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被仿生人大佬宠爱的日子 > 第93章

第93章

打抖,便道:“你也进去吧,我给你扎个针,回去以后注意保暖,不能再吹风受寒。” 妇人愣愣的跟着满宝进棚子,在一张凳子上坐下,然后满宝撩起她的衣服,在她的后背及前胸上都扎了针,她只能坐着不能动。 她觉得针扎的地方鼓鼓胀胀的,然后她便觉得昏昏欲睡起来。 满宝看了她一眼,让她斜靠在床上闭目养神。 等满宝出去的时候,其他大夫也陆续到了,纪大夫先走过来看了看她,问道:“看了几个病人?” 满宝伸出两根手指,将俩人的脉案和方子叙述了一遍。 纪大夫微微颔首道:“不错,若有难解的病症就过来问我。” “是。” 纪大夫这才回到自己的医棚。 满宝开始招呼第三个病人上前,她在济世堂里积累了不少的经验,知道有些病人需要等候吃药看效果,所以要合理的运用中间相差的时间,以免让后面的病人等待太久。 周立君很快拿了一包药回来,此时药材那边还没人抓药,所以拿着满宝开的药方,她可以很快拿到药材。 周立君去熬药,满宝看了两个病人,开了方后便有女仆提醒她时间到了,满宝这才进去将老妇人身上的针给拔了。 身上的针拔了,老妇人这才惊醒,发现自己刚才竟然睡过去了,而且一直隐隐作痛的肚子似乎感受不到疼痛了。 她惊喜的看向满宝,问道:“小大夫,我这是不是就好了?” “没有,你休息一会儿,吃了药看看效果,我再把脉后给你开几天的药带回去。” 老妇人迟疑的点头。 满宝便出去看别的病人,周立君将熬好的药给她端进去,老妇人等凉了凉便一口喝光,不一会儿她就捂着肚子跑出来,问道:“茅厕,茅厕在哪儿?” 满宝手一指,她便捂着肚子快步奔去,一点儿也看不出老态。 满宝继续看下一个病人,虽然排队的女病人们在看到满宝后都很质疑她的年纪。 但在侧头看到其他医棚前排起的长队后就没有更换地方的勇气,她们想,反正除了这一次,还有一次机会,大不了在这里看过了抓一次药,转身再去另一个医棚排队看一次便是。 而后面的人,他们赶来排队时,可没有时间再跑到前面来看一眼大夫,都是顺着人们流动的方向,看哪边人少便去哪边排队的。 而满宝这儿人本来挺少的,但跑过来的男子见前面排的都是女子,略一犹豫便会去其他地方。 而女子正好相反,看到前面排队的都是女子,她们便会下意识的选择这个医棚。 而且唐县令派的下人还在各个队伍中游走,说那边有位女大夫,专门看的女病人的病。 于是已经排了其他医棚的女病人也排到了这边来。 满宝摸脉开方的速度还是挺快的,除非特别的,需要掀起衣服检查和扎针的,不然在医棚外便能解决掉。 偶尔满宝也会撸起她们袖子给她们扎针,然后让她们坐在凳子上等候,纪大夫偶尔往这边看一眼,见她做得井井有条,满意的微微点头。 满宝进屋将那风寒妇人的针也给拔了,然后叮嘱道:“风寒是会死人的,所以你最好上心些,莫要再受寒,我给你开了三天的药,三天后你若是没好转,再来找我。” 妇人接过药方,应了一声后退下。 老妇人一直三刻钟后才颤颤巍巍的回来,满宝吓了一跳,连忙问道:“你拉肚子了?” 老妇人摇头,红着脸道:“是腿蹲麻了。” 满宝就松了一口气,她重新摸了一下她的脉,又摸了摸她的肚子,问道:“还疼吗?” “还有些疼。” 满宝点头,“你年纪大了,又饮食不定,所以我不敢给你扎太猛的针,也不敢下太重的药,与你的药还是以理肠为主,补益为辅,慢慢来,我给你开三天的药……” “周大夫,您给我多开两天的药吧,万一三天后我还不好怎么办?” “三天的确是好不了,所以三天后你得回来找我,我再给你扎一次针,换个药方。” 老妇人不太甘心的道:“不如您现在把换的药方也给我写了吧。” “那不行,”满宝道:“我并不知你三天后脉象如何,怎能给你写?” 满宝把完脉后便给她开方,然后对她身后,刚才便要上前的小姑娘道:“到你了。” 老妇人拿着手中的药方,迟疑着不肯走,周立君便上前将她扶起来道:“老奶奶,您就别为难我小姑了,您看到那走来走去的差爷了吗?每位大夫最多只能开三天的药,就算我小姑给你开了五天的,你也抓不到药啊。” 老妇人还是第一次听说这样的规矩,叹息一声道:“这官老爷的既要发善心,怎么就不多发一发呢?” 周立君:…… ※※※※※※※※※※※※※※※※※※※※ 作家的话 下一次更新在晚上八点左右 ☆.第六百九十八章 撬墙角 除了午食抽出一刻钟来净手吃饭,大夫们几乎都没有休息,一直在看病人,但就是这样,排在医棚前的病人也看不到减少,看了一个总能又排进来一个。 满宝的速度要比纪大夫他们慢,不仅是因为经验,还因为她很喜欢给病人扎针。 有特别需要的,她会带到医棚里去,解了衣裳扎,而能够只扎手脚,尤其是只露手腕的,只要她们同意,她便扎了让她们在一旁等着。 其实来此看病的女病人没有那么高的要求,所以只露手臂她们还是愿意的,因为她们本来就衣衫褴褛。 因此给周大夫扎了针后她们也不走,甚至不去抢那仅有的几张凳子,直接一屁股坐在了旁边的空地上。 而满宝的这个医棚是最偏的一个,左边就是一溜的空地,再过去便是排队取药材的地方。 于是中午满宝吃着县衙送来的午食时,隔壁便坐了不少扎着针的妇人。 满宝端了饭坐在她们旁边,问道:“你们午食吃什么?” 一个妇人笑道:“好些善人在城门不远处设了粥摊,待我们抓了药,我们就去那儿掏碗粥吃,再不济,家里一捧米还是有的。” 满宝就放心的点头了,道:“你们身上的毛病很多,但归根结底还是吃的不够,吃的不好闹的,你们回去也不需多吃,但一日三餐最好准时又有的吃。药可以治病,但身子却是要靠五谷来养着的。” “小大夫这话说得好,看那些没病没灾的人,别的不说,家里一定是不缺吃的。” 