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被仿生人大佬宠爱的日子 > 第330章

第330章

看了一眼,估摸着魏知也出宫了,便起身要出门,才到门口就碰上白善,不由笑道:“你回来了?” 白善笑着点头,问道:“你这是要出门?” 满宝道:“我要给魏大人送药去。” 白善便转身,与她一起出去,问道:“给魏大人的药不是太医院做好了送去吗?” “嗯,”满宝含糊道:“我新琢磨了一个药方,想给魏大人试试,再回头找太医院麻烦,所以我就自己做了。先给他尝尝看看效果。” 俩人便一起去魏家拜访。 魏玉知道父亲身体不好,自回京城后便和长豫公主住在魏家,听到下人禀报说他们一起来了,便亲自迎出去,“你们怎么一起来了?” 满宝笑问:“我是来看魏大人的,他可下衙了?” “下了,在书房呢。” 满宝就和白善点了点头,单独去见魏知。 魏知看到眼前的两瓶药,笑问:“太医院前日才给我送来了新药,还未吃完呢。” 满宝道:“药丸保存的时间不短,那一份可以留着吃,您先吃这两瓶的吧。” 她道:“这是我新琢磨出来的方子,您试一试。” 魏知正好晚食过后还未吃药,就伸手打开了一瓶药,倒出来一颗,本来是想仰头吃下去的,但看到这药丸的颜色,一时有些迟疑,“这上面的一抹绿……” 满宝轻咳一声道:“这是我亲手做的,因为新加入了一种药汁,所以颜色有点儿怪,不过您放心,绝对新鲜,不信您摸一摸,是不是还温着?其实应该再晾一晾的。” ※※※※※※※※※※※※※※※※※※※※ 作家的话 满宝:这个绿可不是一般的绿 明天见 再通知一声,双倍月票是本月的29号开始到31号,之前是我记错了 ☆.第2599章 大小朝会 魏知看了她一眼,将药丸塞进嘴里吃了,这滋味,也有些许怪异啊。 这东西要不是周满亲自带来的,他必定吐出来不敢吃。 满宝见他吃了就笑眯了眼,叮嘱道:“您先吃这个,这是五天的量,等吃完了这两瓶药再吃太医院给您配的。” 魏知有些疑惑,“不是要试药吗?若是好,不继续这个方子?” 满宝深深地看了魏知一眼后道:“您先用着吧,到时候我看脉象来决定。” 魏知觉得她这一个目光有异,不过也没往坏处想,点头应了下来。 满宝将半管药剂混在药丸中,量少了,加上它本就是持续性的慢慢修复人的五脏六腑,因此短时间内看不出什么来。 五天以后,满宝给魏知把过脉后给他扎针,等他睡着了便招了照顾他的老仆出去说话,“先前给魏大人的那两瓶药吃完了吧?” 老仆弯腰道:“还有两丸。” 满宝点头,“吃完以后换回先前的那一味。” 她将药丸从药箱里取出来给他,道:“我从太医院里领出来了,先前换药前应该还有三天的药没吃完,时间久了,药效恐有些散,你将它取来给我。” 老仆应下,拿着新到手的两瓶药离开,转身去取了一个药瓶给她。 满宝打开核对了一下数量,和他点了点头,这才进去看魏知。 除了她和白善魏知主仆二人,没有人知道魏知曾经换过药。 老仆倒不觉得这事奇怪,治病嘛,换药是常有的事。 但魏知觉得奇怪啊。 晚上吃药时他就将药放在手心里仔细的看。 魏夫人见他迟迟不吃,便上前轻声问道:“这药什么问题吗?” 魏知听了微微一笑道:“没有,只是觉得这药丸不够圆润,也不知道是谁搓的。” 他顿了一下,还是将药放进了嘴里服下。 魏夫人不由嗔道:“你一个服药的还讲究这些……” 她转身去铺床,道:“快去泡脚吧,我看你这几天睡眠好了些许,是不是泡脚的药包又换了?” 魏知惊讶的问道:“我这几日睡眠好了吗?” “是啊,之前虽然泡了脚比以往入睡快,但夜里总会醒过来,觉轻,但这几日你夜里醒来的次数少了。” 魏知就若有所思起来,捏着药瓶沉吟起来,还是决定明天将这最后一丸药给吃了。 但第二天魏知起来后,沉思半晌还是没有吃那丸药,而是切下三分之一,用纸包好,招手叫来自己的长随,将药交给他道:“你往凤州去一趟,找那边医术最好的大夫问一问这药的情况。” 长随愣了一下,虽然不明白为何要跑到凤州去,而不是在京城找大夫,但他还是恭敬的接过,躬身退了下去。 不仅京城,雍州那边的大夫也和周满有联系,现在谁不知道他是周满的病人? 为了不给彼此找麻烦,还是去凤州吧。 满宝对此一无所知,她此时正在宫门口排队进宫呢。 今天大朝会,中秋前的大朝会,听说今年又有不少番邦使臣进贡来。 因此今年中秋有宫宴,白善能不能参加还不知道,但周满肯定是可以的。 所以她正在沉思,那天晚上她到底是穿好看的衣裙,还是穿官服呢? 满宝低着头一脸沉思的顺着人群往里走,正爬太极殿那老长老长的台阶呢,唐鹤从背后拍了她左肩一下,她便下意识的往左看去,唐鹤却站在她右边问,“你想什么呢?” 要是往常,她可不会被这么糊弄住。 满宝回过神来道:“想着中秋宫宴我穿什么衣裳,是官袍呢,还是另外做一套顺应风尚的?” 唐鹤道:“官袍吧,更说得上话。” 他笑道:“今年中秋宫宴必定不平静,所以你最好把白善也带上,出席的官员是可以带家眷的。” 满宝一听,立即问道:“怎么不平静了?” “你不知道吗,前日高句丽的使臣进京求和了,他们的五王子昨日跪在宫门外求见陛下呢。” “没有,我只听说过陛下想要御驾亲征,怎么我们打赢高句丽了?” 唐鹤一脸的一言难尽,爬完了台阶,刚好站在大殿门口喘喘气,他扶着腰左右看了看,见兵部的人不在,这才道:“没有,所以陛下才嚷着要御驾亲征。” 满宝:……嗯,从避暑的时候喊到了现在。 “那他们求的什么和?” “因为新罗和百济联合起来从南攻打高句丽,他们三面受敌,不过此求和未必是求和。”唐鹤道:“他们没有信誉的,且又凶悍,此举说不定是诈和。” 皇帝也是这么认为的,因此不愿意见高句丽的使者。 他坐在龙椅上冷哼道:“高夷、扶余和貊人素来狡诈,前朝末帝时曾一度诈和,因此他们说话不可信。” 