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和一同出来的唐鹤点点头,与古忠一起去了后殿。 皇帝坐了快一天,虽然中途休息过,也上过茅厕,但这会儿还是累得不轻,正转着脖子四处走,一转头见太子稳稳的坐在椅子上,便指着他道:“你也动一动。” 太子:“……父皇,儿臣不累。” 皇帝不信,正要说他,杨和书和周满就到了。 皇帝让人进来,招呼俩人坐下,“午膳没吃好,朕让人备了些饭食茶点,我们边吃边说吧。” 周满和杨和书躬身应下,在太子的对面坐下。 不论是周满和杨和书,都有和皇帝同桌而食的经验,倒也不至于紧张,只是略有些拘谨而已。 皇帝今天也累了,不想寒暄,因此直接道:“朕看过那记录的数据,如今能用的两株稻种只在你们几家里有,朕会让户部和你们购种,此事由长博负责,子谦啊,你也知道,今年国库花销甚大,如今库中已经没多少银钱……” 周满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这话是对着自己说的,皇帝很少叫自己的字,这一叫她还有些不习惯,她打了一个抖,忙道:“陛下别这么说,价格我可以在常价上便宜些的,为陛下分忧嘛。” 一旁坐着的杨和书便清了一下嗓子,吸引了周满的注意力后问道:“这个常价是种子的常价,还是粮食的常价?” 皇帝也眯着眼睛笑眯眯的看向周满。 周满:“……陛下觉得呢?” 皇帝就扭头看向太子,“太子觉得呢?” 太子:…… 杨和书脚微微一移,脚踩住了周满的脚尖微微用力,周满就笑嘻嘻的道:“那当然是按照粮食的常价了,陛下厚恩,臣一家无以为报……” 皇帝就笑眯眯的道:“也不能让你太吃亏了,就按照常价来收吧,不必便宜,免得户部以后欺负你。” 杨和书:……户部不还是您的户部吗? 大头都让了,周满也就不在意小头了,所以推辞了,坚称这是她应该做的,她是自愿的。 皇帝高兴,便指着一道鱼羹让古忠给她盛两勺子,笑道:“这鱼羹好吃。” 周满吃了一口,暗暗呼出一口气,抬起头来就冲皇帝笑,“是很好吃,陛下,臣也有一事禀报。” “什么事?” 周满放下勺子道:“青州医署现在已经开了三所,但还是不能让全青州的百姓享受到医署之利,更不要说其他地方医署了。” “各地医署需要不少医者,除此外,还有医署所需的管理、打杂的官吏,皆缺乏得很,”周满道:“臣想请陛下扩大太医署的招生范围,或者在国子监考试中增设一项,到时候监署合作,为太医署培养一些人才。” 这事儿不小,虽琐碎,却影响深远,皇帝也放下了筷子,那帕子擦了擦嘴巴后问,“还有吗?” 周满就嘿嘿一笑道:“还有就是州县医署改制之事,臣先前有上折陈明此事的。” 皇帝就看向太子,“朕记得你先前为此背书,各位大人可答应了?” 太子不动声色的道:“有不少人赞同此意。” 皇帝眯着眼睛看太子,“那不赞同的人呢?” 太子道:“父皇,如今太医署学生入军中作用极大,加上太医署所出成药,虽还不能盈利,但也能抵去不少花销,儿臣觉得此举可以。” 周满连连点头,劝说皇帝,“陛下,您别看现在医署是亏本在运营,时间长了,肯定赚钱的,就算不赚,也不会像现在亏得这么厉害的。” “而且您想想,医署能救多少普通百姓啊,这些亏的钱也都是用到您子民身上,他们可也都是您的孩子……” 皇帝正喝汤,直接就给呛到了。 太子暗暗瞪了周满一眼,和古忠一起服侍他爹擦了擦衣襟。 皇帝遥遥点了点周满,气乐了,不过略一停顿后道:“朕听人说白家在陇州也种了许多新稻种,且收成比之青州和绵州一点儿不差。” 周满沉默了好一会儿,最后咬咬牙道:“行,常价给您。” 皇帝强调道:“是常价给户部。” 周满敷衍的点头,不都一样吗? 这一顿饭,宾主尽欢,至少明面上是这样。 皇帝等杨和书周满走远了便和太子叹气道:“要是朝中那些老狐狸也如周满一样爽快就好了。” 太子腹诽了一句,有事子谦,无事周满。 不过他还是点了点头,也赞了一句,“她到底年轻,对私利看得不是很重。” 而和杨和书往宫外走的周满正掐着手指头做心算。 杨和书看了她好几眼,忍不住问道:“你算什么呢?” 周满:“我算一算新得的郡主封地我要种多少年才能回今天舍出去的钱。” 杨和书听了忍不住一笑,“那你肯定是赚的,不算荣誉,只算封地价值的话,用不了几年就赚回来了,而那封地是一辈子的,你努力活个八十岁,那就还有近六十年的时间,若是皇恩浩荡,到时候你的爵位能有人袭,还能给后人留下一些,那就更赚了。” 周满一听,心顿时不痛了,连连点头道:“好主意。” 杨和书笑出声来,问道:“这样一想是不是高兴许多了?” 周满点头,见他笑成这样,不由道:“杨学兄,你刚才跟着陛下一起坑我。” 杨和书道:“在其位谋其政,我现在是户部的人了,我是买家,你是卖家,我自然是要户部利益最大化的。” 周满一想也是,略过此事,“学兄,我价钱已经很低了,到时候你们户部可不能压我的钱。” 杨和书笑道:“放心,一定如数准时给你。” 周满就放心了。 ☆.第3143章 有所为 回到周宅,天都快黑了,周立重正被周家人围着说大朝会,看到周满回来立即围上去,“累了吧,快去洗漱休息?” “要不要先吃饭?我听立重说,你们这一天都在开会呀。” 周满挥了挥手表示没事儿,先回屋换了便服,然后便去见刘老夫人,将她把陇州的新粮种卖给户部的事儿说了。“ 刘老夫人对钱执念不深,若能用钱换仕途,对她来说是很划算的事情。 所以她只问一句,“我们一粒种子也不能留下吗?” “不,我们可以自留稻种,”周满道:“选种时多选一些,祖母,栎阳那边我又分了些封地,虽说我只收税不直接打理,但封地下的百姓过得好,我也有益处,所以我打算来年开春分一些粮种下去。” 