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们有干粮,只是做了好几天的干粮味道实在是不怎么样。 庄先生看得出来他们不太喜欢,忍不住一笑,从袋子里取了三张馕饼交给满宝,笑道:“拿过去给那几位先生。” 满宝便将自己的馕饼放下,将那三张拿过去给他们,“我们先生请你们吃的。” ※※※※※※※※※※※※※※※※※※※※ 作家的话 下一章在晚上十点左右 ☆.第五百二十四章 闲话(给众书友的盟主加更) 几人先看了庄先生一眼,这才接过,为首的中年人干脆揪了一块馕饼便坐到了庄先生的对面,笑道:“没想到如此巧,我们今日竟碰到了两次,在下姓李,家中排行第二,不知先生如何称呼?” 庄先生就笑道:“庄某家中独子,李二先生若不介意,便称我庄大郎吧。” 满宝也坐回了自己的位置,一边吃馕饼,一边悄悄的和两个小伙伴道:“和白二排行一样。” 白善宝点头,“人也差不多。” 听到了悄悄话的庄先生:…… 李二郎见他顿住,就抬头疑惑的看向他,庄先生便对他笑了笑,问道:“李二先生一路行商时间不赶吗?” 李二郎笑道:“这天下的生意是做不完的,故偶尔也会放慢脚步慢慢走。听白日所言,先生此去益州是为了让学生考府学?” 他的目光在满宝三人身上滑过,最后定在了白善宝身上,笑问,“是这个少年郎吗?” 庄先生笑着颔首。 李二郎忍不住赞,“看这孩子也才十二三岁吧,竟都能考府学了吗?” 他在茶寮的时候就留意到白善宝了,一是他们谈话露出来的意思;二则是因为这孩子捧着书在茶寮里看,他看得出来对方是真的看进去了。 之前在茶寮不好搭话,这会儿倒是方便了。 李二郎干脆考校起白善宝功课来。 白善宝一一回答了,后来问题越来越难,他忍不住去看庄先生,但庄先生微笑着没说话,他就只能绞尽脑汁去想。 但心里还是忍不住吐槽,就这还是商人? 懵谁呢? 满宝在一旁听得津津有味,白善宝忍不住用手肘撞了撞她。 满宝想了一会儿,便悄悄提醒他,“说的是《道德经》中的不言之教。” 白善宝一听便明白了,这才从容的答上来。 李二郎这才看向满宝,与庄先生笑道:“庄先生有两个……”一低头对上白二郎的眼睛,他微顿,改口道:“有三个好弟子啊。” 庄先生自然谦虚一番。 李二郎将手上的馕饼吃完,喝了口水后便去找另一边的农夫说话,“老丈背篓里装的是什么?” “是泥塘里挖出来的藕,”农夫让他看到背篓里的东西,解释道:“这会儿子家里种的青菜还少,去年冬天留下的藕没挖完,正好挖了拿到城里来卖。” “这是没卖出去?” “卖出去了,卖出去了,就剩下这几节,”农夫笑眯眯的道:“只是城中不好留宿,所以才特意出城来住在道观中的。” 李二郎便笑道:“这家道观倒不错,还特意留了静室给路人歇脚。” “是啊,这静室以前是没有的,还是几年前才开始建起来的,所以我们才敢在城中停留到很晚,等人逛完了晚市才出城的,”农夫笑道:“换做往昔,我们申时一过就要回家去的。” 满宝好奇的问,“不能连夜赶路吗?天黑了可以打火把呀。” “哎呦,那可不敢,山深林密,就算有一两个人结伴也不敢在半夜走山路的。” 白善宝也感兴趣起来,兴奋的问道:“是不是有山匪?” 李二郎:…… 农夫哈哈笑道:“倒没听说过有山匪,但夜路不安全,就是没有歹人,万一撞上邪祟怎么办?” “你家离这里远吗?”李二郎生怕白善宝又问出什么奇怪的话来,连忙将话题扯了回来。 “远呢,走一趟将近两个时辰呢。” 李二郎:“这么久?” “是啊,所以我们天将亮就要出门,走到县城时早市没赶上,只能等午市,可午市买菜的人少,倒是晚市捡便宜的人多,虽然价格被压下来了,好歹卖出去了不是?” 李二郎问,“这两年家里的日子难过吗?听说前两年益州水灾,茂州也都被波及了。” “哎呀,就是因为那场水灾,大家现在才挣命一般,”农夫道:“那会子为了活命,家里欠了不少的钱,好在这两年风调雨顺,我估摸着再干两年就能把债还清了,只求着老天爷接下来的几年也能赏口饭吃呀。” “欠的什么债,竟然要还这么多年?” “两袋谷子。” 李二郎眼睛微睁,问道:“难道你们全家一年劳作,除去自家吃的,竟然还余不下两袋谷子吗?竟然要分四年来还?” “我借的是灾年的谷子,那会子谷子都三十文一斗了,应是赊借,还有利息的,事后不管是还钱还是还谷子都得照着市价来。”农夫道:“这欠着的钱滚着利息,这两年粮价又不高,这不就越还越多吗?我特意请了里正算过的,估摸着得还四年才能还清。” 满宝眨眨眼,道:“像是赌场借给赌徒的印子钱。” 白善宝:“利滚利是违法的吧?” 白二郎问:“官府会管吗?” “看情况吧,”满宝撕着馕饼一边吃一边道:“要是杨大人知道了估计会管,傅县令的话那估计就是当没听见了。” “傅县令都走了好几年了,你怎么还没忘了他?”白善宝觉得傅县令也挺可怜的。 满宝则道:“怎么可能忘,上个月我才收到傅二姐姐的来信呢,说她已经定亲了,现在已经在议婚期,可能今年秋天,可能明年春天就要嫁人了,我还在想给傅二姐姐送什么礼物过去呢。” 李二郎既想继续和农夫说话,又想顺着满宝的话往下问,于是他顿了一下问满宝,“你们哪个县的人?” “我们是罗江县的。” “罗江县?”李二郎略一思索便想起来了,笑道:“你们那县令是叫杨和书吧?” “是啊,是啊,你认识杨大人啊?” “见过,那位杨大人为官如何?” “不错呀,”满宝道:“我们都很喜欢杨大人的。” “哦?这是为何?”李二郎笑问,“听你们的话音,罗江县的前任县令姓傅,怎么,他不好吗?” 庄先生便放下了竹筒,轻咳了一声。 满宝便想了想道:“这倒没有,傅县令走的时候,我们还去送行了呢。先生说,当时要是没有傅县令努力,我们县也不可能免税一年。” 