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被仿生人大佬宠爱的日子 > 第267章

第267章

是进了夏州城后才发病的,不过……” 他拢了拢眉道:“自我知道有天花后就开始控制人外流,因为北边缺医少药,更少有人往那边跑,病情之所以传染过去,还是因为有牧民到夏州城来,不小心染了病回去传开的,但我听最近从伊州过来的西域商人说,那边草原上也有人患了天花。” 庄先生从满宝那里了解到更多些,他道:“是有人和太医院禀报过此事,满宝怀疑是两地差不多时候同时发了天花。” 庄先生顿了顿后问,“不知草原上的人此时是怎么想这事的?对夏州这边的汉民……” 杨和书道:“他们认为天花是天罚,是他们做了不好的事儿的惩罚。” 他紧皱着眉头道:“虽说没仇恨汉民,可是草原上为了献祭死了好几个人了。” 庄先生半晌没说话,许久后才问道:“现在情况怎么样了?” “已经都过去了,朝廷先前给草原上各部族和散民送过三次药材,全都按照太医院的药方配的,但那边少医,加上草原上的天花似乎更恶毒似的,存活率只有三成。” 杨和书道:“现在草原上最要紧的反倒不是天花,而是雪灾。” 他道:“夏州还好,伊州,包括肃州那一带前段时间竟又下了一场雪。” 庄先生算了一下时间,“怎么会?” 杨和书点头,“今年天时不好,所以草原上的牧民更艰难,他们也因此更相信这是天罚。” 庄先生不说话了。 杨和书只能提醒,“先生这一趟要小心些,白善他们到底年轻,要约束好,以免祸从口出。” 杨和书不信神佛,他知道白善几个偏信道家,只是也不相信献祭一类的事。 几个少年人年轻冲动,此去草原,要是不小心遇上这样的事,只怕不会袖手,到时候闹出事来就不好了。 草原不同中原,朝廷对丰州以北,凉州以西的地方基本上没什么控制力,这几个地方都属于边镇,官员基本上只管城内的汉民,很难管治草原上的牧民。 要是他们和牧民发生冲突,朝廷这边的官员面子其实并没有那么大。 牧民更多还是听部族的,而部族,基本上不会听朝廷官员的。 庄先生严肃的点头,沉着脸便是明白。 等满宝他们醒来时,已经是半下午了,杨和书又回到前面处理公务,连庄先生都休息了一会儿坐到廊下看书了。 六个少年摸着肚子出门,感觉好饿。 ※※※※※※※※※※※※※※※※※※※※ 作家的话 晚安 今天太困了,修仙那本想请假一天 ☆.第2121章 后续 六人直到夕阳出现才见到杨和书,于是一群人凑在一起吃了一顿晚食,顺便了解一下夏州的情况。 夏州的情况现在好了很多,在杨和书带着朝廷援助的物资回到夏州前牛家就因为各种流言不得不离开了夏州。 之前,天花一疫的怨恨主要就集中在牛家和杨和书身上。 牛家的原因自不必说,而杨和书,夏州本地的人在有心人的推动下认为,要不是杨和书封城,夏州不会死这么多人。 如果能够南下或往东去求医,他们起码能再活一半。 即便知道封城可以最有效的防止天花扩散,但真涉及到自己和亲人的性命,能够无悔认同封城的又有多少人? 杨和书自然也知道这一点辩无可辩,他也不辩,只是他随大理寺官员离开夏州之后,城中的流言便慢慢改了方向。 崔氏搬到了城外庄子去住,但她不是什么事都不做的,杨和书只带了一个万田进京,其他人手,包括自己的师爷都留给了她。 夏州的百姓开始记起杨和书为了救人一直在第一线,天花病人都是被隔离起来的,连家人都抛弃过家人,不愿意到医棚中照顾。 可是杨大人基本上每天都要去一次医棚,有时候还亲自去安抚病人,可以说很不顾及自己的安危了。 而且,杨大人的夫人也染了天花,她同样没有被送出城,虽然一部人认为杨和书此举太过心狠,但大多数人都感动于他的无私。 至少,杨夫人和他们一样没有出城,并没有因为是县令夫人就特殊对待。 加上一直是杨大人努力从朝廷那里得到赈济的粮食、药材和钱,这一次生病的富人不说,至少绝大多数一般人家,治病所用的医药都是以杨大人为首的衙门负责的。 大家治好病转身就能走,一文钱都不用付。 当然,治不好也是直接抬下去就烧了,连尸骨也没有。 因为有了这些言论,杨和书的形象总算是慢慢扭转过来,城中百姓对他的怨气少了不少。 尤其是普通的百姓,没过多久就转而去怨恨起牛家来,对杨和书更多的只剩下感激和同情了。 至于当地士绅和富商,崔氏和师爷思索了好几天后还是听从杨和书的建议,放出杨和书将要被调回京城,牛刺史可能要戴罪立功被降为朔方县县令的事儿。 这个消息一出,不仅普通百姓,连一直一心一意怨恨着杨和书的士绅们都没忍住砸碎了杯盏。 要说他们不恨牛家是不可能的,要不是牛康,他们也不会染上这个该死的病。 只不过这个病出来以后杨和书跑在了最前面,挡住了大部分人求生的路,所以大家才那么恨他。 但现在…… 牛家竟然还要留在夏州城。 普通百姓想的不多,只是觉得牛刺史不配为官,更深的就想不到了。 但士绅们和富商们想的却是,牛家要是还留在夏州城,将来还不知道要出多少祸事呢。 而且,这一次他们可不仅仅是恨杨和书而已,也怨恨牛家,在疫情发生后,他们也抢过要送进牛家的大夫、药材、粮食这些东西的。 甚至有一家地主在死了一个独子后没忍住叫人拎着粪水去泼了牛家的大门,可以说是把人得罪得死死的。 牛家还在夏州城任官,他们还活不活了? 于是就在京城还没审判时,夏州就如火如荼的闹了起来。 后来牛刺史被流放,家里还被抄没了这么多资产,便有平民愤的这一个原因在。 不然,牛刺史也最多是失职,按照大晋律,他最多是被罢官回家。 朝廷律法对官员素来是更宽容的。 杨和书特意在京城多留了一段时间,不仅是为了跟朝廷要援助,也是为了让夏州的人冷静一下,将这些后续进行完毕。 他在夏州,矛盾就只会集中在他身上。 