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被仿生人大佬宠爱的日子 > 第405章

第405章

,本来佛本一家,他可以和这里的护国寺互相成全,但护国寺一直态度疏离,并不愿与长生寺多来往,这就让他孤立无助。 这大半年来他在京城中运作,也发展了一些信徒,但时间还是太短了,朝中文武百官,愿意替他说话的没几个。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为首的那几个老大人不喜他,明明他们也收了他不少药材的,却翻脸不认人…… 那罗迩娑婆胡思乱想着上了大殿,最后是李尚书出面和他提出给公主鲜血的事。 因为他是宗室中人,所以在这事上他开口最合适,他一脸自责悲伤的道:“明达公主是陛下和娘娘最喜爱的女儿,只是从小体弱多病,一直未能根治,若大师肯献出一点儿血,我李氏皇族和陛下必定感激不尽。” 那罗迩面色平静的道:“菩萨普度众生,贫僧能救公主是贫僧的缘法和荣幸,不过我是个垂垂老矣的老人,从来只听说年轻人的血液可以让人热血沸腾,从未听说过我这垂垂老矣的人的血也能救人。” 李尚书一本正经的道:“可大师不是一般的老人啊,您已有两百岁,以后还能活得更长久,您的血里有长生的东西,我们也不奢望公主能长生,只希望她健康平安就行。” 那罗迩脸色不太好看,这话传出去,他将来就算可以活着离开京城,也未必能活着回到故乡——不知多少人想喝他的血。 那罗迩知道大势已去,不再挣扎,非常痛快的要他们抽血。 周满咽了咽口水,跃跃欲试,但萧院正瞪了她一眼,她只能老实等着,看着太医院的医助拿着器皿上前抽血。 太医院现在抽血的装置改进了不少,抽血并不是很疼,只需一个针口就可以搞定。 那罗迩第一次看到这些装置,看着自己的血穿过不太透明的羊肠落在一个器皿中,他愣了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 大晋的医术……竟如此神奇了吗? 难怪,难怪…… 医助悄悄看了一眼站在首列的周满和萧院正,见俩人都点了点头,他这才拔针止住血。 血抽出来,周满有些坐不住了。 坐在上面的皇帝似乎知道她的想法,其实他也想知道那罗迩到底活了多少岁,此时大朝会再开下去也没意思了,于是挥手,“行了,今日大朝会就到此吧,来人,送大师回去休息。” 周满立即出列道:“陛下,大师刚失血,我们太医院有些珍贵药材可以补血,不如臣为大师问诊一二,再补以药材,很快就能恢复了。” 皇帝点头,“准。” 周满高兴起来,这下好了,不仅有了血,还能摸那罗迩的脉了。 不过她这是妄想,因为那罗迩拒绝了,“只是有些犯困,想来是累了,所以我先回去休息,多谢周大人,把脉就不必了。” 周满不能强求,只能惋惜的目送他走远,转身就跑去找医助。 医助已经把装血的器皿放在盒子里,捧着盒子和萧院正站在太极殿外的台阶上等着,看到周满过来,立即将东西奉上。 周满打开盒子看了看,很满意,“保存得不错,将血给我吧。” 萧院正很好奇的问她,“这东西怎么研究?” 周满不好告诉他,她的教学室里有很多器具材料可以检测血液,只能道:“您就等结果就行,萧院正,我这两天能不能不点卯?” 萧院正挥手道:“去吧,去吧。” 周满高兴的捧着盒子转身便出宫。 ☆. 第3217章 处理想法 回到家中,周满便又把自己关进了药房里。 人的血液里有很多东西,细致起来,连其祖上的生命图谱都能研究出来。 周满教学室里有很多器材,很多东西她都是学习的时候才用得上,平日基本用不到的。 但现在她都用了起来,操作还有些生疏,为了保证结果正确,周满每一种数据都要试验两次,因此她试验了两天才出结果。 周满很大方的支付积分,将试验出来的结果全部打印出来,然后拿出空间看。 在教学室里看文档,眼晕。 周满翻看手中的数据,啧啧两声,烂熟于心后记下了关键的便起身去找明达。 顺手把白景行小朋友给带上了。 到了公主府,周满让白景行去找白若瑜玩儿,她则去找明达,却见白二也在,不由问道:“你怎么在这儿?” 白二:“……这是我家。” “这会儿不是上衙的时间吗?” 白二一言难尽的道:“今天休沐啊。” “哦,”周满道:“我日子过糊涂了,见谅。” 她将一个药盒交给明达,道:“这是调养身体的药丸,吃了对你的身体好,一天一丸即可,你交给俞道长他们吧。” 明达接过,“他们现在就在府中。” 抽血过后,玄都观立即搬了药炉进公主府,又大张旗鼓的收集了一些药材,然后就在公主府里炼起丹药来。 周满嗅了嗅,“没闻到药味儿。” “离这儿远着呢,在西北角。”明达问,“他的血研究的有结果了吗?” “有了,”周满道:“不能摸骨和摸脉,年龄推断的范围有点儿大,他今年应该在八十二岁到八十七岁之间,要想知道更确切的数据,只能配以摸骨。” 周满叹息,“可惜了,他就是不愿意让我把脉和摸骨。” 白二郎很感兴趣,“血还真能判断人的年龄?” “以现在的技术来说不行,”见白二郎和明达一脸无奈的看着她,她便强调道:“我认真的。” “知道,知道,只有你可以嘛,你医术更好,技术更精绝。”白二郎道:“但这会儿不是自夸的时候,若是这项本事只有你有,那我们就是告诉陛下,陛下也不会相信我们吧?” 明达道:“父皇会信的。” 周满也点头,“就是,陛下会信的。”她和那罗迩之间,她还是很有信心的,皇帝必定更信她。 “但别人不一定相信啊,你没有证据,总不能指着他的血就空口白牙的说他只有八十来岁吧?” 周满看向他,“我为什么要别人相信?” 白二郎一滞,“你不公开此事吗?” “我不公开呀,”她理直气壮的道:“我只要告诉陛下和萧院正他们就好,为什么要自找麻烦的公开?