农夫一听,立即问:“你们县免税了?” ※※※※※※※※※※※※※※※※※※※※ 作家的话 出现新人物有点卡,所以晚了 晚安哦 ☆.第五百二十五章 农事 “免了,免了一年。”满宝道:“当时我们县中也有人不欲上书免税,是傅县令奔走,这才能搭着益州的尾巴免税的,不然我们村的日子肯定也难过。” 农夫就拍着大腿道:“哎呀,你们运气可真好,碰上了一个好大人了,我们县别说是免税了,去年还新增了两捐,说是洪水冲垮了道路水利,都得花钱休,花用的钱粮都分派到了我们头上,不然我家也不至于还不上那两袋谷子呀。” 满宝已经不是六七岁的小孩儿了,她如今知道的事情更多,想的也更多,虽然依然牢牢的记着傅县令增加入城费的事,但也想着先生说过的话。 评定一个人,不能只记着他做的一件事,得把他该做的事列出来,再把他做了的事列出来,方能知道那个人怎么样。 傅县令在罗江县多年,却只去过七里村两次,平时劝课农桑从不会走到七里村; 六年的时间,他只加过一次捐; 每年都发劳役修水利和道路,还修过县衙; 收城门费; 上书给他们免了税; 总结下来也只有这么几件事,但因为母亲的缘故,满宝很喜欢道教,这两年也读老庄,慢慢的知道,有时候,不做,就是一种正确。 当然,她更喜欢现在的杨县令。 因为每年劝课农桑他都会走到七里村来,甚至不仅是七里村,罗江县下所有的村庄他都会走过一遍; 几乎每年他都会从县衙中拿出一部分钱来购买粮种,农具或耕牛分到各户或各里,扶贫扶弱; 每家若是添丁或是添置产业,里正都会比以前上心一些,有时候不用村民们去找,里正自己就找上门来核对记录,然后向上禀报; 杨和书也会发役令,却会将事情提前,农忙过后十天之内出役,不会像傅县令那样,一年早,一年晚的,不是正好咬着农忙的尾巴,就是正好是天气最冷的时候; 杨和书不收城门费,还约束县城里的帮闲,不准他们找城里小摊贩们的麻烦; 还会帮城里的商户联系外头的商户,将生意扩出去…… 所以不仅是这位一看就没显露真实身份的李二郎问,就是一般人问她两个县令如何,她也不能说傅县令不好,只会说自己更喜欢杨县令而已。 李二郎却转移了注意力,专心问起农夫加的捐,以及为何他们县两年前的受灾情况。 但农夫哪知道整个县的事,他能说的也就是他们村和附近几个村的受灾情况。 但这也足够李二郎推断出他们县的情况了。 白善宝也坐了上来,祖母和先生都说过,将来他要是当官,这些都是要了解的。 而且他也想看看别人是怎么当官的,百姓会怎么说他们。 李二郎问起农事来,“不知去年收成如何,一亩能有多少石?” “那个倒是没算过,但一亩麦子好的有三袋半,差的也有近三袋,收成还算不错的。” 李二郎蹙眉,想起了什么,扭头问白善宝:“你们是罗江县来的,可知罗江县的收成如何?” 白善宝想了想道:“全县的数据只有县衙才知道,不过我们的小庄子麦子亩产去年秋称重时是五石,水稻差许多,只有三石左右。” 李二郎怀疑的看着他,“小麦的收成能有这么高?” 稻谷的亩产倒是还正常,可这小麦,一般情况下不都只产三石左右,便是有些地肥沃,能收四石都顶田了。 白善宝却笑道:“我们用的新麦种,所以比别的地收成要高一些。” 本来小农庄和老周家用的麦种就是最好的一批,而后每一季收成都会挑选最健壮,麦穗最好的留作麦种。 不知道它们是不是适应了这个时代的环境,麦种的优良性能开始慢慢的被激发出来,或是调整过来,反正这两年的收成都还不错。 而且比老周家的亩产还要高。 每年收成的时候,就是满宝的仙子转世的故事更为广为流传的时候。 因为村民们一致认为,满宝他们都没怎么管地里的活儿,每年的收成竟然比他们还高。 那能是什么原因呢? 大岭的那片地他们是知道的,并不是非常的肥沃,所以能有这个收成,只能是神仙保佑了。 村民们这样认为,白善宝却不会这样想,对农庄里的活儿,他们只是不下地干活儿而已,但决策都是他们做的。 只有他们自己知道,每年他们要请多少人来沤肥,每年撒下去的肥料有多少,更知道每年从大渠里挑水浇灌要请去多少人力…… 他觉得,这份高收成是应得的,并不是靠神仙保佑。 奈何村民们虽然也听他们说话,却依旧更相信是神仙保佑。 这会儿他说起农事来,便不由多问了农夫几句,“你们只种春小麦吗,抽穗时都能赶上雨水吗?” “老天爷哪有那么商量,总是会差几天或十来天的,不过问题不大。” “问题还是很大的,”白善宝道:“若雨水能赶上抽穗时,那不仅麦粒饱满,麦穗也会更长一些。” “可咱也不能让老天爷下雨就下雨不是?” 白善宝:“所以要浇灌。” 李二郎忍不住看白善宝。 农夫哎呦一声,道:“那么多的地,哪儿浇得过来呀,而且麦子灌浆的时候正是地里草茂盛的时候,这会儿不给地里除草,那收成更没有。” 满宝道:“说到底还是人力的问题,不能精耕细作,若是家里多几头牛就好了。” “还多几头牛呢,我们村有一头牛的人家满打满算也才一户,”农夫看了眼满宝他们身上的穿着,看着似乎很普通,但看了一眼外头栓着的马,农夫笑道:“小公子和小娘子家中富贵,哪里知道我们外头的苦呀。” “我知道呀,我家也很穷的。” 农夫才不信呢,“穷人能读得起书?还是个女娃娃。” “那是因为我们先生好,我读书不要钱,而且女娃娃怎么了,我们家就是我先读的书,我侄子侄女们才去读的。”满宝道:“既然人力一时没有,畜力也不够,那你们就换新麦种吧。” ※※※※※※※※※※※※※※※※※※※※ 作家的话 下一次更新在下午六点左右 正在过渡,所以最近可能有点卡 ☆.第五百二十六章 建议 满宝是真心给他们建议,道:“麦种换了,每年重阳过后再种一季冬小麦,虽会累些,但多了一季收入,倒也不值得。