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你们知道谁家割了?” “哎呦,我家还没割呢,那一会儿得走远一点去田边割了。” “是不是金叔家割的?” “可拉倒吧,那么大一片呢,全都给割了,金叔家就算房间多,也不至于要这么多呀。” 不远处正默默洗衣服的二丫心中暗道:没错,就是我爹割的,不仅我爹割了,我娘,我三叔四叔五叔六叔全去割了…… 二丫狠狠地搓着衣服,哼哼道:让你们说我爷爷奶奶的坏话,回头我就让我四叔他们去把附近田埂上的也全都割了! 周大郎周二郎他们习惯了早起,主要是现在天亮得快,大家睡得又早,躺在床上也不自在啊。 所以一大早,周大郎和小钱氏一起床就挑了木桶里泡的豆子去磨豆浆做豆腐了。 他们没打算拿到县城里去卖,就在村里换一换豆子,而且就要过节,家里也要吃,再给外家拿一些回去,两桶的豆子都不一定够呢。 而周二郎一大清早的蹲在院子里发呆,正在去帮大哥一起磨豆子,还是休息休息时,满宝哈欠连天的背着书箱过来,然后拜托他帮忙在她门口上多插一些艾草。 要求还特别多,“二哥,你要不用艾草给我编一个球放在我的书架上?” 周二郎问道:“你要这么多艾草干嘛?门口插一撮就可以了。” “艾草有逐秽气的功效,”满宝道:“其实我们家应该这时节割一些艾草回来晾晒的,晒干的艾草可以泡脚除寒,还能拿到药铺去卖呢。” “艾草随处都有,随时割随时晒,药铺便是收,价格只怕连积雪草都不如吧?” “那就晒上两年,三年,五年呗,”满宝以前也不懂,这不是一直在学医术吗,便知道了些,“越是老艾越是好,也越发的贵重,不信二哥明天去县城的药铺里问一问。” “老艾?” “就是今年割了晒了一遍的艾草,明年这时候又拿出来晒过一遍存好,后年又晒一遍,一年复一年,据说三年以上的老艾药性便很温和厚重了。” 满宝道:“这是个好东西,冬夏都可熬水泡脚,沐浴,还能做成条状给人疚体。” 满宝说到这儿目光炯炯的看着周二郎,问道:“二哥,要不我给你试试,你腰酸不酸。” “不酸,”周二郎想也不想道:“你不说我差点忘了,端午家家户户都要插艾,县城里总有懒人,不喜欢出城去找艾草的,干脆明儿我们割些艾草出去卖吧。” 周二郎道:“卖不完拉回家晒,就像你说的,晒干了收好来,等五年,正好大头娶媳妇的时候可以拿去卖了。” 满宝:“……” 周二郎想到就做,把镰刀找出来,招呼上刚起床洗漱好的周三郎,再去把赖床的四五六叫起来,大家一起去后山割艾草了。 那会儿村里好多人家都没起床呢。 这会儿钱家人一进门,看到的就是堆在院子里的艾草,一堆,一堆的,看着就很壮观。 艾草似乎是在哪儿都长的起来的植物,而且还轻易就能长得很好,明明没人给它施肥浇水,但在一些略微厚土的地方它就长得又高又壮,枝叶繁茂厚重。 因为是打着做生意的想法,周二郎他们割回来的艾草都是品相最好的一类。 钱大舅看了都觉得喜欢,笑问,“怎么割了这么多艾草,家里能用得完?” ☆.第四百四十一章 家传 小钱氏迎上去,将父母接进来,笑道:“他们明儿要拿到县城里去卖的。” 钱大舅一愣,怀疑的道:“这东西也能卖?这外头不是随处都有吗?” “是二郎拿去的,他说能,满宝也说可以,那应该是可以的。”小钱氏笑道:“家里做生意这样的事,还是他们更熟一些。” “二郎是比较机灵些,”钱大舅看了一眼院子里堆的艾草,没怎么往心里去,笑问闺女,“你公爹呢?” “去看麦子了,娘在后头鸡屋里,我去把娘叫回来。” 三头立即自告奋勇,“娘,我去,我去。” “行,你去吧。” 钱三舅则是四处转着找周二郎,结果发现小院那边还有一堆艾草,他正带着周三郎几个在整理呢,他立即嘿嘿笑着上前。 众兄弟看到三舅,立即屁股一挪,给他腾了个位置,“三舅,你们怎么来得这么早?老五,老六,赶紧过去招呼舅舅们。” 周五郎和周六郎一听,丢下艾草就跑了,他们还不喜欢干这活儿呢。 钱三舅就问周二郎,“这东西怎么卖,真能卖出去?” 周二郎就笑道:“我也没卖过,不过我估摸着应该可以,城里没多少艾草,但城里这么多人,不是谁家都乐意出城去割的。” 周二郎计划过了,道:“我就把艾草分成一小把一小把,一把两文钱,要就直接付钱选一吧,不要我也不亏,反正就费些功夫。” 周三郎深以为然的点头,和以前不同,这几年家里啥生意都开始涉及一些,他观念也与之前不同了,“现在又不是农忙,反正闲着也是闲着,试试呗。” 钱三舅觉着他们说的很有道理,于是袖子一挽就帮他们绑艾草。 周四郎去柴房里扯了两把稻草来,这是去年留下的,一把艾草用两根稻草绑上,摆放好在一旁,一会儿再抱到阴影里放好,明儿直接放车上拉走就行,这样的生意轻松不困难,多好。 不错,老周头同意明天他们拉着牛车出门,主要是去的人多,媳妇孩子一大堆。 当然,更主要的是老周头很想享受一把赶着牛车去赶集的那种感觉。 太阳刚蹦到小半空,老周头就戴着草帽扛着锄头从地里回来了。 钱大舅问他,“你这是看麦子去了?” “嗯,有两块地抽穗晚了点儿,我看看去。”老周头道:“我正想着今天要是嫂子们来,我还得让大嫂帮传个话呢,你们家里的粮食现够吃吗?” 钱大舅咳了一声,道:“缺一些,主要是去年也就种了五亩多一些,前儿麦子刚收下来家里就断炊了,所以早早就晒了麦子磨面,现在家里还剩下的都是后头搓出来的,有三袋左右。” 老周头道:“那也够吃了呀,夏粮再过不久就下来了。” 钱大舅就一脸无奈的道:“本来是够的,但昨儿回去我才想起,我舅兄那边早一段时间就和我说好了,今年要和我借两袋,他去年冬小麦才种了两亩,从二月开始就跟人借粮了,这会儿他麦子一收就得还人,家里又不够了。” 老周头忍不住嘀咕,“他们家人也不少,怎么就种了两亩?” 