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弱酸腐蚀性,对肝肺危害极大,很多人因此得病,把肺渣都咳出来了。” 想到嘴里吐出肺渣子,姜宁毛骨悚然,“有药吗?” “很后面才研究出来,而且中药见效比较慢。” “你知道用什么药吗?” 霍翊深不是科研人员,具体的配方还真不清楚,不过他们曾经组队去深山老林里找过药,有两款还是知道的。 “你还记得吗?” 第233章 缺盐 能派出霍翊深他们去找的,应该是比较罕见或天灾模式中几近濒临的草药。 姜宁习惯未雨绸缪,不禁急迫地望向他。 然而,霍翊深沉默了。 他……忘了。 隔行如隔山,中药名字本来就拗口难记,何况有带队的教授,他们只是执行护送任务。 十年时间,连亲妈的面容都模糊了,更何况是不常见的草药。 “名字记不得,但见到的话应该还能记起。” 姜宁能说什么呢?谢谢哈! 算了,顺其自然吧。 她囤了空气过滤器,还有口罩什么,到时吃喝点养肺养肝的,应该能熬过来。 “你那时染病了吗?” 霍翊深点头,“我身体比较好,后面才感染的,熬了两个月就等到了药。” 姜宁后脊梁发寒,“吐肺渣子吗?” 怕吓到她,霍翊深想了下,“没有。” …… 预感没错,极热快要结束,气温一天天下降。 降到45度时,姜宁终于结束酷刑,再次感受到永恒的爱。 豆豆跟狗子同样如此,感觉人都精神了,不再一天到晚汗渍渍的。 安置营迁走了,一部分到农科院底下干活,重新搭棚种植,剩下的人去望湾投入重建计划。 包吃住,虽然住的是临时搭建的窝棚,但每个月能领到工资粮跟积分。 吃不饱,工资粮也不多,只能艰难维持,但重建意味着希望,不失为新的盼头。 难民走了,奥园终于不再提心吊胆。 随着气温缓缓下降,经历过60度高温的他们,面对45度的气温时感觉惬意了很多,抓紧时间积极耕种。 鬼知道后面还有什么灾难,只能尽一切努力多囤些粮食。 …… 何天明思索再三,找上了霍翊深。 “霍同志,你跟姜宁都是有本事的人,小区不少住户遇到问题,我跑了几天也没办法解决,不知你们有什么门路没有?” 伸手不打笑脸人,霍翊深客气道:“你说。” “自从海洋被远古病毒感染,海产品是一口都不敢吃了,但盐是必须品。” 何天明解释道,“极热出汗大,盐消耗得也快,小区很多家已经缺盐了。” 缺盐,饭菜难吃不说,最主要是身体受不了。 轻者疲乏头晕,重者恶心呕吐,尿量减少,再严重的话可能会休克。 可无良奸商得知官方建议停食被污染的海盐,他们立即囤货不出,市场已经炒到10斤粮换1斤盐。 贵就贵吧,毕竟一斤盐省着吃可以用挺久,勒紧裤腰带还买得起,偏偏人家按两卖,囤着继续涨价。 何天明找了几家二道贩子,赔着笑脸商量想买一批盐,谁知好话说尽却被无情拒绝。 有一家倒是愿意,但提出要30斤红薯换1斤盐。 奥园是收了批红薯,但由于干旱高温收成并不好,压根撑不到下一批收获,更别说换盐了。 所以,何天明想问霍翊深有没有门路搞到盐。 霍翊深想了下,“倒是认识两个二道贩子,但不知道他们卖不卖盐,问了再答复你。” “行,麻烦你了。”何天明连声道谢,随即又道:“如果没有盐,顺带问一下有没有种子?” 气温降下来了,而红薯周期太长,如果能弄到蔬菜种子或其他的,或许能解决饥荒问题。 霍翊深只答应帮忙问问,不一定能成。 即使如此,也让何天明松了口气。 