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被仿生人大佬宠爱的日子 > 第70章

第70章

了,足够我们一家老小种的了,并不用再买地。但那也得等我们家存够了家底再说,什么时候花个一二百两不至于碰到家底的时候,我一定买。” 不过老周头还是忍不住嘟囔,“那铺子买来干什么哟……” 钱氏瞥了他一眼后对周四郎道:“听你爹的。” 周四郎便只能叹气,然后问道:“那满宝还能买自己的铺子吗?” 老周头倒是想反对,但略一想,便把话头收回去,反而问满宝:“你们今天进城干嘛去了?” “吃好吃的了。” “花了多少钱?” “也不多吧,也就百多文。” 这一百多文还是四个人一起花的呢。 老周头却很心痛,立即道:“买,满宝想买就买。” 买吧,反正闺女的钱也到不了自己手里,留着四处撒钱花着玩儿,还不如买铺子买地呢。 老周头问:“买了给家里用吗?” 满宝摇头,“不给,这是送我大嫂的,我要给大嫂在县城里开吃食铺子,爹,你可不许抢大嫂的铺子。” “不抢,不抢,我才懒得抢呢,我又不会做吃食。”老周头背着手起身,然后对红着眼眶的小钱氏道:“老大家的,你不会记账,回头让大头大丫给你记账,每月刨去成本,收益可是要交公五成的。” 小钱氏连忙应下,“我知道爹。” 老周头满意了,晃晃悠悠的出门去,“行了,余下的事我不管,你们孩子间的事自个解决吧。” 老周头一走,钱氏便也起身,笑道:“满宝,明儿让你二哥和四哥陪你们一块儿去,这外头的事,他们知道的比你们多。” 说罢也回屋去了。 两个老人一走,小钱氏立即把满宝抱进怀里,脸上又哭又笑,压低了声音道:“你这小妮子,怎么,怎么想着给大嫂送这样的东西?” 满宝就挺了胸膛道:“大嫂,我以后还要送你更多的东西呢。” 冯氏忍不住吃醋,“小姑,我们对你也好,你就不想着送我们?” 满宝纠结起来,心痛道:“一个铺子好贵的,二嫂要是想要,不如让二头二丫给你买,不然你得等我好久的……” 冯氏气乐了,点着她的额头道:“真是小没良心的,白给你做了这么多鸡蛋水喝。” 满宝整张脸都苦起来了。 二头哈哈大笑起来,道:“娘,小姑不喜欢喝鸡蛋水,你做的还没有大伯母做的好吃,小姑说不定就是因为这个才不给你买的,哈哈哈……” 周二郎同情的看着他儿子。 冯氏气炸了,撸了袖子就揍他,“你也没少吃我做的饭菜,吃的时候不嫌弃,现在倒嫌弃起来了……” 小钱氏也破涕为笑,摸了摸满宝的脑袋道:“铺子给嫂子做,不用给嫂子,明儿你拿着家里的户籍去记在你的名下,等你出嫁了可以做嫁妆。” 满宝摇头,小声道:“我不要,大嫂,我以后要是想要铺子,自己再买就是了,这个是给你的,我以前说过,要给你买大房子住的。等以后我有钱了,再给你买,这次先给你买铺子。” 小钱氏忍不住小声道:“先给爹娘买才行啊。” 满宝就挥手道:“爹娘的不急,反正以后爹娘要跟我住的,以后我给自己买了,爹娘自然就有了。” 周大郎:“……满宝,我才是长子,爹娘是跟我住的。” 满宝就连忙道:“我知道,我知道,大哥,你肯定跟我们住呀,不然我怎么吃大嫂做的饭菜?” 周二郎立即搭着周三郎的肩膀道:“三弟,咱走吧,幺妹根本已经忘了我们了。” 周三郎也起身,唉声叹气的道:“走吧,走吧,老四老五老六,我们都走吧。” 周六郎:“我才不走呢,大嫂,回头你铺子开了我给你帮工去,你也包包子卖好不好,然后中午卖红烧肉,晚食就卖豆腐酿……” 边说边呲溜着口水。 满宝也咽了咽口水,连忙道:“还有炖鸡,新做的红烧鱼也好吃。” 周二郎就扭头对冯氏道:“知道为什么满宝没给你买铺子了吗?” 冯氏:…… ※※※※※※※※※※※※※※※※※※※※ 作家的话 下一章在晚上的九点左右 ☆.第五百零八章 商议(给书友“雨?寒'◇”的打赏加更) 周二郎脱掉了鞋子,将被子拉过来,见冯氏还是闷闷不乐的,忍不住问:“还生气呢?” 冯氏就冲他哼了一声。 周二郎躺在床上舒服的出了一口气,枕着手臂道:“别气了,满宝就是大嫂带大的,带她的时候,比疼三头还要多呢,那能一样吗?” 冯氏就踢了他一脚,差点把他踢到床底下去,“我能不知道吗,我就说了这么一句酸话,你用得着拿我的厨艺说事吗?” 周二郎有些尴尬,他轻咳了一声道:“我那不是怕你下不来台吗?” “你说我做菜难吃我就下得来台了?”冯氏哼道:“你等着吧,等大嫂去县城开铺子,我天天下厨。” 周二郎:…… 说什么给小钱氏铺子是为了能经常吃到好吃的,那只是满宝那么一说,大家也就那么一听。 这个原因估计占了不到半成。 真是为了吃的,满宝多买些食材回来才是正经,不然小钱氏去了县城,家里的饭菜谁做? 说到底,主要的还是满宝想孝敬小钱氏,想要她过得更好。 冯氏是忍不住羡慕泛酸,但嫉妒还不至于。 满宝是小钱氏喂养的,那会儿婆婆晕厥病重,所以吃喝拉撒睡都是小钱氏手把手的打理,对她,比对三头还精心些。 因为她体弱,小钱氏还早早断了三头的奶,只专心喂养满宝。 满宝小的时候倒是不会叫错娘,却也更黏小钱氏多一点儿,要说吃醋,那也该是婆婆吃醋吧? 这么一想,冯氏就忍不住小声问周二郎,“哎,你说娘生不生气?” “不会吧,”周二郎挠了挠脑袋道:“我小叔在的时候,也是把娘当亲娘孝敬的。” 他忍不住乐,“满宝这一点儿像她爹,不过比她爹强点儿,小叔小的时候直接管我娘叫娘,可把祖母气得不轻。” 冯氏道:“真是有奶便是娘。” “有本事你当初晚生二头两年,正好赶上奶满宝。” 冯氏当真把周二郎给踹下了床。 冯氏心里的酸意都散了,剩下的几个更不会有什么想法了,不说方氏和陆芝是后来的,没养过满宝,就是何氏都没多想。 