一旁的妇人眼泪却差点下来了,道:“说要吃饱,哪儿那么容易呀,没有地,也就能给人洗衣裳,家里男人挣了命给人春忙,也就够不饿死而已。” 满宝问:“唐县令不是给你们分了地吗?” 妇人抹了抹眼泪道:“我们登记晚了,排在我们前面的人都分光了。” 满宝目瞪口呆,“那,那你们怎么办?” 妇人左右看了看,觉得满宝看着善良,便压低了声音道:“我们告诉了小大夫,小大夫可不要给我们宣扬出去啊。” 满宝点头。 妇人便小声道:“我们打算看病取药,再把施粥的善人们的心意领了,然后就换地方去,这籍书就不要了。” 得,又当流民去了。 满宝在心里同情了唐县令一下,然后悄声问她,“那你们想好去哪儿了吗?” “往北去吧,那儿离京城进,地方大,贵人多,说不定又能遇到这些善人呢,等过了年,风头差不多了我们再回来。” 满宝:“……你们还回来呀。” “那当然得回来了,我们祖辈都是益州人,对这儿最熟,人离乡贱,虽然我们这会儿也没地,但回来这里好歹有亲朋,大家互相帮忙,艰难的时候总能活下去。”妇人道:“而且说不定下次唐县令再有了荒地,能分到我们呢?” 满宝忍不住冲她竖起大拇指。 妇人笑得眼睛都眯起来了,“小大夫也觉得我们打算得好吧?” 满宝问:“那些没分到地的人都是这么打算的?” “差不多吧,也有人舍不得走,”妇人道:“反正唐县令说了,登记入册的流民头两年都不叫纳税,可这两年后能不能分到地都不一定呢?” “那你们就没想过到野外占一块地开荒?” “哎呦,哪儿那么容易,”围拢上来的病人们七嘴八舌的说开了,道:“这野外的地方说是荒地,但指不定就是哪位贵人家的领地呢,我有个大舅妈,她妹夫的一个侄儿,就是因为在大富山的山脚下开了一块三分多的荒地,结果被人给活活打死了。” “大富山上全是杂树,以前也没听说过是哪家的山,谁知道竟是有主的,所以被打死了也是白死,家里人连告官都不敢,直接用草席一卷就下葬了,家里老小都快要哭死了。” 满宝目瞪口呆,问道:“大富山是谁家的山?就算是开了荒,赶走就是,何必要动手打死人呢?” “听说是一位大官的地,主人是在王府里当官呢,你想啊,王爷是谁?那是龙子,能在龙子身边当官儿,可不就是大官了吗,谁敢得罪了他去?” 满宝沉默下来,许久后道:“你们不如结伴往罗江县去看看。” “罗江县?” 满宝点头,也心虚的左右看了看,她已经不是吴下阿蒙,知道人口对一个县,一个官儿的重要性,因此有些心虚,但见左右除了她的病人还是她的病人,她便小声道:“我就是罗江县的,我们的杨县令很会安置流民,虽然我们那儿地偏,山多地贫,但人也少,你们去了,不敢说分你们二三十亩地,但五亩十亩的应该不少,而且杨县令心善,他也很喜欢给流民免税,你们去了说不定能安顿下来。” 围在旁边的病人们都没说话。 满宝继续道:“虽然罗江县比不上益州繁华,但胜在安定,而且,两地距离不远,你就是走路,也只需两天的时间,逢年过节,你们要想回来探亲访友也不过两天的行程。要是舍得花钱,只需几十文就能搭乘过往的商队车子,一天就能回来了。” 有几个妇人心动起来,忍不住小声问:“你们县的县令正这么好?” 满宝点头,小声道:“比唐县令还好呢。” 分不到地的几个病人便忍不住心中一动,对视了一眼后纷纷挪开了目光。 她们从三年前便开始逃难,逃到了远方,又从远方费尽力气的回来,没见过什么官儿,却能感受到哪儿的官好,哪儿的官不好。 在她们看来,唐县令算是很好的官儿了。 可这世上竟然还有比唐县令还好的官儿…… 她们有些不放心,“小大夫没骗我们?” 满宝道:“我骗你们做什么呢?” 是啊,她骗她们能做什么呢? 大家精神一振,换了话题,“小大夫,您看我的病能好吗?” “能,按时吃药,多养养就好。” 病人一听,开心的笑了起来。 果然,莫老师说得对,心理安慰对病人也很重要。 ※※※※※※※※※※※※※※※※※※※※ 作家的话 下一次更新在晚上十点左右 ☆.第六百九十九章 义诊(三) 满宝吃完了午食,把到时间的病人的针都拔了,然后丢进开水里滚过一遍,任由周立君用夹子把它们夹起来晾干后继续使用。 满宝继续看病人,这会儿的病人依旧是年长的妇人为主,年纪最小的也生有好几个孩子了,她们都不太在意男人的目光,看到隔壁的男病人对她们指指点点,她们不但大大方方地让他们看,还转身冲着他们指指点点起来,哄笑声时起。 最后隔壁的男病人们反倒红了脸羞恼起来了。 就有彪悍的妇人冲他们吐了口水道:“看你们还敢胡咧咧不,欺负谁还没见过男人似的。” 满宝对此面不改色,浑然不稳,周立君却微微红了脸,然后脸板得更严肃了,恨不得一副生人勿进的模样。 有的病人需要立即吃药,然后观察病症,她便要取了药方去拿药回来熬制,还要帮满宝烫洗用过的针,忙得不行。 姑侄俩人一直做到了太阳西下,挂在山脚下的一面锣鼓敲响,有衙役四处大声叫着宣告今日的义诊结束,让大家先散去回家,明日再来排队。 但排着队的病人大多没离开,显然是打算坚守一个晚上的。 也有离开的,但在离开前会先塞进来一个人,就算是走,他们也不白走。 大夫们把手头的病人了结了,咳咳,是看完病,开了药后便让药童收了药箱离开。 这是满宝第一次独立的看这么多病人,把桌上的东西收起来时都有些恍惚了。 倒是年纪最大的纪大夫还算精神,他侧头看了一眼满宝,笑道:“累了吧,这是药包,回去熬了泡澡,明日只会更累。” 今天的劳累明天都会在身体和精神上反应出来,所以明天和后天才是最难的,而一旦渡过了前面三天,后面反倒没那么难了。 满宝接过药包,“纪大夫,您怎么没事啊?” 纪大夫笑道:“我又不是第一次,行了,你快回去吧,我也老了,有些撑不住了。” 