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拍大腿,乐道:“就叫这名字,咱老周家开的饭馆子,叫这个名字最贴切了。” 满宝转了转眼珠子,转身便跑去找周四郎要旗子了。 周四郎将旗子给她展开,指着上头的图案道:“看到没有,这就是专门做吃的标记,这些旗子还得从衙门旁的杂货铺里买,别的地方还买不着,可真够麻烦的。” 满宝拿出自己最好的墨,研开,然后拿了最粗的那一支笔沾墨。 她很少用到这只笔,只偶尔练字时会特意用它,其余时候都喜欢用小一号的笔。 满宝沉了沉心,运笔一气写下四个字。 周四郎点着念出来:“钱-记-饭-馆!” 周四郎晃着脑袋接道:“好俗的名字啊,好名字!” 方氏忍不住推了他一把。 满宝却深以为然的点头,“名字俗气,说明取得很合大众的胃口呀,做饭馆就是要迎合大家的口味嘛。” “不错,不错。” 兄妹俩皆是笑吟吟的,都对这个名字满意得不行。 旗子被拿到大院那边交给周二郎用竹竿撑起来时,老周头还笑眯眯的,但等旗子张开,他怎么看怎么不对劲儿。 他仰着脑袋看了老半天,有些心虚气短,忍了许久,还是人没忍住,嘀咕道:“难道我一直认错字了?把钱当成了周,把周当成了钱?” 周二郎扯了扯绳子,确定旗子固定好后便回头笑问:“爹,你说啥呢?” 老周头轻咳一声,道:“我说你把你妹妹取的名字念给我听听。” 周二郎认得的字也不多,但至少家里人的名字他都是认识的,一些常用的字也能认识,虽然大部分不会写。 但他依然很有自信的点着四个字道:“钱记饭馆!” 老周头瞪圆了眼睛,一拍大腿道:“我就说嘛,我怎么会认错,都这么些年了,偶尔衙门要收税我签的都是自个的名字,这这这,这就是钱字嘛。” 周二郎呆呆的道:“是钱字呀,我也没说它是周字呀。” “你知道什么,它本来应该是周字的,满宝呢,这小丫头又背着我干坏事,赶紧去把她给我找过来。” ※※※※※※※※※※※※※※※※※※※※ 作家的话 下一章更新在晚上十点左右,今天出门,分外的想念我的存稿箱 ☆.第五百十六章 遗传 满宝被找来了也不怕,她的理由特别充分,“本来就是送给嫂子的,嫂子姓钱,所以叫钱记呀。” “你嫂子的就是你大哥的,那叫周记更没毛病。” “行,那你重新买一面旗子来,”满宝特别大气的挥手道:“我到时候我重新写上去就行了。” 老周头就瞪着旗子上的四个字问,“不能拿去河边洗吗?” 周四郎立即叫道:“爹,这布可不好洗,字能不能全洗干净我不知道,但旗子说不定能被染成其他的颜色,那样可不好看了。” “一面旗子多少钱?” “一百文。” “一百文!?”老周头大声道:“抢钱哪,就那么一块布。” “爹,这要紧的是布吗,要紧的是布上印的图案,您不知道,官府限定了这布只能在一家杂货铺里买,其他地方根本没处买去,所以特别的贵。” 老周头看了看布,再看看他闺女,忍不住哼了一声,背着手就走。 满宝就笑嘻嘻的问,“爹,那你还换吗?” “换什么换,不换了,钱多了烧的!” 反正铺子是在他闺女名下,甭管什么记了,反正是他们老周家的东西就成。 满宝就喜滋滋的拿着做好的旗子去找她大嫂。 小钱氏刚才将动静听了个彻底,见状伸出手指点了点她的额头,笑道:“你呀你,非得惹爹气一回儿。” 满宝吐吐舌头,见她正在整理箱子,就好奇的问,“大嫂,你在干嘛呢?” “收拾一下,回头得住到县城里去,到时候我隔上两三天才能回来一趟,总得带些换洗的衣服去。” “大哥也去吗?” 小钱氏笑道:“家里要是不农忙,他当然要去帮忙的。” 小钱氏小声道:“我和你大哥商量了一下,打算早食做些包子,豆花之类的东西来卖,那就得磨豆子,光靠我和老六可不行,所以我想你大哥也去,等农忙再回来。” 满宝连连点头,“豆花好吃,嫂子做的包子也好吃。” 小钱氏一笑,伸手摸了摸她的脑袋道:“我们今天去找过白老爷了,以后学堂里的饭食就归你三嫂去做,她做饭的手艺也不差的,你在学堂,可不许挑事。” 满宝伤心了一下下,不过又很快高兴起来,“反正不是二嫂去就行。” 小钱氏忍不住又点了一下她的额头,小声道:“促狭鬼,小心你二嫂听见了揍你。” 满宝笑嘻嘻的,并不放在心上,结果晚上她就遭到了二嫂的报复,因为她坚持要做晚食,于是傍晚大家吃的是冯氏做的饭菜。 老周头先夹了一块筷子的菜,大家这才开始动手。 满宝左右看看,觉得中午吃的挺饱的,于是示意一下她爹,将他的碗拿过来拨了一半给他。 老周头是从来不会嫌弃饭多的,饿过肚子的人,再难吃的饭他都能吃得下去。 不过看着冯氏做出来的菜,他还是忍不住在心里叹气。 明明是一样的油盐,一样的锅,菜和水也都一样,但钱氏煮出来的菜就是青翠又好吃,她的就是枯黄色的,放的盐都差不多,但出来就是很淡,没多少味道。 唉~~ 老周家一家人同时在心里叹了一口气,但大家不说,努力的饭菜全都吃干净,大家便放下碗筷,该干活的干活,该回去写作业的写作业。 冯氏自己都觉得自己做的菜不好吃,不过她一点儿也不沮丧,放下碗筷便乐滋滋的回屋去,今天轮到周喜来收拾碗筷。 周二郎见她高兴,忍不住问,“你高兴什么呢?” “没什么,”见周二郎拿着一篮子的笔架要出门,就问道:“给满宝他们的?” “嗯,说是之前的弄脏了,让我给重新做一个,还要雕个猴子上去,我哪会雕什么猴子啊,我就用刀随便的比划了两下,给他们刻了几朵花上去。” 冯氏看了一眼,觉着还似模似样,“你去顺便告诉满宝一声,以后再说我坏话小声一点儿。” 周二郎精神一振,问道:“满宝说你什么坏话了?” 冯氏哼了一声道:“她说我做菜难吃。” 周二郎:“……所以你今天晚上就自己下厨了?” 冯氏又哼了一声。 周二郎都惊呆了,看着妻子说不出话来,半响他才拿着篮子出门。 