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被仿生人大佬宠爱的日子 > 第142章

第142章

蹙眉,不适的动了一下身子,一下便翻了过来。 但她依然没醒。 尚姑姑见着一愣。 满宝示意她赶紧把被子盖好,等她把被子按好了,便一起把帐子卷起来。 皇帝独自坐在外面喝茶,见她们把帐子卷起来,连忙上前看,见皇后眉目舒展的睡得安然,他便松了一口气。 知道她素来浅眠,皇帝也不说话,他看了皇后一会儿后对满宝微微点头,示意她与他一起出去。 太子他们都去前面大殿等着了,外面只有伺候皇后的宫人,皇帝想了想,没有往前去,而是挑条小路往侧边去。 满宝跟着他走。 皇帝走了一段,见她都亦步亦趋的跟着,他忍不住好笑,乐道:“你胆子倒大,也不问朕要带你去干什么?” 满宝挠了挠脑袋,“陛下不是有话要与我说吗?” 皇帝见她和以前没多少变化,显然,这两年虽然经历得多,但她的心性并没有改变,他笑着点了一下头,“朕是想和你说说话。” 皇帝往后看了一眼,古忠立即朝后挥了挥手,跟随的宫人便朝后退去,且不再跟着。 只有古忠落后几步跟着。 满宝落后两步走在皇帝身后,听见他叹息一声后问道:“你师弟在学里读书可还习惯吗?” 满宝回道:“挺习惯的。” 她顺嘴问道:“陛下,你要见我师弟吗?” 皇帝没料到她会突然这样问,顿了一下后笑道:“这就不必了,让你师弟好好读书吧,将来学有所成报效朝廷。” 满宝却极力推荐她师弟,“陛下,我师弟很有才华的,而且你现在见了他,对我们将来要做的事也有好处呀。” 皇帝:“……你们将来要做的事?” “是啊,”满宝抬起头来看向皇帝,与的目光对上,她心里瞬间想了许多,先生的叮嘱,白善的叮嘱,到嘴边的话咽了下去,但她并没有退缩,而是略过许多话,直接道:“这不也是陛下所希望的吗?” 皇帝看着她半响说不出话来。 落后几步的古忠冷汗都快要下来了。 皇帝看了满宝半响后转头,背着手继续往前走,“你进宫来的理由还说得过去,但他凭什么可以进宫呢?” 满宝想了想,也是,白善可不会医术,连忙追上去,“他不好进宫,那陛下可以出宫嘛。” 皇帝就笑道:“朕倒是想出宫,可奈何众臣工不答应啊。” 满宝心里轻轻地哼了一声,你连益州那么远的地方都跑去了,现在连出个宫在京城里转一圈都办不到? 骗谁呢? 不过满宝也没敢说出口,她就苦恼的思索起来,想着有什么好办法让白善可以光明正大又有恰当的理由见到皇帝。 皇帝见她一脸思索的模样,便笑了笑,轻声提议道:“其实你也是苦主,你告状与他告状也是一样的,你先在这儿告了,他再随告就是了。” 满宝沉吟片刻后道:“我得回家和家里人商量商量,而且皇后的病还得治呢。” “对,”皇帝连忙道:“这件事不那么急,先把皇后的病情稳定下来再说。” 满宝便深深地看了他一眼,点头。 俩人转了一圈才回到大殿,太子连忙迎上去,略过他爹,直接问满宝,“我母后怎样了?” 满宝回道:“睡着了,她睡眠不好,所以让她睡着吧,不过也不要睡太久,再过半个时辰就叫醒吧。” 太子松了一口气,看向皇帝道:“父皇,不如广赦天下,度人入人道,为母后祈福。” 皇帝略一思索便答应了,“也好,再去普光寺里请高僧入宫为皇后祈福。” ※※※※※※※※※※※※※※※※※※※※ 作家的话 下一次更新在晚上八点左右 ☆.第一千九十三章 不同意 皇帝和太子想要大赦天下,但事情也不是那么简单的,圣旨总要有人写吧? 很不巧,今天在太极宫里值日的就是魏知,一收到这个圣令他就搁下笔,先道:“大赦之事牵连甚广,待我等再与陛下确认过后再说。” 前来传旨的太监却道:“陛下的意思是即刻下旨,趁着如今皇后的情况稍好,再发一道力,一祈福,人说不定就好了。” 魏知当然是不信什么大赦祈福的话,他觉得太子和皇帝简直是病急乱投医,一听说众皇子皇女都答应,尤其是三皇子还积极的想要去刑部帮忙,他便起身问道:“陛下现在何处?” 内官一愣,直觉不好,连忙道:“陛下在立政殿里陪着皇后娘娘呢。” 他补充道:“娘娘正病着呢。” 意思是,你好意思让皇后这时候受累受气吗? 魏知还真不好意思,于是他没直接去立政殿找皇帝,而是转身去找赵国公。 赵国公是皇后的哥哥,他正在兵部里优哉游哉的喝茶呢,他偶然间往外一看,便看到魏知龙行虎步的朝他这来。 赵国公一愣,立即放下茶杯,转身就要溜走。 坐他对面的刘尚书一把抓住他的袖子,没好气的道:“你躲他干什么?” “哎呀,他找人通常都没好事,我不躲,留这儿干什么?” “那你也得先问问是什么事儿,”刘尚书喷他道:“问都不问一声就跑,传出去你赵国公的脸还要不要了?” 就在俩人纠缠不下的时候,魏知推了门进来,刘尚书立即松开了他的袖子。 赵国公这会儿看明白了,“好呀你刘会,你故意的!” 魏知:“什么故意的?” 赵国公横了他一眼,回身一屁股坐在椅子上,问道:“魏大人来找我何事?” 又不是什么特别的事儿,没必要拐弯抹角,魏知直接告诉俩人皇帝要下的旨意。 见赵国公和刘尚书都微微皱眉,便知道他们也不是很认同,于是提议道:“我们一起去见见陛下,劝一劝?” 刘会虽然不太赞同,却也不愿意趟这个水,于是道:“我们户部忙着呢,赵国公是国舅,让他陪你去吧。” 魏知主要就是来找赵国公的,于是看向他。 赵国公暗骂一声刘会,替皇帝和太子分辩道:“陛下也是忧心皇后娘娘,若祈福真有用,其实祈福也不错。” “你见过大赦何时对治病有用了?” “没试过怎么知道没用?”赵国公道:“皇后娘娘得天之厚,若许多人真心诚意的一同为皇后祈福,皇后又有了重生之功,焉知上天不会怜悯娘娘?” “可那些全是作恶犯奸的坏人!” “所以要度他们入人道呀,真拉到刑场斩了,他们可就入了畜生道了。” 