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命官,县衙刺史府都是摆设不成?” 那不仅是唐鹤的一条命而已,还是大晋的脸面。 连海寇都敢当街行刺朝廷命官,以后大晋的官员还能剿匪办公吗? 于是皇帝立即调了刑部、大理寺和御史台一起严查此案。 等选出人派往莱州,皇帝这才把老唐大人留下安慰他,“看信中所说,唐鹤已紧急送往北海县,有周满在,救治的希望还是很大的,唐卿不要过于着急。” 老唐大人虽然着急,但面上不显,恭敬的应下后便赶紧出宫安排去了。 人是死是活,总要去了才知道。 “选两个护卫出来,让他们双马连夜出城,尽快赶到青州北海县去。” 结果两个护卫还没出城,唐夫人先打包了包袱过来找他,直接跪下道:“父亲,儿媳想要亲自去看看。” 老唐大人满腹的话在看到她身侧的包袱时一顿,沉默了一会儿后点头,“去吧,三个孩子留在家中,我会看好他们的。” 唐夫人便给老唐大人恭恭敬敬磕了一个头,起身拎起包袱就走。 她的侍女也换了衣裳在外面等着,护卫也都选好了,一行人牵了马出府,连夜出城。 所以唐鹤想起来要给家里报个平安时,唐夫人已经在半路上了。 而且为了赶路,两边都加快速度,有近路抄近路,没有近路就在驿站上换马后连夜赶路,于是非常成功的错过了。 唐鹤的身体恢复得不错,伤口结痂后周满就不再拦着他下床,只要他不做大的动作,县衙后院随便他逛。 不过他胸前有伤,需要穿宽松的衣裳,也不好到处乱逛,基本上只在住的客院里走一走。 不过他也不无聊,因为最近他交了一个新朋友。 唐鹤早早让人准备好了点心瓜果,只等白景行小朋友找过来,结果院门“砰”的一声被撞开,吓了他一个激灵,抬头看去就看到一个特别眼熟却不应该出现在这里的人出现在了院门口。 唐鹤坐在椅子上呆呆的看着门口狼狈的人; 唐夫人倚靠在门口怔怔的看着唐鹤,目光将他从头扫到尾,确定他似乎真的活着以后便靠在门上哭了起来。 唐鹤回神,忙起身走过去,给她擦眼泪,“你怎么来了?别哭啊,你看我不是没事儿吗?” 唐夫人不理他,自顾自靠在门上哭得很伤心。 唐鹤没法,只能虚虚的抱住她,“行了,行了,你看孩子都笑话你呢。” “什么孩子?” 唐鹤示意她往后面看。 唐夫人就哭着回头,见五月一脸不好意思的看着她。 唐鹤:“眼睛往下一点儿。” 唐夫人就垂下眼眸,就正对上一个仰着头看她的小豆丁,看这圆圆的小脸蛋,还有那双晶亮的大眼睛,她一下就猜出了这小孩儿是谁。 “白景行?” 白景行小朋友抬手就要和她打招呼,五月已经一把将人抱起来,捂住了她的嘴巴,不好意思的和唐夫人道:“唐夫人,奴婢先把小娘子带下去了。” 说罢抱了孩子就走。 白景行小朋友很不服气,终于把五月的手拽下来,问道:“为什么不让我说话?” “我的小姐,唐大人和唐夫人久别重逢,有许多的话要说,您这么多问题,留在那里不是打扰人吗?” 白景行一走,唐夫人也缓了过来,总算是不哭了,她回头看唐鹤,伸手就扒他的衣服,“你哪儿受伤了?” 唐鹤吓得连忙捂住衣服,“回屋看,回屋看。” ※※※※※※※※※※※※※※※※※※※※ 作家的话 晚安 ☆.第3176章 总结经验教训 唐夫人横了他一眼,但也没勉强他,待回屋看到那道从左胸划到腰腹的刀伤后,她又忍不住眼睛泛红了。 唐大人忙道:“你别看它长,其实不深,刀划来的时候我虽然没躲过,但我往后仰了,所以伤口不深,真的!” “不信你去问周满。” 唐夫人:“那怎么莱州的折子把你写得好似重伤不愈的样子?” 她没看到折子,甚至不知道折子上具体写了什么,但也听人说唐鹤被刺杀,伤重,恐不治。 唐大人顿了一下后道:“那是我们为了让敌人放松放出的假消息。” 唐夫人冷漠的看了他一眼,起身出去,“明理——” 唐大人就缩了脖子靠在床上,他就知道! 看到唐夫人,明理就好似看到了主心骨,忍不住哭着将这段时间发生的事一五一十的说了。 唐夫人脸色越来越难看,“竟敢在刀上涂毒,好歹毒的心思。” 明理连连点头,就是啊,不然只是刀伤,唐大人何至于如此危急? 唐夫人转身回屋,站在床边盯着唐鹤看,唐鹤看得出她在运气,手就悄咪咪的挪到胸前,捂着胸口道:“疼,疼啊——” 唐夫人就哼了一声,却伸手扶着人躺下,“伤好之前不许出屋门。” “不出,不出,我一定不出。” 先把人哄住再说。 唐大人见逃过一劫,立即松了一口气,这才拉着她的手问,“你一路赶来一定累坏了吧?快去用饭休息,嗯,为夫陪你。” “不用你陪,躺你的。”唐夫人起身出去,郑氏在院门外,看到她便微微一笑,“见到唐大人了?” 唐夫人有些抱歉和羞涩的行礼,“小辈惊扰了夫人,还请夫人见谅。” 郑氏不在意的笑道:“不算什么,唐夫人一路劳顿,我已叫厨房备好了热水热饭,你先洗漱休息,再过一个多时辰满宝他们就下衙回来了。” 唐夫人应下。 郑氏:“那我就不打搅你们夫妻两个了,若有什么缺的,告诉家中的下人。” 唐夫人本来是想去找周满的,此时想了想便转身回去。 不甘寂寞重新下床,正在门口探头探脑的唐大人立即转身回床上躺好。 唐夫人风风火火的进屋,瞥了他一眼后道:“老实躺着,待我见过周满再说。” 跟着唐夫人来的侍女将包袱拿进来,服侍唐夫人沐浴洗头。 唐大人就靠在枕头上长出一口气,忍不住摸了摸自己的手臂和耳朵。 白善和周满下衙回来看见唐夫人都吓了一跳,然后周满就冲着唐夫人竖起一个大拇指,“学嫂厉害!” 唐夫人就上前拉住她的手,“走,我们到一边谈去。” 唐大人目送她们两个走远,扭头问白善,“现今莱州情况如何?” 白善看了他一眼,“我以为学兄会问我京城情况如何,怎么,学嫂来了学兄急着要去公办?” 唐大人挤眉弄眼暗示道:“我这不是快好了吗?” “好不好的,我说了可不算,得大夫说了才算。” 