皇帝的雄心再次被点燃,他垂眸想了想后道:“趁此新罗和百济夹攻之机,不若朕御驾亲征,将高句丽所占土地收回。” 潜台词就是,我们去灭了他家的国吧。 魏知还想着盐税改革,因此不想大动干戈,于是出列表示反对。 皇帝生气,看向赵国公等人,“赵卿等以为呢?” 赵国公表示支持,严肃的道:“汉时,玄菟郡和乐浪郡本就是我汉人治下,若不是高夷、扶余和貊人挟众多汉人趁着战乱分割而去,也不会有高句丽,更不必说从前朝到如今,他明面上臣服于我等,但岁贡时有时无,且多次犯边,如此不将我上国放在眼中,若不加以惩治,将来如何能说服众多藩国?” 皇帝连连点头,“不错,高句丽不过是藩国而已,现在所占土地还是从前朝手上抢过去的,自朕登基以后,他们少有纳贡,又多次犯边,不惩治不足以平民愤。” 他目光炯炯的盯着底下的大臣们看,“众卿以为呢?” 大部分表示了赞同,小部分没有言语,但表示赞同的人认为继续派兵去攻打就是,皇帝没必要亲自御驾亲征。 皇帝则表示自己要鼓舞士气。 此事暂且无解,不过皇帝依旧不想见到高句丽人,因此不打算让他们参加中秋宫宴。 魏知对此没有太大的意见,十几位有事情要汇报的大臣移步御书房打算继续议事。 古忠悄悄截住散朝后要去吃上午茶点的周满,小声道:“陛下请您一并去小朝会呢。” 满宝惊讶,“我只是太医署博士,太医署的事要找萧院正才对。” ※※※※※※※※※※※※※※※※※※※※ 作家的话 下午六点见 ☆.第2600章 君臣 古忠压低了声音暗示道:“陛下是想请周大人请一下脉,告诉诸公陛下身强体壮,并不惧出远门。” 满宝瞬间明白了,这还是想御驾亲征呢。 满宝看了眼唐鹤,只能跟着古忠转身往御书房去,小声问道:“萧院正不是在吗?” 古忠低声道:“多一位大人言语,诸公自然更信服些。” 才怪呢,这种事一个大夫说就行,谁还找两个大夫去作证? 不怕此地无银三百两吗? 一定是萧院正不答应作证。 满宝在心里权衡起来,一会儿见了大家要怎么说呢? 她有点儿头疼,她一个小小的太医为什么要牵扯进这种朝政斗争之中? 踏入御书房的那一刻,满宝想起了庄先生以前叮嘱过的话,在朝为官,不应以私度公,不论自己有何私心,将要面临怎样不好的后果,公正二字是最主要的。 满宝抬起了眼睛,好吧,那就公正好了。 作为太医,她只要照实说便可,至于其他的事,她才不管呢。 满宝定了定心神,走进了御书房之中,目光一扫,便老实的拢手站在了萧院正身后。 萧院正微微偏头看了她一眼,没有说话。 满宝一抬头就看到了束手站在一旁的白善,俩人对上目光,互相眨了眨眼便低下头去,乖乖的听大佬们议政。 皇帝正沉着脸指挥着内侍将舆图挂出来,一共是两幅,一幅是翰林院中收藏的很久很久以前的舆图,一幅则是当下的舆图。 皇帝指着东北怒气冲冲的道:“你们自己对照一下,这一片被高句丽分割出去多长时间了,以前也就罢了,如今国家安定,国库……也不是那么穷,为何不能打?” 众臣表示可以打,他们并不反对出兵,只是反对您带兵而已。 连素来站在皇帝这一边的赵国公都没忍住委婉的暗示,您不要混为一谈啊,我们没说不打,只是拒绝您御驾亲征而已。 皇帝一听他们都答应出征,便直接略过后面半段话,道:“既然都答应,那就点兵吧,如今是八月,须得在腊月前结束战事,不然太冷了将士们受不住。朕亲自带着两万禁军押后。” 众臣:…… 老唐大人不得不出列道:“陛下,高句丽易守难攻,并不好打,臣的意思是不如略微休整,等明年再出兵。” 皇帝摇头,“兵贵神速,留待明年,高句丽也缓过来了,更不好打,就是要趁着此时他腹背受敌时出击。” 殷礼道:“陛下,新罗和百济两国互相反了。” 皇帝抽了抽嘴角,这个消息还是昨天晚上殷礼告诉他的,他知道时都不知道做什么反应了。 他实在搞不懂这两个藩国,简直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好好的结盟打高句丽,你们就算是要互相攻讦,也得等高句丽打下来以后再打吧? 结果战事打到一半自己互相抢起地盘来了,一点儿盟友的道义都不讲。 皇帝觉得这两个藩国不仅脑子不聪明,人品也过不去,本来还想把高句丽打下来以后将平壤一带赏赐给他们,毕竟那部分离得太远,怕是有点儿不好管。 但这下皇帝改主意了。 他道:“那就暗派使臣去一趟新罗和百济,让他们暂时歇战,先打下高句丽再说。” “陛下,现在高句丽求和的使臣还在鸿胪寺的驿站住着呢,他们要怎么打发?” “臣看,若高句丽愿意退一步,倒不是不可以讲和。”毕竟发兵说得简单,但一出行就是粮草,就是军备,就是沉甸甸的钱啊。 皇帝还没反对,已经有大臣喝道:“不行,高句丽并无信誉,三年前他们的王子还在我们国子监里读书呢,他们就敢发兵攻打营州,被打退后就求和,这才多长时间又想着攻占营州,他们求和岂能相信?” 皇帝更是深恶痛绝,抿着嘴道:“前朝末帝时,就是因为高句丽攻占辽东,末帝才发兵前往高句丽,数十次打退逼近辽东城,但每次要攻进城中时他们就假意投降,可恨末帝不长记性,总是一而再再而三的相信,这才给了他们可乘之机,朕焉能再犯末帝之过?” 说起来,皇帝和末帝还有那么点儿亲戚关系呢,俩人是表兄弟,皇帝是恨末帝残暴,但在这世上,他更恨高句丽出尔反尔,因此道:“让鸿胪寺派个人去与他们接触,先把人拖住,不许他们传递任何消息回去。” “哼,佯降嘛,也不是只有他们会的,先给他们露个口风,就说朕有意应和,只是他们诚意不够,而后再约束住他们的信息,等朕御驾亲征时把他们都带上。” 众臣:…… 前面倒是没什么问题,但您能不能不加后面这一句? 众臣心累,再次表示对最后一句话的反对。 皇帝就指了萧院正和周满道:“萧爱卿和周卿便在此处,诸卿若是不放心,大可以让他们来给朕请脉,看朕是不是能上马杀敌。” 