钱大舅有什么办法? 他叹气道:“去年他家运气实在是不好,河水直接冲垮了河岸,他家那一大片的麦子地和稻田全给淹了,一粒麦子都收不回来,更别说当时还没灌浆的稻子了,借了粮食也没熬多久,家里孩子不懂事,偷吃了一些麦种……” 他们这一片为了保持地力,加上地也足够多,所以很少种冬小麦,他们家也不太确定冬小麦的收成怎么样,所以留够春小麦的种子后,剩下的种子也就够种两亩而已。 偏普通的麦种不像是他们的新麦种,一亩也就收了两麻袋的麦子而已,还是他们农家惯常用的那种小一号的麻袋。 钱大舅道:“他那两个小孙子也才三两岁,总不能看着孩子饿死。” 老周头就问道:“那二哥和三弟呢?” “他们好点儿,自家够吃了。” 因为人力有限,他们倒是想多挑一些麦子过来,但这不是没挑过来吗? 所以留下的勉强还够吃,但要给钱大舅借给岳家那边却是不可能了。 而且钱大舅也另外有些想法,他想把家里现有的麦子留下,回头当麦种借给亲戚,让他们也试着种新麦种。 好歹来年收成能好点儿不是。 老周头倒是没什么意见,道:“白老爷家里之前拿麦子跟我们村里人换麦种,家里还剩下九袋,我打算买三袋,就够家里吃到夏粮下来了,你要是也要,回头我多买一点儿。” “多少钱一斗?” “三十文。” 钱大舅点头,“那是比县城的便宜不少,我那舅兄说,县城粮铺里麦子四十文一斗呢,可粮商下村子里买却只肯收二十八文一斗?” ”啥?“老周头忍不住高声。 钱大舅就笑道:“行了,咱也买不着,那些粮商来我们村收粮,一斤都没收上去。如今家家都难,家外头还有亲戚,有多余的粮食也是先借给要活命的亲戚,有几家愿意卖粮的?” 别的村子倒是偶尔有这么几家,但他们也不是很敢买就是了,生怕以后又有纠纷。 老周头就摸了摸烟杆,当着大舅兄的面没敢抽,“那你是借钱还是借粮?要是借粮,你们家现在不缺粮吃,可不亏了。” “亏就亏一些吧,吃些亏也是福气,”在这一点儿上,钱大舅和钱氏一样的想法出奇的一致,他笑道:“都是亲戚,为这么点儿粮食难道两家还闹起来?” 娘舅亲,娘舅亲,几个孩子也大了,而且早些年岳家也没少帮他。而且之前他就应承好要借粮的,哪有中途换成借钱的? 钱大舅道:“你帮我也买三袋吧,明儿我让大郎他们过来挑回去。” “不用,”老周头道:“后儿吧,让大郎直接给你们用牛车拉过去。” 老周头没想到大舅兄会买三袋这么多,要知道他家里现在还有麦子呢,这是打算买了借给岳家两袋,还要换下一袋麦种来分给亲戚? 老周头咋舌,心中暗道:幸亏他媳妇听她的话,不然这家要是像大舅兄这么败,那肯定是没钱的。 钱大舅却突然问起牛的事来,“我听说你们家的牛是赊的?” “是,赊了三两银呢。” “三两就能买下一头牛不错了,还是赊回来的,可惜当时里正来我们村说是家里没多少积存的钱粮,当时要是知道冬小麦能当麦种卖出去,我也去赊一头了,也不知道现在县衙还有没有牛赊。” 老周头:…… 钱大舅也就惋惜一下,他得看看这些买三袋麦子要多少钱,其实他也想买一头牛的,那样干活儿要快很多。 ☆.第四百四十二章 己所不欲 庄先生放下课本来,与白善宝和满宝道:“你们将刚才讲的内容整理成册,再仔细的琢磨琢磨,有不解之处先自行讨论,再不能解便问为师。” 俩人应下。 庄先生便走到白二郎身后,看着他写作业,好一会儿他才微微点头,这才背着手走到教室后面几排。 那里此时正坐着几个少年,都是之前在他这儿读书,年前刚辞学回去的。 庄先生走到他们身边,含笑问道:“可有问题吗?” 少年们纷纷起身行礼,红着脸道:“先生,你再教我们一些做账的本事吧,我,我们就要去县城找活计了。” 以前上课的时候再认真也会走神,现在却是后悔不已。 庄先生就笑着,“你们几人的算学学得还不错,这并没有什么难的,而账房想要做得好,光靠书本上的知识还是不够的,等去了县城要多听多看少说,看看老账房们是怎么做的。” 庄先生道:“平时多勤快些,多学一些他们的长处,总能学到他们的本事的。” 庄先生拿过他们的算筹,一粒一粒的归位,道:“你们先打算筹给我看吧,基本上你们算筹打得好,那就没问题了。” 因为刚入门的账房,也只能打算筹或抄账册而已。 少年们激动的点头,拿出算筹来等着先生出题。 满宝他们头都不带抬一下的,因为今天庄先生讲课的速度加快了好多,而白二郎也只是往后看了一眼就继续埋头写作业。 听过了早上庄先生讲的课,又旁听了一下白善宝和满宝他们的进度,他觉得,如果他再不努力点儿,回去一定会被老爹抽的。 庄先生现在对他们抓得很紧,午食到了也没让他们乱跑,甚至都没让满宝回去用午食。 刘老夫人一般都会让厨房给他们准备午食送来,自从大课堂没有后,他们师徒几个的饭食多数情况下会由白善宝家负责。 老周家在开年后就给善宝家送了一袋碾好的米,老周头估摸着,以闺女隔三差五回家吃一顿午食的闺女,那袋米足够她吃到过年了。 毕竟一天就一顿饭不是吗? 除此外,老周家基本上每隔一天就给白家送些菜蔬过去,都是自家菜地里种的,新鲜又好。 虽然白家可能也不稀罕就是了,因为他们家在七里村也种了不少菜蔬的。 但每次小钱氏送去,白家人都收了,有时候也会回一些他们家种得好的菜蔬。 两家一直如此有来有往。 今天白家照例送来三人的午饭,庄先生与他们一起用完饭,便给他们讲了个饭后小故事。 自然是历史故事了,史书上写的那种。 不过庄先生说得好,三个孩子,尤其是满宝,听得那叫一个津津有味。 等说完了故事,庄先生便让他们去午睡。 他自觉满宝已经长大,是个小姑娘了,所以特意在书房里放了一个大屏风,屏风是竹制的,周二郎友情提供。 屏风后面是一个小榻,那就是满宝休息的地方。 而屏风这边则是庄先生和白善宝白二郎休息的地方。 