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被仿生人大佬宠爱的日子 > 第388章

第388章

孩子放在摇篮上,一只脚踩着轻轻地晃动,把抽屉里的资料拿出来看。 白二郎吃完了手里的豆子,拍拍手起身,“我要回去看我儿子了,你有没有什么话和明达说?” 周满头也不抬的道:“替我和她问好。” 虽然她在做月子,但周满并不是完全不出门的,洗三结束她就去了一趟公主的府邸,和明达沟通了一下产后修复的事,趁着这会儿休息,有时间,孩子也不是很缠人的时候俩人正在积极的瘦身修复。 过后她每隔两三天就会去看一下明达,平时则是让宫女丫鬟们传话,所以彼此一点儿也不想念。 白二郎挥挥手正要走,瞥见她手上的东西很多字,便好奇的探头去看,“这是什么?” 他扫了一眼,发现没懂。 周满道:“我找来治疗阳虚心衰的医书,你又看不懂,不必凑热闹了。” 白二郎果然不看了,问道:“是给石大爷的儿子看的?” 周满颔首,“我寄回去的药方子和针法他们应该收到了,就不知效果会如何。” 她叹息道:“病人太远了,我也没亲自检查过,对于用药和用针都要谨慎一些。” 白二郎挠了挠脑袋,干脆道:“那让石大爷把孩子送过来呗。” 周满:“这可是出远门,从罗江县到青州,太远了,也危险,一来不知他们家是否愿意过来;二来,也不能保证他们一路安全的。” 此时,罗江县的人的确收到了周满的信,甚至早几天便用上了药方和针方。 周满是生产三天之后,家里要给京城报信,明达也要给宫里去信,她便干脆把药方和针方给写下来一并寄出去了。 信到了京城,周大郎便让人送信回去,顺便给已经回去的周四郎报信,周满平安产女的消息。 郑掌柜收到信后便和药铺里的大夫商量了一下药方和针法,最后试了一下,别说,效果比他之前的方子好多了。 而且花费也要少很多,用的珍贵药材要少很多。 石小郎吃了几天药,又隔天扎一次针,现在已经能下地行走了。 但郑掌柜摸过脉,虽略有好转,但想要治愈光靠这药方和针方还是不够的,恐怕也得长期服药和扎针,并不比之前好多少去。 他就叹气道:“要是周太医在这里就好了,她亲自问诊开方,效果肯定要更好的,说不定还真有解决之法呢。” 石大娘子眼睛亮了一下又黯淡下来,抹了抹眼角的泪水道:“听说周神医是在很远的地方当官,又才生了孩子,肯定是不会回乡的。” 石大爷垂眸想了一下,抬起头来道:“那我们就去找她。” “啥?”石大娘子心剧烈的跳起来,有点儿害怕,更多的是紧张,“不,不好吧,青州在哪儿呀?听周大人说很远很远的。” 石大爷胆子从来就不小,因此拿定了主意,直接就扭头问郑掌柜,“小郎的身子能出远门吗?” 郑掌柜迟疑了一下后道:“注意一些还是可以的,去找周太医也好,她就算没有办法治愈这病,也会比这样拖着更好,说不定能让小郎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他道:“京城有一位殷大人的爱子,听说从小体弱,被太医院里的太医断定活不过及冠,但周太医治过后,就算他现在还有些体弱的毛病,却能活着,且看着跟常人差不离。” 医术好坏是有很大差别的。 郑掌柜不得不承认这一点儿,医术不好的大夫,拿着人参也吊不住人的命;而医术好的大夫,拿着一把泥土都有可能把人救回来。 所以他一直觉得,碰上医术好的大夫,一切都有可能。 有郑掌柜这句话,石大爷更有信心,但石大娘子却很害怕,犹豫不决道:“万一小郎受不住旅途劳顿怎么办?而且太远了,我们人生地不熟的……” 一直坐在凳子上沉默晒太阳的石小郎突然道:“娘,我们去。” “这……” 石大爷已经大手一挥道:“就这么定下了,你去收拾一下行李,我去找人。” 石大爷去找周立重,通过他见到了到处收茶叶的周四郎。 “去青州?”周四郎摸了摸下巴,想起周立君最近撺掇他去青州的话,主要是她想去看看青州的那个海港。 去草原的商队,现在三子他们已经走熟,其实他可以试着放手让他们独当一面了。 周四郎转了转眼珠子,问石大爷,“要是去青州我们总不能空手去,那地方近海,你说我们应该拿点儿什么东西过去?” ☆.第3076章 远门 石大爷愣了一下后道:“我们蜀地的布料,特别是蜀锦,不论在何处都会不愁卖不出去。” 他当年因为赌得太狠,打算洗心革面做人出去跑商,最先做的就是布料生意,一年一趟,只要能平安回来便是赚了。 “那最次也得是细布吧?” “那当然,”石大爷道:“越好的布料在外头越珍贵,也更之前,你卖一批普通的布料和细布才多少钱?但要是卖绸缎锦绫,一匹的价格就抵得上你一车的细布了。” 只不过成本价也很高就是了。 周四郎就叹息道:“苦于没有门路啊。”钱他现在还是有一些的,虽然他带回来的钱不多,但这边还有二哥和三哥呢,先挪用他们的私款,到了京城再从公中拿出来还给他们就是。 石大爷立即道:“我有门路。” 周四郎眼睛一亮,立即伸手去搭他的肩膀,哥俩好似的道:“好兄弟,你放心,到时候我让人给小郎搭个舒适的车,嗯,骡子沉稳,就让骡子拉车好了,一定不委屈了他。” 石大爷呼出了一口气,也展开笑容,同样搭着周四郎的肩膀哥俩好似的道:“有兄弟这句话我就放心了,走,我们出门喝酒去,顺便带你去见几个人。” 石家以前可是罗江县最有钱的几家之一,除了低调的白家,就是石家和罗家了。 而白家还是后头搬来的,在罗江县定居时间不长,不似石家,那是土生土长,一直在此处的。 所以石大爷认识的人可不少,而认识石大爷的人更多。 虽然他现在名声不好,很多人都躲着他走,但那是怕被他连累,但要是找上门来做赚钱的生意,还是有不少人愿意对他笑脸相迎的。 他们和石大爷又没什么真切的仇,跟钱更没有仇不是? 