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抬头看向唯一陌生的一位公子。 殷或并没有下车,而是坐在车上,白二郎随口提了一句道:“这是我同学,叫殷或。” 徐管家一揖到底,恭敬的称呼了一声殷公子,微笑着点了点头,免了他的礼。 傅文华着急的问道:“徐管家,你租到房子了吗?” 徐管家躬身道:“租到了,离这松子巷倒是不远,隔了两条街就是,在二柳巷里,也是两进的院落,不过比这边的稍大些,最要紧的是,里面的家具齐备,厨房里的锅碗瓢盆也都有,东家常租给过路的客商,周围还算安静。” 傅文华便满意了。 说着话,大吉架着马车出来了,满宝撩起帘子道:“傅二姐姐答应了,你们上吧。” 殷或便立即招来长寿道:“你回家去带些人来,嗯,带上二十人吧,粗使的婆子多些,祖母问起,就说是我要用的。” 长寿应下,赶了他们家的马车就跑。 殷或调人还真不难,不过才两三刻钟,长寿的马车后面就跟来了两辆骡子拉的大板车,每辆车上都坐了十个人左右。 婆子居多,个个膀大腰圆,殷或一眼就认出了其中好几个是跟着他姐姐们陪嫁出去的。 他愣了一下问,“怎么要的是姐姐们的人,家里没人了?” “有是有,只是奴回去要人的时候碰巧三位姑奶奶都在家里,仔细一选,倒是姑奶奶们的陪嫁还健壮些,所以就给带上了。” 殷或不是很在意的点头,挥手道:“行吧,让他们听傅公子和徐管家的吩咐。” 徐管家看了他家少爷一眼,立即去和那些下人交待,他说话和善,自家少爷又在当钱,殷家的下人便是心里有些看不起徐管家的门第,此时也不敢显露出来,且听话得很。 徐管家微微松了一口气,这就比外头请的苦力要好点儿,因为做下人的已经习惯了听令,不管心里服不服,反正是不会行差踏错的,可若是请外头的苦力,若是有一个不听令,手重了或手多了,那可就是闯了大祸了。 徐管家是想把傅文芸抢出来,好让傅家占在上风,却也不想因此让两家由姻亲变成仇家,所以行事必须要有分寸。 他在这里交待清楚,确定每个人都明白他的意思后便和傅文华点了点头。 满宝就钻到傅家的马车里,和白善等人笑吟吟的道:“你们且在这里等我。” 众人点头。 满宝躲在马车里,傅文华和徐管家坐在车辕上架着马车入巷,到了岳家门口便停下,敲了门,门才开,徐管家便带着人推门而入。 岳家的下人见徐管家带了这么多人入内,吓了一跳,连忙高声问,“你们这是要干什么?” 转头看到面沉如水的傅文华,连忙求饶,“舅老爷,舅老爷,有事咱慢慢说,大爷他不在家啊……” 他怕傅文华又是来打岳大郎的。 徐管家友善却又坚定的把他推到一边,笑道:“姑爷在不在家不要紧,我们姑奶奶在就行,我们少爷是来接姑奶奶回门的。” 说着话的功夫,傅文华已经带了人径直往后院去了,听到动静跑出来的岳家下人看见这么多膀大腰圆的婆子和壮汉,一时停住脚步不敢说话。 傅文华一直进了后院岳老太太和岳大郎才反应过来,连忙从屋里冲出来。 看到傅文华和徐管家带了这么多人进来,惊道:“文华,你这是要干什么?” 傅文华在他姐的房门前停下脚步,沉着脸道:“我怕我姐在你们家受委屈,我要带我姐回家坐月子。” 岳大郎连忙上前阻拦,“万万不可呀,三弟,那些都是误会,你听我解释……” 但人还没上前就被徐管家带着人给拦住了,他道:“少爷,快进去把小姐背出来吧。” 傅文华便道:“误会的话你还是留待我父母到了再与他们说吧。” 说罢进屋去,这下连岳老太太都不淡定了,连忙叫下人去拦住,不许他们出门。 但岳家根本就没多少下人,其中还有好几个是傅文芸的陪嫁,他们当然是不会帮岳家的。 于是殷家的下人在房门前一站,直接就隔出一条道来,谁也进不来。 傅文华进去,傅文芸已经穿好了衣服,傅嬷嬷也抱着孩子在呢,连她们请的奶妈子都低着头站在屋里。 傅文华跑上前道:“二姐,我来接你回家。” 傅文芸微笑着点头,秋月连忙扶着她趴在傅文华的背上,然后用斗篷把人遮住,以免吹了风。 孩子也包得好好的,几个下人便护着姐弟俩出去。 岳大郎看到傅文华背着傅文芸出来,斗篷遮住了傅文芸的头脸他看不清,只能一边推着挡在面前的婆子,一边叫道:“文芸,文芸,你快劝劝文华,这是怎么说,我与母亲待你的心你是知道的,家中一直和睦,前日是有些误会,我不是已经与你解释过了吗……” 傅文华气得停下脚步扭头瞪他,张嘴就要骂回去,他背上的傅文芸在他耳边低声道:“傻子,别听他说话,径直走,莫管他。” 傅文华被噎了一下,想起以前姐弟俩一起跟着先生读书时,先生考校他,他答不出来,他二姐便站在他背后,用书挡住嘴巴念叨他,“傻子,连这题都破不出来……” 傅文华果然不再理岳大郎,转身闷头就走,一路出了岳家,自有两个婆子帮忙把傅文芸给抬进车里。 趴在自家墙头看热闹的邻居们看到全身包裹在斗篷里的傅文芸,再看他们身后抱着孩子的傅嬷嬷,整个人都兴奋了起来,悄声议论道:“我就说嘛,连这都能忍,除非那新媳妇的娘家是棒槌,果然,这就把人接走了吧?” ※※※※※※※※※※※※※※※※※※※※ 作家的话 下午四点见 ☆.第1176章 好事 满宝扶着傅文芸在铺好的被子上坐下,摸了摸她的脉后点头。傅嬷嬷也抱着孩子上了马车,傅文华直接坐在车辕上,一挥手道:“我们走!” 冯树便赶了马车走,徐管家这才带着人从岳家里退出来,不顾岳大郎他们的拉扯。 岳大郎跑出来时,马车都出了巷子了,殷家的下人跟在马车后面小跑着,他又急又气,只能狠狠地跺脚,回头看向也呆住了母亲,突然就生了些怨气,“哎呀”一声便转身回了屋。 岳老太太连忙追上他,“大郎,这可如何是好,如何是好呀,待你父亲回来知道,还不知道要怎么生气呢。” 