当年满宝回来时她刚进门没多久,新媳妇整个人都是懵的,战战兢兢的跟着一起瞒下这么件大事,等缓过神来的时候她又有了身孕。 等把四头生下来,满宝也已经能扶着墙壁走路了。 如果说冯氏也接手养过满宝,何氏却是没出多少力的,所以她没多想,周三郎想的也开,正悄悄和她说呢,“等大嫂去了县城,厨房里要不就你和四弟妹和五弟妹轮流管着吧,不然让我大姐专门管着也行。” “干嘛?” 周三郎苦恼,“二嫂做的饭菜最不好吃,大嫂一走,家里就她最大了。” 他这么一说,何氏也忧心起来,想了想道:“不是还有大姐吗?大姐做的菜也不错,要不让大姐管着?” 隔壁小院里,大家伙儿也在商量这件事,毕竟是涉及全家吃喝的大事。 周四郎埋怨满宝,“你也不早说,让大嫂再多教教你四嫂她们,大嫂这一去,厨房里谁管?” “又不是买了铺子马上就能开,现在学了也来得及呀。” “买了铺子不马上开,还留着费钱呀,你知不知道,这铺子多留一天你就多亏一天的钱?”周四郎立即道:“不行,明儿让二嫂三哥他们都一起去,铺子一买下,我们立即收拾,把该买的东西买了,过了初二就开张。” 周五郎连连点头,“县城每年的元宵都热闹得很呢,到时候卖吃食肯定能挣很多钱,所以这做生意是宜早不宜迟。” “所以你看,你合该早些告诉我们的,等大嫂一走,家里就二嫂最大了,二嫂做的菜那能吃吗?” 连二头和二丫都摇头,“不能。” 满宝愤愤,“那能怪我吗?我也是今天进城才碰到石大爷的,他不卖铺子我能想得到买铺子吗?” 周四郎叹气,“有钱就是好啊,说买铺子就买铺子。” 周五郎和周六郎深以为然的点头。 周四郎总觉得有哪里不太对,“按说,你挣的钱也要上交六成,怎么你就能存下这么多钱呢?我们家里也有百亩地呀,同样养着鸡鹅,一年到头所有的出息都在爹手里,那也没有这么多呀。” 满宝道:“你是不是傻,你吃的不是粮食吗?我们小农庄里出来的东西就养三个长工,连白庄头都是在白家吃的饭,你数数我们家有多少人。” “每年买肉去的钱,吃去的鸡蛋,给侄子侄女们买的布料,还有因为家里生病去的药钱,这些可都是爹娘出的钱,可我们农庄全没这些支出……咦?”满宝若有所思起来,“我们的农庄现在有了收入,按说长工的衣服什么的不该我们出吗?” 周四郎立即打断满宝的思考,高声问道:“你觉得那些吃食定什么价格合适?” 满宝就被转开了注意力,先把刚才的问题压在了心底,和大家探讨起开铺子的事。 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虽然那三长工一年最多做两套衣裳,但两套也很多了,省下来的钱平分成三份,他们家幺妹(小姑)也能得到一些不是? 该抠的时候还是应该抠一些才是。 不,不对,这不叫抠,这叫节约! 这边小院的人讨论得热火朝天,睡不着觉,一墙之隔的周大郎夫妻也没睡,见妻子眼眶还是红红的,周大郎就忍不住道:“还哭呢?” 小钱氏抹了抹眼泪,道:“我就是没想到先收的是满宝的孝敬儿,你和爹娘说了吗?” “说了,户籍都拿来了。” 小钱氏松了一口气,“明儿你绊住满宝,你和老二亲自去,记得把铺子记在满宝的名下。” “我知道,你就放心吧。” 小钱氏彻底放下心来,靠在床上道:“虽然这是满宝的孝敬,但爹娘都还没有呢,记在满宝名下,以后她出嫁了给她做嫁妆。” 周大郎就看着她笑,“你想的可真够多的,特特的记在满宝名下,难道还怕爹把铺子昧下?” ※※※※※※※※※※※※※※※※※※※※ 作家的话 来来来,这位被加更的书友,我们来聊一聊,你到底是从哪儿找来的这些字符,我找了十分钟竟然才能找到三分之一的字符,还有四个我没找着。 没错,说的就是你,一定知道我说的就是你 最后,晚安吧 ☆.第五百零九章 热闹 小钱氏脸一红,嘟囔道:“说什么呢你,爹可不是那样的人。” 她顿了顿后道:“只是我想着,家里人越来越多,如今大家是一条心,但孩子们渐渐大了,这人一多,想法就不免多些,就算知道那铺子是满宝出钱买的,该给满宝做嫁妆。” “可时间一长,经年累月的,不免就有忘记的。等满宝要嫁人,最少还得等上六七年呢,我估摸着爹娘心疼满宝,或许要上八九年才嫁也是可能的,到那时候再把爹名下的铺子给满宝带去做嫁妆,恐怕家里有人心里不舒服。” 小钱氏低声道:“既如此,不如一早就记在满宝名下,到时候她要带走铺子也是名正言顺。” 别说什么记在她的名下,这铺子既不是她带进来的嫁妆,也不是他们大房自己用私房钱买的,等以后公爹婆婆百年了,这些东西都是要拿出来分的。 小钱氏自然也有自己的私心,想着,若为了这么一间铺子乱了家里的人心不值得;若真要乱,实惠也该落在自己人这边。 而满宝显然是被划归为自己人的。 当然,这话小钱氏就不会和周大郎说了,因为在周大郎心里,妹妹是自己人,弟弟们侄子们自然也是自己人的。 反正这会子夫妻俩已经商定,是必要把铺子记在满宝名下的。 第二天一早,周四郎便叽叽喳喳的和他爹商量,让大家都去县城里帮忙,“里头的桌椅板凳得买,里外还得打扫,看有什么东西需要置办趁着年前就给办好了,一过完年就可以开张。” 老周头想了想,觉得很有道理,于是挥手道:“行,除老三媳妇和老四媳妇在家带孩子外,其余人想去的都去吧,对了老大,顺道再买些吃的东西回来,家里之前备下的年货或许不够。” 他道:“你们这两日吃的也太多了些。” 他决定铺子买下来得去村里好好的逛一逛,这一来一回肯定是要拎些东西的。 而且,他们家在县城里买了铺子,也是要上报给里正知道的,上门的时候也得拎些好的点心才行,最好还得拎一条腊肉…… 想着这些人情往来,老周头是痛并快乐着,叮嘱了一番周大郎要买的东西,就挥手让他们走了。 周大郎决定架着牛车去。 满宝不与他们一起坐,直接跑到了村口和白善宝他们一块儿坐着去,至于钱,一大早的,她刚装好背篓就被周二郎拎过去了。 