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猪嘛。 满宝在恭王府里发奋时,卢太医和小谭太医跟着御史台和大理寺的官员进城了,他们没做停顿,直接往县衙去。 罗县令已经有准备,但也没想到他们会来得这么快,不过他反应迅速,立即一脸惊喜的迎接了众人。 他们和周满不一样,他们来此本就是为这个案子来的,因此用过饭,洗了一把脸后便投入工作中,立即就在大堂上见到了郑辜。 郑辜身上的衣服还算干净,除了脸色苍白一点儿似乎没什么问题。 但不论是经验丰富的大理寺和御史台官员,或是太医院出身的卢太医和小谭太医一眼就看出了不对。 俩人也不客气,直接上去一把扯开郑辜身上的衣襟,里面是还渗血的鞭伤。 卢太医冷笑一声,“看这痕迹,是昨天打的?不知罗县令拿到了什么证据?” 罗县令立即扭头看向捕头,捕头扑通一声跪下道:“是,是卑职立功心切,见疑犯迟迟不招供,这才忍不住用刑。” 罗县令便打圆场笑道:“刑讯嘛,疑犯不听话,用些手段也是正常的,俞大人以为呢?” 俞大人是大理寺的官员,用刑这种事,京城除了刑部和京兆府,大理寺就是其中翘楚了。 俞大人脸上没多少表情,冷淡的道:“罗大人说小郑大人是疑犯,凭证是什么?” 罗县令立即伸手将几张状纸送上,道:“这是五户贫户送来的状纸,他们皆状告洛州医署给他们开方用了假药。” 又从师爷手里拿过几张纸,“这是从洛州医署里查抄出来的药方,还有从五家家里翻出来的药渣,都封存好了,经多名大夫辨认,其中有两味药材是假的,病人正是因为用了这样的假药才死亡的。” 俞大人一一看过,然后将东西递给御史台的夏大人,夏大人翻了翻,东西不多,三两下就看完了,他留意了一下状纸上的时间,转手递给太医署的卢太医和小谭太医。 俞大人问:“口供呢?” 罗县令叹息道:“郑辜归案后一直不肯开口,拒绝配合,也是因此捕头才忍不住用刑的。” 郑辜抬头,咬牙道:“你撒谎!” 俞大人没理他,继续问罗县令,“五家原告的口供呢?” 罗县令愣了一下后立即看向师爷,师爷立即在案上翻了翻,然后奉上一本册子。 俞大人接过,开始慢悠悠的翻阅起来。 一旁的夏大人便开始询问起罗县令,“案发后为何不上报?洛州医署亦属于朝廷部门,地方县衙无权直接定罪。” 罗县令立即给出昨天商量出来的理由,“下官得知有此情况后立即就上报了,只是派出去的公差迟迟不回,也没有公文回来,下官惶恐,以为是因为道路被大雪封住,京城的官差过不来,加之民怨沸腾,这才擅自收押了郑辜。” 夏大人问:“何时案发的?” 罗县令早已复盘过,道:“十二月十三……” 见夏大人和俞大人脸上都没有什么表情,罗县令只能主动道:“但下官听闻此事是在十一月初八时,” 他道:“下官仔细查证后,虽没有确凿的证据,但洛州医署购买药材是有一些问题的,因此下官十一月初十时便写了公文交由公差上报,只是一直到十二月人也没回来,京城也没有公文过来,下官正想再派出一队人马时便出现了此案,因为死了人,牵涉到人命官司,外头又早有风言风语,说洛州医署中给大家用的是假药,民怨难消,下官无奈,这才收押郑辜,既是为了尽早查明真相平民愤,也是为了保护郑辜。” 卢太医讥讽道:“保护他保护到用刑吗?” 罗县令只一脸苦笑,并不作答。 卢太医冷哼一声,这种伎俩他在宫里见得多了,俞大人和夏大人在京城自然也没少见。 所以没人理他的苦笑。 俞大人翻看过口供,又转手递给夏大人,问道:“既然早有风言风语,那在五家之前,还有谁是用过医署的药出现问题的?” 罗县令垂下眼眸想了想后道:“这……倒是没有具体的了,只是大家都说用医署的药恢复得慢,明明是普通的病症,却需要吃上十多天的药才好,而有的,干脆就吃不好。” 郑辜一直在忍,毕竟大人们在查问,他插话不好,但这会儿忍不住了,啧的一声道:“能到医署来求医吃免费药的能是多富裕的家庭,有些老丈来时因操劳过度,就剩一口气了,他们就是得长久的吃药调理身体的,活到什么时候就吃到什么时候。” “还有的则是身上疼痛,药物并不能治好他们,只是缓解他们身上的疼痛,让他们死得有尊严些,最后活得不是那么痛苦而已,”郑辜道:“如果不看病人的病情,而是笼统的归为一直吃药治不好,由此来定下官的罪,那下官无话可说。” 俞大人挑挑眉,总算是看向郑辜了,问道:“来洛州医署求药的只有贫苦之民?那洛州医署何以为继?” “不,也有富户,”郑辜道:“这些人是收钱的。” 他道:“我们太医署早有规定,上门求医要携带户籍和纳税的凭证,下户都可免费问诊和抓药,中户和上户问诊抓药都是正常的药价,诊费也都是固定的,并不会多要。” 当然,他们的老传统,出诊的话,一些富户会给包超出诊金的红封,这些都是属于他们个人的,他们并不会推辞。 ※※※※※※※※※※※※※※※※※※※※ 作家的话 卢太医:我们是上天派来的使臣,哈哈哈哈 晚上十点见 ☆.第2747章 释放 俞大人沉思,若有所思的问:“上门请小郑大人出诊的人多吗?” 郑辜道:“还行。” 他目光扫向罗县令,龇牙一笑道:“洛阳城内,上至恭王府,下至一寻常商户,出得起我出诊价钱的,都请过我。” 他不仅出自杏林世家郑氏,还在太医署学习过,更是神医周满的大弟子,仅凭这些名号,请他的人不要太多。 洛州其他县来请他的人也不少,毕竟洛州医署名义上管着的是整个洛州。 哦,对了,洛州医署还有一个职能,那就是给洛州下的各官员看病,保证他们的身体健康,不收诊费,药费不从医署走也不收,药方要给出。 而给其他病患开方,医署只记录药方,不会将方子给对方。 他来洛阳几年,洛州下辖九个县,每个县他都走过了,每个县的县令他都出过诊,甚至其中有四个县的县令还换了,不论前后,他都给看过病。 