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啥?你们不是在益州城吗?咋还跑到啥华阳县去了?远吗?” “哎呀爹,这华阳县就在益州城里,知道郭县吗,这城大部分是华阳县的地盘,都归唐县令管呢。我们没出远门。” 老周头这才安静下来。 钱氏却问道:“满宝已经能自个看病了?” “是啊,把脉,开方,扎针,都可以自己来了,她现在在济世堂,一半是学习,一半是给人看病呢。” 钱氏欣慰不已,“那我们满宝算是大夫了吧?” 周四郎点头:“算!” 周六郎补充了一句,“还很有名呢。” 周六郎也是去了许久才知道原来他们满宝还救过一个大人物,因此得了好多金子呢。 周六郎艳羡了一下,才要和他爹吹牛呢,满宝已经拎着包袱飞跑过来。 她打开给他们看包袱里的各种盒子,随手拿起一个来打开,里面是一套珍珠首饰,她随手放到一旁道:“这是给大丫的。” 她打开一个比较大的盒子,里面也是一套首饰,不过上面点缀的是各种颜色的石头,满宝高兴的递给钱氏,“娘,这是给你的。” 老周头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半响,颤巍巍的伸出手去摸了一下那首饰,问道:“满宝,这,这是宝石啊,你哪来的这么多钱?” “爹,这不是宝石,是石头,这颜色是染上去的,不过我问过了,这染色是安全的,戴着一点儿问题也没有,而且还挺好看的,跟真宝石也不差什么。” 老周头就松了一口气,“是不差什么,看着比真的宝石还漂亮。” 钱氏笑眯眯的接过,闻言看了一眼老周头,“说的好像你见过真的宝石一样。” 满宝给母亲和嫂子们买的全是各种“宝石”首饰,而且特别大方,一人一套,颜色各样,赤橙黄绿青蓝紫,只有他们想不到,没有她没有的颜色。 而且这些宝石还有大有小,特别匀称,让老周家的人一看就知道是假的。 因为知道是假的,她们收到礼物也不会觉得多心疼钱,反而惊喜连连,“这样式可真好看。” “颜色也染得很正,不知道会不会褪色。” 满宝道:“不会!” “碰到水也不会?” 满宝道:“不会,不会,不信你们把它泡水里看。” 方氏眼睛亮起来,当下就从自己的盒子里捡了一根钗子泡进水里,大家凑上去一看,还用手搓了搓那宝石,发现真的没褪色,越发高兴了:“也不知道这颜料是什么做的,这么鲜艳好看竟然不褪色,要是拿来染衣服,不知多好看呢。” 小钱氏道:“这手艺一定是人家的传家宝,配方什么的肯定不会往外传的,不过满宝能碰见也是好运气,像我们这样没见过宝石的,根本认不出来是假的。” 周四郎在一旁早呆了,挤到满宝身边小声问,“满宝,这东西你是在哪儿买的,那人还能找到吗?” 满宝一看周四郎就像是要做坏事的样子,于是道:“找不到了,偶尔碰见的,就这么一次了。” 周四郎可惜得不行,“这么好的手艺,你当时怎么不告诉四哥呀,四哥也好跟人做哥朋友。” 老周头就一烟枪打在他屁股上,道:“咱老周家人可不兴做坑蒙拐骗的事。” 周四郎捂着屁股道:“爹,我是那样的人吗?但您不也看到了吗,这石头染得跟真宝石似的,这假货也有假货的价钱,分高和低,能让满宝一口气买这么多,这价钱显然不高。” 他道:“我低买高卖,也告诉人家这是假的,他们不受骗,我也赚钱了不是?” 满宝道:“价钱是不高。” “但这质量好像也没那么高,”方氏举起手中脱落的宝石,有些尴尬的笑道:“我就搓了一下,它就掉了。” 周四郎瞪眼,“这么不结实?” 说罢伸手去接那钗子,结果正拿住一枚银片,银片一下就脱落了下来。 周四郎:…… 众人:…… 那根钗子成花状,那银片是做的花瓣,中间则是嵌着红宝石,方氏洗了一下,那红宝石就掉了,周四郎再一接,三片银花瓣掉了一片。 他干脆再去掰另外两片,其中一片掰了两下没动,他松了一口气,对着众人笑一笑,然后去掰最后一片,谁知道才碰到它就掉了。 众人:…… 满宝瞪眼:……难怪说是练手之作,所以便宜打包出售,这还真是练手之作啊。 老周头做了回去,挥手道:“行了,行了,宝石好看就行了,回头拿根铁丝把它缠回去就行了。” 方氏看了一下手里的红艳艳的宝石,道:“算了,这石头这么看着也很好看。” 满宝挠了挠脑袋道:“四嫂,你把它给我吧,我给你修。” “这个能修吗,你会修吗?” 科科:“用胶水粘一粘应该就可以了。” 满宝就肯定的点头,“可以的。” 方氏便给她。 大家低头看了一下自己盒子里的首饰,光彩夺目的,别说,还真好看。 大家重新开心起来。 老周头则领着六个儿子在一旁等着,半天不见满宝再有其他的动静,忍不住问道:“满宝,还有呢?” “哦,还有珍珠首饰,这可是真珍珠,虽然长得不是很匀称,但做成珠花也很漂亮的,”满宝喜滋滋的道:“我给我自己和大丫她们买了好多。” 老周头:…… 众兄弟:…… 周五郎左看看,右看看,仗着和满宝关系最好,小声问道:“那我们……和爹的呢?” “啊?” 满宝转头去看,就见她爹的脸都黑了,满宝就迟疑道:“爹的……也有,但爹,你也戴钗子?” 满宝心里紧急呼叫科科,道:“科科,你帮我问一下那个卖家,她那里有没有男生可以用的首饰。” 科科:“有。” ☆.第七百七十二章 都有 满宝眼睛微亮,自信满满的对她爹道:“爹,你等着,我这就回去给你拿。” 说罢一溜烟跑回自己的房间。 老周头的脸色好看了些,原来不是没买,而是忘了拿来,这个还可以。 满宝跑回房间,卖家已经发过来不少图片和解说,道:“适合男性佩戴的首饰有戒指,手串,发冠等,你都可以看一看,我们用的材质都是很好的,做工嘛,这种东西这么便宜,你们也是拿来扮演,我保证一两次还是能用的。” 