才进到小院儿,就见他闺女就开着窗在写作业,而他儿子则是在和三头说白二郎的坏话,正在和他计划着明天怎么坑白二郎。 周二郎就叹了一口气,都说儿子像娘,闺女像爹,以前他还不太信,但这会儿他却是有点信了。 周二郎走上前去,将篮子交给二头,道:“二头啊,不,立威啊,你把这些笔架给大家分了,分完了就去写作业,别调皮知道吗?” “知道了爹。” 周二郎一点儿也不信,不过他今天有点累,不想教他了,于是挥了挥手走了。 今年七里村过年比往年更热闹了些,主要还是今年大家筛选出了不少好的麦子,被白老爷和杨县令以麦种的价格买走了,所以大家赚了一些钱。 有了钱就忍不住多买些好吃的,有了吃便想着穿,有了穿就忍不住再给孩子们买一些玩儿的。 所以村子里便比往年热闹,而老周家则是更为热闹。 一是他们家人多,二则是因为老周家刚买了铺子的事,这算是七里村,除了白家外的头一份。 就是村长家也没能在城里买铺子的,所以大家都很激动,大过年的又没事干,便忍不住聚到了老周家聊天说闲话。 他们还观摩了一下满宝写好的旗子,纷纷夸赞,“好啊,好啊,读书就是好啊。” “字写得真好,跟城里那些旗子一样。” “你认字吗你?” “我不认识,但我就知道写得好。” “所以还是读书好啊,看满宝现在多聪明。” “那是人家爹娘生的好吧,满宝打小就聪明。” “那可不一定,她小时候是聪明,但也没现在这么聪明啊,她才多大啊就给挣回来一个铺子了,我觉着还是读书的缘故,这越读书,人是不是也能越聪明?” “不对,不对,这脑子是天生的,你就是不读书,那你也比别人笨,你读了书还是比别人笨。” “可拉倒吧,你看金叔家的大头和二头,以前不也老老实实,傻乎乎的,跟村子里的孩子一样吗?可你看他们读书以后是不是比别的孩子更显得机灵些?” “你怎么知道他们不是生下来就比别的孩子聪明的?他们读书,那满宝也读书了,他们不也没超过满宝去吗?” 对方竟然说不出反驳的话来,然后因为这一个问题,俩人差点打起来。 满宝生怕出去被他们拉住各种寒暄,所以在大头他们的帮助下,踩着梯子爬上墙,再从墙上跳到了外头,然后背着装了书和作业布包就跑去白家做作业去了。 ※※※※※※※※※※※※※※※※※※※※ 作家的话 晚安,今晚要早点睡,明天恢复加更,出门真的好累啊 ☆.第五百十七章 开店 初三才过,小钱氏便和周大郎一起去县城,将县城大街小巷的饭馆子吃了一个遍,也问了一个遍,然后定下了他们菜品的价格。 初四下午,周二郎他们就在家里收拾出一些米面和豆子,在傍晚时拉到了县城给他们夫妻。 因为是第一次开店,大家都很紧张,家里大部分人都去了县城帮忙,床上睡不下这么多人,大家便顶着寒冷将一楼饭馆刚买回来的桌子和凳子合在一起,拿了从家里带来的铺盖便简单的躺在上面睡觉了。 满宝和年纪小的几个孩子留家里,要第二天才能去凑热闹。 大家还以为新店刚开,来的人应该不会很多,而且他们在县城认识的人也不多。 谁知道一大早,店门刚开没多久,爆竹刚放了第一遍,杨县令便背着手站在了门口看,然后领着万田进店去了。 县城里的一些帮闲本来是来摸情况的,一看到杨县令便躲到了一边,见他带着下人给人送了一份礼,便琢磨开来,“不是说,买铺子的是七里村的一户普通人家吗,怎么杨县令都亲自来道喜?” “谁知道呢,反正就是认识了,叫我们的人都离远点儿,我们这位县令看着笑眯眯的,脾气可不小。” “真是倒霉,好容易新开了一家铺子,竟然也是有背景的。” 围在店外看热闹的人渐渐散了,也有人跟着杨县令一起进店吃早食。 特别是附近同样开店的邻居,这几乎是一种习俗,为了以后更好的相处,人家新开店,只要主人家还和善,大部分都要上门贺喜一两声的。 而对于老周家这样开饭馆的,他们更喜欢了,因为打探内情时不需要花费太多的钱。 不仅附近的非同行会上门,同行也会暗暗的派人上门来吃一顿,好打探虚实。 而才上街的人看见铺子里这么多人,一看又是新店开张,便也忍不住好奇进来买些东西吃。 不错,我罗江县的人就是这么爱凑热闹。 反正吃谁家的早饭不是吃呢? 就是因为这样,开张第一天竟然是意外的忙碌,本来他们家的人够多了,只是第一次做生意,人手虽多,却也手忙脚乱的,一直到老周头和钱氏带着几个孩子来到。 他们天没亮就开始出门,所以才能来的这么早,见店里乱糟糟的,这桌定下的东西却是端给了那桌,大头和二头站在柜台后收钱,也是满头大汗,倒不会算错,就是不记得人家吃了多少东西。 钱氏一看这样不像话,便皱着眉头对乱窜的周喜道:“你和你二嫂回厨房里去,一心只管好厨房里的事,外头不用你们管。” 又对正给人端盘子的周四郎和周二郎道:“你们两个到柜台那儿去,老二收钱,记不住人和东西就让他们先付钱,老四把人领着去坐好,大头,你帮你二叔,二头,你去收拾桌子,和你大伯三叔五叔六叔从厨房里把东西都端出来,招呼好客人。” 钱氏这么一分派,大家便有序多了,虽然还是忙乱。 钱氏前后走了一遍,对满宝道:“你去柜台那里帮着你二哥他们,他们记性不行,你得把人记住,别让你四哥他们把早食送错了地方。” 满宝应下。 三头和三丫四头也被派出去收拾桌子了。 这样的事并不难,他们在家里也经常做的。 满宝的记性是一向好,而这两年更好,且心算还快,客人刚把单点完她就算好了钱,于是告诉周二郎。 还满头大汗掰着手指头算的周二郎松了一口气,立即报给客人听,然后收钱。 这样一来,速度便快了不少。 满宝看着付了钱的客人被大头引到一张桌子上坐下,记下了他的位置,在大哥他们叫着菜名端出来时,她便指了位置给他们看。 这样一来,不过一刻钟,店里便有序起来,不像一开始那样吵闹了。 坐在店里吃饭的客人也感受好了许多。 