他自认和他们还有些交情,甚至和罗县令关系最好,所以他被罗县令抓进牢里时才如同被泼了一盆冰水一样震惊,等妻子被那样粗暴的拖出去,他心里才更悲愤。 要不是昨天傍晚有狱差悄悄告诉他安二娘是被他师父救出去,他不一定能熬过昨天的刑罚。 郑辜眼睛愤恨的盯着罗县令道:“洛州下九个县衙我都去过,其中来洛阳县衙的次数最多,每一次罗县令对下官都亲切得很,虽说给官员和官眷出诊不需诊金,但罗县令每次都给包了红封,下官以为我们相处得很好。” 罗县令一脸正色道:“不错,我们是相处得不错,但我绝不会徇私枉法。” 郑辜胸中鼓荡着怒气,连连点头道:“对,下官也不求罗大人徇私枉法,但公平公正总可以做到吧,什么民怨沸腾,衙役上门时已快到用晚食的时间,但医署内依旧有不少上门求诊的病人,若是民怨沸腾,若是洛阳的百姓对我医署如此不信任,他们为何还要上门?” 大家一起扭头看向罗县令,想听他怎么回答。 罗县令便长叹一声道:“民生多艰,有些贫苦之人实在没钱看病抓药,即便知道医署的药有可能是假的,但因为医署免费,便也只能冒险去领药。” “不错!”郑辜突然一声暴喝,吓了众人一跳,就见他激动的从椅子上站起来,圆睁着眼瞪罗县令,一字一顿的看着他道:“民生多艰,贫苦之人只能从医署中看诊抓药,只有医署才能给他们一线生机,所以医署绝对不能取消!” 他扭头看向俞大人和夏大人,眼睛通红的道:“即便下官身上的污水洗不干净,太医署,地方医署也绝对不能取消。” 俞大人不由坐直了身体,扭头和夏大人对视一眼,隐约摸到了洛州针对太医署的原因。 卢太医抿了抿了嘴,便是一直脸上和煦的小谭太医都不由严肃了脸。 罗县令眉间微蹙,目光稍冷,看着郑辜轻柔的道:“小郑大人误会了,县衙是就事论事,就案查案,倒不知道小郑大人为何会如此认为?难道扯了大旗就可掩盖已经犯过的事?” “行了,”俞大人打断俩人的对峙,将手中的东西递给身后的书记员,起身道:“这些东西都先封存,事情如何我们总会查清楚的,此次大理寺、御史台和太医署过来便是为了办这个案子。” 他对站在一旁的郑辜道:“小郑大人先回医署吧,案子未清前你不得离开洛阳城,随时听召。” 郑辜抬手深深的一揖,应道:“是。” 罗县令脸色微变,忍不住道:“大人不可,就这样放他离开吗?他可是疑犯。” 俞大人道:“这合乎法规,郑辜是官身,在未有确凿的证据证明医署内的假药是他有意购入前,他可不用收押。” 又道:“何况,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他意有所指的看着郑辜道:“济世堂又不远,郑家也不小,本官想小郑大人应该不会置家族于不顾吧?” 大晋律还是有连坐制度的,虽然很少用到了,但郑辜要是真跑了,朝廷倒不会把郑氏的人都抓了,但济世堂也别想再开下去了,各地衙门借着搜查的名义搜查一下济世堂,所得的价值比一个郑辜可大多了。 所以这世上能够抛家舍业出逃的人不多,而这样不顾家族,不顾家人死活的人在世人的眼中也不能称之为人了。 他不觉得郑辜是这样的人。 郑辜的确也不是,他郑重道:“下官不会出逃的。” 郑辜看了罗县令一眼,转身和卢太医、小谭太医也行了一礼,然后就动作僵硬的往外走。 小谭太医就吩咐身后的随从,“送小郑大人回医署去。” 县衙外,提前得了消息的郑大掌柜等人一早在外面等着了,只是他们进不去。 他们是想等一等卢太医问情况的,结果看到郑辜被人扶着走出来,忍不住眼睛一亮,立即带着人迎上去,“郑辜——” 郑辜看见郑大掌柜眼圈便是一红,“爹——” 郑大掌柜伸手扶住他,郑九掌柜激动的问道:“这就算没事了?” “不是,”郑辜道:“我只是先回医署,不用收押了而已。” 虽然没查清,但能出来就好,大家稍松一口气,郑大掌柜道:“能出来就好,现在天这么冷,牢里哪是能呆的样子?” 郑辜连忙问道:“爹,二娘怎么样了?” “她没事儿,我将她送回了安家,现正在安家养胎呢。” 郑辜呼出一口气,左右看了看后问:“师父呢,她不是天使,是因为要亲隐吗?” “她是天使,不过是派来给恭王看病的,”郑大掌柜给他说明情况,“她的确要亲隐,所以今天不能过来,唉,也不知道她能不能和卢太医他们见面。” 毕竟她的身份是要避嫌的。 郑大掌柜有许多的话想要问郑辜,一旁的郑四老爷道:“还是回去再说吧,我看郑辜脸色苍白,他们是不是对你用刑了?” 郑大掌柜早已经发现,他叹息一声道:“走吧,先回去再说。” ※※※※※※※※※※※※※※※※※※※※ 作家的话 预告一下,明天补更,做不到吞键盘 明天见 ☆. 第2748章 怀疑 俞大人他们没走,因为他们需要接手封存的东西不少,除了口供、状纸这些,还有他们从医署里搜查回来的公文、医案、药方,以及各种药材等。 所有关于这件案子的东西都要由他们接手,不过东西还挺多,所以俞大人他们决定先封存起来再慢慢研究。 等他们忙完,天都黑了。 四人一进城就洗了一把脸,这会儿都又累又饿,派人看好东西后就去洗澡了。 沐浴完后围在一起吃东西,一边还讨论案情。 卢太医和小谭太医手上都翻着一本账册,这是之前郑辜派人送回去给周满,后周满上交的。 他们已经看过不止一遍,此时看不过是和前面的几本账册对比一下。 卢太医找到了,两本账本一起推给俞大人看,“这是去年九月采购的药材清单和支出,相比于今年,去年同期的采购只有今年的三分之一不到。而且越往后两个月,相差得越大,到十一月,他采购的防寒药材和防疫药材是去年同期的五倍。” 俞大人仔细的对比了一下,账册上还附有采购的药材单子,粘贴后折起来塞在册子中,这样可以很直观的看到。 俞大人对照了一下,忍不住咦了一声,笑道:“这个法子倒是直观,你们太医署怎么想到的?” 