魏知沉着脸道:“陛下,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您是明君,难道连这最基本的道理都不懂了吗?” 皇帝道:“朕不上前线,只在后方。” “那陛下御驾亲征的意义何在?” “自然是鼓舞士气了,”皇帝脸色沉重的道:“前朝末帝三次东征高句丽,却都未能拿下高句丽,高句丽王虽表面臣服,但诸卿且放眼一看,从前朝到现在,高句丽王哪一次肯应召入京?纳贡更是时有时无,目中无人得很。” “朕能征下东突厥,西突厥,高昌,回纥,为何独独拿不下一个小小的高句丽?”他道:“自本朝建国以来,朕也两次发兵征讨高句丽,最后都无果而终,这一次,说什么也要将它拿下。” 皇帝意味深长的道:“朕御驾亲征,随朕东征的士兵还有何不放心的呢?” 魏知抿了抿嘴,问道:“陛下打算发兵多少,您意得何果,若是损耗过半亦无结果,陛下是进是退?” 是怕皇帝像前朝末帝一样没有节制的投入兵力。 可以说,前朝后来那样民怨沸腾,东征高句丽是很大的一个原因,许多百姓为了不被征兵,自愿断掉手足。 魏知绝对不允许这样的事发生在大晋。 ※※※※※※※※※※※※※※※※※※※※ 作家的话 晚上九点见 ☆.第2601章同意 皇帝深深地看了他一眼道:“民为本,朕自然有准备的。” 魏知这才沉默了下来。 皇帝一见他做了退让,立即撸起袖子看向萧院正和周满,压抑着兴奋道:“来,两位卿家上来给朕看看吧?” 满宝抬起头来,就正好和萧院正对上目光,俩人都有些无奈,只能上前。 满宝特别尊老,而且萧院正是上司,自然他先把脉,于是打死不先上前,牢牢的站在他身后。 萧院正无奈,只能上前给皇帝请脉。 大家都目光炯炯的盯着看,有几个特别反对皇帝亲征,比如礼部李尚书之流,就脚步微移,移到皇帝的侧边,正好和坐在凳子上请脉的萧院正面对面。 他使劲儿的给他打眼色。 萧院正看见,干脆微微闭上眼睛,半仰着头给皇帝搭脉。 其实根本不用搭,前天他才给皇帝请过脉呢,秋高气爽之时,皇帝身体好着呢。 半晌,萧院正收回了手,起身站到了一边。 满宝看着萧院正,希望他能先开口说点儿什么,但萧院正只掀起眼皮看了她一眼,便示意她赶紧上前。 满宝无奈,只能收回目光,坐到小凳子上,将皇帝的手放在案上轻轻地搭了上去…… 半晌,满宝也起身站在了一旁。 大家都看向俩人,用目光迫害他们,以期达到自己的目的。 满宝看着萧院正。 萧院正这才将皇帝的脉象如实的报告出来。 赵国公有些不耐烦,直接问道:“您就直接说陛下的身体能不能御驾亲征吧,你说这么多,什么脉圆,脉润的,我们也听不懂呀。” 萧院正:“……不是脉圆,是脉实,罢了,说了你也不懂,但我想,魏大人和李尚书皆学识丰富,应该懂的吧?” 当下文人,谁读书的时候不顺着看一本《黄帝内经》?就算不钻研,也把不出脉来,但辨脉还是做得多的,我都告诉你脉实有力,润无凝滞了,你还听不懂? 反正皇帝是听懂了的,立即叫道:“朕就说朕身体好吧?” 萧院正有些欲言又止,不由看向周满。 满宝正垂着头思索,没看到他的眼神。 魏知察觉到了,于是在皇帝就要定下御驾亲征时,他直接开口问道:“萧院正,周太医,陛下御驾亲征是否真的一点儿问题也没有?若是陛下御驾出行出了事,你等可担待不起。” 萧院正担心的就是这一点儿呢,因此才不肯将脉象说得太通俗易懂,我说皇帝现在脉象很好,身体强壮得能杀两头牛,回头他要是出事了找他问罪怎么办? 虽然这就是实情。 于是萧院正深吸一口气后道:“陛下此时的脉象是真的好,但出行之事谁能肯定?” “出门在外,毕竟水土不同,更何况战场上瞬息万变,谁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萧院正顿了顿后道:“而且,陛下身上还有旧伤。” 皇帝没想到他临阵倒戈,不由瞪大了眼睛,一转头看见周满便道:“周卿,你以为呢?” 满宝行礼道:“我觉得萧院正说得对,陛下,喝水都有可能噎死人,何况出门,还是御驾亲征这样的事呢。” 皇帝愣了一下后大乐,拍着扶手笑问大家,“是啊,难道朕要因噎废食吗?” 他也总算知道萧院正这老东西在担心什么了,直接道:“今日诸卿既然都在这里,那便晓喻下去,朕出征远行乃朕之执念,与太医院的判断并无干系。” 萧院正悄悄松了一口气,冲周满露出个赞赏的目光。 魏知叹息一声,问道:“陛下远征,那朝中的政务交给谁?” “由太子监国,”皇帝早有考虑,道:“之前朕去雍州避暑,太子监国两个月,不就做得很好吗?” 一直站在一旁当背景板的太子:…… 他有点儿怀疑的抬头看向他爹,怀疑他早有预谋。 屋里其他大臣也有如此怀疑,不过一想,皇帝是去了行宫才知道高句丽又打了营州的事,之前并不知道,所以应该只是巧合。 于是众人又将心收了回去。 皇帝又点了魏知、李尚书和刘尚书,以及老唐大人道:“几位卿家到时候辅佐太子将内务管好,朕带着大军在外也可安心征战。” 众人还能说什么呢? 他连萧院正和周满都提前请来了,虽然他们自认阻止皇帝御驾亲征是对的,但也得拿出强大的理由来。 光靠一句“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显然是不足够的。 因为皇帝一句“鼓舞士气”就堵了回去。 不过大晋对高句丽的确多次受挫,倒不是他们没打赢,但打赢之后却没收服对方,在他们看来,那和没打赢是一样的。 像对东西突厥,高昌等国,他们打过去,赢了,把地盘占了,设了州郡,以汉人之礼治之,这才算赢。 再不济和吐蕃一样,打赢了,该收回的土地收回,收不回的,接下来几年你也老老实实的纳贡,皇帝逢年过大寿,让你进京来贺寿或者过个节,吐蕃不仅会派使团过来,偶尔吐蕃王还会自己亲自过来。 