坐在二楼的杨和书将这一切看在眼里,目光最后落在了正站在后院入口处的钱氏和站在柜台后的满宝身上,他忍不住微微一笑,转身拿起筷子夹起一个包子咬了一口。 一旁的万田看了自家少爷一眼,果断的把目光移开。 但杨和书却还是看向他笑道:“我总算知道周满这孩子像谁了,我就说嘛,那周金看着也不似很聪明的人,她那几个哥哥,虽有精明的,但还差了少许,今儿一看,原来是女儿肖母。” 万田只能点头,“那位周太太看着是很果决厉害。” 早食的时间慢慢过去,老周家的人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客人,还有不少的人是直接买了东西就打包走的,所以速度很快。 除了二楼上的那一桌贵客外,一楼大堂里的客人慢慢走光。 老周家的人几乎累瘫在凳子上,于是大家成功的把二楼上的贵客给忘了。 满宝则是不知道二楼上还有人,见客人都走光了,就大松了一口气,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道:“可真累啊。” 大家深以为然的点头,周大郎道:“比犁地还累,这生意也不是一般人能做的。” 才说着话,两个人冲进了店铺,大家还没来得及看清人影便哀嚎一声,周六郎忍不住叫出声,“不想有客人了呀。” 叫老周头一巴掌给拍在了脑袋上。 “你们这是怎么了?”冲进来的白善宝见他们都瘫坐在凳子上,忍不住瞪眼,“有人来捣乱了?是谁,我让大吉帮你们。” 看清是白家的两位小公子,大家不约而同的松了一口气,纷纷道:“没有,没有,今日一切顺利。” 小钱氏揉着手臂问道:“小公子,你们吃早食了吗?” “已经吃过了,”白善宝笑吟吟的让大吉将两份贺仪送上来,“这是家祖母和堂伯准备的贺礼,祝大嫂生意兴隆。” 小钱氏笑得眼睛都眯起来了,接过贺礼道:“多谢小公子,多谢老夫人和白老爷,午食便在店里吃吧,现在你们和满宝先去玩一会儿,若是肚子饿了就告诉我。” 白善宝笑着应了一声,走到蔫了的满宝身边,问道:“你们这是怎么了?” 满宝:“累的,真是太累了。” 白善宝就挠了挠脑袋问:“可有需要我帮忙的东西?” “有呀,帮我把钱数出来吧,我记个账,看看早食卖了多少钱。” ※※※※※※※※※※※※※※※※※※※※ 作家的话 下一章在下午一点左右 ☆.第五百十八章 计划 此时离午食还有一段时间,饭馆里便没了人,大家休息了一下便开始干起活儿来。 在钱氏的安排下,周大郎他们去挑水的挑水,采买食材的采买食材,因为今天客人出乎意料的多,昨天带来的菜蔬以及今天买的肉不够用了。 剩下的人,洗碗的洗碗,收拾桌椅的收拾桌椅,小钱氏则带着周喜和何氏等人负责厨房里的事。 要做馒头,要醒面做面条…… 满宝几个小的则将今天收到的钱都拿出来,一枚一枚的串起来,一百个一串,十串一吊。 他们卖的吃食不贵,且寻常百姓家多是用铜钱,所以并不会收到银子。 大家串铜钱也串得很愉快,大家一边数着钱一边说闲话,二丫从后厨记了账目过来,“小姑,你看,这是今天大伯母她们用去的面粉数量和菜蔬,昨晚我便算了一下,一笼包子大概要面粉……” 二丫算出来了一个大概的数量,又道:“今天一大早做的两桶豆花也都卖出去了,那豆花就是我勺的,我数了一下,一桶约有六十碗……” 满宝将此记下,算了一下大概能卖出去多少钱。 白善宝看了一眼道:“差的似乎有些大,这是怎么弄的?” 二丫叹气道:“今儿奶奶和小姑还没来的时候店里太乱了,有好些吃了没付钱就走的,也有些收错了账的。” 满宝皱着眉头道:“这样不行啊,现在我们家人多还这样,等过两日我们回去了,那大嫂他们岂不是更忙不过来?” “我看别的饭馆人也多,却井然有序,并不需要很多伙计,”白善宝道:“你们或许应该去看看别家的铺子怎么做,然后安排学着安排,一开始自然会手忙脚乱,毕竟不熟,但做上几天应该就熟练了。” 满宝一想也是,“我知道他们是怎么安排的,柜台这里一般就一人,跑堂的两个,厨房那里就不知道了。” 杨和书便坐在二楼听他们在楼下讨论得热闹,总算是吃饱喝足,将筷子放下。 “多少人吃了多少亏才琢磨出来的法子,因为他们读过书,略一想便能轻易的从别人那里学过来。”杨和书摇头叹息,“可惜很少有人知道这一点啊。” 万田不说话。 杨和书很忧伤,“明明读书有这么多的好处,大家怎么就不爱读书呢?” 楼下的人总算是听到了杨和书说话的声音,这才想起来,县太爷还在楼上呢。 满宝将数好的钱和记好的账簿放到抽屉里,便和白善宝他们一起上二楼,“杨大人,你是在劝学吗?” “是啊,”杨和书给自己倒了一碗水,道:“可惜我从年前劝到年后,也没多少人愿意读书,更别说考入县学了。” 他再度看了一眼白善宝,问道:“你果真不考虑来考县学吗?若你县学的成绩好,我可以向府学举荐你,到时候你可以直接入府学,都不用考试。” 白善宝认真的思考了一下,还是摇头道:“多谢大人,我还是想自己去考府学,我年纪还小,我觉得我总能在十四之前考入府学的。” 杨和书一听便知道他自己有计划,他感兴趣的问道:“你是怎么打算的?” 白善宝道:“我和先生谈过,十四之前应该能考入府学,进学两年后看有没有机会考入国子监学,入冠之前能参加科举试就行。” 杨和书便抚掌笑道:“不错,不错,以你的才智,入国子监应该没问题,对了,你打算考太学,还是四门学?” “当然是太学了,”满宝看向白善宝,“国子学上不了,太学总是可以的吧?” 白善宝对自己虽然也挺有信心的,但先生总说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所以他很谨慎的道:“我会努力的,但太学也只取五百人,我未必就能考入。” 