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他的长安岂不成了筛子? 也不能太硬,不然干不了几个月就出事,他还得给他擦屁股,到底是谁给谁当县令? 皇帝沉思起来,半天后道:“郭誉倒是不错。” 不说魏知,老唐大人就几欲吐血,他没好气的道:“陛下,郭誉现在是万年县县令。” 虽说万年县和长安县品级一样,但长安县县令就是在万年县县令之前,郭誉失职,本来就要外放出去的,结果你现在还想把人提到长安县来,这不就是左手换右手,更趁手了吗? 赏罚不明怎么管理团队? 皇帝却觉得既然田庄械斗有内幕,那就是不可控的,有心算无心,让郭誉怎么躲? 所以这一点儿是可以原谅的嘛? 殷礼想了想,觉得自己已经提拔了一个下属,再提拔一个也没什么,于是对皇帝的说法表示了赞同,要是真想罚郭县令,可以从别的地方罚嘛,比如罚他两年的俸禄,上个请罪折子之类的。 老唐大人想了想还是不答应,有些规矩还是要讲的,赏罚不明百事不成,这件事不能是例外。 这件事就暂时被搁置了,皇帝想了想,留下白善,问他,“你觉得郭县令如何?” 作为中书舍人,皇帝会时不时的问政,这是正常操作,因此白善也正常的回答道:“臣觉得不错。” 他想了想后道:“虽说要赏罚分明,但偶尔破格录用也未尝不可,田庄械斗一时郭县令是失职,但也有些无辜。” 皇帝深以为然的点头,笑问:“如此一来长安县县令有了,但万年县县令又没了,你觉得谁合适?” 白善认真的想了想后摇头,“臣知道的人有限,陛下或许可问魏大人等。” “朕倒是有个人选,”他看着白善笑道:“朕觉得你不错。” 白善惊讶了一下,然后立即请辞,“陛下,臣不合适。” 皇帝问他,“你怎么不合适了?” 白善道:“万年县和长安县一样为京城郭县,非常重要,每一任县令皆有过管理地方的经验,而臣初入官场,从翰林院出来后便进了中书省,并无经验,臣来管万年县,只怕回辜负陛下的厚望。” 皇帝蹙眉思索。 白善见状,趁机道:“陛下,臣想选外放。” 皇帝眉头皱得更紧,“你才晋升中书舍人多长时间,怎么就想外放了?” “臣想学一学管理地方之务,”白善道:“进了中书省后臣方知书上学来的东西还是过于浅显,陛下问政时臣常战战兢兢,唯恐答不上来。” 他道:“这并不是臣读的书不够多,而是臣的学识还不足,而这些学识是不能从书上学来的,甚至不是在翰林院和中书省便能学会的。” 皇帝垂下眼眸思索起来,然后抬起眼来盯着他看,半晌后问道:“你想去哪一处外放?” 白善也不客气,道:“臣想去一个中县或者下县,反正不是郭县就行。” 皇帝略一想就明白了,忍不住笑了一声,手指虚点着他道:“你倒是不客气,也知道锋芒避人。” 白善低下头去盯着自己的脚尖看。 皇帝起身,原地转了两圈后道:“也好,不过此时并没有合适的位置,你还是继续留在中书省吧。” 白善低头应了一声,心中却很雀跃,他知道皇帝这是答应他了,只等有合适的职位便让他出去。 白善恭敬的告退。 起居郎老老实实的记下,心中却有点儿悲伤,好容易和一个人混熟了,有个人会在他忙的时候帮他磨墨,现在这个人却要飞走了。 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才能往上升一升,不再做蹲在角落里的起居郎,而是要做高屋里翻着起居录修史的史官。 皇帝就开始将他记着的花名册找出来,开始拿着笔算一算还有谁能当万年县和长安县的县令。 古忠笑着给他续了一杯茶,“陛下不如歇歇眼睛。” 皇帝就叹息的放下花名册,“可用之人还是有些少啊。” “那陛下这么就答应白大人出去了?”古忠笑道:“小的看白大人聪慧,便是现在没经验,上任后学一段时间也就会了。” 皇帝摇了摇头后道:“他有更远的路走,朕不好拦他。” 皇帝想到了什么,放下笔笑道:“谁少年时不狂?这孩子不仅狂,他还狂的有自知之明,这些年朕见过不少孩子,也就杨和书与他一个罢了。” 古忠惊讶。 ※※※※※※※※※※※※※※※※※※※※ 作家的话 下午六点见 ☆.第2582章 特意偶遇 皇帝道:“这地方上的学问可大着呢,他要走得更远,就得知道普通的百姓要怎么管,世家要怎么管,地方豪族要怎么管,只有在天高皇帝远和远离节度使刺史府的地方,他才能完全靠自己的力量和智慧融入和对抗这些人,这样养出来的人脉和声望才完全属于他。” 皇帝道:“你看杨和书,他现在夏州声望如何,在朝中声望又如何?” 虽然他远离京城,远离权力中心,但在众臣心中,他的分量比之同科出来的唐鹤只多不少。 皇帝将手背在身后,拳头微微攥起,杨和书背后牵扯太多,将来不知如何,但白善虽出身世家,却一直远离本家成长,将来太子即位,他或许才是最纯粹的那一个。 皇帝心想,他不长歪的话。 当天傍晚皇帝就特意留了太子一起用饭,父子两个在餐桌上用饭,皇帝提了一下这件事,和太子道:“白善年纪还小,尚有少年热志,你觉得他去何处比较好?” 太子道:“既然他自己都不挑,那就看下一个空缺的地方是哪儿,直接派给他就是。” 皇帝闻言瞥了他一眼道:“养人才不是这么养的。” 皇后笑着给他们添了一碗饭,道:“吃过饭再谈吧。” 白善则是忙完手上的事儿后出宫去了,结果才出皇城就被一辆马车拦住了,郭县令掀开帘子笑道:“白大人,今日天光不错,不如一起用个饭?” 白善略一思索便明白了,于是笑着颔首。 郭县令一见,主动撩起车帘请白善入内。 白善将马交给郭县令的随从,自己踩着脚踏上车。 郭县令笑问:“白大人想去何处吃饭?” 白善笑道:“再等等。” 郭县令:找个吃饭的地方还得想这么久?状元楼,九福楼,随便选一个就是,他肯定眼睛都不眨一下。 