满宝一看这解说总算是想起来了,不高兴的回道:“根本就用不了一两次,我还没用呢,宝石就掉了,花瓣也掉了,你只说练手之作,也没说粘都没粘住呀。” “咦,掉了吗?”卖家略微有些心虚,道:“那些首饰我都做了好几年了,可能是放置的时间太久了,这样吧,我给你寄一些胶水,再多送你一些东西怎么样?你就从这里头随便挑一些吧。” 但满宝看着列出来的东西一脸懵,问科科,“戒指是什么东西?戴在手上不好干活吧?这手串颜色好好看,不应该是女孩子戴的吗?我爹也能戴?发冠,这发冠……” 这发冠,别说她爹,就是杨县令和唐县令那样的人恐怕都戴不出去吧? 但是,的确很好看呀。 满宝看着图片蠢蠢欲动,摸了摸自己的脑瓜后转了转眼珠子,“先给我来三顶这样的,这个质量没问题吧,万一我戴上坏了怎么办,岂不是要披头散发?” 卖家可不知道买东西的人在另外一个世界,不太在意的回复道:“披头散发也好呀,另一种扮演妆容,多好,你们随机应变嘛。” 满宝已经习惯了他们的言语,选了三个她觉得最适合她和白善白二郎的后便认真的思考起来,她该给她爹她哥们买些什么做礼物呢? 科科安静的待在她的脑海里一动不动,满宝将那有限的图片都翻完了,忍不住问,“你这里只有这些东西吗,就没有其他的了?” “有,”卖家回道:“不过如果你连这些都看不上,那些没上架的更看不上了。” 满宝对未来人的审美很怀疑,问道:“都还有些什么?” 卖家劝道:“其实我这些戒指做得不错的,虽然图案可能有点瑕疵,但这是全手工制作,如果是送给不重要的男性朋友,还是可以拿得出手的。” 满宝道:“很重要,都是我爹和我哥哥,亲的那种。” 卖家一听却更放心了,一连丢出几个哈哈大笑的表情道:“那就更容易了,随便挑随便选,送给亲人嘛,看的是创意和心意,我相信,不管你送他们什么他们都会喜欢的,这些戒指和手串就很不错,古人很喜欢这样材质和样式的,你们家都是古装爱好者?” 满宝严肃的回道:“不,我们家都是远古的爱好者。” 对面沉默了许久,就在满宝忍不住想要戳一戳他的时候,对话框里铛铛铛丢出一堆图片,满宝一一点开,就见上面全是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有点缀着玻璃珠子的腰带,有各种花样的发带,还有各种男士的钗子,发冠,还有各种式样的衣裳,大袍和披风。 卖家特别兴奋的道:“这些全是我刚做店铺时的练手之作,因为不够熟练,所以成品有点儿瑕疵,但我敢保证,这是最贴近远古人的产品,你买了绝对不吃亏,你要我就便宜打包卖你。” 作为远古人的满宝断然拒绝,“不要!” 这东西买了也用不了,她买了有什么用? 她长这么大,也算是见过世面的了,见过的最尊贵的人——益州王,他都没穿得这么花花绿绿的,她买了这些东西来,她爹倒是敢穿呀! 不过…… 满宝盯着那条闪闪发光的腰带看了许久,问道:“腰带上的珠子单卖吗?” “……我还得给你把珠子抠下来?你要我就整条腰带送你了,就当是给之前首饰不稳固的赔礼。” 满宝高兴起来,也不好意思什么都不买,主要是她爹她哥们还等着呢,于是满宝纠结起来,指着那些手串道:“算了,给我来六串手串吧,不,七串,算了,还是八串吧。” “……肯定了吗,是八串还是九串十串?” 满宝深深地叹了一口气,道:“十五串吧。” 对面的卖家懵掉了,现在的买家都那么随意和活泼的吗? 他低头看了一眼脚边盒子里的珠串,忍不住乐得眯起了眼睛,说不定今天他还真的能把这些旧货都清理干净呢。 他尽量平缓的问道:“确定了吗,不多来几串吗?你要是买够二十串,我就多送你五串,买够二十五串,我就送你七串,以此类推……” 老周头坐立难安,伸着脖子看了好一会儿,问周四郎,“你妹妹买了什么东西,怎么去拿个东西这么久?” 周四郎摇头,“她的事儿我哪儿知道?” “你不知道,让你跟着去益州城有什么用?你不是去益州城照顾你幺妹的吗?” 周四郎连忙道:“满宝每天都要去药铺学习的,我总不能也跟着,纪大夫要嫌弃的,所以我只偶尔过去看看,这些东西她什么时候买的我都不知道呢。” 周四郎感慨,“您又不是不知道,她从小就能藏事,藏东西更是厉害,对了爹,你手里还拿着满宝的钱吧,要不一并给她拿着就是了,说真的,她藏钱是真的稳。” 他能知道家里每个人大概的藏钱地点,但就是想不出来满宝的钱藏在哪儿。 当然,他没有故意去打探过,就是猜的,或是偶尔听到那么一耳朵,或不小心看到那么一二眼。 正想着,满宝抱着一个小包裹跑了过来,她讨好的对她爹笑了笑,然后打开包裹,大家就被包裹里那条光彩夺目的腰带给刺激失了神。 老周头将张大的嘴巴闭上,忍不住咽了咽口水才问,“满宝,这腰带上的东西也都是假的?” 满宝见他似乎很喜欢的模样,顿时高兴起来,乐滋滋的挥着小手道:“没错,都是假的!” ※※※※※※※※※※※※※※※※※※※※ 作家的话 下一次更新在晚上九点左右 ☆.第七百七十三章 守夜 老周头的表情停滞了一下,他摸着腰带上那颗红珠子问:“这些都是假的?怎么假得这么好看?” “手艺好吧,”满宝生怕她爹心疼,连忙道:“买的时候特别便宜,所以爹,你想怎么用都行。” 老周头摸着腰带来来回回看了许久,摇头道:“虽然是假的,但这东西看得我心慌,还是别往外拿了,自个看着玩儿就行。” 满宝就从包袱里摸出一串手串给他,“没关系,我也觉着这腰带太招眼,您戴着这个好了。” 老周头没想到自己还有手串,虽然他从没见过男子戴手串的,但也高兴的不行,毕竟是自己闺女送的不是? 谁知道满宝给哥哥们也都是手串,只是串的珠子颜色样式不一样而已。 周大郎几个拿着颜色鲜艳的手串看了又看,还是没能看出它的材质,便问道:“这东西,似铁又不是铁,似石头又不是石头,颜色还这么多彩,是什么东西做的?” 