唐大人发现后门走不通,只能躺着了。 白善安慰他道:“学嫂明理,学兄身上又受伤,不会动手的。” “你不懂,”唐大人道:“我不怕她动手,我就怕她不动手,憋着。” 白善歪头,“秋后算账?” 唐大人叹气。 唐夫人果然没动手,在和周满了解过他的伤势后,她还算温柔的照顾他,只是在照顾的时候念叨了几句,“我看你就是懈怠了,身边带了这么多官兵竟然还能被刺客伤到,你以前可是能亲上抓贼的,等你伤好了,还是把功夫学起来。” 唐大人脊背一紧,心也有点儿紧,他小声道:“并不是我的功夫不好,而是对方功夫太好了。” “那你就练得再好一些,”唐夫人道:“我看就是懈怠了,之前办江南盐税案的时候,要杀你的人也不少,刺客的功夫也好,但他们哪一次得手过?” “这才三年不到的时间,你就能在这么多官兵的保护下被刺客砍了,分明就是懈怠了。” 唐鹤:“我这不是一直在各地巡察吗?没有固定的住址,不好习武啊。” “借口!”唐夫人道:“是驿站的院子不够大,还是外面露天席地时的空地不够广阔?” 她道:“手中只要有剑,随时都能练,打拳也可强身,你说说,你多久没习武了?” 唐大人越发气弱,说不过她。 唐夫人一语定下,“伤好以后立即给我练起来。” “是是是,我听夫人的。” 因为此事,周满入睡前便盘腿坐在床上盯着白善看。 白善进屋出去了三趟,回来发现她还是盯着他看,不免紧张,“怎么了?” 周满问道:“你知道我要说什么,特意躲着我?” 白善立即否认:“没有,我不知道。” 周满就冲他招手,等人坐到床边后就双手拉住他道:“今天唐学嫂和我总结了一下唐学兄受伤的原因。” 白善一头雾水,“原因不就是遇到了刺客吗?” “不,”周满一脸严肃的道:“这只是其中一个小原因而已,用唐学嫂的话说是,这世上恨不得他死的人太多,刺客经常有,但很少有得手的,这一次刺客能得手,最主要还是唐学兄自己的原因。” 白善有了点儿不好的预感,“什么原因?” 周满一字一顿的道:“唐学兄荒废了功夫。” 白善盘腿坐在周满对面,犹豫的问道:“所以?” “我猛然想起,算起来,你得罪的人也不少,虽然你好似很少遇到刺客,但你现在还太年轻了,等你到了唐学兄这个岁数,说不定恨你的人比恨他的还要多,所以你也得保护好自己啊。” 白善点头,“我一定保护好自己,你放心,夫人,你看夜深了,我们快睡吧。” 周满却拉住他道:“急什么,我话还没说完呢。” 她道:“我想起来,这段时间,你早上都不打拳也不练剑了。” 白善:“……我带大姐儿去花园散步了。” “以后让她自己去散,你还是练剑和打拳吧,保持住功夫,别和唐学兄一样懈怠了。” ☆.第3177章 撺掇 “自己去啊,她怕是不会乐意。” 周满想了想后道:“那我带她吧。” 白善立即摇头,“你起得来吗?” 周满先在心里设想了一下,颔首道:“应该可以,不就和以前读书一样早起吗?” 白善想了想,点头道:“行吧,你们也可以在园子里看我打拳和练剑。” 他捏了捏周满的胳膊,笑道:“要不要我教你?” 周满眼睛一亮,然后眼中的光又快速的熄灭,“算了,又不是没学过,前些年都没学会,现在年纪更大,更学不会了,我还是打我的五禽戏吧。” 于是第二天白景行小朋友兴冲冲的来找父亲去散步时没能去成,而是被带着在园子里看父母打拳。 她看看一旁打拳打得虎虎生风的父亲,再扭头看一眼动作滑稽的母亲,当机立断站在了她爹的后面,然后挥舞着双手哼哼哈哈的跟着乱喊乱舞。 周满正好打完一遍五禽戏,扭头去看,当即伸手把她拎到一边,“你父亲那个没意思,来,和娘亲一起打五禽戏。” “娘的动作不好看。” “那是你不识货,”周满道:“看见没有,这个,是猴戏,猴子是不是就这样,眼睛机灵的左右转动看……” 白景行小朋友看出趣味儿来了,也跟着捏着手指,缩着脖子转动起来…… 周满连忙夸她,“对对对,就是这样做。” 白善打完一套拳歇下来,取过巾子擦汗,见母女两个一个教一个学,倒也玩得津津有味,不由摇头失笑起来。 他们一家三口过得趣味儿,唐大人也过得很开心。 媳妇儿来了,他好歹有人陪着说话了,总算不至于一天就盼着白景行小朋友找过来玩儿。 可惜的是唐夫人并不是一整天都陪着她,既然来到了北海县,她自然是要出去看看的。 所以每日在陪过唐大人后,她便出去逛一逛。 她最先去的医署,“你这医署位置还不错,既临街,离县衙也近,从巷道里过,一刻钟就到了。” 周满指着大门前面热闹的街道笑道:“我们刚来的时候,这一条街上的铺面都是关着的,一条街上都没有,就跟巷道一样,不过这里距离主街也不远,走出一段就是。” “不过因为来医署看病的人多了,有人便在门前卖些吃食,后来卖各种东西的也多了起来。” 唐夫人微微点头,和周满一起进门,看到院子里往来的病人、医者和药童,她叹出一口气,真心实意的道:“满宝,你是一个能臣,天下如你这样的女子只怕没有几个,你不知道,京城的勋贵世家女私底下有多敬佩你。” 周满惊讶的看着她,“学嫂怎么突然谈起这个来了?” 唐夫人道:“就是突然想告诉你了。” 她道:“我偶尔也会想,我若是能晚生几年,有你开了这个先例,我说不定也进太医署,也到朝堂上建一番功业去。” 周满转着眼珠子道:“其实现在也不晚。” 她道:“人嘛,活一世便学一世,别的学子需要学八年十年才能出师,但学嫂聪明,若肯用功,说不定六年七年便能出师了。” 周满越说越觉得这个想法好,鼓动她道:“而且现在太医署和国子监有联动教学,被选进国子监进修的学生第一要求并不是医术高明,而是要懂管理为官之道,再一心为太医署工作。” “以学嫂的学识和能力,完全可以进国子监学习,”周满越说越兴奋,“学嫂要是有意,我愿意给你作保,向萧院正举荐你如何?” 唐夫人:…… 她伸手摸了摸她的额头,“你也没发热呀。” 