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白老爷暗暗的道:那天下无饥馑矣。 当然了,白老爷也只是这么想想,这小麦的产量是今年才冒出来的,谁知道它能不能适合别地方的水土? 所以白老爷也只激动了一下就郑重的问道:“满宝,你家的麦种之前都是自家留的,没有从别的地方买?” 满宝有片刻的心虚,但在科科的指点下,还是点头道:“是啊,不信你去问我爹娘。” 问爹娘就好啦,他们肯定不会露馅的,因为他们不知道里面有馅儿。 白老爷若有所思的点头,是要去问一问老周头,种地这种事怎么能问满宝一个小孩儿呢? 白老爷想到这儿,对她笑了笑,拿起公筷给她夹了一块红烧肉,笑问,“那白庄头从你家买麦种是多少钱买的?” 满宝拿着筷子一呆; 白善宝吃着饭也一呆; 白二郎愣了一下也反应过来,眼睛瞪得老大。 论老辣,三个孩子哪儿比得上白老爷? 论脸皮,三孩子更比不上了。 满宝羞得脸通红,白善宝也涨红了脸,俩人羞愧的道:“那我们再便宜点儿?” 白二郎却不愿意了,在回来的时候,他们可是在马车里都计划好了麦种卖了钱后要怎么分,分了以后要拿去干什么的。 怎么能这么轻易就便宜了呢? 他绞尽脑汁,这才想出一个现成的理由,“爹,粮铺里的种子都那么贵,我们的比他们的还要好,你怎么可以占我们便宜?” 白老爷道:“那我不跟你们买了,不是说村子里的冬小麦也都是和满宝家拿的麦种吗?他们的产量肯定也不低,我跟他们买就是了。” 白二郎张大了嘴巴,显然没想到这一点。 满宝却是立即反应过来,骄傲的道:“我们的还是比他们的好,白叔叔要是不信,你去村里看,别说村里其他人家,就是我家的麦子都没我们小农庄出来的好。” “这是为什么?” 因为他们的种子是掺和过的呀。 去年开春那会儿老周家泡麦种,她是从商城里买了一包麦种,直接从桶里偷了同等的走,再把买的给倒进去混杂在一起的。 所以去年他们家的春小麦遭灾后的情况虽然略好,但也没好到哪儿去。 后来村里要和他们家换麦种,她就又跟D博士买了一批掺和进去,超过三分之二都是未来世界的麦种,至于他们老周家的麦种,她换的就更多了点儿,差不多大部分都换了,之所以还遗漏有,当然是因为一边放一边收原来的麦种,总是会有些遗漏的。 而轮到白庄头上门来买麦种的时候,她懒得再爬进粮仓里替换,在她爹装好袋子后,干脆的换了袋子。 所以他们农庄里的麦种基本上全是未来的品种,是纯度最高的。 只是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其实这批小麦的成长也远远没有达到D博士所说的产量。 她当时换算过,D博士说,她给我的麦种,亩产在十石以上。 就算他们这里肥跟不上,差个两三石还行,却没想到它会直接少一半还多。 满宝猜测,这些麦种有可能真的水土不太服。 满宝叹了一口气,对白老爷道:“白叔叔,那我们给你再算便宜一些?” 白老爷笑眯眯的问,“便宜多少?” 满宝纠结的看向白善宝。 白善宝一时也难住了,要是比县城粮铺的还便宜,他们不甘心,毕竟他们东西好不是? 可要是太贵,堂伯又不同意,毕竟他们现在不是唯一的卖家了。 好愁啊。 三个小孩儿你来我往的打眉眼官司,白老爷见他儿子也眉眼耸动的跟他们你来我往,高兴起来,干脆起身道:“要不你们自己先谈谈?” 三个小孩儿连连点头,白善宝道:“堂伯,那你先出去玩一会儿,等我们商量好了再叫你。” 白老爷:……幸亏你是孩子,还是自家子侄,不然别人要这么和他谈生意,这生意一准黄。 白老爷离开,将书房交给三人。 等白老爷一走,白二郎立即跳下凳子往门外左右一探,发现他老爹没躲起来偷听后就把门关上。 白善宝和满宝也跳下去把窗户也给关上了。 远远往回看了一眼的白老爷:…… 看来回头得教一下三孩子何为密事不闭门窗的道理了。 三人凑在一起说悄悄话,“怎么办?” 三人面面相觑,最后满宝和白善宝看了一眼白二郎,觉得让他打亲情牌不可能了。 俩人叹了一口气。 白善宝就看向满宝道:“你跟村里的人熟,要不你回去告诉他们一声,要是我堂伯和他们买麦子,那就把价格提到一百五十文以上,谁也别往下降,堂伯在被人那儿买不到便宜的,自然只能回来我们这儿买了。” 满宝却忧愁道:“我爹还能听我的,别人凭什么听我的呀?” 白二郎:“谁让你家去年把这么多麦种换给别人家的?” “乡亲们要换,怎么能不换呢?”满宝皱了皱鼻子道:“反正这个法子说不通,要不我们还是降价吧。” 白善宝问:“降多少?” 白二郎难受道:“降价赚的就不多了,我还想着存钱去益州玩儿呢。” “最低不能低于一百二十文,”满宝道:“这个价格最低了。白叔叔要是还不答应,我就让我爹去找村民们一起把价抬上去。” 白善宝问,“你有多大的把握能让他们把价格压死?” “一点把握也没有。” 白善宝:…… 满宝解释道:“你没听粮铺的伙计说吗,他们现在从乡下里收麦子只给三十文一斗,我们提一百二十文,白叔叔别说一百二十文了,他要是愿意出到四十文,村里就有大把人家卖了。” “可我们这是麦种。” “反正也都是吃的麦子的样子,种子不种子的,除了留够自家的外,谁还把别的麦子当种子?” ☆.第四百零七章 谈生意(三) 三人商量了半天也没商量出好结果来,满宝没办法,一边愤愤的把桌子上的肉全吃了,一边在心底问科科,“科科,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科科搜索了一下百科馆内关于营销的一系列案列分析后道:“宿主既然想做垄断,为什么不把全村的麦子都收购在手里呢?” 满宝微微瞪大眼睛,问道:“我哪有那么多钱?” 