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浪漫热季 > 第86章

第86章

的那种。”祝明萍还专门提醒她。 祝成蹊倒不在乎这个工作有没有工资,而是高兴有了这个,她以后出们应该就更方便了。 而且以后她出门买车票也可以自己申请卧铺了,再也不需要用别人的名义了。 简直不要太方便。 只有方淑红念念叨叨的,“这才回来几天啊又要走。” “妈,我之后不是还会回来么,你就别担心我了。”祝成蹊哄了她两句后就高高兴兴地上了火车。 这次的卧铺车厢体验和上次的差不多。 而且因为这里面都是工作人员或者家属,所以自我要求更高一些,没有上一批知青那么乱糟糟的。 也没有出现所谓的极品或者人贩子。 到了北京。 因为时间有点赶,她也没怎么休息,而是先去见了祝明安。 祝明安还是老样子,但是对她的到来很惊喜,“小西,你怎么来了?” 祝成蹊给他看自己的工作证,又让祝明安很惊讶也很惊喜道:“大姐想办法让你回城了?” “才不是,这可是我凭本事拿到的。”高兴地把这段时间的事情说了遍,然后才道:“我想着还有时间,所以就来看看你,等下我就走了。” 祝明安没想到这才多久就发生这么多事情,连连夸了祝成蹊好几遍,才又说:“就这么几个小时,何必往这儿赶,你自己身体也不好。” “我没事儿,我就是比正常人稍微弱点而已,况且我一路上一直躺着,不累。”摆摆手,祝成蹊又把方淑红让带的药递给他,还说:“对了大哥,这药我顺便帮你熬上吧。” 祝明安本来不愿意,但是祝成蹊非说让他试一试这次的人参,要是功效好的话,她后续再买点,他只好答应了。 祝成蹊就顺势在他熬的药里加了灵泉水,等他喝完就见他脸色一下子红润不少。 祝明安也感觉意外,“感觉这次的药效格外的好。” “可能是这次的人参好吧,既然你觉得可以,那我回头再买点。” 祝明安却正视道:“小西,这种事情毕竟不合规矩,有这些就够了,你下次不要冒险了。” “放心,我有数的。”她也没和祝明安多待,又说了几句就走了。 到了火车站休息会儿,顺便吃点东西,然后上了火车。 刚在卧铺闭眼躺下没多久,她又听到有人进了这个小包间,还是俩男人。 但这两人似乎因为她在休息的缘故,除了最开始用气声说了两句话,之后就没多交流了。 祝成蹊也懒得睁眼,翻了个身继续休息。 一觉醒来,对面的俩男人正在下铺坐着。 一个穿着衬衫,气质上看着有些文质彬彬的,很年轻,也就二十左右的样子。 但看他露出来的侧面和手判断,稍微有点黑。 另外一个则是明显又地道的农民装扮的中年人。 文质彬彬的年轻人正低着头趴在桌子上写写画画,另一个则坐在他旁边伸着脖子看他写写画画。 但脸上除了好奇外,还带着明显的愁眉不展。 这样的组合实在有些过于瞩目的,祝成蹊就没忍住多看了两眼。 年轻的男人大概是注意到她的视线了,抬起头,露出来一张中正平和且温润的脸。 是好看的,但因为有点黑,加上她已经见过了祝明安以及程玉颜这样的绝色,所以也没什么惊讶的。 但最为出彩的却是他的眼睛,清亮、笃定、有神。 撞上祝成蹊的眼神,他微微颔首,把原本摊在小桌子上的一些笔记收了收,人也往后撤了撤,让出大半的位置。 虽然没开口,但是意思很明显了。 边上的中年人也是因为他的动作才注意到祝成蹊已经醒了,手足无措地站起来,掌心在裤腿两侧搓了搓,一开口就是道歉:“对不住对不住,是不是我们吵到你了?” 祝成蹊摇摇头,“我刚醒,不用桌子,你们随便,不用顾及我。” “好,好。”中年人连连点头,年轻那位也微微颔首,开口:“谢谢。” 声音倒是和他的人一眼,也听温润的。 “不用。”祝成蹊笑了下,也没再打扰他们,拿着东西去洗漱。 之后,她又去餐车吃了饭,然后才回去。 