他不在,崔氏又搬到城外庄子里闭门不出,示人以弱,别说他们还有人手操作,就是没操作,以世人多同情弱者的尿性,他们最后也会被转移开仇恨。 杨和书直到大理寺做出判决,牛康启程从京城回夏州去,估摸着他快到夏州时他才启程回去。 果然,他刚回到夏州就听人说牛康回到夏州后就被人套了麻袋打一顿,然后不到三天,牛家就从夏州城搬离了。 因为他们搬出刺史府后住到了自家的一个别院去,就是别院整天被人往里丢东西。 不仅有人往墙上泼粪和涂抹脏东西,还有人将一些旧衣服往院子里丢,上面涂抹了一些黄色的汁液,牛家人怀疑是天花的痘汁,因此害怕得不行。 当然,最后县衙查过,那不是天花痘汁,所有天花时期的衣服被子等都彻底的清洗或焚烧了,那种要命的东西,除了满宝收集了不少外,其他人都是有多远就躲多远,怎么会留? 反正等杨和书回到夏州时,当地百姓最激烈的情绪已经过去,不仅普通百姓,连那些士绅都觉得,真要把夏州城交给牛刺史,那还不如交给杨和书。 至少杨和书不会公报私仇,且有他打理夏州,夏州城接下来两年应该会慢慢变好吧? 不过百废待兴,现在杨和书也很忙就是了。 “现在不管他们心底怎么想,我们面上还是挺和气的,我说话还算管用,”杨和书和满宝白善道:“不过,利益当前,我们肯定不会有太多情分的,所以你们要是往草原上去,尽量避免出事,不然我能求的人也就只有龚将军了。” 满宝道:“有龚将军就可以了,兵权在手,相当于整个夏州都在您的控制下,还怕什么?” 这孩子一如既往的直接。 杨和书笑了笑,问道:“你要检查哪些病人?” “三拨吧,学嫂他们这一拨,平民百姓,中间用的不是很好药方的那一拨,还有军营里的人,我想给他们问诊一次。” 崔氏他们好说,往外发几张帖子就行,之前满宝在别院里救治的病人自会主动找上门来,平常的那一拨的话…… 杨和书略一思索便道:“我从县衙里调名单吧,直接让里正通知人去县衙看诊,不然传出去,只怕涌来的人太多。” 满宝点头,“家境略好,家境一般,家境贫困的三三四。” 杨和书表示明白。 ※※※※※※※※※※※※※※※※※※※※ 作家的话 今天上午办理出院,所以晚了,下一章在下午六点左右 ☆.第2122章 复诊 周立如看了一下时间,提醒满宝已经过了午正,满宝就看了一下下一个病人,见是个颤颤巍巍的老者,就和周立如道:“看完下一个再休息。” 周立如应下,坐在一旁向后招手,老者就上前。 周立如就问他的姓名,是哪个里或哪个村的,等在册子上找到了人,周立如便将他的名字户籍记下,然后开始摸他的脉询问起最近的身体状况来。 等她问完,满宝也看完了手上的病人,还给对方开了个药方,和她道:“没有后遗症,但你有孕了,这是安胎药,你有些体虚,回去喝上一旬的药,然后多吃肉蛋,菜蔬也不要少吃。” 病人又惊又喜,“我,我有身孕了?” 满宝点头:“应该有七十二天了,不一定准,是根据你上次月事来算的。” 病人眼泪就滚下来,“那个从来就不准的,三四个月才来一次也是有的。” 满宝知道,有些人体内血气不足,就会这样,但只要规律,也不是非常严重的病,不过到底对身体有碍。 可保证营养饮食,并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更别说吃药了。 见过的病人越多,满宝越知道这一点儿。 想了想,她干脆扯出一张纸来,一口气写了好几个膳食方子给她,道:“这是养胎和养气血的膳食,你可以拿回去,不论是产前还是产后都可以吃。” 病人拿着纸,认不出上面的字来。 满宝道:“主要是用鸡蛋,你家里多养几只鸡下蛋就好,别小看鸡蛋,它的营养不比肉少多少。” 她告诉她这几道菜怎么做。 满宝是不会做菜,但她手上的膳食方子不少,包括药膳的方子也有不少。 她只是不会做出来而已,但病人会呀,绝大多数妇人都会,听一遍她们就能记下。 果然,满宝一说完她就记住了,只是她说的什么山药之类的东西她不认得,所以她珍而重之的将方子折起来收进怀里,决定拿回去给村里认字的人再看一看,到时候去药铺里买一些回来。 周太医说这东西不贵,药可以当菜吃。 满宝等她走了便开始给老者检查身体,半晌后确定他也没有治疗天花的什么不好后遗症。 不过老人身上有毛病是正常的,满宝在他后背和后腰上按了好几下,老人哎哎叫了两声,然后再起身就感觉好受了许多。 满宝道:“您没事儿,回去好好休息吧。” 老人就眯着眼睛笑起来,转身看向一旁,一个小少年立即拎着一个篮子跑上来。 老人将篮子放在满宝的桌子上,笑眯眯的道:“周太医,这是小老儿给您的鸡蛋,小小心意还请收下。” 满宝一早上收到过不少礼物,照常推辞道:“老人家,我现在不缺吃的,您拿回去吧,正好给自己补补身体。” 老人却已经扶着孙子的手转身要走了,他道:“您不缺是您的事儿,我送是我的事儿,您只管收下。” 说罢健步如飞的走了,一点儿看不出刚才颤颤巍巍的样子。 满宝张大了嘴巴,她这是看走眼了? 老人一走,已经有衙役上前通知今日上午的诊断先到这里,大家可以先去用午食,过了未时再回来…… 于是队伍中有不少人提了东西飞速的跑上来,强硬的将东西塞在满宝和周立如手里,或者直接放在桌子边上就跑。 周立如连连推辞,“我们是真的用不上……” 但大家根本不听他们的,放下东西就走,有的连队都不排了,直接飞速的离开。 满宝就叹气,“算了,收下吧。” 周立如只能招呼着衙役们上来帮忙,送来的东西大多是鸡蛋,菜蔬和米面,都不多,不是一篮子就是一小布袋。 布袋大多是只有三四斤的模样,但不论是米还是面都是雪白雪白的,显然是上等的好东西。 这东西在一般人家里平时也都不舍的拿出来吃的。 每一个人送的东西都不多,但耐不住送的人多呀,桌子上全放满了东西,围着桌子的旁边也都放满了。 