这么多的银子,就这么丢在背篓里,他哪里放心,所以还是放在自己眼皮子底下才安全。 这种事满宝是不操心的,爬上了牛车便和白善宝商量一会儿等她办完了事去哪里吃好吃的。 白善宝道:“不是说拿了契结文书后去找杨县令看一看吗?我们去杨县令家吃好吃的?” “咦?好呀,好呀,”满宝乐道:“听说杨县令要娶媳妇了,我们可以去看看有没有什么可以帮忙的。” 白二郎哈哈的笑问,“你们去做滚床童子吗?” 白善宝就推了他一把道:“做滚床童子怎么了,这是福气!” 满宝道:“成亲的事多着呢,你一看就是家里没办过喜事的,一点儿也不知道,我们能帮的事多了去了。” 白二郎:“……哼,过不了几年我大哥也要娶亲了,介时我自然知道。” 这边说得热闹,后头的牛车里更是吵轰轰的,周大郎都忍不住走远了点儿,让坐在车上的大头自己架着车。 周六郎跟他们说够了话,就跑到前面去蹭白善宝他们的牛车坐,孩子们一看,二头和三头也爬下牛车溜了过去。 一群孩子上上下下都不用等车停,蹦下去跑过去就又一蹦,便又上了牛车。 孩子们凑在一起总有说不完的话,哪怕是看到路边的一朵野花,他们也能揪着说半天,明明是那么的常见…… 这下大吉都觉得头疼了。 一群人吵吵闹闹的往县城去,刚到城门口,他们便在城外找了个棚子停下,交了两文钱让人代为保管看守牛和牛车。 这是今年秋收后才搭起来的棚子,听说是城里一群无所事事的混混搭起来的,因为杨县令去了入城费,每到农闲时候或是过节,进城的人就很多。 一些牲畜拉着车就进去,以至于城里的街道上都有一股牛粪味,后来杨县令便有了规定,“凡是进城的牲畜,包括但不限于牛、马、驴、骡,只要当街拉屎,须得主人清理,若不能清理,那就要交给当街巡逻的衙役两文钱,以做清扫街道的费用,一次收一次钱。” 后来便有人在城外搭了这个棚子,离城门口不远,但也不是很近,就在道路两边,特别的宽敞,而后头还有无数的空地可供使用。 不论停下的是牛车、骡车、还是驴车,全是一辆两文钱,嗯,马车除外,据说是根据车的豪华程度来收钱的,反正他们上次架着马车来时被收了五文钱。 把车和牛留下,拿好了作为凭证的竹条,大家便呼啦啦的进城去了。 坐在铺子跟前的门槛上发呆的石晓恩一抬头,看到带着一大群人呼啦啦走来的满宝张大了嘴巴。 他就是卖个铺子而已,至于吗? 知道周大郎他们是来收拾铺子的,石晓恩松了一口气,拿出了写好的文书和房契,道:“我请了里正来做见证人,一会儿应该就到了。” 满宝看过,确认契结文书没问题,便要在上面填下大嫂的名字,小钱氏连忙道:“满宝,这个让你二哥来吧,你不是要和小公子他们去看县太爷吗,总得买些东西去吧?” 小钱氏笑道:“你们先去买东西,这铺子我们自己弄就行。” 周二郎笑着问,“石大爷,满宝,是已定了一百二十两契结吗?” 石晓恩看了他们一眼,慢慢的颔首道:“对。” 周二郎就接过满宝手里的笔,笑道:“快去吧,不要跑远了。” 满宝就悄声道:“二哥,我们还想去找杨县令看一看文书呢。” ☆.第五百一十章 贵重的笔架 周二郎同样低声道:“不用如此麻烦,有里正做见证,石大爷在县城里也是响当当的人物,不会骗我们的,且一会儿我们就拿了契结文书去县衙上录了。” 满宝一呆,问道:“今儿不是休衙吗?” “是,但你四哥认得一个书记吏,虽然休衙了,但你四哥去找,他应该愿意帮忙上一下文录,所以今天就能办好。” 满宝很是惊讶,挠了挠脑袋问,“这么急的吗?” 周二郎笑着点头,“我们虽然不是很急,但能定下的时候自然是定下心里安定些,且爹娘还在家里等着呢。” 石晓恩一直站在一旁等着他们商议,他们的声音很轻,但他也能听到些只言片语。 他掀起眼皮看了他们一眼,对满宝道:“你哥哥说的不错,能定下自然是定下比较好,不过我的人情现在城中不值钱了,也找不到帮你办理文书的人,你们能找到人自然是最好的。” 满宝眨眨眼,点头应下。 她直觉这里头有什么东西是她还不知道的,她决定事后问一问哥哥们。 于是她走了,白善宝和白二郎连忙跟上,道:“我们还得买东西给杨大人?那钱不够了。” 满宝就大方的挥手道:“没关系,我有钱。” 她从自己的布包里拿出一串钱,拿着道:“我们去看看集市上有什么东西卖。” “买些点心吧。”白二郎提议。 白善宝却道:“他们家厨娘出做的点心比外头的还好吃,我们送点心他也不吃,有啥用?” 满宝点头,道:“可惜现在集市上没什么果蔬,不然买些果子去也是好的。” 三孩子逛着逛着就走到了书铺,三人下意识的往里探头一看,满宝就一眼看到了一个雕着小猴子的笔架。 白善宝和白二郎也看到了,三人一起冲上去看,看到一个笔架上有三个形态各异的小猴子,或是嘴巴,或是尾巴,或是脚正接着口子,笔一挂上,就好似是三个猴子的嘴巴、尾巴和脚在挂着笔一样。 三个孩子看得哇哇的,眼睛闪闪发亮。 书铺掌柜看到熟人,立即笑眯眯的从柜台后走出来,笑看三个孩子,“小公子小娘子们又进城玩儿来了?” 三人一起点头,满宝问:“掌柜伯伯,您这样的笔架还有吗?” “没有了,”他笑道:“就这一个,整个罗江县再没有第二个了。” 三人惋惜得不行,不约而同的伸手摸了摸那笔架,同时表达出一个意思——想要! 掌柜笑得眼睛都快要眯起来了,问道:“两位小公子和小娘子可真有眼光,这笔架可是很难得的,亦是我求了许久才得的。” 三人一听这话就有不妙的预感,白善宝收回了手,问道:“这个笔架售价几何?” 掌柜笑眯眯的伸出两根手指头道:“二两银子。” 这下满宝也恋恋不舍的收回了手,道:“用的木料很普通啊。” “正是因为普通才二两银子啊,要是用料讲究,以这雕工可就不止是二两了。”掌柜的将笔架对准三人,指着上头的祥云及惟妙惟肖的猴子道:“就这雕工,要是匠者用的是上好的紫檀木,那二十两也是卖得的。” 