但绸缎锦绫罗江县不多,石大爷和他道:“要说蜀锦,还是得去益州城,我在那边也认识几个掌柜,我们今天先见罗江县这边的布庄,看看他们的细布和绸缎,明天去益州城。” 周四郎连连点头,表示没问题。 等他们勾肩搭背的走了,石大娘子连忙去找儿子,“小郎,出远门太危险了……” “娘,我是觉得新吃的药是真的比较好,要是周神医亲自看到我,那开的药方会不会更对症?”他道:“而且我也不想他再留在罗江县。” “他留在这里,不定什么时候又赌了,不如离开这里,去没有他那些狐朋狗友的地方,”石小郎严重闪过恨意,握着拳头道:“您不是说这段时间一直有人在外面探头探脑,还有人来找他去喝酒吗?” “他现在能忍住不去赌,但明天,后天呢?”石小郎道:“等以后他在这儿住熟了,和周大人没了距离,恐怕就会和他要钱去赌了。” 这样的事又不是没发生过。 一提起这个,石大娘子果然不再反对,她真的是被石大爷的赌瘾给吓怕了。 石大爷带着周四郎认识了不少布庄的掌柜和东家,进了一批货,真的是,价值很高啊。 就几箱子的绸缎锦绫,比他那几车的茶叶还要贵,可心疼死他了。 石家也收拾好了,石小郎和其母一辆车,车里改了一下,只有前面左右两个座椅,后半部分的车厢全都改成了软榻,上面铺着被子,人躺在上面会少去很多颠簸。 石小郎躺了一下,车夫的车技也好,所以并不觉得难受,摇摇晃晃中,他很快昏昏欲睡。 他们并不是直接去青州城,而是先到京城。 周四郎把北往的商队交给三子,叮嘱了又叮嘱后,他只带了两个老手,剩下的全是这次回村里招的人手,大家押了一批瓷器和布料、药膏便往青州去。 周立君把人送到城门口,叮嘱他道:“一定要仔细的看看那码头,要是好,回头我把生意分一些过去。” 周四郎应下,也叮嘱她,“你让铭学照看一下三子,那小子第一次独当一面。” 周立君也应下。 然后周四郎便带着商队往青州去了。 他们到青州的时候发现路上的商队还挺多的,进城时排队了好久才进去。 周四郎没有在青州城停留,问了人后直接往北海县去。 然后他发现,去北海县的商队只多不少,有好些还是从别的官道汇过来的。 周四郎坐在驴车上左看右看,仗着路宽且对面没人,让车夫把车赶上去和前面一辆货车上的人说话,“兄弟,你这也是去北海县?” “是啊,”对方听出他不是青州口音,笑问:“兄弟是第一次来?” 周四郎嘿嘿一笑道:“是啊,听说北海县有个新码头,过来见识见识。” 那人便探头往后看了一眼,谁家的车队其实是一目了然的,护卫们总是要守卫车的嘛,他一眼就看出这五辆车是眼前青年的,这个规模不大,但也不小了,他更客气了些,笑道:“是啊,新来的县令建的,现在新船要出海,从那里进出海免费一段时间库房的,不少人都跑去试试看,兄台是走什么货物的?” 周四郎笑道:“一些布料和瓷器。” 进出海的东西中,这两样东西最常见了,所以对方不再感兴趣,笑着道:“好生意,祝兄台大卖了。” 周四郎恭喜回去,让车夫压了压车速,重新回到队列中。 他往后一靠,靠着身后的货物,晃着一条腿道:“都是去北海县的,我们就跟着他们走就行,不用再四处跑着问路了。” 不要以为走官道就可以肆无忌惮的走了,也有岔路口的,而有些地方还没有官道,小路就更多了,这时候为了不迷路就需要不断的找人问路。 还必须多找几个人问,因为有些人并不认路,只是因为热心肠,不管认识不认识,反正就热心的指一通。 在路上被坑过无数次的周四郎现在就总结出了一套问路的技巧和经验。 走在车旁边的壮汉高兴的问道:“四郎,是不是要到北海县了?” “是,满宝说过北海县距离青州城不远,我们应该能赶在城门关门前进城。” “那我们就能见着满宝了?” ※※※※※※※※※※※※※※※※※※※※ 作家的话 明天见啦,晚安 ☆.第3077章 进城 “肯定能,”周四郎想想觉得不太对,“三柱,你干嘛一直问满宝?” “我娘让我见着满宝就摸一摸她沾沾喜气,”他道:“她说了,满宝姑是仙子转世,是我们村最有福气的人,摸了她,以后我跟你出门也能顺顺利利,平平安安。” 周四郎:“……好有道理,不过你都叫她姑了,你是不是该叫我四叔?” 三柱不理他,他可比周四郎还大好几岁呢,当着外面的面叫也就算了,私底下他可不想叫。 主要他们的叔侄关系受到过挑战。 他儿子满地爬的时候,周四郎还是个孩子王,正带着人四处爬树掏鸟窝呢。 最关键的是,以前周四郎欺负过他儿子,他拿着棍子撵过他,村里像这样年纪小辈分大的人不少,乖一些的还好,不乖的,碰上两家吵架打架,那也是不会尊老爱幼的。 周四郎是孩子王,周三柱是村长家最小的儿子,也是自小得宠的,自然不服周四郎是叔叔。 所以即便现在俩人关系不错,但除非是在外头当着外人,不然周三柱从不叫四郎叔。 俩人斗了一路的嘴,等到北海县外时,商队已经排出好长的距离了。 周四郎站起来向前向后看,再看一眼天边的夕阳,有些忧心,“这么多人,不会进不去吧?” 隔壁排队的商队伙计听见,插了一句嘴,“不会,只要排上了,便是到了关城门的时间,县衙也会检查过就放行。” “是啊,上次我们来时天都黑了,因为前头还有几家商队没进去,我们也排在了后头,那守城的官兵也给我们检查了货物后放行。” 他们之所以愿意来北海县,这也是原因之一,比较灵活,比莱州要方便一些。 而且,他们北来和从西边过来的,大多数都要先经过青州,若是从青州出汗的成本更低,他们自然是愿意从青州走的。 周四郎目光微闪,笑着谢过他们,倒也不急了,就倚靠在车上等着进城,顺便看一下别的车队的规模和货物。 他们的进城速度并不慢,但轮到他们时天边最后一抹夕阳已经消失,眼前的人影已经有些模糊,他们一进城便有人呼啦啦的围上来,有老人冲他们喊道:“客栈,客栈,北海县最便宜的客栈,小哥,可要住宿吗?” 