当然,多数情况下庄先生是不会躺在这儿的,但今天庄先生似乎格外的兴奋,午睡并没有回自己的房间,而是就靠在塌上与他们说些闲话。 说是闲话,但白善宝他们也能学到不少的东西。 下午起来,他们继续学习,甚至他还延长了授课时间,一直快到吃晚食的时间了才放他们离开。 满宝背着小书箱,戴着草帽回家,不断的在心里和科科叹气,“你说先生这是怎么了?” 科科很有经验的道:“等过一段时间他冷静下来就好了。” “先生遇到了什么令人激动的事吗?” 科科道:“他可能觉得自己遇到了一个天才学生,所以很激动。就跟你们史书写的伯乐突然遇着了世上难得一见的千里马一样。” 满宝嘟嘟嘴,“你说的天才学生不会是白善宝吧?” “不,是你?” “咦?”满宝眼睛一亮,“你不是说白善宝比我聪明吗?” 科科道:“可宿主你有我。” 满宝不太确定的道:“所以你这是夸我,还是夸你自己?” 科科电子音道:“两者都有。” 满宝一边和科科聊天,一边回家。 老周头正在家里等着她呢,一看她回来就道:“来来来满宝,爹跟你说过,我们家已经算好了要买多少袋麦子了?” “多少?” “六袋,你看啥时候和白老爷说一声?” 满宝道:“不用和白老爷说,和白善宝说就行,不对,也不用跟他说,您直接拿着钱去他们家里买呗,他都和白庄头说好了,一称就行。” 老周头有些失望,“称的呀?” “对,”满宝道:“量斗太坑人了,‘一不小心’就能量多。” “那坑的也是卖家,现在我们是买家。”老周头恨铁不成钢的看着闺女。 满宝却道:“我们现在是买家坑人,那等我们是卖家的时候也是会被人坑的。” 钱氏当时也听到了,不过她没说什么,等没人了她才说老周头,“你不要总是想着占便宜,万一以后孩子们都学你怎么办?” “占便宜有什么不好的?”老周头道:“占便宜能活得下去。” “可一定活得不好,我们家现在又不缺那点粮,照着规矩来就是,孩子们商量好了是怎样就怎样。” 钱氏转头叫来周大郎,让他领着几个弟弟去找白家买麦子。 周二郎把牛牵出来套上车,和周大郎周三郎一块儿去了,当然还带着钱氏给的钱。 钱氏跟着满宝进她的房间,见她正把书箱里东西拿到书桌上,便上前帮忙,笑问:“你和白家小少爷的生意做完了?” 满宝点头,小小声的道:“娘,我们赚了好多钱呢。” “那你自己收好,以后你读书需要花的钱还多呢,”钱氏并不问她到底赚了多少,道:“你是个能耐的孩子,家里能给你的有限,所以你得自己多考量,有什么事就告诉娘知道吗?” 满宝点头。 钱氏摸了摸她的小脑袋,转而问道:“你们先生这次怎么如此严格,竟然端午都不放假?” 满宝就叹气,“我的朋友说,是因为先生突然发现我是一个天才,如果不用心教导我,先生可能会难过。” 钱氏:……闺女什么都好,就是这臭屁的样子越来越像老周家的人了。 ☆.第四百四十三章 数银子 钱氏揉了一把闺女的头发,让她好好读书便出门去了。 满宝跟在她屁股后面,手上还拿着一本书,她要去教他们新的课本。 这是《论语》,大头他们手上现在也有一本,是满宝抄了送给他们的,平时背着背着忘了,他们就可以自己在家翻看,不用非得等她回来。 而且三头、四头和三丫现在也在学习《千字文》,大头大丫他们几个已经学过的大的便能教他们。 只是字还是满宝教的好,因为大头他们的字不好看。 大家照常聚在大院的一角里读书,满宝先是一句一句的教他们,等他们读熟了才将意思给他们解释一遍,以前几个哥哥也会来瞅一眼,尤其是周四郎,基本上都会和他们一起混。 但这一年来周四郎很少再来跟着读书了,周五郎和周六郎还在,有什么他们要去干活儿不在,回家也会问大头一声。 不过几人中二丫学得最好,基本上周五郎和周六郎嫌弃大头说的不清不楚,都是直接找的二丫。 为了方便他们看字来读,满宝拿了木棍在地上将这一篇新课文写出来。 方氏抱着儿子走过来,好奇的歪头看了许久,然后指着一个一个字问道:“这是不是‘子’?” 满宝看了一眼,赞道:“不错,就是子,四嫂你好聪明,这个子是孔老夫子的意思,这是‘曰’,就是说的意思。” “子曰,子曰,”方氏念了两声,笑问:“那不就是孔老夫子说的意思?” 满宝连连点头,“是呀,是呀。” 四嫂抱着儿子晃了晃,让才瘪嘴的六头又舒适的闭上了眼睛,这才道:“那读书也不难嘛,多认字就行。” 满宝问,“四哥没教你吗?四哥也认字的。” “他才教了几个月就不耐烦了,之前记的我都快要忘了,而且我光会背,我也不认字呀。” 满宝立即道:“四嫂,回头我练字的时候再给你写一本《千字文》,你要认字可以和大丫借《千字文》来看,自己先对照着念。” “好啊,”方氏笑道:“主要是现在又不用出门干活儿,整天待在家里带孩子没事做,闲得慌。” 大丫和二丫也表示会教她的,三丫更高兴了,因为女孩子中只有她一个还在学《千字文》,现在四婶和她一起,那她就有个伴儿了。 满宝确定他们都会读这篇课文了,也讲过了意思,就让他们自己背,自己挥挥手回屋写作业去了。 她教书一向这么简单,他们要是没学会,明天再继续呗,基本上一篇课文她要讲两三天的,进度并不快。 待满宝将庄先生布置的作业做完,家里也要吃晚食了。 可能是今天上的课太多,接受的知识也比往日多,满宝有些恹恹的,并不太想再学习,可外头也没什么好玩儿的,于是她去洗澡澡,然后就待在自己的屋里不愿意出门了。 满宝坐在自己的床上,将系统里的银锭都拿出来数,把它们排成一列一列的,等排好了又数一数,玩一玩,满宝的郁闷的心情才好些。 满宝重新将银锭放进系统里,但留下了一个,她觉得摸着银锭的感觉很好,能让自己心情变得特别快乐,所以她决定要把这个放在外面,最好还能随时看见,心情郁闷的时候就拿出来摸一摸,看一看。 