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被仿生人大佬宠爱的日子 > 第170章

第170章

脖子,她还真怕她娘。 老周头哼哼了一声,问道:“我问你,这绸缎值多少钱一匹?” 满宝道:“给爹和娘的都是宫里给的,卖出去的话,五六十两一匹吧,可要是想买,估计得一二百两,还不一定能买的着。” 老周头就捂住胸口道:“太黑心了,这做买卖的心怎么这么黑,这一进一出就白赚这么多钱了?” 满宝点头。 “那咱就不能直接卖给那些要买的人?” 满宝叹息的摇头,“我们试过了,那些人不信呀,信了的,不买呀。” 老周头:“……为啥?” “不信的人想买,可他们只从那些大布庄里买,我们说破天去他们也不信;信了的呢,家里也不缺这些布料,就是缺,他们也不从我手上买。” 这下连钱氏都不懂了,和老周头一起问道:“为啥?” 满宝一言难尽的道:“因为那料子是有数的,宫里赏赐给我的料子,在一些人家的后宅不是秘密,若和我买了去做衣裳,她们出去赴宴可能反而会遭人笑话,而且卖御赐之物好像不太好……” 满宝小声道:“我和白善查过律书,上面并没有明文禁制卖御赐之物,可似乎又有这样的规矩,买卖御赐之物是犯法的。要是有人告官,就算不被打,申饬一番是肯定的……” 所以她和二丫才觉得风险太大,收益又太小,没必要为了一堆布料操这么多心,所以才放着的。 反正这些布料能当钱用,在京城,因为它是御赐之物有许多限制,那以后带出京城去用不就是了? 出了京城,谁知道她周满是谁,谁又知道她手上的东西是御赐之物呢? 只说是和贡品一样好的绫罗绸缎不就行了? 老周头松了一口气,也用手背摸了摸那绸缎,然后庆幸道:“幸亏我昨天没来得及和你娘说把布裁出来做新衣,不然这一二百两就毁了。” 他强调道:“一二百两呢!” ※※※※※※※※※※※※※※※※※※※※ 作家的话 晚安 ☆.第1322章 勉强同意(九月月票加更6) 满宝:“……没有这么多,人家买,最多给个百八十两。” “那也贵,一个宅子呢,你穿在身上不嫌重呀?”老周头和钱氏道:“收起来,以后找机会换成钱。” 这么重的衣服穿在身上,他怕把脊骨给压弯了。 满宝:……她不乐意说出布匹的价钱就是怕这种情况。 满宝转了转眼珠子道:“爹,大丫的婚期定了吗?” “定了,大年二十九的喜宴,第二天就过年,她进门能歇上两月才开始农忙。” 钱氏这才想起来问,“怎么定了这个日子?” “那没办法,除了二十九,就只有正月初十的日子好了,”老周头理直气壮的道:“年后才娶亲,省了他们回家过年的一次礼,像什么话?而且进门太晚,离着农忙近,对孩子不好。” 钱氏:……你就是心疼那一次礼吧? 满宝却喜滋滋的又给她爹倒了一杯水,然后赞道:“这个日子好,成亲第二天就是大年三十,正好一家团圆,多喜庆呀。” 老周头瞬间笑眯了眼,“是吧,满宝都说好,我就是觉着这个日子喜庆才选的。” 满宝趁机道:“爹,那你有没有和媒人说定嫁妆?我想把县城里的那个铺子给大丫做陪嫁。” 老周头直接把嘴里的水给喷了,“你说什么?” 满宝跳到一边避开了,扯起自己的袖子给他擦脸上的水,“爹,那铺子不就是一匹布的事吗?我都已经给大丫两匹布了,还在乎多送一匹吗?” 老周头扭头看了一眼床上的绸缎,竟然觉得她说的有点儿道理。 他立即摇头甩掉脑海中的想法,对满宝瞪眼道:“不行,这布料放着不能生钱,可铺子却是可以生钱的,你知道每个月那铺子的收益有多少吗?” 老周头道:“比我们在地里干活儿可强多了。” 满宝便笑道:“这个您放心,我都和大嫂说过了,这铺子虽然给大丫做陪嫁,但还是大嫂在做,每个月依旧要交一份到公中的。其实就是铺子记在大丫名下而已。” 老周头才不信她呢,但他也知道,论口才他比不过她,于是干脆把头扭到一边去,拒绝再听她说话,“反正我不管,当初这铺子是你买的,你嫂子记在了你名下,说好了等你出嫁的时候给你做陪嫁的。” “可爹,我现在这么厉害,能挣很多钱了,又不在县城里,要这铺子没多大用处呀。” “你以后总要回家的吧?”老周头这才想起这事来,“对了,今日光顾着去大梨村了,你这两日净往外面跑,我倒忘了问你,你年后还要再去京城?” 满宝:“……爹,六哥他们还在京城呢,我们要丢他们在京城吗?” 老周头就摸着烟枪沉思起来,道:“当初我也不知道那事要怎么解决,你们说要去京城,我稀里糊涂的就让你们去了,你们说要买铺子,那也就买了,可我这段时间一直在想,京城距离七里村还是太远了,来回一趟得要十几二十天呢,你小叔……你亲爹的冤屈既然已经平了,那还是回家里来吧。” 他道:“我知道,你们现在有本事,回村里没有施展的地方,但可以去益州,去绵州呀,那儿也大,也富贵,而且离家还近,咋样?” 满宝一脸严肃的道:“爹,我现在接了给皇后和太子治病的活儿,说好了请一月的假的,我要是不回去,太子是会杀人的,还牵连家里的那种。” 老周头张大了嘴巴,这才想起来,“对,你给太子和皇后治病来着,这些绸缎就是治病得的赏。” 他愁起来,“京城那么大,就没一个大夫能接你的手?” “我会他们不会的东西。” 老周头就看着满宝叹气,“我闺女现在都这么厉害了。” “好了,说着说着你又念叨着让孩子回来的话,这半年你都念叨多少次了?”钱氏道:“孩子出息是好事,你还真想他们一辈子都跟你似的缩在这村子里?” “缩在这村子里有什么不好的?你没听老五说的那什么什么爹娘在,不远游的话吗?” “他那不是想爹娘,他那是想媳妇!”钱氏戳破他的幻想,道:“而且,不远游爹娘就过得好吗?你一辈子倒没去过太远的地方,结果爹娘过得好吗?劳累了一辈子,福还没享呢就没了。” 