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手,也不想动嘴和她吵。 谁知道满宝蹬蹬的跑到这里来,对他道:“对不起,昨天我不该打你。” 白善宝:……这人还是昨天他认识的那个坏人吗? 满宝见他瞪着眼睛不说话,以为他还在生气,就从兜里拿出一颗用油纸包好的糖,举到他面前道:“喏,我请你吃糖,你就不要生气了好不好?” 白善宝看着她手心的糖没说话。 这番情景落在窗外一众人眼中就是白善宝没气度,人小女孩都主动道歉了他还不接受。 刘氏的脸色有些难看,郑氏有点儿焦急的看着教室里的儿子。 白老爷就在一旁小声替白善宝解释,“善宝年纪还小,气性大也是有的,也有可能是不好意思和人小姑娘说话。” 连打架都好意思,怎么会不好意思说话? 满宝见他不说话,就当他是接受了,于是把油纸剥开,直接塞进他的嘴里,道:“这是我最喜欢吃的一种糖了,不是那么甜,但不腻,还香。” 白善宝尝到了甜味,总算是回过神来,他低头看了一眼自己面前的书,又抬头看了一眼满宝,这才轻轻地“嗯”了一声。 满宝愣了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他是在回答她前面的问句。 满宝忍不住感叹,“你的反应真慢啊。” 白善宝就“哼”了一声。 满宝把自己的书放到桌子上,然后就看着他。 白善宝也看着她,俩人大眼对大眼,瞪了老半天,就在外面观看的大人都要忍不住进来干涉时,满宝道:“你都原谅我了,该走了吧?” 白善宝一懵,问道:“走去哪儿?我是来读书的!” “我也是来读书的,这个位置是我的!” 白善宝不高兴了,把手按在桌子上道:“明明是我的,先生让我坐在这里的。” 满宝也把手放到了桌子上,气愤道:“也是先生让我坐在这里的,我比你先来,这个位置是我的!” 一旁的同学忍不住了,道:“一个桌子坐两个人,你们俩一人一边,这是先生特意安排的。” 白善宝和满宝同时看向其他同学,这才发现大家还真是俩人一张桌子,于是他们齐声道:“我不要和他(她)同桌。” 那个同学道:“那没办法,全班就你们两个最矮,也最小,你们不坐在一起,谁愿意跟你们坐?” 俩人又互相看了一眼,最后嘟了嘟嘴,勉为其难的接受了。 满宝坐下,把《论语》摆在桌子上,然后把《千字文》和她的作业放到一旁,这才发现桌子的一角有个盒子。 她就对白善宝道:“把你的盒子拿开,这边是我的位置。” 白善宝看了一眼后道:“这个盒子不是我的。” 满宝眼睛就一亮,充满冒险精神的去把盒子拖过来,然后惊奇的打开,就看到里面正堆着十几只虫子。 满宝一呆。 白善宝也好奇的伸长脖子看了一眼,然后也一呆,两个小孩懵了一下,然后“哇”的一声,俩人都闭上眼睛大哭起来。 教室外面的大人们吓了一跳,同时冲进来。 ※※※※※※※※※※※※※※※※※※※※ 作家的话 起点五千推荐票加更 ☆.第三十九章 菜青虫 不说满宝和善宝这两个孩子,就是刘氏和郑氏突然看到盒子里装着的十几条虫子也吓了一跳,忍不住后退了一步,然后连忙把两个孩子拉过来哄着。 庄先生的脸色很难看,目视整个教室,怒问,“谁干的?” 有三个学生一起低下了头,庄先生一看便知道。 白老爷也看到了,他就盯着他那倒霉儿子,只觉得鼻子都冒烟了,他喷出一口气来,撸了袖子就上前抓儿子。 白二郎“哇”的一声,吓得边哭边跑。 刘氏虽然也觉得他顽劣,但也怕他把孩子孩子打出一个好歹来,连忙拦着他道:“不是什么大事,教一教就好,可别动手。” 鸡飞狗跳一阵,三个学生一起被赶出教室外罚站。 满宝哭了一阵,不觉得那么害怕了,加上科科一直在脑海中道:“我搜索过了,这种虫子应该是传说中的菜青虫,百科馆中没有收录有原始基因的菜青虫,建议宿主收集。” 一想到这些虫子要被自己收集,满宝似乎也不是那么害怕了,于是睁开眼睛又去偷瞄那虫子。 刘氏看着这孩子的一双眼睛如雨后黑曜石一般闪亮,心里不由有些喜欢,抱着她笑问,“这是不害怕了?” 满宝这才发现自己被刘氏抱着,她不好意思的从她怀里出来,摇头道:“我不怕了。” 还有些害怕的白善宝听说,便也从他娘的怀里出来,外强中干的跟着嚷了一句,“我也不怕了。” 大人们就微微一笑。 白老爷已经快手的把盒子合起来,然后背着手放到身后,以免两个孩子看见了害怕。 满宝的目光眼巴巴的随着转动。 她的表情太形象,以至于让白老爷有一瞬间的迟疑,“你想要?” 本以为这孩子会害怕,谁知道她想也不想的点头,“叔叔,你把虫子送给我吧,我多看看,以后就不会怕了。” 白老爷惊讶的看着她,就是庄先生也忍不住激动起来,一脸欣慰的看着这唯一的弟子。 庄先生揪着胡子,眼中带笑,忍不住一连说了好几声“好”,然后看向白老爷,笑道:“白老爷就给她吧。” 看着这明显比自家二儿子还要小好几岁的小女娃,白老爷嫉妒得眼都红了,多好的一个孩子啊。 可惜了,是个女娃。 更可惜,不是自家的孩子。 刘氏也忍不住惊了一下,再次看了一眼她和孙子的座位,满意起来。 本来她还觉得让孙子跟一个小女孩同桌不好,但考虑到孙子年纪最小,又是后来的生人,跟别的大孩子同桌会被欺负,这才同意庄先生的安排的。 可现在不一样了,她很满意孙子的这个同桌。 于是她把两个孩子的小手放在一起,叮嘱俩人道:“你们是同学,还是同桌,关系更比一般的同学要好。同学如手足,更何况你们呢?” 刘氏笑道:“以后你们要互相学习,互相激励,友爱谦和,可不要再打架了。” 刘氏说话温温柔柔的,和她娘一样,满宝都没犹豫就点头了,还和她保证,“婶婶,你放心,我会照顾他的,不叫他被人欺负。” 白善宝不乐意了,“我比你大,应该是我照顾你才对。” 