老郑掌柜比他们两个都不如,正揉着药被药童扶着往马车那里去,道:“好久没这么看病过了,可累死老夫了。” 大吉拉着马车等在一旁,等满宝爬上去后便把角落的一个食盒打开,里面是热腾腾的肉饼,满宝哇的一声,取了一个问:“大吉,你怎么知道我们肚子饿了?” 满宝顺手给了周立君一个,又摸了一个啃上。 大吉笑道:“少爷让我回去拿的,我想着回去太久,便在城门口那儿买了几个。” “善宝他们在哪儿呢?” 大吉:“在取药的地方。” 满宝就摊开手脚,坐得肆意,“那他们肯定还要很久才来,大吉,你那儿还有水吗?” 大吉便递进来一个水囊。 姑侄二人吃了饼,又喝了水,等得都快打哈欠了,白善和白二郎才扶着庄先生下来。 满宝连忙将先生扶上车,庄先生叹息道:“好久没这么累了。” 满宝连忙打开食盒让他吃肉饼。 庄先生拿了一个,看了一眼累得不行的四人,笑道:“不错,不错,看着长大一点儿了。” 四人:……就一天的功夫,能长到哪里去? 白善和白二郎累得都快抬不起手来了,没有说话的欲望,周立君也累,所以也不想说话。 反倒是满宝精神了一些,拉着庄先生嘀嘀咕咕起来,把她今天看到的奇怪病症和一些有趣的事说给他听。 庄先生安静的啃肉饼,看了看大弟子,再去看另外两个弟子,在心里叹了一口气,他到底是为什么要开口说话? 满宝说了一路,回到家后才意犹未尽的住了嘴,然后把药包取出来交给容姨道:“放进水里烧开吧,晚上大家都泡一泡澡。” 庄先生忍不住道:“你总算做了一件符合大夫应该做的事了。” 满宝:“啊?” 白二郎耷拉着脑袋从她身边走过,话都说不出来了,白善从她身边飘过,道:“话多!” 满宝眉头一竖,还没说话,周立君便从她身边走过,“小姑,你都不累的吗?” “累呀!”满宝道:“可累,可累了,但累又不影响说话。” 其他人以实际行动告诉她,累了还是很影响说话的,大家一点谈兴也没有,泡了澡便爬到床上去睡觉了,一夜无话。 第二天再去义诊时,满宝就发现排在她这边的病人似乎比昨天还多了,而且还有些是年轻的小媳妇和大姑娘,她们低着头混在队伍中。 还有的蒙着脸上来,然后被一些老妇人拉到队伍中,排队的老妇人则出去,又走到最后排队。 满宝一边吩咐人去打热水,一边好奇的看了两眼。 周立君便放下东西道:“小姑,我去打听打听。” 满宝点头,“别叫人插队,若有急病可上前。” 周立君应下,顺着队伍往下走,再上来时便道:“小姑,我问过了,那些人都熟人,要么是自个的闺女,自个的儿媳妇,要么就是侄女,侄媳妇之类的,反正都是亲人。” 她凑到满宝耳边小声道:“本来她们是不想来看病的,但听说有女大夫,医术还不错,就来了。小姑,她们夸你医术好呢。” 满宝就自豪起来,抬了抬下巴道:“谢谢,我会更加努力的。” 周立君:“……小姑高兴就好。” 今天来的病人中多了很多其他年龄段的,病症也越发复杂起来。 满宝从不觉得生病了看病有什么不对,但在接到了第三个年轻姑娘的病人,见她头顶着一条麻袋,整张脸几乎都埋在了里面,说话的时候还要顾虑旁边医棚里的男人很是小声,满宝都要竖起耳朵才能听到。 她便皱了皱眉,很干脆的起身,招呼旁边守着的两个健壮女仆道:“把桌椅搬到医棚里去,我要在里面看诊,你再去拿一块大帘子来,将医棚的门给遮起来。” 女仆愣了一下,然后看了一眼躲在麻袋下的姑娘,连忙行礼后退下。 另一个则上前帮忙把桌椅挪到了医棚里面。 姑娘不安的动了动,满宝重新坐下,笑着和她招手道:“进来坐下,我们里面说。” 取布帘子的女仆很快回来,她取了两块来,用高凳子将其栓到了门上,两块帘子一拉,不仅把隔壁男人们的目光给挡住了,连后头排队等候的女病人们的目光也给挡住了。 本来神经紧绷的姑娘放松了许多,叙述病情的声音也大了些,她悄悄的抹了抹眼睛道:“……也不知道是什么虫子,就跟火烧一样的疼,而且我越抓越多,如今我胸脯上都红了一片,都是泡,我,我好害怕呀。” ※※※※※※※※※※※※※※※※※※※※ 作家的话 晚安 ☆.第七百章 义诊(四) 满宝让她到内室解开衣服看。 说是在胸脯,但其实是在胸下,正中的位置都已经被抓破,她或许也察觉到不能抓,越抓越多,但水泡已经朝两侧蔓延。 满宝仔细地看了看,又摸了她的脉,问了一些问题,半响才道:“这是湿热困阻、湿毒火盛引起的,你应该早些来看的。” 病人低下头去,小声道:“我以为是虫子咬的,且又伤在这样的地方,怎能让别人看?” 满宝拢着眉思索,半响才道:“你先留在这儿,我一会儿给你扎针。” 她想了想,似乎药单中没有可以涂抹的药。 而且她还是第一次接这种病的病人,满宝将自己记录脉案的本子打开,将她的脉案写下,着重在前面画了一个圈,这才去开药方。 满宝拿了药方进去找她,道:“我给你扎针,明日你还得再来一趟,你来早些,或是午时过来,不用排队,直接来找我。” 姑娘很忐忑,问道:“小大夫,是我的病治不好了吗?” 满宝笑道:“你别自己吓自己,这病是可以治的,我帮你扎针疏风散热祛瘀,再配合内服药剂,不难的。不过我也有些话叮嘱你。” 满宝道:“你可尝尝用凉水冷敷,不可用过热的水清洗,衣裳要干净……”柔软什么的,她已经不会提出来了,因为提出来也只是让对方烦恼,她们可做不到。 满宝给她扎了针便出去,让周立君注意看时间。 临近午时的时候,有差役将她的食盒送过来,满宝看了一下时间,低下头去给病人开方,然后便拿了牌子要挂出去先吃饭。 帘子一掀开,便见外面的人齐齐抬起头看过来,满宝看了隔壁医棚一眼,见纪大夫已经挂上了牌子,排在他医棚最前面的病人也盘腿坐在了地上等候。 她便也要把自己休息的牌子挂上,就见站在最前面的病人脸色苍白,身子晃了一下,满宝下意识的上前两步扶住她。 然后就闻到了她身上若有若无的血腥味。 