回到401,霍翊深将何天明找盐的事说了,“我没答应,你看能不能交易?如果不行,我再回了他。” 两人囤了几万斤海盐,但空间是姜宁的,他不能擅做主张。 姜宁稍作思考,“他想要多少?” “奥园一百多人,即使所有人都想要,顶多每个人几斤就行,多了容易引人怀疑。” 自己囤的,以及零元购,空间有好几吨精盐,所以海盐迟早要换出去的。 只是奥园居民一穷二白,他们手里没有姜宁想要的东西。 不过官方同样早做打算,在海啸之前同样囤积了很多盐跟海产品,那些富人只要有门路就不会缺钱。 所以,海盐在下沉市场才有价值。 几百斤盐,对姜宁来说不过九牛一毛。 白送是不可能的,换多少粗粮也是问题。 换多了,他们肉疼。 换少了,自己是否划算不说,还容易引人怀疑。 得到的太容易,以后只会频频开口。 盐是两人的,姜宁问道:“你觉得1斤盐换多少粮食好?” “现在市场价是1斤能换10斤粗粮,但二道贩子惜售。”霍翊深斟酌道,“要不就按10斤粗粮收,由何天明统计具体要多少,我们的底线是最多每个人不得超过3斤?” 姜宁想想没问题,算是同意了。 至于种子,她也可以给。 玉米种给个5斤,青菜种子嘛……1斤? 黑土花园种了不少青菜,吃不完的任由它们开花留种,两年下来倒是囤了不少。 青菜二代们未必有原种好,但在末世有就不错了,还要什么自行车呢,何况像茄子苦瓜南瓜等种子是绝对没问题的。 种子是稀缺资源,但姜宁决定给了。 不是奔着他们的红薯,而是敬佩末世三年,还有像何天明这样的人。 她做不到,但内心是敬佩的。 有他才有这片伊甸园,哪怕将来搬离这里,也希望他们能过得好。 不过,给出去不让人怀疑,才是真正的考验。 第二天,两人出去转了圈,回来给了何天明1斤盐,“这是他们之前囤的货,你可以先尝尝,确定没问题再谈。” 何天明怪不好意思的,“行,麻烦你们了。” 姜宁有些好奇,“何队长,这家虽跟我家阿深有过命交情,做生意也挺诚信的,他承诺是之前囤的货,但是也没办法检验,真要出了问题,我们承担不起的,不知你打算怎么验货?” 谁知何天明轻松道,“病毒一般都怕高温,到时我用开水煮一两个小时,或是用铁锅炒盐就行。 你们好心牵线搭桥,真要出了什么问题,我也绝对不会找你们麻烦。” 当然,他指的是盐,而不是发生变异的海产品。 这只是他的想法,盐未必就没有风险,但在末世想要活着,本身就是种风险…… 第234章 材料急缺 跟睿智明理的人打交道,就是这么轻松愉快。 姜宁心情不错,告别后回到5号楼。 何天明家也缺盐了,回来拿铁锅将海盐翻炒半个小时,然后用温水泡了杯喝进肚子。 说不担心是假的,但想到是霍翊深跟姜宁给的,起码比自己到外面找的要靠谱。 这几天在外面跑,他见了不少的盐,论成色跟结晶都没有两人给的好,杂质还特别的多。 连着吃了三天,感觉疲倦无力的身体好了不少。 他高兴不已,打开对讲机找两人,想尽量多买一些。 “何队长,对方手里也没多少,原来是要1斤盐换12斤红薯的,阿深跟他们讨价还价,把救命恩情都搬出来了,对方才最终答应让步的,最多几百斤吧。” 这种事还是女人在行,姜宁主动出战,“我尽量替你们争取,估计按每个人3斤量,应该问题不大,价格按市场的走,1斤盐换10斤红薯,这个价没法低了。” 人情用一次薄一次,何天明哪能不知这个道理,连声道谢感激,“行,那就麻烦你了。” 一次能搞到500多斤盐,可把他乐坏了,果然还是姜宁跟霍翊深有门路。 