周满拉下她的手,“我是认真的。” 周满一脸严肃的道:“您别看太医署里年年都有人毕业,其实我们人手很不足。” “不仅是民间,还有军中,不仅需要医者,还需要知道医理,为医署发展规划的有才之士,除此外,还需要负责各种杂务的人,这些人不要求精通医术,但至少要懂得医理药物,不然和医者沟通起来都困难。” “这其中又以女子最缺,”她道:“虽然太医署每年招新生都招女生,但女学生的人数还是远低于男学生,学医术都这样,更不要说和国子监的交流学习了,三年了,国子监那边统共只接收了我们送过去的十二个女学生,多的全是挑的男学生。” 唐夫人没想到一句感慨能惹出周满这么多的话来,她愣了好一会儿才道:“你怕是还不知道吧,皇后娘娘听了太子妃的建议,在宫中重用女官,听说还要在国子监里开辟出女学来,以后让宗室女和朝中官员的女儿入学读书。” 周满眼睛大亮,“我没听说呀,朝中诸公答应了吗?” “……没答应,”唐夫人道:“所以这时候你让我去读国子监,我这个岁数,你只要一提,朝中的弹劾折子只怕要把你埋了。” 周满:“我不怕!” “我怕!”唐夫人笑道:“我不是一个人,也不是不知世事,能够一心往前冲的小姑娘。” 她叹气道:“我身后有夫君,有三个孩子,有家族,而且,我公爹是左相,你觉得我进国子监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左相是站在皇后和太子妃那一头的?” 唐夫人微微一笑道:“对。” 周满就小心翼翼的问:“那老唐大人是站在她们那边的吗?” 唐夫人道:“我不知道。” 周满瞪眼。 唐夫人笑道:“这是真的,公爹的位置不同以前,不似以前可以想说什么说什么,他现在是左相,需要权衡的东西太多了。” “皇后和太子妃的提案,他没有反对,也没有肯定,只是阐明了利害让众臣和陛下选,”唐夫人道:“不过皇后娘娘也不是激进之人,朝臣反对,她也就将事暂且搁下了。” 周满叹息了一声,知道唐夫人身上牵扯很多,肯定是不能够进太医署了,她转了转眼珠子,“学嫂,你族中有没有和你一样有此志向的聪明小姑娘?我可以为她举荐呀。” ☆.第3178章 灵光一闪 唐夫人一脸怀疑的看着她,“你怎么突然热衷起举荐人了?” 周满叹气道:“我这是求贤若渴啊。” 其实是进入国子监学习的这批学生中,女学生是远远竞争不过男学生的。 男女失衡太过严重,有才之士嘛,周满觉得不论男女都是可用的,也都是她的学生。 但她心底深处隐隐有一道声音告诉她,长此以往不算好事,她得做点儿什么,至少让情况不那么坏。 有士人在考不进国子监,也考不过明经时会选择考入太医署,再从太医署里争取进入国子监的名额。 这是萧院正去年发现的,因为他发现报考太医署的士子突然多了起来。 要知道,以前报考太医署的人,要么是有了医学基础的人,要么是致力于学医的穷苦家的孩子。 突然出现读过四书五经,识文断字却不懂多少医理的士子…… 士子们可以有此决断,但书香门第的闺秀们却不会有人和他们一样,所以进入太医署的学子质量一下参差不齐起来,其中以男女之间的相比尤为明显。 也是因为这个,今年送往国子监的女学生里,竟然只有一个被选上,其他的名额全被男学生占了。 周满当年离开京城时定下的男女名额数量完全不作数了。 她曾为此写过折子表示反对,但一来她人不在京城,争不过他们;二来,国子监一句“择优录取”就将周满原先定的规矩推翻了。 萧院正争取两句便默认了。 周满拉起唐夫人的手,深情款款的看着她道:“唐学嫂,你也说了,京中不少人都羡慕敬佩我,既如此,她们家族背后的小姑娘里就没有羡慕敬佩我的吗?” “若有此志向,不如联系我,我现在虽在青州,但在太医署里还能勉强说得上话,她们要是有意入仕途,我可以给她们一个机会。” 唐夫人:“……去当大夫?” “哎,也不一定是大夫嘛,太医署现在与九寺齐肩,里面的职位是很多的,除了京中,还有各地医署都需要人,典药、主簿这些都是文职,不用去坐堂看病的,不过还是需要懂得医理药物。” 唐夫人:…… 她见周满一脸认真,便也认真起来,拉着她的手道:“满宝,这是很困难的一件事,甚至可以说,这是不可能的一件事。” 她道:“这世上能做到似你一样的女子,不仅古往今来,便是在将来,恐怕也只有你一个。” “世家之女,哪一个不是金尊玉贵?让她们似你医署里的典药主簿一样四处奔波是不可能的,”唐夫人道:“她们心底接受不了是一回事,家中长辈也不会允许的。” 周满抿嘴,“……您刚还说若是晚生几年,也去太医署里走一遭呢。” 唐夫人骄傲道:“这世上如我这样的人也没几个的。” 周满:…… 唐夫人看着她笑道:“你没有打理过白善的后宅,荣誉全靠自己挣来,所以大概不知道女子的荣誉从何而来吧?” “夫君?” “一半一半吧,”唐夫人拉着周满在树下的椅子上坐下,道:“他们的荣誉有后宅的一半,夫妻嘛,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合格的后宅正妻,除了照顾好丈夫,教育好孩子外,打理家中产业财务也是分内职责,”唐夫人微微抬着下巴道:“比如唐家的产业,除了我公爹手上还有一部分,其余的全在我手中。” “唐鹤吃的喝的用的,全都要经过我的手,有一天他若惹恼了我,我不给他钱花用了,他就只能穷着。”唐夫人压低了声音道:“宗妇,她想管好一个家不容易,但想毁掉一个家族却很容易。” 周满一凛。 唐夫人轻声道:“所以别小看了后宅女子。这世上的女子,除去似你一样有大本事,大志向的,其他贵女纵然会羡慕敬佩你,却不会走你这一条艰难的路。因为入仕带来的荣华富贵,她们可以通过她们的丈夫和家族获得。” 周满:“要是得不到呢?” 