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而不该是沈荃。” 索额图一愣,皱起眉来,倒也有理…… 此后事情的发展果然与高士奇所说相符,玄烨对沈荃的接连上疏根本不予理会,折子上只有三个字‘知道了’,再无余话。 之前附议的群臣宛如被泼了一缸冷水,瞬间安静下来。 明珠冷笑:“索额图这是利欲熏心,昏头了。” 沈荃一介汉臣,不甘只以书法幸进,变着法儿地想要出头也就罢了。 索额图身为后族,一个满臣却和汉臣搅和在一块儿,现在竟还想把太子交到汉臣手中,皇上断不能忍。 明珠一派多为满洲勋贵,以军功起家,很多人不像赫舍里家和明珠对汉学那么有研究。 这几日朝上为着太子出阁的事而喧嚣,多有人不明所以,跑来请教明相,太子出阁到底是个什么事?不就是读书进学,出不出阁有什么区别,汉臣这都是叨叨什么呢? 明珠给他们解释,按照以前中原王朝的传统,东宫出阁讲书对太子来说很重要,而且将太子托付于朝廷大臣教导,以后也无须皇上再分心旁骛,可以专心政事。 武勋世家现在汉化不深,大多数人家的做派还是偏向满洲的粗犷,很难理解汉人礼节章程中的弯弯绕绕。 有人听完后不解道:“咱们是满人,做什么要从前明的祖制?” 明珠随口应付两句,没详细解释。 是啊,连一个粗汉子都懂的道理,索额图却不懂。 将太子交于汉臣之手教导,任其受汉风侵袭,脱离皇上的管控,皇上怎么可能答应呢…… 皇上再怎么崇儒重道、欣染汉风,骨子里绝对是防汉甚于习汉。 皇上是他们满洲的皇帝,太子也只能是满洲的太子。 索额图想拉着汉臣给太子壮声势,却忘了太子这屁股底下坐的,可是他们满洲将士一刀一枪拼出来的江山! 佛伦:“我看皇上这是有些骑虎难下了。” 当时皇上不顾满洲祖训,毅然采纳汉制立了这位嫡皇子为太子,不过是为了应对吴逆的应激之举。 恐怕皇上自己也没有预料到,一个太子,竟会在汉臣中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吧。 不过也不怪索额图总想为太子拉拢汉臣。放眼望去,朝堂之上,除了那些倡导“正统”的汉人,有几个满洲勋贵认赫舍里家这“太子”? 明珠在庭中闲庭信步,随意道:“皇上既然已经报闻以对,此事咱们便不要再插手了,静观其变即可。” 佛伦点头:“不过索额图这次大概只是探路之举,一次不成,定不会死心。” 明珠:“那咱们就等着,看他还想怎么折腾。” 此事根本就是皇上的一个死穴,明珠轻轻一笑,利用好了,说不定哪天还能送索额图一程…… 康熙十七年这次奏请最终不了了之,玄烨对于牵涉其中的一干人等都没有做任何处理,此后也依然怜爱关怀沈荃,康熙二十一年更是让他充任日讲记注官,每日陪皇上练字。 毕竟当时朝中的头等大事还是平定三藩,朝臣们很会看眼色,一见皇上并无此意,转头就消停下来。 * 康熙十八年七月,京师大地震。 刑部尚书魏象枢借此上疏:“地道,臣也。臣失职,地为之不宁,请罪臣以回天变。” 矛头直指索额图和明珠,弹劾其党同伐异,卖官鬻爵,徇私舞弊等诸多不法事。认为京师大地震乃是满洲勋贵多行不义,要求玄烨惩治索额图与明珠等一干身居高位的满洲重臣。 正当战火炽热,民间反清气焰高涨之时,朝堂内部的汉官借大地震一事,拉开了对满洲贵族以及在外八旗大兵的抗议热潮。 汉官们纷纷跟着上疏,指斥在外领兵的王公贝勒‘玩寇殃民’、‘越省购买妇女’、‘抢夺民间财物’…… 左都御史宋德宜直言指责一众将领:“稍不如意,即指为叛逆!” 