这才叫亲和,叫有来有往,叫亲密无间,叫番邦之国。 结果轮到你高句丽,打你的时候投降倒是快,折子上写的比唱的都好听,但该纳贡的时候不纳贡,叫你进京来叙一叙,你百般推脱,这也没啥,你不找存在感,皇帝忙得很,也懒得搭理你。 结果你昨年斩断其他藩国来朝的道路,今年就暗搓搓的出兵抢我的地盘,这就很过分了。 这样的情况,要说他们大晋赢了高句丽,就是文臣出身的大臣们也不能答应,更不要说武将们了,他们早憋着一口气了。 而私底下,民间是有些不好的传闻的。 因前朝覆灭的原因有一半是因为东征高句丽,因此民间总说高句丽就是中原的克星,谁对上它,都会被灭国。 此时皇帝御驾亲征和派兵东征的区别还是很大的。 也正因为这一点儿,众臣才能那么快被说服。 不过他们这一关是过了,后宫里还有皇后的那一关呢。 于是皇帝离开御书房往后宫去时还特意叫上了周满,把太子也给捎带上了。 ※※※※※※※※※※※※※※※※※※※※ 作家的话 下一章在晚上十点左右 ☆.第2602章计划(给书友“4848”的打赏加更) 回后殿的时候他就叮嘱俩人了,“周卿,朕的身体很好,一会儿见了皇后你就照实说。” 对太子则是,“朕不在京城,你该多安慰皇后,一会儿你就去试试。” 太子:…… 皇后也才处理完宫务,才在宫女的扶持下起身动了动脖子,听到皇帝来了,便连忙带着宫女内侍迎出去。 皇后本有话说,但看到跟在身后的太子和周满,她就收住了话,笑问:“陛下怎么把周大人和太子都叫过来了?” 皇帝拉着她的手往里走,笑眯眯的道:“周满今日给朕请脉呢,有个好消息告诉皇后。” 皇后顺着皇帝坐在了座上,好奇的看了一眼周满,笑问:“什么好消息?” 皇帝就笑吟吟的看着周满,示意道:“周卿,什么好消息,你就说吧。” 满宝:!!! 她以为她就是个辅助,是个工具人,等皇帝需要的时候出来说一声他身体很好就完了,万万没想到陛下竟然让她主动出击,这就有点儿太为难她了。 这种事不应该您自己来吗? 不然太子也行啊,或者把还没来得及出宫去的各位大人叫来也比她合适吧? 满宝抬起头来,正对着皇后好奇的目光。 她便深吸一口气,和皇后道:“娘娘,陛下的身体很健康。” 皇帝连连点头。 皇后疑惑,“我知道,前日萧院正才给陛下请脉,说是没什么问题。” 皇帝鼓励的看向周满,满宝不由看了一眼太子,太子低下头去。 满宝只能面无表情的道:“所以诸公已经同意陛下御驾亲征高句丽的事了。” 皇后:! 太子低头看着自己的脚尖。 皇后脸上的笑容落下些许,微微偏头看向皇帝。 皇帝正一脸期待的看着她。 皇后就微微一笑,手不动声色的掐住皇帝腰间的肉狠狠的一拧,笑着问道:“陛下,周大人说的是真的吗?” 皇帝眼含热泪的点头,借着宽大的袖子遮掩一手按在她的腰上,道:“梓童不必为朕忧心,朕,朕身体好着呢,不会有事的。” 满宝趁机告退,“陛下,臣想起太医院里还有些单子未曾处理,臣先告退了。” 然后将空间让给他们一家三口。 太子幽幽一叹,认命的留下和皇帝一起劝说皇后。 满宝出了后殿便大松一口气,拍了拍胸脯这才往太医院赶,白善在太极殿下的台阶等他。 太阳不小,他就躲在桥洞下,听到熟悉的脚步声,一抬头便看见翻飞的红色官袍飞过。 他连忙叫住人,“满宝。” 满宝就扒拉在栏杆上往下看,正与抬头的白善对上目光,她微微一笑,“你怎么在这儿?” 白善和她招手。 满宝便连忙下最后几阶台阶,小跑着过去,眼睛亮晶晶的看着他。 白善从袖子里掏出帕子给她擦脸,问道:“你急着去问萧院正太医署的学生能不能随军东征?” 满宝愣了一下后点头,“是啊,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太医署里学疡医的学生多有不足,西域之行回来后我就常在想,我们培养的疡医和其他类型的大夫分明也可以往军中输送的,各地军医也可进京学习。” 只不过因为太医署才建立没几年,维持住现在的规模都不易,更别说扩大。 所以周满只和萧院正提过两次军医入京学习的事,不过萧院正也只试探性的在小朝会中提过一次,最后就不了了之了。 她觉得这是个机会。 在大臣们同意皇帝御驾亲征时她脑海中就劈出了这一道闪光,她道:“陛下想速战速决,那出征的日子必定很近,我得尽早和萧院正商量出来。” 白善便心中有数了,颔首道:“好,你去吧。” 满宝正要走,想了想又停下,问道:“你也要去吗?” 白善笑着伸手摸了摸她的脑袋,低声道:“你先去安排,我尽量。” 跟随皇帝御驾亲征,这是一件成则立下大功,败也少有过错的大机会,除非皇帝亲征的路上出事,不然他们这些贴身的舍人一般都不会被牵连到。 中书省一共有六个舍人,这次皇帝亲征,他最少要带两个。 白善的几率是三分之一,但因为他和皇帝的关系,以及和满宝的关系,必定是高于三分之一的。 现在就看皇帝点的是太医院的谁随军了。 要是满宝,他至少有二分之一的可能,若不是…… 他去不去也就无所谓了。 可二分之一还是太少了。 白善垂眸想了想,转身出宫去,他得出去用午食了,不知道大家吃了没有,他可以请大家去皇城外的那家饭馆吃个饭。 虽然那家饭馆的饭菜很贵。 李尚书还是过分了,仗着自己是皇族把饭馆开到了皇城门口外,这本没有什么,可做着独门生意,定价也忒贵了。 满宝小跑着回到太医院,一脸的汗。 萧院正他们正要吃午食呢,见她这样跑进来,不由道:“周大人啊,你何时才能将宫中不得疾行这一条宫规记在心里啊?” 卢太医哼道:“亏得你现在无孕,这要是有了身孕,这样跑来跑去的,看你怎么办。” 刘太医则是指着桌子上的那个食盒笑道:“周大人,您的食盒在那儿呢。” 满宝一边让宫人帮忙打水来洗手净脸,一边道:“我才跑过来,暂且不想吃东西,萧院正,我有件大事要与您商量。” 