科科道:“这是宿主自身资源的限制,这个我早有预料,并且无能为力。” 满宝觉得科科变坏了,于是狠狠地又夹了一筷子的菜,吃下去后才看向白善宝,“你有多少钱?” 白善宝戒备的问,“干嘛?” “如果我们把全村的粮食都买下来呢?” 白善宝瞪眼,“那得需要多少钱?” 白二郎道:“你们不是说大家都等着麦子吃,不会轻易往外卖吗?” 满宝若有所思,“那我们要是买了麦子回来跟他们换呢?” 白善宝补充道:“再给点儿钱,给多少合适?一斗五文?” “太少了吧,”满宝鄙视他,“你真小气。” “这不是小气,要是给多了,他们还会怀疑呢,去年他们家跟你们换麦种的时候可是一斤换一斤。” “那不一样,他们换了麦种是要拿去种的,我们换了麦种是要拿去挣大钱的。” “对他们来说就是一样的,”白善宝道:“如果我们不换过来,这些麦种最后也是变成粮食被他们吃到肚子里去。而且你想过没有,如果我们卖不出去,那最后这些麦子就要砸在我们手里,我们还可能要以比之前更低的价钱往外卖,那就相当于我们每一斗不止亏五文钱而已,有可能要亏得更多。” 白善宝道:“所以其实我一文钱也不想多给,我想一斤换一斤。” “对哦,”满宝这才想到风险,后知后觉的想到:“如果白叔叔不买麦种了怎么办?” “我们再当麦子卖出去呗,还能怎么办?”白善宝摊手。 白二郎脑子有些迷糊,刚才白善宝的一大堆话他都没有听懂,所以他直接了当的问,“那我们到底是在赚钱,还是在亏钱?” 俩宝齐声道:“看你爹!” 满宝道:“你爹要是买,那我们就是赚钱。” 白善宝道:“你爹要是不买,那我们就是在亏钱。” “亏得多吗?” 白善宝想了想后道:“不仅把这次收成亏进去,后面的夏收和秋收也都会亏进去的。” 毕竟村里六十来户,当初从老周家换种子的便有五十多户,这么多人家种的麦子,哪怕一家种五六亩,那也不少了。 白二郎闻言不乐意了,“那我们干嘛还要去做?还不如直接把麦子便宜点儿卖给我爹呢,一百二十文不行,那就一百文呗。” 白善宝说他,“没志气!” 满宝也道:“也就亏一两年的收成而已,是善宝的钱,他又不要利息,冒了风险就有可能赚很多很多的钱,干嘛不做?” 白善宝道:“谁说我不要利息的?” “自己人借钱还要利息,抠门!” 白二郎也唾弃道:“抠门!” 白善宝:“你们再这样我不跟你们玩了!” 为了钱,满宝表示愿意低头,于是又立即讨好的给他夹菜。 白二郎就很硬气了,直接哼了一声扭过头去,道:“我也有钱。” 满宝:“你怎么也有钱?” “我的压岁钱我娘一直拿着呢,也有好多了。” “那你能从你娘手里拿到压岁钱吗?”满宝表示很怀疑,“我嫂子她们收了我侄子侄女们的压岁钱从来不给出来的,他们就是打滚都没用。” “是不是你嫂子她们贪墨了?” 满宝叹气,“我嫂子说了‘你们吃饭不要钱,穿衣裳不要钱,生病不要钱?钱全花在你们身上了’。” 两个小男生看着满宝站在矮塌上掐着腰的模样一呆,然后就哈哈大笑起来。 白二郎表示不用担心,“我知道我娘把私房钱藏在哪儿,她要是不给我,我就去偷偷地拿。” 白善宝和满宝犹豫,“偷东西不好吧?” “那是我自己的压岁钱,拿自己的钱怎么能算是偷呢?” “一会儿白叔叔来了我们怎么和他说?”满宝问。 白二郎道:“直接说呗。” “不行!”俩宝同声拒绝,白善宝道:“要是堂伯知道了,他肯定马上就让人拿着钱去跟村民们买麦子了。” 满宝点头,“我们得拖着,争取足够多的时间。” 白善宝道:“我们还得买粮食呢,唉,还不知道要多久才能买到。粮铺伙计可是说了,大家都不想卖粮食,我让白庄头上哪儿买去?” 满宝也叹气,“要是能直接和白叔叔买就好了,他们家种了这么多冬小麦,肯定吃不完,是一定得卖出去的吧?” “对呀,我家肯定要卖粮食的。” 满宝和白善宝对视一眼,然后看向白二郎,白二郎眼睛亮晶晶的,兴奋的道:“你们是不是要和我家买粮食,然后拿去换了麦种又转卖给我家?” “不是!”白善宝拍了一下他的脑袋,道:“你怎么这么笨呀,我们要真的这么做,堂伯一定会生气的。” 满宝道:“这是奸商,我们可不是奸商。” “那你们看我干什么?” 白善宝“哼哼”一声。 满宝就道:“你真笨啊,这儿的三个人中,除了你家之外,还有谁家有很多很多的地,会种很多很多的冬小麦?” “你家。” 满宝鼓了鼓脸颊,有些不太想认这个师弟,她指着白善宝道:“是他家!” 白二郎看向白善宝,“他家只有几亩地,还是我家给的呢。” “你真笨,我家在这儿没地,但我家在别的地方有啊。” “那运过来不需要时间呀?” “需要呀,所以我们一定要拖时间,你可不能说漏嘴,”满宝想了想道:“不行,你太笨了,不然你跟你爹说,你决定发奋读书,这两天就跟善宝一起住吧。” 白善宝很嫌弃,“我不想和他住。” 满宝:“为了我们的钱钱,你必须和他住。” ☆.第四百零八章 定策 白善宝勉为其难的同意,“好吧,那我们来算一下需要多少钱才能把这些麦种换回来。” 满宝弱弱的问,“既然是跟你家买麦子,那能不能先赊欠?我看县城里有些人去饭馆吃饭都是先记在账上,等月底了才结账的。” 白善宝眼睛一亮,“我怎么没想到这点儿?一会儿回去我就和祖母谈。” 三人又把事情过了一遍,确认好各种说辞后就去开门的开门,开窗的开窗。 他们也不急着去叫白老爷,动了一番脑子后,三人发现肚子又饿了,于是就各自坐下继续就着剩菜吃饭。 等白老爷忍耐不住问起来时才知道他们正大开门窗在吃吃喝喝。 这要不是三孩子,这要不是刚看过他们关门关窗偷偷躲起来商量事情的模样,他几乎以为他们是故意做出来的姿态了。 白老爷叹了一口气,认命的起身去书房找三孩子,到的时候,三人个刚把桌上的东西吃光,正摸着小肚子靠在椅子上休息。 