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痴鸡大师 > 第63章

第63章

凌家这次出海,是自明州港口开洋,载着一船的瓷器、玉器和丝绸,近万件货物,远赴东瀛。结果在船行出明州海域后,遇上了海盗劫船……” 苏妙漪匆匆往东侧间走,忽地意识到什么,转头去看苏积玉,“爹,你还愣着做什么?” 苏积玉不明所以,但还是跟着苏妙漪进了屋子。 “沿海的州县这些年一直人稠峪瘠,可朝廷不仅不予抚恤,还大肆征用民船。百姓们走投无路,便只能入海为盗。海盗猖獗,官府又迟迟拿不出应对之策,不少商户如今连出海都不敢了,可凌家似是遇上了什么难关,还是铤而走险……” 苏妙漪回到自己书案前坐下,一边整理着自己的写稿,一边说道,“这是凌家第一次与东瀛做生意,凌氏夫妇十分看重,所以都随行出了海。没想到就这么倒霉遇上了海盗。” 顿了顿,她提笔蘸墨,“海上起风波,凌家遭横祸。纨绔变家主,何处复恩仇……以此为题如何?” 见状,苏积玉一愣,终于明白苏妙漪要做什么,吃惊道,“你要把凌家这桩祸事写进小报里?” 苏妙漪头也不抬,“否则我到处奔走、四下打听,忙忙碌碌一整日是为了什么?” “……” 苏积玉哑口无言。 他回头看了一眼屋外专心致志吃蒸饼的苏安安,忽然觉得自己对女儿的了解竟然还不如一个苏安安。 苏妙漪最爱的,竟然真是铜板! 当晚,苏氏书肆兜售的小报就创造了记录,卖了足足三百多份。 “凌长风与你的交情也不浅,你就如此回报他?连他家的灾祸都不放过,还要写出来以此牟利?” 晚些时候,穆兰又来者不善地出现在书铺里,一如卫玠消失的那一夜。 苏妙漪数着铜板,头也不抬,“凌家这场祸事,如今传什么的都有。我那则新闻,虽然标题起得缺德了些,但内容却没有一句不实。我还原真相,替凌家正名,又有哪里对不起凌长风?” 穆兰今日的心情却好得很,听了这话也不恼,反而嗤笑一声,“分明就是为了几两碎银,竟还能说得这么冠冕堂皇……” 一张请柬被丢在苏妙漪面前。 苏妙漪梳着铜板的动作一顿。 “苏妙漪,我要成亲了。” 穆兰居高临下地望着她,总算扬眉吐气了一回,“我早就说过,你看男人的眼光太差,我一定会嫁在你前头。” “……” 苏妙漪愣住。 “别误会,这请柬不是叫你来我婚宴的意思,而是还积玉叔的那张请柬。” 一旁吃东西的苏安安拾起请柬,后知后觉,“穆兰姐姐,你也要嫁人了?” 穆兰笑得一脸得意,“是啊,我要嫁的人,在临安替知府大人做事,官衔嘛,也不算大,从七品……” 苏妙漪皱皱眉,“临安府的从七品,如何看上你的?” 她本意是想问两人如何相识,可话一出口,才意识到这么问会叫人误会。 果然,穆兰沉下脸,冷哼一声,“怎么,就许你人见人爱,还不许有男子对我一见钟情么?我明日便会随他一起去临安,在临安办婚宴。” 想起未婚夫婿,穆兰眉眼间的阴翳又一扫而空,“苏妙漪,往后我终于不用每日看你惺惺作态的表演,也不用再听爹娘夸你如何聪颖能干了。就算你从前事事胜我一筹又如何,不过是在这朱鹭巷里风光一时罢了……” 说到这儿,穆兰看向默不作声的苏妙漪,眼神里的咄咄逼人和锋芒似乎也软和下来,释然道,“从明日起,我的天地便是整个临安府。