陛下又没打算问罪那罗迩。” 白二郎一瞪,扭头去问明达,“陛下都被这么欺骗了,他还打算放过那罗迩?” 明达道:“虽然我也恼恨他害父皇,但此时的确不宜问罪那罗迩。” 白二郎追问,“那之后呢?” 明达犹豫,“父皇不是记仇的人,过个一二年,他可能就忘记那罗迩是谁了吧?” 其实皇帝现在就不是很记恨那罗迩了,得知自己中了丹毒,且那丹药有可能是刻意炼成毒物之后,皇帝的确气得想要杀了那罗迩娑婆。 只是因为此时不宜泄露他的身体状况,所以隐忍了下来。 但现在他丹毒已解,身体好了点儿,明达又带着儿子女儿们各种折腾那罗迩,他心里的气恨就消散了不少。 等周满进宫告诉他,那罗迩只有八十来岁时,皇帝更是真心实意的感叹道:“也的确是长寿。” 只是没有宣称的那么长寿而已。 皇帝想了想,问道:“你还要抽他的血吗?” 周满摇头,“之前抽的够用了。” 皇帝便点头,“那朕便处理了他,因为此事,近来闹得人心浮动,京城里涌进了不少道士僧人,很是喧杂。” 周满一愣,“陛下要怎么处理他?” “从哪里来的便回哪里去吧。” 周满小声问,“陛下不追究他炼制毒丹的事吗?” “他要是我大晋的人,朕自然要问罪的,但他是中天竺的人,中天竺又已被灭国,现在的朝廷并不是之前的,”皇帝摇了摇头,“朕大约明白他为何要这么做,此事也不完全怪他,是朕急于求成,失了平常心,这才让他有空可钻。” 他道:“此事他若有五分错处,另外五分便是朕的。若是问罪,朝堂又是一阵动荡,为他一人不值得,所以朕不打算再追究此事。” 这是利益最大化,因为那罗迩娑婆,这大半年闹的事情不少,他和大晋损失不小,实在是不想再因他有所损失。 周满却道,“陛下英明!” 皇帝瞥了她一眼,挥手道:“行了,此事不与你相干,既然你要查的事查出来了,那便去太医署点卯吧,寒冬已至,边关有些不稳,各地将领近来都上折催促太医署向军中派遣军医,此事萧院正和罗大人迟迟拿不下主意,你尽快帮着太医署做好决定。” 人给还是不给,给多少人,尽早定下来,免得隔三差五吵得他头疼。 周满应下,躬身退了下去。 出去时正好碰见恭王过来给皇帝请安,她退到一旁,垂首等着恭王过去。 恭王却偏不过去,就站在她跟前问她,“周满,你拿天竺和尚的血去做什么?” 明达只说了她要那罗迩出血,却没告诉王爷公主们她要那血有什么用,所以恭王很好奇。 周满道:“殿下误会了,那血是明达公主拿去炼丹的。” “嗤,这事儿你们瞒得过别人,还能瞒得过我?明达……”他想说明达活蹦乱跳的,哪儿病了? 不过想到宫里人多眼杂,这话到底咽了下去,见她一副温和却不合作的模样,最后一甩袖子走了。 既然她不说,那他问父皇好了,父皇肯定知道。 皇帝果然都告诉恭王了,除了事关他身体和丹毒的部分外,皇帝把能告诉他的都告诉他了。 恭王一听,气得一拍桌子,“父皇,此秃驴欺人太甚,八十岁的人竟敢冒充两百岁的人,给您炼制的丹药只怕也是骗您的。” 皇帝点头,“所以朕打算把他遣送回去了。” “遣送回去?何不派兵夷了天竺,以儆效尤!” 皇帝:“……三郎啊,你知道天竺在哪儿吗?” ※※※※※※※※※※※※※※※※※※※※ 作家的话 今天太晚写不上了,明天我会尽量早点儿更新的,补更明天补 ☆.第3218章 不公开 恭王当然知道天竺在哪儿,但他觉得这问题不大,“从高昌出兵,并不远的。” “打下来之后呢?”皇帝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慢悠悠的道:“翻过戈壁高山沙漠,牺牲万千士兵,耗费粮草无数,就为了出朕心头一口气?” “可若让天下人知道天竺和尚欺骗父皇却不受惩戒,岂不是让父皇和皇室颜面扫地?” “天下人不会知道的,”皇帝道:“你看周满告诉了谁?” 周满连恭王这个参与其中逼血的人都没告诉,更不要说其他人了,那罗迩的寿数只会是个秘密,仅限于部分人知道。 而他炼制毒丹谋害皇帝的事更是机密,所以便让这件事成为秘密吧。 皇帝不想为一己之气付出更多的代价,他前期付出的已经够多了。 恭王郁闷的离宫,总觉得父皇那么说倒显得周满与他更亲近一样。 周满果然没有将血的验证结果告诉外人,除了明达几个外,谁都不知道那罗迩其实才八十多岁。 不过这毕竟不是什么大秘密,所以周满当稀奇事告诉了刘老夫人和她爹娘,白二郎也告诉了殷或和刘焕…… 知道的人越来越多,不过都是私下传言,明面上什么事都没有。 这番传言一出,倒把这段时间对皇帝身体状况的各种流言给压了下去。 留在公主府里的玄都观道士用那罗迩的血炼出了丹药,据说明达公主服用过后,没几天便可下床行走,然后过了两天便全好了。 周满奉命前去公主府给明达公主诊脉。 她到的时候,一群公主王妃正在公主府里聚会,外面传说还在生着病的明达公主与人在花园亭子里烤着火炉赏雪。 周满和一个医助提着药箱走来,便见她正夹着一块鹿肉要吃,“你来得正巧,长豫姐姐拿了一条鹿腿来,刚烤好呢。” 周满笑着进亭子,领着医助与众人行礼,长豫好几年不见她了,不等她弯下腰去便一把拉住她,将人拉到身边道:“你我姐妹讲究这些虚礼做什么?你快来坐下,尝尝我烤的肉可有长进?” 周满按住她的手,目光在亭子里一扫而过,完美无瑕的露出笑容,“公主,下官还在当值呢,下官是奉命来给明达公主诊脉的。” 长豫:“明达有病没病,你心里没数吗?” 亭子里有人扑哧一声笑了出来,周满无奈的低声道:“职责所在。” 长豫只能松手,“好吧。” 明达笑着在椅子上坐下,伸手让她把脉。 周满与众人微微弯腰便坐在另一旁的椅子上,医助把药箱打开,拿出脉枕放好,然后躬身退到一侧站好。 周满给明达摸了摸脉,颔首笑道:“公主身体好了许多,只是还有些体虚,近来要小心受寒,鹿肉……” 周满扫了一眼铁板上被不停翻着的鹿肉,没忍住咽了一下口水后道:“少吃。” 