刘老夫人就明白了,问道:“那边你打算怎么打理?” 她道:“之前你是乡主、县主,封地不是非常大,可以全权交给县衙,但现在你封地扩大如此多,只怕还全部交给县衙不妥。” 县衙在封地上收不到财政,未必会多上心,到时候损失的不仅是周满,还有封地内的百姓,对周满的名声也不会很好。 周满想了想后道:“要与县衙官府打交道,我兄嫂们都不合适,立君那里已经很忙,我总不好什么事都麻烦她,祖母觉得白氏这边可有合适的人?” 刘老夫人嘴角微挑,和她道:“你要是放心便将此事交给我,我来替你选人。” 周满笑道:“我当然是相信祖母的,那我全都交给祖母了。” 再不会有比刘老夫人更合适的人了。 周满起身,“我去和我爹娘说一声,我家里这边也要留下足够的种子,剩下的都要卖给户部。” 她停顿了一下,压低声音道:“祖母,我只卖了我娘家和咱家的粮食,堂伯那里……” 刘老夫人微微一挑眉,笑道:“我会与他写信的。” 周满就高兴的走了。 白老爷手上的那些粮种就囤积居奇吧,还有立君手上的。 有杨学兄在,这些粮种到了户部手上,分发到各州肯定是公平的往下平分,有些消息灵通的富贵人家肯定会想办法从它处买的,这时候白老爷手上的那批稻种就派上用场了。 周家人对于周满把粮食卖给户部的事没什么意见,这么多粮食还是常价呢,多好。 除了周立君和周四郎,周家没人能想到当年新麦种的价格上。 等众人都散去,周满就叫上周立重一起去书房里议事,周立君和周四郎已在。 周立重往外看了一眼,“小姑,怎么只叫了我们?” 周满道:“我们四个就够了,人多嘈杂。” 她扭头看向周立君,“你们在向家那边的庄子收成如何?” “产量不比村里的低。” 周满点了点头,和她道:“杨学兄素来公正周全,他肯定会颁法令打击假的新稻种和新稻种价格,你们自己要心中有数,钱可以挣,但不要失了本分。” 周立君应下,“小姑放心,我知道的。” 周满点了点头,这才对周四郎道:“新稻种不能出关,江南一带未曾试验过,也不能流到那边去,你要卖只能在中原一带卖。” 周四郎,“难道他们还能堵住流往江南的路径?” “不用堵,只是不能大量的流入,以免新稻种在江南不适应出现灾情,要是有人想要试种,我们也不会拦着,”周满道:“司农寺稍后会在各个地方选择试验田,以试种新稻种,等明年秋天就知道江南适不适应这新稻种了,我不想你们去淌这趟浑水。” 周四郎就摸了摸鼻子,“好吧。” 周满伸手拍了拍周立重的肩膀道:“明天我带你去司农寺报到,陛下一下封你为司农寺丞,只怕你会不习惯。” 她道:“官场中的习性,便是我入朝多年也有不习惯的地方,所以你没必要太过迁就他们,我们虽然入朝为官,但并不是为了什么远大前程,你往近处看,这只是我们一份安身立命的工作罢了,所以先前在庄子里什么样,现在还是什么样。” 她道:“我不能在京城久留,等新稻种和医署的事确定后我就要回青州去,你要是有什么疑惑便去请教庄先生。” 周立重点头。 周四郎问她,“你什么时候去青州?” 周满摇头,“我也不知,看朝中议事的速度吧。” 医署改制一事,她和太医署已经运作半年多了,却还是没能完全确定下来,虽然这一次征得了皇帝的同意,可谁知朝中诸臣速度有多慢呢? 商量完事情,周满让他们离开,她坐在椅子上思索片刻,拿出信纸来给白善写信。 见字如晤后便是委屈的抱怨了一声,陛下出面,我将我们的所有新稻种按照粮食常价卖给了户部,先前我们想着用它像当年的新麦种一样大赚一笔的事要不成了,你那里,应该不日也会有公函过去…… 北海县那边,新稻种基本上都被白善用在了官田上。 官田所出,除了他的职田那一份外,其余的收成全部都属于县衙。 朝廷要是想强征,那是连钱都不用付的。 周满写信让白善做好心理准备。 等周满写完信封好,以至深夜,她伸了一下懒腰,将信封上后才回屋睡觉,她决定明天睡懒觉! 作为被召回来的外放官员,她不用上衙门点卯的,就连崇文馆那边都没做要求。 所以周满一觉到大天亮,要不是被西饼推醒,她能睡到中午。 她勉强睁开眼睛,问道:“怎么了?” “娘子,宫里来人了,说是让您去上朝。” 周满将薄被拉到头顶,翻身将被子都卷在身上,声音闷闷的道:“你被骗了,昨天刚上完大朝会,今天怎么可能还上?” “不是大朝会,是小朝会,娘子,快起来吧,内侍还在外面等着呢。” 周满一下掀开被子坐起来,一脸懵,“小朝会?我不用上小朝会呀。” 话是这样说,她还是急忙起身,匆匆忙忙洗了一把脸换上官服,套上靴子就往外跑,“娘子,老夫人给你准备了吃食,您带上吃。” ☆.第3144章 进击小朝会 周满看到内侍一脸焦急的等着,哪里还敢带上饼啃? 她抢过西饼手里的两包装了点心的纸袋往袖子里一塞,跑出去,接过大吉手里的缰绳就上马。 “陛下怎么突然召我小朝会?” 来的内侍是古忠的人,因此他详细的解释道:“陛下一早就召见诸位大人开小朝会,大人当时便在名单上,但通知的内侍去了太医院不见人,又去了崇文馆,还是没人,最后去了太医署……” 周满心都凉了,她就睡了一次懒觉…… 打马往皇城去,她还不敢快马加鞭,压着速度跑到宫门口,一下马就把缰绳扔给大吉,一进宫门撒腿就往太极殿跑。 巡逻的侍卫和路过的内侍:…… 在他们跟前这样跑,他们到底是抓,还是不抓? 就这么一愣神的功夫,周满已经跑到太极殿下的台阶,开始往上跑,侍卫们便睁只眼闭着眼的当看不见。 哼,以为太极殿那台阶是好跑的? 周满上到太极殿时,气都喘不匀了,她拿出帕子擦了擦汗,靠在大柱子上冲看着她的侍卫挥了挥手,指了指书房的门口。 侍卫好心告诉她,“小朝会已经快一个时辰了,您进去吧。” 周满摇头,一边调匀呼吸,一边咽口水润嗓子,“还是进去禀报一声吧。” 万一皇帝不想她参加小朝会了呢? 