昨天晚上岳老爷回来知道傅文华来京的事就很是大发雷霆了一顿。觉得岳大郎连家事都处理不好,昨天那样的事,何必再找借口推诿,直接道歉就是。 他刚到京城,人都还没认熟,近来京城事情又多,他每天都是早出晚归,战战兢兢的,结果儿子连这点家事都处理不好…… 岳大郎被他母亲这么一喊,身子也僵住了,咬咬牙,回神找了个机灵点的下人道:“快跟去看看,看看他们租了哪里的房子。” 下人应下,连忙追了出去。 殷或很满意他家下人的效率,一挥手让长寿发赏,然后让他们回家去了。 徐管家带了他们去他租好的院子里,傅文华把他姐姐背了进去,满宝帮着看了看身体,确认没事后就笑眯眯的道:“这下好了,二姐姐可以安心养病了。” 傅文芸笑了笑,拉着满宝的手道:“多谢你了。” “不必谢。”满宝转身重新给她写了一张药方,道:“傅二姐姐,你不必日日扎针了,接下来每五天扎一次就好,这药方是新的,药要便宜些,不过药效却没差多少。” 满宝将新药方交给秋月,知道他们应该还有许多事要商量,她不好多加打搅,便笑道:“我就先回去,等过几日再来看你,若身体不舒服,可以去济世堂找陶大夫,也可以常青巷找我。” 傅文芸问,“你不在济世堂坐堂吗?” 满宝笑道:“这几日不方便,所以暂且不去药铺,还是留在家里的时间多。” 傅文芸心中虽疑惑,但也没有多问,点头应下了。 等她走了,她才招了徐管家来说话。 傅嬷嬷在床前挡了一道屏风便让徐管家进来了,并不如在岳家时有那么多规矩。 傅文芸先问了父母,知道他们这两天便要到了,也知道了她爹这长史是怎么来的,便沉吟着问道:“满小姐怎么不在济世堂坐堂了?” 徐管家顿了一下后道:“听他们的意思,白公子和满小姐似乎得罪了益州王和太后。” 傅文芸问,“那些健仆你们是从哪儿请来的?” “是白公子的同窗所借,说是京兆尹家的公子。” 傅文芸便挑了挑嘴唇,道:“那辛苦徐管家出去打听打听,看他们是怎么得罪益州王和太后的。” 徐管家迟疑道:“小姐,这两日老爷太太便到了,我们人生地不熟的,怕是不好打听,不如等老爷到了再想办法上吏部打听打听。” “何必如此麻烦?白家的小郎君既然是在国子学上学,那你去国子监门口找那些候着的下人打听就是了,济世堂这边,我让秋月去买药时打听。”傅文芸道:“我们在京城里认识的人少,除了岳家那边,也就只有他们这边了。” 徐管家便叹息一声,应了下来。 满宝爬上马车,大松一口气,乐道:“好啦,明天开始我们盯着天牢就好了。” 殷或好笑,“你们自身都难保,对别人的事倒热心。” 满宝道:“怎么是别人的事呢,傅二姐姐可是我的好朋友。” 白善点头,“让你挣过许多钱的朋友。” 殷或好奇,“这话怎么说?” 满宝轻咳一声,转移开话题,“朝上还没消息吗,益州王到底什么时候判呀?” 目前殷或是他们之中消息最灵通的了,没办法,庄先生和刘老夫人觉得现在他们的任务已经完成,外面的消息开始只和向六爷交流,不太乐意告诉几个孩子了。 怕他们泄露出去。 满宝他们心里是很不服气的,他们是那种会随便泄露机密的人吗? 事实证明他们是的,昨晚才和祖母保证不往外说的殷或道:“太后病了。” 见四人的目光一起看过来,殷或认真的道:“这次是真的病了,听说病得很严重,祖母前两天才跟随命妇进宫看望过,太后比大寿那天老了十岁不止,一夜白了头,萧院正现在就守在太后的宫殿里都没敢走。” 他道:“连皇后的身体也不好了,太后病中求情,加之益州那边的叛军首领还未送进京,所以暂且没判下来,不过三省已经在开始调查与益州王勾连的世家、官宦和富商了,离得近的太原等地已经开始拿人了。” 殷或道:“你们在外面感受不到,如今京中百官都有些自危的感觉,毕竟之前益州王受宠,不少人家都与他有过来往。” 白善听明白了,“所以现在益州王不好判?” 殷或笑道:“说难却也不难,百官自然是希望早判早了,不然拖着,时间越久对他们越不利,毕竟谁也不知道益州王会攀扯出谁来。但太后拦在前面,陛下以孝治天下,此时就是魏大人都不敢狠逼。” 她要是装病,魏大人是不怕的,连老唐大人他们都不会太顾忌,可她这会儿是真病了。 真把太后气死了,皇帝有事没事他们不知道,他们多半是要有事的。 白善垂眸思考,想到被藏匿起来的向家兄弟,摇了摇头道:“总觉得怪怪的,似乎是哪儿不对。” 满宝道:“我也有这样的感觉。” 殷或问,“是太后不对?” 白善摇头,“太后是对的,她要是不拖延那才是错的,我觉得皇帝不对,但具体的又说不上来,怪怪的。” 白二郎一脸认真的道:“我觉得你们才怪,所以这案子一天不判,你们就一天不去上学了?” 他语气中带着自己都没察觉出来的羡慕,“那要是年前都不判,你们今年岂不是都可以留家里了?” 白善忍不住伸手拍他,“这是什么好事吗?” 白二郎捂住脑袋叫道:“难道这还不是好事吗?” ※※※※※※※※※※※※※※※※※※※※ 作家的话 晚上八点见 ☆.第1177章 最后一别 孔祭酒也觉得不能让白善一直旷课,等了好几天,发现太后的病情一点没有好转,益州王的判决也暂时搁置下了,倒是牵连进此事的人家开始被调查。 而且听说益州那边已经开始押送造反的匪首等入京。 孔祭酒掐指一算,就算即刻启程,那边也得十天左右才能进京啊。 于是他想了想,一边让甲三班的学官给白善另外布置了些作业,一边思考着是不是让白善回来上学。 主要是白善他们出狱三天了,也没见有人找他们的麻烦。 似乎是为了避嫌,不让御史再抓到把柄,连太后都没找他们的茬。 孔祭酒总觉得他若是总让白善请假不上学,倒显得是他们国子监怕了益州王似的、 而且白善总这么躲着于他名声也有损。 躲个三五日的,还能说他刚出狱,要养身体,可要是躲上三五月,那可就成了笑话了。 