杨和书却对他很有信心,现在白善宝年纪还小,学识就不弱于国子学的某些人了,再年长几岁考入太学问题应该不大。 不过,杨和书垂眸想了想,也不一定,毕竟不仅国子学,太学也是能靠祖荫进学,且人数并不比国子监少。 杨和书转眼看着楼下,转开话题笑道:“你们家这铺子的位置不错,手艺也不差,以今早来看,以后生意也必定不差。” 满宝也是这么想的。 但情况并不如他们想象的那样,新的店铺一连热闹了两三天,然后就慢慢开始冷下来了。 每天依然有不少人进店吃饭,但数量却好似刷的一下从天上掉到了半空中。 饭馆第一次出现准备好的食材没有全部卖出去,且还剩下许多。 周大郎他们也不傻,仔细的留意了一下,才发现之前三天来他们这儿吃饭的客人有相当一部分是城里其他饭馆的人提供的。 或许是吃过了他们家做的各种东西,了解了虚实以后,他们便不再上门了。 客人便一下少了不少。 加上一些爱凑热闹的人,他们有可能更喜欢就近买些吃食,自然也不来了。 周大郎他们琢磨到了这个点儿,便也不急了,“这做生意的,还是得看店老与否,看来明日起准备的食材要少些了。” 小钱氏点头,“让家里其他人回去吧,人既然少了,就不必耽误这么多人手在这里。孩子们也要准备去上学了。” “前头有我和老六也足够了,后头你一个人能行吗?” “一时半会儿估计还不行,我想请大妹留下。” 周大郎想了想道:“也行,大妹给你打下手。” 夫妻两就这么定下了,其他人自然是听他们的,这三天周大郎和周六郎他们也都练出来了,如今客人又不是前两天的多,应付前面问题不大。 而后厨就更没问题了,小钱氏是做惯了厨房的事的。 大家呼啦啦的回家去,老周头只叮嘱道:“像米面一类的东西,从家里拿,不够的也从村子里买,别从粮铺里买,太贵了,不划算。” 他道:“今年家里种的粮食就不往外头卖了,全留给你们做生意,至于豆子,管够,家里不够的,从村里买也简单。” ☆.第五百十九章 益州行 农家地里种的豆子有很多的用处,豆子可以煮菜,还可以做豆饭,当然,大部分时候是卖给粮商的。 豆子可是很重要的饲料,牛马皆爱吃,尤其是马,好的草料里是要掺进一些豆子的。 这样养出来的马才毛发油亮,所以以前老周家的豆子多数时候也是卖给粮商的。 只是自从小钱氏会做豆腐以后,家里的豆子便很少往外卖了,加上村子里时不时的有人拿豆子与他们换豆腐,家里的豆子便不少。 以前他们做了豆腐让周二郎拿到县城来卖生意便不错,如今直接把铺子开到县城来,做豆腐更方便了,加上小钱氏从满宝那里知道了好几道关于豆腐的做法,自己又改了一些,有关豆腐的菜品便不少,也算是钱记饭馆的一个特色。 豆子便宜,做豆腐除了耗费力气和时间外,比其他的菜更划算。 但老周家如今最不缺的就是力气和时间了。 做了一段时间,周大郎发现了铺子里每日需要的豆腐和豆花很多,干脆就花钱买了一口石磨回来放在铺子的后院里,每天一大早,他可以和周六郎轮流推着石磨研磨豆子。 偶尔午食过后豆腐不够,下午也可以再做一次,比之他们之前要挑着豆子到街尾的磨坊去磨豆子,还得给钱更方便。 杨县令就很喜欢吃他们家的豆腐,各种豆腐,也因此,慢慢的,钱记饭馆在县城打出了名声。 客流量渐渐稳定下来。 而小钱氏和周喜对铺子里的事也越发上手,周大郎回家农忙时,小钱氏和周喜带着周六郎便能将铺子撑起来。 加上大头几个大孩子偶尔放假休沐了也会去帮忙,铺子里便不是很忙了。 认真说起来,整个七里村可能最忙的反而是庄先生和白善宝了。 庄先生如今要带着新学生,又要加重白善宝的课业,所以很忙。 满宝也很忙,不过她的忙是隐性的忙,庄先生如今虽然还让她和白善宝上一样的课,对给她布置的作业却不会那么多,所以表面上看她挺轻松的。 奈何莫老师给她布置的作业多了呀。 以前她是快要睡觉了才抽出大半个时辰进去教学室听一下课,白日里再看一看医书就行,作业什么的也都随自己心意做或不做。 但也不知道为什么,莫老师突然就加快了她的进度,老师布置了作业,她不做是会心虚的, 满宝唉声叹气的学着医术,也忙得不要不要的。 到了年底,大头大丫和二头二丫便正式从学堂里结业,他们在学堂里已经学会了算盘,也学会了简单的做账。 老周头觉得他们学的已经够用了,大头他们也这么觉得,主要是先生与他们提过,他们已经把《诗经》学完了,来年要考虑学一下《大学》了,四人翻了一下小姑的课本,又晕头晕脑的听她说了一下《大学》要学的地方,四人果决的表示爷爷说得对。 于是四人正式从学堂里结业了,同时和他们一起结业的同窗也有几个,他们陆续也学了四五年的时间,不考科举,基本上学的东西就已经够他们用的了。 老周头把四个孙子孙女叫到一起,看着他们打了一遍算盘以后,满意的摸了摸胡子,就让他们轮流到铺子里去帮忙,主要负责收钱和记账。 尤其是大头和二头,他道:“等你们在自家的铺子里做熟练了,就出去找账房的活儿干,花费了两年的时间,你们好歹学了一门能安身立命的手艺。” 二丫就兴冲冲的问,“那爷爷,我们呢?” “你们啊,就帮着你们娘把自个屋里的账理好吧。” 一旁正跟二哥学编小兔子的满宝听了立即道:“爹,可以让二丫帮娘理账。” 老周头挥了挥手道:“不用,不用,那不是还有你吗?” “可是开春我就要去益州了,那会儿家里花的钱多,我不在家里,娘能把账目记清楚吗?” 老周头差点被烟给呛着,“啥,你要去益州?” “是啊,”满宝道:“开春后先生就要带着善宝去益州考府学。” 她喜滋滋的道:“先生说要带我和白二也去见一见世面。” “那你怎么不早点跟我说?” “先生也是今儿才告诉我的,我本来说要晚上再跟你们说的。”