魏知觉得这完全是谬论,气得不行,当场就和赵国公吵起来了。 这边吵得正热闹,那边立政殿里的皇帝久等不见圣旨过来,不由皱了皱眉,“怎么写个旨意要这么久?” 他看向古忠,古忠便躬身退了出去,不一会儿便回来了,低声道:“陛下,今日太极殿是魏大人值守。” 皇帝:…… 他后悔了,其实明日再下旨也是一样的。 满宝正在和太医们交流医术,当然,围绕的依旧是皇后的病情,由此发散到各种气疾的治疗方法。 萧院正想见识一下满宝的针灸术,主要是他想知道她的针法好到哪一步,也好调整后面给皇后的治疗方法。 其实宫里除了他们这些太医,也是有医女的,不多,可也有五个。 可她们的医术是远远比不上满宝的,更别说这些太医们了。 她们所学也就和太医们身边的药童差不多,还不能独立开方呢。 倒不是她们不聪明,也不是她们不肯学,只是因为种种原因,她们的医术并不会太高深就是了。 宫中的医女也都是良家子选召进来的,多为众太医府中的庶女。 她们大多是跟随家中父兄学习一些女子常得的病症和护理方法,然后就被送入宫中竞选医女。 若能被选中,则能得九品医女衔。 可是她们并不会一辈子在宫中做医女,大多是十二三岁入选,到了十八九岁,最晚二十岁,若是她们还不能嫁给贵人的话,那就要离宫归家说亲了。 不过因为她们在宫里做过医女,可以选择的要比以前多一些,强一点儿。 可也正因为她们都会出嫁,她们的家族大多不愿意将核心医术教给她们。 同样的,也很少有女子非常用心的去钻研医术,因为过个几年她们就会嫁人、生子,用到医术的机会会少很多。 说到底,他们还是看轻了医女,同时也看轻了医学。 各部的长官都是二品,只有太医院的院正,仅四品而已。 虽然满宝早就名扬京城,而且刚才他们和她交谈时也见识了她的医术,但萧院正还是想更确定一些。 满宝便和萧院正约定了傍晚一起上他家去扎针,让他看一看她的本事。 太子就站在他们不远处,听说魏知不乐意写圣旨,便不高兴道:“母后的病若因他魏知而耽搁了,他承担得起吗?” 魏知可是自己人,满宝忍不住看向太子,见他怒气冲冲的,便又去看皇帝,见他也沉默,脸上带着些赞同的神色,她便没忍住,“陛下和太子不问问皇后吗?” 太子正生气呢,闻言转头看她,“有你什么事儿?” 满宝皱眉,“陛下,太子,你们想广赦天下为皇后祈福,显然是信因果的,可你们要知道,入狱之人多为恶人,尤其是被判了斩刑的,他们或许会心里感激皇后,让皇后得了果报,可被他们害了的那些无辜之人,他们和他们家人的恨意又是谁来承受的呢?这个果最后还不是要落在皇后身上?” 太子怒:“他们敢!” 满宝就默默地看了太子一眼,暗道:你管天管地,还能管人心里怎么想? 太子显然也想到了这一点,尤其是对上满宝的目光后,想不明白都难。 他沉默了一下,就扭头看向他爹。 ※※※※※※※※※※※※※※※※※※※※ 作家的话 下一次更新在晚上九点左右 ☆.第一千九十四章 取消 皇帝沉思着,还没下决定呢,尚姑姑已经从后面疾步过来,屈膝道:“陛下,娘娘醒了,知道太子和陛下要广赦天下,便有些着急,娘娘说,知道这是太子的孝心和陛下的好意,但若因此放恶人回民间,倘若他们将来再害人,那就是娘娘的过错了,所以娘娘让陛下收回成命。” 皇帝看了一眼太子,转身道:“朕去看看皇后。” 太子立即跟上,三皇子见了,便也抬脚跟上去。 皇子皇女们立即呼啦啦的往后殿去了,满宝便看向郑太医。 郑太医给她使了一个眼色,示意她跟上。 萧院正也带着太医们过去,皇后醒了,他们总要看看情况的。 皇后睡了一觉,感觉精神好多了,虽然还是会时不时的咳嗽,却比之前的要减弱许多。 萧院正给她把过脉,便退到一边让皇帝他们和皇后说话。 他冲他的手下们微微点头,肯定了满宝的针灸之法。 众人松了一口气。 皇后正在和皇帝说话,她是不赞同广赦天下的,一是觉得赦免罪犯,尤其是死刑犯,这是有违律法的一件事;二是认为没必要。 她的身体她知道,且她也不信佛道。 皇帝是信佛,但见皇后坚决反对,便只能幽幽的叹了一口气,同意撤销这道旨意,于是他看向古忠,让他去找魏知,让他没必要写这道旨意了。 虽然他可能也并没有写,而是正在写告诫他的折子。 见他答应了下来,皇后这才露出笑容,然后才看向太子,嗔怪道:“你都多大的人了,也不稳重一些,竟然还病急乱投医起来。” 太子低下头去认错。 三皇子便凑上去道:“母后,儿子给您抄经书供到佛前,让佛祖保佑您长命百岁好不好?” 皇后露出笑容,对他笑道:“你有心了,母后知道你的心意就行了,过了太后的千秋你就要去就藩了,恐怕这段时间还有许多事情要忙。” 三皇子便眼眶一红,握住她的手道:“母后,你病成这样,儿子实在是不放心,父皇,您就让我留在宫中服侍母后吧,等母后的身体好了我再走。” 皇帝点头,正要答应就听到皇后轻柔但坚定的道:“不行。” 三皇子就眼含热泪的看向皇后。 皇后轻轻地抚摸他的头发,轻声道:“我的病是老毛病,时不时的便要犯一场,实在没什么可担心的。你也大了,都做了父亲了,可不能再像孩子似的任性了。” 她道:“你也该出去历练一番了,将自己的封地打理好,等以后母后有空了,便带着你弟弟妹妹们去看你。” 皇帝点头,“是啊,三郎,快把眼泪收一收,在你母亲面前哭成这样像什么话?” 三皇子心里委屈得不行,本来的哭只是假哭,这会儿是真的想哭了,于是眼眶更红了。 满宝在一旁看得津津有味,惹得萧院正看了她好几眼。 一旁的郑太医心急的不行,悄悄的上前扯了扯她的袖子,示意她老实点儿,赶紧低头装不存在。 满宝便低下了脑袋,百无聊赖的盯着自己的脚尖看,耳朵却竖了起来。 皇家的父慈子孝,其实听着也挺没意思的,可细细的一琢磨,又觉得很有意思。 