周立如一边收一边问,“小姑,这些东西怎么办?我们要带着走吗?” 满宝道:“都送回刺史府吧,到时候我们选一些带上就行,其他的交给学嫂来处理。” 她道:“我昨天似乎听谁说学嫂让人收拾了夏州城里的善堂,收养了许多灾后的孤儿,这些东西可以都送到善堂里去。” 崔氏也是这么想的。 看到满宝带回来这么多东西,她略一思索便也想到了这个地方,她道:“天花之后,有好些孩子的父母亲人都死了,他们回族里也是要吃百家饭长大,而有些孩子是整个村子都遭难了,回村子里也是大孩子养小孩子,恐怕过不了多久就要变成乞儿,所以我让人收拾了善堂把他们都养在里面。” 满宝问:“学嫂打算怎么安排他们?” 崔氏笑道:“我决定串联一下城中的富户,到时候让人多捐献一些东西,加上衙门要补贴,应该可以养他们几年,等他们年满十四就可以回原籍分地耕种了。” “那也得好几年的时间呢,这几年他们在善堂里干什么?”刚从善堂里转了一圈的白善回来,闻言道:“我去看过,里面的孩子,小的才两岁左右,大的十二三岁的也有,也就是说,他们会在善堂里呆两年到十二年左右。” “两年的时间说着短,但其实对于无所事事的人来说,每一天都很漫长,学嫂要是不能妥善安排他们,恐怕他们留在城里最后也是变成乞儿或混子。” 崔氏惊讶了一下,然后道:“善堂有时候会接一些拆洗搓麻的活儿给他们干,一般不会很空闲的。” 白善摇头,“我今天看到了,十二三岁的少年怎么可能天天坐在善堂里拆洗搓麻?而且这种活儿看了就会,只是废手,赚的也不多,对他们的将来一点儿益处也没有。” 崔氏闻言顿了一下,然后问他,“那你有什么建议呢?” 白善便笑道:“学嫂既然有心,何不给他们请几个先生,教他们一些东西,让他们有谋生的手段,将来离开了善堂也不会给夏州城增加负担。” ※※※※※※※※※※※※※※※※※※※※ 作家的话 下一章在晚上九点 ☆. 第2123章 建议 崔氏半晌没说话。 善堂里不仅有孩子,也有守寡被赶出来没有生计的妇人,还有一些孤寡老人,只是因为这一次天花病疫,孩子的存活率更高,所以收入了更多的孩子而已。 现在善堂里的人数是灾前的四倍左右。 崔氏是觉得杨和书太过劳累,而且她也是真心疼里面的孩子才接手善堂的。 但她认为保证他们吃穿,让他们长到十四岁后回家去分田地就已经是极限了,可白善说,还要给他们请先生? 崔氏揉了揉额头,觉得自己的嫁妆只怕要不保。 不过,因为这是白善的提议,因此她虽头疼,但还是问道:“你想给他们请先生教他们读书识字?” “读书识字花费太大,不过学嫂要是有心挑选几个特别聪明机灵的培养起来也好,将来说不定还能给学嫂帮把手。” 崔氏挑眉,“不是读书识字?” 白善道:“可以教他们些木工,缝制或绣工,算术也不错,还有种地,这些都可以学的。” 崔氏惊讶,“种地?” 白善点头,见她一脸惊讶,他便也一脸惊讶,“学嫂不会以为他们都会种地吧?” 他道:“种地没那么容易的,他们都还是孩子,肯定没来得及学,比如农时,何时播种,何时插秧,何时施肥,何时浇水,怎样判断庄稼是有虫,有什么虫,这些都是要跟老农学的。” “他们要是父母长辈还在,这些东西他们自然会在劳作中一点儿一点儿学会,但现在他们失亲,那这些肯定不知道。” 崔氏:……她以为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儿呢,毕竟,跟着做就是了。 白善却不这么认为,他是在村子里长大的,就算是每年都看一次,但到第二年,他还总是会判断错误。 就算是到现在他也不能理解,为什么岳父能够蹲在田边伸手摸一把泥土就知道该下种,霜冻不会把种子打掉。 但是,周大哥几个就是能学到这本事,而周四哥则是直言不讳的说过,“这本事现在学到的只有我大哥二哥和三哥,我目前还没学会。” 老周头更是直接道:“要是让老四老五和老六自己做主种地,不到三年他们就得打补丁饿肚子。” 显然,种地也不是谁都能做的,就是周四郎他们种了这么多年也不能独立完成一整个农时。 “既然想着等他们年满十四就分地给他们耕种,那就得保证他们自己会种地。” 白二郎对善堂里的孩子很同情,道:“种地可辛苦了。” 刘焕和殷或没种过,暂时还能领悟他这话中的意思,单纯的问道:“为什么不能直接给他们请先生读书认字?” 一直沉默的满宝道:“花销太大了。” 刘焕和殷或想,花销很大吗? 何不食肉糜的俩人不能理解,毕竟,他们生来就必须读书,这是必须,一定要的,他们知道一般人家的孩子很少读书,因为读书费钱,可这不是有杨大人和杨夫人吗? 他们出钱应该也不花费多少吧? 做好事嘛,拿到了家里送来的行李,有了不少钱的刘焕财大气粗道:“不如我也捐一些钱好了,他们读两年书要多少钱?’ 白善瞥了他一眼没理他,和崔氏道:“学嫂可以和各家商量一下,各家出几个认字会算术,会刺绣、裁缝、木工的人去善堂里教孩子们应该不难。还有现在已经大了,想要回去种地的,也可以请庄子里的老农带着教两年,到时候年满十四回了村里,分了田地和粮种农具就可以自己养活自己,倒不用再费心。” 崔氏觉得这是一个大工程,但是,莫名的有些激动。 她原地转了两圈后道:“你的想法不错,你待我想一想后决定。” 如果要做这事儿,那就得长久的做下去,可不是一二年就可以了,起码得十二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可他们未必能在夏州这么长时间,那就得形成规矩,便是他们走了,这件事也能继续下去,不然他们一走事情就断了,学到一半的孩子就会没有着落,到时候…… 崔氏沉思起来。 见她在思索,满宝他们就不打搅她了,转身离开。 等出了院子,满宝就问他们,“你们今天去哪儿了?” 