何天明怪不好意思的,但为了让奥园的居民活下来,不得不厚着脸皮,“种子有把握吗?” “有玉米种跟青菜种,估计能凑个几斤出来,但天灾这么久了,发芽率可不敢保证。” 何天明心里有数,陈年种子发芽率低,能找到就烧高香了,哪里还敢嫌弃,连忙答应下来。 确实货源没问题,他没有任何藏私,如实公布消息且接受报名登记。 社员得知能搞到盐,个个踊跃无比,为了能多买点盐,甚至把小孩的名也报上。 没办法,缺盐实在太难受了。 家庭成员比较多的,一家就能囤十几斤盐,省着点能吃好几年。 那边热火朝天,姜宁这边同样没闲着。 空间的种子太新了,骗得过别人可骗不了何天明。 霍翊深扫了些灰尘倒进去搅拌,再反复用手搓着,看起来灰朴朴才罢休。 到了交易这天,两人开着车货车从外面回来,将盐跟种子带回来,然后换走大几千斤红薯。 极热高温长出来红薯就那样,别指望品相有多好,反正也没打算吃,有需求再拿出去换。 挨家挨户来领盐,何天明会不厌其烦告诉社员如何炒盐,“盐是没问题的,但小心驶得万年船,别节约那点柴火。” 种子不多,他尽能做到公平公正,保证每家每户都有。 伴随着第三场雨的到来,官方终于公布详尽的新城建设计划。 建设不是问题,关键是材料急缺的问题。 相关部门征用钢铁世界的材料不假,也扫了其他的建材工厂或门店,可想要把新城建起来,光凭手里的材料远远不够。 紧急时候,只能发动群众的力量。 建设美好新家园,人人都有责任。 缺的材料可以去找,实在没办法的,也可以从废墟里找。 官方有长达30页的详尽材料计划,每种材料兑换积分的数量,新旧所对应的积分又不同。 一项项念,三天三夜都讲不完。 奥园所在的居委会塌陷了,工作人员随大部队转移,将来会陆续迁往望湾,建议到市政中心了解。 何天明听着收音机,眉头紧皱成疙瘩。 杨伟民心里着急,“老何,你有什么想法?” 新城区建在望湾,离奥园五十公里左右,一旦官方军方撤走,意味着旧城区被遗弃。 虽说城区被震得破败不堪,但还是留有不少建筑,将来极有可能会成为黑恶势力争抢的地盘。 哪怕奥园的人再团结,也无法跟他们相抗衡,极有可能会沦为他们的储备粮或犯罪帮凶。 可活着已经够难了,哪还有余力在新城区安全落户。 “如果我们不想死,就必须随着官方走。” 或许很难,但总比落单来得安全。 “可我们什么都没有,拿什么去攒积分,即使攒够了积分有资格买房,也拿不出兑换的物资。” “你先别急,明天我们到市政中心了解一下。” 只要团结一心,总会有办法的。 尽管气温下降,但白天的阳光还是很毒,两人五点钟徒步出发。 超强地震破坏力强,很多生存资源都掩埋在地下,被挖出来的少之又少,意味生存环境更加恶劣了。 官方安置了大量难民,让黑恶势力可薅的羊毛更少。 所以,外出意味着风险。 为了安全,何天明不止揣上刀子,口袋里装了几把沙子。 哪怕如此,两人丝毫不敢放松警惕,一路左顾右盼提防危险。 死的死,逃的逃,难民转移安置,以前生机盎然的城市,如今却井废蛛结,残垣断壁。 雾气未散,天地间灰蒙蒙,显得死气沉沉。 一路走来,别说人影了,连鬼影都没半个。 杨伟民毛骨悚然,“老何,官方真要迁走,我们在奥园就是被锤成骨头渣子,都不会有人知道。” 奥园在地震中没坍塌,既是他们的幸,亦是他们的不幸。 哪天官方势力威慑不到,一定会被别人抢走的。 