而且冬小麦的面粉比春小麦的好吃。” “种冬小麦,那就是一年两季,地力要跟不上了。” “多沤些肥,换着轮种,并不是一年两季,而是两年三季,”满宝道:“我们村已试过的,地力是跟得上的。” “还有犁具也可以换,”白善宝也道:“我们罗江县现用的犁具就更省力一些,你们既然买不起牛,那不如换一副犁具吧,好歹能让人轻松些许。” 白善宝想了想,问农夫,“你们都是怎么沤肥的?” 静室里人见他们说农事说得兴起,也纷纷围了过来,七嘴八舌的说了起来,然后有人问俩人,“小公子和小娘子看着年少,竟还会种地吗?” 见大家脸上都是怀疑,白善宝就微微骄傲的仰着脑袋道:“那是自然,农桑一事,书上有写,况且我们自己也有地,耕种经年,自然就会了。” 有人大笑道:“小公子,我还种了二十来年的地呢,若从六七岁算起,至今已近三十年了,我不是比你们更会?” “然而我们农庄的出产比你家的高,”白善宝道:“做事,不是做得越久就越会的。土地是这世上最不会说谎的存在,同一片土地上,你付出了多少,对了多少,便能收获多少。” 满宝连连点头,“罗江县据此不远,两地差不了多少的,既然新麦种在我们县,在其他地方也能丰收,对你们自然也是可行的。” “从没听说过什么新麦种,你们的麦种是哪来的?”围上来的农夫挤进来,把李二郎挤到了一旁。 李二郎看了一眼白善宝和满宝,默默地挪了一下,坐到他们身旁去了。 满宝却惊讶了,“咦”了一声道:“你们没去粮铺找过吗?里面没有挂牌的新麦种吗?” “自家留的麦种就够用了,干嘛还去粮铺找麦种?那里头的麦种也未必比我们的好,却贵得不行。” “没错,种子一般都会比粮食贵上三四倍这样,粮铺要是直接用麦子当麦种卖,那我们也看不出来啊。” “我也从没在粮铺买过麦种……” “我倒是买过,但也只一两斗这样,先种上一块地试试产量。” 满宝就点头,“就是如此啊,你们怎么能不买种子呢?这外头的种子和自家留的是很不一样的,还是应该多试一试的,万一有更合适自家土地的种子呢?” 买过粮种的人便道:“可我也没在粮铺中看到你说的那种麦种啊。” 满宝和白善宝便对视一眼,都有些疑惑,“罗江县据此不远,吴粮商他们从我们那儿运出麦种来,按说应该会卖到这儿来呀。” “小娘子,你们说新麦种是从你们县出来的,但不知你们县的新麦种又是打哪儿来的?” “从我家来的。”满宝道:“新麦种最先是我家种出来的。” 众人一听,忍不住嘘了一声,各自散去。 满宝也不介意,耸了耸肩后摇头道:“可惜了。” 李二郎却没走,他兴致勃勃的坐在满宝的对面,问道:“新麦种是你家种出来的?但不知你家是怎么种出来的?” “就是因为益州水患,那一年地里粮食减产,我家的麦子虽然也受灾了,却是村里长得最好的,村子里的人说是神仙眷顾,我觉着是因为环境改变变异了。” 这是满宝经过学习以后总结出来的最好的借口,觉着比神仙眷顾啥的靠谱多了。 但除了他们这几个人,村里没人接受她的说法。 “那一年村子里的人要种冬小麦,就和我家换了麦种,然后新麦种就种出来了,就连我们县令都有跟我们买麦种,如今那新麦种在陇州,益州一带都能种得很好,所以我觉得在茂州应该也可以。” 白老爷和刘氏都有将新麦种给家里的农庄种植,而他们的农庄分布在各地,种过两季后发现,虽然产量有差异,但比旧麦种的确更好。 所以这新麦种其实早就传出去了,并不止有一个吴粮商和杨和书在购买和倒卖传播而已,在罗江县以外,还有很多地方在扩散这些新麦种,以各种各样的方式。 而茂州距离罗江县不远,所以满宝他们理所应当的认为这里也应该是有新麦种的。 白二郎给先生泡了茶,也跑过去凑热闹,农庄的事他也有管的,所以也知道不少。 李二郎见他们说得头头是道,显然是对农事很了解,就忍不住问,“你们说的新犁具,是不是曲辕犁?” “是啊,因为改直为曲,所以叫这个名字,李二先生知道?” “知道,今年司农寺广告天下的犁具,听闻就是罗江县的县令杨和书上献的。”李二郎笑问,“你们似乎和杨和书很熟?” 三个少年一起点头道:“一般一般吧。” “哦?怎么个一般法?” 满宝歪头想了想道:“一年也就见过几次面。” 白善宝:“每次见面吃吃饭,喝喝茶。” 白二郎:“也就说说话而已,所以说交情一般。” 听着是挺交情一般的,但看三人还年少,杨和书一年能跟他们见几次面,吃几顿饭,且还说话,这就算关系不错了。 李二郎往后一靠,靠在了墙壁上,曲起一条腿笑问,“那你们觉得杨和书为官如何?” “还行。” “还行?”李二郎哈哈大笑起来,乐道:“你们说这话,不怕你们的朋友怪你们?” “他为什么要怪我们?” 李二郎没有回答,反而是问道:“杨和书出身世家,世家子弟骄矜,他下到一个下品县中,能适应得过来吗?” “是有些困难,”满宝道:“好在他有钱。” 白善宝却道:“正是因为他有钱才有困难的好不好。” “有钱还不好啊,我觉着杨大人花钱花得挺开心的,然后我们也开心,这不是好事吗?” 白善宝道:“是好事,但此风不可长,这世上这么多的官儿,不是谁都能这么做的,他开了先例,也仅此一例而已,谁舍得拿自家的钱贴补县衙?” ※※※※※※※※※※※※※※※※※※※※ 作家的话 下一章在晚上九点左右 好开心啊,今天收到锦衣卫:蓉蓉的一张画做礼物,谢谢你 ☆.第五百二十七章 邀请 李二郎立即问:“这是怎么说?” 白善宝想了想,觉着这也不是什么坏事,便把杨和书当了县令后先是贴钱买牛赊牛的事说了,又贴钱买粮种、农具分发给农户们的事说了。 杨县令财大气粗,这是如今罗江县上下所有百姓的共同认知。 前年的粮价大战,他虽然被弹劾了,但结果却是他赢了。 白善宝和满宝跟他相处得来,有些话他不好跟县衙里的人说,万田又是下人,所以遇见他们两个时就会跟他们说。 