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们就去找他谈。” 白二郎立即把先生的话丢在脑后,想到他就要跟他爹巅峰对决了,高兴的点头。 白老爷是在县城里跟朋友用了饭才回来的,刚下马,将绳子交给下人,一个小牛犊一样的小子就从斜刺里冲出来,直接冲进他怀里。 白老爷下意识的接住,看清是自己儿子,胃里的东西差点没被撞出来,他又好气又好笑,问道:“你干什么?” “爹,你终于回来了,我们已经商量好了。” “商量好了啥?”都过了五天了,白老爷都快要把麦种的事给忘了。 “就是麦种的事啊,我们商量好定价了。”白二郎焦急的道:“爹,你不会是忘了吧?” 白老爷看了傻儿子一眼,放开他,面无表情的哼了一声道:“事儿都过去这么久了,能不忘吗?我还以为你们不卖了呢,所以已经决定跟被人买了。” 白二郎一呆,没想到出师未捷身先死,想到他再一次夭折的益州之行,白二郎眼泪都快要下来了,“爹,你怎么能说话不算数呢,说好了要等我们商量出来的。” 白老爷轻咳一声,连忙道:“这也不能怪我呀,是你们太磨蹭了,对了,你们定好的价格是多少,说来我听听,要是比较便宜,我再和你们买一些也行。” 白二郎纠结起来,他们定的价格好似有些高呀。 正在隔壁白宅花园里种花的两个孩子也听到白老爷回来的消息了,立即丢下手里的东西跑出来。 纷纷热情的和白老爷打招呼,“堂伯,你回来了。” “白叔叔,你累不累,要不要坐下喝茶呀?” 白老爷觉得今天的三个孩子格外的热情,他也笑眯眯起来,“好啊,好啊,去哪儿喝呀?” “去我家喝,”白善宝道:“我家的厨娘还做了消暑的甜点,特别好吃。” 白二郎却冲到俩人身边,当着他爹的面和俩人说悄悄话,“别请了,我爹说了,他已经跟别人买了麦种了,不要我们的了。我们得赶紧商量一下怎么办。” 说是悄悄话,但白老爷离他们又不远儿,而傻儿子显然还没掌握说悄悄话的精髓,他全听到了! 白老爷的目光就落在了傻儿子身上。 满宝和白善宝一起瞪圆了眼睛,齐声道:“不可能!” 白善宝先是看向满宝,“麦种不是只有我们有吗?” 满宝也道:“我们都买回来了,白叔叔上哪儿买去?” 这下换白老爷瞪大了眼睛了,“什么?你们说什么,你们把什么都买回来了?” “麦种啊,”满宝理直气壮的道:“我们把村子里的新麦种都换回来了,现在新麦种就只有我们手上才有,白叔叔,你是跟谁买的麦种,不会是被人骗了吧?” ☆.第四百十五章 谈妥 白二郎立即急起来,“爹,你被人骗了?谁骗你的,我帮你去揍他!” 白善宝出主意,“要报官吧?” 满宝则道:“还是去叫村长吧,让村子里的人一起去,我们人多势众,让他把骗的钱都交出来。” 人多势众是这么用的吗? 白老爷看着三孩子糟心不已,无力的问道:“你们把村子里的新麦种全买了?” 三人一起点头,“对啊!” “什么时候买的?” “就今天!” 白老爷半响说不出话来,他说呢,今儿早上三个孩子怎么那么兴奋,那么热情。 他觉得心脏有点儿疼,忍不住问道:“那你们打算什么价卖给我?” 满宝关心道:“真的不用先追骗子吗?买卖的事不急,反正我们会一直等着您的。” 白善宝点头,“还是先报官吧,我们跟杨县令熟,可以让他加班抓人。” 白二郎连连点头,还特别有孝心的上前扶住自个爹。 白老爷一点儿也没被安慰到,他无力的挥手道:“我没被人骗,没买麦种,我那是诈你们的。” 三孩子的眼睛齐刷刷的一亮,就跟六盏大油灯似的刺眼,脸上还齐齐展开了笑容。 白老爷扶额,顺便遮住眼睛。 他深吸一口气,稳了稳心神后问道:“你们打算以什么价格卖给我?” 白二郎忍不住掐着腰哈哈大笑起来,小手豪气的一挥,大声道:“一百五十文一斗,一文都不少!” 白老爷:…… 这是原价啊! 这是原价吧? 白老爷瞪着眼看了三个孩子一会儿,突然就又神清气爽起来,他也掐着腰哈哈大笑起来。 三个孩子一脸懵的看着他,不确定他是不是受刺激太大了。 白老爷却觉得通体舒畅,他掐着腰笑了好一会儿,眼泪都快要笑出来了,然后低头问道:“你们这主意是那天在书房里商量出来的?” 三孩子愣愣的点头。 白老爷又敞怀的哈哈大笑起来,然后揪着自己的小胡子不住的点头,“好,好,好啊!” 他低头认真的看了三孩子一眼,哈哈一笑,挥手道:“来吧,喝茶吃点心就不必了,我们去书房谈。” 三孩子相视一眼,一头雾水的跟在白老爷身后去了书房。 白老爷坐在主位上,让三孩子随便坐,然后笑问道:“你们觉着我一定会跟你们买麦种?” 白善宝就起身道:“堂伯,你等我一下。” 说着一溜烟的跑了,好一会儿白老爷都没见他回来,不由满宝,“他跑去干嘛了?” “他回去拿我们记的数了,”满宝也觉得慢,“您要是去我们那边的书房喝茶吃甜点,那他就不用跑来跑去了。” 白老爷:……原来你们请我过去不是为了喝茶吃甜点儿,而是因为那边有你们写好的东西吗? 白善宝气喘吁吁的拿着一叠纸跑回来,将之交给白老爷道:“这是先生教我们做的,您看。” 白老爷低头看,上面记的是一些数据,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前年麦子的一些产量数据,一个部分则是今年的。 但数字并不多,更多的是翻过一页后写的一些分析,白老爷甚至在其中还看到了他儿子的笔迹。 不管那些数据如何,反正后头写的是让白老爷这个阅历还算丰富的人都心动不已。 三孩子一起目光炯炯的看着白老爷。 满宝补充道:“白叔叔,粮铺的麦种可是一百四十四文一斗哦,你要这么算,我们的麦种一斤就比他们的贵半文钱而已,但我们一斤的麦种却能多种出来好多麦子。” 