于是孔祭酒打算去宫里转一圈,结果他还没来得及进宫呢,皇帝却召他进宫去了。 还有魏知、唐辉等重臣一起。 进了皇宫才发现是赵氏等世家宗主在太后那里,皇帝召见他们一起商议益州王的事。 此次进宫的人不少,太后躺在病榻上,拉着皇帝哭了半天,一些世家宗主和大臣也劝了半天…… 最后孔祭酒出宫后便对长随道:“让人告诉一级甲三班的学官,通知白善回来上课吧。” 长随问道:“不躲了?” “躲个屁,私兵都被起了,人也抓了,陛下要尽孝,此事怕是要不了了之。” 既然要不了了之,作为苦主的白善和周满,益州王心里再嫉恨也不会此时对他们出手的。 太后为了堵悠悠众口,最后怕是还要施恩于他们,所以没必要躲了。 此时,白善他们才从二柳巷回来,刚收到学官让人送来的新作业,还没来得及叹气了,转身便又收到了这个让他回去上学的消息。 白善疑惑,看向殷或,殷或起身道:“我回去问问祖母,不过我父亲现在不在京中,恐怕家里的消息也会有些滞后。” 白善和满宝等人送他出门,“那便拜托你了。” 送走了殷或,满宝问,“那我们明天还去天牢吗?” 白善略一思索后点头道:“去,有始有终,虽不知道出了什么事,但既然做戏了,那便做全套吧。” 因为是想着最后一次去,哪怕心里不太喜欢巴菩,白善和满宝还是给他准备了一份很丰盛的饭菜,当然,顺便也给了那女囚一份。 巴菩收到这么一份厚礼,愣了一下后问:“你们以后不来了?” 白善点头,隔着牢门坐在他对面,点头道:“明天我要去上学了。” 巴菩便看向满宝。 满宝道:“他要去上学,我也要开始去药铺坐堂了,我们想着相识便是有缘,所以今天多给你准备了点儿好吃的。” 巴菩便看向斜对面那女囚的食盒,抬了抬下巴问道:“这牢里这么多人,怎么就只给我们两个?” 白善倒也坦诚,直接道:“给她是因为同情,我们觉得她罪不至死,但律法如此,我们无能为力。给你是因为你于我们算有过帮助。” 巴菩便笑道:“那天她不是告诉过你们我是骗你们的了吗?” “我们知道呀,”白善笑道:“我们从一开始就知道你在骗我们,只是不管骗还是不骗,我们都得来看看你,好让外面的人有事儿可做。” 巴菩撇了撇嘴,“你们这些读书人弯弯绕绕就是多。” 他也不计较了,直接拿出那只炖好的鸡便撕开,咽了咽口水后就开吃。一边吃一边叹气,“今儿过后又得吃糠咽菜了。” 牢里的伙食很不好,馒头都掺了糠,好多米粥都是陈米熬煮的,因为没有淘洗干净,总散发着一种奇怪的味道。 满宝不在意的道:“再过几天你不是就要行刑了吗?到时候就有好吃的了。” 巴菩一噎,觉得口中的炖鸡有点儿无味起来,他用他那双浑浊的眼睛盯着满宝看,突然一笑,“小娘子很讨厌我?” 满宝想了想后摇头道:“倒也不至于,就是不喜欢而已,我以前看的书上总说每个人犯罪都是有原因的,所以我想知道你的原因是什么?” 巴菩没回答,而是问道:“你们又为什么会被关进天牢?还在隔壁那么宽敞的地方,家里都是大官儿吧?” 满宝道:“我家是贫户,可穷了,我先前还有三个哥哥,家里都怕他们娶不着媳妇,现在还有一个呢,都及冠了也没找着媳妇。” 白善扭头看了她一眼,然后对巴菩点头,肯定了满宝的话,“她家以前很穷。” “穷?”巴菩一脸不相信的上下打量满宝。 白善面不改色的道:“但是她聪明,先生很喜欢她,就收她做了弟子,我祖母也很喜欢她,所以她就和我一块儿读书了。” 巴菩便道:“那小娘子运气还真不错,既是平民,那不是杀人的罪,怎么会被关到天牢里来,还被上官关照?” “大概是因为我们状告了益州王,合了许多人的眼,所以就被关照了。”对方都快要被砍头了,这种事也没什么不好说的,满宝还是比较好奇于他的犯罪过程的,于是干脆盘腿坐在他对面,和他开诚布公,“你看你问的我们都回答了,你也回一下我们的问题呗,你为什么杀人啊?” 巴菩沉默了一下后撕了一块鸡肉塞进嘴里,道:“为了活命吧,他们要告发我,要杀我,要拿我的命,我自然就只能杀他们了。你们告益州王什么?” “也没什么,他杀了我们的父母,还要谋反,我们知道了,就告他了,”满宝道:“因为偷盗吗?偷盗被抓到应该只会被流放,为了不流放就杀人吗?” “嗤,”巴菩道:“流放还不如杀头呢,被押到边关去做兵奴,或是去矿山里挖矿,那才是生不如死,我若逃了,那便安然无恙,自然要杀了。” 满宝便叹息。 巴菩道:“哼,你们也别觉着我残忍,我杀的人也都不是什么好人。” “给你饭食的那一家也不是好人吗?” 巴菩沉默了好一会儿道:“她儿子是逃兵,算的什么好人?我本也没想杀她,是她撞见我杀她儿子,大嚷大叫起来,我这才动手杀她的。” ※※※※※※※※※※※※※※※※※※※※ 作家的话 晚上十点见 ☆.第1178章 不可能(祝书友“思倾岚语”生日快乐) “不可能,”白善道:“军户皆在册,既然你说他带着老母,那就不可能是逃兵,不然他回乡,里长不可能不知道,收容逃兵,隐瞒不报是会被连坐的。” “我都快要死了,我骗你们做什么?”巴菩没好气的道:“他当时回来,包袱里装的是甲胄,我以前当过兵,一摸就知道。” 白善便打量他,问道:“你才是逃兵?” 巴菩:…… 他低头狠狠地吃了一口鸡肉道,“反正都要死了,也没啥可瞒的了,不错,我是逃兵,自逃出来便不敢再回家,就是靠偷盗度日。” 白善还是皱眉,觉得不通情理,“逃兵哪敢回乡?多是和你一样四处流浪,或许有了钱后会改换身份,但也绝对不敢光明正大的回归乡里。一旦被发现,里长和邻里都要被连坐的。” 巴菩自己就是逃兵,他当然也清楚这一点,所以他皱了皱眉,不过又很快松开,不在意的道:“我没必要骗你,他要不是逃兵,家里怎么会有甲胄?” 他道:“他可全乎着呢,手脚都没断,又年轻,不可能退役。” 