满宝瞪眼,那都能买几头牛了? 白二郎恋恋不舍的收回目光,问白善宝和满宝,“要买吗?” 白善宝想了想,道:“我们承他关照许久,送一个贵重的礼物也是应该的。” 满宝一想也是,先看向掌柜,“能不能再便宜些?” 掌柜惊诧的看他们,“你们要一起买?” 不应该是竞价吗? 三人一起点头,道:“我们要送人的,掌柜伯伯,你便宜些呗,干脆一两半卖给我们吧,正好我们也好分派,一人半两银子。” 掌柜的眼珠子都快要瞪出来了,瞪着满宝道:“哪有这么砍价的,一砍就是一小半去,不行不行,二两……最少给你一两九百钱。” 白善宝:“一两六百钱呗。” “就一两九百钱。” 白二郎道:“那就再多加一百文,一两七百钱呗?” 白善宝和满宝想踩他的脚,奈何他们和掌柜的之间没有格挡,不太好不动声色的踩。 掌柜的笑眯眯的道:“一两九百钱。” 在三人的软磨硬泡下,掌柜的总算是让了一步,一两八百钱给他们。 三人便开始凑钱。 掌柜的一边给他们包礼物,一边问,“你们这是要送给谁啊,也真是够大手笔的。” 罗江县很小,别说一两以上的东西,就是五百钱以上的东西就算是大件了。 三个孩子一起凑钱买了这么贵的礼物,就算是见多识广的掌柜都有些惊讶。 白善宝道:“送给县太爷的。” 掌柜的就忍不住眯着眼睛乐,看着三孩子连连点头,“有前途啊,有前途。” 小小年纪就知道送礼走关系了。 三人可不知道掌柜的想法,他们拿了礼物便回去找周大郎他们,他们觉得这么贵的礼物不能白出,于是决定提前去一些,这样也好让杨大人家的厨房准备他们的午食。 周大郎他们已经等到了里正,在他的见证下签了契结文书,把购置铺子的一百二十两银子拿出来当着里正的面交给石晓恩。 里正看他们交接完,拿了石晓恩和周大郎给的红包便背着手走了,临走前看着石晓恩摇头叹息,却是什么话都没说。 满宝他们回来时,石晓恩也走了,周大郎他们正带着人上上下下的清理铺子。 满宝跑进去,问道:“文书签了吗,在哪儿呢,给我看一看。” 小钱氏就笑道:“已经交给你二哥四哥带去县衙上录了,你们给县太爷买了什么东西?” 满宝轻咳了一声道:“我们凑钱给他买了一个笔架。” “只买了笔架吗?应该再买些点心之类的带上的,”小钱氏道:“去人家家里做客可不能失礼。” 在小钱氏看来,笔架是很廉价的东西,他们家里孩子们用的笔架都是周二郎用竹子给大家做的,简单得很。 满宝没敢告诉他们笔架多少钱,上下看了一圈,每个人都嫌她碍手碍脚,她便往外走,“那我走了。” “走吧,走吧,”连小钱氏都挥手,“不过也别玩得太晚,最迟申时就要回来了。” 她知道三个孩子身后一直有大吉跟着,放心得很。 ※※※※※※※※※※※※※※※※※※※※ 作家的话 下一章在下午六点左右 ☆.第五百十一章 踩呀踩 县衙休衙,杨和书这两天都没什么事儿做,满宝他们找上门来时,他正在家里自己弹琴作乐子呢。 一见满宝他们,便立即招手笑道:“你们来得正好,我正觉得无人陪我说话呢。” 三人跑上去,杨和书坐在敞开的亭子里,但脚边却放着一个火盆,见满宝眼睛亮晶晶的盯着他的琴看,便笑问,“想学吗?” 满宝点头,白二郎摇头,白善宝却道:“我会。” “哦?”杨和书看了看白善宝,笑道:“你这样的年纪的确也应该学音律了,你们先生还没开始教你们?” 三人一起摇头,白善宝道:“但我祖母有教,偶尔习之而已。” 杨和书点头,“学些音律好,闲时可抒散心情。” 白善宝眨眨眼,但他祖母教他时不是这么说的,祖母说的是,读书人都会些音律乐器,不然以后出去会被人耻笑。 杨和书兴致起来,干脆给他们讲起琴来,讲了好一会儿才收口,问道:“你们今儿怎么有空来找我玩儿?” 白善宝就从大吉手里接过礼物,道:“我们还给你带了礼物呢。” 三人将他们决定吃遍整个县城的主意告诉了杨和书,杨和书看着三个孩子,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乐道:“真是难得的童趣,你们昨儿都吃了什么好东西?” 县城就那么大,就算现在摆摊的小摊小贩多了,也不够长居此处的杨县令吃的,所以不论他们说起什么吃食,杨和书都吃过。 四人一边讨论起美食,一边拆了礼盒。 看到里面的笔架,杨和书怔了一下。 三个孩子都特别得意,问杨和书,“好看吧?整个罗江县可就这一个笔架,我们花了好多钱才买下的。” “……”杨和书忍不住问:“花了多少钱?” “反正很贵就是了,”白善宝道:“够我平日买十副笔架的了。” 杨和书点头,“那是挺贵的了。” 可惜他有点儿欣赏不来呢? 杨和书又盯着那充满童趣的笔架看了好一会儿,摇头失笑起来,将其交给下人,道:“摆到书房里去吧。” 下人应下,小心翼翼的把笔架抱下去。 知道满宝要在县城置办铺子了,杨和书便一乐,“你家的日子现在是越发好过了,已能买铺子了?” “是我买了送我嫂子的,我爹可舍不得买。”满宝将她爹的那番话一字不漏的告诉了杨县令,道:“我估摸着,不攒上三五年的钱,我爹是不会舍得拿出钱来买铺子的。” 杨和书便笑道:“你父亲的话原也没有错,这世上有天灾人祸,亦有旦夕祸福的说法,家里多留些现钱总是好的。对了,你大嫂那铺子打算拿来做什么?” “做吃食。” 杨和书便一拍掌,大乐,“我猜也是,到时候我一定去捧场。” 满宝便开怀的笑起来,“杨大人,你也觉得我嫂子做的饭菜特别好吃是不是?” 杨和书侧首想了想道:“倒也不是十分的美味,我吃过比你嫂子做的饭菜更好的,且不知凡几,可你嫂子做的味道也不差,最主要的是,不知为何,吃得让人很尽兴。” 杨和书哈哈的笑道:“也有可能是因为每次吃的时候,你们家的人用饭都香甜,我看着便也觉得好吃了几分。” 