白善宝深以为然的点头,“堂伯,我们是自己人,我们会坑你吗?” “就是啊爹,我们可是一家人,这价格真的很公道了,我们往外的定价可是一百八十文一斤。” 白老爷深深地看了白二郎一眼,问白善宝和满宝:“你们还真打算把这麦种往外卖呀?” 俩人一起点头,白二郎也跟着点头。 “一百八十文一斤?” 三人一起点头。 白老爷转了转手中的茶杯,忽而一笑道:“你们能找到其他卖家?” 白善宝和满宝就一起看向白二郎,然后点头。 白老爷就顺着他们的目光也看了一眼白二郎,犹豫着问,“你们说的那个卖家是?” 白二郎急切的道:“是吴叔叔!” 他们都打算好了,只要前脚他爹买了麦种,后脚他们就去找吴叔叔,然后告诉他,连他爹都花高价买了麦种,你不进一点儿吗? 白老爷就知道,如果这世上真的有一个专坑爹的孩子,那个孩子一定是他儿子。 白老爷僵硬的扯了一抹笑容,放下茶杯道:“行吧,一百五十文就一百五十文,不过你们有的麦种我全要了。” “不行,”白善宝严肃的道:“我得给我自己家留一些。” 满宝立即道:“也是一百五十文一斗。” 白善宝瞪眼,满宝严肃的道:“现在的情况是我们卖出去了。” 好吧,这是他们之前没商量过的。 白善宝唉声叹气道:“这事我得问过祖母。” 白老爷笑眯眯的道:“不急,不急,你祖母过完端午就回来了,你不如留下几袋麦种,回头你家那边要是不买,再卖给我就是了。” 白善宝就看向满宝和白二郎,因为这东西不止是他的,也是他们俩人的。 满宝表示没问题,点头。 白二郎自然也点头了。 “那我们签文书吧。”白善宝提议。 白老爷笑眯眯的,“你们还知道签文书呀?” “当然知道了,我们和先生学过了。”前两天庄先生还特意以此为例让他们各自起草了一份文书,修改了又修改呢。 所以白善宝直接提笔就能把文书写下来。 白老爷看着感慨不已,看来这事庄先生是知道的,庄先生不愧是庄先生,给的束脩值啊。 满宝便趁机问白老爷,“白叔叔,我家也有麦种,比村里的质量还好,你要不要?” 白老爷羡慕的看着满宝,觉着这才是家里的孩子啊,哪像他儿子…… ☆.第四百十六章 文书 他笑着点头,“要呀,一样的价钱。” 满宝便笑着眯起了眼睛,也提了笔要写文书,白老爷看了忍不住道:“满宝啊,要不你的文书让二郎来,二郎会吗?” 白二郎当然也是练习过的,闻言跃跃欲试。 这还是白老爷在要求儿子写东西后,第一次在他脸上看到兴趣盎然的表情。 白老爷笑眯了脸,鼓动满宝:“让二郎来写吧。” 满宝想也不想便把笔塞给白二郎,这两天因为他们写的文书总是错漏百出,所以需要不断的修改誊写,再修改,再誊写,满宝都写烦了。 白二郎还是第一次当着他爹的面做这么大的事,因此特激动,特认真,握了笔后就认真的写起来,才写了一段,他就卡住了。 然后忍不住偷眼看向满宝。 这可是自家的文书,满宝连忙凑上去看,就指点道:“这儿空着一大格,回头填上数字。” 白二郎这才想起,当时写先生布置的作业时,先生是给了买卖价格和商品数量的,但这会儿他们还没商品数量呢。 白二郎问,“你家有多少斗麦子?” “不知道,到时候直接称斤吧,”满宝道:“所以这儿直接写十二文半一斤。” 白二郎先是看向他爹。 白老爷欣慰的点头,“后面备注一百五十文一斗,数量后头再填上就是。” 白善宝最先把文书写好,他的数量也没填,一来,他还不知道,得回去查看一下今天交换出去的账册才行; 二来,这种大宗买卖肯定是要另外再称一次的,到时候再把确切的数字填上去。 白善宝写完,白二郎也在满宝的指点下写完了, 白老爷将两份文书看了一遍,满意的颔首,“行,那明天我们就约个时间去称重,然后银货两讫。” 白老爷笑问,“你们是要银子呢,还是要铜板呢?” “银子!” “铜板!” 白善宝和满宝异口异声,俩人互相看了一眼,白善宝道:“银子好,比较好拿和存放。” 满宝想了想道:“可是我家多是用铜板,很少用银块。” 白老爷笑道:“你们要是用银子结账,那可得按照市价来,现在铜钱兑银子是一千二兑一两银。” 满宝大概算了一下家里现在有的麦子,犹豫了一会儿后道:“那用银子吧。” 正好可以把县衙的债给还了。 白老爷满意的点头,不然这么多铜板,让他一时之间上哪儿找去? 而且那么多铜板搬来搬去的也重呀。 白老爷高兴的把两份文书都交给白二,笑吟吟的道:“儿子,文书得一式两份,你照着再抄一份来吧。” 白二郎已经表现过了,现在不太想写字了,看了一眼文书后道:“爹,让满宝来吧,她还没写过呢。” 满宝也懒得写,道:“你爹让你写的,而且你还能顺道练字,多好。” “就是,”白老爷将文书塞进他怀里,道:“赶紧写,没看到外头天都黑了吗,你们吃晚食了吗?” 三个孩子这才感觉到饿来,肚子同时都有些疼,这是饿的! 白老爷笑眯眯的道:“快写吧,我让人给你们准备晚食。” 白二郎想哭了,问道:“爹,能不能让他们帮我?” 白老爷道:“我不管。” 白二郎就看向两个小伙伴。 为了吃饭,俩人同时拿起笔来,三人一起合作誊抄了一遍,这才放下笔去吃晚食。 三人心事放下,加上肚子饿了,所以吃得特别香甜,白二郎啃了一个肘子后才想起他爹,抬头问道:“爹,你不吃吗?” 白老爷瞥了他一眼道:“你爹我从县里吃回来的。” 不过这会子的确有点饿了,白老爷在养生和美食之间犹豫了一下,还是举起了筷子。 等三个孩子吃饱喝足,他便叫来下人把他们送走,白二郎赖在椅子上没动,道:“爹,我就不过去那边住了,你让人送善宝过去就行。” 白老爷瞥了他一眼,再次确认这儿子是个小叛徒,懒得搭理他,直接挥手让他离开。 才出堂屋,大吉便跟上来,躬身道:“少爷,太太那边找了您三回,您回去了得去回禀太太一声。” 又对满宝道:“满小姐,您家里也过来找了您三回,最后一次是您四哥来的,我听那意思,似乎府上的老爷太太生起气来了。” “啊?”