白善沉吟片刻,“茂州戚家村?” 巴菩没理他,继续啃着鸡。 白善和满宝对视一眼,唐县令说过,事出反常必有妖,书上也是这么写的。 满宝问,“你对茂州熟吗?为什么会逃到茂州去啊?” “不太熟,我对益州和绵州最熟,”巴菩道:“我老家绵州的,但不敢跑回去,怕被熟人认出来,我呢,平时就在益州里逛一逛,摸几个钱袋子花,可这两年在益州的日子也不好过,新来的县令特别狠,好几次我刚得手就被人查上来,最后没办法,我就逃了。” 巴菩其实逃兵役逃了很多年了,中间日子也好过过的,但就在他攒了钱准备回乡改换身份时,犍尾堰决堤了,粮价暴涨,他一路走回去就把钱给花光了。 水患过去,他刚到益州城的时候日子很快又过好了,那会儿虽然益州城人少,但有钱的人家也开始回来了。 他偷了不少的钱。 但唐县令上任后他日子就不好过了,城里的防务严格了许多不少,好几次还被唐县令顺藤摸瓜找到了住处,没办法,他只能东躲西藏,最后不得不离开益州城。 巴菩倒也不隐瞒,不过更多的是吹嘘自己偷到过的东西,“出了益州就好了,茂州那儿的东西还挺好偷的,我在一户人家里偷了一匣子的珠宝,可惜那东西不好出手,我去当铺的时候恰好撞见了他们家的人,一个没留神被戳了一刀,费了好大的劲儿才逃的。” “那动静,你们知道有多大吗?七八十人抓我一个,最后我跑进了山里才逃脱的。” 白善不信,“七八十个人在你受伤的情况下还抓不住你?” 满宝道:“伤口落血,光循着血迹都能找到你吧?” 巴菩自得道:“那是老天爷保佑我呀,他们追着我进了山就不追了。” 白善道:“然后你就到了戚家村?” “不错,”巴菩叹气道:“其实我也不是恶人,班老妪救了我,我原先还打算送她一个带出来的玉镯子呢,可她儿子从外面回来,手里就拿着我的通缉画像,我一摸他那包袱就知道是甲胄,我肚子上的伤还没好呢,肯定打不过他……” 白善和满宝还在沉思,巴菩干脆执杯往旁边倒了一杯酒,絮絮叨叨道:“兄弟啊,你要是听我的,你当没看见我,我呢,也当不知道你是逃兵,大家各走各的道儿,也就不会有今儿的事儿了。” “你偏不听,还非得抓我去拿赏金,我这不是没办法了才杀你的吗……” 白善脸色瞬间凝重起来,打断他的话,“那你对戚家村熟吗,你觉得那个村子里除了班老妪的儿子外,还有没有逃兵?” 巴菩没好气的翻了一个白眼道:“你当逃兵是大萝卜呀,哪儿哪儿都是。碰上一个就已经是我倒了血霉了,而且我是逃命的,到了班老妪家后就没怎么出门,万一被人看见了脸怎么办?” 白善认真的看着巴菩道:“白天不出去,晚上总会出去看一看吧?作为一个盗贼,怎么可能不熟悉熟悉所处的环境?” “咦,小郎君倒是挺熟的嘛,”巴菩笑道:“倒也没错,我晚上的确出去过,可我也没见着人呀。” “你有没有觉得他们村有什么不同?” 巴菩总算是觉得不对了,凑上去看白善,问道:“怎么,你觉得他们村有问题?” 他眼睛一亮,一把抓住栏杆,“那是不是我不用死了?” 白善淡淡的道:“徐大人不是说你还杀了一个拘捕你的官差吗,你觉得你能活?” 巴菩一听便泄了气,倒也没什么瞒白善的了,他无趣的挥了挥手道:“能有什么不同?除了他们村富裕些,也没什么不同了。” “你怎么知道他们村富裕?” “我当然知道了,”巴菩道:“晚上亮灯的人家不少,还有许多人家养了狗,一看就是有钱人家。” 油灯不是谁家都能点得起的,老周家现在这么有钱了,老周头也不舍得在晚上点油灯的。 而穷的时候,一年到头点油灯的次数一个巴掌都数得过来,所以村里很多人家亮着灯,就意味着这个村很富裕。 一直没说话的女囚突然沙哑着声音道:“戚家村没钱。” 白善和满宝一起回头看向她,“你怎么知道?” “哦,她跟我一块儿押送进京的,就是茂州的。”巴菩回了一句。 白善看着她的目光都发亮起来了,女囚倒也不隐瞒,道:“我有个姨婆就是嫁在戚家村的,他们村因为是在山里,出了名的穷,不可能有钱。” 巴菩嗤笑道:“没钱他们村能点油灯,能养狗,那房子还是用的半石头砌的?” 女囚便又不说话了。 白善便拉着满宝对女囚躬身行礼道:“多谢你了。” 他对俩人道:“你们慢吃,过几天我们再来看你,我和满宝还有事就先走了。” 说罢,他拉了满宝就走。 满宝问他,“你怎么了?” 白善拉着她上了马车才小声道:“我突然记起那本铁矿册子,其中有好几笔的去向都写了一个戚字,我以前还当是提铁器之人的姓氏,可今儿听巴菩这么一说,那有可能是戚家村的意思,是铁器的去处。” “万一我们猜错了呢?” “管他呢,”白善道:“告诉唐县令和杨县令,让他们去查,万一查到了呢?” 满宝一想也是。 ※※※※※※※※※※※※※※※※※※※※ 作家的话 祝愿书友“思倾岚语”身体健康,天天开心,今年脱单啊。 现在正是疫情的时候,岚语现在肯定还在医院加班吧,注意身体健康和安全哦 明天见 ☆.第1179章 刑问 白善回去写了信,交给大吉让他派人送去益州和罗江县,结果信都没出宅门,在家里转了一圈后回到刘老夫人手上。 白善和满宝就被叫过去问话了。 然后刘老夫人沉吟片刻后道:“信我替你们送出去,只是魏大人那里也要告诉一声,这种事情他们做比我们做要快些。” 刘老夫人道:“善宝,明儿你就要去上学了,天牢那边就不要去了,满宝,你也是。” 满宝张了张嘴巴,小声道:“我们还想再问问他们,问仔细些。” 刘老夫人将信按在桌子上,轻声道:“这种事情魏大人他们会去做的,天牢晦气,你们别总是往那儿跑。” 满宝问:“他们这算戴罪立功吗?能不能免了斩刑?” 刘老夫人蹙眉,不由看向一旁的庄先生。 庄先生问道:“你想让谁免于斩刑?” 满宝小声道:“巴菩倒是罪有应得。” 庄先生便明白了,微微颔首道:“我们见到魏大人会和他提的,但成与不成,还须刑部考量。” 