白善道:“就在城里走了走,我们之前走街串巷安排病患,知道有些人家对杨学兄有些怨恨,我就想去看看杨学兄是怎么安抚他们的,结果走着走着就到了善堂。” 他道:“学嫂说的不错,善堂里面的人比以前多了很多。我记得以前善堂也被腾出来安排灾民,但现在里面住着的人比灾时还要多。” “这么多?” 白善点头,“大多数都是父母没了流落在外面的孩子,还有一些则是父亲没了,或是母亲没了后被赶出来的,更有的……” 他顿了顿后道:“是父母还在却被丢弃的。” 满宝一愣,问道:“为什么?” 白二郎愤愤,“因为他们脸上留下了太多麻子。” 他到现在还愤怒呢,“我们在善堂里呆了一天,里面有九个孩子是因为身上留下了太多痘印被父母丢弃的。” 白善也叹息,那时候觉得人能活下来就已经是万幸,谁能想到活下来以后竟然会有人因为这样的原因而把孩子遗弃呢? “善堂里的管事说,孩子一开始被扔时自己找回去过,只是后来又被扔了,有三个还是直接被丢到了林子里,还是进山找野菜的山民碰见给抱了下来,这才没出事,”白善道:“因为这事儿,杨学兄还抓了好几个人,但是没让他们把孩子带回去,而是把孩子都送进了善堂,并为他们办了断绝书。” 也是因为杨和书插手了,所以管事在他们看善堂里的孩子时才特意提起他们。 白善问满宝,“他们身上的痘印不能去掉吗?” 他脑海中闪过那几个孩子的样子,他虽不至于会被吓到,但……对他们的影响真的很大,他去看时,那九个孩子总是单独在一处,基本上不抬头看人。 满宝就眉头紧皱起来,“目前没有祛痘的法子……”或者她可以和莫老师着重探讨一下这方面。 ※※※※※※※※※※※※※※※※※※※※ 作家的话 呜呜呜,终于准时了一会儿,晚安 ☆.第2124章 激励 满宝在脑子里翻着她看过的所有关于祛痘的方子,倒是有不少,但天花的痘印基本上都不在其列。 白善几个就见她说着话就眉头紧皱起来,然后径直往前走,走过了自己的院子也不停下,直直往前去。 众人:…… 刘焕张嘴要叫,周立如就横了他一眼,不许他发出声音惊吓她小姑,然后连忙追上前去。 白善对几人道:“你们先回去吧,我陪她走一走。” 他也没让周立如跟着,“你也忙了一天,先回去休息吧。” 将小姑交给小姑父周立如还是放心的,她点了一下头转身便回院子去。 白善就跟在满宝身旁往前去,见她还知道顺着路拐弯,便干脆牵起她的手引路起来。 俩人朝花园走去,很干脆的就围着花园走起来。 满宝回过神来的时候,他们以为绕着花园走了两圈了,白善晃着她的手问,“怎么样,想到法子了吗?” 满宝道:“没有好的法子,但应该可以试着用药减轻症状。” 她决定回去找莫老师研究一下。 因为夏州天花病疫,莫老师最近抽出了很多时间在研究天花,为此找出了不少和天花有关的药方,自然也有关于祛痘的方子,不过,“效果好像不怎么样。” 他道:“还不如直接光子换肤,天花形成的痘印凹凸不平,且颜色浓淡不均,只敷药吃药的话,我目前想不到好的办法。” 他看过周满拍摄的天花后留下的痘痕的,一般的也就算了,严重的,就是在他这个时代也只能把整张脸换了,只靠药物的话…… 莫老师摸着下巴思考起来,“听说第二联校那边有生物研究室正在研究臆虫换肤技术,或许那个可以试一试。” 满宝就好奇的问,“什么是臆虫?” “一种培育出来的粒生物,它会吞噬皮肤,但反应出来的黏液又能促进皮肤生长,加快代谢,听说比光子换肤技术要更安全有效,所以最近有人在做这个研究。” 满宝听得一愣一愣的,换算成自己能理解的技术,就是一种虫子会把人的脸啃了,再分泌出一种东西加快皮肤生长…… 她打了一个抖,问道:“那……怎么确定被啃过的皮肤长出来的会让自己满意呢?” 隔着光幕,莫老师抬头看着周满,微微一笑道:“人的皮肤是什么样的并不要紧,因为血肉是顺着骨骼生长的,所以只要你的骨骼没有变化,那长出来的肉就是你自己,不过那肉因为是新生,就跟新生儿一样光滑,无暇而已。” 满宝就伸手摸了一下自己鼻子上的小红点,她这两天看病之余还去赴了两场约会,都是吃的羊肉,可能有点儿燥,所以今天早上鼻子冒起来一颗痘痘。 要是用臆虫…… 莫老师也看到了,道:“你新长出来的脸会比现在更嫩和干净,不过……” “不过什么?” “不过这个安全性还没确定,一项新技术从开发到应用最少需要三年的试验时间,目前我还没听说它可以使用了。”莫老师慢条斯理的道:“而且,就是能,这种培育出来的东西我也不可能给你,百科馆和商城应该也不会有交易。” “退一万步说能够交易,其中的科技税,你交得起吗?” 满宝沸腾的心就落了回去,问道:“莫老师,您还是给我药方吧,教我也一些我能用的治疗手段。” 莫老师就道:“我手上没有病人,不过我可以用你给的病例数据进行研究,效果怎么样不敢确定。” 满宝立即道:“我们可以先筛选出几个药方来试用,善堂里的那几个孩子应该会尝试的。” 莫老师想了想后点头,“可以。” 说完了这一点,莫老师问:“你们距离陨石落下的地方还有多远?” 满宝道:“还远着呢,我们才走了十分之一都不到的路程。” 莫老师皱眉,“你们那个世界那么大?” 满宝点头,“非常的大。” 科科忍不住悄悄的用数据吐槽,大才怪呢,都没有他们星球大,何况这只是星球的一个角落而已,明明是交通工具落后,以及,他们走得太慢了。 但慢也有慢的好处,最近科科收录了好几样东西,除了植物,还有满宝俩人爬到树上捉的虫子,目前收获还不错。 只是奖励的积分除了山橿外,其他的都不太多,几十到两三百不等。 山橿多一点儿,但也只有一千八百多。 满宝对此还算满足,有多余的东西就挂到论坛去卖。 论坛里,因为各个世界的人现在都大致知道她年纪小,有时候看她的东西挂了许久没人买,有的人就会掏钱买下来,就当时哄她开心的。 