只是白善思考的时间有点儿长,马车都过了一个坊他都没想出来,然后马车就被拦停了。 郭县令在车里听到一道熟悉的声音道:“白大人的马怎么在你们这儿?” 郭县令:…… 他抬起头来静静地看着白善。 白善冲他微微一笑,掀开窗帘道:“我在这儿呢。” 满宝下马,好奇的凑上前,和车里的郭县令对上目光,不解的问:“你们怎么一起?” 郭县令已经恢复了正常,脸上带着笑容的道:“今日天光不错,偶遇了白大人,因此想请白大人共饮一杯。” 满宝信他才有鬼,他们俩每个月不也都有几天时间是会偶遇的吗? 怎么不见他请过她? 郭县令笑道:“这么巧,今日还遇见了周大人,这就是缘分呀,周大人一起去喝一杯?” 满宝看了眼白善,白善对她微微颔首。 于是满宝就把自己的马也交给郭县令的随从了,不一会儿车里就多了一个人。 白善拎起车中的茶壶给她倒了一杯茶,问道:“你一个人?” “不是呀,还有段医助两个,不过我让他们先回去了。” 白善顺嘴问了一句,“郑公子的伤怎么样了?” “头发已经不再剃了,可以留着长,外伤已经愈合,只是内里的淤血还未彻底散去,这会儿说话还有些问题。” 郭县令也认真起来,问道:“周大人觉得他今年可能参加进士考?” 满宝想了想道:“等我明天来给他扎醒脑开窍针时考问考问他就知道了。” 同朝为官且就前后席多年,郭县令还是知道周满水平的,于是微微点头。 郭县令看了一眼白善,微微一笑道:“白大人想好去哪里吃了吗?” 白善就笑道:“既然是郭大人请客,自然是郭大人来选,我们客随主便。” 郭县令也不扭捏,沉吟片刻后便道:“去九福楼吧,听说九福楼现在便有新鲜的莲子吃了,因夏天暑热,还特意研制了几道消暑的菜品,我们去试试看。” 满宝连连点头,“是有点儿热了,大嫂说从上旬开始店里就不怎么做粉蒸肉了,倒是新做的凉面很受欢迎。” 白善点点头,问郭县令:“九福楼有凉面吗?” 郭县令:“……有吧。” 三人到了九福楼,随从们自带着车马去安置,伙计们认出了郭县令,也认出了白善和周满,立即上前迎接。 郭县令要了一个包间,三人坐在宽敞的桌子边点菜。 不差钱的郭县令很是大方,不仅点了两道招牌菜,还点了不少适合夏日的菜品。 大方到白善和满宝都不好意思再添东西,于是对报菜名的伙计道:“我们没有要添的。” 郭县令就笑道:“白大人和周大人可不要和在下客气。” 白善笑道:“并不是客气,而是郭大人点的够多了,再多就是奢靡了。” 郭县令闻言一笑,“此言甚是,不愧是陛下身边的人,我自罚一杯。” 满宝今天已经开始动笔修书,用脑子太多,此时有点儿饿,就不太想动脑,见桌子上有送的豆子和糕点,她不太想吃填肚子的糕点,便用筷子挑炒豆子吃。 至于郭县令为什么要请他们夫妻俩,哦,不,是请白善吃饭,就完全交给白善去应付吧,她专心吃东西。 郭县令一开始还看了她两眼,但见她这样专心吃东西,便也将她忘了,专心和白善说话。 话说他为什么要请白善吃饭呢? 当然要等饭菜都上来以后再说了 菜端了上来,满宝吃东西更专心了,郭县令这才边吃边提起长安县和万年县的空缺。 他现在还是万年县的县令,但已经可以预见他要离任了,只是谁也没想到长安县的县令会比他更早离任。 白善想了想,此事也不是秘密,而且他下午已经将唐县令升官的公文写下抄送给门下省审核,虽不知审核出来没有,但当时魏大人也在场,他没有当场表示反对,那这事儿就是九成九的了,审核出来不过是时间问题。 连不在场的郭大人都知道了,那知道的人也不少了,于是他道:“唐大人升任京兆府少尹的折子已经下了,但长安县继任县令还未选出。” ※※※※※※※※※※※※※※※※※※※※ 作家的话 晚上九点见 ☆.第2583章 点白善 郭大人是被殷礼点拨着来找白善的,听说皇帝最后留下了他说话,似乎是有意白善接任万年县县令,然后他这个万年县县令不必外放,反而是…… 郭县令还是有一丢丢小激动的,不过他很是谨慎,因为还有一种可能,万年县县令之职和长安县县令之职其实不差什么,只是长安县辖下的权贵和世家更多而已。 其中最大的权贵是一个叫皇帝的家伙…… 咳咳,所以说皇帝既然认为白善可以接手万年县,那稍微转换一下思维,皇帝会不会觉得白善也可以直接接手长安县。 然后他这个万年县县令该外放还是外放呢? 白善似乎知道他在想什么,微微一笑道:“我现在依旧还在中书省中当差,将来若有外放的机会,还要请教郭大人治县的经验。” 郭县令一听就明白了,他不会接手万年县,更不会接手长安县,而是奔着外面的世界去的。 他挑了挑眉,也真是稀奇了,怎么一个两个都喜欢往外跑? 郭县令身子微僵,低头思索起来。 其实认真算起来,唐鹤和杨和书比他还晚两科呢,他算是他们的前辈。 但到现在,他们一个两个官品都超过他了。 不过他一直认为是他们运气好,毕竟正巧遇上了益州王这个反叛的藩王,虽说立功了,但危险也大。 可现在看来,难道这选地方外放也有秘密? 于是他认真起来,问道:“白大人想外放何处?” 白善摇头,“哪里有空缺便去哪里吧。” 郭县令怀疑的看向他,京城郭县可是全天下最大,最繁华,也是官位最高的县,不知多少县令想做这两个县的县令呢,他实在不能理解白善为何拒绝,反而挑选的是外面的县。 满宝吃饱喝足了,这才有闲心关注起俩人,见他们半天说不到关键上,还在打机锋,想着她和郭县令也有多年的前后席的情谊,她不止一次的被郭县令戳过,这次又吃了人家一顿大餐,于是直接道:“郭县令是想问陛下对郭县令接任长安县的态度吧?” 郭县令还想拉一拉感情再进一步提起此事,被周满这一戳破,他差点儿把茶水给喷了。 满宝和白善道:“告诉他吧,我和郭县令关系挺好的,我们可是好朋友呢。” 郭县令脸上就扬起笑脸道:“周大人这就客气了,我和周大人同朝为官多年,上次周大人还请我喝茶了呢。” 