明达忍住笑点头,“好。” 周满便起身,“公主,我去和玄都观的道长们拿一下炼丹的药方,便不打搅公主待客了。” “好,来人,送周大人过去。” “等一等,”安康公主叫主人,起身走到周满身边围着她打量一圈,笑道:“周大人就是栎阳郡主吧?” 周满愣了一下后应道:“是。” “那府邸便在我左近,以后便是邻居了,不知妹妹何时搬进去,到时候可要给姐姐下一张帖子,我也好上门贺乔迁之喜。” 明达介绍道:“这是安康公主,你虽不是宗室女,但被父皇封为郡主,姐姐叫你一声妹妹倒也使得。” 周满笑着应下,和安康公主见礼,表示到时候一定会送帖子的。 其他人一听,也不管认不认识周满,都表示要一起过去热闹热闹。 在场的,除了恭王府外,其他公主府王府都比不上明达和长豫受宠。 像他们这样远离京城的公主和王爷,实权就不说了,在帝后面前的受宠程度都比不上周满一个外臣。 更不要说周满自入仕后便立功无数,在帝后和太子面前都极受宠,所以不管他们心里怎么想,面上是要与她交好的。 尤其周满和明达长豫关系还好。 便是有人心中不屑周满的出身,此时也对她笑吟吟的。 周满与她们寒暄了几句便离开,直接去找玄都观的人。 玄都观的道长正在收拾东西准备离开,丹药已经都炼好了,他们自然没必要再留。 道虚把这几天炼制的丹药放到瓶子里装好,看到周满就连忙冲她招手,“你来得正好,这次我们在公主府里炼制了好多药,其中有一味十全大补丸,你要不要,给你留两丸?” 周满走上前,“有方子吗?” “有啊,你就放心吧,没有毒,这可是保命良药,我师父一辈子就炼过三次,这次要不是进公主府,府里的很多药材都供我们使用,我恐怕一辈子都没机会炼制。” 周满看过药方,眼睛大亮,“来两丸。” 道虚就快乐的给她分了两丸。 周满目光扫过,见他们瓶瓶罐罐装了不少,惊讶,“十天的时间,你们这是炼了多少药啊?” “嘿嘿嘿,为了塑造我们艰苦努力才炼出丹药的形象,这十天我们每天都在炼药,是吧俞师兄?” 俞道长笑着应是。 周满问:“这十全大补丸给我真的可以?” “可以,拿吧,”道虚不在意的道:“公主一开始便说了,我们炼的丹药可以全部带走,观里也说了,我们自己炼的丹药也可以自己留着,只是不能往外泄露风声便可。” “这十全大补丸是我和道和炼制的,归我支配,我还分了俞师兄一丸,这是给你的。” 周满便收了,拍着他的肩膀道:“好兄弟。” 道虚挤眉弄眼,“我和道和能来炼丹也要多谢你。” “对了,道和呢?”周满四处看了一眼,没发现人。 道虚往外看了一眼,挠挠脑袋,“去找白二了?对了,前几天白二带了一个朋友过来,姓殷,道和与他相谈甚欢,然后就不炼丹了,每天都出去找人玩儿,唉,害得我好累啊。” “殷或啊,那他们或许是有话说。” 周满想要去找人,道虚却拉住她道:“不急,不急,你再看看我们做的其他药,若有看得上眼的留一些。” ☆. 第3219章 明年的计划 玄都观这次在公主府炼的药各种药效的都有,很大一部分是补益类的药,除此外,还有治疗风寒、湿痹之类的药物,可以说很是庞杂。 周满拔出一个塞子闻了闻,道虚看见吓了一跳,忙冲上前去抢过塞进俞道长怀里,“这药你用不着。” 俞道长看见也有些尴尬,塞怀里点头道:“对对对,这药对周大人不适合。” 周满很好奇,“我刚好像闻到了鹿鞭的味道……” 道虚,“你怎么连这个味道都能闻出来?行了,行了,女郎不要讨论这种问题,你不是要去找道和?快去吧,快去吧。” 道虚将人推出去,长出一口气,回身道:“俞师兄,这药你得收好来呀。” “收好,收好。” 周满摇着头离开,“看来明达为了这次炼药付出良多啊。” 道和和白二郎殷或三人在前院书房里喝茶说话,看到周满冒雪前来,殷或便将手中的暖炉递给她,白二郎转头吩咐下人,“让人去厨房端些热汤热粥来。” 道和起身给她让了一个位置,让她坐在火炉边,“这是今年的初雪,下得有些大,冷得很,怎么这时候过来?” “奉命,不得不来,”周满在椅子上坐下,笑道:“这件事总要收尾,我便是来给你们收尾的。” “明明是给你自己收尾,”白二郎问道:“陛下知道此事,打算怎么处置那罗迩?” 周满摇头,“不知道,但我观陛下这几日对他依旧,甚至因为传出明达身体好转的消息,陛下主动给长生寺赏赐了一些东西,虽然不厚重,却表明了态度。” 道和微微蹙眉,“他欺骗了陛下,陛下缘何还对他这么宽容?” 周满道:“这其实不算坏事。” 殷或微微一笑道:“为了面子,更为了减少损失,陛下心胸宽广,这的确是好事。” 白二郎喝着茶道:“减少什么损失啊,他这可是欺君之罪,要我说陛下就应该直接把人下狱,该怎么处置就怎么处置。他不过是外来的野和尚,处置了他能损失什么?” 周满瞥了他一眼后道:“你可以私下问一问明达。” 殷或略过此事不再提,因为已经没什么好提的了,这段时间长生寺在京城里也低调了起来。 要知道,他们回京时,长生寺在京城的盛名可是一度压过护国寺和玄都观的。 要不是当初陛下将长生寺设在皇城里,一般人进不去,不然只怕门槛都要被人踏没了。 就是这样,每天进皇城去长生寺上香的人也不少。 此事虽未明说,但双方都有了处理的默契。 殷或扭头问周满,“你这郡主府何时收拾好?” “说是再要半个月就够了。” “可办乔迁酒吗?” 周满叹息道:“我本意是不办的,悄悄的搬过来,悄悄的住进去就行了,乔迁酒太费时费力,但祖母说,之前我受封郡主便没有庆祝,这次乔迁说什么也要庆祝一番。” 殷或点头,“总要让人知道,京城里多了一位栎阳郡主才好。” 白二郎:“就是,就是,之前你受封动静太小了,接了旨意后又去了青州,所以朝中和京城里有你受封为郡主的印象不深,三年的时间,大家只怕都忘了。” 