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被仿生人大佬宠爱的日子 > 第398章

第398章

托你了,我们带来的物资全留给你们,还请你们代为调度。” 周满惊讶,“您要把县衙的人都撤走吗?” “不不不,他们留下给周大人打下手,”郭刺史生怕周满误会,解释道:“周大人才不是说人手不足吗?他们还留下,要是还不够,我再在这里给您拨几个人?” 周满来者不拒,点头道:“行啊,拨来吧,对了,最好是识字会记账的。” 郭刺史应下了,就要告辞离开。 周满就仰望着天空道:“可是,今天晚上会下雨吧?” 郭刺史也看了一下天色,见天边还有一抹晚霞,便觉得问题不大,于是笑眯眯的表示风雨都不能阻止他为灾民的心。 周满只能一脸敬佩的目送他离开。 等他们一行人走远了,她才收回脸上的敬佩神色,“我是说真的,今晚应该会下雨。” 唐鹤也抬头看了一下云彩的情况,半晌后点头,“是有可能会下雨。” “真可怜,虽然是六月,但淋雨也难受得很,尤其还是夜里,”周满扭头看唐鹤,“我怎么觉得他似乎有些害怕唐学兄你?” 白二郎顿时瞪大双眼,猜测起来,“莫不是他私底下犯了什么案子?比如收了钱放了死刑犯,冤枉了其他无辜的人……” 唐鹤狠狠的拍了一下他肩膀,“没有证据的事不要乱说。” 他道:“应该是因为他和家父关系不太好,所以才不喜欢我,又害怕我在青州给他找茬,所以看上去似乎有些忧惧。” 周满:“不至于吧,他好歹是个刺史,学兄你也不是故意找茬的人,退一步,就是找了,他也没必要怕你呀。” 她道:“身正不怕影子斜!” 唐鹤笑道:“他这辈子都不可能身正了,不过他怕我,倒不是因为他影子是斜的,而是因为事关他的仕途,怕我给朝廷的折子里乱说话吧。” 周满和白二郎一脸疑惑,“嗯?” “怎么,你们没收到消息吗?”唐鹤道:“朝中有意将郭刺史调回京中,到时候会给青州重新委派一名刺史。” ※※※※※※※※※※※※※※※※※※※※ 作家的话 晚安 ☆. 第3159章 朝局 周满和白二郎一起摇头,“没收到消息。” 唐鹤:“这两年青州功绩不少,不说盐运司每年从青州运出去的盐,就仅龙池码头和新稻种普及率这两项就足够郭刺史升官了。” “不过青州虽然发展不错,与京城相比还是差了很远,不然当年王嵘也不会嫌弃这是个下州而不来上任。”唐鹤道:“他既然有机会回京城,自然还是回京城的好。” 周满思索起来,“这次完全是天灾,并不是人祸,只从这几日的应对来看,他也算尽心,帮了长寿县不少,算是尽到了刺史责任,为何还要怕学兄你的折子?” 唐鹤笑容满面,“你觉得我是个公正之人,但有的人不这么想啊。” 周满叹气,“看来郭刺史对学兄有误会,要不我替你们解释一下?” 唐鹤深以为然的点头,“不过你也不必为我们说项,你大概不知,早年他会被革职是因为我父亲参他。” 周满瞪圆了眼睛。 “哦,对了,这次京城空出来的缺是工部右侍郎一职,因为参与江宁河堤修缮款贪污一案被拿,此案是我督办的。” 唐鹤摇头叹息道:“这个缺空了有两年多了,现在才传出来要选人,看来陛下是已经确定人选,郭刺史既然觉得是自己,那肯定是得了确切的消息。” “郭成此人,”唐鹤摇了摇头道:“他没其他大的毛病,就是特别爱财,又不是君子,所以取财的途径便不太正当,他必定觉得我们父子俩会阻拦他回京,所以躲着我呢。” 周满便好奇的问:“那唐学兄会阻拦他回京吗?” “我阻他回京干嘛?”唐鹤笑眯眯的,“据我所知,工部右侍郎这一职还是我父亲提的他的名额呢,这种人,留在京城比留在地方更好。” 他摇头晃脑的道:“天子脚下,众臣的眼皮子底下,这么多御史盯着,他便是贪,那也贪得有限。” “在地方就不一样了,一州刺史,在这一州之内,几乎可以只手遮天了。”唐鹤看向周满,“我想这几年白善的日子也不是那么好过吧?即便他有背景,公主和白二也在此,但一些该尽的礼节也得尽。” 周满想了想后道:“还好吧,郭刺史除了贪财还怕死,每年他寿辰和一些重大的节日,我们送的多是药,他收的也很开心。” 唐鹤:“……药?” “是啊,我做的成药,各种各样的都有,不过送他的多是保养的药物,比如人参养荣丸之类的,”周满道:“虽然也不便宜,但是我自己做的,比在外头买各种珍贵礼物要省钱很多。” 唐鹤呆呆的看着她,半晌冲她竖起大拇指,“厉害啊。” 周满嘿嘿一笑,“我今日也学到了,原来似郭刺史这样的人要放在眼皮子底下啊,可是……” “可是什么?” “可是,像郭刺史这样的人不算是佞臣吗?放在京城就不担心他迷惑陛下?” 唐鹤:“陛下知道他的本性,而且当今又不是昏君,就算喜欢听好听的话,也不会糊涂办事儿的,朝中诸公也不是摆设。” 周满就点点头,“所以郭刺史回京的事板上钉钉了?” 唐鹤:“八九不离十吧。” “那下一任刺史是谁?”周满最关心的还是这个,不管是她,还是白善,都要与刺史府打交道,尤其是白善,他直属上司就是刺史。 唐鹤摸着下巴道:“争这个位置的人不少,我也不知道陛下属意谁,你也知道,我出门在外,消息总要滞后一些的。” 周满:“……比我们强多了,我们还什么都不知道呢。” 唐鹤不在意的挥手道:“那就说明青州刺史的位置没定下来,不然太子肯定会告诉你们的。” 唐鹤顿了顿后道:“陛下下旨册封了皇长孙,此事你们知道吧?” 周满和白二郎一起点头,“知道啊,我们那天还一起去酒楼里吃饭庆祝了呢。” 唐鹤:“……陛下册封皇长孙你们庆祝什么?” “那是明达的侄子,是好事为什么不庆祝?” 唐鹤扶额,“我是说,陛下册封了皇长孙,太子继位已经是铁板钉钉的事了,除非太子谋反,不然不会再有更改,百官为朝局稳定,也会尽力辅佐太子。据我所知,太子现在每日处理的国事已超半数。” 