卢太医掀起眼皮看了他一眼道:“太医署刚建立时采购的东西多,忙起来的时候还要将采购的单子一一写到账册上过于繁琐,所以周太医就干脆在账册上记了支出,然后将采购单子直接粘贴在那一页上,这样既能一目了然,又省去许多功夫,等以后有空闲时间了再抄录。” 可是一般来说,他们不会再有空闲时间了,所以账册就一直是这样了。 很显然,去年有一段时间郑辜也这样忙,所以就这样偷懒了。 今年倒是仔细的将采购单子一笔一笔的记在了账册上。 俞大人敲了敲桌子思索,拿起一个馒头咬了一口。 一旁的夏大人摊开一本又长又厚的本子,指了上面的名单道:“这是从十月初二开始的诊治名单,我发现从这一日开始病人开始慢慢增多,比去年同一时间多了两倍,且似乎越往后人越多。” 他翻了几页后道:“而且来问诊的人不仅有洛阳县下的人,还有其他县来求医的。” “都是贫苦之人?” “不,一半一半,”他道:“而且有相当一部分是代为求药的。” 夏大人给众人看这一段,上面的名单后面都有个代字,记录着两个人的名字,一个是病人的名字,还有一个则是代为取药的人的名字。 夏大人忍不住感叹道:“记得很仔细了。” 这样仔细的账簿一般不可能是假的,因为上面有户籍地址,有年龄,有名字,几乎一查一个准,假账不是这么做的。 连夏大人这个御史都忍不住啧啧称叹,等他们商量到深夜,回房去睡觉的时候,夏大人就忍不住和同屋的俞大人说,“这样详尽的账目,也就户部能做得出来了,只这一点儿太医署就比不少部门强太多了,也不知道萧院正怎么教出来这些人的。” 俞大人就嗤了一声道:“你没查过以前太医院的账?这账是萧院正能做出来的吗?” 他道:“我看这是师承,和萧院正没多大关系。” 俞大人也觉得这账目看得舒服,他躺在了床上,若有所思的道:“说起来周满一直是太医署的博士,且太医署当年建立便是起于她的建议,她算得上元老之一,所以太医署里其他学生学的也是这样的记账方式吧?” 夏大人便笑道:“那将来查太医署的账可就方便太多了。” 御史台监察百官,大理寺干脆就是审理官员和皇亲国戚权贵、以及一些重大案子的地方,他们审查官员和各部门的账目最多,有时候查账查得脾气暴躁,很想摇着对方的脑袋喷唾沫,你们至少也是个明经出身吧,做账的时候能不能长点儿脑子,长点儿脑子? 不过这事儿很难说而已。 俩人都是很有经验的官员了,他们也没少接触做假账做得很漂亮的账本,但详细成这样的,加上又有相应的入库账本的,基本都是真的。 俞大人若有所思,“要是图财,他随便在账目上做点儿手脚就可以贪墨了,没必要大费周章的进假药,不仅会害死病人,也很容易事发。” 夏大人点头,“我也倾向于他是无辜的,至少,在进假药这件事上他不知情。” “那就是失职和被诬陷两种可能了。” 大家一开始考虑的也是前者居多,不觉得郑辜会特意进假药。他一个济世堂的少东家,又不缺钱,两味假药能给他带来多少钱? 除了天生贪酷之人外,也只有傻子会去干这样的事。 “失职的话,得查一查这批药材经手的人,还有他采购的药商。” 俞大人已经躺下了,拉过被子盖住身体,“明日再查吧,明天我们去见一见郑辜,他是当事人,应当对此事更了解,而且……” 而且什么,俞大人没有说。 “而且他采购了这么多的防寒和防疫药材,”夏大人幽幽地道:“显然已经预见洛州会有寒灾,那洛州的灾情如何,为何京城没有收到洛州的灾情禀报?” 当今勤勉爱民,三令五申过,凡地方有灾情都要上报,尤其是前些年胜州水灾被瞒报迟报后造成了不小的后果,皇帝一气之下处理了不少胜州官员,各地更不敢隐瞒灾情,一有个什么天灾人祸就往京城上折子。 甭管皇帝和朝廷给不给赈济,反正有就往上告诉。 皇帝和朝廷也的确不会随便给赈济的钱粮,大多数灾难都是要地方自救,然后派出御史台或者大理寺的官员巡视地方,只有遇到稍大一些的天灾朝廷才会拨款援助。 所以夏大人合理怀疑洛州的官员为了不让御史台和大理寺的官员来巡视灾情,于是隐瞒了灾情。 俞大人也是这么怀疑的,但没有证据,这种话就不能随便出口,即便这次他们俩同办一件案子。 ※※※※※※※※※※※※※※※※※※※※ 作家的话 下午四点见 昨天看到一个评论,说是直播吞键盘可以抵消所有的欠更,有那么一瞬间心动了一下下啊 不过想想还是算了,老老实实补更吧 ☆.第2749章 好巧啊 郑辜回到医署后院,里面已经被抄过一遍,东西丢得到处都是,连被子等也都落在了地上。 郑大掌柜看过,微微皱眉,“冷锅冷灶,连屋子里也都是冷的,这怎么住?” 郑九掌柜也道:“不如先住到我家里去?或去济世堂。” “不行,”郑辜道:“此时我与济世堂的牵扯越小越好。” “你出自郑氏,怎么也不可能和济世堂撇清关系,”郑大掌柜没好气的道:“要想不牵扯,除非我们父子断绝关系。” 郑辜就无奈的道:“爹,我住在医署,和济世堂少些往来,至少这会儿济世堂没那么扎眼。” 郑九掌柜深以为然,不过也不能让他们就这么住在医署里,他道:“我去找些下人来打扫收拾,等把厨房烧热,屋子烘一烘就可以住人了。” 郑九掌柜离开,郑四老爷就把药箱往郑大掌柜手里一塞道:“大哥,给郑辜上药吧。” 郑大掌柜左右看了看,只能勉强先拢了一个火盆给郑辜上药。 周满见到郑辜已经是他出狱的第二天了,巧了,俞大人他们也看完了案卷过来医署这边调查。 周满的马车从北路来,俞大人他们的马车则从南路过来,两队马车一起在医署门前汇合。 俞大人从马车上下来,正有些惊疑不定的看着这辆才在他面前停住的王府马车,便见帘子撩开,一个极眼熟的人从里面弯着腰出来。 俞大人:…… 满宝扶着西饼的手弯腰出来,先抬头往前看了一眼,看到俞大人等人便露出微笑,欢快的踩着凳子下来,作揖道:“好巧啊,没想到今日竟能遇见俞大人和夏大人。” 