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噩又酸酸疼疼的过去了。 满宝她们三个则往山上爬了一小段,玩了好一会儿才离开的。 满宝将挖下来的花草放进篮子里带回她的住处,一进院门就见徐雨正蹲在地上她的花盆边上,她问道:“你在干什么?” 徐雨吓了一跳,转过身来笑道:“奴婢在给花草浇水,周小大人,您种的这些花草叫什么?” 满宝笑着上前给她介绍,“这是五加,这是青虾膜……” 这些名字徐雨听都没听说过,而且这几株看着不像是花草,倒像是树苗,她不太能理解这东西种着有什么用。 徐雨微微低着头问道:“这些是药材吗?” “不是,”满宝大大方方的道:“都是一些我没怎么见过的植物,我很喜欢收集植物,见到了,就和明达公主她们一块儿挖了带回来养着看看。” 徐雨听说是和明达公主她们一起挖的,就不敢问太深,只是忍不住好奇的又问了一句,“奴婢记得昨日给您拿花盆时不止有这么多花草的,剩下的……” “它们挖坏了,不适合种活,所以我处理掉了,”满宝笑了笑问,“怎么,是管事的姑姑问话吗?” “不是,”徐雨心脏剧跳,连忙否认道:“奴婢只是有些好奇。” 满宝点了点头,找借口打发她以后才进屋,打开篮子,挑出科科可以收录的植物给它收录了,剩下的便敷衍的种到花盆里。 科科问,“你不怕她怀疑吗?” 满宝道:“不怕,我一直想要知道她是谁的人,可惜她一直都不联系别人,这次看看呢。” 这次,徐雨还是谁都没有接触,白白浪费了满宝付出的一天积分。 满宝叹息不已,悄悄和白善道:“她好厉害,一直都很沉得住气,我前天晚上还特意在她跟前写折子了呢,结果她也没去找别人。” 白善道:“别怕,现在是她在明,我们在暗,该她怕我们才对。” 满宝点头,和他肩并肩的坐在假山上,晃着腿问,“今天太子找你了没?” “找了,不仅我,白二和殷或也被找去了,问的是折子的事儿,”白善顿了顿后问:“你怎么在上面添了我们的名字?我们本意是想给你建功的。” “这又又不是我一人的功劳,”她叹气道:“而且我现在忙着呢,既要修书,又要照顾着大明宫那边的情况,哪儿有空处理赈济的事?” 白善略一想后道:“难怪殿下最后没找你呢,你说的不错,此时你的时间不够用,修书更重要,将来太医署若是用你修好的教材,那里头出来的学生,甭管是不是你亲自教的,可都算得上是你的学生了。” 满宝道:“这还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我有书流传下去了,若能流传千古,我就是个名人了,更别说,如此张扬医学的机会,怎能放过呢。” ※※※※※※※※※※※※※※※※※※※※ 作家的话 祝愿书友“七安”生日快乐,年年有今日,每一天都过得开心快乐哟! 明天见,嘿嘿嘿 ☆.第1576章 差事 白善便道:“既如此,赈灾的事儿你别管了,我帮你去做,折子是你写的,到时候必有你的一份功劳。” 满宝点头,鼓励他道:“你去做吧,不用我的名也可以,皇帝这会儿又不可能给我升官,立了功也没别的赏赐,赈灾来的功劳,皇帝总不能还赏赐东西吧?” 她左右看了看后压低声音道:“听说陛下现在私库里没钱了。” 白善:“……你怎么知道的?” “明达悄悄和我说的,”满宝道:“她有一次听到陛下和娘娘说悄悄话,说长豫晚两年再说亲也好,现在内库里没钱,好些嫁妆都没法准备。长豫公主听说了以后高兴得不得了,还请我和明达吃了一碗奶酪呢。” 白善:…… 太子动作还挺快,才和白善他们说过,第二天便找了个由头让崇文馆里的学生都到詹事府里帮忙。 一群学生都坐在詹事府里做事是不可能的,那自然是到外面去查漏补缺了。 于是白善他们全出宫去了,满宝将人送到东宫门口,叮嘱他们戴好斗笠,别晒伤,然后给了他们一人一个药包,“这是驱虫的,你们到乡下去,夜里蚊虫多,戴在身上防虫,要是虫子实在多,就从药包里取出一些药来放火里慢慢的烤,散出来的药味效果更好。” 白善他们一一接过,一旁的赵六郎等人看见,忍不住上前盯着满宝看。 满宝只准备了几个,能够给到封宗平和易子阳已经是因为彼此算亲近了。 她对上赵六郎等人的目光,顿了顿后道:“我把药方写给你们?” 赵六郎觉得她忒小气,好歹一起在崇文馆里好几个月了,她竟然连一个药包都不舍的送他们这些即将远征的人。 不错,这一次,他们不仅会分散到京城各处,有可能还要去雍州和商州,对于没怎么出过远门的公子们来说,这算远征了。 而且是要拿着铜钱下乡收药材,再转而布施给需要的民众,一进一出,虽不需要他们亲力亲为,却需要他们亲自盯着,且因为官差少,这些人是哪儿需要就往哪里搬。 反正用他们又不用额外付钱,太子用起他们来一点儿也不手软。 但这二十九人中,有二十人是太子的心腹,如今太子长子还没生下来,地位还不算特别稳固,所以他们急于为太子立功,对此事很上心。 而白善白诚殷或几个呢更是这件事的提出者,加上他们和周满特殊的关系,早被人暗暗打上太子的标签。 相比之下,只是单纯进来读书的封宗平和赵六郎几人则是一脸懵的被动接受了这件事。 封宗平和易子阳还罢,虽然下乡有些受苦,但他们以后都是要出仕的,这一次就当是积累经验好了。 赵六郎则是打心底不太甘愿,因为他就没想到崇文馆里来念书,也不想建多大的功,做出多大的事业来。 他好好的在国子监念书不好吗? 到了岁数,家里给他恩荫一个官儿,虚职也好,实职也可以,不过是办差,但绝对不会去做这样的苦差事。 那么大的太阳,多走几步都冒汗,他为什么要去受这样的苦? 赵六郎不甘不愿的上马,跟着人到了城门口,他运气还不错,分到了白善手下,主要负责的是京城这一块儿。 但是,京城也很大,他们得下乡去,回城就需要大半天时间,所以他们就不用回城了,在哪里办差就在哪里住。 