那一场粮价之争,最后是他胜了。 虽然被参了一本,等杨和书又不是毫无根基的傅县令,他根本不怕人参,所以收了公文后,辩折照常写,县衙旁边小屋子的粮食照样卖。 辩折上去,再下来,一个月就过去了,再参,再辩,一来一回两三月就过去了。 直把县城的粮商没折腾得没了脾气,最后他们没办法,也只能将粮价落了下去,服了软,这事才算完。 因为据说,当时刚收了秋税的杨县令已经向上具表,想要留下一部分秋粮充实府库,以备将来的天灾。 粮商乡绅们通过各种途径知道这一消息时,吓得不轻,生怕他把那部分粮食全部拿出来卖,那样一来,未来半年内他们都不用做生意了。 被逼无奈,他们就只能让步。 杨和书说起这事时很得意,白善宝他们也觉着很解气。 但三人心底都知道,不是谁都有底气,且能够这么做的。 就连李二郎都没想到杨和书在罗江县是这么干的,忍不住乐得哈哈大笑起来。 满宝趁机问道:“李二先生,你既然认识杨大人,那这么不顺道去一趟罗江县拜访旧友呢?” 李二郎大笑道:“现在我是有些后悔了,应该拐个弯去一趟罗江县城的,哈哈哈……” 李二郎对农事很关注,见三人都对农事很了解,且不像一般农夫一般只会说,还会与他商议着怎么把地种得更好,怎样推广各种办法,便与他们说起农事来。 庄先生并不约束他们,看了他们一眼后微微一笑,继续低头喝着自己的茶,敲着自己的拍子。 李二郎少有能说得如此尽兴的时候,直与三人说到了深夜,还是三人年纪小,哈欠连连要睡觉了这才停下。 李二郎意犹未尽的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坐下,闭目休息。 第二天满宝一醒来就开始找水洗漱,然后就跑进大殿里去,竟然自己找了个蒲团坐下,跟着里面的道士做早课。 道士们:…… 做完了早课,满宝便恭恭敬敬的跪到前面给太清道德天尊磕头,一旁的道长等她磕完了头起身才问:“小居士怎么一早就来上香?” “我不是来上香的,我昨晚住在静室里,所以今儿一早来给天尊道谢,见你们在做早课,就跟着一起做了。” 道士:“小居士还会念《道德经》?” “我娘特别喜欢天尊老爷,所以我给我娘念过,念着念着就背下来了。” 道士忍不住摸着胡子笑起来,“不错,不错,既已读过《道德经》,那就可以再看看《庄经》了。” 李二郎扶着腰与人进殿参观时,看到的就是满宝正与道士谈论经文,说得是津津有味。 周四郎见她久不回来就找了过来,他对太上老君的塑像也很亲切,对道士也很亲切,这个大殿虽然看着比他们那山上的道观气派,但他还是熟门熟路的先给老君跪下磕了头才起身说满宝,“你说过来磕头,原来是在这边说闲话的。” 他对道士歉意的道:“道长,我家幺妹打扰您了。” “无量天尊,居士客气了,小居士并没有打扰我等,与小居士交谈反而还获益良多。” 李二郎昨晚便知道满宝读过《道德经》了,毕竟,他考校白善时,他却是通过她的提示才想起来的。 他笑着上前,问她,“你很喜欢老庄?” “是呀,我娘说,我小时候身体不好,能活下来,一半要靠天尊老爷保佑呢。” 李二郎便哈哈大笑起来,点头道:“心诚则灵。” 白善宝在外面喊了他们一声,要启程了。 兄妹俩立即和道士及李二郎告别,李二郎没想到他们这么快就走,忍不住道:“我们都是去益州,不如我们一同走?” 满宝摇头,“路是我们先生选的,我们可不知道下一趟要拐到哪里去,你们不是要去做生意吗?耽搁了可不好。” 李二郎:……早知道应该找个游历的借口才对。 满宝才不想和他们一起呢,既不知他们是好人,还是坏人,他们还不诚实,一见面就说谎,所以萍水相逢说说话就行了,不必深交。 满宝将这事和庄先生说了,庄先生夸她,“做得好,出门在外,害人之心不可有,但防人之心不可无,更不要想着天上掉馅饼的事。” 满宝深以为然的点头,“我娘说了,天上不会掉馅饼的,真掉,也有可能是带着毒的馅饼,我们不能接,做人就要脚踏实地的往前走,这样才稳。” 白善宝则悄悄道:“我怀疑他是微服私访的御史一类的,是为了纠察百官才出来的。” 庄先生便道:“不管他们是谁,你们都还是孩子,官场的事不要掺和。在其位,谋其政,等你们长大后参政再说。” 三人一并应下,周四郎和大吉一起把马车赶到城中,他们在城中吃了早饭,又买了午食,这才继续上路。 他们并没有把昨天晚上教农户的那些事放在心上,昨天晚上静室中留宿的大部分农夫也只把三个孩子的话当笑话一样听,但也有人放进了心里,然后开始打听新麦种的事。 同样入心的还有李二郎,他扭头与随从道:“早前杨长博便上书说发现了新麦种和新犁具,我还以为杨氏的这个孩子争功太过,如今看来,折中是实情了。” 长博是杨和书的字。 随从低头道:“二郎,那三小儿说的也未必就是真的,这亩产五石的麦子也太高了些。” 李二郎便笑道:“杨长博折中倒没说是亩产五石,只说亩产有达到四石的,也有三石半的,却比现在的麦种要好一些。” 他想了想道:“心中有疑虑,待回程,我们就去罗江县看一看。” “是。” “记下几个孩子的名字了吗,以后说不定还要再见的。” 随从便笑道,“已经记下了。” ※※※※※※※※※※※※※※※※※※※※ 作家的话 晚安! ☆.第五百二十八章 寻宅 第五百二十八章鬼神 走了两天,马车总算是进入益州境内,进了主官道,路上的行人和车辆就多了起来。 车马走过,扬起灰尘无数,庄先生将车帘放了下来,后头一辆车的三人却一点儿也不介意,推开窗便挤在两个窗口那里看着外面。 但路上行人匆匆,他们看了一会儿就没太大的兴趣了,反倒是过往的车辆更有看头。 到了益州城外,两侧的小门供行人出入,而中间供来往车辆进出,行人只是简单的查验,但车辆却是要详细的检查。 