满宝蹙眉,将牌子塞给出来的周立君,然后扶着病人进医棚里,“你哪儿不舒服?” 满宝看了一眼她手里攥的籍书,“高氏?” “是,”高氏小声道:“妾身生产后就一直恶露不尽。” 满宝问:“看过大夫吗?” “看过的,吃过几天药,但没什么用处。” 满宝扶着她在凳子上坐下,摸了摸她的脉后皱眉问,“自你生产到现在多久了?” “已经出了月子了。” “具体是几天?” 高氏眼眶一红,道:“三十二日了。” “吃了几日药,什么时候吃的?” “吃了三日,”高氏有些心虚的道:“大约是九月初一开的药,那会儿恶露很多,我有些害怕,家里便带我去看了一次大夫。” “有方子吗?” “有,有的。”高氏连忙从怀里将方子拿出来给满宝看。 她把方子收得很好,满宝展开看了一眼,微微颔首道:“这方子并没有错,你当时应该坚持多吃几日药的。” 高氏垂下眼眸不说话,要是有钱当然能吃,没钱那能买药吃呢? 满宝将方子放下,让她躺到内室的床上给她检查了一下,“我可以给你针灸,但头三天要连灸,三天之后隔天灸,你可到济世堂来找我。” 满宝顿了顿后道:“针灸我不收你的钱。” 高氏眼睛微亮,连忙问道:“周大夫可能帮我多开几天的药?” 满宝摇头:“这儿的药有限,我只能给你开三天的,这是规矩。” 高氏哀求道:“还请周大夫帮帮我,家里实在拿不出钱来买药了,不然您给我加重药量,我拿回去以后一副药吃两天怎么样?” 满宝:…… 她按下高氏,让她躺好,然后从针袋里取了针,两针下去她便觉得困倦不已,眼皮就沉重起来,立时不说话了。 满宝满意,这才掀起她的衣服扎针。 可以说,高氏的病症,满宝才是最熟悉的,因为和母亲钱氏,二禄的娘陈氏一样,根由都是气虚。 自然,每个人的脉象都是不同的,可总有相通之处。而其中又与陈氏的病症最为相似。 满宝曾经为了陈氏扎了有一年的针灸,如今陈氏都能下地干活儿了。 所以对于这个病症她很胸有成竹,下针的手又稳又快,她看了一下刻漏,让周立君看好时间后便出去开方。 恶露不净,那不仅要补虚,还要祛瘀理气,针灸便是以祛瘀理气为主,但药上也不能怠慢了。 知道她只能免费领三天的药,满宝皱着眉头在心里过了一遍药单上的药,这才斟酌着下方。 等把她的方下了,她这才去拿食盒吃饭。 医棚里没有窗,满宝还是更喜欢坐在外面露天的地方吃饭,她才端了饭在空地上坐下,一个人就凑了上来,满宝吓了一跳。 周立君立马把她小姑护在身后,皱着眉头看眼前脏兮兮的老妇人,问道:“你想干嘛?要看病得排队。” “小大夫不认得我了?我是昨天看病的妇人啊。” 满宝探头去看她,半响才点头,“记得,你是肚子疼的那位老奶奶。” “正是,正是,小大夫的记性可真好。” 满宝看着比昨天还要黑,还要脏的老妇人半响说不出话来,“您,您怎么变成这样了?” 老妇人不在意的挥手道:“我才去领了赈济粮,不小心摔了两下,不打紧的,好在我东西没丢。” 老妇人从怀里拿出一个小罐子来,打开给满宝看,笑眯眯的道:“小大夫你看,这是我自家腌的菜,可好吃了,特别的下饭,送给你吃。” 满宝看了一眼,觉得没有大嫂做的好,于是犹豫着没伸手,推回去道:“您自己吃就好,我们不收礼的。” 老妇人便板着脸道:“小大夫莫不是嫌我的菜脏吗?” “这倒不是,腌菜都长这样,就是我家里就有,所以您还是自己拿回去吃吧。” “那不行,都拿来了,您自家有是自家的,这却是我的一片心意。”说着一个劲儿的往满宝手里塞,满宝推辞不过,只能收了。 老妇人见了笑眯眯的道:“小大夫,您看您现在有空吗?我觉得我肚子还有些疼,还是那么大,不如您再给我扎扎针?” ※※※※※※※※※※※※※※※※※※※※ 作家的话 下一次更新在下午四点左右 ☆.第七百零一章 义诊(五) 满宝一手抱着饭,一手隔着布料按了按她的肚子,点头道:“行啊,待我吃了饭就帮你扎。” 老妇人没想到她那么轻易就答应了,还愣了一下。 满宝分了周立君一些菜便快速的扒饭起来,周立君见她吃得这样快还心疼了一下。 家里也就赶农忙的时候会这么吃饭,且这都是大人的事,什么时候让小姑受过这份罪呀。 不过周立君什么都没说。 她知道,现在小姑已经很厉害了,她是在学本事,只有越厉害,将来的日子才能越好过。 满宝却没想这么多,主要是她刚才发现排在她这队伍后面的病人似乎越来越多了,如果她不加快速度,恐怕都不能在三天内把病人们过一遍。 满宝吃了八分饱,便喝了一点儿水,然后就让老妇人进去等着,她去净手取针。 老妇人见她这么好说话,便问道:“小大夫,那明日我还能来吗?” 她不好意思的道:“我这肚子用力按下去还是会疼,我想着,是不是以前吃那些树皮吃多了,您多帮我扎几天针,或许会好些。” 满宝点头道:“是会比较好,不过你要来,要么赶在清早我刚来的时候,要么就午时我吃饭休息的时候,那会儿我有空。” 老妇人笑眯了眼,好话跟不要钱似的,“小大夫可真是菩萨心肠啊。” 满宝随口问道:“你信菩萨呀?” “是呀,都说菩萨的心善,所以您别看我们穷,我们也很虔诚的,是个好人。” 满宝点头,想说自己信天尊老爷,想了想又觉得不对,于是道:“我信扁鹊和华佗。” “华佗我知道,是神医,这扁鹊是啥?” “扁鹊也是神医……”满宝就一边给她扎针一边和她瞎扯,“还是个比华佗还早的神医呢,可厉害了。” 周立君就站在一边将煮过的针夹起来擦干放好,听着小姑絮絮叨叨的跟人说话。 老妇人见满宝将她的裤腿也挽起来,在腿上也扎针,便有些不好意思,“真是麻烦小大夫了,这腿上也要扎吗?” “嗯,理气,既然您有时间,那就多扎一些,”满宝道:“这样效果更好。” 周立君看了一眼刻漏后道:“小姑,时辰到了。” 满宝也看了一眼刻漏,微微点头,然后将剩余的两枚针给老妇人扎好了,这才掀起帘子去了旁边的床上,将高氏身上的针拔了。 