也不知是太子有意提拔,还是无意间照顾到的,他们这一组都是白善几个熟悉的人,白二郎、殷或、刘焕、封宗平和易子阳,还有一个赵六郎,七人一起负责京城两个县,因为所需的药草多要在野外采摘,所以他们需要下到各乡里去。 作为长安县的县令,唐县令很积极的在乡下给他们搭了几个帐篷做办公地点,然后和他们一起到了地头田间。 看到草地上搭建起来的帐篷,别说赵六郎封宗平几个了,便是见多识广的白善几人也惊呆了,问道:“我们住这儿?” 唐县令点头,然后看了眼他们身后的下人和侍卫,嫌弃的道:“因为你们带的人太多了,我找不到那么多的房子安置你们。” 白善看了眼特意跟过来的大吉和高松,再看一眼殷或和赵六郎等人身后的一长串伺候的人,立即道:“这可不是我和白二的过错。” 刘焕想说也不是自己的,但看了一眼自家派来的两个小厮和两个护卫,又把话咽了下去。 殷或直接不辩解,在几个帐篷中挑了挑,然后点了一顶帐篷道:“我住这顶吧。” 赵六郎几个也默默的没说话,去挑帐篷去了。 白善和白二郎还是第一次住帐篷,心里还是有些雀跃的,所以把锅甩出去后便也高兴的去挑选帐篷了。 等他们安顿下来,唐县令便对他们点了点头道:“钦天监说现在还不是最热的时候,现在还只是头伏,再过一旬就是中伏了,到时候更热,且空气潮湿,难受得很,所以这药材最好在之前就收好。” 他笑道:“京城的黎民百姓还等着你们的药材解暑呢。” 白善带头应下。 唐县令就给他们留了两个衙役帮忙和领路,没办法,白善和白二郎还罢,其他人,他怕他们会把他的治下弄乱。 他们做完了这件事倒是拍拍屁股走了,他可是一县父母官,得管好治下的。 唐县令又暗示了这七个学弟一番,让他们悠着点儿做事,要是在他的治下惹祸,他可是不留情面的。 等人一走,白善立即带着几人去找派来与他们协助的官吏,几人商量了一下,第二天白善便到地里揪了一把积雪草,然后拿去给村民们做范本…… 殷或他们见他走在路上便蹲下去扯了一把草,然后就拿让人拿到各乡各里去宣告,几人这才反应过来,惊奇不已,“这就是药草?” 白善点头,“不错。” 赵六郎就忍不住道:“如此随处可见,广而告之让百姓自己扯了回去熬煮就是,何需我们费劲儿的收购再赈灾?” 白善道:“因为只是宣告,他们不会煮的,不过今年过后,以后的三伏天他们应该就知道怎么弄了。” ※※※※※※※※※※※※※※※※※※※※ 作家的话 下午四点见 ☆. 第1577章 黑了 宣告这样的事自然不是他们这些贵公子去做的,实际上,王朝的统治一直是一层套一层,所以政令才能够用很少的人便传下去。 在别的地方,政令或许有所延迟,但在京城,因为就在天子脚下,所以政令还是挺通达的。 太子的折子前脚过了中书省和门下省的坎,后脚就作为政令发了下去,殷礼则传达给京城的两县县令,不到一天的时间,京城两县的县令就把底下的里长都叫来将话传了下去。 不过太医院指定的药材,别说乡民们不认识,就是县衙中的许多官吏那都是不认识的。 说是要拔药草自己晾晒,天知道那药材长什么样? 听大人们的意思是随处可见,可什么药材是随处可见的? 所以里长们离开县衙后虽然找了各村的村长传达了意思,但还真没多少人将这事放在心上。 他们万万没想到,他们今天刚找了各村的村长来说一声,下响便有人拿着一把野草来找他们了。 他们看着这随处可见的野草,迟疑的问道:“这是药?这不是破铜钱吗?平日里被割了手嚼吧嚼吧敷在伤口上止血的。” 前来送样品的吏员被堵了一下后道:“你管那么多呢,反正是药就行,让村里的人照着这样子找,然后晾晒。” “这……” 跟着来看情况的白善立即道:“老丈,这药材我们不白要,而是花钱买的。” 他温和的道:“五文钱一斤,现在太阳这么好,晾晒上两天或三天便差不多了。到时候这批药材是要重新发下来给百姓抗暑热的。” 村长们有些不解,“这收上去,又再卖给我们?” “不是卖的,是免费送的。”白善道:“今年暑气太重,京城因为中暑而死的人到今天已经有九个人了。” 这件事情村长们也知道,因为老早里长就叮嘱,让他们避开午时到申时这个时间段的劳作。 可是…… 这破铜钱真有用? 不管心内怎么怀疑,反正他们最后还是去拔草了。 今年的收成很不好,夏收只有往年的一半,如今天热成这样,眼见着秋收更惨,哪怕一斤只有五文钱,那也是钱不是? 而这时,除草已经是没用了,水是轮流浇灌的,你就是想天天去浇水,那也没那么多水给你们浇呀。 于是不少人开始拿着这些贵公子给的样品去拔草,有的甚至不用,只要直接说是破铜钱,自有知道的大人带他们去拔。 白善将他们的人分成了两组,让封宗平带着人去负责万年县那边,他们则留在长安县这边。 他们的工作并不多,就巡视一下,确认户部拨下来收购药草的钱按量的发到了采药人的手中,再统计好数据,监督人将药草送回太医院,由太医院挑选、最后再晾晒分好重量就行…… 等各地准备好一定量的药草,白善他们又将经过太医院挑选的药草分发下去,县到里,再从里到坊或到村,他们依旧更多的是做数据统计和监督工作。 但偶尔地方官吏忙不过来,白善他们也会伸出手帮忙,所以从收购药草再到发放药草,等把这一次赈济做完,几个人都黑了一圈。 就是一直呆在帐篷或屋里做账目的殷或都晒黑了一点儿,更别说戴着一顶斗笠就四处跑的人了。 回城的路上,赵六郎不断的从袖子里掏出一把小铜镜,忧伤得不行,“好像比昨日更黑了。” 白善闻言扭头认真的看了看他,点头道:“是又黑了一点儿,你是不是没戴斗笠?” 赵六郎憋屈道:“戴了,但似乎用处不大。” 白善道:“还是有用处的,你看刘焕就知道了。” 赵六郎就扭头去看骑马走在一边的刘焕,瞬间心里平衡了。 刘焕:…… 白善冲他伸手,“借我看看。” 