周满和白二郎一起点头,继续看着他,“然后呢?” 唐鹤没忍住,抬手就拍了一下周满的脑袋,“然后你和白善是太子的人,青州刺史的人选其实你们是可以说得上话的。” 周满捂住脑袋,小声道:“我们其实是陛下的人。” 唐鹤瞥了她一眼,“我和长博自然知道你和白善是被局势夹裹着往前的,但是,自当年你为太子治病求得皇孙,又进了崇文馆,多次助力太子斗恭王;白善又是太子伴读开始,你们身上就已经牢牢的烙上东宫的印记。” “你们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他道:“之前我和长博不提,一是想着你们平常心,将来要是太子有意外,你们就算不能全身而退,也能够少受牵连;二来,你们当时年纪小,只需好好读书,好好办差就可以。” “但现在尘埃都落定,你们要是还游离在外,那就相当于把伸到嘴边的红烧肉给推开了,”唐鹤压低了声音道:“你知道现在有多少人围着东宫,想要在太子面前露一露脸吗?” 白二郎一拍掌,压低声音道:“我知道了,唐学兄,你是不是想让白善当青州刺史?” 唐鹤:“……你可真敢想,我都没敢这么想,他现在是七品县令,一下和太子要四品的刺史当,信不信朝中百官先参他一个奸佞谗言?我就是说你们可以在青州刺史人选上发表一下看法,选一个对你们最有利的刺史。” “你们是太子的人,太子也一向看重你们,你们提的建议,太子应该会采纳。” 周满摸着下巴思考起来,半天后道:“其实我挺想要顺其自然的,但不知白善怎么想,回头我问问他。” 不必周满问,因为此时白善正拆开太子来的信呢,他就是为的新任刺史人选,想要问一问白善的建议。 等周满终于结束赈灾,和白二郎唐鹤一起回到北海县时,他的信已经寄出去两天了。 ☆.第3160章 快乐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唐鹤一下马就受到了大家的热烈欢迎,这份热情让在外漂泊两年多的唐鹤有些受宠若惊。 他惬意的坐在县衙后院的敞轩里,端着酒杯长出一口气,“我去别的县城,虽然也有被如此热情欢迎过,但那情是虚情,意呢,也是假意,也就只有你们了,是真心欢迎我来的。” 白善也惬意的靠在身后的坐榻上,盘着腿道:“当年学兄可是应承了满宝,一出京就往我这里来,结果我们左等右等,你却转道去了江宁。” “这可不怪我,”唐鹤立即道:“本来我是往青州来的,结果巡视到冀州的时候陛下让我去江宁查筑堤款项,我就只能下江宁了,好在有大运河,一路坐船下去的,不然一下从冀州到江宁,我要累死的。” 因为这个,唐夫人都没能跟着他走,翻过年后才去江南找他玩儿的。 不过也因为江宁的案子,这两年唐鹤一直在淮南道、江南道和河南道一带打转,见识到了不少案子,可谓世间之奇、之狗血,话本都写不出来的荒唐。 白善早馋唐鹤的本事了,忙道:“学兄来得正好,不如帮我查一查县里的案子?要是能把积年的旧案一并查清了最好。” 唐鹤问:“有什么奇案要案吗?” 白善摇头,“奇案要案倒是没有,但案子也不少的。” 殷或笑道:“北海县以前穷,白善上任后威望又足,吏治清明,因此没什么大案发生。但这两年因为龙池码头,各地商旅不少,又有大晋最大的盐运司在此,关于钱财上的案子不少。” 殷或似笑非笑的看了白善一眼,“我们白县令其他的还罢,审案却是查了一筹,案子总要查很久才出结果,这两年没少因为这个被郭刺史训斥。” 白善:“……我很慢吗?明明很快了好不好,一个案子总要讲究证据,还得复核一遍,上次那抢劫杀人的案子,我只用了两月便抓到了凶手,这也叫慢吗?” 唐鹤点头,见白善扭头盯着他,他点到一半的头就停住,勉强道:“倒也不是很慢,在众多县令中属于中上水平吧,只要不是冤案,命案两个月内破获,又抓到人,算是可以的了。” 白善便自得的看了殷或一眼。 唐鹤往敞轩外看了一眼,笑道:“看你这园子花团锦簇的,我和满宝他们过来时,沿路看到不少商旅,还有不少百姓挑着担在官道上叫卖,民风如此,看来你治理得不错。” 白善笑道:“唐学兄要不要去龙池码头看看?现在那边才是繁华呢,因为是新建的,来往的人又多,因此看着比我这县城还要更像县城些。” 唐鹤挑眉,“好啊,找个时间去看看。龙池离得远吗?” “七十里左右。” “不近啊,”唐鹤问,“既然那里这么繁华了,事务肯定也不少,似一般的冲突,甚至是偷抢一类的事不少,也都会报到县衙这边来吗?” “不会,”白善道:“我派了两班衙役在那边,给予他们便宜行事权,除非大案要案,不然一般的小纠纷小案件,都在那边办好了再汇到县衙里来,这边审核过了便收押犯人。” “那是里正在管那两班衙役?”唐鹤挑眉笑道:“一县县衙也就三班衙役,你一下给出两班,县衙这边就留一班?” “不,那边是殷或管着的,县衙这边我又招了一班,”白善道:“我已经和刺史府申请,将北海县从下县升为中县。” “这么快?”唐鹤微微坐直了身体,“当年长博在罗江县经营了好几年,他走时也没把罗江县升为中县,一直到这两年因为新稻种产量不少,这才升上去的。” 白善颔首道:“北海县现在有龙池码头,还有这么大的盐场,经济已经到了,之后也不会回落,升为中县是够了的。” 要不是他压着,郭刺史还想直接升上县呢。 不过升上县虽然对白善仕途有益,但对当地百姓和县衙的税赋压力就太大了,所以他没答应,一直给压着。 唐鹤一看他的表情就知道这其中怕是还有些他不知道的事情在,挑了挑眉问道:“郭刺史的提议?” 白善笑了笑。 唐鹤便啧了一声,然后看向殷或,笑吟吟的道:“没想到殷学弟会参与政事,”又看向白善,“他既然都给你管着衙役了,怎么不给他一个县尉当当?” 白善还没说话,殷或已经摇头道:“我就是闲极无聊时顺手帮一帮,又不是每日去县衙点卯,而且北海县是有县尉的,总不能我来了便把人挤走。” 