侍卫见她就是不肯挪步,也不敢勉强她,转身进去禀报。 古忠很快出来,看到周满靠在大柱上的样子,不由一乐,然后压低了声音道:“大人这样进去岂不是殿前失仪,还是到偏殿梳洗一下吧。” 周满连连点头,求之不得。 古忠就带了周满去偏殿,让人打一盆温水来。 周满给自己倒了一杯水,喝下去后才感觉好些,她往外看了一眼,小声问道:“古大人,陛下为何突然想起召我开小朝会?” 古忠笑道:“周大人忘记昨日和陛下说的太医署的事了?” 周满一拍额头,“我以为这些事只要和萧院正、罗署丞谈就好,怎么还要找我?” 毕竟她现在太医署中只是青州医署署令而已。 古忠压低了声音道:“还有些别的政务,陛下说不定也要问政的。” 周满若有所思,“不是太医署的事情,与我问政,朝中大臣不会反对吗?” 古忠没说话,热水上来后亲自拧了布巾给她,周满立即回神,连忙接过,“多谢古大人,我自己来就好。” 古忠微微一笑,退后一步。 朝中上下文武百官,会叫他古大人的没几个,周满算其中一个。 周满擦了擦脸,将头发重新拢了拢,把官帽带好,又给自己倒了一杯水喝下,这才挺直了腰背和古忠进去面见皇帝。 皇帝掀起眼皮看她,“周大人,这一大早你去了何处?朕派了三路人马去找你都没找到。” 周满老实的跪下认错,“回陛下,臣犯了懒性,没有到衙门点卯,请陛下降罪。” 底下坐着的大臣们都没说话,有人知道老唐大人和周满关系不错,尤其最近私底下有流言,觉得老唐大人肯定是在周满那里听到了些风声才能在皇帝问策时更强一头,从而摘得左相这颗果实。 当时魏府吊唁,不少人都看到俩人一起走了,虽然只是在路上走了一段,但谁知道他们说了什么? 老唐大人不动如山的坐着,不过作为前御史台大夫,他也没参周满怠政。 坐在刘尚书旁边的杨和书就躬身笑道:“陛下,周大人自回京后便一直忙于政务,今日难得偷得半日闲,她素来只参加大朝会,不知道小朝会召见也是情有可原,何况,她还是外放官。” 外放官回京不用点卯也是规矩。 周满老实的跪着。 刑部左侍郎道:“我记得周大人还是崇文馆编撰,这可不是外放官。” 他道:“周大人平时在青州也就算了,管不到崇文馆编撰的事,好容易回一趟京城,怎么也要打理一下崇文馆的政务吧?” 周满诚实的道:“陛下,崇文馆修撰医书的事臣从不敢懈怠的,今年的稿子都已经上交。” 萧院正立即道:“不错,崇文馆已经将稿子交到我们太医院,由太医们共审,没有问题便可印刷,今年周大人已经上交有两册,上册医书已经印刷出来给学生们用了。” 皇帝本来就不是很生气,因为周满的确是他临时叫来的,于是抬手道:“平身吧,坐下听一听,一会儿要谈地方医署改制之事。” 太子突然道:“父皇,周大人是外放归京,没有约束,下次小朝会再想找她还不知道要去哪儿找呢,太过费事,不如下令让她每日进宫小朝会议政,倒省了不少人力。” 周满:…… 皇帝点了点头,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于是当场下令。 周满只能低头应下,然后起身走到杨和书旁边的席位上盘腿坐下。 老唐大人和刘尚书勾了勾嘴角,对此事并没有意见。 李尚书看了周满一眼,欲言又止,皇帝已经道:“继续吧,说到哪儿了?” 老唐大人道:“盐运司进江南,改变制盐之措的事。” 周满眉头便是一跳,垂下眼眸老实的听着,心里却不由冒出刚才古忠说的话。 问政吗? 她当官好多年了,但大朝会上她基本不参与其他政务,除非皇帝点名问到,不然除了医药的事外,她基本不开口。 因为她知道,对于女子参政,朝中是有不少人有意见的,她之所以能安稳站在大朝会上,就是因为不涉及到医药之事,她基本不主动开口。 周满习惯性的听他们议政,她就坐在位置上一边听着,一边走神思索。 她知道太子的意思,明为训她,实际上却是让她进了小朝会。 皇帝的小朝会可不是谁都能进的,就连萧院正,十次里也有三四次是不在列的。 这是让她也参与别的政事? 不知道白善知道后什么感觉,嘿嘿嘿,她好似又先他一步了呢。 正胡思乱想,周满听到皇帝说起了地方医署改制之事,她立即端正坐好,抬起头来看向斜对面的萧院正和罗大人。 ※※※※※※※※※※※※※※※※※※※※ 作家的话 晚安 PS:起点有一个推书活动,“我爱的书我来推”大家可以选择推满宝并写不超过二十字的推荐语,每天都可以给自己或者别人点20个赞,,点满20个赞可以获得一次抽奖机会,奖品为起点币或者经验。 陌颜的推荐语也上榜了,大家可以进去看看,选择自己喜欢的名言金句点赞,当然,我希望大家能选择《农家小福女》的推荐语 ☆.第3145章 议政 地方医署改制,周满不是第一次说这事儿了,萧院正和罗大人也时不时的在朝中提起,但因为各种原因,此事一直被搁浅。 此时再提起,或许是大家都收到了消息,知道皇帝那边已经应承周满,所以今天的小朝会进行得还算顺利,反对的人不多,只是对地方医署的职权有异议。 周满与他们谈论了许久,到最后也没能定下所有的异议。 皇帝看了一眼沙漏,古忠瞬间明白,上前道:“陛下,时辰不早了,您看是不是先用午食?中书省那边送来了不少折子,都等着您批复呢。” 皇帝点了点头,暂时退朝,有事明天再商量。 众臣退下,周满刚出门便被刘尚书叫住,他笑眯眯的道:“周大人,秋收已经结束,秋粮晒干入库,此时正是交秋税的时候,您看我们何时交易新稻种合适?” 周满道:“随时都可以。” 她看了眼刘尚书身后的杨和书,微微一笑道:“不过下官职田的稻种还好说,陇州和绵州那头,还需户部派人去称重和押运。” 杨和书道:“陇州的新稻种会运输进京,罗江县的则入库绵州,我会派官员去称重分派,那边……” “我二哥和三哥皆在家中,我会给他们写信,到时候大人只管上门。” 