反正积分也不多,和这小姑娘说说话也挺有趣的。 毕竟还是幼崽,作为成人照顾一下也是应该的。 自从知道周满要开始去收集陨石后,莫老师对周满就更关注了几分,联盟和百科馆那边更是隔三差五的询问这件事的进度。 不仅莫老师,科科更被关注起来。 而且因为科科是百科馆的子系统,因此联盟和百科馆更喜欢直接在程序上查问。 这就造成科科最近特别老实,嗯,满宝也很老实。 莫老师鼓励了满宝一番,并和她说了一下现在稻种的研究进度,“你们给的二次种子那边已经进行了改良,之前给你的种子就是改良后的第五代种子,D博士对此很有信心,应该不会再出现前面那样的问题,你们种下了吗?” 满宝点头,“我让我大哥他们种下了。我不是给过你们一些水土模拟我的环境吗?” “那只能模拟小环境,大环境模拟不了,”莫老师道:“我估计,要让稻种稳定下来,我们这边最少要研究三年左右,这还是因为我们这边可以一年四季做试验,要是你们那个世界,只怕十二年的时间都不止。” 莫老师说这么多,是为了激励她,“但如果钱到位,速度应该还可以更快一些。” 满宝想到今年气候不好,就好奇的问,“能快多少?” “应该可以快一年。” ※※※※※※※※※※※※※※※※※※※※ 作家的话 下午六点见 ☆.第2125章 找出 满宝就看向自己的积分,“可是做实验要好多钱,我这些钱……” 莫老师本意又不是让她自己出钱,但还是好奇的问了一下,“你有多少钱?” 满宝说了一个数字,莫老师就嫌弃的道:“这也太少了,连个模拟棚都搭不起来,你别想了,还是尽快找到陨石,然后和联盟要钱,到时候再投入到D博士那里去吧。” 莫老师想到了什么,提醒她道:“你和联盟拿完了钱,可以和百科馆,以及我的学校再要一份钱。” 满宝道:“不好吧,一个东西要卖三次?” “你是东西的所有者,百科馆和学校要从你这里拿东西的数据,自然要付你一部分钱的。” 似乎很有道理,但总觉得有哪里不太对,满宝想了想,没想通,干脆不想了,她问道:“可我怎么和您的学校联系?” 莫老师就扫了她一眼道:“我不是在这儿吗?” 他就是学校的员工,要找学校还不容易吗? 满宝:…… 至于百科馆,更容易,她的系统不就是百科馆的? 满宝就将这件事记在了心里。 师生两个讨论了半个晚上,第二天满宝爬起来便从空间里拿出了三张药方,她将药方交给周立如,道:“去药铺抓药,拿回来我们试着做药膏。” 周立如看过药方,发现用的东西都不是很多,大多数药都还普通,便进屋去拿钱。 满宝吃完了早饭,悄悄打了一个哈欠后起身,“你先把药买回来处理了,我今天还要再去县衙看一天病人。” 周立如应下。 杨和书按照比例给她抽的病人,今天下午应该可以看完。 庄先生今天则带着白善几个去和夏州府学的博士及学生做交流,既然是来游学的,只要有条件,还是要就学习上交流交流的。 白善出门前见满宝急吼吼的出门,便打转马头和她道:“我这边完了就去找你,我们还要在夏州多留两天,不急。” 只打算留两天,后天就启程的庄先生停顿了一下,看了两个弟子一眼,没说话。 等上了车,他才问因为犯困不想骑马的白二郎,“你们昨天做了什么,又想多留两天了?” 白二郎打着哈欠道:“我们没做什么呀,哦,可能是他们想给善堂的几个孩子治一治脸上的麻子吧。” 庄先生点头,便问起善堂的情况来。 满宝急匆匆的赶到县衙,那里被通知到的病人已经在排队了。 她将所有人看了一遍,其实还是有人有用药的后遗症的。 只是病人太多,她根本不记得这个病人是不是自己的,更别说记住他们的用药。 要是病人是她的,她去翻脉案册子,说不定还能把人找出来,要不是,短时间内是找不到的。 而病人当时迷迷糊糊的,更不知道自己用了什么药。 不过她不记得病人,病人却是能记住给他治病的人的,“是一位姓卢的太医给我的看的病,当时卢太医说我的肝不好,其中有两味药不能用,而且要治病还得先保肝……” 他这么一说,满宝就大致能推断出他的药方来了。 她又摸了摸他的脉,便斟酌着给他开了两个方子,道:“先吃这一张药方,调理身体的,要吃上一个月,然后再吃这一张方子,也要吃一个月。” 她看了一眼对方,闻着对方身上若有若无的味道,道:“你以后不能再饮酒,也不要吃过于油腻和辛辣的东西。” 过后,她和赶来帮忙的白善道:“我仔细的看过病人的情况,他不仅肝有问题,胃也有问题,卢太医能在那种情况下还把人从天花中抢回来,也是本事。” 白善道:“不是留下了后遗症吗?” “相比死亡来说,留下的后遗症根本不值一提,要是我来,留下的后遗症只会更大。” 满宝说这话时没有特意避开病人,因此这话还是流传了出去,传到那个病人及其家属耳中,他们心里好受了不少,“爹,以后您可不能再喝酒了,之前卢太医也叮嘱过吧?” 病人脸色通红的应了一声。 满宝只检查出了三个有服药后遗症的病人,两个都是因为身上有其他病症,因此不得不该用其他的药,因为是临时调整的药,有的君臣难以相宜,便有部分有毒性残留过重,所以才有了后遗症。 只有一个是因为本身对一些药物反应较大才留下了后遗症。 满宝都给他们开了药方调整。 此时距离天花用药已经过去二到五个月,时间也不短了。该出现的后遗症基本上都出现了。 满宝将这些都记录下来,可以和太医院禀报,看来这次天花病疫他们总结出来的几张药方都可用,尤其是其中三张,效果很不错。 满宝写到这里微顿,若是能再加以针灸,效果会更好的。 满宝干脆将可行的几套运针法也写了下去,然后装在信封里交给大吉,等他们离开夏州时可以交给驿站,一并带回京城去。 这些都是要总结的,后面都会用得着。 满宝写完,想起那药方,跑去找周立如。 