满宝说完看了后面一眼,补充道:“还有卢太医和小谭太医。” 卢太医和小谭太医:……不能因为他们同是太医署的人就忽略他们啊。 俞大人有些头疼,提醒道:“周大人,这个案子牵扯到郑辜,照规矩,你要亲隐的。” 满宝点头,“放心,我不阻拦查案。” “你们有什么需要帮助的还可以找我,”她笑道:“我是信得过我弟子的。” 俞大人便试探了一句道:“要说小郑大人是有心,我等也不太相信,但若是一时不察进了假的药材……” 他顿了顿后叹息道:“这其实也是情有可原的,工作嘛,谁没有失误的时候呢?” 满宝严肃下来,没有说郑辜一定不会错,毕竟她还没有见到郑辜,也没看过那批假的药材,只是陈述一个事实,“论辨认药材,郑辜可做太医署药学的结业学生,其能尚在我之上。” 俞大人目光微闪,扭头和夏大人对视一眼。 夏大人干脆扭头看向站在一旁的卢太医,“卢太医以为呢?” 卢太医点头道:“郑辜家学渊源,因他曾在济世堂做过几年小掌柜,他对药材的确很了解,比我们这些老太医也不差,且因他家是做药铺的,他炮制药材也比我们熟练。” 俞大人道:“我们进去吧,小郑大人应该等急了。” 有人上前敲门,结果医署大门根本没关,直接一推就开了了。 医署并不似县衙那样是高门大户,太医署背靠皇帝内库,不太有钱,户部对他们也抠抠搜搜的,因此当初建立地方医署时,他们会优先从当地的官方资产中选一个比较合适的地方改建成医署。 要是没有才买地建房或者买房子。 洛阳医署便是从官方资产中选的一个三进的院子来做的医署。 这是从前县衙抄家收回来的房子,一般都挂牌卖的,只是不知为何没卖出去。 这地方的位置不错,前面是一条宽敞的大街,洛阳也分了内外城,它恰好在外城之中,却绕过一个路口就是进内城的地方。 地方在外城,面对的贫苦百姓就多。 这处宅院,进了大门就是一个宽敞的院子,只有两棵树,院子里散落着不少椅子凳子,俞大人他们脚步一顿,虽然东西被砸翻了不少,但还是能看出原先的布局的。 郑辜显然在这院子里布置了许多椅子和凳子,应该是给前来问诊的病人坐的。 走廊上还放着长桌,有些杯盏落在地上,俞大人垂眸看了一眼,在被子里看到一些黄色的汤汁,应该是御寒用的药汤或是茶汤。 走过垂花门,再进去就是内院正房和左右两厢, 房门大多敞开着,东厢打通,里面是一排排的药柜,还没进门他们就闻到了一股淡淡的药香气。 周满看到柜台被翻得很乱,不由蹙眉,绕过柜台扯开药柜子,看到里面空空如也,只有一些还没收干净的药渣子,便气得将药柜推了回去。 俞大人和夏大人也皱起了眉头。 东厢被打通成了药房,而西厢却是被隔成了一间间小小的房间,推开门进去,里面的房间还被一分为二,里面东西极少,一边两张床和一张桌子四张凳子,除此外什么都没有了。 周满和卢太医小谭太医只扫了一眼便知道这是病房,也这么和俞大人夏大人解释了。 俞大人若有所思,“所以医署还会收留病人?” 周满不在意的道:“有些病人病重,暂时不能挪动,那就只能住在医署里了。” 俞大人点点头。 正房的大堂还留着,应该是宴客用的,左右两边的房间则是拆了门,只用帘子挂着,上面挂了牌子。 俞大人看了看后道:“这医署里除了小郑大人还有两个大夫?” 卢太医解释道:“地方医署事务繁琐,仅凭他一人是不够的。若是太医署没有派给他足够的医者,那他是有权在地方上征雇大夫的。” 俞大人点点头,夏大人则指了边上一个牌子道:“这是典药,他亦是医署吏员,他去哪儿了?” 卢太医见他看着自己,便不客气的道:“我上哪儿知道去?” 他们一起来的,问他? 不应该去问罗县令吗? 俞大人轻咳一声道:“我们再往后面看看吧,小郑大人应该是住在医署后院。” 再往后的第三进则是医署官员及其家眷的住处了。 正房往后有个小门,小门很厚,被牢牢的锁着,俞大人推了推,发现门被从里外都锁住了,也就是说他们不能从这里到后面去。 几人对视一眼都有些尴尬,好似走错地方了。 ※※※※※※※※※※※※※※※※※※※※ 作家的话 下午六点见 ☆.第2750章 惊吓 大家只能转身出去,绕过大门进了一条巷子。 这条巷子只容一辆马车通过,有两扇角门,其中一扇门用大锁头从外面锁着,后面的角门则是……大开的,而且有不少的人站在那里,门外都露出来两个人。 那俩人无意中回头,看到一群穿着官服的人冲他们走过来,吓了一跳,当即就喊道:“官差来了——” 于是从角门里跑出来不少人,直接撒腿就跑,有的人手上还拎着篮子,来不及放下的鸡蛋飞出来,在空中划出一道线,直接朝着俞大人他们飞来。 满宝伸手接了一个,轻轻地一声响,蛋液从她的指尖流下,还有的则是掉在了地上,砸在了墙上…… 众人:…… 郑大掌柜也跟着着急忙慌的出来一看,看到是他们,大松一口气。 他挤出笑容上前,“大人们来了……” 他看到周满手里的鸡蛋,微微瞪大眼,连忙侧身道:“快进屋洗洗,来人,快来人打一盆热水上来。” 进了角门他们才发现地上放了不少东西,有米有面,还有一看就是腌着咸菜的坛子,鸡蛋,腊肉,还有两条一看就很新鲜的羊腿,一看就是别人送的。 俞大人收回目光去看这座后院的构成,倒是夏大人面色和缓了许多,问道:“那些人是什么人?” 郑大掌柜小心翼翼的回道:“都是犬子以前看过的病患,听说犬子回家了,便拿了些东西来看望,我们也没想收,只是推辞的时候大人们突然来了,大家一受惊就都跑了。” 他道:“我一会儿就让人将这些东西给他们送回去。” 夏大人问:“你知道他们都是谁,家在何处吗?” 郑大掌柜:……他还真不知道,不仅他不知道,恐怕连郑辜都不能完全认出来,他看过的病人这么多,若不是常来的病患和邻里,谁能记住这么多病人? 夏大人一看就知道了,道:“既然送不回去也别浪费了,留下吧。” 