家园被抢还是其次,人能不能活下来都难说。 这次出来,何天明深有同感,“我们先去了解情况,回来再做打算。” 他们去市政中心,霍翊深跟姜宁也有打算,但是起晚了。 道路不好走,走路嫌太慢,姜宁拿出电动小毛驴,戴上头盔载着霍翊深出发。 一双无处安放的长腿,让坐在小毛驴后座的霍翊深极不舒服,但是他什么都没有说,而是警惕地盯着四围。 出发时九点多,废墟中不时能发现拾荒者。 敢出来拾荒的,大都不是纯良简单的角色。 这不,突然一颗石头从废墟后面掷出,朝两人砸过来…… 第235章 受伤 姜宁眼疾手快,小毛驴加速躲开了。 霍翊深扬起手中的弩,毫不犹豫发射,只听废墟堆里传来惨叫。 没停车,继续出发。 越靠近市政中心,人越来越多,工作大厅被挤爆了。 估计承建商不敢偷工减料,市政中心才能在地震中得以保存,但已不复往日的荣光与威严,皲裂的地面,斑驳的高墙,开裂的建筑…… 工作大厅挤了不少幸存者,全是为了新城计划而来。 哪怕天灾末世,可思想是根深蒂固的,有房才有家。 条件允许的,想从中寻找机会搞套房;条件不允许的,想攒积分换物资。 公告栏密密麻麻贴了几十页纸,全是各类材料换积分的清单。 大厅还有块珍贵的电子显示屏,滚动显示着同样的内容。 花了半个小时,两人把相关内容看完,然后相互对望一眼,心里都不是滋味。 完整的钢筋确实挺贵,但建好的房子更贵。 两房需要5000积分,别墅则要50000积分。 对了,已经不能叫别墅,是两层的单独小院,而两房是真的两房,没有客厅跟厕所的,只有15平方左右。 这意味着什么?不是官方黑心,而是资源太紧缺,只能提高门槛满足一部分幸存者。 没有客厅可以理解,但是没有厕所……嗯哼! 姜宁扯了下霍翊深,希望他能科普一下。 霍翊深压低声音,“末世缺乏各种建材,没有防水涂料无法做厕所,一旦发生渗漏会损害房屋质量。” 钢筋经过极寒冰封,材质或多或少受到点影响,楼层不能建太高,五六层就已经是极限。 到时会建公共澡堂跟厕所,算是解决五谷轮回。 姜宁惊,那不是大晚上要跑出去上厕所?要不就在家里放屎尿桶。 记住重点内容,霍翊深拉她离开人群,找了个安静的地方,“别墅需要50000积分以及2000斤粮食,但有带院子跟厕所。” 他算了一下,将两人之前囤积的钢筋跟瓷砖全拿出来,加上2500斤粮食,可以购买别墅跟一套两居室。 “怎么要这么多积分?”姜宁皱眉,“上辈子的房子也这么贵?” 当然不是,最少得抹掉一个零。 霍翊深起初也不理解,但很快就想明白,“上辈子地震中活下来的人少,可这次官方提前预警,大部分人都活下来,这意味资源更匮乏,生存竞争更激烈。” “你是说,官方有意提高购房积分,以换取更多资源让底层的幸存都活下来。” 那么多人活下来,几乎都是买不起房子的,所以官方只能抬高房价,割中高阶层的韭菜。 通俗点,就是拆东墙补西墙。 姜宁清点着空间的建材,摇头道:“我们的材料不能全部捐出去,等别墅下来还要装修。” 另外,跟富人做邻居是很爽,但真到环境极度恶劣时,别墅区也是不安全的。 比如极夜,犯罪成本很低的。 万一别墅沦陷了,到时到哪里退守? 即使多一套两居室,但带着豆豆跟狗子,还要养兔子,压根周转不开。 所以,不仅别墅要,两居室起码得要2套才行。 可这样一来,囤积的建材就不太够用了。 贵材属用不上,钢筋比较有价值,瓷砖能换的积分不多,至于玻璃……得留着装修别墅,用来防酸雨的。 