周立如已经将药材处理完,此时刚放锅里熬上,但药膏不是那么好做的,这些药材种类不是很多,但一样一样的熬下去,等做好也得明天了。 对于做药膏,她还是挺熟练的,甚至比周满还要熟练,看到小姑过来,她立即从地上起来,“小姑,我把药都熬上了。” 满宝点头,她用三个炉子在熬药,满宝便去看剩下的药材,发现该炮制的她都炮制过了,现在正在切其中一味,她便坐下,也翻出一套药杵来,“我来磨粉吧。” 白善也找了过来,将袖子挽起来后帮忙。 等白二郎他们找过来时,三人已经把药材处理了一半,白二郎被迫对这件事有点儿熟悉,便也坐下帮忙。 殷或自己是认识不少药材,但对处理药材并不熟,不过没关系,这种事儿都可以学,最简单的就是切药材了。 于是等杨和书下衙找过来时,便看见六人占了院子的厨房,每一个人眼前都摆了药材正在处理,里面噗噗的冒出浓重的药味儿。 他说呢,怎么一到后院就全是药味儿,还以为家里又有人生病了呢。 ※※※※※※※※※※※※※※※※※※※※ 作家的话 晚上九点见 ☆.第2126章 叮嘱 满宝药方上列的药量不少,周立如照着全买了,所以做出来的药膏……有点儿多。 不过,满宝本就是打算多给他们准备的。 她将做好的药膏分成一罐罐,然后贴好标记,和白善几个一起送去了善堂。 几个孩子身上都没别的毛病,就是麻子多。 他们年纪最大的也就九岁,可能正因为年纪小,所以天花时没忍住抓挠。 而当时,他们的家人也不可能像富贵人家那样时时看着。 满宝检查了一下他们脸上的痘痕,又摸了一下脉后就把药膏分给他们。 三种药膏,九个人,每三人用一种。 她道:“这三种药膏我都没用过,所以不确定药效如何,不过都有祛除痘痕的功效的,你们先用着,到时候我回来看看效果再调配一下。” “中途不要换药膏,每一个人的药膏我都做足了一年的。” 满宝教他们怎么用。 他们不仅脸上有麻子,身上的痘痕也不少,但显然,他们现在还顾及不到身上,所以满宝只让他们擦脸和脖子。 “先擦擦看。” 白善则是找了善堂的管事,让他将这九个孩子按照男女分成两个房间,并道:“管好善堂里的人,别让人欺负了他们,他们的药只能他们用,我们一年后要看效果的。” 他若有所指的道:“现在他们是周太医的药人。” 本来只当这是他们善心的管事一听,立即不敢怠慢了。 既然是药人,后面周太医肯定要看药人服药的情况的。 见他上心了,白善这才去找和孩子们相谈甚欢的满宝几人,和他们一起回刺史府去。 昨日过后杨和书对善堂的事也有些上心了,知道崔氏已经在找人,真的打算给孩子们请先生,便笑着摇了摇头。 师爷见了便笑问,“大人不看好此事吗?” “不,此事不仅利于夏州将来,对那些孩子也有极大的好处。”他道:“我本来也很忧心,夏州不缺土地,但这些孩子就算年满十四分了土地,他们也很难靠着土地谋生下去,更别说保住土地了。” “我本来就想给他们另外找出路,或者是送到职田中跟随佃农学习几年,压他们到十六岁再分田地,到时候衙门可以一次性给足他们两年的酬劳,助他们购买粮种、农具,还有建造房屋,应该比十四岁就一无所有只分田地强,但……” 杨和书顿了顿后道:“孩子年龄不一,我能管的也只是任期上的这几年,最多六年,六年以后余下的孩子怎么办?” 新接手的官员未必会继续他的政策。 师爷想了想道:“大人是想趁机将此事做成善堂的惯例,列入夏州的规矩中?” 杨和书点头,“不错,白善出的这个主意很好,可以操作的空间也很大。” 他笑了笑后道:“只除了一点儿,费钱。” 师爷略一想,的确是费钱,现在夫人还没反应过来,只以为先生是他们自己府上出的就不贵,却不知道对于教学,先生的束脩从来不是占大头。 占大头的一直是教学的材料,先生用的材料,学生用的材料,还有善堂里这么多人的吃喝住,那才是最庞大的开销。 师爷:“白公子这是坑了夫人呀。” 杨和书笑道:“那小子以为我还和在罗江县一样呢,他哪里是坑夫人,是坑我呢。” 师爷就笑道:“但大人现在是真没钱,到最后不还是夫人出钱吗?所以……” 杨和书闻言也忍不住笑了起来,也是,最后还是坑了夫人。 杨侯爷有钱,很有钱,但自从他拿着杨氏在江南的经营送给皇帝后,杨侯爷就不再给他钱了。 杨和书想了想,问道:“派去江南的商队回来了吗?” “没有,估计还要再等两月,此时正是江南收茶的关键时刻。” 杨和书就点头,“等他们回来,府上的银钱应该会宽裕一些。” 师爷心中就想叹息,大人什么时候为钱财忧心过? 不过用自己挣的钱总是要更理直气壮一些的。 “所以大人决定照着白公子的主意来了?” “只是花钱多而已,利大于弊的事儿为什么不做?”在杨和书看来,能够用钱解决的事儿就不算什么难事儿。 先从公中出,想办法让他们自己盈利维持起来,如果不能,再自己出钱,强行为他们构建起盈利循环的结构来,事情也就能够一直进行下去,最后总会变成规矩。 白善似乎也知道自己坑了人,于是利用多留的两天时间拉着白二殷或几个洋洋洒洒写了好几个善堂的规划书,临走前青着眼圈将规划书交给崔氏。 崔氏收到这个东西时是懵的,没想到白善他们还做了这个。 白善看她这样的表情,对这位学嫂略有些愧疚,他道:“学嫂,这是我们写的,您看看,或许会有用。” 崔氏只翻了两页就看住了,她问道:“你们竟写得如此详细。” 连怎样让孩子们选择学习的内容都写得一清二楚…… 白善不好意思的道:“以前我们写过怎样建造太医署,善堂比太医署还要小,其实这有些借鉴太医署创办的经验,虽然一开始麻烦些,但只要第一年做得好,形成了规矩,后面就不麻烦了,只要照着规矩来就行。” 崔氏有生之年还是第一次接触这样的东西,她握得很紧,向白善几人点头道:“你们放心,我会认真看的。” 白善松了一口气。 其实这规划书不只是给崔氏看的,也是给杨和书看的。 