满宝摸了摸后道:“不知道,不过应该是石头吧,就是不知道是什么石头。反正好看就行了。” 这倒也是,周大郎们没再多想,都往上手上戴了戴,这才发现包袱里还有好些手串,便问道:“这些是……” “给大头他们的。” 她给娘和嫂子们准备了,爹和哥哥们吃醋,那她给大丫她们准备了,要是不给大头他们,岂不是又要吃醋? 所以还不如一口气多买些。 满宝特别大方的挥手道:“打包买的,很便宜。” 老周头就忍不住感叹,“看来这外头的人都很厉害呀,竟然能把石头染得这么好看,不过这些东西怎么是男人戴?” 周大郎也问周四郎,“益州城的男人喜欢带手串?” 周四郎自己都有些怀疑,“我见的多是跟我们一样做苦力的,带这些东西怎么干活儿?或许是有钱人家的老爷少爷们喜欢戴?” “也没见白老爷和白少爷们戴呀?” “哎呀,白老爷的袖子这么大,就是戴了我们也看不着,至于白少爷,他都还下河摸泥鳅呢,怎么能戴拿东西呢?” 大家这么一想也是,于是不纠结了,纷纷往自己手上套手串,看了看后乐道:“别说,还真挺好看的。” 小钱氏她们也觉得很好看。 等天快黑了,大头他们总算是玩够了跑回家守夜,便收获了一份礼物,又热闹了一场。 大丫和二丫拉着满宝和三丫钻到了她的房间里,拿着铜镜要互相打扮。 周立君道:“我学了好几种发型,我给你们梳。” 大丫羡慕,“你教我。” “行。” 教梳头自然要有一个坐着被当参考,三丫还小,头发不够长,也不够多,满宝便被拉到了椅子上坐好。 周立君梳着满宝的头发道:“小姑,你的头发可真好。” 乌溜溜的,又黑又直,一手捧起能从手心里滑落,大丫也很艳羡,“我娘让我养头发,可这头发怎么养呀?” 满宝想了想后道:“你等着,我回头就查医书,等知道了就告诉你。” 大丫抿嘴笑,“好。” 四个小姑娘一起探讨梳头发,将她们才得的珠花往头上插,耳环也戴上,然后换了新衣裳跑到堂屋那边给大家看。 屋里顿时一片热闹。 钱氏将满宝拉到身前,满眼的欣慰,“我们家满宝长大了。” 老周头深以为然的点头,然后守夜过后才睡了三个时辰就醒了,外面天色还昏暗着呢,不过鸡早就打过鸣了。 隔以往,老周家也有人起了,但大年初一是特别的日子,不会有谁赶这么早起来的。 所以钱氏听到动静便抬头看了他一眼,见他摸出那条闪闪的腰带,便忍不住叹气,“昨晚上还没看够呀,都说了是假的。” “要不是假的,那得花多少钱?假的也是满宝的孝心。” 钱氏哼了一声没说话。 老周头便拿着腰带坐到床边,小声的道:“我想着把这东西找个盒子装了,我们把它埋到老二的墓里,算是满宝给他的怎么样?” 钱氏顿了一下道:“你就不能埋点儿好东西?这都是中看不中用的东西,你哪怕给他打个银锁也比埋条破腰带的好呀。” “那怎么一样,这是满宝送的,我打的银锁又不是她的孝心,再说了,哪有往墓里埋银子的,那不是……”暴殄天物吗? 钱给活着的人能吃能用,给死了的人有什么用? 说着话,老周头已经摸出一个盒子来了,将腰带折好后小心翼翼的放进去,道:“今天我带满宝去坟上,让她多给老二磕两个头,我也跟老二说一说,满宝越发的出息了,让他和弟妹在底下好好的保佑保佑满宝。” 钱氏低声应了一下,也睡不着了,爬起来道:“今年家里过得比往年好,你也给爹娘多烧些纸钱。” “放心,我让大郎他们早买好了,不会短了爹娘花用的。” 活着的时候他们没钱,死了的,这钱还是可以多给一些的。 因为守夜,满宝难得的晚起,最后是被敲门声敲醒的,她爬起来往外一看,大头他们也被叫醒了。 大年初一祭祖,家中的男丁是必要去的。 至于女孩子,老周家似乎一直就满宝一个跟着去,因为打小如此,满宝以前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对,但这次去益州城,接触的人多了,满宝才知道,有些地方,女孩子是不能在大年初一这一天去祭祖的。 她一边洗脸一边左右看,问在灶上忙活的大嫂,“大嫂,大丫她们呢?” “还没起呢,昨晚上睡得晚,估计得太阳出来了才起床呢。” 满宝忍不住嘟囔道:“为什么她们不去祭祖?” 小钱氏顿了一下后回头与她笑道:“她们辈分小,你是长辈才要去的,去的时候多替她们磕几个头,让老祖宗们保佑她们将来找个好夫婿知道吗?” 满宝应了下来,拧了毛巾后道:“还是保佑她们健康平安,前程似锦吧,以后赚很多很多的钱。” 小钱氏露出笑容,“好。” ※※※※※※※※※※※※※※※※※※※※ 作家的话 晚安 ☆.第七百七十四章 钓鱼 满宝跟着哥哥们去到墓前,老周头让周大郎他们在周银的墓边挖了一个大洞,他就将一个盒子放进去,再把泥填上,从附近挖些泥土来隆起坟头,与大坟头融为了一体。 满宝看得愣愣的,问道:“爹,你往二叔墓里放了啥?” 老周头“嘘”了一声,左右看了看,发现附近暂时还就他们一家,这才放开声音道:“也没啥,就是昨晚你送我的腰带。” 满宝愣住,半响才问道:“爹,你埋它干嘛?” “送给你二叔看一看,说不准他喜欢呢?”反正也不是多贵重的东西,他拿着也戴不出去,还不如给弟弟呢。 满宝挠了挠脑袋后看着她爹道:“爹,你跟二叔的感情真好。” 周大郎和周二郎把坟整好,听到满宝的话沉默了一下,跟小叔感情好的不是爹,是他们好不好? 不过算了,这种事自己知道就行,没必要宣扬出去。 满宝将祭祖的肉和饭拿出来摆好,周三郎点了一把香,给了满宝三支,大家纷纷作揖祭拜。 满宝把香插好以后还跪到地上磕头,老周头在一旁道:“多磕几个。” 正想起身的满宝便又跪好多磕了几个,“爹,够了吗?” 老周头笑眯眯的点头,“够了,够了。” 满宝跟着哥哥们,领着侄子们给这附近的老祖宗们都磕过头,便等着老祖宗们吃饭。 