白老爷没忍住摸了一把儿子的小肚子,问道:“吃这么多,一会儿出去消消食,小心晚上睡不着。” 满宝下意识的看了一眼外面,这才发现天色竟然渐渐暗了,她“啊呀”一声,叫道:“我忘了回家了。” 白老爷笑道:“不急,一会儿我让人送你回去,说罢,你们商量得怎么样了?” 三小孩对视一眼,然后立即心虚的移开,白善宝代表大家发言,“堂伯,我们觉得我们得郑重的考虑几天,毕竟这是我们的第一笔大生意。” 满宝和白二郎连连点头。 白老爷有些摸不准他们的意思了,问道:“几天是几天?” 白善宝想了想道:“大概一两天吧,也有可能是三四天……” 白老爷:…… 白善宝心虚,低着头小声道:“我得问一下祖母的意思。” 满宝也心虚,也没看白老爷,左顾右盼道:“我也得问一下我爹娘。” 白二郎左右看看,也心虚的道:“我,我也得问一下我娘。” 白老爷:“……来来来,你想问你娘什么,你要不先问一下你爹我?” 满宝一脚踩在白二郎的左脚上,白二郎“啊”的一声,然后白善宝一脚踩在了他的右脚上。 白二郎直接哭了,他一把扑上前,隔着一张桌子抱住他爹的手,泪汪汪的道:“爹,我想好了,我要努力读书,所以你让我去和善宝住吧。” 白老爷:……他确定了,三孩子待在书房里不知道商量出了什么了不得的事,竟然都会瞒着大人了? 不过? 白老爷想到从来只是跟在白善宝身后,从不干涉他行为的大吉,他便将他无限的好奇心给压了下去,勉强点头同意,“行。” 他倒要看看,三孩子打算干什么。 后来,大出血的白老爷无比的后悔今天晚上做的决定。 双方交流完毕,定下过后再议的章程后,白老爷就大手一挥,叫来三个下人送三个孩子离开。 一个带着满宝回老周家,一个把白善宝送到隔壁白宅,一个则领着白二郎去收拾东西,今晚就把他打包送到隔壁和白善宝做伴儿。 嗯,白家一下就安静下来了,真是……好不习惯却又美好啊! 满宝一回到老周家就直奔老爹的房间,老周头都快要躺下了,看到闺女冲进来,他一呆,“不是吧,白家没给你吃饱饭?” 他还以为闺女是来问他要吃的。 满宝道:“爹,我吃饱了,我是有很重要,很重要的事要和你说。” 老周头便也严肃的坐在床沿,认真的道:“你说,啥事?” “爹,你说我那麦子跟村子里的人换回今年他们收上来的冬小麦行吗?” “啊?”老周头问,“你换拿东西干嘛?” “做种子。” “不是,你这是要种多少小麦啊要这么多种子?” “不是我种,是要给别人的,您就说行不行?” “行啊,怎么不行,只要麦子不缺斤少两,也是新麦,又粒粒饱满就行。”老周头打了一个哈欠,放松的靠在床上道:“我还以为是啥大事呢,行了,你要换多少斤,回头我跟他们说起,对了,咱家不就有挺多的吗,换咱家的就行了。” 满宝想了想,觉得不能坑自家,于是道:“爹,家里的我就不换了,村里的,只要是去年跟我们家换种子种的冬小麦我全换,让他们自家留够自家的种子就行,剩下的我全要了。” 老周头眨眨眼,问道:“谁要这么多种子啊,满宝,你可别被人给骗了。” 满宝想了想后道:“白老爷应该是一个,可能还会有许多的其他老爷。” 老周头一听就放心了,“原来是白老爷要啊,我还以为他找你啥事呢,行了,这事我知道了,让他准备好麦子就行,一斤换一斤啊,可不兴缺斤少两。” 满宝高兴起来,“爹你放心,不会缺斤少两的。对了爹,白老爷可能还会找你问种地的事,到时候你可别和他说换麦子的事。” 老周头觉得不对劲了,“不是白老爷让你换的吗?” “不是,”满宝想了想道:“是我们三个决定换的,不过最后白老爷会拿去种的”吧? 老周头自以为明白了,“是不是他家的二公子要给他们的惊喜?你们这群孩子真是的,动不动就给大人惊喜,不知道大人的不经吓啊?” 显然,对当初满宝赊牛回来的惊喜还在耿耿于怀。 不过他却没有再反对,打了一个哈欠后躺倒在床上要睡觉。 钱氏却看了闺女一眼,起身道:“走,娘送你回去。” 一桩心事完成,满宝高兴的牵着娘的手出去。 此时外面天已经完全黑了,院子里几个哥哥嫂子还在乘凉,或是在说悄悄话,母女两个手拉着手回小院儿。 进了满宝的屋,钱氏就给她弄了弄头发,问道:“你们换那么多麦种要干什么?真是替白老爷换的?” 有些话满宝不会和老爹说,因为知道老爹一定会反对,但对着娘亲却不会。 满宝狡黠的一笑,附在她的耳边将他们的计谋全都告诉了钱氏。 ☆.第四百零九章 闲话(七月月票1000的加更) 钱氏目瞪口呆,半天才找回自己的声音,“你,你们这……也太大胆了,万一白老爷不跟你们买麦种,或是不买这么多怎么办?” 满宝道:“再以粮食市价卖出去呗。” “会亏吧?” “亏倒是会亏一些,但我和善宝算过,是可以负担的,”满宝安抚她,“娘,你别担心。” 看着自信的满宝,钱氏想要劝阻的话便堵在了心口,她伸手摸了摸她白皙光滑的脸颊,似乎又看到了当年那个黑溜溜、调皮不已却又孝顺懂事的少年,当时他也是这么和她说的,说他出去一定能找回活命的粮食,就是找不着,自己也能活下去…… 满宝觉得娘亲的样子有些怪,忍不住伸手抱住她的胳膊,问道:“娘,你怎么了?” 钱氏回神,对满宝微微一笑,“没事,既然你们都商量好了,那就去做吧。” 满宝高兴不已,“娘,我就知道你会站在我这边的。” 钱氏点了一下她的额头,“你这个鬼机灵,不过这事你们得瞒紧了,可不能让你爹知道,也别让白老爷察觉。” “娘你放心,我们都商量好了,现在白二都住到善宝家去了呢。” 钱氏微微一笑,白老爷又不是傻子,肯定知道他们要在背后搞小动作,恐怕他只是想看看几个孩子要怎么玩儿而已。 不过钱氏觉得白老爷一定猜不出来,因为她哪怕听过一遍了,也依然觉得不可思议。 三个孩子不仅胆子大得出奇,主意也这么大,竟然能想出这样的法子来。 钱氏满腹忧虑的回屋去了,没有心事的老周头早就呼呼大睡了。