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被仿生人大佬宠爱的日子 > 第154章

第154章

是功臣之后,又揭发了益州王恶行,若还在天子脚下让他们被益州王所杀,有损的便是朝廷的脸面和陛下的威严。” 因为这一句话,皇帝连禁军都派出来了。 他们一路上畅通无阻的到了济世堂。 这些病人有点儿不一般,算半个自己人,所以郑大掌柜立即带着丁大夫等人插队处理起来。 大吉和白善等人被接到后院去治疗,其他因为帮忙而受伤的路人则在前堂排队看病,但还有很多只是下了水湿漉漉的,他们便坐在门外一边拧衣服,一边晒太阳。 丁大夫亲自处理大吉身上的伤,满宝给他打下手。 大吉身上的伤口很多,且多是剑伤,好在都没伤在要害,但有两道伤口有点儿深。 丁大夫清理伤口后缝起来,等把伤口都处理干净,小芍也把药熬好了。 满宝便施针把大吉弄醒,让他喝了药再继续昏。 封宗平几个也都受了伤,也就只有殷或是受惊,自己往后退时不小心摔了一跤,擦破了点儿皮而已。 不过封宗平几个人伤的也不是很重,毕竟主力都在大吉那边,他们就对付两个,还有那么多百姓帮忙呢。 等把所有人的伤口都处理好,白二郎这才盯着白善和满宝看,“你们脸色怎么还这么苍白?是不是也受伤了?” 满宝自己就可以给自己检查,摸了自己一通后道:“没事,被打了几下,没有内出血,也没有断骨头,就是会肿痛几天而已。” 白善则有点儿严重,丁大夫检查过后道:“他得小心,我给他开些内里止血的药,有可能伤到了肋骨。” ※※※※※※※※※※※※※※※※※※※※ 作家的话 明天见 ☆.第1191章 关怀 刘老夫人和庄先生、周五郎带了金子和银子赶来,冲到后院看见孩子们都还好,这才松了一口气。 刘老夫人的眼睛有些红,伸手抱住白善道:“没事就好,没事就好。” 周五郎也检查了一下满宝,发现她除了衣服是湿的,脸色有点发白外也没别的问题,同样大松一口气。 白善却见护送他们进来的家丁带着刀,衣服上还沾着血,就连周五郎身上都有血迹,就问道:“祖母,这是怎么回事?” 刘老夫人笑道:“没事。” 庄先生却沉静的道:“有歹人带刀要闯进家里,好在刑部陶大人带人来得及时,我们没事,但家里还是伤了好几个家丁。” 满宝便问道:“五哥,那六哥他们没事吧?” 周五郎道:“没事,我们都躲在后面呢,有官差和家丁在,我们都没受伤。” 就是受惊不小,毕竟长这么大第一次看人杀人。前段时间京城秋斩了一批犯人,好多人去看热闹,他们都没敢去看呢。 白善抿嘴,拳头紧握道:“这是为何,益州王疯了吗?” 一旁的京兆府校尉这才想起他好想忘了告诉他们,“益州王跑了。” 众少年齐齐瞪圆了眼睛。 然后,满宝和白善的心一下就安定下来了,他们对视一眼后都没说话,齐齐在心里许愿,“希望天尊老爷保佑,益州王顽抗到底,坚决不降。” 刘老夫人和殷或封宗平等人道谢,然后便出去和救他们的路人义士道谢去了。 就按照白善说的,凡是出手相助了的给十金,受伤的,再给十金,这次的医药费也由他们出了。 而帮了大忙的则再多给十金,当时刺杀是在众目睽睽之下,谁出的力多,谁出的力少,大家都看在眼里的,倒也不难甄别。 带来的金子不够便换成银子给,还不够,刘老夫人便拿了白家的名帖去银楼里暂借。 如今白家在京城里也算有名了,又是为这个给的钱,银楼都很愿意借,没人觉得白家会还不上钱。 刘老夫人带着刘贵将领了赏金的人一个一个送走,又请大夫给受伤的人包扎好,还托人把不太方便的人送回家去。 其实并不用她送,那些人的家里听说他们赚了这么多钱,早带着家人一起赶来了。 十金呢,那就是一百两,普通人家好几年都挣不来这个钱。 他们哪敢一个人揣着钱就回家的? 自然是有家人的就托人回去说一声,来带他一起回家,家里远的便直接揣着钱叫上几个认识的朋友或老乡,给了钱后打算路上一起走。 结果人还没走完,几辆马车便飞奔而来,才堪堪在药铺门前停下,还没停稳,车上便跳下来几个身着华服的青年女子,为首的一个看都不看刘老夫人一眼,直接就往药铺里奔,脸色苍白,一把抓住一个在忙碌的药童问:“殷家的小公子呢?” 药童认出青年女子来,立即往后院一指。 女子立即往后院奔,一眼就看到了殷或,然后就扑上去抱住他,“小弟,你哪儿受伤了?” 殷或被女子上下摸了一通,在朋友们的注视下有些窘迫,他按住她的手道:“大姐,我没受伤。” 话音还没落,二姐和三姐也跑了进来,都是一副天要塌下来的模样,围着他就要摸。 他二姐抹着眼泪道:“可吓死我们了,我们在家里听说你遇着了刺客,脚也不停的就跑到了相国寺去,但到了那边又说你们来了济世堂……” 他大姐却已经去找京兆府的麻烦了,“天子脚下怎么会有歹人当街行凶?你们京兆府是怎么管的?” 他二姐连连点头,扭头去问长寿,“相国寺那么拥挤危险的地方,为何要带少爷去那里?” 殷或连忙道:“二姐,相国寺是佛寺,怎么会危险?我今日是去礼佛祈福,长寿他还做不得我的主。” 又对他大姐道:“大姐,这不怪京兆府,此是意外,谁也不想的。” 何况,京兆尹是他们的爹啊,责难京兆府,最后御史当真了,弹劾的还不是他们爹? 殷大姐就问,“刺客呢?可问了,何人如此大胆,竟敢当街行刺?” 京兆府校尉总算是可以说话了,道:“刺客都死了。” 殷大姐尖声问,“死了?” 白善正要说话,殷或便转头看了他一眼,压住他的手微微摇了摇头。 殷二姐见了眼睛一眯,问道:“怎么,白公子知道这些刺客?” 殷或道:“刺客又不会自报家门,他哪里会知道?” 白善却道:“虽没有自报家门,但应该是因我而起,实在抱歉得很。” 说罢起身冲众人行礼致歉。 殷或不赞同的看了白善一眼。 白善却觉得瞒也瞒不住,还不如坦诚些。 