也有半大的孩子拦住他们问,“可要吃饭,可要吃饭?客栈里有热水热饭啦……” 周四郎扫了一圈,很快指着被挤在人群外的几个衣衫褴褛的半大孩子道:“你们几个,过来。” 那几个孩子眼睛一亮,立即挤上前去。 周四郎扫视了他们一下,问道:“带路多少钱?” “五文,贵人您今晚想去哪儿都成,我们都能给您领路,”小孩儿高兴活泼的道:“这北海县就没有俺们不知道的地方。” 周四郎笑了笑,问道:“是一人五文,还是你们一共五文?” “一共五文。” 周四郎便冲后面招招手,笑道:“走吧。” 几个小孩中就分了两个出来给他们引路,剩下的继续留下招揽客人。 等他们的车队都出来,周四郎便问道:“驿站在哪处?” 小孩儿一听,立即劝道:“驿站的房费贵呢,东西也不多好吃,还可能碰见官儿,出来进去都要行礼,贵人不如去住别的客栈,或是租了其他人的院子,既方便,钱也少。” 周四郎想了想便问,“你觉得哪家客栈好?” 小孩儿便嘿嘿一笑道:“我知道有家运来客栈不错,今年新开的,地方新,床新,干净得很,而且还便宜,我领您去?不然城中还有些人把自家闲置的院子往外租,一个月,十天,甚至五天三天都可以租,也不贵,还有院子存放货物呢。” 不过很少有人会选择后一种就是了,因为北海县只是他们中间经过的一个县,他们最终的目的是龙池码头。 要不是进城的时候晚了,他们最多在城里用顿饭就去龙池,根本不会留宿。 所以最近北海县新开张最多的就是饭馆了,客栈反倒在其次。 周四郎想了想便道:“那我们去租个院子吧,那院子是怎么租的?” 小孩儿一愣,问道:“您是要租三天还是五天?” 他欲言又止道:“院子最少要租三天的……” 其实价格上来说,院子三天的价格比客栈三天还要便宜,可要是只住一个晚上,那就没必要贪图那点儿便宜了。 因为院子三天的价格肯定比客栈一天要贵很多的。 所以这里的院子不太好租。 周四郎想了想,觉得他应该要在北海县停留很长一段时间,他们这么多人去满宝那里住肯定不合适,于是道:“你先说说都是什么价,我斟酌斟酌要租几天。” 小孩儿听得一头雾水,租几天不是根据自己的行程来吗?怎么听着倒像是要根据他们定的价钱来? 不过他回答得也快,显然是都背熟了。 周四郎一听,租一个两进的小院,一个月才八百文,立即道:“那我们就租一个月,哪个院子离县衙近一些,又比较大的,带我们去看看。” 小孩儿一听,高兴的应了一声,“好勒。” 然后两个小孩儿一商量,一个继续给周四郎他们带路,另一个则是撒开腿跑去找东家了。 于是等他们到地方时,便看见一个中年人提着一盏灯笼领着一个小孩儿站在门口,一看到他们便迎了上来,笑问:“几位便是要住宿的人?” “是,”周四郎看向他身后大开的门,问道:“这就是你要租的院子?” “是,几位可以进去看看,里面的房间床铺都是干净的,我日常都让家人打扫。” 周四郎带了几个人进去看,见院子还算可以,能够放下他们的车,便问道:“你住在何处?” 他便指了一个方向道:“我住在另一条街上,这院子是我兄弟的,他现在青州城谋生,这院子就空了下来,偏又觉得这是祖地,不好卖,所以就收拾收拾租出去,以贴补一些家用。” ☆.第3078章 见面 都能租给客商住了,显然也不会因为祖地就不卖,肯定是卖不出去。 周四郎心中吐槽,看过各个房间后还算满意,便点头道:“行吧,就这个了,对了,县衙在何处?” 房东愣了一下后立即道:“在那头,您放心,我们这肯定不会坑人的。” 还以为周四郎是因为不放心,特意点了县衙威胁他们。 周四郎笑了笑,也不解释,先交了半个月的租金,和房东拿了钥匙暂住下,剩下的半个月明天定契后才交。 房东很高兴的应下了,他这房子收拾出来近三个月了,结果才租出去两次,每次还都只有三天,这是最长的一次了。 一出门,他就挑出四十文给两个小孩儿,拍了拍他们的脑袋道:“下次有客人还送到我这儿来,放心,不会亏待了你们。” 他道:“给我们介绍客人,不比给那些客栈介绍客人赚钱?” 小孩儿高兴的应下,将钱塞进怀里收好后便等在外面听周四郎的吩咐。 周四郎很快带了几个人出来,招来两个小孩儿道:“领我们去县衙。” 两个小孩一呆,他们接的客人还不多,但像周四郎这样一进城就要找县衙的,他是第一个。 所以俩人犹豫了一下就斟酌的劝道:“贵人,现在天黑了,县衙不开门……” 周四郎拍了一下他脑袋,“让你带路就带路,废话这么多?” 俩人便只能领着他们去县衙。 此时县衙前的大路上还有些摊位,摊位上挂着灯笼,有些食客在吃东西,不远处就是县衙的公告墙,再往前就是县衙,不过除了门口挂着的两盏灯笼照亮了门前的丁点地方外,其他地方都是黑乎乎的。 俩小孩停下脚步,“喏,那就是县衙,我就说了嘛,现在县衙不开门。” 周四郎问:“后院的门在哪头?” 俩小孩就呼出一口气,笑道:“原来贵人是来送礼的。” 他们道:“我们县令不收商旅的礼,送去都会被退出来的。” 周四郎点点头,问道:“那后院的门在哪头?” 俩小孩儿只能抹黑给他们领路,进了一条巷子,走了十几步后道:“就是这儿。” 周四郎便让人上去敲门。 门内的门房早在人走进巷子时就听到了动静,所以门一敲他就打开了,先看了一眼敲门的人,发现不认识便道:“家主人都歇下了,你们是何人,有何事?” 周四郎走上前去,看了对方好一会儿,叫道:“刘八?” 刘八抬头一看,立即半开的门打开了,惊喜的大叫道:“四舅爷!” 他立即出来,侧身把人让进去,“您什么时候到的,怎么也不让人来告诉一声,小的们好去迎接呀。” 又冲着门内大喊,“快来人,四舅爷来了——” 安静的县令府里立即热闹起来,周满和白善最先跑出来,看到周四郎都惊喜不已,“四哥!” 