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被仿生人大佬宠爱的日子 > 第158章

第158章

马,显然已经认定了一般,他便热情的给白善和白二郎介绍。 三人将马厩里的马看了一圈,殷家的家将和大吉都看过,程二夫人也很懂马,综合了一下众人的意见后,发现还是管事一开始推荐的三匹马最好。 当然,价格也是最高的。 ※※※※※※※※※※※※※※※※※※※※ 作家的话 晚上八点见 ☆.第1223章 想送你 三匹马,管事表示每一匹都是马厩里最好的,因此每一匹都是三十金。 要不是满宝在车马行看过这匹马,她差点儿就要信了,这才相隔几天呀,就算马会涨价,那也不可能才四天就要涨两金吧? 因此满宝直接砍价,“三十金太贵了,最多二十八金,然后我们一下买了三匹,你们不再便宜一点儿吗?” 正想替满宝付钱的程二夫人一滞,震惊的看向她。 管事也愣了一下,显然没想到她会讲价。 谁知道满宝的话音才落,白善和白二郎也点了一下头,然后开始以挑剔的眼光去看他们才选中的马,然后把大吉推出去让他找缺点。 没办法,他们不会看马。 大吉倒也当得起他们的托付,将三匹马从年龄到毛色都挑了一遍。 对上大吉,管事总算是找回了讲价的感觉,没办法,他倒是没少跟各家的管事讲价,但面对公子小姐们时,还真没有讲过价格,毕竟会找到他们马场里来,还有殷、刘、程、韩、李几家陪着的公子小姐,还用得着和他们压这一二金的价格吗? 因此有白善他们在一旁目光炯炯的盯着,还没搞清楚他们身份的管事有些战战兢兢的应了,都没让大吉再找毛病。 因为满宝的话,他还勉为其难的给他们多降了一金,二十七金一匹马。 于是三人乐了,一起笑眯了眼。 满宝悄悄的和俩人道:“这匹棕红色的马我在车马行看到过,当时是小芍的朋友卖的,二十八金,显然他价格高了。” 朋友给的价格,那自然是实惠的了,现在的价格比朋友给的还要少一金,这算是他们赚到的了。 白善和白二郎一起悄悄的冲她竖起大拇指。 三人都心满意足,于是去签单,让管事到常青巷去拿钱。 管事也习以为常,毕竟谁没事出来逛街或来马场骑马打球会带那么多金银的? 他看了一下他们签下的地址,微微有些疑惑,常青巷白家,有些耳熟,却怎么想不起来是谁家呢? 程二夫人这才回过神来,连忙让下人去拿钱,她拉住满宝道:“周小娘子,说好了送你一匹马的,这匹马便我来付钱吧。” 满宝自然拒绝,她们之间只是病患关系而已,平时程二夫人也没少了她的诊费,怎么能收她这么贵重的礼物呢? 程二夫人笑道:“周小娘子就不要推辞了,这也是我的一方心意。” 满宝坚持拒绝,“无功不受禄,怎么好拿程二夫人那么重的礼?” “怎么会是无功呢,你治好了我的病,我家中妯娌的病也都是你看的,这一点小小礼物你受得起。” “可你们也没少付我诊费呀。”满宝坚持不收。 程二夫人没办法,只能看向韩大娘子。 韩大娘子便道:“周小娘子,如此我就实话实说了吧,我嫡亲的妹妹嫁到了雍州李家,她现今有孕快八个月了,我想让你给她看一看。” “啊?” 韩大娘子扫了一眼他们签的单子,隐约知道了他们喜欢什么,直接道:“这样吧,这三匹马便算是我给三位的见面礼,余下的事,我们有空再谈,如何?” 白善一听,立即阻止道:“多谢韩大娘子,不过这马我们还是自己买比较好,您要请满宝看病,将来再备一份谢礼给她就好。” 满宝和白二郎一起点头,这病还没看呢,先收了谢礼算怎么回事? 而且这礼还这么贵。 满宝心头算了一下三匹马的价格,忍不住咽了咽口水,八十一金呢,那就是八百一十两,这得是什么病啊,她给皇后娘娘看病都没赚这么多钱。 不,也不对,太子答应过要给她五百金的,所以还是有的。 三人坚持不收,韩大娘子他们也不能强迫,微微有些惋惜,于是目光便落在了光溜溜的马上。 等白善他们回到常青巷,把钱交给马场的管事,刚摸着自己的小马各种喜欢时,程二夫人她们就派人送来了三具马鞍和马镫。 殷或见不仅马鞍齐备,连马鞭都是配套的,他便笑道:“本来我还想从我家的库房里选几副马鞍送你们呢,现在看来不必了。” 三人这才想起来,他们光顾着看马,忘了看马鞍了。 刘焕比他们都略懂些马,毕竟他早几年便开始骑马了,平时他很少有机会亲自去买马,但马鞍却自己买过几副,因此知道。 “这马鞍一看就舒服,这用的可是上好的皮革……” 殷或摸了摸,也觉得舒服,对三人点了点头。 白善便问大吉,“这东西贵重吗?” 大吉道:“不便宜。” 满宝便咋舌,“看病嘛,上济世堂请我就好,我又不会不去,干嘛这么讨好我呢?害得我心脏乱跳,总觉得很不好意思。” 殷或便笑道:“给你就收着吧,你如今身份不一样了,我想她们也是怕你收手不做大夫了。” 白善则皱眉,“那病人不会有什么问题吧?” 殷或便想了想道:“韩家的五娘子的确嫁到了雍州李家,算起来我还得叫一声表嫂呢,生孩子……不是你们常说的吗,犹如到鬼门关走一遭,或许是这个缘故?” 白善皱眉想了想,还是没把马鞍套到马上,而是道:“先收起来吧,等满宝看过病人再说。” 刘焕见他们还是抱着马没舍得放手,便依旧用手当着额头,“我说,你们打算在这儿站到什么时候?虽然冬日的太阳晒不坏人,可大中午的站在这儿晒太阳真的很累啊。” 白善三人这才依依不舍的把马交给大吉牵回马厩里去,然后请了他们去后院吃茶聊天。 庄先生出门访友去了,于是他们就霸占了书房,还请了向铭学过来说话。 刘焕和殷或看到向铭学都眼睛亮晶晶的,尤其是刘焕,差点激动的扑上去,不过他勉强矜持住了,对被向朝背过来的向铭学行了一礼后就柔声问道:“向公子,你伤怎么样了?” 向铭学身子一僵,先扫了白善他们一眼,便对刘焕客气的道:“好多了,多谢刘公子关心。” 