刘氏愣了一下后笑道:“好好好,就应该像这样,不过满宝,你应该和善宝一起叫我奶奶,这才是你婶婶呢。” 满宝就看了一眼郑氏,摇头道:“她不像婶婶,像嫂子。” 郑氏忍不住抿嘴而笑,任是女人,听到一个小女孩把自己叫小,谁不开心呢? 刘氏已经知道满宝兄长多,昨天也见过她娘和嫂子了,的确她娘和她年纪差不多。 但辈分不是这么论的。 刘氏笑着道:“你和善宝是同桌,那就是同辈,自然是跟着善宝一起叫的,善宝的母亲是你婶婶,祖母也是你祖母,不信你问先生是不是这样论?” 满宝就看向庄先生。 庄先生颔首。 满宝还是第一次看到这样年轻的婶婶和奶奶,要知道她爹的辈分本来就高,她又是老来女,基本上村子里能被她叫做奶奶的,都是已经老得只能拄拐杖的老婆婆,跟她娘差不多的则是婶子,和她嫂子们差不多的,不是嫂子就是侄媳妇。 刘氏和郑氏生活无忧,保养又好,看着比她娘她嫂子们还要年轻呢。 但她一向想得开,见先生都点头了,就很干脆的改了称呼,“奶奶,婶婶”的叫了一通。 然后喜滋滋的从白老爷手里接过盒子。 虽然心里还是有点儿怕怕,但想到科科的科普,她又不是那么怕了。 科科正在她的脑子里反复念叨,“我查过了,百科馆中的记载是,菜青虫是菜粉蝶的幼虫,知道蝴蝶吗?等它长大就变成蝴蝶了。” 一听它这么说,满宝就不那么害怕了。 察觉到宿主的心跳和肾上腺素渐渐趋于正常,科科这才继续科普,“菜青虫主要以菜叶为食物,2龄前仅啃食叶肉,留下一层透明表皮,3龄后蚕食叶片孔洞或缺刻,严重时叶片全部被吃光,只残留粗叶脉和叶柄,造成绝产,因此在地球纪元二十世纪末期和二十一世纪整个世纪,为了防止蔬菜虫病,有菜农大量使用杀虫农药,造成农药泛滥,菜青虫也慢慢绝迹……” 系统也不管满宝有没有听懂,反正就照着念了一遍,然后道:“菜青虫还可以做成鸡鸭的饲料,补充其蛋白质,使鸡鸭更喜下蛋。” 系统道:“这都是有根据的记载。” 满宝哇了一声,道:“那我把它们给家里的母鸡吃,那母鸡是不是能天天下蛋了?” 系统道:“有可能。” 满宝对虫子的热情这才大一点。 看先生不在,就悄咪咪的打开一点盒子看它们。 一旁的白善宝抖了一下,但还是忍不住去看她的动作。 满宝偷看了一眼,小心脏颤了颤,又把盒子给盖上了。 白善宝见了,总算是开心起来了,精神一振,就鄙视的看了她一眼,道:“胆小鬼,你还说不怕呢。” 满宝就把盒子推给他,道:“有本事你来看。” ☆.第四十章 嫉妒(云起推荐票一万五加更) “看就看,谁怕谁啊。”白善宝虽然也小脸白白,但为了不在满宝面前落下风,便颤着手打开了盒子,看了一眼后就别过头,嘴硬道:“我可不是怕它,是它长得太丑了,我不喜欢看。” 满宝觉得他说的太对了,连连点头道:“是啊,是啊,我也觉得它是太丑了,看多了伤眼。” 俩小孩对视一眼,都认可了对方的说辞,然后一起扭头去看了一眼盒子里的虫子,再把头转开,再去看一眼,再转开…… 白老爷在窗外看着这一幕,再看一眼低着头假装自己很老实的儿子,脚动了一下,但看庄先生在前,他忍住了动作,没踢出去。 庄先生虽然也打学生的手板,却不认同家长打孩子的,尤其是白老爷的这种打法,眼看着他看白二郎的目光越来越不善,庄先生便示意家长们离开,他要开始上课了。 白老爷暗暗瞪了小儿子一眼,低声告诫了他一声便请了刘氏和郑氏一同离开。 七里村虽在山坳里,进出困难,但风景极好。 白老爷也是读书人,当初建学堂时特意选了这处风景极好的地方,面水望山,极是漂亮。 虽然秋景萧瑟,但这里依然林木茂密,路边还盛放着不少的野花,点缀得甚是漂亮。 刘氏沿着河岸慢慢往白家大宅而去,神情颇为愉悦,她扭头和白老爷说:“这地方可真是人杰地灵。” 白老爷知道婶娘说的是满宝,摸着胡子笑道:“婶娘别看这是穷山沟,其实好东西好人多着呢,以后您且看着吧。” 刘氏点头,“那孩子小小年纪就知道知难而上,明明恐惧,却还知道去克服,我只希望以后善宝也能学到她这点。” 刘氏有些惋惜,“可惜了,她是个女娃,对了,她家兄弟子侄多,怎么就没有一个庄先生看得上眼的?” 白老爷虽然很少到村里走动,但村里的事情还是知道的,他笑道:“周家的灵秀恐怕都长在了这孩子身上。” 刘氏回想了一下昨天见到的周家人,点了点头,笑道:“昨天见到的周太太倒像是个贤惠之人。” 白老爷回想了一下管家和他提起的周家,不太确定的道:“或许吧,倒是说他家的老大老三很勤勉,老二倒是有两分机灵劲儿,常到集市上做些小买卖。” 俩人边说边回家。 而学堂那边,满宝和善宝已经把虫子收了起来,开始拿出自己的书跟着先生读书。 白善宝本来想从读书上碾压对方,于是一开局就大声的朗诵,虽然还带着一点奶音,却是全班最大声的。 满宝最喜欢凑热闹,见同桌读得大声,她也扯了嗓子跟着读起来,俩人小屁孩摇头晃脑的样子特别可爱。 至少站在台上的庄先生就特别满意,眼睛里都盛着笑意,来回的摸着自己的胡子,欣慰的跟着摇头读起来。 班里其他学生被俩人带着也放开了嗓子读,比以往更认真了许多,就连已经学完论语的大学生都忍不住回过头跟着俩人念《论语》。 站在教室外面的白二郎忍不住扭头看了一眼屋里的俩小孩,鼻子喷火一样的哼了一声。 跟他一样被罚站的两个同学也好奇的往里看了一眼,凑到老大身边道:“二郎哥,你堂弟怎么也会读《论语》了,他不是刚上学吗?” 白二郎就嘀咕道:“所以我最讨厌他了,他才两岁就启蒙了,我祖母说,他不仅会背诗三百,《千字文》和《论语》也都背下来了,他才来,我祖母就把我最喜欢吃的红烧肉给他吃,总之,他跟满宝一样讨厌。哼,会读书了不起吗?” “就是,就是,我们打架比他厉害,不然等下午下课,我们在路上堵他,把他打一顿给你出气吧。” 