满宝习惯性的从祖父的坟前拔出三根香来走到不远处的一个坟前,上香请坟的主人一起过去用饭。 这是自她有记忆以来,每次来上坟都要做的事。 老周家的人蹲在墓地周围看着,并没有告诉满宝坟里的主人已经移到了这边来,由着她去那里拜了拜。 都拜了这么多年,要是这会儿不给拜,孩子才要问为什么呢,满宝又那么聪明…… 大年初一多是祭祖,或是上山去拜神仙,还有到村口的榕树底下烧香的,也不知道拜的是什么。 满宝他们回到家时,早食都还没准备好呢,好些人都还没起床,她蹲在大门口放空了一下脑子,便走到河边去玩水,不,是看水。 她随手捡了跟棍子,就蹲在河边里拨水玩儿。 白善走到河边时就见她正一人蹲在地上打水打得欢快,便从地上捡了一块石头扔过去…… 石头溅起的水花扑在满宝脸上,白善见了哈哈大笑起来。 满宝抬头看见他忍不住笑开,隔着一条河大声问道:“你怎么来了?” 白善便也走到河边蹲下,捡了石头往河里扔,回道:“我家才祭完祖宗,我觉着待家里烦闷便出来走一走。” 大年初一不兴去人家家里做客,也就能在路上走一走了。 满宝笑道:“我也是,你看,冬天的水是不是比较清澈,我刚才看到好些小鱼在游。” 白善探头往里看了好一会儿才道:“太小了,也不能吃,不知道水渠那边有没有大鱼,不若下午我们去钓鱼?” “今天是初一,不好出门啊。” 白善道:“我们悄悄地去。” 悄悄地去是不可能的,因为白善的身后总会跟着一个大吉。 不过他们也没惊动很多人,白善跑回家去吃了早食,提着两根鱼竿就出门了。 满宝则找出了小锄头和小竹篓,俩人河边一汇合,便顺着河流往上,走到了大渠那边,找了块看着还挺湿润的地便开始挖蚯蚓。 挖着挖着满宝有些疑惑,“河里的鱼都是吃蚯蚓的吗?” 白善道:“可能吧。” 满宝:“那蚯蚓钻到了塘泥里,难道鱼也能跟蚯蚓似的钻进去吗?” 白善:“也吃菜叶子,水草和泥吧?不然河里也没这么多蚯蚓给它们吃呀。” “那我们要是挖不到蚯蚓,用菜叶子钓鱼能钓着吗?” 白善:“你可以试一试。” 满宝道:“一会儿试,不过我们挖到蚯蚓了。” 大吉就在大渠边上找了块还算干净的草地盘腿坐下,百无聊赖的看着他们蹲在地上折腾。 等他们终于挖够了蚯蚓,便找了块看似水草丰美的地段开始下勾。 满宝道:“我四哥说了,水草丰美的地儿鱼多,它们都还爱躲在草根底下,就是不好钓,总是会拉到水草。” 白善不在意的道:“没事,我家的钩子特别多,要是断了,我们再装一个。” 满宝就放心大胆的在水渠里下勾了。 钓鱼比的就是耐性,俩人搬了找了些干草铺在地上坐着,便开始等着鱼咬勾。 白善问她,“我们什么时候去给先生拜年呢?” “初三吧,白二今年还要去他舅舅家吗?若不去,初四初五也可以。” “那就初三吧。”他家的亲戚都不在这儿,也只用去白二郎家拜一拜年,并不忙。 而满宝每年都只去钱家而已,一天也足够了。 俩人就这么坐在水边说闲话,坐了大半天,倒是也有鱼咬勾,但就是钓不上来。 俩人也不急,等到下响肚子饿了,便把鱼竿一收回家去。 已经晒着太阳在草地上睡着的大吉也从地上爬了起来,幽幽的跟了上去。 他还是更喜欢跟着少爷在七里村的日子,清闲自在,却也不算虚度光阴。 不像在益州城,似乎忙忙碌碌,但总觉得一天下来什么事儿也没做。 当然,还处于学习阶段,恨不得一刻钟掰成两刻钟来用的白善和满宝是体会不到这种感觉的。 他们提着空竹篓回去,碰见村民们在村子里坐着说话便抬手打了一下招呼。 有人看了一眼他们的空竹篓,忍不住笑道:“没钓着吧?咱村里那些还留下来的鱼都快要成精了,可不好钓。” 满宝问:“那笨鱼呢?” “年前全叫我们捞得差不多了,对了,你家里捞得最多,你三哥带着你五哥,一天两桶鱼的往家里拎,怎么,没晒成咸鱼给你留着吗?” 咸鱼是不可能的,打回去的鱼,差不多都叫周二郎拿到集市上去卖了,剩下的不是被他们自家吃了,就是被小钱氏做成了鱼酱封在坛子里。 知道满宝去钓鱼,小钱氏还以为她是馋鱼了,道:“昨天晚上你怎么不多吃几口?今天大集也没人去赶集呀,真想吃,我让你大哥去河里下篓,或许能抓到一些。” 满宝摇头,“不是想吃鱼,就是想钓鱼。” 小钱氏便笑着挥手道:“那就是闲的,出去玩儿吧,明天大嫂带你回舅舅家。” ※※※※※※※※※※※※※※※※※※※※ 作家的话 下一次更新在下午六点左右 ☆.第七百七十五章 话唠 小钱氏是每年都要回娘家的,周大郎自然要跟着,毕竟那不仅是自己的岳家,也是自个的舅舅家。 除了夫妻俩,儿子闺女也是要带回去的,还有没成亲的弟弟妹妹,多数时候也要跟着他们回去。 满宝是必定跟着的,往年周五郎和周六郎也都会跟着,但今年周五郎要跟自个媳妇孩子回岳家,周六郎怕了被人催婚,也决定在家装乌龟,打死不出门。 便只剩下满宝还热情满满的跟他们回家了。 初二一大早,各人各自散去,整个老周家就只剩下夫妻两个和一个周六郎了。 老周头嫌弃得不行,指使周六郎干活儿,“把家里的木柴劈一劈,趁着家里人少,把厨房收拾干净了,中午我们就简单的吃点儿面就行。” 当然,揉面煮面这样的事是周六郎干的,老夫妻两个就坐着等吃。 满宝去钱家三个舅舅家里晃了一圈,收获压岁钱若干,不过她现在长大了,不像以前那样满村钻着拜年了。 到了舅舅家,她便老老实实的坐着,只跟表侄子侄女们玩儿。 没办法,表哥他们都是跟哥哥他们一样的岁数,差的有点儿大。 钱大舅母往外看了眼乖乖在院子里和人玩的满宝,悄声和小钱氏道:“这才大半年没见,满宝看着长大了许多。” 小钱氏笑道:“孩子嘛,长得快,出去走一圈就懂事了。” 钱大舅母点头,小声问道:“那她现在还粘你吗?” “不还跟以前一样吗?” 钱大舅母就松了一口气,笑道:“那就好,我就怕你们姑嫂间疏远了,对了,大头也能说亲了吧?” 