满宝又把话题扯回来,对她爹道:“爹啊,虽然开春以后多是支出,但大嫂那里每个月都有钱进来的,数目这么大还是得记起来的好,所以让二丫帮着娘记吧。” “行吧,”老周头没太在意这个,他在意的是闺女要去益州了,他很忧心,“益州那么远呢,见世面也不用跑到益州去吧?” 钱氏从屋里走了出来,她在屋里也听到了,闻言看了老周头一眼,问满宝:“这一去要多久?” “不知道,先生说府学考试是四月,我们三月就出发,提早去熟悉一下地方,事后还要再游历一番,回来的时候估计要入秋了也不一定。” “这么久?你一个人出去我可不放心。” 周六郎立即举手,“爹,爹,让我跟着一起去呀。” 老周头就瞪了他一眼道:“你安分点儿,叫你回来是去相看的,你再跟着你妹妹出去半年,你还娶不娶媳妇了?” “我也才十七,一点儿也不急。” “翻过年就十八了!” 周六郎:“……爹,我生日跟满宝就差了几天,我们能不能不翻年就算一岁啊。” 老周头就哼了一声,道:“明天你就给我回县城去帮你大嫂的忙,你瞧瞧你,那心也不知道咋长的,你五哥十三四岁上就知道要攒钱娶媳妇了,你呢,都十八快十九了,还不想娶媳妇……” “爹,你才刚说我翻过年才十八呢,怎么就十九了?” “虚岁,知道啥叫虚岁不?” 刚满了十七岁不到两月的周六郎:……他最讨厌虚岁了。 满宝乐得咯咯的。 老周头的目光就看向她,语重心长的道:“满宝啊,你也不小了,可不能再像以前一样在外头乱跑,要不这次益州你就别去了。” ※※※※※※※※※※※※※※※※※※※※ 作家的话 下一章在九点半左右 ☆.第五百二十章 后悔(给“思倾岚语”等凑盟主的众书友加更) 满宝道:“爹,就是因为我不小了,所以才要出去看一看世面呀,我都长大了,你就放心吧。” 她安慰她爹,“这次有先生,有白善宝和白二郎,还有跟着的大吉,路上不会有事的。” 老周头忧心忡忡,“那这一趟得要花多少钱啊,穷家富路,这外出要带的钱可得带够了。” “爹你就放心吧,我有钱。” 老周头见她不心疼钱,又立即找了另一个借口,“那也不行啊,你一个小娘子跟着他们到处走我不放心啊。” 周六郎就眼巴巴的看着满宝。 满宝就指了他道:“让六哥跟我一块儿去。” “那不行,不能耽误你六哥娶媳妇。” “那还有我呢,”周四郎也是跃跃欲试,“爹,让我去照顾满宝吧。” 老周头就瞪了他一眼,老六也就算了,年纪小,心性不定想不到,他都是当爹的人了,怎么还这么不稳重? 老周头哼了一声,没好气的道:“那你要是走了,万一我和你娘病了找谁治?” “有老大夫呢,”满宝道:“我前天才去看过老大夫,他现在身子都还硬朗呢。” 陆芝进门以后,满宝把他们家的两本薄薄的医书给抄了两份,自己留了一份,一份和原本送回去给他们家。 在和老大夫交流的时候,满宝很大方的将自己现有的医书也复制了一份送给老大夫。 反正百科馆内的书,花费积分复制的时候,它们会参考这个世界的排版和文字来打印。 只是可惜,她的科科不是收录书籍的系统,不然直接把这个世界的书让科科收录,再通过系统打印出来,只要有积分,她想要多少本就要多少本。 想想就是很激动呢。 老大夫收到了书,当时就跟年轻了五岁似的,本来奄奄一息看着似乎要病死的人竟然一下胃口就开了,然后人也精神了,手脚也利索了。 所以满宝觉得家里人生病找老大夫是一点儿问题也没有。 因为她在治病这一方面未必比得上老大夫,虽然她似乎读的医书更多,从书里看过的病症也更多。 老周头找了许多的理由,发现都不能把小闺女留下后就唉声叹气起来。 晚上,钱氏就悄悄问他,“你答应孩子去吗?” 老周头很忧伤,“我还能不答应吗?” 钱氏没说话。 老周头叹气道:“以前啊,总想着这孩子乖,所以什么都顺着她,后来是看她聪明,然后家里的大事小情也都顺着她,到现在,她主意大着呢,我说不给她去,她就能听我的了?” 如果是其他的孩子,估计是跑不出他的手掌心的,但满宝那孩子不仅聪明,她手里还有钱,而且是很多钱,她想去什么地方去不了? 想到这里,老周头立即问钱氏,“满宝有没有跟你说过她手里有多少钱?” “没有,怎么了?” “你倒是问问她呀,”老周头皱着眉头道:“我想了想,这一去就得花费两个人的钱,那孩子花钱素来大手大脚,去年又刚买了一个铺子,恐怕手里的钱没那么多了,所以我们给她拿一些钱?” 老周头算术不好,钱氏却是好的,她也不算其他,就算满宝今年交给家里多少钱,就知道她今年自己赚了多少。 再算一算她买的比较贵重的东西,比如书、墨、笛子之类的东西便能知道她年底还能剩多少钱。 钱氏觉得她手里的钱一定不比他们老两口手里的少多少。 不过这话她没告诉老周头。 老周头在那里想了半天,最后道:“让老四跟她去吧,老六太小了,出门在外,恐怕撑不起来。家里的事离不开老大和老二,老三又太老实,老五嘛,他媳妇还大着肚子呢,想来想去,还是老四最合适。” 钱氏点头。 老周头决定了跟着去的人就心疼的闭了闭眼道:“从咱名下拿出二十两来给他们带着,让他们省着点儿花。对了,你可得叮嘱老四,这出门在外,别什么钱都花满宝的,他自己也得带点儿钱……” 钱氏一一记下,笑道:“你就放心吧,老四也不是孩子了,他心里有数的。” 老周头松了口,满宝就高兴的要跑去告诉白善宝他们这一大好消息。 钱氏这才想起来问,“庄先生走了,那学堂怎么办?” “白老爷请了一位先生来代教,先生说那位新先生是他的朋友,学问也很好的,每年给的束脩也都一样,让三头他们照常去念书就行。”满宝也是有可惜的地方的:“可惜先生要把小院里的书都搬走,我们以后就不好去小院里读书做作业了。” 新先生姓刘,正好和白老夫人一个姓,他来得挺早,翻过了年,正月十七就来了,然后庄先生带着他熟悉学堂里的孩子,等到他完全可以接手了便把全部的心思放在教导白善宝三人上。 