唐夫人便摊手道:“难道她们入仕就能取得与你一样的成就吗?” 她看着周满笑道:“不是我有意夸你,这是实情,将来便是还有女子能够做到你这个官位上,她们也做不到你如今的成就,你的官位、爵位恐怕会成为大晋的独一份。” “其他女子入仕,更多的是做太医、地方医署署令,这还是医术好的那些人,不好的,便如你所言去做典药、主簿,然后与男子厮杀进入太医署,”唐夫人顿了顿后道:“但是太医署里属于文职的官职才有几个?其中能有几个女子能坐上那些位置?” “如此辛苦,还比不上扶持自己的丈夫,培养自己的儿子来得快和轻松。” 周满:“……我也不全都是为了荣华富贵在当官。” 她现在好像荣华富贵都有了。 唐夫人便笑着点了点她的鼻子道:“所以说要除去与你一样有大志向、大才情的人啊。我们普通之人,所思所想便是功名利禄,荣华富贵。” “好吧,”周满发现自己说服不了唐夫人,只能垮下肩膀,“国子监不同意开辟女学,娘娘就没想过自己开个女学吗?” 她嘀咕道:“要是娘娘能开女学,多招收一些小户之女,等她们识字知道了道理,说不定我能从里面拐几个进太医署。” 嘀咕完,周满愣住了,唐夫人也愣住了,俩人对视一眼,唐夫人就眼见着她的眼睛越来越亮,越来越亮,也不知是不是正迎着阳光,眼眸亮得好似盛着星星一般。 唐夫人回到屋里,坐在唐大人的床边。 唐大人老实的躺着,见她看着他愣了半天不说话,便小心翼翼的汇报道:“我今天就下床方便了一下,连院门都没出去的。” 唐夫人回神,瞥了他一眼,“没出院门,那就是出屋门了?” 唐大人老实认错,“夫人,我错了。” 唐夫人没理他,继续愣愣的坐着。 ☆.第3179章 求报恩(给书友“阿颖儿y”的打赏加更) 唐大人不由的伸手在她眼前招了招,小声问,“生气了?” 唐夫人抓住他的手扯下来,“没有,就是心里头有点儿不安,我,我好像说了不该说的话,也不知是不是闯祸了。” 这倒是难得一见,唐大人兴致起来,问道:“你说什么了?” 另一边周满正在兴奋的写信。 她非常认真的写了两封信,为此连晚食都没出去吃。 白善端了一碗面进来,放在桌子上道:“先吃些东西吧。” 周满“嗯嗯”的应了两声,却头也不抬。 白善不由好奇,“你在写折子?” “不是,我在给明达和太子妃写信。”周满终于写完,然后认真的检查起来,确定没有错漏后才慢慢吹干墨迹,将它小心的收起来,她露出牙齿开心的笑:“今日多亏了有唐学嫂,我想到了一个为太医署开学源的好主意。” “什么好主意?” “我要建议皇后娘娘和太子妃在京中办女学!” 白善微愣,挠了挠脑袋道:“我似乎隐约听谁说起过,好似皇后娘娘想在国子监里开辟女学,但让朝臣驳回了。” “不在国子监里办,可以先在京城里办,就和私学一样,”周满道:“当然了,将来若能在国子监中开辟女学自然最好。” 白善点头,想到了什么,笑道:“要是国子监真开辟女学,那以后我们大姐儿也能进国子监读书了。” 周满眼睛大亮,狠狠的一拍桌子,“对啊,我怎么忘了呢,我现在可是郡主了呢,可以恩荫她进国子监的。” 前提是国子监里有女学。 周满看向白善。 白善也沉思起来,“这事儿不急,不过朝中要是再提起,我一定赞同此事,朝中诸公那里,别人我不敢肯定,刘尚书我可以保证能说服的。” 别看他老,他是很开明的,反倒是一些年纪轻的,还比不上刘尚书开明呢,听说皇后的折子反对声最多的便是朝中的中青年官员。 周满便也在脑海里找起来,“杨学兄也在朝中,他肯定站在我们这边,其他人嘛,韩尚书那里我可以努力一把,我给他女儿剖过孩子,邳国公那里也可以试试,不说我曾经救过他儿子,太子妃出面的话,他应该会站在他闺女那边吧?” 白善:“其实这事儿最要紧是看孔祭酒的意思,他要是能答应,那天下学子有大半数不会反对。” 孔祭酒就是大晋读书人的标杆啊。 周满认真的思考起来。 要说服孔祭酒啊,那就不能论人情,而是要讲理了。 周满瞬间觉得自己读的书还不够多,“和孔祭酒论理,我们论得过吗?” 白善想了想后道:“我从《论语》开始读起,将读过的书再温习一遍?” 周满连连点头,“好好好,此事就交给你了,以后和孔祭酒论理的事就交给你了。” 白善把面往她眼前推了推,“快吃吧,一会儿面要坨了。” 周满笑嘻嘻的接过筷子,“明天派人帮我把信送出去。” “好。” 来往京城不易,当然不能只送两封信,所以白善在打完拳,沐浴用过早食后便去找唐鹤,“可有让我往京城送的东西?” 唐鹤一脸复杂的看着他,“你要往京城送信啊?” 白善点头。 见他一脸波澜不惊的模样,唐鹤问道:“满宝她……建议皇后开女学?” 白善微微挑眉,笑道:“不过是一所女学而已,唐学兄这么在意?” 唐鹤道:“我爹威望不及魏大人,自魏大人去后,朝中有些老臣也病逝或隐退了,如今朝中的年轻官员,见识过皇后威望的没几个。” “不曾见过风暴,哪里知道大海的渊阔?尤其是如今大晋文风强盛,各地年轻学子聚集在京城,其中鱼龙混杂,一丁点消息流传出去,中途就能变成轩然大波,”唐鹤道:“周满以女子的身份立在朝堂上,朝中诸公是已经没多少意见了,但民间总有些不好的声音,开办女学的事若由她提出……” 白善微微一笑道:“总不能因为些不好的声音便忽略了大多数好的声音吧?” 他目光坚韧的看着唐鹤,“这是她想做的事,她想做便去做了,若是起了风波,我们再一起填平就是。” 唐鹤还能说什么呢?只能道:“祝你们一切顺意吧。” 白善点点头,再一次问道:“有东西要带去京城吗?” “有,”唐鹤起身道:“重要的东西就不让你带了,就帮我带两封信和一封折子吧。” 白善点头。 等这些东西送到京城时,唐鹤的伤口也好了,他终于能够出门。 他几乎一天也不肯多留,当即叫人收拾了东西准备去莱州。 