满宝却道:“把东西放到门口去,让他们自己回来自取。”她顿了顿后道:“让郑辜写一封有愧的信贴出去。” 满宝问道:“郑辜现在何处?” “在屋里呢,”郑大掌柜立即道:“他身上有伤,昨天晚上有些发热,所以……” 大家便一起往正厅去等着。 后院并不都是郑辜在住着的,它被隔成了三个小院子,左边临街的这个是郑辜一家在住,另一头巷子里另有一间角门进去,隔成了两个院子,一处是典药一家住的,还有一处是他雇来的两位大夫共住的一个小院子。 别看它被隔成了三个小院子,其实并不小,至少一家子带上一两个下人住着还是绰绰有余,多宽裕不至于,但并不拥挤。 因为被抄过,东西有些乱,但正厅是打扫干净了,该整理的东西也整理好了的。 大家互相看,最后一起看向周满。 俞大人他们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他们之中,官职最高的似乎是周满。 满宝还没察觉,进了大厅后找了个不上不下的椅子坐下,见俞大人和夏大人他们还站着,便又站了起来,还解释道:“你们放心,我一定不插手,我就是来看看我徒弟的,一会儿你们想问什么话就问什么话。” 她叹息道:“我也想知道实情,两位大人也知道,太医署是我力推建造的,出了这样的问题,就算郑辜不是我的弟子,我也难辞其咎。” 俞大人看了看剩下的位置,懒得和周满再争辩亲隐这个问题,指着左首位道:“周大人请坐吧。” 满宝这才回过味儿来,她要是留下,似乎的确应该坐这个位置。 她就迟疑了一下,然后就在左首位坐下了。 郑大掌柜让下人给他们沏茶上茶,下人不多,除了厨房里烧火做饭的厨娘是安家送来的外,其他人都是郑大掌柜和郑四老爷从京城带来的人,里面连个丫头都没有,全是小厮和家丁。 不过这也方便,扶着郑辜出来时就特别有力。 郑辜穿了厚厚的衣服,脸有点儿苍白,但两边脸颊却又有点儿泛红,一看就是在发烧。 周满掀起眼眸看了他一眼,微微蹙眉。 郑辜看见她眼眶便是一热,先给她行了礼,“师父……” 周满点了点头,小心的看了一眼俞大人和夏大人,忍了忍,还是没忍住,冲郑辜招手道:“我看看你的脉象。” 郑辜先给俞大人和夏大人行过礼后才上前,撸了袖子伸出手来。 俞大人和夏大人只当看不见,等周满收手才问:“小郑大人的身体如何?” 能经受住他们的盘问吗? 可别问到一半晕过去呀。 周满以为他们是关心郑辜的身体,有些感动,点头道:“没有大碍,是低烧,多喝热水,再吃两副药就好了。” 俞大人便放心的点了点头,和郑辜道:“既然小郑大人的身体没太大的问题,那我们就开始吧。” 他们身后的书记员立即拿出本子找地方坐好,一起抬头看向对面的郑辜。 郑辜:…… 他不由扭头看了一眼师父。 周满掀起眼皮看了他一眼,指了夏大人对面的一个位置道:“愣着干什么?坐下回话吧。” 郑辜便坐下,于是他们师徒两个坐在左边,俞大人四个带着身后两个书记员坐在了他们的对面。 不像是审他,倒是像审他们师徒两个。 念头一闪而过,郑辜有些不自在的动了动,顾不得身上的鞭伤,他正襟危坐道:“大人们问吧。” 俞大人问:“你的典药呢?” 郑辜叹息一声道:“跑了。” 俞大人:“……他跑得了,难道他的家还能跑了?” 郑辜道:“他的家人还有两位大夫,及我们的三家的下人都与我一起收押在狱中。” 郑辜想说的便是这个,道:“我等涉嫌的人也就罢了,家人实在没必要牵连,还请俞大人容情让他们的家人出来,此时天气寒冷,牢中不是那么好待的。” 俞大人若有所思,问道:“典药是什么时候跑的?” ※※※※※※※※※※※※※※※※※※※※ 作家的话 晚上九点见 ☆.第2751章 询问(4月30号的补更) 郑辜想了想后道:“那天太过混乱,衙役闯进来时正好是中午休息的时候。” 他无奈的道:“当时我在后院,并不在前面医署中,但听得到他们闯进来便要拿人,当时我隐约听到了两位大夫前去阻拦,下官本要往前面去,但站在小门那里听见衙役们推搡病人和病人家属说我在医署中用的是假药,害死了人。” 他停顿了一下,留给俞大人和夏大人反应的时间,片刻后才继续道:“我直觉不对,便退了回去,还将小门关了起来,然后写了一封信,又将两本账册交给下人带走送往京城给师父。” 俞大人扫了周满一眼,问道:“医署的账册为何会在后院?” 郑辜道:“事实上当时我后院书房里有今年一整年的账册,包括每一次的采购单子都有。” 他道:“临近过年,医署需要盘账,总账是要报回太医署审核的,如今天冷,我白日几乎没有时间做这些事,都是晚上做,所以就把账册都带回了后院书房中做。” 前面空荡荡的,生火盆都需要多生一盆,哪儿有自己家里的书房舒服? 而且前后就隔着一堵墙,所以郑辜就“公私不分”的把东西带回家做去了。 此时回头看,也不知道是幸还是不幸。 “也就是说,事情发生时,你并不知道典药在何处?” “是。”郑辜顿了顿后道:“当日我们四家包括下人都被抓进牢中了,第二日我才发现狱中没有典药,听他们的意思是跑了。” 这倒是和罗县令的说辞对上了,罗县令也说跑了一个典药,抓捕当天典药并不在府中,怀疑是郑辜派了他出去。 俞大人回过神来,继续下一个问题,“小郑大人谈一谈假药吃死人的事儿吧。” 郑辜叹息一声道:“十一月初三,我又进了一批药材,检查无误后入库。入冬以来,因天气寒冷,生病的人增加许多,还有外县的人过来求药,但这样的病人毕竟是少数。” 他道:“医署虽落于洛阳,但它是洛州医署,你就对其他八县也有职责,因此我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拉着药材去其他县义诊贫困受寒的百姓。” “我记得那五家病患,其中三家是洛阳城外的佃户,两家是城东那块专门做长工的人家。