尤其是白善宝,他每天要看的书,要写的作业,几乎多到让他怀疑人生。 明明之前他觉得自己看了不少的书了,可是当庄先生给他列举出一张书单,他照着书单从自家的书房里,或者从县城的书铺里把那些书找出来时,看到里面陌生的内容,他才知道原来他还有这么多书没看过。 满宝跟着他一起看。 所以正月还没过,满宝的钱就哗啦啦的花出去,变成一本本书放到了房间里的书架上。 这三四年来满宝往自己的书架上添了不少的书,周二郎又用竹子给她做了两个四层书架,可以跟直接的排在一起。 以至于屋子里的竹屏风都没必要存在了,书架一挡,直接把内室和外室给分开了。 白善宝现在学习是快乐与痛苦并存,满宝则是单纯的快乐了,因为她读书后不用写太多的作业,更不用一字一字的完全背诵下来,看过后记下主要内容就丢开。 有她对比着,旁边再有一个在书房里上课都能摸鱼的白二郎,白善宝简直痛苦得要死。 以至于晚上睡觉时都忍不住抹一下眼睛,他有些后悔了,不该答应了先生今年去试一试府学考试的,明明说了十四前能考上就可以了,他今年才十二,为什么要那么急着去考试? ※※※※※※※※※※※※※※※※※※※※ 作家的话 晚安 ☆.第五百二十一章 出门 庄先生一转身就见白善苦着一张脸,他摇了摇头,用书轻轻地敲了一下他脑袋,笑道:“学不进去就休息一会儿,你这样苦恼,既为难自己,也为难了书本。” 白善苦恼的道:“先生,我们一定得今年去考府学吗?我觉得我可以延迟一年的。” 庄先生笑道:“今年先去试一场,考不中也没什么,明年再去看一看。何况,你也该出去走一走,看一看了,总是与为师住在七里村里学习,也不行。” 满宝可是很想出去的,自从知道可以去益州以后,满宝已经承诺科科好多东西了,比如挖草摘花捉虫摸鱼啦,凡是以前没收录过的她都要想办法去找一找。 所以她安慰白善,“善宝,你别紧张,我们都会陪着你的,你要是累了,我吹笛子给你听?” “可别,”白善抖了一下道:“我还是看书吧。” 满宝惋惜不已。 “对了,我都要考府学了,你以后在外头可不许叫我的小名了。” “知道了,知道了,”满宝不耐烦的道:“你都说了好几遍了,我不叫你的小名,你也不准叫我的。对了,杨大人不是要给你写一封举荐信吗,你去拿了吗?” “已经拿回来了。” 杨和书给的举荐信是给府学的学官的,有他的举荐信,白善宝可以直接参加考试,不必再经过一层又一层的学官推荐。 每个县令手里都有推荐的名额,不过这个说贵重也不贵重,说不贵重却又难得。 其实县令手里的举荐权利,最贵重的还是手里那个可以直接和府学直荐的名额,有了那个名额,学生可以不通过考试就进入府学。 当初杨和书说要给白善宝的名额便是这个。 不过一个县令手里也只有一个而已,所以很多县令轻易不肯使用这个名额。 一般来说,县令给出这个名额,那人不是有才,便是有财,或是有亲。 杨和书还没成亲,光棍一个,自然没有儿子,论有钱嘛,目前还没见过他缺钱,所以他手里的名额一直留着没有用呢。 白善宝有杨和书的举荐信,不仅可以直接考试,去到益州府学,应该也会得到一些照顾。 才过完三月初三,正是农忙的时候,庄先生便领着三个弟子要出门了。 刘老夫人和白老爷各出了一辆马车,由周四郎和大吉赶着车。 庄先生拒绝了他们要给的仆人,他已经计划好,这次出去考学,不论成功与否,他都要带着三个弟子出去游历一番,衣食住行这样的事还是更应该让他们亲力亲为。 不错,就是他们亲力亲为。 作为已经自认年纪不小的庄先生来说,师有事,自然是弟子服其劳。 府学考试是四月,而罗江县距离益州也就一天的功夫,若是怕马车慢,凌晨出发,到晚上城门关闭前也就到了。 不过庄先生会赶时间吗? 他提前一个月出门,为的就是不赶时间,而且他还特意绕了远路,从罗江县出来后先又往北走了一些,从北绕到西,再从西往南去益州,把一天的路程生生的拐成了不知道多少天以上。 之所以说不知道,是因为他们出来后的第三天,他们在哪儿,就只有问路上碰到的行人了。 反正三个孩子是不认路的,周四郎也不认识,大吉或许认识,但主子们不问,他便不说,而庄先生是问了也不说,只让他们自己去问路上的行人。 可这一条官道破败,可哪里有行人哦。 他们往前走了一大段,隐约看到前面有炊烟,白善宝立即站在车辕上,扶住车顶就垫脚往前看,确认是炊烟后就大叫道:“前面有人家!” 奄奄一息渴得不行的白二郎立即从车里爬出来,也要站起来看。 满宝也爬了出去,见他摇摇欲坠的,就道:“行了,行了,你可别站起来了,万一摔了怎么办。” 赶车的周四郎连连点头,“对对对,二公子,你可得站稳来啊,你要是往下摔,我可没有大吉的功夫保护你。” 白二郎就一屁股坐在车辕上,道:“谁摔了,我厉害着呢。” 前面赶车和坐车的大吉和庄先生都在心里庆幸,幸亏周四郎跟来了,不然带三个话唠真的是太吵了。 三人既然出来了,干脆也不回车子里去了,就挤在车辕上叽叽喳喳的说话。 要命的是周四郎话也很多,屁股挪了挪,给他们腾了一点儿位置,跟他们叽叽喳喳的说起话来。 官道两边都是成荫的绿树,遮住了视野,只来得及看到飘到半空的炊烟,他们以为地方还会很远,谁知道前面有个拐弯,拐过去再前行一段时间,便看见前面有个茶寮,刚才他们看的炊烟便是从茶寮升起的。 不仅身后马车上的四人,就是前头的大吉和庄先生都松了一口气,如今早已过了午食,再找不到地方歇脚,他们就得往旁边的林子里找一找有没有水源了。 两辆马车在茶寮外停下,一个伙计打扮的小伙子就跑上来帮他们牵马,笑容满面的问道:“客官们可要喂马?” 大吉跳下,点头道:“喂吧,给它们来两桶中等的草料。” “是。” 大吉将庄先生扶下车,后头的三人已经蹦下来,跑上来要扶住庄先生。 庄先生坐久了,腿还真有点儿麻,就伸手让他们扶了。 