他知道,这必定是那话本的原因。 ※※※※※※※※※※※※※※※※※※※※ 作家的话 晚上十点见 ☆.第1224章 打听到的(给书友“思倾岚语”的打赏加更二) 向朝不太能理解他们读书人的气氛,把向铭学放在椅子上坐好以后就跑了。 殷或虽然目光也总是扫向向铭学,但还算矜持,为了不让他尴尬,他特意问白善他们,“你们想好给自己的马取什么名字了吗?” 白二郎立即精神一振,道:“我的马是青的,叫青骓怎么样?” 白善想也不想道:“俗!” 刚想说话的殷或顿了一下才道:“陛下有一匹马就叫青骓。” 众人:…… 白善轻咳一声道:“你们刚才什么都没听见对不对?” 大家一起点头,听见了也没什么,反正不往外说就没事。 白二郎挠了挠脑袋问,“那叫什么名字?” 他的目光不由扫向白善,觉得取名字这种事还是得问读书最多的白善。 白善便想了想道:“我觉得我们的这三匹马都好,干脆就从周穆王八骏里选一个对应的名字如何?” 刚喝了一口茶的向铭学呛到了,忍不住剧烈的咳嗽起来。 殷或也忍着笑道:“这样不好吧,周穆王八骏可是日行万里的好马。” 满宝却觉得很好,道:“这也是我们美好的期望嘛,谁说它们长大了不能成为千里,万里马的?” 白二郎也觉得好,“那我的马是叫逾轮,还是叫绿耳呢?” “叫绿耳吧,”满宝道:“我刚才看到了,它耳后的毛有些泛黄。” 白二郎:“行,就叫绿耳,以后它就叫绿耳了。” 白善笑眯了眼道:“那我的马就叫盗骊。” 满宝:“我的就叫赤骥。” 三人高兴的对了一下掌,算是定下各自的名字了。 另外三人见他们如此快速的定下马的名字,一时都惊呆了。 满宝叫上白二郎一起去厨房里拿吃的,大家一起在书房里吃午食一边说话。 刘焕震惊过后总算是想起来白善让他打听的事了,道:“我大哥帮忙问过了,因为剑南道拿了不少官吏,那边现在很缺人,如今那边都种冬小麦,还说要赶在春前修水利什么的,所以吏部得调派官员过去。” 他道:“除了从其他地方调派官员,还有从京里外放下去的,你说的傅良以前在剑南道当过官儿,吏部看过他的考评,好几年都是良,虽说没什么突出的功绩,但也没犯过什么大错,还曾经被魏大人提拔过,所以吏部想把他调到剑南道去,建州那边已经另外提拔了人。” 所以建州在新司马上任后才两月就提拔了长史后,最新上任的司马又被提拔成了长史。 一时间成了建州认为最吉利的岗位。 满宝立即问道:“知道定了什么位置吗?” 刘焕摇头,“这个我大哥就不知道了,应该还没定下,他是书记,吏部的文书都要过他的手抄写,要是定下了,我大哥不会不知道的。” 白二郎想了想后问道:“会不会是华阳县县令?不是说唐县令要回京了吗?” “不可能,”白善道:“傅县令资历不够。” “他资历还不够呀,”白二郎道:“他不是已经做到长史了吗?下州长史去做上县县令,其实品级还往低的地方调了呢。” 白善道:“我说的资历不是为官的资历。” 他道:“益州须得有家世的县令去压着才行,且傅大人的性格去了益州城,恐怕是百害而无一利,他可周转不来益州的官场。” 满宝也点头,“何况那里还有那么多流民没安顿呢。” 她道:“朝廷现在就让唐县令回京了,他肯定来不及将所有流民都安排好,肯定只安排了最紧要的,所以他要是去了,要做的事可就多了。” 白善道:“益州城里不仅有世家,官宦,士绅,还有豪富,这么多势力在内,唐县令才从人家嘴里抢食,如今都堆在县衙里呢,你觉得傅大人去了能守住?” “现在最想傅大人这样无根无基,还以中庸为道的人去接手益州城的恐怕就是益州城里的大人们了吧?”白善道:“他这样的人去了,最后不是被压得寸步难行,就是被人啃得骨头渣子都不剩。” 殷或也微微点头,“我父亲也说,华阳县的县令人选恐怕要从谢恒亮和刘益中选。” 刘焕给呛着了,咽下口水后问,“谁?” 殷或瞥了他一眼道:“你哥和谢恒亮。” 刘焕就呆住了,“我哥……不可能吧,他在吏部待得好好的,干嘛要去益州?” 白善道:“你别得了便宜还卖乖了,华阳县县令呢,益州可是天府之国,除了京城、雍州和晋州、太原外,最繁华的就是益州了。” 所以可以想见,先帝有多疼这个小儿子了,京城不用说,雍州是陪都,晋州是皇室的龙起之地,而太原是要塞,重兵驻守之地,都不是可以做封地的。 然后顺溜下来的益州就给了益州王。 刘焕也总算是回过味儿来,他毕竟是横扫国子学八卦的学生,因此很快在脑海中翻出以前的传闻,“我想起来了,传说当年唐学长想要当华阳县县令,不仅请了他爹老唐大人帮忙,他岳家王氏,还有杨学长的杨家都有帮忙运作,这才让他一选官就选了个上县县令呢。” 殷或喝着茶一怔,问道:“是这样吗?怎么我听我姐姐们说是杨学长想当华阳县的县令,结果却被唐学长给抢了,俩人为此还打了一架呢。” 满宝三人:…… 他们回想了一下,一起摇头道:“殷或,我觉得你姐姐们听到的一定是谣言,倒是刘焕听到的有可能是真的。” 白善道:“杨县令应该不会想去当华阳县的县令。” 满宝道:“当我们罗江县的县令多好呀,虽然我们县穷,但我们县民风淳朴呀。” 白善和白二郎虽然觉得她的话没什么毛病,但还是不好点头。 白善认真的想了一下杨县令到任后做的事,轻咳一声道:“杨县令有钱,所以我觉得他可能更喜欢去穷的县。” 众人:…… 刘焕挠了挠脑袋,“杨学长很有钱吗?” 这一下子,白善、满宝和白二郎齐齐的,狠狠地点头,很有钱! 殷或迟疑道:“这个却没怎么听说,不过杨侯爷只有杨学长一个嫡子,我们这样的人家总不会缺钱的吧。” 于是几人便讨论起来杨和书到底多有钱。 向铭学听了半响,见他们已经开始说起杨和书在京城有多受欢迎,每年过节,尤其是二月二踏青和九月重阳登高时,京中的贵女为了看一眼杨和书抢位置打架的事儿,忍不住轻咳了一声道:“你们不是在讨论傅大人要去哪儿任职的吗?” “哦,对,”满宝回了回神,“我们是在讨论这个来着。” 