满宝这才想起来,乐呵呵的道:“客气,客气。” 白善便笑道:“陛下倒是有意,只是也有大人认为这不合规矩。” 至于为什么不合规矩,不用点明大家也都知道。 当今是很善于纳谏的皇帝,要是有大臣很强烈的反对,那这事儿多半就是不能成了。 郭县令蹙眉。 白善就若有所指的道:“但也有大人认为可以破格录用,连魏大人都没出言反对。” 郭县令眼睛微亮,心中瞬间有了主意,他端起酒杯笑道:“多谢白大人提点。” 白善笑着举杯道:“郭大人客气,我是舍人,不上正殿,今后内子在正殿上还请郭大人多关照了。” 郭县令笑眯眯的:“白大人客气,我和周大人会互相关照的。” 唐大人升官的手续办得很快,第二天门下省就审批下来送到了吏部,于是唐大人正式升为京兆府少尹,因为长安县县令一时没找到,因此还是他处理事务,只不过他底下还有县尉县丞可用,只需要处理一些紧急的事。 但殷礼把人找了去,道:“岐州那边闹腾的厉害,新的刺史还在回京的路上,估计要七八天才能到,在京城又要述职三四日,时间拖得越久,那边的局势越不好。” 他道:“陛下和朝中大人们的意思是,让你即刻带人过去巡察,将此事处理好。” 唐大人就暗搓搓的问,“大人是想平波于无息,还是想将闹事的连根拔除,或是想不伤人命,但打压按服收拢那些异心人?” 殷礼瞥了他一眼道:“你主意倒是挺多,这些你自己拿主意就好,相机行事。” 唐大人:……他不太喜欢这个回答,想达到一个什么目的你直接告诉我呀。 殷礼转身就走,道:“我巡视去了,若无事,你考虑一下要带的人吧,拿不准主意就去请教你父亲。” 唐大人悄悄的撇了撇嘴,他知道肯定不是第二种,不然根本用不着提拔他,直接让他的上司过去就行,殷大人出去一通操作,还需要他带人过去吗? 老唐大人很严肃,对儿子却很和颜悦色,他也不隐瞒,直接道:“能消弭祸事自然是好的,现在鼓噪不安的都是犹如浮萍一般的佃农,他们几乎都依附于这些土地上,因此最易被人挑拨,虽说能借力打牛使他们背后的人恐惧害怕,从而屈服,但人心情势很难控制,你对岐州又不熟,很容易就会波及到佃农,甚至是普通的百姓。” “所以为稳妥起见,你还是要尽量消弭于无形,若是能拿到他们指使佃农闹事的证据,也不要急于在岐州揭发,或回京后再做打算,或等下一任岐州刺史到任后再施为。” 老唐大人顿了顿后道:“这一次岐州刺史是从云州一带调任回来的,那边民风彪悍,这一位刺史可是能带兵上草原和马贼对砍之人,所以只要你有证据,不用担心他怕事不理。” 老唐大人道:“你要做的就是处理好闹事的佃户,将那些土地原样赎买回来。” 唐大人就明白了。 老唐大人笑问:“想好要带谁去了吗?” 唐大人道:“儿子正在想。” 他看了他爹一眼,凑上去小声问:“爹,您说我和陛下要他的中书舍人,他给不给?” 老唐大人垂眸看他,顿了一下后问:“你想要白善?” 唐大人点头。 老唐大人皱眉,“他没有地方官的经验,带他有什么益处?” 唐大人就笑道:“我知道父亲的顾虑,但白善不是一般的世家公子,他从小在田间长大,不仅熟谙农事,和农人佃户相处得也很好,虽不曾做过地方官,但与普通百姓来往比我们这些做过地方官的丁点不差,而且,他与长博一样,很讨一般百姓的喜欢,他们说话,一般都比较令人信服。” 老唐大人就看了看他儿子古铜色的脸和坚毅的棱角,再一想面白如霜,温润如玉的白善,微微点头,虽然白善不及杨和书俊美,但也的确很有亲和力,这一点儿看着比他儿子强。 ※※※※※※※※※※※※※※※※※※※※ 作家的话 明天见 ☆.第2584章 出差 老唐大人想了想,颔首道:“陛下很看重白善,此是一次历练机会,陛下应当不会反对。” 此前皇帝还有意让白善接手万年县县令之职呢,要是皇帝真的打算重用白善,这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于是唐鹤就和皇帝要人了。 皇帝虽然已经打消让白善接手万年县的打算,但还是让白善跟着唐鹤去了。 这次的确是一个很好的历练机会。 白善也知道,兴奋的跑回家告诉满宝,“这还是我第一次以官的身份去接触治下佃农。” 满宝问:“危险吗?” 白善点头,“还是有些危险的,听说有些佃农因为听信谣言,一怒之下将已经长成的青苗给毁了。” 满宝蹙眉,“毁坏青苗?这可是大罪。” 白善点头,“岐州那边抓了一批人,也因此佃农们更加激愤,为了不再恶化双方的关系,唐学兄决定明日就启程。” “这么快?” “是啊,”白善握住她的手笑道:“不过你别担心,看着是有些危险,但我不会有事的。” 他笑道:“我和唐学兄说好了,到了岐州先以怀柔,若是不成,他唱白脸,我唱红脸,先稳定局势再说。” 满宝怀疑的看他,“你和唐学兄关系好是满朝文武皆知道的事,他们能相信你们意见相左?” 白善笑道:“我们去岐州面对的又不是满朝文武,那些百姓只怕并不知道我和唐学兄是何人。” 满宝便点了点头,“你把大吉带上,让他保护你。” “嗯。” 这还是白善第一次出差,满宝还挺舍不得的,她戳了戳他的手心道:“注意安全,别与他们起了冲突,不行就跑。” 白善点头表示明白。 满宝就起身道:“我给你收拾行李。” 白善撸了袖子道:“我与你一起。” 俩人将衣服鞋袜分门别类的放在箱子里,才装好,刘老夫人身边的大丫头抱着一堆鞋袜过来道:“少爷,少夫人,老夫人说此去岐州怕是不能在刺史府和县衙中安坐,因此要给您带一些鞋袜……” 白善和满宝就转头看了眼箱子里占了三分之一的鞋袜,齐齐道:“已经带够了。” 白善道:“衣服我都只带了三套,都是轻便的,最多的便是这鞋袜了,再添就要穿不下了。” 大丫头却笑:“少爷,您就别让老夫人担心了,还是带上吧,这箱子还有空余的地方,挤一挤就能挤进去了。” 