他们带的东西不多,且又是三个年岁小的少年少女,所以很快就被放行。 进了益州城,白善宝和白二郎就叽叽喳喳的和满宝介绍起来,他们已经来过一次益州城了。 “不过,”白善宝左右看了看后道:“如今益州城看着比上次热闹多了。” “对对,上次我们来,益州城外好多流民,城内也好多乞丐,虽然也热闹,但感觉怪怪的,现在好多了。”白二郎高兴道:“上次来只留了两天,好多地方都还没玩呢,这次我们可要好好的玩一玩了。” 周四郎看着街上这么多人也很兴奋,他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么繁华的城市。 一行人找了一家客栈停下,庄先生却没让他们把行李搬下来,而是道:“先吃饭吧,吃了饭后再去找住处。” 满宝问:“先生,我们不住客栈吗?” “我们要在这儿停留很长一段时间,这么多人住客栈得花多少钱?”庄先生道:“我们去租个小院子住下。” 庄先生在益州呆过不短的时间,虽然多年未来,可益州的大街小巷也并未改变太多。 吃了饭,留下周四郎看东西,他便带着剩下的人左转右拐的进了一个小房子,满宝抬头看了看旁边挂着的旗子,发现是一家牙行。 庄先生已经和一个牙人搭上话了,他要求道:“在府学附近,外不出康学街那儿找一栋房子,须有四间至六间房,最好带一小院儿。” 庄先生的目光扫过牙行上头的木牌,道:“月租不超一两半。” 牙人立即道:“先生这要求也忒严了,府学附近的房子一直不愁租,您要求的又不大不小,正好是最抢手的那一拨,这一两半可就太少了。” 庄先生背着手问,“如今益州城的房租贵了?” “这个,您若是宽裕些,我们也更好找房子不是?” “那你觉着这样的房子多少房租能更好找?” “二两为上限,您看如何?” 庄先生有些不太会讲价,白善宝立即上前道:“你把符合要求的房子都选出来我们看看吧,不论价高价低,我们自会比较。” “哎呦,这可不容易,这么多房子呢……” “只要府学附近的,不出这两条街,五间房左右,得有个院子。”白善宝问满宝:“还有什么补充的?” “最好静些,我们宁愿多走些路到闹市,也不愿太过近街道。” 牙人就转了转眼珠子问,“僻静些也行?‘ 满宝一看便知他是想到了合适的,便道:“马车出入得方便。” “方便,方便,几位客官不说僻静我还想不起来呢,在那康学街还真有一栋房子正合适呢。”牙人笑道:“左右两厢并两间正房与一间大堂屋,院子也很大,月租也便宜,就一两银子,算是这附近价格最低的了。” 庄先生问道:“有何忌讳吗?” 牙人一听便有些尴尬的道:“倒是有一点儿。” 衙门对牙行是有要求的,只要顾客询问,牙人是不能够隐瞒信息的,不然一经发现,便以欺诈论处。 不仅会被革了牙人的资质,连牙行都有可能受牵连。 所以庄先生问了,牙人便笑道:“那房子隔壁是前刺史闫家的房子,自从他家被抄以后,那房子便荒废了下来,这都两年多了,总有人说听到隔壁有女人和孩子的哭声,渗得慌,连带着一墙之隔的那些房子也都不好出租了。” 满宝很好奇,“怎么你们康学街的房子这么多出租的?自己都不住吗?” “当然有住的,不过也有许多是出租的,那栋房子往外租了有近十年了,以前那地段多好呀,不仅出入方便,僻静,隔壁还是刺史大人的住所,那一个月少于二两,房主都是不租的。” 白二郎很好奇,“是真的有鬼吗?” “这个谁知道呢,反正住那附近的人都说听到了女人孩子的哭声。” 三人就一起看向庄先生,问道:“先生,我们要租吗?” 庄先生道:“不租,我们换个地方。” 满宝和白善宝却很有些心动,主要是,“我们还没见过鬼呢。” 庄先生:“……你们还想去见呀?” 少年人不懂何为害怕,特别是满宝,她道:“有一种说法,说世上所有的生物都可以以能量体来看待,如果这世上真的有鬼,那鬼应该也是一个能量体,可人却看不到它。这是因为它的能量特殊,还是因为它的能量薄弱到人看不见,或是强盛到我们看不见?” “我觉得是第二种,”满宝道:“如果说人死后真的会变成鬼,那它多半也不能拿人怎么办,不然这个世界上有这么多冤死屈死之人,岂不是很容易就可以找到仇人报仇了吗?” 白二郎道:“你前几天还说恶有恶报呢。” “那也不是鬼报的仇,”白善宝斟酌着道:“人做了坏事必定是要受到惩罚的,这是法则,也是道德,而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所以干了坏事总会被揭露的,到时候自然会被法办,人却将至归为报应,其实不然。” 满宝连连点头,“是呀,是呀,所以我觉着我们不必害怕鬼,要是真有,能看见他们还好呢,说不定还能跟他们说说话,听到很多故事呢。” 庄先生:…… 牙人:…… 白二郎既好奇激动,又害怕,纠结的道:“这样不好吧,万一他们很厉害,然后害了我们呢?” “一般害人的都是人。”白善宝眼巴巴的看着庄先生,“先生,要不我们去看一看吧,要是合适,我们就定下来。” “是啊,是啊,我觉着那都是人吓人吓出来的,先生不也说,子不语怪力乱神吗?” “我是说过,但我也说过人要敬畏鬼神,”庄先生指着他们道:“可不是让你们上赶着找鬼神的。” ※※※※※※※※※※※※※※※※※※※※ 作家的话 一大早醒来,就可以预见这个月和下个月我是有多忙了 ☆.第五百二十九章 决定 牙人立即道:“客官,小人却觉得小公子和小娘子们说的有道理,而且鬼神的事就是街坊间以讹传讹传出来的,可不一定是真的。” 可也不一定是假的。 庄先生瞥了一眼牙人,道:“还请再帮我们找一找其他合适的房子。” “好吧,客官且随我来。” 他们的时间并不多,而益州城又不像罗江县城,它很大的,就算只是府学附近的两三条街,那地方也不小的。 