那两人又因为她的动静而抬头,但是大家还是各自笑了下,没人开口说话。 祝成蹊重新躺靠在卧铺上,然后把包里让祝明萍给准备的英语学习资料拿出来装装样子。 当然也是想顺便复习一下,毕竟这年月的英语和后世的还是有点区别的。 那个年轻人倒是对她的动静没怎么注意,一直低头忙自己的,但是年纪大的那位就不行了,盯着年轻人看会儿就忍不住往祝成蹊那儿瞟上几眼。 一开始的时候,他只是单纯的好奇心发作。 等到后面注意到祝成蹊手里面的书上的字后,立马瞪大了眼睛,还很用力拽了拽年轻人,示意他赶紧看。 还小声问道:“她看的啥书,是不是那啥外国书啊?” 年轻人抬头仔细看了一眼,才点头,中年这位就急了,“她胆子咋那么大呢,还敢这么明目张胆的看外国书,她该不会是啥间[谍]吧?” 年轻男人:“……” 耳朵还挺灵光的祝成蹊:“……” 她默默看过来,“听您口音也是东北的,我就按照那边的叫法喊您大爷了,大爷,我这是学习资料,不是什么乱七八糟的书,你别多心。” 中年男人没想到叫祝成蹊听见了他的嘀咕不说,还被这么指出来了,立马尴尬的手足无措,甚至开始抓耳挠腮。 年轻人开口帮他道歉,“不好意思,孙叔他不懂这些,以为所有的外文都不好,我替他向你道歉。” 中年男人这才回神,“对对对,我不懂这些,对不住,真是对不住,姑娘你千万别见怪啊!” 祝成蹊摇头,“没事儿,说开了就好了。” “哎,哎。”中年男人又开始笑,“对不住,真对不住,主要是我没见过啥世面,这还是我第一次出门坐火车呢,以前都在地里面刨食儿,不懂这些。” 这样一中一青,一文化一大老粗的组合实在有些奇怪,反正火车上也有些无聊,这次也不是上次知青下乡那种可能遇到各路极品的时候,祝成蹊就再次宽慰了他一遍,然后顺应自己的好奇心问道:“大爷,您姓孙啊?” 孙大爷点头,“对,我叫孙国进,国家进步的国进,吉省的。” 祝成蹊就说:“怪不得呢,我就说听您口音是东北的。” “是吧。”孙大爷不好意思笑笑,“说了半辈子了,只会说俺们东北话,不会说你们读书人才会的普通话,是不是你听不明白啊?” “没有没有。”祝成蹊摇头,“东北话很好懂的,我能听明白。” “也对,你一下子就听出来我是东北的了。”孙大爷笑了下,又好奇问道:“那你是哪儿的,仔细听,你的口音也有点我们东北的腔,但听你说话的意思又不是我们东北的。” 那是因为上辈子在东北读大学留下来的习惯。 祝成蹊笑:“我不是,我是宁市的,只是这段时间和东北人接触的有点多,所以被他们带跑偏了。” “哦哦。”孙大爷点头,“那也确实,周知青来了我们这儿后,口音也和我们越来越像了,是吧?” 他偏头看向边上的年轻男人。 这位周知青点头,又无奈笑了下,“孙叔,我下乡也快两年了,口音有变化也是正常的。” 之前他只是浅浅说了几个字,祝成蹊还真没听出来,现在这么一看,还真有点东北的口音。 再一对比他那张蛮温润的脸,呃…… 多少让人有点想笑。 不过,她歪头好奇问道:“你是知青?” 周知青点点头,孙叔在一边解说:“是啊,还是从北京下乡的呢,北京人!那可是首都!” 大概是首都彻底打开了这位孙大爷的话匣子,他开始滔滔不绝道:“我们这次就去了首都,真大,真好,真干净……唯一可惜的就是没能看到升国旗。” 祝成蹊一直等到孙大爷念叨完了,才开口,“你们既然去首都办事儿,那也不必这么赶时间吧,也可以多住两晚,正好也能看升国旗了。” “咋不赶时间呢,就是因为赶时间才没多待啊。”孙大爷有些意犹未尽地砸砸嘴,“因为我们主要去的是召阳学习和参观的,回来的路上在首都转车,所以周知青这才顺道带我逛了逛,要不然我哪有那个运气来首都。” 祝成蹊就道:“那可说不准,万一以后首都、上海我们都能随便去呢。” 