满宝左耳朵听着上面的皇帝皇后和皇子皇女们的谈话,右耳朵则听着萧院正他们小声的讨论,这会儿没人问她问题,也没人和她说话了,所以她得以认真的盯着自己的脚尖想问题。 皇帝是个会心疼孩子的父亲,三皇子一哭他就想答应了。 但皇后显然是站在太子那边的,坚持让三皇子去就藩了,其他的皇子皇女也很有意思,虽然只是短短的一刻钟不到,但只要开口的,基本上就都有偏向,竟然大部分都偏向三皇子,替三皇子向皇后求情,希望三皇子可以留下来的。 满宝再次忍不住悄悄的抬头看了一眼太子,不知道他这个大哥是不是做的太失败了,竟然这么多弟弟妹妹站在三皇子那边。 一直等他们话别,皇帝才注意到他们还在一旁候着,于是挥了挥手让他们下去。 满宝腿都有些站酸了,她还是第一次一动不动的站在一处这么久,抬脚走第一步的时候都感觉到有些发麻发软。 年纪比她大许多的萧院正等人则是腿不酸不颤的行礼后退下。 满宝跟在他们身后,出了立政殿便踢了踢脚,抖着让那股麻劲儿过去。 别说跟着出来的吴公公,就是回头的萧院正都吓了一跳,结果他还没来得及开口呢,满宝已经问他道:“萧院正,我们马上就去你家吗?” 萧院正:“……不急,我这还没下衙呢,酉时吧,到那时你去我家。” “我没你家的门帖。” 萧院正道:“我那会儿也下衙回家了,你来不用门帖。” 满宝便点头,“行,那我酉时去找你。” 商量妥当,满宝便找上小郑掌柜,还和郑太医打了个招呼,“郑太医,那我先出宫了。” 郑太医连忙应下,恨不得立刻把这小祖宗送出去。 萧院正便对他笑道:“下衙以后郑太医一起过来看看,她是你们郑家的人,她的医术郑太医该心中有数才是。” 郑太医笑着应了一声,心里则是轻哼道:他当然有数了,反正不会差就是了。 吴公公将满宝送出宫门去,一路上细细的叮嘱道:“小周大夫,你下次再进宫可不要再似今儿这样了。” 满宝回想了一下,觉得她今天表现的挺好的呀,连忙问道:“我哪儿做得不好吗?我自觉已经很小心了。” “哎呦,这就小心了,那不小心的时候您还不得翻天去呀?”吴公公说完就捂住嘴巴,左右看了看后压低声音道:“以后进宫呀,头得低着,就看着自个的脚尖,贵人们不叫抬头一定不要抬头,像伸腿这样的动作更不能有,最要紧的是,可别插着主子们说话。” 吴公公拍着胸脯道:“刚在立政殿,您差点把咱家的小心脏给吓出来,可吓死咱家了。” 满宝迟疑:“那要不我给您把把脉?” 吴公公:“……算了吧,咱家受不起。” ※※※※※※※※※※※※※※※※※※※※ 作家的话 下一次更新在晚上十点半左右 ☆. 第一千九十五章 自己人和外人(给书友“雪*花的打赏加更二”) 才一出宫门,满宝就看到了站在不远处的白善,白二郎和大吉,她脸登时一亮,回头高兴的和吴公公说,“您不用送我了,把小郑掌柜送回济世堂就行,我家有人来接我了。” 小郑掌柜差点被满宝吓死,立即道:“不用,不用,我,我搭乘小周大夫的车走一段就行了,不麻烦吴公公了。” 吴公公也觉得满宝要是不坐他的车,他才懒得费劲儿去送小郑掌柜一趟呢。 见小郑掌柜识趣儿,他便笑着点了点头道:“那咱家就送二位到这儿了,明儿小周大夫打算几时过来?” 满宝想了想,明天下学后她还得给殷或扎针呢,所以得早点儿出宫,于是道:“我未时来吧。” 这样申时左右便可以出宫了。 吴公公笑着点了点头,记下了时间后和满宝告别。 满宝冲着白善他们跑过去,白善也往前走了几步,见她脸色红润,脸上是开心的笑容,心底便暗暗松了一口气。 因为有小郑掌柜这个外人在,他们有许多的话不好问,所以上车后便有些安静。 小郑掌柜的目光在他们三人间滑来滑去,见他们一直默默对视就是不说话,便又有些后悔起来,早知道徒步走出去叫辆车算了。 三人默默地进行了一下眼神交流,自以为理解了对方的意思,于是目光一收,大家就一起看向了小郑掌柜,开始找话题和他聊。 满宝问他,“你进宫的时候紧张吗?” 白善则问,“满宝在宫里没有说错话吧?” 白二郎则问,“你见到皇帝老爷子了吗?” 小郑掌柜:……更想下车自己走了怎么办? 好容易在三人的关照下熬到了济世堂门前,他几乎是逃似的跳下了车,满宝撩开车窗和他挥手道:“我就不进去了,你和老郑掌柜说一声,反正讨论病情的时候你也都在。” 可是中间他可是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不跟在她身边呢,在宫里没时机问,出来了不交代一下吗? 好让他们替她参考参考她有没有做错事,说错话呀。 结果他还没来得及说,满宝已经放下窗帘,大吉抽了一下马就走了。 小郑掌柜就只能看着马车远去了,他轻轻地叹息了一声,转身回去复命去了。 小郑掌柜就是问了,满宝也不会告诉他的,这可是秘密,秘密当然只能告诉自家人。 所以马车才走出一段距离,憋了半路的满宝立即压低了声音,却又忍不住兴奋的和他们道:“你们知道皇帝是谁吗?” 白善和白二郎对视一眼,皆是一脸的无语,“知道呀。” 满宝瞪眼,“你们知道?” 白善:“……当然知道了,当今是秦王殿下,先皇的二皇子,谁不知道呀?” 满宝:“……我说的是人!你我他,我们这些人全都见过他了,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说得好像当今不是人似的……白善还没在心里吐槽完,突然反应过来她话里的意思,他一怔,然后在脑海里仔细的想了许久,木木的摇头,“不知道,我们见过?” 白二郎也稀奇得不行,“天啊,我们什么时候认识了这么厉害的人?” 满宝便嘿嘿一笑道:“就是我们去益州城求学时绕道茂州的时候遇见的,那会儿他还假冒客商呢,说自己是李二。” 白二郎还在想是谁,白善已经记起来了,叹气道:“他的确是李二郎啊。” 