满宝就高兴起来,很爽快的点头道:“行,那我们明天不去了。” 还在牢里等着他们送饭的巴菩没能等来白善两个,倒是等来了几个没见过的大官儿,他和斜对面的女囚,叫秋娘的,一起被提出去审问。 秋娘倒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反正她没什么需要瞒人的,魏知对她的坦诚很满意,细细地询问起她所知道的茂州情况,包括她娘家住在何处,她所说的姨婆家住在何处,家里有几口人,以什么为生,平时可有来往…… 问的很细,秋娘心中惴惴,却也仔细回答了。 倒是巴菩转着眼珠子,虽然也回答问题,却回答得很笼统,还反过来打探他们的目的。 但堂上有老唐大人在,他能让巴菩得逞吗? 见他如此不老实,老唐大人干脆挥手道:“此人为贼,又是偶尔到的茂州,恐知道的不多,留下这秋娘即可,他送回去等待秋斩吧。” 距离秋斩定的日子还有三天。 巴菩瞪圆了眼睛,立即趴在地上高声道:“我知道,我也知道很多茂州的事的,求大人开恩,求大人开恩。” 老唐大人很不喜欢他,他手上有四条人命,在他看来,便是立下再大的功劳,也不该免了死刑,因此面无表情的问,“你知道什么?” “我,我……”巴菩看着堂上三位大人的脸色,小心翼翼的道:“大人们想知道什么,小的都能说一些的,只求大人开恩,饶小的一命。” 老唐大人冷哼一声,冲差役们挥了挥手,他们立即上前要把巴菩拉下去,季相和老唐大人一唱一和,叹息道:“你这犯人好不知趣,本来你若老实交代,或许这三两日内能让你过得舒坦点儿,或许会推迟到明年秋斩也不一定,想要免死?你知道的,难道其他茂州出来的人或犯人就不知道吗?我们不问其他人,只问你,不过是嫌弃麻烦而已。” 差役已经要把巴菩拉出门去了,一听这话,巴菩是真的哭了,泪流满面的道:“我说,我说,大人尽管问小的便是。” 老唐大人这才抬了抬手,差役又把他拖回来。 季相和魏知都没有再开口了,论刑问,他们两个加起来都没有老唐大人厉害。 老唐大人喝了一杯茶,沉吟片刻后道:“我听人说,你耳力特别厉害,以前在军中是做什么的?” 巴菩一怔,不明白他为什么提起军中的事来,季相和魏知都没表示异议,坐在上面喝茶。 见老唐大人一皱眉,巴菩立即道:“小的是斥候,在斥候营中听差。” 季相忍不住蹙眉,“斥候营怎会有你这等人?竟然逃兵!” 季相在军中干过,做斥候,首要的就是忠心,因为他们从来都是在最前线的,知道的消息还多,一旦被俘,后果不堪设想。 巴菩惴惴不安道:“小的刚入营没多久就被调到了斥候营,也不是有心逃的,是有一次与吐蕃作战,小的受了伤跌入林中,醒来只有我一人在,一念之差,就,就逃了……” 他是斥候,当时与他一起的还有四个战友,他们探查到了吐蕃军的动向,却不小心被发现了,五人回逃的时候他的马被射中,身上也中了一箭,跌入林中…… 当兵实在是太苦了,又总在生死一线,他想着,他们回去后肯定会报说他战亡了,如此也不会连累家里,他只要离开,便天高任鸟飞…… 就闪过这么一个念头,他就跑了。 老唐大人微微点头,继续他的问题,“如此说来,你探查的功夫很厉害了,在益州城偷盗时一直得手,华阳县令几次都抓你不住,那在茂州时,怎么会一次就被发现了?” 老唐大人微微倾身,问道:“你偷的是谁家?” 巴菩一愣后道:“偷的是楚家,他家是茂州有名的富户,他家儿子娶的还是茂州刺史的女儿呢,这样的人家钱不少。” 老唐大人不动声色的问,“那为什么不去偷汪刺史?” 巴菩:“……刺史府里有兵丁巡逻,我又不傻,去偷楚家就行了。” 老唐大人微微点头,问道:“顺利吗?” 巴菩迟疑道:“顺利吧,我一进去就摸到了一个院子,可惜找不到金银,只找到一个妆盒,里面有许多珠宝首饰,我便全拿了。” 老唐大人:“浅夜偷的?” 巴菩点头,“白天容易被人看见,深夜他们家巡逻的家丁反倒多起来,所以就浅夜入内偷了。” 不过这位大人是怎么知道的? 巴菩抬头看向老唐大人,以前可没有那个官儿这样问他。 老唐大人问,“进去后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没看到什么啊,那会儿他们家多数在正院那里共享天伦,我去的院子都没几个下人,悄悄的避过就进去偷了。” 老唐大人盯着他问,“既然没人发现,你又怎么会被抓到?” “我是去当铺时被发现的。” 老唐大人挑了挑嘴唇道:“你当的是什么东西?” “一根银钗。” “银钗可直接在银楼换成银子,你为何要去当铺?” “茂州的银楼是他们楚家的家业,虽然银钗上没标记,但我还是不敢去,所以直接去了当铺,谁知道当铺也是他们家的。” “你去前没查过?” “查过了,但那时真的不知道当铺是他们家的。” ※※※※※※※※※※※※※※※※※※※※ 作家的话 差点打了明天见 下午四点见哟 ☆.第1180章 老妇 巴菩说到这里“哦”了一声道:“倒是听到了不远处书房里的两个人说话,说是粮食又不够了。” 这下连魏知和季相都坐直了,老唐大人不动声色的问道:“除此外,还听到了什么?” 巴菩的细细的说来,他心里也很疑惑,在他看来,那不过是平常之言,他根本没往心里去。 那书房距离他溜进去的房间有两墙之隔,不然他也不会在翻了柜子和床头发现没金银后便取了妆盒里的首饰珠宝便走。 虽然珠宝和金钗银钗等都能换钱,可到底没有金银方便。 而他销货也很小心的,他拿出手的银钗一点儿标记也没有,样式也很普通,还特意避开楚家和汪家的产业,谁知道那当铺竟也是楚家的,明明之前一点风声都不漏。 且对方一看银钗,也不问他缘由,直接就要拿人问话,他一看那架势不对,便跑了。 