孙大爷摆摆手,“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祝成蹊也不和他犟,转而好奇道:“召阳是哪里啊,我还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个地方。” “是南省的,那个叫啥市来着的地方?”孙叔看着周知青问道。 周知青回:“弋阳市。” “对对对,”孙叔点头,又对着祝成蹊说:“就是弋阳市,我大老粗一个,老把那个字儿记成戈。” 那就是中原地带了。 “那你们是去学习农作生产的吗?” “不是。”孙大爷摇头:“是周知青之前帮我们村搞了个柞蚕养殖场,我们之前是直接卖蚕茧,但周知青说与其这样不如我们自己学习纺织技术,还说现在国外特别流行我们的丝绸,每年都要从咱们国家进口很多,想着我们冬天正好也没啥事儿,所以就去召阳那边和人家学习学习相关的技术,我主要是做木工的,所以就被周知青带着去看看人家的纺织工具啥的,回来我们也好自己研究。” “甚至我们现在还有一部分人在那边学习缫丝、织布呢,也就我们俩先回来的。” 祝成蹊是真的惊讶了,也是第一回认真看这个面相还不错的周知青。 这个时代其实真的能人辈出,只是国家太大,地方太多,而且出行等受限制,加上她身边的环境比较乱,甚至很多都可以说是角色光环下的工具人,主要为了突出主角的与众不同,所以才会显得他们太过于平庸了。 但她也没想过只是稍微离开那个环境,一个普通的火车上就能遇到这样……甚至可以说是未来的大佬了。 只要他不出什么意外,一直有底线有坚持,将来肯定是平康大道,一片坦途。 “所以周知青是下乡后先帮你们搞起了柞蚕养殖,现在又组织起了自建纺织厂的事是吗?”虽然是在问孙大爷,但祝成蹊却还是盯着这位周知青。 孙大爷连连点头,一脸骄傲地冲着祝成蹊夸赞道:“周知青有文化,人又好,虽然是城里人,还是首都来的,但从来没有看不起我们乡下人,而且自打他来了我们小营山,先教了我们稻田养鱼,后又给我们组织了柞蚕养殖,现在又要带我们建作坊了,我们现在的日子越过越好都是靠着周知青……” “孙叔……”周知青被孙大爷夸的有些无奈。 孙大爷夸起周知青的语气比刚刚提到首都还要高兴,但也因为周知青的浅浅一唤又立刻停了下来,显然很尊敬他。 祝成蹊就说:“这么听来,周知青确实厉害,孙大爷怎么夸都不为过。” “那是!”孙大爷颇为骄傲,“要不是周知青,我们谁能想到那满山的柞树除了能长点啥猴头菇和木耳啥的,竟然还能养蚕呢!” 是啊,柞树养蚕呢。 其实祝成蹊之前也想过帮迎胜村养柞蚕,毕竟这玩意儿周期短但效益高,而且属于半野生,不需要人太费心,也就是要多注意点放蚕的时候别被鸟类、螳螂等给吃了就行。 并且这个时间也就两个月左右,只需要安排人定时巡山就够了,就算再累也有限。 可她能想到是一回事,实际操作起来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毕竟她没有上手养过,且不说她贸然一提会不会让周立新他们松口答应,就算周立新答应了,也愿意掏钱配合她,那像眼前这两位的学习肯定不能少,不然万一把蚕都养死了,赔了,怎么办? 所以哪怕她下乡的节点也正好是蚁蚕上山的时候,她也没有提过半个字。 反正光是草编就

相关推荐: 爸爸的粉丝(父女H)   流向你   总裁今天又被榨干了   老师和课代表(师生SM 高H)_御宅屋   秘耻(1v1禁忌H)   上瘾   脏黄瓜   专属(H)   影帝的小娇妻   堕落的贴身校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