苏妙漪,你再也争不过我了。” 作者有话说: 啊啊啊啊我是个呆子!我不知道每篇文的段评还要单独去开!难怪这几天一直没看到段评呜呜呜 现在开启段评了 第7章 忌小人 清晨,一辆马车停在了木兰酒楼外。 穆兰与父母兄弟们一一话别,又看了一眼尚未开业的苏氏书肆,才背着包袱上了马车。 片刻后,马车拐过巷尾的十字路,离开了朱鹭巷,穆家人也纷纷回了酒楼。 苏氏书肆的店门才被从内推开,苏安安打着哈欠站在门口,回头看了一眼暗处的苏妙漪,“姑姑,穆兰姐姐走了。” 苏妙漪心事重重地倚靠着墙壁,沉默半晌才看了苏安安一眼,“说了多少次,别叫她姐姐。” 苏安安:“……哦。” 天光彻亮,朱鹭巷从沉睡中苏醒,随着烟火气升腾,人声也逐渐嘈杂。 对于朱鹭巷来说,无论少了哪个人,似乎都无足轻重。 失忆受伤的落难公子,挥金如土的纨绔子弟,还有咋咋呼呼的酒楼少东家……这些人一个接着一个离开娄县,可却对朱鹭巷没有丝毫影响,对这条街上其他人也没有影响。 唯独被影响的,好像只有苏妙漪一人。 春去夏至,转眼过了一月。 说来也奇怪,苏妙漪的生活分明没有变化,可她却忽然对现状生出了从未有过的厌烦和惘然。 「就算你从前事事胜我一筹又如何,不过是在这朱鹭巷里风光一时罢了。」 穆兰临走前说的话,就好似给苏妙漪下了什么咒语,叫她浑身不舒坦。 苏积玉最初还没有察觉出什么,直到苏妙漪连每日的小报都不愿意出,也不愿意去书肆,苏积玉才觉得情势不妙。 “妙漪,你是不是病了?要不要我去请个大夫……你,你抄这些佛经做什么?” 苏积玉目瞪口呆。 苏妙漪一幅勘破红尘的颓唐模样,懒懒地翻看着一本佛经,“娄县太小,看来看去也就那些人,写来写去也就那些新闻,没意思……” 苏积玉大惊失色。 卫玠离开也没见她这幅模样,怎么穆兰一成婚一离开娄县,她就开始抄佛经了? 苏积玉又忍不住犯愁,对着苏安安试探,“你姑姑会不会……其实心里喜欢的是……” 苏安安手里捏着一封信,“姑姑喜欢铜板啊。三叔公,你怎么又忘了。” 苏积玉:“……” 苏积玉:“你手里拿的什么?” “穆兰姐姐的家书,他们让我转交给姑姑。” 苏积玉又是一惊,“穆兰的家书,给你姑姑做什么?!” “那应该是穆兰姐姐有要紧事要告诉姑姑吧。” 苏积玉内心纠结了半晌,才从苏安安手里夺过那封家书,压低声音道,“我先替你姑姑看一眼。” 不等苏安安反应,苏积玉已经展开那薄薄的一张纸,上头只有两行字。 一眼扫完那两行字,苏积玉的表情顿时变得有些精彩纷呈,只觉得手里这张纸犹如烫手山芋,恨不能当即丢了、烧了…… 一只纤细玉白的手伸过来,在他将心中念头付诸行动前拿走了那封信。 苏妙漪垂眼将信拆开,信上的那几行字简单直白,就好像穆兰叉着腰站在她面前说话似的。 「苏妙漪,猜猜我在临安碰见了谁?卫玠,那个你瞎了眼才瞧上的男人。我只是同你说一声,别给我回信,我没工夫帮你打听他的身份」 “……” 苏妙漪眸光轻闪。 苏积玉不放心地打量着她的神色变化,“这穆兰也是,事情都过去了,怎么还要特意来给你传话……” 苏妙漪眼眸低垂,将那信纸重新折了几折,攥在手心,“谁说这事情过去了?” 