要看这里面空着的,符合要求的宅子也很费功夫的。 他们一连看了三个都不是很满意,不是太小住不开,就是太闹,或是价格太高。 牙人领着他们要往回走,到下一条街道去看看,走到一个巷子口时忍不住停下脚步,对几人道:“客官们,你们且往里看,最里头的那一间就是我先前说的房子,我们要不要去看看?’ 庄先生皱了皱眉,扭头去看了一眼不远处的大道,顺着那条大道向前便是府学的大门。 他再一低头,对上三个弟子亮晶晶的目光,他要拒绝的话便顿了一下。 是的,他不欲找麻烦,但太过刻意的回避,反而会给三个弟子传递不好的信息。 庄先生摇头一笑,挥手道:“行吧,既走到了这里,那我们就去看一看。” 牙人立即引他们往前走,热情的和庄先生介绍道:“先生且看,这巷子道路宽敞,马车进出都很方便的,且距离大道有一段距离,所以很僻静,却又离大道不是很远。” “进了大道,顺着往前走就是府学了,所以这里的宅子一直不愁租的,尤其是这一户人家的。”牙人将门打开,请他们进去看。 入门便是一棵很大的梧桐树,遮住了小半个院子的阳光,很是凉爽。 院子不小,马棚,厨房,家具也都应有尽有,且还很雅致。就是本不太满意的庄先生此时都有些心动了。 牙人善于察言观色,见状立即道:“好叫先生知道,因这宅子僻静,又宽敞,既临近府学,又与闫家只一墙之隔,所以往年在此租住的都是府学的学生,很抢手的。” 庄先生问道:“那这两年是谁租住的?看这院子也不像是租不出去的。” “已经空了有半年了,再往前则是一个客商租住的,再再往前则是一个府学的一个学生租住的。” 庄先生笑问:“他们都看见鬼了?” “哪呀,客商听了传闻,住了三个来月后嫌晦气,就搬走了,那书生倒是说听到了哭声,可这鬼谁见过呀?”牙人道:“这附近也是有人家的,说不定他听到的哭声是从别人家里传来的呢?” 庄先生便扭头看向三个弟子,笑问,“你们都喜欢?” 白善宝和满宝狠狠地点头,白二郎则左右看了看后犹豫着没动。 大家就一起看着他。 白二郎对着手指问,“万一真有鬼呢?” 满宝:“我们去见见她?” “行了,这宅子我们就定下了,”庄先生当机立断,对牙人道:“不过我们是短租,只租半年左右。” “好说,好说,”牙人很高兴,“房主很好说话的,只要过三个月,他都租。” 只要能租出去超过三个月,房主答应将第一个月的房租给他做报酬,而从租客这边,他还有一笔收入。 牙人很高兴的领着他们回牙行办手续,等他们交了钱便把钥匙交给他们,笑道:“几位放心,里正那里我会去打招呼,你们只管安心住下就行。” 庄先生见他如此尽心,便行了一礼笑道:“有劳了。” “哪里,哪里,对了,院子里没井,”牙人道:“你们若买水,巷子口南侧蹲着一个守着板车的人,叫他就行,或是你们自己去挑也好,井就在巷子出去往南一里半处。” 三个小的同时在心里叫了一声“好远”,果断的决定要买水。 庄先生也认为要买水,这种事交给大吉去做就好。 他们先回客栈那里接上周四郎和马车,这才一起回新租下来的小院。 庄先生年纪大了,奔波了一天,累得不行,于是在三个小的擦干净一张椅子后就坐着不动了。 大吉已经去买水,周四郎撸了袖子要收拾屋子,满宝等三个自然也撸起袖子帮忙。 房主似乎时不时的来收拾一下,但桌子,椅子上还是落了不少灰尘,因此床铺等所有东西都要打扫过一遍。 但他们要长住,恐怕还得去买新被子才行。 如今才三月,天气还凉着呢,肯定是要盖被子的。 五个人一起努力,等庄先生闭目养神后睁开眼睛时,天已经黑了,然后大吉从外头买了饭菜回来,屋子已经被打扫干净,甚至连新棉被都买回来了。 周四郎悄悄的和满宝道:“幸亏来前爹娘给了钱,要不然要买这么多东西,花费也太大了。” 满宝不在意道:“我有钱。” 周四郎好奇的问,“你到底有多少钱?” “不告诉你,反正够用。”满宝想了想后道:“这次白善和白二出来游学花的也是自己的钱,家里也没给钱的。” 周四郎咋舌,“你们这么挣钱啊,不对呀,虽然你们挣的是一样的,但你的钱只有他们的一半吧?” 毕竟满宝是要交公一半的。 满宝这才惊讶起来,“是呀,我都忘了,我还上交了家里一半的,他们钱比我多啊。” 周四郎:……他转身便走。 满宝跟在他屁股后面安慰他,“四哥你别怕,哪怕只有一半,我的钱也是够的,大不了我们少花一点儿。” “行吧,少花就少花,对了,明儿你们自己去玩儿啊,我不跟着了。” “你去干嘛?” “我去益州城的药铺里打听打听,这次我从家里带了一袋的女贞子和干姜,我想看看这儿的药材价格是多少。” 去年,野生的女贞子,加上家里山上成活下来的十五棵女贞子全都结果了,有陆芝在,家里炮制药材更熟练,做出来的女贞子不仅量大,质量还好。 而他们家种的老姜,和满宝他们小农庄里种的老姜,不仅把本县的市场占了,隔壁县也被他们占了,剩余的都卖给了药铺。 然而去年冬,药铺的郑掌柜压价了。 他告诉满宝,他们虽然是朋友,但也要在商言商嘛。 所以周四郎这次出门,便把这两样东西给带上了,想看看益州的价格如何。 ※※※※※※※※※※※※※※※※※※※※ 作家的话 下一章在晚上十点半左右 ☆.第五百三十章 打算 一行人安顿下来,庄先生却并不急着带他们出去,而是将三人约束在住所里,一边休息,一边盯着他们读书。 大吉留家里照顾他们,周四郎则带了一部分干姜和女贞子出门去,等回来的时候,他便买了不少的米面和菜蔬。 用的是大家交在他这里的钱。 周四郎也是会记账的,就是记性比不上满宝,所以一回到住处,他放下东西就去找满宝,和她拿了笔后就把账目记下,然后道:“行了,在外头吃也太贵了,米面油盐我都买了,今儿的菜也买了,去做饭吧。” 书房里的众人一起抬头看他。 