满宝左右看了看,最后把它放在了书架上的一个荷叶样的花篮里。 这个花篮很浅,也很小,满宝将那么大一锭银子放进去,便是坐在书桌前,一抬头也能看见。 满宝看了看,满意的点头,又把银子移到了自己的床头,这才心满意足的躺下,进入系统里逛论坛,顺便看看今天她的朋友们有没有给她发邮件。 其实目前为止,满宝的朋友也只有三个。 一个是教学室的莫老师,一个是D博士,另一个则是D博士的研究生了,最近多是研究生和她联系,俩人通过D博士的账号迅速成为了好朋友,嗯,比D博士更有共同语言的那种朋友。 很可惜,不知道她的朋友们在玩儿什么,除了莫老师回复了她的问题外,并没有其他的邮件。 满宝便去逛论坛,等看够了热闹和各种奇怪的帖子后就定下心来去教学室里继续上课。 不管白天多忙,晚上躺到床上后,满宝都至少要拿出半个时辰来教学室上课,哪怕不能学到新的医学知识,重复听以前的课也是好的。 而此时,白善宝和白二郎也各自洗漱好回屋休息,准备看看书,或是准备睡觉了。 这会儿太阳已经下山,用不了多久天就会黑了。 白善宝今天也没有出去玩儿,他同样感觉精力被消耗干净,如果以前他们每天能接受容量为1的知识,那么庄先生就会给他们传输0.8,所以他们往往精力旺盛,不仅有精力四处玩儿,还能看看课外书,从中学个0.3左右。 但这会儿庄先生白天给一口气给他们塞了1.5的知识,别说再自己看课外书,连玩都不太有精力了。 所以白善宝一回屋就坐在榻上不动弹,老半天,他才慢腾腾起身打开柜子,从里面拖出一个箱子来,打开看里面的银锭。 他懒得搬动,干脆把银子丢到床上,然后就坐在床上玩银锭。 他将银锭排成了一列又一列,摸了摸,有数了数,心情略微好起来,也懒得再收拾,干脆把银锭都扫到床里侧,然后就摸着它们呼呼大睡起来。 白二郎的心情也很郁闷,虽然庄先生给他讲的课没有白善宝和满宝的多,但也比以前的多了不少,他连晚食都不想吃了,更别说出去玩儿了。 所以他一回到屋就趴到地上伸手往床底下摸去,摸了老半天没摸到他想要的东西,白二郎一呆,便忍不住伸头进去看。 白二郎越钻越进去,不一会儿就大半身子都进了床底下,虽然床底下黑乎乎的,但他有手啊,仔细的摸了一遍,果然没有自己的箱子。 白二郎在床底下“嗷”了一声,倒爬出来,转身就往屋外跑,大叫道:“爹,娘,我们家进贼了——” ☆.第四百四十四章 争钱 端水来给白二郎泡脚的小厮见自家少爷浑身灰土的跑出来,立即放下木盆跑上去,“二少爷,二少爷,你怎么这么脏了,不是才洗了澡吗?” 白二郎总算是找到了人,拽住他跳脚道:“我屋里进贼了,我的东西不见了!” 小厮念头一转便明白了,“是不是床底下的箱子?” 白二郎瞪眼,“你怎么知道?” “那是太太拿走的,”小厮道:“明儿是端午,今天一早太太就派她屋里的姐姐们来房间里打扫撒雄黄粉,就发现了床底下有个箱子。” 小厮小声道:“少爷,您那箱子也没上锁,姐姐们一开就给开了,然后太太就来了,她让人把箱子给搬走了。” 白二郎一呆,“刚才吃饭的时候娘也没说呀……” 小厮不太确定的道:“或许是忘了?” 白二郎眼睛都红了,撒腿就往父母的正屋跑去。 小厮忍不住叫,“少爷,您不泡脚了,老太太说五月邪气重,临睡前都要泡脚的……” 白二郎冲进父母的房间,直接问他娘,“娘,我的钱呢?” 正在泡脚的白老爷闻言抬头问,“什么钱?” 白太太先不理白老爷,而是和白二郎柔声道:“二郎,那么多钱放在你那不安全,还是娘给你拿着吧,以后你要用了再问娘要好不好?” “不好,满宝他们的钱都是自己收着的,为什么我就不能自己收着?”白二郎很生气,觉得母亲没有经过自己的同意就把钱带着大大地冒犯了他,因此他吼道:“之前也是这样,明明都把压岁钱给我了,后来又收回去!” 白太太微微皱眉,依旧柔声道:“娘那也是为你好,你花钱太大手大脚了……” 白二郎叫道:“那也是我的钱!” 白老爷在一旁听着母子俩的争执,脸色一沉,直接擦了脚后把毛巾扔到木盆里,生气道:“二郎,是谁教你这么和母亲说话的?” 母子俩一时安静下来。 白老爷穿了木屐,哒哒的拖着走过来,道:“不论什么事儿都不应该与你母亲这样大小声,难道我与庄先生没教过你礼吗?” 如果是以前,白老爷是不会说这样的话的,但见多了庄先生教孩子,他也知道,有时候一味的怒斥是没用的。 你还得跟孩子讲道理,哪怕是讲不通,或孩子不听,那也得讲。 白老爷见他眼睛通红,满眼是泪,好在安静了下来,他这才看向妻子,蹙眉问道:“说罢,到底是怎么回事?” 一墙之隔的白善宝已经迷迷糊糊睡着了,突然“啊呜”一声巨大的叫声让他惊跳了一下,手脚蹦了一下后睁开了眼睛。 他有些迷糊的坐起来,然后就隐约听到隔壁传来的大哭声,虽然不太清楚,但隔壁能这样嚎啕大哭的也就一人。 白善宝立即下床,住在隔壁的大吉也开门走了出来。 白善宝踮起脚尖看着白家的方向,问道:“大吉,白二怎么了?” 大吉竖起耳朵听了一下,摇头道:“不知道,要不派人去问一声?” “快去,快去。” 大吉立即去找人了。 而此时,天已经暗下来了,白家各处本来都准备要睡觉了,虽然是地主家,但也不能浪费灯油不是? 但这会儿主院亮起了灯笼,好几处都点亮了等,白二郎很耍赖的一屁股坐在地上闭着眼嚎啕大哭。 白太太气得不轻,既心疼又下不去手揍他,只能不断的安慰,“好了,好了,娘给你一锭行了吧?” “我不要,我要全部的,那都是我的钱。” 白太太难得的坚持,“你一个孩子拿这么多钱干什么?” 白二郎正想满地打滚,突然想起白善宝和满宝说的话,他立即放弃他娘,转而看向他爹,明明哭得一抽一抽的,但他还是抓着他爹的裤腿断断续续的道:“爹,善宝和满宝的钱都是自己拿着的……” 他抽泣道:“以后农庄里要钱,我也是要出一份子的……” 白太太立即道:“你需要用钱跟娘说,娘一定会给你的。” “不要,我要自己拿钱,”白二郎坚持,“伸手拿钱的滋味不好受,而且我不想问娘要钱,也不想问爹要!” 