俩人没法,只能再往里挤了挤,然后满宝去西厢的药房里取了许多瓶瓶罐罐过来,她都给他装在荷包里然后塞在箱子的空隙之间,“要不你多带一个箱子?” “算了吧,我们这次是去出公差,除了我和唐学兄,还有两位御史台的御史同行,带太多东西不好。” 毕竟不似他们之前去西域,自己人可以想带多少就带多少,这一次出外差,要是带的东西和人太多,也显得太娇养了点儿。 满宝没办法,直接和他努力的把各种药瓶和药包给包好塞进箱子里,一些不宜塞进箱子里的就单独用一个包袱装着。 满宝道:“这一个是藿香丸,是……我特意找的方子,亲自做的,可治疗暑湿症,现在天气渐渐闷热,偶尔还下雨,这一次去岐州,你们肯定要在田间地头跑的,所以呕吐、腹泻,发热恶寒等都可以用上。” “这一个是治外感风邪而起的热症和咳症,端午将至,外头的风里尽是邪气,所以你们也得小心些。” “这是被蚊虫叮咬后涂抹的,这蚊虫也是大害,所以我还给你配了驱赶蚊虫的药包,都用油纸包了用盒子装着,你要用时就每日取一包放进荷包里带上。” 白善连连点头,见她喋喋不休,便弯腰堵住了她的嘴,半晌才松开,他低声道:“我都知道,这些药瓶上你都写了名字,我又不是第一次见,我都能分得出来的。” 他抱着她亲了亲她的额头,轻声道:“你就别担心了,岐州离京城又不是很远,快马加鞭一日就能到达,我要实在想你了,还能偷着空回来看你呢。” 满宝脸色红透,低声威胁他道:“你可别回来,让人抓到就是临阵脱逃了,到时候我可不救你。” 白善便轻笑道:“你要是不救我,以后可就没有夫君了。” 满宝伸手捧住他的脸在他的脸上亲了一口,低声道:“你可得平安回来。” 白善狠狠的点头。 白善只带了大吉和两个护卫前去,带了一只箱子一个包袱,自以为已经够少了,结果城门口一回合,就见唐大人只带了一个明理和两个大包袱,两个御史也是,最后还是精简了的白善带的东西和人最多。 他默默地下马和唐鹤行礼。 唐鹤便颔首道:“既然人到齐了就走吧,我们带有马车,可能要明日才能到达岐州,但也要早些入城。” 其余三人应下,纷纷上马。 白善跑在唐鹤身边,扭头问道:“唐学兄只带了这么点东西?” 唐鹤不在意的道:“出门在外不方便,随便糊弄糊弄就行了,你呀,还是出门的次数少。” 另一边的御史却是笑道:“白大人这是经验少,到底是娇养大的公子。” 白善:……他还娇养? 他自认是世家公子里最不娇养的好不好,谁跟他七八岁上就卷了裤腿下地撒种子的? 然后一路同行白善发现自己似乎真的被娇养了。 两位御史,虽说有一位是寒门出身,但同样家中富裕,另一位与他一样是世家出身,结果一路跑马眼睛都不眨一下,中途休息,从包袱里摸出干粮就啃,直接就着竹筒里的凉开水喝了,热都不带热一下的,更不要说将饼子泡开了吃的。 等到了岐州,他们不仅要应付岐州的官员和地方大族,还得下到田间对上愤怒的佃农,夜深了直接就睡在了野地里,帐篷都没有,直接铺了一层干草就躺下。 之所以这么辛苦自然不是因为他们多艰苦朴素,而是因为他们今天见的佃户太过愤怒,不听他们的解释不说,还挥着锄头要锄他们的脑袋,没办法,他们只能退出村庄,回城也晚了,便在外面田野上将就着住下了。 ※※※※※※※※※※※※※※※※※※※※ 作家的话 下午六点见 ☆. 第2585章 分工 梁御史坐在火堆边上,伸出脚来脱下鞋子,一股不可言说的味道传过来,白善扇了扇,转身换了一个位置后坐下。 结果唐县令也把鞋子脱了,还把袜子给脱了。 白善看着他们,问道:“你们还有袜子?” 唐县令叹气道:“之前穿过的都洗了晾在城里。” 白善皱了皱眉,为了自己的鼻子着想,还是给了他们三双新袜子。 大家一看,立即欣喜的接过,笑道:“还是白大人讲究啊。” 白善从包袱里往外掏东西,先是将今天一直戴着的药包放在火堆边烤着,让它慢慢的散发药味,驱赶着一直围着他们不断嗡嗡叫的蚊子。 然后掏出一瓶药膏打开闻了闻。 唐鹤一看立即问道:“这是什么?” 白善顺手将药膏给他,道:“提神醒脑的,我被熏得不轻。” 唐鹤打开闻了一下,是感觉清凉不少,瞬间醒脑,他笑着递给一旁巴巴看着他的梁御史和任御史,都:“还是你身上的好东西多。” 两位御史连连点头,“是啊,是啊,白大人有位贤妻啊。” 白善不理他们,这两天他们可没少蹭他的东西,还以为他们真的多艰苦朴素呢,只是自己带东西麻烦,有人带他们还是会用的。 唐大人光着脚踩在草地上,在一个水坑里洗了洗手,然后就接过随从烤好的饼子,随意的坐在草地上问道:“你们说明儿我们还进村吗?” 梁御史道:“这可是一个大村,一百六十七户,要不是附近村落少,它都可以成大集市了。今天好险有里长们拦着,不然他们的锄头说不定真的能劈在我们头上。” 任御史却冷笑一声道:“你以为那里长真是好心?要不是我们死了他们罪同谋反,事情更加一发不可收拾,你以为他们会拦着?” 他道:“我看,这里的首恶便是那两个里长,你看看,我们这几日也走过不少村子了,大都能安抚下来,且他们虽听信谣言对朝廷多有不满,却也不敢,不舍得拔去青苗,但这一整个大村,你们往边上看看。” 任御史痛心疾首,“这么好的青苗,都长这么高了,他们竟还舍得拔去,要说没有那里长在其中推波助澜我是不信的。” 白善也往旁边的田里看了一眼,虽然天已经黑了,但月光映照着田里的水光还是能看清一些田里的情况的,这一片田的青苗都叫人拔了大半。 他叹息一声,这个时候拔掉青苗,连补种都不能够了。 唐大人一边啃着饼子一边道:“所以明天我们得想办法引开这村子里的两个里长,然后再进入村子里和村民们谈一谈。” 白善问:“怎么引?” 唐大人正要说话,有禁军侍卫跑上来道:“大人,那两里长来了。” 