白善笑道:“他可不止干县尉的活儿,他还干了县丞的活儿。” 唐鹤乐,“那不就是一县县令了吗?你都干什么了?” 一旁的白二郎立即举手,“我也没少干县丞的活儿。” 他道:“北海县也不知道哪儿来这么多事情,你说别的县只有一个县令是怎么做的?反正北海县有这么多人,我们还是总觉得人不够用。” 唐鹤微微一笑道:“你们用三年的时间做了人家十年才能做到的事,可不忙吗?” 五月找过来,“郎主,娘子问饭菜是摆在敞轩里,还是在饭厅?” 白善看了一眼唐鹤后笑道:“就摆在这敞轩里吧,今日风好,这里凉爽些,还可以一边看些景色。” 五月应下,转身去传话。 不多会儿,周满和明达相携而来,和婢女们一起端着饭菜上来,唐鹤连忙起身,扫了周满一眼。 竟然让公主端菜,能不能靠谱点儿,他怕吃了不消化呀。 周满疑惑的回了他一个目光,“这会儿正是吃鲍鱼的好时候,学兄难得来北海县,我让人去买了好些海鲜回来,今天的菜色一半是京城口味,一半是这儿的土产,学兄看看喜欢吗?” 唐鹤眼睛微亮,“鲍鱼呀……” “是啊,还有海胆,鲅鱼,你都尝尝,”周满道:“你要是留的时间够长,回头我们可以专门去龙池吃海鲜,那边的更新鲜,更好。” ☆. 第3161章 政治 唐鹤高兴的应下,要是早知道来青州这么快乐,早些时候他就应该来了。 几人虽然许久不见,但这两年从未断过书信,加上同在朝堂之上,都知道彼此的功绩和消息。 白善他们都觉得他们在北海县的事没什么好说的,不就是按部就班的建设码头,劝课农桑吗? 相比之下,唐鹤的事迹更吸引人,比如他在荆州破的连环杀人案,在唐州破的全家灭口案,寿州的女鬼杀人案…… 大家饭吃到一半,全都撑着下巴听他说案子,听得是津津有味。 最后还是久不见父母的白景行和白若瑜哭闹着要找人,郑氏和小钱氏牵着两个孩子找过来,他们才发现时间过得有些快。 唐鹤停住话,和郑氏小钱氏行过礼后惊奇的看着两个小孩,惊奇道:“你们孩子都这么大了?” 他一把将俩人抱起来放在腿上,一边一个,笑吟吟问:“你们多大了?” 白若瑜:“三岁!” 白景行:“四岁!” 两个孩子同时出声,只是答案不一。 唐鹤扭头去看白善几个,“我记得他们是同一天出生的吧?就算差着时辰也该是白若瑜大,怎么……” 白善含笑瞥了周满一眼,解释道:“我女儿算的虚岁。” 白二郎翻了一个白眼道:“这都是和满宝学的,从小就会往上虚报年龄。” 唐鹤失笑,从袖袋里掏礼物给他们。 这是早两年就准备好的,一直没机会给,这会儿终于给出来了。 “这是你们学嫂准备的,从同一块玉上分出来的。”唐鹤将玉给他们戴在衣襟上,发现玉有些大,便忍不住笑了一下,“还得再大一些戴才好。” 因为两个孩子的到来,话题被岔开了一下,唐鹤便不再说他破的那些暗自,而是看向周满,“青州刺史的事……” “哦,我差点儿忘了,”周满看向白善,“唐学兄说青州要换刺史了。” 白善颔首,“我知道。” 周满瞪眼,“你知道?” 白善点头:“前几日京城来信了。” 他顿了顿后道:“殿下问我青州刺史的人选。” 周满眼睛一亮,“都有谁啊,你有属意的人吗?” 白善微微一笑道:“还真有,我提议了一人,刘正则将军。” 唐鹤惊讶,别人不知道,他却是知道的,三年前皇帝就想过换青州刺史,当时他属意的便是刘将军,不过因为他刚毅正直,行事强势,他爹和皇帝都担心他和白善碰上会刚碰刚,所以才按下此事。 周满却是了悟,“因为海寇?” 白善:“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刘将军正直刚毅,如今青州已经过了最初适应的阶段,一切走上了正轨,接下来便是按部就班就可。” “只是赚的钱多了,人不免会生贪念,上者贪,下必从之,郭刺史再留在此处已经不适合,其他人过来也未必会比郭刺史更合适,”白善道:“刘将军不一样,一来,我们这两年合作不少,他对青州有一定了解;二来,他品格在此,虽行事强硬,对于此时的青州来说却是最适合的。” 唐鹤却问道:“是殿下亲自写信来问你?” “对啊,怎么了?” 唐鹤微微一笑道:“没什么。” 他目光扫向几人,最后定在殷或身上,“只是觉得殷学弟出来时日也够久的了,应该回京了吧?” 白善和殷或身体一僵,最后叹息一声放下筷子。 他们两个都不是傻子,一开始没想到这点,在信寄出去后也想到了,太子竟然直接写信来问白善青州刺史人选,只怕皇帝不会再放心殷或留在此处了。 就是皇帝放心,朝臣也不会放心的。 白二郎看看白善,又扭头看看殷或,问道:“怎么,殷或要回京?” 白善扭头与他道:“等殷或家书到了,你们也准备回去吧。” 白二郎怀疑的看着他,“为何?” 白善道:“你不是一直抱怨书铺抽成太厉害吗?正好我们的纸坊也造出新纸来了,公主名下又有书局,回到京城,你可以自己印刷书籍,到时候交给书铺来卖,赚的钱就更多了。” 白二郎:“我像是缺钱的人吗?为了几本书的分成回京城?” 明达道:“的确该回京了,大宝都这么大了,还没见过父皇母后呢。” 白二郎立即改口,“也是,你是不是想家了?” 明达点了点头。 唐鹤猜想的不错,太子提议用刘正则做青州刺史,一开始没人多想,的确将郭刺史调回京城,使刘正则做青州刺史。 虽然前不久寿光县发生了地动和山洪,但这是天灾,且后续处理得不错,所以孙县令和郭刺史都没被训斥,相反,因为处理得当,俩人和周满一起还被嘉奖了。 但不久后便有人发现太子在提议刘正则为刺史前和北海县有书信往来。 虽说因为明达公主在北海县,太子常和那边联系,但此刻,他们就是认定太子是和白善联系的。 而且太子回提议刘正则也是白善的建议,于是有人悄悄去见了皇帝,上谏道:“陛下,殷大人爱子年纪也不小了,陛下既然爱重殷大人,何不将殷县子召回赐婚,也让殷大人享受天伦之乐?” 