玄烨作为满洲统治者,受到了汉官空前的压力,双方几次交锋,事态一直绵延到康熙十九年仍未停止。 沈荃不以弄臣自甘,感奋当时形势,上疏请求停止将人犯全部发遣至乌拉一事,竟为汉臣推波助澜。 沈荃:“从来发遣人犯原分远近,现今一概将其发往乌拉,恐与皇上的好生之心不符。” 当时已经近三年不雨,朝野议论纷纷,九卿竟从沈荃之意,局势更难控制。 玄烨内外交困,身心俱疲。 佛伦急得团团转:“我看皇上兜不住了,恐会弃车保帅……” 朝堂中满汉对立浩浩荡荡,已经影响了朝局的稳定。 皇上心里,现在头等的大事是平三藩。 他原想护住满洲,结果现在事发至此,想尽快平息朝廷里的这次纷争,索额图和明珠必有一个要被舍弃。 索额图有太子,皇上要扶保太子,便只能舍弃他们这一方。 明珠心中亦是焦灼,比起太子的至关紧要,他一个小小的‘明相’可算不了什么。但不到揭盅,一切还没有盖棺定论,明珠也不想现在就放弃。 他静下心来细细忖度,他一向最明白圣意,总会有什么法子…… 太子…… 太子? 明珠伸手捋了捋下巴上的胡须,叫过佛伦:“你去把余国柱叫来。” 若是如此,倒也不是没有一线生机。 …… 康熙十九年三月,眼见战事进入尾声,科臣余国柱突然上疏奏请,重提太子出阁一事。 索派和中立的朝臣都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不明白明珠一派为何提起此事。 不过此事对他们有利,虽觉必定有古怪,但他们总不能自己反驳自己,既已经被提起,他们自然只能跟着赞同。 玄烨这次并没有冷处理,反而很直接地答复了请奏的阁臣:“皇太子现在年纪尚幼,教以读书,必须严切教训,方为有益。但出阁讲书,俱属虚文。纵使皇太子在字句或是理解上有误,众人因为大礼所限,也无人敢于匡正,反而耽误太子的功课。” 内阁以为皇太子出阁讲读是传统,大典不可废。 玄烨却认为与其遵循这些典礼虚文,耽误真正的学习,还不如他自己严加教育太子。 面对阁臣的进逼,玄烨冷冷道:“前明倒是遵行典礼,但却无一精通学问的圣主。” 彼时‘魏象枢独对’引发的浪潮未平,玄烨是绝不肯屈从于汉官的压力,以明制令太子出阁的。 此事过后不久,索额图以‘病’解任,明珠一派权势日盛。 * 之后数年,有关东宫出阁的博弈反反复复,玄烨要么束之高阁,要么积极答复,之后杳无音讯。 三年前,朝臣再一次上疏催促,原本也没抱什么希望,没想到这次玄烨竟破天荒地没有持反对态度,反而赞同地认为太子基础已经打得不错,‘此时正宜讲书’。 朝臣们正要高兴,明珠出列道:“臣等尝思皇太子出阁典礼当举,但不便御正殿,以御别殿讲书为宜。目今文华殿尚未修建,似无讲书之所。” 玄烨点头:“卿所言有理,传谕工部,命即行起造,修缮文华殿,以备太子经筵之用。” 提议的朝臣面面相觑,此事有些突然,但这事儿也是应有之义,他们无从反驳,只好等文华殿修好再说。 没想到文华殿这一修,又是整整三年过去,其间数次有人想要催促工部,都被各种理由搪塞回来。 现在万岁终于松口了! 文华殿在数月之内便完成了几年都没结束的修缮工程,只待太子驾幸…… * 毓庆宫中。 胤礽收到消息,既高兴,又忍不住紧张:“叔公可还有
相关推荐:
主角余年周婉
重生之富二代成长日记
这款游戏绝对有问题
如果爷爷泉下有知的话一定会杀了我
神奇伴侣>原贝颖的随身庄园<
一个尽忠职守的炮灰
开局被黄皮子讨封
秋名山司机
AngelDefend:夏末
逃离之阴谋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