萧院正不慌不忙的夹了一筷子咸菜,然后将碟子递给其他人,道:“随陛下亲征的名额?” 其他人消息滞后,纷纷一滞,片刻后瞪大了眼睛,连刘太医都忍不住惊道:“陛下要御驾亲征?朝中诸公也答应了吗?” 萧院正颔首。 刘太医等人都皱起眉头,全都忧虑起来。 满宝连连点头,问道:“您心中已有了打算了吗?” 萧院正抬头看他,道:“本来是有了的,但听你这么问,你想去?” 满宝一听,不高兴了,“您一开始没想让我去呀?” 萧院正没好气的道:“随军出征,出入皆是男子,你一个女孩子去做什么?我一开始属意的是卢太医和郑太医。” 卢太医和郑太医没想到雷从天降,直直就劈在了他们脑袋上,半晌说不出话来,看着手里的饭菜,有点儿委屈。 周满还有些委屈呢,道:“院正,我是随军出征过的,有大量的处理外伤的经验。” ※※※※※※※※※※※※※※※※※※※※ 作家的话 明天见呀 ☆.第2603章 一起去 萧院正属意卢太医和郑太医,一是因为他们医术在太医院里是很不错的。 郑太医擅长外伤的处理,而卢太医于内症上也很有研究,有他们两个跟着皇帝和这些随军的大臣权贵,也够用了。 二则是因为他们正当年,以太医院里太医们的年龄来算,俩人的岁数都不上不下刚刚好。 至少比他和刘太医强多了,他们随军合适。 至于周满,萧院正倒是考虑过,主要她的医术是真的好,但综合考虑后,还是觉得她应该留在京城。 但如果他主动请缨的话…… 萧院正看了卢太医和郑太医一眼,沉吟片刻后道:“此事也不是我一人说了算的,我得问问陛下。” 满宝想了想,觉得她和皇帝交情一般,不过和太子交情不错,于是道:“不如你再顺便问问太子殿下的意思?” 萧院正就横了她一眼,道:“你和东宫那边少私下往来……罢了,我不管你了,你且等着吧,这也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定下的。” 他想起周满本就是走东宫那边的路子进的太医院,全国人民都知道她是太子殿下的人,这样私不私下的区别也不大了。 满宝着急道:“怎么能不急呢,我还有另一件事要和您说呢。” 卢太医和郑太医就默默地起身给她让了一个位置,好让她能够更方便的和萧院正说话。 他们两个都不太想跟着出征。 其他朝臣和皇帝出征,那是没有功劳也会有苦劳,回来后肯定都会论功行赏,但他们太医院的几率却很小。 没事儿还好,不过是劳累一番,能平安回来就是喜事一桩; 可要是有事儿,他们被牵连的可能性却很大呀,就是皇帝仁厚不被砍脑袋,丢官降职也是很大可能性的。 满宝坐在萧院正旁边道:“我想从太医署中带一批学生去。' 萧院正瞪眼,“什么?” 满宝道:“疡医那里一直缺少实践的机会,这次就是一次机会呀。” “军中的军医一直不够用,有的营帐中甚至没有军医,上了前线,只会更缺,我们去了不仅对学生们是个机会,对军中的将士也是一个机会。” 萧院正沉思起来。 满宝鼓动道:“院正,我们的学生再次,最基本的缝合包扎止血也是会做的,从前线下来的伤兵,止住了血,命就回来了一半。” 萧院正沉吟道:“带这么多人,所需的物资可不少。” “和兵部要,”满宝道:“此去是去救他们的人,这些物资该他们出的,由他们去和户部要。” 满宝野心勃勃,“这事儿要是做得好,事后我们可以重提一下军医进我们太医署学习的事。” 一旁的刘太医也忍不住道:“若是能让天下的军医都有机会进我们太医署学习,那我们太医署将来就不是可以随便取缔的部门了。” 太医署独立以来,除了牛痘法外就没有太大的贡献了,每一季还要从户部那里申请不少的钱。 萧院正嘴上不说,心里却是很着急的,前朝时,太医署设立后没几年就被取消,若是不能做出成绩,展现自己的作用,他们大晋的太医署也是有可能会被废的。 这一次的确是一个机会。 萧院正总算被周满说服,立即起身道:“那周太医,你和刘太医卢太医一起拟定随军的名单,我去找兵部,不,我得先去找陛下。” 萧院正饭也不吃了,直接去找皇帝。 皇帝刚安抚下皇后,饭才吃了两口就听古忠说萧院正求见。 皇帝便只能放下碗筷,也不吃了,起身去见萧院正。 萧院正来找皇帝就是问他,“陛下,你想点哪一位太医随行?” 皇帝:“……爱卿很敬业啊。” 他上午才谈判下来御驾亲征呢,这会儿他就准备上随行的太医了,这个晚上一两天再指定也没什么吧?连午食都不让他吃? 萧院正只当听不出皇帝的言下之意,道:“陛下,臣本属意卢太医和郑太医,但周太医主动请缨,而且她提议太医署带上一批学生前往前线救治伤员。” 萧院正顿了顿后道:“所以臣的建议是,您若是不嫌弃,便将他们三个都带上,由卢太医跟随在您身边,周太医和郑太医就带着学生上前线去救治伤员。” 这是萧院正在路上想的。 以周满的秉性,她肯定不会安稳的呆在皇帝身边,到时候乱跑,皇帝身边没人可怎么行? 皇帝不由坐直了身体,“带着太医署的学生一起去?” “是,主要是学习疡医的学生,臣已经让周太医和刘太医等人去拟定名单了。” 皇帝起身转了两圈,想起当初阿史那的折子上写的,因有周满随军,军中的伤亡的人数要比之前少很多。 他目光炯炯起来,总算点头答应,“好,那就让他们三人都随行,你去将所需的物资列出单子来,交给户部去准备。” 萧院正却点头道:“陛下,单子应该交给兵部吧?” 皇帝闻言,深深地看了他一眼后道:“交给兵部也可以。” 萧院正得了准信,高兴的行礼退下。 皇帝也很高兴,兴冲冲的回去找皇后和太子,和他们母子二人道:“朕觉得此一次我们会大获全胜。” 皇后笑着给他盛了一碗汤,问道:“什么事儿让陛下突然这么有信心?” 皇帝道:“萧院正让周满等人带着太医署里的学生随行。” 皇帝说到这里看向太子,“对了,太医署现还是你管着吧?” 太子道:“事情都是萧院正管的,儿臣不过是白担着一个名罢了。” 