钱氏道:“可你现在,你想穿棉衣有棉衣,想穿绸衣也做得,隔三差五的有顿肉吃,这些都是哪儿来的?光靠种家里的那些地能有吗?” “怎么没有,麦种就是地里种出来的。” “要是没有满宝和老四,那不是麦种,只是麦子!”钱氏道:“卖出去也是最多也就三十来文一斗,也就让家里饿不死,又存下些药钱而已,能抵什么用?” 老周头便不说话了。 满宝乖巧的坐在凳子上等父母吵完,现在见他们吵完了便抬头叫了一声,“爹——” 老周头背过身去不理她。 钱氏就做主道:“让大丫拿出一匹彩绢来,那铺子就记在她名下去,回头我们和媒人说一声,既然我们陪嫁了铺子,那关家就得他们小夫妻俩在县城买个宅子,到时候给他们夫妻两个住。” 老周头这才回转过身来,皱眉道:“真给呀。” 钱氏就横了他一眼道:“换你一匹彩绢了。” 可那彩绢也是满宝给的。 话在老周头舌尖绕了一圈儿,他到底没说出来,只是沉吟了一下后道:“也行,大丫这两年也很少下地干活儿了,孙女婿在县城读书,留她一个人在村里也不好,年轻夫妻还是要多相处才是。” 见他转过弯儿来了,钱氏这才满意,给了他一个笑脸,“也没几天时间了,明天让老大去找一下媒人,把这事给定下来。” 老周头点头,想想还是有些心痛,他叹了一口气,然后看着床上的绸缎道:“要是能拿去换一间铺子就好了。” 满宝心想:谁那么傻会用一间铺子换一匹布呀? 县城里可没有这样败家子的人。 不过她嘴上安慰的是,“爹,家里也就大嫂能开铺子,你再换一间来也没人会经营呀。” 老周头便转变成了对几个儿媳妇的不满,“也真是怪了,五个儿媳妇,她们看着也都挺机灵的,怎么饭菜就是做不出来老大媳妇的味儿呢?” 不然家里也可以在县城多开几间铺子了。 ※※※※※※※※※※※※※※※※※※※※ 作家的话 天呐,你们为啥要这么想不开呀,看看标题,亲爱的们,你们看看标题,我还在加更去年九月的月票,所以为什么还要大额的打赏 为什么要互相伤害,我们不是彼此相爱吗? 说好的不打大额的打赏了呢? ☆. 第1323章 说定 连老爹都同意把铺子给闺女做嫁妆了,周大郎自然更没意见了,所以第二天他抱了一匹彩绢给老周头,转身就出去找媒人了。 十里八村,别说镇上,就是县里都很少有人家嫁闺女会陪送一间铺子的,所以媒婆一听周大郎的话,早食一吃完就去了大梨村找关里长。 关家也没分家,这个时代,只要不是有仇,一家子实在过不下去了,不然不会分家的。 豪富和权贵之家是弱的要依附强的,强的需要用弱的,所以不分。 而普通人家更分不起了,分家之后的劳役和赋太过沉重了。 所以劝人分家,天打雷劈。 里长家虽然是里长,但也要服劳役的,赋也不能少,所以他们家也不分,没见老周家六个儿子挤在两个院里也不分吗? 他才两个儿子,更不急了。 所以媒婆一来,关家人都在家。 快过年了,大冬日的不在家他们也没别的地方可去。一听说老周家会把县城里的铺子给周立信陪嫁,关家人的眼睛都亮起来了。 特别是大房,目光炯炯的看向关里长。 关里长就问媒婆,“不知道周家那边对聘礼有什么要求?” 媒婆就笑道:“这聘礼只要照着规矩来就行,老周家的意思,这些东西以后都是要给两个孩子过日子,只是以后大公子要去县城读书,周家的大姑娘也要去经营铺子,小夫妻两个都在县城了,总不好一个住在铺子里,一个住在学里不是?” 关里长思索着点头。 媒婆笑道:“所以老周家的意思是,你们这边要是能给孩子们在县城买个宅子就好了,这样大公子读书也有人照顾,铺子那边也不耽误。” 她意有所指的道:“里长老爷,两个孩子年纪也都不小了,这成亲以后总不能常分开,还是生了孩子后安稳些。” 关大郎夫妇觉得媒婆说得对,一起焦急的看向关里长。 关二郎媳妇却拧了一下关二郎。 关里长沉吟片刻后点头道:“这话也不错,不知道周家对这宅子有什么要求吗?” 关二郎忍不住道:“爹,这县城的宅子,就算只有一小进那也得七八十两上了吧?” 就算他们家家境不错,但娶一个媳妇也去十两上下了,再买一个宅子,那花销也太大了。 关里长自然也知道大,但老周家连铺子都肯陪嫁了,他总不能让长孙在那边丢脸。 他瞥了二儿子一眼,然后对媒婆道:“还请您帮忙问一问,周家对这宅子有什么要求。” 媒婆立即笑道:“老周家说了,只是一个住的地方,在县里就行,主要是方便两个孩子,不论大小,所以关家自己拿主意就好。” 她笑道:“我来前仔细的问过了,他们家那铺子一月的收益可不少,主要仰仗的是周大郎媳妇的收益,陪嫁以后,这铺子还是她们母女经营,所以不用担心生意。” 别说关家二房,就是大房都忍不住想,那这铺子到底还是不是陪嫁,还给娘家人经营算怎么回事? 媒婆不急不缓的轻声道:“里长老爷见多识广,应该是知道的,这做饭馆的,主要看的就是掌勺人的手艺,听说他们家的这饭馆才在县城里开了两三年,已经比一些经年的老馆子生意还好了。” 关里长显然是知道这一点儿的,甚至还去饭馆吃过,他露出笑容道:“他们家的菜色好,亲家母的手艺的确不错。” 媒婆就笑道:“可不是吗,所以有周大郎媳妇在,这馆子怎么也是亏不了本的,以后该周家大姑娘的收益她自己收着,可她和大公子是夫妻,一家子夫妻哪儿还分彼此?大公子在城里吃的用的,她也能帮衬一二不是?” 关家人都思索了起来。 读书是最费钱的,关里长不敢说全都一碗水端平,但三个孙子的确都在读书,只是两个小一些的孙子似乎已经展现了他们在耕种上的天赋,别说关里长,就是他们的父母也已经有些放弃,打算全力供关咏读书。 书籍、笔墨、纸张这些是最费钱的,还不算入求学的各种周边花销,如果有周立信的嫁妆做底,从旁帮衬一些,那家里会轻松许多。 这下关二郎夫妇也没意见了,虽然七八十两买个宅子的花销也挺高的。 