赵六郎再度忧伤的叹了一口气,然后把铜镜给他,“我们这是直接回宫吧?” 白善应了一声,骑在马上拿着铜镜,一边仔细的打量自己的脸一边道:“先回去和太子交差,然后就休沐了。” 赵六郎长出一口气,摸了摸自己的脸,总算是有点儿开心了。 回到东宫,白善和封宗平去给太子交差,而去商州和雍州的人还没回来,听说他们也完成的差不多了,也就这一两天吧。 他们这一次差事都办得不错,因为是太子主办的,因此太子在朝中多少也挽回了一些声誉,加上这段时间庄先生一直在给他开小课,主讲诸侯天子之孝。 虽然太子依旧喜欢找茬,但庄先生从不反驳他的观点,有时候还肯定了一下他那些不好的想法。 用庄先生的话说就是,这个世界本就不是非黑即白的,每个人有好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 就是他,这一生也做过有失公允的事,但做个好人是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人的想法; 而作为太子,他还应该想着要做一个明君。 只要有此想法,照着这条路走去就是,就是当今在执政的过程中都没少犯错,他也不会要求太子一点儿错不犯,只要有为民之心,只要有为君之志,目前来说就足够了。 庄先生年纪大了,活得越发平和,太子跟他上小课时虽还总忍不住些讥讽,但心境的确也慢慢平和了下来。 他一平和,气质便没有以前显得尖锐,朝中诸臣都看在眼里,嘴上虽不说,心底却是慢慢满意起来。 尤其庄先生还时不时的提醒太子,孩子都喜与父亲学,你要想孩子以后孝顺,那你便也该孝顺一下皇帝和皇后。 所以太子似乎有些不情愿,但也主动给他爹夹一筷子菜,或是多问几声皇帝的身体情况。 皇帝最近正担心恭王,被太子这么一关怀,也不好意思像以前那样严格,于是也缓和了脸色,再加上有皇后在一旁调和,父子俩的感情竟在这一来一往中亲密了不少。 而恭王被周满带着明达长豫折腾得不轻,在他终于习惯了走路,可以来回走两趟而不再累趴下时,周满便又撺掇着尚姑姑让他跟着她们去爬山。 为此,满宝还修改了过来大明宫的时间,因为她们在研究后发现,还是下午申时过后爬山最爽,太阳没那么大了,清风徐徐,山中林木多,又阴凉,最好不过。 但是,树荫再多还是会被太阳晒到,所以满宝和明达长豫三人也都黑了,她们尚且黑了,更不要说每天一早还要再走一趟来回的恭王了。 那是直接黑成了黑面包子,本来他是个白面包子的。 ※※※※※※※※※※※※※※※※※※※※ 作家的话 晚上九点见 ☆. 第1578章 来信 整整十八天,恭王每天都在又累又饿中度过,因为总是吃不饱,所以他没有多余的精力去思考朝中和宫里的事儿。 等他终于等到周满又要休沐出宫,终于可以稍微缓一口气时,太子的风评已经好了许多。 朝臣们自然不知道庄先生上课的内容,因为庄先生给太子说的那些话颇有些大逆不道,所以吴公公一直牢牢的把住门窗。 后来则是太子有意的让吴公公看管住门窗。 崇文馆毕竟还是在东宫里,那里又是教学的地方,虽然人多眼杂,但还真没几人会特意冒险去窥视庄先生给太子授课。 因为不值当。 庄洵无权无势,品阶也不高,他就是完全的站在太子身边又能给太子带来多少利益呢? 相比之下,魏知这几个大臣过来给太子授课时显然更值得关注。 因为他们只要跟太子走得近一点儿,那他们还能参一把他们结党营私,当然了,目前为止,他们还没抓到这个把柄。 这些人中,有不死心的恭王一派,也有非常讨厌魏知、老唐大人、李尚书等人的人,反正大家日常都是脸上笑眯眯,心里是怎么样谁也不知道。 白善他们完美交差,和满宝一碰面,发现彼此都黑了,立即大乐起来。 白善很好奇的问她,“你怎么也黑了?” 满宝道:“我每天都去看恭王爬山,趁机挖了好多的植物,虽有树荫,但也晒得很,所以就黑了。” 她上下打量了一下他,乐道:“但我觉得你比我黑。” 白善道:“我们晒的太阳比你多,你还有润胭脂擦着,当然比我白了。” 俩人边说着边往宫外去,太子体谅他们久不回家,因此特许他们提前一晚出宫。 满宝也不管自己在不在其中,一从大明宫回来听到这个消息,立即收拾了东西也要出宫。 她跟在他们七个人的屁股后面,竟然也混出宫去了,因为他们常在一起进出,看守宫门的禁军没觉得有什么不对。 实在是第二天就是休沐了。 满宝边说话边牵着马和白善他们出宫,一走出宫门,她便忍不住要回头看一眼,白善就扯了她一下道:“快走吧。” 满宝这才赶忙跳上马,跟着白善白二郎跑了。 殷或依旧坐的马车,三人跑到殷或的车旁还和他打招呼,“你要是在家里无聊就来找我们玩呀。” 殷或觉得他这两日可能不太想出门,而是会想在家里躺着休息。 白善三人越过他快马出了皇城,然后往崇远坊去了。 一回到家,发现大吉他们已经在等着了,方氏没想到满宝也跟着回来了,立即高兴的迎出来,“小姑,你快来,家里来信了。” 满宝立即丢下马跑上前去,“信呢?” 一旁的白大郎默默的道:“在我这儿呢。” 大家这才看到站在一旁的白大郎,立即问道:“先生呢?” 白大郎:“……姜先生得了一个小孙子,一时高兴,就拉着先生喝酒去了,刚让人传了话回来,先生晚上怕是要歇在姜家。” 满宝的注意力这才回到信上,忙问道:“我家的信上说什么了?” 白大郎就指了一旁的护卫道:“看到没,刚到的,信还热乎着呢,没来得及拆。” 于是他把手里的两封信分了一封给满宝,自己拆了自家的。 白善却没有,他家里人都在京城呢。 满宝和白大郎同步拆信,不一会儿就惊叫起来,“天啊,我爹娘要来京城了!” 白善和白二郎都吓了一跳,一个跑到满宝身边去看信,一个凑到白大郎的身前看信。 