道和好奇的问:“白善会回来吗?” 周满笑道:“他当然不会回来,青州距离京城可不近,而且临近过年,县衙也忙得很,他没有理由是不能回京的。” 殷或问:“你可有给他写信吗?我有些东西要给他。” “有啊,过两天便要着人去送一趟,你让人把东西送来,我到时候一并使人送过去。” 殷或应下。 周满自回京以后,便是最忙的时候也会隔三差五的给白善写信,不过不是着人去送,而是通过驿站寄出去的。 这次则是因为要给白善送些年礼过去,而且家里搬迁的事也要告诉他一声。 周满在信中很高兴的问白善,要不要给家里的藏书单独留出一个院子来。 还附送了他女儿的好几幅鬼画符,很忧伤的告诉他,“她似乎没有继承到你画画的天分,在这一点儿上,她甚肖我。” 白善收到这封信,抽出他女儿那几张叠在一起的画纸,展开一看,忍不住笑出声来,周满说的不错,在这一点儿上白景行小朋友很像周满啊。 家里人都回去了,周立威一家又长住在大家洼,整个县衙后院只剩下白善一个主子。 忙的时候还不觉得,一清闲下来便觉得整个家空落落的。 白善手指轻轻点了点桌子,青州距离京城还是太远了,外放的话,还是应该选一个比较近的地方,或是直接回京? 码头已经建成,空余下来的码头工人他也都安排妥当,接下来便是安置那些从外地来的劳工,确保官田和永业田之间的切换,做好开荒工作,接下来十年的时间,北海县只需顺着这条路往下走,有码头和盐场在,它肯定能渐渐富裕起来,到最后说不定能超越齐州成为鲁地最繁华的地方。 所以继任者尤为重要。 他今年的考评必定还是上等,他若能在一年内找到合适的继任者,明年调回京城,或是到其他地方任职都正常。 而不论前者后者,他都要回京述职的,正好可以见一见家里人。 这会儿满宝怀着身孕,来年五月便会生产,五月份的话他恐怕赶不及回去…… 白善计划着明年的事,太医署里,周满也在计划明年的事,“兵部要求这么多军医,我们却连一半的人数都拿不出来,明年须要扩招学生了。” 萧院正问,“你预计扩招几个?” “也不能一下太多,学里先生不够用,”周满道:“六十个吧。” “也不少了,”卢太医道:“三个班呢,不说先生不够用,我们太医署的地方也不够大了,哪儿装得下这么多人?” 罗大人道:“往旁边扩一扩?” “旁边?”郑太医惊讶,“国子监?” 周满揉了揉额头道:“肯定不能和国子监抢地盘,我们抢不过他们。” ☆.第3220章 大小朝会 罗大人也点头,“另一边是私宅,得派人过去问一问可愿售卖,或者更换地方。” 周满道:“还是更换好,京城的房子可不便宜。” 这还是在内城,国子监和太医署边上,黄金地段啊。要是用钱买,他们太医署得花多少钱啊,买下来还得改造一下,使其适合拿来办学。 更换就不一样了,直接从各部名下挑一挑适合的宅子换过去就行。 萧院正觉得此法可行,于是盯着她看,周满只当看不见他的目光,扭头看向罗大人。 罗大人沉吟片刻后道:“此事我去交涉。” 他不是医者,不会医术,要在太医署里立足,这些事情就需要他来做。 周满开心不已,觉得太医署里有罗大人这样的人存在实在太必要了,省了她多少工夫呀。 她私底下和萧院正道:“送到国子监里的学生得好好挑选,务必要培养出属于我们太医署的罗大人。” “什么叫属于我们太医署的罗大人?”萧院正对罗大人感官一般,道:“应该是培养属于太医署的周大人,那些学生像周大人你是最好的。” “院正这么夸我,我要脸红了。” “先别急着脸红,我问你,回复兵部的折子要怎么写?”萧院正道:“兵部和陛下都催着要人,明年要毕业的学生现在正在太医院和附近几个州县的医署里实习,要调过去是容易,但他们经验不足,能直接上手吗?” “更不要说那还是军营,要是上了战场……”萧院正顿了顿,问道:“你觉得军营能留住多少学生?” 周满道:“六年前学生们能够直接上前线抢救伤员,现在他们便能直接去军营,院正,您别太操心了。” “我这不是怕他们万一做了逃兵,丢的是我们太医署的脸吗?” “自然是要学生们自愿前往的,”周满道:“在选人之前还是得让他们自己选择,这是学生们的事,需要我们老师做的是另外一件事。” “什么事?” “将升迁之路给他们铺开,”周满道:“军中的医署和地方医署毕竟不一样,他们虽然和我们太医署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却是要直接听命于所属军队的。” “所以该给学生们争取的东西要提前定好,”周满道:“军医,俸禄太低了,军衔也低,若是没有升迁之道,谁愿意去?我们也不能强逼精心培养这么多年的学生去吧?” 萧院正没想到她竟会琢磨起这个来,半晌说不出话来。 萧院正问,“你认为军医那部分该如何晋升?” “我不知道,”周满很光棍的摊手道:“我就是想不出来才提出来让您一起跟着想的。” 萧院正直接摇手,“罢了,将大家召集在一起商量吧,集思广益,我实在是想不出来。” 周满颔首。 萧院正看着她,“折子……” 周满心领神会,“我来写。” 萧院正就满意了。 周满费了两天的功夫写好折子递上去,皇帝便拿了她的折子在小朝会上讨论。 一个军队的军医属于匠籍,除非军队打散,或是被上位者看中要走,不然一个军医一辈子就呆着一个军队中,别说升迁离开,他的子子孙孙只要学医就永远为军队效命。 他们的户籍是挂在军队的匠籍中的。 前后两朝,能从军医做到太医的,也就范太医一个。而他能有这个运气,一半得益于他的医术,一半则是因为碰巧先皇受伤,他用医术救了先皇,入了先皇的眼,这才有此造化。 更多的军医,别说太医院,那是连大药铺的坐堂大夫门槛都够不到的,不管前途还是钱途,都很可怜。 既然兵部求着她的学生们去,那周满便不能让他们被同情,他们应该得到的是尊重和看重。 