白二郎总算是想起来了点儿,却不太记得人长什么样了,他有点儿好奇,“他那时候去益州干什么?难道他早知道益州王要图谋不轨,所以去调查的?” 白善和满宝同时瞥了他一眼,白善道:“千金之子不立危墙之下,他是皇帝,怎么可能明知益州王要图谋不轨还往益州跑?” 满宝道:“他又不是没手下,这么多大臣呢,随便派一个人去就可以查了。” 白二郎:“那你们说,他为什么去益州?” 白善想了想道:“应该是为了灾后安置流民的事吧?” 满宝:“那会儿都过去三年了,该安排的也该安排好了,哪个官好,哪个官不好,基本上到地方看一眼就全清楚了。” 白善点头。 三人沉默了一下,白善就扭头问满宝,“你有没有跟他攀交情?” 满宝轻咳一声,有小小的心虚,“是不小心攀了一下。” 白善:“……他可是皇帝,以后别和他谈交情。” 白二郎:“谈也谈不上吧,哼,好歹见过面,晚上还一块儿住过呢,结果他还坑我们,叫你们进京来告状。” 满宝叹息,“是啊,皇帝家的人跟书上写的差不多,我就一直想不明白,三皇子和太子可是同一个爹妈生的,又不是没钱没地,他为什么要和太子争皇位呢?” 白善道:“就是因为钱很多,地很多,所以才会争的。” 白二郎表示不赞同,“我家的钱也不少,地也不少,我就没想过和我大哥抢。” 白善就瞥了他一眼道:“那是因为堂伯分的还算均匀,大堂哥除了多继承一份祭田和祖宅外,其他的田地基本上是对半分给你们俩的,可你要知道,照我们族中的规矩,嫡长子可继承七成以上的财产,剩余的三成才是分给各子的。” 满宝就看向白二郎,“那白老爷和白太太要是多生几个……” 白善接道:“那你们几个就分那三成的财产吧,到时候看你心里乐不乐意。” 白二郎张大了嘴巴,半响才找回自己的声音,“不是,凭什么呀,我怎么不知道这个规矩?” 满宝总算是想起来了,“好像律法上也有这一条?” 白善肯定的点头,“没错,有这一条。” 他道:“在他们看来,这整个天下都是皇帝的,而和皇帝同母出的皇子也只得一片封地而已,这一封地相对于整个天下来说,连一成都不到,而非同母出的庶皇子,恐怕封地要更小,也更贫瘠,为此而心中不满的人大有人在。” 满宝:“真是奇怪,坚持嫡长制度的是儒家,说了不患寡而患不均的也是儒家,那儒家到底是想嫡长继承多的,还是众子平分?” “自然是嫡长了,”白善道:“家族传承尽于一脉,这样才能传得长远,不患寡而患不均只是一个认识而已。” ※※※※※※※※※※※※※※※※※※※※ 作家的话 明天见 ☆.第一千九十六章 询问 刘老夫人和庄先生都在家里焦急的等着他们呢。 一向静心淡然的庄先生都忍不住在院子里踱步,一听到下人来报满宝他们回来了,他立即和刘老夫人对视一眼,转身便往外去。 满宝他们跳下车,各自拿着自己的药箱和书篮,和往常一样叽叽喳喳的说话。 庄先生见他们面色轻松,便稍稍松了一口气,站定后招手叫道:“满宝,你来。” 满宝这才看到庄先生,立即跑上前去,“先生,您叫我?” 庄先生扫了一圈站在各处的下人,转身道:“走,我们后院说话。” 刘老夫人也走到了二门处,一见到满宝便拉着她的手上下打量,见她没什么事才松了一口气,笑问:“是宫里哪位贵人要见你?” “可多了,”满宝道:“皇帝皇后皇子皇女们都见着了,不过主要是进宫给皇后治病的。” 到了后院,这里面只留下了刘麽麽和大吉,其余下人都退了出去,满宝这才将今天进宫的事儿又详细的说了一遍。 刘老夫人听到满宝说她劝诫皇帝不要大赦天下的话吓得倒吸一口凉气,还没来得及说她,庄先生已经开口问道:“皇后的病,你能治吗?” 满宝想了想后摇头道:“很难治,不过我这段时间会努力学习,争取去治疗的。” 庄先生便压低了声音问,“那可否缓解?” “这个倒是可以。” 庄先生沉吟片刻后再问:“以你之见,若是没有你,你觉得皇后的病情有多长时间?” 刘老夫人吓了一跳,白善和白二郎也很惊讶的看着庄先生。 满宝挠了挠脑袋,思考的时间更长了。 她有些不确定的道:“我看过他们之前开的方子,也问过他们先前的治疗方案,若是少了针灸和药浴辅助,恐怕压不住皇后的病。” 满宝越说越有自信,点头道:“没错,而且皇后忧思过重,肝气抑郁,这是吃多少药都没用的,她不能安眠,这种症状只会加重得更快,所以大约只能维持半年左右,久一点儿,也当不足一年。” 不仅刘老夫人,就是早已有心理准备的庄先生都吓了一跳,“这么严重?” 满宝点头,“所以萧院正开的皆是保守的方子。” 满宝听范太医和纪大夫说过,开这种方子,基本上是已经不抱多少希望,只是让病人在最后的时候不那么痛苦而已。 但皇后得的就是一种很容易让人痛苦的病,咳嗽,呼吸不畅,胸闷,甚至引发的头痛,耳聋,满宝虽未经历过,但从书上的描写来看,这是一种很持久且折磨人的病。 白善连忙问道:“那你来治……” 满宝:“要是我一个人治,恐怕连半年时间都没有。” 众人:…… 满宝一脸认真的道:“我说的是真的,虽然只短短的和萧院正他们交流了一个来时辰,但他们真的很厉害,开的方子不知道比我高明多少。我也只有一些针灸之法比他们略强一点儿而已,但他们知道的其实也不少,这次和他们交流,我改了两个针法,我想在皇后身上试一试,我估摸效果应该会更好。” 这一次,没人打断她说起医术上的事,虽然他们大部分还是没听懂,但也明白了一件事。 满宝的医术还远比不上萧院正他们,可她也有长处,如果只单一边给皇后治病,那满宝这边的效果可能还比不上萧院正他们。 可两边合作起来,不仅可以把双方的长处都发挥出来,甚至还能一同进步,找出更好的治疗方法。 满宝道:“以皇后现在道状态,心病什么的我是不用想了,她只要能好好的扎针,吃药,药浴,那应该可有两年左右的时间,且会比现在好过一点儿。” 