杨和书就对刘尚书点了点头。 三人结伴往宫门去,出了宫门,刘尚书便和周满笑道:“周大人,恭喜了。” 周满愣了一下后拱手道:“皆是为国办事。” 刘尚书笑了笑,对杨和书点了点头后便去户部工作。 周满好奇的看杨和书,“杨学兄不去户部吗?” 杨和书摇头,“我与你同行,下午要去莆村看看你们的新稻种,你家派谁与我同去?” 周满想了想后道:“我大哥和立重吧。” 她忍不住一笑,“你们也太急了些,稻种留在那里又不会跑。” “事关民生,不敢怠慢,”杨和书冲后面招了招手,万田和大吉牵着马上来,俩人上马,一起溜溜达达的往皇城外去。 杨和书道:“你进了小朝会,以后说话行事要更谨慎些,今日你就做得很好。” 周满呼出一口气,“我还以为你要骂我呢。” 杨和书便一笑道:“我骂你做什么,你是外放官回京,睡懒觉是人之常情,宫里又没有提前让你准备小朝会?不过你能这么快认错倒是出乎我意料,做得不错。” 周满道:“毕竟让这么多人找,我若是不认错,难道让那些内侍担责吗?” 反正她刚卖了皇帝一个大面子,最近和他关系融洽,认个错就能解决的事,没必要扯别人下水。 杨和书忍不住笑起来,轻轻踢了踢马肚子加快速度,“你越发周到温柔了,不错。” 杨和书让人拿着户部的帖子去司农寺请了周立重,带上周大郎便要去莆村,离开前,他和周满道:“也不知你能在京城留多久,唐鹤过不多时也要离京,有空我们聚一聚,你学嫂也经常念叨你呢。” 周满点头,“行啊,您选时间和地点。” 杨和书想了想后道:“玄都观就不错,正好秋天登高,听闻观里的道长螃蟹做得特别好,到时候我送几篓上去,大家可以边吃螃蟹边赏菊。” 周满立即道:“我婆婆前两年做的菊花酒还埋着呢,到时候我挖出两坛来带上。” 郑氏喜欢养花,养出来的花除了做各种饼子外,剩下的便是晒干做香囊,不然就是酿酒了。 杨和书和周满一时都忙得很,每天都要去上小朝会,除了医署的事外,周满也开始参与其他政务,其实倒不是她想参与,而是皇帝会问到。 农业一直是国之根本,周满培育出了新稻种,且不管是现在的新稻种,还是之前的新麦种,都有她的影子在,所以在推广,以及一些土地之政上,甚至是税收上,皇帝都开始问政于她。 同列小朝会的官员虽然有些有意见,但见皇帝支持她,太子又是她靠山,连老唐大人都没吱声,他们也只能忍下不适。 李尚书就是不太喜欢周满入小朝会的人之一,他觉得这样不合礼仪。 所以这几天对着周满他都冷着一张脸,出入太极殿都把脑袋瞥到一边不理她。 这种不满在周满提议国子监和太医署联合办学,或是国子监选用适合太医署的人才进入太医署学习一段时间,或是太医署派遣一定数量的学生进入国子监学习到达了顶峰。 因为周满更属意第二种,而且她拟定派出的学生中,有一半是女学生。 孔祭酒都没说话,李尚书已经忍不住暴跳如雷,“国子监从未有过女学生,周大人,你这样岂不是乱我朝纲……” 周满:“谁说国子监没有女学生的?新罗皇女不就曾在国子监上学吗?她随行了两个女学生呢。” 李尚书噎住,好一会儿道:“那是外邦女子,不是我朝中人。” “连外邦女子都能进国子监学习,为何我朝女子反而不能进?”周满抬头和皇帝道:“陛下,太医署中的学生如今只学医术和药学,于民生管理一道上到底差上许多,这也是太医署进入地方后和县衙关系不睦的原因之一。” 她道:“圣贤之道便在国子监中,医者行的是治病救人的圣贤之行,却苦于口拙,又因见识有限,许多事做得不尽如人意,为何就不能让他们进国子监中学习圣贤之道,拓宽自己的见识呢?” 李尚书:“男学生可入,女学生不行。” 周满严肃着脸道:“李尚书,下官也是女子,我可以,她们为何不可以?” “圣贤之道是那么好学的吗?”李尚书道:“周大人是从小跟着庄学士读书,这才能立在这朝堂之上,但她们都那把年纪了,且还要学习医术,有那个精力吗?” 周满:“都是十几二十岁的娃娃,怎么不行了?人生百年,他们还有几十年的时间呢,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他们只要没死,都可以进去学。” ☆.第3146章 有教无类 太子被自己的口水给呛住了,咳了好一会儿才缓过气来,其他大人也忍不住笑起来,让李尚书又气又好笑,一时竟找不到自己的语言了。 周满直接扭头看向上首的孔祭酒,“孔祭酒都没反对呢。” 她瞥眼看向李尚书,你个尚书越俎代庖,在这儿反对什么? 这句话虽未说出口,但神色表露无疑,李尚书气得够呛,坐在她边上的杨和书压低了声音道:“国子监是礼部管的……” 周满沉默了一下,抬头看向孔祭酒,一脸严肃的问,“孔祭酒以为呢?” 孔祭酒慢悠悠的道:“圣人言,有教无类,女子自然也可入学。” 李尚书:“孔祭酒!” 孔祭酒对李尚书笑道:“宫里的公主,宗室女皆从小学习经义子集,民间也不乏从小读书识文的女子,既然私学都可如此,为何国子监反而要将她们拒之门外?” 周满狠狠地点头,决定了,孔祭酒以后就是她的知己! 此事赞成李尚书的人有,赞同周满的人也不少,皇帝倒没想这么多,礼教对他的约束其实没那么大。 他只从实际出发,想到地方医署改制,按照周满折子上所言,派到地方上的医者男女要尽量各占一半,如此一来,为了让地方医署能够更顺利的发展,让她们学习经史算术是必须的,不然只会看病,不会打理医署,过个几年,地方医署能不能继续都是问题。 作为皇帝,他自然是希望像周满这样的聪明人越来越多,蠢笨的人少一些才好。 而周满又不会分身术,天下这么大,太医署必须要有自己的人才,不然所有的官员都从他处选,他们不知医理,要是再看清医者,时间长了问题也大。 这就和派不会打仗,又看不起士兵武人的官员去监军一样。 