皇帝点头,“前朝末帝东征时,军中伤亡惨重,这一次,医者多了,伤亡的士兵应当会有所减少。” 他道:“西征时,阿史那上过折子,虽不曾有具体的数字,但他的确夸奖过,周满随军,救活了不少本来救不活的士兵,伤亡减少许多。” 皇后道:“那得多准备一些物资,大夫治病也需要东西的,可不能到了前线才发现短缺东西。” “朕已经让萧院正去列单子了。” 皇后就道:“陛下回头让人也给臣妾送一份吧,臣妾看看能不能从后宫中准备一些,也算是后宫的心意,只当是为陛下分忧。” 皇帝感动不已,皇后竟然只拧了他两下就全力支持他了,不愧是他的好皇后啊。 ※※※※※※※※※※※※※※※※※※※※ 作家的话 下午六点见 ☆.第2604章愿往 满宝第一个提的名字就是周立如。 刘太医看了一眼,忍不住道:“周立如不是学的体疗和针灸吗?” 满宝道:“她对疡医也很有兴趣,而且之前在西域的时候,她的缝合术大有长进,这次叫上她,她一定愿意去的。” 刘太医不知道周家的娘子到底是怎么养的,怎么就……这么与众不同呢? 刘太医只能让她添上。 然后是明年就要毕业的那一届学生,从中挑选出有意成为疡医的学生。 并不多,只有九个而已,下一届更少,只有七个。 周满和他们略一商量就决定把这十六个都带上。 满宝嫌弃人少,道:“要不再多带几个吧,我之前带的女班中,因为涉及到开腹取子,所以她们的缝合术也不错。” 刘太医道:“她们不同其他学生,主要学习的是带下病症,又都是女郎,这样吧,去太医署中问她们,她们要是愿意去就去,不愿意便罢了。” 和萧院正一样,刘太医也没想过要让这些女学生随军的,但如果周满和周立如都去了,她们去不去的,于名声上也就没什么问题了。 满宝点头。“我去吧,这样她们不会紧张。” 满宝现在只是太医署的博士,拿着微薄的薪资,每旬到这里来上三四节课而已。 已经很少会亲自管学生们了,遇上伴驾出行,两个月不出现授课都是可能的,这时候往往就是刘太医帮忙代课了。 毕竟满宝现在太医署的课程就是针灸和带下病,前者的话,刘太医略有研究,还是能教学生们的,后者嘛,刘太医更是擅长,满宝都要时不时的请教人的。 不过她虽然来的少了,但学生们对她却很亲近,尤其是今年。 和刘三娘不一样,她进太医署中学习的时候已经有了很强大的基础,又是宫中医女出身,因此才在太医署中学了不到两年便顺利结业,然后晋升为医助; 郑芍,郑辜,以及和他们一样进太医署时便有不浅基础的那些学生都不一样,他们在太医署成立后的第二年就通过考试分班,开始和他们学习不同的课程,所以这两三年陆续结业后到各地医署上任职。 她们进太医署时是零基础,甚至有的人还是进太医署后才认全字的,之前只认识些许字,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知道一些药材,一些基本的医理罢了。 而且比一般人聪明,能够很快的记住东西。 但再聪明,基础不好,她们进太医署后也得一步一个脚印的学习。 像周立如,离开太医署一年,回来后不仅没落下功课,反而还调到了体疗班,和另外那个班的同学学习体疗之术,功课照样跟得上。 根据年限,她们这一批今年年底就会结业,明年开春就要安排到各处工作了。 太医署中只有两个女老师,一个是曾经与她们是同学的刘三娘,另一个就是周满了,其他全是男老师,她们想和周满套一套交情,要是能留在京城就好了。 而留在京城里有两个去处,一个是太医署,一个是太医院。 所以周满一进教室,提了一下此事,问道:“不知你们可愿往,若是愿意便拿出一张纸来写下自己的名字,写愿往二字,不愿的,就写不愿吧。” 学生们略一思索便一咬牙,一跺脚,全都写了愿往。 满宝收到纸条都惊呆了,全班十九个同学,竟然全都愿意? 她微微挑眉,笑道:“你们很好,不过随大军出征会很吃苦,虽说军医不必到前线去,但若是遇上激烈的战事,一时半会儿打不下来,军医就要到前面搭建医帐,以更方便的抢救伤员,所以你们最好考虑清楚了。” 她道:“去或是不去,对你们将来的仕途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但若是去了中途退出,那便是逃兵了。按照兵部的规矩,逃兵当斩,我不愿我的学生犯这个错误。” 学生们对视一眼,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见没有人退出,便是心中有了犹豫的人也咬牙应了下来,没有退出。 满宝慢慢的将这些纸条都叠在一起,卷起来后放在怀里收好,她颔首笑道:“你们都是好样的,今日我会一直留在太医署的办公房内,日落我离开之前你们都有反悔的机会,日落之后就算落子无悔了,我明日一早就会把名单呈上给兵部,那就没有改变的余地了。” 满宝静静地看了看她们,转身离去。 大家目送周满走远,然后立即热闹起来,“你也写了愿往?” “是啊,你呢?” “我也是。” “所以我们真的要随军出征吗?那,那岂不是是在一群臭男人堆里干活儿?” “又不是没给臭男人看过,这话可别叫周先生听到,先生说的,病人就是病人,哪怕男女的确有别,我们也要尽量放平心态,只将病人当病人看。” “还真去啊。” “你现在反悔也还来得及。” “谁,谁说我要反悔了,我只是没想到大家竟然都选择了愿往而已。” 满宝回到办公房,将那一叠纸拿了出来,坐在椅子上沉默不语。 一旁的小谭太医正喝茶,见她自回来就一脸沉默,不由问道:“周太医怎么了?” 他笑道:“我记得今日周太医没课呀,怎么会来太医署?” 哦,忘了,小谭太医今天在太医署值守,所以还不知道皇帝御驾亲征的事,于是满宝抬起头来看他,道:“陛下要御驾亲征了,我等要随驾出行……” 小谭太医目瞪口呆,手中的茶杯差点儿落地。 他咽了咽口水,不由问道:“那,那有我的名字吗?” 