白老爷听着一眯眼,才要说话,一个老嬷嬷便在门外道:“老爷,太太,老太太问这是怎么了?” 白老爷道:“没事,二郎闹了些别扭,一会儿就好了,嬷嬷回去伺候母亲吧,别让她老人家受惊。” 老嬷嬷往屋里看了一眼,见二少爷完好无损,只是自己坐在地上,可能是受了委屈。 她放下心来,笑着应下,只要不动手就行。 白太太连忙去送人,顺带提了一句原因,知道又是掌管钱的事闹的,老嬷嬷便没有多问。 白太太松了一口气,才回到屋里,白老爷就和她道:“把钱给二郎吧,他自己的钱让他自己去管。” 白太太惊呆了,失声道:“这怎么行,这么多钱呢。” 白老爷坚持,“给他,孩子已经大了,且他现在自己管着一个农庄,手里没钱像什么样子?何况这钱还是他自己挣的。” “那也是从你这儿挣来的,”白太太坚持道:“这孩子手上不能拿这么多钱。” 白老爷蹙眉,显然不太高兴,事情最后还是闹到了白老太太那里,这会儿倒不是白二郎闹了,而是白太太闹的。 夫妻俩当时吵起来了,声音越来越多,最后老嬷嬷又来了。 这一次来,她把一家三口都领到了老太太的院子里。 老太太的头发都散下来了,显然是要睡觉了,她这会儿简单的把头发一挽,坐在榻上问,“你们这一家子今晚闹什么,一个一个的都不消停。” 白太太委屈的抹着眼泪将事情说了一遍,求老太太给她做主,她哭道:“二郎是我儿子,难道我还能害他吗?娘您不是不知道,前两年这孩子闹着要自己拿压岁钱,结果他拿了怎么样?” 白太太道:“那么多的钱,不到半年的功夫全花光了,而且还都是散给别人的。” 白二郎叫道:“我没有,我的钱都是买东西了。” ☆.第四百四十五章 强硬 “那东西呢?”白太太问,“你买的那些东西哪儿去了?” 白二郎一呆,说不出话来。 白太太继续道:“你那屋里才留了多少东西?余下的全叫你送人了,我不是不叫你跟村里的孩子玩儿,但也没有这么玩的,这么多的压岁钱,说散就散了。” 白老太太闻言,也立即道:“二郎啊,你现在还小,且让你娘帮你管着,你放心,我们家里不差钱,你娘不会用你的钱的。” 白二郎就抹着眼泪道:“祖母,东西是我要送给朋友们的,他们也送我东西了。我以后不乱花钱就是了,您让娘把钱还给我吧。” 白老爷也道:“娘,二郎已经长大了,不比以前,而且这钱是他赚的,不是家里给的,就给他管吧。” “不行,”白老太太脸色一沉,强硬的道:“家里的钱也不是大风吹来的,二郎花钱没个节制,就让他娘管着,他要是想用钱,平时给他几两银子就是了。” “几两银子够干什么的,”白二郎道:“庄子要是买新奇的种子,或是要做些什么都不知要花多少钱呢。” “你别瞒我,打量我不知道吗,那庄子如今花的钱都是善宝家出的,用你出什么钱?” “娘,”白老爷忍不住道:“您看善宝都自己管钱呢……” “你儿子跟善宝一样吗?”白老太太打断他的话,道:“善宝的钱存住了,那孩子除了会买一些玩具,钱大多花在了书和笔墨上,你看看二郎他的钱都花在了什么地方?” 白老爷劝了半天,白老太太都没答应,到最后,白老太太生起气来,干脆的道:“我要睡了,你们也别在这儿站着,出去后不许再吵架,钱暂且让他娘收着,等他长大以后再说。” 白老爷前段时间有跟庄先生谈过小儿子的教育问题,知道这孩子不能光打,还得夸,有时候往他身上压一块石头,比用拳头揍还要有效。 结果没想到在儿子那里进行得挺顺利,竟然会在母亲和妻子这里受挫,白老爷也有些火大了,沉着脸行过礼后便退下。 当然,是拎着他儿子。 白二郎觉得拿回钱无望了,幸亏他还在善宝那儿留了二十九块,不然他一定会哭死的。 他发誓,他一定会当着母亲的面哭死给她看。 白老爷拽着儿子走得飞快,白太太见丈夫生气了,心中有些忐忑,连忙提着裙子追上来。 快到正院时,白老爷停下脚步,让儿子先回去,等白太太赶上来后便沉声道:“把钱还给二郎。” 白太太显然没想到他还会提这话,张嘴就要辩解,白老爷突然沉郁着脸道:“陈氏,你就算要从二郎那里拿钱,也该先问过他,或是告诉他一声,我才想起,刚才吃饭的时候你怎么都不跟二郎提一声?” 白太太脸色一白,不是因为白老爷的质问,而是因为白老爷叫她“陈氏”,他们成亲以来,这是他第二次这么叫她。 第一次是他要送二郎去县学的时候。 “老爷你……”白太太运了运气后道:“你不知道二郎花钱有多大吗?” 白老爷不耐烦的道:“这钱要是家里给的也就算了,可这是他挣的。” “那是从你这儿……” “那也是挣的,”白老爷知道她的想法,因为三个孩子买断麦种高价卖给他的事,老太太和陈氏这两天都有些心气不顺,他道:“既然说了让三个孩子自己干,那我们就不能插手太多,在商言商,我既然肯做这笔生意,那就不会亏,我不是告诉过你,我会以更高的价钱把这些麦种卖出去吗?” “那你说,我这样算不算坑三个孩子?” “当然不是,你是大人……” “仅仅因为我是大人吗?”白老爷打断她的话,道:“别说我能从中赚一笔不小的钱,就算不能,亏钱能看三个孩子长成这样我也乐意!” “母亲年纪大了,刚才在她那儿有些话我不好说,但这会儿你听着,善宝那儿且不说了,就说满宝,你知道吧,周家的那个小姑娘,比你儿子还小两岁,他从我这儿赚了这么多的钱,他们老周家那样的情况,结果那么多钱也是给孩子拿着的!” 白老爷问她,“以我们家的家底稀罕那几百两吗?为什么他们周家就可以,我们白家就不行。” “满宝懂事得很,她可从不会乱花钱,哪像二郎……” 白老爷有些疲惫,声音也低了下来,有些有气无力,却又咬着牙道:“那就让他学!