杨和书统共在老周家吃过两次饭,还是因为要和老周家买麦种的时候才去吃的。 说实在话,他还是挺喜欢吃小钱氏做的饭菜的。 满宝骄傲起来,道:“到时候大人去了,我让我大嫂给你算便宜些。” 杨和书笑着点头,“好。” 四人叽叽喳喳的说话,便到了用午食的时候,杨和书特别大方的请他们一起留下用午食。 厨房老早就知道今天有客人在,于是很尽心的置办了一桌席面。 实在是后院主子太少了,就杨和书一个,他要求又多,既要种类多,又要节省不能浪费,每次厨房给他做饭菜都要思考了再思考,都快要烦死了。 所以厨房是最喜欢来客人的。 一有客人,他们能做的菜式就多起来,且不用很控制量,以至于做菜的时候束手束脚的。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满宝他们最喜欢在杨县令家里吃饭了,不仅是饭菜好吃,感觉厨房里的下人也很热情呢。 因为有人作陪,杨和书胃口大开,边吃饭边与他们说话,“今春和今秋与你们买的麦种已经发到各户手中,我以勒令收到麦种的农户种植冬小麦,可惜数量不多,还是差了一些。” 满宝就道:“那是因为大人太挑剔了,其余麦子也可为麦种,你若是嫌弃没有挑选出来的麦种好,我们便宜些卖你就是了。” 杨和书却摇头,“那麦种是在你们七里村变异而得,并没有在其他地方试种过,还是谨慎些好,先每户种上一些,若是来年产量果然也高,届时再大量购入。” 杨和书笑道:“所以你们可不要把所有的麦种都预购给了白老爷呀。” 白二郎就道:“我家的庄子里今年也种了好多新麦,产量也很高的,并不用再往外买麦种。” 杨和书就笑问,“那今年两收,你父亲怎么还跟我抢?” 白二郎正要说话,白善宝就暗暗踢了他一脚,他到嘴边的话便顿住,眨了眨眼,没说话。 杨和书也并不要他的回答,只对满宝笑道:“这事还得烦请你回去与你父亲,及村里的人说一声才好。” 满宝看了看白善宝,点头道:“我会说的,杨大人,其实今年种新麦的人家不止我们村而已,其他村子也有人种的。” 杨和书点头,“我知道,那种子都是从你们村流出去的,我已去查问过了,今年种新麦的那些地收成的确比旧麦要好,但范围还是没出白马关镇,所以我们不急。” “我爹就没这么多讲究,”白二郎就被白善宝踩住脚,就连坐在白善宝旁边,跟他隔了一个位置的满宝都伸着脚踢了他一下,白二郎瞬间眼中带泪,委屈得不行。 三孩子桌子底下的动静不大,却也不小,杨和书发觉了,见白二郎眼中带泪,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乐道:“我知道,我知道,但我与你父亲不同,他做的是商事,我行的是官责。” 所以他得更小心一点儿。 ※※※※※※※※※※※※※※※※※※※※ 作家的话 下一章在晚上八点左右 ☆.第五百十二章 兵丁(给书友“艳清,清清”的生日加更) 满宝见了很好奇的问,“杨大人,不是说民商要分开吗?” 杨和书摇头失笑,幽幽地叹了一口气道:“这世上的事哪儿分得那么开?白老爷只要不是自己组了商队走商,那就没人能改他的籍。” 杨和书看着她笑道:“比如你给你嫂子买的这个铺子,也算不得从商,难道民商分开就要把街上偶尔进城来挣些零花的也算在内吗?” 三人连连点头,赞同不已,白善宝看着他,“那大人怎么还一脸忧色呢?” 杨和书就摸自己的脸,“表现得这么明显吗?” 三人一起点头。 见白二郎都点头了,杨和书就叹气,“看来是放松日久了,我忧的不是罗江县,忧的是朝堂。” 杨和书起身,看着亭外小池塘里有些枯黄的荷叶,幽幽的叹道:“罗江县贫困,并无大士族大豪绅,民为民,商为商,民与商之间的界定看似模糊,却很清晰,但其他地方并不是。” 他叹了一口气,一回头,就见三孩子已经吃饱,却又忍不住伸手去摸点心来吃,正吃得津津有味。 杨和书:…… 算了,他和三个孩子说什么呢? 这样的愁事,别说他们听不懂,便是懂了,此时又能做什么呢? 杨和书转移开话题,“善宝,如今你读的书也不少了,可有想过来考县学?” 白善宝摇头,“祖母和先生都说,我如今能与先生读书,以后直接去考益州的府学。” 杨和书微讶,不过一想到庄先生便又释然,“庄先生的学识并不比县学里的训导差。” 他的目光又落在了白二郎身上,笑问,“你呢,要来考县学吗?” 白二郎连连摇头,道:“我可不来,我更喜爱和庄先生一起读书。” 杨和书便哈哈大笑道:“你也该努力些才是啊,将来可去京城求官。” 白二郎对自己不是很有信心,“连我都能求官?” “但有所能,圣上都会用的。” 白二郎便沉默起来,将此事记在了心上。 杨和书看向一旁安静的满宝,不知为何,心中很是惋惜。 因着这股惋惜,杨和书起身笑道:“走吧,我与你们去县城里走走?” 三人刚吃饱,正好有些犯困,出去走走消消食也不错。 因为过两天便是除夕,不少人来县城准备年货,城里来来往往皆是人,热闹不已。 早上还不显,这会儿午时还未过,正是县城里人最多的时候。 满宝差点被人冲散,吓得白善宝一把抓住了她的手,将她拉到身边道:“小心被拍花子拍走。” “那拍花子好有胆子,敢当着杨大人的面拍我。” 白善宝:“他们又不知道他是县令。” 他紧紧地牵着她的手,“走吧。” 俩人追上更前几步的杨县令和白二郎,感慨的道:“杨大人,现在城里好热闹啊。” 杨和书也笑着点头,“是很热闹,比去年好多了。” 几人说着话往前走,正碰上一群兵丁吵吵闹闹的挤过来,把他们给挤到了一边,杨和书差点摔到地上去,抬头便见一群兵丁正推开众人挤进一家小饭馆里。 杨和书不由皱了皱眉。 满宝睁着大大地眼睛看他们,然后道:“他们不像是罗江县人。” 杨和书惊讶的看她,“你怎么看出来的?” “听他们说话不像,人长得也不太像。” 