满宝略一想就明白了,肯定是为了今天换麦子的事,她便拿了自己的文书挥手和白善宝告别,“明儿见。” 白善宝懒洋洋的挥了挥爪子,看着她挺着小肚子跑远。 跟在满宝后面的下人连忙将手里的灯笼更往前一点儿,连声道:“满小姐,您慢着点儿,刚吃饱呢。” 俩人小跑着到周家大门,下人都不用上前敲门,因为大门是大开着的。 满宝一边跑进去,一边回头和他挥手,“你快回去吧,路上小心哦。” 天刚黑没多久,大家都还没有睡觉,而是在院子里乘凉说话或者干些活儿。 比如周二郎就在摸黑将晾晒好的竹条给绑起来。 只是今晚的气氛尤为不安了点儿,看到满宝回来,周五郎不知道从哪儿飘出来,悄声和她道:“爹在生娘的气呢,刚才找借口骂了大哥二哥一顿……” 大哥二哥真可怜。 老周头显然也心烦气躁,所以今晚没有早睡,而是坐在堂屋的门槛上一边吹风,一边抽烟,还一边发愁。 钱氏则坐在不远处的凳子上给三个孙女梳头发。 满宝跑过去,高兴的叫了一声,“娘,爹!” 钱氏笑开,一听这声她就知道这孩子多半是达成所愿了,她笑了眯眼,问道:“吃饭了吗?” “吃了,白老爷请的客。”满宝没再和娘亲说话,而是坐到了门槛上,小屁股扭呀扭,直接挪到老爹的身旁,兴高采烈的道:“爹,你猜这是啥?” 老周头看了一眼她手里的纸,道:“是啥?你的作业?是不是先生又夸你了?” “不是,这是我和白老爷订的文书,”满宝道:“是我让娘不要拿麦子去换的,因为我们家可以直接把麦子卖给白老爷。” ☆.第四百十七章 惊吓 老周头瞪眼,“卖?你换了钱,不是换麦子?” 满宝笑着点头,等着老周头夸。 老周头颤着声音问,“你,你卖了多少?” 满宝特骄傲的道:“全卖了!” 这下不仅老周头,周大郎等几个在院子里乘凉的也待不住了,纷纷围上去,“全卖了?” 老周头没坐住,直接一屁股从门槛上滑到了地上,他一拍大腿,忍不住“哎呦,哎呦”的叫起来,指着满宝又不能打又不能骂,他就只能哭,“真是个败家孩子,你换成钱有啥用啊,钱能吃吗,能吃吗?” 老周头叫道:“家里去年夏收和秋收的粮就剩一丁点儿底儿了,你把家里麦子全卖了,这一家老小吃啥呀?” 满宝一呆,她光顾着挣钱,没想到这点儿。 不过她很快回神,安慰她爹道:“爹,没事的,白老爷说了,明儿银货两讫,我们有了钱直接去买粮就是了。” 老周头忍不住用手指点着她的额头道:“闺女,你是不是读书读傻了,你卖了粮又去买粮,你图啥呀,这一进一出你知道要亏多少吗?” “不亏呀,”满宝道:“就算还是买麦子,我一斗卖一百五十文,再五十文买进一斗也能赚不少的。” 满宝见老爹实在哭得惨,她的小脑袋急速的转动起来,连忙道:“也不一定要去县城里买的,善宝家里还有不少的麦子呢,我和他说,让他卖给我们家,反正他们家的粮食也是要往外卖的。” 老周头还要哭,周二郎已经大喝一声,“爹!” 老周头吓了一跳,才要发火儿,周四郎已经挤过来,眼睛发亮的问,“满宝,你刚说你多少钱卖给白老爷的?” 满宝骄傲的道:“一百五十文一斗!” 老周头这才听清了这个数字,两眼一瞪,又直了! 钱氏顺手就给了他一巴掌,老周头一个激灵醒过神来,他没怪老妻,而是抓着她的手问,“难道我不知不觉睡着做梦了?” “做的什么梦啊,没看见孩子们都在这儿吗?”钱氏转头吩咐二儿媳,“去把油灯点来,让你爹看一下满宝带回来的文书。” 冯氏痛快的应了一声,主要是他们也想看。 油灯点起来,一家人围在一起看那份文书,老周头现在只勉强认得几个数字,以及自个的名字。 所以那些字他全都没去认,而是就问满宝钱数写在哪儿,然后就盯着那处看。 看了老半天,确认是写的一百五十文后,老周头就宝贝一样的把文书收起来,然后嫌弃的把几个儿子一轰,这才柔声细语的问满宝:“满宝啊,咱家的麦子是金子做的吗?怎么这么贵?” “一点儿都不贵,”满宝道:“县城粮铺里卖的粮种是一百四十四文一斗,我们家的麦种可比他们的好,但我们也只开一百五十文而已。” 老周头咋舌,“这种子咋这么贵了?我记着以前麦种不都是十文钱或九文钱一斤吗?” 老周头努力的算了算,没算清楚,干脆问又凑上来的周四郎,“那换成斗是多少钱?” “一百二十文?” 老周头再次咋舌,“这么贵啊。怎么换成斗就这么贵了?” 众人:……贵什么呀,一斗就十二斤左右,你直接买十二斤也是这个价呀。 老周头觉得心蹦蹦的跳,总觉得有些不真实,半响才想起来一事,“那你们怎么跟村里人换的麦子,应该也让白老爷花钱买才是啊。” “爹,换麦子的不是白老爷,是我们。”满宝道:“我们换了麦子再卖给白老爷。” “啥?!”老周头忍不住高声叫了一下,问道:“你们是谁?” “我,白善宝和白二呗,”满宝道:“善宝跟他祖母赊了一批粮来换粮,我们换了再把麦子卖给白老爷,也是这个价。” “哎呦,”老周头忍不住一拍大腿,道:“你怎么不早说,你要是早些告诉爹,爹就不跟你讲价了,直接一斤换一斤。” 大家鄙视的看着他。 老周头就瞪回去道:“看什么看,去年他们跟我们家换麦种就这么个换法,那我闺女现在要换回来,凭啥就要涨价呀。” “爹,刘祖母说了,我们不是要做奸商,以后乡亲们往来的还多着呢,怎么能光想着占大家的便宜呢?” 钱氏也横了他一眼,道:“你都这把岁数了,这点心思还比不上满宝一个孩子。” “满宝她是读书人,我本来就比不上。”老周头理直气壮,但还是抬头对一众儿子女儿及孙子孙女们道:“这事我们自家知道就行,你们可不许到外头乱说,知道吗?” 大家应下。 老周头道:“自家挣了多少钱,自家有数就行,往外说,回头有麻烦的还是你们自个,回去以后都跟孩子们说一说。” 