但从杨和书变成了傅大人,大家瞬间没了谈兴,于是面面相觑后一起低头道:“还是喝茶吃点心吧。” ※※※※※※※※※※※※※※※※※※※※ 作家的话 明天见 ☆.第1225章 积分 白二郎的话本,哦,不,是向侠传记写得很顺利,故事是三个人一起根据向家的故事润色加工过的,白二郎写过一遍,白善又给他修改一点儿,改掉一点儿或添加一点儿东西,再抄下来送到书铺。 没错,白二郎去找了一家书铺,谈好了写好的传记交给他们刊印,连受众都是现成的,现在已经写出了二十话,刊成了一本册子,国子学几乎人手一本,太学和四门学里也有不少人买,光国子监就卖出了近千本,更别说外头的人也很喜欢这话本,哦,不,是传记。 现今,向铭学可是京城里有名的名人了,不过因为某些关系,大家都在悄悄私底下讨论而已,不敢大肆宣扬,怕惹了宫里的眼。 但大家还是从心底崇敬向铭学,暗暗把他当成了一个大英雄。 这个时代,写传记的大多是史家,且都是给一些名臣或帝王做传,像这样给一个庶民做传,白诚他们是第一个。 而且向家的故事是跟随着益州王的檄文通晓天下的,虽然因为顾念太后,皇帝没大肆宣扬,但在京城,在一些重大城市的衙门公告墙上都贴着呢。 因此,向铭学的故事本来就有一种吸引人的特质,会让人下意识的觉得这是真的,是真实发生过的。 这些人哪知道写这书的人从小便看过不少话本,又是三个一起胡编乱造的,直接把故事写飞了呢? 反正向铭学自己都看得很津津有味,完全把书里的向铭学当成另一个人来看,除了报仇的轨迹还是自己的,做的一些事还是自己的外,其他的描写他完全是一脸懵。 向朝最近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帮白诚整理稿子了,可以一边整理一边看,不认得的字就拿去问向铭学。 刘焕也想做这样的工作,所以他一直待在书房里不走,直到把白二郎写出来的存货都看完才肯告辞。 白二郎一路念叨着把他送出门,“这稿子明天就要送去书铺了,过不了两天就印出来,到时候你还是会买一册回去,何必非得赶在这时候看呢?” 刘焕心满意足的道:“故事是你写的,你自然不懂,而且你都听向公子说过一遍了,我们却还对后事一无所知呢。” 跟着送他们出门的向朝心中暗道:他还是亲身经历过的呢,同样不知道后事,所以听过二公子说有什么用啊? 等送走刘焕和殷或,三人对视一眼,立即冲着马厩跑去,开始各自抱住自己的小马,喜欢得不行。 三匹马中满宝的马最小,只有两岁,白善和白二郎的都两岁半了,再过半年就成年了。 但它们也不小,至少已经带着他们在马场上驰骋,满宝现在就很想骑上去,就在她暗戳戳的想要把库房里的马鞍找出来套上去的时候,系统一阵丁铃当啷的响。 科科道:“宿主,收录马的奖励积分下来了。” 满宝眼睛一亮,有些恋恋不舍的放开了赤骥,转身炮灰屋。 白善还在摸着盗骊的脖子,偶尔给它喂一把豆子培养一下感情,见状问道:“你干什么去?” 满宝道:“回屋,学医术!?” 白二郎就扭头看向白善,疑惑道:“她这是受了什么刺激,怎么好好的就跑去学医术了?” 白善摇头,“不知道。” 他看了一眼一旁的赤骥,顺手给它喂了一把豆子,然后就拍了拍手道:“你玩吧,我也回去了。” 说罢也跑了。 留下白二郎对着三匹马半响无语。 他转身也正要离开,绿耳就用牙齿拉住他的衣服,喷了两口气表示不满。 白二郎想了想,抓了一把豆子喂它,绿耳这才放开他,凑着他的手吃起豆子来。 满宝一溜烟跑回屋里,关上门就进去看积分,她数了数那一串的零,自己惊喜的哇了一声,“一百二十八万,马果然值钱。” “是很值钱,”科科道:“宿主,百科馆刚给你发布了新任务,希望你能再收录一匹母马以供研究,奖励积分也达到了七十八万积分。” 满宝“咦”了一声问道:“为什么少了这么多?” “因为在有一匹马的前提下,许多基因已经被破密,百科馆判定它就值这么多。” 满宝却有不一样的看法,“原来那匹马是公的,公的不会生小马呀,你们再要一匹母马,它可以和前一匹马变出三匹马,甚至更多的马,它应该更值钱才对。” 科科:“……主系统是不会这么计算的。” 满宝就挥手道:“那一定是它的失误,不过没关系,不是还有论坛吗?” 于是在科科的目瞪口呆之下,满宝将收录马的积分截图发到了论坛,然后表示她要出售一匹母马。 科科看着宿主的操作,默默地没说话,算了,反正主系统也支持论坛交易,不论是收录到百科馆,还是卖到论坛,它都有抽成。 只不过抽成的比例大小而已,但如果论坛的成交价格高,其实和收录到百科馆差不多的。 科科由着她操作。 满宝心满意足的退出去,然后就去商城里找拟人模特。 她找了一圈,发现拟人模特倒是有挺多种的,价格不一,但医用的一个也没有。 科科这才轻咳一声道:“商城里的拟人模特不是医用的,你要买医用的最好还是通过莫老师。” “可你不是说不通过论坛和商城,不能交易吗?” “是不能,但莫老师可以把拟人模特放在教学室的教材购买里,主系统是认同这种教学工具存在的。” 满宝眼珠子一转,“那我要是想学习你们的治疗仓……” “你可以进入模拟教室学习,但想购买治疗仓是不可能的,因为它的主要功能是治疗,而不是学习。” 拟人模特却没有治疗的功能,医用的拟人模特就是供医学生认识人体,解剖学习用的。 满宝略微有些失望,看来百科馆在这上面的管制很严,真的是一点漏洞都不给她钻呀。 满宝只能去联系莫老师买拟人模特。 ※※※※※※※※※※※※※※※※※※※※ 作家的话 下午六点见 ☆.第1226章 本末 莫老师很快就答应了。 医用的拟人模特不便宜,但也不是很贵。 