皇帝瞥了对方一眼后道:“殷或身体不好,殷礼早和朕说过,他这一辈子都不能娶妻生子了。而且殷礼现在已经做了祖父,天伦之乐早有了。” 不说殷礼那一串的外孙外孙女,他小女儿招赘都生三个孩子了,还缺天伦之乐吗? 对方被噎住,干脆挑明道:“陛下,臣是觉得殷县子再留在北海县不妥。” 他低声道:“刘正则手上有兵权,他是白善提议的,白善又是太子的人……” 皇帝挥挥手道:“朕知道此事,太子之前和朕提过,白善在北海县经营多年,青州如今的局势多是因为他,因此朕和太子都想听一听他的建议。刘正则素来刚毅正直,三年前朕便想让他接手青州刺史一职,不过是因为怕他和白善脾气都太倔,硬碰硬不好,现在他们既然能相知,朕甚是欣慰。” ※※※※※※※※※※※※※※※※※※※※ 作家的话 晚安 ☆.第3162章 龙池别院 话是这么说了,但皇帝还是找了殷礼。 于是殷礼的书信便到了北海县。 此时,郭刺史已经离任回京,刘将军还没到任,青州这边又是底下的长史和路县令暂时主持。 殷或收到父亲召他回京的信,想了想,收起信去找白善,“我手上的事都和你交接完了。” 白善问:“打算何时启程?” “还得问白二和公主,不过我们不急,”殷或道:“我会先写一封信回去,说明交接事情需要时间,八月正是海鲜最丰美的时候,我带上一些回京,赶在中秋前回去就行。” “你们弱的弱,小的小,路上不能太赶,还是得早些启程,留足时间在路上才好。” 殷或点头,问道:“唐学兄现在何处?这一走不知何时能碰面,不知他可有时间来北海县聚一聚。” 白善道:“在莱州吧,上个月是第二季度出盐的日子,莱州运送官盐的官船沉了一艘,本来此案已经切结,是海上的海寇所为,但事情报到京城,陛下震怒,下令让学兄前去复查,他半个月前特意从临淄县赶过去的。” 因为北海县就在莱州边上,正巧北海县也有盐场,一半的官盐也是通过官船运输出去,对海上的情况很了解,所以唐鹤专门来信问他海上的情况。 白善的官船偶尔也被海寇骚扰,但还未被对方击沉过,归根结底,是因为当初官船是和刘将军借的,如今管着这三艘官船的就是刘将军的儿子。 也是因为刘小将军,白善才和刘将军认识,一来二往的来往起来。 不过这两年因为海运很繁茂,海上的强盗的确多了起来。 白善道:“我去信问问吧,从莱州到北海县也不远,嗯,直接请他去龙池吧,你们不是想吃海鲜?让满宝请两日假,算上休沐一起,我们去龙池住几日。” 周满现在是青州医署署令,加北海县医署署令,她的官儿最大,所以请假也是和自己请。 她算了一下最近的事情,发现不是很多,主要是大家开始收豆子,农忙起来看病的人就少了。 于是她很大方的应下,自己给自己批了假条,然后把事情交给副手郑辜,她带着家人就先去龙池。 白善和殷或白二郎反而落后一步,他们还有些事情要处理,等处理好了才过去。 白善去龙池更方便,连假条都不用,直接就能去。 龙池已经大变样。 马车从宽敞的官道上绕过来,一抬眼便是一个大牌坊,上书“龙池码头”四个大字,过了牌坊便是一条直通到底的宽敞街道,骑在马上可以隐约看到尽头处的码头和大海。 整座码头城镇是整体向大海倾斜的趋势,两边是相似的商铺房屋,这是一座繁华程度不下于北海县县城的大镇了,街道小巷将这些房屋连接起来。 虽然才建起来不到三年,但所有的商铺都开张了,来往的商旅百姓特别多,才进入便是热闹的叫卖声。 但他们没有顺着街道往下,而是向左一拐,顺着另一条路向山坡上去。 半山腰处独有一个院子在那里,有一条宽敞的大路连接到门口。 别院里的下人早收到主人家要来的消息,早早便将大门处的路和空地洒水打扫一遍。 看到车马上来,一个面白无须,身量较小的管事立即带着下人们小跑着上前,马和马车一停下,他便带着大家跪在车旁,磕下头道:“奴才恭迎公主殿下,郡主殿下。” 一个大宫女道:“起来吧。” 他立即爬起来,却是跑上前去帮周满拉住马,一脸讨好的笑,“郡主娘娘,这风沙大,您怎么不坐车?” 周满打了一个抖,跳下马,“别叫我娘娘,我有点儿寒,还是叫我周大人吧。” “奴才不敢。”他笑吟吟的将周满的马拉到一旁交给下人,又忙碌的去车旁候着,帘子撩开,一个大宫女先踩着凳子下来,这才转身将明达扶下来…… 明达笑道:“你有什么不敢的?不过郡主叫得好,以后就这么叫她。” 得了明达的夸奖,他高兴的笑起来,连声应“是”。 明达一下车,车门那里就探出两个小脑袋,白景行和白若瑜手脚并用,自己快速的爬出来。 内侍看见,忍不住“哎哟”一声,伸手小心的去车旁接着,生怕俩人滚下来。 周满伸手一手一个把两个拎下来,“都多大了还爬,不会走吗?” 明达瞥了她一眼,“你倒是会躲清闲,自己骑马,不知道他们在车里的时候有多闹腾。” 周满冲她讨好的一笑,把两个孩子放到地上后就去后面车上接上郑氏和小钱氏。 两个孩子虽然是郑氏和小钱氏带的多,但不知为何就喜欢缠着周满和明达玩儿,只要出门就赖在俩人身边,怎么撕都撕不开。 白景行和白若瑜常来龙池别院,都不用人带着,自己熟门熟路的就往里跑,身后跟着一串宫女下人。 山上的别院大门一开,下面大镇的不少人便知道县城里的贵人又来了。 “这次来的人似乎比较多,三辆马车呢。” “我看到周大人了,她骑着马呢,你们说我要是送她一桶海参,她会不会送我一些药?” “啧,周大人是缺一桶海参的人吗?她不会自己买?要想请周大人看病,要么去医署里碰运气,要么就拿她没见过的东西去求她。” “对了,听说去年登州来了一位吴老爷,他给了周大人一尾海鱼,没人见过的,周大人收了以后特别高兴,然后把那位吴老爷给治好了。” “什么病啊,竟然千里迢迢的从登州找过来?” “不育呀,他是带着妻子来的,听说俩人都年过而立了,一个孩子都没有,在北海县住了四个月就怀上了,算算时间,现在应该生了吧?” 