白二郎有些犹豫,“我爹要是知道了,肯定揍我。” “我们偷偷地,我听我大哥说,要不想被打的人知道是谁打的自己,那就套麻袋就行。” 白二郎眼珠子转了转,小声道:“我们去哪儿找麻袋?” “我家有,不过我也不能跑回家拿呀,你家比我家近。” “那就明天,”另一个人道:“明天我们带麻袋过来,最好连满宝一起套了。” “这样不好吧,”白二郎皱眉道:“她是个女娃,用虫子吓唬吓唬就行,男子汉大丈夫怎么能打女娃呢?” 另一个也觉得打女娃太丢脸,于是也不赞同这个提议,于是提议被搁浅了。 白善宝和满宝比着声高,总之你前一句压住我了,我就后一句要压过你。 庄先生笑眯眯的看了好一会儿才敲了敲俩人的桌子,叮嘱道:“声音小一些,读书也有技巧,不然明天嗓子要说不出话来了。” 庄先生示意大家都停下,让小学生们把书都拿出来,开始教新的课文,让他们知道这一篇怎么读以后就让他们先读熟,待会儿上课再讲其含义。 交代完小学生,庄先生便又去看大学生。 其实年龄稍大的这一拨就五个而已。 白善宝看了一眼满宝,自己默默的在一旁默读。 满宝也认真的读着,她记性向来好,读过两三遍就基本记住了,但她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于是她左右张望起来。 要是以前,她就直接问科科了,但现在身旁就坐着一个人,她觉得与其在心里和科科说话,还不如用嘴和别人说话呢。 通过嘴说出来的话,嘚啵嘚啵的,特别好听。 于是她开始把自己手抄的课本往善宝跟前一推,问道:“你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 白善宝看了一眼,正好以前他跟着祖母学过,就骄傲的道:“当然知道,你不知道吗?” “我不知道啊,先生还没来得及讲呢,”满宝理所当然的道:“但是我现在就想知道,你能告诉我吗?” 白善宝扭头看着她,觉得被她的目光看得很舒服,于是他就勉为其难的告诉她,“其实就是孔子的两个弟子在说话,子禽问子贡,老师每到一个地方就会听到那个国家的政事,是他求人告诉他的,还是别人主动告诉他的……” 这是学而中的一篇,白善宝早背得滚瓜烂熟了,含义祖母也给他说过,他都记下了。 满宝听得津津有味,道:“这个故事我没听过,真好听,要是以后我也能和孔子一样到各个国家去走,还有人主动把故事说给我听就好啦。” ☆.第四十一章 蚂蚁搬家 白善宝就道:“那你得跟孔子一样厉害才行,子贡说,孔子老师温、良、恭、俭、让,大家才愿意和他分享故事。” 满宝自信满满,“我一定也可以的,对了,什么是温良恭俭?让我知道,就是要谦让对不对?” 白善宝鄙视她,“你连是什么都不知道,就说自己能做到,说大话的孩子不是好孩子。” “你知道什么,科科说了,做事之前要先设立目标,那样才好做计划,那目标当然是设得越大越好啦。” 系统:“……” 白善宝眼珠子转了转,怀疑,“真的?” 满宝狠狠地点头,“当然是真的了。” “那,那我以后要做大官儿,比我爹还大的官儿,我才不想做和我爹一样的官儿呢。” 满宝哇的一声,兴致勃勃的问,“你爹是什么官儿?” 白善宝有些骄傲,却又带了两分矜持的道:“我爹是县令。” 满宝对县令的感觉可不好,她道:“县令都不是好人,他们总是收我们的钱。” 白善宝不高兴了,“我爹是好官儿,还得了朝廷的嘉奖呢。” 庄先生才一进教室就听到两个小孩说的话,他皱了皱眉,小小年纪,怎么就妄议朝政了呢? 俩破小孩儿知道县令是干什么的吗? 庄先生把两个孩子到院子里说话。 白善宝本来还有点忐忑,因为以他的经验来看,被先生单独叫出去都不会有好事儿。 但满宝不一样,相比坐在课堂里听课,她更习惯与庄先生坐在院子里读书说话。 于是她非常欢快的跟着去了。 见满宝一脸高兴,白善宝就觉得应该不是坏事,于是也放松心情过去了。 庄先生在石凳上坐下,把两个孩子招到跟前来,问道:“你们刚才在说什么?” 善宝低下头,在他看来,先生问这句话是责问,是在斥责他们在课堂上说话。 但满宝不这么觉着呀,听见先生问,她就高兴的把他们说的话一五一十的告诉他了,还问了一句,“先生,县令也有好的吗?” 庄先生不由问她,“你怎么会觉得县令是坏的呢?” 满宝就把前天她去县城,入城要多交一文钱的事说了,还说了她五哥从县城那里打听回来的消息,过一段时间,连行人入城都要交入城费了。 所以她觉得县令都是坏的,只会从他们老百姓手里拿钱。 庄先生沉默了一会儿,问道:“你们知道县令是做什么的吗?” 善宝看看满宝,又看看先生,觉得庄先生和以前的先生不一样,于是也不怂了,抢答道:“县令就是一县父母官,管老百姓的。” 庄先生就摸了摸胡子笑问,“还有呢?” 白善宝本来就不是个老实孩子,他要是老实,以前在族学里也不会经常被先生叫出去了,昨天更做不出当着先生家长的面给满宝做鬼脸。 所以庄先生这一鼓励,加上有满宝在一旁做示例,他便与她一起抢答。 满宝道:“收入城费的!” 善宝道:“判案的。” 满宝道:“收粮税的,我家前不久刚交了税粮。” 也是那一次,周四郎跟着村里的人一起押送粮食去县城,于是沾上了赌博。 善宝则道:“还有抓贼的,给老百姓做主的。” 善宝偏头想了想,挠了挠脑袋道:“还要劝老百姓播种粮食,种桑养蚕。” 满宝就说他,“可真傻,我们家就是种地的,到了时候自己就会种了,还要县令来劝吗?” “要的,不信你问先生,我祖母说了,做县令要劝课农桑,我父亲就是去劝课农桑遇上了匪徒才死的。” 庄先生没想到善宝还是烈士之后,神情更加的温和,他伸手摸了一下他的脑袋,道:“你们认定的都是自己看到的表象而已,这是不对的。“ 两个孩子懵懂。 看到两个孩子迷茫的目光,庄先生的千言万语都被堵住了,两个孩子还小呢,他说了,他们也未必能理解。 