唐大人便笑道:“这不就来了吗?‘ 他让人将两个里长带上来。 他们不是自己来的,身后还跟着一些青壮,抬着两个大筐。 白善闻了闻后小声道:“是馒头和包子的味道。” 两位里长小跑着上来,一上前就冲唐鹤跪下,连连磕头,“今日惊吓大人了,小民有罪,小民有大罪啊。” 唐鹤鞋袜也不穿,连忙上前将人扶起来,一脸正气的道:“老丈说的这是什么话,今日要不是老丈出手阻拦,我们一行人只怕早被暴民给打死了。” 他一脸怒意,“一群刁民,竟敢对朝廷官员下手,待我回京禀明圣上,必要派禁军来将他们全部剿灭。” 两个里长脸色一僵,连忙道:“大人恕罪,他们没有见识,见大人带了这么多官差进村,以为是要强制收回土地,这才冲动起来,还请大人给小民们一个机会,要说他们是暴民,那是万万不敢的。” 唐大人便蹙眉。 里长立即贴近了唐大人一些,一个钱袋不动声色的塞进唐大人手里,他低声道:“还请大人海涵……” 唐大人捏了捏钱袋,可以摸出是银子,反正肯定不是铜钱,这么大一块,那也不少了。 里长对他竟然这么大方,看来很有钱嘛。 唐大人直接塞进袖子里。 里长见他收了,立即高兴,连忙回头让人把两个大筐抬上来,打开上面的盖子,让大家看到里面热气腾腾的馒头和包子,他弯着腰道:“大人们还没用饭吧,村子寒酸,也没什么拿得出手的东西,所以小民让家里人准备了一些馒头包子,大人们不要嫌弃才好。” 唐鹤咽了咽口水,虽然很想吃,却不是很敢吃,于是笑着颔首道:“这就很好了,你们留下吧。” 他道:“既然是老丈说情,本官便再给他们一次机会,这样,明日一早你们二人过来随我回刺史府去见人,到时候有些文书需要签,这样本官回去也好有个交代。” 他若有所指的道:“本官千里迢迢的从京城到这儿来可是为立功来的,若是差事办不成,谁不让本官好过,本官便让谁难过。” 两位里长一听,立即道:“是,是,小民知道了。”心中腹诽,从京城到这儿百多里的地方,怎么就千里迢迢了? 唐大人便让他们离开。 等人走了,便有胥吏牵了一条狗上来,从两个筐里的深处摸出两个馒头和包子给它吃了,大家重新盖上盖子冲着他们咽口水。 一个刺史府的书记忍不住道:“大人,我们是不是过于谨慎了,我们这么多人,又是朝廷官员,难道他们还敢毒害我们不成?” 唐大人从袖子里拿出那个钱袋抛了抛,丢给任御史,让他记上账,闻言道:“小心一点儿没大错,本官从小到大,这样不谨慎造成的人间惨案可不要太多呀。” 白善则问:“明天谁进村?” 唐大人就冲他笑,“学弟以为呢?” “我可以进,”白善道:“我今日大致看过,记下了主要闹事的几家,再进去时会先避开他们,不过您得把大部分人留给我。” 唐大人就看向两位御史,他们下来既是继续调查岐州的事,也是盯着他们两个的,所以他们两个必定也要有一个人留下。 任御史想了想后道:“我留下吧。” 唐大人便点头,“行,我只带两个侍卫和我的随从走,剩下的人都留给你们。” ※※※※※※※※※※※※※※※※※※※※ 作家的话 晚上九点见 ☆.第2586章 突袭 这个村子太大了,且是有组织的在反对赎买田地,根本不能和前面几个村庄一样靠细心体贴的劝说来达成目的。 所以他们就只能用别的手段了。 天还没亮,他们就全都醒了,现在正是一天之中人最松懈的时候,白善他们起身,避过盯着他们的人悄悄的离开。 等两位里长依约找过来,当下就只剩下唐大人几人了。 他们微微一愣,正要开口询问,唐鹤已经起身道:“走吧,赶紧回去,我都三四日不曾沐浴过了。” 两位里长迟疑的跟上,走出老远才找到开口的机会,“唐大人,另外两位大人和官差们呢?” 唐鹤不在意的挥手道:“他们去下一个村镇了。” 他瞥了他们一眼,冷笑道:“你们岐州的乱子可真够多的,这些田地本就是朝廷的,尔等以低价买去,现在陛下用原价买回,这么些年已经是便宜你们了,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里长们脸色微变,还没来得及说话,唐鹤又撇了撇嘴道:“不过这苦差事若不是上官交代了下来我是不乐意过来做着吃力不讨好的事的,如今朝廷忧心的就是这些佃农沦为暴民之事,所以只要你们能安抚好佃农,上面网开一面,睁只眼闭只眼的放过也不是不可能。” 两位里长的心就跟飞上了九天之后又落了回来,一上一下差点儿没承受住。 而此时,白善他们已经绕到村尾,直接藏身于林子里。 任御史伸手按住手背上的大黑蚊子,脸色很黑,“弄得跟打仗似的。” 白善道:“看昨日的架势和打仗也差不多了,这一整个村子,有自己地的不过八十九户,而且最多的田是十二亩,最少的才两亩,剩下的基本都是依靠佃租的佃户,也是这样的情况才造成昨日那样的局面。” 任御史想了想后道:“一会儿进村还得白大人劝说村民,你说话更令人觉得亲和些。” 白善颔首,不过他没有立即动身,而是道:“昨夜任大人还没说将来这些佃户要怎么处理呢。” 任御史便瞥了他一眼,“唐大人都叫你相机行事了,那白大人听从便是。” 白善微微挑眉,心中就有数了。 唐学兄是叫他自己拿主意,但这不是有你们御史在吗? 回头他做了承诺安抚下民心,你们要是不履行,被骂的还不是他? 还有回头抓个不按规矩办事的罪名弹劾他算怎么回事? 得到了任御史的承诺,白善便领着人出去了,他决定照着自己的心意来。 官兵们去而复返,且从最没注意的村尾开始扫荡,直接挨家挨户的把人叫出来,一并给领到了村中央。 他们只从村尾聚集人,聚了有八九十户这样便作罢,剩下的则是自己听到动静赶来的。 等村头那部分人比较活跃的人拎着木棍锄头赶到时,白善和任御史正站在几张桌子临时搭起来的高台上。 