周满的要求很简单,军医的待遇要提高,要有军衔,还要有晋升之道。 至于具体怎么操作,请恕她暂时想不出来,所以大家就群策群力吧。 小朝会上,大家心平气和的商量了两次,等到召开大朝会,此事再提起,大家的火气却大了不少,而且因为吵架,进度被拖慢,事情一下就被搁浅了。 难怪陛下这么喜欢开小朝会,而通常翘掉大朝会,那是因为小朝会效率高啊,除非没事商量了,不然他们都是一件一件的商量处理着过,便是有争执,也是多者胜出,若是相较不下,那就先听了意见后放置一边,继续下一个议题。 周满两相一对比,便也更喜欢小朝会了。 周满端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等着人问到她头上来,结果他们自己就辩论得欢,根本问不到周满头上,要不是她现在越坐越靠前,真的好想闭眼养神啊…… 皇帝听了半晌,记下他们有用的建议后叫停两方人马的争执,将此事先按下不提,示意继续下一个议题。 便有御史出列道:“陛下,莱州盐运司勾结海寇贩卖私盐、刺杀朝廷命官一案迟迟不能审结,还请陛下问罪刑部及大理寺,为莱州百姓和小唐大人做主。” 皇帝蹙眉,看向张尚书和大理寺卿,“此案为何拖着不审结?” 张尚书出列道:“回陛下,此案还有些人证和人犯未到案,所以没有审结。” 唐鹤顺藤摸瓜,这会儿都从莱州查到齐州去了,拔出萝卜带出泥,只是最近似乎没什么进展,看着似乎此案已经完了,但其实还在查,自然不可能审结。 皇帝微微颔首,道:“着刑部和大理寺、御史台继续查,各地盐运司成立才不过三年的时间,竟然便有了勾结海寇贩卖私盐之事,若不杀鸡儆猴,将来官私还怎么区分?” 众臣应下。 御史也退了回去。 周满见唐鹤也没什么事,便又垂下头想要昏昏欲睡起来,有一道声音在耳边响起,“……请陛下三思啊。” 周满掀起眼皮来看了一眼上书的人,这人上书陈述长生之道是虚妄,以古观今,请求皇帝砍了那罗迩娑婆以正帝心。 ※※※※※※※※※※※※※※※※※※※※ 作家的话 太晚了,你们先睡吧,还有一章会很晚 ☆.第3221章 遣送(补更) 周满撇了撇嘴,那罗迩娑婆就是被砍,也不该是以“正帝心”这样荒唐的理由,下毒、欺君,随便哪一个都行,前者并不比后者的危害轻多少。 如今事情都尘埃落定了才跑出来,早前为何不上这样的折子规劝皇帝? 不过是看出了长生寺失宠,想要用那罗迩的命成就功绩罢了。 皇帝叹息一声道:“朕已知长生乃虚无缥缈之事,说起来此事皆因朕的妄念而起,何至于要取高僧的性命?” “不过他继续留在大晋的确不合适了,”皇帝一脸感伤的看了外面一眼,道:“如今年节将至,高僧年岁也大了,久离故土总是会有思念之情的,让鸿胪寺把人送回去吧。” 皇帝幽幽一叹道:“从哪里来便回哪里去吧。” 周满也扭头看了一眼外面,长安又下雪了,此时外面寒风呼啸,大雪纷飞,此时让那罗迩出关回天竺…… 周满心中啧啧两声,耳边听到百官三呼皇帝英明,周满连忙面向皇帝的方向,举手深深地俯身,也跟着喊了一声皇帝英明。 真英明啊,将来不论那罗迩毒丹之事会不会暴露,皇帝勇敢承认自己的错误,便宽恕罪人的称赞是少不了的。 皇帝在大朝会上金口玉言,李尚书去鸿胪寺里催了催,鸿胪寺便立刻去长生寺里找那罗迩,准备送他出京回天竺。 一直提着的那颗心终于落下,那罗迩等来了自己的结局,很出乎意料,至少不在他想的几种结局之中,不过他很快坦然接受了,“临走前,不知可否面见故友王大人和周大人?” 前来的鸿胪寺官员一脸惊诧,“大师和周大人也是朋友?” 那罗迩转着佛珠笑道:“天下人皆是吾友。” 鸿胪寺官员无言以对,只能道:“本官只能替大师送信,至于他们见不见就不一定了,这段时日大师还是不要乱走动了,收拾一下自己的行李吧。” 那罗迩大师笑着应下,去写了两封信。 其实他想见的人有很多,其中最想见的便是皇帝了,不过他这段时间试着求见过几次,皇帝都以政务繁忙为借口推辞了。 除皇帝外,他还想见一见大晋的储君,只不过太子比皇帝还要难见。 他在皇帝面前得宠时太子便不太喜欢他,很少能和他说得上话。 等他势落,再想见太子就更难了,而且听说周满还是太子的人。 所以他就退而求其次,想要见一见周满。 对大晋的这位医者,其实他有许多的话要说。 周满收到鸿胪寺代送的信,想也不想便收拾东西出宫去见人。 萧院正很不解,“你去见他做什么?” 周满道:“虽然他没有两百岁,但能活八十多岁,还如此健康壮硕,一路从中天竺跋涉到长安,竟然一点病痛不受,这就已经是一个很大的本事了,我去探一探他的口风,看他愿不愿意教我,或是我拿其他东西与他换也好。” 萧院正:“……你高兴就好,我只一个叮嘱,别被他给骗了。” 毕竟他可是连皇帝都骗了,那还有什么不可能的呢? 周满自信的道:“放心,我不会很小心的。” 周满坐着马车到长生寺时,王大人刚好从寺里出来,俩人在门口遇上。 王大人看了看周满后深深地与她行了一礼。 周满见他一揖到底,吓了一跳,忙抬手道:“王大人不必多礼,您这是……” 王大人笑道:“下官听闻那罗迩大师要离京回乡了,因此来见一面,没想到会在此处碰见大人。” 王大人想了想,还是再次冲周满行了一礼,“多谢周大人。” 周满愣住,“谢我什么?” 王大人道:“谢周大人保全了陛下,不然下官可能要成为遗臭万年的佞臣了。” 虽然没有确切的消息,但他和百官一样,都觉得皇帝在服用丹药的过程中出了什么问题,只是周满最后拨乱反正,让皇帝重新信任太医院,而放弃了长生寺而已。 周满对这位王大人也甚是好奇的,毕竟是那样传奇的人物,“王大人,有个问题不知当不当问……” “周大人请问。” “王大人为何要把那罗迩娑婆举荐给陛下?” 