殷家三姐妹本来就不太喜欢白善三人,此时更不喜了。 殷大姐张嘴正要说话,一直默默抹眼泪的殷三姐便拉了拉她的袖子,微微摇头。 想到殷或对他朋友们的维护,她脸色臭臭的哼了一声,扭过头去。 殷或见姐姐们没有口出恶言,这才松了一口气。 封宗平在一旁看得津津有味,易子阳看不过,伸脚踩了他一下,他这才回过神来,立即上前打圆场,“殷大姐姐放心,殷或只是有些受惊,一点儿伤没受的,你看我还被划了一刀呢。” 殷大姐脸色这才好看了点儿,对殷或道:“小弟,我们快回家吧,祖母还在家里着急呢,本来她是要亲自过来的,但她年纪大了,我们怕她受刺激没答应。” 殷或便起身,对白善和满宝点了点头道:“那我先回家去了,你们有事便使人来叫我。” 殷大姐心中祈祷:可别再来找了。 白善笑着点头,要送他们出去,满宝却按住他道:“你休息吧,我去送。” 受了内伤的人就得少动弹。 白善也不坚持,满宝送他们出去,刘老夫人等自然也跟着谢了一回,目送他们走远后便松了一口气。 正巧领赏的人也走得差不多了,刘老夫人便也松了一口气,伸手牵着满宝的手回后院。 ※※※※※※※※※※※※※※※※※※※※ 作家的话 下午四点见 ☆. 第1192章 教训 刘老夫人再次谢过封宗平和易子阳,让家丁送他们回去以后这才把大吉给抬回家去。 常青巷里很寂静,平常会坐在门口纳鞋底的人全都不见了,而他们家门口湿漉漉的,显然才冲洗过,但青石板和墙壁的缝隙里还是有冲刷不去的血迹。 两边有带刀的官差把守,院子里的人不能出来,外面的人当然也不能随便进去。 满宝进门,就见院子里也在冲洗,一些花花草草上面还溅着血滴呢,现在还没人想着去给花花草草也洗一遍,所以血迹还留在上面。 满宝三人看着脸色都有些发白。 所以庄先生很庆幸,“我听人说你们掉进了水里,这实在是运气,不然在陆地上,恐怕你们早没命了。” 庄先生不知道,他们在水里也差点没命了。 俩人相视一眼,白善便咽了咽口水道:“所以先生,泅水是很重要的,你们以前还总是不给我们玩水呢。” 庄先生不说话了,不过连刘老夫人都松口道:“回头你们想学泅水就去吧,请两个本领高强的人教你们。” 白二郎紧紧地跟在庄先生身后,小声问,“先生,我们家没人死吧?” 庄先生沉默了一会儿后叹气道:“有两个家丁伤重不治,刑部那边还死了三个人,伤了不少。” 刘老夫人道:“虽说他们是出的公差,但毕竟是为我白家而死,回头打听好了他们家住址,送一些丧仪过去,略尽心意而已。” 一旁的刘贵应下。 这一次刺杀,益州王或许是想立威,但他逃命也需要人,因此虽然留下了不少人,但本领应该不怎么样。 那些人大部分都冲着常青巷白家来了,只有八个人领命去跟着白善他们。 本来八个刺客对付白善他们三个是绰绰有余的,毕竟他们身边只跟着大吉和刘贵两个,刘贵还留在马车处看马车了。 他们不觉得杀这四个人需要太多的人,但谁知道当时封宗平几个也在,而且平时不显山不露水的大吉武功竟然这么好,竟可以一人拉住四个人。 最主要的两个目标还掉进水里了…… 益州王一逃,京中的局势就紧张起来,尤其是在相国寺刺杀之事后,朝中不少人都自危起来。 益州王要是这么不逊和野蛮,因为白善和周满告发他就要杀俩人及其家人,那他们这些上书弹劾他的人呢? 像魏知、季相、老唐大人这样为首彻查他这件事的人呢? 岂不是都要杀? 于是在许多大臣的建议下,皇帝出动禁军,开始拔除益州王留在京城的钉子和人手。 被丢下的益州王妃和云凤郡主及益州王幼子新庆郡王被暂时关押在皇宫里,本来,被关的只有益州王和他的两个成年的儿子,益州王妃是住在太后那里的,虽然不能进出皇宫,但在宫里还是可以自由行走的。 饭后要是闷了,也是可以在花园里走一走的。 但益州王这一跑,他们母子三人便被关了起来。 云凤郡主的恐惧达到了最高点,一直在哭闹,不过这次便是太后宫中的宫人也不会再安慰她了,而是躲着她被关押的宫殿走。 皇后这段时间劳累太过,脑子一抽一抽的疼,但还是安排了下去,让宫人不准欺辱益州王妃一家,只把人关在宫殿里,不许进出就可以。 太子端了药上来,闻言挥手让下人里去,不太高兴的道:“母亲何必为他们费心?有皇祖母在,皇叔就是失势了,宫人也不敢欺辱他们的。” 皇后接过药一饮而尽,笑道:“不过是多嘱咐一声,以防万一而已。” 太子便哼了一声,见皇后脸色不好看,便放轻了声音道:“母亲,还是把周满宣进宫里来吧,让她贴身伺候您,我看您眼底又泛青了,可是这几天晚上又睡不好了?” 皇后摇了摇头后道:“案件还没了呢,此时把她宣进宫来,只怕要影响众臣的判断了,萧院正看的就很好。” “可萧院正不是在皇祖母那里吗?他也不能每日给您问诊,”太子有些不高兴的道:“益州王养私兵已是铁板钉钉的事儿了,这会儿他又逃了,想去做什么显而易见,还怕影响什么判断?” 他道:“那些朝臣平日里什么事都不敢,就是喜欢揣测上意,明明一件挺简单的事儿,他们非得琢磨出十样百样的意思来。要儿臣的意思,您现在什么都别管,只管在殿里安心养病,我把她宣进宫里来,您要是嫌弃她出入不便,干脆住宫里算了。” 皇后见他暴躁,便叹息道:“你啊,越活越回去了,以前还会琢磨事情,现在却行事莽撞,不该想的又多想……” 太子听见她又老生常谈,忍不住起身想要离开。 皇后就拉住他的手道:“好了,母后不说就是了,我已经让你三弟准备着了,等益州王的事儿一了,他就去就藩,你也收一收自己的脾气。” 见他垂着眼眸不说话,皇后便叹息道:“大郎啊,这世上的事儿从来没有十全十美的,你是个好孩子,从小你父亲和大臣们也都爱夸你,你也素来仁厚知谏,切不可因为一些挫折便移了性情。” 太子面无表情的道:“母后,你歇息吧,儿臣先告退了。” 皇后便忧愁的看着太子转身走了。 