家境都不富裕,”郑辜道:“他们家的几个孩子在十月上就陆续生病,皆是饮食不足,体虚而受风引起的寒症,因他们求医的次数多,人口也多,所以我记住了。” 郑辜说得很详细,比卷宗上记载的还详细,至少俞大人和夏大人就不知道他还给他们家孩子治过病。 郑辜继续道:“到十一月,大约是中旬这样,他们家的老人可能是因为天冷,体虚,家中又有病人,因此也染了风寒。我给他们看了,可以扎针的扎了针,只有穆家和黄家因为病的是老太太,她们不愿扎针,这才只抓了药。” 郑辜说到这里还有些懊悔,道:“我开药,从来都是开三副药,一天一副,当时开了药就出去外县,等我回来,他们又来看诊,病情不见好转,反而愈加严重,我摸过他们的脉,觉得寒症更重了,当时我怀疑他们家中环境不好,因此不能做到保暖,或是其他的原因,因此才加重了病情,我又给他们开了三副药。” 郑辜说到这里顿了顿,声音也低沉了下来,“可他们还没用完药,两日后便都找上门来,说是家里的老人已经病得下不来床了,求我去看一看。我这才去了。” “到了地方,他们家中的确贫困,但老人的铺盖还是勉强可保暖的,吃着药不至于就恶化成这样,我摸他们的脉象,竟不像是吃过对症的药,反而似还吃了寒凉药物的样子,所以我才要检查药渣和他们抓回来的药。” 郑辜缓了一下后才道:“药中的荆芥被换成了薄荷,茯苓则成了葛根。” 俞大人不懂就问,直接问对面的周满,“很严重?” 周满颔首道:“荆芥解表祛风,而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是辛凉之物。” 她道:“荆芥和薄荷、苏梗皆是外形相似之物,他要是换成苏梗也就罢了,换成薄荷,药性刚好相左。” 就没听说过拿薄荷治风寒的,不过…… 周满微微蹙眉,“虽说荆芥和薄荷的气味都芳香,但芳香也是有区别的,他们掩盖了薄荷的味道?” 不然抓药的药童怎么可能看不出来? 郑辜点头,“他们用硫熏过,味道淡了许多,不仔细闻,味道和荆芥是差不多的。” 至于茯苓和葛根那就更像了,就是药铺中常年经手药材的伙计,有时候也会被糊弄过去。 要是有心人将他们弄得更像一点儿,那就更分辨不出来了。 俞大人问道:“然后呢?” 郑辜深吸一口气道:“五个病人,我换药之后加上针灸活下来了三个,还有两个……她们病得太重,已是药石无效。” 他道:“我知道药房出了问题,当时就回去查了,从中查出了假药,我核对过,若真是我错眼了,那一定是十月十五那批药材进来的。” “为何不是十一月初三的那批?”最近的一批药材不是十一月初三吗? “因为那批药材基本都用在了外县,我核查过,那批药材没问题。 去外县郑辜带的人并不多,通常时他既当大夫又当药童抓药,经过他手中的药材,他确信不会有假的。 但医署中的这一批…… 因为医署里不仅有两个大夫,还有典药,更有五个药童学徒帮忙,抓药这种事基本上用不到他。 “你查出了什么?” 郑辜一脸严肃的道:“下官可以肯定,我绝对不会认错荆芥和茯苓,所以这批假药不是我采购进来的,必定是有人拿进来更换的。” “我们查出来的假药的量并不多,当时就封存在药房之中,假的荆芥只有十五斤六两,假的茯苓只有二十八斤九两。” “会不会是你们药房抓药抓错了,错当薄荷做荆芥,错当葛根是茯苓?” ※※※※※※※※※※※※※※※※※※※※ 作家的话 明天见 ☆.第2752章 减重计划 “不会!”这次不仅郑辜,周满、卢太医和小谭太医也异口同声的否认了,几人掀起眼眸来看了彼此一眼,又沉默了下去,让郑辜说。 郑辜也忍不住笑了起来,道:“不会的,它们有专门的药柜,药童是根据药柜来抓药,如果薄荷不是放在荆芥的柜子里,药童是不会抓错的。” “那要是放荆芥进药柜的人放错了呢?有无意的,也有有意的。” 郑辜闻言沉默了下来。 所以这“假药”是外来的,还是本就是医署里的,只是被人“放错”了呢? 连周满都不由坐直了。 如果东西不是外来的,郑辜失职的罪名更洗不脱了,就是外来的,他也有监察不当的罪名。 俞大人道:“查账吧。” 这个工程就大了,医署里的药都是未用完前就要补充,要查出来是外来还是内部的,至少得从今年元月开始查。 为了不让人假借药方藏匿药材,还得把每一张方药都查到,工程量太大了。 周满立即起身,往外看了一眼太阳,“天色似乎不早了,我得回去看一看恭王了。” 四位大人:…… 大家也的确不能让周满跟着查账,只能看着她离开。 郑辜起身道:“师父,我送您。” 俞大人挑眉,干脆也起身,“周大人,下官也送一送您。” 周满都没有拒绝。 这就是个小院子,距离角门又不远,走上几十步就到了,周满推开门,站在门槛外看着靠墙摆着的东西,东西没少,反而还增多了,可见给郑辜送东西的人不少。 周满道:“你如今是有罪之身,即便假药不是你有意和无意买入,但药毕竟被放在了医署中,还从医署到了病患手中,那你便有责任,你写封歉疚的信贴着,让人将东西拿回去吧。” 当着俞大人的面,周满也没有把话说得很客气,和郑辜道:“此事过后,地方医署每旬都要核查药房,不得懈怠,你也要引以为戒。” 郑辜红了眼圈,躬身应下。 周满就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此事你有过错,但更大的过错是那些心生歹意之人的,你要引以为戒,但不能使其成为你的心魔。” 她一脸严肃的道:“为这些人还不值得,即便是为你那两个病患报仇,也得把背后这些魑魅魍魉给揪出来。” 郑辜脸色坚定了些,躬身应道:“是。” 周满点了点头,转身道:“我走了,你受了伤,现在虽是冬天,但也要注意伤口,别让它恶化了。” 她扫了他身上的衣服一眼,道:“多卧床休息,能不往外走就不要往外走。” 