杨和书便又看了一眼那饭馆,领着他们进了一家茶楼,正是那饭馆的斜对面,叫了茶后才道:“他们其实也是罗江县人,便不是,也多是绵州其他县的。” 杨和书接了茶,看着满宝笑道:“不过你说他们说话不像却也不假,这些兵都是前不久才调派回来的,他们少时从军离开,如今被分拨回乡,在外十年,或十数年,乡音改了是正常的。” 白善宝很好奇,“为何要把士兵调派回乡?” “这是朝廷的一项福政,圣上仁厚,容许年过五十和身有残疾的兵丁卸甲归家,除一些边关重镇外,其余地方都要削减兵丁,被削减的兵丁可调派回乡入驻军。” 县城的驻军一般是从本乡里征集的,和做衙役及差吏不一样,没人会喜欢去当兵,哪怕是在当地的驻军也一样。 所以各县驻军很难满额,尤其是他们这种非边关,又非战略要地的地方,想驻军满额就更难了。 空的名额多半是地方校尉和县尉一起吃了,所以上面调派下来士兵,杨和书没有多忧虑就接收了。 因为养这些兵丁的军饷本来就是被校尉及县尉吃了,如今多了这些人,县衙的支出也并没有多多少,只是县尉和校尉少吃了一点儿。 可这会儿看见这些兵丁,杨和书却有些忧心了,他很喜欢和自己这三个小朋友分享心事,因此叹气道:“他们若把恶习带来县城,恐怕有些难以管教。” 满宝靠在窗口那里看那些兵丁,有一个似乎嫌弃茶水不好喝,随手将碗里的茶水往外一泼。 泼到了人身上,反倒比被泼的人还凶,瞪着眼睛喝问:“看什么看,再看把你眼珠子给挖了!” 满宝啧啧道:“好凶,你会打他们板子吗?” 杨和书背着手站在她身后,微微摇头道:“这种兵丁打不服的,而且,他们不归我直接管。” 这才是他最忧心的。 虽然县尉及校尉都要听他的,但一般情况下,县令一般不直接管驻军,他总不好这些小事也去插手,那就太过霸道,县尉和校尉也会有意见的。 满宝看着看着疑惑的问道:“他们吃好多,又是酒又是肉的,是不是要像当初来我家的那个坏衙役一样白吃白喝?” 杨和书:“……不是,他们来城中也有两月多了,从没听说过他们赊账不给,只是说话行事霸道些倒是有的。” “兵丁这么有钱吗?”满宝很疑惑,“我爹常说,当什么都别当兵,穷不说,还有可能丢命。” 白善宝看了一眼便道:“衙门刚发了兵饷吧,过年他们会多发一月的饷银过年的。” 杨和书点头,“不错。” 深受老周家的影响,满宝不可思议的瞪大了眼睛,“他们竟然拿这么多饷银来吃饭喝酒,不拿回家吗?” ※※※※※※※※※※※※※※※※※※※※ 作家的话 下一章在晚上九点左右 ☆.第五百十三章 不用操心(给书友“小佳”的打赏加更) “我大哥他们要是在外头挣了钱不拿回家,直接去买酒买肉吃了,回家估计连门都进不了,不说我爹,我嫂子们也不会放过他们的。” 杨和书若有所思,饮了一口茶后笑问:“你家那三个长工娶到媳妇了吗?” 三孩子一呆,一起摇头,“我们不知道啊。” 杨和书就笑道:“回去问一问,你们到底是庄主,才一个小庄子呢,也该关心关心长工。” 三人愣愣的点头。 杨和书与他们去看了一眼满宝买的铺子,还没到跟前他就眯起了眼睛,“这可是个好地方,你怎么买到的?” “之前的店家我认识,所以他就卖给我了。” 杨和书思考了一会儿便道:“这似乎是石家的铺子。” “是啊,是啊,就是石大爷卖给我的。” 杨和书冲她笑,“你认识的人还挺多的。” 满宝不好意思的一笑,“县城就这么大,我来得多了自然就认识了,您也认识他吗?” 杨和书背着手站在街道的对面看着老周家的人在铺子里忙进忙出,笑道:“你都说了,县城就这么大,我都来了快两年,自然是认得他的,石家也不是无名之辈。” 杨和书脸上的笑意微淡,道:“石家败落了~~“ 白善宝看了一眼满宝,便偏头看向他,问道:“是因为赌吗?” 杨和书微微颔首,起身往铺子里走,道:“入秋时,石家的老爷子过世了,石晓恩便开始卖地和卖铺子,听闻他欠了人一大笔钱。” 满宝不太开心,心里很难受的问道:“大人,县城为何容许赌坊存在?” 杨和书低头看满宝,满宝睁着一双琉璃一般的清澈眼睛认真的看他,杨和书便移开了目光,淡淡的道:“朝廷并不禁赌,且圣上也喜好斗鸡。” 满宝瞪圆了眼睛,“皇帝也赌钱?他就不怕赌得倾家荡产吗?” 满宝一说完就自己觉得不对了,她皱着自己的小眉毛道:“皇帝能输得倾家荡产吗?” “估计很难,”白善宝道:“他没钱了可以找我们要。” 满宝的脸就都苦起来了,杨和书看得好笑,就拍了拍她的脑袋道:“你们还小,这样的事还暂且不用你们烦恼。” 白善宝却板着小脸道:“等我们长大了,这样的事我们也不必烦恼的。” 周大郎已经看到了杨县令,连忙迎出来,“县太爷怎么来了?” 杨和书露出笑容,笑吟吟的上前道:“听闻满宝在城里买了个铺子,所以我来看看。” 老周家的人对杨和书的到来都表现出十分的欢迎。 废话,以后他们家要在县城里做生意了,那当然得和县太爷搞好关系,好歹有个靠山不是? 周大郎把店铺里找出来的椅子都搬了出来给他们坐,杨和书摇手笑了笑,在一楼的大堂里逛了逛,笑道:“这铺子看着还不错,打算何时开张?” 周大郎道:“铺子里少些桌椅板凳,厨房里的东西也要置办,估摸得需要好几天的时间,所以我们想着过了初三再开张。” 杨和书点头,“不错,到那天你们给我下张帖子,我来贺喜。” 周大郎兴奋不已,连连应下。 周二郎和周四郎他们却还没回来,一直到他们把铺子里外打扫干净要关门回家时俩人才一身酒气的回来。 周二郎掏出一份文书给他们看,笑道:“已经录上了,我和老四亲眼看着他录上的。” 周大郎问:“费的钱多吗?” “并不费什么钱,”周四郎笑道:“只花了百多文钱请他吃了一顿好的。” 周大郎便放心了,将文书及房契一起收起来。 满宝好奇的探头去看,周大郎就拍了她脑袋一下,道:“赶紧回家去吧,爹娘肯定着急了。” 