第二天他就在满宝的殷殷叮嘱下出门去串门。 而满宝则背着自己的小书箱,带着自己买回来的算筹去上课。 老周头握着烟杆,背着手晃荡在乡间的小路上,他首先去的是跟他家关系比较好的周大亮家。 大亮爹比老周头年轻,以前跟在老周头屁股后面混的,这些年两家互相帮忙,关系越走越近。 他走到周大亮家的院墙前,探头往里一看,就见大亮爹正在骂周大亮,而周大亮正低着头坐在院子里搓麦子。 他推门进去,看了一眼院子里晒的麦子后问,“怎么麦穗还没搓完呀?” “金叔来了,快坐,快坐。”大亮爹让周大亮去搬椅子,忍不住抱怨道:“几个孩子,每天睡到日上三竿,太阳一辣些就不乐意了,还总是叫着手疼,这搓麦子哪有不扎手的?” 周大亮搬了椅子出来,问道:“叔祖,你家的麦子搓完了?” 老周头往烟杆里装烟丝,闻言道:“早完了,再晒两天就可以入仓了。” 整个七里村,速度最快的就是满宝他们的小农庄,一是他们请的人多,二是他们的地不多,就二十来亩,刷刷刷三四天就割完了,就连晾晒脱粒都是请的短工做的。 后来的长工只需要翻晒就行,前段时间太阳又好,所以很快就入库了。 老周头家速度慢点儿,却也是村里最快的人家,人家还在地里割麦子呢,他们家已经把地里的麦子全割了运回家,开始犁田插秧了。 等人家家里终于可以犁田插秧的时候,人家已经把那二十来亩的麦子田都插上了稻秧,还把麦子全给脱粒了…… 所以一开始,慢一步,后面就只会越来越慢。 不过周大亮父子俩坚决认为,他们老周家之所以能一直效率这么高,就是因为他们家人多。 尤其是孩子多。 大人往家里运麦子的时候,孩子在家里晒麦穗,顺便踩一踩,拍一拍…… 男人们去犁田的时候,女人们就在家里搓一搓脱麦粒,这速度能不快吗? 大亮爹再次叹气,看着周大亮叹气,他们家人少不少,儿子还懒。 以前他和周四郎一起混,一起懒,可周四郎现在勤快一点儿了,他儿子还是这么懒。 大亮爹愁啊,这一愁就不想看见他儿子,于是他调整了一下凳子的方向,直接背对着他儿子,一边搓着麦子一边问,“金叔找我有事?” 老周头嫌弃的看了他一眼,指点道:“搓麦子不能坐着,得站着,拿块布把头脸都包起来,要是觉着手疼,那就把手也包了,然后站着用力搓,半上午就能搓完了,你这坐着搓得搓到什么时候?” 说完了才道:“也没啥事,这不是去年,你们都跟我家拿的麦种吗?白家觉着我们的麦种不错,想要用麦子换我们的去做种子,我想问问你乐不乐意。” “一斤换一斤?” “废话,不一斤换一斤,你还拿一斤半换他一斤啊。” “倒不是不行,”大亮爹想了想道:“不过他们的麦子可得有我们的好才行,金叔您别说,您家这麦种是真的好,穗长不说,粒还饱满,我估摸着我家今年的小麦的收成起码比前年的多出几袋去。” 正说着话,附近几家听到声音探头过来看,老周头看见了,干脆和他们招手,“来来来,我们说说话儿。” 走过路过的人,以及附近的几家邻居想一想,现在家里除了搓麦子就是晒麦子,也没啥特别大的事,于是很干脆的把家里的事丢给婆娘和孩子,自己背着手走过去了。 等大亮娘从厨房里出来时,院子里以及站满了人,没办法,她只能去给他们搬凳子。 大家坐在院子里,也不好就空手说话,干脆就扯了周大亮家的麦子一边搓,一边说话。 “金叔今天怎么有空出来走动啊。” “他哪天没空啊,这外头有六个儿子,里头又有钱婶儿和一堆儿媳妇,金叔现在就享福了。” “享福?”老周头哼哼道:“那我家老五老六的媳妇你给娶呀。” “哎,对了,老五应该要娶媳妇了吧?” 老周头想了想,觉得那小子不急,不过是可以四处看一看了,于是道:“是可以说亲了,你们谁知道哪家有好闺女告诉我家那口子一声,回头让两个孩子相看相看。” “我看老五以后有大出息,他比老四强多了,干活儿也利索,人还激灵。” 老周头满意的颔首,“不错,我也觉着老五比老四强,所以你们说的闺女可不能比方家的差。” ☆.第四百一十章 心思 一群大老爷们说了一下孩子们的亲事,老周头将一袋烟抽完了才想起正事来。 他敲了敲烟杆,把里面的烟灰和油都倒出来,这才别在后腰上,也摸了一把麦子帮着搓。 他心里暗哼,这要是在他们家这样搓麦子,大棍子早就拍上去了,从没见过人搓麦子是坐着搓的。 不过这是别人家,当然还是坐着搓比较舒服了。 老周头想起正事,便问众人,“你们各家的麦子都晒好了?” “哪呀,我家的刚搓完,还得晒两三天呢,不过我看这天又得下雨,您看天边那堆乌云,要过来不过来的,要是下雨,那就得多晒一天了。” “那你们可得当心点儿,别让它淋了雨,我正想跟你们说呢,白家想拿麦子换我们的,拿去做麦种,所以你们可得晒好来。” “他们家要多少呀?” “全要!” “啥?”村民们都惊了一下,纷纷问道:“怎么要这么多,他们家能种得完吗?” “人家是大地主,而且又不止一个白家,那白老爷是白家,白小公子不也是白家吗?”老周头已经自动理解成两个白家都要换麦种,于是理所应当的道:“人家那么多地,估计这点子还不够使呢。” “一斤换一斤?” 听出他语气中的不甘愿,老周头翻了一个白眼道:“那去年你们家跟我家换不就是一斤换一斤吗?” “金叔,那我们不是一伙儿的吗?”他道:“您可不能因为满宝跟人家小公子玩得好就站他们那边。” “放屁,”老周头骂了一句后一想,还真是,他跟白家关系是好,但跟村子里的关系更好啊,于是他想了想道:“也是,咱这是能做种子的,一斤换一斤好像是有点儿亏,要不多要点儿?” “多要点儿,多要点儿,”大家都鼓动起来,有人道:“哪怕是多出一两,一百斤也有十斤了呀,够一家子吃好几顿大白馒头了。” 