莫老师自己就是老师,渠道有很多,满宝才说,他出去转了一圈就能从别的老师手里拿来两个,直接按照原价放到教材购买栏里,让满宝想买就能买。 一个八万,跟其他的高科技产品比起来真的是实用又便宜。 这个价格远比满宝预算的低,她很疑惑,“为什么这么便宜?” 百科馆没有这东西卖,所以科科也不知道,按说,这科技得交一大笔罚金的吧? “因为它是学习用品,”这次是莫老师代替科科回答:“它不是武器,也没有攻击的功能,只能用作学习,百科馆对于一切学习的东西都是定价最低的。” 满宝看了一下一旁各种医用书籍的价格,再对比一下这个世界的书价,点头,这倒是。 满宝心中一动,问道:“莫老师,那治疗仓能不能放进教材里?” “不能,”莫老师道:“百科馆内有模拟教室,里面有模拟治疗仓的教学,你要学那个,可以购买它的课程,不过你买不到治疗仓,学那个没用。” “为什么商城里也没有卖?” 莫老师就笑道:“这东西谁买呀,每个社区的治疗仓都是免费躺着的,病情太重,送到公立医院去也是免费治疗,谁会花那个钱买个治疗仓放家里,既占位置,又不好操作。” 所以,没有需求,自然也就没有买卖了。 满宝便给莫老师发了好几个可爱的表情,蛊惑道:“莫老师,不然你也开一家网店吧,然后我去买。” “别想了,这东西好不好买另说,就算我买到了,你治疗也得另外配备相应的治疗药剂,那些药剂可不是你们的中药汁和中药膏,”莫老师说到这个微微皱眉,直接给她发的语音,“周满,依靠外物的治疗术并不能长久,我不否认治疗仓在治疗中有很大的便利和好处,但同样的,它也阻碍了医学的发展,现在大部分学习医术的学生都选择进修医疗器械和生物药剂,临床医学反倒排在了最末。” “在我们现在的科技的支撑下都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更别说你那里什么都没有,别的不说,你有电吗,你有能量石吗,你有治疗药剂吗?”莫老师问她,“要是治疗仓坏了你能修吗,你会更新系统吗,你会检测仓体吗……” 莫老师提出了许多问题,最后问她,“你要为了一个治疗仓放弃你现在继续的医学吗?” 满宝当然不愿意了,她只是对莫老师说的那种,人生病了,打开,躺进去,然后注入药剂,人就跟躺在母亲怀里一样睡一觉,醒过来的时候身上的病痛就慢慢消失了的事很好奇而已。 见打消了满宝的想法,莫老师很满意,对她道:“既然觉得便宜,就多买几个拟人模特吧,这样你可以进行一整套的交叉练习,你上次发过来的视频我做完了点评,我还找了一个做临床古医术研究的学生帮忙做了一个视频,用的也是向铭学的数据,目前手术观察效果很好,你可以学习一下。” 满宝精神一振,立即接受了他发过来的两个视频,还一边点开一边抽空问,“莫老师,为什么你不亲自做手术呢?” 莫老师轻咳一声道:“我更主要的是研究古代中医术,当然,对古代西医术也有涉猎,但我更主要的是学习其历史,现在骨头断了,肌腱断了都可以丢治疗仓里矫正,懂得手术治疗肌腱的人不多了。” 他这也是看满宝总是把拟人模特的脚分得血肉模糊的,这才想到,这样书面加图片的教导还是差一些,所以才想着在学校里找个学生帮忙做一下手术录制视频。 百科馆并不禁止这种学习资料的输出。 满宝收了视频,正打算看呢,科科就提醒她有敲门声,她连忙退出系统,打开门。 白善关心的看着她,“你没事吧?” 满宝摇头,表示没事,反倒疑惑的看着他,“我有什么事?” 白善就怀疑的看着她,“那你怎么突然跑回来了?” 满宝想要说没事,结果想到她挂在论坛上的帖子,不管最后有没有人出价,她都要再买一匹小马的。 百科馆给的积分少,但那也是积分不是? 于是她看向白善。 白善也看着她,俩人对视了一会儿后,满宝伸手把他拉进屋里,悄声道:“我想再买一匹马。” 白善微愣,问道:“买这么多马干什么?” 满宝点着手指道:“有用。” 白善低头看她,“是钱不够?” “钱倒是够了,不用买很好的,要二三十两的马就可以了,不过要母马。” 白善一怔,“这么便宜的马……”能要来干什么? 他却不知想到了什么,往外看了一眼后压低声音问,“你上次买的马是不是也这么便宜?” 满宝点头。 白善便目光深沉,“那马是给周叔叔的?” 满宝迟疑了一下,然后试探性的点了一下头,这么说也没错吧,的确是给他认为的“周小叔”的。 白善便松了一口气后笑道:“放心,你已经买过一次了,这次我去车马行里买,要不要买好一点儿的?买这么便宜的不好吧?” “不行,不能买太好的,他会心疼的。” 科科:……并不会。 谁知道白善却跟着点了点头,“也是,就跟你和你爹一样,我了解的。” 满宝回身去内室摸了三个大银锭交给他,“别买太好的呀,避开别人。” 白善点头,将钱推回去,“我来出钱吧。” “那不行,这是我要用的,怎能要你出钱呢?” “就当是我给周叔叔的孝敬,”白善一脸感叹的道:“上次落水,要不是周叔叔,我恐怕就死在湖里了,本来就不该让你分担赏金的,但水下的事儿又不能让人知道,所以我才没推辞的。” 白善压低了声音道:“你和周叔叔说,以后他想要什么,只管和我要,我都给他买。” 满宝感动不已,不过她还是拒绝了,“算了吧,他想要的东西可多,可多了。” 比如孔雀了解一下? ※※※※※※※※※※※※※※※※※※※※ 作家的话 晚上八点见 ☆. 第1227章 圣旨 白善却不以为意,坚持道:“没事,回头我再给周叔叔买些香烛纸钱,对了满宝,” 白善压低了声音问,“你能不能帮我问一下周叔叔,他有没有见到我父亲?” 满宝:…… 她有些不自在的在椅子上挪了挪,问道:“如果有,你想和他说什么?” 白善想了想后便道:“也没什么,就是想请周叔叔转告父亲,就说他生前想做的事我们已经替他达成了,只是很可惜,我们发现的太晚,犍尾堰到底决堤了,还有就是,告诉他我和祖母母亲都过得很好,让他安心。” 