出了皇宫,太子胸中有气,忍不住狠狠地冲着宫墙抽了一鞭子,然后才扯过马来离开。 这一幕正巧叫一个才要出宫的御史看见了,他失望的摇了摇头,决定明天弹劾一下太子。 身为储君,喜怒形于色也就算了,竟然还在宫门口抽打宫墙,若是叫人看见了传出去,人家要怎么想大晋的太子殿下? 太子打马出了皇城,身后的侍卫问道:“殿下,您这是要去哪儿呀?” 太子道:“去济世堂。” 侍卫便知道他要去干嘛,立即道:“殿下,周小神医这会儿应该是在家里。” 太子就皱眉,勒住马问,“她家在哪儿?” 侍卫本来也不知道,但昨天他们被刺杀的事儿闹得沸沸扬扬的,他跑去禁军他哥哥那儿玩的时候听了一耳朵知道了,立即道:“就在常青巷里。” ※※※※※※※※※※※※※※※※※※※※ 作家的话 晚上八点见 ☆.第1193章 数钱 太子到了常青巷,都不用侍卫指路便认出了白家,因为白家门前站着两个官差。 太子勒住马,跳下马抬着下巴看向他们。 两个官差显然没见过太子,握紧了手中的刀,戒备的看着他,但见他气质凛然,一时不敢动作而已。 侍卫连忙从后面追上来,拿出铁牌道:“这是太子殿下。” 两个官差一惊,立即跪下请安。 太子挥了挥手,目光在墙壁上一扫,蹙眉道:“还有刺客?” 两个差吏很忐忑的回道:“目前还不见有,但徐大人说不怕一万便怕万一,因此着我等守着。” 太子点了点头,抬了抬下巴道:“敲门。” 差吏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立即转身敲门,但其实是直接把门推开了。 因为他们在门口看守,白家的大门是虚掩着的,他们一推开,里面的下人就笑嘻嘻的探出脑袋来问,“两位大哥,你们是渴了,还是饿了,要不要吃点儿零嘴……” 探头出来看到太子和他身后的护卫,家丁立即站直,看了眼神色冷峻的太子,诺诺不敢言。 太子瞥了他一眼,见大门打开,便直接抬了脚进去。 守门的两个差吏和白家的下人相处的还不错,主要是他们守在这里,除了拿衙门的钱外,白家也总会给他们一点儿辛苦费,所以俩人见太子一进去便悄声提醒他道:“是太子殿下……” 下人吓得腿都软了,拔腿便去追。 但太子腿长,走的又快,而且还没有一点儿在别人家的自觉,他觉得他已经叫人敲门了,既然门开了,那就是容许他进来了。 白家的宅子很方正,一进是一进,二进是二进,前院有不少的下人,太子是扫了一眼便往后院去。 正在休息或养伤的家丁们看了太子一眼,见他身后追着一个他们家的下人,见他脸色虽急切却没说要拦住他,便当是客人,继续坐着没动。 太子就这样畅通无阻的到了后院。 满宝他们三个受了大惊吓,昨天晚上各自吃了药以后就一觉睡到了大中午。 难得的,刘老夫人和庄先生都没有叫醒他们,周五郎他们还特意放轻了脚步。 对了,老周家已经把饭馆关了,全都搬回来住了,没办法,谁也不知道益州王在这京城里藏了多少刺客,人聚在一起才好御敌。 满宝他们是被饿醒的。 因为受惊又受凉,身上还受了伤,白善和满宝都有点儿低烧,倒是白二郎,身上虽然也受伤了,但只晚上做噩梦踢了好几脚,并没有发烧。 满宝给自己和白善开了药,白二郎便自告奋勇的拿了药方去自家的药房里捡药。 等吃了饭,喝了药,三人就坐在院子里晒太阳发呆顺便说话。 周五郎坐到满宝身边,递给她一个账目道:“这是昨天给出去的赏金,一共是四百二十金,我们家应该出二百一十金,但实际上只出了六十金,还欠一百五十金呢。” 一旁的白善听了立即道:“周五哥,这不该你们出的,别说什么欠不欠的。” “那不行,”周五郎坚持,“咱连租房子都出了一份,钱上的东西就该算清楚,不然以后都不好来往了。” 满宝点头,大气的拍了一下胸口道:“别担心,我有钱。” 周五郎点头,“我知道你有钱。” 于是认真的看着她。 昨天一听说他们为了自救许了重金给路见不平的侠义之士,周五郎便把他们这两个多月开饭馆赚的钱都拿了出来。 四百多金而已,白家并不少这点钱,但是他们还真没这么多现钱。 毕竟谁没事在家里放四千多两的白银啊。 最后还是刘老夫人和银楼借了一千五百两的白银才够的。 白善拉了拉满宝的袖子,低声道:“这事究其根底是因我父亲而起的,怎么能再让你出钱呢?这租房子的事儿不一样,这是我们要在这儿学习住的,但昨日的事,是因为我要替我父亲报仇。” 满宝便道:“我不也要为我父母报仇吗?御状我们是一起告的,益州王要杀的也是我们两个人。” “可若不是我父亲,你父母也不会……” “难道这也能怪你父亲吗?”满宝打断他的话,道:“作恶的是益州王,你父亲也是受害者,怎么能怪他?怎么能把所有的压力都放在你和刘祖母、郑姨身上呢?” 她道:“要说这银子最应该是益州王出,但我们能问他要钱吗?” 白善还没说话,白二郎先摇头了。 “所以还是咱两平分吧,唉,等我们伤好了,我们还得买礼物去送封宗平他们呢,毕竟他们也因为我们受伤了。” 白二郎道:“还有我。” 白善和满宝就没好气的瞥了他一眼后道:“还说要同生共死呢,就这么点儿小伤都问我们要礼物。” 书房里的刘老夫人忍下鼻尖的酸涩,抬头望着窗外的天空,将眼里的泪水忍回去。 郑氏便扶住她的胳膊。 刘老夫人扭头对她笑了笑,回头去看庄先生。 庄先生正在泡茶,察觉到她的视线,抬头与她笑道:“老夫人坐下饮口茶?” 刘老夫人笑着应了一声,坐到了庄先生的对面。 而院子里的三个少年已经吵完一架,满宝精神了点儿,起身回屋去拿钱。 她从床底下把空箱子拖出来,然后把系统里的钱拿出来,她只留下一些银子,其他大部分都拿出来堆在箱子里,然后是那些金子。 因为头有点儿晕,她也懒得数,估摸着差不多够了,她就把堆得乱七八糟的三个箱子合上,然后出去叫五哥六哥进来把箱子搬出去。 周五郎惊奇得不行,“昨天急用钱,我进来找过,你床底下的箱子都是空的。” 