俩人一目十行的扫过,同时白大郎和满宝也紧张的瞪大眼睛再次从头看起,确认过后觉得身心都被震住了。 震惊过后,满宝是欢悦,恨不得跳起来欢呼一声,“我爹娘要来啦!大哥大嫂也要跟着来!” 白大郎却忍不住和白二郎对视一眼,兄弟俩都有些心颤颤,不太敢往深处想。 白二郎也很快缓过神来,咽了咽口水后同情的看着他大哥,“大哥,爹的信上说,这次上来主要是为了你的婚事,这一次他们把新娘子也接来了。” 白大郎给白二郎分担了一点儿压力,道:“也不全是吧,爹还说了,知道你进了崇文馆,特别高兴,因此也要上京来看你,怕是还要督促你呢。” 白善却是和满宝一样高兴,他也挺喜欢老周头的,当然了,他最喜欢周大嫂。 方氏等人也惊了一下,然后立即凑上前去,不过她们认识的字不多,这才想着让白大郎帮忙读一读的。 “小姑,信上可有说他们几时到京城,一共有几个人?” 满宝道:“我们家就大哥大嫂带着爹娘出来了,信上说,他们是上京来看我和给六哥娶媳妇的。” 满宝美滋滋的道:“爹一定是知道我当官了,所以特意来看我的。” 方氏觉得也是,想了一下道:“那得把后头那两个院子都收拾出来才行,这样我们家住一个,白老爷家也能单独住一个。” 陆氏道:“草席、被子、柜子这些都得准备起来了。” 方氏道:“对了,还得去告诉立君他们一声,这会儿他们还在饭馆里什么都不知道呢。” 满身疲倦从济世堂回来的立如听到立即道:“我去告诉五叔和二姐他们,小姑,只有大伯和大伯母来了,我爹娘没来吧?” “没有,二哥二嫂和三哥三嫂留家里呢。” 周立如就松了一口气,还好,还好,她娘不来也不错。 周立如欢快的跑了出去,找了个家丁驾车就往饭馆去了。 她一走,满宝这才有空研究她爹的信,看着看着发觉不对,“这信是什么时候写的?” 白大郎也发现了不对,一起扭头看向送信的护卫。 护卫终于找到空说话了,他弱弱的道:“大少爷,我到商州的时候病了,所以在商州停留了五天,这信送出来时,老爷说他们第二天就出门的。” 众人:…… 单马单骑和车队的速度自然是不一样的,但相差再多,从罗江县到京城马车也就九天,就算老周头他们年纪大了再慢一点儿,那十一二天也该到了。 几人算了一下时间,惊讶的发现,今儿都是第十一天了。 白善道:“那堂伯他们应该也就这一二天到吧?” ※※※※※※※※※※※※※※※※※※※※ 作家的话 这一章删了重写的,我觉得时间线可以更快一点儿 明天见 ☆.第1579章 到达 这么一想,全家都开始忙碌起来,刘老夫人和郑氏也听到动静到前面来了。 她见几个孩子或高兴或忧愁的团团转,就是不知道该做什么,便笑着拦住他们道:“这些事情不用你们管,都连着忙了半月,先休息去吧。” 白二郎一听,立即跑了,白善便也拉着满宝走了,白大郎也想走,结果才转了一个身就被刘老夫人叫住,笑道:“我看信上说,这一次成家的人也上京来了,看来两家是已经议定婚期了,他们人住哪儿,客院怎么布置还得你参详。” 白大郎红着脸应下。 刘氏一边教他怎么安排一边取笑道:“你年纪也不小,合该成亲了的,羞什么呢?” 年龄是到了的,但他回京前计划的是过年时回去成亲的,这突然提前,他心里有点儿紧张。 毕竟是第一次。 刘氏好笑着的看着他,指点他给成家布置客院,顺便还要操心一下隔壁院子的布置。 这一时半会的,方氏和陆氏还真不知道要怎么布置,刘老夫人就打开了库房,从里面挑了不少东西出来,教她们哪里的窗挂怎样的窗帘,这时节该挂什么帐子…… 方氏和陆氏没料到这其中还有这么多讲究,忐忑不已的听着,折腾了半天她们也没能有自己的想法,只刘老夫人让她们怎么布置就怎么布置。 满宝很关心她爹娘的房间,于是沐浴洗漱,换了一身衣服后就跑来看。正巧周立君也回来了,俩人转了一圈,便接手了。 满宝虽没有特意学过这些,但房屋布置嘛,照着怎么舒服怎么来就对了,于是帐子选的是轻薄,颜色鲜亮的,窗口挂着竹帘子,这样白天可以拉起来,夜里可以放下…… 周立君则去布置大伯和大伯母的房间去了,她在乔迁过来时,曾和刘氏郑氏学习过这些,虽然只是粗通,但也足够用了。 方氏和陆氏跟在她们身后做帮手,立学和立如几个也都撸了袖子擦洗,加上有下人帮忙,在天黑前总算把房间大致收拾出来了。 方氏松了一口气道:“虽然现在天气热,但还是备着一床薄被放着吧,免得晚上受凉。” 陆氏点头,“今天晚了,明儿再准备吧。” 但谁也没想到,第二天一早,老周头他们就进城来了。 白家的下人没在城门口看到接他们的人,白老爷便干脆直接带着大家往崇远坊去了。 白老爷只在年轻时候来过京城,只隐约记得崇远坊在京城的东北方向。 反正肯定是在内城的,所以先往内城走是不会有错的。 白老爷一路问着到了崇远坊,然后就让下人往前去打听。 老周头自从进了京城后眼睛就很少在眨动了,他趴在窗口那里往外看,一路从繁华的外城坊市到宽敞人多的内城,再转到道路宽阔,有些肃静的崇远坊来,半响都没回过神来。 坐在老周头边上的周大郎也看得目不转睛,半响后道:“爹,京城人可真多呀。” 老周头点头,“东西也多,才一路走过来,好些东西都没见过呢。” 父子两个慨叹不已,老周头带着三分自豪道:“我们家满宝越发厉害了,都当了五品官了呢,不仅是我们村,也是我们镇,甚至是我们县的头一份呢。” 周大郎就左右看了看后小声道:“爹,这话您都说了百八十遍了,娘说了,这京城和我们村不一样,不让您在外头说这些话。” “我这是在外头说的吗?我明明是跟你说的。”要让老周头不说话,那是浑身不舒服,但他又胆小,惧怕外面的人,哪怕是对着白老爷,他最多也是点一下,他家闺女现在当官了,他家未来女婿现在还陪太子读书呢。 当然了,白老爷也有一个儿子在陪太子读书,所以老周头总能和白老爷找到共同话题。 但白老爷在吹嘘的同时还是忍不住会担心,他不像老周头。 