往前走了几步,这才发现茶寮里做了许多人,有做农夫打扮的,也有与他们一样似乎是过路的一群人。 满宝看了一眼他们的马车,发现小伙计已经把马车拉到另一边去,然后将马车卸下,把马拉到左侧去了,而那儿正有五匹高头大马站在那儿。 满宝暗暗的哇了一下,觉着那一桌人肯定特有钱,那马一看就是很好的马,而且还有五匹呢。 白善宝家这么有钱,家里也只有三匹马而已。 师徒四个进了茶寮,微笑着与里头坐着的人点了下头算打招呼,然后便找了一张空桌子坐下。 大吉去看马了,周四郎则跑去找店家,问道:“你们店里都有些什么吃的?” ※※※※※※※※※※※※※※※※※※※※ 作家的话 下一章在下午一点左右 ☆.第五百二十二章 山水一样 “有饭,有面,有馒头,还有馕饼,客官想吃什么我们就做什么。” 周四郎便笑道:“那给来一盆饭,再来些炒菜……” “哎呦,客官见谅,我们这儿是小摊,可买不起铁锅,所以菜只有炖菜,煮菜和蒸菜,您看……” “我看一下你们蒸的菜和炖的菜都有啥……”周四郎精心的挑选了一下,点好了菜才顺手从灶上拎起茶壶上前给庄先生他们倒水喝,“渴了吧,先喝水吧。” 刚给马喂了草料的小伙计看见,立即奔上去道:“可不敢让客官们亲自动手,这,这还没泡上茶叶呢。” 周四郎立即道:“我们不喝茶,对了,先生要喝,先生,您要不要泡茶,用我们的茶叶?” 庄先生笑道:“不必如此讲究,就喝茶寮的茶就好。” 小伙计听了便连忙去泡茶,隔壁桌的人看了他们这一桌的人好几眼,见灶上的水还没烧开,便笑着让身边的人将他们的茶给庄先生倒一碗,“我看先生文雅,不知要去何处呀。” 白善宝坐得最近,连忙起身行礼谢过,看了一眼庄先生后接过茶碗奉给先生。 庄先生坐着欠身揖礼,见为首一人也戴着笑道:“我带几个学生去益州游学,不知先生们从何处来,又要去去往何处?” 隔壁桌问话的那中年人脸国正而威严,笑在眉间,也有一股敏锐气质,虽然他周身的四人也不差,但他还是会让人一眼便看见。 他隔着两个人正对着庄先生,笑道:“我们是自关中而来,出门做生意的,也正要去益州呢。” 满宝就扭头看了一下马棚,又看了一眼周围,没发现除了他们带来的两辆马车外的其他马车,便收回了目光,心中暗道:真是够笨的,既然说了是行商,怎么能不带车呢? 不带车货物放在哪儿? 白善宝也看了一眼,同样收回了目光,不理这些大人了,和白二郎一起眼巴巴的看着灶台的方向。 蒸菜和炖菜基本上都是现成的,因此除了周四郎要点的一些菜外,饭菜很快就上来了。 周四郎连忙招呼还在外头忙碌的大吉进来吃饭。 食不言,大家安静的吃饭,和庄先生说得正开心的中年人也不再打扰他们,让他们安静的吃饭。 等吃了饭,大家便坐着喝茶休息,当然,满宝他们喝的是白开水。 周四郎则去把马车上所有的水囊都拿下来,找店家灌水。 满宝和白善宝上前帮忙,见白二郎昏昏欲睡,就伸手推了一下他,“才吃饱就想睡,小心积食,赶紧来帮忙,这样精神点儿。” 白二郎打了一个哈欠,从周四郎手里拿过一个水囊,嘟囔道:“你以前也是吃饱了就睡的。” 白善宝一边给水囊灌水,一边道:“白二,你下次要是还敢拿水囊里的水洗手,我就揍你。” “我又不是故意的,那我手上黏糊糊的,不洗手怎么办?”白二郎道:“而且我也不怕你,你打不赢我。” “我和大吉学了功夫。” “我也学了,你学的还没我好呢。” 满宝专心的把自己的水囊装满水,然后就看向茶寮后的树林子,道:“我要去林子里玩儿,你们去不去?” “又去挖你的草药呀,我说周八,你挖的那些是药吗?” 满宝瞪他,“我叫周满!” “你们以后也不许再叫我白二,不然,哼哼。” 白善宝乐滋滋的道:“我才不怕呢,有本事你叫我白大呀,哈哈哈哈……” 中年人听着三个少年打闹的话,都忍不住笑出声来,和庄先生道:“先生的学生可真是活泼呀。” 庄先生一脸歉意的道:“让几位先生见笑了。” 他看向灶台,微微提高声音道:“周满,水灌好了就领着你师弟们去喂马,看要不要给它们喝些水。” 满宝立即想起来了,“对啊,你们是我师弟,你们得叫我师姐才对呀,白二,不对,三师弟,你赶紧叫师姐。” 庄先生:……他只是提醒三个孩子,出门在外,别把什么话都往外漏,名字什么的也要慎重。 结果这三死孩子…… 白二郎一听这茬,抱起装好水的水囊就跑,哼,他才不喊呢,前面几年他都没喊,这会儿为什么要喊? 白善宝也立即抱着水囊溜了。 满宝忍不住跟在后面碎碎念,“你们真是太坏,太懒惰了,要不是先生提起,我都快要忘了我还是师姐呢,我比你们大,你们得听我的知道吗?” 白善宝爬上马车,把满宝的背篓给她拎下来,塞进她怀里道:“行了,你赶紧去挖你的药吧。” 满宝见他手里还拿着书,就一脸同情的看着他,“二师弟,你又要看书了呀?” 白善宝“唉”的一声。 满宝就道:“要不然你跟我去林子里玩一玩?” 白善宝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摇头,“你自己去吧,再过两天我们应该也能到益州了,唉~~” 满宝就背着背篓自己去了,周四郎跟着她一块儿去,路上看到好一些草药,她都没摘,非得找一些没见过的。 一错眼,见她竟然蹲着去挖一株花,他忍不住一屁股坐在草地上,问道:“满宝,你确定这也是草药吗?” “应该是吧。” 周四郎拽了一根草咬着,摇头道:“你这挖草摘花的毛病,都这么大了还不改,还说是挖草药,刚才我们走过来看到好几种你以前挖过的药草,刚刚你怎么不挖?” 满宝将挖好的花放进背篓里,提着花锄想了想,肯定的道:“因为它们不值钱。” 