关里长想的却更多,周家现在连铺子都能拿出来陪嫁了,看来,这次周满从京城回来果然带回来了很多东西。 不然,以周金那抠门的性子,怎么可能舍得陪嫁一间铺子? 不过,他看中的不是周满带回来的东西,他看中的是挣回这些东西的人和能力。 那周满才多大? 跟着她出去的周四郎几个才多大? 未来还长着呢,而大孙媳妇有这样的叔叔和姑姑,以后遇到难处,总会关照的。 里长嘴角忍不住翘了翘,很友好的把媒人送出去,转身就把大儿子叫来,道:“你明日进一趟城里,去找牙人看一看房子,不用买太大,就买个一进带个小院儿的,最后里面有井,以后他们小夫妻两个也就不用买水了。” 又道:“选个离县学不远的,这样阿咏去上学也方便,我记着他们家的铺子离县学也不是很远,大孙媳妇从那里去铺子也方便。” 当然不远了,罗江县就那么大,一条大街到底,半小时就能转完,最远能远到哪儿去? 不过关大郎还是很高兴的应下了,买宅置地毕竟是大事。 “爹,这宅子什么时候买下?” “不急,我们家又不会出尔反尔,这宅子买了要住许久的,所以要细细地选,先选下,等过了年再买也行。”他道:“阿咏年后才去县学读书呢,不着急。” 可关大郎怕他爹反悔,想早点定下,最好是在孙媳妇进门前定下,这样看着也更有诚意不是? 里长做事却稳重惯了,一切都慢吞吞的,这会子也是一样。 不过周家做事却不慢,媒人这边给了准信,周大郎和周二郎便找了一个时间,趁着衙门还没关门过年去把铺子给改到了大丫名下。 ※※※※※※※※※※※※※※※※※※※※ 作家的话 下午六点见 ☆.第1324章 夫妻闲话 这一改,老周家人就全都知道了,几个孩子没什么感觉,但冯氏几个却是羡慕不已。 尤其是冯氏,老周家除了大丫,就只有她生了两个闺女了。 所以周二郎刚躺下,她就把他拉起来,低声问道:“爹怎么就答应把铺子给大丫了?” 周二郎不在意的道:“满宝去说的,怎么了?” 冯氏酸得不行,无意识的揪着他的头发道:“不是说要留给满宝做嫁妆吗?” “满宝说了,她用不着这铺子,她也不缺这钱,”周二郎把头发从她手里拔出来,躺下道:“行了,快睡吧,明天还得去菜地除草呢,老五得去县城托人打听老四的事儿,看他什么时候回来过年。” 冯氏又把他拉起来,继续缠着这事,“就算满宝不缺,那不是还有大头和三头吗?大嫂也真是的,把铺子给儿子也好呀,怎么给闺女带走了?” 周二郎就知道不说清楚今晚就没法睡了,他坐起来道:“你管大哥大嫂给谁呢,反正给谁也给不到二头身上,那给大丫还是给大头有区别吗?” “怎么没有,给大头,那铺子就还在我们家手里,总是一项进益不是?” “放心吧,就是给了大丫,那也是大嫂掌勺,大丫那手艺……”周二郎顿了顿后道:“像大哥,我估摸着没有十来年是学不好的,所以馆子里要用的菜蔬还是家里出,粮食、豆子这些也都是从家里这边买的,到时候还是照着老规矩交一部分给公中,剩下的才是大嫂和大丫的。” 冯氏一听,放开他了,但还是羡慕不已,“就不知道二丫出嫁的时候家里能不能也陪送一间铺子……” “你别想了,家里就一个铺子,而且真买了铺子,你舍得给二丫陪嫁吗?”周二郎戳破她的幻想,然后道:“对了,三丫的彩绢你给她还回去,那孩子昨儿找到我的时候都快要哭了。” 冯氏:“……我那是怕她糟蹋了好东西,特意给她收着的,等她出嫁了自会给她。” 周二郎:“她也不小了,东西可以自己收着,大丫一出嫁,二丫又在京城,家里就只有她一个姑娘了,你没看见爹对家里的两个丫头都和蔼了不少吗?” 冯氏揪着他的头发道:“我也没说昧下她的东西不给,每年她穿的衣裳,鞋子,还有去学堂的束脩,要买的书和笔墨纸不都是我们花钱的?” 说到这里冯氏就心疼,“她一个丫头花的钱比她哥可多太多了,当年她哥读书的书是小姑抄回来的,用的笔墨是小姑剩下的,用的纸也是小姑给的,还有的就是自己出钱买,我们就用给束脩,可到她的时候,你看她一年花了多少银子?” 周二郎就道:“那会儿不是有满宝带着他们挣钱吗?三丫他们现在没人带着,身上一文钱都没有,你让他们怎么买?” “其实我觉得她读了两三年的书尽够了,还是应该送到大嫂身边去学一学厨艺,要是能和老六一样学会做饭的本事,那将来开间铺子也能帮衬家里不是?” 见周二郎又躺下了,她便又把他拽起来,捶了他一把道:“我问你话呢,你看二丫,出去以后就不知道回来了,满宝说她挣了不少钱,可也没见她拿回来孝敬我们呀,女孩子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 周二郎便又只能老实的坐着,他压低了声音和她讲道理,“你看满宝就知道了,你说女孩子读书有没有用?咱现在身强力壮的,也没需要到孩子孝敬的时候呀。” 他道:“二丫没把钱拿回来,那二头也没有呀,对了,那小子还回来了呢,结果过家门而不如,连闺女都不如呢。” 冯氏就掐他耳朵,“哪儿就过家门了,他们才到绵州就转道儿了。” 周二郎并不怕她掐,反正她掐的又不痛。 “可是总读书也不行啊,还是得学手艺,”冯氏很坚持,“这女孩儿不比男孩儿,立学读书读多了还能考官什么的,她怎么办?” “二丫好歹算账厉害,在外头学做账房,将来也有个活计,可三丫读书出来将来能干啥?”冯氏道:“要么,她跟大嫂一样,有一手好厨艺;要么,她跟她姐一样,会做账;不然就得跟她小姑一样会医术,不然,她读再多的书将来嫁了人也得种地纺织,那还不如不读书呢。” 周二郎思考了一下,觉得她说的有道理,于是道:“行,改明儿我有空了就问问她将来想干啥,不过你先把彩绢还给她,别人都有呢,只有她没有。” 冯氏:……这事儿怎么还没过去? 她道:“四头他们也没有啊。” “那是男娃,能跟女娃比吗?” 