皇帝心思电转,便略过以李尚书为首的意见,和孔祭酒周满道:“国子监和太医署私下再商量一下派遣的人数和教学的方式吧,不论男女都可以进入国子监学习。” 李尚书:“陛下,这……” 周满已经高兴的出列跪下,“谢陛下,臣代太医署众学子谢陛下隆恩。” 萧院正也起身谢恩。 罗大人皱紧了眉头,还是跟着出列了。 等退朝,罗大人不由拦住周满,“周大人,此事您先前未曾与我们商议过。” 周满眨眨眼,看向萧院正,“我没和你们商量吗?” 萧院正愣了一下后忙道:“是我疏忽了,罗大人,此事周大人和我提过,不对呀,联合办学之事我也是和你提过。” 罗大人:“大人没说还要派女学生过去。” 萧院正微微蹙眉,“为何要特别点明?都是我太医署的学生,自然是择优派过去。” 周满笑问罗大人,“怎么,罗大人也觉得女子不该学圣贤之道吗?” 罗大人对上周满笑眯眯的眼睛,脊背一僵,他立即扯出笑容道:“自然不是,只是觉得此时提出这事阻碍甚大,很有可能影响到地方医署改制。” 周满挥了挥手不在意道:“现在朝中不就答应了吗?接下来就是和孔祭酒谈派遣的学生人数和学习内容了。” 罗大人又不傻,自然不敢当着周满的面说贬低女子的话,只是当周满走了,他还是没忍住和萧院正道:“女子为官到底多有不便,远的不说,等他们嫁人生子后还能一心放在政事上吗?此时将名额给她们,岂不是浪费?” 萧院正笑眯眯的道:“罗大人,眼光放长远些,周大人不也嫁人生子了吗?您看她现在可有怠政?太医署里和她一样嫁人生子的人不少,除了有孕和刚生产的一段时间里有些特别,其余时候她们该做的事也不少,至于怀孕生子,那也是为我大晋添加人口,亦是大功不是?” 眼光窄了吧,和他当年一个样。 他当年还觉得周满不过是个女娃,走不长远,进太医院就是个打酱油的呢,供着就好,结果现在呢。 供着供着,她现在的威望都不下于他了,可见啊,人得看长远些,不然脸会很疼。 萧院正背着手走了。 周满却没出宫,而是跑去追孔祭酒,一路追到了崇文馆,“孔祭酒,我们来谈一谈他们的课程设置呗。” 孔祭酒笑眯眯的看着她道:“周大人,你也太心急了,此事刚定下,离来年春天进学还远着呢,何必这么着急?” 周满:“可我也不能留到明年开春啊,此事早些定下早了,我还得回青州呢。” 孔祭酒摇摇头,“不是还有萧院正和罗大人吗?” 周满笑眯眯的道:“萧院正就罢了,他潜心医术,这些小事儿不好劳烦他老人家,至于罗大人,那就更忙了,我正好外放在京,事情少,这事儿我们先谈好。” 孔祭酒眯眼:“你能定下?” 周满颔首:“我们谈好也就差不多了。” 罗大人那里她不管,但萧院正那里却是已经谈好了的,他愿意将此事交给周满。 孔祭酒坐在了桌子后,手指敲了敲桌子,却没有谈课程这件事,而是问道:“周大人,当着众同僚的面我不好问,此时却不由想要问周大人一句,女官,你是只想着限于太医署,还是想要她们也进入其他部呢?” 周满愣了一下后笑道:“孔祭酒,其他部的事我也管不着啊,我只管太医署和太医院的事。” 她道:“我是太医,是医者啊。” 孔祭酒摇了摇头道:“周大人,你还是崇文馆编撰,以你现在的功绩,假以时日,崇文馆是留不住你的,崇文馆外面是翰林院,再往外则是三省六部。” 要是以前,孔祭酒是不会这样想的,毕竟周满在崇文馆里也都是编撰医书,其他的事一概不管。 但现在她与新粮种扯上了关系,而且观这段时间她在小朝会上的表现,不论是对什么政务她都有自己的见解,不下于朝中诸臣。 那么,在有皇帝和太子的赏识之后,谁知道她能不能更往前一步,离开崇文馆,离开太医署,走得更远呢? ☆.第3147章 推己及人 周满仔细的想了想,许久后摇头,“不会,不瞒孔祭酒,我也就喜欢在太医署里治病救人,等以后我是要离开的。” 孔祭酒疑惑:“离开?” 周满一脸严肃的点头,“不错,等太医署走上正轨,我以后是要走遍天下,浪迹天涯的。” 孔祭酒:“……周大人果然浪漫,一个人去?” 周满摇头,“当然不是一个人了,白大人答应了陪我的。” 孔祭酒忍不住好奇了,问道:“去干什么呢,阅尽天下山川?” “倒也不是,”周满道:“我是想见识更多未曾见过的生物,世间万物,因地理不同,季候不同,生长的东西也不同,不仅在于花草,还在于兽禽,我都想见识见识。” 要是能都抓到收录了最好。 孔祭酒总算见识到了她对于物种的执着,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俩人在办公房里谈了近两个时辰,午饭都是内侍送来的,虽然房门是打开的,但崇文馆里没人敢来听孔祭酒的墙脚,所以没人知道他们谈了什么,反正最后周满出来时兴高采烈,一脸兴奋高兴的模样。 相比周满和杨和书的忙碌,唐鹤就太闲了。 他最近正在与人交接工作,但刚从江南回来,京兆府这边的事情本来就接的少,工作自然也没多少,所以很快就弄好了。 至于刑部那边,因为他常和刑部打交道,对那边的事太熟了,他又是要出去巡视的,除了各地交上来的案卷外,他的政务就更少了。 所以他每天除了看一下案卷外就闲着了。 闲着闲着,唐鹤就想体验一下当左相公子的威风,于是穿上便服,摇着扇子在大街小巷里逛。 周满从宫里出来,正想找些好吃的时,就看到他一脸忧伤的站在状元楼下。 周满忍不住勒住马,好奇的问道:“唐学兄,你怎么了?” 唐鹤掀起眼皮看了她一眼,忧伤道:“是你啊,出宫了?来吧,陪我楼上坐坐,喝喝茶?” 周满:“吃饭可以吗?” 唐鹤:“……可以。” 周满立即下马,将马绳交给大吉便跟唐鹤进状元楼。 状元楼的伙计见唐鹤又回来了,立即弯着腰上前,“唐大人,您这次是要坐二楼还是三楼?” 唐鹤道:“在二楼找个包厢吧。” 伙计觉得唐大人终于正常了,于是高兴的应了一声是,殷勤的给俩人引路。 