满宝便哼了一声骄傲道:“那是障眼法,要是轻易叫你们找到了,那还叫藏银子吗?” “行吧,你说是什么就是什么。”反正昨天太急,他还没来得及翻柜子呢,看来那些钱多半是藏在柜子里,可那柜子能装这么多钱吗? 周五郎和周六郎把钱搬出去数。 所以太子快步走进后院时,看到的就是七八个人正蹲在地上数钱,或许是累,或许是伤,白善和满宝都是直接坐在一个蒲团上的,专门捡着金子往一边放。 ※※※※※※※※※※※※※※※※※※※※ 作家的话 改文真的是太伤脑筋了,今天就先到这儿吧,明天见 ☆.第1194章 提醒 太子停下脚步,好奇的看向他们,“这是在干什么,准备逃跑?” 众人抬起头来,除了白善、满宝和白二郎,没人认识他,所以周五郎等只是抬头看了一眼便又继续低下头去数钱,没办法,他们记性不太好,这一打断他们就忘了数了多少。 是八十五两,还是九十五两来着? 白善三人却是很快反应过来,连忙从地上爬起来行礼,“参见太子殿下。” 周五郎他们手上的银子滑落,震惊的抬头看向太子,这会儿是真的忘了自己数到多少了。 几人也不起身,直接顺着蹲着的姿势跪下。 太子挥了挥手免去他们的礼,拖了一张椅子过来坐下,抬了抬下巴示意白善回答。 白善便将昨日赏金的事说了,道:“这笔钱我们两家平分,正在数满宝要给我们家的钱。” 太子扫了一眼地上的金银,撇嘴道:“不过是四百多两的金子罢了,怎么还要计较这些?” 满宝不高兴了,“这差不多是我全部的积蓄了,攒了好几年呢,怎么能不计较?” 太子就挥了挥手道:“行了,皇后身体不适,近来又吃不好,睡不好了,你给她治好了,我赏你五百金。” 满宝眨眨眼,很心动,不过她一直是实事求是的好孩子,最后还是摇了摇头,叹气道:“不行啊,皇后的病不是那么好治的,我最多只能缓解,还得萧院正他们帮忙。” “那就缓解。”太子虽有些失望,但早已有心理准备,倒是很快就改了目标。 满宝立即道:“那没问题,明天我就进宫给皇后扎针。” 太子皱眉,“一定得扎针吗?” 满宝道:“配以针灸是最好的,不然萧院正他们开方也不比我差的。” 太子便绷紧了脸,他母亲说不愿此时让周满看病,那就必定会不见她。 他们家人都这么,脾气倔得很。 所以太子揉了揉额头后道:“行吧,我想办法让你进宫,不过你得装扮一番。” 白善皱眉,“这是为何,她又不是不能见人,之前便为皇后看过病了的。” 太子就瞥了他一眼道:“虽说皇祖母现在病重,但她还没病糊涂,她现在很讨厌你们,你们在宫外也就算了,要是正大光明的进宫里去,你说她会不会招你们过去说说话?” 满宝和白善齐齐打了一个寒颤,立即一脸深沉的点头道:“装扮也不错,能够为皇后看病是我等的荣幸。” 太子这便满意了,挥手道:“放心,赏金少不了你的。” 太子说完了要事,起身便要离开,白善便领着大家躬身送行。 太子却突然停了一下,回过头来看向他们,问道:“你们的胆子的确是大,不过还是太冲动了,这个时机选的不是很好。” 白善和满宝心中腹诽,那还不是为了你和三皇子? 虽然俩人没有实证,但根据他们从魏大人和老唐大人那里听到的只言片语来看,皇帝之所以难容益州王,连太后的寿辰都没给他过,就是因为太子和三皇子。 不过他们此时看太子,他好像还什么都不知道。 太子一副为他们着想的模样,语重心长的道:“此事过后你们还是离开京城一段时间吧,等长大些再进京。” 白善便抬头问,“为何?” 太子便扯了扯嘴角道:“你们知道这一次牵连的家族有多少吗?” 白善和满宝一起摇头,他们只盯着益州王看。 太子便道:“陇右、剑南、甚至江南一带都有官员和家族牵扯其中,更别说这些年为他运送粮食,购买马匹的商人,这么多人中谁也不知道有多少人在怨恨你们,你们留在京城就是靶子,所以此事过后,你们还是走吧,等过个十年八年的,时日够久了,世人都忘得差不多了你们再进京。” 白善和满宝显然都没想到这一点,一时目瞪口呆。 “不过在走前你得把我母后治好,”太子对满宝道。 满宝正要说话,太子也想起来了,抬手打断她的话,“我想起来了,治不好,那你就把你那一手针灸术传给一个宫女,让她以后专门给皇后针灸好了。” 见满宝瞪眼不说话,太子便不悦道:“怎么,你不愿意?” “这倒不是,我才突然想起来,太医院不是有医女吗?” 太子淡淡的道:“是有医女,但她们都是伺候宫妃生产和坐月子的,不过会些医理和药膳的手段,离会治病还远着呢。” 满宝便道:“那教她们就好了,干嘛要选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宫女重新教?” 太子一想也是,“也行,回头我把医女送来给你挑选,你选个两个教,尽量教出来。” 说罢,转身便走了。 白善和满宝送他到门口。 白二郎见人走了,立即坐回椅子上,拍着胸口道:“真是的,怎么来了也不先递个帖子?” 周五郎几个则是直接坐在了地上,此时还有些恍惚,“我们见到了太子?” 对面的白二郎点头。 周立重忍不住问,“就是皇帝老爷子的儿子?” 白二郎点头。 周立威咽了咽口水道:“太子呢,那将来就是皇帝了,天呐,我们见到了将来的皇帝。” 这下白二郎不点头了,他左右看了看,见都是自己人,便压低了声音道:“还不一定呢,别太高兴。” 周立君也小声问,“他是不是当太子当得不好,所以可能当不上皇帝?” 一声咳嗽从书房里传出来,几个凑在一起的脑袋立即散开,各自坐直来,低下头去似乎很认真的在数钱。 但其实也只是把金子或银子拿在手里摸摸,根本不知道自己数到多少了,得,又得重新数了。 不过他们现在也不太有心情就是了。 未来的皇帝呢,就算不能当皇帝,那也是太子,回村里足够他们吹一辈子了。 白二郎却已经在数钱了,他连皇帝都见过了,不,是把皇帝的一家子都见过了,实在没什么值得紧张的。 