冯氏也躺下了,拉了被子盖住头,当没听见。 周二郎就推了推她,“我和你说话呢。” 冯氏发出鼾声,表示自己睡着了。 周二郎:…… 第二天,满宝一大早的便进了母亲的房间,蹲在一个大瓮前和她一起从里面往外摸鸡蛋,一边摸一边数。 钱氏在篮子里放了一层米,将摸出来的鸡蛋放进去,再倒一层米,再放一层鸡蛋,足足放了二十个后才提了篮子出去。 小钱氏接住篮子,钱氏就对家里的人问,“我们要上道观去拜天尊,你们谁去?” 孩子们都兴奋的举手表示要去,周大郎就道:“娘,让三郎送你们去吧,我和老二去整一整菜地。” 钱氏点头,让周三郎去套牛车,这才问几个儿媳妇,“你们要不要去拜一拜?” 她们也很意动,尤其是方氏和陆氏,她们家就在大梨村,去道观还能顺道回一趟娘家,于是大家都点头同意了。 满宝已经溜回自己的房间里拿了三本书,她用布包了拿过来交给她娘带着,“这是我在京城买的书,给道和的,娘,你先帮我拿着。” 钱氏接过,“你不去吗?” “我去找白善他们一起走,顺便看一下白大哥。” 钱氏便收好了书道:“那你快一些,最好和我们一起进殿,我还要领着你去给主持见礼呢。” 满宝应下了,拔腿就往白家跑去。 ※※※※※※※※※※※※※※※※※※※※ 作家的话 晚上九点见 ☆.第1325章 风气 白善和白二郎正带着白大郎躲在书房里,满宝跑过来找他们,见他们连出门的衣服都没换,不由生气,“说好了今天去道观的,你们怎么没动静?” 平常都该他们去她家那里接她,或是在村口汇合的。 白二郎嘘了一声,白善压低了声音道:“今天陈表哥一家离开,我们在这儿躲一躲。” 满宝不解,“躲什么?” 白大郎不自在的轻咳一声,白善解释道:“昨天堂伯母和陈太太去道观了,然后回绝了陈家的亲事,今天早上我过来的时候正撞上陈表姐他们在前院,陈表姐的眼睛都红了。” 白大郎就瞪了他一眼,警告他要谨言慎行。 满宝道:“你们别躲了,我过来的时候没看到前院有车,他们肯定都走了,我娘他们已经走了,我们也赶紧的吧。” 三人都松了一口气,这才起身,白二郎邀请白大郎,“大哥,你也去拜一拜天尊老爷吧。” 白大郎就摸着肚子迟疑起来。 满宝道:“白大哥,你就别去了,外面挺冷的,要是不小心受寒就不好了。对了,我摸摸你的脉吧。” 白大郎伸手,满宝摸了一会儿脉,又看了一下他的舌苔和脸色,点头道:“好了许多了,等我从道观回来再给你扎针,记得不要乱吃东西,还是只能吃白粥……” 白大郎听着照旧的医嘱,点头应下,结果他才点了一下头,满宝就拉着白善和白二郎往外跑了。 “快点儿,快点儿,一会儿追不上我娘他们了。” 白善道:“我让大吉赶着马车去,这样快。” 三人轻车简从,速度的确要快很多,他们在山脚下追上了钱氏等人,这才拎着各自的东西跳下车步行上山。 和他们一样来道观的上香的人不少,毕竟快要过年了,大家在家闲着,为了求来年的好运势,都会来道观走一走,拜一拜。 白善他们决定直接捐钱,所以没有带东西,但走在他们身边的村民们大多和钱氏一样拿着个竹篮子,里面装着谷子、麦子或其他的东西。 但像钱氏这样装了满满一篮子米和鸡蛋的没几个,在这十里八村,这份礼可算得上是厚礼了。 他们熟门熟路的先到大殿拜过天尊老爷,这才提着东西去找守才道长,道虚正跟在守才道长身边招待前来礼拜和问签的居士。 看到满宝和白善三人,他便避着守才道长悄悄的冲他们眨了眨眼。 守才道长迎上钱氏,看到她篮子里的东西,他脸上的笑容愈加灿烂,高兴的接过东西交给道虚,然后就和钱氏交谈起来。 钱氏主要是想问一下家里明年的运势,还有她小儿子、大孙女的婚事。 守才道长要接待别的客人,知道钱氏和守清观主熟,便给她指了路,让她到后面找守清观主。 钱氏便拉上小钱氏和大丫去摇签文,拿了以后才往后面去,让其他人自去玩去。 满宝很少摇签,钱氏也轻易不让她摇签,她好奇大丫的签文,于是跟着走,白善和白二郎则跟在满宝身后,大家一块儿往后面去了。 守清道长在后头接待几个比较重要的客人,都是和钱氏一样,给道观的礼都比较丰厚,或是道观熟客的居士。 钱氏和他们也熟,一进门便先打招呼,问起好来,然后边唠家常边在一旁等着前面的人问好签文他们再上前。 道和跟在守清观主身后给几人倒茶,这茶是他们山上自己种的茶树,有点儿苦,但炒好以后泡了又有一种别致的清香味儿,道和挺喜欢的,就常给观里的人和前来的客人们泡茶。 但大家一点儿也不喜欢喝这苦茶,不仅是客人们,守清观主也不太喜欢,不过道和就是不泡别的茶,他说得口渴了还是得喝。 看到满宝和白善三人,道和笑着对他们点了点头,拎着茶壶出门,还叫上了他们。 院子里也有石桌和石凳,不过大冷天的没人在外头坐就是了。 道和放下茶壶,进屋里去拿出一套茶杯来,又给拿了四个蒲团放在石凳上,“太冷了,你们垫着坐。” 他给他们倒了茶,白善三人喝了一口,齐齐皱起了脸,“味儿倒是好闻,但还是和以前一样苦。” 道和笑道:“你们仔细品,苦后是不是有回甘?” 白善仔细品了品后道:“很浅。” 道和便笑:“妙的就是这浅了。” 他仔细地看了看三人后笑道:“还未恭喜你们,得偿所愿了。” 白善和满宝对视一眼,问道:“你都知道了?” 道和笑着颔首,“这十里八村的恐怕都知道了,地方就这么小,那京城的官儿来的时候正碰上要种冬小麦,大家来来往往的,你家还摆了宴席请村里人吃饭,没两天大家就都知道了。” 山村闭塞,外面的消息很少能听到,里面的消息也很少能传出去,人们要是齐心瞒一件事容易,但想要传播一件事却也不难。 尤其这十里八村都连着,相聚都不远,还联络有亲,这样的大事,还是喜事,还有那么大的话题性的事儿能不知道吗? 