议论的人不少,却没人真的敢上别院去打搅,因为他们知道,别院的人肯定会下来的。 果然,不多会儿,别院的大门又重新打开,这一次郑氏和小钱氏没出门,她们赶了半日的路,有些疲累,所以留在别院休息。 两个孩子却是精力旺盛,加上在车上睡过一段,所以根本坐不住,才喝了一口水便各自拽着自己的母亲往外走。 下人牵了马来,周满和明达将孩子抱到马上,自己也上马,带着他们便往山下去。 坐在马上,白景行小朋友高兴得不行,拍着小手冲前面喊,“冲鸭——” 周满便一踢马肚子冲起来,风和土就灌了她一嘴,白景行小朋友瞬间闭上嘴巴,但还是没忍住咳嗽起来。 周满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明达忍俊不禁,打马走在她边上,“你都多大了还这样闹她。” ☆.第3163章 汇聚 白善和殷或他们第三天到的,那时候两个小孩儿已经在海边玩疯了。 俩人拿着小木铲和小木车、小木马,到了海边便霸占一块沙滩,坐在沙子上能玩一整天。 周满给他们戴上小帽子就不管他们了,她和明达站在海边望着大海发呆。 码头已经在收尾,和三年前的码头相比,现在的码头扩大了两倍左右,能停泊的海船是莱州码头的三倍。 周满看着一望无际的大海,惋惜道:“可惜不能出海一观,有机会坐着海船穿过大海去百济新罗看看就好了。” 明达:“我亦想。” 俩人忍不住扭头相视一眼,纷纷笑了起来。 周满在心里算了算后道:“等医署都上了轨道,我就辞官,到时候就能想去哪儿去哪儿了。” “白善怎么办?” 周满:“他要是还做官,我会经常回来看他的。” 明达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然后道:“到时候我与你同行。” 周满挑眉,“大晋的公主去新罗百济吗?” 明达抿嘴一笑道:“这有什么,郡主去得,公主去不得吗?” “我这个郡主是后来的,你这个公主可是天生的,不一样。”周满已经琢磨起来,“到时候你可以和陛下要个使臣当一当,我们过去连路费都免了。” 明达扑哧一声,“你也太省钱了些,你的封地和职田庄子收入都不低,又有纸坊这些收入,怎么还这么节省?” 周满认真的道:“这不是节省,这是为了安全,你若是使臣,出使到百济和新罗,他们就得保护你的安全,可不比隐瞒身份自己过去要强?” “我们是为了解民风民俗去的,又不是为了体验民间疾苦去的,没必要为此隐瞒身份。” 明达:“你是为了挖人家的花花草草去的吧?” 周满抱住她的胳膊,“什么都瞒不过你。” 俩人正说着热闹,码头那边传来呜呜的号角声,周满听了一会儿后道:“有船入港了,要不要去看看热闹?” “不知是哪儿的船,”明达道:“我还想给长豫姐姐带一些东西回去呢,她现在已经出孝,魏驸马正在谋缺,可能过不了多久就要离京了。” 周满一听立即道:“走,我们去看看,若有好东西,我也买一些,到时候你帮我带给她。” 俩人回身把两个孩子带上。 两个孩子死也不愿意离开沙滩,悬空的小脚不断的踢着,大叫道:“我不去,我不去,我要堆城墙。” 周满低头看了一眼他们的杰作,嫌弃得不行,“谁家的城墙长这样啊,歪歪扭扭的还那么矮,别玩了,我们先去看好东西,回来再砌。” “不要,不要,”白景行用力的往下沉,小脚努力的想要踏在沙滩上,“我们自己玩儿,娘亲,你们也自己玩你们的去吧,我们不需要你们带。” 白若瑜也不愿意走,在宫女手里挣扎,大有他们不答应就张嘴大哭的架势。 明达便道:“算了,让他们留在此处吧,多给他们留几个下人。” 龙池码头还算安全,周满略一想便答应了,叮嘱白景行道:“只能在沙滩上玩儿,不能到海里去,知道吗?” “知道。” 白景行和白若瑜两个小朋友现在都不喜欢海水,因为他们已经追逐过浪花,并不觉得多好玩,还是挖沙子最好玩。 两个小孩一被放下,立即跑回自己的地盘,拿起小木铲继续兢兢业业的做筑墙游戏。 明达扭头看向大宫女,“看好他们。” “是。” 明达和周满去了码头。 那里正一片热闹,不少短工都蹲在码头边上等着被挑选,有的已经被挑中去扛货了。 再往前还有不少衣着不一的商旅等着。 这些人都是没本钱上船的,不过他们虽然没本钱上去,却也可以在码头这里挑选到一些相对便宜的货物,贩到内陆和北边,也是能赚不少钱的。 周满和明达一过来,不用护卫们上前分开众人,有眼色的直接让开了道路。 还有常混码头的热情与周满打招呼,“周大人,您是来观景,还是来看货呀?” 周满:“观景别的好地方多的是,我干嘛跑来这儿?” 她往前探了一眼,问道:“这船是从哪儿来的?” 很快,前面挤出来几个穿着短褂的力工,他们喊道:“别等了,这是从莱州码头过来的,来这里装些货物就走,在这儿下的好东西少。” 众人一听是莱州来的,立即散了,到另一处等着,“算着日子,去百济的船也该回来了吧?” “应该是快回来了,也不知道能带什么好东西回来。” 周满和明达却没走,瞪大眼睛看着从码头里处走出来的唐鹤,“唐学兄?” 唐鹤也没想到一下船就看到她们,立即高兴的走上前,“你们是来接我的?” 明达笑脸微僵,周满已经点头,“唐学兄,你怎么走的海路,不走陆路?” 唐鹤:“……你都不知道我走的海路,怎么来这儿接我?” “哦,这不是碰巧了吗?”周满侧身,热情的道:“唐学兄请——” 唐鹤给她气笑了,手中的扇子便忍不住一抬,不过想到周满已经不是小姑娘,这一扇子就没拍下去,他手一背,摇了摇脑袋顺着走了。 “白善呢?” “他们还没到呢。”周满话音刚落,一个护卫挤开人群进来禀报道:“娘子,郎主他们到了,正在别院里等着呢。” 周满往唐鹤身后看了一眼,见他行李简便,只带了三个人,便问道:“唐学兄,你是要先逛一逛龙池码头,还是先去别院休整一番?” 