周四郎也笑开来,冲上前去仔细打量了一下她,“哎呀,不是说生了孩子吗,怎么一点儿样子没变?” “真的吗?” 白善也很惊喜周四郎会来,扫了一眼他身后的人,看到是七里村的村民,便问道:“四哥,你就带了这几个人?” “没有,一个商队呢,我在外头租了院子让他们歇脚……” 周满:“你什么时候进城的?连院子都租好了。” “哦,对,得给他们送点儿吃的去,”周四郎道:“这次我们带来不少好货,得时刻有人看着。” 白善便招来一个下人,吩咐道:“去安排一下。” 周四郎喊道:“那院子里一共十五个人。” 下人应下,就按照这个数去准备了。 领着他们过来的俩小孩惊呆了,一时站在门外没反应过来。 门房一看他们的样子就知道是城门口那群拉人的掮客,他摸了一把铜钱,问道:“多少钱?” 周四郎总算是想起了两个小孩儿,让三柱拿钱出来给他们,“喏,你们路引得好,你们略再等一等,一会儿还要你们带人回去。” 两个小孩儿看到他们给了十文钱,足足比报价贵了一倍,立即高兴的弯腰应下。 他们今晚可是接了一个大单呢,整整赚了五十文呢。 回到堂屋,小钱氏出来看了一下周四郎,和三柱等人打过招呼便道:“我去厨房给你们做些吃的。” 周四郎:“大嫂,随便做一些就行了。” 小钱氏应了一声,去给他们下了几碗面。 白善问道:“你们是为龙池码头来的?四哥,你能抽出手来做这边的生意了?” 周满则是问,“立君让你过来的吧?” 周四郎也不隐瞒,直接道:“草原那条商路我交给了三子,那小子机灵,跟我走了这么多年,现在也长得人高马大的了,能够独当一面,所以我过来看看。” 其实周四郎心里也是有些胆怯的,毕竟是新地方,新的商路,但他素来胆大,何况只要想到这边还有满宝和白善,他的心就安定下来。 白善便笑道:“满宝给你们在龙池那里定了铺子,这会儿已经差不多建好了,过两天我让人带你们去看看,放心,海路上的生意比陆路赚的还要多,不过也越发危险就是。” 周四郎问:“什么危险?” “风浪,还有就是海盗。”白善顿了顿后道:“除此外,就是生病了,四哥,不知道你晕船吗?” 周四郎就大手一挥,自信的道:“我不晕船!你觉得我会晕船吗?你们小时候也没少坐我划的竹排呀。” 白善:“……不是那个船。” “不都是船吗?” 周满道:“算了,改天带他去龙池,让渔民带他出去转悠一圈就知道晕不晕了,不过那个时间短,在渔船上不晕,不代表在海船上也不晕,反正到时候我给你准备一些药就是了。” 周满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认真的道:“四哥,我相信你。” 周四郎总觉得这不是什么好事,左右看了看后问,“孩子呢?我看看孩子。” 他这个做舅舅的还没看过外甥女呢。 九兰就去把已经睡着的小娘子给抱出来。 周四郎和周三柱等人都凑上去看,惊叹道:“和满宝姑长得很像呀。” “我倒觉得更像满宝姑父。” “这孩子长得真白。” “去去去,你们一身的汗味儿,别把孩子熏醒了,”周四郎推开了他们,他仔细看了看,很满意,“这孩子长得像我们老周家的孩子,肯定聪明。” ☆.第3079章 人才 周四郎吃饱喝足,又去洗漱换了新衣裳,这才和周满说起石大爷一家,“他们就住在我们租的院子里,明儿我让他们去医署里找你看病?” 周满点头应下,问道:“他们要长住于此吗?” “是啊,总得把病治好,”周四郎道:“他们把在罗江县的产业都卖了,要我说,直接在青州住下也不错,罗江县已经没地没房子,回去不过是徒惹是非罢了。” 白善问:“石大爷现在还赌吗?” 周四郎想了想后摇头,“不赌了吧,一路上都老实得很,我们从见面到现在都一个月了,也没见过他再赌。” 他总听人说赌博有瘾,但他当年还没来得及成瘾就被打碎了梦境和打烂了屁股,从此对赌博再没有好感,他觉得有一个月不干这事儿就算戒了。 但白善却知道,对这东西有瘾的人,别说一个月,就是一年,甚至是十年,只要一朝接触,那就是会复发,然后一发不可收拾。 不过石大爷到底是外人,他不可能管太多,只道:“他要留在此处也可以,我一切秉公办理,北海县内的赌场被我清理过,他要是混迹其中引人赌博,我可是不讲情面的。” 周四郎便沉默了一下,然后压低声音道:“我想把他带上。” 周满惊讶,“出海?” 周四郎点头,和俩人道:“石大爷读书识字,眼光也好,说真的,除了总是抹不开面子和好赌外,他没有别的什么毛病。” 这次周四郎和石大爷一路同行,觉得他只要不想着赌,脑子还是很正常的,而且比他可精明多了,眼光好,连压价都压得比他有水平。 白善微微挑眉,和周满相视一眼后道:“四哥拿主意就好。” 周四郎便笑道:“那你明儿先给他儿子看看能不能治,要是能治就还有盼头,到时候我叫上他一块儿出门赚钱。” 石大爷一家都很忐忑,要是连周满也说不能治,那这病估计就没人能治了。 周满让他们先在廊下等着,等看完了排队的病人,这才带着郑辜找过来,“石大爷。” 石大爷看着长大的周满,几乎都快看不出她是当年的小姑娘了,他连忙行礼,然后把他儿子拽上来道:“这就是我家那小子,周……周大人,您给他看看。” 周满颔首,带他们进了诊室,仔细给他把了把脉,又看了看他的舌苔,问了些发病的过程和表现。 见她皱着眉不说话,石大爷紧张的咽了咽口水,问道:“周大人,能治吗?” 周满想了想后道:“要想彻底治愈怕是不容易。但我可以减轻病症,让他可以像个正常人一样生活,最后大概也不用吃药,但却需要不可大悲大喜大怒,也不要过于劳累,这样便可平安一生。” 石大爷高高提起的心落下,激动的道:“这就足够了,这就足够了。” 石大娘子也连连点头,觉得这就可以了。 俩人对视一眼,都长舒一口气,眼角都湿了。 