老周头顿了顿后道:“明日把麦子卖出去了,老四,你去大集上多割些肉回来,我们家里好好的庆祝庆祝。” 老周头很高兴,周家上下的人也都很高兴。 老周头放下了心事,但这会儿正兴奋,也睡不着,干脆挥手让大家都散出去,然后就要再出去乘凉。 见小闺女的肚子圆滚滚的,就知道她刚吃饱还没消食,干脆就拉着她坐在门槛上,然后让老妻给她揉肚子。 他笑眯眯的问,“满宝啊,你算了没有,我们家的麦子全卖出去能有多少钱?” “不知道,还没称过重量呢。” “咦?那文书上没写啊?” “空着呢,明儿称了再写上。” 老周头一听,沉吟起来。 钱氏见他沉默着没说话,就问道:“你想什么呢?” 老周头道:“我记着去年大哥他们那儿也都是从我们这儿换了麦种过去,冬小麦全是用的我们家的种子吧?” 钱氏心中一动,点头。 老周头就摸出了烟杆,慢悠悠的往里填烟丝。 钱氏也不开口说话,由着他想。 半响过后,老周头才问满宝,“满宝,白老爷是所有的新麦种都收,还是只收你们的和我们家的?” 满宝想了想,觉得她不能替白老爷做主,于是道:“我只跟他提了我们家的。” ☆.第四百十八章 同享 老周头点了烟,抽了几口后叫来周大郎,“你和老二连夜去一趟你舅舅家,嗯,先别让你二舅三舅知道,只找你大舅,问一下他今春的小麦收成咋样,其实前两天我们就该去一趟了。” 老周头念叨了一句后道:“问清楚了,要是种子在那头也好,你就把这事悄悄和他说了,明儿一早,挑选最好的麦子送来,别送多,一人挑一担来就行。” “那二舅和三舅那边……” “让你大舅去,他知道咋办。”老周头道:“你们得天没亮就进村,尽量别让村子里的人看见,看见了也没啥,就说你娘的病好了,你几个舅舅来家里看看……” 周大郎点头。 老周头道:“记住,带来的麦子一定得好,和你大舅说好了,这是我们村的白老爷拿去做种子的,要是不好,回头砸的可是咱老周家的脸面。老二,你去了多盯着点儿。” 周大郎和周二郎一起点头。 老周头抽了一口烟后道:“你大舅二舅我倒是不担心,就是你们三舅嘶……” 老周头觉得腰都青了。 钱氏将手从他腰上收回来,老周头也不敢再说小舅子的坏话,轻咳了一声后挥手道:“行了,去吧。” 小钱氏立即进厨房给他们兄弟俩准备火把,这可是直接关系到她娘家,她扎的火把既快又结实。 冯氏跟着帮忙,心里羡慕得不行,她娘家比较远,一般只有过年和重阳时才会回去看一看。 她小心看了一眼外面,小声问小钱氏,“大嫂,你说要是我爹娘来换粮……” 小钱氏就压低了声音笑道:“放心吧,娘早准备好了,我和你大哥房间里放了三麻袋的麦子,可都是画了圆圈的。” 冯氏眼睛一亮,手上的动作也快了些,她压低了声音道:“那我过几天回娘家一趟。” 何氏和方氏抱着孩子不好进去帮忙,但心里也是心动的。 去年换麦种的时候,她们同样没想到这棵麦种会这么好,所以虽然他们和家里说了一声,但其实家里都没过来换。 何氏是因为也隔得有些远,而方家这边则是因为刚结亲,两家还没那么亲近。 而且,方家和何家冯家一样,觉着老周家是在客套,谁没事会特意背着一大袋麦种去换呀。 要是想交流一下麦种,走亲戚的时候送上一两斤,在麦田的角落里试种是最好的。 周家的二三四儿媳也懊悔得很,当时没怎么上心,谁知道就慢了这么大一步。 此时村里已经没多少人家亮着光了,大家都开始洗洗刷刷睡觉了。 周大郎和周二郎接了火把便出门往钱家村去。 从七里村到钱家村,那可得比到大梨村要远得多,晚上走夜路,最少得走半个时辰。 老周头等俩儿子出去了才看向满宝,问道:“满宝,这样没问题吧?” 满宝:“……爹,你都把大哥二哥叫出去了才问我,不晚吗?” 老周头有些尴尬,按了一下她的脑袋后道:“爹这不是想跟你肯定一下吗?” 满宝道:“放心吧爹,只要种子没问题就行。” 老周头还是有些担心的,“这么多种子白老爷用的完吗?别最后他看太多就不要了。” “才不会呢,他又不是自个用而已,还要往外卖呢,所以您放心吧,只要种子好,来多少他收多少。”满宝道:“只要是新麦种就行,如果不是,最后砸的可是咱家的名声。” 老周头并不担心大舅兄会弄虚作假,咳咳,严格意义上来说,就是他弄虚作假,大舅兄也不会弄虚作假的。 当然了,老周头表示这就是一个不是那么恰当的比喻。 老周头得了闺女的肯定的答复,也有闲情逸致闲聊起来了,“白老爷还要再往外卖呀,这都天价了,他再往外卖得卖多少钱?” “我猜是一百八十文,”满宝道:“这是我和善宝一开始定的价。” 老周头就冲她竖大拇指,乐呵呵的道:“你们可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真是什么样儿的价都敢喊呀。” 老周头笑问,“一百八十文,谁卖啊?” 而此时,白太太也正在问白老爷这个问题。 她是直到刚才才从儿子口中知道了丈夫和三个孩子的这门生意,她第一直觉就是,老爷在拿着家里的钱逗三个孩子玩儿。 因为一百五十文一斗的麦子在她看来也是天价了。 结果白老爷却说,这个价格其实是便宜的。 白老爷笑道:“益州正是百废待兴的时候,尤其是今明两年,所以到了我手上的麦种是不缺去处的。” “那能卖多少钱?真像他们定的那样,一百八十文一斗?” 白老爷就笑道:“三个孩子的胆儿还是小了些,这个价可有些低了。” 白太太忍不住惊叫,“这个价还低?” 白老爷点头,躺倒在枕头上,惬意的道:“我打算以两百文一斗的价格卖给吴放,至于吴放再往外头卖多少钱,那就是他的事了。” 白太太:……好吧,这下她相信了,三个孩子的胆儿还是小了点儿。 白太太忍不住道:“你不是说这些麦种还没在别的地方种过,不知道适不适合水土吗?就这么卖出去……” “麦种不都是从这个地方运到那个地方的吗?