庄先生沉思,垂着眼眸也不知道在想什么。 两个孩子就安静的等着,许久不见他说话,满宝就挠了挠脑袋,左右摇晃着身体,一不小心就碰到了善宝。 善宝看了一眼先生,就用小身子撞回去。 满宝差点摔倒,眨眨眼,便也撞了回去。 两个孩子似乎较劲较出了兴趣,趁着庄先生不注意,两个小身体就挨在一起,你用力的推我,我也用力的推你。 庄先生还在沉思,一眼看到不远处的蚂蚁窝,瞬间有了主意,一抬头见两个孩子正你挤我推,不由头疼的轻咳一声。 满宝和善宝瞬间站好,结果因为善宝收力比较快,满宝慢了一点儿,直接撞过去,一把将善宝撞到地上。 两个孩子滚做一团,庄先生还怕他们哭,结果他们骨碌一下从地上爬起来站好了。 庄先生又好笑又好气,就冲俩人招手:“过来。” 俩人上前,庄先生就指了地上的蚂蚁给他们看,“这是什么?” 两个孩子抢答,“蚂蚁!” “对,这是蚂蚁,那你们说它是好的还是坏的?” 两个孩子呆住了,“蚂蚁还分好坏呀。” “你们把县令都给分了好坏,蚂蚁怎么就不能分好坏了?” 满宝就道:“那它是坏的,因为它跟我们抢饭吃,你看,它们正运送米饭呢,肯定是偷来的。” 善宝点头。 庄先生就哈哈大笑起来,问道:“那我现在不问你们蚂蚁是好还是坏,我就问你们看到了什么。” 善宝道:“它们在排队搬东西。” 满宝没少玩蚂蚁,于是知道的比他多一点儿,道:“蚂蚁搬家要下雨。” 庄先生就问她,“你怎么知道蚂蚁搬家要下雨?你看到雨来了吗?” 两个孩子抬头看了一下天上的大太阳,同时摇头,但满宝坚持,“我娘说的,蚂蚁搬家就是要下雨了。” 庄先生颔首,“那我们就看看今天会不会下雨。” 善宝悄悄和她说,“太阳这么大,怎么会下雨?” 满宝也迟疑起来,因为这是娘亲他们常挂在嘴边的话,所以她给记住了,但以前还真没仔细留意过,是不是蚂蚁搬家就一定会下雨。 ☆.第四十二章 和好 庄先生没有和他们说太多,他有许多的道理要说,但也要两个孩子能听得懂,听得进去。 反正两个孩子还小,他有大把的时间说给他们听,庄先生并不心急。 庄先生转而考校起白善宝的功课来,因为他是新来的,他得摸清楚他的进度才好安排他的课程。 白善宝已经把《论语》都背下来了,只是后半部分的含义还没学。 庄先生问了一下,知道他是跟以前的先生和刘氏学的,满意的点头,让两个小孩回去听课。 满宝第一次觉得有小孩儿比她还厉害,跟在他身边道:“你念书比我还快,我一岁就开始读书了,刚会《千字文》而已。 白善宝就觉得她果然比较笨,道:“我两岁开始读书,只用三个月就把《千字文》给背下来了。” 当然,白善宝没告诉她,他只是背下来而已,并不认识字,一直到三岁才开始对着课本认字,写字。 因为有了一个聪明的同桌,满宝为了不落后,上课的时候特别认真的听课,还特别爱动脑筋儿,于是产生了许多问题。 比如,庄先生解释了一下温良恭俭让的含义,就是:温和,正直,庄重,节俭和谦让。 于是满宝就问,怎样的行为称得上温和,正直,庄重,节俭和谦让呢? 因为她想了想,觉得自己五项都符合,那她现在是不是就是圣人了? 看着大言不惭的弟子,庄先生还没来得及说话,一旁的白善宝就插嘴了,“别的不说,你正直、温和、庄重和谦让就不符合。” 白善宝道:“你昨天偏帮你侄子,是不正直,你和我打架,是不温和,不庄重,你还咬我,跟谦让更搭不上了。” 满宝瞪眼,“那我也不能叫你欺负我侄子和我呀,我是要做孔夫子那样的圣人,又不是要做傻子。” 眼见着两个孩子又要吵起来,庄先生就敲了敲桌子道:“你们两个还听不听课了?” 白善宝和周满宝这才正襟危坐,乖乖的把手放在膝盖上,仰着脑袋听庄先生讲课。 庄先生这才列举了一些孔子的事例,以佐证他是如何温良恭俭让的。 一个上午,他们这边也就上一堂课而已,庄先生让他们自行认字和默诵,然后便去教一旁的大学生。 系统虽然看过很多次了,但还是忍不住赞叹起古人的智慧,以教育资源论,古代远落后于未来。 但偏偏就是这么落后的这个时代,先生学识之渊博,因材施教的兼顾是未来很多年代都比不上的。 尤其是后来八股文盛行,直接统一了文制,使得教育开始变成千篇一律。 自然,这些话,系统都没有和满宝说,而是静静地看着她和白善宝吹牛,说她已经把刚刚的课文背下来了,并且把先生教的经义也给记住了。 白善宝哼哼道:“我早就背下来了,也早就记住了,我全篇都背下来了。” 感受到了白善宝的骄傲,满宝斗志满满,“我以后会超过你的。” 她不止是说说而已,她还那么做了,满宝重新把合起来的课本打开,开始看后面的问篇。 她已经认得很多字了,所以自己就能读下来。 何况庄先生给她抄这本书时是断好句的,她还省了自己断句,直接就摇头晃脑的读下去。 第一遍很晦涩,第二遍不再卡壳,第三遍就通顺多了,再读上一遍,满宝就能磕磕巴巴的背出来。 满宝自信满满,觉得记住了,就翻开下一篇继续背,不过一会儿功夫,满宝就背下三四篇课本了。 白善宝惊讶得张大了嘴巴,也没空再偷偷摸摸的去玩儿了,也连忙打开书背起来。 他可不能被她比下去。 中午钟声一响,孩子们就呼啦啦的跑出去,拿了各自的大碗跑去厨房排队打吃的。 满宝年龄小,腿短,跑到了后面,而白善宝因为是第一天来,还有些不习惯,等大家都跑出去了还有点反应不过来。 还是跑到门口的满宝察觉到不对,回身把他的大碗找出来,拉着他一起去的。 所以两个年龄最小的排在了最后面。 不过满宝一点儿也不担心就是了,还特别自豪的和白善宝说,“做饭打菜的是我大嫂,你跟着我,一定能吃到更多。” 本来白善宝并不觉得这有什么好骄傲的,但听满宝这么说,又见她这么自豪,便也不由有些羡慕。 果然,轮到他们两个时,小钱氏对俩人笑笑,然后给他们盛了许多菜。 