石小郎愣了半天才回过神来,这话的意思是,他能治好? 在他看来,这就跟治愈差不多了。 有了周满给的准话,石大爷便打算在北海县住下。 走了周满的关系,他将北海县里外逛了一遍,最后在城东花费六十两买了一个一进的小院子。 五间房,足够他们一家三口住了,而且院子不小,后面更是有一块地,三分左右,可以种一些瓜果菜蔬。 剩下的四十两他都留给了妻儿,和他们道:“我和周四郎说好了,我跟他出海,来回一趟拿工钱,要是运气好碰见好货物,我也可以倒回来,可以赚更多一点儿,这些钱你们拿着,算上要钱,应该够用一年。” 周满给开的药并不是很贵,针灸是免费扎的,每个月花费在吃药上也就六百文左右,加上吃喝,因为石小郎需要营养,所以还得吃肉蛋,但一个月一两半也够了。 四十两其实是够两年的生活费了,但事总有意外,所以他就往多的算。 石大爷对石小郎道:“钱你拿着,你娘要用钱了再问你要,我不在家,你照顾好你自己和你娘。” 石小郎抬头看了父亲一眼,见他精神比以前好多了,最主要的是眼神清澈,没有以前沉迷赌博时的浑浊。 他微微一顿,点了点头。 石大爷继续叮嘱道:“要是遇上不能解决的事,可以去县衙或者医署里求周大人,我们是同乡,两家还有些交情,她会帮你们的。” 石小郎应下了。 石大爷这才放心和周四郎去龙池。 龙池已经是大变样,一幢幢房屋拔地而起,街道宽敞整洁,最主要的两条街上的商铺基本上都建好了,如今在建的还有不少。 此时龙池的商旅不少,街上有些商铺已经开张,但更多的还是摊位,尤其是卖吃食的,基本上都是摊位。 给他们引路的刘贵直接带周四郎去其中一间铺子,打开门后道:“四舅爷,这就是娘子给周家定下的铺子,已经建好了,上下两层,后头有个小库房,还有住的地方,不过……” 周四郎看着空落落的铺子道:“我知道,房间不够嘛,这附近有客栈吗?” “有,不过这会儿来的商旅多,开门的客栈都住满了人,不过不要紧,堂少爷在这儿有个别院,家里和堂少爷打过招呼,舅老爷可以先住在那儿。”刘贵主要是领周四郎过来看铺子的。 然后才转弯上山去别院。 侧门进去有个院子,方便进出,也足够他们居住,周四郎站在半山坡上,这才看到远处的大海,听着哗哗的海浪声,他这才惊讶的道:“海这么大啊?” “是啊,听娘子和郎主说,这天下间的海比所有的陆地加起来都大呢。” 周四郎:“骗人的吧?海怎么可能比陆地大?” 刘贵心里也觉得娘子和郎主被书给骗了,毕竟书上写的不一定都是真的,不过他们是主子,因此他不敢说,只能对着周四郎憨笑。 ※※※※※※※※※※※※※※※※※※※※ 作家的话 晚安啦,明天见 ☆.第3080章 开始 周四郎住进了别院,让人把货物都理好了,然后就带着大家一块儿去看海。 站在海边,吹着凶猛的海风,海浪一下又一下的冲上来拍在岸边的岩石上,潮水退去的一瞬间,不知打哪儿来的妖风,直接把他们的头发反着吹起来,啪的一下就糊在了他们脸上。 周四郎努力把头发从脸上扒拉下来,这才合上大张的嘴巴,“这,这风一直这么大吗?这要怎么行船?” 刘贵道:“没有,平时没这么大,”他顿了顿后又道:“但有时候也有比现在还大的海浪。” 周四郎一听,紧张的咽了咽口水,“那要在海里翻船……” 刘贵一脸沉痛的道:“那多半是不能活了。” 周四郎:…… 海上果然比陆上危险多了。 龙池码头外停了几条船,除了三条是莱州给的外,其他的,还有两条,不知白善给出了什么条件,将船从莱州码头那里抢了过来; 剩下的则是官船了。 刘贵领着周四郎去看了一下码头,又晃悠到海司,这才小声和他道:“官船有三艘,是太子殿下从青州抽调下来给郎主的,他们主要北去沧州、平州一带,南边则要去到潮州一带,所以四舅爷要是想去江南,就得找商号的海船。” “船资贵吗?” “得看您带的货物和人,占的地方大价钱自然要高一些,”刘贵已经从青州来龙池,把青州的铺子交给了底下的人,他现在虽不往外走商,却是打算把白善买下的铺子用起来的,所以这方面都打听好了。 他将各家的价格,去的地方,耗费的时间都一一报给周四郎听。 周四郎直接省去了打探的功夫。 “这样一算,走海路的确要比陆路便宜呀。” “可不是,”刘贵笑道:“不仅便宜,速度也要快一些,而且在床上还省了路上住店的钱,全部花销都算上,同是江南,走海路能便宜一大半去。” 刘贵问:“四舅爷,您想好去哪儿了吗?” 周四郎一脸纠结,“有白善和满宝的关系,走官船自然最好,但……我想去江南看看。” 听说江南繁华着呢,也就仅次于中原,他已经见识过中原一带的繁华,却还没见识过江南的。 而且听说那边的绸缎锦绫也不同于他们这边使用的,别有一股风情。 刘贵便笑道:“这有什么,您速度要是快,一年可以进出两趟,先走商号的海船,以后再走官船也是可以的。” 周四郎这才想起来问,“那官船走的是官家的生意?” 刘贵摇头笑道:“这个小的就不知了,小的只知道,官船得听郎主的调遣,有资格上官船的客商都需要郎主亲自审批,但我想四舅爷应该是没问题的。” 倒不是周四郎的能力,而是因为他天然的属性,他们是一伙儿的。 上官船的商队,那一定得是自己人,不然,白善宁愿不赚那份额外的钱。 目前为止白善就没找到可以合作的客商,不过,他也不急就是了,船上的空间并不空。 他们需要运出大量的盐去。 春暖花开,春回大地,这会儿春忙已经开始,正是各地需要卖力气的时候,接下来的半年时间都是盐巴高消耗的时候。 而这时候,江南毫无预兆的和各地前来采购的衙门说,江南盐场欠收,暂时提供不了他们所需的盐了。 消息传回各地,各地衙门都有些焦急,只能一边写信给采购官员,让他们尽量斡旋,一边上书朝廷,弹劾江南官盐和江南的盐政。 御史台看过折子,转手交给了中书省,中书省便压下,转手交给了皇帝。 