它能不能适合当地的水土,那是买种子的人应该考虑的,我们只要保证我们的种子是新麦种,保证它在七里村就是丰收就行。”白老爷道:“至于其他的问题,自有自己去承担。” “这世上,做什么事都是需要冒一定的风险的,只看大与小。”白老爷笑道:“你看三个孩子跟婶娘赊了麦子回来换麦种,以为他们就没冒风险吗?” 他笑道:“他们冒的风险在我们大人看来没什么,但放在他们这个年纪可就太大了。也就他们运气好,这麦种的确好,不然这些麦子他们可都是要砸在手里的。” 白太太就笑道:“粮食还能砸手里?再卖出去就是了。” ☆.第四百十九章 钱家 “你这就不懂了,你知道今儿各粮商在乡下收的麦子是多少钱一斗吗?” “多少?” “二十八文!”白老爷哼了一声道:“前儿还是三十文呢,今儿就压到了二十八文,所以这一进一出是可以亏本的,他们进的数量还不少,那就会亏得更多。” 白老爷将手垫在脑后,晃着腿笑道:“你也不想想他们今年才多大,咱家那傻小子不说,能做主的善宝才多大?更别说满宝那小姑娘比善宝还小一岁呢。” 所以白老爷虽被坑了,却也欣慰得很。 “更妙的是,他们这一次是空手套白狼,”白老爷是在三个孩子离开后才从家里管事那里知道,原来今天他们才走不久,就有一批粮食运进村来,听管家说,粮食都没进门,直接就进村子里跟人换麦种了。 他也跟着去凑了热闹,这才知道粮食是从陇州来的。 白老爷又不傻,略一思索就明白这粮食是哪来的。 他就说嘛,就算三个孩子不差钱,但这会儿大家都缺粮,村子里的人怎么会把所有的麦子都卖给他们? 他之前还疑惑三孩子是不是为了买断这些麦子出了高价,还在心里笑话了一下,他们鹬蚌相争,让村子里的人得利了。 结果这三孩子做的比他预想的还要惊艳得多,竟想出了以粮换粮的法子。 一斤二两换一斤,七里村的村民得了利,心存感激,而他们耗费的成本也不高。 转手一卖给他就能挣这么大一笔钱,别说他八九岁的时候,就是现在也不能做得比这更漂亮的了。 这个法子本就很出彩了,更出彩的是,他们连交换的粮食都不是现付钱买来的,而是直接从陇州那边赊的。 白老爷将手合在腹前,幽幽叹道:“这可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啊。” 白太太犹豫着道:“不算吧,咱儿子就没那么聪明,以前你总说小叔聪明,我还不怎么信儿,但今儿听你这么一说,我信了。” 这个小叔自然是白善宝的亲爹白启了。 一不小心听懂了太太潜层意思的白老爷:…… 他决定还是睡觉吧,明儿一早还得去隔壁看一看他们收回来的麦种呢。 周大郎和周二郎举着火把,深一脚浅一脚的走到了钱家村,俩人一进村火把都烧得只剩下丁点火苗了。 也只来得及照亮眼前一步的路。 俩人摸黑到了钱大舅家里,轻轻地敲了敲门。 钱家人早睡了,钱大舅都进入梦想了,所以门敲了好几下才听到。 还是觉轻的钱大舅母听到推了推钱大舅。 钱大舅就迷迷糊糊的朝外喊了一声,把睡在隔壁的大儿子叫醒,让他去看一看,自己则闭着眼睛起身摸衣服穿上。 钱大郎嘟囔着去开门,看到门外的人吓了一跳,“表弟?你们怎么来了?” 周大郎低声道:“我们进去说。” 钱大郎连忙让俩人进去,他则赶忙奔去找他爹,“爹,是表弟他们。” 钱大舅摸黑穿上衣服,眼睛都还闭着,问道:“哪个表弟呀?” “哎呀,还有哪个表弟,大姑家的表弟呀,大表弟和二表弟一块儿过来的。” 钱大舅一个激灵,差点从床上栽下去,“是不是你大姑?” 钱大舅抖着手道:“不对啊,前儿不是有人来说,你大姑身子大好吗?怎么就不行了?” 钱大舅母也吓了一跳,连忙从床上起来,“送了白布了?” 钱大郎:“……没,爹,我看大表弟和二表弟脸上挺正常的,不像是出事……” 钱大舅脸上依然很凝重,这黑灯瞎火的,一般会晚上上门的,除非邻里串门,不然一般都是因为白事。 钱大舅披了衣服出去,钱二郎也起来了,还点了油灯,他给俩人搬过来椅子,打了个哈欠问道:“出啥事了?” 钱大舅正好出来,周大郎和周二郎立即起身,一个叫“爹”,一个叫“舅舅”。 钱大舅压了压手,问道:“出什么事了?” 周大郎左右看了一眼,见孩子们都没起来,在这儿都是大人,他便松了一口气,压低了声音将麦种的事说了。 听到周大郎说,他们一斗的麦种就卖一百五十文,不说钱家兄弟,就是钱大舅的眼睛都亮得不行。 钱大舅咽了咽口水,小声的问道:“你爹说这样能行?” “行的,我爹说了,让爹您选出最好的麦种来,只要种子没问题就没事。二舅三舅那儿爹去说吧。”周大郎道:“我爹的意思,不用带太多过去,一人一担,天亮前到家,悄悄的放进我家的仓里,我们不说没人知道。” 钱大舅点头,目光在两个儿子身上一扫而过,然后皱眉,“老三呢?怎么睡得跟个死猪似的?” 钱大郎就道:“那我去叫他。” “暂且不用叫,”钱大舅道:“家里竹筐才有两对,你再多去找几个袋子来,回头在麦子外头多套一个,我们直接挑着袋子过去。” 钱大舅和周大郎保证道:“让你爹放心吧,你家的这棵种子是真的好,今春去收割的时候,我们家的麦子是全村最好的,先前我除了留够自家的麦种外,还把第一批打下来的麦子分开装了,那会儿村里就有人跟我说要换麦种。” 不过现在钱大舅不打算拿那特别好的麦种去换了,直接挑到老周家卖了。 周大郎点头。 钱大舅高兴起来,他看了一眼外面的月亮后道:“你二舅那儿不用担心,他做事一向精细,这些东西肯定都是早就规整好的,你三舅嘛……” 钱大舅顿了顿后道:“好在你三舅妈心里有成算,你两个表弟也都勤快,应该没问题,大不了我早些去找他,就算没准备,我们现分就是。” 周二郎连连点头,这个法子好,不然提前告诉三舅,他睡不睡得着事小,万一他嚷出去就不好了。 