白善其实是有些疑惑的,“你问一问周叔叔,这世上有投胎转世吗?如果有,他们不去投胎转世吗?” 满宝问科科,“这世上真的没有投胎转世吗?” 科科:“目前没有发现。” 满宝就叹气,“它说它也不知道。” 白善聪明不已,一听就明白了,“所以其实他是没见到我父亲是吗?” 满宝犹豫了一下后点头。 白善不知为何就松了一口气,其实这样也不错,若是死了还看着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一切,却又无能为力,那也挺痛苦的。 想到这里,白善转了转眼珠子,小声问道:“周叔叔还在这儿吗?” 满宝道:“不在了。” 白善怀疑的看着她,但还是道:“好吧,这钱你收回去吧,买一匹小马而已,又不要求是好马,我还是出得起的,回头你问一问周叔叔,要不要给他买些香烛纸钱,或者牛和羊要不要?一般祭祀得要五牲吧?” 才要摇头的满宝一顿,立即点头道:“其他的不要,但羊和牛要,你也能买来?” 白善便想了想道:“得避人耳目才行,此事急吗?” “不急!” 白善就笑道:“那就好,我回头仔细的想想,等我想到了好法子就告诉你。” 白善将钱放在桌子上,起身道:“明天吧,明天休沐,我找借口与你出去走一趟。” “大吉必定会跟着吧?” 就是因为大吉痊愈了,她才感觉抽不出手来,不然她大可以换一个车马行再买一匹小马,也不会惹人注意的。 白善就道:“那你明天去一趟二柳巷吧,让大吉送你去。” 满宝笑开,“我也是这么想的。” 俩人商量好,白善临出门前再次问道:“真的不需要准备香烛纸钱吗?” 满宝:……不需要! 而在同一时刻,七里村正在敲锣打鼓,老周头抱着一张黄绸蹬蹬的跑回家,一叠声的让周大郎去准备香烛纸钱,“多准备点儿,多准备点儿,不仅要给你小叔小婶烧,你爷爷奶奶,还有老周家的列祖列宗都要烧……” 整个七里村都沸腾了,他们村,他们老周家竟然出了一个官儿! 好吧,虽然官儿在十二年前就死了,可那也是官儿呀! 村长已经跑去找村里的老人了,当年为了躲避官府的追查,周银早从族谱上移掉了,现在得重新记回去,不仅得记回去,还得记详细点儿啊。 周二郎见家里和村里的人乱窜,忍不住尴尬的冲前送圣旨和公文的大人笑了笑,道:“大人见谅,大人见谅,我小叔蒙冤多年,我爹一时太过激动了。” 前来送旨的官吏虽然很看不起他们这样失礼的行为,但也没表现出来,他可是知道的,周家的小女郎如今还在悄悄的进宫给皇后看病呢。 而且路上碰见回京的杨县令和唐县令时,俩人言语间还对七里村的村民及周家颇多赞誉。 就算是给那俩人面子,他也不好表现出不友好来。 周二郎正尴尬的想要请人进屋坐,听了消息紧急赶来的白老爷连忙笑吟吟的上前招呼。 官吏们一眼便看出他是士子,脸上的笑意真切了几分,对行礼的白老爷点了点头。 白老爷对周二郎点了点头,和他一起请官吏们去白家落脚,待吃饭的时候再过来周家吃酒。 官吏们看了一眼有些乱的老周家,点了点头后转身和白老爷周二郎去白家。 周大郎和小钱氏很快把挤在老周家道喜的乡亲们送走,这才把周立学(三头)叫来,“你二叔把几个官儿带到哪儿去了?” 周立学道:“白老爷过来,二叔和白老爷带着他们一块儿去白家了,说要等吃饭的时候再过来。” 周大郎就松了一口气,对小钱氏道:“外头的事儿我来管,你先带着弟妹们把饭菜做出来。” 小钱氏点头,忧心的看了一眼主屋。 周大郎道:“没事,爹和娘哭一会儿就没事了。” 老周头是实在忍不住了才哭的,他不知道州牧是多大的官儿,也没在意这个,他就知道,有了这个,那就意味着满宝在京城里没事了,毕竟她亲爹都被皇帝嘉赏了不是? 他还知道,有了这个,周银总算是可以正大光明的祭祀了,以后也不用怕再被翻出什么事儿来。 老周头捧着黄绸跑回屋里时眼泪就没忍住噼里啪啦的往下掉,钱氏也没拦着她,她撑着桌子坐在椅子上,也抹了好一会儿眼泪,压在心头的大石头,悬在脖子上的铡刀一下都没了,她心绪也复杂得很。 不过她很快醒过神来,她抹了抹泪,推了一把抱着黄绸哭得不行的老周头,从他怀里把圣旨抢过来,然后道:“别哭了,来宣旨的官儿还在外头呢,你是一家之主,得把场子撑起来知道吗?” 老周头哭得正专心,根本没听清她在说什么。 钱氏已经把黄绸放在了天尊老爷的像前,先拜了拜,等他冷静了一点儿才重复一遍,“村里也得说起,叫上村长,村里的老人,还有里长那儿,当年他对二郎的事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放过,咱也得记在心里……” 老周头总算是醒过神来,抹干眼泪道:“我这就去。” 但周大郎已经安排下去了,他让周立学跑去请里长过来了,他则和周立固(四头)一起去找村长和村里的老人,定一下一会儿上席的章程。 周三郎则拔腿跑去隔壁大梨村,买羊肉和买猪肉去了,冯氏几个则杀鸡的杀鸡,捉鸭的捉鸭,要不是后头那看守鸡栏的鹅太凶,她们差点把鹅也给杀了。 ※※※※※※※※※※※※※※※※※※※※ 作家的话 晚上十点见 ☆. 第1228章 庆贺(给书友“仔仔”的打赏加更) 老周头出去转了一圈,发现竟然没自己的事走了,周大郎把家里都安排好了,而周二郎还把官吏们都带去了白家。 他毫无目的的转了一圈,最后又回到了房间里,干脆就翻箱倒柜起来。 钱氏给天尊老爷上了三炷香,见状问道:“你找什么呢?” “找衣服,满宝给我寄回来的衣服我不是放柜子里了吗?你收哪儿去了?”老周头道:“这可是大官儿呢,一会儿换上好去待客。” 钱氏便把他拉开,“别翻乱了,我帮你找。” 钱氏把衣服找出来给他,皱了皱眉道:“外头都安排好了?” “老大都安排下了,用不着我。” 