路上,不少人和唐鹤打招呼,还有人和周满打招呼。 有今年新入京参加科考,没见过俩人的书生不由问旁边的人,“这是谁呀,这么多人认识?” “没听大家的称呼吗?唐大人和周大人,这满朝文武,一女子能被叫做大人的,也就一个,至于这唐大人嘛,自然是京兆府的唐大人了,听说已经高升到刑部右侍郎了。” “这么年轻的刑部右侍郎?” “看见他身边跟着的娘子没,更年轻,官品一样的,还有郡主的爵位呢,那可全是自己的功绩,不是祖传的。” 俩人进了包厢,唐鹤和明理道:“去请长博来,让他下衙了过来一块儿吃饭。” 明理应声退下。 周满:“唐学兄,你愁什么呀?” 唐鹤一边给她倒茶一边道:“你刚上来没听见大家的议论吗?” “听到了呀,”周满高兴道:“全是夸我厉害的,嗯,也有夸学兄的。” 唐鹤:“……我不需要他们夸我厉害呀,我就想让他们提一句,我是唐左相之子。” 周满:“这……其中有什么讲究吗?” “有啊,听着多威风?而且我若有这名声,出去巡视人家也要多卖我爹一个面子,结果现在都没人议论,显然已经忘了我是我爹的儿子了。” 周满:“……唐学兄,你想太多了,该记得的还是会记得的,不过你现在能力也不弱,所以大家不提而已。” 她好奇的问道:“为何如此介意这点?” 唐鹤忧伤的叹道:“想当纨绔。” 杨和书推门进来,闻言道:“你别理他,他就是闲的,加之不愿离京,这才想闹出些事来。” 周满立即戒备起来,“唐学兄,最近朝中事情多,尤其是我们太医署的事情多,你可别闹事。” 她还想速战速决呢,他要是闹事转移了大家的注意力,那又不知道得耽误到什么时候了。 唐鹤:“……我是那种闹事的人吗?” 他叹气道:“我就是伤心不甘,这一走,我起码三年不能回京城,我爹要是能干,在左相的位置上做得稳稳的,我说不定得巡视个五六七八年,回来后还得继续外放个五六七八年……” 周满:“……倒也没那么久吧?” 杨和书也点头,“你想太多了,最多五年你就能回来了。” “那时间也不短,而且还是在外奔波,并不是固定的地方。” 周满羡慕不已,“多好啊,我就想有个这样的差事,不知道将来我能不能巡视天下医署。” 唐鹤一滞,显然周满不能理解他的痛苦,于是他看向杨和书。 杨和书冲他微微一笑,问道:“决定了吗,带上家小吗?” 唐鹤一把握住他的手,“我就知道,还是你懂我心中的苦啊。” 周满:…… 唐鹤虚假的抹了抹眼角,和他道:“小的是别想了,他们要读书,而且旅途奔波,孩子体弱,我也担心,所以得留下。夫人嘛,现在就在纠结中,我既想她跟着一起,又觉得把孩子单独丢家里不好。” 他要是固定地方外放,那就可以把家小都带上,可现在就是不固定啊,巡视天下,查询地方案件,那一个地方最多待上一两月就要换,花费在旅途上的时间太长,对孩子很不好。 杨和书想了想道:“随行半年,在京半年?” 唐鹤摇头,“车马太慢,那样耗费在路途上的时间也长,而且她这样奔波我也不放心。” 天下不是那么安定的,匪徒强盗还是有不少的。 周满觉得这些都不是问题,“这有什么呢,路途上也别有风景,多好啊,一年至少能出去游玩一次,算上来回路途,那就是三次了,是我肯定开心。 唐鹤和杨和书扭头默默地看着她。 周满回望他们,“是真的,我不骗你们,这次要不是时间紧,我身上还有公职,我是很乐意沿途游玩的,途中还能拐去汴州看看,那可是中原最中的地方,听说好东西不少呢,民风也与他处不同。” 唐鹤长叹一声道:“世上如你这样想的能有几人?” 推己及人,周满觉得应该挺多的,“您要不问问唐学嫂?说不定她和我一样喜欢呢?” ※※※※※※※※※※※※※※※※※※※※ 作家的话 明天见 ☆.第3148章 交接 唐夫人本来也在焦心,她既舍不得丈夫,也舍不得孩子,结果听唐鹤这么一问,她就摸着下巴若有所思,“她说的倒也没错。” 唐鹤眼睛一亮,立即握住她的手道:“所以你要随我外出了?” 唐夫人道:“看你去什么地方吧,要是有旧友,我说不定还能趁机访友。” 俩人瞬间不焦心了,老唐大人就没把这事儿放在心上过,当年他代刑部巡视天下时不也带上唐鹤吗? 当时唐鹤也才十来岁,当时他都能把他照顾好,现在他们夫妻两个还能照顾不好两个孩子? 所以他和唐鹤道:“你们啊,还比不上周满豁达,你媳妇和孩子想去就去,不想去就不去,何必忧心这么多?不说出门在外,在家里尚且有喝水噎死的危险,难道他们连水都不喝了?” 他道:“我让人把你们的行李都打点好了,全是方便出行的东西,你要巡视也从近处开始,把一家子都带上吧。” 唐鹤:“……爹,果然是您想得开。” 老唐大人哼了一声,不太严厉的训他,“我听闻你这几日都无所事事的到处乱逛,实在闲得无聊就去把大理寺一些破不了的卷宗也拿出来看,将悬疑之处记下,以后巡视天下,若能遇到破解之法,说不定那些高悬起来的案子就破了。” 唐鹤低头应下,“是。” 老唐大人挥了挥手,“去吧,明日不许再偷懒了。” 唐鹤却没走,而是凑近了些,压低声音问道:“爹,外头有些传言,说您提前从周满那里知道了左相人选,所以才……” 他顿了顿,盯着老唐大人认真的问,“爹,传言是不是真的?” 老唐大人实话实说道:“我问过周满,但她一句话都没说。” 唐鹤正要松一口气,却突然觉得他爹这态度和话术不对,一句话都没说,而不是直接拒绝。 但有些事,不必说出话来,可以意会的东西太多了。 唐鹤恍然大悟,挤到了他爹身边,和他挤在一张榻上,“爹,因为这个,所以你才替她说话,促成太医署向国子监派遣女弟子一事?” 老唐大人瞥了他一眼,一脸的嫌弃,“你爹我是如此徇私的人吗?” 他问道:“太医署和国子监交流学习,你觉得有问题吗?” 唐鹤摇头,“没问题啊。” “既然你都觉得没问题,为何会觉得我本来会反对?” 