小钱氏点头,“不过那孩子不急,他现在正和他四叔往外倒腾东西呢,我想着等他也长一些本事再说亲,至少得会犁地,知道种地吧?” 小钱氏发愁道:“他叔叔多,上头又有他爹在,到现在还没拿过犁呢,我和他爹商量着,开春让他学着犁地去,等把地里的活儿都学会了,自己有了主意,就可以说媳妇了。” 这是钱家的教育方式,钱大舅母再熟悉不过,她点了点头,“不过我觉着这种地的事也随缘,你不还有一个铺子吗?以后这铺子也是要留给大头的,还不如现在就教他做好铺子里的事。” 小钱氏却道:“那铺子以后是要留给满宝的。” 钱大舅母忍不住低声道:“满宝现在还能看中这一个铺子吗?我听人说,你们家四郎把生意都做到益州城的县太爷府上了,就是满宝给牵的线是吗?” 当时他们运粮是从村里请了人的,送去的粮食直接送到了县衙,也卸在了县衙的粮库里,有官吏直接交接。 甚至还有人看到过他们进屋里去清算银子,当时来去都是满宝领路,还有人看到满宝和唐县令站在一起说话。 这种事,只要有一人说了,转头就能传得整片区域的人都知道,何况钱家还是老周家的姻亲,钱大舅母不止一次的听人提起这事。 满宝这么出息,他们大房是最高兴的了。 因为满宝她孝顺呀。 她不仅觉得小姑钱氏是她娘,还把她闺女小钱氏当娘待,前年更是直接给她闺女送了个铺子。 那简直比养个儿子还孝顺,钱大舅母不高兴才怪。 她低声道:“我看这铺子她既然给了你就没想着再要回去,你还不如就给大头留着……” 小钱氏忍不住叫,“娘——” “好好好,我不说,”钱大舅母点到即止,道:“反正这是你们老周家的事,我也就那么一提,我就是想着大头要是有个铺子,那要好说亲许多。对了,你有看上的人家没?” 小钱氏摇头,“等过了明年秋收我再看看。” 母女俩略过了这个话题,钱大舅母拿着做好的芝麻糖出去,冲孩子们招手,“糖做好了,快来吃吧。” 大家便跑上去,钱大舅母拿了一个碗装得满满的塞进满宝的手里,“你别跟他们挤,一会儿把你衣裳挤坏了。” 满宝从碗里拿了一块芝麻糖咬了一口道:“不会的,大舅母,你做的芝麻糖真好吃,和大嫂做的一样好吃。” 钱大舅母笑眯了眼,道:“你要喜欢吃,下午回去的时候我给你装一袋,拿回去慢慢吃。” 满宝连连点头,高兴的道:“谢谢大舅母。” 芝麻精贵,但糖更精贵,往年钱家可舍不得用这么多糖做芝麻糖,但去年收成不错,好的麦种卖给了白老爷,好的新麦子给了老周家,赚了不少的钱。 所以钱大舅母才舍得做这么多芝麻糖,还放这么多糖。 甜得不腻,又有芝麻的醇香,满宝特别的喜欢吃,差点吃饱了糖吃不下饭。 中午他们是在钱大舅家里吃的饭,钱家二房和三房都过来吃,这也算是每年的习惯。 大家坐了两张桌子,满宝和表嫂们坐在一起,被拉住各种问,主要是问益州城热不热闹,和他们的县城有什么区别,她在益州城里都干什么…… 满宝本来就爱说话,这么多人给她捧场,她说得更多了,一直到下响吃过晚食被小钱氏扯回家,她都还有些意犹未尽。 表嫂们站在一旁目送他们一家走远,都齐齐松了一口气。 大表嫂拍了一下胸口道:“满宝越发能说了。” 二表嫂:“本来我只问了一句益州府也有济世堂吗,她就说了半个时辰,哎哟,那什么关内道,什么道的,我哪儿听得懂呀,又不好说不听了。” 钱大舅母鄙视的看着她们,“说给你们听都听不懂,就这还长见识呢?” 大表嫂就问丈夫,“你听得懂吗?” 大表哥摇头,“不懂。” 大表嫂便满意了。 钱大舅母被噎了一下,转头回家去了。 而被小钱氏拽走的满宝还有些意犹未尽,拉着小钱氏说话,“大嫂,你想不想出去玩儿呀,去益州城怎么样?先生说外面的世界可大了,益州城还是太近了,或者你想去更远的地方?” 小钱氏道:“你歇一歇吧,都说了一天了,怎么也没见你嗓子哑?” 大头嘿嘿笑道:“娘,小姑早习惯了,您没见着她在药铺里给人看病,那是噼里啪啦能说大半天,哑才怪呢。” ※※※※※※※※※※※※※※※※※※※※ 作家的话 下一次更新九点 ☆.第七百七十六章 叮嘱 满宝辩解,“我这是看病,当然要问仔细些,也要叮嘱仔细些。” 小钱氏头疼,“以后的姑爷能受得了你吗?” 满宝乐道:“姑爷也爱说话就好啦。” 三头:“那完了,你回娘家的时候家里全是你俩的声音了。” 满宝伸脚要踢他,三头就一蹦蹦开了,俩人嘻嘻哈哈的笑闹着跑到了最前面。 白二郎今年也要去他舅舅家拜年,定了初五出门,要在那边住两个晚上,初七才回来,因此大家便定了初三去县城给庄先生拜年。 自庄先生卸了学堂的教学之责后,满宝他们再要拜年就得去县城庄家了。 庄家也习惯了每年抽出一天的时间来招待他们,满宝他们熟门熟路的提着年礼上门,给先生拜了年,留下吃了一顿饭,然后便拿了红包告辞离开。 因为要进县城拜年他们起的有点儿早,一爬到马车上满宝便有些犯困,她打了一个哈欠,找了个舒服点儿的位置靠着脑袋。 白善坐在她的身侧,问道:“有没有觉得今年拜年有什么不一样的?” 白二郎问:“有什么不一样的?” 满宝大大地打了一个哈欠,差点把眼泪打出来,她道:“有呀,今年师嫂对我特别热情。” 白善也点头,“我也觉得她对你好热情,可是为什么呢?” 白二郎和白善一起扭头看她,满宝微闭着眼睛道:“因为我是女孩子,出门在外,肯定是我照顾先生多一点儿,所以师嫂在感激我。” 白二郎便叫道:“才不是呢,明明是我照顾先生更多些。” 正要说话的白善忍不住和满宝一起却了一声,不过他也没再提这个话题,而是问道:“说好了元宵一起来县城?” 满宝点头,窝在角落里靠好。 大家便安静的回家去了。 元宵和过年又有些不一样,这一天杨县令下令打开城门,从十四那天早上城门大开后,一直到正月十六都不会关闭。 