姜宁有了新想法,“我们可以囤其他积分相对较高的建材,争取多再换1套两居室。” “沙子跟木材?” “这两样需求最大。”姜宁点头道:“奥园旁边就是凤城河,只要肯挖就不缺沙子。” 木材的话,可以进深山一趟。 对于别人来说,这两样其实都不难,难得如何解决运输问题。 但姜宁有空间作弊,想要木材只要进山一趟就行。 离开市政中心,时间还挺早的,姜宁不想回去躺咸鱼,“要不走走?” 到处都很危险,而且两人在凤城没朋友,霍翊深建议道:“去看望钟奶奶?” 姜宁没意见,“好。” 钟家在极寒时全员通关,不知有没有熬过超强地震? 离得不算特别远,骑着小毛驴就过去了。 到处都是废墟,让人心情压抑无比,尤其看到科研院家属楼坍塌的时候。 钟奶奶生活的那幢楼,倒了。 姜宁站在废墟面前,有些茫然。 不远处拾荒的妇人抬头,“小姑娘,你们找谁?” 姜宁怔了下,好一会才道:“我找钟平他们家。” “钟平他们啊……” 妇人想了好久,才指着远处道:“好像在那边。” 两三百米外,密密麻麻挤着帐篷,木屋之类的。 科研院塌的只剩一幢楼,但研究工作还要继续,只能委屈家属了。 姜宁问道,“他们家没事吧?” 妇人深深叹口气,“我儿子跟钟平他爸同一组的,前段时间听他提了几句,老太太好像在地震中受了伤,情况不太好。” 道谢过后,两人往临时棚户区而去。 担心不安全,姜宁往脸上衣服上抹了两把灰。 棚户区空气污浊,垃圾跟秽物随处可见,幸存者蓬头垢面,帐篷或木屋旁边堆着拾荒的破旧物资。 连问了好几次,才找到破旧帐篷。 钟母蹲在帐篷前,用土灶熬着草药,“妈,药快好了。” 帐篷里传来咳嗽,“别浪费粮食去换药了,我活到现在早就够本了。” 钟母往土坑里添柴,“妈你别胡思乱想,要是让钟平听到又该担心,你没什么大碍,就是上了年纪恢复慢。” 看到姜宁,钟母格外惊讶,“你们怎么来了?” “在附近办事,顺路过来看你们。” 钟母很高兴,擦把手将人往里面引,“快请进。” 帐篷逼仄,但收拾得挺干净,没有什么异味。 奶奶侧身,“小姜跟小霍来了?” 气色不太好,蔫蔫的没什么精神,跟上次相见感觉老了好几岁,脸颊都瘦脱相了。 姜宁席地而坐,“奶奶,你怎么了?” “没啥事,就是地震时把脑袋撞伤了。” 钟奶奶刚要坐起来,就感觉到天旋地转。 钟母忙扶着她躺下,跟两人解释道:“钟平做了个避震的铁盒子,地震的时候,我们全家裹厚衣服钻里面了,可没想到地震这么厉害。” 天崩地裂的,而且天气闷热无比,不被震死都得被闷死。 钟奶奶躲过了地震,但是没躲过余震,刚出铁盒子就遭了难。 老人家身体不灵活,摔倒在地被飞石砸伤。 用物资换天价消炎药,外伤勉强愈合了,却落下头疼眩晕的毛病,怎么用药都不好。 老人家思想负担重,总觉得是自己拖累了儿孙,这不更加积郁成疾。 姜宁看出来了,笑着宽慰道:“奶奶,你要信得过我的蹩脚医术,我就给你瞧瞧。” “那太好了。”钟母连声道谢。 她在外面请的赤脚医生,张嘴胡说八道,不说治病还差点把老人家吓死。 第236章 拼房 这年头坑蒙拐骗的太多,但老人家伤到脑袋,不请医生又过不了心里那关。 姜宁仔细给钟奶奶检查,喉咙疼痛咳嗽不止,同时有脑震荡后遗症,除此之外倒没别的大毛病。 情绪不乐观,总感觉死神在靠近。 但上呼道感染不是小毛病,加上老人家免疫力差,拖久了容易引发肺炎。 “奶奶,你身体没大毛病,吃些止咳化痰的就行,脑震荡得慢慢养,会好起来的。” 钟奶奶不抱希望,她将儿媳妇支出去,握住姜宁的手道:“小姜,你跟奶奶说实话,我还有多少日子?” 太难了,钟家这两年好不容易囤了些粮,可因为治她的病快要挥霍光了。 她每多耗一天,就是在吸儿孙们的血。 都挥霍光了,钟平他们以后怎么活啊? “奶奶,我没有撒谎,你真的没大问题,就是脑震荡要长时间休养。” 姜宁安慰着她,“好心情胜过一切良药,会好起来。” 来都来了,顺带帮她针灸。 与此同时,姜宁把钟母叫过来,教她如何按摩穴位,“这几处穴位可缓解头痛眩晕,平时有空就摁,对恢复有好处。” 别说,经过针灸跟按摩,钟奶奶整个人舒服了不少。 知道钟家条件不好,姜宁没给开药,“找些旧枇杷叶熬水,对止咳有帮助,其他药就不建议了。” 姜宁打量帐篷,“奶奶,你们四个人就挤在一顶帐篷里?” “哪挤得下啊。”钟奶奶叹气,“科研楼塌了两幢,剩余的人全挤在一块办公,钟平父子俩还是有工位的,晚上钟平妈妈就到工位趴着睡,父子俩回来一个陪着我。” 唉,都是她拖累了年轻人。 环境恶劣不适合养病,姜宁微微皱眉,“要不,我帮你们找找房子?” 钟奶奶摇头,“哪还有房子,这附近都被找遍了。要是离得太远,父子俩上下班不安全,这里环境是差了点,但好歹还有安保人员,倒不至于太危险。” 住这里,起码每天还能见面。 要是隔得太远,她哪天突然闭眼,都没有儿孙陪在身边。 生命的意义,对每个人都不同。 姜宁没有勉强,坐了会起身离开。 钟母热情挽留,“熬了红薯土豆干,吃了再走吧?” “不了,我们还有事。” 告别后,骑着小毛驴离开。 钟母端着煎好的药,“妈,这药还喝吗?” “喝,你都花钱了。” 唉,三个傻子怎么养都不精明,被人骗了还帮忙数钱。 她要死了,木头们怎么办啊? 钟母端着药进来,在婆婆身边坐下,却被毯子硌了下,差点把药洒了。 钟奶奶尝试着坐起来,“怎么了?” 钟母掀开薄毯子,里面有瓶止咳糖浆,一盒抗生素,两根天麻。 钟奶奶反应快,“小姜已经够照拂我们了,这东西太贵重可不能收,你赶紧将东西藏好追出去。” 谁知钟母坐着不动,“妈你病了,正需要这些药呢。” “人家不欠我们的,我们也出不起报酬。” “姜宁既然拿出来了,这东西对她就不缺,但对你来说却是救命的。” 钟母说什么也不同意,“她的恩情,我们钟家记下了,将来有机会再报答。” 怕老人家生气,她又补了句,“咱们家还有一坛子腌鱼,要不送给她?” 扪心自问,谁不想活着呢?尤其是放心不下三根木头的钟奶奶。 她深深叹了口气,“行,你找东西把坛子盖好,别大大咧咧让人发现了。” 钟母拿了块破巾,将坛子包起来又塞进背包里,连忙追了出去。 可哪还有小毛驴的影子? …… 看清积分制,何天明的心都凉了半截。 回来的路上,两人商量起来,由于地震提前预警,绝大部分幸存者都活了下来。 这是天大的好事,但物资却是有限的,这意味着生存环境将更加严峻。 杨伟民心慌慌的,“老何,奥园冒着自身危险让出3幢房子做难民安置房,才换了5000积分,上次提前预警地震奖励2000积分,组织地震救援队3000积分,这还是你积极取争来的,加起来刚好能兑换两套房子。 我们小区有100多人,这可怎么办啊?” 何天明深思熟虑,“如果搬迁,肯定不可能再像奥园住得这么舒服,得做好熬苦日子打算,我们没法替社员做主,看他们意愿再做打算。” 