一跑,就泄露了,当时就被捅了一刀,要不是他当过兵,还是斥候,当时恐怕都逃不掉。 老唐大人细细的询问了整个过程,翻阅了一下他的案卷后道:“你是在茂州犯案,怎么是绵州审判并押送入京的?” 巴菩道:“小的一路从茂州逃到了绵州,是在绵州被抓获的,因祖籍绵州,便在绵州受审了。” 魏知也好奇的看了一眼案卷,问道:“你不是和茂州的犯人一起押解进京的吗?怎么是在绵州受审和押送?” 巴菩一脸茫然,倒是老唐大人解释道:“需要刑部重复审查的命案不多,押解进京耗费很大,一般为了减少耗损,临近的几州会一同上路,经过之地,若也有犯人,出一个衙役,再给些钱就能托路过的州府差役帮忙一起押解,减了各州损耗,所以这种事常见。” 秋娘是因为妻杀夫,当时案卷做得不明朗,封尚书审阅过后担心是冤假错案,所以让人把人押解进京重审。 巴菩却是因为杀的人过多,影响极其恶劣,所以被当做典型送到京城来受刑。 一般这种案子,一州三年都未必出一起,所以押解犯人进京的花销很大,毕竟一个犯人你至少得三个人押送吧? 差役和犯人吃饭,住店的钱谁出? 当然不可能是刑部出了,一般就是各州县衙自己出的,一些贫穷的小县根本就出不起这个钱。 比如没有杨县令之前的罗江县,傅县令就从来不会让自己任下有冤假错案的案卷递上去,也不会让任下发生这种性质恶劣的大案。 不然一个案子县衙还得往外掏几十两银子送进京,傅县令能心疼死。 老唐大人对刑部熟得很,继续道:“至于在绵州审,人是在绵州抓到的,若在绵州审理,那半数功劳在绵州,不然送回茂州,绵州便无功了。” 不然,巴菩是在茂州偷的东西,在茂州杀的人,茂州的官衙已经画出了他的画像,为了抓他还死了一个人,绵州抓住了人送回去,那这案子唯一还跟绵州有关系的就是巴菩出自绵州了。 到时候功有没有不一定,过多半是要落下的,毕竟,治下之民逃兵也就算了,还偷盗杀人,上面是能问教化不严的过错的。 所以,巴菩是被绵州抢功一般抢过去的。 三人一起低头看了他一眼,若楚家果真与益州王谋反之事有关,那这巴菩真算是捡回来一条命,不然若是在茂州,他早没命了。 这些事自然是都要查的,怎么查,那就是老唐大人的事儿了。 因为唐县令就在益州,他的人过去最快。除此外,陛下那里也要告诉一声,魏知如今还能跟着参与,季相却属于被半排挤了。 益州的事儿有些严重,身为百官之首,老家还在益州,这算是他的失职,现在陛下还要用他压着百官,做个名义上的领头人,但其实这个案件很多事情都不过他这边了。 季相与魏知等人从宫里出来后便互相一揖手,告别回家去了。 魏知和老唐大人站着等季相的马车走了以后才道:“那俩人你关到哪儿去了?” 老唐大人道:“京兆府的牢里,殷礼现在不在,这些事全是他的副使管着,也是陛下的人,比天牢还稳固些。” 魏知看着季相的马车走远,叹息一声道:“季相老了。” 老唐大人没说话,现在他儿子还在益州城呢,益州王那不知道躲在哪儿的私兵于他来说就相当于隐藏起来的饥饿狼群,一个不小心,整个益州都要完。 益州的百姓,包括他的儿子,一个都别想逃,所以老唐大人真的很难有心思去同情季相,他可只有这么一个儿子。 魏知显然也知道他的忧心,伸手拍了拍他的手后道:“别急,殷礼就在益州左近。” 老唐大人便冷哼一声。 殷礼现在的行踪只有殷礼自己知道,他儿子来密信,说围东溪庄时,殷礼只肯借他一千的兵马,而益州和遂州的驻军里皆有益州王的眼线,要不是他前面铺垫了很久,又是突然调拨驻军,还有杨和书的绵州驻军相佐,根本指挥不动这些驻军。 发现围的是东溪庄时,益州和遂州驻军内部差点哗营,他儿子和杨和书差点就死了,结果殷礼愣是能稳住不出手。 老唐大人都不知道是该赞赏他,还是骂他了。 魏知心底是赞成殷礼的决策的,不过当着老唐大人的面,他没敢说出来,而是转开话题道:“太后病情如何了?” 老唐大人便叹息,半响后道:“毫无进展,听说她昨日水米未尽,今早陛下让益州王过来侍疾,太后才进了半碗稀饭。” 魏知蹙眉,“再来几次,益州王岂不是要被释放了?” 老唐大人没说话。 魏知素来耿直,忍不住骂道:“老妇误国!” 老唐大人便离他远了点儿,表示刚才他什么都没听到。 魏知气得胡子都吹飞了。 而在离皇城挺远的外城一处宅子里,刚到家没多久的傅县令也气得砸了一个杯子,怒道:“老妇歹毒!” 傅太太正伤心的抱着傅文芸哭,扭头道:“老爷,你可得给女儿做主,这次若混过去了,以后她在婆家还不知道要怎么被欺负呢!” ※※※※※※※※※※※※※※※※※※※※ 作家的话 晚上八点见 把我看做男作者也没啥,因为我正有点儿想去混男频 ☆.第1181章 主意 傅县令的脸色很难看,起身便要出去,傅文芸安抚了母亲,见状立即叫道:“父亲且等一等。” 傅县令回身,“怎么?” 傅文芸道:“女儿有事与您说。” 她扭头对傅太太道:“母亲舟车劳顿,不如先去歇息,女儿和父亲说说话。” 傅太太见她神色平静,便道:“二娘,你这时候可不能心软,不然你以后长居京城,我和你父亲弟弟离得远,他们家就是欺负了你,我们也不知道。” 她道:“就是一次打得他们怕了,他们知道我们家心疼你,以后才不敢轻你慢你。” 她压低了声音道:“男人都是这样,你得听娘的,当年你爹也不是什么好人。” 傅县令听说,忍不住咳嗽了一声,这是什么话,他年轻时候便是再混账也做不出妻子在家难产,自己还跑出去读书的事儿来呀,更别说保小弃大的事儿了。 傅文芸低声回道:“我知道,母亲放心。” 傅太太便迟疑了一下,抹着眼泪出去了,不过也没去休息,而是去看一下她外孙。 傅县令不好近前,还是在桌子边坐下,傅文芸让秋月换上新茶,这才低声道:“父亲可知近日京中的大新闻?” “什么大新闻?” 