老妇人这才知道隔壁还有人,待满宝将人扶出来,她微讶,“是陈家媳妇啊,你也来了?” 高氏看到老妇人,微微一笑道:“是大婶呀,我也来看看。” “来看的好,来看的好,我早说让你来了,偏你家男人顾虑这个顾虑那个的,这有啥顾虑的,生病了就得看病,这人啊,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 高氏敷衍的点了点头,拿过满宝给的方子,她看不懂上面的字,只能拽着纸问,“周大夫,这只有三天的药吗?” 满宝点头。 高氏抽泣起来,“那三天后怎么办呢?” 满宝想了想道:“三天后我看着药材还有没有,若有,我再给你开一份,若没有,就只能花钱去买了。” 她道:“你这病现在积累得还不深,能治,现在若不趁机都治好了,将来只会更严重,轻的,过个五六年你连床都下不了,重的,恶露不止是会产后血崩的,一旦血崩,你也是生产过的人,不用我教你吧?” 高氏吓了一跳,连连点头。 满宝边给她指了一下方向,道:“取药材的地方在那儿,你去吧。” 高氏拿了药方离开。 周立君去把休息的牌子摘了,让下一个病人进去,然后去把高氏才用过的针收起来,放到锅里重新煮。 “小姑,我觉得这五天之后您得换一副针了。” 这一副针可不便宜,满宝却想到了科科,她在商城里搜过,不过可能因为未来世界的人不用针灸治疗,因此商城上没那种东西卖。 但商城上没有,不代表那个世界就没有,莫老师可是说过的,他在教她的同时,也是会练习针灸的。 所以满宝决定晚上回去和莫老师交流交流,要是他们那边的材质更好,只要不贵得离谱,她就给莫老师积分买几套回来备用。 满宝开始接待下一个病人。 一天下来,有二十来个都是顶着麻袋或破烂布料来看病的病人,她们都是十四岁到二十二岁的小媳妇和大姑娘。 满宝一边给她们看病一边疑惑,她们的病也不是什么难言之隐,干嘛要遮遮掩掩的? 已经被扎了针,又去了一趟茅厕的老妇人回来,一边替她烧火煮针或熬药,一边和她说话,“那些病不是难言之隐,但生的地方都不对,有什么难理解的?” 她道:“这大夫都是男的,你看上一个,一个十五岁的小姑娘,被毒虫咬了一下屁股,你好意思把裤子解了给大夫看吗?” 正在看病的妇人连忙赞同的接口道:“就是,就是,他们家里人能去药铺口述带回来一点儿膏药已经算好的了,搁在狠心一点儿人家家里,自己嚼吧一些草药敷上去,是死是活全看造化了。” 满宝仔细的想了想,她好像没被虫子咬过屁股,不过她觉得,她就是被咬了,她娘也会扒了她的裤子给老大夫看的。 面子和命,那当然是命重要啦。 而且,满宝觉得要为大夫们申诉一点儿,“在我们大夫眼里,病人不论男女都是一样的。” “这怎么一样得了,这身上的物件都不一样……” 老妇人见妇人说得露骨,忍不住重重的咳嗽一声,妇人就有些尴尬的道:“忘了小大夫和这位周姑娘还是大姑娘,没成亲呢。” 周立君:…… 满宝表示没关系。 然后取了干净的针在她的左右手上扎了几针,让她坐到一边等候,叫了下一个人进来。 就在等人进来的功夫,她提了笔沾墨,刷刷的写下她的药方,然后压在一边。 老妇人看着羡慕不已,看着满宝嫩嫩的脸庞问道:“小大夫,你这医术可真好,是家学渊源吧?” ※※※※※※※※※※※※※※※※※※※※ 作家的话 下一次更新在晚上八点 ☆.第七百零二章 义诊(六) 满宝摇头,看了一眼新病人的籍书,看了看她的脸色,一边摸脉一边问了她几个问题,确认病症后开方,这才回答老妇人的问题,“不是家学,而是久病成医。” 老妇人看着脸色红润且年纪小的满宝,很怀疑,“你看着不像是久病的人啊。” 周立君终于可以坐下歇一歇脚了,闻言道:“那是我们家养得好,我小姑小时候身子可弱了,还没满周岁的时候就得天天抱着药罐子吃药。那时候她吃不下去,那就大伯母先吃了药再喂小姑吃奶。” “再大一点儿,每天都要冲一个鸡蛋喝汤,细心养了好些年才养好的。” 老妇人就羡慕道:“你们这是大户人家呀,小门小户的,谁家禁得住天天一个鸡蛋的喂啊。” 满宝:“……养两只母鸡就行了,自己下蛋吃。” 满宝将药方交给病人,感叹道:“我家以前是挺有钱的,不过后来我四哥把家底都败光了,然后就穷了,但再穷,我每天一个鸡蛋也都是不少的。” 周立君:……小姑,你对我们家的家底是有什么误解? 虽然她也才比小姑大两岁,当时的记忆还不是很深,但小时候每天吃的东西她还是有印象的。 四叔在没赌输前,跟现在也是没法比的。 不仅老妇人,就是才拿了药方的病人都感兴趣的竖起了耳朵,但满宝却没再就这个话题往下说,而是叫了下一个病人进来。 老妇人有些惋惜,问道:“那小大夫你的师父很厉害呀,你年纪那么小就可以出师了。” 满宝矜持的点头,道:“先生很厉害,主要是我也很聪明就是了,基本上书看过两三遍就记住了。” 老妇人:…… 老妇人一直在医棚里留到了傍晚,等满宝他们快要下工的时候才起身离开。 有她帮忙,周立君轻松了许多,下午有三个病人需要吃药观察,她都只需要拿了药方跑去把药拿回来,熬药的工作交给了老妇人。 满宝为此把荷包里装的预备肚子饿吃的点心送给了她。 老妇人推辞了一番后便接下了。 眼见着时间快到了,满宝便开了一张方子给周立君,道:“去帮我取些药来。” 周立君看了一下药量,吓了一跳,“小姑,你要这么多药干嘛?” “做药膏,你没看吗,今天来看病的病人中有好几个都是皮肤病,她们自己不会熬制药膏,药房那里也没有准备,基本上都只能开内服的药,不能开外敷的,今晚回去我决定自己做一锅。” 已经收工过来串门的纪大夫正好听到这句话,伸懒腰的动作忍不住一顿,他在帘子外轻咳一声,无视那些正盯着他的女病人,高声道:“满宝,你出来一下。” 