王大人便叹息一声道:“一路东回,那罗迩与下官谈论最多的不是长生术,而是佛理。” 他道:“我将他带回来,一是他愿意随我东回长安;二是因为他熟读佛经,我知道,中原的高僧们一直想要往天竺去求取经文,以学习最初的佛谕,我认为陛下和大晋的佛学都需要他。” 谁知道等把人送进宫里,对方除了佛理外,更多的是和皇帝推荐不老丹。 等王大人察觉到不对时,皇帝已经对那罗迩信任有加,直接派人在皇城里选了个地方给他做寺庙,别说他这个才升官的散朝大夫,便是老唐大人那样的官都缄默不言。 而且人还是他带回京城并举荐给皇帝的,那罗迩要是出现问题,他,以及他的家人族人都脱不了干系,所以他只能什么都不说,什么都不做。 避着那罗迩,尽量疏远双方关系,只盼着出事时能够不受牵连。 虽然他选择了逃避,但他内心深处还是想要做些什么的,所以对周满他很感激。 周满目送王大人离开,大吉道:“娘子,看来这位高僧在佛法上很有造诣。” 不然也不会让王大人推崇成这样。 “可惜了,没用到正途上,”周满转身道:“走吧,我们进去看看。” 大吉亦步亦趋的跟着她,小沙弥将他们带到后院便退下了。 那罗迩看向守在周满身后的大吉,和周满道:“周大人,我想和您单独聊聊。“ 周满笑道:“大师有事只管说。” 见他看着大吉,周满便道:“这是我家人,不必可以隐瞒,大师有什么事便说吧。” 那罗迩想到自己没两天就要离开长安,想来便是有第三人知道,他也影响不到自己了。 于是直接了当的问道:“周大人这样大费周章的取了我的血去,不知道要拿我的血做什么?” ※※※※※※※※※※※※※※※※※※※※ 作家的话 晚安 ☆.第3222章 挑拨 周满想了想,倒也不瞒他,“我用大师的血查了一下您的年龄,推断出您今年该在八十二岁到八十七岁之间。” 那罗迩想了许多种可能,唯独没想到这一种,血怎么算出年龄? 他只听说过中原的医术可以通过摸骨估算出年龄。 他还以为他们是真的炼丹,或者用血诅咒…… 周满盯着他问道:“那罗迩大师,不知道我这推测可正确?” 那罗迩没有回答这个问题,而是问道:“怎么从血里判断出年龄?” 周满笑了笑,也不回答这个问题。 连萧院正问她,她都没说,更不要说那罗迩了。 那罗迩最后叹息一声,起身走到窗边,推开窗看外面白茫茫的一片,“过两日我就要离开长安回乡了,虽然离开不是我本愿,也不是很开心,但我还是很高兴能够认识周大人这样的人。” 他回过头来看向周满,目光落在她的腹部,双手合什,躬身行礼一礼,道了一声佛号后道:“愿我佛保佑周大人母子平安,一生顺遂吧。” 周满连忙起身回礼,“多谢大师。” “我虽然是第一次来大晋,但对大晋的了解却不少,朝堂上的大臣都是男子,像周大人这样的,只有您一个,”那罗迩道:“您很值得敬佩,陛下能够让您做女官,也很令人敬佩,但等陛下百年后,下一任君王还会用您,这样优待您吗?” 周满脸上和煦的笑容便微淡,叹息一声道:“大师的意思是?” “我没有其他的意思,只是为周大人的将来感到惋惜而已,毕竟像你这样有本事的人很少,”那罗迩道:“就算是在大晋,像周大人这样的人才也很少吧?” 周满颔首,“的确。” 那罗迩顿了顿后道:“周大人就不担心将来吗?” 周满摇头,“不担心,我如今有官爵,若下一任帝王不让我当官了,那我便安心做我的郡主便是。拜相非我意,山水多自在。” 周满现在已经不穷,很有钱,且又有一身的医术,就算有一天不当官了,收入也不会少。 至于尊贵,她现在都封到郡主了,还缺地位吗? 那罗迩:…… 周满已经知道那罗迩的意思了,告辞道:“那罗迩大师,时间不早了,今日便算是送别,等您出城的时候我怕是不能去送您了。” 那罗迩娑婆将周满送到门外,跟在后面的武僧忍不住道:“她好像真的不在意。” 那罗迩转着佛珠道:“本来就只是试一试,成了自然好,不成与我们也没有损失。” 大吉将周满扶到车上,等马车走出一段后才道:“娘子,这和尚在挑拨离间?” 周满“嗯”了一声,不在意道:“不必在意,只是一个外来的和尚,陛下将他遣送回国,他在大晋便没有势力了。” 她扭头看向窗外银装素裹的长安,怔怔的道:“而且这么大的雪,这么冷的天,他能不能活着回到天竺都是问题。” 那罗迩娑婆悄无声息的离开长安,那天无人去送别,鸿胪寺的车马低调的出城,低调的往北而去。 周家正忙着乔迁之事,周满也被带着忙碌起来,所以听到这事时也只是点点头,往北看了一眼而已。 郡主府已经修缮好了,脱漆的柱子和门都被重新上漆,雕刻,屋顶被检修一遍,该换的换,该添加的添加。 家具则是殿中省和工部按照郡主的规制给她添加的,因为有古忠的关系在,殿中省给周满的东西都是规制内最好的。 比如马车,郡主车架是四匹,公主也是四匹,但马和马之间的区别是很大的。 殿中省给周满的四匹马不仅颜色相近,还特别高大精神,车架看着是一样大小,但所用的材质却不一样,挂着的车布虽然也是青色的,但四周却缀了不少璎珞和珠串,马车两侧和前后的位置都刻上了栎阳的名号。 更不要说内里,用了上好的毛皮垫着,车肚子底下可以装不少东西不说,两边还有隐藏的小抽屉,木板很厚,前来送车的殿中省内侍弯腰讨好的笑道:“郡主娘娘,这样厚度的车壁,一般的弓箭都射不穿,是防止刺杀的好车。” 周满:“……长见识了。” 除了车,还有屋里的一些家具,按照规矩,这些东西并不多,但只要有,便是殿中省能拿出来的规制中最好的那一份了。 不说周满,便是刘老夫人都忍不住赞道:“这些木料都很好。” 剩下的则要靠他们自己添置了,比如书架、博古架之类的。 刘老夫人带着郑氏满京城的给周满找合适的家具,找不到的便叫人订做,用的都是上好的木料和木工,花费可不少。 周满便给了刘老夫人一箱钱。 刘老夫人看了好笑,“这些钱你们自己收着吧,家里有钱呢。” 