所以哪怕是住在乡下的村民也可以到县城里来赶热闹,只要人够多,走夜路也是不怕的。 不过像老周头这样的老头子是不会去的,相比于出去吹冷风,他更喜欢老婆孩子围火炉,安安稳稳的过节。 不过今年的元宵他想老婆孩子围火炉是不可能了,因为就连周大郎和周三郎都决定带老婆孩子进城去赶一波热闹,更别说其他人了。 不过,五头六头和七头年纪都还小,尤其是七头,此时还只能靠人抱着呢,所以他们三个孩子都被留了下来。 他们的爹娘都特别坏,听了满宝的建议,中午的时候特意带着他们玩儿,就不给他们睡觉,下午早早的吃了晚食,然后就哄他们睡觉。 孩子中午没睡,几乎才放到床上就睡着了,都不用哄的。 然后一大家子人就出门去了,满宝与他们一起到村口去,白善他们在车上等她,车尾的还挂着一个鸡笼。 小钱氏知道他们三个要好,加上有大吉在,便特别放心的道:“你去和他们玩吧,我们在后面自己走。” “那我去了,我在县城里等着你们。” 周四郎道:“别,我跟你四嫂不跟你一块儿玩儿。” 周五郎道:“我也不,不用等我们。” 而大头他们早在村里呼朋唤友相约好了要一起去县城玩儿,更不会和他们一起了,也就三头几个小的,因为还有被拍花子拍掉的危险,所以必须跟着各自的父母行动。 不过周大郎他们也各有自己的计划,也不打算带满宝玩儿,所以道:“你自去玩吧,你不是说晚上你还要回来的吗?若是不想回来,就去铺子里住一晚,我和你大嫂会回铺子里等着你们的。” 小钱氏点头,“不论你们是要回家来,还是就留在县城,到最后都得回铺子那里说一声,免得我们担心。” 满宝应下。 小钱氏这才对大头几个大孩子道:“就算能去县城玩儿,但也不能在外头玩得太晚知道吗?” 几个孩子只管点头。 小钱氏却继续唠叨:“不论做人做事都要以和为贵,今晚人多,你们可不许跟人拌嘴吵架,遇事先退一步,让三分,知道吗?” 大头:“娘,你以前可不是这么说的,你说人争一口气……” 周大郎就拍了一下他脑袋,“你娘说话你就老实听着,哪儿那么多话?这是往常,所以要人争一口气,这在外头玩儿,就这么一个晚上的功夫,人来人往,万一遇上个急脾气的打起来,你岂不是白受罪?” 周二郎也在一旁点头,顺便叮嘱二头,“不错,你们这会儿退一步又不会少块肉,这在外头不要争一时之气。” 又不是在村里,你软弱相让后以后会有人踩着你的软脾气再欺负上来。 大家一起看向还站在车边的满宝三人,道:“满宝,你也要如此,可不要跟人吵架。” “知道了大哥大嫂,”满宝本来正看得津津有味,这一扯到自己便心虚了,连忙爬上马车坐好,“那我们走了。” 老周家人一起冲他们挥手,慢悠悠的跟在马车后头走。 反正现在时间还早,县城得等天黑下来才热闹呢,他们有的是时间。 孩子们都是第一次晚上去县城过元宵,兴奋得不行,尤其是三头四头和三丫,他们三个小的,连县城的晚上都没看见过,更加期待不已。 而爬上马车的满宝也很期待,虽然她知道罗江县再热闹也不会有益州城的晚上热闹,但还是期盼不已。 白善则看着她嘿嘿一笑,“你可记住你大哥大嫂的话了,可不能跟人吵架呀。” 满宝道:“你脾气比我还急呢。” “胡说,我素来稳重,从不吵架打架的。” 满宝和白二郎就静静地看着他。 白善脸色微红,却一脸严肃的道:“我说真的,你们看我在府学的风评就知道了,我被人孤立欺负了,但我有跟他们打架吗?” 满宝不服气的问道:“那你干嘛跟我打架?” “那都是你先打我的。” 满宝仔细的回忆了一下,否认道:“才不是呢,比如上次打白凝就是你先动手的。” 白二郎也想起来了,“对,你最先动手的。” 满宝还在记忆里翻找起来,继续道:“还有六岁那年的夏天,在河边,也是你先打我的,还把我的胳膊给磕破了呢。” 白善仔细的想了想,总算是想起来了,道:“那是因为你先抢我的鹅卵石的,那是我从河里摸起来的。” “我没抢,我就是看一看……” 眼见着俩人又要吵起来,白二郎忍不住在俩人中间伸手,叫道:“别吵了,周大哥都说了要让一步了,你们就不能让一让吗,要是在车上打起来车倒了怎么办?要吵架下车去吵。” ※※※※※※※※※※※※※※※※※※※※ 作家的话 晚安 ☆.第七百七十七章 灯山 白善就哼了一声转过头去,满宝也哼了一声转过另一边去。 白二郎一点儿也不操心,反正一会儿他们自己就好了。 车外驾车的大吉更不担心,从头到尾一直半闭着眼睛让马慢悠悠的往前跑,一点儿也不心急。 到了县城,大吉找了地方停好车,三人便一起背着手,意气风发的从大街的街头往下走。 此时已是傍晚,沿街两边的商铺都已经把灯笼挂好了,还有巨有钱的乡绅和商家一起做了灯山,在县城里占了好位置,等到夜色降临,这些灯山就会被点亮,整个县城都是亮的。 满宝他们此时逛过去只是看到各种灯笼而已,倒不显得多震撼,但沿街走动的百姓很震撼,他们没少看县城的元宵节,觉得今年的元宵节似乎格外的热闹。 “我数了一下,整整九座灯山,晚上要是点起来,那得多好看呀。” “今年的灯是比往年要多得多,听说县衙也做了一座,张老爷家里也做了一座,刘老爷家最厉害,整整做了两座灯山呢,说要成双成对。” 满宝他们坐在茶寮里听人说八卦听得津津有味,不一会儿话题便扯到了他们熟悉的人身上。 “要说我们罗江县有钱的人家,白马关镇的白家也算是一家了,但怎么从没见过他家做灯山?” “抠吧?” “不见得吧,你看每年县里修桥挖沟,白老爷都有出钱的,去年冬至那会儿还捐了些棉衣棉被出来给县里的贫户呢。”一人道:“我就在县衙里做文书,暗暗算过,这满县,除了县太爷外,每年善事做的最多的就是张老爷,然后就是白老爷了。” “那白老爷也有钱,怎么不做灯山呢?” “白老爷也不来县城过元宵呀,费那么多钱做一座灯山干嘛?” 