满宝立即给眼前的病人开方,把药方交给她后出去,“纪大夫,您怎么来了?” “才敲钟了你没听到吗?” 满宝还真没听到。 纪大夫就挥了挥手,也不在意,问道:“你要自己做药膏?” 满宝点头。 “你知道药膏要怎么做吗?” 满宝点头,自信满满的道:“我背过的,步骤已经倒背如流了。” 纪大夫就叹气,伸手拍了拍她的脑袋道:“还是太小啊,行了,你也别去抓药想着熬药膏了,明天我从家里拿一些来给你,你要想自己熬制,待过了这几天,有空闲了,你再自己试一试。” 说罢,纪大夫转身离开。 可真是个傻孩子,还想着自己连夜熬药膏,累不死你。 纪大夫晃晃悠悠的走了,今天剩下的病人已经不多了,还在排队的人看了看身后,也慢慢的散去,决定明天再来找一点儿。 这两天大夫看的病人都不少了,基本上第一次看过病的都会等第一次药吃完了再来复诊。 所以大家才会抢第一天和第二天的位置,因为他们可以拿着籍书看两次大夫。 而第三天看病的…… 唉,说多了都是泪啊。 满宝的牌子一挂上,医棚前还排着队的人也只能失望的散去,同样决定明天再来排。 药房那边依然是最忙,也是最后收尾的,满宝背着背篓好奇的过去看。 就见白善和白二郎手中各自拿着一张药方和一个多格大盘,正各自跟在一个药童身后吧啦吧啦的念着药方,然后药童则拿着一杆称,根据他们念的将药称好放到格子里。 药方念完,药也称完了,白善和白二郎便把药方放在盘子上递到前头柜台上,便又有一人负责包药,一个格子一副药,包好便叫一声药方上的名字,自有人上来取走。 庄先生和两位老者则坐在最前面,将过来排队的人打量一下,再检查药方和籍书,确认无误后便盖了一个戳让他们过去抓药。 也是因为有三人在,这两天想要浑水摸鱼来这儿骗药的人都过不了这一道坎。 满宝背着背篓上前,见他们忙,也不吵他们,就蹲在一旁等着。 忙了有三刻钟左右,排队取药的人总算都尽了,白善他们这才解开袖子出来,看到满宝,一点儿说话的欲望也没有。 满宝终于知道他们昨天晚上为什么不喜欢说话了,因为好似他们半下午说的话比她一天说的还要多呀。 所以她乖巧的没有吵,师徒四个沉默的回到车上,周立君都靠在车上睡着了,听到动静才醒过来。 庄先生生怕再激起满宝的话唠属性,因此沉稳的点了点头,一句话都没说。 满宝左右看了看,便只能自己对车外的大吉道:“大吉,我们都坐好了,回家吧。” 大吉应了一声,赶马回去。 今晚是一个宁静的夜晚,没人和满宝说话,满宝只能在心里和科科说话,爬上床要睡觉时又去找莫老师说话。 当然,和莫老师说话不叫说话,反正都是聊天,意思一样的。 满宝问了一下针的事,莫老师这才想起一事来,“再过不久就是你的生日了吧?要不我送你一箱针?” 满宝惊了一下,不确认的问道:“这个一箱是多少?一副吗?” 那箱子得有多小?还能叫箱吗? ☆.第七百零三章 礼(给书友“思倾岚语”的打赏加更) 莫老师回到:“一箱就是一箱,这东西是我们学校直接订做的,也不贵,因为是消耗品,所以都是一百袋一箱,你们的一副是多少枚针?” 满宝:“九十,我每一种针都备了十根,但也有不同的,比如纪大夫,他的针包有一百二十枚,每个大夫都会根据自己不同的喜好备针。莫老师,难道你们不是这样?” 莫老师:“不是,我们都是拆一袋用一袋,一袋的针是一百枚。用完就扔。” 满宝惊呆了,“用一包扔一包?” 莫老师:“不错!” 满宝就想起了当时她要买一副针,她爹可是纠结了好久才让娘给她掏了钱,知道她自己有钱可以买后,就光一样的把钱收回去了,但知道她花了多少钱后还是心疼得不行。 她学医的所有家当里,似乎就这一副针的价最高了,她那些医书的价值倒是挺高的,但那是在百科馆买了打印出来的,没花银子,花的是积分。 而她这副针,以银为主,一共九十枚,打得很精致,算是一副好针,所以贵得很。 这么多年了满宝扎针一直用的它,要不是这两日反复使用太过频繁,她都没想过要换。 就是现在,她都不是很想换呢,想着过了这段时间便拿去修一修,保养一下,又是一副好针了。 满宝很好奇,“你们的针是什么做的,竟然这么便宜?” “银,”莫老师道:“经过研究,我们发现古人很推崇用银针,我们试验过,金和银的传电和导热性的确是最优的,只是当时的古人工艺不怎么好,金针和银针很粗,且柔韧性不够,所以更多的还是使用不锈钢针。” 满宝喃喃,“不锈钢针?” 莫老师继续道:“不过你们的时代要更远古一点儿,对了,你们那儿有不锈钢吗?” 满宝:…… 她回道:“我用的是银针!” “哦,那就是没有了,不过没关系,现在不锈钢针也被淘汰了,现在我们用的是以银为主要材料的针,柔韧性好,针体也足够细,我在自己身上试验过了,虽然比不上我定制的金针,但效果也不差多少。” 最主要的是便宜,他可以眼也不眨的送出一箱。 满宝眼睛却大亮起来,问道:“莫老师,你用的是金针?那能不能给我也订做一套?” 莫老师纠结,“你确定要吗?这金针需要时常保养才能让它一直闪闪发亮,我恐怕你那边没有保养条件。” 满宝隐隐觉得不对,道:“这是拿来扎人治病的,为什么要它闪闪发亮的?” “这是金子啊,多闪亮贵重的东西,不把它保养得闪闪发亮对得起它的价值吗?” 满宝:“……银针都能随便送,金子很贵吗?” 莫老师:“是啊,很贵的。” 科科便给满宝科普道:“星际联盟中不缺银矿,缺金矿。而且人类很喜欢用金子做各种东西,比如你们这边也喜欢用金子打首饰。” 满宝明白了,物以稀为贵。 在未来人类中很有钱的莫老师都觉得贵了,那她更买不起了,满宝便把此事丢在了脑后,道:“那莫老师你给我寄一箱银针吧,我也试试看你们的工艺。” “行,我近来在医院里做研究,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回去,不过你放心,你生日前一定能寄到。” 