傅文芸道:“因产期临近,我近日都只看得到一屋之事,昨日方知,太后寿辰上出了大事。” 她抬头看向傅县令道:“益州王反了。” 傅县令瞪大了眼睛,许久说不出话来,半响后回神,他眨了眨眼睛问,“可这与我何干?我现在不在绵州,而是在建州。” 罗江县距离益州不远,那会儿益州王要是反了,那与他们家来说的确是生死大事,可这会儿他是在建州,建州离益州远着呢。 益州王就是反,那也是北上,总不会往东边打去,所以怎么也不跟建州有关吧? 傅文芸道:“是不与父亲有关,可若是和公爹相关了,不就与父亲有关了吗?” “亲家是刚入京不久的御史,他怎么会牵扯其中?” 傅文芸道:“父亲,据我所知,因太后之故,益州王虽被押在宫中,却一直未能审判,朝中诸臣为此忧愁得很。” 傅县令还有些茫然,“所以……” “而御史有劝诫之责,父亲,你觉得公爹上书诫太后如何?” 傅县令忍不住笑出声来,“二娘,不可拿你公爹故作玩笑,便是大朝会,他也只能敬陪末座,怎么可能上书诫太后?” 傅文芸不言。 见女儿神色冷静,傅县令便顿了一下,表情微僵,“你说真的?” 傅文芸道:“御史喜名,此乃扬名之机。” “朝中其他人肯定也知,上书诫太后的御史肯定也不少,亲家如何脱颖而出?” “豁的出去就可以,”傅文芸道:“我曾经听过一个故事,有忠臣为劝上而自柱。” 傅县令一拍桌子,脸色涨得通红,起身怒喝道:“胡闹!” 他瞪着眼睛去看女儿,紧抿着嘴角道:“你,你怎能……”如此狠毒! 可这到底是自己的女儿,他又心痛又愤怒,说不出口来。 傅文芸便道:“父亲,又不是真的让公爹自柱,这种事是可以做个样子的。” “你当满朝文武,当陛下是傻的吗?这种事做样子他们会看不出来?” “看出来便看出来,本也没想着瞒过他们去,”傅文芸道:“只是陛下需要一个借口罢了,那公爹就给他们一个借口就是了。” “一个冒险换来青云之梯,端看各人怎么思量了,”傅文芸道:“父亲,公爹为官多年,自有自己的思量,我们又不是要强迫他。” 傅县令惊疑不定的看着她,“那你与我提及……” 傅文芸便笑道:“女儿就是想,此事难得,若公爹能在京城站稳脚跟,更进一步,父亲在地方上也有依靠。这么多年父亲的努力女儿都看在眼里,寒门之艰,不是努力便可以的,还看天赋与机遇,傅家和岳家都是寒门出生,天赋少些,就只能抓机遇了。” 傅县令震惊极了,他一直知道二女儿聪慧,也知道她好读书,而他也的确不舍得,所以才让她和儿子一块儿读书,可他万万没想到她能聪慧至此。 这样的法子,他是断断想不出来的。 半响,傅县令才问,“那……你难产之事……” 傅文芸笑道:“当时公爹不在,此婆婆之过,父亲总不好去和婆婆论长短,自有母亲去应付,至于夫君那里,还有弟弟呢。” 傅文芸叹息一声道:“女儿又不能和离,这日子将来还是要过的,所以不好让婆婆太难堪,对她尚可,那就更不应该把公爹拉扯下来了。至于夫君那里,让弟弟再打他一顿给我出出气就是了。” 她看着傅县令道:“经此一事女儿才知道,父亲位高,便是不在女儿左近,那也能庇护到女儿,若不然,便是住在女儿左近,对上无力的婆家,怕也无能为力,所以还是父亲前程要紧。” 傅县令忍不住上前几步,一把握住傅文芸的手,心痛得不行,这怎么就不是个儿子呢? 傅县令伤心了一下后问,“那你觉得此事该怎么提?” “明日公爹必会带夫君上门来请罪,父亲只管接受,这外头的事儿让文华去,您只和公爹谈这朝堂上的事,略劝一劝就行,其他的,公爹自己会拿主意的。” 傅县令犹豫,“这事能成吗?不用多劝劝吗?” 傅文芸摇头,浅笑道:“公爹会明白的。” 她这位公公野心可比她爹大多了,她爹平生最大的愿望就是在有生之年做上一四品刺史就可以,所以他一直在地方上转悠。 但她公公不是,她进门没多久,不知道她公公是怎么从地方上平调入京做了御史的。 但外官入京有多艰难,她跟在她父亲身边多年早就摸透了,何况他还是平调入京,这就相当于是升迁了。 既有雄心壮志,那就不会放过一点机遇,而机遇从来都是与危险维系在一起的。 她都明白这个道理,她公公不会不知道。 这可是她代入了他的身份想了两天才想出来的好主意呢。 ※※※※※※※※※※※※※※※※※※※※ 作家的话 晚上十点见 ☆.第1182章 上门道歉(给书友“春婷”的打赏加更) 傅县令出去时,正听得隔壁屋里传来说话声,门板根本挡不住傅文华的大嗓门。 他正在给傅太太告状,“母亲你不知道岳家那老虔婆多可恶,我走的时候她还靠在门上坏我们家的名声呢。” 傅太太刚听了傅嬷嬷和春草讲述的生产那天的险状,此时气得脸和脖子都通红起来,听见儿子那么说,更气了,“好在你爹这会儿和他平级了,就算外官比京官儿差点儿,咱也不怕他!” “对,大不了把二姐带回家去,把外甥也带上,哼,看他们还敢不敢欺负二姐了。” “这个不行,你二姐回建州,丢脸的是你二姐,咱得在京城就把这事解决了,不然,我宁愿在京城租个房子住下,照顾你姐一年半载,我就不信,他们舍得不看这个孙子。” “对,到时候我天天去赌岳岚,一天照着三顿打他,看他还敢欺负我姐吗。” 傅太太就道:“打的时候别下手太重,不然以后还得你姐劳心。” “我知道,我就打疼,不打残。” 在门外听的傅县令就觉得心口更疼了,他之前听这话还没什么,但听过女儿的话以后再听这话,他就觉得他生错了。 这女儿和儿子要是反个个儿该多好啊。 傅县令揉着胸口走了。 傅太太和儿子声讨了一下岳家后对傅嬷嬷道:“这次可多亏了周家的小娘子,二娘可备了厚礼回赠?” “没有,”傅嬷嬷低头道:“小姐连诊费都没给。” 傅太太闻言便知道这是女儿待周满很重,或者说是俩人情谊深重,钱财已不足以量,她叹息一声道:“那便算了,她那份她以后自算去,我们这边却是要备一份厚礼送上的。” 