满宝便不管了,反正这铺子又不是她的,大哥和大嫂自然会管好的,她只等以后有空了来县城吃好吃的,或是让大哥给她带回去。 满宝爬上牛车,坐到白善宝身边,和他商量着给长工们相亲的事,“我觉得不能让他们自己找媳妇了,这都两年了还没找到,我觉着得给他们相亲。” “不是你说的,他们没钱,人家不肯嫁他们吗?” “那这都两年了,他们还没存下钱来?”满宝瞪眼,“前儿我们还发了过年的大红包呢。” 白善宝一想也是,主要是他觉得杨县令的提议很怪,所以也想去看看,他干嘛让他们注意长工娶妻的事。 结果他们回去才开了一个头,白庄头就弯腰道:“正要和小主子们说呢,三个长工都打算成亲了,。” 满宝就把才喝进嘴里的水给喷了,白善宝也瞪大了眼睛,“三个全都要成亲了?” “是,”白庄头也无奈的很,“他们也是前儿晚上才告诉小老儿的,说是都打算成亲了,要和主子们回禀一声。” 满宝:“这都快要过年了,这时候才告诉我们,酒席什么的还来得及吗?还有聘礼,房屋摆设这些。” 白庄头就笑,“满小姐,他们娶的都是二嫁的寡妇,有两个还带着孩子呢,家里穷,哪有这么多讲究,什么聘礼嫁妆都没有,只把铺盖一拿来,打算着三家一起吃顿饭就算成了。” 满宝和白善宝惊讶的张大了嘴巴,他们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见这样成亲的,半响才回过神来,有些结巴的问:“也不拜堂,也不请酒吗?” 白庄头点头道:“小老儿今儿去看过了,窗上和门上贴了他们自家剪的囍字,说是明儿等女方来了吃一顿饭就算成了。” 他道:“好在房子都是现成的,他们成亲也可住在房子里,但庄子里多了人,是把她们一并雇了,还是不用他们都得小主子们拿个主意。” 满宝问:“他们有地吗?” 白庄头摇头笑道:“他们都是妇人,改嫁是不能带走夫家田地的,如何能有地?倒是有两个带着孩子,但孩子都还小,就算能继承生父的永业田,这回原来的村子耕种……” “哦,她们不是我们七里村的人,”满宝这才想起来,挠了挠脑袋后看向白善宝,“干脆全都留下吧,你不是嫌弃他们种的菜蔬总是不精心,养的鸡也不好吗?” “当然不好了,”白善宝嘟囔道:“我们养了一百多只鸡,结果下蛋的时候才比你家的多几个,行吧,都留下吧,工钱就比照着他们的来,告诉她们,若是干得好,明年给他们提工钱。” 白庄头立即弯腰应下。 ☆.第五百十四章 参与 三个长工要娶的都是曾来庄子里帮过工的妇人, 这两年,每当农忙,男人难请的时候,满宝他们就会连女人都请,一样的工钱。 一开始来的只有十来个人,且年纪都还挺大,但似乎是看来七里村干活儿还挺安全,并没有人欺辱她们,又实在拿到了工钱,愿意来干活儿的人就多了。 后来多到每次要招人都要先挑选一翻。 而且,不仅满宝觉着女人干活更细致也利索,就是白庄头也变得更喜欢用女人些。 除了一些比较重的体力活儿外,其他农活,绝大部分女人都不弱于男人。 三个长工就是这么和他们未来的媳妇认识的。 三人皆是寡妇,年纪并不大,且在夫家娘家的日子不太好过,这才想着出来打短工。 三个长工的条件并不好,两年前被满宝算的一番账惊醒,后来就开始省吃俭用的存钱了。 基本上,除了农庄给的吃食外,他们已经不怎么往外买东西来吃了。 所以两年下来也存了些积蓄,这才开始想着娶媳妇。 找过王媒婆,可惜他们就算有了些积蓄,七里村附近的岳丈和丈母娘们还是没看上他们。 没地、没钱、连房子都是主家的,谁会把闺女嫁给这样的人? 所以他们的亲事难说。 王媒婆给他们说的都是丧夫的寡妇,相看过两三次后三人竟然自己起了心思,然后自己找去了。 今年连着的夏收和秋收就是一个绝好的机会,庄子里请了不少妇人来干活儿。 三个人不像以前那么老实,只待在自己要收割的那一块区域里干活儿,而是开始拿着镰刀乱晃。 他们是长工,和短工不一样,可以想割哪块就割哪块。 也有可能是白庄头看出了他们的打算,放任了,然后他们就这么这个帮一下,那个帮一下,然后就帮出了一个媳妇来。 他们自然也是想办个热闹的酒席的,但他们亲人不在这儿,朋友就是白家的下人和长工。 最主要的是,他们钱不多,所以思来想去,三家还是决定不办什么酒席,趁着要过年,三人凑一桌席面的钱,到时候弄得丰盛点儿,三家的人凑在一起吃顿饭就算行了。 但满宝觉着这样也太寒酸了,主要是她长这么大从没见过这样悄没声息娶媳妇的。 白善宝也没见过。 于是俩人商量了一下,就决定娶媳妇还是得热闹热闹。 于是第二天俩人便叫上白二郎,三人死缠烂打的从各自的家里讨到了些过年要用的爆竹。 然后三人一起出钱,请白庄头去集上采买了些食材回来,直接请了厨娘去小庄子那边做菜,让三个长工可以请朋友一块儿去庆祝庆祝。 三个长工和刚拎了包袱到小庄子的三个年青妇人都惊呆了。 满宝他们却很开心,凑着热闹忙进忙出的跑,三个长工眼眶微红,很想给三人磕个头。 结果三个孩子并不喜欢他们磕头,白善宝一脸严肃的道:“成家之后就更要勤勉干活儿,给你们的工钱已经提过一次,若更好,来年的工钱只会更高,给的过年红封也会越高。有了钱,你们也好养家。” 三人连连称是,弯着腰道:“善公子,我们单收拾出一桌来给你们吃饭好不好?” 白善宝才要说好呀好呀,就见前来赴宴的下人及长工们都聚在另一边,虽不是畏畏缩缩的,但谈兴也很少,并不像他在村子里参加过的那些婚宴一样开怀热闹。 他想了想便道:“我们就算了,你给我们一把喜糖,让我们沾沾你的喜气就行。” “沾,沾,”长工们高兴得不行,立即抓了一大把喜糖来分给三个小主子,“应该是我们沾了小主子们的福气……” 白善宝与他们客气了一下,便接了喜糖拉着两个小伙伴离开,他们并没有就回村子里去,而是转身上山去了。 