唐夫人自然要跟着他一起去,于是主动揽过收拾的东西,唐鹤就神清气爽的在院子里伸了一个懒腰,冲屋里喊了一句,“我去医署里找周满拿些备用的药。” “去吧,”唐夫人探头出来道:“把钱带上,可别再赊欠了,丢我的人。” 唐鹤满口应下,带了一个胖嘟嘟的钱袋出门。 周满刚看完病人,正在药房里做成药呢。 唐鹤自己背着手去找她。 “你这药房可真齐全啊。” 周满:“还行,一般一般吧。” 唐鹤拿着架子上的各种瓶瓶罐罐看,上面写了药名,他也只能看出其中一半的用处,但这里面是药液的很少,于是他问道:“你先前给我吃的那宝贝药液是哪种?” 周满捣药的手一顿,抬起头来看他,“你听到了呀?” 唐鹤点头,“迷迷糊糊吧,不过我还是有感觉的。” 周满低头继续捣药,不在意的道:“被你给喝光了。” 唐鹤很好奇,“那是什么药?你给我的药单中似乎没有。” 他也是唐夫人和医署结过账后才发现上面没有的,所以才有此一问。 周满道:“那不是医署里的药,是我自己的药,当时人情送你了,不过你若执意要给钱,我也是不拦着的。” 唐鹤:“……那算了,我记下你的人情了。”虽然当时很迷糊,但他也隐约听到说一滴就很珍贵,洒出去一滴她都要心疼死的。 周满生怕他再继续问这是什么药,忙转开话题,“其实我是有个忙让您……父亲帮的,算还这个人情咋样?” “……这要报恩要的也忒快了吧?”唐鹤道: ※※※※※※※※※※※※※※※※※※※※ 作家的话 晚安 ☆.第3180章 喜事 唐鹤就在屋里找了张凳子坐下,“说吧,要帮什么忙?” 周满便提了一句国子监里开辟女学的事,她笑眯眯的道:“也不要老唐大人做什么,将来再有人提起这事时,老唐大人稍稍偏向我们开辟女学这一方就可。” 唐鹤想了想后点头,“我会和我父亲说的,不过我也不敢保证他就能答应。” 周满本意是想转开话题,因此对此不强求,大方的挥手道:“唐学兄尽力就好。” 周满将捣好的药粉倒出来,见他还坐着,便抬头看他,“还有事儿吗?” “哦,与你买些成药备着,”唐鹤把腰上的钱袋接下来在她眼前转了转,问道:“你学嫂第一次来海边,我怕她不适应这边的气候和饮食,需要备些什么药?” “健胃丸?”周满琢磨后道:“学嫂……都来了这么长时间了,应该不至于水土不服了吧?” “买点,买点,”唐鹤道:“你学嫂有钱。” 说得好像那钱不是他的一样。 周满将药粉盖好,起身走到药架前给他配药,除了健胃丸,她还给他们准备了一些伤药和风寒咳嗽之类的常备药。 唐鹤揣了不少药瓶回去,一股脑的交给唐夫人后就不管了。 晚上白善和周满请他们一起用饭,算是送行。 唐鹤还不能喝酒,晚上白善也不喜欢喝茶,所以他给盛了一碗汤,“以汤代酒,唐学兄保重。” 唐鹤无言的端起碗,将汤一饮而尽。 周满想起一事来,“对了,我有东西送给你们。” 她扭头去看西饼。 西饼转身出去,很快拿了一个药瓶上来,周满递给唐鹤,“我前两天刚做好的,收在屋里,差点儿忘记给你了。” 唐鹤接过,“这是什么?” “这是你所中的毒的解药,”周满笑道:“专门针对它的解毒丸,我研究过了,那应该是两种蜈蚣毒液与毒草炼制后的毒,也不知道莱州还有没有刺客,这种毒很难得,如果他们要再动手,换毒的可能性不大,你带着,或许会有用。” 这和周满之前开的解毒汤还有点儿不一样,是专门应对这种毒的,是她在教学室里将毒都分析出来后制作的解药,解毒快速,副作用还小。 唐鹤收起来,冲她竖起大拇指,“你厉害。” 唐夫人也感激的给周满盛了一碗汤,“来,学嫂敬你……一碗。” 周满刚刚已经喝了一碗,此时再喝…… 她只能捧起来和她碰了一下,低头正要喝,一股淡淡的蛋腥气钻进鼻子里,她忍不住转过头去干呕了一声。 白善忙扶住她,将她手里的碗接过,“怎么了?” 周满摇了摇手,“没事儿,最近嗅觉灵敏了许多,所以闻到了蛋腥气。” 白善不解,“嗅觉还能变得灵敏?” 唐夫人却是若有所思,“你这是……” 周满冲她笑了笑,唐夫人便明白了,肯定是日子还短,不好往外说。 白善看看周满,又看看唐夫人,最后僵硬的转着脑袋回来看周满。 周满察觉到他扶着她的手都僵硬了,便伸手拍了拍他的手,和他们道:“屋里有点儿闻,我出去透透气。” 白善立即道:“我也吃好了,学兄学嫂慢吃。” 唐鹤注视着主人两个离席,扭头问唐夫人,“周满有孕了?” 唐夫人道:“应该是的,她是大夫,总不会弄错。” 白善扶着周满,周满拍掉他的手,改成牵,“又不是第一次。” 白善问道:“什么时候的事,怎么也不告诉我?” “我也是今天才发觉的,”周满道:“我算了算日子,应当是二十五天左右吧。” 走到郑氏和小钱氏住的院子,便见俩人正哄着白景行小朋友少吃点儿东西。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遗传自父母,还是因为周满是大夫,所以白景行小朋友从小胃口就好,为了不让她胡吃海喝坏了脾胃,周满一直让家人留意她的饮食。 可就是这样,她也总能从祖母和大舅母的那里拿到一些东西吃。 看到父母过来,白景行小朋友就一口把自己手里的点心咬了,咬了就不能丢了,不然浪费。 周满捏了捏她的脸,“一会儿要漱口,天都要黑了还吃甜点,小心牙齿坏了。” 白善也摸了摸女儿的脸,看了周满一眼,还是没告诉母亲她有孕的事,日子还短,还是过一段时间再说。 不过白善闲时还是没忍住悄悄问女儿,“你想不想要个弟弟或妹妹?” 白景行小朋友特别聪明,立即问道:“娘亲是不是要生弟弟妹妹了?” 白善点着她的小鼻子道:“你怎么这么聪明?你想要弟弟还是妹妹?” 白景行小朋友权衡起来,“我没有妹妹一起玩过,她比弟弟还好玩吗?” 虽然她也没有弟弟,但白若瑜是男孩子,还有二表哥家的小侄子一起玩过。 白景行仰着小脑袋问,“妹妹是什么样的?” 白善看着她笑道:“和你一样的。” 