满宝算了一下自己的生辰,发现还有两个多月才到呢,便道:“那您可得快点儿回去,我生日就快要到了。” “行,我都记着呢,一回去我就给你寄。” 满宝决定每隔一天便问一次。 第二天去到野外时,医棚前已经等了有二十来个病人,满宝把东西放下便开始看病,纪大夫来了后让小圆拿了一大罐药膏过来交给周立君。 周立君抱进去给满宝,满宝看了一眼,闻了闻后点头,就是这个味道。 昨天那姑娘很快就来了,满宝给她擦了一些药膏,然后道:“你回家拿个干净的小盒子或小罐子来,我给你匀一些,以后早晚各擦一次,给你的药也要按时吃。” 满宝捏了针给她扎针,道:“你这病最主要还得内治,外敷的药只是让你好受一点儿,止痒消热而已。” 姑娘应下,看着满宝在她的两只手臂和腿上都扎了针,便眨了眨眼问:“怎么和昨日扎的不一样?” 满宝道:“明天更不一样,明天我还要帮你加扎后背。” 姑娘脸一红,小声问道:“会有人进来吗?” “不会,帘子隔着呢,你安心躺着吧,你睡一会儿,时间到了我来拔针。” 需要她每日扎针的人都赶了早上的时间过来,一边床上躺着一个人,连老妇人都来了,好在她只可以坐着扎。 老妇人一点儿睡意也没有,一边坐在凳子上看满宝给人看病,一边笑眯眯的和她说话,“小大夫家里是罗江县人?” 满宝应了一声,问道:“你怎么知道的?” “大家都知道了,”老妇人眯着眼说,“我们住的那片都在说小大夫呢,说您心善,人长得好看,罗江县出了您这么灵动的人物,不知道是什么好地方呢。” 满宝想了想道:“我们罗江县没有益州城热闹,但也很好玩儿的,最主要的是舒服,以后你们要是有机会去,住一段时间就知道了。” “一定的,一定的。” 等满宝给高氏和那姑娘拔了针,那姑娘便低着头回家去拿罐子了,高氏却没走,而是也坐在一旁要帮忙煮针和熬药。 周立君见她脸色发白的模样,有些不敢叫她帮忙。 满宝也道:“你回去休息吧,每日保证饮食,按时吃药,多卧床休息,待再扎几次针,便要多下床走动了。” 高氏忍不住看了老妇人一眼,低着头应下,这才给满宝行了一礼退下。 满宝看了老妇人一眼,笑了笑,然后叫了下一个病人进来看病。 她以为这事就算完了,谁知道晚上回去时,容姨跑出来道:“满小姐,你们总是回来了,您看院子里的木柴。” 满宝跳下车,看着院子里堆了半个墙角的木柴,瞪大眼问:“容姨,你怎么买这么多木柴?” “哪是我买的,是一个叫陈二郎带着他兄弟挑来的,来回三趟呢,指明了说是要给您的,说多谢您救了他媳妇,哦,对了,他说他媳妇是高氏,让您别记错了。” 满宝:…… 众人:…… 白善扭头看了看满宝,见她一脸的震惊,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白二郎一时没反应过来,好一会儿才想明白,也捂着肚子笑起来,觉得一点儿也不困了。 庄先生失笑,摇了摇头后背着手进去,由着他们闹去。 ※※※※※※※※※※※※※※※※※※※※ 作家的话 晚安 ☆.第七百零四章 抢 严格意义来说,这是满宝收到的第一份病人礼物,只是这礼物送的也太不单纯了。 满宝垮下肩膀,低着脑袋进去,挥了挥手道:“我知道了容姨,他送来了就收着吧,我肚子好饿,饭菜做好了吗?” “都做好了,你们先吃饭再洗漱吧,”容姨心疼的说着,一转身才想起来自己的初衷,连忙道:“可这木柴占的地儿也太大了,过两日周四爷回来要没地儿放车了。” 虽然天气开始变冷了,需要的木柴增多,但容姨还是每三天才买一次木柴,买来的木柴都堆在固定的角落里。 偶尔周四郎去乡下卖粮食的时候会拉回来一车木柴,多了也是放在外面墙角下,就算偶尔有人来摸一把,那也去不了多少。 可今天来送木柴的人生怕她不收似的,蹬蹬的把东西丢下,只留下一句话就跑了,来回三趟,她一句话都没说上。 满宝他们看了一眼堆在墙角的木柴,还真是,占了不少位置呢。 他们认命的放下东西,又把木柴搬到外面巷子里去放。 幸亏他们家是巷子里的最后一家,不然肯定不能往外放。 这事和庄先生当然没有关系的,所以庄先生洗漱去了,满宝五个则拖着木柴往外去。 大吉一手一把木柴,速度还挺快,满宝只跑了两趟,角落里的木柴就被清理干净了。 大家也不去看巷尾被他们祸祸成什么样了,连忙去净手准备吃饭,了真是太累太饿了。 吃完了饭,又各自洗漱后,庄先生才把满宝招去问话,“今日太忙,我也没能过去看一眼,你们的病人还多吗?” 满宝道:“不多了,今日各医棚前的病人基本上都看光了,但明日应该会有些要复诊的病人来看,或有另外一些新病人也不一定。” 庄先生点头。 满宝好奇的问,“先生,唐县令呢,我怎么不见他?” 庄先生笑道:“你忘了,他要分田给流民,正带着人监督建造流民所居的房子呢。” 一旁昏昏欲睡听着的白善精神了一些,道:“快入冬了,若不建造房子,这么多人露宿在外,恐怕会冻死人。” 庄先生点头,“这些流民之前居住的房屋都是灾后遗留下来的,最多是加增了一些茅草,没怎么修缮过,遮挡不住寒冷的。” 满宝知道唐县令也有的忙就放心了。 庄先生看了她一眼,挥手让白善和白二郎退下,这才捏着她的耳朵低声警告道:“我偶尔听些流民议论,他们打算领了药和赈济的粥米就去罗江县碰碰运气,这事是不是你挑的?” 满宝心虚的低头,小声道:“先生,益州城没有荒地,但我们罗江县有呀,反正这儿缺地,我们那儿缺人,就让他们过去呗,好歹是一条生路。” 庄先生就点了她的额头道:“你呀,这其中的事复杂得很,哪是你想的这么简单?” “那先生你说,这是不是他们的一条生路?”满宝道:“他们只要过去,杨县令一定会安顿好他们的。” 