老周头是单纯的高兴,以为太子就是未来的皇帝,根本不知道,太子也有可能做不成皇帝。 到时候牵连的人可就多了。 所以白老爷是一边高兴一边忧心,老周一家四口却是一路高兴的上京来的。 老周头正目光炯炯的盯着车外的那高墙看,白家派出去的下人跑回来了,身后还跟着一串的人。 “娘——” 满宝隔着老远就叫了,车里的老周头听到满宝的声音,立即探出脑袋往前看,正好看到远远跑来的满宝等人,他立即高兴的应了一声,“哎,满宝,爹在这儿呢!” 钱氏落后了一步,但也趴在窗口那里笑着应了一声。 跑到车前的满宝看到她爹也高兴的挥手打了一个招呼,然后冲着后面她娘坐的马车就去了。 老周头:…… 不过后面立学几个也立即跑了过来,纷纷叫道:“爷爷,您一路上累了吧?” “爷爷,您看,这就是我们的家。” 马车到了侧门,老周头被扶下来时一脸的惊讶,他仰着脑袋去看这高高的围墙,再侧头去看那沿着巷道往下看不到尽头的围墙,手指有点儿抖,“这,这一路下去……” “都是我们家的,”立学扶着爷爷的胳膊,笑眯眯的道:“爷爷,里头还更大呢,走,我们带您进去看。” 老周头就被他们扶着进门,刘氏和郑氏带着一群人等在门内,一见到老周头便笑着打了声招呼,“亲家一路劳顿了……” 满宝也扶着钱氏的手进门了,刘氏目光和钱氏对上,俩人都是一笑,然后手就搭在了一起,小钱氏则和郑氏打了招呼后走在一块儿。 一群人堵在门口,钱氏问满宝,“我听你二哥念信,说你们这宅子很大,还有很多空余的院子?” 满宝点头。 “白老爷的亲家也来了,这次是打着结亲的主意来的,你是主人家,快去把新娘子请进来,别让他们不好意思。” 一旁的白善给老周头和钱氏行过礼后道:“我和你一块儿去。” 成长史当然不会亲自来的,他还得办公呢,所以来给成二小姐送嫁的是成大郎和成大嫂,以及他们的母亲成太太。 白善和满宝迎出去,和白老爷白大郎等人一起将他们送到了客院,安排好后才离开。 ※※※※※※※※※※※※※※※※※※※※ 作家的话 下午四点见 ☆.第1580章 开心 人实在是太多了,等大家各自领了自家的家人和客人离开后,满宝这才拉着她娘和大嫂去正院看她的房间。 老周头自然也跟着了,老周家人全都呼啦啦的跟上,白善稀里糊涂的也跟在后面走。 郑氏想要拉住他,刘氏就按住她的手笑道:“不急,我们先去看过成家二小姐,让他随他们去吧。” 郑氏就颇有一种儿大不中留的感觉。 满宝的正院可比村里老周家的青砖大瓦房还要大,院子里有两棵大树,树下摆着桌椅,就是这么热的时候,树荫下面也有些凉快。 老周头问,“这么大的院子就你们三个小姑娘住?” 满宝点头,指了正院骄傲的道:“爹,那就是我的房间,您去看,特别的开阔,我劈出一半来做了小书房,还有榻靠窗放着喝茶呢。” 说罢,拉了爹娘就进去看。 几人推门进去,见里头是个堂屋的摆设,当中放了桌椅,但那桌椅颜色好,加上屋角架子上摆了瓶子,瓶子里插着画,屋子显得很鲜亮。 而左边是一个很巨大的架子,架子上摆了很多东西,老周头看着有金有银,还有玉,更有各种瓷器,一眼看过去,老周头就呆了。 满宝道:“这是多宝架,这上头的东西都是太子太子妃送我的。” 老周头伸手拿过一个金灿灿的弥勒佛,摸了又摸问,“太子和太子妃对你那么好呀?” 钱氏也惊得半响说不出话来,伸手摸了摸架子上的东西。 满宝道:“爹,那个金子的不贵,这个才贵呢。” 她搬了凳子过来踩上去,将倒数第二格的白玉送子观音拿了下来给她爹看,“虽然我不知道为什么太子会送我送子观音,但这个更贵,这一个能抵您手里十个金的呢。” 老周头立即道:“那你可得小心点儿,这玉的不经砸,你放那么高干嘛?” “这样摆着好看,而且这架子稳当着呢,不会摔的。”满宝又踩着凳子,在老周头心惊胆战的目光中摆了上去。 看完了外室,满宝还让他们看了一眼内室。 内室有一个单独的窗户,也敞亮得很,里头的帐子是嫩黄色的,里头也有两个单独的架子,上面放着瓶子,其中一个大肚瓶,就算是不插花放在那里也很好看。 而且这屋子做得比他们家的高,也宽,屋里很是亮堂。 钱氏看得很满意,问满宝:“这是谁给你布置的?” 满宝歪着脑袋想了想后道:“是郑姨布置的。” 钱氏就伸手摸了摸她的脑袋笑起来,心情很愉悦,“去看看你说的小书房。” 小书房是用书架和屏风隔开的,转进去,里面靠窗放着一张榻,不远处则摆着书桌和椅子,这里也很敞亮,钱氏满意不已,看着满宝笑道:“我们家满宝已经长大到可以当家做主了。” 满宝不好意思的低头羞涩笑。 老周头则在转了一圈后道:“那么大的院子只住你们姑侄三个多浪费呀,我和你娘就不去那什么什么院子了,也住在这边。” 满宝道:“爹,你要住我的正房吗?” 老周头摇头,“你这房间我住不惯,又是书房,又是各种架子的,万一碰倒了怎么办?我看那西厢的房间就不错,我和你娘选一间住下就行。” “那不行,”满宝道:“晒得很,下午的时候西厢的房子就跟蒸笼似的,您没看立君她们都住的东厢吗?” 周立君和周立如连连点头。 满宝就拉着她爹去看给他们准备的房间,“你们的院子就在主院的旁边,房间是我特地布置的,爹,你先看喜不喜欢,不喜欢咱再换地方。” 反正家里空余的房间还有很多,不愁没地方住。 几人就跟着她转到那个院子里,的确离正院不是很远,出了正院再转过一个月亮门就到了,路上还栽种了不少花花草草,院子里还有活水流过,有一座假山在潺潺的流着水。 水并不是很深,且只有一个跨步那么宽,水里有青苔和水草,上面放着石板做路,在院子里饶了大半圈后从东厢的一个屋角里出去。 老周头好奇的跟随水流往前去,在屋角那里转悠了一圈问,“水上哪儿去了?” 满宝立即举手,“我知道,它走石下往园子里去了。” 