你不知道你儿子变了许多吗?” 白老爷一字一顿的道:“今时不同往日了,你知不知道?在一年前,不,就在十天前,二郎告诉你他能挣四百九十多两回来你信吗?” “什么?四百九十多两?不是只有二百两吗?”白太太惊叫道:“我看箱子里只有二十个银锭。” 白老爷一愣,然后就哈哈大笑起来,笑闭,问白太太,“你看,你儿子已经会分开藏钱了,不,是已经学会用钱来试探你了,你觉着他还是你认识的儿子吗?” 白太太脸色一白。 白老爷挥袖道:“把钱给还给他,你总是想着他不会管钱,会大手大脚,那他就一辈子都不会管钱,会一直大手大脚!” 说罢,转身回屋。 白太太站在院门口老半天才红着眼眶进屋。 白老爷没睡到床上,而是睡在榻上,老半天他才幽幽地开口道:“前儿庄先生喝醉了,拉着我哭了半晚上,你我都小看庄先生,他是一位极好的先生,只是可惜大郎跟他没缘分,不然我还真想把大郎从府学里带回来继续让庄先生教。” 白太太一怔。 “可就是这么好的庄先生,前儿拉着我的手说,满宝是他见过的悟性最好的孩子,不论是为人,还是读书。” 白太太不太明白这话的意思。 “而善宝也很优秀,他读书比子启还厉害些,现在二郎左边坐着满宝,右边坐着善宝,进学堂有庄先生教着,出学堂也多是跟他们两个一起玩耍,你这时候压着他,不是为他好,而是在害他。” 白太太沉默起来。 ☆.第四百四十六章 想偷回来 白二郎哭了半晚,第二天眼睛红红的起床,恹恹的扯了书箱就出门去,根本都不吃早饭。 小厮忧心不已,只能去厨房包了一包点心跟上。 等白太太让人送银子过来时,白二郎早出门去了。 难得的,他是今天最早到达学堂的,比满宝和白善宝都早到,这算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了。 待俩人一到学堂,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一屁股坐在学堂前的石阶上一动不动的白二郎。 俩人忍不住对视一眼,纷纷上前关心的问他,“你怎么了?” 满宝见他眼睛红红的,关切的问,“不会是被打了吧?” 白二郎的眼泪哗啦啦的流,抽泣道:“我娘把我的钱偷走了。” 白善宝和满宝同时瞪大了眼睛,显然都惊得不行。 俩人之中,不论是出身富贵的白善宝,还是出身贫寒的满宝,那都是没有见过贼的。 所以俩人一时也拿不出来主意来。 满宝皱着自己的小眉头道:“那是你娘,总不能报官吧?” 白善宝道:“报官也没用,母为上,白二要是去告了反而不孝,衙门也不会管的。” 满宝带入自己想了想,觉得钱氏要是拿她的钱——那就给娘好啦! 不过好像娘亲不会不问一声就偷拿她的东西的,这种事情一般只会发生在她爹身上。 于是满宝道:“你跟你爹告状吧,每次我爹翻我五哥六哥的私房钱,我五哥六哥就会和我娘告状。” “我告了,我爹也站我这边,可我祖母给我娘撑腰,我爹也拿我娘没办法。” 满宝便叹气道:“那我没办法了,因为我没见过我奶奶。” 她和白二郎一起看向白善宝。 白善宝也苦恼的皱着眉头,“我也没办法,因为我娘也喜欢听我奶奶的,但我娘不会偷拿我的东西。” 白二郎伤心的哭着,两个小伙伴只能一起安慰他。 半响,白二郎一抹眼泪道:“我知道我娘把钱藏在哪里,我要去拿回来。” “那不还是偷吗?”白善宝道:“这是不对的,好人怎能做贼?” 满宝也点头,“不然等下学我们一起去和你娘讲道理?我觉得你娘平时人挺好的。” 白善宝也点头,“总是给我们各种好吃的。” 满宝:“而且很和善。” 白二郎愤愤,“你们到底站哪边?” “你这边!”俩人异口同声。 白二郎怀疑的看着他们,“果然吗?” “那是当然,我们不说谎的,”满宝起身道:“不过在此之前我们得多做一些准备,我们问一问先生吧,若母偷盗孩子的东西,那作为孩子要怎么跟母亲讲道理。” 白善宝也没在书上看到过这样的例子,觉得只能请教庄先生了。 庄先生,庄先生也被难住了啊。 才下了早课,他就被三个孩子围住,并丢了这么一个难题。 庄先生觉得,端午,不,是过节果然不适合授课。 庄先生想了想后道:“你们待为师想一想,等想到了再告诉你们。” 三人眼巴巴的问,“久吗?” 庄先生想了想后道:“晚食之前告诉你们?” 三人很失望,“先生,不能下学前告诉我们吗?” 庄先生笑,“为师尽量。” 三人便满腹心事的去上课,不过很快他们就没精力想心事了,因为庄先生的课又加重了,他似乎是在试探三个孩子的极限,然而三个孩子并不知道这一点。 所以为了跟上先生的进度,他们只能更加集中精神听课,并在下课后还要翻一翻课本才能巩固一下才学过的知识。 午食过后,庄先生今天没有与他们一起午休,看着他们半眯着眼睛要睡着的样子,庄先生便背着手悄悄的出了小院。 太阳正当空,晒得不行。 庄先生直接顶着大太阳往白家而去,等见到白老爷时,他已经出了一身的汗。 庄先生苦笑道:“失礼了。” “哪里,哪里,庄先生也太客气了,快进屋消消暑。”白老爷把人请进去,问道:“先生顶着烈日来访,不知有何事?” 庄先生喝了一口茶才将三个孩子的问题告诉白老爷。 白老爷脸上有些尴尬,苦笑道:“让庄先生见笑了,内子见识短浅,不过昨晚我已经劝住了她,今儿一早她就把银子还回去了的,只是二郎那孩子太心急,昨夜也没睡好,一大早饭都没吃就上学去了。” 庄先生一听放下心来,笑道:“那就好,那就好。” 他顿了顿后笑道:“民间有句谚语说得不太对,却也有些许道理,但或许会冒犯白老爷和白太太。” “庄先生只管说。” 庄先生顿了下后道:“龙生龙凤生凤,在我看来,不止是遗传的问题,更主要的是子女都会学习父母,坏人也总是把自个的孩子往好里教的,却忘了言传身教才是这世上最厉害的先生。” “孩子会听,会看,也会想,而二郎这孩子性子单纯直接,他此时年纪尚幼,还不知是非对错,所以以后白老爷教子还应该再仔细些。” 