她拉着周满笑道:“再没有比你们更省心的孩子了,除了刚到青州那两年还会问家里要些钱,后来你们就不再和家里伸手要钱了。家中那些产业的收益都给你们收着呢,此时不用更待何时?” 周满很不好意思的笑道:“祖母,我们都出仕这么多年了,还没往家里交公过呢,还时不时的问祖母要钱。” “傻孩子,家里的钱都是为你们挣的,我还嫌弃你们用的少了呢。” 除了家具,还有摆件,等这些都弄好,周满便开始有序的将一些东西搬过去。 比如书房里的东西。 这些东西极重要,不仅有书,还有很多周满和白善的各种手记,所以周满不让人插手,她自己收拾,收好了让人一箱一箱的搬过去,再一本一册的放到书架上摆好。 周家的人则帮着整理其他东西,他们对周满搬到郡主府接受良好,主要是听说,住进郡主府荣耀不已,地位直接上升一大截,所以虽然舍不得,但他们还是觉得周满住进郡主府是好事。 东西并没有全部搬过去,周满还留下不少东西在周宅的正院里,可以时不时的回来住一段时间。 刘老夫人去玄都观里算了一个乔迁的好日子,十二月初九,正好是休沐日,周满广发请帖。 ☆.第3223章 冬日 广发请帖的结果就是,客人极多,比周满成亲的那一场宴席还要多。 天才微微亮时,郡主府里的下人们便起身,打开门便看到外面银白一片。 九兰和西饼端了热水进屋,周满还躺在被子里睡得香甜,听到动静便轻轻翻了一个身继续睡。 西饼将水放在架子上,上前推了推她,“娘子,昨晚下雪了,今天看着云不多,应该是个晴天。” 周满应了一声,勉强撑开一条缝,问道:“人手够用吗?” 昨晚上下雪,今天铲雪就需要不少人。 西饼:“奴婢一会儿去请问老夫人。” 周满应了一声,又赖了一下床才起身。 昨晚下了很大一场雪,此时屋顶素白,院子的树上堆着雪,花圃草地皆是一片雪白,有下人正在将路上的雪铲到树底下和草地里。 周满深吸一口气,冷冽却又香甜的气息入喉,她却觉得很开心,脸上忍不住露出笑容。 她拢了拢身上的狐裘,开怀的笑道:“这一场雪不错。” 西饼笑道:“大家都说瑞雪兆丰年呢,明年的年景肯定好。” “虽然如此,但也要留意屋顶上的雪,让人扫一些下来。” 西饼应下。 九兰带着带着下人拎了食盒上来,“娘子,早食来了,您趁热吃了吧。” 周满这才转身回屋,问道:“祖母、母亲和大姐儿她们吃了?” “老夫人和夫人都用过了,小娘子还没醒呢。” 周满:“让她睡吧,这么冷的天,就是应该睡懒觉的,多睡点儿也能长高。” 周满住在正院,下人依旧不多,除了居住的正房外,光线最好的那间厢房改做书房,旁边则是周满的药房,左右耳房,一边是西饼九兰住着,一边则是给白景行小朋友准备的小房间。 当然,她不住在这里,相比于只有傍晚才能见到的母亲,她更多时候是祖母带着的。 不管是在北海县还是在京城,她多数时候和郑氏住在一起。 郡主府不小,院子多,所以可以随便选自己喜欢的住。 刘老夫人和郑氏便选了相邻的两个院子,临近花园,光线也不错。 周满则在二进里面选了一个院子专门做藏书房,里面的房屋都改造过了,放着一排排的书架。 周满的小书房里除了放一些自己常用到的书籍外,其他的书她都放到了藏书房里。 加上白家的藏书,现在只放了一半的书架,剩下的一半还空着,周满和白善写信时便说了,余生目标之一便是把书架填满。 世家以书传家,只要有书在,便有学到知识的可能,那家族便不败。 这是刘老夫人将白家藏书一本本放到书架上时和周满说的话,周满和白景行小朋友都表示记下了。 殿中省按照规制给周满送来了宫人,宫女居多,但也有内侍,总共是十八人,其中内侍有六人。 这些人刘老夫人都没给周满,用她的话说是,“我倒不是怀疑殿中省派来的人,只是你如今在宫中当差,其中不免要给陛下和太子看病,院子里留这些不便。” “疑人不用,我们既然不能完全信任他们,那便不用,”刘老夫人道:“这是其一,其二是你和至善都不太喜欢用下人,身边跟着的下人少之又少,把他们放在正院,你们看着也不舒服。” 周满点头,“祖母打算怎么用他们?” 刘老夫人笑道:“我打算把他们留在我和你婆婆的两个院子里,大姐儿也大了,除了你放在她身边的五月外,还需要再添加一些人,我看他们就很不错。” “宫里出来的,规矩学识都不差,有他们带着大姐儿,将来我们大姐儿的规矩礼仪必定不差。” 周满一想也是,点头道:“祖母做主就好。” 所以周满到刘老夫人的院子时,打帘子的是一个宫女,她躬身请周满入内,她一坐下便躬身退出去沏茶。 刘老夫人道:“食材昨晚便准备得差不多了,客人午时左右到,等你四哥他们到,还请他们在前面帮忙迎客。” 周满应下。 刘老夫人摸了一下周满的手,见她的手温热,这才放心,“今天冷,你怀着身孕不好出去吹风,路上有雪也要小心,对了,让人再四处看看,今天来的客人多,女眷不少,雪可得扫干净了,以免客人摔倒。” 刘老夫人事无巨细的交代下去,周满跟着坐了一会儿,发现自己能帮得上的少。 不一会儿郑氏也来了,周家那头大家也呼啦啦的来了。 刘老夫人看到他们便一笑,将看守厨房的事托给了小钱氏,前面招待女客的事则交给了周立君,还有碗筷摆设、下人管理这些交给了周四嫂几个。 周满和郑氏也负责招待女客,刘老夫人指着周满和郑氏道:“这次白氏也要来不少人,子谦还有许多人不认识,你到时候给她指一指,不必多熟悉,但至少要认人。” 周满和郑氏应下。 一切安排好,郡主府便井然有序的运作起来,客人还没到,周满就优哉游哉的捧着一杯羊乳坐在书房里看一群孩子。 哦,也不用她看,周家素来是大孩子带小孩子,现在便是五头和六头带着底下的弟弟和侄子侄女们玩儿。 周满看了一会儿后招手把年纪最大的五头和六头叫过来,问道:“你们现在读书读到哪儿了?” 