兜里一摸,摸出两文钱后道:“那,那我买一碗尝尝。” 对,他本来就是要来买汤的,这么冷的天,喝一口热的多好啊,而且两文钱也并不贵。 满宝接过钱,抬起头对他甜甜的一笑,让五哥给他盛汤。 周五郎手心有些冒汗,此时却笑容满面的接过鲁大的碗,搅了搅汤,给他打了一碗。 大家一看有人买了,瞬间就不往前挤了,当然,也不急着买,而是眼巴巴的看着鲁大,想听一听他的评价。 虽然两文钱不是很多,大家也都吃得起,但也得有所值才行啊。 鲁大小心的嗦了一口,眼睛微亮,笑道:“还挺好喝的。” 有和他熟的就挤到他身边看,见见汤里有油花,还有一片肉,顿时眼睛一亮,纷纷挤上去要打。 ☆.第九十六章 买卖(云起推荐票四万五的加更) 满宝松了一口气,就踩在一块大土块上,声音洪亮的让大家排队。 这几天大家都是排队拿的馍,都习惯了,便下意识的站好,拿着自己的碗上前打汤。 并不是每一个人的碗里都能有一片肉,周五郎也说了,这个随缘。 汤里还丢了葱花,周五郎还放了不少的盐,是真的很好喝,大家在喝了一口后,虽然惋惜没打到肉片,但也没说什么。 毕竟只两文钱。 等周三郎姗姗来迟,满宝就蹦过去把他牵到一旁的驴车旁,还把一早钱氏烙的饼给他一张,“三哥,你吃这个,吃这个。” 周三郎一早上干的就是体力活儿,早上自带的干粮又冷,存的一碗水更是冰冷,所以并没有吃多少东西,此时饿得不行,也不和幺妹客气,放弃冷硬的馍,抓着饼就咬了一口。 然后嗦着喝了一口汤,只觉得一股热意从肚子里升起,让心肺胃全都热融融起来,他欢快的呼出一口气,冲着满宝就乐。 满宝见三哥吃得这么香,便也咽了一口口水,蹲在一旁眼巴巴的问,“三哥,好吃吗?” 周三郎又喝了一口汤,咬了一口饼,狠狠地点头道:“好吃。” 满宝就连着咽了两口口水。 周三郎看着可乐,就端着碗喂了她一口汤,把饼撕下一块来泡了泡汤给她吃,笑问,“好吃吗?” 满宝嘴巴塞得满满的,眼睛一闪一闪的,亮得不行。 白善宝不知道什么时候也钻了过来,就蹲在满宝身边看。 周三郎看得哈哈大笑,他一向老实,说话的声音都比别人小一些,在六兄弟里,他是最没有存在感的,但这一刻,看着两个玉雪可爱的孩子蹲在他前面等着他喂,周三郎便觉得敞怀。 白善宝也喝了一口汤,他也觉得很好喝。 他小脸红扑扑的,觉得比家里的还好吃。 于是他不满足只在周三郎这里吃一口,拉着满宝跑到周五郎身边。 周五郎和周六郎忙得不行。 在卖出第一碗汤好,排队的人便越来越多,因为休息的时间有限,所以他们还挺急。 周六郎收钱,周五郎就给大家盛汤,明明活儿都不重,但此时俩人却出了汗,周五郎还觉得手有点累。 一开始只想蹲在一旁闻着味吃馍的十几个劳丁到最后也忍不住了,凑到一旁买了汤的人身边看了一会儿,见人家的碗里不是有片肉,便是有块萝卜。 而且他们喝的是热的,他们碗里的水却是冰冷的。 再又艰难的咬了一口冷馍后,有一人道:“我们也去买一碗吧,两文钱而已,也不是特别贵。” “那就买一碗?” 来做劳丁的,便是最穷的,也会在身上带几文钱,不为别的,要是生病了,你总得让差吏通知家里来换人不是? 差吏是不可能白给你传话的,有时候几文钱就是你的一条命。 所以到最后,所有的劳丁都过来排队了,周五郎和周六郎更忙了。 看到满宝终于过来了,周六郎一把将她扯过来,让她收钱,他则去给五哥帮忙。 收钱一点儿也不难,只要接过的钱是完好的铜钱,且有两枚就行。 就连好奇的白善宝和白二郎都跑过来体会了一把。 他们觉着收钱还是挺好玩的,可惜了,用的都是铜板,不用他们找钱,不然一定更好玩儿。 所有劳丁都买了一碗汤喝,两个差吏走在了最后,周五郎看见立即一笑,给他们盛了满满的两碗汤,将他们给的钱推回去,笑道:“哪敢要您的钱,两位大人能让我们在这里照看我家哥哥,我们已经感激不尽了。” 周五郎刚才被鲁大吓得不轻,那种感觉玄而又玄,但

相关推荐: 至尊痞神   我身边的那些诡异事件   我的天道版本太低,所以全是漏洞   天神,境魔,诗剑仙   拽丫头的霸道殿下   异界大领主   漂洋过狌海   我家小萨成精了   重生:溺宠太子妃   洪荒:家父盘古,我一气化三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