白善和满宝回来了,一脸沉静的坐在蒲团上继续数钱。 白二郎就看着他们问,“所以等益州王被抓了,我们就离开京城?” 白善抛了抛手中的金子笑道:“急什么,船到桥头自然直,不过他的好意我们得领就是。” 满宝点头。 ※※※※※※※※※※※※※※※※※※※※ 作家的话 下午四点见 ☆.第1195章 茂州 第二天太子便领了一个小太监出宫,然后让满宝换上了他的衣服,将她给领进宫里去了。 满宝低着头站在两个太监之间,跟着太子进了一趟宫,皇后看到满宝愣了一下,然后去看一旁脸色沉静的太子。 她叹息了一声,还是伸出手去给满宝把脉了。 满宝扎了针,又给皇后换了一张药方,嘱咐她要放宽心后便又被太子的人送了出去,在宫门口的马车上把外衣脱出来给了一直候在外面的小太监,便和来接她的护卫们回家去了。 东宫便在皇宫之中,太子倒是可以自由出入皇宫,但最近太后病重,皇子皇孙们大多在宫中侍疾。 就是快要就藩的三皇子都直找借口进宫,这会儿太子每日都要进出皇宫便惹了人注意。 虽然没人能查到太子要去哪儿,但也正因此才更惹人怀疑。 于是,继皇帝的案头出现太子不懂控制自身情绪,性格暴戾的弹劾折子后,又有不少言官上折弹劾太子不孝,在太后和皇后生病期间不思侍疾,还总是出宫游玩。 太子知道以后也就翻了一个白眼,并不理会。 这几年,弹劾他的折子春天冒出来的野草一样,那是除也除不尽,哪天要是没有弹劾他的折子他才不习惯呢。 皇帝也没理会,把折子压下去了。 因为别人不知道太子出门干嘛,他还能不知道吗? 言官们见上的折子没有得到回应,有两个言官一恼,干脆上折子骂了皇帝一通,谏上了。 他们认为,太子之所以这么顽劣,屡教不改,都是皇帝纵容的,你要是严格一点儿,你儿子能变成这样吗? 这要是你自个的儿子也就算了,可他不仅仅是你儿子啊,他还是太子,是储君啊。 储君这样,将来国家怎么办,百姓怎么办? 当天中书省里值班的是魏知,他看见这折子觉得写得特别的好,于是特意做了标记送到皇帝跟前。 皇帝:…… 皇帝将折子放到一边,继续不理,现在什么事都没有益州的事重要。 他拿起一份密折,这是跟着益州王出京的人传回来的消息,他们被发现了,两方在路上打了一场,益州王逃了,他们人手损失大半,没能跟上。 皇帝脸色沉郁,算了算时间,现在益州王应该已经进了剑南道范围了,就不知道殷礼能不能把人拦在益州之外了。 皇帝并不知道,益州王根本没回益州,而是冲着茂州去了。 而殷礼也没在益州,他也在茂州。 杨和书将眼前的树枝拨开,爬到了半山腰上。正站在山边居高临下的看着底下山貌的殷礼回身,微微颔首道:“长博来了。” 杨和书拱手,“殷大人。” 他走到殷礼身边,也低头看向下面,却只看到山林茂密,除此外什么都没有。 他不由看向殷礼。 殷礼将手中的地图摊开给他看,指了一处地方道:“我们的人装作猎户将这几座山的外围大致走了一遍,目前可以肯定的是,人就藏在这一片。” “人回来了?” “回了一个,有两个没回来,应该是没了。”殷礼脸色没多大变化,他道:“根据车辙来判断,刚运进去的粮食足够两万八千人用一个月。” 杨和书皱眉,“这么多人都藏在这山里?” 殷礼道:“别小看这一片山,你看这连绵不绝的山峰,树木如此茂密,别说两万八千人,十万人撒进去也没多少,就看益州王有没有这么多粮食了。” “我们找的冒充猎户的人都是身手不错的斥候,但他们也不敢进太深,不然猛兽还在其次,里面毒虫毒蛇无数,还会迷路,这些都是会死人的。” 杨和书明白过来了,“难怪他们会把人藏在这里面。” “不错,藏在这深山里,便是附近有村庄,也能轻易糊弄过去,有些小村子里的人可能一辈子都不出山一次,随便编个借口就能糊弄过去了。” 就算糊弄不过去,杀了就是,再收买人在每年时把全村的税赋运到县城就行,保证县衙里的人不会起疑。 若是州县再打点过,那就更没问题了。 杨和书问:“殷大人打算何时动手?” 殷礼收了地图道:“不急。” 杨和书蹙眉。 殷礼这次一共带出来五万大军,留了两万在益州城给唐县令,那毕竟是益州王的老巢,须得防范。 还有三万都在这边,每日就算不行军,粮草也不少。 人要吃,马也是要吃的。 杨和书问:“大人是在等什么?” “等人,”殷礼道:“等一个人。” 杨和书还想问谁,一个斥候便从山下飞跑着上来,跪地将一情报交给殷礼。 殷礼接过看了一眼,然后递给杨和书道:“等的人到了。” 杨和书接过,脸色微变,“益州王到了?” 他抬头,厉眼看向殷礼,不赞同的道:“殷大人为何一定要等益州王来了再动手?那样我们需要付出更多的代价,而且还有可能引起兵祸……” 提早动手,告诉山里的私军益州王已经被抓,他们就会群龙无首,再扰乱一下军心,他们必定能以很小的代价拿下。 可益州王到了就不一样了,群龙有首,战斗力何止提升十倍这么简单? 何况,出了这一片山便是茂州的大片田野和村庄,一旦两军交战…… 殷礼道:“这样才能以绝后患,也才能给天下英烈一个交代。” 杨和书并没有被说服,殷礼也并不在意他的意见,而是指了一个校尉道:“杨大人,这是宋校尉,他会带着一千人听命于你,入夜之后你可以带着他们离开这座山,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杨和书脸色难看。 殷礼却目光坚韧,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道:“能救多少人,就看杨大人你的能力了。” 杨和书又不是白善周满那样还天真单纯的少年,他一听便明白了殷礼的打算,他这是要将益州王一系的主力都留在这里。 这样是可以快刀斩乱麻,省去后面审问和判决的所有麻烦。 