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北宋末年一小兵 > 第175章

第175章

能力,李光地答了三点 ——施琅与海上有世仇,熟悉海况,有谋略、郑氏惧之。 李光地之言果断且有分寸:“若论才略实无其比,至功成之后,在皇上善于处置耳。” 玄烨遂决定启用施琅,以武力征台! 但朝中反对者甚多。 许多高级官员觉得‘海洋险远、风涛莫测、长驱制胜、难计完全’,断不可取。 且极力反对任用施琅,因为施琅原是郑成功的部下,曾经降而复叛,后又因得罪郑成功,叛而复降,忠心难料。 群臣‘以为不可遣,去必反’! 一众反对派中,明珠等少数力主‘武力撤藩,启用施琅’的人,便显得尤为突出。 明珠对形势的分析与玄烨的看法一致:“如今郑经已死,贼无渠魁,势必衰微!” 他不但支持任用施琅,在后来施琅与总督姚启圣发生意见不合,导致进军不顺时,还极力支持施琅请求专征之议。 玄烨当时已经因为施琅几次三番以‘风大不顺’为由延缓进军,颇感不快。 明珠提议:“不若以一人领兵进剿。两人同往,未免彼此掣肘,主将不能行其志,于战事不利。” 议政王大臣会议也认为此议可行。 玄烨几番思量后,最终采纳了这个建议,对施琅尽释前嫌,力排众议,任命他为福建水师提督总兵官,加授太子少保,将征剿一事尽托其手。 这些细节沈菡并不尽知,她只记得玄烨有段时间十分纠结。 一会儿跟她夸施琅其人有能为,过段时间又突然说施琅总是推脱不前,是不是有问题。 没几天又回来说,明珠等人说得有道理,可能是主将不和导致的。 沈菡:“……” 她多少能听懂一些,但他说得七零八落的,她也判断不出事情的全貌,只能当个闲话听。 不过其中有一点令她印象深刻。 澎湖大捷到京后,玄烨曾高兴地与她分享:“当时施琅几番推脱,朕不清楚其中的缘故,很是生气。不过念着施琅深知水性贼情,海上风浪不测,比陆上用兵要艰难数倍。朕既然不懂,就不应该瞎指挥,是以当时朕也没有强令他进军。现在看来他果然有能耐,没了掣肘,不过数月,便拿下了台湾!” 沈菡虽然没说什么,只是安静听着,但其实当时心里很佩服他。 权力是很让人着迷的。 一个人身处高位、大权在握的时间久了,会越来越难听进不同的声音,更或者根本就听不到不同的声音。 像沈菡自己,以前做小格格、小福晋的时候,经常能听到紫芙和青衿给她提建议,她也很愿意接受。 但自从她成了嫔、成了妃,她已经很久没有听到身边人反驳她的话了。 明明她一直宽以待人,从来不随意惩处宫人,也从来没有‘因言罪人’。 但紫芙等人就是慢慢变成了‘应声虫’,偶尔提个建议都要犹豫再犹豫,小心翼翼的。 要不是沈菡时时提醒自己要自省,要克制权欲,在这种‘唯我独尊’的环境中一呆十几年,她绝对会变成一个固执己见,完全不容反驳的人。 相比之下,玄烨做了二十几年的皇帝,他周围几乎都是完全臣服于他意念之人。 他掌握着天下人无法想象的权力,却能克制自己不去外行指挥内行,知人善任,给予一个降将那么大的信任。 实在令沈菡钦佩。 …… 施琅攻占T湾后,朝里又为了“该不该留守台湾吵起来”。 沈菡:“……” 她明白玄烨的好脾气和好耐性是哪儿来的了,让谁听他们吵上二十几年,脾气和耐性也不能不好。 朝里真正有见识和远见的人其实并不多。 很多大臣根本不清楚台湾是个什么地方,只凭自己仅有的认识,认定其为弹丸之地,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提议‘迁其人,弃其地’。 沈菡:什么鬼?费这么大劲打下来,然后把这块儿地方扔了? 还有更搞笑的,之前积极主张收复的大学士李光地,认为台湾离得太远,不便管理,他提议最好的方法是把台湾让给荷兰人,让他们‘世守输贡’。 