学生们可以回教室吃饭,但大多学生并不爱回去,他们更喜欢在院子里站着吃,坐着吃,有的甚至还跑到路对面的草丛里边玩边吃。 白善宝便也跟着蹲在满宝身边扒饭吃,觉得学堂的饭菜还是挺美味的,反正他是吃得津津有味的。 吃过饭,学生们可以在学堂附近玩一玩,当然,不能靠近河边,每天这个时候,庄先生都会坐在院门前看着,谁要是靠近河边,不仅会被打手心,还要被罚背书和写字。 所以虽然大家看着不远处的河流很心动,但目前为止,还没哪个学生狗胆包天的跑到河边去玩儿。 满宝当然也不会去,她跑回去把装虫子的盒子拿来,要和白善宝一起练胆,她已经决定了,等这些虫子在她这儿没作用了,再把它们送给科科。 科科:…… 然后满宝和善宝就把这十几条虫子给玩死了。 满宝有些不好意思,决定把虫子带回去给鸡吃,让它多下蛋,以后她再给科科捉一些。 满宝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和科科说的。 系统能怎么办呢,它只能答应啊,它总不能压着满宝去给它捉虫子吧? 于是,善宝和满宝就约定好明天一起去捉虫。 两个孩子一致觉得,他们已经不害怕虫子了,既然这样,当然要去捉虫子啦,最关键的是,被丢了虫子,他们怎么能不丢回去? 俩人好似忘了昨天打架的事,计划好明天要做的事,都隐晦的看了一眼正在教室里高谈阔论的白二郎。 白善宝还和满宝告状,“他特别坏,我一来,他就要抢我的木马,我不给他,他就在地上打滚。” 满宝好奇,“后来呢,你娘给他了吗?” “没给,”白善宝仰着小脑袋骄傲的道:“我祖母要给的,所以我也打滚了,然后他被堂叔打了一顿,哼!” ☆.第四十三章 透过现象看本质 中午还是艳阳高照,但下午快下课时天上就开始乌云密布了。 满宝和白善宝趴在桌子上往外看了一眼,都有点兴奋,蚂蚁搬家真的会下雨。 庄先生也看到了,下课后让学生们留在教室里,等家里人来接,然后把满宝和善宝带到隔壁他住的院子里。 把两个孩子领到书房,道:“你们早上看到的是蚂蚁搬家,现在看到了什么?” 满宝道:“下雨啦,蚂蚁搬家会下雨。” 庄先生就笑道:“傻孩子,你们把顺序弄反了,不是蚂蚁搬家就会下雨,而是天要下雨了,蚂蚁才要搬家,把自己的家搬到安全的地方,人类看见了,便知道天要下雨了。” 庄先生说得慢慢的,两个小孩掰着手指头来回算了一下,发现还真对,于是点头。 庄先生指着外面的雨帘继续问,“你们现在看到的是什么?“ 俩小孩异口同声,“下雨啊。” “这些都是表象,”庄先生道:“满宝,你父母与你说过蚂蚁搬家会下雨,所以你就认定了蚂蚁搬家会下雨,善宝,你从没听说过这样的话,所以看到的只是蚂蚁搬家。但你们知道老师看到蚂蚁会想到什么吗?” 两个孩子摇头。 “老师不仅会想到天快要下雨了,还会想,原来我家的屋宇下有这么多的蚂蚁,蚂蚁啃噬房屋,家具,家里要开始防治虫蚁,我还会想,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庄先生细细地和他们说起蚂蚁来。 满宝和善宝听得一愣一愣的,哪里知道小小的蚂蚁不仅会把一棵大树啃死,还能把一栋房屋驻空,可以把千里的堤坝毁于一旦。 庄先生说完了蚂蚁又说外面的秋雨,告诉他们,他们现在看到的只是一场雨,但在不同的人眼里,这场秋雨有不一样的含义。 对于他们这些孩子来说,秋雨只是把他们暂时禁锢在了学堂里,但对农人来说,这场秋雨落下来,意味着他们可以开始犁地沤草,为来年的耕种做准备了。 而对要出门的人来说,这场秋雨却是坏处大于益处,他们因为它不知道要耽误多少时间。 庄先生细细地和两个孩子说这些,似乎天马行空不相干,但话锋一转又回到了县令的问题上。 “早上,我问你们县令是干什么的,你们说的也是你们眼睛看到的,耳朵听来的最直观的印象,但其实你们说的都不全,”庄先生道:“有时候你们眼睛所见,耳朵所听未必就是你们心中所思的那样,你们得多看看,多听听,也多思考,如果胸中有太多情绪,那就暂缓下来,先不要下定论,待时间过去一点儿,你们足够冷静时再想这些事,或许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两个孩子听懂了一点儿,但还不是特别明白,但庄先生也没让他们现在就明白,而是让他们记住他说的话,以后等该明白的时候他们会明白的。 说着话,白家和周家来接两个孩子的都到了,满宝和善宝跟先生辞别,俩人手拉着手冒雨跑出去,被雨淋到身上,开心得不得了,两个孩子跑出去的时候还特意找有水坑的地方踩,把水踩得四溅俩人就越发高兴。 院子外陆续响起两家大人的告诫和呵斥,两个孩子一边把水踩得啪啪响,一边往各自家人那里跑去。 庄先生站在门口看着,一下又一下的摸着胡子,心里却在思考满宝说的话。 县令要加重入城费,这次是为了什么呢? 庄先生知道的自然要比周家人要多,其实早在三年前,傅县令刚来罗江县时就加过一拨入城费,不仅如此,赋役捐都有所加重,然后傅县令在两年内修好了一段官道,加固了罗江堤坝,还给县郭挖了一条水渠。 县令三年一届任期,今年傅县令没调走,说明他还要在此一届,可就是不知道,他这次是想做什么政事,或是什么都不做。 庄先生是有些忧心的。 但这些问题显然是不能和两个孩子说的。 满宝被冯氏抱回家,一回到家就去厨房里打热水给她洗澡,没办法,这孩子去踩水,不仅鞋子湿了,裤子也湿了不少。 钱氏一边摸她的小手,一边骂她,“真是越来越不省心了,怎么觉着你去了学堂更调皮了呢?” 满宝道:“白善宝也踩水了。” “他是他,你是你,说不定他还是和你学的呢,让你是去学好的,不是去学坏,更不是去教坏别的孩子的。” 满宝就叹气,“好吧,我以后不踩水就是了。” 