道和道:“现在大家私底下都悄悄地说,你就是天尊座下的仙子转世,你父母前世有德,今生才有福气生了你,将来等你渡劫归位,你父母说不定也能成仙呢,不然,这世上像他们这样的义士可不多,连七里村的人都标为义士。” 他笑道:“他们为你父母隐瞒旧事,护佑你长大可不容易,所以现在七里村的高义私底下传得很盛,听说现在七里村的人说亲都要比别的村要容易许多。” 三人:…… 白善忍不住咽了咽口水,“都已经能影响全村的婚嫁了?” 道和点头,“这是自然,你们七里村的风气好,大家自然更愿意与村里的人结亲。” 白二郎问道:“他们不嫌弃我们村太靠里,太偏,太山了?” 道和乐,“不嫌弃。” 白二郎就拍桌子道:“我爹果然慧眼识地,当年这么多好地方一眼挑中了七里村居住。” 白善:“……堂伯挑中七里村那块地不是因为那里依山傍水风水好吗?” ※※※※※※※※※※※※※※※※※※※※ 作家的话 明天见 临时接了一个电话,打了四十来分钟,今天来不及加更了,明天吧 ☆.第1326章 你信吗 四人说得热闹,道虚从前殿跑过来,高兴的和满宝三人打了一个招呼后抓起道和面前的茶就喝了一口。 他苦得整张脸都皱起来,倒也不在意,放下后道:“我说得嗓子都快要冒烟了,师兄你在这儿怎么这么悠闲?” 道和道:“我和师父话少。” 道虚“切”了一声,然后就高兴的看向满宝三人,“京城好玩吗?” 满宝点头,“还不错。” 道虚就羡慕不已,“我要是也能去京城就好了。” 道和道:“观里没钱。” 出远门的花销可不少,不是谁都可以出去的。 白善却道:“你要想去可以和我们一起启程,我们有车马,路上也有个照应,但你想好到了京城后要去哪儿吗?” 道虚一愣道:“我就是说说,并不是就要去的。” 道和也替他拒绝,“等他学好了本事自然可以出去,现在他就是想去,师父们也是不让的。” 说起这个,满宝进去找钱氏拿了包好的书给道和,“这是你先前要找的书,我们在京城的书铺里找到的。” 道和接过,打开看了看后问道:“多少钱?” 满宝倒也没说不要,直接报价,“二两二钱。” 道和点了点头,拿了书后起身回屋去给她拿钱。 道虚在一旁目瞪口呆,“什么书这么贵?都快近八钱一本了。” 白善道:“一本《庄子》的解析,一本《易经》的注析,还有一篇《天人感应篇》,这还是手抄本,我们在一堆旧书里找到的,若是买刊印的雕版,一本《庄子》解析就要二两银子了。” 所以说书贵呢,两本书就能换一头牛了。 尤其是这种不太畅销的书籍,因为一版的成本过高,售价通常也比较高,像常用的一些书籍就比较便宜了。 比如《庄子》的雕版就只需九钱一本,可各种解析版本,因为译注的人不一样,价格也不一样,有些译注甚至是孤本和藏本,只待在一些世家的藏书楼里,甚至都看不到。 白善他们给道和找到的两本译注都还在市面上流通,所以不太贵,有些译注孤本有可能卖出上千两的。 一本书就能在京城换一个宅子的那一种。 道和将银子给满宝,道虚看了以后下意识的摸了摸怀里,道:“师兄,你还有钱吗?” 道和摇头,“没有了。” 他瞥了一眼道虚,道:“你也别总是拿钱去买吃的,也存一些,将来就是买笔墨也不至于都要伸手和师父们要。” 道虚就转着眼珠子看向满宝,嘿嘿一笑道:“满宝,你最近可有什么神异之事吗?我听县城里的一些富贵人家说,你还给皇宫里的贵人看病呢,是不是真的?” 白善皱眉,挡在满宝前先开口道:“你想干嘛?” 道和给自己倒了一杯茶后笑道:“你们别理他,他现在就喜欢弄些神神鬼鬼的东西。” 道虚不以为然,道:“我和满宝这是互相成全,师兄,守才师叔都说了,我们修道既是成全自己,也是成全别人,更是成全世间万物。” 他指了满宝道:“外头的人觉着她是仙子转世,对她,对他们家人都有好处,对我们道观也有好处,这不就是既成全了别人,也成全了我们,更成全了外头的居士吗?” 满宝指着自己的鼻子问,“这和我什么相干?” “怎么不相干?”道虚连忙道:“你不知道,自从你仙子转世的名声传开后我们道观的香火就旺盛了许多吗?” 满宝点头,这个她知道呀,可那不都是好几年前的事了吗? “自从你亲生父亲的事迹传扬开,我们道观的香火就更盛了,甚至还传到了邻县,还有大老爷出了钱想认捐一尊天尊像呢……” 满宝三人惊讶的张大了嘴巴,这种一听就是慌的话为什么有钱人还会相信? 白善却仔细的思索了起来,其实满宝传出仙子转世的名声也没什么不好的,她身边可是跟着周小叔的。 算起来,这事传扬起来还是因为钱大娘呢。 白善目光流转,沉思起来,看来周家的人对满宝身上的异事也不是全然不知。 他抬头看向道虚,又看了一下道和,笑问,“你们两个不信满宝是仙子转世?” 道和与道虚:…… 他们两个都比满宝大三岁,都是师父们从外头捡回来养的。 说起来,他们两个认识满宝的时间比白善还长呢,她还没会走路的时候钱氏就抱着她上来拜过老君,还请他们师父帮忙看过病,也在他们观里求过符。 所以,谁还不知道谁啊,打小一块儿长大的,谁信她是仙子转世? 最主要的是,他们俩是干嘛的? 他们自己就是道士好不好,就算真是转世,那也是他们转呀,周满哪儿看着像是入道仙子的样子? 道虚被噎住,一时没话说,道和则是静了一下后笑看向白二郎,问道:“白诚,你信周满是仙子转世吗?” 白二郎就看了满宝一样,颇有些嫌弃的摇头,“我承认她比我聪明,但不可能是仙子。” 他指了白善道:“如果她是仙子,那和她一样聪明的白善岂不就是仙童?京城里还有好些和他们一样聪明的人呢,都是仙子仙童转世,那天上的神仙转世的也太多了吧?” 道和便笑看向白善,这就是他们的感受了。 满宝嘟囔道:“我也没说我是仙子转世呀。” 白善就对道虚道:“你看,连你自己都不信,如何能让外头的人相信满宝是仙子转世,相信你们道观有大功德,可以代老君照拂下凡的仙子呢?” 