白老爷听明白了庄先生潜在的意思,红着一张脸应下,连连告罪的将庄先生送出门去。 等庄先生走了,他才看向一旁伺候用茶的小厮,道:“你去后院,将刚才庄先生来拜访说的话一五一十的传给太太听。” 只是负责上茶打扇的小厮:…… 他磨磨蹭蹭的往后院去了。 而一路艰辛挺到下午下学,一脸慷慨就义模样要回家的白二郎被庄先生叫住了,他笑道:“回家后先回自己的房间看看,然后去与你母亲请安认错,知道吗?” 白二郎瞪眼,“先生,怎么我还有错了?” “怎么没有?”庄先生道:“为人子者,再如何,也不该对着父母大呼小叫,有理便好好的说理,撒泼打滚算怎么回事?” 白二郎还要辩解,满宝却在一旁问,“先生,你去找过白老爷和白太太了?” 庄先生含笑不语。 白善宝也雀跃的问,“是不是白太太把银子还给二郎了?” 庄先生依旧不语,但白二郎也反应过来了,乐道:“真的吗,真的吗?先生你可真厉害!” ☆.第四百四十七章 衙役到访 庄先生却笑道:“不是我厉害,而是你父母通情达理,我去时,你母亲早将银锭给你送去了,只是你早食都未吃就出门,这才错过了。” 庄先生道:“这便是你的第三错,为这么点事你不吃早食,伤的是自己的身,也伤了父母的心吧啦吧啦……” 庄先生兴致上来,干脆就拉着三个孩子讲了一通孝经,三个孩子都焦心不已。 庄先生见他们实在是听不下去了,这才大手一挥道:“行了,回家去吧。” 三个孩子就背着小书箱一起冲出去,白二郎比他们都大,跑得最快,一马当先的跑上桥,飞奔一般的冲他家跑去。 白善宝和满宝略落后两步,但也紧随他之后。 一口气冲回自己的房间,白二郎连书箱都没放就去找银锭。 白太太的丫头就放在内室的桌子上,白二郎的小厮也没怎么收拾,所以白二一冲进来就看到了。 他冲上去打开箱子,看到里面熟悉的银锭,忍不住开心的哈哈大笑起来。 白善宝和满宝也为他高兴,俩人一起帮他想藏钱的地方。 俩人觉得,好东西藏在床底下是最不安全的,因为是人都能想得到要把东西藏在床底下。 像她爹的私房钱,就从来不藏在床底下。 “那剩下的二十九块银锭,你要不要拿回来自己管?” “不要,”白二郎道:“我要再等等看,如果没人再打我的钱的主意,我再拿回来,你先帮我保管呗。” “没问题,钱放在我的书房里,你要想看自己去看就行。” 白二郎有些忧心,“安全吗?” “放心吧,不会有贼的。” 谈完了正事,白善宝邀请两个小伙伴儿一起回他家喝雄黄酒,“据说端午就要喝雄黄酒。” 满宝很好奇,“你能喝?” “不能,但我也准备了,到时候让大吉喝给我们看。” 满宝不知道这有什么好看的,因此拒绝了。 白善宝很惋惜,道:“我祖母过几天就回来了,唉,先生的课怎么就这么重了呢?” 刘氏就是压在白善宝头上的一座大山,没有祖母在家的日子里,他就是家里的王霸,谁也管不到他头上的。 而现在王霸就快要变成王八了。 满宝却有些想她了,道:“刘奶奶去了好久,你都不想她吗?” “想,但我更想在家里当大王。” 满宝和白二郎:…… 刘氏比他们所有人想的都更早回来,才初七,巳时都没到,车就进了七里村。 这两天都没有旁听的学生,所以庄先生便在小院里教他们,四面围墙围着,虽然只有三人,但读书声音挺大,因此并没有听到村口那里车马喧哗的声音。 一直到刘嬷嬷拎着一个食盒亲自找来。 跟在刘嬷嬷身后的丫头还捧着不少东西,都是给庄先生的节礼。 刘嬷嬷笑道:“我们老太太这一去益州,多亏了先生照看我家公子,这些东西都是老太太从益州带回来的土产,还请庄先生不要嫌弃。” 然后就提了给白善宝请假的事,“我家老夫人久不见公子,心里想念得紧,且有些事想要问他,因此想和先生请半日的假,待下午上课时再将他送来。” 意思是上午可能要提前早退。 庄先生看了一下沙漏,本来离中午下学也没多长时间了,也就三刻钟左右,因此点头笑道:“好,你把他带回去吧。” 刘嬷嬷笑着把东西留下,还和满宝白二郎打了招呼,笑道:“堂少爷,满小姐,老夫人也给你们带了东西,中午下学了就去家里,老夫人带了不少好吃的回来呢。” 满宝眼睛亮晶晶的,却不住眼的去看庄先生。 庄先生失笑,挥手道:“行了,你们都一块儿去吧。” 庄先生顿了顿后道:“今日上午便给你们早退,不过你们得先回家一趟,和父母家人说了再去找善宝玩儿。” 人家是祖孙重聚,总要给人家说话的功夫不是? 满宝和白二郎狠狠地点头,能早退他们就很开心,很开心了。 满宝背着小书箱乐滋滋的跑回家。 钱氏见她满头大汗,连忙把她拉到厨房门口,一边给她把书箱拿下来,一边道:“这么大热的天怎么回来了?” “刘奶奶回来了,她给善宝请了小半天的假,先生就给我们也放假了。” “那今儿中午在家里吃了?” 满宝点头。 钱氏就笑道:“也好,娘给你煮些小麦粥吃,这大热的天,吃干的胃口不好。” 满宝连连点头,提要求道:“我要吃大嫂做的咸菜配粥。” 钱氏点着她的鼻子笑道:“你可真够挑的。” 钱氏回屋正要煮粥,大门便被人敲了敲,一个人从外头探头进来,高声喊道:“这是周金家吗?” 钱氏笑着应了一声“是”,走出去,待看到站在门口的衙役时笑容一顿,然后又忐忑的挤出笑容来,“是,周金是我当家的,不知道官爷找他什么事?” “他人呢?把他找回来,这儿有他一份公文。” 正在屋里休息或干着各种活计的各房媳妇们推开门带着一串孩子出来。 衙役看见院子里突然出现了这么多女人孩子吓了一跳,皱了皱眉道:“问这么多干什么,我看你们家户籍上有挺多男人的,他们呢?” “他们上山去了,”钱氏怕他误会,连忙道:“山上有些野菌野果什么的,他们上山去找了,这一时半会儿的我也不知道上哪儿去找……” 其实是上山找茯苓去了,早上太阳还没大的时候去地里除除草,太阳大了,媳妇们就回家,男的则背着背篓和锄头上山去找一找,看能不能找到茯苓。 