周大郎也很担心三舅的性子,“那回来以后……” “他得了钱,还敢往外胡咧咧吗?”钱大舅道:“宽心吧,有我看着呢,他要是敢往外说,我揍死他。” ☆.第四百二十章 挑呀挑呀 钱大舅抬头就让钱大郎的去厨房弄些吃的给周大郎兄弟,周大郎连忙道:“爹,我们才吃饱就过来的,还不饿呢。” 周二郎连连点头,笑道:“大舅,不然我们这就睡下吧,我估摸着四更天我们就得起了。” 钱大舅一想也是,赶紧让他们腾出房间来去睡觉。 钱家的住房比老周家可要紧张多了,所以钱大嫂和钱二嫂把孩子们抱到了一个房间里,俩人带着他们睡,表兄弟四个则挤在一起。 好在现在是大夏天,门窗一关,把蚊子一拍,直接躺地上也能睡。 睡了不到三个时辰,一直没怎么合眼的钱大舅便摸黑起来,去房间里把四人叫醒,他便就着天上的月色摸到了不远处钱二舅家里。 大舅母也去把老三夫妻给叫醒,男的去把麦子抬出来,女的则去厨房里给他们做些面条填肚子。 大家都轻手轻脚的,没敢发出大的声响。 不远处的钱二舅家里亮起了光,不一会儿,光又暗了下去,然后是钱三舅家。 大家忙活了大半个时辰,未到五更的时候,便凑在一起吃了碗面,然后就挑起放在院子里的麦子。 一人一担,麦子外头套两个袋子,用麻绳绑得紧紧地,一担便能挑两袋。 周二郎是有些后悔的,低声道:“出来的匆忙,应该把板车给推来的。” 周大郎也有些惋惜,“当时有些慌张,哪儿想得到这么多。” 钱三郎听着闷笑起来,无所谓的安慰道:“没事,没事,次数多了就记住了。” 周二郎深以为然的点头。 周大郎却暗道:多来几次,我非折寿不可。 他昨天晚上也没怎么睡。 几人把扁担弄好,正等着钱大舅回来就出发,然后钱大舅就回来了,只是背后跟着钱三舅。 他冲周二郎招手,道:“二郎,你跟你三舅去你二舅那儿,那儿有两袋粮,你二舅的一袋,三舅的一袋。” 周二郎没有多问,直接拿了扁担就走。 钱三舅很高兴,上前揽了他的肩膀就走,小声的道:“走走走,三舅家里才烙饼了,你要不要吃几个?” 周二郎笑,“不用了三舅,我刚吃了面。” “那行,带着去,回头给你路上吃……”钱三舅拉着周二郎走远了。 钱三郎忍不住嘟了嘟嘴,“爹,三叔这是干嘛呢?” 钱大舅瞥了他一眼道:“废话这么多干啥,我们走吧,到村口去等他们。” 说罢,钱大舅也拿了一根扁担去挑粮袋。 “可二表哥一走,咱家就剩下两袋了。”钱三郎有些不高兴,“一斗一百五十文,这一袋十斗没有,八斗九斗总有吧?” 钱大舅就用扁担轻轻地拍了一下他的后背,低声训斥道:“大姑不止是你大姑,也是你堂兄弟们的大姑,你大表哥在这儿呢。” “大表哥是我姐夫!” “嗯,”钱大舅淡然的道:“所以他挑的是咱家两个粮袋子。” 钱三郎就不说话了。 周大郎冲他们憨憨一笑,缩在一旁不敢说话。 钱大舅母本来还没啥,听小儿子算了一遍后也心痛起来,她看了一眼落在院子里的那两袋麦子,最后一咬牙,对钱大嫂道:“你去再拿两个袋子来,我们分开了一块儿挑着去。” 钱大舅:“……你这不是胡闹吗?” “胡闹啥,我们的力气是小了点儿,但家里谁没扛过挑过东西?家里的水还都是我们女人挑的呢,把两袋麦子分成四袋,也没多少。” 钱大舅母最后还是把麦子分出来了,然后叮嘱了两个儿媳妇一声,便和大儿媳一起挑了担子跟上。 村里静悄悄的,也没谁家养狗,只要动作轻点儿,正睡得熟的人自然不会知道外头正有人举着火把走过。 到了村口停下等了一会儿,没多久,钱二舅和钱三舅也带着周二郎及儿子们出来了。 三家人里,钱大舅家的人最多,挑着的麦子也最多。 钱三郎羡慕不已,以前总觉得儿子生多了累赘,这会儿才感觉到,儿子生多了也是有好处的。 钱三舅挑着粮袋抽空看了自个两儿子一眼,有些闷闷不乐。 人一齐,大家便挑起粮袋一起上路,因为路途还远,他们干脆熄了三个火把,只用余下的照亮,决定等中途休息时再把这三个也点亮。 因为是挑着粮袋,所以半个多时辰的路程他们走了一个时辰才到,中间还休息了一会儿。 到七里村时已经五更天了,村子各处开始鸡鸣。 老周头和钱氏在鸡鸣时就清醒了些,一边闭目睡觉,一边竖起耳朵听外头的声响。 所以外头一有声他们就爬起来,而小钱氏比他们还更快一点儿,她合衣而睡,大门才有响声就爬起来去开门。 门外是乌压压的娘家人。 小钱氏看到大舅母时愣了一下,忍不住惊叫道:“娘,你怎么也来了?” 大舅母对她笑笑,弯腰就要把担子挑进去,小钱氏连忙去接手,低声道:“我来,我来。” 老周家的人基本上都惊醒了,除了孩子。 满宝就一点儿都没醒,她甚至都没听到动静,正仰着小肚子呼呼大睡,白乎乎的小胖手伸到了床边,小嘴巴还嚼了嚼,也不知道是梦到什么好吃的了。 等天边的一抹亮光从窗户那里照进床边,她屋子后头的鸡又喔喔的叫起来时,她才打了一个哈欠,伸了一个懒腰从床上爬起来。 她揉着眼睛看向外面,见天有些亮了,便爬下床跑到院子里洗漱。 为了方便小院儿这边的人洗漱,也是为了分流,免得一大清楚一大帮人在大院那边挤着洗洗涮涮,所以老周头花钱买了一个大缸放在小院这边。 满宝涑口,洗脸后跑进屋里梳了梳头发,简单的绑了两个小揪,让头发垂下来后就跑了出去。 当然,顺带带着她的小书箱。 一跑到大院儿,便见一群人坐在院子里打盹,说话。 小钱氏正在厨房忙活儿,听到动静出来一看,便笑着和她招手,“愣着干啥,不认得舅舅们了,快叫舅舅。” 满宝和钱大舅钱三舅最熟,熟稔的和俩人打了招呼,钻进厨房里才看到钱大舅母,发现她娘也在。 ☆.第四百二十一章 客满院 钱大舅母看见她就笑开了,伸手拉过她仔细的看了看,和大姑子笑道:“这孩子长得真好,看着比以前还白了。” 钱氏忍不住乐,“您就夸她吧,哪儿白了,今年她跑去下地,晒黑了一点儿。” “哪儿黑了,明明还是这么白。”