唐鹤道:“前年太子妃曾上书要在女官中选人接管一些司农寺和太常寺事务,您给上书否定了,去年太子妃再提,您再否,理由都是女子不便参政。” 老唐大人强调道:“是后宫女子不便参政,那周满是后宫女子吗?” 唐鹤摸着下巴道:“其实太子妃提议接管的职位是太常寺负责宫中礼仪的职位,还有司农寺里上林署的职位,都与皇宫有关,由宫中女官负责也方便……” “不行,”老唐大人道:“别小看了这些职位,虽然都很小,但很关键,前朝后宫本来就要分开,如此混杂在一起,将来若遇幼主或耳根软的君王,这些都是大隐患。” 他不能只看当下的便利,总要看到以后的。 唐鹤却往后一靠,懒懒的道:“盛衰有命,君王要学坏,便是没有这些职位,也会有别的位置,而且爹,说实在话,历朝历代,王朝真坏在女人手里的才有几代?坏在男人手里有多少?” 老唐大人就把手上的书一卷,狠狠的拍在他脑袋上,“少与我辩这些,还不快去收拾东西,虽说要等着张尚书回京交接,但你也不得太过懈怠……” 唐鹤抱着脑袋跑了,心中觉得他爹就是说不过他才这样的。 剑南道节度使在收到圣旨后便把手中的事务交接给手下的人,然后带着护卫先轻骑简从的跑回京城任职。 他回来时,太医署的事情已经定了,周满拎着两坛菊花酒就上玄都观里赴宴,和唐鹤他们喝了一通酒,下山时便遇见唐家的下人跑来找唐鹤,“郎君,张尚书进京述职了,刑部那边来人找您,说是让您找个时间去交接呢。” 唐鹤就抬头看了一眼天空,“这么急?张尚书回来不多休息几天?” 周满道:“或许是因为和学兄是旧相识,所以想叫你去叙叙旧?” “……算了吧,”唐鹤道:“虽然我们同在益州好几年,但他是节度使,我就是个小县令,一年到头见不了几次面,要说旧,那实在是没有多少。” 杨和书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道:“应该是为了卖世叔一个面子,早点儿见你以示看重。” 唐鹤:“……这一点儿就不必特别关照了吧?” 纨绔没当成,还因为有个左相爹要早早的去应付上级,缩短假期…… 哦,他没有假期,只是看上级啥时候让他去交接,他就可以离开。 唐鹤一脸舍不得的看着杨和书和周满,他不好拉周满的手,便去拉杨和书的手,“这一去见,我过不了几日就要走了,这一分别便又是几年……” 杨和书想把自己的手抽出来,发现抽不出,就稍稍用力,无奈的道:“之前我在夏州几年,不也靠着书信往来吗?” 周满安慰他,“没事儿的,我过不了几日也要走了,唐学兄,你要不要与我同去青州?” 唐鹤沉思起来,“你这样邀请我,郭刺史听到会很不高兴吧?” “没事儿,我们不让他知道是我邀请的就行,就说你听闻青州有奇案,所以闻声而来……” 唐鹤一想也是,笑着一口应下,“等我一路巡视过去,你们且在青州等着我。” 他松开了杨和书的手,好奇的问她,“你也要离京了?” 周满颔首,神清气爽道:“太医署改制以及和国子监交流学子的事都谈妥了,我明日去看看药坊,没其他的要事我就要启程回青州了。” 在离开前,周满还是去魏府里拜访了一趟,主要是给魏知上一炷香,然后看一看长豫公主。 ☆.第3149章 小话 “可惜你们正在守孝,本来想着这趟回来请你去青州游玩的,那里有海,有码头,南来北往的货物都在码头上交易,好东西特别多。” 长豫也叹气,“明达给我的信上也写了,还说你们在海边修建了一个别院,坐在阁楼上便可观海,那里的珍珠和一些海货极便宜。” 周满拉着她的手道:“等你出孝可以去看看。” 长豫没说话。 周满便探头去看她的神色,“这是怎么了?” 长豫叹息道:“驸马要守孝,朝中的官职已经停了,他已经与我商量好了,孝期过后起复他要谋外放官职,到时候我肯定要跟着的,青州,怕是去不了了。” 周满笑道:“这有什么,你就和驸马告两个月的假来看我们不行吗?难道你们就要时时刻刻在一起,一刻也分开不得?” 长豫忍不住挠她,“尽笑话我,哪家不是妻随夫行,丈夫去哪儿,妻子就去哪儿的?” 周满心中暗道:她就不是。 她想了想道:“明达就不是。” 明达和白二之所以会去青州是因为明达想去,所以白二才混到太子出差的队伍里,后来太子离开青州,白二干脆和翰林院告假留在了青州。 说起来白二这假请的有点儿长啊,要不是他岳父是皇帝,恐怕早被裁了。 长豫见她突然发起呆来,便推了推她问道:“你想什么呢?” “我在想要不要帮白二在青州谋个官职。” “算了吧,”长豫道:“明达心大,只怕不愿只留在青州,到时候她要是还想去别处,驸马有官职在身反而不好走。” 周满一听也是,但进宫和皇帝辞行时还是忍不住说了一下明达和白二郎在青州的丰功伟绩,“……医署、育善堂和官田码头等建设都有公主和驸马相帮,陛下,您有没有想过赏他们一个官儿当当?” 皇帝就掀起眼皮来看她,“朕倒是不介意给公主和驸马官当,但朕觉得郭刺史介意,要不你去问问郭刺史,他愿不愿意要个公主和驸马当下官?” 周满立即不吭声了。 皇帝一脸嫌弃的挥手道:“行了,知道你明日要走,朕今天就不多留你了,去东宫辞行吧。” 周满没想去东宫的,但皇帝都提了,她便也只能去东宫辞行。 从太极殿到东宫要路过太医院,她干脆转进去和同僚们辞行。 太医院比以前热闹了一点儿,周立如和几位医助在院子里切药和整理药材,看到周满立即起身迎过去,“小姑!” 周满对她点了点头,问道:“萧院正和刘太医他们在吗?” “在的,”周立如压低了声音道:“罗大人也在呢。” 周满颔首,低声道:“下衙以后你和刘焕回家用饭吧,我明日就要走了,晚上我们家吃个团圆饭。” 周立如应下。 周满去找萧院正几人辞行。 罗大人看到她,连忙起身行礼,“周大人。” 周满回了一礼,和几人笑道:“我明日就要离京,今日来和诸位大人辞行。” 