周四郎对上他们的目光,直接略过庄先生,和三个小的对视一眼后果断的移开目光,看向大吉。 俩人大眼瞪小眼,大吉躲不过,这才开口:“我不会。” 周四郎没想到,他不仅要买米买菜,还得做饭做菜,他瞪大了眼睛,半响才叹了一口气,起身道:“行吧,我去。” 满宝很担心,“四哥,你会做吗?” “至少我做过,你做过吗?” 满宝摇头,她就会烧火,家里上有爹娘兄嫂姐姐,下有侄子侄女,哪儿用得着她? 所以她是连淘米煮饭都不会的,但她会烧火! 于是满宝放下笔道:“四哥,我帮你烧火吧。” “行了吧,做你的学问去,反正又不是像大嫂那样炒炒煎煎的,我一个人能行。” 不知道为什么,听到他这句话,大家的心里都提了一下。 周四郎撸了袖子去下厨,不多会儿,厨房里便飘出了炊烟。 周四郎是会煮饭做菜的,煮饭嘛,老周家的孩子都会,除了满宝。 因为家务活儿都是大的传给小的,周四郎干的第一件家务活儿是烧火,等他火烧得好了,所有煮饭的活儿就都是他的。 等到周五郎长大一点儿,他就把这光荣的活儿交给他,然后自己洗碗扫院子喂鸡去…… 一直到他们兄弟轮流了一遍,大头他们也长到六七岁后,这些活儿才算交下去。 至于煮菜嘛,偶尔他也是煮过的。 这东西,烧了水,把肉煮一煮,然后把菜蔬倒进去,放点儿油盐,熟了不就成了吗? 反正大嫂也一直是这么做的。 周四郎做了两个菜,野菜炖肉和白菜炖肉。 他将两盆菜放在桌子中间,把蒸好的米饭拿出来,招呼大家,“快来吃午食吧。” 白善宝看着中间的两道菜,有些下不去手。 满宝倒是不挑食,给大家盛了饭,拿起自己的筷子就看向先生,等着他开动。 庄先生夹了一筷子菜,大家便安静的开动起来。 周四郎的饭菜虽然不难吃,但也实在称不上好吃,所以今儿中午大家的胃口都很矜持。 用完了饭,白善宝就提议,“我们还是请一个厨娘吧。” 周四郎问:“请厨娘要多少钱?” 大家一起看向庄先生。 庄先生道:“我不知。” 大家便看向大吉。 大吉想了想道:“这里益州城,或许会贵一些,月银五百文应该可以了吧?” 周四郎算了算这个花销,立即拒绝,“那不行,请了厨娘,米面油盐等也是我们买,如此还不如出去外头吃呢。” 他掰着手指头道:“一盘带肉片的菜,最贵也不过十二文上下,一天一百文够够的了,请厨娘,还得包她的吃喝呢。” “行吧,那以后我们就在外头吃,这附近就有不少饭馆子,叫人送上门来,或是上门买了回来就是。”庄先生也不想委屈了自己的胃。 周四郎颇为惋惜,背着人悄悄问满宝,“我做的菜真的不好吃?我觉着挺好吃的呀。” “每个人吃自己的菜都是这种感觉,二嫂也不觉得自己做的菜多难吃。” 周四郎:“……那你说,是我做的难吃,还是二嫂做的难吃?” 满宝想了想道:“差不多吧,二嫂的差一点点。” 周四郎就松了一口气,“那就还能吃嘛,真是的,你们真是钱多了烧的。” 不过一行六人,有五人赞成,他也只能答应了。 用过午饭,大家各回各屋休息,周四郎跟着满宝去她的房间。 算上堂屋,一共是七间房,正中是堂屋,庄先生住了向南的那一间,向北的那一间则留作了书房,那里光线特别好,且还宽敞,庄先生从别的房间里搬了四张桌子进去,大家便可以一起在里面读书学习。 而剩下的东西两厢四间房,三个小的各自占了一间,周四郎则和大吉一间房。 周四郎拎着一个布袋子进满宝的房间,晃了晃后乐道:“你猜这里头是什么?” “铜钱呗,我都听到响儿了,”满宝伸手接过,拉开袋子开,惊喜的问,“是卖药得来的?” “不错,我带出去的女贞子和干姜都卖出去了,不过药铺不喜欢用银子结账,给的全是铜钱。”周四郎道:“我想着之后我们出门要买的也都是小东西,用的还是铜钱多些,就都收了。” “他们收价高吗?” “女贞子比现今郑掌柜给的高三文钱,干姜高两文钱。”周四郎道:“你别看一斤就多这么两三文前,这两样东西我们家多,尤其是去年春又栽活四十来棵女贞树,到明年秋冬,这些树也能结出女贞子来。 今年刚开春,他们又从女贞子树上截下来三十多条枝干种下,估摸着也有二十来棵能活儿…… 所以他们家的女贞子只会越来越多,益州这边一斤比罗江县贵三文,那一车得能多出多少钱去? 这积少成多不就多了? 更别说这干姜了,今年他们可是说服了老爹,把小岭那边的两块地都拿出来种姜块。 实在那两块地的收成有限,他们种豆子都收获很少,但见那块土壤比较沙,拿来种姜正好。 所以那里有新姜,家里现已有的那几块姜地都可以种老姜,到时候晒干了卖给药铺,那价格可是比女贞子还高的。 周四郎将布袋里的铜钱都拿出来交给满宝,道:“把账记起来,这些钱你拿着,等回了家你再跟爹娘算账吧。” 满宝便收下了钱,论藏钱谁最在行,最安全? 那非她莫属了。 ※※※※※※※※※※※※※※※※※※※※ 作家的话 下一章在下午六点左右 ☆.第五百三十一章 考校 满宝把钱塞进了系统里,庄先生一连闭关三天读书,直到第三天才与他们道:“我带你们去拜见一位先生,顺道打探一下府学考试的事。” 而周四郎这三天分批次的把带来的女贞子和干姜带出去,把益州城内的药铺全都逛了一遍,换回铜钱无数。 和罗江县只有一家药铺不一样,益州城内的药铺可不少,最大的有三家,济世堂只是其中的一家而已。 而下面还有好几家小药铺,周四郎这三天就背着两个小布袋问着人找到了这些药铺,然后用手上的女贞子和干姜问了一圈价格,将各家的定价记了下来。 他决定选一家价格最高,看着最好相处的药铺定下。 满宝却觉得,“反正你都想送来益州城了,那就多卖给几家呗。” 她道:“家里这么多山,女贞子会越种越多的,村里现在也好多人种姜块,要是种得多,你还能从他们手上收了老姜晒干,或是直接让他们晒干,再运到益州城来卖。” 