周满这才看向俞大人,露出笑容,“还请俞大人尽早查明真相,有什么用得到我的只管开口,恭王的病情好转前我应该都会留在洛州。” 恭王的病什么时候好转还不是她说了算? 俞大人笑眯眯的应下。 周满上了王府的马车离开。 郑辜目送她出了巷子才收回目光。 俞大人站在他身后一步,微微一笑道:“小郑大人有个好师父。” 郑辜点头道:“是。” 俞大人看了一眼墙角的东西,转身回去。 郑辜跟在身后,迟疑了片刻还是忍不住开口,“俞大人,两位大夫还有我们四家的家眷下人能不能放出来?” 见俞大人蹙眉,他连忙道:“就和我一样关在这医署后院里。” 他道:“其实事主是我,典药失踪了,两位大夫就算牵涉其中,拘禁他们也够了,家人却不在牵连之列的,何况现在还没有证据呢。” 俞大人想了想,也觉得罗县令行事太过激进,一下把四家的家属下人都抓了,简直是在浪费监狱资源。 以为坐监不要钱吗? 他们大理寺每年用在监狱里的钱可不少,于是他点头道:“我下午就去把人提出来。” 正好他也要审一审典药的家人和那两位大夫了。 满宝回到恭王府,在过大堂的时候又碰见了无所事事的恭王,他正靠坐在椅子上,椅子后面放了软枕,靠着特别舒服,就是肚子有点儿大,让他看不见自己的腿,但这不妨碍他出言讽刺周满,“哟,给孤王看病的太医回来了?” 满宝脚步一顿,脚一转就朝他走去。 恭王竟然有丝丝的害怕,然后想起了什么,又外强中干的挺直了腰杆看她。 满宝站在他面前,抬手行了一礼后道:“殿下,我今天去菜市场了。” 恭王:……她去菜市场干他什么事? “我已经问过,洛阳的鸡还是挺多的,我已经决定,未来一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里,肉类你只能吃鸡肉,鸡胸肉!” 恭王脑海中就想到了每年入冬送到他府里的鹿肉、牛肉和羊肉。 尤其是羊肉和鹿肉,那是真的好吃呀。 恭王对周满怒目而视。 满宝道:“计划我已经写下来,又补充筛选过一遍,我今天下午就能制定出来,殿下,我们晚上见,嗯今晚的晚食是您的最后一顿了,您可以稍微放纵一点儿,但不能过于放纵,不然吃坏了肠胃,您可能需要从今天晚上开始注意饮食了。” 说罢,周满在恭王的怒目下行了一礼后转身离开。 满宝回书房写计划,鉴于她这么努力,所以傍晚用过晚食后,恭王一家看到了周满精心设计的计划书。 恭王三张纸,小世子也是三张纸,特别的公平。 日常用字小世子基本都认识了,因此阅读对他来说不难,周满写的又是白话文,早食,底下罗列了出来,他可以吃一个鸡蛋,一碗茶叶煮过的羊奶,两个拳头大的馒头,还有一盆开水焯过的青菜…… 小世子忍不住小声道:“冬天没有青菜。” “已经有了,”满宝看着他露出笑容,“经过王妃的努力,洛阳的唐家愿意每天给王府送一筐青菜,大概有十斤左右,不考虑其他人,只您和恭王殿下,那绝对是够了的。” 小世子张大了嘴巴。 他又低头去看自己的计划表,发现自己吃的东西也不少,而且肉好多,一天可以吃六餐呢,他很怀疑,“这真的可以减重吗?” 确定不是增肥吗? 满宝微微一笑,“小世子愿意配合就好。” 已经遭受过一次摧残的恭王同情的看了一眼儿子,觉得他太过天真。 但一看自己的计划书,他就没时间同情儿子,他这已经是第二次了,不是更可怜吗? ※※※※※※※※※※※※※※※※※※※※ 作家的话 下午四点见 ☆.第2753章 推一把 计划表上的罗列的东西是挺多的,但真吃到的时候,小世子就明白为什么他爹那么讨厌这个计划了。 因为东西一点儿也不好吃,这样下来,最好吃的竟然是米饭和馒头了,好歹有点儿甜味儿。 减重人士的菜,那是要少油少盐的清淡之物,恭王能胖成这样,他自然喜欢味重的东西,小世子跟着他爹吃,口味自然也淡不到哪里去。 于是没两天,小世子就有点儿受不了了,他在周满面前抹眼泪,“周大人,王府是没盐了吗?” 小世子还只有七岁,虽然胖嘟嘟的,但他这时候的胖还能称之为可爱,不似恭王那样痴肥,所以周满对他的态度好太多了,她道:“减重就是要这样的,需要清淡饮食,盐是最需要控制的。” 见他泪眼汪汪的,满宝也有点同情,道:“不然今天晚食多给你吃一块肉吧。” 小世子立即摇头,“我不想多吃肉,我想多吃一碗饭可以吗?” 周大人的肉都是字节放在清水里煮的,就加了一点儿盐,半点不好吃,还没有白米饭和馒头好吃呢。 满宝思索了一下后道:“半碗吧。” 小世子呼出一口气,还算高兴的转身走了。 晚膳时,恭王就不高兴了,“为何他能多加半碗饭,本王却不行?” 一旁监督的周满头也不抬的道:“小世子还在长身体,长智力,虽然我觉得我给他吃的米面已经足够,但如果他心底还是很想吃,或许是长智力额外需要的,所以可以适当的增加一些。” 说罢她还掀起眼皮看了恭王一眼,道:“但殿下就不需要了。” 这把年纪了,长身高是不可能了,长智力的可能性也不大,他想吃可能就是单纯的想吃而已。 恭王:…… 恭王妃低下头,忍住笑才抬起头来给儿子夹了一筷子菜,“快吃吧,你最近功课重,吃完了去散散步,回来还要做运动呢。” 小世子就低下头去,将自己份额的东西吃完了便乖乖巧巧的散步去了。 恭王太胖了,和可以在室内练武场习武打拳的小世子不一样,他有另一种运动方式,可以坐着和躺着运动,但出的力也不小。 父子俩的点心瓜果也都停了,周满虽然还给他们吃瓜果,却减少了很多量,这也就算了,让他们忧伤的是,点心是一块也没有了。 不到三天,恭王和小世子的嘴就淡出鸟来了,有时候看见下人的饭菜都有些走不动路。 总觉得下人吃的东西滋味比他们还要好。 但成功也是喜人的,虽然才三天,但称重的时候,恭王减了三斤,几乎是一天一斤。 小世子慢一点儿,但三天也减了一斤,周满对此很满意。 