沈菡当时听到这个实在没憋住:“他是傻叉吗?!” 把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地方送给外国人管理?脑子没病吧?就这还大学士? 玄烨:“……” 傻叉? 这话怎么不太像她的风格呢? 沈菡:“……” 现代人,难免对这个问题反应过激,一时激动,没忍住。 她努力往回圆:“那什么,我就是觉得他这么干也太傻了。地方再小也是咱们的国土,怎么能交给外国人,外国人根本不可能和咱们一条心!” 玄烨以前从没听她对他的话发表过意见,这还是第一次。 而且,他可真没想到她现在竟然已经有这种见识。 不枉他这两年跟她唠叨了那么多,眼界确实见长了。 玄烨颇有些惊喜地赞她:“你说得对!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汉人尚且不能与咱们同心,何况西洋异人。朕虽笃好西学,但朕学习他们,只是为了了解万物之理,却不是为了信奉他们。” 玄烨虽然重用南怀仁等人,予以他们极高的待遇和地位,但实际上,他对洋人一直怀有很深的戒备心。 Hela 因为他始终记得,双方立场不同,他们所为之主是他们国家的皇帝,而不是他。 这也是沈菡觉得玄烨很神奇的地方之一。 玄烨作为一个古代人,接触外国人比普通现代人都多,而且他当时年纪还非常小,‘自我’尚未成型,竟能抵御住传教士的描绘,做到‘学而不信’,意志实在有够坚定。 至于李光地等朝臣狭隘的想法,玄烨并不生气,人无完人,即使他是天子,也不可能对所有事情都有正确的看法。 朝臣存在的意义,就是带给他不同的声音和建议。 而如何从中辨别甄选出正确的答案,那是皇帝该做的事。 这大约也是玄烨比较倚重明珠的原因,因为他的答案往往最贴近玄烨心中正确的选项,在诸多大事中都能站对阵营——站在了皇上所在的阵营里。 到底是该放弃还是该留守台湾,在朝中争执了许久,玄烨纵是皇帝,也不能一意孤行。 为了统一众人的思想,他反复给反对派做说服工作。 最后在说服诸多朝臣后,才召开议政王大臣会议商讨。 明珠代为奏报会议商讨结果,认为施琅奏请驻兵防守之议甚是恰当,并提议将郑克爽、冯锡范等人及其家族迁至京师,编入旗下,不令在外省安置。 玄烨认为其所奏甚为恰当,‘即依行’。 ——史载,康熙二十三年,清廷于台湾设一府三县,总兵官一员,兵八千;澎湖设副将一员,兵二千,隶属于福建省。 从此,台湾和大陆统一起来,其行政建制与内地划一。 …… 作者有话说: 本章参考文献:《康熙皇帝》《康熙大帝》《清史述论》《南怀仁旅行日记》:皇帝和几个他倚重的阁老在篝火前…… 之前跳时间线是因为敏感事件,这个大事只能用回忆讲一下。 这就是个历史事件,与现代无关,千万不要讨论其他敏感问题,会被JJ屏蔽,当历史看待就行了。 感谢在2023-04-04 15:58:42~2023-04-05 17:33:23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阿难、无梦到徽州、地里隆冬强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槐序

相关推荐: 渺轻舟(民国,NP)   勾引凤凰男老公(1v1)   被重生的舔狗强制爱了(1v1)   病态强宠(1V1,强制爱)   穿成年代文里的恶毒女配(高h)   阴差阳错   男妓(nph)   混乱的娱乐圈   (ABO)沉醉不醒   太上多情(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