去年他们家可是因为茯苓赚了不少钱。 当然,周二郎不在,他进城卖豆腐和菜蔬去了。 所以钱氏说的是真的,这一时半会儿她还真没法把人给找出来。 她看了一眼衙役身后,确认只来了他一人后,钱氏便咬咬牙,侧开身子请他进门。 她笑道:“这太阳太大,总不好叫您在门口等着,还是进来做吧,喝口水也行。” 又道:“我让我孙子去把村长叫来,我们村的村长跟我家同出一族,男人们不在,您告诉他也是一样的。” 衙役脸上这才好看,跟着钱氏进到堂屋。 ☆.第四百四十八章 报丧 钱氏看了小钱氏一眼,小钱氏立即拉过大头和大丫,小声道:“你们两个一块儿去找村长,让他请人去山上把你爷爷和爹叫下来,你们可不许自己往山里跑知道吗?” 俩人点头应下。 小钱氏又低声道:“把村长叫来,快去吧。” 两个孩子手拉着手一起跑了。 小钱氏进厨房里打了一碗豆腐花,忍痛撒了一把糖进去,搅拌好了给衙役送去。 衙役没吃过这东西,吃了一口后惊讶得不行,“这是什么东西,看着像豆腐,却又不像。” 钱氏便笑道:“这是嫩豆腐,我们叫豆花,放了糖很解暑的,劳烦您一路走来,还请官爷不要嫌弃才好。” 衙役的脸色就更好了,也放松了许多,见钱氏一脸忐忑,便道:“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 他说到这儿一顿,又挠了挠头道:“也算大事吧。” 钱氏的心随着他的话一上一下的,她捏紧了衣角小心问,“那敢问官爷,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算坏事吧。” 钱氏的心一下就沉到了底部,她强笑一声问,“是不是我家不小心犯了什么事?” 衙役怀疑的看着她,“你家有人犯事了?” “不不不,”钱氏连忙摇手,一脸担忧的道:“这不是我家开春那会儿跟县衙赊了一头牛吗?是不是因为这赊牛的事……” 满宝站在钱氏的身后,暗道:赊牛是不会有问题的,前儿初五爹还进城问过呢,只是县衙过端午节,所以没人办公,但守门的衙役说过,三年之内还上钱就行。 因为他说,进了初一就算一月,不管满不满月都算一个月的利息,所以老周头特别小气的决定等到二十九时再去衙门还钱。 所以赊牛能有什么问题? 果然,衙役一听说是赊牛的事,他便挥了挥手道:“那是县太爷办的事,能有什么问题?你也别胡思乱想,我就是个报信的?” 满宝见娘亲实在紧张,就忍不住问道:“是机密吗?” 衙役这才看到站在钱氏身后的满宝,总觉得她有些眼熟,却又想不起来在哪儿见过。 所以他摇了摇头。 满宝就道:“既不是机密就告诉我娘好了,我家都是我爹娘一块儿做主,我娘知道跟我爹知道一个样儿。” “那不行,上头指明要找周金,那我就得找周金。” 满宝就忍不住逗他,“那我爹在山上十天半个月的不下来,我们也找不着,你怎么办?住我家?” 衙役一呆,恼怒道:“怎么可能有人待山上十天半个月?” “怎么没有,猎户就会呗。”满宝的目光不由落在他身后,惊讶的问,“你背着个包袱,不会真的要住我家吧?” 衙役:“……这不是我的!” “那是给我家的?”满宝眼睛一亮,“我知道了,是不是有人给我爹寄了东西,所以驿站要送来?也不是呀,驿站只给官儿送东西,难道给我爹寄东西的是个官儿?” 衙役真是怕了她了,连连道:“行了,行了,你别猜了。” 他不就是想要点儿打点的钱吗? 怎么就这么难? 他瞪了满宝一眼后道:“是有人给你爹寄了东西……” 此话一处,屋里坐着的钱氏,屋外头围着的小钱氏等人齐齐松了一口气,然后忍不住在心底埋怨这衙役,真是的,寄东西有什么不能说的? 衙役吃了一口豆花后才继续道:“你们家是不是有个叫周银的?” 钱氏和小钱氏等人的心又猛的一下提起来,钱氏甚至眼前眩晕了一下,她一把抓住满宝的手臂,而满宝已经高兴的应声道:“是啊,是啊,他是我小叔,很久以前就卖身走了,是他给我爹寄的东西?我小叔当官儿了?” 这不可能! 当初周银的脸虽被划了十几道,但是不是他,钱氏还能认不出来吗? 那可是自己一手带大的孩子! 衙役却同情的看了满宝一眼,反正打点的钱可能无望了,他也不再藏着掖着,很干脆的把包袱拿下来,打开道:“这就是周银的东西,是从梁州送来的,三年前梁州闹匪患,周银带着家小出门时遇匪全死了,去年冬,梁州剿匪,这是从匪窝里找到的东西,这里头有周银的路引及一些东西。” 衙役见钱氏脸上怔然,满宝更是张大了嘴巴,便撇了撇嘴道:“梁州衙门觉着人死了总得通知其家人,便照着路引查了查,最后查出周银是我们罗江县人,怎么样,他是你们家的吧?” 满宝就拿起路引看,连忙给她娘念了一遍,问道:“娘,这是小叔吗?” 不是! 两个字在舌尖转了转,钱氏便想到去年来村里的那俩人,还想到山上的那座没有名姓的孤坟。 钱氏的眼泪一下就跟断了线的珍珠一样的往下落,她转而去捏着包袱里的东西,那里面有两身破破烂烂的衣服,还有一双虎头鞋。 那衣服不知道是谁塞进去的,所以钱氏一把握住了虎头鞋,哽咽着点头道:“是你小叔,是你小叔,这路引上写的样貌与你小叔一模一样……” 钱氏转而一把抱住满宝,大哭道:
相关推荐:
南兰小传(飞狐外传同人)
战栗纪元
血疑
财阀小娇妻:谢少宠上瘾!
毁灭教皇
[系统]大师兄从不动手
财色兼收
死亡亿次,我复制天赋杀穿万族!
原来我真的是反派啊!
黑道千金少爷---忆露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