他对一旁的禁军点了点头,禁军便抽出自己的刀,一刀劈在一旁的木桩子上,大声喝道:“大人有话要说,安静——” 嘈杂的人声安静下来,白善这才注视着他们道:“你们可知道仅凭昨日袭击朝廷命官的行为,你们就已经可以被定义为暴民,为造反之人,可以杀无赦?” 众人慌乱起来,“但你们也看到了,今日我们来的人都还没有昨日的多,可知道为什么?” “为,为什么?” “因为你们的里长代替你们进城请罪去了,”白善睁眼说瞎话道:“昨日之事非你们里长本意,他也说了你们是恐惧害怕田地被衙门赎买回去后无田耕种,唐大人怜惜尔等,且念你等是初犯,因此才决定宽宥你们。” “但有些话,本官认为不与你们说清楚不行。”白善道:“你们可知这一片的田地原先都是官田?” 这个大家自然是知道的,便是以前不知道,现在也都知道了,最近这事儿闹得这么大,都说衙门做事不讲道义,前些年缺钱使,所以就把地卖给了他们东家。 结果现在他们不缺钱了就反悔了,要把地强买回去。 他们都种了这么多年的田地了,而且今年都下种了,这会儿要把田收回去,当官的是要逼死他们啊。 只要一想起此事,大家的情绪又被挑动起来了。 白善大声的道:“这些官田全是前任岐州刺史勾结地方大族和世家低价卖出去的,田价不及市价的三分之一!” 大家没动静,白善继续道:“而这些田地本来应该有你们的一份的!” 这句话一出,大家不由鼓噪起来。 白善微微抬手道:“按照大晋律法,凡成丁皆可以分得永业田二十亩,你们村子里去年有多少人成丁,可分到了田地,前年又有多少人成丁,可又分到了田地?” “这些官田本就是要分给成丁的男丁的,而正因为这些官田被卖,你们所属村镇的在册官田稀薄,轮到你们成丁分田时才会发现无田可分!” 众人忍不住小声议论起来,“好像还真是,去年柱子家的三小子成丁就没分田,这几年都没分。” “官爷说的好听,你们把这田收回去了分不分还不一定呢,而且我们村有没分过田的成丁能有多少户?其他人怎么办?” “是啊,我们可没有地分,没有地种,一年就饿死了。” “这么多地难道都能分下去吗?”白善道:“当然不能,剩下的地还是需要人耕种,而你们只不过从别人家的佃农变成了朝廷的佃农罢了,而且我可以做主,朝廷与你们收的佃租绝对不会超过四成。” 任御史不由扭头看向他,开始给他打眼色,别说大话呀,不超过四成,那最多就是四成了,新来的岐州刺史知道了不得撕了白善? 白善继续道:“而朝廷早已下了旨意,公告就贴在城墙上,早已言明,今年佃租田地的收成依旧是属于你们的,朝廷今年赎买,一直到秋收结束才接手田地,我不知你们从何处听来的谣言,竟然破坏青苗,可知道破坏青苗也是大罪?” 白善说完,给任御史使了一个眼色,任御史便上前厉声告诉他们破坏青苗是什么罪,袭击官差又是什么罪,然后指着下面还在悄悄鼓噪人心的几个人道:“白大人不与你们计较,但也不是你们可以随便欺辱的,将这几个带头的抓起来,本官怀疑他们与最近流传的谣言有关!” ※※※※※※※※※※※※※※※※※※※※ 作家的话 明天见 ☆.第2587章 帮我呗 没有里长在,剩下的人中便是有心人胆气也不够大,任御史出面,脸一板,边上的禁军侍卫长刀一出,前面大部分村民手无缚鸡之力,被组织过来时连根棍子都没拿。 因此那几人被压住时,后面扛着锄头的人犹犹豫豫的不敢动手。 他们气势被压下,昨日被鼓噪的那股胆气就没有了。 抓了七个人,被堵了嘴巴丢在一旁,白善这才脸色和缓的和大家继续宣讲。 这个村并不是自然村,而是后来组织搬迁过来的,大部分是失地后的流民和贫民,因此家族不大,没有里长这个领头羊在,他们劝说起来要更加方便些。 等白善口干舌燥的与他们宣讲完朝廷的政策,这才让人把各户的户主一并叫到跟前来,共有百多人,有二十多个老人。 白善目光从他们身上扫过,见不少人身上的衣裳都是一层补丁累着一层,只有三人身上穿着细绵布,穿着细麻布的人也不多。 于是冲任御史微微点了点头,上前道:“我观你等年纪也都不小,应当有些见识的,更不要说还有这二十多位老丈。” 他道:“朝廷的政策全是以公文为主,这里离岐州城虽远一些,但你等若有心,自是能知道朝廷的意思。圣人是怎样的人,我想你们心中也都有数,他既做了承诺,就一定会做到,何况朝中还有魏大人在。” 听到有魏知,底下站着的一百多人才安心些。 白善给他们时间消化他的话,顿了好一会儿才继续道:“这些田地本来就是属于朝廷,属于你们的。现在你们没有成丁,以后总会有,现在谁家里没有个孩子?” 白善道:“便是今年出生,最多等上十六年便可分田地,可这些田地一直在那些人手中,你们就永远没有分田的机会。” 大晋的户籍制度是很严格的,除了建国时的头几年大规模的分过一次田地外,以后的田地只分给成丁,一丁一生只有一次分得田地的机会,分过以后就不再有机会再分得田地。 其中口分田不能买卖,依旧属于朝廷,人死以后,或者人离乡后不能耕种土地时衙门会收回,只有永业田才是可以承继下去,且不能买卖的。 但并不是真的就不能买卖,有特殊情况还是给卖的。 一开始衙门还会审核特殊情况,但后来卖地的人越来越多,要耗费的差役和纸墨也更多,衙门就不太管这事了。 你只要卖,有人买,衙门那边就给过户。 白善道:“诸位,两位里长手里就有一批田,他们就相当于你们东家放在此的庄头,因此他们自然是不愿朝廷赎买田地的,但你们的东家真的能够比圣人对你们还好吗?” 户主们忍不住对视,一个老人扶着边上一个青年人的手上前,他身上的衣服都是补丁,脸色愁苦,他问道:“大人,朝廷赎买田地回去,我们真的还能佃租到这些地吗?” 白善斩钉截铁的点头道:“能!” 他顿了顿后道:“等新任刺史到来,我愿为中人,替你们说情,为你们佃租来年的田地如何?” 