老周头眼睛微亮,拍着大腿道:“没错,那我们开价高点儿,就……” 老周头想了想道:“就一斤三两换一斤,到时候让他们压价,然后最低让到一斤一两,到时候我家也把麦子都给换了。” “金叔,今年你家收了多少麦子?” “没称,不过今年种了二十亩就装了六十九袋,我记着前年我种了三十五亩都才收了六十七袋呢。” 大家听得目瞪口呆,“这么多?” 大亮爹一拍大腿道:“我就说嘛,我家小湾那两亩田,今年捆了十捆,我记着前年才捆了七捆的。” 大亮娘忍不住说了,“你捆那麦子,一捆多一捆少的,能作数吗?” “怎么不能作数了,差也就差一把麦穗,能差到哪儿去?我早让你把那些麦穗分开放,一块地是一块地,那是多是少了都有数,你非得堆在一起。” “我倒是想分开放,你家院子有这么大吗?”大亮娘忍不住跟他吵起来,“捆回来的麦穗不得晒呀,你又要我插秧,又要我去撒肥,你倒是把这些麦穗都脱出粒来给我腾地方呀。” “行了,行了,”老周头连忙劝架,“多大点儿事啊,这秧也都插下去了,接下来没事干,慢慢搓呗。” “金叔,你家这种子也忒厉害了吧,你从哪儿买来的?” 老周头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想了想道:“没买呀,一直是家里留种的,前年还好好的,虽然有些地的麦子比你们的收成好,但那是我家种得精细,可去年遭灾,地里就减产了点儿……” 老周头这么一说,大家就都想起来了。 村里的地差不多都在一块儿,地里庄稼是什么样儿大家都有眼看。 真正的变化还真是去年开始的,那时候大家地里都遭灾,收成一点儿不好,但老周头家里的麦田就是还不错。 一旁一直安静如鸡的周大亮突然一拍大腿,“我知道了,一定是因为去年天尊老爷就记起满宝了,这是天尊老爷给叔祖您家的奖励,也是给我们村的恩惠呀。” 老周头和大家一起看着周大亮,不说话。 周大亮着急道:“爹,叔祖,叔们,我说的是真的,老四都说了,满宝真是仙子转世,他媳妇生孩子那天叫的那叫一个惨,结果拉着满宝拜完神仙后她立刻就生了,而且一点儿问题都没有,母子都特平安。” 大家纷纷看向老周头。 老周头沉默了一下道:“那天晚上老四是拉着满宝拜神仙来着,可这会儿我们不是在说换麦子的事吗?” 村民们立刻笑开了,纷纷点头道:“一样的,一样的,阿金啊,回去你可得和满宝说一声,让她保佑我们生意顺利,多换点麦子啊。” 老周头想了想,点头道:“行,回头我让满宝拜一拜天尊老爷,不过天尊老爷答不答应我们家满宝可不保证。” “知道,知道,不好勉强的。” “那我们说好了,回头你们可得把麦子晒好了,不管能不能多换,咱都得把麦子晒好,这可是拿去做种子的,不好坑人。” 大家纷纷应和,议论起来,“可惜了,今年我家春小麦用的是自家留下来的种子,收成肯定比不上这拨冬小麦。” “那我们得自己多留点儿种子了,明年春小麦也种金叔家的这粒种子。” 老周头背着手道:“那就多留点儿,秋收后种冬小麦,你不得多要点种子?” “啊?秋收后还种冬小麦啊,那地力受得了吗?” 老周头见问话的是个年轻的后生,就用烟杆敲了一下他,道:“你可真够笨的,不会换一块田种冬小麦啊,去年种过的就让它休息呗。” 后生忍不住嘟囔,“秋收要是顺利,干嘛还种冬小麦?” 老周头听到了,没回答,他也就点到而已,种不种全靠人自愿,反正他是种的。 他们家那么多孩子呢,就算风调雨顺,也只是能吃饱而已。 可吃饱了以后当然是想着给孩子们每天吃大白饭和大白馒头要好,反正他不喜欢吃掺着糠或麦麸的东西。 ※※※※※※※※※※※※※※※※※※※※ 作家的话 下一章在晚上八点左右 PS:求收藏呀求收藏 不对,这已经入V了,求月票呀求月票。 ☆. 第四百十一章 定价 老周头背着手在村子里走了一圈,甚至午食都是在外面吃的,总算把去年跟他家换种子的人家都走了一遍,也都商量妥了,然后就背着一双红通通的双手回家去了。 都是帮忙搓麦子搓的,总不能人家在干活儿,你就蹲在一旁抽烟不是? 而他也没那么多烟丝给他不停的抽。 老周头觉着搓自家的麦子都没这么卖力过。 他背着手一路回到家,满宝也下学回来了,正蹲在院子里教侄子侄女们读书呢,看见她爹回来,立即道:“你们就先背这一段,一会儿我来给你们讲意思。” 她跟在她爹屁股后面进堂屋,殷勤的给他倒水喝,“爹,大家愿意吗?” “愿意换,不过我们都觉得一斤换一斤有点儿亏了,”老周头可不知道这门生意是自家的闺女的,所以理直气壮的坑她,“所以我们商量着一起去找白老爷谈一谈,把价格谈到一斤三两换一斤上。” 满宝瞪眼,“这也太贵了吧,去年他们跟我们家换我们都没多要。” “那能一样吗,大家都是乡里乡亲的,还大多是同族,”老周头理直气壮的道:“这白家可是外人,而且白老爷不差钱。” 满宝张张嘴巴,思考了一会儿道:“爹,这事你别去找白老爷说,我去帮你说,你和白老爷可别提这事。” 老周头挥手道:“行了,行了,我知道,是惊喜嘛,真是的,那白家的小公子和二公子能做主吗?别我们跟村子里谈好了,他们又反悔。” 满宝肯定道:“能做主!” 老周头对闺女还是挺信任的,笑道:“行,那我听你的。” 满宝觉得一斤三两有点儿贵,便直接问她爹,“那爹,要是没有一斤三两你们换吗?你们底价是多少?” 老周头可不知道这是个小奸细,在他心里,他们父女俩是一伙儿的,因此道:“我们都商量过了,最少一斤一两,不过要是能多一点儿就更好了。” 老周头道:“大家伙儿日子都不好过,你没见着,这两天磨坊那边排队磨面的,那麦子还没怎么干呢就上磨了。” 父女俩说着话呢,白家的下人过来请老周头,说是白老爷有事和老周头说一说。 满宝立即看向老周头,小声道:“爹,白老爷一定是问种地的事,您只管告诉他,就是不能说换麦种的事……” “知道了,知道了,”老周头有些吃醋,“你对家里的事也没见这么上心呀。” 