唐鹤想了想后道:“让护卫把行李送上别院吧,我们到处走走。” 唐鹤六月的时候来过龙池码头了,这会儿和之前相差不大,只是码头这一块已经基本建好,不少东西都被清理走了,比上次看着更干净整洁了。 既然是随便走走,周满便带着他往酒楼去,这会儿也差不多到用晚食的时候了。 ☆.第3164章 请教 白景行和白若瑜小朋友被强制带到酒楼时,正好在楼下和白善白二郎他们碰上。 白善看到浑身脏兮兮的女儿,已经习以为常,只是拿出帕子给她擦了擦脸上的沙子和眼泪,问她,“怎么哭成这样?” 白景行立即告状,“五月姑姑不许我玩沙子。” 五月连忙禀道:“娘子派人来说该用饭了。” 白善便说她,“不就是玩沙子吗,值得你哭成这样?” “你这两日必定没少玩儿,玩乐也该有个度,总是玩沙子,以后厌烦了,你岂不是少了一件乐事?” “我不会厌烦的。” “这就跟你以前说不会厌烦吃肥肉一样不可信。” 白景行立即不说话了。 她刚满周岁的时候特别喜欢吃肥肉,一直持续到半年前,最喜欢的食物就是七分肥三分瘦剁碎了做成肉羹,拌着饭吃特别好吃。 但半年前,她突然就不喜欢吃肥肉了,一点肥的都见不得,一定要全瘦才行。 白景行小大人一样的叹了一口气。 白二郎已经一脸嫌弃的吩咐宫人把他儿子抱下去清洗。 这家酒楼不小,一些大包间里是有盥洗室的,巧了,今天周满定的就是豪华大包间。 所以俩人就被带到隔间里去清洗了。 唐鹤看得目瞪口呆,“这两孩子这么调皮?” 这也太脏了吧? 他自觉他儿子够调皮的了,但也少有弄得这么脏的时候。 白善不在意的道:“小孩子哪有不调皮的?” 周满深以为然的点头,“守规矩就行。” 唐鹤:“……调皮和守规矩还能放在一起吗?” “当然可以,”俩人道:“玩乐并不犯规矩。” “好吧,”唐鹤挥挥手,决定略过此事,谈起正事来,“殷学弟,你们何时启程回京?” 殷或道:“我算过,八月初一是个好日子。” 唐鹤挑眉,“的确是个好日子,你们路上慢慢走,回到京城正好过中秋。” 白善问道:“莱州的案子破了?唐学兄是要在我这儿留一段时间,还是……” “我还得回莱州呢,”唐鹤道:“案子还没破。” 他转了转茶杯,目光在屋内一扫。 白善便让屋里伺候的下人护卫全都退出去了,只有隔间留着照看孩子的五月和大宫女。 她们两个都是绝对信得过的。 唐鹤这才道:“至善,你见过海寇吗?” 白善:“尸体算吗?” 唐鹤看向他。 白善便解释,“去年有海寇袭击商船,消息传回北海县,我便请刘将军派兵出海剿寇,将商船带回来,当时除了商船和船上的人外,刘将军还带回来两艘有些破烂的船,还有十几具尸体,那都是海寇。” 唐鹤坐直了身体,问道:“查过他们是什么人吗?” “百济那边的流民,”白善顿了顿后道:“不过海上的盗贼不止有百济人,还有倭国,甚至还有新罗过来的渔民。” “当然,目前我知道的,势力最大的,其实是平州和登州一带出去的海寇,他们多是岛民。” 唐鹤惊讶,“晋人?” 白善无奈的点头,“对,这些人里有相当一部分是流放过来的罪人或罪人后代,他们与当地的渔民下海为寇,原因各种各样,但最原始的目的便是为了利益。” 他道:“我和刘将军都很头疼,因为两地都不在青州治下,我们只能在他们出现时反击,管不到他们老巢那里去。” 唐鹤手指敲了敲桌子,“这就很有意思了。” “怎么,官船沉没与他们有关?” “不止,”唐鹤微微一笑道:“不过此时案情,我暂不能告诉你们详情。” 唐鹤思考许久,凑近白善问道:“至善,你对盐政了解得多,这晒盐法又是你琢磨出来的,你来说说,现在一石盐的收益是多少?” 白善道:“现在盐由盐运司专运专卖,价格比三年前降了近一半去,收益其实不大,除去所有成本后一石也就赚个五文到十文之间。” 毕竟现在卖盐已经算是国家公益性质的了。 唐鹤摸着下巴思考,“听着不是很多啊。” 白善给自己倒了一杯茶,喝了一口后道:“学兄,你问的这个问题得是在盐有成本的情况下,或者说,有完整成本程序的情况下。” 唐鹤挑眉,“什么意思?” 白善道:“官盐被劫,也就是说,他们是平白拿到的盐,没有时间、人工和材料的费用,只有部分运输成本,这样算下来极其低廉了,再以正常盐价出售,那他们赚的可就不止一石五文十文的钱了。” 唐鹤轻拍了一下桌子,“对啊,他们要是再运到别的地方,盐价不止这点,那赚的就更多了。” 周满刚和明达说完百济新罗呢,闻言敏感的问道:“什么叫别的地方?” 殷或道:“番邦?” 唐鹤点头,“不错,我查了一下,那艘沉没的官船一点儿也不简单,按说,海船难造,特别珍贵,他们就算想抢盐也不会把船沉没了。” 这也是一开始没人想是监守自盗,而是海寇横行,抢劫官船的原因。 毕竟一艘官船并不比船上的盐便宜。 “在官船沉没前,莱州盐场的官盐损耗就很严重,单看或许没留意,但我对比过你们北海县盐运司里的账目,他们的损耗,从生产到下船,是你们的十倍之上。” 白善闻言啧啧两声,“莱州的柳刺史看着挺精明的,为何会这么想不开呢?” 唐鹤就一脸怪异的道:“我也是到了莱州才知道,和陛下密折告发莱州盐场有异的人是柳刺史。” 这下所有人都张大了嘴巴,白善最先反应过来,问道:“莱州盐运司?” 唐鹤点头,瞥了一眼白善后道:“当年北海县盐场太过瞩目,盐运司官职虽不高,但牵扯的利益极大,所以当时北海县盐运司是陛下太子和朝臣们精挑细选出来的人选,为人正直刚强,其他地方的盐运司就要差一些。” 白善揉了揉额头,有些气恼,“盐运司才成立三年吧?” 怎么就那么快闹出这种事来? 殷或却是很理解,“即便盐专卖了,价格往下调了一半,它依旧是最赚钱的行业之一,毕竟,这世上的人可以不喝茶,可以不用铁,却不能不吃盐。” 明达突然道:“断人钱财如杀人父母,唐大人,你要小心些了。” ※※※※※※※※※※※※※※※※※※※※ 作家的话 明天补更,晚安 ☆.