白景行便眼睛亮亮的道:“想要。” 白善便忍不住摸着她毛茸茸的小脑袋笑起来。 小朋友是不会有秘密的,白善和女儿谈话过后,不到两个时辰,郑氏和小钱氏就都知道周满要给她生个小弟弟或小妹妹了。 不过郑氏和小钱氏知道后也愣是装作不知道,只是心底难掩兴奋,一起琢磨给周满做各种好吃的。 白善和白景行父女两个也跟着蹭了不少好吃的,这让白景行欢喜不已,许愿道:“希望娘亲每天都怀弟弟妹妹。” 周满:…… 她收了她面前装点心的碗,“来,我们母女来促膝长谈一下,虽然我很喜欢像你这样的小孩儿,可不代表我就要生很多呀,而且还得养你们。” 周满指着碗里的点心道:“雪媚娘,用了糯米粉、糖和奶,一块的成本……我算不出来,但肯定不便宜,你一个人要吃两个,再有两个弟弟妹妹,一次就得吃六个,再多几个,光每天的点心都去多少钱了?” 白景行小朋友听得目瞪口呆。 一旁的白善忙道:“点心钱我还是出得起的……” ☆.第3181章 争取 白景行小朋友把自己床底下的箱子拉出来,打开,里面是她的各种玩具。 她一把推过去给五月,仰着小脸巴巴的问道:“我这样是不是很有钱?” 五月看了一眼她的箱子,转身去打开柜子,从里面拿出一个大盒子,打开给她看,“小娘子,这是您的零用钱。” 白景行小朋友抓了一把铜钱,小嘴微张,惊叹不已,“哇,我有这么多钱?” 五月就笑道:“这不算多,你还有每年收的压祟钱,生辰礼物,都在娘子那里收着呢。” 白景行问,“都是我的钱吗?” 五月笑着点头。 “比这盒子里的还多?” 五月继续点头。 白景行就把铜钱都放进盒子里,将它抱在怀里问,“这些够养弟弟妹妹了吗?” 五月笑道:“应该够了吧。” 白景行就呼出一口气,念叨起来,“大宝儿还欠我一个木马呢,那个也值钱的。” 五月不好告诉她,那木马是郎主给她削的,手工粗糙,并不怎么值钱。 白景行算了一下自己的私房,觉得自己挺有钱,养弟弟妹妹不成问题,京城的白若瑜却是在收礼。 他扯着刚拿到手的九连环,实在是不会玩,有些气燥的用力甩了甩,金色的环打在手背上,他一下疼得放手了。 皇帝见了将他抱到膝盖上放着,拿过九连环教他解,“你这脾气一点儿也不像你母亲,你母亲似你这般大时玩九连环,就是解不开也不吵不闹。” 白若瑜问道:“是谁这么坏,把环环都扣在一起了?” 皇帝:“……” 皇帝也不知道是谁,回答不出这个问题来。 倒是一旁的皇孙看了一眼表弟,和他道:“解九连环可益智,先人扣在一起便是给我们解的,你还小,我来教你。” 皇帝立即把白若瑜放到地上,拍了拍他的小屁股道:“和你表兄玩去吧。” 白若瑜和皇孙不熟,但小孩子都喜欢和大孩子玩,在北海县时是没有机会,现在有大孩子带他,他自然愿意的,于是拎起九连环就塞他怀里,俩人跑到一旁玩去了。 皇帝看了他们一会儿后便扭头问明达,“朕听你母后说,你想在京城开办女学?” 明达点头,“只是儿臣一人的话恐怕招不到多少学生,所以儿臣想拉着大嫂一起,只是她是太子妃,事关国本,怕是要上折才行。” 皇帝便好奇的问,“太子妃不是想在国子监开辟女学吗?怎么突然想开私学了?” 明达道:“那不是朝中不同意吗?” 她道:“母后和大嫂总不能让父皇和太子哥哥为难,所以想着将此事暂且压下,既然公学办不成,便先试试私学,只当是练练手。” 明达顿了顿后道:“而且儿臣对此也颇有兴趣,我素日闲着没事做,开办个女学也可消磨时间。” 皇帝就沉思起来,“女学啊……” 他点了点自己的膝盖,“京中有此经验的除了各大家里的族学外,也就太医署了。” 但各大家族的女学基本上也只面对自家的女儿,而且多数是一家教一家的,和一般意义上的族学还不一样。 明达笑道:“我知道父皇担心什么,您放心,儿臣既要办,一定用心,开办之前便想好所有的事情,不会闹出笑话来的,也不让父皇和太子哥哥为难。” 皇帝便笑道:“我还没说,你就知道父皇担心什么了?” “当然了,”明达道:“无非是礼制上的事,我们办的女学虽说是私学,但由大嫂和我牵头,那便打上了皇室的标签。” 她道:“儿臣知道,那些世家大族打心里瞧不起我们李家,到时候各家闺秀入学,若是在学中闹出不合规矩的事来,那遭受非议的便不止是女儿和大嫂,还有父皇和太子哥哥。” 皇帝见她通透,便叹息道:“你们兄妹三个,你最体贴父皇,你既想到了这一点儿,那父皇便不再拦着你了。” 他道:“你和太子妃上折吧,也不用递到中书省去,直接送到詹事府,让太子交给礼部审核吧。” 明达瞪眼,“不过中书省和门下省审核吗?” 皇帝不在意的挥手道:“这是宗室的事,不必要交给中书省和门下省讨议了,宗室那边现在也是河间郡王管着,他同意就行了。” 说是这么说,但其实河间郡王不是很想答应。 “陛下,开办女学关系重大……” 皇帝问:“哪儿重大了?不就是开个学堂吗?” 李尚书:“……倒也没错,但那是不出错的时候,一旦出错,外头那些人还不知道要怎么嘲笑我们李氏呢。” 他觉得不能冒这个险。 皇帝却道:“朕却觉得不错,办好了女学,皇室的威望也可提升,不仅在民间,也在于世家之间,要知道治学为世家一大要事。” 他已经重修了氏族志,多少还是起了点儿作用的,但因为时间还短,才十年功夫,成效看见的小。 此时皇室若在治学上有成就,那将会放大这种成效。 李尚书半晌无言,“陛下,就算要治学,也应该是办书院,招收的是男学生,怎么办女学?” “男学不是已经有国子监了吗?”皇帝道:“宫里还有崇文馆,哪儿还需要再开办一个书院?” “但女学却没有,此乃天下第一次,办好了,自有威望功德。” 李尚书:“真论起女学来,太医署才是第一个吧?” “你要这么说,那现在国子监里不也有太医署送过去的女学生吗?”皇帝道:“那国子监是不是也算有女学了?