白善听得稀奇,“你怎么不想着去治她的心病了?” 满宝瞥了他一眼道:“不是你们教我的吗,而且她可是皇后,连她自己都解决不了都事儿,我一个小大夫怎么可能解决得了?” 白善赞许,“真是孺子可教。” 庄先生忍不住拍了一下他脑袋:“淘气,她是你师姐。” 满宝:“就是。” 庄先生道:“既如此,你就尽力而为,但在宫中要谨言慎行,你得记住,进了皇宫你就是一个医者,只做医者的工作就好。” 满宝知道庄先生也不赞同她和皇帝说的那些话,点头应下。 庄先生见她听进去了,便微微点了点头,“好了,你去休息一会儿,酉时不是还要去萧院正家里探讨医术吗?” 满宝便休息去了。 庄先生把白善和白二郎也给支走了,他则和刘老夫人在书房里商量起事情来。 白善站在院子里静默里一下,最后还是选择去找满宝,“去萧家,要不要我陪你去?” 满宝想了想,摇头道:“算了吧,让大吉送我去就好,你不是还要写作业吗?” 白善点头,“那我写作业去了。” 白二郎跟在白善道屁股后面,眨了眨眼道:“可我没作业呀?” 满宝就道:“那你和我去萧院正家?” 白二郎正要应下,突然想到了什么,连连摇头道:“我不去了,我想起来了,我还得预习功课呢,你去吧。” 而此时,萧院正也正和他的心腹们讨论满宝,主要还是因为皇后的病情。 作为太医,他们当然不能,也不敢明着告诉皇帝,皇后的病还只有半年左右,甚至都不到。 他们只能尽力治疗,然后听天由命。 可是,作为皇后的主治太医,萧院正对皇后的病情是心里有数的,没少给皇后摸脉,并和萧院正一起辨症的太医们当然也知道。 其实他们心中都有数,皇后的病之所以重成这样,一部分是她身体的原因,一部分则是因为朝中和皇家的事交杂,让皇后思虑过重造成的。 可他们就是个小太医,他们能怎么办呢? 能和皇后说,您别总想这么多了,想也没用,不如放下来;还是能和皇帝说,您把朝中跟家里的事儿理好,别让皇后费心了;还是和太子说,你赶紧生个儿子,或是和三皇子说,您别瞄着你大哥的皇位看了…… 这世上的烦心事这么多,他们能做的也就是跟皇后说放宽心而已。 因为知道这病已不可治,所以他们采取的是非常保守的治疗,旨在尽量减少皇后的痛苦。 可现在多加入了一个周满,萧院正觉得,他们这会儿得改一改方案了,他觉得,皇后的病还是可以搏一搏的。 这一点儿,他比满宝可有信心多了。 ※※※※※※※※※※※※※※※※※※※※ 作家的话 下一次更新在下午六点左右 ☆.第一千九十七章 试针 满宝提前一点儿到了萧家,这会儿正是各家吃晚食的时间,一般客人不会在这会儿上门的。 大吉去敲萧家的侧门,才报上名字下人们便出来移开门槛让他们赶车进去,笑道:“老爷回家的时候就吩咐小的们了,贵客请进。” 大吉把马车赶进去,伸手将满宝扶下来,然后把车交给他们。 有下人给他们领路。 萧院正的确刚回到家不久,刚换下官服净手,连饭都没来得及吃,听说满宝到了,便转身去前院,吩咐人道:“把人请到前院的书房里去。” 萧夫人忙追着他出去,问道:“老爷不吃饭了?” “随便用点儿点心填肚子就好。” “老爷不吃,客人也是要吃的呀。”萧夫人只知道有客到,却还不知道客人是谁,来干什么的,但见丈夫如此看重,便也多重视了几分,“客人这会儿过来,恐怕还没吃饭呢,老爷不如和人边吃边说。” 萧老爷道:“我去问问她。” 萧夫人忙跟着他一块儿去前院。 满宝正站在院子里看他药圃里的药草,并没有进书房。 听到动静,满宝回头,看到萧院正便笑着行礼,直起身后看到紧跟在他身后的妇人,便笑问:“这是萧夫人吧?” 萧夫人楞楞地看着满宝,显然没想到丈夫的客人是一个小姑娘。 萧院正已经点头,为她们二人介绍道:“这是内子,夫人,这是小周大夫。” 萧夫人忙和满宝见礼。 萧院正问满宝:“小周大夫吃过晚食了吗?” “吃了。” 萧院正便扭头和妻子道:“那就厨房给我下碗面就行,我和小周大夫边吃边说。” 他侧身请满宝入内。 萧夫人忙让她身边的下人去厨房,自己跟着他们一块儿去书房。 满宝和萧院正说话,“萧院正,您家里全是药圃?” “没有,就这院子种了些药草而已。” 满宝道:“我刚看到好几株药草,从来只见过炮制好的,没见过生的。” “怎么,小周大夫对药草也感兴趣?” “那是当然,治病是很看药材的质量的,不仅炮制上要求严格,种植上也很重要的。” “正是,”萧院正大为赞同,“可惜现在药材基本上靠野外采摘,真正种植出来的药材很少,而医者很少在意这方面,光靠各药铺多药商是不够的。” 萧院正请满宝在书房内坐下,转身去一旁的书架上找东西,萧夫人便笑着给他们泡茶,竖起耳朵听他们说话。 萧院正从书架上找出来一本书,翻到其中一页后给满宝看,“郑太医他们也刚回去,恐怕还需要一点儿时间才过来,小周大夫可以先看看这个。” 满宝接过书看,笑道:“这篇文章我看过。” 她翻到封面看了一下书名,翻了翻其他的页面,笑道:“原来这篇文章收录在这么多书里?” 萧院正却好奇起来,问道:“你还在那本书看到过?” “我们纪大夫有一本《医策辑要》,里面收录有这篇文章。” “《医策辑要》啊,”萧院正笑道:“听说过,似乎是郑家的医书,那里收录的病例多吗?” “还行,”满宝点了点头,那本书是她用自己的一本书和纪大夫交换来看的,当然,彼此肯定把对方的书给抄下来了,现在满宝手上就有一本手抄的《医策辑要》。 满宝都将那篇文章背下来了,自然没必要再看了,她看了眼手中的书,想了想,还是合起来还给萧院正。 算了,这会儿他们还不太熟,还是不要乱翻别的病例了。 她知道,他们这里的人对待医书的态度和莫老师那里对待医书的态度是不一样的。 在莫老师那里,只要有积分,绝大部分的书都可以买到,都是可以共享的。 但在这里,书铺里很少有医学类的书籍买,就是有,也多为常见的几本医书。 