第3165章 合作邀请 唐鹤站在码头上远眺,看着一艘艘穿进港,又一艘艘船出港,烦躁的心情也慢慢安定下来。 “很震撼,”唐鹤轻声道:“只凭这一功绩,你可名留青史矣。” 只要这龙池码头在一天,白善的名字就流传一天。 白善笑问,“学兄大清早的邀我来码头便是为了说这句话?” 唐鹤微微一笑,“倒也不是,我是想看看你们龙池码头的官船是否回来。” 他手往后一背,认真的问白善,“可想过剿灭海寇?” “剿灭是不可能剿灭的,却可以拒敌以外,打断更多的人从匪的念头,”白善道:“只要他们付出的代价更大,得到的利益更小,那就能拦住许多胆大却还不是亡命之徒的人从匪。” “这就是你提议刘将军接任青州刺史的原因?” 白善补充道:“之一。” 唐鹤点点头,问道:“刘将军何时到任?” 白善算了一下时间后道:“再过四五日吧,陛下依旧将渤海海军交给他来管,青州刺史是兼任,他要把军帐搬到青州来。” “放在哪个县?”唐鹤笑道:“我觉得你这北海县就很好,临海,有盐场,有码头,海寇若是上岸,你这北海县首当其冲,驻军应该需要很多。” 白善沉思起来,半晌后问道:“您还是直接告诉我想干什么吧,您这样问话我有点儿心慌。” 唐鹤道:“要查清官船上的盐去了何处,被损耗的盐是谁运出的,必须要海寇的口供,你们龙池码头的海船也一直备受海寇骚扰,所以你们有想过剿匪吗?我们一起?” 白善:“你?你有兵吗?” “我没有兵,但我有官职,”唐鹤笑道:“巡按御史,巡视天下,我可以我的身份要求平州刺史和登州刺史一起出兵剿匪。” 白善微微挑眉,瞬间心动。 唐鹤看出来了,鼓动他道:“也就是我正在查沉船案,不然我是不会掺和此事的,联动各州府军政,我也是要和陛下上书的。” 白善问:“莱州的兵马呢?” “莱州的不行,我另有用处。” 白善便点了点头,“行吧,我会尽力说服刘将军,学兄与我同去吗?” 唐鹤摇头拒绝了,“我不能离开莱州太久,好容易查到的东西可不能让人抹去了。” 白善吃惊,“那您还来这儿,我以为……” “以为那边万无一失了?”唐鹤摇头笑道:“查案嘛,也要松弛有度,之前逼他们太狠,都缩着不敢动作,我也毫无进展,这样就很好,我出来散散心,他们也可以透透气,双赢,何乐而不为呢?” 白善敷衍的扯了扯嘴角,“学兄高兴就好。” 谈完了正事,唐鹤开始转着脑袋找起乐子来,见不少力工或蹲或站的在码头各处等着挑选,便问白善,“这些都是之前你招来修建码头的工人?” 白善看了一眼后道:“一部分是。” “剩下的人呢?” “分了四部分,最优秀的留在了码头上,归海司衙门统管,码头需要运转的人手,也需要修修补补,”白善道:“大部分则拿了钱回乡去了,还有一部分是无家可归,我给放到官田里做长工,只要他们做得好,回头我可以给落户。” “还有的则留在了此处,”白善的下巴朝那些力工点了点,道:“虽然辛苦,却能赚不少钱,不比修建码头时差多少。” 唐鹤颔首道:“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路子走。” 白善点头道:“不错,我能做的便是让他们可选择的路更多一些,”他微微一笑,“至于怎么选,看他们自己。” 唐鹤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这样琐碎的事我是做不了的,我最佩服你和长博的便是这一点。” 白善半晌无言,“查案不是更琐碎吗?” “那怎么一样,翻找那些物证便如同打开礼物盒一样,在打开之前,谁也不知道里面是什么,充满了未知的快感,但你们做的这些事早就预定好了结果,根本没有那种惊喜的感觉。” 白善:“事情做成了很有成就感。” “我破了案子亦有成就感,我在过程中还有惊喜感呢。”唐鹤晃着脑袋道:“这个不能比的。” 白善不与他争辩,指着远处慢慢靠岸的渔船道:“出海的渔民回来了,学兄要不要去看看?” 唐鹤瞬间心动,“昨晚吃的海参不错。” 白善笑道:“那是大嫂做的,和当地的厨子学了一段时间,唐学兄要是喜欢,我们可以去看看有没有好的海参,一会儿买些回去让大嫂继续做。” “吃多了会上火吧?” 白善:“吃两个就是了。” 唐鹤见白善走了,连忙跟上。 巧了,他们到的时候周满他们竟然也在,手上还牵着两个孩子。 两个孩子手牵着手,踮起脚尖站在木板上看船里蹦跶的鱼和各种奇怪的东西,白景行胆子大,看到了一个大石头,便挣脱白若瑜的手,走上去要拿。 五月忙伸手拉住她,哪敢让她上船? “小娘子,你要什么?” 白景行就指着那块石头,“有石头!” 渔民顺着看去,伸手将她指的东西拿过来,笑道:“小娘子,这是海蛎子。” 周满伸手摸了摸女儿的小脑袋,笑道:“海蛎子也叫牡蛎,味咸平,吃久了,可以强健骨节,杀邪气,活久一些。” 白景行问,“可以快点长大吗?” 周满就捏住她的小耳垂,“你想快些长大去干什么?” “长大了,我也能像娘亲一样总是出门,还能和娘亲一样吃好多我不能吃的好东西,大家都要听我的,像听娘亲的话一样。” 周满道:“那不是长大就可以办到的事,你还得有本事,你想你将来有什么本事?” “让别人都听话的本事。” “那你可得多读书,”周满忧伤的道:“你得比大家都强,比他们学识更渊博,他们才能听你的。” 白景行也不知听没听懂,反正乱点头,接过那块大石头,翻来覆去的看,很好奇,“娘亲,这个怎么吃?会不会崩掉牙齿呀?” ☆.第3166章 小孩的离别 周满闻言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大手一挥道:“我给你做!你娘我别的手艺拿不出来,蒸牡蛎还是可以的。” 