皇帝冷笑一声,交给太子,道:“让白善出船吧。” “是。” 皇帝叮嘱道:“事要机密,在盐到前,不能泄露了风声。” 太子应下,便给白善写了一封密信,夹在了给明达的礼物里。 皇帝这才想起来,“明达和驸马怎么还不回来?” 太子面不改色的道:“孩子才两个月呢,那么小,怎么好在路上奔波?我看就让他们留在青州吧。” 也好帮着白善镇一下牛鬼蛇神。 皇帝却皱眉,“北海县的盐一出去,白善怕是会成为不少人的眼中钉,肉中刺,他们在那里万一被误伤怎么办?” 太子想了想后道:“让殷大人再派些禁军过去?殷或也在那里,毕竟是殷大人独子,他应该也挺担心的。” 皇帝想了想,最后还是叹息了一声,觉得孩子大了,翅膀一硬就要飞离家。 儿子也就算了,不得不就藩,留在京城怕朝臣想多说闲话,现在连女儿都留不住。 皇帝怅惘了一下,还是同意了。 不过太子没有调遣禁军的权力,所以得皇帝自己找殷大人来说。 信快速的送到北海县,这段时间一直在准备的白善收到信后立即去了一趟大家洼。 周立威因为媳妇不在身边,比三个月前更邋遢了,胡子都不刮,整个人显得很狂放,看到小姑父,他就没好意思的摸了摸自己的脸。 白善抽了抽眼角,感觉太过伤眼,挥手道:“快去梳洗一下,让人开始装车,我们明日就启程。” 周立威立即应下。 一辆又一辆车被拖了出来,拉到库房那里放好,由士兵们亲自装车。 等所有的四轮车子都装满了,士兵们还推出了不少手推车,将盐装了上去绑好…… 第二天一早,他们便浩浩荡荡从大家洼出去往龙池去,走的是去年征役丁修的一条道儿,可以节省不少时间,但这条路因为岔开了官道,所以走的人不多,除了沿途几个村庄的村民会走外,其余时候基本上都没人。 白善和聂参军亲自押队,俩人走了一天,特意在半下午时停下休息,入夜后继续走,最后凌晨摸着黑到了龙池。 龙池这边的人早就收到消息准备好,看到有火光过来,方县丞便带人迎接上来,“大人,官船已经在外面等着了。” 白善微微点头,左右看了看后问,“没有惊动人吧?” “没有,这几月都照大人的吩咐,让人听钟声而歇,听钟声而起,其余时候随意走动,就按盗贼处置。” ☆.第3081章 猜测 白善颔首,侧开身,让身后的车队上前,叮嘱道:“轻声一些,在天亮之前全部装船。” “是。” 大家小心的将运到码头上,然后扛起就往船上装。 船上的士兵也下来帮忙。 押船的刘参军也下船来和白善聂参军相见。 “这都是盐?” 白善颔首,“都是官盐,接下来就有劳刘参军了。” 刘参军微微一笑道:“白大人客气,我们既接了命令自然会全力以赴。” 一袋又一袋的官盐被炕上船,周立威拿着本子和官船上的书记员一起计数,等一艘船装满,俩人核对过彼此数的数一样后便一起签字画押,各自拿了一张条子便下船去。 书记员:“将军,都数好了。” 周立威也道:“小姑……白大人,卑职也数好了。” 白善微微点头,拿过来看了一眼,便从袖子里拿出自己的印章在上面盖了一个。 刘参军也如此,俩人交换了一下,这艘官船就被放出了港口,另一艘官船便悄悄的从另一侧过来,慢慢停稳。 休息了一下的长工和士兵们又开始扛包活动,周立威鼓励他们,“等装完回去,补发你们五天的工钱。” 大家都精神了一些,继续努力的扛包。 在他们不懈的努力下,终于在天亮前把所有的盐都装上了。 官船缓慢的驶离港口,刘参军也拿着两张条子上了官船,远远的和他挥了挥手。 白善呼出一口气,回头看了一眼累得直接坐在地上喘气的众人道:“走吧,我们先离开这里。” 众人直接把手推车堆到了牛车马车和骡车上,然后你扶着我,我扶着你慢慢离开了龙池码头。 等走出一段距离,天终于慢慢亮了,白善前后看了看,觉得这会儿不会有人到这儿来,便让大家坐下休息一下,顺便吃一些干粮。 白善也摸出一张饼,咬了一口,嚼了半天也没咽下去。 他就有些忧伤的看向别院的方向,从这里还能隐约看到些屋顶之类的。 周立威也看过去,问道:“四叔还在那里吗?” “嗯,他决定去江南,商船还在揽客,所以还没走。” 周四郎还在别院里酣睡,并不知白善和周立威来了又走。 龙池码头的大多数人都没察觉,天将亮未亮时,钟声响了,听到钟声的长工们陆续起床,和他们一样要出早工的人也都赶紧起身,整个龙池都活了过来。 崔大人听到仆从上楼的声音,将目光从海上收了回来,转身回去穿衣裳。 仆从敲了敲门,得到许可后便端了水进来,服侍他洗漱过才道:“老爷,后半夜码头那里有些动静,小的远远的看着,倒像是官兵们正往官船上搬什么东西,刚小的去码头那里看了一眼,停在外面的官船好像走了两艘。” 崔大人将手擦干净,把帕子交给他,面无表情的问,“你打听这个做什么?” 仆从皱眉道:“小的这不是担心有人胡作非为连累老爷吗?” 崔大人道:“整个龙池都在白善的掌控之下,不必我们去费这个心,我们只要做好建码头的事就成。” 他截断仆从的话,道:“去备马,一会儿我要去检查新到的石料。” 仆从便咽下了到嘴边的话,应了一声后躬身退下。 其他人却没有崔大人这份淡然,尤其是还停留在龙池没有离开的各商旅,“你听真切了,真有动静?” “是,老爷是知道我耳朵的,最灵通不过了,当时来的车马和人都不少。” “码头上少船了?” “少了两条官船。” “我老早就在疑惑,那官船是打仗用的,怎么这时节停在这里?还以为是海上有盗匪,白大人用关系请了他们来给商船保驾护航,可现在看来不是啊。” 有察觉到的人都私下疑惑,“那是运的什么东西?竟然这么悄悄的?” 周四郎本来对此一无所知,他是带着石大爷和三柱几个下来吃早食,正吃包子的时候听到有人来问摊主,“今天龙池可有陌生人过来?这包子够卖吗?” 