傅嬷嬷便笑道:“太太何必忧心这个,先在建州的时候,每月都要收她两封来信,比太太和舅老爷家走得还近些,我看满小姐不是在意这些虚礼的人。” 傅太太看了眼已经熟睡的孩子,轻轻地把孩子放到摇篮里,闻言道:“虽不在意,但礼不可废,我和老爷在京城不能停留太久,以后二娘在京城里也没什么依靠,和朋友走得近些也有个照应。” 傅文华撇了撇嘴道:“娘,你以前不是不喜欢二姐姐和周满相交吗?每次她来信,你都不高兴。” 傅太太就拍了一下他道:“此一时彼一时,懂吗?那会儿我是怕她把你二姐教坏了,你看你二姐,以前那么乖巧听话,结果和她交了朋友后,不学琴,也不学女红厨艺了,就整天捧着书看,还整天想着跟你一块儿出去玩,因为她信上一句坐在树上眺望的风景很别致,你姐姐就要搬了梯子来爬树……” 傅太太此时提起这些,心中的感觉很复杂。 本来她两个女儿都很乖巧,只是儿子调皮一些,她只需要费一点儿心,结果因为周满,二女儿一下就变了。 女儿不听话了,她便要把注意力再分一点儿出来教导女儿,结果女儿还没教好呢,她反倒把儿子带的更调皮了。 傅太太便更忙了,所以她一直不太喜欢周满,因为她觉得,她后面的劳累有一半是周满的责任。 可是这会儿,女儿独自在京城中,没有亲人在身边,婆家又刻薄,一个朋友,尤其是有能力的朋友就显得很重要了。 就算帮不上忙,偶尔说说话,她女儿心里也会好受些。 所以傅太太想修补一下双方的关系,她对傅嬷嬷道:“多备点礼物,我们从建州拿来的土特产,不用给岳家留了,分出一些来给老爷走关系,其他的都送给她。” 傅太太还是有些庆幸的,笑道:“好在她不知道我不喜她,等孩子满月,我们还可以请她上门来吃满月酒。” 一旁的傅文华便缩着脑袋不说话。 傅太太看见了一顿,忍不住沉默下来,半响后问道:“文华呀,你进京以后有没有和周小娘子胡言乱语什么?” 傅文华想摇头来着,但在母亲的目光下摇不下去。 傅太太忍了忍,到底没忍住,伸手拧住他的耳朵,拍了他好几下便转身抹着眼泪去找傅县令,她觉得太委屈了,怎么就生了这么个不听话的儿子呢? 傅县令已经回屋思考明天见到岳玮时要怎么劝他了,正在此时,傅太太抹着眼泪进来,傅县令就有点儿头疼。 对了,他女儿的事儿也得解决,总不能让岳家那老虔婆踩着他女儿不当人吧? 虽然事情已经过去,又被傅文芸开导了一下,但傅县令想起这事来还是气得很。 岳家在傅县令他们进京后没两个时辰就听说了,毕竟他们家的下人一直在外面守着呢。 昨天岳岚便亲自来接过一次傅文芸,但却连门都进不了。 岳大人都想自己来接了,但他很聪明,知道这时候儿媳妇离家,他便是去接了也没用,就算傅文华碍于他的身份会请他入内,也必会以各种借口拒绝回家。 这事显然已经不是几个孩子可以解决的了,只能等亲家进京,他亲自上门致歉了。 傅文芸以为岳玮会在第二天才上门,没想到当天岳玮一下衙门便带着妻儿拎着东西上门来了。 傅县令听说,便先去了一趟女儿的房间,对她道:“你这公公比你想的更有魄力呀。” 傅文芸沉吟片刻后道:“父亲,这是好事不是吗?” 傅县令摇了摇头,未必就是好事,因为他不确定岳玮一定会听劝。 不过他还是领着他的妻儿去前厅迎接去了。 两亲家一见面,岳玮立即快步上前,还未到跟前便深深的一揖,“子良兄,玮愧对你的托付啊。” 傅县令忙疾步上前一把握住他的手将人扶起来,一脸伤怀的道:“岳兄这是折煞我呀,快别如此。” 岳玮见他竟然不生气,一时心中也拿不定他的意思了,只能回身将他那蠢儿子拉上来,一脚踢在他膝盖窝让他跪下,“还不快给你岳父岳母磕头道歉,有你这样对自己媳妇的吗?” 岳岚鼻青脸肿的磕下去,傅县令定定的低头看了他半响,最后叹息一声道:“罢了,让他起来吧,我们进屋去说话。” 岳玮便松了一口气,连忙与傅县令携手进屋。 ※※※※※※※※※※※※※※※※※※※※ 作家的话 明天见哟 ☆.第1183章 对阵 进了前厅,岳玮便又拉着妻儿和傅县令道歉,当着亲家的面训斥了儿子一顿,当然,训妻是不可能的,虽然他自己也很想骂,但只能私下骂,当着儿子和外人的面,他还是要给妻子一点儿面子的。 傅县令没说接受,也没说不接受,只是连连叹气,看了眼岳大郎后又看了眼妻子,再次叹息一声,一脸的为难。 最后干脆拉起岳玮的手道:“亲家,不如我们去书房里谈。” 傅太太也趁机拉住岳老太太,皮笑肉不笑的道:“那亲家母就由我来招待了,老爷自去吧。” 岳玮心下觉得奇怪,便随傅县令去了书房。 他一脸愧疚道:“子良兄,岳某人真是有愧于你托付啊……” 傅县令叹了一口气后挥手道:“罢了,罢了,瑰重兄请坐。” 见傅县令总算是松口,岳玮悄悄松了一口气。 傅县令道:“初闻此事时的确气急,我只有二女,二娘又是最聪慧的一个,我从来都捧在手心里,却没想到……” 岳玮脸上的愧色更重。 “我当时恨不得将她带回家去,只是二娘劝我,说姻亲本就是结两姓之好,若因为她之故,让两家结仇反而不美,而且事发之事你也不在家,怪不得你。” 岳玮没点头,他心里有些不安。 傅县令道:“只是我知瑰重兄为人,但夫人那里却不好交代,她素来疼惜孩子,文华与他二姐也最亲厚,我这夹在中间,唉——” 岳玮:“……” 岳玮能怎么办呢,他只能点头啊,叹息道:“这不怪
相关推荐:
至尊痞神
我身边的那些诡异事件
我的天道版本太低,所以全是漏洞
天神,境魔,诗剑仙
拽丫头的霸道殿下
异界大领主
漂洋过狌海
我家小萨成精了
重生:溺宠太子妃
洪荒:家父盘古,我一气化三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