他道:“你想借此来赚钱,难!” 满宝吓唬他,“小心最后穿帮,你被人揍。” “你被揍也就算了,可别连累满宝。”白善严肃的道:“你要想人相信满宝就是仙子转世,首先你自己得相信,你看守清观主,他就很相信满宝是仙子转世。” 道虚听得一愣一愣的,“我,我就是想赚点儿零花钱而已。” 道观的收入来源就那么几项,而他们这个观更有限,因为十里八村都很穷,以前除了大家上来礼拜时送一些吃的,大部分时候他们都是靠给人做法事赚一些钱,自己都还要耕种的。 ※※※※※※※※※※※※※※※※※※※※ 作家的话 下一章在下午六点左右 ☆.第1327章 朋友 为什么大家都要赶在农忙前、节时、农闲时上山礼拜? 因为不仅村民们要耕种,道士们也是要耕种的,双方都没时间啊。 以前附近村子的村民们都穷,所以上山来礼拜时很少带东西的,最多带几把青菜。 可守清观主他们自己都种菜,他们根本不稀罕村民们送的菜,不过,这也是他们对老君的敬意,大家还是收了的,自己吃不完就晒干了做干菜吧。 那个时候道和道虚两个比满宝还穷呢,因为满宝还有过年存下的压岁钱,还能时不时的吃一块糖,他们两个却是只勉强吃饱而已。 不过自从满宝是仙子转世的事传开后,大家都觉得老君认了这个道观的道场,哪怕为了偶尔庇佑一下转世的仙子,老君也会时不时的回来看一眼不是? 于是先是附近的村民很喜欢来礼拜,然后就是镇上和县里的人也会过来凑热闹,到现在,连邻县的人都会大老远的跑过来礼拜了。 道观的香火旺盛,守清观主得到了不少善资,简单的修缮了一下后院,可以留两个客院了,便是居士们大老远的来也能暂且借住在道观。 连带着大梨村都热闹了许多。 本来山下大梨村只有到集市时才有人,现在却是不一定了,碰上外头来的人多,附近的村民便会临时往外摆一些鸡蛋、菜蔬之类的贩卖。 来此的客人有时候不能一天之内赶回,又不能在道观住下,便会在大梨村住下,吃住都是要钱的。 道和道虚给客人们端茶送水,或是介绍住处,总能得到些赏钱,俩人的钱就是这么攒下来的,不过俩人对于钱财的处置却是完全反着来。 道虚的钱多半是买了吃的和穿的,道和则是攒着买了书和笔墨纸。 目前,道和的理想就是学成,以后像他师父师叔们一样给人解签讲经,开解心事,这得到的香油钱可比赏钱多多了。 道虚却觉得来礼拜的居士们很喜欢听类似于满宝这样的神话故事,有时候他说得好了,那钱都是一串一串的给。 他觉得师父让背的那些经义都太难了,签文也不好解,还得算一大堆东西,算来算去,还是给人讲故事挣钱最容易。 但如果让他相信满宝是仙子转世…… 他低头去看满宝,正好满宝也抬头看他,俩人齐齐打了一个寒颤,拒绝道:“算了吧,我怕天尊老爷晚上来梦里找我。” 道和失笑,摇了摇头后对满宝道:“那你真的有给皇宫里的贵人看病?” 满宝点头,“我在给皇后和太子看病,不过贵人们的事不能往外说。所以你们还是别想着用这个挣钱了。” 道和惊诧,“你的医术已经厉害到这个地步了吗?” 满宝自傲起来,“也还好,还有许多比不上京里的老大夫和宫里的太医,但有些方面也不差,我现在都已经可以带徒弟了。” 道和就沉吟道:“我原先还想与你请教一下医术的。” 他道:“最近师父开始教我辨草药之阴阳,君臣,还传了我几个方子,以后要给上来求药的信众看病的。也不知道你能不能点拨一下我,是否犯了忌讳。” 一般学道的都会些医术,倒不是为了做医者,而是道法自然,他们追求事物的本质就是要研究一下身体的。 当然,目前守清观主他们没想这些,他们想的是,学些方子也能救人,以前道观香火不旺的时候就是靠采一些药材,送给前来求药的信徒维持着的。 满宝小时候也吃过守清观主送的药,她娘也吃过,她当然知道这一点儿,她笑道:“这个犯什么忌讳?” 她想了想后道:“你想学,回头我把我正在编的一册医书送你,上头记了许多脉案和用药的方子,你看了若不解,可以写信问我。” 满宝道:“白老爷每三个月都要往京城送东西,除此外,平时还偶有书信来往,你写了信可以让人送到我家去,让我家里人交给白老爷,他们要往京城送东西的时候会夹带上的。” 道和笑开,眼睛亮晶晶的道:“多谢你。” 满宝也笑得眉眼弯弯的,“不谢。” 白善则问她,“你把册子给了他,那回京你拿什么给刘医女他们呢?” 满宝道:“我没打算把原册给他,你最近不是正闲着吗,那我编写的时候你就帮忙抄录一份呗。” 道和闻言看向白善,笑眯眯的看着他。 白善一脸的无奈,“好吧。” 道和笑容灿烂起来,举杯冲俩人微微一敬。 白善和满宝举起茶杯来回了一礼,吃过一口茶后又齐齐皱起了脸。 道和就笑道:“我是真觉着这茶好,不过可能是这一锅没炒好,我那里还有一锅守实师叔炒的,我包了三包,一会儿你们拿回去尝一尝,要是觉得好喝,你们上京前再来一趟,我给你们再包一包。” 白善他们不太爱喝茶,不过先生却很喜欢,所以没有拒绝他的茶叶。 道和拿了三包茶叶给他们,还有三张符,“这是护身符,放在老君座下八十一天,是我们观里最好的符了,你们拿着,祝你们再出远门时一路顺利。” 满宝三人接过,和他道:“将来你要出门游历,一定要告诉我们一声。” 道和笑道:“我年纪还小呢,师父暂时不会放我出去的。” 一旁的道虚道:“那也不一定,今年我们不仅收了两个小师弟,还收了一个小师妹,过两年等他们长好了,我们说不定就可以出门了。” 三人惊讶起来,“你们有师弟和师妹了?” “不错,”道虚有些骄傲的道:“走,我带你们去见他们。” 三人便和他往更后头一进的院子去,他推开一扇门,守实道长正在屋里带着三孩子,看到他们进来立即招手道:“你们来得正好,赶紧的,你们小师妹又拉了,快来换尿布。” 