这就是家里的事啊! 不过满宝没敢告诉老周头,把他送到门口后挥手道别,在背后叮嘱了一声,“爹,你可一定要记住呀。” 老周头加快了脚步,不想理这个闺女了。 满宝回去给侄子侄女们讲解释义,又盯着三头和三丫四头写了字,便交代了他们的作业,然后就跑出去找白善宝了。 “一斤三两换一斤?” 满宝点头,“是我爹说的,我从我爹那儿打探到底价了,最少得一斤一两。” 白善宝想了想道:“那我们就给他们一斤二两吧。” 他道:“祖母已经答应赊给我们粮食了,只要我们能在两月内还上账款就行,我让她多运了好多麦子过来,肯定够换的。” 满宝问,“一斤二两会不会太多了,你果真不心疼吗?” 白善宝就笑道:“我不心疼,那是因为这些麦子果然好,我昨天晚上又想了想,觉着要是换回来的麦子果真不能以种子卖出去,那就留给我家,到时候我家拿来种,反正我是不会亏的。” 他道:“昨晚我和祖母谈过了,祖母说,就算商人逐利,但也不能让别人吃太大的亏,我们是要读书济世的,又不是要去做奸商。” 满宝想了想,觉得刘祖母说的很有道理,于是狠狠地一点头,“行,那就一斤二两换。” 白善宝想了想道:“到时候卖不出去,我用成本价来买,不让你们亏。” 但也没让他们赚钱,不过满宝想了想,觉着没什么,好歹有了个保驾护航的人不是? 这相当于他们这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最起码,他们这一季的麦收是赚到了。 满宝高兴起来,“你问过你祖母了吗?” “没有,”白善宝理直气壮的道:“这点主我能做的。” 这一点儿白善宝还是很有自信的。 满宝略一想就明白了,白善宝家的情况和白二家的不一样。 白二要是敢私自动用这么多钱,或是给家里做这么大的生意,不说被白老爷揍,恐怕连白老太太和白太太都会揍他,然后还会以‘孩子还小,不懂事’为由推掉之前所做的所有决定。 但白善宝家不一样,他们家,他的话好像比郑姨的还管用,刘祖母也很尊重他的决定。 满宝就见过好几次,哪怕是他做出的决定是错误的,刘祖母也不会取消他的决定。 想通了以后,满宝高兴起来,当天晚上回去就悄悄的把这个秘密和钱氏分享了。 钱氏看着高兴得脸庞几乎放着光的满宝,也很高兴,她笑道:“我们家满宝的运气一向是很好的。” 于是钱氏对这件事也更上心了一点儿,第二天就把老周头给赶出去,让他去算一下各家有多少麦子。 老周头不甘不愿的出门,道:“好些人家的麦子都没搓出来呢,怎么算?” “那大部分也搓出来了吧,现有的多少筐,多少袋不会数一数?总得让满宝他们心里有个数,才好准备粮食不是?“ 老周头忍不住嘟囔,“几个孩子不好好上学,跟着凑这个热闹做什么,真是的,这不是大人的事吗?” 钱氏瞪他,“赶紧出门去,你说你在家能干什么?油瓶倒了你都不扶一下的,满宝怎么了,她还小吗?” 钱氏一边念叨一边将他推出门,道:“她眼见着就要八岁了,大丫二丫像她这么大的时候都下地插秧收麦子了,可你看你闺女像是能干这种活儿的人吗?” 她道:“她做不来农活儿,不得找点儿其他的本事养活自己?我觉着她掺和这个好,你少给她拖后腿,把各家的麦子数都摸清楚了,还有,让他们把麦子晒好来,可别半干就混进去,糊弄我闺女,回头我糊他们一脸。” ※※※※※※※※※※※※※※※※※※※※ 作家的话 下一章要到凌晨十二点了,嗯,到时候爆更,但已经很晚了,大家先洗洗睡了个养生觉吧,明儿一早再看 ☆.第四百十二章 各有打算 老周头觉得钱氏简直是不可理喻,这是他们白家的生意,白家的惊喜,干他们老周家什么事儿? 满宝跟着掺和也就算了,那是她跟人家小公子关系好,他们两个大人也这么费心劳力是干啥? 但老周头他怂,他不敢说。 满宝还没将最后定价告诉老周头,一直到白善宝告诉她,他们的粮食已经快到罗江县时,满宝才高兴的去找自个爹,告诉他白家愿意用一斤二两换一斤。 本来还有些懒洋洋的老周头立即精神一振,眼睛发亮的问,“真的?” 满宝点头。 “那有说要多少斤吗?” “凡是从我们家麦种里种出来的都要,不过爹,他们自家也要留一些种子吧?” “何止啊,这棵种子好,他们不仅留足了自家的,也给亲戚家留了一下,打算等忙完这一段就给人送去。”不过老周头并不在意,亲戚间交流种得好的种子是常有的事。 老周头就决定有空往钱家去走一走,看看他家今年的冬小麦收成有没有好一点儿,要不要再从他这里拿一些做种子。 老周头计划了一下,老二他们几个岳家那里估摸着也得走一趟,所以这麦种要多留一点儿,老周头心里算了一笔账后道:“满宝,那咱家就换六十袋,留下九袋怎么样?” 满宝一呆,“我们家也要换?” “那当然换了,一斤二两换一斤呢,这个价还是我们父女俩谈下来的呢。”这么大的便宜不占,他晚上估计得睡不着。 满宝:……她得和娘亲好好的说一说,让她看住爹,可不能把家里的麦子给换了。 老周头已经喜滋滋的出门了,将这一大好消息告诉了全村上下。 去年,除了几家外,七里村绝大部分人家都拿自家的麦子跟老周家换了麦种。 本来,换麦种的人家今春的冬小麦收成就普遍比不换的人家要高许多,现在再来一斤二两换一斤的事,之前没换麦种的那几家肠子都快悔青了。 癞子家就没换。 癞子是觉着麻烦,而且他家去年的麦种可是精挑细选出来的,自觉不比老周家那样收割的麦子差。 是,老周家去年的麦子收成是比大家的都好,但再好,那麦子肯定也没有他们精挑细选出来的颗粒饱满不是? 谁知道去年换种的人还都丰收了。 癞子有些闷闷不乐。 他爹蹲在门槛上,半响才闷声道:“今年我们也和金叔家换一些麦种吧,我看他们家的那棵麦种是真的好。” “既然知道真的好,去年干嘛不换?”