满宝摇头道:“没有,萧院正提了我、卢太医和郑太医的名字。” 小谭太医大松一口气,然后觉得可能太明显了,连忙道:“这是萧院正看重周太医,您,您多保重。” 可能觉得这个话题也不太好,他连忙转移话题,问道:“周大人选了几个学生去?要不要我帮忙做学生们的工作。” 满宝就叹气道:“有意往疡医那边发展的学生没有选择的权力,全都要去,但我所带的女班,她们也都申请去了。” 所以这工作到底是劝他们去,还是劝他们不去? 小谭太医默然不语,觉得自己太不应该了,竟然和学生们有差距了,于是感叹道:“都是好孩子啊,很有赤子之心。” ※※※※※※※※※※※※※※※※※※※※ 作家的话 晚上九点见 ☆.第2605章起哄 满宝一直坐到夕阳落下也没人来找她拿回名单,反倒是太医署内热闹了起来。 本来收到通知要随军的学生们有些还不太甘愿,毕竟随军实在算不上什么好事。 但很快得知那边的女学生竟然全班都要随军,还是自动请愿,有些抱怨的那几个学生也不好出口了。 有人直接啐道:“呸,还是男儿身呢,结果连个女子都不如。” “就是,女学生尚且有胆上前线,我等何惧之有?” “谁,谁说我们惧怕了,我可没说我不去。” “刚是谁抱怨军中粗鄙,军医都是杀猪汉的?” 学院里闹哄哄的,但很快便被安定了下来,有几个不在名单中人鼓动道:“我也想随军,只不知为何先生选了你们,却没有选我们。若是我报名,不知可能随军去。” “我也想去,我也想……” “前来通知的是周先生,不如我们去问周先生?” “直接去问先生吗?这样不好吧?” “有何不好的,周先生又不会吃了我们,走,我们现在就去问,谁有意与我随军同去前线的,我们一起去问一问周先生。” 于是浩浩荡荡的跟了一群人去找周满,有真心想去前线的,也有只是假装热情的,更多的是看热闹,想要一探究竟。 满宝看着夕阳落下,深深的呼出一口气,将她今天下午新列出来的药材和各种耗材的单子一卷就要离开,才出门就看到了浩浩荡荡过来的学生们,其中不乏女学生。 满宝挑了挑眉,将单子收进袖袋里,这才双手交握放在腹前,站在台阶上等着他们走过来。 小谭太医等人听到动静赶出来,与她一起站在门前,微微皱了皱眉,等人近前后便喝问道:“你们这是要干什么,今日的功课都做完了?做完了功课不会再复习一下?你们知道做个大夫有多难吗?本事学不到家是会害人性命的。” 学生们缩了缩脖子,但还是站着没动,就要七嘴八舌的说话,为首一个学生便高声道:“谭先生,周先生,学生苏木拜见先生。” 周满认得他,她还教过他三年的课呢,不过…… “你不是结业了吗?怎么还在署中?” 小谭太医就没好气的道:“他先头和你学的针灸,结业后去了地方医署,但没到半年就写信回来报告说自己学艺不精,还要回来再学习,也不知道怎么就说服了刘太医,刘太医让他入了体疗班,直接入的四年级,今年是五年级生,还得再读三年才能够结业呢。” 其他科目都是五年的课程,因为有许多被选进来的学生不认字,或者认的字不全,他们还需要一年到两年的适应期,所以其他课程的学生也会按照文化程度分为不同的班级,学期数从五年到七年不等。 只有体疗科要求极严格,凡入学的学生不仅要认字,还会择优先录取有医学基础的学生。 这一科录取的学生最多,但竞争也最激烈,这两年,最厉害的时候有过八十六人争夺一个入学名额,只有进不了体疗科,学生们才会退而求其次的选择其他科。 而往往疡医、咒禁、按摩这几科都是其他科目选完了以后才轮到的,有时候招收的学生不够,便从愿意服从调剂的学生中录取一些放进去。 这样的情况下,能从别的科目转到体疗科的人少之又少。 目前小谭太医知道的也就三人而已,一个是郑辜,他是自身有本事,本来就可以开方问诊了,太医署上下通过一致意见把他调换到体疗科的,而且他也很快就毕业了; 一个是周立如,她亦有本事,但能这么顺利的转过去,看的是周满的面子; 最后这一个就是苏木了,听说刘太医很看重他,有将他收入门墙的打算。 这个就是师承了,好比郑辜、郑芍、刘三娘和周立如对于周满的意义,这四人高深的本事基本都学自周满,将来是周满这一派,这一体系的,他们将来再收徒弟,周满就是他们的祖师爷。 小谭太医这是暗示她方木和刘太医的关系呢。 满宝点了点头,面色不变,问道:“你带着这么多同学前来是有何事?” 方木拱手,一脸严肃,高声道:“听闻周先生要带人随军去前线?” 满宝点头。 他就沉声道:“学生愿同往,请先生算上学生一个。” “好啊。”满宝一点儿犹豫都不带的直接点头。 准备了一肚子话,打算慷慨陈述的方木愣了一下,然后举手作揖,“谢先生成全。” 满宝点点头,转身进屋,拿了纸笔出来,居高临下的扫了他们一圈,然后露出灿烂的笑容,招手道:“来来来,还有谁想随军去前线的,上来与我报名。” 人群嘈杂了一下,大多数人踌躇不前,但也有人高举着手大喊道:“先生,先生,我去,我去,我是体疗科四年级生喻荣。” 满宝提笔就记下他的名字。 小谭太医看着冷汗直冒,连忙去抓住她的笔,“周大人,这是四年级生,他才学会诊脉呢,连方子都开不出来,你带他去干什么?” 满宝道:“能认识药材,知道抓药就行,剩下的,临时再教就是了,他们既然有这个心,那我们就不能辜负了他们。” 底下的人听了,立即起哄道:“周先生,我们是三年级生,那我们是不是也能去?” 满宝微微一笑道:“当然,凡是考过了药学二册的学生都可以去。” 小谭太医一时拿不定主意,压低了声音问:“带这么多学生去,万一出了乱子怎么办?” 满宝也压低了声音道:“您以为我还真就不挑,全都带去啊?放心吧,这些报名的回头肯定要筛选的,上了前线,我可没空再安抚他们,所以要去的,能不能吃苦且不说,性子一定要坚韧,我可不想伤兵还没救到,我的学生就先被当逃兵砍了。” 