周立学忍不住乐,“爷爷,你怎么跟小姑一样啊,当初小姑看到这院子里有水,也是跟着水跑了半天,非要弄清楚它从哪里来的,又到哪儿去了,后来还是请教看守这宅子的人才知道的。” 小钱氏却能感觉到这院子比正院还要凉,或许是有水的原因? 她一下就喜欢上了,于是扯了扯婆婆的袖子,钱氏也很喜欢这院子,北方太晒太热了,又干,一点儿也不像罗江县,倒是这院子看着还舒服些,于是她对老周头道:“就住这儿吧,离满宝也不远。” 老周头心底也喜欢,于是没说话。 满宝就拉着她爹进屋去看布置,这可是她亲手布置的,真是哪儿哪儿都布置在她爹娘的心坎上了,最要紧的便是敞亮二字。 老周头看着喜欢,终于点头,“行,就住这儿吧。” 周大郎和小钱氏也很喜欢这个房间,一旁的周立君就拉着大伯母去看他们的房间。 就在同一个院子里,住在东厢,那样凉快些,选了光线最好的一间。 老周头满意了,确定了住的地方,大家这才去前院把老周家的东西都搬了过来。 他们带得最多的便是吃的,小钱氏做的各种吃的。 满宝闻到了坛子菜的味道,忍不住蹲在坛子前咽口水,方氏等人也觉得肚子饿了。 老周头看着心疼不已,左右看了看后问,“老六呢,他怎么不回来做饭?” 方氏回神,立即道:“爹,小叔在饭馆掌厨呢,家里一般是我和五弟妹一起做饭的。” 说起这个方氏想起来了,连忙和陆氏道:“还没告诉五叔他们公爹到了呢。” 陆氏反应过来,立即道:“我这就去叫他们回来。” 钱氏已经知道他们刚收到信儿,而且赶路不一定,谁也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到的京城,自然不可能什么都不做便等着他们到,于是道:“不忙,这会儿快到用午饭的时候了,正是饭馆忙的时候,等下响再去叫也一样的。” ※※※※※※※※※※※※※※※※※※※※ 作家的话 晚上九点见 突然想起一件事,似乎忘了在作话里通知大家,最近我们正在搞月票活动,投满五张月票截图给陌颜进群参加活动,抽奖,抽中的可以得到“萚龙”金属书签一枚,截图截止日期是本月的十八号,大家可以去书评区里看看,那里有具体的奖励和规则 ☆.第1581章 参观一 老周头这才想起几个儿子来,左右看了看后问道:“老六和老五在饭馆,那老四上哪儿去了?” 方氏便看向满宝。 满宝道:“四哥做生意去了,他去商州进了瓷器送去夏州,然后跟着他几个朋友去草原上收药材去了。” “家里不就有药材吗?”老周头嘟囔道:“草原,那是胡人的地盘吧,也太危险了。” 满宝道:“爹你就放心吧,皇帝早就收服了回纥等部,草原上现在都认陛下为天可汗。” “在中原里走商都有可能被山匪抢掠,草原上还能比中原更安全?”老周头也不傻,虽然他见识少,但也是历经两朝,看过兵祸乱世的。 只不过他们罗江县太穷,七里村太偏,当时打仗暂时波及不到他们那里而已。 但他年轻时候可是见过不少逃难到他们县的灾民的,听说草原上的胡人都爱吃人肉,还管他们汉人叫两脚羊呢。 一想到这个,老周头便一抖,道:“赶紧给你四哥写信,让他马上回来,宁愿生意少做一点儿也不能拿命去赌。” 一旁的周立学忍不住道:“爷爷,四叔把我们家的本钱全带走了,还有小姑得的那些绸缎布匹,这要是做到一半不做了,会亏死的。” “怎么会亏?不去草原做生意,卖给别人就是,反正是白得的赏赐,卖得一文赚一文,卖得一两赚一两,”老周头一脸肉痛的道:“虽然心痛,但总比没命好。” 满宝想了想,觉得她爹说得对,草原的确比中原危险,于是点头,“可是爹,我不知道四哥这会儿在哪儿呀,就是写了信也没处送去。” “他就没说他去哪儿?” “说是和秃发部的人走了,可他们去不去秃发部就不一定了,而且草原上的人逐草而居,现在正是水草丰美,放羊牧牛的好时候,他们可不会一直停在某一处,那边又没有驿站,信怎么寄?” 老周头的关注点却偏了,惊奇的问道:“怎么还有个部落叫秃发部?那是不是还有多发部?” 满宝:…… 白善忍不住解释道:“周伯,秃发部原先是河西鲜卑的一支,拓跋氏,十六国乱世的时候,拓跋氏的首领长子叫拓跋匹孤,他爹没让他即位,拓跋匹孤一气之下就率领愿意跟随他的部众离开了部落,传说因为他的儿子是在棉被中出生的,而鲜卑语称棉被为‘秃发’,他爹给他改姓为秃发,叫秃发寿阗,所以他们那支部落从那以后就叫秃发部了。” 老周头摸了摸自己的脑袋上的头发道:“他们这部落的名字取得不怎么好啊。” 满宝也点头,小声道:“我也觉得取得不好。” 白善:“……你不是见过阿六敦几个吗?他们的头发多着呢。” 老周头就若有所思,“或许这就跟做梦一样的道理,都是反着来的?” 这话,就是满宝都没法认同她爹了,她想了想道:“因为肾好吧,肾好,一般头发都差不到哪儿去。” 这下轮到众人沉默了。 不过老周头年纪虽然大了,却没有头发的烦恼,所以他只讨论了一下就丢开了,反着他头发多得很,谁秃头谁就忧心吧。 钱氏这才找到机会和满宝说话,因为白善也不是外人,她并没有避讳她,“白老爷和成家是客人,你们把他们安排在哪儿了?” “就在后面一个院子里,”满宝道:“后面还有一个院子呢,白老爷去和白善他们住一个院子,后头那院子就给成家人住,很宽敞,够住的了。不过他们带了好多东西,恐怕得腾一间房做库房才行。” 钱氏笑道:“那是成二小姐的嫁妆,来的路上,成家说要到外面租个院子住下,我当时也没看过你的宅子,没敢留他们,既然有空余的院子,那一会儿娘和你到后头去,将成家人留下,干脆就在这里备嫁出嫁就是了,我们家也沾一沾他们的喜气。” “咦,成二小姐从这里出嫁,那白大哥在哪儿迎亲?” 白善也好奇。 钱氏笑道:“来的路上白老爷就打算好了,在京城买个宅子,若是一时买不到合适的,就借用白善家的房子用一用,到底是长子娶媳,总要办得漂亮些。” 