癞子忍不住大吼道:“现在晚了人家一年不说,连钱都挣不了。” 癞子爹坐在门槛上没说话。 癞子气呼呼的发了一顿脾气,然后就踢踢摔摔的走了。 村里和癞子家一样后悔的有好几家,不过他们还影响不到老周家,更影响不了全村上下的喜悦心情。 就是村长都高兴的让人去大集上切了一条肉回来,请了老周头留下吃饭。 一斤能多出来二两粮呢,那要是一千斤,就相当于多得了两百斤,只是想一想,村长就高兴得能吃下一盆肉。 村长还请了村里好几个年纪大的长辈,吃不起酒,大家便放开了啃馒头,一个问老周头,“他们打算啥时候来换啊。” “满宝说也就这两三天吧,各家的麦子估摸着也晒得差不多了。” 一个老人便和村长道:“你可得盯着点儿,让他们麦子晒干了,再放风吹一吹,别半干的,空壳的也给人装进去。” 他道:“白老爷也是咱七里村的人,都乡里乡亲的,闹开了不好看。” “是啊,以后这日子要是过得好,还得多仰仗一下白老爷呢,我们可不能为了这么点事就坏了情分。” 老周头连连点头,他们家还欠着白老爷好几个人情呢,虽然他们在商言商往上提价了,可这些保质保量的事是得干好了。 白老爷并不知道自己被当做虎皮扯得呼呼作响,在和三个孩子谈过后,他就一直留意他们的动静。 结果却见三个孩子每天正常上学下学,偶尔还会结伴跑到山上去祸害野草野花,嗯,据说是上山找野菌去了,还搞了一个野炊。 在白宅的花园里烧了一堆火,串上找来的蘑菇就要烤,结果却差点把花园里的花给烧了,让郑氏好一顿教训。 白老爷正怀疑他们是不是忘了正经事的时候,派人过去接儿子回来住,结果儿子却一脸紧张的表示他是不会出卖小伙伴的。 得,白老爷就知道他们没忘了正经事,但也不知道干了啥。 但见白二住在白善宝那边,每天都能正常上下学不说,连作业都被庄先生夸了两次,据说现在还会在课下看书了。 白老爷真是激动得几乎要流泪,然后就安心等着他们的下一步,半点儿不急了。 不过,他的确对老周家的种子上心了。 这几天,他不仅找老周头谈过,也找七里村的村长谈过,这才确定,老周家的种子的确是自家留种的,可就在去年水灾过后变了。 也不知道是遭的水灾有问题,还是果真是太上老君保佑,他们家的麦子就是变了。 除此外,老周家种麦子的法子和大家都是一样的,最多他儿子多,犁田的时候犁了两遍,儿媳妇又把土块敲碎了一点儿;施肥的时候多给了点儿;种的比别人家早两天…… 总之,白老爷在分析后总结得出,根源还是在种子上。 所以他是真心想买种子的。 七里村这边的水土已经经过验证,这些麦种应该是适应七里村的水土的,大梨村的水土跟这边差不多,所以也没问题。 所以秋收后这些地方都可以种上新麦种,至于其他地方,他则打算选出十几二十亩的地来试一试。 如果这些麦种不适合当地的水土,那一个地方也就损失十几二十亩的地,他承担得起这个损失。 白老爷计划得挺好,打算先“低价”从三个孩子手里买一批,不够的再去村里跟人买。 不过他还是更倾向于和老周家买,因为据说他们家的麦子今年还是村里最好的,所以他们家出来的麦种也应该是最好的。 ☆.第四百十三章 留着占大便宜 五月初二,刘氏要启程前往益州拜寿,白老爷正好有事要去县城一趟,一大早便骑马出门,顺带送刘氏一程。 白善宝背着小书箱站在村口,特别殷勤的和他们挥手,乐哈哈的打招呼,“祖母,一路顺风呀。” 出门上学,正好走到这儿的满宝也跟着凑热闹的挥手,“刘祖母,玩得开心呀。” 白二郎知道今天麦子就要运进来,所以昨晚兴奋得睡不好,现在眼睛有些打不开,但他也挥了挥手叫道:“爹,你好走啊。” 刚上马的白老爷差点从马背上跌下来。 他瞪了一眼儿子,喝道:“一大清早的就闭着眼睛,昨晚你干什么去了?” 白二郎就清醒过来了。 白老爷怒道:“等我回来要是知道你不好好听课,看我不揍你。” 白二郎立即道:“爹,你放心,我一定不在课上睡觉。” 他就是想睡也睡不了,现在庄先生就带着三个学生,眼一低就能看到他,每次他眼睛一闭上就被叫起来站着听课。 虽然他觉得自己站着也能睡着,但书拍在脑袋上真的好疼。 刘氏掀开窗帘看了一眼三个孩子,摇头笑了笑,她是知道他们的计划的,其实说真的,她也不确定他们的计划能不能成。 但是,他们胆儿这么大,年纪小小就知道要把所有的商品握在手里再去找买家谈,她要是不帮一把都对不起他们想出来的好主意。 不过刘氏还是叮嘱了白善宝一句,“做事别太冲动,多想想,不决之事就去问庄先生,别自己琢磨着胡作非为,知道吗?” 白善宝应下。 刘氏又看向满宝和白二郎,笑道:“你们要互相监督,可不要做坏事。” 俩孩子连连点头,一起挥手和她告别。 刘氏便走了。 她一走,白老爷自然也走了,看着车队走远,三个孩子欢呼一声,也不介意背上背着的沉重的小书箱,直接抱在了一起。 一旁同样是来送别的郑氏奇怪的看着他们,问道:“你们干嘛呢?” 她怀疑的道:“你们是不是计划着干什么坏事?” 三人一起摇头,白善宝道:“娘,我上学去了。” “郑姨,我也上学去了。”满宝追上前面跑的白善宝。 “婶娘我也走了。”白二郎也颠颠的跑了。 白庄头早得了三位小主子的叮嘱,用过早饭就带着两个长工来村口等着,骡车拉着粮食进来时,他就笑着迎上去,然后都没进白家,直接就运到了村长家里。 村长也早从老周头那儿得了准信,一大早就通知各家把准备好的麦子送到这里来,大家开始交换。 村长站在一个凳子上让大家安静,道:“你们可别贪心,各家都要留足了麦种,宁愿多留也不要少留,今年老周家可没麦种和你们换了。” “知道,知道,村长快开始吧,我不仅留了我家的,还给我舅舅留了几斤呢麦种呢。” “才几斤,都不够种一亩地的,你这也忒小气了吧。” “我说是几斤就是几斤啊,一小袋呢,够种半亩一亩的了……” “行了,行了,别吵吵了,大家排好队上来,我们一家一家的换,对了,金叔呢,他家不换啊?” “换吧,昨天金叔就特别高兴的说他要把家里的全换了呢。” “金叔没来啊,老四,老五,你们爹呢?” 