五头道:“我已经把《春秋》读完了。” “前面学的《论语》这些可都还记得?” 五头:“……还能背下来不少,但完全记得却是不能够了。” 周满颔首,“我让你背的药名和汤方还记得吗?” “记得一些。” 周满便道:“你背来我听听。” 五头便背着手背起来,周满听得微微点头,“这几年我不在家中,是谁在教你?” “三姐和大嫂子,她们一直让我背药名、汤方,平时最多让我看一看《黄帝内经》,其余的就没有了。” 周满道:“你可以去考太医署了,我现在再问你一次,你将来可是真的要做大夫?” 五头认真的点头,“当然,爹娘都说,我只要能学到小姑五分的本事就行。” ☆. 第3224章 乔迁 “那你准备准备吧,等过完年我带你去太医署报名。” 五头高兴的握紧了拳头,他早就不想在书院里读书了,但小姑说,就算是奔着学医去的,那也要认真读书,连书都读不好,恐怕医术更难学会。 周满看向六头,笑问,“你呢?” 六头立即道:“小姑,我还小,先生让我继续读书。” 周满笑着点头,“那你就认真读书,争取以后也考进士或明经。” 白景行小朋友见母亲一直和两个表哥说话,都不理他们,便跑过来窝进母亲怀里,“娘亲,你带我们出去玩儿吧。” 周满摸着她的脑袋笑道:“今天家里要来很多客人,不能出去玩儿。大姐儿,你是主人,今天要跟着表哥们招待好来家的小客人们。” “都有谁?”白景行兴致勃勃的问道:“有小娘子吗?我喜欢和小娘子一起玩儿。” “当然有了,还不少呢,到时候娘亲带你去见。” 五月一听,转身回去准备。 等周满牵着她的手要去大门外接客人们时,五月便拿了一件小斗篷上来,给白景行小朋友披上,系好绳子。 小小的,纯白的狐裘披风,和周满的很像,母女两个站在一起不仅相貌相似,连神色都差不多。 周满看着欢喜不已,忍不住摸了摸狐裘,“这是哪儿来的,我怎么不记得了?” 五月笑道:“这是老夫人前不久使人做的,小娘子活泼坐不住,便是天冷下雪也要出去玩儿,老夫人便挑了两块皮子给小娘子做了这件狐裘。” “除了这件,还有些别的斗篷,有一件是红色的,也特别好看。” 周满便道:“去取来,一白配一红才好看,我们不要穿一样的。” 五月笑着应下,转身去取了那件红色的狐裘来。 周满给她披上,这才牵了她的手去大门处站着。 最先到的是白二和明达,俩人和周满关系好,因此不顾身份高提早来了。 一下车,穿着黑色斗篷的白若瑜小朋友便挣脱开下人的手,直接冲着白景行小朋友跑来。 俩人还不知道美丑,只觉得对方今天的穿着打扮很好看,于是俩人抱在一起互相夸了对方一句,然后就要手牵着手进去玩儿。 白景行想把自己的表哥外甥侄女等介绍给他认识,“都是我新认识的朋友,可好了。” 周满便摸了摸她的脑袋道,“行,那你作为主人,带客人们进去吧。” 明达:“现在离午时还早,其他客人应该没那么早来,不如你与我们进去休息一下?” “也不早了,我再站会儿,要是累了会进去的。” 白二郎便站定道:“我陪你吧,让明达带孩子进去。” 明达便笑着点了点头,牵着两个孩子进去。 不一会儿殷或便来了,周满道:“前院有点儿冷,后院生了火盆,你去后院吧。” 杨和书和杨夫人也来得早,俩人还把孩子带上了,等把这些亲近的人迎进去,其他客人也陆陆续续到了。 郑氏和周立君在二门处等着,周满却要留在大门那里。 没办法,今日来的客人,都是冲着周满“郡主”这个头衔来的,白善不在家,她只能亲自迎接了。 周满和白二郎站在门口,满脸是笑的接了一个客人又一个,不过她也就是打个招呼而已,转身便交给周四郎几个去安排。 等崔尚书都来了,周满在心底算了算,客人们也差不多来齐了,于是剩下的交给周四郎,她和白二郎转身回去。 “今天来的人里,我有好多不认识,你这广发请帖也太广了吧?” “别,你可别冤枉我,”周满道:“好些人没有请帖过来的,但都是同僚,人都到了我总不能拒之门外吧?” 虽然说是广发请帖,但她只发给有交情,或是不得不发的一些人,满朝文武这么多人,她总不可能真的每一个认识的人都发了,那才是丧心病狂呢。 白二郎一听,竖起大拇指道:“可见你如今的受宠程度啊。” 周满不理他。 白二郎:“你说陛下今日会不会叫人来送礼?” “不会吧,只是乔迁,又不是成亲,也不是过高寿。”周满抬手道:“别想太多了。” 皇帝是没送东西,但太子送了。 他人没到,但吴公公带了不少礼物过来,还没走到后院的周满转身又去前头接他了。 吴公公躬身笑道:“周大人,这都是太子和太子妃精心为您准备的贺礼,乔迁新居,肯定缺少摆设,这些东西正合适放在博古架上。” 贺礼都是用箱子装着的,周满伸手接过礼单扫了一眼,心中啧啧两声,果然都是适合摆在博古架上的东西,多数为瓷器,还有些是玉器。 太子可真大方啊,不过虽然只是扫了一眼,但她也看出来纸上的东西都是御赐之物吧? 上面很可能带有宫廷的标识。 这种东西一般是不能买卖的,只能送人。 太子这次专门送她这些东西,多半是陛下赏赐的东西太多,东宫里摆不下吧? 周满心中胡思乱想,脸上却笑吟吟的,将礼单交给身后的九兰,正要道谢,便见周四郎从外面小跑着进来,小声道:“满宝,恭王殿下来了。” 周满:“……他来做什么?” 自觉和恭王关系很一般,甚至不睦的周满,很大方的没有给恭王送请帖,以免他不来还得给她送礼。 往年,恭王妃有事也从不给周满下请帖的,所以不管是恭王过寿还是添丁,周满一

相关推荐: 至尊痞神   我身边的那些诡异事件   我的天道版本太低,所以全是漏洞   天神,境魔,诗剑仙   拽丫头的霸道殿下   异界大领主   漂洋过狌海   我家小萨成精了   重生:溺宠太子妃   洪荒:家父盘古,我一气化三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