周四郎打了一个哈欠,见她还是在附近翻找,便干脆躺在草地上,翘着二郎腿等她,“之前听你说你们要游学,我还以为是多厉害的事呢,谁知道竟然是赶着车四处走,这就叫学习啊。” “先生还给我们讲诗了呢。” “那诗在村子里也能讲呀,我们村,要山有山,要水有水,干嘛非得看着外面的山水来讲诗,家里的不能看吗?” 满宝想了想道:“感觉还是不一样的。” “我觉着都一个样。” ※※※※※※※※※※※※※※※※※※※※ 作家的话 下一章在晚上八点左右 ☆. 第五百二十三章 借宿 满宝也并不敢走太远,在科科的指点下,她挖了好几株没见过的植物,每一种都捡了一棵悄悄的收进了系统里,这才背着背篓回去。 因为日头正大,大家从早上晃到中午,不仅马累,人也累,所以此时大家正坐在茶寮里遮阴休息。 因为白善宝在看书,白二郎便也被迫的拿了一本诗集在看,这是最近庄先生正在教他们的诗集。 看见满宝回来,他立即丢下书跑去凑热闹,问道:“你挖了什么药回来?” 满宝很光棍,“现在还不认识,你等我回头查查书。” “你每次都是这样,专挑自己不认识的挖,还说是挖药草呢,你分明是挖野草吧。” “药草大多是野生的,也都是野草,”满宝将挖来的植物拿出来清理干净,直接晾在车辕上,打算一会儿要上路了再收起来。 对于一路上挖的草,她都打算这么处理,不管词条出来它们是不是药草,既然不认识,那就留下多认认,以后就认识了呗。 庄先生正撑着手臂假寐,听到了满宝的动静,便睁开眼睛道:“周满,你去问一问这是何处,接下来我们要怎么走,晚上可能找到落脚的地方。” 满宝应下,转身便去找茶寮的小伙计聊天。 不过一会儿,满宝就从小伙计那里知道了所有想知道的。 她跑回来道:“先生,这里是茂州境内了,从这儿往前三里就是他们的村子,再往前去,那得走上五十里才能进城去,这会子我们恐怕是赶不上了。” “不过伙计说了,城外有一座道观,香火不错,时有赶不上进城的旅人在那里歇脚,我觉得我们可以直接住在道观里。” 庄先生便点了点头,起身道:“那我们就走吧。” 他起身与隔壁桌的五人点头示意,这才带着三个弟子上车离开。 五人看着他们离开,为首的中年人轻笑道:“我们再休息一下也上路吧,不然恐怕连道观都要赶不上了。” “是。” 车上摇晃,三人都不喜欢在车上看书,最多是互相检查背诵课本,白善宝撩开窗帘往外看了一眼,“我们晚上恐怕还会和他们撞在一起。” “撞就撞呗,有什么要紧?”白二郎只是有些忧伤,“你说先生也真是的,我们罗江县距益州只有一天的功夫,他非得往北绕,又往西绕到茂州,何必呢?” “为了检查你的功课呗,哈哈哈……”满宝哈哈大笑,问道:“晚上先生肯定还要检查功课的,你今天是诗背下来了吗?” “我刚才背了一下,已经快要记得了,来来来,我们来互相检查一下。”白二郎重点看满宝,“你记下了?” “我背下来了。” 白二郎不信,“我从没见你拿过书。” “我是没拿过书,但我听到你背了,之前又读了两遍,再听你读了这么多次,听也听会了。” 白善宝深以为然的点头。 这也是他们两很喜欢跟白二郎坐在一起的原因,先生要求背下的诗,他们只要事先看两三遍,然后再在车上听白二郎背,基本上就能背下来了,而且还会很熟。 不用在摇晃的车中翻书确认,他们还是很高兴的。 白二郎被俩人气得不轻,转过身去哼了一声。 不过一会儿他还是得转身回来找俩人帮忙检查背书。 周四郎听着他们在车里郎朗的背着书,也晃着鞭子摇头晃脑起来,带着一车的读书声一路往西南而去。 果然如满宝说的那样,他们赶不上进城了,赶到城外时,城门已经关了有两刻钟了。 周四郎站在车辕上望了望,便指了一个方向道:“我看到道观了,在那儿呢。” 庄先生只看了一眼便道:“上前去借宿吧。” 道观的大门已经关闭,但旁边的小门却是开着的,里面是一间挺宽敞的静室,坐了不少挑着担子或拿着背篓的农夫。 大吉停下了马车,没让周四郎上前,而是自己亲自上前敲了道观的门。 门内的落脚的人探头看着他们,并没有阻止他们。 很快便有道童来开门,大吉便说了借宿的意思。 道童看了一眼他们身后的马车,行了一礼后道:“几位居士见谅,今日观中的客房都已住满,所以只能委屈几位居士暂且在静室留宿。” 道童指着旁边的静室道:“这是我们道观专门劈出来庇护过往旅人的居所,几位居士若不嫌弃今晚就暂且歇于此处吧。” 大吉问道:“不能再腾出一间来吗?实在是我家先生年事已高,在静室居住,恐怕受凉。” 道童很可惜的道:“观中的客房真的住满了,也实在腾不出来了,实在抱歉。” 话音才落,五匹马瞬息间又到了跟前,马上的五人也听到了这话,一个白面中年人正要说话,为首的中年人便抬了抬手笑道:“那看来我们来的也晚了些,既如此,今晚只能借贵观的静室休整一二了。” 道童见他们好说话,也松了一口气,侧身道:“多谢几位居士谅解,请静室自便吧。” 中年人微微点了点头,对庄先生颔首后便带着人先一步进了静室。 周四郎和大吉把马栓在了外面,然后把马车里的贵重东西都拿进了静室里。 静室很干净,就是太干净了,连蒲团都没有。 出门前,老周家的人就很担心满宝在外头受凉生病什么的,所以给准备的东西不少,比如一床小被子。 而白善宝他们准备有席子。 大家一起动手将席子铺到地上,这才坐上去。 周四郎将中午从茶寮里买的馕饼拿出来分给大家,道:“晚食便将就一下吧,等明天进城再吃好吃的。” 满宝道:“我明天要吃炖鸡。” 一旁忘了买晚食的五人:…… 不过他
相关推荐:
我喜欢你很久了_御书屋
财色兼收
某魔法的霍格沃茨
旧日时代
随身带着原始世界
结婚对象带孩子跑了
怎么会有人用恋爱来报复
龙王传说:诸神黄昏
Vocaloid南北组同人
男神今天鬼畜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