她扭头和唐鹤道:“唐学兄,我们今天中午吃牡蛎吧,这东西主伤寒寒热,温疟洒洒,惊恚怒气,除拘缓鼠瘘,久服可以强骨节,还可以延年益寿。” 唐鹤:“你说了算。” 周满就继续在船上挑起来,“那条黄花鱼也不错,取了……” 远处来了一艘船,快速靠岸后,一个浑身湿漉漉的渔民提着木桶就朝他们跑过来,“大人,大人……” 随行的护卫连忙拦住他。 他也不冲,直接在外面跪下,抱着怀中的木桶,眼睛发亮的道:“大人,我摸到了鲍鱼,特别大的鲍鱼,我自己估量了一下,四头就有一斤了。” 周满一听,立即上前看,惊喜,“还真不错呢,我们都要了。” 等他们买了东西离开,立即有人围上那个渔民,“老赵,你运气可真好啊,就正好撞上了白大人和周大人来买海货。” 老赵也特别高兴,眼睛都笑得看不见了,“运气好,运气好。” “直接卖给周大人他们,可比拿到集市上卖多赚了三成吧?传出去也不会惹恼了那些掌柜东家和二道贩子。” 毕竟能把东西卖给别院的贵人是他们这一片所有人的荣耀。 拎着木桶的西饼也很高兴,和周满道:“比我们在县城买的可便宜太多了,果然要吃海鲜还是得来海边,娘子,明天我们还来吗?” 唐鹤竖起耳朵听。 周满就扭头问唐鹤,“学兄明日走?” 唐鹤一脸惋惜的点头,“明日一早。” “那傍晚让下人出来采买,明天一早我们吃海鲜粥。” 唐鹤忍不住笑,“盛情难却。” 这一次出游,正事只有唐鹤和白善在谈,其他人都是放宽了心吃吃喝喝玩玩,因为白若瑜小朋友快走了,明达还破天荒的同意他下海扑腾了一圈。 惹得白景行心动不已,于是突破五月的严防死守,也啪叽一声扑到了海里。 白善见状,便脱了衣裳拎着她下海,在浅水区陪她玩了好一会儿,一直到两个孩子都精疲力尽。 不过他们被拎起来时还有些意犹未尽,一同决定把玩沙子排在了后面,在海里玩更好玩。 回到北海县,殷或和白二郎便开始准备回京事宜。 明达将几本账目交到周满手里,道:“这是纸坊的账目,虽然那边有管事管着,但你也要偶尔去巡视一二。” 这些事之前都是明达管着的,不过她要离开了,那此事便只能周满接手,毕竟纸坊也有他们的一部分。 周满接过账簿,一口应下。 刘将军上任,白善一早便去青州城见刘将军了,所以周满带着家人将他们一路送到青州,打算在青州住一晚,第二天再送人离开。 明达不打算惊动青州的官员,因此没有宣扬,连北海县的人都不知道公主和驸马要回京呢。 这几年公主都住在北海县,青州和北海县都已经适应北海县里有一位公主的事实。 白善也出来送行,一路将人送到十里长亭才停下,“你们一路保重。” 周满叮嘱,“给你们的药收好,路上若有不适,还是应该找大夫问过再用药。” 殷或道:“此时秋高气爽,赶路并不辛苦,你们不必太担心。” 白二郎则道:“你们也要尽早把这边的事情做完,争取早点儿回京与我们团聚啊。” 明达瞥了他一眼没说话,和满宝道:“你们也多保重。” 大人们面对面站着告别,他们脚边的两个小豆丁也面对面站着,你看我,我看你,偶尔还要抬起头来看一下大人。 白景行把自己的小木马递给白若瑜,“我娘说你要回家去看外祖父和外祖母,我的马就先送你玩吧,别弄坏了。” 白若瑜接过,一脸的纠结,“我没给你准备礼物。” 白景行大方的挥着小手道:“不要紧,等以后我也去看我外祖父外祖母,到时候你也来送我,再给我准备礼物就可以了。” 她还给人想好了礼物,“你送我那个彩色的绣球。” “不行,那是我外祖父送我的,我也很喜欢。” “又不是不还给你,等我从我外祖父家里回来就还给你,你就给我玩一玩呗,”白景行道:“你也要记得还给我木马呀,不许搞坏了。” 等白景行回家好几日不见白若瑜回来,一问祖母才知道,白若瑜很可能不会回来了,她立即大哭起来,一边哭一边往外跑,被抱住了身子还用力的往外伸。“我的木马,我的木马,大宝儿,大宝儿,哇,哇,你们骗人,啊——” 周满和白善被她的哭声一震,跑出来一看,就见她一屁股坐在地上,仰着小脸哇哇大哭,虽然朝着天空,但眼泪却跟断了线的珠子一样哗哗往下落。 周满瞬间心疼不已,上前抱住她,抚着她的后背问,“怎么了,怎么了,怎么哭得这么惨?” 白善也是一脸的心疼,拿出帕子给她擦眼泪,看向一旁无奈的郑氏,“母亲,她这是怎么了?” 郑氏无奈的道:“她不知道大宝儿不回来了,还以为和以前一样,他和父母出去玩个两三天就回来。” 周满和白善连忙劝慰她,“别哭了,你要实在想大宝儿,那就给他写信吧。” 周满哄着她道:“你不是认识很多字了吗,写信和说话是一样的,只是他听到的时候晚些,你听到回复也晚些而已,其实是和人在你身边差不多的。” 白景行已经不是三岁的小朋友了,她四岁了,所以抽泣的道:“娘亲骗人。” “胡说,娘亲从不骗人的,”周满道:“不信你写封信,我让人给大宝送去,看大宝会不会回你,是不是跟在你面前说话一样的?” 白景行打着哭嗝,一抽一抽的应下了。 周满就抱着她去写信,但她毕竟是第一次跟小伙伴分开这么久,还是很不适应,因此便是写好了信,躺在了床上也是一抽一抽的。 郑氏看得心疼不已,摸着她的脑袋道:“不然让你爹娘再给你生个弟弟妹妹,到时候你带着玩儿好不好?” 白景行立即眼睛一亮,“我还有弟弟妹妹?” 白善和周满:…… ☆.第3167章 梳头发 终于把白景行小朋友哄睡,白善牵着周满的手回屋,一路上不住眼的去偷看她。 周满就掐了他一下,“你偷偷看什么?” 白善抓住她的手,牢牢地握在手心里,凑

相关推荐: 至尊痞神   我身边的那些诡异事件   我的天道版本太低,所以全是漏洞   天神,境魔,诗剑仙   拽丫头的霸道殿下   异界大领主   漂洋过狌海   我家小萨成精了   重生:溺宠太子妃   洪荒:家父盘古,我一气化三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