一片的老周头补充道:“那是因为白老爷不差钱。” 然后他抬头看了看他们家的房子后乐道:“我们家虽然差钱,但我们家不差房子,哈哈哈哈……” 老周家人都跟着傻乐,连白善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满宝是不太介意这种事的,反正家里房子多,每一个院子都有单独的厨房,他们想住就住呗,她还是很好客的。 不过在此之前,她得带着她爹娘把他们家全都转一遍才行。 方氏几个没有跟着,而是拉着周立君和周立如,拖着周立学和周立固去收拾东西。 他们从前院搬过来的东西大部分还放在院子里没有放好呢。 满宝便顺着带他们去看周立学他们住的院子,看到还有这么多房间空余着,老周头直呼心痛,“这也太浪费了,老四他们住哪儿?” “四哥他们住前面。”侧门进来的第一个院子,重在开阔,周四郎周五郎和周六郎兄弟三个都住在这儿,比在老周家那会儿还宽敞呢,还有预留出来给孩子们的房间。 等孩子再大一些,这里要是住不下了,直接把孩子往后头周立学他们住的院子里一丢就可以了。 看完了西一侧的院子,满宝又带着他们往东一侧去。 其实东一侧的风景更好,因为这边本就是书房、客院和花园为主,不像西一侧,一看就是给家里人住的,房屋修建得很好,景致也不错,但花花草草什么的到底少了一些。 但老周头一点儿也不在意这点儿,看到方氏他们把自个住的院子的空地开出来种了菜蔬,还满意的点点头,“不错,这么好的地放着可惜了。” 满宝道:“爹,花草也很贵的。” “能卖出去吗?” 满宝想了想后道:“除了名贵花和适合簪花的花外,其他的要卖就只能晒干了卖给药铺了。” ※※※※※※※※※※※※※※※※※※※※ 作家的话 晚上十一点见 ☆.第1582章 参观二(给书友“永不放弃”的打赏加更一) 老周头:“那不就行了,你四嫂她们也不是精细人,恐怕照顾不了那些花草,没得浪费了花草还浪费了地,还不如种菜呢。” 满宝无话可说了,老周头就一路指指点点道:“瞧这土,都快成黑色的了,可见养得好,这里头种的都是什么?” 满宝看了一眼后道:“建兰,不过好像不太合适在这儿种。” “瞧着都快死了,当然不合适了,拔了,种上葱吧,葱花也挺好看的,还能吃,”老周头道:“回头你大嫂要给你下面,随手一揪就是一把葱花,顶新鲜的,好吃。” 正想拒绝的满宝一听,觉得这主意不错,于是点头答应了。 “这块地也不错,开阔,你不是喜欢吃果子吗?回头爹给你找棵果树种上怎么样?” 满宝问,“种什么果树?” 一旁的白善插嘴道:“种枣树吧,你不是喜欢吃青枣吗?” 满宝道:“那我喜欢的可就多了,我还喜欢吃梨,吃枇杷,吃核桃,吃栗子……” 老周头看了眼前面一溜儿的花坛,大手一挥道:“都种!” 他豪情万丈,等终于走到花园子的时候,老周头惊讶的张大了嘴巴,钱氏也惊讶的张大了嘴巴。 夫妻俩忍不住喃喃道:“这么大一块儿地,还有什么是不能种的?” 小钱氏也一脸恍惚的跟着公婆进园子,转了半圈后到了湖边,她看着不知哪儿潺潺流过来的小溪,水从她脚下的青石板过,然后汇聚到湖边,她问:“这,这么大的地方都是我们家的?” 满宝骄傲的挺足了胸膛,努力憋着笑的点头。 小钱氏慨叹,“这得多少钱啊。” 周大郎点头,喃喃道:“一定老多钱了。” 老周头和钱氏这才回神,连忙拉住满宝道:“你信上说,这宅子是谁送的来着?” “太子。” 老周头就松了一口气,扭头和钱氏道:“那应该是真的了,毕竟这整个天下将来都是太子的呢,送满宝一个宅子没什么的。” 话是这么说,他还是觉得自己有点儿飘,整个人晕乎乎的,似乎站的地都是软乎乎的了。 满宝觉得她爹的神情不太对,忍不住伸手扶了他一把,问道:“爹,你怎么了?” “我怎么了?”老周头呆呆的低头看着满宝,无意识的道:“我高兴的,高兴得整个人都轻了……” 话还没说完,他就眼睛一翻,软软的倒下了,一旁的白善连忙伸手拉住他的另一边。 周大郎这才回神,连忙上前半抱住他爹。 满宝吓了一跳,连忙去摸她爹的脉,又去看他的舌头和眼睛,半响后有些纠结的道:“爹好像是中暑了。” 白善忍不住看了一眼满宝,她看病可不会用“好像”这二字,而且中暑不是很好看出来吗? 满宝指点着大家把老周头抬到了正院,没办法,这儿离正院最近。 满宝取了针来给老周头扎了两下他就醒了。 他睁开眼睛,人还有点儿恍惚,问道:“我这是怎么了?” “爹,你激动得晕了,”满宝趴在他耳边小声的道:“不过我跟人说你是中暑的。” 老周头脸红,但还是给了他闺女一个赞许的眼神。 满宝直起腰来,摸了摸她爹的额头道:“都怪京城太热了。” 钱氏心底是有些怀疑的,虽然罗江县少有这么热的时候,但并不是没有,那时候他们还下地干活儿呢,不也没什么事吗? 怎么到了这儿逛个园子却晕了? 钱氏忧心老周头是不是年纪大生病了,于是拉着满宝悄悄问起来。 满宝想了想后道:“爹年轻时吃太多苦了,身体是不太好,正好,这次既来了京城,那就好好的调理一下。” 于是满宝跑回去仔细的给老周头把脉,立即就给他下了方子,老周头这会儿头不怎么晕了,爬起来看见,忍不住道:“我这不是没事了吗?多喝点儿水就行了,这么多药得费多少钱呀。” 满宝道:“爹,你先吃两副药,回头我给大嫂写药膳方子,以后你们可以吃点儿药膳调理。” 她道:“是药三分毒,但食材也可做药,药也能做食材,药膳起效虽慢,却也少毒,正好合适一般人调理身体。” 老周头问:“花钱多吗?” 满宝想也不想便摇头,“就是些食材,比如我们家种的山药就可以常吃,调养脾胃的。” 老周头一听,这才不再心疼。 满宝写好了药方,直接就给周立如,让她去库房里抓药。 老周头这才想起来问,“三丫跟你学医术学得怎么样了?” 