孩子的保证就跟七月的天一样不可信。 钱氏让冯氏给她洗了澡,又给她灌了一碗热水,就让她去玩了,只是叮嘱,“不去出去踩水淋雨了,不然明天我就不许你去读书了。” 满宝正是热爱学习的时候,怎么可能舍得不去? 于是只能坐在堂屋里等着她哥哥们回来。 周四郎和两个弟弟在树底下躲雨,等雨不是很大时才跑回来,只是身上也湿了。 周五郎他们今天帮忙去开荒,顺便砍了不少的竹子,然后一回来就给幺妹使眼色。 满宝明白,等周二郎回来就去缠着他帮忙编花篮。 周二郎正想说呢,之前满宝的花篮赚了不少钱,周二郎嘴上不说,但心里是很心动的,但他最近要忙的事也多,抽不开手,见满宝问,立即知道是老五老六的主意,他也不推辞,道:“让老五老六把竹条削好,我回来就给他们编。” 就连老周头都难得的道:“等我从地里回来也帮你们编。” 想了想,觉得老四开荒太不靠谱,迟疑道:“要不让老四别去开荒了,山脚下那块地,开出来养上两年也未必能肥起来,何必呢?还是在家里帮忙干点活儿更实在。” 周四郎精神一振,想要点头。 奈何满宝不答应啊,满宝道:“爹,四哥不听话,那是惩罚,先生说,朝令夕改是大忌,以后四哥觉得做错事也没啥怎么办?” “他敢,看我不打死他!” 满宝鄙视她爹,“你肯定打不死四哥,不然您得多伤心啊。” 老周头被噎得不行,挥手道:“行,让你四哥继续开荒吧,你五哥六哥就看看能不能把花篮生意长长久久的做下去。” ☆.第四十四章 教识字(祝愿书友湯舒甯早日康复) 周四郎蹲在满宝身边一再叹息,“幺妹,四哥是不是得罪过你?” 满宝点头,“你得罪了咱全家人。” 周四郎沉默了老半响,道:“我说我真的改过来了,你信吗?” 虽然内心不信,但满宝还是点头,“我信,所以四哥,你要努力把欠家里和哥哥嫂子的钱还了。” 周四郎垮下肩膀,“种地不挣钱。” 满宝不赞同,“好多人都种地的,爹娘种地,哥哥嫂子种地,白老爷家也是种地的呢。” “那都是好地。” “往前几百年,几千年,几万年,地都是一样的,不都是靠人养出来的吗?”满宝已经问过科科了,很有信心,安慰周四郎道:“放心吧四哥,你先把地开出来,到时候我带着五哥六哥帮你一起养地,将来我和爹说,你开出来的地都分给你,钱可以慢慢挣,你还不了,你还有你儿子呢。” 周四郎:…… 满宝都给他计划好了,道:“虽然你儿子要替你还债,但他分家也比大头他们多得了一份地,他肯定愿意的,其实我还想让大头他们自己去开一份地呢,这样以后他们有了子孙也可以传下去。” 周四郎:“……满宝,你想得真多。” 满宝:“那是当然,先生说了,人要想得长远,不能只看到眼前的东西,我刚才都想到了,白老爷家为什么有钱?” 周四郎:“因为他们家地多。” “是啊,因为他们家地多,多到可以雇好多人好多人帮他种地,他只要躺在家里数钱就行,”满宝野心勃勃,“如果我们家也有很多很多地,那是不是也能成白地主这样的人?” 周四郎转身就走。 满宝还特别热情的挽留他,“四哥,你别走啊,我话还没说完呢。” 周四郎已经不想理她了。 开荒很累,几乎都是力气活儿,每天一回到家周四郎就想坐在地上不动弹,吃过饭简单的冲一下澡,天还没黑就躺到床上去了。 周四郎摸了摸酸疼的肩膀和腰背,第一次流下了悔恨的泪水,他是真的知道错了。 周四郎在屋里抹着眼泪,满宝则趁着天还没黑,把小伙伴们都召集过来教他们识字。 周五郎和周六郎也好奇的挤上去围观。 满宝最先教他们的是他们县乡村的名字,然后是他们各自的名字,她道:“这是先生教我的,说我要背熟了,要是不小心走丢或被人抢走了,也能记得自己家在哪里,叫什么名字。” 冯氏忍不住呸呸呸两声,道:“童言无忌,大风吹去,小姑,你可别瞎说,你怎么可能走丢?” 小钱氏却道:“这个法子是不错,赶紧让孩子们都记下来,老五老六也记,你们以后要自己去县城,可别走丢了。” “大嫂,老五和老六都是半大小子了,谁还抢啊。” “那可说不准,”小钱氏道:“现在是太平年月,哪儿都要人呢,万一就有狗胆包天的,把老五老六他们抓走做苦力了呢?这样的事又不是没有过。” 冯氏惊讶,“这样的事有过啊?” “那可不,”小钱氏就小姑蹦到了自己跟前眼睛亮晶晶的看着她,就知道她喜欢听这样的故事,便笑道:“那是我小时候的事了,说是我们村的两兄弟,一个二十好几了,一个刚成年,兄弟俩上县城里找活儿,跟同村的落单了,结果被人抓走了,家里人都当他们死了,过了好几年,弟弟活着回来了,那人都不成人形了,说是被人关在一个石场里凿石,每天就一个馍,很多人都被活活累死和饿死了,不然你们以为呢,怎么每次去县城,都要兄弟好几个一起结伴走?都是以前的事闹的。” 满宝就看向五哥和六哥,纠结起来,“五哥,六哥,你们别去县城了吧。” 周五郎和周六郎心里都有点发毛了,不过想到那丰厚的利润,他们没舍得同意。 老周头在一旁抽了一管旱烟,道:“老二,明早你带老五老六走一趟,教教他们这走路的规矩。” 周二郎应了一声。 满宝就好奇的问她爹,“爹,走路还有规矩啊?” “那是,明儿等你五哥回来了,让他告诉你。” 满宝就期待不已。 几人都是第一次识字,当然不可能认识太多字了,所以满宝只教他们七里村三个字而已。 大家一起拿着棍条在地上比划,小钱氏三妯娌见几个孩子难得在晚食之后没有跑出去玩儿,也欣慰的笑了笑。 小钱氏和冯氏正想叫大丫和二丫去洗碗,转身见她们正蹲在地上画得认真,犹豫了一下,小钱氏还是拉着冯氏道:“算了,我们洗就算了,让他们姑侄几个一块儿玩吧。” 以往洗碗这类的活儿都是大丫和二丫干的,冯氏虽然不太高兴多了一个活儿,但看了高兴的女儿一眼,还是点头答应了。 算了,学几个字,至少不至于连家住哪里都不知道。 