不然以益州王的身份,这件案子恐怕要拖上半年之久,最后益州王最多被贬为庶民,流放出去。 但身为皇亲,他就是成了乞丐,恐怕也会有人追随他。 殷或显然是要断了这永久的麻烦,为此才在这山里窝这么久。 杨和书也没再劝,领了那个宋校尉便回帐篷里去,他现在还不能离开。 ※※※※※※※※※※※※※※※※※※※※ 作家的话 达成了一个新成就,给我的干儿子,也就是顾婉音的男主李长博取了一个字,我差点想让她定“和书”两个字,不过想想算了,万一书友们彻底把人物搞混了怎么办? 所以取了“浩之”二字 晚上八点见 ☆.第1196章 领军 益州王一路狼狈的逃回到剑南道,他没有再南下回益州,而是转道到了茂州。 连茂州城都没进,益州王直接带着人进了山。 山路难行,一直到夜色降临他们才摸到屯兵的山口,进山前他已经另外拨出两个护卫来进茂州城里去。 殷礼坐在中帐里收到斥候的回信,看了眼外面已经深沉的夜色后道:“杨大人,你可以出发了。” 这一刻,他与杨和书便只是上下级的关系。 杨和书起身行礼退下,带着宋校尉走了。 他们也是驻扎在山里,本来山路就难走,夜晚的山路就更难走了。 杨和书骑在马上,和宋校尉带着人悄悄的出山往茂州城去。 他回头看了一眼连火把都不能点的队伍,抿了抿嘴道:“你们将军倒是放心,就不怕益州王沿途留了人?” 宋校尉自信的道:“留了人又如何?杨大人放心,益州王真派兵来追,将军会拦住的。” 这些人都是殷礼的旧部,他既然回去调派了兵马,那就是将军了。 “既然如此,那就点火把吧,”杨和书勒住马匹,干脆利落的下令,“着人点燃火把,加快速度走。” 宋校尉:“……杨大人,这样不好吧?” “有什么不好的?真要摸黑走,等我们到茂州城天都亮了。” 就是要天亮了才到达呀,真好可以打个时间差。 但宋校尉见杨和书坚持,只能去传令,没办法,出来前将军说了,他要听从杨和书的吩咐。 队伍中渐渐亮起了火把,本来忐忑的士兵们看着火把心里有了点儿底气,举着火把开始小跑着前进。 他们一行人的速度快了许多,等出山的时候正是深夜,又跑了半个多时辰便到了旷野之中,杨和书这才停下脚步让他们休息。 杨和书找来宋校尉,“我有件事需要他们去做,他们不会冒犯乡民吧?” 宋校尉脸色一正道:“大人放心,我西军对百姓从来都是秋毫不犯的。” 这样的话杨和书也就听听,心里只信三分,因为从来兵祸之中的兵都跟匪一样的,有时候甚至比匪更甚。 不过杨和书也一脸认真的点头应下了,道:“那你去点九十人前来,我有话与他们说。” 等人到齐了,杨和书便拿出一张自己下午临时画的地图,自然不是很准确,但应该也差不到哪里去。 自从收到白善他们的信,说剩下的私兵有可能藏在茂州,他和唐知鹤便开始暗中查探茂州。 当然,也告诉了殷礼。 最后是殷礼把屯兵之处找到的。 但他和唐知鹤也不是一无所获。 俩人把茂州境内的所有县及辖下的乡里都过了一遍,除了查阅典籍外,还派人额外去走过一遍,当时是为了查屯兵之处,后来则是想着,若是真的止不住兵祸,这些百姓要怎么迁入城中。 和殷礼不一样,他是只管打仗的将军,杨县令和唐县令却是一县父母官,考虑的不是打胜仗,而是如何在兵祸中保全百姓和百姓的财产。 毕竟,殷礼打完仗就走了,他们可是要治理地方的。 益州王若是要发兵,他首要之举肯定不是北上,而是会先就近占下茂州,再南下拿下绵州和益州。 尤其是益州城,那是他的封地,他的地盘在那里,在没有打进京城前,他肯定要以益州为据点的。 所以很不巧的是,唐县令和杨县令治理的辖区都在益州王的首要攻击目标之中。 所以他们就顺手拿茂州来做了一下假设。 杨和书没想到他会这么快就用上这些东西,他将益州王起步后会波及到的村庄在地图上点出来,道:“你们三人为一队,前去一村寻找村长或里正,让他们即刻进城躲避。” 宋校尉道:“路途遥远也进城吗?怕是在路上就会遇到乱军,且他们也不愿吧。” 杨和书道:“这些村庄皆在乱军进攻或溃散的路上,距离茂州城不是很远。” 他道:“你们将军现在只有两万九千人,对阵两万七千人,我不觉得他能把所有人都一举拿下,一旦乱军撤退或溃散,这些百姓都会直面乱军。” 宋校尉看了一眼地图上的路标,发现还真是。 于是他点了点头,吩咐下去,三人三匹马,让他们各自领了村庄后离开。 他道:“通知到后立即回城归队,不管他们听不听,你们都不要多做停留。” 九十士兵一听便明白了,若有村庄不听,他们要是耽搁,路上换他们遇上了乱军,那死的就是他们了。 众士兵领命应下,骑马四散开去。 杨和书也没对这个命令说不,而是收起地图道:“走吧,启程,我们得在天亮前控制茂州城。” 宋校尉目光一闪,虽然这位世家公子的决断出乎他的预料,但他还是听从了。 只有九百一十人的大军继续前进,又跑了小半个时辰后便到了茂州附近,杨和书勒住马,问宋校尉:“怎样能在夜里叫开茂州的城门?” 宋校尉迟疑道:“伪造军情,说是吐蕃扣边?” 杨和书:“……这是东门,吐蕃扣边也该叫的是西门或北门吧?” 宋校尉脸上略有些尴尬,还真是,他嘿嘿一笑道:“还真是,而且吐蕃就是扣边,这军情也不会先到茂州,我们西军便驻扎在边境上,可以直接将紧急军情送入京中的。” 杨和书沉吟片刻道:“就说是益州王急报,让他们开门。” 宋校尉一愣,“这样能行?守门的是当地的驻军,若是看守的人不是益州王一系岂不是暴露了?” 杨和书道:“他们自会上报给茂州刺史,只管去喊门,实在不行再想办法硬开,反正天亮之前我们一定要进城。” 不然,若不能提前控制住城门,就不能容纳逃难来的百姓。 宋校尉应下,点了二十来个人和他一起上前去喊门。 杨和书则带着剩下的兵马落在后面。 大军渐渐靠近,在城墙上打盹的士兵渐渐反应过来,他揉了揉眼睛,见下面的确是连绵的火把,立即推醒了旁边的同伴,示意他去看,“怎么回事,谁家商队这么长?” 