罗大人笑道:“这一次周大人可谓满载而去。” 周满恭维道:“是萧院正和罗大人大方。” 萧院正挥手道:“别拍马屁了,再说下去,我心疼起来,那些东西就不给你了。” 周满立即闭嘴。 刘太医笑道:“周大人前日和昨日去看了药坊,不知可有建议?” “没有,”周满摇头道:“他们做得很好,尤其是做青霉素的工艺,他们比我还熟练,而且改良了器具,使生产的速度更快了。” 罗大人突然道:“听闻吐蕃最近动作频繁,几次和陇右起冲突。” 周满挑眉,“罗大人是担心军中耗费的药材增加,需要成药?” 罗大人点头道:“周大人,您觉得我们应不应该让药坊加大生产量?” 周满若有所思,“是应该早做准备。” 萧院正:“……我去兵部问过,只是入冬前的惯例冲突,应该不会形成大战。” 他道:“我大晋现在国泰民安,兵强马壮,吐蕃岂敢来犯?成药是有时间限制的,做出来太久不用,那药性就散了。” 周满道:“三年左右的时间呢,而且就算军中不用,地方上的花销也不少,完全不怕没销路。” “成药太贵了,有些丸药的效果还比不上汤药,生产这么多,谁能销去?” “您就放心吧,”周满道:“别说这只是一个药坊,便是再多开两个,生产的成药也能卖出去,我大晋这么多人,其中商旅出门在外,还有些富贵人家备药,那都是可以用成药的。” 罗大人连连点头,和周满一起劝萧院正,“而且自军中有太医署的学生进去后,耗费的药材就更多了,其中成药的数量也在增加,就算没有大战,这些药也能消耗完。” 周满:“我大晋又不是今年才兵强马壮,安居乐业,这些年什么时候断过战事?您就放心吧,我们的药不缺人买。” 萧院正:……这话说的,好似他盼着打仗,盼着将士们受伤一样。 萧院正最后被俩人说服,药坊要扩大生产。 罗大人呼出了一口气,果然叫上周满是对的,为了这事儿,他都磨萧院正两个月了,结果他就是不愿意扩大生产。 萧院正将周满送出太医院,其实是和她说悄悄话,俩人沿着宫道慢悠悠的往东宫去,他压低了声音道:“这段时日实在是太忙了,我一直没能问你,你觉得陛下脉象如何?” 周满左右看了看。 萧院正道:“别看了,这条宫道开阔,没人能听到我们说话。” 周满这才小声道:“比之我上次离开京城时虚了很多,这是气虚亏空,或许是因为陛下上次生病,病灶未除,将来只怕会经常生病。” 萧院正点头,“我也有此担忧,所以我打算劝陛下出去过冬。” 周满惊讶,“您打算用汤泉治病?” “对,陛下痰湿严重,却又气虚亏空,用药,怕是会虚不受补,反而会引起别的病症来,”萧院正道:“所以最好的法子是出宫过冬,到时候配以针灸慢慢调理。” 周满点头,“这的确是个好法子。” “针法上你可有建议?” “还真有,”周满小声道:“大人下午要是有空,等我见过太子后便去找您探讨一下针法。” ※※※※※※※※※※※※※※※※※※※※ 作家的话 今晚太晚了,还有一更明天再补上,晚安 ☆.第3150章 秘密 她顿了顿后道:“陛下的身体不好用药,却可以用药膳配以针灸,在他未去汤泉宫前用此法调理。” 萧院正点头,叹息道:“近来陛下虽不怎么表现,但魏大人过世,陛下还是很哀恸的,心神皆伤,身体更虚了。” 俩人说着话走到了东宫门口,萧院正远远便停下了脚步,和周满道:“陛下的身体状况是个秘密,近来连刘太医都不能近前探脉了,你……” “您放心,我知道的,我连白善都不告诉。” 萧院正就放心了。 他在东宫门口停下脚步,“周大人去吧,我去崇文馆找些资料。” 周满点头,转身进了东宫。 郭詹事正拿着一封折子要去见太子,见一个内侍小碎步疾走,便拦住他问,“怎么了?” 内侍微微弯腰道:“太医院的周大人来求见太子殿下。” 郭詹事若有所思的点头,和内侍一起去见太子。 太子对内侍点了点头道:“让她进来吧。” 等内侍退下才看向郭詹事。 郭詹事将折子奉上,“殿下,这是盐运司的折子。” 太子接过,“孤看完了让人送去给你。” 郭詹事站着没动,太子抬头,疑惑的看向他。 郭詹事:“殿下,自魏大人去后,陛下多有伤神,由此念及以前的功臣,连侯集的家人都被赦免,可以准许回京了。各地藩王皆上表劝慰,但陛下这几日似乎依旧不开怀。” 太子:“郭詹事到底想说什么?” 郭詹事顿了顿道:“殿下,臣听闻自魏大人去后,陛下那里就不用萧院正以外的人请脉了,倒是周大人,陛下常召她见面不说,也不拒她请脉,陛下的身体,除了萧院正外,最了解的应该就是周大人了。” 太子收起脸上的笑容,面无表情的合上折子,“郭詹事慎言。” 郭詹事躬身道:“殿下,臣并不是窥视陛下圣体,而是想着有备无患,殿下是东宫,是国本,有些事应该要做到心中有数才是。” 太子抿了抿嘴角,门外传来脚步声,不一会儿有内侍在外禀报,“殿下,周大人来了。” 太子面无表情的将折子扔到一旁,冷淡的道:“进来吧。” 周满入内,看到郭詹事,习惯性的就扬起笑脸,先和太子见礼,然后面向郭詹事行礼。 郭詹事也笑着回礼,“周大人。” 然后转身面对太子,“殿下,臣先告退了。” 郭詹事一走,周满才看向面无表情的太子,“殿下心情不好?” 太子掀起眼皮看她,问道:“你找孤何事?” “哦,我明日要回青州了,所以来和殿下辞行。” 太子点了点头,挥手道:“孤知道了,你退下吧。” 周满挠了挠脑袋,觉得太子今天心情不是很好,不适宜闲聊,于是行礼告退。 周满一走,太子便冷哼了一
相关推荐:
吾为将军
快穿之世界线全乱了
我的天道版本太低,所以全是漏洞
总裁越过界
烂人一双[重生]
总有人刷我好感度
什锦良缘
[网配]谁说傲娇不当攻
重生之韩棋
盘龙:开局抢夺至高神信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