白善之前说了这么多话都没有这一句话打动人,此话一出,所有人都是眼睛一亮,老人家更是紧盯着白善问:“这位大人怎么称呼?” 白善拱手道:“在下白善。” 他想了想,转身招来大吉,“包袱里有名帖吗?” 大吉一愣,立即抽出一张名帖来。 白善将名帖当众交给了那位老人,“若一切尘埃落定,你们未能得到我承诺的东西,你们可以拿着这名帖去找我。” 老人一下握紧了手中的名帖,扶着青年的手跪在了地上,其他人也纷纷跪下。 白善连忙将人扶起来。 身后的任御史看着微微摇头,却也没有出言反对。 白善道:“你们接下来便安心侍弄地里的庄稼吧,端午将至,小麦就快要可以收割了,莫要再误了农时。” 佃农们连声应下,和白善保证以后绝对不再闹事。 事情搞定,白善和任御史这才一身汗酸味的回岐州城。 俩人这段时间不曾洗漱,还踩过泥水,出过不少的汗,身上一股难闻的味道,一回到岐州,唐鹤看到他们就笑道:“快去沐浴吧,我让人给你们备好热水了。” 任御史没动,而是左右看了看后问:“梁御史呢?” 唐鹤道:“他去接新到任的刺史了,说是今儿到。” 任御史点了点头,“那两位里长呢?” “在大牢里呢,”唐鹤笑了笑道:“你们在村庄里拦住了人,我抓了他们二人,前来闹事的人并不多,能抓的我都抓了,回头再一起审吧。” 任御史便点了点头,转身离开。 白善便也转身去沐浴了,唐鹤就溜溜达达的跟在后面。 白善在洗澡时,他就盘腿坐在屏风外面,自己给自己倒了一杯茶,瞥见那些衣裳,一脸嫌弃的扇了扇风,叫来大吉,“快把这些衣服都拿下去,太影响心情了。” 等大吉抱着衣服下去了,唐鹤才问道:“你们那边处理得怎么样?” 白善就详细的说了说,穿好衣服出来后道:“我答应了他们替他们佃租下明年的地。” 唐鹤一口茶喷出来,瞪着眼看他,“你想什么呢,怎么能做这样的承诺?” 白善道:“他们人太多了,若没有这个承诺,只怕我们前脚走,他们后脚就会跟着进城继续闹事。” “而且,”他顿了顿后道:“我看他们也不过求立身之地而已,我们为何要让他们惶恐不安?直接给出能让他们安心的承诺就是了。” 唐大人就虚点着他半晌说不出话来,“就算要做承诺,那也是新任的刺史对他们做承诺,将来这地方是要他管着的,他才能施恩,他施恩了底下的人才好管,你越过他给出承诺,还给了名帖,以后他们还能听岐州刺史的吗?” 白善道:“所以我说的是替他们说情做中人,保证他们佃租下明年的田地,可若是新任刺史一口气给他们佃上三年五年呢,你说他们感激的是谁?” 那当然是新任刺史了。 可是…… 唐大人瞥了他一眼,“你怎么知道新任刺史愿意?” 白善就殷勤的给他倒了一杯茶道:“所以就有劳学兄帮忙了。” 唐鹤有点儿后悔跟过来了,他眼睛为什么就这么厉害呢,怎么就看出了任御史老奸巨猾,似有内情要坑他们的微表情? ※※※※※※※※※※※※※※※※※※※※ 作家的话 下午六点见 ☆.第2588章 初来乍到 岐州的新刺史是从云州调过来的,虽是平级调任,但岐州在京城边上,比长城根下的云州可富裕太多了。 在这里做出来的政绩也更容易被人看在眼里。 唐鹤盘腿坐在榻上,和白善道:“这位刺史姓喻,来前我和父亲打听过他,是一位行事比较强硬的刺史,陛下特意将他从云州调任回来,显然也是觉得岐州这边应该肃清一二了。” “这样的人物不会很喜欢有人代自己做出决定的,更不喜被人逼迫,所以见了面你看我眼色行事。”唐鹤上下打量了一下披着湿发的白善,微微一笑道:“你的本意既然是为这一方百姓,应该不太在意名声吧?” 白善微微一挑眉,笑道:“小子初入官场,对这些不甚在意。” 唐鹤点头,“也是,以后你还要外放呢,这些官声不必很在意,要我说,管他什么名声,只要能成事就行,这一点上你可以和你杨学兄学一学,别看他一副翩翩君子样,无耻起来时也是真无耻。唉,也就长了一张好脸,因此无耻的时候也显得不无耻。” 反倒是跟在他身边的人常被误伤。 唐鹤在心底为自己默哀了一下,然后和白善道:“他今天应该能到,就不知道是不是路上耽误了,看来要晚一些,你让大吉给你选套文雅些的衣裳穿上,总之怎么温雅怎么打扮,你还嫩,见了人装个没什么本事乱发善心的世家公子没问题吧?” 白善愣了一下后点头。 唐鹤就高兴的拍他肩膀,“好呀,好呀,你要是装得好,我们不仅能替这一百多户人多租几年的地,也能替其他佃户租上地。” 白善微微一笑道:“功绩全算给喻刺史学兄也不在意?” “嗨,我要这功绩有何用?”他道:“我这才升官呢,只要能把土地赎买回来,平息此次佃农之乱,我就算是大功了,至于其他的功绩,我们都吃上肉了,总也要分一些给别人吃。” “两位御史那里……” 唐鹤挥手道:“不用担心,他们是来监督我们的,怎么做事还得我们两个自己拿主意,他们就算不愿意也不能当着喻刺史的面说出来,何况,还有我爹呢。” 唐鹤说出这句话时神清气爽,实在是他终于明着沾上他爹的光了。 白善一想也是,天下的御史都是老唐大人的手下,这一位好歹是老唐大人的公子,公子都主动把功绩让给刺史了,他们还能怎么办呢? 于是白善翻起箱子来,他有点儿苦恼,他这次连身上穿的,一共带了四套衣裳来,为了方便,其中一套是官服,其他的都是方便进出的便服。 因为知道是要到村里去,可能还需要应付打架什么的,所以他带的全是轻便的窄袖,料子两套是细麻,一套则是缎子,颜色不是天青就是宝蓝,最鲜艳的一套反而是官服,要想显得嫩一点儿…… 白善在几套衣服上转了转去,最后还是定在了浅红色的官服上。 他的官服有两种,一种浅红色的,一种深绿色的,全因他有爵位在身,陛下有赏赐。 每一种刘老夫人都给他做了两套,加上礼部分发的,一共是四套。 这一次因为要压人,他特意带了浅红色的一套官服。 唐鹤背着手走上来,扫了一眼后想起来这不是京城,白善哪儿有那么合适的衣裳穿? 