满宝道:“现在还在认药材呢,不过大多都认下了,现在都可以在柜台上和药童们一起抓药了。” 老周头眼睛一亮,忍不住和钱氏道:“也真是奇怪了,怎么我们家的孩子都是闺女聪明呢?” 满宝笑呵呵的道:“因为像我娘。” 老周头看了一眼钱氏,倒是没反驳,不过却和满宝道:“你像你亲爹,他就特别聪明,听说你外祖家当年就是看中你爹特别聪明才把你娘许给他的。” 所以满宝可不是像娘。 钱氏横了老周头一眼,不想他连这个都争。 她和满宝笑道:“这宅子很好,你既收了太子的好处,可得好好的给太子治病,我们是知恩图报的人,知道吗?” 这宅子是太子知恩图报给她的。 不过满宝没分辨这一点儿,或许太子还没当家,所以不知财迷油盐贵,赏赐起来比皇帝大方多了。 满宝的确更喜欢给太子看病,而不是给皇帝。 见满宝乖巧的应下了,钱氏便满意的摸了摸她的脑袋,然后道:“你去厨房看看吧,我在这儿陪你爹坐一会儿,看饭菜好了没有,下响我们去看看成二小姐,晚食大家还是一块儿吃顿饭才好。” 小钱氏就和满宝一块儿去。 正巧方氏他们才把饭煮好,菜切好,正要下锅呢。 小钱氏便洗了手接过铲子,满宝兴冲冲的给她烧火,顺道和她说话,“大嫂,你来了,家里的饭馆谁管着呢?” “大丫暂时管着呢,她也学了不少手艺去了,虽然比不上你六哥,但应付一段时间还是可以的。”小钱氏道:“主要我和你大哥不放心爹娘两个人上京来,所以就跟着一起了。” ※※※※※※※※※※※※※※※※※※※※ 作家的话 明天见哟 ☆.第1583章 冲天之势 满宝觉得很奇怪,“爹和娘竟然愿意来京城!” 不说她娘,就是她爹,那是绝对不会想着出远门的,他害怕出远门。 “白老爷和村里人一起劝说的爹。”小钱氏忍不住笑道:“你写的信一回到家,爹高兴的两个晚上没怎么睡觉,还跑去给小叔和小婶上香,这一下村里的人就都知道了。” 她道:“爹太高兴了,说的话一时有些过,村里有人不服气,就起哄让他来京城看你,也看看京城是什么样子的。” “正巧白老爷想娶长媳了,正和成家商量着上京城成亲呢,就和村里人一起鼓动爹,爹当时经不住劝,当场就应下来了,”小钱氏压低了声音和满宝说悄悄话,“其实,公爹当时一应下就后悔了,生怕上京后给你惹麻烦,而且京城距离我们七里村实在太远了,爹最远到过的地方还是益州城呢。” “但白老爷隔天就亲自上门招呼着收行李,爹装病都没用,娘想着,老六在京城成亲,毕竟是最后一个小儿子,已经比别的孩子弱了点儿,总不能父母也不到场,干脆就一块儿来京城给老六办婚事就是。”小钱氏道:“这样老六脸上也有光,也看看你。” 她叹息道:“你现在是官儿了,必定比以前更忙,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回乡呢。” 满宝道:“只要一有空我就回去。” 小钱氏就嗔道:“这京城离我们村远着呢,来回就得小二十天,你现在当官儿了,得做事,可别跟以前一样总想着玩儿……” 满宝被训了一顿,笑嘻嘻的应下了。 “那嫂子,这次你们可以待多长时间呀?” 小钱氏想了想后道:“还不一定呢,不过总要老六的婚事完了才走。” 周六郎的婚期定在了九月初八,还有一个来月的时间才到呢。 小钱氏一边炒菜,一边擦了一下额头上的汗道:“不过北方的确比我们罗江县要热很多,我们的车队一开始走得挺快的,到了梁州后就慢了下来,午正到申时的时候我们都不敢行车。” 满宝道:“去年并没有那么热的,今年北方一带异常干旱,我还担心家里的情况呢。” 小钱氏就笑道:“今年家里的雨水虽少些,但也还算好,尚且够不着干旱,我们上京前夏收都收好了,只还有秋收,你二哥他们在家就能干,到时候再请些人帮忙就行。” 现在老周家在家的人少,而田地多,所以也习惯了请短工。 连一般的村民都看出了老周家在逐渐走向繁华,更别说白老爷了。 他私底下和白老太太白太太道:“怕是用不着两代,周家就要赶上我们白家了。” 白老太太道:“何至于,我们白家虽是旁支,但好歹出身世家,有几百年的积累在这儿呢。” 白老爷道:“他们家的孩子太多了,每一辈只要有一两个出息的,其他又不偷奸耍滑,您就看着吧,用不着两代,就能赶上我们白家了。” 他叹气道:“您看看二郎现在和大郎,往前看十年,或者往前看五年,谁能看得出二郎比大郎还有出息些?” 白老太太和白太太不说话了。 成家为什么愿意婚期提前,还不是因为京城传来消息,二郎进了崇文馆读书。 进崇文馆就相当于做了太子伴读,将来他只要不是跟着太子造反,那必定前途无量。 而作为他的嫡兄,也在国子监念书的白大郎也必定不会差到哪儿去,所以白老爷只是试探性的一提,成家就答应了将婚期提前,并且愿意送嫁到京城。 当然了,白老爷也因此答应给小两口在京城买个宅子,这样也自在些,又没有公婆束缚,将来白大郎要是考官出仕了在京城也有的住。 在来前,白老爷已经做了一些心理准备,可真正到了京城周宅,他才发现自己还是小看了周满。 说是只有三进的房子,但这是一般的三进吗? 白老爷还没来得及走完全部呢,但只从西侧过主院再到东侧他们住的院子,他就知道小不了,何况他们住的院子背后就是那么大一个园子。 他总算知道为什么婶娘也会住在周宅了。 白老爷叹息了一声,问两个儿子,“怎么不见庄先生?” “现实昨晚吃喜酒去了,今儿应该会回来。” 白老爷点头,思考半天,
相关推荐:
至尊痞神
我身边的那些诡异事件
我的天道版本太低,所以全是漏洞
天神,境魔,诗剑仙
拽丫头的霸道殿下
异界大领主
漂洋过狌海
我家小萨成精了
重生:溺宠太子妃
洪荒:家父盘古,我一气化三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