钱大舅母越看越喜欢,笑道:“你别说,这孩子不像咱家人,一晒就黑,这小脸,等长开了不知道多俊呐。” 钱氏深以为然的点头,笑道:“像她爹。” 钱大舅母也点头,“其实还是像她奶奶,我记着以前她奶奶的皮肤就好,不容易晒黑。” 钱氏点了点头,看了一眼她的书箱问道:“一会儿你还要去上学,那什么时候回来看?” “等我们弄完了善宝家里的麦子就回来,”满宝道:“今天先生可能不上课,会带着我们一起去看称重。” “那你还背着书箱去?” 满宝就叹气,“先生才教了我们算筹,称重的时候一定会让我们用算筹做作业的,唉,我才学了几天,还不怎么会呢。” 钱大舅母惊讶得不行,“满宝学算筹了?” 钱氏笑着点头,脸上忍不住带出了两分得意,“不仅学了算筹,连记账都开始学了,以前给家里记账都是胡乱记的,哪像现在,写的账本我都快要看不懂了。” 钱大舅母喃喃,“那不是要当账房先生了?” 钱氏笑道:“这种事谁说得一定?她现在还小呢,等过几年再说。” 但名声可以先打出去。 院子里的三个舅舅也在问满宝的事,“我听有人回村说,大娘的身体全好了,是因为满宝?” 老周头点头,“大娘说她梦见了天尊老爷,说满宝是他座下的仙子,她抚育有功,所以让她的身体变好了。” 钱三舅稀奇得不行,“就果真好了?” 老周头点头。 “姐夫,你不会是骗我们的吧?是不是大姐偷偷地吃了啥药?” 老周头对钱三舅一点儿也不客气,翻了个白眼道:“她的药都是大郎他们去买的,我还能不知道,都是和以前的药,都是从老大夫那儿抓的,八文钱一副,就一个晚上,她说她做梦了,然后就出了许多的汗,又臭又腥,胃口还大。” 老周头道:“她一顿吃的比我和大郎加在一块儿的都多,然后三四天后胃口就开始变小,身子也越来越好,脸还越发红润,为了这事她还去道观上还愿了呢。” 老周头现在对小闺女是仙子转世的事已经深信不疑了,道:“这事村里的人都知道。你们说,满宝要不是仙子转世,怎么从年前开始,我家的运气就这么好呢?” 钱三舅忍不住喃喃,“这也不可能啊,满宝都快八岁了,咋这天尊老爷才找来?” “不兴人家有事办啊,”老周头理所当然的道:“不都说了吗,天上一天,地上一年,说不定前儿天尊老爷出门做客,去了六七天,直到第七天上才想起我家满宝来的。” “那大娘这身子好了有半年了吧?”钱大舅问。 老周头就有些心虚,小声道:“孩子他娘病好以后有些忙。” 其实是他们忘了亲去岳家说一声,毕竟岳父岳母也不在了,钱氏也好几年没回娘家了,基本上都是小钱氏和周大郎回去…… 所以老周头是没想起来。 而钱氏,她当时全副心神都在满宝身上,等过完了年,春耕连着春种,更想不起这事儿来。 村子和村子间的信息流通也有些慢。 钱大舅没再深问,只是瞥了周大郎一眼。 上次回去过年,周大郎倒是说过他娘身子好了,却没说这么好。 他刚才看着,脚步如飞,脸色红润,气息平稳,提着半桶水都不带喘一下的。 这在别人身上或许很正常,但在钱氏身上就太难得了。 钱大舅看着老周头抽烟,就忍不住皱了皱眉,道:“我隐约记着满宝说过抽烟不好,你咋还抽?” 老周头身子一僵,大舅兄发话,他不敢不听,于是将烟杆拿下来捻熄,悄悄把一直不离手的烟杆交给大孙子,让他给拿回房间里去放好。 钱大舅看着满意,点了点头,看到满宝出来,便招手笑道:“满宝过来。” 满宝颠颠的跑过去,脆声叫道:“大舅!” “好,哈哈哈哈,比年前又长高了一点儿,腿酸不酸呀?” 过年的时候,小钱氏回娘家是带着满宝的,基本上她回娘家都会带着满宝。 满宝也喜欢去钱家,晃一圈就能拿到很多压岁钱,她最喜欢和大头一起去钱家村串门了。 “不酸。” 钱三舅这才想起来,他怀里还放着几个烙饼呢,他连忙拿出来递给满宝,道:“你大嫂做饭还需要些时间呢,来,先吃点饼填填肚子。” 满宝高兴的接过,转身就拿着跑进厨房交给小钱氏,眼睛亮闪闪的道:“大嫂,这是三舅给的。” 小钱氏一看就明白,接过后笑道:“行了,出去玩儿吧,我给你重新烙一遍。” 满宝这才跑出去继续蹲在三个舅舅边听他们说话,钱三舅回过味儿来,“嫌弃你三舅妈做的不好吃呀。” 满宝嘿嘿一笑,道:“大嫂做的特别好吃。” 钱三舅就点着她的脑袋笑骂,“真是个机灵鬼。” 因为客人多,小钱氏要做的东西便多,好在几个妯娌帮忙,揉面这些事可以帮她做了。 但她还是先把满宝的早食给做出来。 钱大舅抽空问老周头,“我们留这儿没问题?要不我们回家去等。” 老周头看向满宝。 满宝道:“不用,不用,大舅你们就留这儿,没事的。” 老周头便也点头,“没事,大哥你还没见过我们村的白老爷吧,等他来了也见见。” 钱大舅就没再说话。 厨房里很快响起小钱氏的声音,让满宝进去吃早食。 小钱氏依然给她冲了一碗鸡蛋水,主要是今天有好汤。 她给了她一张烙饼,道:“吃完了赶紧上学去,可别说着话忘了时间。” 满宝应下。 ☆.第四百二十二章 斗量 等满宝背着小书箱和众人告别,颠颠的跑了,钱大舅这才收回目光,问老周头,“刚才四郎说的农庄是咋回事?” “哦,满宝跟她两个同窗弄得,我们家出了二十亩地和一座山给他们经营。”老周头顿了顿道:“白老爷家的小公子拿出来了一百亩的地。” 钱大舅:“那这次卖麦种的事也是满宝定下的?” 老周头点头,没有告诉钱大舅,三孩子还把村里的麦子都给收了。 钱大舅忍不住感慨,“这孩子可真像她爹呀。” 满宝名义上的爹:…… 钱三舅却道:“比她爹可厉害多了,她爹这时候最多上树摸鸟蛋,下河摸鱼,咋可能弄来这么大一笔生意?” 满宝的身世在七里村不是秘密,在钱家也不是秘密。 自家的姑奶奶怀没怀孕他们能不知道吗? 不过钱家村却没人知道,毕竟当时周银回来得突然,时间也短,钱家还没来得及宣扬出去呢。 