三个长工没留意,才把小主子们送走,立即回去待客。 院子里瞬间热闹起来,那些他们处得比较好的朋友冲上去拍着他们的肩膀和胸膛哈哈大笑,纷纷打趣:“你们行啊,一下三个都娶着媳妇了,来来来,跟我们说说,你们是怎么摸着人小手的?” 白善宝走了一段儿回头往下看,正好能看到院子里的热闹景象,便微微点头道:“我们果然不应该留在那儿。” 满宝也点头:“这才像是要办喜事嘛。” 白二郎则左右看看,问道:“那我们午食吃什么?” 满宝就跑到大吉身边,打开看他手里的食盒,笑道:“吃这个呀。” 白善宝和白二郎也跑上去看,看到里面的一整只蒸鸡和好几个小菜,高兴起来,“这是哪来的?” “厨娘给的,”满宝道:“善宝一说不留下,厨娘就给我们准备好了,我们在山上吃好啦。” 白善宝和白二郎高兴的点头答应,三人一起找了块视野好,又还算干净的地方坐好。 大吉见他们都是一屁股就坐在草地上,忍不住想起了他们家老爷,摆食物的手便一顿。 “快点呀,快点呀,我们肚子还真的饿了。” “大吉快坐下,你坐在这儿,不会挡着我们看前面。” 大吉便笑着转移了一下位置,将食盒里的东西摆出来,然后道:“少爷,堂少爷和满小姐要是早说来野炊,那我们应该带上席子才是,不至于要席地而坐。” 满宝不以为意,“扛着席子出门多麻烦呀,野外何地不能坐?” 白善宝点头,“反正我们也没少坐。” 白二郎:“就是,就是,泥潭里都打过滚的。” 白善宝立即道:“我没有,我可没打过滚。” 满宝没说话。 把菜摆出来,四人便开吃,一边吃一边看着山下连绵而去的田地,不知为何,就是开心得不行。 满宝指着头顶的果树道:“待明年,他们应该可以结果了吧?” “应该吧。”白善宝也抬头看了一眼果树,笑道:“再来年就是第三年了,看这树冠,应该是可以开花结果了。” ※※※※※※※※※※※※※※※※※※※※ 作家的话 今天有点事,所以下一章更新放在晚上八点左右 ☆. 第五百十五章 名字 满宝他们才进村,便有村民和满宝打招呼,“满宝,你回来了呀,你们的小农庄怎么样了?” 满宝还没来得及回答,一旁的村民便接过话头了,“那还用说吗,一定是好的呀,对了满宝,明年我们家也种冬小麦,到那会儿白老爷他们还挑麦种吗?” “人家不买麦种你就不能种冬小麦啦,就算不能卖出去,种着吃也是不错的啊。满宝啊,听说你给家里买了一个铺子?花了多少钱啊?” “最少也得一百两吧。” “哪里要这么多,这县城里的铺面不会很大,七八十两应该也能买了吧?” 满宝一听,立刻拽着白善宝和白二郎溜了,背后人一喊,她立刻道:“叔伯婶婶兄弟侄子们,我们先回去写作业了,不然先生要打板子的。” 众村民:…… 满宝成功的溜了,跑到她家门口才松了一口气。 白善宝跑得太急,有些喘不上气来,问道:“怎么才过了一个晚上,你们家的事就整个村子都知道了?” 满宝想到了一大早她爹就抓了一大把喜糖出门,还拎了一些喜饼呢。 满宝重重的叹了一口气,对俩人道:“在村子里,就没什么事是秘密。” 白善宝皱了皱脸,哼哼道:“那这两天你就只能自己待家里了,或者来我家玩儿,我是不愿意与你一起出门玩了。” 反正他是不喜欢被人围观的。 “不一起就不一起,外头这么冷,我才不想出门玩呢。” 话是这么说,满宝也有些不高兴,于是俩人各自哼了一声,转身各回各家。 一旁的白二郎莫名其妙,“你们怎么说着说着又吵起来了?” “我们没吵,你少污蔑人。”满宝和白善宝异口同声,这才对视一眼,没那么生气了。 满宝特别大方的挥手道:“行了,明天一早我去找你写作业。” 白善宝点头应下,而白二郎直接转身就走,“我明天跟二头约好了去河边挖泥鳅。” “周立威!”一道声音突然从满宝身后响起,还大声,吓了大家一跳。 大家回头看去,这才发现二头正掐着腰站在门口,他等着白二道:“白二,都说了我叫周立威,你得叫我立威。” “那我还叫白诚呢,你干嘛白二白二的叫我?那我是不是也能叫你周二?” 二头偏头想了想,拒绝道:“不行,县城里好多人都这么叫我爹,你不能这么叫我。” 他那么一说,白二郎就更喜欢这么叫他了,立即一边倒退着跑,一边叫道:“周二,周二,周二,我以后就叫你周二了。” 二头气得撸起袖子就去追他。 满宝不理他们,挥手和白善宝告别后就跑回家找她爹算账。 老周头刚从里正家回来,将怀里的房契等东西都拿出来放在盒子里放好,小心翼翼的抚平了便将盒子合上。 满宝突然冲进来,吓得他一个激灵。 “爹,你怎么把我们家买铺子的事宣扬得谁都知道了?” 老周头抚了抚胸口道:“这么好的事为什么不能说?” 他道:“我也不是故意的,就是拎着东西去找村长和里正的时候被人看见了,人家既问了,我总不能不说。” 满宝信他才怪。 “对了满宝,这铺子有了,牌匾却还没有呢,你大哥说原先的匾额是绸缎布庄,不适合我们的店,所以还得重新取名字。” 老周头笑眯眯的道:“我看这名字就你取好了,也不必做牌匾,直接支一面旗子就行,旗子我都叫你四哥买好了,回头你亲自把店名写上去,挂上就好。” 满宝便被转移了注意力,问道:“叫什么名字好?” “哎呦,我又不是读书人,我哪知道叫什么名字好?” “可去吃饭的又不都是读书人,我们觉得好听的名字万一你们觉得不好听呢?” 钱氏想了想道:“也不必叫太复杂的,直接叫周记也行。” “周记饭馆?” 老周头便一

相关推荐: 至尊痞神   我身边的那些诡异事件   我的天道版本太低,所以全是漏洞   天神,境魔,诗剑仙   拽丫头的霸道殿下   异界大领主   漂洋过狌海   我家小萨成精了   重生:溺宠太子妃   洪荒:家父盘古,我一气化三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