但各药铺自己收藏的医书是很多的,多为手抄本,不仅如此,他们还记录有很多的病例和药方,都是专门教导自家的子弟和嫡系的徒弟的。 像纪大夫,他父亲便在济世堂里做大夫了,所以他也从小在济世堂学习,一辈子就没离开过济世堂,而小纪大夫更是。 一般来说,像满宝这样不签合约的大夫在济世堂坐堂,济世堂是不会特意教导她的,可耐不住她手上也有许多医书呀。 济世堂想学她手上的医术,她也想学济世堂手上的,大家便互相交换了起来。 但满宝曾被纪大夫带着参加过几个药铺的交流,当然,不是交流医术,而是交流药材和辨别药材方面的一些知识。 她听着他们交流过,知道他们对医术的传承很有一套规矩,若不经过同意擅自看人家的医书,那可是有偷师的嫌疑的。 萧院正接过了医书,既然满宝看过,他便顺着往下谈了。 一旁的萧夫人就看着他们一老一少谈得火热,一开始她还能听懂一些,到后面就完全听不懂了。 但这不要紧,最要紧的是,谈着,谈着,萧院正就转身叫来长随道:“去把大爷叫来。” 吩咐完以后对满宝道:“我这大儿子身强力壮,一会儿你就在他身上试一试。” 满宝点头,从大吉手上接过药箱,打开,取出针袋来放在一旁,看了看萧院正后笑道:“其实我安眠的针法也不错,萧院正要不要我帮你扎一扎?” 萧院正笑了笑后道:“这就算了,我自己调个安眠香就好。” 满宝便和他说起安眠香来,“我调的安眠香总有股去不掉的药香味儿,但我见书上说,安眠香也可分为许多种香型的,萧院正调出来的香是什么味儿的?” “桃花味儿,”萧院正摸了摸胡子笑道:“其他的味儿都不适合我,闻着反倒睡不着了。” 萧夫人几次想插嘴都插不进去,然后还没等她开口呢,她儿子就到了。 一听他爹要试针,萧大郎也没多想,直接就要脱衣服,才接了腰带见满宝还站在一旁,便看向她。 萧院正道:“脱吧,就是给她试的,这是周小大夫,近日京城里盛传的小神医。” ※※※※※※※※※※※※※※※※※※※※ 作家的话 下一次更新在晚上九点左右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姑奶奶我今天买房啦!成功的成为了负翁!为了还债,要拼命码字赚钱了,高不高兴,惊不惊喜 ☆.第一千九十八章 心动 萧夫人一听满宝是近日京城里盛传的小神医,便又慢慢坐回了椅子上,不管了。 萧大郎把上衣拖了盘腿坐在榻上,满宝便取了针,一边给萧院正解说一边下针。 萧院正看她下针又快又准,那穴道,只是一捏一扎便准,就知道她的针灸之术的确厉害。 太医院里一些不常用针的太医要扎针的时候都要摸一摸才能摸出穴道来,有时还会扎偏,把血扎出来。 郑太医等几位太医过来时,满宝的针已经扎到一半了,他们也不打扰她,便站在一旁看。 见满宝把萧大郎的脑袋上都扎上了针,大家便围着观赏起来,一边还小声的议论。 萧大郎已经低垂着头睡着了。 萧院正摸了摸他的脉,微微颔首,问满宝,“你给皇后扎的时候也安眠了?” “是,皇后失眠,长此以往对身体影响很大。” 萧院正叹息着点头,点了点他的儿子道:“拔了吧,你不是说想换两个走位吗?” “是。”满宝算了算时间,然后慢慢的把针有序的拔掉了,萧院正就留意到她拔针的顺序和先前她扎针的顺序不一样。 郑太医等人也留意到了,见她的手法上有一种特殊的韵味,便知道她是算准了时间的。 这可就关联到针法的精髓了,没人开口问这一点儿。 萧夫人见他们谈得火热,便起身出去吩咐一声,不一会儿,厨房那边便送来了六碗面,五碗小的,一碗大的。 她放到桌上后笑道:“大家坐下用些宵夜吧,边吃边聊。” 大家这才发现外面天都黑了,显然时间不早了。 萧院正这才感觉腹中饥饿,一边招呼他们坐下吃面,一边和满宝继续刚才的问题。 满宝看了一眼候在屋角的大吉,点了点头后坐下。 只是给皇后换一个治疗方案,他们便谈到了半夜,从用药到更改的针法,萧院正都问得很细,最后和五人一点一点的敲定下来。 等确定以后,六人便共同在医案上签字画押,萧院正这才把关于针法的那部分记录交给满宝,让她抄录一份下来。 “明天你进宫就照此行针,这一份签字画押的文件我们是要收录到太医院的。 上面只写了针法,却并没有具体的行针之法,比如扎多深,怎么捻针,这里全都没有。 目前,这个行针之法只有满宝一个人知道。 满宝其实已经记在了脑子里,但既然萧院正要她抄录一份,那就抄录一份吧。 满宝抄了下来,萧院正看过后,同样在下面签字,然后转给郑太医等人。 大家一一在上面签字画押,萧院正交给满宝,让她也签上字画押,他解释道:“在太医院做事就是这样,给贵人们看病总要谨慎些。” 满宝点头,将这张纸收好来。 萧院正这才看了一眼沙漏,道:“时辰不早了,今晚我们就说到这儿,我送你们出去。” 五人连忙行礼告辞,和一直等在一旁的萧夫人和萧大郎也行了一礼。 孙太医几个先上车走了,郑太医邀请满宝和他同乘,满宝知道他是有话和她说,便对大吉点了点头,上了郑家的车。 萧夫人看着他们的马车都消失了,这才和丈夫道:“看来郑家要起来了。” 萧院正笑着摇头道:“我了解过了,她只是在济世堂挂单坐堂,可没有与济世堂签合约。” “所以郑家这是还没把人拿下?” 萧院正想起今天她在立政殿劝诫皇帝和太子的那番话,摇了摇头道:“她和我们不一样,我们学医就只是学医,她却是拜了正经的老师上学的,学的是儒家的功课。” 萧夫人惊讶,“她不是医家吗?” 萧院正摇头,“不止是医家。” 萧夫人就若有所思,小声道:“我看这小姑娘伶俐得很,你看配我们家的老五怎么样?” 萧院正就瞥了她一眼道:“你五儿子配得上人家吗?” 萧夫人没好气的道:“那只是我儿子吗,不也是你儿子。” 