苏积玉讷讷半晌,才叹了口气,“我早就知道,你这个性子,没那么容易放下……去一趟临安,当面说清也能叫你彻底死了心,省得剪不断理还乱……” 苏妙漪抬眼看向苏积玉,“爹,你随我一同去吧。自我五岁那年,我们从临安迁来娄县,也已经有十多年不曾回去过了……” 苏积玉脸色顿时变得有些暗沉,犹豫片刻,才摆手道,“临安那个地方,我不愿回去” 像是生怕苏妙漪再劝,他丢下一句“你若真要去临安,便带上苏安安一起”,就转身回了自己的屋子。 苏妙漪目送苏积玉有些仓皇落拓的背影,眉心微蹙。 “姑姑,原来你和三叔公从前在临安住过,怎么从来没有听你们说起过呢?” 苏安安双眼都在放光,“临安是不是有很多好吃的?临安的蒸饼是不是也与娄县不一样?” 苏妙漪含糊不清地应了一声,“唔……记不清了。” “那我们何时出发去临安?” 苏安安才不管苏妙漪去临安做什么,只要一想到临安府有各种见都没见过的美食,便已有些迫不及待。 苏妙漪看了她一眼,想了想,“再过些时日吧。” “就我跟你,我们两个人吗?” 苏妙漪转头,望向苏积玉离开的方向,“不,我们一家人。” *** 苏积玉本以为凭借苏妙漪的果断,她今日早晨收了信,下午就会启程去临安。 可出乎意料的是,苏妙漪竟一反常态,说从佛经里悟出什么急事缓做的道理,竟是将去临安的日子一再往后推延,至于拖到什么,除了她自己,没人知道。 此后几日,苏妙漪回到了书肆。 书肆里那些学子很快发现了她的变化,她竟是不再坐在院中,也不再记录他们谈论的市井剽闻,而是在东侧间临窗而坐,研究着佛经。 “妙漪姑娘怎么突然对佛法感兴趣了?” 众人围在了窗边,看苏妙漪焚香读经。 苏妙漪翻看着经书,唇边噙着一丝笑,“只是近来翻看佛经,颇有感悟,觉得佛经能叫人平心静气,实在是该人手一本、日日揣摩的宝贝。” 学子中也有对佛经感兴趣的,听了这话立刻连声附和。只是他们瞧了一眼苏妙漪手里的佛经,又面露惋惜。 “如今娄县的佛经基本都出自东街,不仅收录的不全,刻工和写工也总是出错漏。妙漪姑娘若想抄经,我那里有从临安府特意带回来的……” 苏妙漪的眼神亮了起来,“那太好了。我之后想劝爹爹刻印些佛经,可我家书肆之前只做诗集,若能有临安那边书肆的佛经刻本做参考,想必能更得心应手。” “苏氏书肆若出佛经,我定让母亲叫那些信佛的夫人们都来买上一套。” 学子们一传十,十传百,苏氏书肆打算刻印佛经的消息便在集贤书院不胫而走,没过几日,竟还有人特意找上了门。 那人是个生面孔,从未在朱鹭巷里见过,不过张口又是地道的娄县乡音。 “都说你们这里也要卖佛经了?是不是真的?” 书肆前头的账房愣了愣,“我们家少东家是有这个想法,不过东家还没发话……” 账房的话刚说了一半,恰好苏妙漪进来,她打量了那人一番,立刻走过来接话道,“其实基本已经有着落了。您是想买佛经吗?不如在我们这儿留下您府上的地址,等我

相关推荐: 新年快乐(1v1h)   我的傻白甜老婆   猛兽博物馆   机甲大佬只想当咸鱼   开局成了二姐夫   一个车标引发的惨剧(H)   弟弟宠物   荒野直播之独闯天涯   虎王的花奴(H)   芙莉莲:开局拜师赛丽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