小谭太医这才松了一口气,松开她的笔让她继续写。 没人听到他们说的话,于是有心思浮动的人不由大声问道:“先生,这选人总得有个标准吧,为何您先前选了他们,不选我们,现在我们一报名,却又容许我们去了?” ※※※※※※※※※※※※※※※※※※※※ 作家的话 下一次更新在晚上十点左右 ☆.第2606章 筹措(给书友“独居的猫”的打赏加更一) 满宝道:“被选中的学生皆是学过疡医手段的,在处理外伤上有天然的优势,当然,体疗科和针灸科的同学想去也是可以的,你们多少也学过一些相关的处理方法,且开方止血,针灸止血都是很有效的手段。” “至于其他科的同学,”满宝顿了顿后道:“一旦打仗,大量伤兵送下来,所需的助手很多,便是你们没有学过相关的技能,有心随军,那也可以抓药熬药,递个刀子手帕之类的。” 原来您是想让我们去打杂呀! 不少学生哀怨的看着周满,好似她是个负心汉一样。 这一番话出来,起哄着要一起去的人顿时少了大半,本想表现一番就走的学生也不敢瞎表现了,生怕周满真把他们带去打杂,于是学生们散去,不一会儿跟前就不剩几个人了。 满宝哼哼两声,这才转身回办公房。 其他太医见了微微摇头,跟着周满一起回去,小谭太医受惊不小,和她道:“周太医,早到下衙时间了,我先走一步。” 你们只管闹吧,别让他知道就行,他这小心脏受不了。 满宝立即将东西一收,“我也走了。” 周立如和几个女学生等在外面,见她出来便迎上去,“小姑,怎么样了?” 满宝和她道:“你准备一下,我们会随大军出发,可能没几天的功夫了。” 满宝对其他学生点了点头,转身正要走,想到了什么,扭头和他们道:“这几日学里会封闭,不许人进出,你们不要请假。” 周立如不解,“为何?” 当然是因为高句丽的使者还在求和了。 御驾亲征的消息并没有公布,虽然现在大概朝中许多人都知道了,但肯定不会传到民间,更不要说传到高句丽使者的耳中了。 果然,鸿胪寺那边收到消息后,立即以中秋宫宴将至,京中忙乱为由约束高句丽使团,不让他们再出去乱逛,同时为了他们的安全,此后他们再出门需要乘坐他们的马车。 车夫自然也是鸿胪寺安排的。 这就限定了高句丽使团活动的范围,这样一来,他们每天见了什么人,甚至说了什么话鸿胪寺这边都能知道。 高友没想到一天之内变化如此之快,忍不住关起门来和人商议,“是不是大晋朝廷不愿意接受我们的求和?” “按说不会呀,大晋的皇帝素来标榜仁厚,我们都求和了,他们不可能不答应。” “说不定是那些奸诈的臣子在阻拦,可惜我们被拒之门外,连鸿胪寺这边的官员都不愿意见我们,根本打探不到消息。”副使看向高友,压低了声音问:“五王子,您曾在国子监中求学,应该有相熟的朋友吧?不如找他们打听打听……” 高友道:“我那一届的同窗大多已经出仕不在京中了。” 能够一出仕就留在京中的学生并不多,其中还得以国子学和太学的学生最多,而他所在的四门学,基本上是外放。 高友自然私下叫人去打听过他玩得好的那几个同窗,不巧,他们全都外放了。 “这可怎么办,难道五王子在京城多年,难道连个人脉都没有吗?还是不愿为国出力?” 高友心中愤怒,他哪里在京城多年了? 分明只在京中两年,要不是大王兄鼓动大王对大晋动兵,他也不会上学上得好好的就被人遣送回去。 他尚且在大晋国都为质,他们就不顾他死活的发起战事,这些可曾考虑过他吗? 但高友也只是心中愤怒,他面无表情的道:“是我无能,那剩下的事副使去做,本王就在驿站里等副使的好消息了。” 副使心里也很生气,当然,面上也生气,不过他很快忍了下去,低下头道:“是下官鲁莽了,不过我也是担心王国,还请五王子不要和我一般见识,当务之急是让大晋答应我们的求和。” 高友垂下眼眸思考片刻,起身道:“我会想办法的,准备一下,明日我们继续去跪宫门。” “可是明天大晋的官员要准备过节,并不上朝。” 明天是十四。 高友道:“明天和后天白天是最后两天了,如果夕阳落下前我们还是得不到大晋宫宴的请柬,那求和的事就悬了。” “所以不管明天有没有人上朝,我们都要去跪着。” 高友转身离开,他怒气冲冲的推开另一扇门,进去后偏头看向落在后面的娄冕,不悦道:“愣着干什么,还不快进来?” 娄冕只能进去,将门关上后垂手站着。 高友问:“长豫公主怎么说?” 娄冕道:“王子,我并没有见到长豫公主,公主府的人只肯留下我的拜帖。” 高友蹙眉,“你没让他们通报?” 娄冕垂着眼眸道:“他们去通传了,但也只是留下拜帖。” 也就是说,长豫公主不想见他们。 竟然连面都见不到! 高友愤愤,紧握了一下拳头后道:“听闻长豫公主素喜外面的饮食,明天是八月十四,街上会很热闹,会多很多好吃的,她肯定会出来,你去街头守着,一定要见到长豫公主!” 他紧盯着他道:“不惜一切代价!” 娄冕只能应下。 但高友不打算在长豫公主一棵树上吊死,沉着脸道:“明天我带着人去崇远坊,当年白善给过我一张门帖,好在我一直叫人收着,今日总算有了用处。” 而此时,长豫公主正在接见宫里来的内侍,惊讶的问道:“父皇要御驾亲征?’ “是,”内侍笑道:“公主放心,我们皇帝陛下英明神武,区区一高句丽,还不是手到擒来?” 他道:“不过陛下虽神武,却也有些难处,您是知道的,国库有些许不宽裕,所以皇后娘娘便打算为陛下筹一笔军资,也不需要多,只是太医院那边要带一批人随军,所需的银针、纱布、麻布、羊肠

相关推荐: 至尊痞神   我身边的那些诡异事件   我的天道版本太低,所以全是漏洞   天神,境魔,诗剑仙   拽丫头的霸道殿下   异界大领主   漂洋过狌海   我家小萨成精了   重生:溺宠太子妃   洪荒:家父盘古,我一气化三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