周四郎认真的想了想,他们要是从村子里送药材过来,那肯定是用牛车拉过来的,反正都是一辆牛车,一麻袋是装,两麻袋也是装,当然是装的越多越好啦。 自家没这么多,那就只能跟村里人买了。 周四郎一合掌,笑道:“满宝,还是你聪明,那我明儿就再出去找一找,我这两天也跟那些药铺的掌柜搭上话了,明儿出去吃顿饭,再聊一聊,看看他们愿不愿意大批进货。” 满宝点头,“最好问清楚他们一月要消耗多少,若是我们能保证供量,他们给的价格是多少。” 满宝道:“四哥,你也得算清楚我们能提供多少给他们,最好能定下合约来,不怕我们送来了他们却不收,反而压价。” 周四郎就头疼,“我不会写合约呀。” “不急,这事又不是一天就能做成的,而且我会呀,”满宝道:“到时候他们要是不写,我就帮你写。” “好,还是满宝你聪明,全听你的。” 于是,第二天周四郎便从满宝那里领了一吊钱出门,满宝则和白善宝他们一起和庄先生一起出门。 大吉赶了一辆马车,三个小的把庄先生扶上马车,便把车窗打开,一边闻着外面飘进来的烟火气,一边问庄先生,“先生,我们去拜见的先生是谁?” 庄先生怅然,“是一位姓兰的先生,他是府学的先生,曾与为师同窗过。” “哦——”三人乖巧的应了一声,满宝问,“先生,他是不是很厉害?” 庄先生摸着胡子笑道:“是很厉害,待你们见了就知道了。” 兰先生就住在府学左近,距离他们的小院儿也不远,早两天庄先生便让大吉递过拜帖了,所以到了门下,刚敲了两下门,便有人打开了门。 仆人看见庄先生,便弯了弯腰问,“可是罗江县的庄先生?” 庄先生笑着颔首,“正是。” 仆人便弯着腰侧身,连忙道:“先生快里面请,我们老爷一早就等着了。” 庄先生带着三个弟子和大吉往里去,才进了院子,一个步履矫健的中年男子便迎面迎了出来,他看着比庄先生年轻上七八岁,看到庄先生便眼前一亮,“庄兄?” 庄先生露出笑容,哈哈大笑着招呼,“仲成,多年不见,别来无恙啊。” 兰成快走几步,和庄先生相视一笑,亦是开怀不已,“是多年不见,我先写信与你,你总是不回我,我还以为……” 还以为你死了呢。 俩人曾同在府学读书,期间关系很好,多年不见,自有许多的话要说,寒暄了一阵后,庄先生才让三个弟子上前拜见兰成。 兰成摸着胡子等他们拜下,笑着抬手道:“我和你们先生曾为同窗,一起学了四五年,你们可称我为一声师叔。” 三人看了一眼庄先生后才重新拜下,叫了一声“师叔”。 兰成满意的摸着胡子,这才发现站在最左边的满宝是个小娘子,他愣了一下,看向庄先生,“庄兄,这是你家孩子?” 不然谁会收一个女娃娃做弟子? 庄先生笑着摇头,介绍道:“她叫周满,是我的大弟子,她可是很聪慧的孩子。” 满宝不好意思的冲兰成笑。 兰成也只是愣了一下,然后便笑道:“你既这么说,那看来这孩子是很聪明了。对了,你说是哪个孩子要考府学?” 庄先生便点了白善宝道:“这是我的二弟子,白善,你可考校一番,看他水平如何。” 他笑道:“我多年不来府城,也不知府学现在的学生水平如何,只以当年我们入学时的水平来论,觉得这个孩子可以一试。” 兰成觉着这少年的确年轻得过分了,但他也了解自己的这位同窗,他素来稳重不过,自不会说夸大之词。 他说白善有这个能力,那多半是有的。 于是,他也不客气,直接就考校了起来。 要考府学,当然不是只读基本子集就可以了的,经史子集,甚至旁的杂书都不可少。 虽然有些书不会考得很深入,却都会有涉及,所以阅读量得多。 可要保证小小年纪能读这么多书,那不仅得家境优渥,家里有足够的藏书可读,自己也得聪慧自律才行。 他没想到白善还真都能答得上来,他不免就考得深了点儿。 庄先生就指着满宝笑道:“来,你去帮一帮你师弟,让兰先生也看看你所学。” 兰成看了庄先生一眼,笑了笑,也看向满宝。 满宝便偷眼看了一下白善宝,见他额头冒汗,有些疲惫,便知道他被人考了半个时辰,已经累得不行了,便拱手行了一礼,替他回答起来。 兰成是府学的老师,在府学里当了十多年的先生了,各种各样的学生都见过,像白善和周满这样聪慧的学生当然也是见过的。 可他们的年龄都没有他们小,而且周满还是个女娃娃。 越考校,兰成就越忍不住叹息,这怎么就是个女孩儿呢? 若是男孩儿,直接收为弟子,将来说不定能成一段佳话。 兰成满意的停下了考校,目光便不由看向白二郎。 ※※※※※※※※※※※※※※※※※※※※ 作家的话 下一次更新在晚上九点左右 ☆.第五百三十二章 指点 白二身子僵住了,庄先生则笑眯眯的介绍他,“这是我的三弟子,白诚。” 兰成这才发现不对,他来回看着三个孩子,迟疑道:“他们的年纪……” 虽然三人看着都很小,似乎年纪相仿,但满宝最矮,白善宝次之,最高的白二郎反而是三弟子…… 庄先生听了哈哈大笑起来,乐道:“按照入门时间来排嘛,且三个孩子也是商量过了。” 兰成便不得不对满宝更加赞赏,能够在两个年纪比她大的男孩子中占据优势,以他们现在的年龄,不是打赢的,就是靠脑子。 兰成看向一旁的随从,让他去把礼物拿上来。 他收到拜帖时就知道庄先生要带三个弟子上门,因此见面礼也是准备了三份。 只是不知其中一个女娃娃而已。 不过都是学生,管他是谁呢,送的文房四宝都能用。 三人很高兴的接了礼物,兰成这才说起府学考试的事。 “这些年天下太平,除边关偶有冲突外,各地皆安居乐业,因此文风也渐
相关推荐:
吾为将军
快穿之世界线全乱了
我的天道版本太低,所以全是漏洞
总裁越过界
烂人一双[重生]
总有人刷我好感度
什锦良缘
[网配]谁说傲娇不当攻
重生之韩棋
盘龙:开局抢夺至高神信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