于是目光也定在了官服上。 “算了,你还是穿官服吧,到时候我们全穿上。” 这么一决定,唐鹤想起来了,他摸着下巴沉思道:“你我都是浅红色的,两位御史都是深绿色,不错,不错,就穿官服了。” 于是白善穿上官服,冠好头发后等着。 当然也不是干等,俩人去和任御史碰头,将这几日的事汇总了一下。 等他们处理完事情往外一看,太阳都快要下山了,而新刺史还没到,梁御史也没动静。 三人一对视,忍不住蹙眉,“京城到岐州又不远,不是说新刺史他们昨日就出京了吗,今天说什么也该到了吧?” 唐鹤起身往外走,叫来刺史府的一个胥吏,“去城门口那里看一看,怎么还没迎到新刺史?” “是。” “等一等,”唐鹤叫住人,左右看了看后问:“你们的长史司马和郭县县令到现在都没回来?” “是,他们一早都去城门口接新刺史去了。” 唐鹤微微皱眉,回头看了任御史和白善一眼,挥手让胥吏退下,这才踱步回去,“要不我们先用饭吧。” 不然他怕今晚又得饿肚子了,总感觉要出什么事。 白善连连点头,任御史哪里吃得下去? 此时不应该赶紧去城外看一看情况吗? 看是不可能看的,岐州情况本来就复杂,他们到的时候,长史是新提拔上来的,司马是代的,哦,前任长史和司马现在都在牢里作伴呢。 所以刺史府里的事很乱,有些事情根本找不到人来干,不然他们四人何至于同进同出,实在是刺史府里没人能帮得上他们。 而外面太危险,他们怕一不小心就死在外面了。 唐鹤和白善立即让厨房上工作餐,抓紧时间吃了两碗饭,然后才放下筷子,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从外奔来…… 白善和唐鹤对视一眼,果然,出事了吧? 一直紧蹙眉头,忧虑得吃不下东西的任御史:…… 他立即起身,胥吏已经奔进来,上气不接下气的大喊道:“大人,出大事了……” 唐鹤已经淡定的坐着,问道:“出什么大事了?” “新来的刺史杀人了!” 唐鹤惊的起身,白善也吓了一跳,异口同声的问道:“杀谁了?” 胥吏脸色发白的道:“杀了三人,祝家的二老爷,柴家的长子,还有张家的三老爷。” 唐鹤“嗬”的一声,这三位选的都妙啊,全是案卷上公田的主要经手人。 他和白善对视一眼,问道:“除了他们三个以外就没其他人了?” “说是没,没了,”胥吏抹着额头上的汗道:“说是新刺史大人要招他们问话,结果他们不仅不听宣召,还口出恶言,新刺史大人派人捉拿他们时因他们负隅顽抗,因此手下官兵自卫时失手杀了,还打伤了不少三家的家奴。” “可有佃户受伤?” 胥吏摇头表示不知,他也是到了城门口才知道的,哪儿知道佃户们有没有参加战斗? ※※※※※※※※※※※※※※※※※※※※ 作家的话 晚上九点见 ☆. 第2589章 喻刺史 唐大人带着白善和任御史要去看情况,结果才骑马走出半条街就遇上了浩浩荡荡回来的喻刺史一行人。 梁御史的脸很黑,只是在众人面前强压着没说话而已。 喻刺史猿背蜂腰,脸上留着络腮胡子,目光如刀,虽只是静静地坐在马上但就是给人如一把半出鞘的刀一样锋利。 唐大人勒住马,压低了声音和白善道:“果然够硬,他官职比我们高,但我们是奉旨巡察,又有御史在侧,也不必怂,一会儿你跟在我身后。” 白善微微点头。 双方迎面遇上,唐大人嘴角含笑,坐在马上和对面的人抱拳道:“可是新到任的喻刺史?” 喻刺史也露出笑容,抱着拳回礼道:“正是喻某,可是京城来的唐大人?” 唐鹤应“是”,于是双方下马行礼,然后一起回刺史府。 唐大人往后看了一眼,发现喻刺史带来的人不少,除了去迎接他的人外,剩下足有百人左右,皆身穿军甲。 他笑着和喻刺史点点头,骑马与他并肩回去。 进到刺史府大堂,唐大人这才问道:“喻大人何时到的岐州?” “昨天晚上。”喻刺史大马金刀的坐在椅子上,解下腰间的刀放在一旁,这才和唐大人笑道:“昨晚到城外时城门已经落下,本官不好再叫人打开,于是就带着人在外露宿了。” “那今日一早怎么不进城?” “今日天还未亮时便遇上了要进城讨公道的佃户,仔细一问,完全是被人挑拨着来的,本官便想找幕后之人聊一聊,谁知这些人竟负隅顽抗,还想伤害本官,好在本官带来的亲兵得力,一举将此三贼斩于马下。” 梁御史再听不得,嚯的起身道:“喻刺史,陛下要以怀柔处置这些人,你却一上任便杀人,还不走公堂,未曾经过刑部审核,此与暴政有何区别?” 喻刺史道:“本官是自卫。” “是不是自卫却不是你一人说了算的,待回到京城,我定要参你一本,将实情告知诸公和陛下。” 喻刺史道:“你又不在当场,焉知不是实情?” “你——” “行了,行了,”唐大人连忙拦在俩人中间,实在难以想象,他竟然也有做和事佬的一天,他道:“当务之急不是问责,这事儿以后再说,当下最要紧的是怎么处理这些要赎买的田地,以及处理好衙门与这些大族的关系。” 唐大人扭头看向喻刺史道:“喻大人也不是第一日为官,也做过刺史,当知道这些地方大族有多重要,既然你敢杀,想来已经想好了应对之法。你才是岐州的刺史,我们无意多插手。” 梁御史不赞同,“唐大人——” 唐鹤伸手压住他要说的话,道:“梁御史,纠察百官是你们御史的责任,不是本官的。” 喻刺史眼睛微亮,目光炯炯的看着他。 唐大人道:“本官奉旨来岐州只为处理赎买田地之事,还有安顿好关系到的佃户们的
相关推荐:
至尊痞神
我身边的那些诡异事件
我的天道版本太低,所以全是漏洞
天神,境魔,诗剑仙
拽丫头的霸道殿下
异界大领主
漂洋过狌海
我家小萨成精了
重生:溺宠太子妃
洪荒:家父盘古,我一气化三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