庄先生想了想,睁只眼闭只眼道:“行了,我不管了,不过这事你也不许再提起,你当这对两位大人来说真是好事?活路有很多种,你挡了人的财路懂不懂?” 满宝懵懂:“不懂,我怎么挡人家的财路了?” 庄先生欲言又止,最后还是道:“待你再长大一点儿就知道了,算了,今天很晚了,明日你还要去医棚呢,睡觉去吧。” 满宝一头雾水的回去了,一直到睡着都不知道自己挡了谁的道儿。 唐县令嫌弃的将身上脏污的外衣脱下,丢到一边,小厮立即端了热水上前,放在棚子里的架子上。 唐县令问跟着进来的师爷,让他也洗一洗手。 俩人坐到桌前,唐县令喝了一碗汤,这才觉得肚子好受点儿。 他从睁眼开始忙碌,到现在终于可以吃口热乎饭了,他将落在胸前的头发往后头撩,这才问给自己剩饭的随从,“你说杨和书他能吃这份苦?” 随从还没说话,师爷便已经低声笑道:“大人,罗江县的流民安顿是做得最好的,不然杨大人也不会被几县一起上书弹劾他抢人了。” 唐县令就叹气,“安置一批流民,可真是比办个大案还累呢,鸡毛蒜皮的小事儿一大堆。糟心事还不少。” 师爷笑了笑,也低头快速的吃起饭来,他也饿得不行。 俩人填了一下肚子,没那么饿了才开始说话,“大人,丁主簿手中的名册已经卖出去好几本了,近日,不仅没分到田地的流民被几家招揽了去,就是分到田地的一些人家也暗暗丢了籍书投奔过去了,您看要不要敲打一下?” 唐县令皱紧了眉头,问道:“抓走的,还是自愿的?” “据我了解都是自愿的,许之以利,走的人自然不少。” 唐县令捏着拳头道:“这样的事屡禁不止,不过他们也够贱的,这些流民一直在这儿,居无定所,食无果腹的,之前他们不招揽,我现在要安排下去了,他们倒知道和我抢人了!” 师爷垂下眼眸,大人那么聪慧,其中缘由他不可能猜不到。 益州水患,三年前,不仅益州城,还有下面几个乡镇,十室九空,余下的那户还有可能是孤寡之人。 那些无权无力的贫民逃亡外地,谁知道他们是不是还活着,便是活着,谁知道还会不会回来? 所以当时,凡有能力的,都抢着囤积起那些被洪水冲垮的田地来。 一些地主还只是悄咪咪的搬动界石,或趁火打劫和回乡的流民贱价买地,但益州城里的几位大姓,那是连贱价都不必出。 往衙门里走一趟,直接大笔一挥,良田变荒地,荒地再变成他们名下的田地也不过是需要两道手续而已。 当时益州城风雨飘摇,上至节度使,下至一名书记吏都被抓了,连益州王都因为水患的事不断的被弹劾。 所以等唐县令接到朝廷的任命来到益州城时,益州城的地主比贫民还多,同样的,那些田地,该占的,不该占的都被占去了不少。 ※※※※※※※※※※※※※※※※※※※※ 作家的话 下一次更新在下午四点左右 ☆.第七百零五章 添柴坑人 新上任的节度使,刺史和唐县令一起,为了能够让逃亡在外的流民回来,那是软硬兼施,让各家吐出来不少田地安置流民。 但和罗江县比起来,他们吐出来的这些田地就跟挤已经流尽的羊奶一样,你须得停顿许久,然后用力的挤一挤才有可能挤出一滴来。 而这次季家和应家的官司是一个意外,意外到唐县令一挤,就挤出了一大碗羊奶,不仅唐县令,就是节度使和刺史都惊呆了。 这几天俩人一直安静如鸡,默默地给他顶着来自各方的压力。 各家拿了地,但光有地有什么用? 没有人,你手上有再多的地,那也变不出粮食,变不成银子。 偶尔下乡劝课农桑的唐县令看到过那些大家族的佃农和仆人是怎么种地的,因为人少地多,除特别好的良田细细耕作外,其他的都是刨个坑把种子丢下去,甚至便大部分荒废在那里。 那些大老爷们并不着急,他们也会买人或雇人去耕作,但只很少。 唐县令知道他们在等什么。 等到冬天,天气一冷,活儿少了,愿意施舍钱粮的善人也少了,益州城内外几千甚至上万的流民无家可归,无果腹之米,怎么办呢? 这时候只需一碗米,一声悄悄的私语,这些人就可以全部变成隐户。 隐户,根本不能称之为人,因为他们没有籍书,比流民还不如,是完完全全的黑户。 所以,他们可以看心情给酬劳,看心情抽地租,不用替他们缴纳丁税。 以为下人是那么好当的? 奴籍是由主家来交税的。 而佃户,所收地租是有上限要求的,虽然民不告官不究,但传出去,你家收了六七成的地租,只给佃户三四成,那是一定会落下一个刻薄的名声的。 大家之族,谁不爱惜名声呢? 隐户就不一样了,那并不是人! 同样是大族公子出身的唐县令,以前或许清风明月不知道这些事儿,但他当了两年多的县令了,不说审过的案子,光每年去处理的这些流民,听到的那些真真假假混杂在一起的消息,再有父亲的提醒,他想不知道都难。 别的地方他管不着,但真如杨和书所言,在其位谋其政,他既然是华阳县的父母官,那就得管好自己的这一亩三分地。 要是这几千上万人都去做了隐户,想到朝廷以及百姓因此而损失的利益,唐县令就想拿着官印给自己脑袋来一下。 这一次,唐县令突然入手这么多“荒地”,还大手笔的拿出这么多钱张罗义诊的事,眼见着就要把民心都收买了,各家这才坐不住了。 他们的那些地,可以荒两年三年,也可以荒四年五年,可要是真的搜罗不到人,荒个七八年,那可就真的是荒地了。 所以各家这才开始出手,或拿钱买人,或是引诱去当隐户,反正先把人搞到手再说。 唐县令虽然已经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却

相关推荐: 仙法是word文档   万物超市从囤货开始   总有人阻碍我认真工作   从继承一家兵器铺开始   Vocaloid南北组同人   斗罗之我要无敌了   与你相遇[综漫]   过分宠爱   重生都市至尊   我喜欢你很久了_御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