同伴醒了过来,“这不是商队吧?哪儿的商队会有那么多人?” ※※※※※※※※※※※※※※※※※※※※ 作家的话 临时搬了一下书房,我的天啊,我的书房原来这么脏 下一章在晚上十点半左右 ☆.第1197章 进城(祝书友“蝶恋花”生日快乐) 宋校尉酝酿了一下情绪,这才装作焦急的喊道:“快开门,益州王有紧急军情!” 守门的士兵慌乱起来,居高临下的看,这才发现城下的人穿着是他们的大晋的甲衣,一时有些拿不定主意,“益州王?益州能有什么军情?” “不知道啊,快去通知校尉。” 校尉刚眯了一下眼睛,自从他傍晚从刺史府回来后心情便不太好,这会儿被叫醒脸色就难看了。 士兵惴惴,但听见外面的叫门声好似越来越紧了,便只能低头道:“大人,外面来了一支军队,估摸着有八九百人左右,说是益州王有紧急军情,要我们开门。” 校尉脸色一变,立即起身,“益州王?” “是,”小兵忐忑的问道:“我们开还是不开呀,他们益州怎么管到我们茂州来了?” 校尉一巴掌拍在他脑袋上道:“剑南道的治所在益州,你说益州能不能管茂州?” 他咬了咬牙道:“去开门!” “可是大人,非朝廷紧急军情不能深夜开门啊,而且这是益州王,又不是节度使大人。” 没错,对于茂州来说,节度使可比益州王管用多了,茂州并不是益州王的封地,按理,他是管不到这里的。 “废话怎么这么多,让你去开就去开。”说话的功夫,校尉已经抓了甲衣穿上,他也没想到益州王的人来得这么快,还以为最快要明天才能到呢。 虽然很忐忑,但他早就在船上了,这会儿就算是想下来,也只会被淹死,而不能上岸。 校尉带着人去开门。 正在不停催促的宋校尉都快要放弃了,结果门竟然就开了。 当然是开的小门,但也可以打马进入了。 他沉默了一下后瞥眼看向一旁的手下。 那千户机灵,立即打马回头去找杨和书。 杨和书也眨了眨眼,没想到城门楼上的人都没仔细查问就把人放进去了。 他低头看了眼身上的衣服,一挥手让千户带着人先进去,他则下马将马让给了一个士兵,自己混在了士兵中间。 大军往前,宋校尉这才带着人进城门,右手不由自主的按在了刀上。 校尉站在小门边看,蹙眉看向宋校尉,有些怀疑,“你们怎么穿着西军的甲衣?” 宋校尉想起之前杨和书的叮嘱,面不改色的道:“这是王爷的吩咐,说不定之后我们还得靠这身衣服喊开更多的门。” 校尉恍然大悟,表示理解了。 他看了眼有序走进来的士兵,叹息问,“你们这一支多少人?” 宋校尉面不改色的道:“一千,城中都还好吧?” “放心吧,有刺史大人在,不会生乱的,王爷什么时候过来?” 宋校尉道:“王爷一路劳顿,让我们打先锋,明天才能过来,所以我们才连夜进城。” 校尉突然问,“我以前怎么没见过你呀,你姓什么?” 宋校尉眉头一跳,继续面不改色的道:“我姓宋,我也没见过校尉,怎么,王爷麾下的校尉你都见过了?” “那倒没有,只是惯常与我们接触的赵校尉怎么没来?” 宋校尉咽了咽口水,杨大人没教他怎么回答这个呀。 他停顿了一下,校尉便狐疑的看向他,宋校尉便知道,此时已经失去了先机,再回答反倒像是做贼心虚了。 而此时,九百多人也才进了一半而已,毕竟门小,一次只能容三人通过。 就在气氛有些凝滞的时候,一个穿着小兵服饰的人突然上前两步小声道:“回这位大人,临出发前赵校尉已被提拔为参将,现在王爷身边听令。” 宋校尉听得出这是杨和书的声音,他一激灵,立即醒过神来,不悦的扫了他一眼道:“多嘴什么?” 小兵立即低下头去不说话了。 校尉便明白了,这个宋校尉恐怕与赵校尉不和,现在赵校尉升迁,他却被连夜派来做这样的苦差事,不高兴也是正常的,他便笑了笑没再说话。 大军慢慢都进城里来了,杨和书扯了扯不太合身的小兵衣服,趁那校尉不注意,低声和宋校尉道:“留下两个百户,让他带你们去刺史府,我们一旦拿下刺史府,这边立即控制城门。” 宋校尉明白了,剩下的就他来指挥了,打仗嘛,他比杨和书擅长多了。 他让杨和书紧跟在他身边,没办法,这位可不能有事,不然他就是拿下茂州城,论功行赏的时候也没有功,只有过了。 一行人顺利的到了刺史府,有这个校尉领路,他们不费多大力气便进了刺史府,然后便快速的控制住了刺史府。 杨和书并没有入内,而是在一队士兵的保护下站在刺史府大门口,听着里面的喊杀声,而从府里逃出来的人则被围在外面的士兵乱箭射死或是乱刀砍死。 杨和书不适的皱了皱眉,看着血肉模糊的人觉得有点犯恶心,他知道,他的老毛病又犯了。 刺史府里的人再多,也不可能有几百人,所以宋校尉以碾压之势平定了里面的乱象,很快便让人打扫战场,然后请杨和书进去。 茂州刺史姓张,他并没有死,但形容也不好,他只穿着里衣,此时神情有些恍惚,看到宋校尉护着一个小兵进来,他便定睛看了看。 然后惨笑道:“杨和书?” 杨和书站在他前面,点了点头,脸色发沉的看着他,“张大人。” 张刺史大笑起来,笑出了眼泪,他咳嗽道:“张大人?想起早些年在京城,你可是叫我世叔的。” 杨和书从善如流,“张世叔。” 张刺史定定的看着杨和书。 杨和书并不避他的目光,道:“世叔缘何变成了这样?” 张刺史却道:“此事与我家人无关,他们什么都不知道,你放了他们吧。” 他道:“你与我儿还有同窗之谊。” 杨和书便叹息道:“张世叔,这不是我能决定的事,况且,您早知如此,又何必参与进这样的事情来呢?” 张刺史脸色发白的没说话。 杨和书不再与他叙旧,转头对宋校尉道:“派兵去控制其他三门吧。” 张刺史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你们带了多少兵马,能一下守住四门?” 