钱氏这才松了一口气,点了点头。 满宝他们也往家里寄了信,还是派家里的下人上路送的,但这会儿天已经开始变冷了,私人的速度就是比不上官家的。 所以官差才先他们的信一步到达七里村。 白老爷也很担心刘老夫人和白善他们,所以才坐下便开始打听起京城的消息来。 他们上一次收到白善他们的信,说是已经告了御状,在牢里转了一圈后出来了,已经没事了。 但后续如何却不知道了。 现在周家都得了封赏,那白家应该也有吧? 白家还真有,从宣旨官那里听说白启也被封了州牧,还是上州州牧,他便大松一口气,开始让人去拿了好酒出来,他们这里先喝一波。 周大郎很快把村里的老人和村长都请到家里,一些和他们家相熟的婶子嫂子之类的也到他们家帮忙起来。 周立学则赶着牛车把里长接来了,小钱氏做了三桌上好的饭菜,然后周大郎就去白家请了白老爷来官差们过来用饭。 老周家留下老周头、周大郎、周二郎和周三郎陪客外,其他人则避到小院里吃饭。 不过他们也没多少心思吃就是了,长长地耳朵竖着听那边说话。 七里村的人也很关心京城里满宝的情况,但官差们哪里知道那么多? 只说皇帝没有问罪,人已经放出监狱。 然后老周头就提起周银的后事,旁敲侧击的询问以前衙门说的什么盗匪的话是不是就不作数了,以后可以照着规矩想怎么来就怎么来了? 官差自然是照着圣旨的意思夸了一下周银的忠义,里长和村长也不是傻子,一听就明白了。 然后大家其乐融融的吃了一顿不中不晚的饭以后就把人给送走了。 白老爷见他们就让官差这么空手走了,忍不住给老周头使了使眼色。 老周头没能领悟,白老爷便去看周二郎。 周二郎愣了一下,明白过来便去摸身上,结果一文钱都没摸出来,白老爷看着头疼,正想着是不是自己替他们把钱出了的时候,官差们已经上马告辞离开了。 白老爷只能看着离开的队伍叹息,和周二郎道:“你们怎么不提前准备呀?” 老周头疑惑的问,“准备什么?” 一旁的里长没好气的道:“钱呀,人家大老远的来给你送圣旨,你不得给人家打赏的钱呀?” 老周头瞪大了眼睛,不可置信的道:“我给他打赏?不是,我就一个泥腿子,他还是大官儿呢,怎么能我给他打赏呢?” 这不得他打赏他才对吗? 里长道:“将来你家立学要是考中了进士,人家来报喜,你不得给人家打赏钱呀?” “那来的是小吏,还是大喜事,当然是要打赏的,可这儿来的是大官儿,这得给多少钱才能算打赏?”老周头转头对周二郎道:“没给才对,给了我才要揍你呢,给的少了,让人家大官见了多寒碜呀。” 大家竟然觉得老周头说得有理,连白老爷都忍不住点了点头,“也是,京中来的,应该不缺钱才是。” 那是,缺也不能给呀。 老周头心想,现在新麦不值钱了,价格就跟平常的麦一样,到了明年,丰收过后说不定粮价还得降一降呢,根本换不了多少钱。 如今家里挣的现钱都靠山上种的各种药材了呢,老五他们写信回来都是报喜不报忧,连满宝蹲大牢这样的事都是出来以后才告诉他们,也不知道他们在京城里为了捞人花了多少钱。 老周头可是知道的,进了监牢,那要是没钱,休想出来的。这京城里的大官儿可不一定有杨县令那么好。 老四临走前就把家里的现银都给带上了,这一时半会儿的让他上哪儿给这么大个官儿找赏钱去? 官吏们一走,老周头是彻底一松,直接挥手道:“和乡亲们说一声,明天我们家杀鸡宰羊,请大家吃一顿!” 村长知道老周家现在除了些铜钱外没多少钱了,毕竟他们家前几天刚跟他换完银子,因此拦住他道:“别忙,这是咱周氏的大事,也是咱七里村的大事,不能光你家出钱,家家户户凑一些,大家办它个流水席。” 老周头立即推辞,“不行,不行,怎么能让你们破费呢?放心,虽然家里的现银都让老四带走了,但请大家吃顿好的还是可以的。” 他道:“今年收成不错,米面都是自家的,管够,地里的菜也有,鸡和鸡蛋也都是家里的,家里买羊肉和猪肉的钱还是有的。” 见老周头坚持,村长便也不跟他争了,大不了明天来吃席的时候带点东西呗。 如今七里村上下都知道前段时间满宝因为告御状蹲了大牢,信送回来的时候,老周家哭得可惨了,虽然信上说了人没事,已经捞出来了。 但谁都知道,这大牢是那么好蹲的? 谁进去不得脱一层皮? 满宝还不知道受了多少罪呢,所以老周家一旦新,便让周四郎带上家里所有的现银,又把家里炮制好的药材全装车上给拉到京城去了。 那骡子和车都是现买的,拉到京城去就卖出去换成现银给满宝,务必要把人给带回来。 所以现在七里村上下都知道老周家没钱,一下又从全村第二有钱的人家上掉下去了,现在还不知道是不是掉到了最末,毕竟谁也不知道京城的情况。 不过虽然不知道满宝出狱遭了多少罪,周银被追赠的事儿是大好事,全村都开始跟着一起庆祝起来。 这下他们是彻底放开了,谈起十二年前的事来再无顾忌。 总算是可以说悄悄话了,而不是像以前一样只要谈起周银就只能嗯嗯啊啊的暗示过去,全靠各人的领悟能力。 周氏的老人们决定在族谱上加上十二年前的那一段,一定要重墨写,他们不太信得过周立学的文笔,因此决定交给村长的孙子来写,毕竟他比周立学多上了几年学。 ※※※※※※※※※※※※※※※※※※※※ 作家的话 明天见 ☆.第1229章 知恩 七里村第二天便开始热闹起来,村里不少人都去老周家帮忙煮饭做菜,那基本上是女人的活儿。 而男人们则凑在一起,周氏的老人做主开了祠堂,一群上了年纪的人就拉着周立学几个读过书的在祠堂里翻族谱,给祖宗们供了刚炖好的鸡鸭羊后就将周银夫妻重新点到族谱上,并将周银的这一生记在了族谱上。 七里村偏僻,世代居于此,除了乱晋的时候有流民军冲进来过,就只有天灾才能让他们村子有灭顶之灾。 但这样的灾难也很少有,因为七里村是在山里,没有粮食,还有野菜野草,还有树皮,总会有根子留下来。 