白善和满宝一起盯着白二郎看,白二郎就压低了声音道:“我爹每年都在绵州城做一座灯山,不过今年没做。” 满宝好奇的问:“为什么?” “因为我大哥开年以后就要去京城考试,他不在绵州了,再做灯山给谁造势?”白二郎小声道:“我爹说了,等我大哥考上国子监,以后他就让人在京城做灯山,那个花销更大。” 白二郎从没为钱操过心,但被他爹念叨多了,他也就上心了一些,和俩人道:“我爹说,这花灯一年就看一次,看一次过后,这些花灯就算废了,钱算是打了水漂,所以得用在刀刃上。我大哥在府学读书,他就让人在绵州城做灯山,让人不至于看轻了我哥,我哥去了京城,就给我哥在京城做一座灯山,外人见了便知道我家也不是无能之辈,就不敢欺负我哥。” “等我将来考中了益州府学,我爹也给我在益州城点灯山……” 满宝问,“那你想你爹给你点灯山吗?” “不想。”白二郎小声道:“我家做的灯山一般,回头我还得守着灯山,还不如去看别人家的灯山呢。” 满宝和白善就一起松了一口气,冲他竖起大拇指,夸道:“你这想法才是正确的。” 白二郎嘿嘿一笑,不好意思的挠了挠脑袋,小声道:“主要是,我也不觉得自己能考上益州府学。” 白善认真想了想后道:“考上还是能考上的,就是可能得多学习两年。” 白二郎眼睛一亮,问道:“果真?” 白善点头,却一脸忧愁,“可两年后我应该也拿到去京城考试的名额了,到时候你是要去府学读书,还是跟着先生读书?” 白二郎一呆,怒气上来,“你怎么就知道自己能去京城了?” 满宝乐道:“这叫自信。” “那先生干嘛非得跟你去京城?我也是先生的弟子,我还是小弟子,先生就不能跟我留在益州城吗?” “因为二比一,我们人比你多,少数服从多数,先生肯定要跟我们去京城的。” 白二郎愣了一下后看向满宝,“你能不能不要去京城,京城这么远,可能一年都回不来家一趟。” 白善道:“她怎么可能不去?” “她为什么要去?” 白善愣愣的道:“她本来就要去呀……” 至于为什么一定会去…… 白善挠了挠脑袋,这不是必定的事吗,为什么还要有理由? 白善扭头看向满宝。 满宝却沉思起来,半响才问道:“京城一定有很多我没见过的花草树木,虫鱼鸟兽吧?” 白善点头,白二郎摇头。 科科道:“去吧宿主。” 满宝就挥着小拳头道:“我去!” 白善展开大大的笑脸,得意的冲白二郎扬眉笑,把白二郎气得不轻。 满宝对白二郎道:“你傻呀,到时候都在益州城待三年了,该玩的地方都玩遍了,为什么不去京城走一走呢?反正有先生跟着,读书不成问题。” 白善道:“若有不解的,师兄我也可以教你,反正我都在府学里上过的,先生们怎么讲课我都知道。” 满宝不甘示弱,立即道:“师姐我也可以教你,我看的课外书可多了,你想学什么?” 虽然都是好意,但白二郎就是觉着气鼓鼓的,于是扭过头去不理他们。 满宝和白善相视一眼,像两只小松鼠一样偷笑起来,然后一人拉住他一边,把他拖起来道:“行了,别生气了,我们去玩吧,现在离天黑还有好一会儿时间呢,不如我们先去看一看县衙的灯山,然后去酒楼里定一个好位置坐下。” “灯还没点呢,此时去看有什么意思?”白二郎不太想动弹,道:“我们直接去酒楼定位置好了,免得去晚了没位置。” 但县城到底不比益州城,出来玩儿会到酒楼定位置的人不多,哪怕天都快黑了,空位置依然有很多。 甚至还有好位置,好包厢呢。 满宝三个高兴不已,看了几个包厢后便定了一个视野最好的,直接给了钱让他们上茶水点心。 小伙计非常高兴的拿着钱下去了。 白善推开窗往外看了好一会儿,笑道:“这个位置好,几乎将半条街都收入眼底,能看到好几座灯山呢。” ※※※※※※※※※※※※※※※※※※※※ 作家的话 下一次更新在下午六点左右 ☆.第七百七十八章 包间 三人正凑在窗边看,掌柜的就亲自端了茶进来,看到三人便觉得面善,可又想不起来是谁,就犹豫着问道:“小公子们和小娘子也是我们罗江县人?” “当然了。” 掌柜的便笑问,“不知道公子是哪家的,恕小老儿眼拙,竟没认出来。” 白善道:“我们是白家的。” 掌柜的连忙把茶放到桌子上,给他们沏茶,笑道:“原来是白家的公子和娘子,除了已经点的茶点,可还要再来些饭菜?” 他们都是从家里吃了团圆饭出门的,不过他们可能要玩很晚,宵夜肯定是要吃的。 于是白善道:“先等一等,我们饿了自会点的。” 掌柜的笑着应下,行礼后退下。 一到外面,他便一巴掌拍在小伙计的头上,道:“就忘了叮嘱一句话,你就把这好位置给送出去了,你真是……” 小伙计捂着脑袋道:“叔,客人上门咱总不能把人往外轰吧,谁知道张家和刘家的老爷来不来这里赏灯?要是不来,咱家的包厢空着,那不是浪费吗?” “你就不会给别的位置呀,除了预留出来的那个包厢外,这个和隔壁那个是最好的了,往年都是张家定的。”掌柜的头疼道:“等晚上他们两家人来了,给了一家,不给另一家,你是嫌弃我头还不够秃吗?” 小伙计忍不住嘀咕,“那您不是说要给人换个包间吗,怎么也没换?” “换什么换?”掌柜的听到他的小声嘀咕,忍不住气道:“这是白家人,也是不能得罪的。” 这家不能得罪,那家也不能得罪,最后掌柜的就只能自己受罪了。 他扭着小伙计的耳朵下楼去,大吉见他们走了,这才将包厢门合上,回头对上少爷疑惑的目光。 大吉靠在门边,见满小姐和堂少爷正探出半个身子和楼下卖糖炒栗子的人挥手…… 白善收回了目光,与他道:“大吉,你坐着休息吧,在包厢里不必太拘谨。” 大吉应了一声,在桌边找了个位置坐下。 没过多久,包厢门被敲响,一个穿着褐色布衣的中年人拿着一荷叶的糖炒栗子,弯腰问道:“才是少爷小姐们点的栗子吗?” “对,就是我们点的。”满宝掏出钱来结账,笑眯眯的接过糖炒栗子。 白善和白二郎伸手拿了一个吃,忍不住点头道:“吃着还不错,糯糯的,再多买些吧。” 