摊主笑道:“看客官说的,在龙池的,除了长工和我们两个村子里的人,来的商旅这么多,小的哪里认得过来?” “我问的是今天一早可有突然多出很多眼生的人?” “没有。”摊主想了想道:“昨天好像就来了两个小商队。” 对方便道:“来五个包子,带走的。” 等人走了,周四郎这才抬起头来看了一眼离开的人,扭头问石大爷,“觉得怪吗?” 石大爷想了想道:“像是打探消息的。” 三柱喝了一口汤,不在意的道:“不就是说两句闲话吗?” 周四郎拿起包子塞进他嘴里,“你少说话。” 他和石大爷道:“快吃,吃完了我们去找刘贵,这龙池是白善好容易建起来的,可不能让人捣乱。” 刘贵也不知道白善他们昨晚来过,白善素来公私分明,这是公事,所以他只告诉了方县丞。 “四舅爷放心,我一会儿就去找方县丞禀告,”刘贵并不是很担心这事儿,笑道:“这里的人都是我们郎主的人,衙役、官吏都是我们郎主亲自挑选派到这儿来的,长工也是郎主招的,虽然这里商旅多,人员复杂,但整个龙池都在郎主掌控下的。” 周四郎:“那我就放心了。” 刘贵问,“四舅爷,您的商船什么时候走?” 周四郎撇撇嘴道:“说是要选个黄道吉日启程,哼,我看就是他们还有空位,所以要等人。” 刘贵就笑道:“的确也要选日子的,要水手看过天气,最好顺风顺水时出发,那样安全,速度快。” 他们这边才说,商船的伙计立即找了上来,通知他们,“明日就是好日子,可以启程。” 其实是,昨天到的两个商队都被他们商号拉到了,船上已经满,明天日子也不错,所以他们就决定明天启程了。 周四郎一听,又紧张又高兴,扭头和刘贵道:“那我们回去准备了,回头你告诉满宝他们一声,我出海去了。” “是。” ☆.第3082章 卖盐 周四郎回去就让人收拾好东西,第二天便在约定时间里到达码头,有苦力上前来拉工。 周四郎选了几个人帮忙一起扛东西。 因为是第一次出海,周四郎虽然带的东西不多,但人却是一个都没落下,不似其他商队,到了这里后会留下一些伙计,只带几个上船。 三柱他们也很紧张,等把东西都扛上去,将车马交给刘贵带回去,这才小声问道:“四……四叔,我们都去?” 周四郎:“你不想去啊?” “不是,我看其他商队带的人都少,我们带这么多人,看着好凶,像要打架。” 周四郎横了他一眼道:“这不是很好吗,看着就不好欺负,正好没人敢欺负我们。” 船上的人一看他们这么多人带这么点儿货物便猜测他们是第一次出海,再仔细一看,果然,什么都不懂,为首的那个还拿着个小册子在找船舱,便忍不住笑起来,还真是第一次出海啊。 不过周四郎也不怂,拿着他记录下来的海船注意事项看了看后便道:“先找个船工问问我们的船舱在何处。” 周四郎说的不错,虽然他们人多看着就像是第一次出海的,但也因为他们人多,没人敢欺负他们。 他进了自己的船舱,给石大爷倒了一杯茶后道:“我们人少,人家就看不出我们是第一次出海了?所以还是得人多。” 石大爷一口喝了,道:“你有钱高兴就好。” 周四郎就摸了摸绑在手臂上的一个袋子,那是周满给他的,里面是黄金,还有他从京城带来的一些钱,到了江南,要是碰见好东西可以多进一些货,一来一回就赚回来了。 这么一想,周四郎放心心来,不是那么心疼了。 白善和周立威带着人回到大家洼,整理了一下剩下的盐,白善把路引交给聂参军,“着人送出去吧。” 聂参军应下,挑了五十个士兵带了剩下的盐走陆路离开。 他们是要将盐送往中原的,如此一来,海陆分开,凡是需要仰仗江南官盐的地方都可以得到补充。 各地官衙采购的人还留在江南,努力的想要买到一些盐,但他们虽然松口了,开的价钱却很高。 这钱也不是他们的,采购的官吏犹豫了一下没答应,先写信让人送回去,问过上司再做打算。 这么贵的盐,就算不赚钱,平价给百姓,百姓们也吃不起啊,最后这个责任是谁的? 所以他们都没敢下订单。 他们的信是从江南往回送,虽然路途遥远,但送信的速度可比押运官盐要快,就在各地官衙都气愤的私下咒骂江南的官吏世家时,有人来报,“大人,有青州盐运司的人过来,说是奉朝廷的命令来交易官盐。” 脸色铁青的刺史立即起身,“果真?人在何处?” “才进城,此时正住在驿站里。” “走,我们去看看,”刺史走了两步觉得不对,又停下,“去将人请来,仔细看一看他们带了多少盐来。” 整整十五车! 刺史非常高兴的在大厅里见了人,看过对方的路引和官帖后,刺史便知道他们的来历了。 青州北海县啊,白善。 刺史嘴角微翘,脸上闪过讥笑,天下谁不知白善是太子伴读,和他夫人一样是太子的心腹。 哼,江南是偷鸡不成蚀把米,想要拿他们做刀,却不知他们早已是案板上的肉,太子的刀早就准备好了。 不过,这么多盐白善是怎么来的? 刺史只是略一想便决定不管了,和押运官盐的士兵道:“这官盐作价几何?” 士兵报了一个数,这个价格是白善定下的,不能修改。 刺史就摇头道:“这不行,太贵了,得便宜些。” 士兵:“……大人,此是我们大人定下的价格,大人要是觉得贵,那我们只能离开去往下一州了。” 他道:“来前我们大人就叮嘱过,价格不能多一文,也不能少一文。” 又道:“我们大人还说了,要是有大人觉得价格过高,下一季度可以自己派人去青州北海县取官盐,价格比现在的一斗要便宜十文钱。” 刺史:“……下一季度?” “是,”士兵老实的道:“我们大人说了,现在送来的只是这一季度的,所以一州最多只能买三车盐,下一季度,若是让我们送盐,每一斗要比现在多增加五文。要不是太子殿下有命,我们大人是不会送的,现在我们北海县正缺人呢。” 在选人之前,白善叮嘱过聂参军,选的领队一定要老实、忠诚,最好一板一眼,上头吩咐什么,他便坚决执行。 但白善没想到他能这么老实,直接把他私下叮嘱他们的话也给说出来了。 刺史拉着人磨了半天,最后还是没能多买下一车盐,更不要说价格了,可真是一文不多,一文不少。 