今天,不仅老周家和钱家人心思浮动,三个孩子更是像屁股底下有针扎一样的坐立不安。 端坐在书桌前,总也忍不住朝外探头张望。 庄先生拿着本书坐在一旁看得津津有味,似乎没发觉三个孩子的走神。 三人看了庄先生一眼,又看了庄先生一眼,见他还是没动静,不由都嘟了嘟嘴。 满宝一低头就看到自己有些变形的字,心情更不好了。 她将写糊了的字丢到一边,闷闷不乐的磨了一会儿墨,这才提了笔继续练字。 写了好几个都不尽如人意,但她的心却慢慢平静了下来,不再总想着麦种的事了。 心一平静,脸上的表情便也平静了下来,眼睛越发的明亮,手上的动作也越发的沉稳,字也慢慢好了起来。 一旁的白善宝比她更心浮气躁,晚了好久才慢慢平静下来,相比之下,白二郎就显得正常多了。 他一向有些坐不住,今天也不例外,但在发现先生如往常一样不理他们,显然是写不好字不给上早课,也不给出门后,他就以跟以往差不多的速度入定,慢慢写起字来。 半响,庄先生才放下了书,看着已经沉浸在写字中的三孩子不住点头。 不错,不错,庄先生满意的重新拿起书。 等三个孩子完成了今天的练字任务,庄先生才道:“你们读早课吧,一会儿我检查你们的背诵,今儿便不上新课了,早课结束后就带着纸笔和算筹去白宅,你们今天就试着用算筹做这笔生意。” 三人一起起身应是,这才坐下摸出课本。 一篇课文,不仅要在庄先生开讲前预习过,上课的时候也是反复诵读及理解其意,课后还有相关的作业,还要复习。 所以基本上,课上完了,白善宝和满宝基本上也能把课文给背下来了,一般吃过晚食后再自己读几遍就差不多了。 白善宝还兼顾着看许多课外读物,偶尔还要偷偷摸摸的看一看从县城里偷买回来的话本; 而满宝则是临睡前要进教学室里学习医术,将时间安排得满满的。 但背诵对他们不难。 庄先生也知道这一点儿,所以每次都只听他们背诵一遍就放过,相比之下白二郎就比较惨了。 他不仅要背诵,庄先生偶尔还会打断他抽一些释义,等他回答上来了再继续背诵。 这对白二郎来说是一个莫大的折磨。 因为一本书,你背着背着就被打断了,要再往下背,很困难啊!!! 但自从开设了小课堂后,这种事时有发生,白二郎已经习惯了。 虽然每次被点名站起来的时候心依然会提得老高,但他已经不如一开始那么害怕了。 答不上来就答不上来吧,背不下去就背不下去吧,大不了过后偷偷的哭两声呗。 白善宝和满宝都对他表示很同情,于是课下没少帮着他补课,俩人还友情提供了不少快速记诵的好方法。 当然,这个是满宝做的,因为白善宝说了:“多读几遍就背下来了。” 满宝虽然也是这么认为的,但她有科科在,在百科馆内一搜索便出来很多这样的信息,显然,有如此困扰的不止白二郎一人。 所以满宝非常贴心的花了几点积分借阅,然后用笔抄下来。 她觉得这些内容挺通俗易懂的,没必要为此买下整本书,十来个积分呢,很贵的。 白善宝也看过满宝抄下来的快速记诵的各种方法,由此琢磨出了好几个类似或新的办法。 三人一起试验了三个来月,发现还真有点儿效果。 对白二郎有没有用俩人不知道,反正他们觉着他们背东西更快了一点儿呢。 虽然是只快了一点点。 抽查(并不)完白二郎,庄先生便大方的一挥手道:“带上你们的算筹,走吧。” 三人低低的欢呼了一声,将课本和笔墨纸砚收到小书箱里便走。 一行人到了白宅的时候,白老爷已经提前到了,白庄头也在,他正带着两个长工和白家的下人一起把屋子里的麦子给搬出来。 白老爷问三孩子,“你们是直接称斤呢,还是打开粮袋用斗量呢?” 三人齐声道:“我们听您的。” 白老爷一笑,道:“要是跟别人做的这笔生意,我自然是用斗量了,不过跟你们,行了,我今儿就大方一回,一半称一半斗量吧,方便许多。” 三孩子不明白这怎么方便了? 白二郎更是迷糊,“爹,昨晚上你不是说用斗量麻烦,答应我们用称称的吗?” 白老爷笑道:“是吗,我怎么不记得了,文书上有写吗?” 三个孩子一呆,文书上是没有写,但昨天晚上他们不就是这么商量的吗? 三人都迷糊起来了,难道他们还能一起记错了? 庄先生看了他们一眼,道:“这就是你们今儿的第一个作业,你们的文书上写了一斤十二文半,后头也备注了一斗为一百五十文,那到底是用斗量,还是称称?” 三孩子挠了挠脑袋,不解的问道:“这有什么不同吗?” ☆.第四百二十三章 第一题 庄先生微微一笑,道:“你们认真看,看看最后你们能不能明白。” 白老爷则笑眯了眼。 用斗,不仅可以检查到每一粒种子的状态,还可以不抖斗,一斗下去,尖尖的冒着,它可以是十二斤,也可以是十二斤半,经验老道的人,比如县衙里负责收税的衙役,一斗下去,十三斤都是可以的。 白老爷就决定一会儿去老周家时就全用斗。 不过对老周家可以完全的在商言商,对三孩子就没必要那么严格了,所以一半一半吧,正好让他们吃个教训。 白老爷自觉扳回了一局,神清气爽起来。 搬出来的麦子放到地上,长工上前将袋子解开,白老爷的管家早有准备,拿了一个斗上前,身后跟着一个拿着袋子的下人。 俩人配合,管家一斗下去,中间都不带停顿的,直接就倒到了空袋子里,他和白庄头一起报了一个“一”,然后继续。 一斗便念一个数字,等盛完一袋,剩下的不够一斗则留着跟下一袋一起算,然后一旁白老爷的账房和白二郎一起在各自的账册下记了一个数字。 坐在一旁的满宝和白善宝
相关推荐:
仙法是word文档
万物超市从囤货开始
总有人阻碍我认真工作
从继承一家兵器铺开始
Vocaloid南北组同人
斗罗之我要无敌了
与你相遇[综漫]
过分宠爱
重生都市至尊
我喜欢你很久了_御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