而一个家族,一个村子只要有几个人活下来,经年之后就又能成为一个村,不过是从百户变成了几十户,从几十户变成几户而已。 而大德十一年的旱灾对于七里村的村民来说就是一次灭顶之灾的考验。 那一次,村里不少人家其实已经收了行囊准备出门逃灾了,他们私下已经商量好往北去,一路走到京城去,哪怕是沿路乞讨,只要能撑着一口气活到旱灾结束就好。 可是,人离乡贱,希望是如此,最后在路上能活下几个人来谁也不知道,头一批从村里出去的人不就只回来了三个吗,剩下的,基本都折在了路上。 那一批出去的还都是青壮呢,他们都没损失这么大,更别说村长这些打算牵家带口的了。 就在他们犹豫不决的时候,周银扛回来一袋粮食,除了给自家留了一部分外,还给村里一些已经断炊好几天的孤儿寡母分了一点儿。 然后把村里的青壮拉在一处,一起带到了县城,点头哈腰的给他们找了个扛包的活儿。 很累,很苦,但能活下去,得到的粮食挤一挤还能让家里的老幼撑着一口气。 就是靠着周银介绍的这份工,七里村最后没出去逃灾,大部分人都活了下来。 那商行的东家很喜欢周银,留下管事处理罗江县的产业,他则和商队带着周银走了。 七里村上下都知道周银是卖身为奴了,按照规矩,卖身为奴就该从族谱上划去了,但当时族里没人要划掉周银的名字。 老周家的日子依旧过得拮据,整个七里村的日子都不太好过,年景好的时候,省吃俭用就能过一年了。 年景不好的时候,勒一勒裤腰带也熬过去了。 所以闲暇之余,大家也会坐在村口的大榕树下讨论,说以周银的聪明和能干,还有商行东家对他的看重,说不定此时正吃香喝辣的呢,过不了多久就会送信回来了。 但老周家和七里村的村民们等翻过了年,又翻了一年,周银还是没有消息。 老周家甚至叫人去找路过的客商打交道,但传回来的消息都不太好,有说那商行的东家路上遇到了流民军和土匪,商队被抢了,人都被杀了…… 还有说根本就没这个商号,人必定是被骗到深山里挖矿去了,进了矿山就不用想着找人了,那是连骨头渣子都不会有的…… 于是一年又一年,七里村的人不再提起周银,连老周家自己都不再提了,就想着没有消息也不算坏,说不定是跟着商行走远了,一时送不回信来,毕竟是下人,身不由己的…… 一直到大贞三年,周银突然赶着一辆骡车带着妻女喜滋滋的回到七里村,整个村子都热闹了起来。 像张氏虽然对钱氏很有意见,半辈子都在针锋相对,但对周银却没什么意见的,所以也跟着凑了一把热闹。 更不要说其他家跟老周家关系好的人家了。 当年跟着周银一起玩的周虎等人也成家立业了,他们想着周银回来,怎么也要摆上十来桌,大家热闹一次。 周银也没反对,拍着胸脯表示等他去县里取了托商行带过来的东西回来就办酒席。 结果他们夫妻这一去就没回来。 要说周银是匪,打死七里村的村民们都不信,周银怎么可能是匪呢? 匪杀的他还差不多! 也因此,当年官差带着周银模糊的画像前来问询,当时男丁们都在村口被一一查问,妇人们则用草席将夫妻俩的尸体掩盖住,然后一起冒雨拖到草垛里藏起来,为了不让一丝血流出来,她们一路撑着油布挡着雨水…… 事后还往地上多倒了几桶水,官差来搜查的事后干脆就扑腾的倒在地上,将他们应付走。 而后,谁也没敢声张,入夜之后,村里的青壮在老周家的墓地里挖了一个大坑,连棺材都没有,只能用被子把两具尸体盖住,再盖上草席埋了…… 后来,官差又来过两次,里长也胆战心惊的看着,最后周氏的老人们这才悄悄开了祠堂,在周银的名字上划了一道线,假装他卖身为奴后再也没回来过,也已经被族谱划去了。 事情慢慢平息下来,再也没人来问周银,事情似乎已经过去,村民们似乎也忘了,但这么些年,大家心里不是不疑惑的。 周银到底在外面做了什么,是怎么死的,又是怎么把这些官差惹来的。 不仅村民们不知道,连老周家都不知道。 一直到外面叫嚷着益州王反了,外面打起来,到处都是逃兵,然后满宝他们的信辗转回到了七里村,他们这才知道十二年前发生的事。 也才知道,那个他们从小看到大的小姑娘已经长大,都可以为了她亲生父亲去告御状了。 老人们把这些事念出来让后生们写上时心中都有些感慨,这时间过得可真快呀。 然后村长看了一下孙子落下的笔,想了想问老周头,“金叔,满宝要不要记在小银叔的名下?她是独女,又能耐,可以上族谱的。” 老周头想了一下便道:“记吧。” 村长就问,“那是记咱的周氏,还是记夏氏呀?” “记什么夏氏呀,当然是记周氏了,周满,我给取的名字,当年老二都答应了,跟着大郎他们排的。” “可小银叔说的不是夏满吗?毕竟是入赘的……” 老周头不乐意了,立即抢过笔道:“谁,谁说的,周满!都十多年了,她一直叫的这名字,你要给她改姓,那就别记了。” 村长就从善如流的点头,一旁的老人不乐意了,张着缺牙的嘴含糊的道:“要守信啊,要守信啊……” 老周头假装听不到。 ※※※※※※※※※※※※※※※※※※※※ 作家的话 下午六点见 ☆.第1230章 开席 周满上族谱的事最后还是不了了之,修好的族谱贡上,大家上香拜过后就算是告诉老祖宗了,然后村长就把族谱拿回家去,其他人则端起案上的鸡鸭羊回老周家做菜去了。 老祖宗吃完了自然就要轮到他们吃了。 老周家借了不少家的桌椅来,两个院子摆不下,就摆到了门外的路上,不仅七里村的村民,还有老周家的姻亲也都来了。 罗江县暂代县令之责的刘县尉也来了,当然,他也不是白来的,还带来慰问金。 周银被追赠为州牧,不仅七里村面上有光,罗江县也面上有光的,虽然就是名声好听,没有什么实际的好处,但他觉得回头绵州那边可能还要派官员过来慰问。 所以他想在七里村的村口竖一块碑,专门记录周银的事,不过在来前张主簿提醒了一下他,他这才想起来,太后娘娘还在呢。 