白善抬头看去,就见靠墙的榻上有个包着襁褓的小孩儿,守实身边还有一个一岁多,一个三岁多的孩子。 三人:……这也太小了吧? 道虚一边嫌弃的皱眉,一边上去给他小师妹换尿布,满宝三人和守实打招呼,见他在给两个孩子喂东西,就坐在一旁老实的等着。 守实道长和他们也熟,一边笑着问他们来了?一边解释三个孩子的来历,“都是在道观门口捡的。” ※※※※※※※※※※※※※※※※※※※※ 作家的话 晚上九点见 ☆.第1328章 科技 道虚闻言撇了撇嘴没说话,道和也挽了袖子去帮忙。 等他们都弄好,满宝三个才正式见过道和的这三个师弟师妹,不过是单方面认识,因为不论是三岁大的,还是包在襁褓里连腿都踢不了的,他们都对三人视而不见,一个躲在守实道长身后,一个则自己吐泡泡玩儿。 五人出去,道虚撇嘴道:“师叔说谎,除了三师弟是被放在道观门口的外,四师弟和小师妹都是我们去做法事回来的路上捡的。” 白善问,“他们有什么问题?” 道虚:“三师弟不会说话,三岁多了还不会开口,师父和山下的老大夫都看过了,恐怕是天生的,一点儿声音都发不出来,哭也只会流泪,不会叫。” 道和道:“他送来的时候身上还算干净,家境应该还过得去,本来守才师叔想把他送回去的,只是师父说,他这样的情况送回去,日子怕是还比不上在我们道观呢,所以就留了下来。” 他朝屋里看了一眼后道:“四师弟送来的时候就弱很多,也不知道能不能长大,至于小师妹,她没什么毛病,只是生成了女孩儿而已。” 满宝和白善齐齐皱眉。 白二郎问,“不能找到他们的家人?孩子养这么大,是谁家的应该都有数吧?” 道和点头,“有数,但送回去他们也不一定能长大,尤其是小师妹和四师弟,师父说既知道有伤天和,那就不该送回去。” 道虚道:“四师弟和小师妹都是三个月前我们去做法事回来时看到的,当时外面这么冷,四师弟是被丢在草丛里,小师妹则是被埋在一个石缝里,要不是她哭出来,我们走过都发现不了。” 当时道虚和道和是跟着守才师叔去做法事,回来时听到这一声哭,差点吓得软倒在地。 最后还是守才道长经验丰富,从石缝里把人找了出来,这才脱了外衣包了把孩子抱回来。 据说,当年道虚和道和也是这么被捡回来的。 道和叹气道:“所以我不解,像我们这样的孩子,到底该不该死呢?” 这个问题一出,连道虚都吓了一跳,他捂住心口问,“道和,你想什么呢,我们为什么会该死?” “不该死,他们又为何丢弃我们呢?”他道:“我们师兄弟几个运气好,都有幸遇到了师父他们,可这世上还有许多孩子遇不上,他们才出生就死,所以他们生来就是为了迎来死亡吗?” 白善蹙眉,“这是人心不古,所以才需县令教化,不过,我觉得人心这东西很难恒定,最直接的还是让人日子好过起来,比如家里有足够的粮食,那他们就是再不喜欢生下来的孩子,应该还是会养活的吧?” 满宝点头,“有了钱和粮食,会少死很多孩子的。” 道虚问,“难道我们还能替他们种地不成?我们也不能给他们钱呀。” 白二郎:“笨呀,做了父母官,让治下的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足起来不就好了?” “说的简单,这种地还得看老天爷的脸色呢,你知道明年他开不开心?”道虚道:“他明年要是不开心,给你来一场大旱,或来一场大涝,你这父母官再好也没用。” 四人觉得他说的有理,所以白善满宝和白二郎一起看向俩人,“所以就看你们的了。” 道和道虚一脸疑惑,“看我们?” “对呀,看你们能不能学会祈雨,”白善异想天开,“既然你们道家有祈雨的法术,那逆转一下应该可以止雨吧?如此一来,岂不是气候随人了吗?” 道和:…… 道虚没忍住,伸手摸了一下白善的额头,问满宝,“你要不要给他看一看?” 满宝也觉得白善异想天开,也正想摸一下他的额头,白善就拍掉道虚的手道:“别乱摸,我没发烧,我这是认真的。” 白善扭头看向满宝,“他们不明白,难道你也不明白吗?这世上既有鬼神,那这风雨之事就应该也可控才对。” 满宝:……可科科真不是她亲爹呀! 满宝忍不住在心里和科科吐槽,“风雨要是可控,那这世上还有什么是不能控制的?” 科科道:“白善没说错,风雨的确可控。” 满宝瞪圆了眼睛。 白善见她如此,便轻咳一声问道:“你觉得呢?” 满宝愣愣的点头,来不及和脑子里的科科说话,而是看向道和道虚认真的道:“你们是道士,不然你们学一下?” 只有白善一个人说可控时,道和道虚是不信的,可如果周满也这么说…… 同样年纪不大,对世界的认识还不够充分的俩人信了,道和问道:“可是你们在何处看到了确切的记载?” 这个倒没有。 不过,白善轻咳一声道:“现在还没找到记载,我觉着,你们可以创造这个记录。” 满宝一边点头一边在脑子里和科科说话,“人还能控制下不下雨吗?” 科科简洁的道:“可以,在古代人类就可以通过选择有利于降水的云团,向其投掷冰晶促使云团降雨,到现在,降雨技术更加成熟,在空中没有足够的云团时,甚至可以通过移动其他区域的云团,而在暴雨地区,可以打散快要降雨的云团,使其不能降雨。” 连时间和空间都不再成为问题,降雨这种事当然更不是问题了。 满宝听得目瞪口呆,问道:“这个本事我能不能学?” 科科:“……那你有的学了,这中间是上万年的技术壁垒,你有教学室,倒是不难学会,可你学会又有什么用呢?你也没有工具呀,一个一个的造,以你这个世界的科技水平,你连一个合格的螺丝钉都造不出来。” 好吧,满宝只能压下这个念头,看向道和后问科科,“那像话本里写的道士求雨……” “那只是他们算准了会降雨而已,你对天文感兴趣吗?我可以推荐你看几本书。” 满宝立即道:“好!” 