没有外人在,杨伟民开门见山,“老何,你搬不?” “我打算搬,你呢?” “无论如何也得搬。”就算不为自己打算,也得为儿子考虑。 奥园社员虽然懂些手艺,但在末世中都是再普通不过的人,想每户买一套房子不现实,拼房倒是还有点希望。 杨伟民惊讶,“拼房?” 这倒是个好主意,每户攒2500分,各出250斤粮食,就有希望住上房子。 “老何,我们两家知根知底,可以一块拼房。” 时间紧急,回到小区马上召集社员楼下集合开会。 何天明拿对讲机找霍翊深,谁知半天没有回复,应该是出去了。 只剩霍翊深跟姜宁不在,杨伟民拿不定主意,“要不,等他们回来?” 何天明也想等,但同时心里很清楚,两人有本事有门路,住两房都委屈了,更别提是拼房。 时间就是积分,有些反应快的已经在拾荒,翻废墟里的不锈钢门,门框,以及敲碎水泥墙找钢筋。 两人神龙见首不见尾,万一过几天才回来呢? “不等了,先开会征求社员的意见,等回头我再跟他们说。” 于是,各家代表齐刷刷到售楼处。 “什么?疯了吧,要5000积分,500斤粮食才能买房子,还是没客厅厕所的?” “拼房?这怎么可能,自家住还嫌窄,一家人挤在一房间里,连腿都伸不直。” “500斤干粮?红薯土豆还得翻倍,那不就是1000斤!” 得知消息,各家瞬间就炸了,纷纷发表着不满。 何天明不说话,任由他们发泄着压抑的情绪…… 第237章 八仙过海 约莫半个小时后,众人逐渐冷静下来。 何天明徐徐开口,“如果觉得实在很难,也可以选择自己住在奥园,能承担将来可能出现的危险就行。 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我个人觉得如果能继续抱团,还是比较安全的,你们认为呢?” “何队长,那你搬不搬?” “我也买不起房,但肯定要想办法赚积分搬的。” “那、那既然你搬,我家也搬。” “我家也想搬,但怎么赚积分?” 见何天明态度坚定,其他不想搬的不由慌了,想了想硬着头皮举手同意。 大多数人都是这两年内搬进来的,对何天明还是比较信任的。 也就是搬进了奥园,如果在外面的话指不定早就死了。 所以,哪怕要抱团,也得找知根知底的人。 他们都记得安置营那些抱团的恶人,为了抢奥园这边的房子,随便拎着势单力薄的人就从楼下扔下去。 不止一个,不止一次,甚至连工作人员都敢杀。 单独留下或者出去,实在太过危险。 现实没得选择,他们不同意也得同意,只为了能活下去。 于是,除了不在霍翊深跟姜宁,奥园全票通过一致决定要搬。 接下来,就是如何攒积分的问题了。 回来的路上,何天明就在考虑这个问题,现在已经有了思路。 各干各的太危险,建议组队赚积分。 “我们分成几组,年轻力壮的男人到废墟拾荒,捡钢制品或铁制品;力气差点,到凤城河挖沙……” 奥园没有车,到时他会出面沟通,看能不能让相关部门出车过来拉。 剩下的是妇孺,负责开荒种地,玉米,红薯,能种多少就种
相关推荐:
我们的实习课(高H)
龙眷(H)
观南(父女,1v1)
岁无苦雨(母子1v1)
离婚后和弟弟同居了(姐弟产奶1v1)
强行宠爱 H
我的小男友(高甜,1v1)
维桑瑞拉·坦格利安(高h NP 吸奶 ntr 乱伦)
醉骨(1v1高H)
我的“总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