杨和书淡然的道:“你们的驻军在城外,只要我们据守城门,他们便攻不进来。” “但益州王的大军很快就会来支援的。” “不会的,”杨和书低头看着他道:“他可能都出不了坳口。” 张刺史闻言脸色大变,这才觉得彻骨的寒,杨和书的这意思是,他们已经知道屯兵的地方了。 ※※※※※※※※※※※※※※※※※※※※ 作家的话 祝书友“蝶恋花”天天开心,身体健康哦 明天见 ☆.第1198章 溃军 杨和书坐镇茂州刺史府,殷礼则在山里以逸待劳。 天才亮,山口便有大军出山,显然,益州王也不愿意再拖下去,造反这种事情也很讲究一鼓作气的。 殷礼收到斥候的军情后道:“放他们出山,先不要动手,着黄明领五千兵在白山口设伏……” “将军,斥候来报,益州王并不在其中,且这次出山的也只有一万兵马。” 殷礼道:“若是我也不敢一下调出所有兵马,必得先拿下茂州和绵州再出来。” “那我们岂不是要打草惊蛇了?” 殷礼便笑道:“惊就惊了,我们不是查过,那山坳只有一个可供兵马出入的口子吗?” 他们选的这山坳特别好,易守难攻,基本上只要守住那个口子,外人就攻不进去。 而那个山口颇有一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峻。 这是坏事,却也是好事。 他们攻不进去,里面的人也休想出来。 殷礼翘了翘嘴角道:“难道惊了以后,他们还敢滑入深山不成?” 他目光深沉,“里面可不是东溪庄,有良田给他们耕种。他们的粮草支撑不了多久,所以他们一定会出来的。传令下去,让黄明只管惊去,只一条,容他们回撤,不许他们溃逃出去。” 参将应下,领命而去。 但打仗这种事是很难控制的,输赢还有数,但要控制住所有溃军就难了。 还是有不少反军逃出山去,开始结群乱逃。 而此时,茂州城东门大开,开始容纳半信半疑逃进来的乡民。 但更多的人是不相信昨天晚上那三个士兵的传话的,所以大部分人都没来。 杨和书并没有说什么,只是叹息了一声。 他只有一千的兵马,要守住茂州城都不容易了,自然不可能分散兵力下乡,所以只能寄希望于各村的乡民能够自救了。 溃军的散开速度是很快的,才到傍晚,他便收到了各里传回来的求救信息,有乱军闯入村庄抢劫钱财,杀人抢人。 杨和书将这些求救信放到一边,硬下心肠道:“告诉前来报信的人,就说城中一时调派不出人手来,让他们先入山躲避,或结队却敌。” 听命的茂州差吏眼泪差点出来,他的家也在城外,却只能躬身退下。 等他走了,杨和书便问宋校尉,“驻军降了吗?” “驻军参将丁钱带了八百人逃了,现已不知所踪。” “剩下的人呢?” “剩下是不愿与他走的人,共有六百八十人,有一校尉领着,末将没敢让他们入城,暂且让他们屯扎在城外。” 杨和书便道:“去请汶山县的县令来,将刺史府里的官吏也集合在一起,官卑位小的,以本地吏员为主,每人做一支队伍的向导,将城外驻军分为六队,一队有一百二十人,再编入本地衙役,由一百户领着,下乡剿灭乱军。” “他们没有武器,丁钱走前把他们的兵器都缴了。” “从刺史府里的兵库房里取,不够的你调拨给他们。” 宋校尉张了张嘴想要反对,杨和书便抬眼看了他一眼,继续道:“还有一事,益州王既然真的反了,那就得向京城传急报,同时通告剑南道各城,益州王已反,让各城紧闭城门却敌。” 杨和书将盖好茂州刺史印鉴的文书交给宋校尉,上面不仅有茂州刺史的印鉴,还有杨和书的印鉴,其中的含义就足够人琢磨的了。 宋校尉接过,迟疑了一下,到底没再反对武器的事,躬身领命后离开。 杨和书坐在堂上看着外面忙碌且四处奔走的差吏,叹息一声后让一旁瑟瑟发抖一直在记录的书记员让外面的人进来吧。 杨和书瞬间就被人群和各种事务淹没了。 造反这种事毕竟只有极少数人知道,茂州城的官吏们一觉醒来天就变了。 刺史府被破了,现在门口还堆着不少的尸体,其中不乏平日相熟的人,他们亲爱的敬爱的刺史大人被关进了地牢里,连面都见不到。 然后一声晴天霹雳砸下来,他们的刺史要跟着益州王造反,于是被当反贼剿了。 大大小小的官吏们战战兢兢,看着坐在堂上的杨和书和站在旁边的宋校尉,心里就算是有各种怀疑和怒气,此时也不敢喝问出口,就怕被当做益州王的同伙也被剿了。 但辖地内打仗问题是很多的,各种事情,大的小的不断,这次打仗还和以前不一样,是从内里开始的,所以事情更多更乱了。 杨和书也没经验,但耐不住他脸上没多少表情,看着就很冷静。 他有条不紊的开始处理事情,茂州的官吏以及赶来的汶山县县令看着,也渐渐冷静了下来。 杨和书一直在大堂里工作到三更,不断来回奔跑忙碌的官吏们也累得转不动了。 他便收了话道:“今晚便到这里吧,外有乱军,明日逃入城中的百姓只会更多,你们早些来,安排好受灾的百姓,让城中的药铺医馆和粮铺做好准备。” “是。” 杨和书抬头看向外面的天空,叹息道:“入冬了,天气渐冷,希望兵祸早些了结吧。” 不然茂州的天气便是冻不死人,一受寒,缺医少药也是会死人的。 这个天下,不是谁都能看得起病,吃得起药的。 众人应下,尤其是茂州的官吏,他们有相当一部人是茂州本地人。 杨和书睡觉去了,但深山里的益州王却睡不着,有士兵逃回来,他已经知道派出去的八千军被伏击的事。 他坐在案前,看着案上的地图发呆。 他两个儿子愣愣的坐在一旁,底下还坐着几个将军模样的人,大家都沉默不语,一个幕僚忍不住低声劝道:“王爷,您已经一

相关推荐: 至尊痞神   我身边的那些诡异事件   我的天道版本太低,所以全是漏洞   天神,境魔,诗剑仙   拽丫头的霸道殿下   异界大领主   漂洋过狌海   我家小萨成精了   重生:溺宠太子妃   洪荒:家父盘古,我一气化三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