周四郎笑眯眯的挥手道:“你们先换,你们先换,我爹在家和我娘说话呢。” 大家就没在意,纷纷扯开了粮袋开始称重。 称了重量后倒出半袋子来检查一下,只要里头不掺东西,麦子也晒干了就行。 周四郎站在一旁看得津津有味,周五郎也看得津津有味,然后忍不住凑到四哥旁边说悄悄话,“你说这么好的事,娘为啥不让我们家换呀?” 周四郎道:“肯定不是娘不让,是满宝不让。” “为啥?不让我们占白家的便宜啊?” 周四郎鄙视的看了他一眼道:“你说是咱和满宝比较亲,还是白家和满宝亲?” “那还用说吗,当然是咱了,我们可是一家子!” “那不就结了吗,这要是便宜,满宝肯定让我们占了,她不让我们占,说明前头还有更大的便宜等着我们呢,且等着吧。” 此时老周头也正在生气,他在院子里转来转去,气恼的问安然的坐在院子里缝缝补补的钱氏,“为啥不换,这么好的事,错过了这村就没这个店了!” 周大郎领着两个弟弟也待在院子里没动,为了方便换粮食,今天小钱氏没做豆腐,周二郎也没去县城摆摊,家里人都在呢。 钱氏继续低头缝衣服,就坐在堂屋大门口前,不让他进去搬粮食,等缝好了这一块布她才道:“急什么,这只是小便宜,后头说不定还有大便宜呢,这事是你闺女做主牵线的,你还怕赶不上啊。“ “那万一他们把粮食都换完了呢?” “换完了说明咱跟这事没缘分,”钱氏道:“我们就不占这个便宜了呗?” 老周头忍不住跺脚,“现在就有缘分,你让我带大郎他们把麦子搬出去,这缘分就落实了。” “不行,”钱氏道:“我还要留着等下一个更大的缘分呢。” “要是那缘分没来呢?” “那我们就不接这馅饼,我们也不亏不是?”钱氏道:“你想吃后头的红烧肉,就得把肚子留着,不要一口气塞满了白馒头。” “那我先吃半肚子的馒头,留一半的肚子吃后头的红烧肉行不行?” “不行,”钱氏坚决的道:“我怕你后头真看见红烧肉了后悔。” 老周头鼓着眼瞪她,半响,自己败下阵来,他一屁股坐在台阶上,问道:“那你说,后头有啥大便宜,上哪儿来的红烧肉?” 钱氏总不能告诉他,你闺女打算把麦子都收上来,然后高价转卖给白老爷吧? 她要是敢说,以当家的那胆量,他现在能吓晕过去。 所以钱氏淡然的道:“把你的心放肚子里去吧,这一两天你就知道了。” ☆.第四百十四章 被人骗了 周大郎等站在院子里看老两口吵架,怂得只能低着头假装自己不存在。 爹和娘之间,他们当然是听娘的,因为无数的事实证明,最后爹也是要听娘的,尤其是在这种大事上。 果然,老周头气了半天,还是没有冲进屋里搬麦子,而是气呼呼的抽了一管烟后,就背着手去村长家看热闹。 孩子们等老周头走了,齐齐松了一口气,周大郎立即蹲到他娘跟前问道:“娘,后头有啥大便宜呀?” 钱氏对他笑笑,道:“你回屋里去找到画着圆圈的麻袋,搬出三袋来,就放在你和你媳妇的屋子里,以后你爹要是想要那三袋麦子,你不许给他知道吗?” 画着圆圈的麻袋里装的麦子一般是最好的,是第一批就脱出来的麦粒,可以说是颗颗饱满,颜色金黄,晒得还好。 周大郎迷糊的点头,领着两个弟弟去搬粮袋,没有多问。 老周头下午回来时脸都是臭的,因为今天村里所有要换麦子的人家都拿麦子去换了。 他们倒出来检查过,白家送来的这批麦子质量不差,跟他们的差不离,显然也是吹过风,且晒干了的。 老周家没有换,村长还关心了好几句,但听说是钱婶儿不让换,村长便没有多问,不过也留了个心眼儿。 从计划要换的麦子里又挑出了两袋子留着。 村长的年纪跟老周头差不离,俩人差不多一块儿长大的,虽然对方辈分比他大一辈儿,但小时候大家是一起比过撒尿的。 村长一直觉着,他这个金叔之所以能把日子过好,是因为家里给他娶了个好媳妇。 论脑子,还是得看婶儿的。 所以金叔想换麦子,钱婶儿却不想,那是听谁的? 村长决定多给家里留点儿,剩下的就换了,毕竟这样的便宜事也很难遇着。 老周头背着手回家,连抽烟都没兴趣了。 换好的麦子被送到白善宝家入库,他们家运来的麦子不少,换了以后还剩下一些,也被拉回了白宅。 满宝他们下学后都没有回家,而是率先跑到了白宅,围观了一番那差点堆到屋顶的粮袋,高兴的掐着腰哈哈大笑。 好奇的跟在他们身后来看热闹的庄先生看了忍不住摸了摸胡子,严重闪过笑意。 他伸手拍了拍三个得意的小孩儿,乐道:“小心乐极生悲。” 白善宝高兴的挥着手道:“不怕,堂伯要是不买,我家买!” 庄先生好奇的问,“以什么价格买?” 白善宝道:“我都和满宝白二商量过了,四十文一斗。” 庄先生:……卖给白老爷是一百五十文,自己买却是四十文一斗。 他摇了摇头,看着三小孩儿道:“你们这三个鬼机灵,可真是把熟人内价运用得炉火纯青啊。” 白善宝道:“我可是自己人,怎么好意思那么赚我的钱呢?” 满宝和白二郎点头。 庄先生就看着白二道:“你跟着点什么头?” 白二郎急了,“我也是自己人啊。” 庄先生就忍不住拿手上的书轻轻地敲了他脑袋三下,摇头道:“今天晚上让你家厨房给你蒸一碗猪脑吧。” 不是都说吃什么补什么吗? 白善宝和满宝掩嘴而笑,拉住白二郎道:“我们走,先去写作业,一会儿你爹回来了我
相关推荐:
至尊痞神
我身边的那些诡异事件
我的天道版本太低,所以全是漏洞
天神,境魔,诗剑仙
拽丫头的霸道殿下
异界大领主
漂洋过狌海
我家小萨成精了
重生:溺宠太子妃
洪荒:家父盘古,我一气化三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