善堂的事儿并没有崔氏想的那么小,只要选出几个人送过去当先生就行,真要做起来,里面的事情就太多了,前期是肯定需要杨和书的支持和帮助的。 果然,崔氏在看过规划书后,还是去书房找了杨和书。 杨和书看到规划书,笑了笑后道:“他们写的不错,只要稍改一改就能用了。” “改哪些?” 杨和书就提笔将规划书中他认为不合适的划去,或者是添加上一些细节,或删去一些东西…… 夫妻俩就坐在书桌前商量起来,第二天去给白善他们送行时,俩人眼底也有些泛青。 睡得还不错,精神更不错的满宝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就一脸忧愁的对他们道:“不要熬夜呀,早睡早起身体才能好,现在年轻不知道保养,将来老了……” 庄先生都听不下去了,轻咳一声后截住她的话,和杨和书道:“杨大人就送到这里吧,我看天色也不早了,我们这就启程。” 杨和书也不想听满宝的养生经,笑着颔首,送他们上车。 满宝不得不上车,但还是撩开帘子趴在窗户上和杨和书道:“杨学兄,你长得这么好看,一定要少熬夜呀,熬夜不仅会眼底发青,脸色还会暗黄,将来还会掉发秃头长胖……” 杨和书微笑着挥手,“你们一路保重。” 白善将满宝从窗户边拉开,往身后一怼便和杨和书挥手,“杨学兄再会。” ※※※※※※※※※※※※※※※※※※※※ 作家的话 明天见 ☆.第2127章 出发 出了夏州城往北去,不到一个时辰的时间官道两边的树木就慢慢减少,不知何时树木稀稀落落起来,后面是一眼看不到边的草原。 草原上偶尔有一丛一丛的树木,但目前为止没有看到绵延很宽大的树林。 这里满宝他们来过,正月那会儿,他们为了收录一头鹿,跑来草原假装过狩猎。 官道也变得狭窄起来,但草地很松软,马车还是走官道,但马匹却喜欢跑到边上的草地上。 满宝看见了,兴致勃勃的邀请白善,“我们一起去骑马吧。” 只想睡个回笼觉的白善迟疑了一下,还是下了马车,从旁边护卫们手里接过自己的盗骊,上马后和满宝点头。 满宝也兴奋的骑到赤骥上,打马就和白善跑到前面去了。 大吉见状,便打了马跟上,其他护卫没有跟着,依旧跟着车队慢慢走。 白二郎也困,因此他拒绝了刘焕和他拼车一起看书的提议,自己将车里的木椅往外一拉,再将放在里面的被子摊开铺上,从车肚子里掏出枕头来,放上去就睡。 虽然车摇摇晃晃的有些颠簸,但身体只要适应了这一摇一晃的动静,就会发现,在车上其实比家里更好睡。 白二郎就是一躺下没多少会儿就睡着了,还发出了鼾声。 在外头驾车的护卫摇了摇头,只是将马车驾得更加平稳起来。 殷或也困,他本来是不熬夜的,但白善他们要写的东西多,要查的东西也多,比如夏州城一直以来善堂是怎么运转的,每个月衙门会拨多少钱给善堂,怎么拨,逢年过节会多赞助些什么东西,以及善堂一月大概的花销是多少…… 这些都要查。 好在杨和书宽和,他们要看什么资料和账本都可以,善堂的管事不敢有意见,所以他们才能不费力气的得到这些账本。 不然还得花费力气去打探,只会更耗费时间。 但就是这样,他们这两天也一直是熬夜状态,就是昨晚也没怎么睡好,所以他现在缺觉。 算起来还有些神奇,他竟然会缺觉。 殷或要睡觉,自然不可能是自己铺床叠被,所以他坐在了车门口的小凳子上,长寿帮他将正上方的椅子拉下来,变成一个木榻一样的,然后铺床,再放好枕头…… 长寿道:“少爷,别的不说,白家对白公子也是真心疼,也不知是怎么想的,竟然知道将椅子拉出来做成木榻,就是马车还是太短了,脚还是没伸直。” 殷或看了一眼道:“已经很不错了。” 这时候的马车内部虽然各不相同,但那多是挂饰和桌椅毛皮等软件的不同,构造却是差不多的。 大多是固定三条长椅,左右两边靠着车窗和车壁,不会再另外做木靠。 但正中的长椅却大多和家里的木榻一样,不仅坐的地方比较宽,后背也有木靠,再铺上毛皮,和一些装饰,坐车也就不难熬了。 而讲究一些的人家,在木靠之后会有已拍固定的架子,架子上有锁起来的抽屉,里面放着一些贴身方便之物。 白善他们的马车就有,顶上两格空着的大格子就是拿来放被子的,白日一般被子都是塞在里面,将木板一放下,木条一拉就固定住了,特别方便。 但白家的马车有一点儿不同,他们家背后的木靠会很高,木椅下有机关,将木条拉起来就可以把木椅拉出去,然后木靠下降变成一张很宽很长的木榻。 身量不是很高的,斜着就能平躺下去伸长脚,像殷或白善他们这样高的,就要微微缩一下脚,但躺着也会比一般的马车舒服。 殷或和白善他们走得近,知道他们家的马车一直是这样,在出门前,殷礼就花费了大价钱照着白家的马车做了一辆,不仅如此,因为殷或身上有爵位,可以用两马马车,所以车身还比其他人的要宽大,所以拉开来的木榻更长。 刘焕因为出来得急,送来的马车虽然是家里最好的,但还是比不上他们的,所以最近需要睡在马车上时,他都是跑来和殷或挤。 殷或倒也不介意,反正马车够宽,睡两个人也睡得下。 不过一个人自然是比较舒服的,殷或在长寿铺好床后便坐了上去,褪去鞋袜就斜着躺下,被子一概,睁着眼睛看着摇晃的车顶一会儿便也睡着了。 周立如则是和庄先生一辆车,此时正在给庄先生念书。 这是她的新工作,满宝见她翻来覆去的翻那几本医书,明明都已经背了下来,却还是不断的翻,但复习所得越来越少,她便让她看别的书换换脑子。 正巧庄先生眼神不太好了,车上不好看书,所以她就让她却给庄先生读书。 “正好和先生学一学经史子集。” 于是周立如就来了。 庄先生本来还想抓壮丁呢,但见满宝给他找了一个壮丁来,周立如又乖巧,他就心满意足的半闭着眼睛听她读书了。 “驾——”满宝压低了上身,加快速度从白善身边超了过去,远远的看到草地上有正在散步吃草的野羊,干脆追了过去。 白善见方向没有偏离,便跟着追过去。 