萧院正摇头,“算了吧,我们还是别去自取其辱了,她这个年纪都能跟我们谈医术了,用不了几年她就能跟我们并肩了。” “可再过几年她也要嫁人生孩子了,不管她医术多高,她总要相夫教子吧?”萧夫人道:“到那个时候她医术好不好的还有什么用?家里这么多大夫呢,用不着她给人看病,我就是喜欢她的伶俐,且你也说了,她还正经读了书的,一般这样的姑娘都明理,可以理好一个家。” 萧院正皱眉,“她这一身的医术,要是就这么不用了,那岂不是明珠蒙尘?” “谁家愿意让自个的儿媳妇出门给人看病呀,又不是吃不起饭的。” 萧太医没说话了。 时辰不早了,街道两边的人家早就熄灯睡觉了,马车走过街道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 郑太医说话的声音都忍不住压低了点儿,他道:“周小大夫,从明天开始你就要进宫给贵人们看病了,因为时间紧,我们也没来得及教你什么,只能多叮嘱你几句。” 满宝点头,“你说吧,我听着呢,我要注意点儿什么?” 郑太医摇头道:“可我今天回家时仔细的想了想,我觉得叮嘱太多了你也记不住,所以只叮嘱你一句就行了。” 满宝洗耳恭听。 “进了宫,你得罪谁都可以,就是不要得罪太后,在皇宫里,你只要得了皇后的好,又不得罪太后,便是你像今天一样不给陛下和太子面子,也不会死的。” 郑太医觉得这孩子胆子太大了,他今天坐在马车里回家时,从他们第一次见面她就敢直接拿刀剖了苏坚的肚子开始回忆,一直回忆到今天的事,然后他觉得,叮嘱她再多的规矩没用,不如直接告诉她实用的。 满宝听他这么说,很惊奇,“难道太后和皇后比皇帝和太子还厉害?” 郑太医点头道:“国事上当然不是,可在后宫,差不多吧。” 郑太医意味深长的道:“毕竟我们是大夫,只给人看病,基本上都是后宫管着的,别看皇后娘娘现在生病,但阖宫大小,事情不论巨细都是皇后娘娘在管着的。” ※※※※※※※※※※※※※※※※※※※※ 作家的话 下一次更新在晚上十一点左右 ☆.第一千九十九章 只注意一点儿(为我自己加更,哈哈哈哈……) 满宝心中一动,问道:“那太后……” “皇帝和皇后都是很有孝心。” 只是一句话满宝就明白了。 也就是说,在皇宫里,得罪谁都可以,哪怕是皇帝都行,就是不要得罪太后。 可是…… 满宝咽了咽口水问,“听说太后很疼益州王?” “益州王是太后幼子,太后自然多疼他几分。” 那完了,她天生就得罪太后了,这是不以她的意志改变的东西。 满宝叹息了一声,一脸的忧愁。 郑太医看得莫名其妙,不明白她忧愁什么,但一看她还小,便又心软了两分,想着她是不是害怕了。 于是又安慰道:“你也别怕,皇后娘娘是个仁厚之人,你只要不闯大祸,就是对皇帝和太子说话不客气些也没事。” 满宝才不担心这一点儿呢。 太子那人虽然脾气火爆,动不动就要砍人,但她还真没觉得他会砍她。 皇帝嘛,哼,他们从进京就是他一手推动的,现在满宝怀疑就连进宫可能都有他的手笔。 而在他们没告状前,他恐怕不会拿她怎么样。而且她又不傻,干嘛去得罪这些人? 满宝自认为不会去得罪这些人,但有的人就喜欢来惹她。 满宝第二天再进宫给皇后看病的时候,太子也在那里,而且就站在殿外等着。 见内官领着满宝过来,他便招了招手,内官便屁颠屁颠的领着满宝过去。 满宝走过去,与太子行礼。 太子看了眼她身后拎着药箱的小郑掌柜,小郑掌柜便看了一眼满宝,然后和内官一起默默地退到了一边。 太子这才看着满宝道:“孤知道你这人不爱说谎,所以我们就开门见山的说了吧,我母后的病你能治吗?” 满宝道:“昨日我不是说过了吗,我现在治不好。” 太子就盯着她问:“那你能治到什么程度?” 满宝沉默,内心煎熬不已,昨晚上才说了要谨慎小心,不得罪人的。 太子面无表情的道:“说吧,孤不找你算账,也不告诉别人。” 满宝轻咳一声道:“皇后思虑过重。” 太子见她没再继续,便蹙眉道:“孤知道。” 满宝便道:“皇后还肝气抑郁。” “这个孤也知道。”太子问,“然后呢?” “若是皇后不能开怀,还加重思虑,我们下的药再好,也只能保证这一二年而已。” 太子脸色瞬间阴沉得可怕,满宝便往后一蹦,指着他道:“你可是说了的,我实话实说了你可不能再找我的麻烦。” 太子盯了她一眼,转身便走。 满宝松了一口气,连忙回身冲小郑掌柜招手。 小郑掌柜立即抱着药箱跑过来,满宝道:“快快快,我们进去找皇后。” 皇后也知道了太子找满宝的事,笑问她,“太子和你说什么了?有没有找你的麻烦?” 满宝笑着摇头,“没有,就是问了一下娘娘的病情,让我好好的给娘娘治病而已。” 皇后也不知道信没信,反正她开心的笑了笑。 满宝这一次给她行针便改了几步针法,正是午睡的时间,针才扎了一半她便睡着了。 尚姑姑在一旁看着,忍不住嘴角翘了翘,和满宝道:“昨晚娘娘咳的也没以前厉害了,倒是多睡了几刻。” 满宝记下了,“那说明针法和药都没开错。” 这一次针灸依旧是分两次行完,满宝一直很留意时间,和他们只能看沙漏或滴漏来算时间不同,满宝直接看的系统内的时间,所以时间把握上要比他们强一些。 她将所有的针都拔了,皇后只是动了动脑袋,没有醒来。 满宝照常按了一下她的穴道,让她感受到微微的酸疼后翻身躺好。 满宝退出帐子,收了东西正要走,尚姑姑连忙拦住她道:“周小大夫先留步,等娘娘醒了还有话和你说呢。” 满宝看了一下时间,再过半个时辰国子学就要下学了,她还得去给殷或扎针呢。 不过想到这边的机会也难得,满宝犹豫了一下便坐下等候。 尚姑姑见她似乎有些坐立不安,便给她倒了一杯茶,笑道:“周小大夫安心,我们娘娘只是与你说些家常话而已,不要担心。” 满宝点头,喝了一杯茶后指了一旁的椅子道:“姐姐也坐吧。” 尚姑姑乐,“你叫我姐姐?