满宝教得认真,学生们也学得认真,等天黑得大家看不太清楚了,满宝就丢了棍子,大家一起玩起游戏来。 周家很少有人会问满宝在学堂里学了什么,因为说了他们也不懂,每天满宝回家,他们只问她有没有被欺负,知道没被欺负后就不再多问了。 至于满宝在学堂里学习怎么样,那还用说吗? 那肯定是很好的,在周家上下一众人心中,整个七里村,还有比他们幺妹(小姑)更聪明的人吗? 没见庄先生宁愿不要束脩也要收她做弟子吗? 周家人很放心,但白家人对白善宝却是另一种心态。 白善宝刚回到家,屁股还没坐下呢,就被娘亲郑氏拉去摸了一遍,先是问他今天有没有打架。 得到否定答案后就问他有没有欺负人,再次被否定后才问他有没有被人欺负,得知也没有。 郑氏这才松了一口气,至于儿子专门踩水坑,把鞋子裤子都踩湿了的事,那都是小事了。 她让下人把儿子带下去洗澡换衣服,又灌了他一碗姜汤,这才带着他去见婆母。 ☆.第四十五章 灵魂画手 刘氏问了一下他今天都学了什么。 白善宝对于应付祖母很有经验,只把庄先生和他们说话上课的内容告诉祖母,并不说他和满宝打算捉虫子吓唬二堂哥的事。 刘氏用脚趾头想都知道孙子在学堂不可能那么老实,何况庄先生还破天荒的提起县令之责来。 这肯定不会没有缘由,不过她没有问太多,而是招手叫过孙子,告诉他,什么是县令,县令要做什么。 白善宝听得认真,决定第二天就去告诉满宝,哼哼,他知道的可比她多多了。 刘氏见孙子听得认真,没有以前的叛逆,不由说得更详尽了,态度也越加温和。 白善宝不懂就问,还把满宝说他们的县令是坏人,多收了入城费的事说了。 刘氏这才明白,庄先生怎么又是带他们看蚂蚁,又是看秋雨,还讲故事的。 刘氏道:“县里修路要钱,维修堤坝要钱,兴修水利也要钱,傅县令要是有这些用处,增加入城费也没什么不对。” 这一点白善宝听懂了,做什么都要钱的。 娘说他们之所以搬到山里来,就是因为族里欺负他们孤儿寡母,想要把他们家的产业都吞了。 娘说,那些产业都是要挣钱的,以后他读书考学都要钱,娶媳妇也要钱,当官也要钱,那些钱都是要留给他的。 也是从那时候,白善宝知道,钱是很重要的东西,像族长爷爷那样厉害的人都不要脸的来抢他们家的钱呢。 刘氏却觉得这一次他们来七里村是来对了。 虽然族学先生多,陇州的资源也比这边多,可孙子在族学里总被孤立,家里的事多少影响到他。 他虽聪明,却不肯认真的去听课,在学里调皮捣蛋,打架斗殴,最要紧的是,族学里的先生并不难公平待他。 长久以往,他不是被他们带坏成纨绔子弟,就是成一愤世嫉俗的俗人,这两样都不是刘氏想看到的。 她能在青年丧夫后独自抚养起儿子,自然就可以再抚养起孙子。 刘氏目光坚定,这一步他们算走对了。最妙的是这个山坳里还有这样一位庄先生,或许,这就是他们白家的运势。 刘氏招来儿媳,道:“虽然我们和老七一家关系亲近,但既然决定在这儿长住,就不好总是借居他家,我的意思是,我们在村里买块地,建个小别院搬过去,这样两家离得近,可以互相照应,又独门独户,岂不自在?” 郑氏是没什么意见的,她习惯一切都听婆婆的。 倒是白善宝有很多想法儿,在一旁玩儿,听到祖母那么说,就跑上去道:“选进河边的,到时候把水引进家里来,挖个大池塘,我要养乌龟。” “你怎么还想着养乌龟的事?”之前在老家,就是为了抢一只乌龟,这孩子把二伯家的孙子给打破了头,为了这个,婆婆可是赔了好多的礼,直到现在郑氏想起来还心疼呢。 白善宝却很坚持,“就要养乌龟,养大了给祖母炖汤喝。” 郑氏的表情就颇有些一言难尽,刘氏却知道孙子的意思,摸了摸他的脑袋笑道:“好好好,到时候给你挖个池塘养乌龟,你还想要什么,一并说了,到时候好规划。” 白善宝想了想道:“这个我得好好的想一想。” “去想吧,想到了告诉我。” 买地建房的事刘氏不好出面,必须得跟白老爷商量着来。 白善宝并不操心这些,他把今天的功课复习了一下,就开始拿出笔画自己想象中的院子。 只是他目前属于灵魂画手,除了他自己,恐怕没人能理解他画出来的东西。 可这一点善宝不知道啊,于是第二天他就喜滋滋的拿着自己的佳作给满宝看,告诉她,这将是他的新家。 满宝上下翻动着看了半天,抓着脸问,“哪儿是正面的?” 善宝就给它把画摆正,问道:“这样看,你看,这是我的房间,我要在这儿做一个秋千,这样我醒来就能荡秋千了,这里则挖一个池塘,里面养乌龟,这样我还可以一边荡秋千,一边看乌龟,喏,这只就是乌龟。” 满宝没见过乌龟,问道:“乌龟能吃吗?” “能,乌龟能活很长很长,我打算把它养肥了就给我祖母炖汤喝,那样我祖母也长命百岁了。” 满宝眼睛就一亮,“真的吗?” 善宝点头,“当然是真的了,我在老家的时候他们都说了,龟代表长寿!” “那你有多少只,能不能卖给我一只,我也要养乌龟。” 善宝问,“你养乌龟干什么?” “给我娘吃,我娘总是生病,等她吃了乌龟也能长命百岁了,那样就不会总是生病了。” 白善宝觉得乌龟是很难得的,不然当初他也不会和堂哥抢那一只了,不过他现在刚和满宝交上朋友,不好拒绝她,因此犹豫了一下道:“我让我娘多买一只,如果买得到我就送给你,买不到,那就等我的龟龟生宝宝,我把它的宝宝给你养。” 满宝觉得不对,“要有两只乌龟才能生宝宝,一只公的,一只母的。” “谁说的?” “鸡和猪都是这样的,人也是这样的,”别看满宝年纪小,其实她懂得可多了,一一给他列举道:“我家母鸡孵小鸡,我娘都要检查过鸡蛋,说只有和公鸡下的蛋才能生出小鸡,春天的时候,大柱侄子为了让他们家的母猪生小猪,特意去隔壁村请了猪公过来和母猪成亲呢。人也要娶了媳妇才能生娃娃。” 所以,“你得买两只乌龟,一只公的一只母的,这样就能生宝宝了,一年生一个,十年就十个了,到时候我们再把长大的两只吃了,其他的继续养着,再生宝宝……”满宝数了数,自己都惊呆了,“哇,那样我们就有很多乌龟了。” 