春天到了,草原上还冷,但夏州草原的雪已经化去,春风一吹,细细的草芽冒出来,一个晚上就能冒起来大半指,受了一冬寒冷的野羊跑出来啃草,正是最警觉的时候,听到马蹄声,它扬起脑袋看了一眼,转身撒腿就跑。 跑过一个山丘,正好看到它的小伙伴们,于是招呼着它们一起四散开来,一起撒丫子跑。 满宝在后面追,一上山丘,看到四散开去的羊群,喔——的叫了一声,有片刻的迟疑,这真的是野羊,不是牧民的羊群吗? 白善已经快速的扫了一圈,做下判断,“是野羊群,追——” 大吉也跟在俩人身后跑。 见他们闷头追着那头羊就跑,目光一扫,很无奈的跟上。 真是的,为什么不挑一头肥一些的羊,就挑一只不大不肥的追呢? 还没追上…… ※※※※※※※※※※※※※※※※※※※※ 作家的话 追呀,追呀追 下午六点见 ☆. 第2128章 射中 或许是知道被追上就没命了,羊拼命的跑,就算是赤骥和盗骊很不错,竟然一时也没追上,但距离在逐渐拉短…… 满宝越来越兴奋,眼看着快要追上时,她就伸手将马上挂着的小弓取了下来,搭上箭瞄准后射出去…… 白善看到箭高高的飞过羊的头后落在老远的左前方,而羊受惊一样,也不转弯,直接往前狂奔…… 他没忍住“扑哧”一声笑出来。 风声太大,满宝没听见他的笑声,她太紧张了,眼里此时只有这头羊,她又搭了一箭,箭射出,擦着羊的屁股射到了地上。 满宝:…… 白善忍不住加快速度超过她,回过头伸手道:“给我。” 满宝突然间有些委屈,两马快速平行时将弓和箭囊递给了他。 白善接住弓,将箭囊挂在马上,轻轻地踢了一下马肚子,叱喝道:“驾——” 追着羊就去了。 崇文馆中的射和骑射课从未少过,白善成绩还不错,就算大多数是静止靶,那也比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满宝强多了。 白善追在羊后,搭弓瞄准,箭飞射而出,直接射在了羊的脖子上。 奔跑中的羊受伤跌倒,在地上还因为惯性滚了两圈才停下,它哀哀的蹬了两下腿才死去。 满宝在后面追了上来,兴奋的跳下马看,“死了吗?” 白善也握着弓跳下马,看了一眼后点头,“死了。” 一直没说话的科科这才道:“检测到未收录物种羚羊……” 满宝在心里哈哈大笑:“科科,你说晚啦!” 科科:“宿主可以在不杀死它的情况下捉住它吗?” 那还真不能,这种事估计得找牧民。 所以提早说和晚说有什么区别? 提早说,她束手束脚,说不定就放跑了这只羊,嗯,就算她不束手束脚,自己抓的话也会放跑的。 经过这么一遭,科科对宿主的箭术已经不抱希望了。 大吉也在后面赶了上来,他还把满宝射偏的两支箭取了回来,箭头还好,回去打磨一下就可以继续用。 满宝和白善都不太会处理猎物,大吉将箭丢进箭囊里,撸了袖子上前将羊脖子上的箭取出,同样收好后将蹲着等血凝固一些,一会儿把羊挂在马上回去。 没错,处理猎物的手法就是这么简单粗暴。 满宝和白善便也跟着蹲在一旁等着,顺便商量一下下次遇到羚羊群要怎么去活捉。 大吉蹲在一旁听,忍不住道:“你们抓不到活的。” 白善一听,就扭头目光炯炯的盯着大吉看:“大吉能捉住吗?” 大吉顿了一下后道:“我也不行,但多带几个人应该可以。” 但他不理解,为什么要活捉,反正这些野羊不也是拿来吃的吗? 白善和满宝对视一眼,微微一笑,既然大吉他们都可以,牧民们要捉到应该会更容易。 满宝和科科道:“路上我会注意的,只要有时机,我就让人去捉,然后偷偷的收录。” 科科应下。 知道这些事要小心的做,不然很难瞒得过身边亲近的人。 大吉等羊的出血少了一点儿,便将羊一捆,绑在马上便走。 白善和满宝一开始还老老实实的跟在后面慢慢的跑,跑了一会儿,估计是风吹得舒服,俩人和大吉招呼了一声,又越过他嘚嘚的跑了。 大吉便只能跟在他们。 跑了有两刻钟左右才回到官道上,远远的就看到了他们的车队,俩人追上去。 殷或他们已经都睡醒了,只是还躺在车上,听到这几声不同于之前的马蹄声,他便转了一下头,问坐在车门那里的长寿,“是不是白善他们回来了?” 长寿就掀开帘子出去看,往前没看见,便站起来探头往后看,立即钻回去高兴的道:“少爷,白少爷和满小姐他们都回来了。” 寄语也和刘焕高兴的道:“白少爷和周大人他们回来了。” 护卫见白二郎探头探脑的,便也探头往后看了一眼,哇哦了一声道:“少爷,堂少爷他们好像带猎物回来了。” 白二郎一听,坐不住了,床铺也不收拾,挥手就让护卫将他的绿耳牵来。 护卫牵着绿耳转了一个头,很快和马车齐走。 白二郎扯过绿耳,也不让停车,瞄准了时机从车上跳到马背上,绿耳也不是第一次陪主人做这种事了,一接到人立即就偏头往草地上跑去,跑出去就掉头往回跑。 三人相遇,白二郎却没停下,而是先往前跑到大吉身边,好奇的看了一眼他马背上的羊,这才掉头追回来,“中午我们吃烤羊吗?” 白善强调道:“是晚上!” 满宝道:“中午略休息一下就继续启程。” 这里是草原,驿站的数量会减少,别说一天两个驿站,一天一个驿站都不一定能遇上,而且草原上的聚居地也不多,如果遇不上,实在没必要在中午浪费太多的时间。 晚上也不错,白二郎很高兴,这才问道:“是大吉打的?” 白善微微挺直了胸膛,有些矜持的道:“我打的。” 白二郎一听,更加高兴了,“你都能打中,那我肯定也可以,明天我和你们一起骑马,我也要打猎。” 白善瞥了

相关推荐: 寒门少君   托假胸的手微微颤抖   重生纪事   大奥爱憎录   清穿之平妃不想当皇后   总裁越过界   解放军连长张海涛   都市之绝世杀神   重置   长生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