既已有了女学,你们为何就死活不肯让宗室女和贵女们进国子监读书?” 李尚书沉默,他不觉得自己说不过皇帝,只是要论此事不免要掰开来说,只怕争上一天一夜也未必能分出胜负来。 所以他只能沉默以对。 皇帝就盯着他问,“你到底答不答应嘛?” 李尚书一脸无奈,“是,臣答应了,回头就把折子批了发还。” 皇帝这才满意,和他笑道:“明达就是想找些事情做,不然留在京城也忒的无聊了,朕看办女学就很不错。女学办起来,最近几年她是不会想着出去了。” 李尚书无言以对。 ※※※※※※※※※※※※※※※※※※※※ 作家的话 欠一章,明天补上 ☆.第3182章 白二郎的观点 李尚书到底还是答应了。 太子妃和明达立即让人去选址,俩人甚至亲自在京城的大街小巷逛起来,务必要选一个极好的地方开办女学。 太子妃在皇室公主要学的课程单上划去了不少,摇头道:“既然女学中不止有宗室女和世家勋贵之女,还有民间的小户闺秀,那这些便不适宜了。” 明达点了点头,也表示认同,“但骑术和射艺不必去掉。” 她看了一眼后道:“这些东西宗室女和世家勋贵之女都是要学的。” 太子妃微微蹙眉,“留着,只怕出身一般的学生负担不起这样的花销。” 明达笑道:“可以参照国子监和各府学,我听满宝说起过,白善在读府学的时候,学中所用的弓箭都是府学原有的,学生并不用另买,至于马匹,除了特别有钱的人家外,大多数学生都是租用马匹来练习。” “益州府学当年是和益州王府的马场合作,我们女学也可以找一家马场合作,”明达道:“平时上课的马可以用我们学里的,练习时则可以租用马场的马,应该不是很贵。” 太子妃挑眉,“白大人那样的家世还需要租马?” 明达笑道:“他们是来了京城以后才买了自己的马驹,以前在学里用马还是以租为主。” 太子妃点了点头,“行吧,此事就照你说的办。” “不过,”她顿了顿后道:“我还是觉得不同身份,不同志向的学生还是应该分开教学。” “太医署里现在不也是一股脑的招进来一批学生,统一在学里学上一年后便分班,想学体疗的去学体疗,想学针灸的去学针灸吗?”太子妃道:“到时候我们也将她们分开教学,你觉得如何?” 明达蹙眉,“那岂不是书院在使她们朋党吗?到时候肯定宗室女一伙儿、世家一伙儿、勋贵一伙儿,普通出身的又一伙儿。” 这和她的想法不一样。 “可将她们一股脑的放在一起读书也不是上策呀,”太子妃道:“各家情况不一样,基础不一样,下学回家后的学习也不一样,放在一起普通人家出身的学生更是被碾压,到时候只怕对她们更不好。” 明达皱起眉来,一时为难住。 白二听说,和她道:“你放心吧,把她们放在一起读书,一年或许是看家世底蕴,过个两三年这些的影响就小了。” 他自信满满的道:“到时候真正影响成绩的是智力和努力的程度,你看我和周满就知道了。” 明达一时转不过弯来,问道:“这和你与周满有何关系?” “怎么没关系?关系可大了,”白二郎放下笔,把写到一半的稿子放到一旁,认真的和明达道:“那些小户出身的闺秀,再穷能有周满刚入学的时候穷吗?” “周满刚入学的时候,用的书都是先生手抄的,除此外,她一本自己的书也没有,但我不一样,”白二郎道:“那会儿我家里可多书了,堆了一屋子。所以她刚入学的时候是我欺负她。” 明达:“……可我听说,她和白善一入学,你就被公爹揍了,就是因为你欺负他们。” 白二郎噎住,好一会儿才挥手道:“那不重要,都是因为大人参与进来才那样的,同学之间来说,就是我欺负他们的。” 明达点点头,“然后呢?” “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的东西越来越多,越来越高深,周满就欺负我了,我是说学上的哈,”白二郎道:“难道她的家世比我好,底蕴比我家深吗?” “当然不是的,她之所以能欺负我了,是因为她脑子比我好,还比我稍微用功了那么一点儿。所以什么家世背景的,入学两三年后就不是那么重要了。” “小户之家的孩子,还是女孩子,能考入女学读书,智力和毅力自是不同一般的,她们未必就比宗室女和世家勋贵之女差。” 白二郎觉得她们完全没必要考虑太多,“这世上的事啊,没有人可以想得十全十美的,所以不如让她们自己去进衍,你看太医署,一开始招收学生都是报考时便直接分好班了,但现在却是先统一学习一年,然后再根据自己的资质和选择来分。” “可见这世上的事就没有一成不变的,反正你和太子妃是山长,书院是你们的,到时候规矩不合适了,再改便是。“ 明达认真的思考起来,半天后点头,然后诧异的看着白二郎:“这番话是你自己想的?” 白二郎就摇头晃脑道:“小看我了不是?” 他拿着稿纸晃了晃道:“我好歹也是写了五本书的人,能著书的人,我会差吗?” 明达忍不住扑哧一声笑出来,满眼笑吟吟的看着他,“自是不会差,不过著书这样的话你与我说便好,可不能在父皇面前说起。” 白二郎嘀咕道:“我又不傻,才不会在陛下面前提起呢。” “不过此事还是问问周满的意见比较好,”明达沉思起来,“太医署便是她参与创建起来的,她有办学的经验。” 白二郎便将信纸和笔递给她,“来,夫君我给你蓝袖添香。” 明达被他一句话逗乐,忍不住笑眯了眼。 “就是要这样嘛,办个女学而已,我看你近来笑容都少了,总是愁容满面的,这是好事,该多笑笑才是,不然陛下要后悔同意你办女学了。” 明达给周满写信,等信送到北海县时,秋税已经收得差不多了,正是县衙最忙碌,而医署最清闲的时候。 因为手底下有两个学生、两个学徒在,她甚是清闲,所以收到信后,她便优哉游哉的拆开信看。 郑辜送信过来的同时顺便问些事情,“师父,上次递上去的折子有消息了吗?施署令又来信问消息了。” 周满一边拆信一边道:“折子还在门下省呢,萧院正来信说,连太医署内部都不能统一意见,门下省那边更难统一了,所以此事暂时搁浅,不过萧院正正在努力说服大家。 ☆.第3183章 远程遥控 郑辜很不解,“在各道开设药坊对太医署来说是好事,太医署内部为何要反对?” 周满想了想后道:“因为现在药坊是太医署里除了药材采买外最赚钱的地方了,不,甚至比药材采买还要赚钱。” “据萧院正说,今年药坊换管事主簿,连你小叔郑太医都去竞争了。” 郑辜:…… 周满挥挥手道:“让施敬别急,多上两道要钱的折子,回头我和太医署商量一下,就算不能在各道开办药坊,也先下放一下成药方子给地方医署赚点儿药材钱。” 郑辜摇头道:“他们要是连在各道开药坊都要拦着,更不可能答应药方下放了,要知道药坊就是靠药方子活着的。” 周满沉思起来,蹙眉道:“那看来光写信不行了啊,还得再上两道折子。” 周满看着手中的信若有所思,拿着信起身去办公房,“我去写信和写折子。” 给明达的回信就掺在递送回京的折子里。 因为周满写得快,第二天就给出回信和折子,所以公主府来送信的侍卫便拿着回信和折子回去了。 明达看过信便亲自把折子送到太医院去,她对一直未能有决断的萧院正道:“满朝文武,若论圣颜,萧院正是最常见到的一人,便是我和太子哥哥都不能及,也就母后能与萧院正并论,太医署内既然有不解之事,萧院正也不能拿主意,何不请父皇决断?” 周满说,太医署和朝中诸公多少有利益的考量,因此对各道创办药坊一事一直相较不下,但皇帝不一样。 站在皇帝的角度上,他只需考虑对大晋社稷、大晋百姓和皇室是否有益处就好。 周满自己设想了一下,各道开办药坊除了会争抢皇室的一些利益外,对于其他两项都是百利,以皇帝的性情,他肯定会答应的。 现在太医署内不能决断,门下省便一直压着她的折子等太医署决断,那得到猴年马月才能等到批复? 明达将一封折子拿出来交给萧院正,道:“这是周满给我写信时附带的折子,她请我递送给萧院正。” 萧院正接过,展开看,里面详细阐述了各道创办药坊的必要性,以及各地医署发展的困难。 萧院正有些头疼,这封折子和上一封差不多,只是更详细,看着文笔也更好一些而已。 但他是太医,不看文采,只看内容啊。 这封折子显然不是写给他看的,而是给朝中诸公看的。 萧院正合上折子,和明达公主行礼道:“臣已收到,多谢公主提点。” 明达笑道:“萧院正客气了,本宫也有事要求院正。” 萧院正惊讶的看向明达,打量了一下她的神色,迟疑道:“公主面色看着还好,不似生病的样子啊。” 明达:“……不是生病,院正也知道,本宫要在京城开办一间女学,因为是第一次办学,入学的学生身份和基础相差很大,这一点儿和太医署有些相似,所以本宫想去太医署里取取经。” 周满给明达的回信直接道:“要想知道办学是什么样子的,你直接去书院里看一看就好。” “国子监、京中的私学,还有太医署,”周满道:“特别是太医署,因为里面不仅有男学生,也有女学生,这些学生中有各太医保送进去的,有各番邦送来交流的医学生,也有考试进去的,还有各家送来培训的下人,现在更有一些想走太医署这条捷径的士子,身份可谓五花八门,要说学生最杂的学院,全天下只怕没有哪个学院能比得上太医署了。” “要想知道办学是什么样的,你进去体会一段时间就好了,或是亲自当个先生,或是当个管事,用不到一个月,你便能心中有数了。” 对于她和太子妃的担忧,周满的建议前半截和白二郎的一样。 “感情都是培养出来的,甭管她们是什么身份的学生,放在一起学个三两年,就算不能成为至交好友,至少也该有同窗之谊。”周满道:“这不仅是人之常情,也该是学中应该教导的。” “三两年之后,学生也该长大了一些,知道会思考了,此时可以适当的增加课程,此举可参考各府学和国子监,”周满道:“各府学和国子监的教学也都是一年比一年多的,而在增加科目的过程中,不仅先生们对学生的偏向有了解,学生对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未来的志向也有了初步的判断。” “这时候建议你们以学分制来考核学生,每一门课都设置好学分,走完了前面两个步骤的大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目标来选择课程,只要课程的学分达到,她们便可毕业离开。” “其实这和国子监里的课程有些类似,当年我们太医署内的课程也是参照着国子监来的,只是根据自己的情况有所改变而已,”周满道:“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其中国子监便是其中的宗,所以我就不建议你去学我们太医署的学分制和科目制了,你去参照国子监的就好。” “不解之处去请教孔祭酒,虽说孔祭酒一向严肃,但那只是外表,他严肃的外表下有一颗柔软的心,甭管是谁提问,他都有问必答,除了我们家的庄先生,我再没见过哪位先生有孔祭酒的耐心了。” “不过他也有毛病,就是话喜欢简略着说,还喜欢只说一遍,一遍不懂他就烦躁,所以你去的时候别带白二,他和聪明人说话会很高兴,和稍显笨拙一些的学生说话就会忍不住暴脾气。” 因为有此叮嘱,所以明达今天是自己进宫的,亲自给萧院正送完折子后她转身就去了东宫。 今天孔祭酒不在国子监,而是在崇文馆里上课。 萧院正目送明达离开,低头看了看手中的折子,头疼起来。 周满可
相关推荐:
至尊痞神
我身边的那些诡异事件
我的天道版本太低,所以全是漏洞
天神,境魔,诗剑仙
拽丫头的霸道殿下
异界大领主
漂洋过狌海
我家小萨成精了
重生:溺宠太子妃
洪荒:家父盘古,我一气化三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