白善宝觉得她说的有道理,于是定下晚上回去要和母亲说的事。 满宝见他愿意听她的建议,更加活跃,指了他的蓝图道:“池塘里除了养乌龟,还能种莲藕呢,你知道莲藕吗,我们村下游的河岸边就有好多,夏天的时候开的花很好看,莲子很好吃,莲藕也好吃。” 满宝兴奋起来,“我带你去挖莲藕吧,我去年去看过了,已经会挖了。” 白善宝就问,“我们不是说好今天去捉菜青虫的吗?” 满宝不在意的道:“以后再捉呗,我们先去挖藕,莲藕比虫子好看多了。” 白善宝也不是很想去捉虫子,闻言点头应下了。 ☆.第四十六章 面对面 下学钟声一响,孩子们就起身恭敬地和庄先生道别,在庄先生挥了一挥手后,大家就呼啦一声欢快的跑出去了。 满宝当然也不落后,抱着自己的书就冲出去,善宝比她还要快,跑到外面就遇上了来接满宝的大头。 刘氏昨天知道下学后各家的孩子都是自己回去的,而白家的宅子离学堂也不是很远。 她知道善宝要快速的融入学堂,那就不能搞特殊,所以他们都说好了今天不会去接他。 善宝求之不得,也说了会和同学们去玩儿的事。 所以此时刘氏没派人来接他,却派了家下人去河边看着,若白善宝去河边玩耍,就把人捉回去。 见满宝还要人接,善宝就得意不已,说她还是没断奶的小孩儿。 满宝道:“你才没断奶呢,我八个月就不吃奶了,哼,大头是来帮我拿书的。” “就是,我是来给小姑拿书的。” 话是这样说,不过满宝也决定了,晚上回家就和娘亲说一声,让大头他们不要再去学堂里接她了。 满宝觉得自己受到了鄙视,于是尽量威严的吩咐大头,“我们要去挖莲藕,大头,你带路!” 大头觉得小姑到底是孩子,想一出是一出,她这么点个子去挖藕,那是挖藕呢还是埋自己呢? 不过再一瞥旁边的白善宝,觉得不能在小姑同学面前丢小姑的脸,于是眼珠子一转道:“小姑,我们先把书拿回家吧,还得回去拿锄头呢。” 满宝高昂着的脑袋就顿了一下,她抓了抓脑袋,努力的回想了一下,问道:“挖藕要锄头吗?” 大头笃定的道:“要啊,莲藕在泥里呢。” 白善宝就鄙视的看了满宝一眼,觉得她好傻,他不种地都知道东西在土里得用锄头挖。 他自觉和满宝同辈,也是大头的长辈,于是一挥手道:“行吧,走吧。” 在一旁观察他们的白二郎见他们走了另一个方向,不由抓耳挠腮,“怎么办?” 白二郎咬咬牙,“跟上,要是只有他们三个是不怕的,我们比他们大。” 另外两个小伙伴也觉得他们肯定打得过他们三个,于是一起拖着麻袋上前。 大头领着他们回了周家,把书放下后屋前屋后转了一下,发现家里大人都不在,就知道奶奶肯定是去菜园了,今天家里要收秋白菜,一般家里这种大事都得奶奶拿主意。 满宝和善宝都在催促了,毕竟是孩子,心急得很。 大头没办法,只能把厨房里烧火煮饭的二丫找出来,让她去地里把四叔找回来,直接去河边的莲花地找他们。 二丫看了一眼正煮着的饭,跑去了。 大头便摸出一根挺粗的棍子道:“锄头家里人都拿去了,我们拿棍子去吧。” 满宝和善宝是不会有意见的,反正能去就行。 于是大家往河边走去,顺着河岸一直往前走,出了村尾再往前走一点儿就有个河滩,河流在这里冲出挺大一片湿地,然后绕了一圈就又继续流下,孩子们并不知道这条河会流到哪里去,听说是到山里。 满宝不止一次的想跟着河流往前走,看一看它到底去哪儿,大头显然知道小姑的这种危险想法,于是一边走一边告诫她,“你不能跟着河走,你走了就再也见不到我们了;也不能近水,万一掉下去,我手短,抓不住你的。” 满宝也不知道有没有听进去,反正就点头。 到了地方,善宝举目一看,发现这里好多高高的野草,河滩那里有稀稀拉拉的败荷叶。 说是河滩,其实靠近他们这里站的地方土块都硬了,因为昨天刚下了一场雨的缘故,还有不少的小坑里积着水,水很清澈,能清楚的看到坑底。 白善宝好奇的蹲下去看,还伸手去比了一下那小坑。 大头只看了一眼就道:“一定是村长家的牛来这儿吃草留下的。” 他感叹道:“这儿的草可绿可长可好吃了。” 白善宝好奇的问他,“你吃过吗?” 大头觉着他傻,“草是牛吃的,你吃过啊。” “那你怎么知道好吃?” 大头被噎住。 善宝和满宝都被地上这大大小小的小水坑吸引住了,暂时忘记了挖藕,大头当然不会提醒他们,由他们在这儿玩。 反正现在河水缩回去了,这一大片都是干地,他们再怎么摔,只要不往里面跑是掉不进河里的。 两个没怎么见过世面的小伙伴在高高的芦苇里跑来跑去,看到有小鱼在小水坑里游来游去还惊呼了一下。 被刘氏派来盯着小少爷的白家下人远远的看着两个小孩蹲在地上,两只小脑袋几乎要靠在一起,围着一个小水坑就能聊成这样,便暂时决定不上前。 反正这里距离河流的确有好长一段距离呢。 也不知道两个孩子聊了什么,俩人开始捂着眼睛做起捉迷藏来,不过大头显然是不参与其中的,他就在一旁看。 于是下人就看见他们家少爷刚在草丛里蹲好,那大头就给周家小娘子指了一下,然后他们家的少爷就被找到了。 下人:……好无耻啊,不过这孩子不错,还知道不参与游戏看着他们。 于是下人决定原谅他们,他左右看了看,重新找了一处高地,打算可以更全面的观察下面的情况。 他最多只能再给他们玩三刻钟,三刻钟后说什么都要回家了。 而就在下人转移阵地,视线暂时离开他们时,白善宝已经猜出是大头给满宝通风报信了,于是表达
相关推荐:
战栗纪元
男神总是想撩我
毁灭教皇
南兰小传(飞狐外传同人)
汉宫秋之牡丹怨
横刀立马
炮灰加女配,逆袭好累
大啸吧!决斗者!
爱,下辈子
Vocaloid南北组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