你该叫我阿姨或姑姑才对。” 满宝不好意思的挠头道:“可您看着和我姐姐嫂子们差不多大,我怕把你叫老了。” 尚姑姑没有坐下,在这个屋里,她可没有坐的资格,她便站着和满宝小声说话,“你是家里最小的?” 满宝应是。 “你排行几?” “八。” 尚姑姑便笑道:“难怪呢,中间要是有几个隔得长一些的,那你母亲年纪的确挺大的了。你家可真有福气,生了这么多孩子。” 满宝深以为然的点头,反问尚姑姑,“姐姐是哪儿的人,家里兄弟多吗?” 尚姑姑愣了一下后笑道:“我是太原人,我家里只有一个兄弟,但姐妹有五个。” “姐姐家里人也多呀。” 尚姑姑轻轻地笑了笑,只是她不太有福而已。 尚姑姑很好奇的问满宝:“周小大夫的医术是跟谁学的,竟然这么好。” 满宝不好意思的道:“其实没有传言中的那么厉害,我和很多人学过医术,其中太医里现在只有范太医,你知道范太医吗?” 尚姑姑笑着点头,“知道的,范太医离宫的时候我已经进宫好几年了,没想到你是范太医的弟子。” 难怪敢开苏坚的肚子呢,治疗外伤,还是范太医最在行。 俩人小声的说着闲话,尚姑姑要去看皇后,见她实在无聊,便顺手将皇后落在榻上的一本书拿过来给她,笑道:“你先看看书打发时间吧,我去服侍娘娘。” 满宝点头,低下头去看,见是一本《氏族志》,便好奇的翻开来看。 她在不同的人那里听到过氏族志,先生提到过,唐县令和杨县令好像也都提到过,但满宝真正看见还是第一次。 她好奇的翻开看。 ※※※※※※※※※※※※※※※※※※※※ 作家的话 明天见 ☆.第一千一百章 交朋友 氏族志其实就是记录各地门阀士族的谱录,满宝翻开,见第一页列的是博陵崔氏崔干,上面不仅列了他的家族来历,还有他现在的官职,爵位等…… 满宝看得津津有味,心想,这要是把氏族志背下来,那出门在外,岂不是见着谁都认识了? 满宝正看得入神,一声轻笑在耳边响起,她抬起头来,就见一个跟她差不多一样大的女孩儿正牵着一个小姑娘的手在一旁看她。 见她看过来,大女孩便笑问,“你怎么爱看这样的书?不觉得无趣吗?” 满宝认得她,昨天她就在一堆皇子皇女之中,虽然不知道是哪位公主,但是公主没跑了。 满宝起身行礼。 长豫公主免了她的礼,满宝这才回答:“这本书挺好看的,公主看过了吗?” 长豫公主便叹气,“不想看也被逼着背下来了,所以快别让我看见它了。” 她身旁的小女孩儿抿嘴笑,她好奇的看着满宝,问道:“你就是给母后看病的小神医?” 满宝也很好奇的看着小女孩,“我叫周满,当不得神医二字。” 她虽然没有问小女孩名字,但双眼亮晶晶的盯着她看,又报了自己的名字…… 小女孩笑眯了眼,也开心的回应她,“我小字明达,你有字了吗?” 满宝摇头,“我还小呢,先生说得等我及笄了就给我取。” 皇后已经醒了,她更衣后出来,看到三个女孩儿正聊得高兴,便笑着走过来,“长豫,你打搅周小大夫看书了?” 长豫吐了吐舌头,跑上去揽住皇后的手笑道:“母后,你猜她看的是什么书?” 皇后看向满宝手边的书,微微惊讶。 “没错,她在看氏族志,竟然还看得津津有味,这本书,就是三哥都不怎么爱看呢。” “瞎说,你三哥九岁的时候就把氏族志背下来了。” “那也是死记硬背的,三哥可是说了,一点儿也不好看,他背的时候都快背吐了。” 皇后上前两步,将书拿起来,看向满宝,“周小大夫喜欢看这本书?” 满宝颔首道:“还好,只是觉着挺有趣的。” 皇后便笑了笑,将手中的书递给她,“那这本书送给你了。” 满宝惊讶的接过,“这样不好吧……” “哎呀,母后给你你就收着吧,”长豫笑道:“你要喜欢我那儿也有一册,也送与你。” 皇后没好气的拍了一下她脑袋,“淘气,那是给你背的,小心你父皇检查你功课。” 长豫便叹气。 满宝便收下了这本书,躬身和皇后道谢。 见她只是躬身道谢,没有像别人一样下跪磕头,一直安静站在一旁的明达抬头看了她一眼。 满宝正把书收起来,一低头对上她的目光,便冲她一笑。 皇后也坐在了榻上,冲明达招手,把她叫到身边来,柔声问道:“身体怎么样了?” “好多了,昨天本来想见母亲的,但她们都不让我来。” “母亲病了,你也病了,两个病人在一起是会过了病气的,”皇后笑道:“母亲也想去看你,不也忍住了吗?” 她看向满宝,笑道:“今日正巧周小大夫在这里,不如让她给你看看。” 满宝早发现了,明达公主的发质有些枯黄,可她明明是公主呀,而且气也有些不足,和殷或的症状倒有些像。 满宝立即放下手去给她看,这一摸就发现她的毛病也不少。 有些气弱,脾胃虚弱,但这些都不是最主要的,她发现她也有气疾。 皇后显然是知道这一点的,她叹气道:“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的缘故,这孩子从出生开始便身体不好,常呼吸不过来。” 满宝却微微摇头道:“公主的气疾和娘娘的不一样,倒更像是心疾。” “萧院正也这样说,却一直不能治愈。” 满宝便沉默起来,她记得她在莫老师那里看过相似的病例。 满宝收回了手道:“我想我得回去查一查医书。” 皇后笑着颔首,“好,那就有劳小周大夫了。” 她扭头看向尚姑姑。 尚姑姑立即捧了一个盒子上前。 皇后打开,从里面拿出一个牌子给满宝,“这是出入宫中的牌子,你和她们年纪相仿,以后就算是不进宫看病,也可以时常进宫来和她们玩儿。” 长豫眼睛一亮,拍手叫道:“这个

相关推荐: 云铮沈落雁   致远   结婚对象带孩子跑了   运河奇侠传   男神今天鬼畜了吗   重生都市至尊   人在大宋:从签到开始   爱,下辈子   男神总是想撩我   [系统]大师兄从不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