科科就列了好几排书给她,按照贴合她这个世界的文化水平来排列,满宝看了一下封面后先买了两本,然后就对道和道:“回头我送你两本书,你研究研究看能不能祈雨,我们也研究研究。” 白二郎对这个也很有兴趣,“我也研究研究。” 白善也感兴趣,“我也看看。” 道虚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迟疑道:“真能祈雨?那要不我也看看?” ※※※※※※※※※※※※※※※※※※※※ 作家的话 晚上十一点见 ☆.第1329章 看热闹(九月月票加更7) 满宝特别大方的付了四本刻印的积分,刻了两套书出来。 打算下次来送医书时连着这个一起送给道和。 五人在一起有说不完的话,等钱氏和小钱氏拉着大丫出来时,他们才说到京城里也有个道观,叫玄都观,里面有一片桃林特别的好看。 冯氏几人也拜过天尊老爷,想问签的也问过了,于是招呼上满宝就要回家。 满宝三人去和守清观主行过礼,这才依依不舍的和道和二人话别。 守清观主亲自把满宝送到观外,当着前来上香礼拜的客人们的面拍了拍她的脑袋后笑道:“周小居士以后要常来呀。” 满宝点头,“我有空会来看守清观主的,观主保重。” 守清观主笑眯眯的点头,目送他们离开后领着两个徒弟回后院。 道虚看了全场,到了后院就忍不住悄悄问他,“师父,你真信周八是仙子转世吗?” 守清观主瞥了他一眼道:“不是真信,而是就是。” 他摸着胡子仰望天空道:“贫道平生所见的人中,没有哪一个孩子有她这样的福气和灵慧,除了仙子,谁有这样的福德呢?” 道虚愣住,连道和都忍不住抬头问,“师父,您说的是真的?” 守清观主严肃的点头,“自然是真的,为师骗你们做什么?” 见俩人一副惊呆的模样,他便摇了摇头道:“你们呀,还是学识太浅,等你们将来学有所成,见的人多了就知道了,周满身上隐有金色功德,就是大善之人都没有的,所以只能是仙了。可惜我等凡躯不能窥视啊……” 说罢一脸惋惜的摇头往后面园子去了。 道和道虚被镇住,俩人认真的思索起来。 道虚道:“我记性没你好,你还记不记得小时候钱大娘抱满宝来我们观里拜老君时师父是怎么说的?” 道和仔细的想了想,“师父好像说过,这孩子是个有福气的,好好养,肯定能养好的,然后还给了好些药材给钱大娘。” 俩人恍然,原来那个时候师父就看出周满不一样了吗? 守清观主把撩起衣服扎在腰上,选了一块看起来还不错的菜地去摘菜,守实正在给菜园浇水,这儿离后院不远,所以他自然听到了守清和两个少年说的话。 他忍不住低声道:“师兄,你骗外面的人也就算了,怎么还骗道和道虚?” 守清面色有些尴尬,压低了声音辩解道:“谁说我骗他们了,周满的确有福嘛,且她名字也取得极好,命格与名字两相助益,将来肯定大有成就……” “那她也不是仙子转世……” “哎呀,师弟,你何必如此老实,既然钱居士说她是,那她就是。”守清道:“与人方便与己方便,这种事又不损人利益,何乐而不为呢?” “我是说不该连道和道虚一块儿骗。” 守清不在意的挥手道:“没事,他们现在年纪小呢,等以后长大,见的人多了,经的事多了,自然就明白了。” 那会儿周满是不是仙子转世也不要紧了。 守清笑眯了眼,把菜摘了以后起身,看着这一小块菜园摇头道:“这菜种得不好呀,师弟,你还得再精进精进。” 守实:“……大冬天的,我能种出菜叶子就不错了,哪儿那么多要求,有本事你来种。” 守清抱着菜走了,道:“中午吃菜粥,晚上再炒几个鸡蛋吃吧,今天有三位居士送来了鸡蛋,周家送的最多。” 周三郎把牛车赶了过来,钱氏他们坐上车,方氏和陆氏抱着孩子和婆婆说了一声,便领着孩子先回一趟娘家,下午再回去。 满宝见大梨村的集市还挺热闹,也不急着回家,先和白善白二郎逛了一圈,然后就趴在一家的院墙外看热闹。 这家人在卖牛,还是母牛,在他家看热闹的人不少。 他家的院墙特别的低,白善他们这样的个子都能趴在墙头往里看,本来占了有利位置的青少年们看到白善三人,看了一眼他们身上穿的衣服后便往旁边让了让,让出一个空隙来,正好让他们三个能够趴着往里看。 大吉跟在他们身后,一脸的无奈。 院墙里发生了激烈的讨价还价,要不是三人能听懂他们说的话,光看表情和说话的声音,他们几乎以为他们要打起来。 卖家喊道:“这是母牛,还是带崽子的母牛知不知道,带回去养几个月就多一头小牛了,你就出四两银子,你蒙谁呢你?” 买家也有理有据,“这肚子一看就是没怀上多久,且还有得等呢,眼看着就要开春耕种了,它怀着牛犊就不能干重活儿,我还得伺候它,这母牛下崽也是有风险的,万一它死了,或者生的崽子死了怎么办?” “就算是母子平安吧,那母牛一时半刻的也不能干活儿,这牛崽子更不用说了,最少得养一年半,我这买一头牛回去一年都干不了活儿,还得白伺候,你还想要五两银子,你觉着可能吗?” “我这是两头牛你懂不懂,你上外头买两头牛不得七两银子?” “七两买回去就能干活儿了,多重的活儿都能干,你这还得等一年半呢,我还得承担风险,你要出五两,我还不如买一头犍牛呢,一头犍牛也就三两半。” “放屁,不可能了,你到县里的牛马市打听打听,现在还能三两半买到一头犍牛吗?”卖家道:“从十一月开始,县城里的犍牛就没下过四两。” 白二郎不解,“就是涨价也不至于涨这么快吧?” 白善蹙眉,“因为杨县令走了?” 一旁的青年道:“可不就是因为杨县令走了吗?杨大人一走,城里的粮价还上浮了两文钱呢,但到我们村

相关推荐: 快穿之古代啪啪啪系统_御书屋   不配[火葬场]   烽火金兰(民国)   舅舅_御书屋   她的调教生活(道具,sm)   悍卒斩天   军体淫乱部队(H)   [穿越]调教皇帝(H)   兽人超级人兽(高H)   就喜欢被他日(rou合集)