满宝便又掏出了一把铜钱,“帮我们再炒些上来。” 中年人高兴得接过钱,弯腰道:“少爷小姐们稍等,我这就去拿上来。” 满宝请大吉一起吃,大吉也不拘谨,就坐在桌边吃起来,而他们三个则搬着椅子坐在窗边,一边看着外面渐渐热闹起来的街道,一边吃。 夜色降临,不少人家不约而同的将挂在门边和廊下的灯笼点了起来,他们站在二楼居高临下的往下看,昏暗的夜色中,一盏盏各种式样的灯笼被点亮,绽放着橘黄色的暖暖灯光,整个夜色都被映照得温柔起来。 三人安静下来,静静地看着整个县城慢慢的亮了起来,而直到此时,街面上才传来人的欢呼声。 有孩子哇哇的叫着,也有大人指点花灯的说话声。 三人低头看去,这才发现街面上不知何时多出了许多人,不过,与他们见过的益州城大街还是少许多人。 人走在街道上既热闹,却又不会拥堵。 大家也不急,就慢悠悠的踱步往前走,你来走右边,我往走左边,互不干涉。 大家并不急着去看街对面的摊位和花灯,反正整个县城就这么大,一个晚上那么长,他们就是乌龟一样的速度也能逛完,所以急什么呢? 逛街的人不急,楼上看人的人自然也不会着急,就这么宁静平淡的看着,半响满宝才打断了沉寂道:“我更喜欢这样。” 白善微微点头。 白二郎挠了挠脑袋,没太接得上她的这个思路,不过,管她呢,总不能什么话都得究根究底,他就探头看着下面,不一会儿便惊叫道:“杨县令!” 满宝探头看去,一低头就对上了被白二郎那声惊叫吸引着抬头的杨县令的眼睛。 杨县令看见二楼窗口里探出的小脑袋,忍不住笑开,伸手和他们挥了挥。 三个小脑袋咻的一下就缩了回去。 杨县令收回手,对抬着东西的衙役道:“走吧,我们上去。” 满宝他们隔壁那个视野最好,位置也最好的包厢就是给杨县令留着的。 满宝他们开门出去,就见杨县令正上二楼来。 三人和杨县令打了一个招呼,看着那些衙役抬着箱子进包间,忍不住问道:“杨大人,你们干什么呢?” 杨县令道:“县城离大街有点儿远,所以我今晚在这儿办公。” 白二郎:“……县衙不就在大街上吗?” 杨县令笑,“哦,是离最热闹的那一段有点儿距离,不好调度。” 白善,“办公不该选个交通通畅之地吗,怎么反而选在繁华之地?万一传信通话的衙役被堵住……” 杨县令就拿手上的折扇敲了一下白善的脑袋,“乌鸦嘴,你们哪儿来的那么多的问题?” 满宝看着他手中的扇子问,“杨大人,你怎么和唐县令一样喜欢大冬天的拿折扇?不冷吗?” 杨县令就看着手中的折扇道:“这不是拿来扇风的,这是拿来敲人脑袋的,你要不要试一试?” 满宝连忙摇头。 杨县令暂时不想和他们说话,挥手道:“行了,玩儿去吧。” 三人便行礼告退,满宝想到了什么,又回头问道:“杨大人,今晚不会有危险吧,我家里人可都进城来了。” 杨县令对自己治下的民风还是很有信心的,挥手道:“只要他们不惹事,应该不会有事惹上他们。” 笑话,老周家有多少人? 放眼整个县城,谁会吃饱了没事干去惹那么大一群人? 不过…… 杨县令看着满宝叹息道:“满宝啊,你父亲不考虑一下分家吗?你家人也太多了。” 这样每年服劳役朝廷很吃亏呀。 满宝转身就走,一手还拉了一个小伙伴儿。 ※※※※※※※※※※※※※※※※※※※※ 作家的话 下一次更新在晚上九点左右 ☆.第七百七十九章 猜灯谜 包厢门在杨县令眼前关上,杨县令摇了摇头,背着手踱步进了自己的包间。 他走到窗边看了一眼外面渐渐热闹起来的街道,满意的点头,回身吩咐道:“多点几盏灯,让屋里亮些。” 衙役应下,多点了几盏灯后才拢手站在一旁。 杨县令便背着手站在窗前,看着下面的热闹景象,“去告诉张县尉,今夜大家多辛苦些,确保全城无虞,待过了元宵,本县重赏。” 衙役高兴的应下,县令说了是重赏就是重赏。 满宝把两个小伙伴拉回包间,白二郎问,“你家会分家吗?” “不会,”满宝道:“我爹说了,只要他和我娘还在,我家就不分家。” 连白善都忍不住咋舌,“你爹娘还能下地干活儿呢,那得多少年之后?怪不得杨县令着急,那会儿你大侄子他们儿子都长起来了吧?” 满宝算了算,还真是,不过,“便宜自家总比便宜衙门好吧,哼,要是分家了,我六个哥哥,每年都要出去服劳役,现在杨县令在还好,万一遇着一个坏县令,那岂不是有去无回?” 白善和白二郎都是跟着去看过服劳役的,的确很辛苦,基本上每个人去服役回来都要瘦脱形。 但听劳丁们说,傅县令对他们还算好的,至少早晚都是按时上下工,下雨或下雪则歇工,不会出现让他们冒雨冒雪连夜加工干活,不然那才是真的要人命呢。 这么一想,白善点头道:“那还是别分家了。” 满宝这会儿总算是体悟到了她爹不愿分家的一点儿心思,嘿嘿一乐道:“难怪我爹说什么都不肯分家呢。” 白善:“难怪村子里的人总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每次村里有老人过世他们家里的人都那么伤心,明明生前也没见他们多孝顺。” “咦,你说的是谁家?我怎么觉着我们村里的人都挺孝顺的?” 白善道:“一般一般吧,虽不至于不孝,但要说多孝顺也不是。” 他也没说是谁家,走到窗边道:“你们看,灯山要点起来了。” 满宝和白二郎瞬间被转移了注意力,奔上去探头往外一看,就见视野内能见到的灯山一点儿一点儿的亮起来,不到半刻,一整座灯笼搭成的山都亮了起来,满宝长
相关推荐:
至尊痞神
我身边的那些诡异事件
我的天道版本太低,所以全是漏洞
天神,境魔,诗剑仙
拽丫头的霸道殿下
异界大领主
漂洋过狌海
我家小萨成精了
重生:溺宠太子妃
洪荒:家父盘古,我一气化三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