恭王却累得不想动脑了。 因为小世子还要上学,周满给他制定的锻炼时间并不长,早上两刻钟,中午两刻钟,傍晚两刻钟,非常的劳逸结合。 而恭王一天几乎都在吃东西-休息-锻炼-休息-吃东西-锻炼中循环,等他回到房里时脑子已经转不动了,他问恭王妃,“周满还没求你吗?” 恭王妃摇头,“听说京城来的天使还在查,周大人这两天只出门一次,您不是也看到了吗?” “都快要过年了,俞淮到底能不能查出来?不能查来求本王啊,蠢货。” 他只想让周满转移一下视线,现在的日子太难过了。 恭王妃掩唇而笑,道:“我问过周大人了,她说她已经给陛下和娘娘上折,要等殿下的身体恢复健康了再走,她预计会呆到明年正月,若是殿下介时还不好,陛下可能会宣您进京继续。” 恭王:…… 他不想进京城。 别看在这里他也被周满折腾,但这毕竟是他的王府,虽然恭王妃也管他,但他小心一点还是能吃到一点儿东西的。 但进京就不一样了,到时候母后肯定派尚姑姑盯着他,到那时他就真是一星点都吃不到了。 恭王问,“我到多少斤她认为是健康的?” “至少一百六十斤吧。” 恭王起身就走,“那她就一辈子留在洛州吧,本王今晚去睡书房。” 他不想见这几天迫害他的人了。 恭王妃看他离开,无奈的摇了摇头。 恭王坐在书房里沉思,却不是想减肥的事儿,而是想假药案的事,他让人将王府的长史叫来,问道:“那假药是什么时候送进洛州医署的?” 长史道:“我们推测是十月上下,当时郑辜正巧进了一批药材,据我们所知,十一月的那批药材郑辜都送到外县去赈灾了。” 恭王便冷哼一声道:“难怪呢,他这是出手了收不回来,只能将错就错了。当时父皇未曾班师回朝,朝中那些截留药材和粮草的蠢货还好好的活着。” 长史蹙眉道:“王爷,此事我们应该上书弹劾洛州,您是藩王,即便没有管理地方之权,也有察纠地方官之责。” 恭王道:“天使不就在这里吗,何必舍近求远?” 长史就直言问,“那王爷何时将此事告知天使?” 他顿了顿后补充道:“告诉俞大人和夏大人。” 周满也是天使,但她不管这事儿,告诉她没用。 恭王敷衍道:“再等一等,说不定都不用我们说,他们自己就查出来了。” 长史很不高兴。 恭王府的长史是皇帝精挑细选出来的,不过定下是皇后的建议,因此选出来的长史脾气有点儿方正,他虽然是王府的长史,但吃的还是朝廷的俸禄,所以依旧倾向于为民请命,对这种行为很看不惯。 恭王了解了一下情况后就把长史哄走了,他这才叫了自己的心腹来问,“查出来了吗,洛州医署的典药跑到哪里去了?” “查到了,他已经快成冰雕了,在城外的一处雪堆下,在雪化前应该不会被人发现。” 恭王一听蹙眉,“谁杀的?罢了,管他谁杀的,挖出来,再引人去发现,周满太闲了,让他有点儿事情做,俞淮他们的动作太慢了。” 他想歇两天,实在是太累了。 本来是想等周满开口再让恭王妃出手给人情的,结果…… ※※※※※※※※※※※※※※※※※※※※ 作家的话 下午七点见 ☆.第2754章 发现尸体 长史不太高兴的回家去了,长史夫人看他如此便道:“你这一天天的生气,眉头全是沟子了,今天又是为的什么生气?” 长史一屁股坐在椅子上道:“洛州医署的事,郑辜被人设陷,我让王爷上书弹劾洛州官员,王爷不愿。” 长史夫人道:“不是你说的王爷还是少参与地方事务的好,只做王爷,每年收该收的租子就行吗?” “……那不是事情严重到朝廷都派出天使来了吗?恭王身为藩王,他要是什么都不知道也就算了,既然已经查出来,自然是要上书的。” 夫人笑道:“你们既然可以查得出来,使团自然也能查出。” “那可未必,”长史道:“俞大人他们毕竟是初来乍到,要查这些东西须得从账目上查,不似我们,一直在洛州,不仅对洛州熟悉,我们的人手也多,查找消息要更快些。” “但这毕竟是恭王府,你们说的话天使们就能相信吗?” 原先还自信满满的长史一顿,沉默了下来。 夫人不在意的道:“要我说你们还不如不插手呢,上赶着不是买卖,那太医署是太子殿下在管着,王爷此时插手,谁敢信他给的消息?” 长史就拍着额头道:“竟忘了这一点儿。” 长史忘了,恭王却没忘,夜里冷,他用周满开的药水泡了脚,和心腹道:“只给他们尸体,剩下的让他们自己查去。等周满求上门来再说,上赶着不是买卖。” 心腹应下,躬身退了出去。 恭王知道假药案的事比周满还迟,但他来洛州就藩好几年了,势力多少还是有一些的。 而且和每一个可能性都需要考虑调查的天使团不一样,恭王是从心的,他直接就道:“以郑辜的家世,他有意购进假药不可能;以他的医术,大意购进假药也不可能,必是有人栽赃。” 一句话就定性了,然后就让人去查洛州医署几次采购药材的时间和大概的单子,仔细核对就找出大概问题出在哪里了。 然后王府侍卫们还不小心发现了失踪的典药,不过人已经死硬死硬的了。 死了的典药在城外被发现,俞大人立即丢下手中的账本起来,“我去看看。” 夏大人立即跟上,“我也去。” 查账查得眼冒金星的卢太医和小谭太医也要去,俞大人就拦住他们道:“这是破案,两位大人去了用处不大,不如我们兵分两路,你们在此继续查账,我和夏大人去看现场。” 卢太医道:“我们可以验尸。” “杀人焉用牛刀,不对,是杀鸡焉用牛刀,”俞大人拍了一下自己的额头,这两天看账看迷糊了,“验尸这种事儿有仵作呢,用不到两位大人。” 夏大人:“对。” 卢太医坚持,“不行,这里就我们太
相关推荐:
吾为将军
快穿之世界线全乱了
我的天道版本太低,所以全是漏洞
总裁越过界
烂人一双[重生]
总有人刷我好感度
什锦良缘
[网配]谁说傲娇不当攻
重生之韩棋
盘龙:开局抢夺至高神信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