他只能买下三车盐,无奈的目送他离开。 有人很不服气,“大人,我们直接把盐车扣下又怎么了?” 这种事他们又不是没干过,东西已经扣了用了,谁能把他们怎么样?他们又不是没付钱。 刺史横了对方一眼道:“这可不是一般的官盐,你当是以前呢?” “我尝过了,这盐虽然比江南给的略好一点点,但还是盐啊,有什么不一般的?” “这盐上带着毒呢,”刺史道:“朝廷和江南搏斗的毒,这时候我们不离得远远的,你还上赶着找麻烦,找的还是陛下太子和朝廷的麻烦,嫌命活得太长了?” “那这盐……” “把我们的人叫回来,别在江南耗着了,既然青州有盐,那就从青州拿,离得还近些,也比江南的便宜,哼,我倒要看看,我们都走了,谁还会要江南的盐巴。” “不过,”刺史摸了摸下巴,很是不解,“青州哪里来这么多官盐?我记得他们那儿只有一个盐场,大部分只够供需本州的。” 有一人道:“大人,年前不是有一则似是而非的消息说海边出了一个新的制盐法,说是可以放在田里,和种庄稼一样种出盐来。” 刺史:“……这样的胡话你信吗?” ※※※※※※※※※※※※※※※※※※※※ 作家的话 明天见,晚安 ☆.第3083章 忌惮 “……下官不信。”那您说青州到底哪来的这么多盐? “算了,别想了,让县令们来买盐吧,按以前的量给他们分下去,下一季让人提前一个月去青州,打探打探消息,要是有最好,没有就去江南,到时候正是夏收的时节,很耗费力气,盐必须要充足。” “是。” 从青州往西去的冀州、相州,以及往南去的郑州、滑州等地都收到了白善送去的大礼车,士兵们在相州南下,到了郑州后往东回,经滑州、兖州和郓州后回到青州,因为他们带的盐不够多,兖州分了最后三车盐巴,所以到郓州时他们便空车进去。 士兵直接给郓州的刺史送了一封官帖去,还有白善的一封信。 郓州刺史看完,半晌无言,“所以到我就没了?” 士兵安慰郓州刺史,“郓州距离青州不远,大人要是急用盐,不如派了人和我回去取。” 郓州刺史思索了一下,还是点头应下了,然后调派了一支队伍和他们一起去青州取盐,嗯,带上了钱和车马。 等将人送走,师爷有些忧心,“青州真的有这么多盐吗?” “十天后就知道了。” 从郓州到青州,来回撑死了六天,四天时间足够他们采购盐了,十天后他们要是还不回来,或是回了没带盐,那他们就得往别的地方找盐了。 “江南那边……” “哼,让他们继续磨,对了,让他们住到驿站去,反正吃住都是驿站出的,想要涨价,别说门,窗户都没有。”郓州刺史的脸色很不好看,冷笑道:“他们要和朝廷斗法,那就斗去,只是拿中原,拿所有缺盐地方的百姓性命做赌,也难怪陛下容不得他们了。” 中原和关陇的世家贵族够豪横了吧? 他们势力更大,也不太把皇室和皇帝放在眼里,但谁敢拿天下百姓的盐来做赌? 不怪陛下先对着江南动刀子,实在是毫无底线。 郓州刺史气呼呼的甩袖转身回了衙门,然后研墨开始写弹劾江南盐政的折子。 此时,杨和书正在尽力周旋,想要掌握盐场的各家和各级衙门出盐,为此他还冒着危险亲去盐场巡视,然后就看到了被炸锅,以及被清空了木料的盐场。 接待杨和书的官员一边抹着额头上的冷汗一边道:“大人也看到了,不是下官们推脱,实在是因为盐场老旧,木柴难寻,所以盐场不得不暂停煮盐。” 官员看着面无表情的杨和书,斟酌的道:“还求大人上书为我等美言几句,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啊。” 杨和书收回目光,低头静静地盯着他看了半晌,就在官员脸上的汗越流越多时,他微微点了点头道:“本官知道了。” 杨和书转身便走。 等骑马走出老远,他这才压了压马速,带着人慢悠悠的在官道上走,不多会儿,便有两骑从后面追了上来,他勒住马。 两个侍卫在马上抱拳行了一礼,打马上前,凑到杨和书耳边压低了声音道:“库房中有盐,且不少,占了三分之二的库房。” 也就是说快堆满了。 杨和书握紧了手中的缰绳,低声吩咐道:“让人盯着路口,他们若是转移了官盐,务必要盯住,本官倒要看看,他们之后要怎么处理这些官盐。” 回去以后,杨和书便给各地盐场发了一纸公函,让他们写明盐场如今的库存量,以及现在盐场中的工人数量,每日的消耗等…… 顾淮收到消息,沉吟了片刻后便道:“先拖一拖,看看他想做什么。” 一旁泡茶的陆炳华不在意的道:“还能做什么?不过是想逼他们出盐而已,但各个盐场都找好了理由,上至官吏,下至管事长工,都被封住了口,就算杨和书知道其中有问题,没有证据,他也奈何不得我们。” 坐在他对面的朱鸿儒摇头笑了笑,“陆兄对杨大人也太过凶狠了,说起来我们几家还有些情谊呢。” 杨氏是关陇世家,当年衣冠南渡时,杨氏便有一支落在了他们吴郡,此后各家联姻,陆家就有姑太太嫁进了杨家,杨家也有女子嫁入陆家,远的不说,陆炳华的一个婶婶便是出自杨氏旁支。 这也是杨和书在这里既危险又安全的原因之一。 想要杀了他以绝后患的人不少,但因为亲情和其他的利益,想要保住他的人也不少。 皇帝派杨和书过来,可真是打中了他们的七寸,人还没到的时候,各家的声音就混乱起来了。 对于和朝廷相抗,有陆炳华他们这样打算死扛到底,想要牢牢把握住江南的;自然也有想要退一步,与朝廷、与皇帝和睦共处的。 别说这

相关推荐: 吾为将军   快穿之世界线全乱了   我的天道版本太低,所以全是漏洞   总裁越过界   烂人一双[重生]   总有人刷我好感度   什锦良缘   [网配]谁说傲娇不当攻   重生之韩棋   盘龙:开局抢夺至高神信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