虽然他们罗江县天高皇帝远,他们搞些活动京城中的大人物未必能知道,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不是? 所以他就按捺了下来。 不过周家和杨县令关系好,还在此次平益州王反叛的事中立了大功,现在杨县令又回京城去了,将来周家说不定真的要一飞冲天了。 加上周家这几年对罗江县的财政贡献也挺大的,多方考虑之下,刘县尉就决定,碑可以暂时不立,但关系不能落下。 所以他就带着手下,拿着慰问金过来了。 对于他们的到来,老周家非常的欢迎,将他们和白老爷安排在了上座,然后就热热闹闹的开席了。 钱大舅母拉着钱氏的手在屋里说悄悄话,“好了,好了,你苦日子总算是到头了,以后也不用担惊受怕的了。” 钱氏笑着点头,“我也是这样说,这些年多亏了大哥和嫂子帮我们做遮掩了。” 不然满宝的身世可瞒不住钱家村那边的亲戚。 钱大舅母就笑道:“我们姑嫂之间还论这个吗?对了,满宝生辰快了吧,她也十三了,应该说亲了吧?” 钱氏就笑道:“是可以了,不过老六都没定亲呢,她也跟个孩子似的,我哪放心,再多放几年吧。“ “也是,”钱大舅母也跟着她发起愁来,“你家老六怎么还没说亲呀,再耽搁下去,以后要讨不着媳妇了。” 钱氏也叹气,“谁说不是呢,不过他这会儿在京城,我也说不着他。但我和他爹都商量好了,等他回来,必定得说了亲,娶了媳妇才走。” 钱大舅母就忧心起来,“大头也在京城呢,他也到岁数了啊。” 大头可是她的亲外孙,她还是很担心的。想到大头她就想到大丫,“对了,听说你要给大丫说亲了?” “也不是别人家,”钱氏示意她往外看,“里长的大孙子,也在读书呢,已经见过了,人品相貌都好,现在就差合八字了。” 钱大舅母就眉眼舒畅开来,乐得弯了眼,笑道:“这门亲事好,这门亲事好。” 可不好吗? 里长一般都是乡里德高望重的中老年人才能担任的,若不在此列,那就是很有钱,地很多,在地方上很有权势了。 里长家在两可之间。 他当里长好多年了,现在出门都不走路了,都是靠人用牛车拉,或是用板车推,但也没人能代替了他去。 村里有什么事儿,一般是先找村长,村长解决不了的才找里长,一般除了人命大案里长做不了主,基本上所有的事里长都能做主解决。 所以里长的权利还是挺大的,这叫县官不如现管,里长刚好就是现管的那个。 往前几年,老周头是做梦也想不到自己能跟里长家做亲的。 钱氏道:“他们家别的都好,就是兄弟少,里长两个儿子,孙子总共才有三个,不过都知根知底的,他家也算和睦,大丫要是说了他家,回家方便不说,我们也能看顾着些。” 钱大舅母点头,“就是这个道理。” 可惜同样适龄的二头和二丫也在京城,剩下的几个年纪还小,暂时不到说亲的年纪,于是姑嫂二人停下了话头说起了今年的收成。 而此时,京城里的白善刚从车马行里牵出一匹小马来,他听满宝的,牵着马顺着街道往回走,走了一段路便看到一条小巷子,他却没有进去,而是站在街口等她。 满宝却被韩大娘子绊住了。 今天她休息,不用去济世堂,但今天她要支走大吉,于是去了二柳巷,给傅文芸把了一下脉,主要是把打听到的事儿告诉她。 然后俩人便躲在屋里说悄悄话,身体好了,傅文芸总算是发现了肚子上不好看的褶子,于是满宝就把药膏推荐给了她。 为了不让好朋友被郑大掌柜坑,她便特特和秋月走了一趟,结果才帮秋月买好了药膏,还没来得及出门就被韩大娘子堵上了。 她就是特意来找满宝的,还是为的她妹妹的事儿。 韩大娘子道:“周小姐,我五妹身孕近八个月了,不知您何时有时间给看一看?” 满宝想了想便道:“明天就可以,你让她过来吧。” 韩大娘子顿了一下问,“周小姐不能去雍州出诊吗?不是很远,一天就能来回。” 满宝虽没去过雍州,却是知道路程的,因为丁大夫就出过雍州的外诊,说是一天可以来回的,那一定是因为看病不花时间。 她道:“济世堂这边我是必要坐半天堂的,除非急诊,所以还是请韩五娘子过来吧。” “而且,既然已经快八个月了,应该就快要生了,韩大娘子来找我不就是因为我曾经给松子巷的岳家儿媳接生过吗?” 韩大娘子眉眼一跳,她还真是因为这个才找上满宝的,不然,看病的话,他们家请得起太医,稳婆也能摸胎,其实用得着满宝的并不多。 满宝道:“我是不可能离开京城一去雍州住上好几日的,所以为了后面生产方便,还是得请韩五娘子过来。” 韩大娘子迟疑了一下后便点头,“好,我今天就派人去接她,明天还请周小姐上门看诊。” 满宝表示没问题,让她明天派人来济世堂接她,“午时前后过来都可以。” 她还不知道韩大娘子住哪儿呢。 ※※※※※※※※※※※※※※※※※※※※ 作家的话 晚上八点见 ☆.第1231章 脸红红 好容易送走韩大娘子,满宝便连忙跑出去找大吉,“我们去我五哥的饭馆吧。” 大吉不太明白上那儿去干什么,但还是赶车出了内城。 满宝跳下马车,对大吉挥手道:“大吉,你回去把白善白二他们接过来吧,我今天请他们吃饭。” 大吉:…… 他掀起眼皮看了满宝一眼,好一会儿后才重新上车离开。 满宝松了一口气,将药箱放在柜台上,和周立君说了一声要逛街就甩着手跑出去了。 白善在的街口离这边不是很远,满宝很快就跑了过去,俩人接头,科科给他们查了一下,确认巷子里没人就让他们进去了。 俩人牵着一匹小马到了巷子深处,满宝问道:“这匹马多少钱呀?” “二十九两,还剩一两。”

相关推荐: 南兰小传(飞狐外传同人)   战栗纪元   血疑   财阀小娇妻:谢少宠上瘾!   毁灭教皇   [系统]大师兄从不动手   财色兼收   死亡亿次,我复制天赋杀穿万族!   原来我真的是反派啊!   黑道千金少爷---忆露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